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28 01:07:1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環境保護主題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公選課;教學改革;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外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29-0110-02
公選課(即公共選修課)是指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以人文素質與科學素質教育為核心的綜合素質類教育課程。公共選修課作為高等院校改革的標志成果之一,已成為高校課程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社會對高校素質教育的要求逐步提高和大學生對知識需求多元化的雙重背景下,許多高校開出了一批具有時代特征和個性特色的公共選修課程,受到廣大高校學生的歡迎。然而,面對公共選修課迅猛發展的局面,我們仍然可以清醒地看到,公共選修課在高校中存在的一些普遍問題,如學生課堂積極性不高、課程知識和社會發展關聯性不高、學生作業抄襲、課程內容偏于理論等。針對這些問題,作者結合從事本?!?a href="http://www.0536.info/haowen/11091.html" target="_blank">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公共選修課的三年多教學實踐與體會,談一下在該課程中實施的一些教學改革方法,旨在為加強公選課的課程建設,提高公選課教學質量提供一些有益探索。
一、貼近社會現實,豐富教學內容
《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課程作為華南農業大學的一門公選課,除了涵括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知識外,還要緊跟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最新成果、技術和發展動態。因此,在教學內容上,教師需要關注社會環保熱點問題,大幅度增加國際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方面最新的動態與進展,并將這部分內容作為每節課引導性的部分,調動學生的課堂興趣。例如,可結合美國大使館PM2.5事件講授大氣顆粒物的基本知識;結合日本福島核電站爆炸事件講授核污染的防治;結合“走高效生態的新型農業現代化道路”講授生態農業技術等。這樣,不僅使學生能較為深入地掌握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所涉及的一般知識,又能使學生對環保的認識結合實際情況,避免流于課本理論,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對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環保與可持續發展問題深入思考。另外,針對現在學生經常使用網絡的習慣,提供若干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網站如“生態環境網”、“低碳網”等供學生進行課后拓展。值得注意的是,針對學生基礎知識不齊的狀況,公選課應側重于普及知識方面,但要避免講授的知識表面化與科普化傾向,以免挫傷部分優秀學生的積極性,因此,每節課都要有一些較為專業的知識,這樣才能適應學生對公選課的學習期望。
二、采取多種手段,調動學生興趣
教學方法的好壞,不僅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還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在《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教學中采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如講授大氣對流對污染的影響時,點燃一支香煙,置于帶有隔板的倒置燒杯中,直接觀察大氣顆粒物在燒杯內的運動過程,把枯燥的理論形象化,學生容易理解,也提高了學習興趣。又如,在多媒體課件制作中大量增加圖片內容,每頁課件均以大尺寸具有視覺沖擊性的圖片展示,對應文字相對減少,留給充分空間讓學生去思考圖片信息。同時,利用課間休息給學生觀看5~10分鐘視頻,讓學生對視頻中環保問題進行討論,對環保問題出現的根源、過程、危害等發表看法。在學生對問題有了充分認識后,老師可啟發和引導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使課本理論知識內容“活”起來,進而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選修公選課的學生作業和學校活動較多,往往會出現“下課拋腦后,上課想不起”的學習狀態。每次課結束后留下1道拓展題,下次上課前用5分鐘時間提問,學生共同回答,有助于活躍課堂氣氛。同時,課前提問也可以促使學生上課專心,課后能閱讀相關資料進行知識拓展。
三、結合課外實踐,增強感性認識
公選課教學既要注重知識體系,也要與實踐充分結合。公選課面向多個學院多種專業的學生,由于沒有相對應專業實踐的支撐,使得學生的學習過程偏于理論,完全沒有課程內容所對應的感性體會,常會出現教師講的“口干舌燥”,而學生仍難以真正掌握的情況。如講授水體污染時涉及的各種水質指標是怎么測出的?城市交通中的噪音主觀感覺和測定的聲音分貝數之間是怎樣對應的?對此,我們在進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教學時,充分利用學校周圍的一些污染河流和交通道路,學生自愿報名,利用周末時間攜帶若干簡易儀器到現場進行觀察測定,這明顯增強了感性認識,提升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近年來,本課程的講授過程一直進行著此種“微型實踐”,這種實踐教學大大調動了學生的選修興趣。因此,課堂教學一定要充分重視實踐教學,在當今大學生對實踐動手能力需求日益強烈的背景下,開展一些公選課的“微型實踐”可以達到進一步充實知識、提高能力和實現創新的目的。
四、改革考核方式,強化激勵機制
科學、合理、鼓勵創新的考核方式,有利于保證教學質量,促進創新能力的培養。《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公選課過去一直采取期末論文考核方式,出現的問題是學生不愛思考,不重視能力培養,上課不聽,下課不看,有些學生在網上下載文章應付,極易出現抄襲現象。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們在《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教改中試行了多種形式并存的考核,即課堂考勤(占10-20%)、隨堂快速測驗(占20-40%)、課程論文(40-60%)。課堂考勤采用簽到和提問兩種形式,簽到保證課堂考勤的連續性和公正性,而點名提問可防止代簽現象。隨堂快速測驗主要目的是強化鞏固學生對當堂理論的掌握,一般放在當堂課程教學結束時,時間10分鐘,題量控制在10個以內,題型由名詞解釋、判斷、選擇等組成,避免學生覺得作業過多而產生抵觸心理。在課程論文方面,在課程教學內容進行一半時,即鼓勵學生開始寫作課程論文,主題可以選擇課堂上討論的內容,以提高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度。通過更多和外院外專業的同學交流,為課程論文尋找多方面的觀點和素材。另外,提倡學生結合《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公選課的課外實踐活動進行論文寫作。課程論文一方面嚴格控制字數,一般情況下控制在3000字以內,其目的是防止學生東拼西湊四處抄襲。另一方面,提高課程論文主題的選擇標準,要求學生必須從自身感受出發,結合當前存在的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的“小”問題,展開討論,談出觀點。這樣的要求大大提高了課程論文的質量,學生必須親自動手查資料,動腦構思形成觀點。《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課程實施這些新的考核方式后,學生普遍反映較好,覺得自己環保知識和寫作能力有所提高。
總之,公選課教學改革涉及多個方面,除了從更新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實踐化及課程考核多樣化等方面開展外,還需要結合學校關于公選課的管理政策,如選課人數、選課學生年級差別、開課學期等方面進行調整。同時,要充分考慮公選課的課程特點,如自然科學類、社會科學類、應用技術類等,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公選課課程的教學改革應全方位開展,多種手段并用,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吳孔亮.高校教學改革視野下提高公共選修課質量的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11).
[2]劉文廣,楊蘭柱.汽車文化,公選課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甘肅科技,2008,24(3).
[3]關勤.加強公選課建設提高公選課教學質量[J].浙江工程學院學報,2004,21(4).
[4]郭小林.改革高校課程考試制度的對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11).
[5]韓建宏,孫玨,徐開蕾,吳文彪,黃太權,張勇.討論式教學在中醫內科學臨床實習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12,(02).
一、指導思想
環境保護,教育為本。環境教育是終身教育,在幼兒中開展環境教育是奠基工程。幼兒園是幼兒環保教育的重要場所,我們以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依據,充分利用特有的資源和條件,不失時機的對幼兒進行環保教育,使下一代成為具有環保意識的“環保小衛士”。因此,我們將有計劃、有目標、有步驟地教育小朋友從小懂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為他們一生的環境意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主要目標
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和需要,制定了環保教育計劃和活動的內容,通過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孩子們開始學會關注自己身邊的環境,掌握了初淺的環保知識,養成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本學期,我們將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并結合幼兒園的計劃,圍繞認知、行為習慣、情感等,把廣泛深奧的環境知識用簡單易懂,活潑、新穎的形式去教育幼兒。
三、具體措施
(一)提高教育者對環境保護的認識
盡量收集有關環保的材料、文章、論文、報刊等,通過小組學習、討論,使自己獲得一定的環保知識,增強保護環境的責任感、緊迫感,對“環境教育必須從兒童抓起”形成共識。制定好自己班幼兒環境教育的目標、計劃,認真加以實施。
(二)在主題活動中滲透環境教育
在主題活動中,滲透有關環保知識的教育。比如科學教學中,結合“水”、“聲音”“空氣”等等,可以告訴幼兒干凈的水和安靜的環境對人的身體有益。在數學教學中,可以用小青蛙捉害蟲來教育幼兒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可以保護
莊稼,我們要愛護它。我們也可以根據環境的廣泛內容,創編一些環境教育的教材,這樣就不會只局限于教材上少量內容了。
1.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主題活動,調整班級玩具的擺放,根據玩具的用途進行分類,盡量便于孩子自由取放。幼兒知道玩具放好后要放回原處,愛護玩具。
2.結合主題活動的內容,與幼兒一起布置主題活動墻面,真正發揮墻飾的互動作用。
3.結合季節的特征豐富自然角內容,幼兒通過參與自然角的管理,感受大自然的美,發展幼兒的觀察力。
4.結合幼兒園的環保計劃內容,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環保習慣為主,知道基本的有關環境、噪音、動物保護的常識。參加幼兒園的環保社區活動。
5.堅持每周進行1-2次的環保活動,充分利用在散步、餐前等時間開展環保小知識活動,培養幼兒不浪費水、愛護動物、不制造噪音等行為。
6.從小事做起,珍惜資源,不浪費糧食、紙張等。
(三)在游戲中滲透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除了在教學中進行外,還可以結合游戲讓幼兒進一步得到更好的引導。利用生活中無毒無害的紙盒、飲料罐、碎布等廢舊材料進行游戲,從中懂得要減少垃圾、利用廢物、節省材料的意義。
(四)在各種節日的教育中滲透環境教育
結合各種紀念日、節日活動對幼兒滲透環境教育。使幼兒更加系統地接受環境知識的教育。
(五)發揮家長的教育資源
家長的環境保護意識和行為對幼兒的影響是顯而異見的,為了使家庭環境教育和幼兒園的環境教育取得一致,我們準備開展以下工作:召開家長會、利用家園橋等形式,向家長宣傳環境保護的知識和加強幼兒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四、活動安排:
九月份:
1.熟悉幼兒園環境,開展環保教育。
2.教育幼兒愛護花草樹木。
十月份:
1. 開展“寶貴的水”環保活動,教育幼兒節約用水。
2. 親子手工活動:變廢為寶。
3. 結合世界糧食日,進行愛惜糧食教育。
十一月份:
1.教育幼兒不亂扔垃圾,保持周圍環境整潔。
2.各班組織家長開放日活動
十二月份:
1. 以培養幼兒良好的環保習慣為主,知道基本的有關環境、噪音、動物保護的常識。
2. 各班豐富自然角。
一月份:
論文關鍵詞:環保意識培養,師生合作探究,環保習慣
一、農村地區小學生環保意識現狀及重要性
1.在農村地區,大部分小學生環保意識淡薄,他們只對日常環境問題稍有了解,但對于環境污染的原因及生態環境為什么會惡化等問題缺乏根本認識,所以,這就需要學校和社會共同努力改變現狀。
2.大部分小學生在這方面都缺乏一定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且受負面影響較大,大多存在效仿和無法克制自己的行為,如,看見別人亂丟垃圾,心理便會產生一種模仿效應,即別人都可以亂扔,為什么我不可以,或者認為自己的行為對環境不會造成實質性的破壞,就不會對環境問題予以重視,也許他們明知那樣的行為不可取,但在潛意識里沒有形成關鍵的作用,最后,意識支配了他們的行為,使環境受到了污染。
3.農村小學生對于“白色污染”“大氣污染”等類似的專有名詞不易理解,也很難體會,甚至有不少農民習慣把廢棄的塑料垃圾當做燃料使用,而把燃燒釋放出的濃濃黑煙看作是正?,F象,卻不了解會給大氣造成嚴重的污染,導致河水污濁、變臭,進而引發一連串的反映,如:河中魚等水生生物和植物瀕臨死亡和滅絕,生態食物鏈受損等現象,可對于這類現象的原因他們卻不得而知,殊不知是因為人們缺乏環保意識,那么對農村小學生環保知識的教育尤為重要。
二、農村小學生環保意識淡薄的成因分析
(1)家庭原因
由于農村學生生活環境和教育環境與非農村學生的差距較大,加上很多農村學生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對孩子不能做到切實有效的教育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另外,與城市生活資源相比較,農村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等自然資源相對豐富師生合作探究,一般不會產生嚴重性的缺水和水污染等現象,但近年來和城市相比較,農村生態環境和自然環境同樣遭到嚴重的破壞,對水資源的浪費,電的浪費成了一個普遍現象,此外,農藥、滅鼠藥的隨意使用,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任意排放,打獵、過度捕撈等一系列的行為成了農村地區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但這些行為的發出者大都是多成人或長輩,所以對孩子造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將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左右了他們的行為,因此,導致農村小學生的環保意識淡薄。
(2)學校教育原因
如今,大多農村學校的教學主要把重點落實在書本教書上,而對環境教育還不夠重視,根本沒有把環保教育列入教學大綱要求中,更是很少開設相關的環境教育課程,大多情況只是向學生宣傳最基本的環保行為,沒有作深入了解,另外,農村小學的環境教育缺乏專職的教師,這主要歸結于農村的小學老師大部分也是生長在本地區,對環保知識和環境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沒有受過系統的培訓,師資的缺乏嚴重影響的環保教育的開展,小學的環保教育和學科教育之間還未能銜接起來,因此,學科滲透就相當缺乏,那么,學生的環保意識也同樣缺乏。
(3)社會原因
我國農村地區的學生大部分還存在與社會脫軌的現象,與社會的接觸少之又少,接受的相關環保教育常識也較少,加之全民的環保意識不強,直接影響了學生環保意識的培養,如:在學??荚囈髮W生將垃圾扔進垃圾垃圾桶,但在校外,在沒人監督的情況下,大多數人都隨處亂扔也不會受到處罰,這就會讓他們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所以,由于全社會環保意識淡薄,就進一步削弱了原本就很薄弱,不系統的學校環保教育。
三、培養農村小學生環保意識的有效措施
(1)充分挖掘滲透在各科教材中有關環保意識教育的內容,把環保教育列入素質教育中,量體裁衣,有爭對性的進行學科滲透教育。保護農村豐富的自然資源,,農村地區有不同種類的農作物,隨著季節的變換進行不同的栽種,教師可把這一先天優勢開發成課程資源,在確保學生安全的情況下,可帶領學生到田間參觀學習,讓學生感知植物生長與環境的關系,了解農作物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并讓學生了解一旦環境遭到破換和破壞,農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長,人類將面臨生存危機,所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迫在眉睫。
(2)結合農村特色,從身邊的事物中開展活動,師生共同探究環保知識。教師可組織學生參觀農村的飼養場,了解動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學生可以通過喂養小動物,在喂養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小動物的情感,了解動物糞便的合理利用即可成為肥料,但如不經過處理就有可能污染水源,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種生物都是相互聯系的,以此進一步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3)加強課堂環保知識的教學師生合作探究,在課堂上巧妙穿插環保知識,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渠道 進行教育,如故事、寓言等具體形象地向學生傳遞環境保護方面的知識,也可以采用師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不給出固定的結論,二是提出問題,并由教師指導學生通過實地觀察,閱讀資料去了解環境問題,學生們可得出不同的結論,此時的老師就該根據科學的原理引導學生所得的結論,此時老師根據科學的原理引導學生探究結論的合理性,并運用師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小學生的環保意識,也可以培養學生學會利用信息資源來進行學習,此外,老師在環保教育中不能單純的只做宣傳,而是必須圍繞教學目標,在抓住教學重點的前提下,巧妙地滲透環保內容,讓學生逐漸領悟、體會,形成一種良好的環境保護意識。
(4)多開展小學生環保實踐活動
環?;顒拥拈_展,可使學生的環保意識增強,形成環保觀念,加強學生的環保決心,引導學生從小事做起,讓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并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動手的樂趣,從中嘗到成功的喜悅,繼而轉化強而有力的實際行動論文參考文獻格式。環保教育不僅要讓學生了解環保知識,更要使學生通過實踐掌握保護自然生態必備的技能,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密切關注學生的一言一行,及時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如發現學生隨意丟垃圾,亂摘花、踐踏草坪、隨地吐痰等現象,教師就應及時制止并進行教育,讓學生隨即檢討自己的不良行為,這樣便能增加學生自身的環保意識,同時,還可師生一起組織“愛環境,從我做起”為主題的活動,并能將垃圾進行分類,對廢棄品進行回收再利用,廢水的循環使用,這不僅減少了垃圾污染和資源浪費,而且還幫助學生領悟身邊常用資源的可貴性,不應隨手丟棄,而應珍惜愛護,進而加深學生形成環保意識,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
(5)充分利用環境紀念日,激環境發學生愛護環境的意識
每年有關保護環境的紀念日不少,那么教師可充分的查閱相關資料,讓學生了解這些紀念日的意義,如每年的3月22日植樹節、6月5日的世界環境日等節日,可以這些節日為載體,組織學生開展一系列的有意識有計劃的保護環境活動,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鞏固環保知識,如,植樹節可帶領學生參加植樹,綠化身邊的生活環境,這樣學生即參加了活動,有從中提高了環境保護意識,深化了課本上所學的有關知識,世界環境日也可開展“只有一個地球”為主題的演講活動,讓學生對身邊的環境問題進行觀察,總結出合理的改進措施和方法,再進行廣泛的宣傳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6)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作用,協助培養小學生的環保意識
家庭是孩子除學校外的一個重要學習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視師生合作探究,在農村地區,在學生的課余以及假期時間,大部分都是幫助家人在田間干農活,在這段時間里,他們能發現很多新的問題,而此時家長的簡答對他們而言無疑是很重要的。如反常的氣候會給農作物的生長帶來災難性的破壞,學生自然不明白氣候反常的原因是因為生態的破壞,而很多家長也不明白這一點,鑒于這個原因,學??上蚣议L介紹一些相關的環保小知識,對于學生形成一種正確的引導,讓學生了解環保知識,形成環境保護的意識。
通過以上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可以讓學生對環保知識有了更深的認識,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和努力,在進行環境保護教育的同時也增強和提高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初步掌握環境保護的意識,從而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課堂中利用教材,將直接知識和間接地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多參與、觀察、實踐,從小事做起,從自我做起,成為環境保護活動的參與者,監督者,在環保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結合農村現狀,及時的對農村小學進行環保教育意義重大而深遠,讓每一個學生都樹立起強烈的環保意識,人人愛護環境,保護環境,防止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才能創建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使我們的下一代能過健康的成長,共同擁有一個充滿生機的地球。
依據本校的地理位置及周邊環境的情況,我校提出了將小學生“環保教育”采取綜合實踐活動的方式的設想。我校小學生環保教育實踐活動,從XX年5月開始,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
進行調查研究,分別召開了家長、學生、教師座談會,設計師生問卷調查表,了解學生、家長、教師對環境問題知多少。開展了以環保為主題的一系列活動,動員所有學生了解有關環保知識,撰寫有關環保論文,征集各班優秀環保論文進行評選。
各班圍繞小學生“環保教育”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鼓勵學生人人參與,形成良好的氛圍
第二階段 實施階段
(1)了解身邊存在的環境問題,初步掌握簡單的保護環境,改善環境的基本技能。促進學生關心周圍環境,親近自然、珍惜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和行為。
(2)通過開展小學生環保教育綜合實踐活動,讓學生獲取親自參與探索的積極情感體驗,培養學生樂于探索的心理品質,勇于創新的精神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3)利用綜合實踐活動,開發環保資源,面向社會開發環保地點、場所,通過學校組織的系列活動,我們先后確立了《濰河環境現狀調查》、《大氣污染調查報告》、《白色污染》、《小區的綠化與植被》;《愛水、節水》、《城市居民噪音的危害》等20多個主題。
【關鍵詞】環境保護;環保教育;中職生
環境保護教育是一種知識教育,更是一種可持續發展觀念的教育。我國對此非常重視,將環境保護作為基本國策,并將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作為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戰略任務。但令人遺憾的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環境污染事故卻時時見諸報端,刺痛著公眾的神經,比如:07年無錫太湖藍藻泛濫成災給整個城市的居民帶來恐慌;2011年6月初發生的中海油渤海油田溢油事故將近年來我國海洋環境問題推向高峰;近年來,各地報道的兒童血鉛超標事件直接威脅孩子們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國的環境保護形勢還很不樂觀,作為中職學校,我們承擔著培養和提高學生環保意識的重大責任。
一、當前中等職業學校開展環境保護教育的迫切性
現在的環境問題已影響到社會的各個方面,影響到每個人的生存和發展。近年來國際貿易動向表明,經貿“關稅壁壘”已向“綠色壁壘”轉變,把環境保護要求演變成新關稅壁壘。我們也應看到,中國的環境資源受到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情況在加劇,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我國加入WTO后的貿易發展。再者,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現在的環境問題已呈現出全球化、社會化、高科技化等一系列新的特點。一些環境問題影響范圍廣、控制難、后果嚴重,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但是據筆者本人觀察,中職生隨地亂扔紙屑和垃圾、浪費水電、隨地吐痰、破壞花草等現象隨處可見,對我們身邊發生的環保污染事件表現淡漠,缺乏應有的環保意識。
二、當前中等職業學校開展環境保護教育的現狀
與大中小學相比,中等職業學校環境保護教育開展得還相對滯后,除少數學校開設環境保護與監測專業外,中職學校開展環保教育僅限于兩個方面:在少量相關專業中開設環保課程,如化工、食品類專業;絕大多數其他專業,環保教育開展得很少,只在個別課程,如化學、物理課程的相關內容中滲透了一點環境保護的內容。有關中等職業學校環境保護的論文、活動等也不多,在網上也很難查詢到中等職業學校開展環境保護教育的情況。而且一些中等職業學校的領導和教師根本意識不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也不去履行環境保護教育這一新的職能,直接影響著環保教育在中職學校的有效開展。
三、中職學校開展環保教育的一些建議
1.從學校管理層面強化對環保教育的重視
環保教育工作學校應有專門領導負責。要建立健全宣傳組織,定期在校園宣傳櫥窗中布置并更換有關環境道德教育的資料,在管理環節上崇尚綠色意識和環境道德,可以把環境道德教育作為任課教師、班主任工作的一項考核內容,把環境道德作為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測評和班集體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必須充分發揮教師在環境道德教育中的主導作用
教師是完成教育任務的主導,很大程度上決定學校環境教育的質量和效果。為了更好地發揮教師們的積極作用,建議學校要組織廣大教師學習有關環境教育的法規文件,聽專家講座,多看各種資料,并選派人員參加各類環境教育的培訓,幫助教師確立環境道德觀念,增強他們自覺進行環境道德教育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他們的業務水平,這樣才能使教師們在環境道德中起到言傳身教的表率作用。
3.發揮學科教學的引導作用
在日常教學計劃中,要求增設有關環境教育的課程,內容力求豐富多彩、貼近實際。比如可以根據學生興趣進行人口、環境保護、水資源保護等教育,讓學生基本了解我國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國策,幫助他們確立良好的環境質量觀、價值觀和應有的環境道德。
4.發揮校園環境的熏陶功能
校園環境對于培養學生的愛綠護綠用綠意識十分有利。在校園內,擁有大量綠地,有池塘、亭子、花壇、假山。這些都十分有利于學校的環境教育,可以培養和激發學生對環境科學實驗的濃厚興趣。學校可以通過讓每個班級認定一個護綠點、每個班認領衛生包干區、讓師生自己種植并養護花卉樹木、拒絕使用一次性的餐具、組織回收廢電池等校園活動培養學生們的環保意識。
5.成立興趣小組,擴大環境保護的影響面
環保課程的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課堂,還要讓同學們自己主動去關心、去參與、去探索,才能使環保教育取得真正實效。所以,成立環保興趣小組是一種培養學生親身實踐、親身體悟的有效途徑,目的在于通過小組成員的活動開展,來帶動全校師生的環保行為。
6.針對環境保護的各種活動日,推出相應的主題活動
關鍵詞:環境污染;教學過程;環保
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是當前人類面臨的非常嚴峻的問題,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化學污染物對環境,對人類健康,社會發展的危害,越來越受到全社會的普遍關注,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已成為人們的共同呼聲。我國已把環境保護作為一項基本國策。新的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在化學教學中,通過幫助學生了解化學制品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懂得運用化學知識和方法去治理環境,合理地開發和利用化學資源,逐步學會從化學的角度認識自然與環境的關系,分析有關的社會現象。”
環保意識是人們對保護環境的一種自覺性認識,只有具備了較強的環保意識,才能去關注環境問題,才能在日常的生活中把環境保護作為一種自覺的行為。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結合教學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使學生懂得環境與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息息相關,從而深刻領會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在化學教學中,如何滲透環保教育,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讓學生成為社會、家庭中環保意識的傳播者呢?我從以下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結合教材內容在課堂上進行環保教育,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化學與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在某些情況下,環境污染主要是由化學污染物造成的,很多環境問題的解決要依靠化學的方法 。中學化學教材中有不少化學污染物,而中學化學課堂是一個很好、很直接的環保教育基地。在化學教學過程中,要將環保教育滲透于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強調環境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使學生明白,為了不讓環境威脅人類自身的生存,就一定要保護環境,樹立起強烈的環保意識。當講到涉及環保的相關知識時,可適當補充一些內容,介紹一些事例來加深印象,拓寬視野,然后再結合課本內容,了解環境污染的原因,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防止的措施。例如:1、初中教材講到空氣的組成時讓學生了解本地區的空氣質量,使學生初步了解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不再“純凈”,已受到可吸入顆粒、有毒氣體等的污染。再介紹這些污染物大多是化學物質 ,在今后的學習中會不斷學習到,這對環保教育做了鋪墊。 2、初中教材在介紹 CO 的毒性時,向學生介紹1984年印度地下毒氣罐泄漏,造成25000人死亡,5萬人雙目失明,導出CO是大氣污染物之一。中毒原因是它與人體內血紅蛋白結合。3、在教學《水是人類寶貴的自然資源》時,教師要關注課文前面介紹水資源如何豐富,后面再峰回路轉提出人類擁有如此豐富的水資源,怎么還面臨水危機呢?然后引出一些問題,如“面對水危機,我們能做什么?”“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哪些做法會造成水污染以及水資源浪費呢?”“為什么我國出現南旱北澇?”等,從而將課本知識擴展到日常生活,讓學生在激烈的討論中明確課文內涵,從中加強環保意識,自覺節約用水。在化學教育中,我們一方面要結合化學知識的學習,讓學生了解到化學成果的不恰當應用嚴重破壞了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幫助學生樹立化學與人類社會和諧發展的科學發展觀。
二、根據教學內容開展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的主題班會
在學習“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時,教學內容涉及到燃料與環境、低碳生活,我們可以開展低碳主題班會。主題班會可按以下步驟進行:
(一)設定活動背景
正當人們期待全球經濟復蘇之時,另一場曠日持久的全球危機卻步步緊逼,這就是氣候變化導致地球變暖所帶來的危機。能源,宇宙恩賜的生存物資;綠色,大自然具有的生命之色;環保,全社會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地球只有一個!沒有地球的美好,就沒有我們的安康。
(二)讓學生明確活動目標
在學校開展低碳生活系列宣傳活動,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低碳生活的倡導者,成為低碳理念的傳播者,成為‘低碳生活’方式的踐行者,使我們的校園將更加‘低碳’、更加綠色!我們的地球將更加‘低碳’、更加綠色!”并且通過活動讓同學們全面認識低碳,形成低碳意識。
三、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關鍵詞:環境與可持續發展;案例教學法;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教學改革
1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核心理念和要求
工程教育專業認證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發軔于美國的高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制度,歷經近百年的發展日趨豐富完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以“產出為導向、學生為中心和持續改進”為三大核心理念[1]。在2016年,我國成為《華盛頓協議》會員國的正式會員,工程教育認證制度及其理念在國內各高校產生了越發深刻的影響。在2017年10月,本專業接受了中國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協會專家組的進??疾?,并順利通過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在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中,畢業要求第3點“設計/開發解決方案”、第6點“工程與社會”及第7點“環境和可持續發展”中明確指出:在畢業要求支撐培養目標的達成中,必須考慮在解決復雜工程問題的工程實踐時對環境、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影響[2]。因此,如何通過本課程學習,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發現本領域復雜工程問題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的影響,并樹立正確的環境保護意識和價值取向,對畢業要求的有效達成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從“傳統教學法”向“案例教學法”轉移
傳統教學法是目前針對理工科學生最常用的授課方法,即以教師授課為主,學生被動接收為輔。傳統教學法面臨著教學形式單一、注重認知目標的實現、課堂氛圍比較枯燥、學生參與度不夠、激勵手段持續性差等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難被有效調動[3]。而案例教學法可根據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實際需要,以當下熱點問題作為經典案例,通過不同方式引導學生對經典案例進行閱讀、思考、分析、討論并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以達到高層次認知學習目標的一種啟發式教學[4]。在整個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處于探索求知的主導地位,而教師處于啟發、引導、輔助學生能力達成的從屬地位。這對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復雜工程問題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將教學形式從以教師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主導,扭轉填鴨式教學現狀,這正符合工程教育專業認證以產出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核心理念。
3教學方法實踐的具體創新思路
3.1共性環境問題中基礎理論的教學
以教師傳授為主,針對各專業學生共同面臨的共性環境問題,例如:大氣污染、水污染、固體廢物污染及物理污染等,從污染源、污染類型、危害及防治等方面進行理論教學。
3.2針對部分工科專業選取經典案例開展教學
以教師引領為主、學生參與為輔,針對已經參加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專業學生,由教師設置案例,以各認證專業在解決復雜工程問題中實際面臨的一項真實環境污染問題為切入點。要求學生通過課程學習理解國家政策方針制定時的背景及原因,認識人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了解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發展趨勢和解決的基本途徑;建立循環經濟與可持續發展理念。
3.3學生自主提出本領域經典案例開展啟發式教學
將所有學生以專業進行分組,以學生為主,自主提出本領域工程實踐過程中的經典案例。鼓勵學生以自己獨特的視角圍繞事件的起因、經過、事件影響、治理方案、事件得到的啟示等這一主線對案例進行閱讀、思考、剖析、討論、辯論、總結等,將真實案例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轉換注重知識為注重能力,以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復雜工程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在互動教學過程,促使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均平等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通過交流與合作完成課堂教學任務,近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
3.4通過小論文培養所有學生能力和建立環保意識
在期末課程考核中,針對各工科、理科和文科等工程實踐過程中具體的環境污染為案例,獨立查閱相關的主題文獻,撰寫課程小論文。授課教師仔細批閱后,對小論文提出指導建議并反饋于學生,進一步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及后續工程實踐。3.5各專業案例庫的建立通過對各專業學生小論文中提及的具體案例進行分析、總結和論證,實現由個別專業案例庫到所有專業案例庫的建立。同時總結各領域中學生重點關注和感興趣的案例點或知識點,為下一學年的授課提供針對性的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