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1 09:37: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學管理制度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學校教學管理制度文化的涵義是學校為了讓教學活動正常進行和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制定的被全體師生承認并踐行的規章制度,它能體現一個學校獨有的教學管理文化,代表了一個學校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綜合。如何完美構建學校教學管理制度文化,老師要在實踐中不斷思考和探索。
關鍵詞:
教學制度;管理文化;構建方法
文化是一種內涵。當文化滲透進教學管理的條例中,有了文化情懷就能讓管理者在使用感到得心應手。在構建學校教學管理制度文化時,要充滿人文色彩,尊重每個人,把人性化的理念貫徹到教學管理制度中,通過規章制度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然后轉化為對制度的擁護。
一、創造良好的社交環境,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
教學管理制度的主要對象就是老師和學生。因此,在執行教學管理時最好將運用文化的內涵、道德和素質的基本要求傳遞給被管理者,讓他們自己約束自己。著名的心理學家馬斯洛曾說人有五個需求,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因此,在構建學校教學管理制度文化時,一定要注意:老師在學校中有追求物質利益關于生存的需求還有得到尊重的需求;學生在學校中有希望得到友情的社交需求和老師的尊重需求,可能還會有希望突破自己學到更多知識的自我實現的需求。因此,學校在構建教學管理制度時一定要考慮到怎么創造良好的社交環境,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人在需要的情況下是愿意努力爭取滿足自己的。教師的工作效率取決于工作態度,工作態度是取決于被滿足和被需要的,人的需要是否能得到滿足更是取決于工作環境的優劣,所以創造良好的社交環境,營造良好的人際氛圍對于老師和學生而言非常重要。管理制度是冷冰冰的,但是在實行的時候一定要有人情味。師生關系看起來是服從的,但是在實際中一定要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讓老師和學生都能有被尊重的人文關懷。學校要制造那種互相交流和互相信任的同事情感、師生情感和同學情感,讓每個人在規章制度下服從并得到滿足。制度就是讓所有關系都保持平衡,保證相對公平,讓學校全體師生、員工都平等對話,互相尊敬。當教學管理制度被賦予文化的內涵的時候,也能觸碰到管理者的內心,成為學校中的一種信念存在[1]。
二、領導營造互相信任的環境,實現人性化管理
領導在團隊中十分重要,知人善任,讓每個人各司其職,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讓成員互相信任、互相配合,工作完成得更有效率。每個人在配合工作的時候有共同目標,為了目標一起努力,分工協作。在管理過程中,要重視人的感受,因為教學過程中參與度最高的不是領導者,而是教師和學生。因此,在進行教學管理時,應該注意為了教師和學生服務而不是管理教師和學生。我國正處于言論自由的過渡期間,在處理問題上應該注重“民主”,聽取學生和老師的管理意見和建議,加以改進再做出決定。前蘇聯的學者阿法納西耶夫曾說:“對人進行管理的時候,管理的主體應當始終從這一點出發:人本身。”表明了人的價值其實是在社會中實現的,但是要讓人完成自我實現,會更有熱情投身到工作和學習中。學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校文化。這個就是硬性管理,每個人必須遵從學校精神。比如美國的西點軍校的軍規,非常剛硬,但是很多人都是奉為個人信條去執行,并且傳遞到全世界成了一個學校的代名詞。其實學校的主要管理制度就是“關注人”和“幫助發展”。在管理的時候,要注意學校制定那些硬性的約束條款是為了約束人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助他人發展。但是為了表示學校的尊重和鼓勵的因素,有時候要把硬性規定變得軟化一點,讓其化為一種內在的約束力和一種自律,成為本身的規范和修養[2]。在管理上面,應該讓教師參與其中,因為最了解學生的當屬朝夕相處的老師。還有經常和老師和學生交流,解決老師和學生在學習和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做到制度存在“以教師和學生為本”,讓管理制度下的老師和學生有被尊重和被重視的感覺,他們會更愛護和相信學校,也會從心底信服教學管理制度文化。“百煉鋼為繞指柔”。有時候面對問題一定要堅持原則,體現制度的規范性和實用性,但是也不是不可改變的,面對突發事件也要有應變能力,讓制度及時更新,讓制度更加健全,這樣被處理的人也會心服口服,變得柔和,制度不斷創新和時代保持敏感度,對于學校的管理也是有好處的。
三、完善教學評價機制,促進人才發展
學校的核心人物是老師。學校的選拔聘任和崗位設置都應該以人為核心理念。比如在招聘老師的時候,不再是以學歷和分數一錘定音,組織一場專家選拔會,讓那些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老師把關和選拔,或者讓他們發現優秀人才予以舉薦,充實教師隊伍,提高教師素質。在老師評教的設置上要注重多元化的設置,加入對老師的人格魅力、奉獻精神等方面的測評,而不能知識注重老師帶班的成績,同時要給教師設立豐厚的精神文明獎和物質獎勵激發廣大教師的工作熱情,老師工作盡心了,學生的成績會相應提高,還能提高學生的創新等方面的能力,形成“教”與“學”的雙贏[3]。
總之,以人為本的學校教學管理制度會把教師和學生當做參與者,而不是夾在條條框框不得發揮自主性的傀儡。構建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制度,也會讓教師在工作中凸顯“春蠶到死絲方盡”的工作態度和奉獻精神,學生會在學習中不斷汲取養分,人性化的學校教學管理制度一定會讓老師和學生的需求都得到滿足,最終實現個人發展。
作者:孫建立 單位:慈溪市附海鎮中心小學
參考文獻:
[1]程君妮.大學物理實驗模式改革與創新實踐[J].榆林學院學報,2015,06:55-57.
重修是學分制教學管理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分析了現階段高校重修教學管理在教學組織形式、監管考核體系等方面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關改進措施和建議,以求完善重修教學管理制度和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重修教學管理教學組織改進措施
0引言
隨著我國對教育事業關注度的不斷提高,對歐美教育管理體系的學習與借鑒,目前國內很多高校都采用學分制的教育管理模式。學分制是以選課制為基礎,在選課制背景下,允許學生自主選擇修讀課程,通過課程則取得相應課程學分,以學分為單位統計學生的學習量,以GPA(GradePointAverage,平均成績績點)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成績的一種教學管理制度。學分制模式下,學生在彈性學制內修滿所有規定課程并取得相應學分后才可以申請畢業。①高校學分制的實施為學生提供了更大的學習自主權和選擇權,體現了因材施教和個性化培養的教育思想。在學分制背景下,為保證高等教學質量,重修成為教學管理的一個重要環節。然而,隨著學分制的建立和完善,各高校的重修教學管理制度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問題,②③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研究和探討相關改進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1高校重修教學管理制度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重修又稱重新學習,一般是指某門課程學習結束后,未達到該課程最低考核標準的學生可通過重修的方式再次學習該門課程以取得相應的學分。④各高校關于重修的教學管理規定基本相似,即學生如果所學課程期末考核不及格,可在下學期開學初參加學校統一安排組織的補考,補考仍不及格,必須要重修該課程,成績合格后取得相應學分,學分修滿后方可畢業。重修一般是為幫助學業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的一種途徑,隨著社會對高層次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加,出國深造或讀研的學生數量逐年增加,這部分學生也選擇重修來提高課程成績績點,在重修人數中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大。近年來,高校擴招導致大學生人數顯著增加,相應地,重修人數和重修課程門次也顯著增加,重修主體由單一的學業困難學生變成由學業困難學生和出國深造學生兩方面的主體構成,這就導致了現行重修教學管理制度在教學組織形式,教學監管考核體系,教務管理實施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
1.1重修教學組織形式及問題
目前全國高校重修教學組織形式大同小異,主要采取跟班重修、組班重修和輔導重修三種教學形式。⑤⑥
(1)跟班重修:當學期教學計劃內正常開設的課程安排學生跟班重修,即隨低年級參加平時課堂學習與期末考試。跟班重修能較好地保證課堂教學質量和考試難度,但容易出現重修課程與本年級正常的上課時間沖突的情況,重修上課時間難以保證。由于學生的重修課程考試也跟班進行,考試時間也會與本年級正常的考試安排產生沖突。
(2)組班重修:當學期教學計劃未開設的課程且重修人數超過10人則單獨組班授課,由任課教師單獨命題和批改重修考試試卷;組班重修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末集中上課,雖不會與正常上課沖突,但因在周末或晚上上課,缺乏教學監督。
(3)輔導重修:當學期教學計劃未開設的課程且重修人數少于10人則安排輔導重修,學生和教師聯系,在約定的時間地點對課程進行輔導答疑,由指導教師單獨命題和批改重修考試試卷;參加輔導重修的學生主要以自學為主,一般來說學習體系和計劃不完善,使得學習效果不佳。對于重修教學組織形式的選擇,各高校大都是依據重修人數和課程開設情況來確定重修形式,沒有考慮重修主體對象的差異。現階段下,重修主體對象主要有兩類:學業困難學生和出國深造學生。這兩類學生在學習能力、學習自主性和先修課程基礎上都有所不同,在教學形式上也應有所區別對待。
1.2重修教學監管體系松散,成績評定標準單一化
對于正常的教學來說,教學管理部門及學工部門會定期進行教學常規檢查,如不定期聽課,抽查教案、試卷等。而針對重修課程的教學管理則較為松散,周末或晚上開課的重修班管理容易成為教學管理的盲區。重修成績的評定標準也存在以下弊端:一些高校的重修成績構成包括三部分:平時、作業和考試,這樣的成績構成體系對增加重修課堂出勤率和提高重修課程質量有一定的保證,但對于因出國深造而選擇重修課程的學生而言,缺乏靈活性,出國深造的學生一般先修課程基礎較好,對課程可能只是一小部分的內容理解和掌握不好,他們在重修的同時經常還要準備出國外語類考試。另一些高校的重修成績只計入期末考試成績,例如我校,容易造成大量學生不重視課堂教學,經常曠課遲到早退或上課玩游戲打瞌睡等。學生較低的出勤率和不良的上課表現容易影響教師的上課情緒,進而影響課堂教學質量。我校為“985”和“211”高校,學生生源質量較好,但在我校也曾多次出現,組班重修某門課程的人數六十多人,實際每次上課人數只有幾個人的現象,擔任組班重修課程的任課教師頗有怨言,很多教師不愿意為重修班授課。
1.3加重教務管理負擔
重修的報名、排課、排考和成績錄入工作一般都由教務管理人員執行。教務人員通知重修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報名重修,報名結束后統計重修課程門次及人數,根據重修報名情況設置課程的教學形式,安排任課教師和上課時間。在排課的過程中,教務人員要注意避免學生重修課程與正常教學課程時間沖突的問題。同一門課程的重修班可能遇到有兩三個年級的學生重修,各個年級學生又有多門正常教學課程,要做到無沖突地安排重修課程的上課時間就變得特別困難。重修課程的排考也涉及到考試時間與其正常教學課程考試時間沖突的情況,特別是在重修門次無限制的情況下,一個學生一個學期重修課程甚至高達十多門次,協調重修課程和正常教學課程的考試時間變得尤為艱難。僅靠人為地對重修排課和排考進行沖突檢測,而不輔以智能化的信息化的重修教學管理系統,不僅大大加重教務管理負擔,而且易增加出錯概率。
1.4重修次數和課程門次沒有限制
重修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教學質量,使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達到教學計劃的基本要求。從學生的角度,學生希望學校提供更多的重修機會,每學期可選擇的重修課程門數較多。目前很多高校都不限制學生重修的總次數和每學期重修課程的門次。由于參加重修的學生群體多為課程不及格人群,這些學生學習底子一般較差,學習正課的同時重修多門課程會導致時間精力不夠,影響重新學習效果甚至正課的學習質量。對重修總次數的無限制,易造成學生懶惰心理的形成,學生在學習課程時會抱著“學不好還可以重修”的心理,使重修成為了提高正常教學質量的一個掣肘,違背了重修的目的。
2對高校重修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進措施及建議
2.1靈活選擇重修教學組織形式
高校在重修教學組織形式的選取上應考慮重修主體對象的差異性,“因人而異”選擇教學形式。對課程不及格的重修學生,為保證教學質量,只允許選擇跟班重修或組班重修的教學形式。若某重修課程當學期教學計劃內不開設或重修該課程的人數不足10人,無法達到跟班重修和組班重修的開設條件,則重修學生須順延到下一學期重修該課程;對因出國深造而選擇重修來提高成績績點的學生,這類學生相對而言,學習基礎較好,若其正考課程成績已及格,允許學生選擇輔導重修的教學形式,便于出國學生靈活支配學習時間。重修教學組織形式的靈活選取體現了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2.2重視重修教學管理,合理設置成績評定標準
借鑒正常教學的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重修教學管理制度。提高教師對重修課重要性的認識,明確提高重修教學質量對提高學生整體水平有著重要影響,加大課程重修監管力度,提高重修教學地位。成立重修教學督導組,組織教學督導人員進行不定期的抽查。召開重修學生座談會,反饋交流重修教學中的問題。成績的評定標準是引導學生學習方向的一面旗幟,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效果的檢驗依據。學校在重修成績的評定標準上,應堅持公正科學合理的原則,促使學生認真學習,教師認真教學,保障人才培養質量。對于跟班重修和組班重修的成績評定,考慮計入平時,作業和期末考試成績三部分內容,可以較好地保證出勤率和課堂教學質量;對于輔導重修的成績評定,因平時和作業不好度量,只以期末考試成績作為最終評定標準,即期末考試成績作為重修的總成績。任課教師命題重修試卷時候,不應有“重修考試就是讓學生通過”的思想,命題時不應刻意降低難度,在試卷難度上應保持和正常教學考試難度一致。在試卷批改時,教師不應放松閱卷標準,應實事求是,避免人人及格,有失公平,助長學生對重修學習敷衍了事之風。
2.3采用信息網絡重修管理系統,限制重修門次和次數
依賴教務人員的人工管理操作模式來執行重修報名、排課、排考等工作,不僅工作量巨大,而且容易出錯,難以準確地對重修課程和正常教學課程進行沖突檢測。建議采用信息網絡手段的重修教務管理系統,學生從個人的門戶系統網上報名重修,教務管理人員在網上提交重修課程的開課安排,學生可通過個人門戶系統查看重修課程及考試的安排。借助教務管理系統,有助于減輕教務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同時有利于學生快速方便準確地獲取重修的相關信息,避免遺漏。借助重修教務管理系統,還可以智能地限制學生的重修次數和當學期重修課程的門次。對重修次數進行限制,例如規定同一門課程重修次數不得超過3次,有助于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認真對待正常教學和重修學習,避免滋生懶惰和拖延心理;對當學期重修課程的門次進行限制,有助于引導學生認真制定自己的重修課程計劃,合理分配學習精力,同時能夠避免教學資源的過度浪費。我校從2012年采用重修教務管理系統,學生重修報名、選課和重修聽課證打印均在網上管理系統進行,教務管理人員排課也在網上進行操作,從實施過程和結果來看,較大地減輕了教務管理人員的工作負擔,同時保證了重修教學信息渠道的暢通,簡化了重修報名等手續,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方便。
2.4選派優秀教師從事重修課教學
重修學生普遍存在學習習慣或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問題,導致知識面掌握不夠全面。對同一個重修教學班的學生或者是同一門課程輔導重修的學生而言,理解能力和對課程知識的掌握程度各不相同,選派教學經驗豐富、教學水平高的老師才能在教學中照顧到不同學生的情況,提高重修教學效果,保證重修課的教學質量。高校中,優秀教師自身的教學和科研任務較重,如何調動這部分教師來承擔重修課的教學任務,是重修工作中面臨的難題。我校在實施過程中,從薪酬和工作量考核兩方面來調動優秀教師承擔重修課的積極性。在薪酬上提高重修教學環節的酬金分配比例,在工作量考核時提高重修課時相對正常教學課時的權重。
2.5規范重修教學文檔
教學文檔的規范化,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和保證教學質量。規范重修教學文檔,加強教案講稿和試題兩方面教學文檔的管理和檢查。在重修開課初期,學院組織相關教學督導人員檢修課的教案和講稿。對教案講稿存在問題的重修課程,要求任課教師整改,整改后再次對其審核。對教案和講稿的規范化要求可以促使重修任課教師重視教學,認真備課。對重修試卷,可采取命題試做審題機制并設置對應的命題說明文檔。任課教師命題后先由課程組其他教師試做題,以判斷題量、難度和考點等設置是否合適,命題教師和試做教師在命題說明上共同簽字確認后,再交由系主任或教學副院長審核,審核通過方可制卷。同時,命題教師還應提交重修試題的答案及評分標準。重修考試結束后,命題教師批閱完試題后,將試題和學生成績單交院系教務部門備案待查。學校在每學期初,對上學期的重修考試的試卷進行抽查。對重修試卷的規范化要求,可以保證重修試卷的難度和成績評定的公正透明度。
3結束語
重修制度是學分制背景下保障高等教育質量一項重要內容。重視重修教學,加強和完善重修的教學管理制度,才能保證高校的教學質量。高校教育工作者要面對新形勢,研究新問題,不斷探索和改進重修教學管理制度,促進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高校人才培養質量。
注釋
①張金龍.學分制下提高課程重修質量的思考[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15(6):41-44.
②王金蘭,劉培生,李宇輝.高校重修制度初探[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0(7):116-118.
③李秀美.加強高等學校課程重修教學管理的探討[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13(4):42-44.
④趙國臻.談現階段高校學生重修的教學管理改革[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9(35):285-286.
⑤田寶柱,陳婷婷.學分制下高校重修制度管理模式的探討[J].中國水運,2007.7(7):231-232.
部分職業學校對教學質量的評估與檢查沒有足夠重視,對學生的評估與檢查往往只是簡單地通過期末測評,而忽視了學生平時上課期間的表現。對于教師的教學質量評估也僅僅是依據學生的學習成績來進行考量,沒有進行綜合性的測評。甚至有些職業學校只設置了一名或幾名教學評估管理人員,對教學質量的評估與檢查往往流于形式,沒有對教師、學生進行深刻的了解,使得學校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不能真正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對學?,F有的教學管理制度進行進一步的改進與完善。
二完善職業學校教學管理制度的措施
1.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制定科學的教學管理制度
職業學校的領導、教師都必須摒棄陳舊的教學理念,接受先進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思維,要正確看待職業教育在中國的教育體制、社會中的作用,并制定科學的教學管理制度。第一,必須嚴格按照中國出臺的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合理地安排教學計劃以及教學內容,在進行教學計劃安排的過程中,以實際操作能力為核心,加強對職業學生的理論知識培養,促使學生形成一種綜合性的思維,即使面對沒有操作過的內容,也可以通過其思維分析能力順利解決問題。第二,對于教學管理制度需要進行及時的考核與更新。社會是不斷發展的,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因此,教學管理制度必須隨著社會的發展而進行相應的調整,防止其內容滯后于社會,使得在這種制度下培育的學生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步伐,甚至在畢業后被社會所淘汰。
2.革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
陳舊的教學方法不僅會影響教師教學的質量,而且會使學生產生厭學心理,抹殺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因此,職業學校必須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新。從中國的具體國情來看,進入職業學校學習的學生大多文化基礎較差,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文化水平,并結合學生的學習進度,合理地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分組討論、課題展示等方式進行,摒棄傳統的教師單一陳述的教學方式,加強課堂中與學生的互動,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應僅局限于教材內容,而應結合實際生活,進一步對教材內容進行豐富。職業學生不同于初、高中生,其社會經驗相對豐富,且畢業后直接面臨著工作的壓力,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更應結合實際工作,對教學內容進行補充,為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資訊。
3.建立健全教學質量評估與檢查制度
首先,對于教師來說,可以采用聽課制度,了解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以及與學生互動的情況;還可以通過教師會議,教師之間就其各自的課程安排進行討論,通過交流提出更好的教學安排;此外,還可以安排相關的教務管理人員對教師的教學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和考察,充分了解教師的教學情況。其次,對學生來說,需要建立新型的考核制度。改變傳統的考核制度,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熱情以及學習的過程進行關注,綜合性地了解學生的學習,并對學生進行更客觀與全面的評價。
三結束語
《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論》從大學教學管理的研究成果與理論分析入手,厘清了我國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發展脈絡;以深入的調查研究、數據統計、現場訪談為基礎,深刻反思了我國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問題;提出了低重心、人性化的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改革構想,是對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改革路徑一次嘗試性的探索。
【關鍵詞】
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問題;成因;改革構想
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承擔著向社會輸送高素質人才的歷史重任。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才國際化、現代化的迫切需求給高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帶來了嚴峻挑戰和新的命題。高校教學管理只有從傳統的桎梏中解放出來,跟上時代的步伐,摒棄陳舊、吐故納新,創建與時展相適應的新的管理制度,才能真正提高高校的教學管理水平,實現提高辦學質量和辦學效益的現實目標。因此,研究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的建設是當前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郭冬生著寫的《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論》一書,對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故步自封的深層次問題進行了研究,探尋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吐故納新的路徑,這對我們在實踐中推進高校教學管理改革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價值。
一、我國高校教學管理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國高校教學管理制度改革與建設有了較大的進步,但是仍然存在著管理制度不完善的問題,從《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論》這本書所做的調研成果來看,其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其一,教學管理制度中的權利失衡現象?!洞髮W教學管理制度論》一書中,作者花費了近半年的時間對五省市十五所高校的相關情況做了翔實細致的調研,運用訪談、問卷等方式對高校負責人、高校教師、專家進行深入調查。通過調研統計和資料、數據分析,作者對成書階段的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有了深刻了解,指出目前高校從屬院系自力不足。高校對教學管理權力抓得過緊,這種集權制管理雖然在管理措施實施時方便統一開展,但隨著高校招生不斷擴容,學校依然采取集權制管理顯然與本科教學管理的實際需求不符。高校從屬院系的教學管理自不充分,很多問題也會隨之凸顯。針對這些情況,高校在大學教學管理的實踐中,要改變集權制與一刀切的管理方式,要將一些管理權限合理、適度地下放,提升從屬院系教學管理的自由度,提高管理效率。
其二,教學管理制度中以“控制”為重心的現象。《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論》指出,大學教學管理以“控制”為管理重心,教師“教”與學生“學”的自力被削弱。這個問題集中體現在大學教學管理的規制過多,教師的教學自受限,影響其專業水平的發揮;大學生的自由學習空間被壓縮,其學習主動性受到影響。比如高校設置的專業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學術領域,學生能否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能否在可以發揮自身所長的專業學習,不但取決于學生的選擇能力,還取決于高校給予學生的選擇空間。我國大部分高校,學生進入校園后在專業選擇空間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這是通過選修課也不能彌補的遺憾。因此,要解決這些問題,學校應從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入手,充分保障大學生的學習自主全民閱讀權與教師的教學自。學校應跨越自缺失的大學教學管理制度鴻溝,采取有效措施給大學生和教師更多自由空間;改變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僵化、機械、教條的現狀,充分體現彈性學制的優勢;參考《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論》,采取針對性措施,切實改進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為教師和大學生創造良好“教”和“學”的環境。
其三,教學管理制度中的平等性及服務性不足的現象。從目前我國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的建設和實施來看,以管理者為主導、管理者與學生地位不平等、教學支持服務不足等特點還較為突出。根據《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論》的相關調研可知,一方面學生民主參與的程度不高,大學生民主參與的機制未真正建立起來。這種以管理者為中心的制度建設,影響了平等服務的制度屬性,管理主體的管理行為難以被管理客體接納,管理效能發揮的實效性不強。這體現為“管理者與師生之間管理契約的失衡直接導致了師生對管理活動參與意愿與參與度的降低”。另一方面,教學管理制度的服務性缺乏。管理具有二重性,它是管制與服務的統一體,但現行高校教學管理制度所體現的服務性相對不足。例如大部分高校在學習指導服務、學習資源(圖書、實驗)服務等方面做得還不夠。平等性和服務性的不足,高校外部的現實要求和高校內部結構變化的不適應,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大學生個性和創造性的發展。因此,在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構建過程中,我們要從管理體制的宏觀層面入手,改善政府管理的集權性,在管理過程中充分尊重管理客體的個體需求,以增強內外因制度問題改變的內驅力。此外,我們還要改變強權式管理傳統對教學管理走向的固化,淡化管理者的中心意識,以平等服務的教學管理理念激發教師與學生參與管理的意愿,從而提升管理客體對管理行為接受度,推進大學教學管理制度的不斷完善。
二、我國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構想
知識經濟和市場經濟呼喚新的教學管理制度以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目前我國高校教學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制約了高校教學目標的實現。那么,如何突破現行體制的不足使之適應新時代的新要求?《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論》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其一,提高院系教學管理的活力。院系對各具體專業、具體學科教學的情況最了解和熟悉。因此,高校教學管理體制要以院系的教學管理為本,學校要合理放權,促進院系管理效率的提升。高校在教學管理制度構建的過程中,應盡可能從教師、學生的發展需要以及學院教學管理的實際出發,適當放寬院系管理的權限。教學管理的整體重心要下放到院系,當然,重心下移不是單純地強調放權,也不是主張削弱學校教務處(部)等部門的應有作用,而是讓校級職能部門注意角色調整。高校應最大限度挖掘院系管理的潛力,激發院系教學管理的積極性、創造性,以低重心的權力下放促進院系教學管理的有效落實。
其二,堅持人本理念。在具體實踐中,高校教學管理制度建設要以人本理念為制度建設的出發點。堅持人本理念就是在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的進程中,要以教師和學生為本,即制度的制定與落實要服務于管理客體。作者針對以往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剛性化的問題,提出大學管理要盡可能達到剛柔并濟的管理平衡。作者在書中指出,高校在改革和構建大學管理制度時,要盡可能落實人本教學理念,既要保障學生的學習自由,也要保障教師的教學自由。保障學生的學習自由體現在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給予學生學習選擇的自由權。同時,高校制定的教學制度要盡可能彈性化,彈性化的教學制度能充分發揮“學分制”與“學年制”的優勢,并避免二者的劣勢。教學制度的彈性化還體現在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學習空間,通過自主學習、教學評價、學籍管理等制度的改革,幫助大學生實現學習自由。教師的教學自由保障則要從教學的自、教學的彈性、負面制度的減少等方面著手,促進教師教學自由的更好實現。
其三,強化教學管理制度的服務性。教學管理制度的服務性是由高校教育的性質和功能決定的,同時也是市場體制下高校管理的必然要求?!肮芾砭褪欠铡钡拿}在當前更凸顯其時代意義。在具體實踐中,高校要從教育溝通、資源使用、學習顧問、信息服務等服務制度的構建入手,做好相關管理制度的建設工作。例如,把全校各院系、各專業的教學計劃和課程簡介匯集成冊,編成教學指導書或教學一覽,并及時更新,便于學生了解和修習相關課程。
高校教學管理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大學教學高效實施的關鍵要素。高校教學管理由多重的管理元素構成,包括觀念層面、制度層面、實踐層面的管理元素,而制度是多重管理元素的重要媒介,是實現大學教學管理效益的根本保障。《大學教學管理制度論》提出大學教學管理制度不能故步自封,要與時俱進地將院系、師生、服務作為制度的改革理念。同時,高校在大學教學管理實踐中要降低管理重心,以制度的彈性化、平等化、服務化建設促使制度規則的實現。此外,大學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的環境建設也不容忽視,高校要在制度構建過程中保證院系管理的有效落實,拓展師生發展的自主空間,構建服務完善的高校教學管理創新機制。
參考文獻
[1]劉根厚.剛柔相濟之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的創新建構[J].科技管理研究,2009(7).
[2]張波.問題與抉擇:高等教育管理學發展中的反思[J].中國高教研究,2009(7).
【關鍵詞】高校;教學管理;制度優化
信息時代的來臨,使得高校這一主體在社會發展中所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大,其自身的功能與地位也在日益提升,從社會責任的角度分析,高校作為社會人才的輸送基地,擔負著社會經濟、知識傳播的歷史重任。在這一基礎上,高校內部的教學管理制度就起著重要的基礎奠定作用,高校想要發展壯大,提升人才輸出質量,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學管理制度的完善。但是目前階段,我國高校的教學管理制度中還是存在較多的問題和矛盾。基于此,本文針對我國高校教學管理制度中的矛盾及對策這一課題展開深入研究。
一高校教學管理制度中存在的矛盾
第一,“權力化”成為教學管理工作開展的掣肘。目前,在高校教學管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普遍存在著“權利傾向”,使得教學工作開展期間錯誤地將管理機構權利的重要性過分地強調出來,進而在管理工作執行期間通過強制性的手段去達到管理目的。該種“權力化”管理模式,會在極大程度上造成教師、學生群體對于制度產生排斥心理,降低教學效果。但是高校管理者并未充分意識到其管理矛盾,當教學效果提升不明顯時,反倒繼續制定更嚴格、苛刻的硬性教學管理制度,使得教學管理過程陷入一個惡性循環中。第二,教學管理制度未緊跟時展進行更新。當前,多數高校依舊應用傳統陳舊的管理模式,并未將國家推行的改革精神真正融入教學管理工作中去,大多是紙上談兵,該種管理局面與多元化的社會發展之間產生了極大的偏差,即使教師有想法、有意識進行教學創新改革,也缺少發揮機會,并且學生個人的主體性也被忽略。該種問題的出現,嚴重抑制著高校教學管理工作效果的提升。換而言之,作為現代社會人才的培養基地,卻并未培養出符合時展性質的人才,說明高校在制度的創新上還存在著“認知充分、執行不足”的矛盾。第三,現有教學管理制度不夠系統化。近幾年,雖然高校管理者在教學管理方面積極地開展相關建設工作,但是依舊存在諸多不足之處,尤其是在教學管理制度的系統化方面。多數已經進行的管理工作,只是單純地依靠既往管理經驗推進。并且相關崗位的管理者不思進取,純粹為了完成管理目標而去展開管理內容,使得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化,沒有目的性。造成該種矛盾的出現,一部分原因在于高校內部的管理部門對于制度的本身并未生成準確的認知,進而導致相關的教學管理制度殘缺,系統程度不足。例如,當學生面對學校學籍等相關處罰時,因不服處罰結果而申訴,由于高校內部教學管理系統的不完善,針對該類問題僅依靠事件管理者的個人意識進行裁決,或者所謂的申述也只是流于表面,使得學生多數情況下不但無法解決問題,而且可能面臨更嚴重的處罰,這些都是與高?,F有教學管理制度不夠系統化有關。
二解決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矛盾的對策
第一,高校管理者積極創新教學管理理念。在高校教學管理過程中管理者有效轉換自身管理意識,是進行教學管理理念創新的關鍵點,只有管理者具有創新意識,才能夠有效轉換管理理念,提升教學管理水平。在創新教學管理理念的工作中,應該將做到“剛柔結合”,“剛”即硬性、權威的制度執行,“柔”即情感、精神層面的感化管理,該種管理方式的應用,比較貼合我國“以人為本”的教學管理理念。同時其也在最大層面上實現了高校內部民主管理的目的,利于師生發展,即促進大學生個性化的養成以及創造性的發揮,對教師教學效率提升也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第二,針對現有教學制度的管理環境進行優化。教學管理環境的建設,是完善高校教學制度的基礎,只有制度的執行、應用環境的優良,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出制度的作用,而如何構建良好的教學制度執行環境,就成為首要解決的問題。首先,應該在社會范圍內樹立起正面的教學管理意識,將良好的社會環境為高校開展制度建設工作提供保障。然后高校應改善原有的生態教學環境,將豐富的教學資源為管理制度的執行提供保證,同時加強對于校園道德文化建設管理,將傳統教學模式轉化為適用于時展的開放式管理模式。另外,相關政府部門應該為高校教學制度提供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讓高校制度的健全完善工作有法可依,進而發揮出更好的管理作用。第三,管理者強化教學管理制度中的自身服務意識。傳統的高校管理工作開展時,管理的目的通常集中于教師、學生行為、學習方面的控制上,為了達到某一具體教學目標去硬性執行某種制度,該種模式的應用效率十分低下。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高校所執行的制度想要緊跟時代特征,就必須將“控制管理”轉化為“服務管理”,在整體的管理過程中將為學生服務的意識融入其中,為學生積極創設良好的校園學習氛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使其得以健康成長。該種服務性管理意識絕不能僅存在于口頭上,而更應該應用到具體的教學管理工作中去,如此才能真正促進教學管理工作的順利開展。第四,健全高校內部的制度監督評價體系。在高校教學管理制度內容中,有效的評價體系、健全的監管機制是十分關鍵的部分,該部分內容的制定,目的是為了快速、準確地找出造成制度矛盾出現的因素,進而促進管理工作順利完成。健全高校內部的制度監督評價體系是教學管理制度保障的同時,也是呈現高校教學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當管理者在進行評價體系構建時,應該遵照“公開、透明”的制定原則,使得該項體系能夠真實、科學地反映出校內教學制度的執行和管理效果。所制定的評價體系應該從高校自身的角度出發,可以借鑒其他高校較為成功的管理經驗,但是絕不能生搬硬套,應該做到滿足學生自身的發展需求,在提升學生文化知識存儲量的基礎上,保證高校教育目標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1]陳軍濤.高校教學管理制度相關問題研究[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6(12)
[2]趙丹.論我國高校學分制與教學管理制度改革[J].亞太教育,2016(21)
[3]李希光.新建本科院校教學管理制度創新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5(S2)
目前,地方高校招生規模的急劇擴張和資源重組式新建綜合性高校的應運而生,造成教學資源相對匱乏[4]。面對新的挑戰,地方高校已經進行了一系列的教學管理制度創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觀念陳舊。隨著市場經濟進一步發展,地方高校高等教育必然以社會發展的需要為出發點,必須先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為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服務,必須要注重受教育者的社會化,這樣才能真正的為社會服務。如果忽視了個人的價值和個性的發展,將直接扼制了創造教育。傳統的教育價值觀支配下的教學管理觀念便是以學校、管理者和教師為本位,學生被看成是管理的對象。所以,在此教育觀念下,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在制度中得到充分體現,學生沒有自主選課、選教師、選專業、選學習方式的權利[5],即便是有些地方院校實行了選課制度,選課制度也形同虛設,由于教師及開課數量較少,使得“選修”變為“必修”。
2.教學管理隊伍落后。目前,我國高等教育教學管理隊伍建設整體水平不高、相對落后,不能最優化教育資源,沒能很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高等教育的發展。與部署院校相比,地方高校受其教學設施、師資力量、所處地理位置和經濟環境等因素制約,教學管理隊伍建設往往更為緩慢,一些教學管理人員不具備相關專業背景,辦事效率低、效果差,直接影響高校的教學管理水平。因此,要實現地方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就需要正確認識和加強地方高校的教學管理隊伍建設,提高教學管理水平[6]。
3.教學質量觀偏差。近年來,高等教育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漸接軌和高等教育逐漸向“大眾化”邁進,更加凸現了教學質量的重要性。然而,究竟應該用什么標準來衡量教學質量關系到人才培養和學校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人們對教學質量過分看重,就會制約教學制度的深入改革。傳統教育重共性、輕個性,重知識灌輸、輕智能開發,重理性訓練、輕和諧發展,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善于或不能針對不同類別、層次、個性特征的學生實施更符合他們發展的教學質量標準,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特長發展,制約了新形勢下教學質量提高。并且由于受到計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人們一談到保證教學質量,就聯想到“嚴格要求學生”“、不得降低考試標準”等。由于師資隊伍建設等問題不會在短時間內影響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就形成了認識上的偏誤,束縛了教學改革的思想[7]。
4.管理機制僵化。當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仍處在探索階段,教育教學管理中仍然存在著問題。教學管理機制受到傳統經驗的制約,機制僵化,不靈活,不能隨機應變,較好的適應社會發展新形勢下的要求,尤其是教學管理的基本理念,與當前教育的發展不同步,與師生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推行嚴重相悖,高校教學管理部門設置不合理,各部門責、權、利關系不明確,嚴重制約教學管理制度的改革[8]。
5.創新不足。許多地方高校的教學管理還停留在常規方式,沒有與時俱進的進行改革創新。當然,常規的教學管理對維持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教學環境非常重要。但是,管理是一門科學,是動態的、發展的過程,不能一成不變。當前地方高校教學管理創新性不足主要體現在:一是教學內容陳舊,更新速度較慢,不能體現當前最新的科研成果;教學計劃缺乏創新、按部就班。二是教學管理過于強調集中性、統一性與單一性,缺乏教學管理的活力。三是教學管理者完全按照管理制度執行,缺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9]。
二、加強地方高校教學管理制度改革的對策措施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的今天,世界各國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而綜合國力的競爭最終取決于人才的競爭[10]。地方高校具有的傳統行政型教學管理,已經不能適應時代進步和教育發展的要求,并且嚴重阻礙著新的教學手段,社會需要的創新型人才與高校傳統教學培養出來的學生匹配程度弱。因此深化地方高校教學管理改革與創新已經是當務之急[11]。具體措施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增強個性化教學。教學個性化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之成為創造型的人才。學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個性品質,才能更好地運用其所學的知識,更好的發揮特長,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在我國地方高校教學中,應正視個性差異,重視個性化教育,對教育者而言應該是因材施教,對學生而言應該是鼓勵其發展創新意識和創造精神,以適應社會對高質量富有創造性的新型人才的需求[12]。個性化教學不僅僅局限在某個教師的特色課堂,應該在學校范圍內創造條件,積極開展研究、探討,建成多樣化評估體系,為探索個性化教學創建寬松的氛圍,提高教師積極性、形成個性化教學團隊。
2.提高教學管理隊伍素質。教學管理隊伍建設是提高教學管理水平的基礎,管理人員的水平和素質直接影響著教育質量,決定了學校教學改革的深度、廣度和力度,影響著優質教育教學的質量[13]。加強教學管理水平建設,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創新的教學管理隊伍。教學管理是日常教育教學的實施者和監督者,也是高校深化教學改革和推進創新的策劃者。教學管理人員的專業化發展要求掌握教學管理的基本理論和知識,提高業務技能,逐步提高管理素質,成為良好的高校教學管理的多面手,以高水平、專業化的能力服務學生、教師和學校,能夠很好地適應教學管理的發展和要求。教師是教學管理隊伍中的重要一員,許多教育組織、學校和教育學者積極倡導和鼓勵教師參與學校教學管理[14,15]。教師身處教學第一線,來源于課堂,是教學質量反饋直接感受者,教師應該為教學管理創新提供最為真實的數據和資料。教師既是教學管理的參與者,又是被服務者,對教學管理過程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有深刻的認識,可以提出合理化建議,改進教學管理方案。同時,教師應該充分運用教學管理創新成果,應用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確保教學的改革與創新的正確進行[16]。
3.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教師肩負著振興教育的希望。學校提高教學質量,實現教育目標,有賴于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最重要的是建立一支優秀的、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要求教師必須樹立科學的教育理念,具備無私的奉獻精神。對教師管理的目的不在于限制和約束,而要通過規章制度建設、職業價值引領等來對教師進行激勵,使教師增加工作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培養優質的教師隊伍是搞好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學校要提高認識,增加投入,使每一名教師擁有豐富的文化知識、熟練的教學能力、先進的教育理念、無私奉獻、團結奮斗的精神。所有教師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秉承辛勤耕耘、凝神聚力的奉獻,是創造一個學校優異的教育教學成果前提。
4.加強教學質量管理。學校教學管理的最終目的是保證和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教學管理是一個動態的管理,貫穿于教學工作的整個過程。是學校管理者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17]。教學管理首先是教學思想的管理,其次才是教學行政管理[18]。教學管理必須根據學校自身特點,明確教學理念。實踐中圍繞教學思想來制定教學計劃、完善反饋機制、深入比較教學效果、不斷探索研究提煉先進科學的教學理念,讓理念引領實踐、提升教學質量。教學行政管理是貫徹教學理念的通道,是聯結教學資源和教學效果的網絡。加強教學行政管理應拓展管理人員素質、提高實務技能、增強服務意識、實踐公平政策、將教學理念傳達到教師、融匯到課堂。學校只有在完善管理體制的前提下,加強日常教學工作管理,才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19]。
論文關鍵詞:臨床護理教學;管理;教學質量
臨床護理教學是護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質量直接影響護生未來的職業素質和臨床能力。我院幾十年來一直承擔著護理研究生、本科、大專、中專學生的臨床教學任務,為了加強和規范臨床護理教學管理工作,提高臨床護理教學質量,近來年我院在原有教學管理經驗的基礎上,變革求新,對臨床護理教學管理進行不斷規范完善,使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現將方法報道如下。
l加強組織管理和規范教學管理制度
由于我院接受的護理專業學生的層次多且數量較大,要完成臨床教學計劃,保證教學質量,必須加強組織管理和完善教學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教學管理架構是取得高水平教學質量的前提,為此我院護理部成立了由護理部主任、護理部教學干事、各科主管教學科護士長、教學片長組成的臨床教學組負責全院的臨床護理教學管理工作。每月召開1次教學工作會議,總結、研討各層次學生教學計劃的實施和完成情況,及時發現及解決問題。同時我們在原來的教學管理制度基礎上不斷完善,將管理制度裝訂成冊為《臨床護理教學管理制度》發放至每個教學病區。包括各級教學管理人員及帶教老師的職責、帶教老師資格、學生及教師管理制度、教學質量管理制度、各種教學評價制度及評分標準、請假制度等,使教學管理有章可循。
2規范教學檔案的管理
我們根據教學特點及各層次學生特點,制定了統一的教學檔案資料的內容和格式,并裝訂成冊。如我們制定各教學病區統一使用的《臨床護理教學記錄手冊》、各層次護生使用的《實習生手冊》和教學管理人員使用的《教學質量持續改進記錄手冊》。同時我們規范教學檔案資料的整理與分類,采用管理,建立教學檔案數據庫。如每月每個科室將護生的考勤、出科考核成績、實習表現等以教學月報表版形式匯總后交教研室存檔。并設專人負責,專人管理,登記造冊,保證資料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3加強臨床師資隊伍的建設
3.1加強總帶教老師和各階段帶教老師的選拔
帶教老師是護生接觸臨床實踐的啟蒙者,在臨床教學中師德、師才、師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和行為,選好帶教老師是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的根本保證。因此做好總帶教和各階段帶教老師的選拔相當重要。我們根據不同階段學生的教學要求,在相應層次的護士中選擇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技能、責任心強、樂于施教的護士擔任各階段帶教老師。而總帶教老師則選擇綜合素質好、教學及管理能力較強的責任護士擔任。
3.2抓好帶教老師的自身建設,改革傳統培訓方法,實施分層次教學培訓
隨著護理教育發展和進步,對臨床帶教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帶教老師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還要有良好的教學技能。因此我院切實狠抓護理帶教老師的自身建沒,除加強業務培訓外,臨床教學培訓是提高臨床護理老師教學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們針對不同教學階段存在的問題及老師特點進行針對性分層次的教學培訓,使各層次老師較快提高本層次帶教中常用的的帶教技能,適應臨床帶教的需要。
4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
4.1崗前培訓
可使護生了解醫院護理工作概況,明確目標,減少護生無所適從感,在課堂和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我院護理部在每批護生來院后下科室之前,均要舉辦崗前培訓。培訓主要內容有:護士的素質要求、醫院概況、護理有關制度、護士禮儀與行為、護理文書管理制度等。請醫院優秀護士長及帶教老師利用親身經歷和臨例進行愛崗敬業。
4.2全院教學公開課及全院護生理論學習
由護理部教學組組織,兩者均是每季講課1次。全院教學公開課為各專科輔導小課的現場示范,全院帶教老師進行觀摩學習,并對授課者教學活動的組織及教學技巧的應用進行現場點評等。全院護生理論學習則針對護生在實習中的共性問題如護理程序及其應用、護患溝通技巧、護理差錯事故及其防范等,組織全院護生共同學習。
4.3科區內教學活動 5完善臨床教學質量評價
5.1建立臨床教學質量管理體系,進行層層質控
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教學質量評價是臨床教學質量管理的重要步驟。為保證教學計劃的順利落實,提高各階段的教學質量,我們建立了由各階段帶教老師——病區總帶教老師—一區護士長—一科總帶教—一科護士長—一教學片長—一護理部教學干事一—主管教學的護理部主任組成的管理體系,并進行層層質控,將各層人員設本記錄。
5.2采用多維評價,全面評價教學質量
每科室實習結束發表調查學生對帶教老師和護士長的滿意度、帶教老師對護生實習情況的評價、上一級教學人員對下一級教學人員的評價。護理部教學組人員定期抽考學生的基礎護理過關項目及病區帶教老師的教學活動來評價病區教學質量。組織多種形式的教學會,如病區每2周1次、科每4周1次、護理部每8周1次進行總結評價。通過以上多維評價,全面評價教學質量,同時,將科室教學管理評價納入護士長和科室護理工作質量評價內容,將每階段帶教老師的教學質量納入護士護理工作質量評價內容。
6效果與體會
通過規范臨床護理教學管理的系列改革措施,使我院在實施教學管理過程中逐步做到標準化、規范化,提高了教學質量。
6.1建立了一支優秀的臨床護理教學隊伍
經過這幾年不斷的探索和實踐,我院進一步完善了臨床教學管理組織,建立了一支熱愛護理教學事業、具有豐富臨床護理實踐經驗和一定教學能力的臨床護理教學隊伍。教學總帶教均為40歲以下的護理骨干,均為本科以上學歷。教學師資隊伍年齡更趨年輕化,學歷層次逐步提高。同時對各層次老師進行分層次教學培訓,使護士的整體帶教意識及帶教能力增強。護生對帶教老師滿意度從90%提高至97.6%。
6.2提高了護生對教學活動的滿意度
采取了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教學內容豐富,實用性強,培養和提高了臨床老師的教學及業務素質等方面的能力,拓寬了護生的知識面,使護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等。護生對教學活動滿意度從92%提高至97.%。
6.3建立了科學完整的管理體系
實行教學檔案規范化管理,我們建立了一套科學、完整的檔案管理體系,教學老師增強了現代化教學檔案管理意識,教學檔案得到及時整理、分類歸檔;老師教學和學生實習的每個環節均能及時規范記錄,促進了臨床帶教管理工作規范化,護生及帶教老師對教學檔案管理的滿意度達到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