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26 18:58: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音樂鑒賞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音樂形象是通過音響來表現作曲家的藝術構思,塑造藝術形象,從而使欣賞者產生聯想的。在鑒賞教學中,學生可以直接感受到所播放樂曲強、弱、快、慢以及音樂的喜、怒、哀、樂,并能夠想象出音樂表現的情景。若再經過教師的講解,就更能夠正確的體會與理解樂曲所表達的情緒、意境。例如:在欣賞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時,我首先向學生講述了這個幾乎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中的凄美愛情故事,并充分運用大量的圖片資料使學生對整個故事情節充滿好奇,之后欣賞了大型交響樂現場演奏版《梁山伯與祝英臺》c小提琴優美的聲音時而深情,時而歡快,時而激烈,時而如泣如訴,引人入勝。我在教學中又加入了動畫《梁山伯與祝英臺》、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故事情節的影片片段,學生被精彩的故事情節所感染,有的隨著音樂小聲哼起了化蝶的主旋律,有的輕聲吹著口哨隨著音樂走,有的同學做拉提琴狀……充分了解了作品表達的內容后,通過對直觀的音樂形象的感受再引導到對樂曲的感受上,能帶給學生各種不同的感受,這樣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學生想象,同時有利于創造性思維。由于每個人的著眼點與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區別,聯想出的內容也不會相同,加之想象本身又是一種再創造,對音樂的感受就會千變萬化。這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道理。教師遇到這種情況應該正確鼓勵和引導學生,盡可能地發揮他們的想象能力來進行創造,利用直觀的音樂形象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音樂鑒賞中的靈感思維是豐富的,有時通過聆聽音樂還會萌發和獲得超越音樂范疇的靈感,給審美主體帶來頓悟。
二、采取創設情境,激發想象的方法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課堂教學中,情境主要是運用語言、畫面、音樂等手段,根據音樂作品的風格情緒和具體內容創設相應的情境,通過藝術的直觀感知與教師生動的語言描繪。創設一種為教學需求服務、為學生審美服務的生動情境。例如在古曲《春江花月夜》的鑒賞中,我首先讓學生聆聽了古詩《春江花月夜》的配樂詩朗誦。大屏幕上出現的是中國古典的山水畫面,使學生在欣賞音樂之前先感受到了一種如詩如畫的優美意境。之后再讓學生仔細聆聽樂曲,仔細感悟音樂的情感、意境,努力揣摩音樂的內涵。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能感到親切、輕松、愉快,并能用最大的激情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去,變靜態的音樂吸收活動為情感動態的音樂表現行為,有利于他們更好地感知、理解音樂,從而實現音樂教學的情境審美化。
格里格的《培爾,金特》第一組曲中的《晨景》是充分運用配器手法描繪地中海岸的自然風光的。在欣賞之前我做了個嘗試,選擇長笛、雙簧管、單簧管、大管、小號演奏的音樂片段讓學生聽辨樂器色彩及形象,充分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最后小組討論匯報:小號——金黃色——嘹亮又有貴族氣質或英雄形象:雙簧管——幽雅甜美的淑女形象:大提琴——深沉醇厚的紳士形象:長笛——淡蘭色輕柔透明的:單簧管——清澈輕盈。從而知道不同樂器的音色所塑造出的不同音樂形象。既從理性方面認識了樂器,又從感性方面豐富了對音樂形象的想象。
三、結合藝術實踐的形式引導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為學生創設和開辟適合于教學內容的參與途徑,設計有利于學生全身心地參與的積極、主動的參與過程。同時又把教學目標巧妙地融入其中,采用必要的手段啟發和幫助學生順利打開求知的通道,為學生的實踐參與提供更多的機會,使學生產生實踐參與的沖動,并能全身心、全方位地投入到課堂教學過程中。
在聲樂作品的鑒賞教學中,應重視對作品的演唱實踐。聲樂作品的表現是通過詞曲作者譜曲,再由歌唱者投入情感演唱再創造的過程。對作品的理解本身就是一種再創造。歌唱是一種創造,因為每個人發出的聲音都是獨特的。尤其是在合唱作品的練習中,要達到聲部的和諧、統一是不容易的。學生往往為不受對方的干擾要大聲演唱自己的旋律部分,造成聲音不統一,聲部不和諧,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給他創設思維的空間。讓他們真正體會作品的意境,感受聲音的和諧之美。例如在合唱作品《黃河大合唱》的鑒賞中,選取學生最熟悉的《黃水謠》、《保衛黃河》等樂章實踐演唱,并根據學生情況分聲部練習,待兩個聲部基本唱會后,選個別音樂基礎好的學生擔任領唱或學唱第三個聲部,使學生陶醉在自己營造的藝術氛圍里,他們的心在他們自己創造的美中滋養、散步、飛揚。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必然融入自己的想象,注入自己的情感,這使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進入了創造性的精神狀態,對作品的整體理解更加深刻,同時進一步的增強了學生的愛國情感。
學生的音樂鑒賞活動是積極參與創造性思維的過程,最重要的是教師要給學生以積極參與的機會,給學生一個積極思維、積極創造的空間。這樣的師生互動活動,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并提高了音樂鑒賞教學的效果。教學實踐證明,當學生真正聽懂了音樂后,他們會自覺地在音樂中展開自由的、充分的、豐富的、美妙的聯想畫面,從而真正使音樂鑒賞活動成為創造性思維運動的過程。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音樂鑒賞是一個由淺入深的學習、理解過程,也是一個以聽覺的感知和想象相結合的特殊認知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依靠學生主動的聽、主動的想象來實現。讓學生在鑒賞中多聽、多想、多思維、多創造,引導他們準確的體驗音樂情感。
四、通過即興創編和表演的途徑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在音樂鑒賞中,可以讓學生采用節奏、律動、線條、色彩、繪畫等方式表達對音樂的理解。通過自填歌詞、創編故事、自勾畫面、自編律動等豐富多采的創造實踐,引導學生有意識的進行創造性嘗試。即興創作和表演是音樂鑒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缺一不可,不能偏廢。即興創作和表演的好處在于:首先不必依照事先設計的樂譜和事先的排練,減少技術負擔:其次即興活動比較能夠靈活自如、自由地表達情感:再者即興活動有利于發展學生敏捷的思維、快速反應的能力。由于即興活動屬于即時臨場發揮,因此即興創作的成果顯得粗糙。但正是這種不成熟的創造,蘊含著豐富的創造精神。音樂訓練可賦予我們一種積極想象與創造的方式,提高我們的創造能力。所以課堂練習培養學生的音樂即興創作與表演能力是創造性教學的新舉措。例如在《影視音樂》的鑒賞中,我給學生準備了幾部影視中的場景:1、激烈的戰斗場面,2、和諧溫馨的生活場面。3、幽默滑稽的動畫場面,4、熱烈歡騰的節日場面。讓學生從提供的十個音樂片段中為他們選擇合適的音樂。學生們努力用音樂來烘托情緒,塑造形象。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意識,每個場景會因學生的想象、聯想和個性化認知的不同,對藝術作品內涵的理解和感受不同而產生多種結果,為學生今后的創造發展奠定基礎。
嘗試音樂創作是激發想象力、培養創造力的有效途徑,是發掘創造性思維潛能的過程和手段。即興為熟悉的旋律填新詞,為熟悉的歌詞新編節奏和旋律,音樂常識的選擇、連線等都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為熟悉的旋律填新詞降低了創作的難度,也提高了音樂鑒賞課的時效。在教學中以此發掘學生創造潛能,浸透創作音樂的意識,進而更深刻地理解和體驗音樂的創作特點,享受創作的過程,品嘗成功的甜蜜。在為熟悉的旋律填新詞的練習中,有的學生為《茉莉花》填新詞,有的為《明天會更好》填新詞,有的為《吉祥三寶》填新詞,還有的為《北風吹》、《臺》、《東方紅》、《歡樂頌》、《心愿》、《隱形的翅膀》、《梔子花開》……太多了!學生在臨時的“音樂會”上演唱自己的作品,并簡單講述創作過程。演唱結束后教師簡單點評。他們專注的表情,熱烈的掌聲,以及各具特色的演唱情景相信一定會深深地扎根在同學們的記憶土壤里并且會生根發芽。
五、運用學科整合的優勢引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音樂是心靈的語言,它雖然帶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它給人的回味是無窮的,音樂與科學是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一個是浪漫的形象思維,一個是嚴謹的邏輯思維,但它們的思維過程是相通的,全都離不開想象。音樂的想象能使科學的幻想插上翅膀,使科學家得以發揮聰明才智,把幻想變成現實。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的科學成就很多是從音樂啟發而來的?!彼釔垡魳凡⑹艿搅藛l,發表了著名的相對論,創造出世界的奇跡。
音樂是一門藝術,也是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與其它學科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在課堂教學中應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科整合這一特點啟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如在欣賞琵琶獨奏曲《十面埋伏》時,學生剛開始不知道樂曲所表現的意境,并表現出不喜歡聽古曲的意向。通過我用媒體的渲染,用“垓下之戰”的歷史故事來導入,并結合古詩《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引導學生對琵琶音色的認識。學生馬上來了興趣,并在聆聽音樂后,感受到一面琵琶竟能表現出這樣一個雄壯的戰斗故事,就自然地把音樂中的強、弱、快、慢聯想成了戰斗、埋伏、追擊、戰敗等相關的音樂形象,戰場在音樂中得到了再現,再細聽后就更能想像出那激烈悲壯的戰斗場面了。
音樂與美術也是相關學科。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時能看到“畫外之景”,同樣在欣賞美術作品時也能聽到“弦外之音”。即從畫中聽到音樂,從曲中看到畫面。如歌曲《彎彎的月亮》“遙遠的夜空有一個彎彎的月亮,彎彎的月亮下面是那彎彎的小橋,小橋的旁邊是那彎彎的小船……”就刻畫了一個美麗夜景的畫面。這種視覺與感覺的聯想,能夠啟發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領悟音樂作品。在音樂鑒賞教學中。要注重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從學生自身出發,以學生發展為根本,促使學生將各科知識綜合起來理解,運用學科多元化的特點,引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一步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綜合能力。
關鍵詞:音樂鑒賞 教學 審美教育
古希臘的哲學家柏拉圖曾經說過:“音樂教育比其他教育都要重要得多,節奏與樂調有強烈的力量浸入心靈的最深處,如果教育方式合適,他們就會拿美來浸潤心靈,使它也因而美化。”由此可見,音樂鑒賞教學對審美教育有著潛移默化的滲透作用。
我國新修訂的基礎音樂教育教學大綱中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教學目的作了明確的闡述:“通過音樂實踐活動,豐富情感體驗,培養審美意識,促進個性的和諧發展。使學生具有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和欣賞音樂的能力?!毙骂C布的《音樂課程標準》中以“把音樂審美為核心”作為音樂課程的最基本的理念,“音樂教育要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樂課的基本價值在于通過以聆聽音樂 、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這些音樂教育的新理念給新世紀的音樂教育注入了新的血液,既符合音樂藝術的主要特征,也適應我國素質教育的要求。
審美教育即美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音樂教育是審美教育的表現形式之一,而審美教育又是音樂教育的核心所在。中小學音樂教育旨在培養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激發學生養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在掌握一定音樂知識技能的基礎上,逐漸提高審美能力,讓音樂這門藝術,帶給他們審美的愉悅,情感的共鳴及心靈的凈化,使他們成為熱愛音樂、熱愛藝術、熱愛生活的人。審美體驗是音樂鑒賞課程價值的最主要體現。這種新的音樂教育理念符合音樂藝術自身的特征及我國正在實施的素質教育的要求。但是,在我國音樂教育的實施過程中,音樂課的這一價值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音樂課只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上,填鴨式地給學生灌輸一些音樂知識與技能,這樣不僅讓學生喪失學習音樂的興趣,也失去了音樂審美教育的作用,這與音樂教育學的基本原理也是背道而馳的。
音樂雖然不能像其他藝術那樣給人以具體美的感受,但它使人賞心悅目、心曠神怡,在美的享受中獲得一種崇高的情感體驗。這就是音樂的美感教育所激發起來的,雖然是無形卻滲透進人的靈魂的那種火花。所以筆者認為音樂鑒賞教學是貫徹審美教育的一種有效的途徑。發揮并利用音樂藝術的多方面功能,積極作用于學生的精神境界和情感領域,能有效地提高審美的感知力、鑒賞力和創造力。
音樂美的藝術特征主要表現為音樂語言是經過不同的聲音巧妙地結合而成的,它包括旋律、節奏、音色等要素。它既沒有小說或戲劇的故事情節,也不具備繪畫和雕塑的視覺效果,音樂只有經過演唱(奏)者的再創作才能為人們的聽覺所感知,比起其他藝術形式有它的局限性,但卻能表達線條、色彩和語言所無法表現的東西。正如德國詩人海涅所說:“語言停止的地方,就是音樂的開始?!边@無疑是音樂藝術最基本的特征。音樂與語言雖然都是藝術,但是音樂這種非語義的藝術,是語言永遠都無法取代的。正如哲學家尼采所說:“語言作為現象的器官和符號,絕對不能把音樂的至深內容加以披露。當它試圖模仿音樂時,它同音樂只能有一種外表的接觸,我們仍然不能借任何抒情的口才而向音樂的至深的內容靠近一步。”
音樂美的完整性是包含在樂曲進行的整個過程之中,樂曲的進行有開端、發展、和結局等。如我國民族古曲《春江花月夜》就是一首意邃深遠、由十個樂段組成的樂曲。有序曲、有展示、有尾聲,欣賞它猶如觀看一幅淡墨山水長卷,其微妙的情緒色彩和深藏的意境因素貫穿在旋律進行之中,隨時間的流動展示給聽眾,具有時間的連貫性。
音樂是情感的藝術,音樂作為情感的藝術,它無須語言描繪,就會引人步入詩的意境;無須借助色彩涂抹就能引起人們的喜怒哀樂的感情共鳴;無須物質造型卻能感觸到音響體系所構成的宏大建筑。如聆聽《江河水》,你就會感到凄楚、悲憤的情感;《春節序曲》則表現了愉悅歡快的喜慶氛圍。
《荀子·樂論》中曾說:“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本褪钦f音樂對人的教化是迅速而深刻的,它是靠對人的陶冶而不是靠外在的規范和限制來達到育人的目的。在音樂教學中,感受和欣賞是音樂學習的基礎,學生通過聆聽各種優秀音樂作品,可以啟迪智慧,開闊視野,豐富情感,增強審美能力,提高人文素養。音樂是文明的音響,是情感的世界,是智慧的結晶,極其豐富和神奇??梢?,音樂鑒賞教學對審美教育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首先,它有利于培養學生多方面的審美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實現,首先要具備感受音樂的耳朵。音樂,特別是純音樂——器樂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的語言是難以解釋的,往往“只可意會”,因此理解音樂還必須用音樂本身的手段來達到。中學音樂教學必須十分重視學生的能動作用,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特別是節奏感、音樂感、音高感、和諧感、對比感、層次感等。讓學生在學習鑒賞音樂的時候,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如豎琴表現的流水之音等,讓學生在情思飄緲、聯想浮翩中獲得審美能力的提高。
其次,美的旋律可以美化生活,陶冶心靈,激發學生積極向上的道德力量。一個美好心靈的培養和形成,雖然需要多方面的條件,但音樂的作用應引起足夠的重視。欣賞《命運交響曲》,應使學生感受到“扼住命運的喉嚨”的斗爭精神,去探求人生的哲理和意義;聽賞《梅花三弄》讓學生體會梅花傲雪、不屈不撓的高尚品格。學生在歌唱、演奏和欣賞的同時,感受到音樂的魅力,產生情感的起伏和共鳴,從而升華了精神、陶冶了性情。
音樂猶如“內在的海洋”,雖無洶涌的波濤,卻能浸透人的靈魂。但并不是所有的欣賞者都能領略、體驗到音樂的美感,并從中得到深刻的啟示,它需要正確的審美觀、審美知識和審美能力。因此,教師應是美的教育者、傳播者,把充滿美感與積極向上精神的音樂傳送到每一個學生的心靈之中。
參考文獻:
[1]陳曼君,吳躍躍.中等學校音樂教學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12).
[2]王次炤.音樂美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3]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教師用書.人民音樂出版社.
[4]袁江.走進音樂的殿堂,傾聽心靈的歌聲.學生之友(初中版)(下),2011(6).
關鍵詞:音樂樂感;音樂鑒賞;教學分析
音樂樂感、音樂鑒賞是將音樂作為審美對象,將音樂審美者看作是審美主體。在初中階段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音樂樂感、音樂鑒賞教學,能使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更加透徹,并通過這種方式的采用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音樂水準。
一、采用正確方法進行教學導入
音樂樂感、音樂鑒賞教學對學生投入度有一定的要求,因而,教學導入在初中階段音樂教學過程中占據了重要位置。隨著網絡技術、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點得到了充分發揮,在音樂方面、美術方面顯現出了極大的興趣。而音樂理論教學具有枯燥、乏味的特點,在這個背景條件之下,也就出現了學生對音樂學習非常感興趣卻不喜歡上音樂課這一現象。初中階段學生學習壓力比較大,在音樂學習積極主動方面遠不如小學生。這就對教師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音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進行合理的教學導入能夠使得學生迅速地進入到音樂情境當中。
例如音樂教學過程中,可以借助故事、成語典故。故事通常都具有一定曲折性,故事情節極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音樂故事情境當中,學生能夠真切感受到主人公的內心感受,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成語典故中包含了許多傳說,能夠為學生傳遞做人處事的道理。
二、教學過程中采用對比教學方法
在音樂鑒賞教學過程中,對比教學方法是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也就是說在同一標準規定之下,對事物進行區分。此教學方法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培養具有積極推動作用,同時,還能夠提高學生音樂方面表達能力。因為不同音樂形式在演奏方面、技巧方面、創作方面都有著各自的特點,因而教師可以針對同一音樂作品中的不同演繹方式開展對比教學。特別是經典作品,后人通常運用了不同樂器進行了改編、演繹,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對作品前后特點從多方位作深入地分析比較。同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可適當引導學生進行作品比較。主題不同作品在演奏時都有較大區別,而本質都是相同的。
例如《春江花月夜》《野蜂飛舞》兩部音樂作品有著各自的特征,特別是在主題表達方面、情感演繹方面、演奏方式方面截然不同,然而,從本質上看,兩部作品都是作者內心情緒的表達。站在教師角度來說,需要引導學生認真思考演繹效果。
三、強調學生樂理基礎的培養
對音樂主題進行深化,能夠使學生在音樂主旋律方面做到充分理解,也有助于學生熟悉基本音樂詞匯,把握好整體音樂脈絡。例如在音樂曲目欣賞之前,組織學生對主體旋律進行哼唱,從而形成一種音樂感知。在欣賞音樂過程當中,在樂曲伴奏之下,深入地理解主人公內心情感及曲調呈現的意境。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的采用,使學生的鑒賞能力有所提高,在這個基礎之上對音樂的內涵能做到準確把握。除此之外,在對音樂有了深入理解之后,對學生分析辨別能力產生了積極推動作用,從而促進了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不斷提高。
四、教學過程需要關注學生內心情感
初中階段學生生活簡單、具有一定規律,對人生百態并沒有真切地體會。而音樂教學能夠使得學生深入到實際生活、了解人生,對未來生活有著美好的憧憬、向往,同時也具有一定思想準備去面對日后的考驗。音樂教學過程中進行心靈交流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使得學生對音樂學習進行深入思考,并在欣賞音樂美的過程當中對他們的學習能力培養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在音樂鑒賞教學過程中,聆聽是最為基礎的一個學習階段,主要是欣賞音樂作品中的旋律。而音樂欣賞屬于音樂教學高級階段,是學習者的情感體驗。通過這種教學方式的采用,使得學生對音樂作品內涵有深刻的體會,同時容易與創作者在感情上引起共鳴。在此基礎上,教師需要關注學生差異性這一特點,進而運用不同方法開展教學,如可以組織學生上臺演唱、表演等。采用這種教學方法能活躍課堂氣氛,對學生表現能力、表演能力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在此類活動中,學生的音樂素養會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在音樂活動階段里增強團隊合作意識,樹立起團隊協作的思想觀念,促使學生融入到音樂情境中,從而更能體會到創作者的思想感情。
音樂在不斷發展,與之對應的音樂教學方法也需要不斷更新。培養初中階段學生的音樂樂感、音樂鑒賞能力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到耐心、細致,而音樂鑒賞能力在學生音樂學習過程中屬于更高要求標準,因而就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當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從而促進學生音樂方面的綜合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朱亞敏.論初中音樂樂感及音樂鑒賞教學[J].旅游縱覽,2013(4).
關鍵詞:音樂樂感; 音樂鑒賞; 教學導入; 對比教學
初中音樂樂感及音樂鑒賞教學是我國美育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陶冶學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本文從培養初中生音樂樂感以音樂鑒賞能力的教學原則出發,探討了培養學生樂感以及音樂鑒賞力的具體教學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促進教育系統的整體進步。
一. 培養學生樂感以及音樂鑒賞力的原則
音樂教學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與語言類學科相比,音樂學科更重視學生的個人興趣。同時,它還需要學生投入更多的實踐以及長久的訓練。首先,音樂學科通過更加直白且明確的方法表達個人情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樂曲目所提供的場景之中,真實感受其所表達的感情。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更深刻的體會音樂的魅力。這種方式只是學生個人的感官感受,非專業音樂欣賞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樂教學則是通過理論教授學生怎樣更好的體會音樂的美妙,以及怎樣從一個專業的角度評價不同音樂。由此可見,理論教學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是學生的相關實踐。音樂教學的實踐性極強,學生只有通過實踐才可以更深刻的體會相關情感。學生通過自主創作以及練習相關音樂技巧,從而可以更好的體會樂曲炫技之處。
二. 培養學生樂感以及音樂鑒賞力的具體教學措施
(一)合理導入教學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個人的投入度有著一定的要求,這就更突出了音樂教學中教學導入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更加注重張揚個性,對于音樂、美術等學科的興趣更大,然而理論教學畢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現了眾多學生對音樂非常感興趣卻不愿意上音樂課的現象。初中學生由于學業的壓力等原因,在音樂課上的積極性遠不及小學生來得濃厚。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注重運用有吸引力的手段進行教學。因此,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的上音樂課,以及在教學過程中保持學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導入教學就是指教師利用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更快的進入教學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傳統的教學導入方式,例如講故事以及成語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吸引力。學生可以跟隨音樂故事的情節,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從而更好地對相關音樂更加感興趣。而成語典故則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關傳說等,更是傳達了先人為人處世的道理等。向學生講述成語故事對學生的長遠發展也有著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時,很多成語故事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常聽的,教師講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師還可以運用游戲教學法導入引領學生更好地進入音樂課堂。初中生畢竟具有一半兒童愛玩的天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視之如猛虎,而應該正視它。只有這樣才可以看到其本質,并進行合理利用。教師可以利用一些音樂小游戲培養學整理生的樂感,增加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主動的進行音樂學習。同時教師更應該與時俱進,積極利用當前的先進技術進行導入教學。
(二)運用對比教學
對比教學是教師培養學生音樂鑒賞力的一種重要手段。所謂對比教學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將兩件事物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區分。這種方法很好的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達個人見解的能力。音樂的對比教學法則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手法教授學生從各種對比因素分析音樂。不同音樂在音樂家的創作、演奏以及相關技巧方面也存在極大的不同。因此教師首先,可以將同一音樂作品的不同演繹形式進行對比。尤其是經典作品常常會被后人進行改編或者運用不同的樂器予以演繹。然而,為什么要這樣改編,改編之后的作品與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點與不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種角度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新的結論。
其次,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不同的作品進行對比。不同主題不同類型的作品在演奏過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與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來是極為不一樣的,但是其實質卻有著本質的相同。而這些需要學生經過實際對比、思考才會真正總結出來的。《野蜂飛舞》與《春江花月夜》在很多方面有著不同。它們的主題、傳達的情感已經以及演奏方式等都存在著極大的區別,然而就本質而言,它們都傳達了作者內在的情緒。說到底,這兩部作品在抒發作者情感這一作用上起到了殊途同歸的效果。這種效果是怎樣渲染出來的,學生必須通過自己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得出。不容置疑,學生這種對比性思維模式則需要教師的引導。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已經深入到人們社會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樂教師應該合理利用這一資源進行音樂教學,以便更好的幫助學生培養音樂樂感以及相關音樂鑒賞能力。
關鍵詞:音樂樂感 音樂鑒賞 教學導入 對比教學
初中音樂樂感及音樂鑒賞教學是我國美育教學中的重要一環。同時也是陶冶學生情操的手段之一,更是提高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方面。本文從培養初中生音樂樂感以音樂鑒賞能力的教學原則出發,探討了培養學生樂感以及音樂鑒賞力的具體教學措施,旨在交流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促進教育系統的整體進步。
一、培養學生樂感以及音樂鑒賞力的原則
音樂教學具有其自身的獨特性,與語言類學科相比,音樂學科更重視學生的個人興趣。同時,它還需要學生投入更多的實踐以及長久的訓練。首先,音樂學科通過更加直白且明確的方法表達個人情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置身于不同音樂曲目所提供的場景之中,真實感受其所表達的感情。只有這樣學生才可以更深刻的體會音樂的魅力。這種方式只是學生個人的感官感受,非專業音樂欣賞者亦可以做到。然而音樂教學則是通過理論教授學生怎樣更好的體會音樂的美妙,以及怎樣從一個專業的角度評價不同音樂。由此可見,理論教學在音樂教學中的重要性。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可忽視的是學生的相關實踐。音樂教學的實踐性極強,學生只有通過實踐才可以更深刻的體會相關情感。學生通過自主創作以及練習相關音樂技巧,從而可以更好的體會樂曲炫技之處。
二、培養學生樂感以及音樂鑒賞力的具體教學措施
1.合理導入教學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而音樂教學在很大程度上對學生個人的投入度有著一定的要求,這就更突出了音樂教學中教學導入的重要性。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更加注重張揚個性,對于音樂、美術等學科的興趣更大,然而理論教學畢竟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因而出現了眾多學生對音樂非常感興趣卻不愿意上音樂課的現象。初中學生由于學業的壓力等原因,在音樂課上的積極性遠不及小學生來得濃厚。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注重運用有吸引力的手段進行教學。因此,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的上音樂課,以及在教學過程中保持學生的注意力都是十分重要的。合理導入教學就是指教師利用學生的興趣點引導學生更快的進入教學情境之中。
首先,可以利用傳統的教學導入方式,例如講故事以及成語典故等方式。故事有一定的曲折性,好的故事對學生有著重要的吸引力。學生可以跟隨音樂故事的情節,走入故事中感受故事主人公的心情,從而更好地對相關音樂更加感興趣。而成語典故則包含了一定的故事性以及相關傳說等,更是傳達了先人為人處世的道理等。向學生講述成語故事對學生的長遠發展也有著不可言喻的重要作用。同時,很多成語故事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見常聽的,教師講述其中的典故更加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師還可以運用游戲教學法導入引領學生更好地進入音樂課堂。初中生畢竟具有一半兒童愛玩的天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視之如猛虎,而應該正視它。只有這樣才可以看到其本質,并進行合理利用。教師可以利用一些音樂小游戲培養學WWW.LWLM.COM整理生的樂感,增加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加主動的進行音樂學習。同時教師更應該與時俱進,積極利用當前的先進技術進行導入教學。
2.運用對比教學
對比教學是教師培養學生音樂鑒賞力的一種重要手段。所謂對比教學是根據一定的標準將兩件事物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區分。這種方法很好的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表達個人見解的能力。音樂的對比教學法則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種手法教授學生從各種對比因素分析音樂。不同音樂在音樂家的創作、演奏以及相關技巧方面也存在極大的不同。因此教師應該合理運用音樂對比教學法幫助學生全面提高音樂鑒賞能力。
首先,可以將同一音樂作品的不同演繹形式進行對比。尤其是經典作品常常會被后人進行改編或者運用不同的樂器予以演繹。然而,為什么要這樣改編,改編之后的作品與前人的作品相比有什么有點與不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這些不同的方面以及各種角度進行分析判斷,從而得出新的結論。
其次,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不同的作品進行對比。不同主題不同類型的作品在演奏過程中的要求必然存在不同。一些炫技性的作品與注重情感宣泄的作品在表面看來是極為不一樣的,但是其實質卻有著本質的相同。而這些需要學生經過實際對比、思考才會真正總結出來的?!兑胺滹w舞》與《春江花月夜》在很多方面有著不同。它們的主題、傳達的情感已經以及演奏方式等都存在著極大的區別,然而就本質而言,它們都傳達了作者內在的情緒。說到底,這兩部作品在抒發作者情感這一作用上起到了殊途同歸的效果。這種效果是怎樣渲染出來的,學生必須通過自己的深刻思考才可以得出。不容置疑,學生這種對比性思維模式則需要教師的引導。
3.運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計算機多媒體的不斷發展,網絡技術已經深入到人們社會生活的點點滴滴之中,在教育界尤甚。音樂教師應該合理利用這一資源進行音樂教學,以便更好的幫助學生培養音樂樂感以及相關音樂鑒賞能力?;ヂ摼W將世界聯系成一個整體,從某一種程度上來說實現了世界資源的共享。這就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教師對這些資源的收集利用以及創作型改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合理利用相關資源,利用創造性思維幫助學生,必然可以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當教師進行教學前,應該教會學生演唱相關作品,只有熟悉了相關旋律之后,教師才可以更好的帶領學生領會其中的樂感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鑒賞。學生通過親生感受可以從感性上體會相關情感,把握其中的主題。隨后,教師則通過理論知識加以分析,使學生從理性上更深刻的認識相關音樂主題。
三、總結
隨著音樂的不斷發展,音樂的教學方法更是多種多樣。初中生的音樂樂感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練就的而是需要教師耐心培養。而音樂鑒賞能力更是音樂學習過程中的一種高要求,并不是人人都可以很好的鑒賞音樂的。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下功夫,科學有效的幫助學生進行音樂學習。只有這樣學生的綜合能力才可以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林南國.初中生音樂教學[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5.
[2]王俊剛.音樂感受力以及鑒賞力的培養[J].四川:人民出版社,2009.
教學計劃
學科:
年級:
教師:
學校:音樂 高二 陳明明 龍口二中
上學期教與學情況分析:
上學年音樂鑒賞課遵循“以音樂審美為核心”,感受了音樂的美,從探討音樂能不能告訴我們什么到培養音樂的耳朵,增強了學生的鑒賞興趣,感受了音樂不一樣的美。
給學生美的享受,也為以后的音樂鑒賞活動做了鋪墊,以致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教學要求:
根據新課程要求,從學生實際出發,本學期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習并鑒賞中國的民族民間音樂、外國的民間音樂以及具有時代性的音樂,讓學生豐富音樂視野,提高審美能力,使學生樹立多元化文化價值觀。 音樂欣賞教學應以聆聽音樂為主,引導學生在情感體驗的基礎上對音樂作品進行分析、比較與評價,使他們在欣賞音樂的實踐活動中熟悉、理解、鑒賞音樂。
1、 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參與音樂審美活動。
2、 利用各種現代化的、直觀性的音樂教具與學具,最大限度地強化學生的聽覺審美感受。
3、 課堂欣賞教學與課外欣賞活動(音樂會、音樂欣賞講座、教師推薦的音樂作品錄音等)有機地結合,充分發揮欣賞教學對課外欣賞活動的指導作用。
教學措施:
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造意識
1、 強化治理,突出重點,抓住高考生命線
2、 樹立堅定的事業心,虛心好學,努力提高專業水平
3、 加強教研教改,注重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4、 加強合作,優勢互補,共同提高
教學內容:
1、欣賞民歌、藝術歌曲、說唱音樂、戲曲音樂、歌劇、舞劇音樂、器樂曲、室內樂、交響音樂等音樂作品。介紹有關音樂常識。
2、通過欣賞音樂,使學生了解音樂的節奏、旋律、和聲、音色、調式、織體、曲式等及其表現作用。
3、通過欣賞音樂,使學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歷史時期音樂的風格流派、藝術成就及其發展變化。
4、 通過欣賞音樂,使學生了解音樂的功能及音樂與人、音樂與社會的關系。教學內容要求
5、 欣賞內容是中外優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體現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藝術性、經典性原則。
6、 欣賞曲目的選擇重視我國優秀的民族、民間音樂作品,以弘揚祖國的優秀音樂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教育。
7、注重學習世界各國、各地區民族、民間音樂作品,以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
1. 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感受和鑒賞音樂的習慣 從開學初,每一堂音樂課都要注意培養學生感受和鑒賞音樂的良好習慣,這是一種文化教養的重要表現。在音樂的感受與鑒賞教學過程中,我告訴學生,每個人的經歷不同、文化素養不同,對音樂的理解也會不盡相同,一首樂曲帶給人們的想象不會是單一的,應該是多姿多彩的;我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敞開心扉,用自己的心獨立的感受音樂帶來的震撼,進而喚起無盡的遐想,從而真正感受與理解音樂的內涵。
2. 注意提高學生感受和鑒賞音樂的興趣 音樂的感受與鑒賞強調主體情感體驗的心理過程,而影響體驗的快慢與深淺度的一個主要因素就是加強音樂欣賞課的情境創設,良好的情境創設,會使音樂課充滿精彩、有趣、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激起學生參與欲望,引起學生興趣和心理滿足以及情感的共鳴,大大提高音樂欣賞課的效果與質量。教師創設一個環境,把每個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和創造主充分表現出來,有益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多樣性,這也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例如,上《漁舟唱晚》時,先播放這首音樂給學生欣賞,然后要求同學們各抒己見,發揮創造力描述樂曲情境。有的同學說它的意境非常優美,好似一幅淡雅的水墨畫,又像一首清新的散文詩。有的同學說讓他想起了唐代詩人王勃的《藤王閣序》中的詩句:“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賓”,音樂與詩的意境融為一體,相得益彰。
3. 感受與鑒賞教學要采用多種形式
(1)欣賞唱片、錄影帶:我們可以通過錄音、錄像資料將國內或國際著名的演奏家、歌唱家、演奏團體介紹給學生,開闊學生的見聞,擴大學生欣賞的領域。
(2)示范欣賞:通常由教師在課堂上進行范唱或范奏表演。因為教師的藝術修養與人格,將直接影響學生,所以教師如果要進行范唱或范奏,一定要在課前演練熟悉,才能在課堂上達到較好的效果。
4. 感受與鑒賞教學以音樂為本,從音響出發,以聽為主 音樂感受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都不可能離開音樂、音響和人的聽覺,傾聽音樂是音樂欣賞的主要方式。音樂欣賞固然需要某些“非音樂”的因素的輔助,如:欣賞音樂有時需要用語言文字、圖像畫面等加以引導,但是這些輔助僅僅是一種媒介,而音樂感受與鑒賞最重要的、最根本的還是“傾聽音樂”。因此,我們提供給學生們鑒賞的音樂必須是最優秀的、最有代表性、最能激發學生美感的藝術精品。這樣才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音樂濃厚興趣,獲得美好的音樂享受,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感受與鑒賞音樂的經驗。在進行欣賞教學時還要注意,欣賞教學的中心點是“聽”,圍繞“聽”來開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活動,不要因為采用了多種多樣的“輔助形式”而忽視了“傾聽”這個主要的環節。
5. 教師在感受和鑒賞過程中注意引導
(1)引導學生想象和聯想,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感受與鑒賞教學要使學生將生活經驗與音樂作品的表現手段聯系起來,促使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音樂感受與鑒賞教學啟發學生的豐富聯想和想象,可以是由描繪性音樂引起聯想,也可以是由情節性音樂引起聯想,還可以是由音響感知與情感體驗引起自由的想象。同時教師應注意尊重學生的獨立感受與見解,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審美體驗。例如,我在教授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時,聽過全曲,我啟發大家:“輕輕的長笛聲像是告訴大家春天到了,我看到了碧綠的小苗慢慢地破土而出,青山碧水作幕,蘆林茅屋為景,一切美好的情緣都融入在這優美浪漫的旋律中。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想像,寫出你對樂曲的感想。”同學們在課堂上用文字描述出許多精彩的畫面:“柳樹在輕輕地搖曳,好象美麗的女孩在梳理她那漂亮的長發。清澈的河水慢慢的流淌著……”“在碧藍的天空中,有一對天鵝在自由飛翔,下面是青草和小河,花草在向它們招手,小河在向它們微笑。天鵝把一切哀傷都拋在藍天中,朝著它們的理想飛翔。”有一位同學干脆畫了一幅彩色的圖畫。還有的同學把樂曲描述成藍天白天下牧羊人在放牧,青山碧水間男耕女織,一幅桃花源般的景色。同學們在樂曲聲中,用自己的情感編織出絢麗的畫卷,心靈得到了陶冶,智慧得到了啟迪。
(2)引導學生感受和鑒賞音樂的重點。在感受和鑒賞中,不能讓學生茫然地聽,教學過程中應提示重點,教師備課時要準確確定適合學生程度的重點,我們可以設置不同的重點,如主要是感受與鑒賞樂器還是主題或是曲式結構等等。
(3)引導學生做出身體反應。音樂的要素中最基礎、最重要的是節奏,身體的反應是把握節奏最確實的方法。我們可以在課堂上采用手拍節奏或用筆指揮節拍以及演奏打擊樂器等身體參與形式來把握節奏。例如,在學生感受和鑒賞《中國人民進行曲》時,我讓學生踏著步伐演唱歌曲,讓學生親身感受到了進行曲是以行進步伐節奏寫成的音樂作品,以及體會到我人民勇往直前的氣勢和威武雄壯的軍威。
6. 把握好感受與鑒賞音樂的時間 有的音樂很長,這時我們就應充分調動學生的注意力,用多種方法激發興趣,養成聽音樂要整體感受與鑒賞的良好習慣。
另外,感受與鑒賞領域教學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1)要選擇優秀的教材。教材是感受與鑒賞音樂的物質條件,優秀的教材包括課本、音響、音像、錄音帶、光盤、輔助材料等。
(2)以欣賞為主,以討論講解為輔。要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特點”,在感受與鑒賞領域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多聽,老師少講、精講,在學生欣賞的基礎上,啟發學生聯想、想象、討論、評價。
(3)引導學生養成收集、掌握必要相關材料和學會查閱工具書的習慣。如:在感受鑒賞音樂風格與流派時,學生是否有收集相關材料和查閱工具書的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4)讓學生積極參與到音樂中來。如:唱奏音樂主題,用律動、繪畫(線條)、表演等等形式來表達對音樂的理解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