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17 15:06:2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青少年心理輔導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2、其次,班主任要對心理出現問題或者不良苗頭的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去認真地開導他們。如果你發現哪些學生有些憂郁,或者是心事重重,要和他們單獨地去談心,了解問題,幫助他們走出陰霾。
3、第三,學校應當開設一門心理課,每周至少上一節,為孩子們做好心理方面的積極引導。心理課是很重要的,和文化課一樣重要,學校應當開設,給孩子們傳播陽光,這個很有必要的。
4、第四,班主任要經常性地去做一些家訪,了解一下學生的家庭教育情況,以及各種可能引發心理問題的因素。我們可以利用放學時間,或者是周末,到一些學生家里去家訪,了解一下孩子們背后的情況,這樣對疏導孩子的心理非常重要。
5、第五,學校要外聘一些心理專家,每半個月把心理有問題的學生集中起來,進行專業的輔導。除了學校老師之外,外聘一些心理專家也很重要,專門針對心理亞健康的同學進行開導,更有利于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
6、第六,作為家長,要經常和自己的孩子友善溝通,要把孩子們當成自己的朋友,暢談心事。我們一定要把孩子當成自己的摯友,敞開心扉,公平交流,這樣才能了解到孩子的心理深處。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 青少年 心理問題。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指出,21世紀教育的核心內容是: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做人,其落腳點是學會做人。如何引領青少年順利成人成才,已成為教育界面臨的重要課題。青少年作為承載著家庭和社會高期望的特殊群體,是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但因其身處社會大變革的變遷時期,加之其自身心理發展不成熟、發展的欲望強烈,其發生心理問題的比例往往高于其他人群。進入21世紀,我國青少年心理問題頻發,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青少年成人成才,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黨和國家向來重視青少年的成人成才教育,其中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時期背景下的重要途徑,并先后頒布了《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教基[1999]13號)、《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教社政[2005]1號)等重要文件,對進一步加強和改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督促青少年成人成才提出來了明確要求。本文立足我國學校教育現狀,從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對如何培養青少年成人成才進行了探討,以期為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保障青少年成人成才提供參考。
一、開展入學心理健康教育,加快青少年環境適應。
入學教育是青少年步入高一級學府后接受的第一課,是引導學生盡快適應學校生活的重要平臺。青少年步入高一級學府后,面臨著人際關系、課程專業學習等方面的適應問題,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引發環境適應障礙。眾所周知,新的環境中,只有先適應,才會獲得相應的發展,也才會成人成才。學校應緊緊把握新生入學教育的契機,結合新時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形勢,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入學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應主要介紹青少年易出現的環境適應問題,并簡要分析,重點提供給學生應對策略、求助方法等技能性知識,促使學生入學即知環境適應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利于學生提前預防、沉著應對、妥善疏導,為促進青少年順利成長做好鋪墊。
二、實施心理健康普測,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檔案。
面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緊要形式,建立健全青少年心理健康檔案,已成為教育系統的共識。眾多學校已通過心理普測、心理抽測等形式,建立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檔案。心理普測多以癥狀自評量表、卡特爾16種人格因素量表、心理健康調查表、霍蘭德職業人格能力測驗問卷等為施測工具,以普測獲得的數據為依據,建立心理危機干預個案、心理易感人群、心理正常群體等不同級別的心理檔案。研究表明,有四類學生群體比較值得關注:留守兒童青少年、流動兒童青少年、家庭離異兒童青少年、貧困兒童青少年。截止目前,心理健康普測在篩查心理易感人群、幫助青少年認識自我、發掘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求職擇業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有力的促進了青少年成人成才。
三、開辟心理健康課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心理素質。
課堂教育因其具有系統性、規律性、科學性等特點,一直是傳統學科教育的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雖既不屬于學科教育也不屬于規范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但課堂教育亦是其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是大面積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質的主要途徑。研究表明,通過開設心理咨詢、人格心理學、情緒管理等選修課來實施大學生心理干預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對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積極的人生觀有促進作用。有研究發現,經過系統、全面地學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大學生,其自我評價明顯提高、社交焦慮與苦惱程度明顯降低,該部分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明顯提高。所以,很有必要大力開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育,培育青少年健全的心理素質。
四、打造優質校園文化,發揮文化心育功能。
校園文化是學校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好的校園文化會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潛移默化的使青少年受到感悟、觸動、洗禮。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欄和班級心理健康教育專題板報是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校園文化載體。在營造校園文化育人時,注重所選內容的科普性、針對性、實效性,力爭使青少年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感悟、觸動。心理學工作者應根據青少年在不同年級、不同環境下面臨的主要心理問題設計櫥窗板報內容,及時反映青少年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的典型表現、原因分析及具體的應對策略等,引導青少年自我學習、自我成長、自我成才。
五、持續開展心理咨詢輔導,及時幫助心理弱勢群體。
心理咨詢輔導最簡單的定義是“助人自助”。心理咨詢輔導的對象均為心理健康狀態上處于弱勢的群體,雖有時無法表面識別,但這類群體均會感到較大的心理痛苦,對其學習和生活產生難以估量的影響,極大地影響著青少年成人成才。心理咨詢輔導作為一種個性化輔導,給予對方充分的尊重和保密,讓來訪者體會到最大程度的安全感、歸屬感,進而吐露其可能隱藏已久的心理困惑、心理癥結等。咨詢師會綜合來訪者的病程時間、痛苦程度、社會化影響等,給予來訪者專業評估,進而制定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咨詢輔導方案。由于心理咨詢輔導完全吻合求助者自身的實際情況,多數前去咨詢的來訪者均能較快的擺脫心理問題的困擾,與此同時,求助者也會掌握一系列有益于調節心理狀態的理論知識和方法手段,心理素質水平會明顯增強,極大地有利于青少年今后的成人成才。
六、舉辦心理健康活動月,強化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價值認同。
以“我愛我”為宗旨、倡導關注個人心理健康的心理健康活動月是眾多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顒釉乱蚤_展豐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宣傳和普及活動為主要職責,以心理知識講座、現場心理咨詢、心理電影賞析、心理書籍和心理漫畫展覽、心理咨詢案例解析等活動為主要形式,是大規模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理想途徑。舉辦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月的主要目的是以相對集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載體,遵循活動性、情境性和主體性的基本原則,寄心理學知識于活動中,向青少年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喚起青少年對自身、對周邊師生心理健康的重視,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意識,強化青少年對心理健康的價值認同。
七、開通心理網站等媒介,打造媒介育人新渠道。
青少年作為時展的風向標,電腦和手機等新興媒體的廣泛使用給當前嚴峻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渠道。網絡、電話等媒介因其具有隱蔽性、自由參與性、便捷性,與青少年的生活緊密相連,日益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輔助點。通過開辟網絡心理咨詢、電話咨詢熱線等,給有心理援助需求但又不愿當面咨詢的青少年一個平臺,供其傾訴自己的心理困惑;通過心理bbs,由心理學工作者主動發起討論話題,與青少年在線進行互動交流,積極引導青少年客觀看待當前的種種社會現象,鼓勵青少年積極發表個人見解,從而掌握青少年的真實心理需求,為現實中開展青少年工作提供參考,多方位收集信息,為青少年順利成人成才保駕護航。
八、建設學生心理社團,引導青少年心理健康互助。
新時期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雖方興未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卻一直存在學校層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涉及面不深、親和力不夠等問題。為有效應對上述情況,學生心理社團應運而生。學生心理社團一般有心理衛生協會、班級心理委員、宿舍心理信息員等,是經過精心選拔并予以培訓合格的主要負責開展朋輩心理輔導(同學之間的相互心理安慰、鼓勵、勸導和支持)的學生干部群體,以此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互助。心理社團的主體是學生,其與周圍的學生有著共同的生活經歷和相似的興趣愛好、目標和追求,對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和存在的問題十分了解,因此,心理上更加親近、更容易理解和溝通,且其豐富多彩的團體活動經驗也使得他們成為朋輩心理輔導的最佳載體,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親和力不夠、涉及面不細等不足,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發揮實效的重要手段。學校如能真正把學生心理社團組織有效開展,必將極大促進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速青少年成人成才。
九、開展學科教學滲透,加速構建全員育人新局面。
學科教學滲透是指教師在進行常規的學科教學時,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將心理健康培養內容滲透在學科教學之中,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同時,完善各種心理品質,特別是諸如情感、意志、個性品質等方面。學科教學滲透模式的順利開展可以保證在不給學校增加課時、人力的情況下,有效實現知識—心理教育的相互促進,加速青少年的成人成才。實踐證明,學科教學滲透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條重要而有效的途徑,在具體操作時可采用移情體驗法、角色扮演法、認知矯正法、游戲法等方法進行滲透。大力開展學科教學滲透模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無疑會進一步凝聚全體教師推進素質教育的動力,提升青少年成人成才的質量和效率,構建新時期背景下,多學科、多角度育人成長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張大均。當代中國青少年心理問題及教育對策[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2]陳良,張大均。近20年我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的進展與走向[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1)。
[3]王麗敏,王琪,王燕等。健康教育課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的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5,13(2)。
[4]盧勤。心理健康課程對大學生心理素質影響的實證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0, (5)。
[5]張大均。心理健康教育:十大問題亟待解決[n].中國教育報,2004.
[6]袁紅梅,趙嶷娟。朋輩心理輔導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徑[j]
[關鍵詞] 青少年;心理健康;臨床心理學;學校心理輔導
【中圖分類號】 G4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4244(2014)03-011-1
一、引言
青少年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發育和社會適應能力的變化,在學習、生活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以及自我意識等方面會出現各種的心理問題,尤其是在成長時期,如果心理不健康,會導致軀體疾病,甚至會發生偏離社會規則的事情。所以關心青少年的成長,早期發現青少年的心理問題,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社會發展非常重要。
二、學校心理輔導的意義
學校心理輔導目前受到高度重視,關于如何推進心理健康教育討論廣泛開展。在探詢學校心理輔導模式的過程中,臨床心理學的應用有其特有的意義。首先,臨床心理學注重對人類個體的能力和特點的測量和評估。這種測量和評估通常是針對個人的,有時也針對大樣本群體。因為其具有針對性,收集的資料更加可靠。其次,臨床心理學工作者要綜合來自臨床實踐和其他研究中的知識,努力去對某一個體進行評估,并最終理解和幫助他。臨床心理學工作者雖然也對一般性的心理規律以及行為問題感興趣,但他們更關心這些一般性的原則如何塑造和影響一個人的生活,以及如何進行治療和干預。同時,臨床心理學家在對心理困擾進行干預時更注重理論研究和系統的評估結果的作用,而不像精神病學家和社會工作者那樣直接關注治療。
三、存在問題
目前,我國的為防范學生心理問題,學校心理輔導工作轟轟烈烈的開展起來,然而,仍然存在一定的問題。
師資培養問題。當前從事學校心理輔導的教師大多數是半路出家,有團隊干部、班主任、校醫、政治課教師等,對心理學知識尤其是心理輔導的基本知識缺乏必要的了解和掌握。
信息與技術缺乏的問題。中小學中往往缺乏必要的評估手段,測量工具落后,許多修訂的量表因不合國情而不能發揮評價作用,對心理輔導的發展極為不利。而且由于部分從業人員的專業化水平較低,特別是缺乏相應行為規范的約束和指導,在實際教育過程中失控現象時常發生,并造成了一些極為負面的影響。
流于形式的問題。相當數量的學校和教育工作者錯誤地認為,素質教育、心理輔導僅僅是形式而已,升學、“應試教育”才是根本。因此有些學校雖然名義上開展了心理輔導的實驗和研究,也開設了心理教育的課程,配備了教師,設置了心理咨詢與輔導室,建立了學生心理檔案等,但是由于忽視教育者自身思想觀念的轉變和更新,最終使學生心理輔導流于形式,難以達到預期目標。
地區間差異問題。當前,學校心理輔導上海、北京等地區已進行了近20年的研究與實踐,積累了許多成功的經驗,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就全國內地而言,發展極不平衡,懸殊很大。有相當多的地區對此還很陌生,連最基本的常識和觀念也很少了解,違背心理健康教育的行為和事件常常發生。特別是廣大農村的中小學,無論是重視程度、普及面還是發展水平都很不理想,兩者差距十分顯著。
四、對策
對于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在學校心理輔導模式中,一要加強師資隊伍的臨床專業水平,二要切實做好學生的臨床測量評估工作。
學校心理輔導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要推進這項工作向科學化和規范化發展,必須建立一支訓練有素、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師資隊伍。增加師資一個重要的途徑就是有更多的高等學校大力發展相關專業,為普通學校培養合格的專業人才。有關心理輔導專業人員的積極介入,將對此項工作專業化發展方向有積極的意義。另外學校心理咨詢教師遇到自己無法提供有效幫助的個案時,要及時將其轉介到校外的專業機構接受咨詢或治療。
學校開展心理輔導工作時,要以預防為主。而且在發現學生剛出現問題時能夠及時發現,不至于日后釀成大錯,這就體現了心理測驗評估的重要性。在臨床心理學領域,至今尚沒有一種方法能完全替代心理測驗對心理特征進行客觀定量的評估。心理評估在醫學心理學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臨床心理學的兩個基本任務:一是臨床心理評估;一是心理治療與咨詢。顯然評估是治療和咨詢的重要前提和依據,同時心理評估還可對治療和咨詢的效果做出判定。
臨床心理學對于防范學生心理問題的發生意義重大,在學校心理輔導模式中除了要加強師資隊伍的臨床心理學師資和注重臨床心理測驗的應用外,還應該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進行全方位的教育。重視全體教師充分運用心理學的基本原理,將對學生的心理輔導滲透于各利中,滲透于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這是團體心理輔導最重要、最大量的心理素質訓練。學科教學心理教育的滲透是指在學科教學過程中,自覺地有意識地運用心理學理論和技術,幫助學生提高心理素質,促進課堂學習認知、情感與行為技能發展的活動。
參考文獻:
[1]余國良.現代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學心理健康教育,2002,(10).
[2]董群樸.論人格的現代化[J].中國教育學刊,2001,(9).
[3]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 團體心理輔導課的初次探索 心理輔導課中的阻抗及處理 生命年輪在心理輔導課中的應用 心理輔導課中的教師角色定位 專家的輔導課 安安的輔導課 心理輔導課――享受挫折 心理輔導課的“三階五步”輔導過程設計 從心理輔導課的角度探討心理學與教育的關系 心理情景劇在初中生心理輔導課中的應用探索 淺談心理游戲在心理輔導課中的合理運用 心理輔導課中心理阻抗的表征及原因分析與應對 心理咨詢技能在心理輔導課分享環節中的運用 參與式教學法在中學職業心理輔導課中的應用 關于青春期學生心理輔導課的幾個質疑 心理輔導課“我會更好”的教學設計 親子活動心理輔導課的教學設計及問題探究 小學心理輔導課“阻抗”現象的分析和對策研究 歷史教學與心理輔導課的有效結合 中學心理輔導課的“體驗——主體——發展”模式及其課堂評價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7]劉華山.學校心理輔導[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109.
[8]鐘志農.心理輔導活動課操作指導[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7,7:008.
[9]劉宣文.學校發展性輔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162.
[10]心理健康課. .
[11]吳增強,沈之菲.班級心理輔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2.
[12]夏海鷹.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問題探究[M].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4,7.
[13]莫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M].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2003.127.
〔關鍵詞〕團體心理輔導;心理拓展訓練;初中生;實證研究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09)12-0018-03
團體心理輔導是在團體的環境下為成員提供心理幫助與指導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即以團體為對象,運用適當的輔導策略或方法,通過團體成員的互動,促使個體在人際交往中認識自我、探討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增進適應能力,以預防或解決問題并激發個體潛能的助人過程。
將團體心理學的理論方法與拓展訓練揉合起來并應用在心理輔導中,我們稱之為心理拓展訓練。
一、理論背景
根據心理分析學者埃里克森(Erikson)心理社會期的理論,人生八個發展階段中,每階段的生活,都可能形成個人的心理危機。中學生正處于第五階段的青年期,此時正是發展自我概念、進行角色認定、社會地位形成的重要時期。依據 Erikson 的看法,青少年時期的發展危機主要與自我概念和自我認同有關。如果個人對自己的了解深刻,知道自己應扮演的角色,并且知道人生的意義與方向,將有助于個人價值體系的形成,使個人的生活哲學得以建立,并使人生具有方向與目標,不至于產生迷失或混淆。
因此,青少年急需有認同及歸屬的團體,與同伴建立密切的友誼對促進其社會能力的充分發展極為重要,有了友誼作基礎,青少年在個人興趣與活動上就能獲得共同分享的對象,在個人遭遇問題時也能獲得協助解決,或在情緒上得到支持。
當前,我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尚無統一的教育教材和公認的教育模式,中小學校專職心理咨詢師嚴重緊缺,基本以班主任兼職心理健康輔導。
班主任由于多方面局限,在實踐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偏差:一是對學生交往及良好的人際關系的重要性認識不足;二是很少從心理教育方面看待學生的行為問題,把一些道德標準、學校規章制度的要求與心理健康標準相混淆。這樣做很容易強化一部分學生的逆反情緒,不利于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從總體上看,在國內既往的研究中,做調查分析性研究的比較多,做干預性研究的比較少;而且提出教育建議的多,研究操作方法的少;在干預研究中,治療性干預多,發展性干預少。迄今為止,尚無對兒童青少年的社會心理技能和學習技能進行綜合干預的研究。
因此,探索一套對兒童青少年這一特殊群體的學習技能和社會心理技能進行教育和培養的內容、方法、途徑,使他們正確地對待和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各種問題和困難,以促進身心的健康發展,使之有能力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就更具深遠的現實意義。
二、團體心理輔導與心理拓展訓練
團體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大多數的團體都處于一種持續改變的狀態中,一般會經過團體熱身、轉換、工作和結束幾個階段,通過這幾個階段,團體會從最初的焦慮、抗拒和沖突到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發成員探索成長困惑的欲求,再通過團體成員不同觀點和不同的認知方式、行為方式的碰撞和沖突,催化團體動力,以完成問題解決的任務。
1.團體心理輔導的特點
(1)團體輔導使其成員在人際交往與互動中增進對自己與他人的了解,有助于他們消除不良情緒,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在團體輔導中,由于成員間的人際互動,他人的存在對自己就像一面“鏡子”。這面“鏡子”讓成員認識到有不少人和自己具有相同的處境,有助于消除他們的自卑感與孤獨感;這面“鏡子”也為成員提供了改善適應行為的多個榜樣,利于他們從多個角度洞察自己,增強自身發展的信心與勇氣。
(2)團體輔導效率高,省時省力,可以有效地解決學校專職輔導人員不足的矛盾。
(3)輔導為來訪者提供了更為典型的社會現實環境,更易于將輔導產生的效果轉移到實際的生活中去。
(4)團體輔導對孤獨、退縮等社交障礙者有更重要的作用。團體輔導創造了濃厚的團體感染氣氛和支持效應,有利于社交障礙者勇敢地走出懼怕與孤獨,學會同別人交往與相處。這有利于豐富個體的社會化經驗,改變其不適應行為。
(5)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可以成功打破學生的阻抗,促進學生與輔導老師咨詢關系的建立,為下一步個體心理咨詢工作的開展做好準備。
(6)團體心理輔導的局限性。團體心理輔導對領導者的要求較高 。領導者是團體心理咨詢成功的四大要素中的核心要素,是團體咨詢成功與否的關鍵,其素質、條件、能力、經驗、訓練等直接成為團體心理咨詢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團體領導者在具備一般心理咨詢師必備的基本條件之外,還需要具備團體咨詢對領導者的特殊的要求。如職業角色、廣博的知識與實踐經驗、設計組織能力、良好的人格特質、咨詢基本技能之外的團體咨詢技能,等等。這種專業化的要求大提高了團體心理咨詢的操作難度,專業咨詢師的匱乏直接影響了團體心理輔導的普及。
2.心理拓展訓練
拓展訓練,又稱體驗式學習或體驗式培訓,是在對傳統課堂教育進行補充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手段,具有生動、活潑、有趣、安全、易操作等特點,非常符合青少年學習的特點。拓展訓練的教育方式利用自然環境,通過精心設計的活動,使參與者在“虛擬”而安全的環境中產生真實的情緒體驗,進而領悟到教育者要傳達的理念。與傳統教育形式不同,拓展訓練更強調讓受教育者主動領悟要學習的內容。將團體心理學的理論方法與拓展訓練揉合起來并應用在心理輔導中,我們稱之為心理拓展訓練。
在拓展訓練中應用心理學理論和方法可以分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設定訓練目標前,要使用心理學問卷調查參與拓展訓練的人群,通過數據分析目標人群存在的問題及其實質,為設定目標提供理論依據。
第二,根據心理學理論設計個性化活動方案。
第三,應用心理實驗設計的方法設計活動方案。
第四,可以應用心理學方法設計記錄本,對活動過程中的有關數據進行全程記錄,并進行分析。
第五,活動過程中,應當引入團體心理咨詢的原則和方法。
第六,項目的整體效果和每個項目的評估也可以用心理問卷方法進行。
三、應用心理拓展訓練方法對青少年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證研究
由于課題研究的需要,我們于2008年10月到12月對某中學初一年級一個班的學生進行了團體心理輔導的實驗研究。在實驗研究過程中,采用了將心理拓展訓練與團體心理輔導相結合的心理干預方法,收到了良好效果,見下表。
實驗組SCL-90以及學習成績前后測差異檢驗
由表中數據可見,在SCL-90測試中,前后測差異極其顯著,說明實驗組在參加心理輔導團體前后心理健康狀態出現了巨大改變。各科成績以及名次前后測差異檢驗中,除歷史課成績外,各項P值均小于0.05,歷史課雖然差異不顯著,但已接近臨界值,說明團體干預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與學習成績影響效果顯著。
這種差異也表現在人格的相關維度上,體現適應性與焦慮性的次級人格因素Ⅰ和神經是否過敏的次級人格因素Ⅲ有改變的趨勢。再如樂群性、興奮性、緊張性、敢為性和有恒性、敏感性、自律性等均有較大程度變化,接近于顯著水平差異。其中,敏感性和自律性前后測在0.05水平差異顯著,在0.01水平差異不顯著,進一步說明在團體干預過程中,達到了加強情緒自控、促進人際交往、發展責任性三個方面的主要目標,也說明人格雖然是較穩定的系統,但是青少年期有較強可塑性,心理干預對青少年人格形成會產生影響。
另外,在團體過程中我們堅持了個體咨詢貫穿其中的原則,對多名人際交往困難的學生進行了跟蹤干預,獲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討論
1.建立心理拓展訓練理論與方法的嘗試
在本研究中,我們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將心理學理論與方法應用在拓展訓練中。
(1)方案設計:整個方案設計將實驗心理學的理論與方法貫穿其中。首先,按照心理實驗的理論與方法設計整個干預過程,為2*2方案設計。其次,使用14PF量表與SCL-90量表對參與者進行測試,將測試結果作為活動方案設計的依據。再次,建立團體活動的項目庫,提高了團體活動的可操作性。在團體活動過程中關注發生的問題,并對活動方案做出微調,使活動方案更加靈活。
(2)活動過程:首先,在整個過程中,遵循了團體與個體咨詢并重的原則,在對特殊成員進行個體干預的同時,引導團體成員隨時關注同伴的反應,使團體成員都得到成長。其次,在活動中應用了行為訓練、圖畫咨詢、催眠以及音樂等多種心理咨詢技術,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豐富了拓展訓練的手段。再次,在團體運作階段引導成員意識到問題并解決問題,團體結束階段回顧全過程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與要求,保證了團體效果的延續。最后,活動的全過程中讓接受干預班的班主任全程參與,使其能了解并運用一些方法。
(3)效果評估:首先,每次活動結束后,與班主任訪談,評估活動的效果。其次,隨機抽取受成員進行訪談,評估活動效果。再次,團體結束后使用相同量表進行后測。通過對前后測數據的分析發現,對照組前后測差異不顯著而試驗組差異顯著,說明干預有效。
(4)整個團體活動過程中,從項目的設計到執行與總結,都盡量使之流程化,在保證干預效果的同時大大提高了項目的可操作性。
2.心理拓展訓練對培養學生優秀心理品質的作用
如前所述,應用心理拓展訓練的方法對初中學生進行干預,使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有了較大的提升,并在學習成績上表現出來。這個結果表明,心理拓展訓練的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同時,雖然實驗組14PF前后測差異不顯著,但是在某些維度上,如樂群性、自律性、敏感性等維度,有較明顯提高。這說明心理拓展訓練在培養青少年優秀心理品質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正如我們在論述有關拓展訓練的理論時所說的,拓展訓練可以有效激發人體的興奮狀態,從而對心理因素產生影響,這正符合青年人的身心特點,很適合在青少年這個群體中應用,所以,繼續將心理學的理論、方法與拓展訓練揉在一起,使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心理拓展訓練”,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
3.心理拓展訓練可能產生的問題
由于心理拓展訓練加強了項目操作的流程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團體心理咨詢的可操作性,降低了對團體領導者的專業要求。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可以將項目與游戲混為一談。實際上,領導者的專業素養恰恰是參與者能得到更深刻體驗的關鍵因素。所以,絕不能因為心理拓展訓練的可操作性很強就放松對領導者進步的要求。
最后,筆者認為在使用心理拓展訓練方法時應遵循以下幾點原則:
(1)方案的針對性。設計方案前,要使用心理學問卷調查參與訓練的人群,通過數據分析目標人群存在的問題及其實質,為設定目標、設計個性化方案提供依據。
(2)活動的科學性。要應用心理學方法對活動過程中的有關數據進行全程記錄,并進行分析。項目的整體效果和每個項目的評估也可以用心理測量方法進行。
(3)堅持以項目為工具、收獲為目標的原則。本項課題的研究是探索性的,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研究結果顯得相對粗糙,實驗過程中各種變量的控制還不夠完備。另外,這次研究中測試的項目均為室內項目,對戶外、高空以及水上項目均未能測試,這是研究中存在的缺憾。但我們有信心以此項研究為基礎,對心理拓展訓練進行長期深入的研究,使心理拓展訓練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并建立起系統的心理拓展訓練的理論與方法。(稿件編號:090727001)
參考文獻:
[1]吳玲,劉志宏.論團體心理咨詢領導者的必備條件[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7,(11).
學生以學業為主,學習是青少年的主要生活方式,故學業類心理困擾,是青少年常見的心理困擾類型之一。據一項針對農村中學生的調查表明,80.4%的中學生在學業方面存在困擾。由于現行的教育體制仍然鼓勵追求“高分”;加上父母的嚴厲管教,使青少年學業負擔過重,學習壓力過大,常導致其睡眠不足,精神恍惚,厭惡學習,部分學生甚至出現“學校恐懼癥”,經常表現出迷茫、煩躁、疲憊、壓抑、內疚等困擾反應。
學習目的不明,學習動力不足,被動地應付學習,是引發學業類心理困擾的原因之一。許多青少年整日把自己置身于上課、做作業、考試的漩渦中。日復一日,周而復始,枯燥無味,從而消極應對;加之學校的教育方式陳舊、呆板,使學生對學校和教師產生了厭煩情緒,自我評價降低,總覺得自己不行,自卑、自否心理連連滋生。同時,部分有學習困難的青少年常產生嚴重的受挫感,心情抑郁,看不到自己的前途與希望。
考試焦慮也是青少年中常見的一種以擔憂和緊張為特點的心理困擾狀態,據統計,高中生平時考試時存在焦慮困擾的占35%左右,而升學考試時存在焦慮困擾的高達50%左右。考試焦慮影響學生的認知,分散注意力,常使其產生緊張的情緒,使考生陷入思維混亂,從而影響考生水平的正常發揮。
過度的考試焦慮還會危及考生的身體健康,使他們處于高度緊張中。如果長期處于考試焦慮狀態,還會引起神經衰弱、失眠、不思食欲等不良反應的發生,嚴重的還會出現痙攣、昏厥等生理性不良反應??荚囈坏┦Ю?,心理困擾就會長時期地籠罩著青少年的心頭,嚴重影響青少年的正常學習和生活。生活類心理困擾
青少年與成人一樣,也是社會生活的產物。社會生活紛繁復雜,必然引發青少年的心理應對,他們一樣也經受著與社會變革相關的心理矛盾和精神挫折,產生一系列相關心理困擾現象。比如,在我國市場經濟的建設過程中,貧富差距擴大,致使一部分家庭經濟困難的青少年生活在貧困之中。貧困生一般表現出高敏感、低自尊、敵對、逆反等心理。貧困生由于被經濟拮據困擾,逐步認為自己低人一等,擔心同伴看不起自己,事事小心,害怕被人恥笑,因而引起強烈的自卑心理,極易相伴滋生社會不公心理,對社會抱著仇恨態度。自卑的消極心理暗示貧困生“我不能”、“我不行”,長期被自卑困擾會形成對自身能力、人格等過低評價。貧困生往往存在交往障礙,他們自我設限,不愿和同學溝通,使他們有意無意地走向孤獨和困苦。再比如,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民工流”、“打工潮”、“淘金熱”盛行,一些青少年跟隨父母去外地生活和學習,其環境適應障礙表現明顯。新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使他們對自己的定位感到自卑、退縮,有時甚至感到孤獨無助;部分學生來到新班級時,面對同學中高手林立,由“雞頭”變“牛后”,因而垂頭喪氣,心理落差大,如此等等?,F實生活中的挫折與抑郁,必然引發他們心理上的諸多沖突與困擾。
情緒類心理困擾
情緒類心理困擾,主要是指由于內、外原因的作用,引起青少年情感體驗發生沖突而出現苦悶、低落、消沉、激怒、絕望、脆弱等反常的情緒困擾現象。青少年時期是個體“多情的季節”,是人生中激情蕩漾、熱情奔放的時期,但由于青少年沒有形成完整的同一性,自我中心表現突出,自我失控表現明顯,因而常表現出諸多負性情緒困擾反應。比如,抑郁就是一種持續時間較長的消極情緒困擾。受抑郁困擾的青少年往往表現出漠視一切,思維遲鈍,自我評價低,對前途持冷漠,悲觀的態度。
浮躁也是青少年中一種較普遍的情緒困擾,受浮躁困擾的學生,輕浮急躁,不安心做事,喜見異思遷,學習上缺乏韌性,不能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有效的管理;焦慮也是一種緊張、害怕,并與焦急相伴的復雜情緒困擾,受焦慮困擾的青少年,在生活和學習中,往往害怕被父母和老師批評,失去同伴的支持,心情易煩躁,容易導致學業和考試失敗。
自卑是指由于自身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而引起自我否定的情緒困擾,引起自卑困擾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因攀比覺得自己學業、才藝不如同伴,自身出身卑微,家庭生活貧困等。
嫉妒是一種因羨慕與敵視相復合而構成的情緒困擾,一些青少年對其同伴取得的成績,具有的才能或擁有的財物,不是“見賢思齊”,而是“因嫉生妒”,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不平衡的困擾心理。以上種種,都是當代青少年中最普遍、最經常出現的情緒困擾現象。
交際類心理困擾
人際交往是青少年最主要的情感依戀,渴望友誼是青少年最重要的人際期待,為此,許多青少年把學會交往、善于交往列為自己終身學習和發展的任務之一。但由于青少年涉世不深,對人際關系的復雜性缺乏了解,加之他們本身認知、情感素養發展不成熟,極易認知偏頗、情感失控,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常引發諸多交際類心理困擾。據有關調查資料表明:31.56%的中學生與父母的交往存在困難,20.9%的中學生與老師的交往存在困難,28.03%的中學生與同伴的交往存在困難,19.52%的中學生與異性的交往存在困難。
父母與子女的交際障礙,主要表現在父母給予子女的自由度太小,缺乏平等對話的機會,管教太多太細,不愿聽子女訴其心聲,加之青少年正處于“心理斷乳期”,迫切要求獨立和自主,從而隔閡加劇,引發子女產生厭惡、逆反和對抗等交際類困擾;師生交際障礙主要表現在教師對學生不理解,不能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缺乏換位意識,教學中不考慮青少年特點,批評多,鼓勵少,使得青少年失去自尊和自信,有的教師不公平待人,追捧學習成績好的,鄙視學習成績差的,久而久之,師生間隔閡加劇,交際性困擾就會油然滋生。青少年同伴問的交際障礙,主要表現在部分青少年由于性格孤僻,缺乏必備的交際技巧,很容易導致孤單、自卑、抑郁、寂寞,表現出對同伴的漠視、敵對和攻擊心理,整日憂心忡忡,自我封閉。孤獨和寂寞會使人變得封閉和保守,一些青少年在交往中還存在著擔憂、恐懼,害怕被人不接納等心理,如此等等也會引發許多交際類心理困擾。
戀愛和性意識類心理困擾
青春期是“第二性征”漸漸發育,情感和性意識漸漸成熟的時期。此時的青少年對異性充滿了好奇和愛慕,隨之就會產生諸多情感和性意識類的心理困擾。許多青少年對青春期的到來感到莫名的困惑和煩惱,女同學對月經感到羞澀,對胸部、臀部的發育感到害怕;男同學對遺精感到恐懼;他們不知道如何正確地處理和異性的情感問題;部分同學在內心深處暗戀著異性同伴,既感到一種無名的興奮和,又感到可恥、自責和不安,整日惶恐和心神不定。青少年自控能力差,一旦墜入情網,常處于苦惱、焦慮和緊張之中,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部分青少年還會因自身感情不穩定、審美標準偏激、缺乏責任心和處理感情問題想當然等原因,不能正確處理戀愛風波;更有甚者會做出自殘、輕生、報復、致人死亡等惡性事件。
我國性教育的滯后,也是引發青少年性意識類心理困擾的重要原因。學校和家庭長期不重視對青少年性意識的正確教育和引導,青少年沒有獲得性知識的有效渠道。
據調查資料統計,我國90.9%的學生未接受過有組織的性教育。他們普遍存在著扭曲的或者錯誤的性理解和性認識,比如他們認為“遺精會傷元氣”;遺精、、性幻想是下流和不道德的;有些青少年男女偷食“禁果”后,極易產生畏罪心理,整天憂心忡忡,惶恐不安,普遍表現出罪責、懊悔、恐懼等心態。諸如此類,種種心理困擾,使許多青少年經常性地籠罩在焦慮、緊張,甚至罪惡的心理陰影里。成長與發展類心理困擾
成長與發展的煩惱已成為困擾當代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人出生,成長與發展的走向,始終是青少年關注的主題。青少年時期是人一生中成長與發展的最重要的時期,這一時期的發展方向直接影響著其一輩子的成長與發展,這就必然會引起青少年更多的思考與關注。
處于中學階段的青少年,他們一進入初中、高中,就始終被一個似乎與個人成長與發展密切相關的問題,即“能否考取重點高中、重點大學”困擾著,迫使著他們每時每刻都在為達到這一愿望而緊張地忙碌著,焦慮地期待著。處于高中畢業階段的青少年,大多數要走向社會擇業與求職。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就業體制不完善,就業中存在許多不公平現象,這一階段的青少年普遍面臨著就業的巨大考驗和壓力。
許多青少年由于知識面狹窄,涉世不深,不懂得人情世故,又缺乏一技之長和求職技巧,往往屢經曲折、處處碰壁,使其深感前途和發展無望,困惑、浮躁、焦慮等許多心理困擾就會油然滋生。部分青少年,即使進入大學校園繼續學習,也會經常遭遇到許多發展和前途類的心理困擾。比如,有的學生一進大學就迷失方向,喪失進取目標,安于現狀,把大量時間花費在網吧、游戲廳、談戀愛等活動中,浪費了寶貴的學習時間,畢業之時悔之晚矣,往往會深深陷入困擾之中。
另有許多大學畢業生,由于就業期望值高,缺乏就業指導,沒有求職經驗,社會關系又匱乏,在擇業求職的慢慢長路上,也常會因苦讀數年而擇業受阻導致困擾不斷。如此等等,表明成長與發展類的心理困擾,已成為當代青少年中日趨突出和普遍的心理困擾問題,應當引起各級教育部門的高度關注與重視。
引導青少年戰勝心理困擾的策略與方法
學校和教師要采取措施,經常性地化解青少年上述心理困擾,讓其永葆一個相對平靜、健康的心理狀態,這是促進青少年心理健康,提高其心理素質發展水平的重要舉措。學校、家庭、社會及青少年自身都應積極投身其中,多部門、全方位聯動,才能引發“共生效應”,取得好的效果。加強青少年心理保健教育
開設心理保健課程是培養青少年健康心理的一個有效途徑,學校應設法使心理保健教育成為人人必修的課程。學??沙浞掷镁W站、廣播、宣傳欄等途經,廣泛開展對心理保健教育的宣傳,使青少年了解和掌握化解心理困擾的途徑,要充分調動青少年的學習、參與熱情,使其想學、愛學心理學知識,并在生活中靈活運用心理學知識去解決自身心理困擾問題。
學校可以引進心理測評技術,定期對青少年進行測評,對心理困擾問題突出的學生要制定具體的輔導方案,使心理保健輔導有的放矢,做到早發現,早矯治;各級學校應建立心理輔導室,通過心理輔導化解學生的心理壓力,緩釋心理沖突;應當把面談輔導和其他心理保健方式相結合,拓寬心理輔導途徑,及時化解青少年心理困擾。
引導青少年學會自我調適和尋求他人幫助相結合,及時緩釋心理困惑
在生活中,人們的大多數問題是通過自助或他助方式得到解決的,解決心理困擾也是一樣的原理。青少年遭遇到心理困擾,首先應通過以下方式自助解決:
第一,可通過圖書館和網絡學習心理學知識,通過閱讀相關心理案例,自我測查心理問題,并善于以自我暗示,自我引導,自我調適,自我完善的方式加以解決,逐步走出心理陰影。據調查,在185個有性心理困惑的學生中,就有165個求助于圖書館資料解決了困擾,占89.2%。
第二,學會改變自身對事物的認知,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認為:“人們的情緒困擾是由人們的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彼郧嗌倌暌院侠淼男拍畲娌缓侠淼男拍睿茏畲笙薅鹊販p少不合理的信念給情緒帶來的不良影響。大多心理困擾是青少年不正確的認知所致,不能正確對挫折和失敗進行歸因,所以建立科學合理的自我認知是化解心理困擾的重要步驟。
第三,學會保持健康的情緒,合理宣泄不良情緒,采用合理的途徑有效轉化情緒。例如,參加長跑、足球等體育活動就能有效的宣泄心中的困擾與苦悶。
青少年遇到心理困擾時,還可以通過向他人求助化解心理困擾。據對初三年級和高三年級的學生所作的調查表明,在遇到心理困擾時,53.6%的學生選擇向朋友和同學傾訴,20%的學生選擇向家長傾訴,26.4%的學生選擇自己解決或請求他人幫助。向長輩和同伴求助是青少年化解心理困擾的一個極有效的途徑。其優點在于:一是由于青少年對長輩和同伴熟悉,緩解了其心理緊張,具有易于溝通和接受的優點;二是簡單易行,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加之對長輩和同伴的信任,能及時得到可行的建議;三是長輩有豐富的生活閱歷,能根據自己的特點提出中肯的緩釋建議。但由于長輩和同伴并非專業人員,他們有時缺乏科學的心理知識指導,也許會有誤導的可能,因而當遇到嚴重的心理困擾時,應盡早向專業咨詢人員求助,以便及時獲得專業人員的科學指點和幫助。關注特殊群體的心理困擾,注重強化有針對性的幫扶措施
針對“學困生”、“貧困生”和有交往障礙的青少年的典型問題,應具體分析,有針對性地幫助化解其心理困擾?!皩W困生”是由于自身或者外在原因而造成的有學習困難的學生。首先應幫助“學困生”挖掘內在的學習動力,一個人的動力越強、越正確,所激起的戰勝困擾的斗志就越強。其次,要根據學科特點,幫助“學困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制定符合實際的學習計劃,注重克服學習中的誤區,以緩解學習無助心理。比如,語文學習應側重理解和表達能力,要引導其多讀一些名家作品,并勤于練筆。第三,幫助“學困生”樹立學習自信和建立合理的期望,要指導他們正確看待考試,注重緩解考試焦慮,學會以認真復習和沉著冷靜的態度,去獲取優異的成績。
化解“貧困生”心理困擾應從以下工作入手:首先,引導正確認識貧困,改變其對貧困的認知。讓其明白貧困只是一種現狀,通過自身努力可以改變??上蚱湫麄靼餐缴鄣仙?、馬克思等家境貧寒卻實現理想的成功典范,使他們重新燃起對生活的激情。其次,引導“貧困生”尋找自身優勢,充實精神生活。貧困生“精神并不貧困”,可從多方面發掘他們的特長和優勢,努力鍛煉各方面的才能,可引導他們以自己不俗的良好學業去緩釋其心理上因貧困導致的困擾。例如,貧困生可以在體育、美術、音樂、寫作等方面發揮自身的天資,贏得同伴認可和贊許。第三,貧困生應走出自己的世界,大膽追求友誼和進取,勇于投身到交往和各種競爭活動中去,不斷地給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我家貧,但我能行”,“別人能辦到的事,我能辦得更好”,逐步走出自卑、自賤、自縛等不平衡心態。
化解有交往障礙的青少年的心理困擾,首先,家長和教師應讓此類青少年明白交往的社會意義以及交往對自我發展的巨大價值。要鼓勵他們突破交往活動中的自我設限,樹立起大膽交往的信心,重新認識自己的優點,學會自我激勵,喚起與同伴主動交往的熱情。其次,注重向青少年傳授人際交往的技巧,懂得人際交往中尊重他人和待人真誠的作用,掌握人際交往中心靈相悅的一般方法,學會用科學的交往方式去消除人際隔閡,保持長久友誼。第三,加強情商教育,提高此類青少年敏于感知自己和他人情緒的能力,學會在交往活動中調控自己的情緒,注重引發特殊的關愛心、移情點、向心力,增進與交往對象間的相互認同、理解與吸引。學校、家庭與社會多位一體,為青少年平衡心態、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環境
青少年心理困擾與所處的物質和人際環境有關,注重凈化其成長環境有助于減少其心理;中突。學校方面應做好如下工作:首先,要加強校園環境美化建設,要注重用豐富的文化去裝點校園,可通過花文化、草文化、樹文化、墻壁文化、櫥窗文化、走廊文化等等,形成優良的文化氛圍,使青少年身居其間,飽受陶冶、啟迪和激勵,為凈化其心態奠定環境基礎;其次,要注重培育和諧友好、積極向上的校園人際環境。和諧的校園人際環境是以”人本型”和“合作型”為特色的,它具體包括:學校領導要堅守以人為本的原則,要注重引發全校師生民主參與,目標贊同,為共同辦好學校而奮斗。教師之間要相互支持,友好競爭,共同提高。
教師與學生之間要互相關愛與尊重,教師既要嚴格要求學生,又要滿腔熱忱關懷學生,學生既要與教師平等相處,又要認真履行教師布置的學業。學生與學生之間更是要相互友愛與團結,做到互幫互學,共同成長。在這樣的校園人際環境中學習、生活和工作,滋生心理困擾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減少。
家庭也應注重為青少年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父母要勤于學習教育子女的科學方法,不僅要給子女提供安靜、舒適的學習場所,還應該養成科學的作息時間,要注重經常性的幫助子女解決學習、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種困難。父母還應積極主動了解和滿足子女的心理需求,尊重子女的意愿和期待,適當給予子女自主生活的自由。禮貌文明的家庭美德,樂觀向上的生活情調,以及和睦相處的親情關系,都會大大減少滋生心理困擾的可能性。
一、意義
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對于學校教育科學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具體來說,有以下幾點:
(一)可以為學校的科學管理提供宏觀決策依據
通過為學生建立心理檔案,能及時準確地掌握和了解全校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特點及現狀,從而為學校的科學管理提供心理學依據。如可以從中尋找導致某一部分學生發生心理障礙的原因,并從宏觀上尋找教育、預防和干預的方法;可以為學校的分班教學、個別化教學提供前提條件;可以為弱智兒童、殘疾兒童和超常兒童等特殊兒童提供鑒別、篩選和培養的措施;心理檔案所反映出來的學生興趣愛好的信息,可以為豐富課外活動、滿足學生的正當心理需求提供決策依據;同時還為從整體上評價一所學校的教育水平,提供了一套科學的評估系統,等等。
(二)可以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質量及科學研究的水平
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有助于教師更好地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要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必須了解學生個體間的心理差異,以貫徹落實因材施教的原則。建立學生心理檔案,能直接為教師提供學生目前的心理狀況,可以使教師了解每個學生的能力差異、個性特點、心理欲求、學習心理等,為教師科學地管理和教育學生提供直接的方法,從而使教師在教育工作中能有的放矢,減少盲目性,提高針對性,進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還有助于教師加強青少年心理的研究,提高科學研究的水平。通過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可以了解到在一定社會和教育條件下,不同年齡階段的青少年的心理發展特點和青少年所共有的心理特征,歸納出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問題和產生原因,從而提出適合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教育方法。另外,青少年心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地發展的,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可以為青少年心理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教師可以通過對其中一系列數據的分析和概括,撰寫論文,從而提高教育科學研究的學術水平,也有助于加強對青少年心理的研究。
(三)有利于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有利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
面對新的形勢和當代學生思想、個性特征的新變化,迫切需要建構一套新的、科學的、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內容和方法體系。近年來的教育實踐證明,心理學方法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德青方法,心理健康教育已成為德育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之一。學生心理檔案的建立有利于加強學校的德育工作,主要表現在:它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別差異;有助于教師發現和診斷學生個人或班集體存在的心理障礙與行為困擾;有助于教師客觀地了解學生在道德認識和道德情感及行為上的發展水平,以便采取恰當的方法進行教育與管理工作;可以幫助教師有效地了解學生在特定社會環境下的政治態度、思想問題和意見要求。
(四)為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動態的監測手段
建立學生心理檔案,從縱向看,為學生個人心理健康發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條件。它是每一個學生心理成長的軌跡,學生可以通過心理檔案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在發現自己有心理問題時,就可以積極尋求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通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或矯治,仍可以通過心理檔案考察效果,因此它能對每位學生個人的心理成長、心理潛能開發提供幫助,為通過心理輔導和心理咨詢解決學生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提供了重要保證。從橫向看,學生心理檔案可以揭示教師教育教學工作中的問題,揭示學生共性心理品質的問題,能促進學校和教師更新教育觀念、轉變教育思想、改革教育方法、創設良好的學校心理環境,設法通過各種手段去進行教育和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二、學生心理檔案的內容
心理檔案的內容,又稱心理檔案的項目,是指能從中揭示或了解到的有關學生心理狀況、心理特點等的材料。學生心理檔案的內容,應盡可能全面反映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而為學校教育提供可靠準確的信息。學生心理檔案一般包括兩大方面:一是影響學生心理發展的基本資料,亦即學生基本情況,主要包括個人基本情況、家庭生活情況、學校學習生活情況及對個人生活有影響的重大社會生活事件等。二是反映學生心理狀況和心理特點的資料,主要包括智力水平、個性特征、心理健康狀況、學習心理特征、職業能力傾向類型等。具體說來,學生心理檔案內容如下:
1.學生基本情況
學生基本情況主要是提供一些背景資料,以幫助教師深入分析學生心理,正確診斷學生問題產生的原因。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個人簡介。主要包括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籍貫、民族、政治面貌、就讀學校、年級、家庭住址、愛好特長等。
其二是身體狀況。主要包括血型、一般健康狀況、身體發育狀況、生理缺陷、個人病史等。
其三是家庭生活環境。主要包括家庭成員的工作性質及職務、文化程度、家庭的組織結構、家庭的居住環境、家庭的經濟狀況、家庭氣氛、家長的教育方式與態度、親子關系、是否獨生子女、家中排行等。
其四是學校學習生活情況。主要包括學生的學習成績、學習態度、學習習慣、思想品德、行為習慣、體育運動、交際水平(含師生關系、同伴關系)、擔任班干部情況、獲獎情況等。
其五是對學生個人生活有影響的重大社會生活事件。如家庭成員的死亡、父母離異、與教師同學關系緊張、生活條件改變、影響生活的重大挫折等。
2.能力狀況及其教育建議
主要是指學生的智力水平如何、智力特點怎樣,如何進行有針對性的智力訓練;學生的言語智能和數學智能水平如何,言語概括、言語推理、數學概括、數學推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分別處于哪個等級;能力傾向鑒定及創造力測量等。
3.人格特征分析及培養建議
主要是指學生的性格類型及特征、氣質類型及特征,個性心理有哪些特征,個性心理中有哪些良好或不良的品質,怎樣進行教育,學生的興趣、態度、人際關系及品德的特點等。
4.心理健康狀況及輔導策略
主要是指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鑒定,有無心理問題或心理障礙,程度如何,怎樣進行教育或矯治。
5.學習心理分析及教育對策
主要是指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學習動機、學習意志力、考試心理、學習困難的診斷,學習認知因素分析、學習動力狀況分析、學習社會因素分析,怎樣優化學生的學習心理等。
6.職業能力傾向類型分析及指導
主要是指學生的職業興趣、職業能力的診斷,分析其適合從事哪一類工作,從而為學生作升學就業指導。
以上是學生心理檔案的一般內容,在建立心理檔案過程中,可以根據本校實際選擇其中的內容。
三、資料搜集的方法
確定了學生心理檔案的內容后,就要搜集反映這些內容的資料和信息,這是建立心理檔案的關鍵。學生資料的搜集方法主要有觀察法、自述法、談話法、問卷法、作品分析法和心理測驗法等。
1.觀察法
觀察法是有目的、有計劃、系統地獲取處于自然條件下學生資料的方法。按心理輔導教師是否參與學生活動,可將觀察法劃分為參與性觀察法和非參與性觀察法;按心理輔導教師在觀察時是否借助于儀器,可將觀察法劃分為直接觀察法和間接觀察法。對于觀察的結果,可用下列三種方式作記錄:
(1)評等法。心理輔導教師對所觀察的特質或行為評定等級,比如學生對某種事物可以是不喜歡、不太喜歡、一般、有點喜歡、很喜歡,教師可以在預先印好的表格上按級劃圈。
(2)記錄出現頻率法。心理輔導教師將規定好要觀察的學生的項目預先打印在紙上,凡出現了某種現象,就在這個現象的框上畫一個"√"號。
(3)軼事記錄。軼事記錄是指教師把觀察到的學生情況,以敘述性文字所作的一種簡明的記錄,包含學生的姓名、性別、年級、觀察時間、觀察事實及其發生情境的描述、教師的解釋與建議等。
2.問卷法
問卷法是心理輔導教師運用統一設計好的問卷向學生了解情況和征詢意見的方法;問卷是按一定的理論假設設計出來的,由一系列指標、變量所組成的搜集資料的工具。采用自編的問卷調查,如用書面問題、表格讓學生回答、填寫,可了解學生的一些基本情況,了解他們的心理活動。
3.作品分析法
作品分析法是指借助學校的各種評定和記錄以及學生的作品來獲取信息的方法。如通過對學生的學習心得、筆記、作文、自傳、各種作業、試卷、模型和其他創作作品等的分析,可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其中,自傳分為主題式自傳和綜合式自傳。主題式自傳的內容限于個人生活的某一方面,如"我的家庭生活"、"我的學校生活"等。在對學生自傳進行分析和解釋時,要考慮以下問題:自傳反映了學生什么樣的一種情緒基調?自傳中提及到哪些重大經歷和重要的背景資料?在按時間順序記載個人經歷時有元明顯的時間中斷?有無逃避敏感問題的意向?等等。
4.談話法
談話法是指心理輔導教師與學生或其較親近的人通過直接談話的方式來了解和研究學生心理的一種方法。通過談話法,可了解學生真實的心理背景、過去的心靈創傷等。
5.心理測驗法
心理測驗法是建立心理檔案中最主要和最為常用的方法,其關鍵是選擇合適的測評工具進行施測。在選擇合適的測評工具時首先要考慮選擇標準化測驗,其次要明確測驗的目的、功用及適用范圍。
四、結果解釋和心理檔案的建立
在搜集了學生資料后,就要對每一種資料,尤其是心理測驗的結果進行解釋,并結合學生基本情況提出教育培養上的建議,然后再建立心理檔案。
1.統計及結果解釋
心理輔導教師要按照每一測驗所提供的計分標準進行統計,并要將原始分轉換成標準分。在計分統計過程中一定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其次是將統計出來的分數賦予一定意義并將有意義的信息傳遞給當事人或其他教師及家長。在進行分數解釋時,要參考常模資料、效度資料,還要考慮測驗情境等其他因素。在向當事人或其他人報告時,一般只需告訴測驗結果的解釋,并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使用當事人所能理解的語言;保證當事人知道這個測驗測量或預測什么;使當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團體進行比較;提出科學的有針對性的建議。
2.提出教育培養建議
根據結果解釋,圍繞如何發展能力、培養創造力、優化人格、促進心理健康、提高學習成績以及指導升學或就業等方面來提出教育培養建議,這是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的目的所在。因此,我們要根據結果解釋,并結合學生各方面的情況,首先分析其形成原因,然后科學地、有針對性地提出教育培養建議或輔導策略。
3.建立學生心理檔案
學生心理檔案的形式主要有文本式和電腦軟件式,文本式又有檔案袋和專項卡片兩種方式。電腦軟件的形式,可以減少差錯,防止資料丟失,保證資料管理的準確規范、安全可靠,進而提高工作效率。
五、學生心理檔案的使用
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的目的是促進學生心理發展和人格健全,維護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效果。為此必須正確使用學生心理檔案。在使用學生心理檔案時要結合學校、年級、班級和學生本人的特點來進行,要有整體觀念,把學生心理檔案看作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系統,因為心理檔案的各方面內容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具體說來,在使用心理檔案過程中有以下要點:
(一)根據學生心理檔案反映出來的不同年級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特點來進行分班、分組,選拔學生干部,制定教學計劃,開展心理教育活動,從而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根據學生心理檔案,可以研究每個年級的學生在能力、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總體狀況和特點,在進行年級分班或班級分組時,可按照能力水平、人格特點等因素來進行分班編組。在選拔學生干部時,也可根據其個性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鍛煉。在制定年級教學計劃或班級教學進度時,也要結合各年級或各班的實際情況和智力特點來進行,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如通過分析某班學生心理檔案,發現該班學生的智力水平普遍較低,因此,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適當減少教學內容,降低難度,放慢教學進度,并在教學過程中將發展學生的智力放在首位,開展多種形式的思維訓練等。對于各個年級或班級中存在的一些共性或傾向性的心理問題,則要開展全校性或班級的心理教育活動來進行團體輔導。
(二)根據學生心理檔案中所提出的教育培養建議,積極地有針對性地做好個別輔導工作
每份學生心理檔案,都提供了學生的能力、人格、心理健康、學習心理及職業能力特點等方面的較為具體的教育建議或培養策略,我們可以根據這些建議對該生進行個別輔導。由于個別輔導工作量大,所費時間長,因此在進行個別輔導時,主要是針對那些問題較多或較嚴重的學生進行。如果條件允許的話,也可以對每個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在個別輔導時,可以是針對學生的某一方面問題,也可以是多方面或全方位地進行輔導,這要視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