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6 12:33: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融資融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券商的客戶資源面臨洗牌,銀行與券商之間、券商與券商之間將爭奪客戶資源。一方面,目前我國證券公司的客戶交易結算資金存放在各存管銀行里,實行第三方存管,券商基本喪失了對客戶交易結算資金的掌控權。而存管銀行又要求參與證券質押貸款業務和平倉權。銀行通過第三方存管客戶交易資金,輕易地掌握了券商的客戶資源,這就把券商的客戶變成銀行的客戶了,其實質就是商業銀行可以拋開券商直接對客戶進行融資,而券商與客戶的關系就會被邊緣化了。另一方面,允許少數券商開展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可能引起客戶在券商之間的轉移和爭奪,從而對其他未試點券商的證券經紀業務帶來一定的影響。
2.存在業務規模失控風險,以及因業務規模失控引發的資金流動性風險。券商為客戶提供融資融券業務服務,不僅能收到融資融券費用,還能因放大交易量收到更多的傭金。券商為了獲得更高的利潤,就會盡可能地擴大融資融券的規模。這樣一來,就會造成業務規模失控的危險。而隨著規模的盲目擴大,其承擔的各種風險也就越來越大。因業務規模失控也會引發的券商的資金流動性風險。券商開展融資業務的資金主要是自有資金和依法籌集的資金,資金融出后,可能會被客戶占用一段時間。而券商的非自有資金通常是有期限的,如若在其到期時還被客戶占用,而券商又不能及時獲得新的資金來源,就會產生資金流動性風險。
3.由于客戶違約產生客戶信用風險,券商對違約客戶采取強行平倉可能引起糾紛風險。在融資交易中,證券公司將資金供給客戶使用,有可能面臨客戶到期不能償還融資款項,甚至對其質押證券平倉后所得資金仍不足以償還融資款項。這樣就產生了客戶的信用風險,最終這種風險會轉移到券商身上,而券商就會因此受到一定的資產損失。特別是在行情下跌的時候,客戶到期不能償還融資款項,券商就會對客戶信用賬戶中的證券進行強行平倉。而當被平倉的證券在賣出后出現大幅反彈時,證券公司與客戶在平倉通知時間、平倉范圍、平倉順序、平倉時間等方面就有可能發生糾紛,甚至會引起客戶提起賠償訴訟。
4.受利益驅使而導致經營管理風險,以及業務操作風險。由于融資融券業務具有放大交易量的效應,在巨大利益驅動下可能會出現券商非自有資金到期還被客戶占用的情況,而又缺乏足夠的合法籌資渠道,證券公司或其分支機構可能會出現非法融資行為。開展融資融券業務時,如果券商缺乏相應的內控制度或制度不健全、必要的信息技術系統或其功能不健全等,都可能造成券商經營管理上的風險。而對技術系統的操作不當或發生平倉錯誤等,還會產生業務操作風險。
二、券商融資融券業務的風險控制對策
1.券商應建立科學的收益模型,制定合理的資金使用政策。證券公司應該通過建立科學的收益模型,對融資融券業務和自營業務在不同市場行情中的收益進行比較分析,得出最佳收益點。在最佳收益點上按比例分配可用資金,并且對這兩項業務進行分割管理。這樣,就能將有限的資金進行合理分配,并能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
2.制定完善的業務操作流程,規范融資融券業務操作。融資融券基本業務流程包括評估融資融券額度、進行融資融券、實時風險監控、歸還資金證券、補足擔保品或平倉等環節。券商應該嚴格按照監管部門的規定,制定融資融券業務每一個環節的詳細業務操作制度和業務流程。這樣就可以有效防范業務操作中的風險。
3.加強對客戶資質的審查力度并界定清晰風險責任的承擔。投資者進行融資融券時,券商要對投資者的資金實力、資產來源、信用狀況及過去的交易記錄進行嚴格審查,篩選出可以進行融資融券業務的客戶,建立一道有效的防火墻。與此同時,還應建立授信額度的指標體系,包括客戶融資總金額與其凈值的比例等。并根據該指標體系確定客戶信用額度,規定最低保證金限額和單個客戶融資融券的最高限額,防止信用額度過度膨脹。券商應與客戶簽訂協議書,把雙方的權力和義務界定清晰,并將風險責任進行細化,明確平倉通知、平倉范圍、平倉順序、平倉時間、平倉時機等具體操作細節。
4.提高對抵押資產的定價能力。由于不同證券的質量和價格波動性差異很大,將直接影響到融資融券的風險水平,因此適合用于融資融券抵押的證券是有限的,這就要求券商使用專業人才對抵押證券進行定價分析,從而減少券商面臨的抵押資產貶值的風險。
5.通過技術手段對融資融券業務進行集中監控,強化風險動態管理。通過集中監控及時查詢各項風險控制指標、客戶信用資金帳戶和信用交易賬戶的資金余額及變動情況、證券市值及其變動情況,隨時監控客戶賬戶的質押比例、警戒線和平倉線等。而風險動態管理的關鍵是建立健全“逐日盯市”制度、“保證金追加”制度、“強制平倉”制度,使風險降到最低。
6.建立違規處罰制度。證券公司應制定嚴厲的融資融券業務違規處罰制度,對不按規定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不按制度和流程規范操作的、以非合規資金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的部門和個人,進行違規處罰。
綜上所述,券商開展融資融券業務盡管存在潛在的風險,但其風險并非不可控的,關鍵在于券商的內控制度、合規制度等相關制度是否健全、完善。
參考文獻:
關鍵詞:金融危機;融資融券
融資融券交易(MarginTmding)又被稱為“證券信用交易”或者“墊頭交易”,是成熟資本市場普遍實施的一項重要交易制度。在全球性金融危機的背景下,與其他國家對融資融券交易的限制或禁止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選擇了推行融資融券交易業務。我們既要充分借鑒其他國家成熟證券市場發展和運作的經驗,也要認真分析我國的國情特征和法律環境,使融資融券交易的各項制度在合法、合規的背景下規范開展。
一、成熟市場國家和地區融資融券交易業務的發展
融資融券交易制度最早誕生于美國。在美國證券市場建立之初,為了滿足市場融資的需求,就出現了融資融券的交易,但欺詐與違約的現象頻現。在20世紀30年代全球經濟大蕭條之后,美國政府將股市震蕩崩盤的部分歸因于過度融資融券交易,因此美聯儲制定了一系列的規則和法案來規范融資融券交易。隨著金融機構自主性的不斷增強和金融市場的發展,美國融資融券交易典型的市場化融資模式日趨成熟和完善。在分散授信的模式下,融資融券交易的風險集中表現為市場主體的業務風險。監管機構只須對市場運行的規則做出統一的制度安排并監督執行。另外,證券交易所和證券公司協會等一些自律機構也從自身出發,制訂了一系列的規則和條例來約束市場參與者的行為,作為對監管機構法律和法規的有益補充??梢?,美國的融資融券活動是為適應市場發展需要而自發形成的,是以微觀經濟個體為主體一種制度變遷過程。
日本的融資融券交易制度是建立在二戰以后證券市場交易機制不完善、整個金融制度尚不健全的基礎上,引入這一制度的目的在于通過導入臨時供求,來確保證券市場的交易量與流動性,促進公允價格機制等目的實現。其融資融券制度建立伊始就具備了中央控制的強制性,是一種以政府為主體的具有一定激進性質的發展過程。日本的融資融券交易制度還由具有一定壟斷性質的專業化證券金融公司為證券公司提供資金和證券的轉融通服務,以實現監管機構對證券市場融資融券交易活動進行機動的管理。這種典型的專業化模式的特點即:證券抵押和融券的轉融通完全由專業化的證券金融公司來完成,證券公司與銀行在證券抵押融資上被分隔開,南證券金融公司充當中介,證券金融公司通過控制資金量和證券量來實現對融資融券交易規模的控制,在整個融資融券活動中處于核心和樞紐地位。
我國臺灣地區在20世紀80年代正式開放證券市場融資融券交易,實行了獨特的雙軌制信用模式,即:證券金融公司不但可以對證券公司辦理資金和證券轉融通業務,還可以直接為一部分投資者提供融資融券服務,處于一種半壟斷半競爭的市場地位。隨著證券公司辦理融資融券業務門檻的逐步降低,證券公司的交易占有量得到不斷的增長,而相應的證券金融公司的市場占有率也因此受到影響,加之證券金融公司需要直接對投資者進行征信,很難深入了解客戶的真實狀況,其地位陷入比較尷尬的窘境,這也使得臺灣地區融資融券制交易模式的功效受到影響。
二、全球金融危機下我國推行融資融券業務恰合時宜
當前由美國次級房屋貸款所引發的金融危機愈演愈烈,向全世界范圍蔓延的形勢不可遏止,深刻影響著全球金融體系。市場和監管機構將買空賣空的融資融券交易列為亟待限制或加強監管的業務之一,美日等國監管機構紛紛采取措施限制融資融券交易。與此相對,我國則開放了融資融券業務,筆者認為,此舉是適時可行的。
首先,融資融券制度的賣空機制并非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在證券市場監管制度的缺位或失靈的情況下,投資主體與證券經營機構過度的投機賣空以致財務杠桿和投資風險加大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才是金融危機發生并加劇的罪魁禍首。摒棄融資融券交易制度本身實際是本末倒置。我國此時推行融資融券交易是對我國證券市場現有交易格局的創新和調整,更是我國規范證券交易市場、推動金融業快速發展的良好時機。我國證券市場現在面臨的問題不是創新過度而是創新不足,買空賣空交易機制的引入將為證券市場的規范化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
其次,我國現階段推行融資融券交易具備了較強的現實可行性。第一,股權分置改革的成功使證券市場的規模得以擴容,為融資融券交易提供了更為安全、合理的交易對象;日益壯大的證券交易市場為融資融券交易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充足的物質基礎。第二,《證券法》的修改放開了對信用交易的限制,為融資融券交易具體操作規定的制定和業務的開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第三,以基金公司、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為主的機構投資者已成為我國資本市場穩定發展的重要主導力量,改善了中國資本市場長期以來以散戶為主的投資者格局,這種投資者結構的變革為我國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提供了市場基礎。還有,證券監管體系的不斷完善為我國融資融券交易制度的風險控制提供了制度保障。這些原因都表明了我國融資融券交易制度的建立已經到了恰當的時機。
【論文摘要】: 文章從融資融券的概念和背景出發,具體闡述了推出融資融券的利弊,其中帶來的利包括可增加證券市場的流動性、完善價格發現機制、奠定股指期貨的交易基礎,增加券商的經紀業務收入,帶給投資者新的盈利模式等。弊端包括融資融券交易在放大盈利的同時也會放大風險,且有可能導致券商的分化。在此基礎上從制度層面、交易主體層面、市場層面分析了融資融券的推出環境,再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對政府提出了相關參考建議,比如可成立專門的中國金融證券公司,制定市場準入規則,盡早出臺關于證券公司轉融通的規則等,并加強監管力度,不斷致力于完善融資融券體制和交易環境。
一、融資融券的基本概念及背景介紹
融資融券這個概念在國際上早已出現,并且在發達資本市場上是普通的金融工具之一。融資融券業務是指證券公司向客戶出借資金供其買入證券、出借證券供其賣出的經營活動,它包括兩個層次:一是券商對投資者的融資融券,二是金融機構對券商的融資融券,即券商的轉融通。
2006年7月2日,證監會《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和《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內部控制指引》此后交易所制訂《融資融券交易試點實施細則》,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制訂《融資融券試點登記結算業務指引》,隨著這些規則制度的出臺,備受關注的融資融券業務便拉開了序幕,但是由于2006年年底證監會叫停了一些非法的融資融券業務,融資融券業務卻遲遲未能正式開閘。據悉,融資融券業務之所以停滯與市場環境有關,這說明當時的市場條件還不夠成熟。
二、推出融資融券的利弊分析
(一) 融資融券業務給中國的資本市場帶來新的活力
1. 給市場帶來的影響
(1) 增加證券市場的流動性
隨著次貸危機的爆發,中國證券市場上的部分資金撤出境內,導致了股票市場流動性不足的現象。融資融券業務的啟動無疑會放大資金的使用效用,增大市場交易量,從而提高市場的流動性。有專家預期,融資融券業務正式實施后將為我國證券市場帶來至少20%的交易量增幅。證監會也表示,融資融券業務全面施行后,將有近九千億元人民幣的資金注入A股市場。同時通過融資融券這種信用方式,資金可以便捷地在實體經濟、資本市場、貨幣市場流通,這樣打開了銀證融資平臺,銀行中累計的流動性可以釋放到股市,從而實體經濟與金融市場便可相互促進。
(2) 完善價格發現機制
融資融券業務的存在客觀上能產生一種價格發現機制,通過知情交易者與非知情交易者的博弈,促使股票價格接近實際價值,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市場價格有效性的實現。同時,可以改變由于賣空約束而導致的單邊市局面,投資者可以將融資融券與現貨交易匹配使用,通過套期保值來對沖風險,降低市場上的系統波動,穩定股價。因此,推出融資融券是形成有效和理性的證券價格的必由之路,也是走向成熟資本市場的重要一步。
(3) 為股指期貨的交易奠定基礎
融資融券的風險相對于股指期貨來說較小,推出融資融券可以使投資者熟悉賣空操作,從而為股指期貨的推出做好鋪墊,同時,融資融券交易可滿足適時的現貨交易需求,資者可以將現貨交易和期貨交易結合起來,實現反向期現套利,因此,融資融券交易為股指期貨起到了保駕護航的作用。
2. 給券商帶來的影響
融資融券的推出,無疑給參與的相關中介機構提供了一個新的業務領域,其中主要給券商帶來了利好的消息。通過經營融資融券業務,券商獲得的利益分為兩個部分:利差和傭金。一券商人士估計"利率大概與銀行一年期貸款利率持平或稍高,保守估計,券商融資融券業務的利潤率會超過6%。"因此利息收入將會是券商經紀收入中最主要的一塊,而且在這一業務中,由于投資者融資和融券有證券擔保,券商賺取利息收入的風險幾乎為零。除了直接的利息收入外,融資融券業務會進一步刺激交易的活躍,券商獲取的傭金會大量增加。
3. 給投資者帶來的影響
融資融券是指兩個相反方向的交易。融資是指的在市場持續走強的時候,投資者可以通過融入資金購買股票而放大獲利倍數;而融券是指的投資者可以在市場持續下跌的過程中賣空股票再于低位平倉補回即可。這樣將為投資者提供一種新的獲利方式,不再像以前那樣,只有在市場上漲的時候才能夠獲利,導致市場投機氣氛相當濃厚。而在目前市場下跌的時候,投資者仍然可以獲利。這種雙向交易機制的建立,將有效降低單邊投機市場走勢出現的概率,為維護市場的穩定起到一定作用,而投資者通過參與融資融券交易,可采取更多的投資手段實現新的盈利模式,更多的規避投資風險。
(二) 融資融券業務給市場帶來的負面影響
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是一把雙刃劍,在給市場帶來活力時也難免出現一系列問題。
1. 助長市場投機加大市場風險
融資融券交易中存在杠桿機制和做空機制,而這些機制均具有助漲助跌的效應,因此便會加大市場的波動幅度,為一些投機者操縱市場、坐莊股票提供便利。對投資者而言,如果對市場走勢判斷正確,從事融資融券交易可以放大盈利。如果買賣方向錯誤,也可能放大虧損。對證券公司而言,開展融資融券業務可以增加盈利來源,但如果不能有效控制客戶違約風險,也會承受較大的損失。對整個市場而言,融資融券交易可以放大市場證券供求、活躍市場交易,但如果融資買入和融券賣出的證券流通量小、市場管理不當,也容易產生過度投機等負面作用。
同時,由于我國證券市場尚處于規范和轉軌階段,市場中的法律風險、體制風險和信用風險都可能阻礙融資融券的順利開展,加上我國采取的分業經營、分業監管模式也有可能妨礙對融資融券的有效監管,從而放大融資融券的風險。
2. 可能導致券商的分化,形成壟斷格局
目前我國最有可能采取的將是許可證制度,而這一制度無疑將使得規模實力較好的券商能夠優先開展這一業務,中小券商則只能望而興嘆,再者,融資融券的規模和券商本身的凈資本是緊密相關的,這就決定了凈資本大的券商能夠提供更大的融資融券數額,促使很多機構等大客戶考慮到自身的融資融券需求而逐步流向大券商。這樣將促使券商之間的分化,造成券商內部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局面。
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在給資本市場帶來新的紅利時,也帶來了其固有的劣質屬性。因此,在推出該業務之前,必須作好充分準備,讓市場能夠放大其利益而減少其風險。
三、融資融券的推出環境分析
1. 制度和法律層面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范福春在兩會期間對"融資融券業務今年有希望推出"的表態把已停歇一年的市場對融資融券的猜想再次推到市場話題的中心。
由前面的分析可知,早從2006年開始關于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的規章制度已經完備。近來我國融資融券制度的框架也已經初步搭就---形成了證監會監集中監管,交易所一線控制、登記結算公司協助監督、行業協會和證券公司內部自律的這樣一個風險防范體系。"在制度層面,現在推出融資融券業務試點已不存在障礙。"某創新類券商融資融券部負責人表示。
2. 交易主體層面
雖然向券商提供融通服務的中國證券金融公司還未成立,但這不會影響試點。在試點階段券商可以以自有資金和證券向投資者提供融資融券服務。"據悉,在《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管理辦法》頒布后,符合條件的創新類券商就開始針對《管理辦法》的要求積極準備。在今年2月下旬,證監會機構部巡視員聶慶平曾赴上海,走訪了已遞交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申請的主要券商(包括國泰君安、東方證券、光大證券和海通證券等),考察其融資融券開展的準備工作。據了解,目前已有十幾家券商向證監會遞交了融資融券試點申請,并均已設立了針對融資融券業務的一級部門融資融券部(或證券信用部),而其風險控制體系建設和第三方存管工作也已完成。同時,近期市場關于中信、海通和中投等三家券商即將成為融資融券業務首批試點的傳言,更加重了市場對融資融券即將推出的預期。
3. 市場層面
國內證券市場經過十多年的趕超式發展,機構投資者隊伍在逐漸壯大,證券市場的投資理念也在逐步得到改善,各種交易程序、市場規則和法律法規均得到了很大的完善。無論是證券公司、監管部門、投資者,還是企業、銀行機構和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都對投融資的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特別是在此輪股市大跌的過程中,各交易主體更是企盼融資融券交易方式的出臺。并且,市場對于范福春本次的宣告相當有信心,認為今年內開放融資融券業務試點的可能性相當高。因此,市場給予融資融券的積極反應說明該業務勢必會不久就要推出。
種種跡象表明,融資融券推出的障礙在逐漸被掃除,其試點可能不久推出。
四、政策建議
雖然市場上對推出融資融券的呼聲居高不下,政府應該權衡當前的嚴峻形勢和未來的長遠規劃,謹慎推出此業務,應先實行保護的政策,再隨著市場的發展逐步放開。
1. 完善融資融券體制的建設,可成立專門的中國金融證券公司
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直接交易市場不是很發達,因此應采用間接融券體制--成立中國金融證券公司。國金證券券商行業分析師李翰也建議,可成立一個專門的融資融券機構,由獨立于投資者、券商之外的第三方來進行操作管理,可以有效地隔離貨幣市場和金融機構。此外,應對融資融券業務參與主體的資格、融資融券標的選擇、保證金制度和賬戶管理實施比較嚴格的限制,從而控制由此可能帶來的風險。
2. 制定準入規則,加強監管,完善融資融券交易的環境
銀監會和證監會應協調監管機制,通過凈資本比例管理的方式對參與主體的交易額度和市場總體信用額度進行控制。首先,應制訂嚴格的審核標準,對參與交易的券商和銀行采取"核準制",對于通過審核的機構和個人發予準入"牌照",并且定期檢查其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對經營不規范的及時予以糾正和處罰,情節嚴重者吊銷其參與資格,管理機構要定期進行檢查,對違反規定者給予嚴懲,甚至取消資格。
其次,對每家券商的融資融券額實施"交易額度制"。給每家符合資格的券商根據資本金等指標配置不同的"融資融券額度",并作定期審核。只有管理制度完善、風險控制能力強的券商,才能增加額度,對于管理不善、風險控制能力弱的券商減少甚至取消融資融券額度。這樣通過控制信用總額的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交易風險。
同時,國際經驗表示,融資融券業務在成熟的資本市場上運作良好,其作用的發揮依托于較高程度的市場環境。在迎接融資融券的同時,應當盡快加強保險市場的發展,建立風險資產的風險分擔機制,用更為完善合理的法律法規來保障經濟環境、法律環境和市場環境的優化。
3. 盡早出臺關于證券公司轉融通的規則
由于試點階段證券公司只能以自有資金和自營證券進行融資融券業務,這使得融資融券的交易量有限,不能形成氣候。因此應盡早出臺關于證券公司轉融通的規則,把銀行和保險公司、養老基金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納入證券信用交易體系中來,真正實現貨幣市場和資本市場的連通。
4. 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金巖石認為:"作為創新業務在試點階段的制度選擇,以保守的方式循序漸進是比較理性的。"任何事物的發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融資融券業務的開展需要經歷一個由保護到放開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推出階段應當嚴加管制,給予政策上的限制和保護,等到時機成熟再逐步放開各項限制條件,取消各種門檻,使之真正轉化成完全的市場化模式。
總之,從長期來看,開展融資融券業務是必然的趨勢,政府應逐步推出該項業務,推動市場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蔡向輝. 海外股指期貨與賣空機制推出時間比較分析[N]. 證券市場導報, 2007, 11:20-24.
摘要:“證券融資融券交易”,又稱“證券信用交易”,通常是指券商為投資者提供融資和融券交易。融資是借錢買證券,融券是借證券來賣,然后以證券歸還,即賣空。融資融券交易是海外證券市場普遍實施的一項成熟交易制度,是證券市場基本職能發揮作用的重要基礎。從三個方面對證券融資融券交易進行闡述,進而分析我國推出融資融券交易機制的現狀。
關鍵詞:融費融券交易;信用交易制度;賣空機制
1融資融券交易的基本模式
融資融券在世界范圍主要有兩種模式:一是以歐美、中國香港為代表的分散信用模式,由券商等金融機構獨立向客戶提供;二是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的集中信用模式,成立專門的證券融資公司,向客戶提供融資融券。
陳曉舜(2000)對海外信用交易制度的主要特點、影響和風險管理進行了研究,并從宏觀環境和各種風險因素的角度分析了我國實施信用交易制度的可行性,提出了從我國證券市場長期發展和當前證券市場肩負的歷史使命來看,有必要在時機較為成熟的時候開展證券信用交易}在證券信用交易制度的選擇上,建議采用類似美國的證券信用交易體制,無須設立證券金融公司,以免降低金融體系運作效率。黎元奎(8003)對建立融資融券的動因和模式選擇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主張采取市場化模式。建立證券公司許可證制度。除了金融體系運作效率原因外,他還認為:初期可挑選若干家證券公司作為試點,在取得經驗后再逐步向其他證券公司放開。這種做法既遵循了我國先試點后推開的漸進式改革思路,也有利于提高我國金融體系的運作效率。深交所的陳建瑜(2004)在比較海外主要證券市場融資融券交易制度的形成、運作機制和基本經驗的基礎上,從政策法規、市場主體、市場環境、技術系統以及監管等方面對我國開展證券融資融券交易的可行性進行全面評價。在證券融資融券授信模式的選擇上,建議采用過渡性專業化模式。設立證券金融公司,以起到銀行信貸市場與證券市場的“防火墻”作用。楊朝軍等(2004)從賣空機制的角度進行了國際比較,把賣空機制劃分為三類。分散授信模式、統一授信模式和集中競價模式,認為我國適于采用在證券交易所集合競價成交的市場化模式,即芬蘭模式,集中競價模式比較適應于現代金融業的發展趨勢,其最大優點在于交易成本比較低,交易具有最大的選擇性。李昌榮,劉逖(2005)將海外主要賣空機制分為四類,分散授信模式、統一授信模式、集中競價模式和登記結算公司授信模式。他們認為適宜采取芬蘭模式,該模式具有與《證券法》的相關規定不抵觸、借券集中交易便于監管、充分利用已有的市場基礎條件且便于制度變革、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形成合理價格的優勢。
國內關于融資融券制度授信模式的研究主要采取比較研究和規范分析的方法,在對海外的授信模式和運行機制進行分析和借鑒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的國情特征比如金融市場的發育程度、金融機構的風險意識和內部控制水平等因素,提出適合于我國的融資融券授信模式選擇。在我國證券信用交易模式的選擇問題上,已經基本形成一致意見,即應采取證券金融公司主導的集中信用模式作為過渡,專門向券商提供融資融券服務,加強對信用交易的監管與控制。
2融資融券交易對股價波動性的影響
自從證券信用交易引入證券市場后,學者們對信用交易(主要是賣空機制)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展開了一系列研究。目前西方學者對融券賣空交易與股市穩定的關系上并沒有一致的結論。King等(1993)的實驗結果表明,賣空機制沒有起到穩定價格的作用,賣空機制對價格泡沫的產生沒有顯著的影響。Senchack和Starks(1993),Figlewski和Webb(1993)根據股票是否有期權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將賣空行為進一步區分并研究賣空交易對股價的影響,結論表明。賣空有期權上市交易的股票對股價下跌的影響較小,并且這些股票的賣空信息大多是不公開的。Conrad(1994)構建了一個“信息公開”與“信息不公開”的賣空交易模型,研究結果表明,在公開意料之外信息的情況下,賣空交易與股價下跌呈正相關關系,但在不公開意料之外信息的情況下,賣空交易對價格下跌的影響更大。Keim和Madhaven(1995)、Aitken和Frino(1996)還研究市價委托與限價委托的賣空交易行為對市場價格的影響,結果發現賣空交易者大多采用市價委托,且市價委托對市場價格下跌的影響較大。Porter、Smith(2000)根據實驗結果指出賣空機制不能顯著地降低市場的泡沫量以及泡沫的持續時間。另外有些學者和研究機構的研究表明賣空機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穩定股市波動的作用。Woolridge和DickinSOIl(1994)研究賣空交易與股價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融券并不會造成股價下跌,從事融券交易者無法獲得超額報酬,但融券交易對市場流動性有正面貢獻。1997年JamesJ.Angel以紐約股票交易所的144只股票為研究對象,研究了股價下跌是否與賣空交易相關,得出賣空機制(有配套的管理措施與其相配合,如保證金制度及報升規則等)的存在并非是證券市場波動的根源,它不會加劇市場的波動,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具備穩定證券市場的功能。AnehadaCharoenrook和HazemDaouk在2003年通過對111個證券市場(23家是發達市場,88家是新興市場)的研究發現,在允許賣空交易的發達市場國家中,其股票收益總的波動性要比禁止賣空交易的新興市場國家要低。同時,允許賣空交易的市場發生市場崩潰的可能性并不比禁止賣空交易的市場要高,并且它們之間的可能性差異在統計上是不顯著的。ArturoBris,etal(2003)通過檢驗個股收益率的標準偏差、負收益率極端值的分布頻數以及個股和市場收益率的偏度來驗證賣空約束是否會穩定市場,結果發現,在允許股票賣空的市場中,收益率的波動性要低得多。負收益率極端值的分布頻數要小得多,這也就意味著賣空交易可以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
國內學者對融資融券交易對股市波動性影響的研究,集中在股市波動性影響因素分析、滬深股市的實證分析、各種交易制度對股市波動性的影響分析、波動性的模型分析,還有部分學者對信用交易與股市的波動性進行了定量研究。李軍農和陳彥斌(2004)通過對上海股票市場的實證分析研究了賣空約束對投資效率的影響,發現如果取消賣空約束,在不同的給定期望收益率水平下,投資組合的Sharpe率增長率都高于30%,因而都能夠大幅提高投資者的投資效率。徐海濤(2005)選取了29個國家證券市場上具有代表性的市場指數收益率作為整體市場收益的衡量標準。對賣空限制進行實證分析,發現一個市場如果對賣空限制的越嚴格,其市場收益的波動率也就越高,就是說賣空限制實際上加大了市場的波動程度。廖士光、楊朝軍(2004)利用協整檢驗和Granger因果檢驗的方法研究了我國臺灣股市1998年8月至2004年2月的賣空機制與股票價格之間的關系;實證結果表明,賣空市場機制不會家具證券市場的波動。周春生等(2005)通過拓展的MWZ模型發現當市場中投機者的總稟賦大于O時,即使不允許賣空,價格操縱者依然可以操縱價格來獲得利潤。如果市場監管者無法杜絕操縱者通過對敲等手段來拉抬股價,則在市場中引入賣空機制反而可以減少股價對基本面的偏離程度,從而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操縱者操縱價格的空間。李宣洋、趙威(2006)通過對香港市場股價漲跌、波動幅度和成交量的對比分析,可以發現融券賣空機制的引人有利于完善證券市場的價格發現機制,增強證券公司的盈利能力,豐富投資者的投資選擇。
3融資融券交易的監管問題
融資融券交易可以創造虛假的供給與需求,從而擴大證券市場的流通量,并促使證券的市場價格與其內在價值相適應。但如果運用不當,容易導致大量交易過度集中在特定的股票上,造成價格暴漲暴跌;或者由于客戶保證金問題、股票問題等等,導致其他風險。要使信用交易的功能得以有效發揮,需要設立合理有效的監管體制加以控制。
我國在目前情況下引入融資融券交易機制。主要存在體制風險、法律風險和市場風險三個基本風險,對于市場結構、制度、監管還不成熟的我國證券市場而言,體制風險、法律風險等系統風險是我國開展證券信用交易的最大風險,其次才是市場風險(陳曉舜,2000)。高翔(2007)提出,信用交易的監管工具與手段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市場手段,包括通過對(初始、維持)保證金比率、現金比率、代用有價證券的代用比率等的調整。以達到調控目的。二是行政手段,在個股出現異常時,對其進行預警甚至管制;在市場出現異常時,限制甚至禁止開展信用交易。
在融資融券交易法律規范上,羅榮華(2007)認為,我國2005年修改的《證券法》只是從法律上允許信用交易的開展,還沒有落實信用交易保證金制度、信用額度等基本制度問題,有關法律責任制度的規定過于簡單籠統,可操作性不強。
【關鍵詞】股市非流動性 貨幣變量 宏觀變量
一、引言
2015年6月12日,上證A股指數達到本輪行情的最高值5166.35點,之后股災爆發,短短一月之內,A股指數暴跌1195.96點,跌幅為23.15%,而隨著各種救市政策的出臺,A股指數在不斷的反復修正,但還是無法抵擋熊市的到來,至當年年底,上證A股指數跌1627.17點,跌幅達31.50%。本輪股災給市場帶來的沖擊是有目共睹的,而股災的形成原因,學者也有了較多的研究,歸結起來主要有:股市流動性蒸發,市場信心不足,投資者非理性,市場監管缺失等,這些因素中,股市流動性蒸發是股災形成的重要原因,因此在本文中,我們對股市流動性進行實證研究,分析出股市流動性的影響因素,進而探討如何根據相關因素來預測股市流動性,并提出相關建議,防止股災再次爆發。
二、理論分析
(一)變量、數據選取
股市流動性的直接度量標準比較多,但很多學者采用Amihud(2002)提出的非流動性指標來反映股市流動性,該指標越大,股市流動性越小,在本文中,我們也采用IL(非流動性指標)來進行研究。影響股市非流動性的因素主要有貨幣市場因素、融資融券市場因素、外匯市場因素和宏觀因素。貨幣市場因素中,7天同業拆借利率(SR)和M2同比增速(M)對股市非流動性影響較大;融資融券市場因素中,融資余額的對數(LNRF)和融券余額的對數(LNMF)對股市非流動性有影響;外匯市場因素主要選取匯率(ER);宏觀因素較多,但考慮到本文采用的月度數據和本文的研究思路,我們選取消費價格指數(CPI即通貨膨脹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對數(LNCR)來研究。
在數據選取方面,我們選取上證A股指數的收盤價、成交額,7天同業拆借利率,M2同比增長率,融資余額的對數、融券余額的對數,匯率,通貨膨脹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對數,以上數據均為月度數據且數據都來源于wind數據庫。同時我們以股災爆發為節點,將數據劃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用該部分數據回歸出最優模型;第二部分為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對該部分數據用最優模型回歸出該階段的IL(非流動性),對股災的成因進行分析。
(二)實證模型
(三)影響機理分析
1.股市自身的影響。股市非流動性的影響因素必然要考慮股市自身的因素,中國股市的特殊性,使得股市上期的變動對本期有較明顯的影響,所以,在本文中,我們也將上期股市非流動性作為解釋變量來研究其對本期股市非流動性的影響。
2.貨幣市場的影響。貨幣政策對經濟運行的調節作用非常明顯,而作為經濟晴雨表的股市來說,貨幣政策對股市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蘇剛(2014)通過實證分析得出,貨幣變量對股市流動性有顯著的沖擊,但這種影響會隨時間而逐漸衰減[1],因此,我們選擇7天同業拆借利率和M2同比增長率作為貨幣變量來研究貨幣市場因素來研究其對股市非流動性的影響。
3.融資融券市場的影響。融資融券是投資者繳納一定保證金,借入資金或證券而進行交易,并到期歸還資金或證券。融資融券交易同時從需求和供給為股市提供了流動性,具有明顯的杠桿作用,對股市流動性影響較大。蔡笑,田奎(2010)的實證研究得出臺灣融資融券交易對股市流動性起到了顯著的增加效果[2],所以,我們也選擇融資余額的對數和融券余額的對數來研究融資融券來研究其對股市非流動性的影響。
4.外匯市場的影響。匯率的變動會影響進出口、國際資本流動,從而影響國內的流動性,靳文秀(2014)的研究揭示了匯率對流動性的影響是積極的而且是長期,人民幣升值,國內流動性增加,反之則下降[3],而國內流動性的增加會使一部分流動性進入股市,對股市產生影響,在本文中我們選擇匯率來研究其對股市非流動性的影響。
5.宏觀市場的影響。股市的運行離不開宏觀經濟的發展,一般來講,宏觀經濟向好時,股市傾向于牛市,股市非流動性小,而經濟低迷時,股市走向熊市,股市非流動性大,劉向華,柳恩普(2013)研究了A股市場和中小板市場的流動性,他們認為股市流動性與宏觀經濟相關性較強,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宏觀經濟低迷時,股市流動性波動較大[4]。在本文中,我們也選擇通貨膨脹率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對數來研究其對股市非流動性的影響。
三、實證研究
(一)單位根檢驗
單位根檢驗是實證研究的第一步,一般的的單位根檢驗都采用的是ADF檢驗法,根據檢驗結果來判斷時間序列是否是平穩的。本文的單位根檢驗結果表明變量中除了IL、SR是平穩的,其他都不平穩,因此需要進行差分處理,處理后再進行單位根檢驗,發現各變量都平穩,可以進行回歸研究了。
(二)回歸結果分析
考慮到時間序列的滯后效應,我們對各解釋變量做了一定的滯后處理,此外為保證回歸結果的穩健性,在本文中我們建立6個模型,采用逐步回歸法對第一部分數據(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進行對比分析,確定最優回歸模型。
模型一中,我們只研究7天同業拆借利率SR、SR(-1)、SR(-2)和M2同比增速的差分DM、DM(-1)、DM(-2)對股市非流動性(IL)的影響,結果顯示,所有變量都顯著,擬合優度為0.37;模型二在模型一的基礎上添加控制變量消費價格指數的差分DCPI、DCPI(-1)、DCPI(-2),結果表明,各解釋變量都顯著,擬合優度提升至0.41,保留該控制變量;模型三在模型二的基礎上只增加融資余額的對數的差分DLNRF、DLNRF(-1)、DLNRF(-2),擬合優度雖有所提高,但主要的解釋變量DM(-1)、DM(-2)、DLNRF、DLNRF(-2)不顯著,刪除該解釋變量;模型四在模型二的基礎上只增加融券余額的對數的差分DLNMF、DLNMF(-1)、DLNMF(-2),解釋變量DM(-1)、DLNMF、DLNMF(-1)、DLNMF(-2)都不顯著,刪除該解釋變量;模型五在模型二的基礎上只增加匯率的差分DER、DER(-1)、DER(-2),解釋變量DM、DM(-1)、DER、DER(-1)、DER(-2)不顯著,刪除該解釋變量;模型六在模型二的基礎上增加控制變量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對數的差分DLNCR、DLNCR(-1)、DLNCR(-2),結果表明,解釋變量DM(-1)不顯著,刪除該控制變量。通過對比以上各模型的回歸結果,模型二的解釋變量都顯著,擬合優度也達到要求,因此我們確定模型二為最優模型,具體形式如式(2)。
(三)股市流動性預測分析
前文中模型二確定了股市非流動性的影響因素,現在,我們根據該模型測算第二部分數據的股市非流動性,結果如表3所示。2015年6月、7月,7天同業拆借利率相對增加,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速的差分相對下降,投資者恐慌情緒蔓延,市場信心不足,資金套現離場,股災爆發,股市流動性急劇下降,模型測算的非流動性較大;8月、9月,隨著政府救市程度的不斷加大,7天同業拆借利率相對下降,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速的差分相對增加,市場信心有所恢復,資金重新入場,流動性漸漸好轉,模型預測的非流動性較??;10月、11月、12月,政府救市的效力逐漸弱化,7天同業拆借利率相對增加,貨幣供應量M2同比增速的差分相對下降,市場信心沒有較大提振,投資者恐慌情緒仍在,資金抽逃現象還存在,股市流動性再次下降,模型預測的非流動性較大。
四、研究結論及相關建議
在本文中,我們采用非流動性指標對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影響股市非流動性的因素進行分析,確定了模型二為最優模型,該模型表示股市自身變量(上期非流動性)、貨幣市場變量對股市本期非流動性有顯著影響,融資融券市場、外匯市場對股市非流動性沒有顯著影響,控制變量中的通貨膨脹率對股市非流動性有一定的影響,而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對股市非流動性沒有影響。根據最優模型,我們再利用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股災爆發后)的數據回歸出該階段股市非流動性,結果表明,2015年6月、7月、10月、11月、12月,股災爆發,政府救市效力弱化,市場資金撤離,股市流動性下降,非流動性上升;8月、9月,政府救市加大,資金重新回歸股市,流動性上升,非流動性下降。通過上文分析,我們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高度重視股市自身非流動性。信息對股市的波動影響較大,尤其是股市自身,我們的研究結果也表明上期股市非流動性對本期非流動性影響最大且顯著,因此市場監管層因高度重視股市自身非流動性,一旦上期股市非流動性偏離理想值較大,可提前采取措施,以減小對本期股市非流動性的影響。
密切關注貨幣市場動態。貨幣市場變動對股市非流動性的影響較為直觀也較為迅速,為減小貨幣市場變動對股市非流動性的沖擊,市場監管層應建立相關的監測系統,實時監測貨幣市場動態。
宏觀因素不可忽視。股市非流動性高低其實與宏觀因素的好壞變化是密不可分的,而我國市場環境的特殊及相關數據采集的困難,使得本文選擇的宏觀因素一方面較少,另一方面對股市非流動性影響不是很大,但我們還是不可忽視宏觀因素對股市非流動性的影響。
參考文獻
[1]蘇剛.貨幣政策對股市流動性的影響分析[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14,03:62-67.
[2]蔡笑,田奎.融資融券對股市流動性影響的實證檢驗[J].商業時代,2010,31:56-57.
[3]靳文秀.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流動性的影響研究.中國海洋大學碩士畢業論文,2014.6.8.
[關鍵詞]中國資本市場 效率 完全競爭 有效性
一、中國A股市場效率性問題的研究與劃分
中國A股市場資源配置的效率問題一直是中外金融學學者中最有爭議和最重要的研究課題之一。新古典經濟學將市場劃分為“完全競爭”、“壟斷競爭”、“寡頭壟斷”、“完全壟斷” 四種類型。 在資源配置的效率上,壟斷的程度越高,市場的自由競爭機制越得不到有效的發揮,市場的效率也就越低。從中國A股市場來看,“有形的手”是一種政府變相的壟斷措施,如印花稅等稅收、T+1交易制度、分紅制度兌現不兌現等,都對中國A股市場漲跌產生巨大的影響,在獲得可能的干預的收益的同時,也付出了犧牲效率的代價。這在我國A股市場表現得最為明顯。
二、中國A股市場的效率特征和表現
中國A股市場是中國現實生活中最接近完全競爭的一種市場類型,比如:A股股票的標準化使市場具備了產品的同質性、大量性;A股交易者眾多;A股股價信息的流動極為迅速等有利條件; A股資金的流動也具備了實現資源自由流動的條件。由于對中國資本市場的A股交易如T+1制度等或多或少的管制及其交易資金的特殊性,資本流動的不受限制和信息的完全性很難做到,中國A股的自由流動和壟斷政策的消除是金融學者最為關心的問題。對此不同的學者從不同的角度對中國資本市場的效率給出了不同的解釋思路:薩繆爾遜(1965)做了一些解釋。羅伯茨(1967)從信息和價格反應的角度出發,將股市效率劃分為弱式有效、半強式有效和強式有效三種形式。他們的解釋及其思路在中國A股的市場實踐中并不完全適用。因為中國A股市場從設立之初,突出的是為國有企業“脫困”服務,私企股份制企業是很難公平參與中國A股市場上市融資的。從宏觀層面來看,中國A股市場是否有效,直接關系到投資者的利益保護和小額投資者的信心;從過去的政策實踐來看,中國A股小額投資者虧損累累,沒有得到很好的股東權益保護。而從微觀角度而言,中國資本市場是否有效與具體的投資策略密切相關,從過來的中國A股投資市場的小額投資者來看,因為中國A股很多股票很少有紅利分配,很大一部分小額投資人抱有博取短期差價的投機策略。
三、對我國中國A股市場效率問題的分析和檢驗
對我國中國資本市場而言,信息和競爭并不是完全的。中國A股市場本身至少存在如下的不完全性:
1﹒大小非:我國存在著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劃分,也存在“大小非”問題,導致同股不同權。還有大非流通股和小的非流通股的集中解禁,加上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不規范、投資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等信息不完全,是影響中國A股信息的不完全性和競爭的不充分性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影響中國A股下跌的重要原因;
2﹒同股不同價:我國A股不同于B股和H股等,同股不同價,外資存在著理論上的套利機會,而且分紅數量和分紅待遇不同,體現了中國A股市場競爭上的不完全性;
3﹒單邊漲跌市場:我國中國資本市場雖然開通了融券業務和股指期權業務,但融券的規模還很小,賣空股指期權還只有大戶參與,T+1制度還在,使小額投資者的收益只有在單邊行情上漲時才能轉化為現實,與公平完全競爭市場模型相距較遠;
4﹒“賠錢效應”:A股股市穩定分紅,才能樹立長期持股信心,由于十年中國A股很多A股多年不分紅,甚至虧損,指數上漲幅度幾乎為零,“A股賠錢效應”使得很多小額投資者遇到利多消息就蜂擁而上,遇到利空消息則瘋狂拋售。
總之,我國的中國資本市場經歷了近三十年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問題。從效率的角度看,通過都我國中國資本市場效率問題的檢驗和分析,我國中國資本市場的有效性是不完全的。因此,提高中國A股市場的資源配置的有效性,須從改革A股發行機制,改革分紅政策等層面來進行完善。例如,在新股申購方面,只要是新股申購,任何申購者都至少中簽一個單位;在分紅制度建設方面,中國石油分紅或中國的銀行股的分紅,再不分H股、N股或A股,實行紅利均分的分紅制度。
參考文獻:
[1]楊棉之,孫 健,盧闖.集團內部中國資本市場的存在性與效率性[J].會計研究,2010.
[2]葉康濤,曾雪云.內部中國資本市場的經濟后果:基于集團產業戰略的視角[J].會計研究,2011.
論文關鍵詞:金融危機,上市公司,內部控制,配套指引
我國證券市場雖然不到20年,但發展迅猛,目前上市公司已有1800多家,完全通過證監會的監管來保證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真實、完整,這個任務顯然過于繁重。事實上,假如證券市場上的參與者都有造假動機,再健全的監管體制也是有心無力,加強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建設也日趨重要。目前證監會按照“選擇試點、逐步推廣、總結經驗、穩步推進”的原則,分步驟、分階段地推進企業內部控制規范在上市公司的實施,并將該規范的實施時間明確為最遲2012年,距今不到2年的時間,可見加強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規范迫在眉睫。
一、內部控制的概念與發展階段
所謂內部控制,是為實現經營管理目標、組織內部經營活動而建立的各職能部門之間對業務活動進行組織、制約、考核和調節的方法、程序和措施。[1]
從美國安然、世界通信和施樂等一系列的會計造假和商業欺詐事件,到英國巴林銀行和法國興業銀行的破產,這一系列聳人聽聞的事件都和公司內部管理有關。內部控制是內部管理的重要環節,正是內部控制的缺失和失效導致公司管理不善,經營出現問題。而西方國家早已認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縱觀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歷程,大致上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2]:1、內部牽制階段:主要體現為職務分離和相互牽制,以保護資產完整和查錯防弊為目標。2、內部控制制度階段:從審計視角提出了內部控制健全性、有效性的基礎審計模式。引入了“會計控制”和“管理控制”來界定審計范圍。3、內部控制結構階段:這階段正式提出了控制環境的概念,實現了從“制度二分法”向“結構分析法”的轉變。4、內部控制框架階段:將內部控制分為控制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和監督五個組成部分[3]。COSO框架已經將內部控制上升為一種管理理念,它將企業風險、內部控制制和公司治理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我國內部控制起步較晚,早期瓊民源、銀廣夏、鄭百文等財務舞弊頻頻在證券市場曝光,[4]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理論界對內部控制和會計信息披露的探討,政府也相繼出臺制度推動我國內部控制規范發展。日前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5部委聯合了《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等18項應用指引,更是標志著適應我國企業實際情況、融合國際先進經驗的中國企業內部控制規范體系基本建成。
二、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現狀與問題
當前全球金融危機的危害還在蔓延,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提高了對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如今匯率問題、期貨套期保值曾經陌生的詞語隨著上市公司中信泰富外匯交易巨虧、深南電深陷對賭合約慢慢讓我們了解。[5]據德勤的調查,約82.35%的企業為應對金融危機而組織了內部控制的梳理活動,并且有約76.47%的企業表示其內部控制的工作重點會隨著金融危機的影響進行調整,重點關注受影響較深的薄弱環節,加強內部控制檢查的頻率,有針對性的加強內部控制管理。但僅有17.65%的企業落實了內部控制考核工作,表明目前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大多是“救火式”的管理,內部控制還沒有溶入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各個環節,形成內部控制的長效機制。
1、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認識不足
大部分上市公司開展內部控制只是因為行政性的強制推行,內控制度只是簡單復制,與公司實際情況脫離,制度不具可操作性,管理層在內部控制建設上體現出的盲目性,導致了內部控制工作達不到預期效果,內部控制建設導致成本費用增加,卻得不到應有的效益,這種情況更進一步導致管理者不能正確客觀認識內部控制建設的作用,只是在形式上滿足監管要求,而非在實質上讓內部控制溶入日常經營管理,脫離監管機構的初衷。
2、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環境需要改善。
中國的大多數上市公司由于股權集中,容易導致“一股獨大”[6]。董事會和監事會只是形式,作用虛擬化,削弱了內部控制的有效性。我國上市公司大多從國有企業改制而來,因此國家處于絕對或相對控股地位,還有近年中小板和創業板的上市公司很多是家族公司,股權過于集中使得擁有絕對控制權的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凌駕于制度之上。大股東從自身利益出發,其決策容易侵占上市公司的利益,但沒有其他股東可以牽制。
3、內部控制體系不規范。
目前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缺乏系統性和完整性,沒有覆蓋所有的部門和人員,沒有滲透到企業各個業務領域和各個操作環節,片面的認為內部控制制度就是企業內部成本控制、內部資產安全控制、內部資金控制,即內部會計控制。
目前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缺乏可對比性和可參考性,隨著企業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頒布,以前政出多門的情況得以統一,企業在內部控制的建設、評估和報告披露方面有了統一和清晰的標準。
4、風險管理意識不強。
自我國加入WTO以后,我國的經濟環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目前我國衍生金融產品如股指期貨、融資融券剛剛推出,大眾對衍生金融產品的認識還不足,長期在低風險下運營的企業管理者風險意思淡薄。我們在引進華爾街創新產品的同時也要看到美國金融危機、冰島和希臘的國家債務危機。
衍生金融工具是個雙刃劍。如果不建立一個有效的內部風險控制體系,其杠桿效應帶來的后果很可能是毀滅性的?!爸泻接褪录本褪且粋€典型案例,一個因成功進行海外收購曾被稱為“買來個石油帝國”的企業,因參與石油期貨交易巨虧5.5億美元。缺乏全面風險管理,沒有建立防火墻制度,我國上市公司將很難適應新的競爭環境,給企業發展留下了巨大的風險隱患。
5、內部控制控制的執行不力。現有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評價的牽頭部門多是內部審計部門,我國的內部審計機構往往實質上由管理層領導且與其他部門平行,因此獨立性、權威性較差,而且內部審計人員大多是由財會部門轉來或由財會部門人員兼任,缺乏審計知識,同時內部審計側重于查錯防弊。注重事后監督,不注重事前、事中的控制;重視財務報表的審計,忽略對公司的管理現狀進行分析、評價,并提出建議。這樣企業并沒有真正認識到內部審計的作用,以致內部審計機構并未真正發揮其作用。
6、缺乏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系統。
[5]根據德勤2009年對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調差分析報告,52.94%的上市公司認為缺乏與內部控制相關的信息系統是當前企業內部控制的主要問題之一。而且這也是德勤連續三年調查中一直存在的老問題。主要表現在內部信息傳遞不通暢,缺乏內部控制有關的信息系統。
三、加強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建議:
(一)、強化公司內生動力,轉外部推動為內部主動
雖然企業開展內部控制的最初動機都是監管要求,強化上市公司內部控制的內生動力,由被動遵循變為主動提升。(1)加強管理層對內部控制的認識。內部控制的培訓不僅局限于業務具體部門,應從管理層做起,只有管理層對內部控制認識正確、深入、全面,才能重視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才能確保內部控制的監督執行。(2)充分考慮企業內部控制體系與現有管理體系的對接,實現成本效益相結合。健全而有效的內部控制應該是融入企業管理的每一角落,即使低概率事件也應有相應制度來對其進行約束。(3)各部門、各崗位形成相互制約、相互監督的格局,即使高層管理者也不能越權違規操作[7]。
(二)、優化公司內部環境。
內部環境是企業實施內部控制的基礎,環境要素是其他一切要素的核心,是其他要素作用的基礎。(1)優化公司法人治理結構,使權力有所制衡。強化董事會在公司治理結構中的主導地位,發揮獨立董事的作用,完善監事會制度。(2)建立良好的企業文化,提高員工素質,履行企業社會責任。(3)公司人力資源政策和激勵約束機制需要跟進,否則可能導致關鍵人才流失、經營效率低下或企業商業秘密泄露。
(三)、處理好外部審計與自我評價的關系,構建企業、注冊會計師和有關監管部門三位一體的、有效的內外部監督評價體系。
(1)內部控制的評價應獨立、客觀,牽頭部門僅為審計部門或者財務部、董事會辦公室都不夠獨立,應當成立審計委員會。賦予審計委員會監督內部控制有效實施和內部控制自我評價情況、協調內部控制審計等方面的職能。(2)目前引入了強制審計,促使注冊會計師遵循《企業內部控制審計指引》提出的各項要求,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發表審計意見。(3)監管部門在對企業、會計師事務所提供良好服務的同時,密切關注和跟蹤處理好內部控制規范實施過程中產生的各種問題,從全局出發兼顧整個行業的共性督促公司完善內控制度建設。
(四)、建立全面風險管理為基礎的內部控制體系
全面風險管理涵蓋了內部控制,而內部控制是全面風險管理的必要環節。本次金融危機倒下的雷曼兄弟、AIG等老牌巨頭使我們認識到企業所面臨的風險的復雜性和危害都在增加。內部控制體系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雖然相互獨立的,但兩者在內涵上也有一定重合,企業需要綜合考慮自身業務特點、發展階段、信息技術條件、外部環境要求等,確定選擇合適的管理體系和建設重點。
(五)、完善信息系統。
(1)建立內部信息溝通渠道。公司管理當局應讓每位員工明確各自的職責,了解自己在控制系統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各自的信息傳遞對象、內容、方式和渠道。(2)建立外部信息溝通渠道。分別針對客戶和供應商,針對競爭對手,針對投資者,針對監管者建立不同的溝通聚道。
四、結論
綜上所訴,金融危機下我國上市公司的內部控制的內在需求更加迫切,雖然多部門頒布的內部控制配套指引為完善企業的內部控制提供了模板和標準,但因其范圍廣、要求高,企業需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抓緊時間探索出適合的內部控制制度建設,提升企業整體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 周在霞,內部控制[M]:立信會計出版社,2009
2 劉大勇,李翠霞,關于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研究[J],商業研究,2008(5)
3 Charles A Saia : Internal Control, the School of Business Quinnipiac College, 1992.12
4 蘭飛,我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失效及評價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04
5 德勤-中國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調查分析報告,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