時間:2022-04-04 11:30:1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人教版高二生物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基因頻率;計算;數學方法
“用數學方法討論基因頻率的變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第二節《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的“思考與討論”,依據教材給出的條件設計的順序和方式,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從親代的基因型頻率,計算出子代的基因型頻率和基因頻率,概括出依據孟德爾遺傳法則,一個種群的等位基因頻率,在上下代是穩定不變的,也就是說種群是穩定不變的。在討論過程中要得出此結論,計算出子一代的基因型頻率是計算子一代基因頻率的關鍵。筆者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理解總結出以下兩種方法。
1.假設該昆蟲種群非常大,所有的雌雄個體間都能自由并產生后代,沒有遷入和遷出,自然選擇對翅色這一相對性狀沒有作用,基因A和a都不產生突變。依據孟德爾的分離規律,可得到:
親本基因型頻率 AA(30%) Aa(60%) aa(10%)
親本所產生配子比率 A(30%) A(30%)、a(30%) a(10%)
在上述條件下該種群中A配子的比率為60%,a配子的比率為40%,在雌雄群體中也是這個比率,產生子一代受精作用時,雌雄配子的結合是隨機的,故子一代的基因型頻率應為:
■
子一代中基因型及頻率AA=36%,Aa=24%+24%=48%,aa=16%,由此可以計算出子一代中的基因頻率A=36%+48%×■=60%,a=48%×■+16%=40%。
2.在該種群中親本基因型(頻率)AA(30%),Aa(60%),aa(10%),如果沒有基因的突變,若自由,則存在以下九種方式:
(1)AA(30%)■AA(9%);
(2)aa(10%)■aa(1%);
(3)Aa(60%)■AA(9%),Aa(18%),aa(9%);
(4)AA(,30%)×aa(,10%)Aa(3%);
(5)AA(,30%)×aa(,10%)Aa(3%);
(6)AA(,30%)×Aa(,60%)AA(9%),Aa(9%);
(7)AA(,30%)×Aa(,60%)AA(9%),Aa(9%);
(8)aa(,10%)×Aa(,60%)Aa(3%),aa(3%);
(9)aa(,10%)×Aa(,60%)Aa(3%),aa(3%);
子一代基因型及頻率為:
AA=9%+9%+9%+9%=36%;
Aa=18%+3%+3%+9%+9%+3%+3%=48%;
aa=1%+9%+3%+3%=16%;
基因頻率的計算同一。
在實際教學中,本應按教材設計學生在充分理解孟德爾遺傳定律及受精作用特點的前提下,用第一種方法就可作出計算,但有一部分學生在理解時把重點放在“自由”上,用了比較繁瑣的第二種方法,但比較直觀,教師也應予充分肯定。
參考文獻:
郝建邦.“用數學方法討論基因頻率的變化”的一點改進.生物學教學,2010(06).
作者簡介:
活動教學是一種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新型教學形式,具有激勵學生主動參與、主動實踐、主動思考和主動探索等特征。其中,“活動”并非指一般意義上的人類活動,它具有獨特的規定性: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相對獨立的實踐性主體學習與發展的活動?;顒咏虒W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社會形成之初,其發展歷程較為曲折。盧梭是第一個全面論述活動教學的,同時也為活動教學思想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后來,巴西多、裴斯泰洛奇和杜威等人也相繼對其進行過論述,但都未產生較大的影響力。直到20世紀70年代后期,在皮亞杰的推動下,“活動教學”才受到人們前所未有的關注和研究。目前,我國對“活動教學”的研究集中在理論論述,對其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實踐研究還相對較少。
在高中生物課堂中實施活動教學,體現了面對全體學生的新課改理念。教學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有目的地參與活動,引導學生思考,全面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主動性。與此同時,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親身體驗,形成經驗,通過觀察、思考,獲得知識的提升,培養了他們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1 設計理念
下面以“生態系統中的信息傳遞”為例,以學生為中心,按照活動教學的一般流程,進行了教學設計。設計中注重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學生以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經驗為基礎,在教師的引導下思考問題,達到教學目標?;驹O計思路如圖1所示。
2 教學設計
2.1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四節的內容,是“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基本規律之后的延續,是“種群與群落”的升華,剖析了生物在種內和種間如何發生聯系以及生物與環境之間如何聯系,也為“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學習奠定基礎。
2.2 學情分析
高二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能夠從資料中歸納出有用的生物學知識,但還不能將生活中的事物與生物學知識聯系起來。
2.3 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能說出信息的種類,并列舉出相關例子;能分析得出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2) 能力目標:嘗試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生活中的現象。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參與游戲,認同現實生活與生物學知識密不可分。
2.4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教學難點:分析資料,得出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2.5 教學過程
(1) 導入:教師請四位學生上臺,兩人為一組,進行游戲。
游戲一:“你做我猜”。
① 兩人一組,每組在3 min內盡可能多地猜詞語,多者勝出。
② 一個人用語言描述或者形體比劃,另一個人猜,語言描述不能直接說出要猜的詞語的字,如果說出則無效跳過。
③ 如果遇到不會描述的詞可以直接跳過,以節省時間。
④ 輸掉比賽的兩人繼續體驗游戲二。
游戲二:“啞巴喝飲料”。
① 準備5個不透明的、外觀完全一樣的杯子,分別裝上白酒、白醋、白糖水、鹽水、苦瓜水。
② 任意選一個杯子,喝下“飲料”,通過自己的表演(不能說話),讓其他人猜出正確答案即可。
(2) 新課展開:
學習信息的種類時,教師通過以下3個問題,逐步引導學生學習。
① “你做我猜”游戲中,參與的同學根據什么來猜測紙板上的詞語?(游戲中,學生對紙板上詞語進行的語言描述,像這樣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信息,我們將其稱為“物理信息”。生態系統中常見的物理信息除了剛才提到的聲音外,還有:光、溫度、濕度等。)
② 我們如何猜到瓶中所裝為何種飲料?(根據游戲二中同學品嘗不同飲料所表現出的不同神態、表情甚至動作,來引出第二種信息種類――行為信息。行為信息即是動物通過的特殊行為,對同種或者異種生物傳遞某種信息,如:鳥類的求偶現象。)
③ 臺上品嘗飲料的同學又是如何知道瓶中所裝為何種飲料呢?(臺上同學品嘗飲料后,感受到飲料中的能夠產生味覺的化學物質,引出化學信息的定義:可以傳遞信息的化學物質。)
學習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時,教師敘述:
通過剛剛的游戲,我們可以看到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那么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還有哪些呢?請大家閱讀教材106-107頁“資料分析”歸納總結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教師要求學生分享答案,并補充完善:資料一:如果沒有信息傳遞,蝙蝠對周圍環境的識別、取食、飛行。
資料二:萵苣、茄、煙草種子的萌發等生命活動將不能正常進行。
資料三:通過信息傳遞,雌雄個體能相互識別、,保證種群的繁衍。
資料四:信息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環境的穩定。
師生總結: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① 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信息的作用;② 生物種群的繁衍,離不開生命活動;③ 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環境的穩定。
3 教學效果及反思
實踐中發現,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活躍,教師充分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課堂效率。通過對本堂課的學習,學生能說出信息的種類,列舉出相關例子;并且可以結合資料分析得出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達到了教學目標。
在實踐中還發現,學生在找出活動過程中的信息時,容易遺漏某些信息或出現其他問題,如認為飲料是化學信息。其實是飲料中帶有味道的化學物質才是信息。教師應當在學生回答問題后糾正改錯、補充完善。另外,在講解“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資料分析后并不能直接得到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此時,教師應基于學生的答案,總結概括出更準確的知識點。
基于以上論述,在高中生物課堂實施活動教學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 課前準備?;顒咏虒W過程中,雖然學生處于主體地位,但是必須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組織地開展活動。要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課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這也是整堂課成功的前提。
關鍵詞: 高三生物復習概念圖教學策略
1.概念教學在高考中的要求及存在問題
概念是生物學科知識的基礎,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對于概念的教學通常采用的是“說文解字”的方式,學生則是通過簡單記憶、機械訓練來獲取概念知識,這種教學方式的結果是:學生對概念規律理解不深,綜合分析判斷能力較差,從而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導致教學活動“事倍而功半”。
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課程標準》提出“注重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倡導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的核心概念”的要求。在這樣的新課程背景下,高考不再強調細枝末節的內容、零散的知識及事實記憶的考核,而是強調學生能將核心概念及相關概念交匯成知識網絡,并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這就要求在教學中不僅教會學生課本知識,更教會學生識別概念,把握核心概念,理清概念間的關系,構建系統有序的概念圖,以幫助學生更有效地利用課本知識解決問題。
2.概念圖教學策略的優點
高中生物學概念多,記憶量大,但這些概念一般不是獨立存在的,每個概念的準確理解必須根據與之相關的其他概念間的關系才能確定?;诖耍?0世紀60年代初期,美國康奈兒大學諾瓦克教授根據奧蘇貝爾“有意義學習和概念同化”理論開發了概念圖這樣一種新的教學策略。有意義學習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概念建立非人為的、實質性聯系的過程。概念圖是以命題的形式顯示概念之間的意義聯系,用具體事例加以說明,并以示意圖形式展示概念間層級結構。概念圖有助于人們在學習復雜概念時理清思路,指明方向,并對促進有意義學習有積極的作用。因此,在新課程背景下,利用概念圖教學策略將成為我國課堂教學的必然趨勢之一。
3.概念圖教學策略在高考生物復習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高考生物復習教學中,常常發現許多學生在一輪的基礎知識復習過程中還能應付自如,但一進入二輪的模塊復習及綜合練習就開始“捉襟見肘”了。究其根本原因在于,一輪復習中教師一般采取按章節分段復習,而學生往往依靠死記硬背的方式來記憶概念、原理及規律,因為沒有理解透徹,所以復習就像過篩子一樣,一段時間后若不加以鞏固都忘了。而若在教學中,教師應用概念圖教學策略,則能讓學生清晰地理解核心概念及相關概念的意義聯系,提高學習效率。
4.高三復習中概念圖教學策略的實施
4.1一輪復習中學會構建概念圖進行知識點對比復習
概念圖教學的運用要注意時機。通過高一高二的學習,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概念基礎。因此,在一輪復習中,我們就可以運用概念圖教學策略來復習一些內涵比較豐富的單個概念,或者把幾個相關概念放在一起進行對比復習。
以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為例。學生一般只能看到兩者的區別,很難把握它們之間的聯系,因此,在做一些將這兩個考點相結合的綜合題型時出錯率很高。究其原因,在于學生頭腦中的這兩個知識之間缺乏系統性,不能形成有序的知識體系。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先投影兩張不完整的概念圖,要求學生在自主學習后補足概念圖,然后讓學生根據補充完整的概念圖相互討論找出兩者的區別及聯系,找出核心概念,再讓學生分組合作探究,將核心概念作為節點,運用恰當的連線及連接詞構建一個光合作用與有氧呼吸的關系概念圖,最后展示各組學生制作的概念圖,師生共同交流點評完善概念圖。
這種利用概念圖進行對比復習的方法,直觀而形象地表示出這些概念之間的關系。通過“畫概念圖”歸納梳理、提煉概括教材的知識結構、重點難點,學生形成了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的知識系統,即將彼此有內在聯系的諸多知識點按其邏輯關系進行排列組合,以揭示其因果關系,理清知識脈絡。但這種學習方法比較適合一些復雜的,專業領域的概念,一些比較淺顯、基本的概念則沒有必要應用這種教學方法。
4.2二輪復習中運用概念圖進行模塊總結
通過一輪復習,學生具備了大量的知識儲備,這時可以要求學生找出三個必修模塊和兩個選修模塊之間的聯系,從而將知識專題化、模塊化、系統化。而且,經過一輪復習的反復訓練,學生已初步具備構建簡單的概念圖來反映核心概念間關系的能力。此時,就可以要求學生以某個概念為核心,并將以前構建的相關小型概念圖進行有效整合,轉化為總概念圖。例如:以染色體為核心構建的遺傳物質表達的概念圖,學生可以染色體為核心概念,首先引出染色體的基本組成和DNA及蛋白質兩個節點;其次由DNA引出有遺傳效應的片段——基因這個節點;最后,由基因可通過轉錄形成RNA再翻譯形成蛋白質引出RNA這個節點,后將蛋白質與基因及染色體形成概念圖。當然,如果學生知識掌握夠全面的話還可以繼續完善概念圖,使整個遺傳板塊以總概念圖的形式呈現在大家面前。
通過總概念圖的構建,學生原來迷惑的概念逐漸清晰化,零散的知識系統化,機械的記憶靈活化,提高了知識遷移的能力,最終達到了所學書本由厚變薄的目的。
5.教學反思
5.1概念圖教學有助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
概念圖教學中,學生肯定是個能動的主體。在概念圖的構建過程中,學生首先要熟悉了解相關內容所涉及的知識點及概念,然后通過思考,把握概念間的內在聯系,最后采用合作探究的形式來構建概念圖。而在概念圖逐步完善的過程中,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也在逐漸地加深,從而將課本知識轉變成自己的知識樹。這種教學方式能夠培養學生濃縮知識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對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也為將來在考試中遇到綜合類型圖表題時,懂得分析利用圖表,并從中獲取解題信息,增強解答圖表題的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5.2概念圖教學有助于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
概念圖教學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學生學會學習,但這并不意味教師的作用被弱化。相反,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扮演好“導引者”的角色。這首先要求教師一定具備豐富的生物學概念知識。教師只有擁有強大的生物學知識作為后盾,才能在概念圖教學中處理好核心概念及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實施有效教學,實現教學目標。其次要求教師有很強的概括提煉能力,這體現在精心的板書設計和教學設計上。通過概念圖式的板書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概念圖構建的基本要素和一般步驟,為將來學生自行構建概念圖進行自主學習打下基礎。而在教學設計中運用概念圖,則能將自己頭腦中的教學內容、教學理論以可視化的形式表現出來,相當于在虛擬的環境中開展了一次教學,使教師更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內容。最后,概念圖教學對教師的教學評價能力也提出了高要求。教師不能將自己所設計的概念圖作為評判對錯的唯一標準。由于概念圖一般只對圖的創建者有用,在構建概念圖過程中,學生以特定主題進行結構化的學習反思,只要能夠清楚表達他對于該主題的想法就可以了。因此,在評價中,教師應該允許學生對知識的表達方式存在差異,對高中生物某些知識的概念整理方式和審視角度存在差異,靈活地進行反饋評價,關懷和鼓勵每一名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及動手能力,保護每位學生的學習熱情。
總之,合理利用概念圖教學可以讓教師對教材的組織更為科學、合理,也能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師生互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從而全面提高高三生物復習效率。
參考文獻:
[1]徐穗茸.以“層層遞進構建圖形”策略提高生物復習有效性.生命世界,2009.7:100-102.
[2]裴新寧.概念圖及其在理科教學中的應用.全球教育展望,2001.8:47-51.
[3]高利曉.淺談概念圖在高考復習中的應用.人力資源管理:學術版,2009.5:216-217.
[4]王海彬.淺談高中生物概念圖教學.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2011.9:149.
[5]沈惠,畢曉白.談人教版生物教材“自我檢測”中的概念圖.科學教育,2008.02:14-15.
[6]郭杏,鄭曉蕙.概念圖在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生物學教學,2006.05:76-78.
[7]王麗萍.生物學教學中要重視概念圖教學.生物學通報,2007.42(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