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9 23:02:5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職業生涯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基礎
1.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在對內外因素進行分析、總結的基礎上,確定自己今后想要從事什么職業、擔任什么職務或職位,并且為達到這個目標進行必要的知識、能力等方面準備而進行的規劃。職業生涯規劃是幫助大學生從認識自我到了解社會再確立目標最后成功就業創業的有效方法,是讓大學生盡快成長成熟、迅速適應社會、最終實現人生價值和貢獻社會的重要保證。
2.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的必要性
高校大學生正處在個體職業生涯的探索階段,大學生的知識、能力結構正逐步完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在逐步形成,成人意識和社會責任意識在逐步到位。因此,大學期間是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的最佳時期和關鍵性時期。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能促進大學生技能性就業能力、競爭性就業能力和持久性就業能力的提高。它是大學生個體成才的有力保證,是加強高等學校就業工作的有效途徑。所以,對大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校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的時間短,在理論和實踐上均處于探索實踐階段,因而其現狀總體上還難以令人滿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我國職業生涯規劃輔導起步晚
在美英等發達國家,職業規劃工作是從孩提時開始做起,從小學開始正規的職業教育,這種長期的職業生涯教育,使得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及社會需求做出正確的職業選擇。而目前我國忽視了早期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到了大學才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所以說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是在先天不足的基礎上異常艱難地運行起來的。
2.高校職業生涯規劃輔導體系不完善
2.1機構設置不合理
職業生涯規劃輔導不能簡單地等同于就業指導,它是一門建立在管理學及心理學基礎上的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目前,大多數高校沒有成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機構,只是作為就業指導機構的工作內容之一,這種工作體制會使從業教師將大學生能夠順利就業、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作為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的主要目標,從而忽視它的深層意義,影響和制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效果。
2.2缺乏專業化師資隊伍
我國高校專職從事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的人員數量少,專業素質參差不齊, 大都是來自學校就業指導服務中心、部分輔導員和班主任等基本上都屬于兼職教師。他們沒有經過系統、規范、經常性職業生涯規劃培訓,理論功底和專業水平不高,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僅僅局限于一些常識的講解,針對性不強。
2.3缺乏個性化指導
班級授課和開設講座是目前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最常見的形式,這種統一的輔導形式不能解決學生個體在生涯準備、生涯試探、生涯抉擇、生涯適應過程中的不同困惑,導致大學生個體難以作出適合自身特征的發展判斷。所以,學生的人生定位和職業道路的選擇需要個性化的指導與服務。
2.4缺乏實踐性指導
大學生的自我認知與對職業環境的認識是需要在實踐中檢驗的。所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必須來源于實踐,并指導實踐。但是,面臨高校學生人數多,師資有限的實際情況,大多數學校在開展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時,只采取簡單的理論教學,沒有讓學生深入社會進行實踐體驗。
3.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意識不強
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進入到了大眾化教育階段,就業機制已經發生了從“統包統分”到“自主擇業”的根本轉變,但是由于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并沒有跟上就業機制的轉變,很多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對自己的價值觀、能力等不了解,對專業前景、市場動向不熟悉,對相同專業的歷屆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不關注,自己職業目標模糊,或有職業目標,卻遲遲沒有明確的計劃。
三、解決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存在問題的策略
1.改進和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體系
要全面、系統地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必須建立完善化、全程化、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體系。
1.1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高校應轉變工作思路,根據大學生成長和發展需要,在原有就業指導中心的基礎上,形成由校領導統領,就業指導中心、學工處、團委、教務處、二級學院及學生社團等部門具體實施,輔導員、校內外專家、就業指導教師、行政人員、校友、學生家長等共同參與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輔導格局。
1.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高校要組建一支素質高、專業強、水平高的師資隊伍,要堅持 “請進來、走出去”的原則,請專業的培訓機構對學校的師資進行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掌握國內外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的最新動態、最新理念、最新方法,各高校之間多進行有效的交流,做到優勢互補。
1.3加強個性化輔導
一是建立職業輔導咨詢,由經驗豐富的專業咨詢人員提供咨詢服務。二是建立職業生涯規劃檔案,記錄學生在校期間對生涯認識的成長歷程,為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輔導提供參考。三是實施職業導師制,導師要對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輔導,指導學生選擇專業方向,制定、實施和完善職業生涯規劃。
1.4加強實踐性指導
高校應通過專業的社會實踐實習基地等途徑,以志愿者服務、崗位體驗等形式,讓大學生有選擇地參加社會實踐,通過實踐掌握行業崗位需求變化與單位的用人標準,不斷修訂和完善自身職業生涯規劃,增強職業生涯規劃的適應性,并有目的地構建與職業目標相一致的能力結構、知識結構和素質結構。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現狀;對策
職業生涯設計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整合素質,實現其人生價值,也有利于實現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以促進社會與經濟的發展,因此得到了各國研究者、教育部門以及政府的重視。管理學家Rothwell認為,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體在對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的基礎上,為自己實現職業目標而確定行動方向、行動時間和行動方案。[1] 職業心理學家Super從人的終身發展角度出發,把職業生涯發展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護以及衰退五個階段。[2]其中,探索階段是決定未來職業生涯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做出相應的規劃和決策,職業生涯設計指導課程在這個階段起著重要的作用。大學生正處于職業生涯設計的探索階段。在國外,職業生涯設計課程已成為美國、日本、德國、加拿大等國家學校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國高校的職業生涯輔導工作雖然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筆者認為,除高校應建立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的服務體系外,大學生是職業生涯設計的主體,應發揮其主體作用。因此,本文從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的現狀與對策兩個方面進行論述,以便有助于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設計與發展。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的現狀
在校大學生需要將長遠規劃和現實環境結合起來,清晰定位自己的職業生涯,這無疑是職業生涯發展的關鍵環節。但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的存在,不少大學生職業生涯的理念模糊,在職業生涯設計設計之中還存在如下的問題。
1.規劃設計意識淡薄
有關網絡調結果顯示,33%的畢業生“先就業后擇業”,16.3%的人“沒有太多考慮”就“跟著感覺走”選擇了第一份工作。[3]由此可以看出,許多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沒有接受過規范的職業生涯設計教育與指導,對職業生涯設計缺乏系統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普遍缺乏職業生涯設計的觀念和意識,只是知道概念而缺少切實可行的的操作步驟。有些學生把職業設計等同于學習計劃和職業目標,有的則把職業生涯設計等同于職業選擇。實際上,職業選擇只是職業生涯設計中的重要一環,因為職業生涯設計是一個周而復始的連續過程。
2.職業自我認識不足
很多大學生自我認識不足,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能干什么?想要什么樣的生活?自己的優勢在哪里?自己的不足是什么?對事物的觀察和思考不是理想化就是很偏激,心理年齡往往與實際年齡不相符,對自己的優劣勢不能正確客觀的評價,容易自責、自怨、自卑或是驕傲自大,目中無人,自我膨脹,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不能正確對待,現實與理想相差很大時更是承受不起。更別說在找工作時將自己的理想、興趣、特長、優勢、潛力等結合在一起了。
3.職業發展目標模糊
很多大學生職業發展期望過高,希望畢業馬上就能找到鐵飯碗。沒有職業目標,盲目從眾,急于求成。很多大學生選擇發展的途徑是通過考取職業資質證書和學位證書來實現的,將考取研究生作為自己規劃設計的重要目標。還有很多大學生同時準備了四條以上的職業發展道路,比如先考研,再考公務員,不行再出國,同時也找著工作等一系列途徑。然而這些路徑沒有內在的聯系性,結果懸殊性較大,發展的方向不夠具體,因而他們在實際職業選擇的工程中往往猶豫不決,并不利于職業生涯的發展。
4.職業實踐能力缺乏
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薄弱主要表現在社會實踐量不足和社會實踐的質量不高兩個方面上,不少大學生大學期間所從事的工作不是相對較少就是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不利于實踐能力的培養,從而導致了大學生與外部職業環境的隔離,對職業環境不熟悉,對未來從事的職業不了解,因而在就業中缺乏競爭力。
二、大學生自身的改進對策
1.自我評估
自我評估指的是個體通過各種信息渠道來了解、確定自己的職業目標、興趣、價值觀、個性和行為傾向的過程,也就是要認清楚自己是誰,自己能做什么,自己想要做什么。自我評估是大學生獲得可行性規劃方案的前提,也是大學生職業生涯設計的基礎。自我評估的主要內容包括興趣、個性、特長、性格、能力、學識水平、思維方式、情商、價值觀以及潛能等一切與個人相關的因素。
確定目標。職業生涯目標的確立是職業生涯設計的核心。首先大學生要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并通過把目標分為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而逐步實現。短期目標一般包括學習目標、職業目標、收入目標、成就感、名望期望,主要是指個體素質能力的提高和具體目標的實現。長期目標一般是職業生涯設計的較高層次。只有把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有機的結合起來,通過不斷實現短期目標才能最終實現長期目標。確立職業生涯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明確達到職業目標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質,以及實現職業目標存在的困難和優勢,為將來順利就業奠定堅實的基礎。職業目標是職業生涯設計的起點,也職業是生涯設計的歸宿。有了明確的生活目標,自己的職業行為才會有方向,才能持之以恒的向著自己的目標邁進。同時,生活目標不是一層不變的,職業生涯設計應隨著職業目標的改變而作相應的調整。
明確價值觀。個人的職業價值觀是工作穩定性和忠誠感的來源。職業價值觀指導著人們進行各種職業的選擇。大學生要正確認識自己的個人價值觀,然后將其融入到職業選擇的過程中。
找尋職業興趣。大學生要主動通過各種途徑(如借助心理測驗量表及根據家長、同學和老師的評價及建議)逐步發覺自己內心的真實需要和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將自己的需要與興趣和自己的未來職業聯系起來,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圈,從而更充分地展現自己的才華。
職業能力。職業能力是規劃設計和職業選擇必須首先考慮的因素。要對自己的職業能力進行客觀準確的評價,不僅包括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還包括社會實踐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各種能力。
2.環境分析
就業環境分析是個體對客觀環境的分析,包括對職業環境、社會的整體就業形勢、專業的就業圈、行業的環境、企業的環境等
等。[4]大學生在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設計時,必須以當前的就業形勢為依據,并隨著就業形勢的不斷變化作出適當的調整。大學生只有認真地分析當前的就業環境,才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就業形勢,明確就業市場的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才能為以后的就業做好充分的準備。因此,大學生必須密切關注社會各行各業對人才的需求情況、社會中各種人才的供給狀況和政府出臺的政策,更應該密切關注的是自己所感興趣的職業圈的發展動向,然后對以后所需要的職業能力進行著重培養,為以后就業做好準備。
3.職業定位
職業定位就是將職業發展目標與自己的潛能及主客觀條件尋求最佳匹配,在職業圈內選擇和發展自己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選擇的這些職業必須符合自己的興趣、需要、價值觀以及能力,同時也需要符合客觀的就業環境。職業定位應注意以下問題:根據客觀現實,考慮個人與社會、單位的關系;比較鑒別,比較職業的特點、條件、要求、性質與自身條件的匹配情況,選擇更適合、更符合自己特點、更感興趣、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有發展前景的職業;揚長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分完美的職業;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要隨著情況的變化而及時調整自己的擇業目標,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5]總之,職業定位的過程是相當復雜的,要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再做出決定。
4.職業實踐
職業實踐是指在確定了自己所要從事的職業后,努力地尋找相關的具體工作,在具體實踐中體驗職業,培養職業所需要的素質與能力,積累相應工作經驗的過程。大學生只有不斷地通過職業實踐,才能檢驗自己的職業選擇和設計是否合理、客觀。因為個體在制定規劃設計時大多憑借的是思考和想象,主觀的東西難免有偏差。因此,職業生涯設計需要通過客觀的職業實踐來檢驗合理性和正確性。在職業實踐中如果自己的職業選擇和規劃不符合自己的個性特點和外界的就業形勢,那就要依據客觀現實再次調整規劃設計,然后重新進行職業實踐。大學生在校期間及寒暑假可以先根據自己所選定的職業做份兼職,通過實際工作,去親身體驗該職業,從而縮短進入社會的時間,更快捷地制定自己的職業生涯設計。
5.職業修整
職業生涯的發展階段理論把人生看作職業不斷發展的連續過程。美國學者Supper提出了職業生涯發展的五階段論,他將職業生涯分為成長、探索、建立、維持和衰退五個時期。[6]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心理學家Schein根據不同年齡階段所面臨的問題和職業工作的主要任務,將職業生涯分為九個階段。[7]個體職業生涯的過程也是個體自身職業心理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個體通過參加職業實踐,職業心理得到不斷發展,個體的職業價值觀、興趣、需要、能力都會隨之發展。職業環境、社會環境更是日新月異,所以個人的職業生涯設計要根據實際變化來適時地調整。在此情況下,要使職業生涯設計行之有效,就須根據變化不斷地對職業生涯設計進行評估與修訂。重新修定的主要內容包括職業的重新選擇,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人生目標的修正以及計劃和行動的變更等。在這個意義上說,職業的反饋調整就是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進行調整、根據自身發展的變化進行重新審定自我的職業價值觀。
[參考文獻]
[1]王慶琳.走出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認識誤區[J].桂林航天工業高等??茖W校學報,2008(1):79-81.
[2]藍紅.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探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8(13):27-28.
[3]劉萬永.高校就業指導還是季節性快餐[N].中國青年報,2001-11-12.
[4]萬四平,賀志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分析[J].今日科苑,2009 (10):295-296.
[5]馮媛媛,廖曉明.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述論[J].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 (1):36-38.
[6]仵林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D].南京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9-11.
[論文摘要]文章通過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著意識淡薄、自我認知不足、職業目標模糊、職業準備不足、職業生涯規劃欠科學等問題。因此,高校要多方面搭建溝通與聯動機制,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觀念的普及和深入,著力建構服務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問題 對策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
從問卷的統計結果看,對職業生涯規劃認識不清,職業生涯規劃意識淡薄仍是大學生中間存在的普遍問題。在回收的問卷中,僅有13.53%的學生有比較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其余大部分學生中,有的對職業生涯的概念和知識缺乏基本的了解,有的則對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缺乏認識。這說明大部分學生還沒有進行真正意義上的職業生涯規劃。而究其原因,一方面,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特別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著缺陷,還沒有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向學生灌輸職業生涯規劃理念并幫助學生科學規劃的教學體系;另一方面很多學生表示自己在進入大學前很少接觸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知識,甚至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大學入學前對所報讀專業缺乏基本了解,志愿的選擇大都是家長包辦,入學后才發現所學專業和自己的興趣相差甚遠,沒有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主動性。
(二)自我認知不足,職業目標和取向模糊
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是個體對于自身進行科學分析和綜合權衡。而從目前許多高職高專院校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作品上看,相當一部分學生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和價值觀等方面的認知上有濃厚的感性和主觀色彩,存在著一定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在接受問卷調查的學生中,有69.8%的學生是沒有借助職業生涯測評體系,而是僅僅通過自我分析和聽取旁人評價來完成自我認知的。自我認知的不足,使大學生在職業目標的選擇上易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對職業選擇沒有堅定的信念。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求職時會將薪酬、工作地域和社會地位作為優先考慮的對象,卻很少把個人能力和職業發展空間擺在首要位置;有不少學生甚至坦陳自己的職業目標選擇受到親友等人的影響。這種狀況導致他們不僅不清楚自己適合從事什么職業,而且加劇了今后職業生涯中的盲目性。同時,自我認知的不足也直接影響到職業取向的清晰度和科學性。很多學生在選擇和確立職業目標的時候,準備了多條可能的發展路徑。這看似目標明確準備充分,但往往因為發展路徑之間差異很大,而路徑間彼此要求的個體核心能力缺乏內在聯系,實則行之無效。
(三)職業準備不足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調查的學生中,經常密切關注自己傾向的職業變化趨勢的占23.3%,而明確了解自己傾向從事的職業的具體情況,諸如工作內容和挑戰等方面的僅占22.7%。大學生對于傾向職業的了解不充分,一方面直接導致了他們在專業學習上的盲目,不知道如何合理地構建適合職業需要的知識體系;另一方面導致他們在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和社會實踐的時候方向不夠明確,雖然很多學生選擇了課外兼職,且不斷地參加各種職業資格證書考試,但并沒有把這些行動與自己的職業目標、人生目標相結合,而只是單純地為了向用人單位證明自己有過實踐經驗和初步的職業技能。所以,很多大學生在求職時面對心儀職業才發現自己缺乏相應的職業技能和素養。
(四)職業生涯規劃欠科學
職業目標的模糊和職業準備的缺乏必然影響職業生涯規劃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從筆者所了解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來看,普遍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職業生涯規劃過于主觀和空洞,多數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過于注重個人的自我感覺,很少考慮社會的實際需求和人生發展的起伏情況,在計劃中不僅缺乏切實可行的行動措施,而且缺乏為客觀環境變化而預留的調整空間;二是急功近利,不少學生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忽視職業生涯發展過程的漸進性和階段性,表現得盲目從眾、急于求成。職業生涯規劃的起點定位是否準確,規劃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未來職業的成敗。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問題對策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存在問題,固然有學生本人的主觀因素,更與現今高校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和咨詢不到位等有直接聯系。從以上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來看,應從如下兩方面改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體系。
(一)善用家庭影響,促進職業生涯規劃觀念的普及和深入
我們的調查中凸顯的一個問題是,盡管大學生們的家庭背景不盡相同,但相當一部分學生無論是在專業還是職業的選擇上,仍會深受家庭的影響。由于職業生涯規劃在我國剛起步,家長所接受教育的程度各不相同,所以大多數家長們目前還談不上運用職業生涯規劃的理論與方法對孩子進行指導。鑒于此,我們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應在此方面大做文章,利用有效方法使家長加深對職業生涯規劃的了解,并積極參與、支持孩子的職業生涯規劃,從根源上促進大學生樹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積極觀念。
1.在招生宣傳工作中體現職業生涯規劃的理念。在報考高等學校的時候,很多家庭往往是通過招生簡章以及學校網站上的專業介紹,或者僅僅是通過自身主觀的喜好來確定所要報讀的專業。因此,高校招生宣傳資料的內容應進行豐富和拓展,在已有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課程和畢業生就業方向等內容的基礎之上,增加專業就業前景預測、專業人才社會需求狀況和專業人才素質要求等內容,并用適當板塊介紹職業生涯規劃知識。這樣考生和家長便會在選擇專業時更容易地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概念,能夠從就業需要的視角對所報讀的專業有較為充分和理性的認識,從而減少他們在專業選擇上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為今后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
2.善用家校溝通渠道,合力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理念的宣傳教育。家長是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影響因素,高校應把家長請到學校來,為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出謀獻策。一方面,高校可利用新生入學教育的時機,邀請家長與學生一起參加所學專業的介紹會,將就業的方向及前景、社會對專業的需求、專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以及職業生涯規劃的內容等,詳細地向家長介紹,幫助家長和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深入了解和分析。另一方面,高??赏ㄟ^家校聯系和溝通,使家長較全面地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社會實踐及職業素養情況,有條件的高??梢越⒋髮W生職業生涯規劃檔案,并將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情況反饋給家長,促進學校、學生及家長之間保持良好溝通,幫助學生做好切實而又理智的職業生涯規劃。
(二)著力建構服務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
1.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測評體系的建設。職業測評是指對未來職業的預測和評價,通過職業生涯測評體系可以幫助大學生客觀地認識自我,合理地調整擇業和就業觀。測評工具的選擇需要注意科學性。目前我國多數測評工具從歐美引進,由于我國與歐美國家教育體制和社會發展程度的差異,這些測評工具難免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而互聯網上的免費測評水平參差不齊,有的缺乏信度和效度,有的則不適用于在校大學生。為了避免學生自我認知的主觀性和盲目性,高校有責任選取和引進合適的具有信度和效度的測評工具,并請專業人員做好職業測評工作,盡可能地在校內各年級學生中普及職業測評服務。此外,學校還應建立多層次、分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與教育評價體系,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及職業發展狀況進行測評,以便為不同階段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
2.加強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建設。課程教學是對大學生進行全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一個重要載體。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既要教會學生掌握認識自我和外部環境的方法,也要幫助學生找到一份工作或者為某份工作做好充分準備,因此應引導學生積極合理地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建設對許多高校而言,可能還是一個全新的課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應著重把握兩個原則:分專業和分階段進行。分專業,指的是各專業應在堅持課程標準化的基礎上,再根據專業自身特點和相關行業的需求情況和特征,開設有針對性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使課程凸顯專業特色及實際指導意義,從而避免過于整齊劃一而流于空洞;分階段,指的是合理安排課程時間,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安排相應的課時,并制定不同的課程目標和教學方法,保證大學生在校期間接受職業生涯發展的全程指導。
關鍵詞: 大學生 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觀
如果你問現在的大學生,關于畢業后對自己將來可能從事的職業有哪些想法時,他們可能會給出以下一些答案:
“我一定要慎重選擇我的職業,選擇了之后,就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干一輩子?!?/p>
“我也不清楚我將來能做什么,但是我可以通過相關的性格測試、職業興趣測試等告訴自己將來可以做什么?!?/p>
“只要有興趣,我就一定會成功?!?/p>
“世界變化太快啦,未來是沒有辦法計劃的,踏踏實實走好當下就可以啦?!?/p>
“這個世界上,男女分工是很明確的,有些事就該男的干,有些事就該女的做?!?/p>
這些表述看起來似乎有點道理,但其實都經不起推敲。只是未走向社會的大學生們對自己將來職業的想法。在大學四年里,我們要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改變他們的不成熟想法,樹立正確、健康的職業觀。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結合自身的各項條件和現實環境,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從而制訂出相應的教育、發展、培訓計劃。
職業生涯規劃要結合職業生涯的特性來進行,首先是發展性。人是職業生涯的主動塑造者,在人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追求,這些追求不停地變化與發展,個體也就不斷地成長,所以,職業生涯是一個不斷變化和發展的過程。其次是獨特性。每個人的自身條件和所處的現實環境都不一樣,因此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不相同,沒有一條成功的道路是一樣的。最后是固定性。所有的職業設計,不同階段的追求都是為個體的最終職業目標服務的。不管各個階段的追求如何變化,個體的最終職業目標都不會變。若最終目標不斷變化,個體就無法為自己做出一個合適的職業生涯規劃。當然,個體的最終目標也不總是一成不變的,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個體的價值觀和所處的客觀條件的變化都會引起最終目標的改變。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重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我們允許,并且也認可這種變化的存在,但是這種變化不宜過多,因為不同目標之間的沖突會彰顯人生的不穩定性,增強個體的挫折感。
在當今高校開展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具有很多方面的意義。對學生來說,職業生涯規劃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認知自我,了解現實環境,盡早地明確目標,針對目標有目的地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對學校來說,職業生涯規劃有助于學校就業工作的開展,讓學校的就業工作形成良性循環。
二、如何開展職業生涯規劃
(一)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
成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前提是學生已經形成了成熟、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職業觀。一個不成熟的人是無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曾經有一個學生問我:“老師,我覺得身邊誘人的職業、我感興趣的工作很多,我該怎么去選擇呢?”我開玩笑地對他說:“你身邊漂亮優秀的女孩子也很多,你該挑選哪一個作為你的女朋友呢?”當然這只是笑談,不過挑選職業與挑選對象之間也有那么一點相似之處。你可以有多種嘗試,但是最終目標一定要明確,否則在不停地跳槽、就職嘗試中,你將會碌碌無為、一事無成。
在本學院,我做了一個小范圍的調查,在擇業標準中,學生選擇排前五位的如下表:
現實生活中,五項兼有的職業幾乎是不存在的,如果大學生沒有確立成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職業觀,面對五光十色的職業場時,就會不知如何選擇,迷失其中。
(二)成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要素
當今很流行的對幸福人生的一句概括就是:每天下班想回家,每天醒來想上班。意思就是說,每天下班了都想著要趕回家里去,因為家庭能帶給自己溫暖;每天早上醒來就想去上班,因為工作充實了自己的生活,自己也熱愛這份工作。而現實生活中的狀況卻是很多人:每天上班想下班,每天下班找朋友。上班毫無激情,苦耗人生,在家中也沒有幸福感可言,只能在外尋求安慰。當然,這是一種比較極端的狀態,但是,每天上班想下班卻是很多人都會不經意間流露出的態度。偶爾的倦怠是正常的,但如果一直都處于這種消極怠工的狀態,這可以說是沒能做好自身職業生涯規劃的緣故。那如何才能成功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呢?以下幾點是必須具備的。
1.充分認識自我,挖掘自身潛力。
對自己的充分認知是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其中包括對自己的性格、能力、興趣愛好等多方面的了解。有很多問題在我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之前就得搞清楚,如“我是誰”,“我的興趣在哪里”,“我有哪些能力”,“我會秉持什么樣的信念或者是態度來面對生活”。有的人光憑興趣卻忽略自己的能力,他是不會成功的;有的人光看中物質條件忽略自己的興趣愛好,他是不會快樂的。這些問題的答案一開始也許是模糊的,甚至是不斷改變的,我們通過不斷地汲取信息,參與實踐活動,讓模糊的答案漸漸變得清晰,自己就會更加清楚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還要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我行,我可以!”要經常鼓勵自己勇于面對,敢于創新,別小看了自己。
2.全面了解社會環境,職業角色。
在大學生走上社會前,對社會、對職業的了解知之甚微。片面、不成熟的了解,會讓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做出錯誤的選擇。正是由于對社會、對職業的認知不夠,才會讓有的大學生產生“有些工作就是該男的做,有些工作就是該女的做”的想法。
有些職業出現在世人面前的時候帶著很多光環,這些光環具有誘惑性和欺騙性。比如演藝明星,表面上看起來他們的生活風光迤邐,實際上的辛酸和付出的代價也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再比如現在的很多社會輿論會指向一些不負責任的醫生,這會讓我們的學生在擇業的時候回避這個職業,認為“醫生都不負責任”。事實上,很多的醫療工作者都在為我們的身體健康辛勤勞作著,這是一份偉大的職業。只有去除了這些職業周圍圍繞的或好或壞的光環,讓它們還原為最本質的工作時,我們才可以真正地去了解這些職業,知道自己若選擇了這些職業,會給自己帶來什么。
同時,我們還需要去除職業偏見。古語有云: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F在的人們卻迷失在職業帶來的光環里,高呼著:學會了“屠龍術”卻拿起了“殺豬刀”,浪費了人才。什么是“浪費”,浪費是不想屠龍,卻學了四年的屠龍術;浪費是想去殺豬,卻每天都在屠龍。這個學會了“屠龍術”卻拿起了“殺豬刀”的小伙只要他是充滿興趣地進行殺豬,那他就沒有浪費自己的生命。不管是殺豬還是屠龍,在這份職業里他都能獲得滿足感、成就感,那他就是為自己選擇了一條正確的職業道路。
3.合理利用測量工具,充分發揮個體主觀能動性。
現在高校為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或者是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首先都是讓學生進行一系列的性格測試,職業興趣測試,等等,用得比較多的有MBTI職業性格分析,霍蘭德職業興趣分析,等等。
這些測量工具是幫助我們了解自我的好伙伴,從一個方面來說他們給我們一些信息,讓我們在職業選擇的時候方向更為明確,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他們并不能代替我們做選擇。我們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測試結果應與我們內心的方向相結合,也許一些天生的缺陷會阻礙我們前進的步伐,但若我們認準了目標,并為之努力,就不會有遺憾。
4.尊重個體化差異,培養學生自我決策力。
作為高校學生工作者,我們在工作中,幫助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每個學生都是不一樣的個體,他們的性格和家庭環境都是不一樣的,我們在工作的過程中要尊重個體化差異,幫助學生做出最優的決策,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決策能力。
以大學生初進校為例,他們自進校就已經初定了將來的職業方向,專業的學習活動過程就是大學中最普通、最直接的生涯探索過程。這些學生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是對自己的專業很了解,也很喜歡,是自主選擇的;一類是通過服從、調劑進來的,他們不喜歡自己現在的專業,學習的時候也毫無動力;還有一類是懵懂無知型的,專業也不是自己填的,這個專業到底是做什么的都不清楚,最重要的自己喜歡什么,他們也不清楚。所以,在學生進校初,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他們介紹專業,讓他們了解自己所選擇的專業,然后幫助他們完成進入大學的第一個重要選擇:離開這個專業,重新選擇或是喜愛這個專業,認真地學完這四年。我們需要根據學生的個體情況,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讓他們走上適合自己的道路。
完成了第一個重要選擇之后,我們就可以在日后的大學歲月里,幫助我們的學生規劃一條適合自己的職業生涯道路,培養他們面對重要的職業生涯決定時的決策能力。存在主義大師薩特曾說:“我們的決定,決定了我們?!泵恳粋€決定之后,隨之而來的是該決定帶來的一切,需要承擔責任的心理準備。曾經有個學生,每次面對人生的重要抉擇時就搖擺不定,魚與熊掌都想兼得,不愿意承擔“失去”的后果,工作從上海轉到了南京,又從南京跑到了成都,現在又辭去了所有工作,回到南京準備繼續學習。他很痛苦地告訴我,他的人生太不穩定,讓他總是在不斷地顛簸。我告訴他,你這就是缺乏人生規劃,缺乏決策力,缺乏對自己充分了解的結果。
我們要幫助學生做一些決定,更重要的是我們要培養學生的決策能力,在面對重大的生涯決定時,要學會如何去抉擇,如何去承擔相應的責任,不讓自己后悔。
三、對大學生入校前教育的思考
臺灣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張春興教授說:“學校學生中有順教育者、缺教育者與反教育者,此三類學生,分別來自順教育、缺教育和反教育三類不同的家庭,如果將現社會青少年問題視為一種“教育病”,此病的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顯現于學校,病情惡化于社會”[1]P37。
大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性格、興趣愛好、職業傾向都與其家庭有著莫大的關聯。家庭教育和家庭資源會影響學生的專業選擇,以及將來選擇職業的方向。所以,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家長需要充分重視,早日為自己的孩子制定目標。
家庭是影響學生的一個方面,對于一個大學生來說,入校前的基礎教育階段,也會對他們造成極大的影響。高考志愿的填寫就是他們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筆,所以,基礎教育不應該僅僅是交給學生如何應對高考,更需要教會學生如何選擇未來的道路。
面對這樣的市場.大學生必須調整好心態、規劃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設計好自己的職業選擇安排好自己的明天和未來這對大學生來說極具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是邁向社會、必須完成好的第一課。
一、就業市場的現狀
目前的大學教育已不是“精英化教育”,而是“平民化教育”了?,F在的我國大學生的毛入學率已經達到了19%.達到了國際公認的大眾化階段。我國的高等院校招生年年擴招從1998年108.4萬到2005年475萬人(2006年預計500萬人!全國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數已達2000多萬人(含各種層次的在校生)。正如教育部部長周濟所說:“目前中國高等教育在校生規模超過2000萬人居世界第一人民群眾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在短短6年內翻了兩番?!霸谶@樣的招生速度和規模的情況下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日漸突出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是一個不容回避的難題。如果大學生在就學期間沒有一個切合實際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就業就會出現困難。加之大學生多數是一些獨生子女,對工作和待遇期望值過高要求脫離實際、好高鶩遠,勢必進一步增加就業的難度。長此以往,對家庭社會、學校、大學生本人以及整個國家的持續發展都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后遺癥。
二、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重要手段之一。何謂“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一般認為:大學生結合自己的具體情況并經過分析、測評后對自己未來的一生中所承擔的職業職務和相應歷程所做的中長期的預期規劃與具體設計。
事實上在高校中,大學生真正知道要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人不多很少人真正在進行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和研究成果是值得我們吸取的。西方許多國家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從小學便開始。在一種沒有壓力、不馬上兌現的氛圍下進行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早期熏陶和培養這時的教育是潛意識的、游戲式的其教育的形式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和’‘興趣“。西方國家非常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經歷和實際動手能力的具備和培養,鼓勵年滿14歲的學生利用業余時間到校外進行各種打工鍛煉這種打工對于家長或者學校來說并不是讓學生要掙多少錢,而是培養他們“早期的職業意識“。這種意識本身就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而到了初中和大學階段的學生主要通過打工來滿足自己基本生活、學習所需。
所有這些與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完全不相同的。對于職業或者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往往是在學有所成之后才能考慮。國家在這里充當的是一個就業責任的主體,學生充當的是一個就業責任的客體。但是現在國家已經從就業責任的主體變成了就業責任的客體,學生則從就業責任的客體調換成了就業責任的主體。這種變化是一種歷史性的變革,在這種重大深層次、歷史性的變革面前我們的家長學生、學校沒有跟上這種變革的步伐我們的教育體制沒有隨這種變革作相應的改革。最突出的表現就是人們的職業意識就業觀念未改變;沒有把職業興趣、職業設計意識從小培養。最終所導致的問題就是:大學生面對現實普遍都不適應茫然、仿徨恐懼、失望,他們感到困惑。這種困惑表面上看是大學生本人在就業上的困惑,實質上是一個家庭的困惑,是一個社會的困惑。所以面對目前的就業市場我們不得不作深入地思考。
三、幾點思考
1職業興趣、職業意識必須在早期培養。從國外職業教育的經驗和對職業發展研究可以知道,職業興趣培養和職業生涯教育是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薩帕的研究認為:人的早期職業生涯發展分三個時期即幻想期(4-10歲),表現為需要占統治地位.在幻想中扮演自己喜愛的角色;興趣期(11-12歲),表現為喜好成為職業期望和活動的主要決定因素能力期《13-14歲》,表現為開始更多的考慮自己的能力以及工作要求。由此而來.在西方許多國家的職業教育形式多樣。如:舉辦一些職業日、職業興趣測試等活動;每隔一段時間邀請社會上各種職業的單位或者個人到學校介紹各自的企業和工作;學校還定期組織一系列的模擬社會實踐活動以增強學生的適應能力。這些與我國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不相融的我們只有在學有所成之后才能考慮職業的問題,看來學生的職業興趣、職業意識應該也必須在早期培養否則很難適應職業市場的變化。
2、建立學校和社會的專業服務機構提供完善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服務。據在我校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抽樣調查的數據得知:大部分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服務“不滿意”有相當多的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學生在校期間主要是專業知識的積累對社會的變化和人才需求了解甚少而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本身又是一個持續、復雜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單憑個人的經驗或者感覺是很難實現目標的.因此.進行規范、持續、專業的職業生涯就業咨詢、指導或者設計是非常必要、非常重要的。筆者認為這項工作學校有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職責對在校學生進行高質量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應該是學校整個教學工作中當然的一部分。目前學校缺乏“一對一”“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服務。這也是出現學生“不滿意‘’和“認識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與此同時政府應該發揮自己管理職能在政府引導下建立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機構這種專業機構所進行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是學校職業生涯規劃設計的自然外延和補充。學生可以在學校內得到指導也可以在社會上得到指導。
關鍵詞:輔導員 職業生涯規劃 指導
隨著高校的擴招,能進入大學深造的人數是越來越多了。但是,大學能把自己打造成怎樣的職業人,自己可以怎樣去學,能學到什么,是很多學生大學幾年里都不明確的問題。很多同學認為,經過艱苦的拼搏考上了大學,實現了自己和家人的目標,已經是“船靠碼頭人上岸”,可以松口氣歇歇了。從此對學習的要求基本是能混就混。某大學曾對200名新生進行“入學后最迫切的愿望是什么”的調查,結果發現,58%的學生認為自己的目標不明確,40%同學回答是“希望有豐富多彩的文娛生活”。這些表現主要是缺少職業規劃意識而導致目標不明確,沒具體學習計劃,所以總處于一種迷茫的狀態。只有明確了將來要做什么,才能確定現在該如何努力,才能增強學習的動力,提高學習效率,充分發揮個人的潛能。高校學生處于職業探索和職業準備階段,輔導員,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我們有必要引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讓學生認識自己,明確自己的目標,完善自我培養的計劃,從而走出迷茫,培養職業人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完成走上社會軌道的過渡。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古語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職業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大學生制定職業生涯規劃,有利于自我定位、認識自我、了解自我,明確自己的方向,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他們在進行規劃的時候,都會問:“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現在準備什么?”這樣,就能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大學生涯進行一個思考:我大學畢業要去哪里工作要怎樣的工作?又要具備哪些能力與素質?那我在校的三年要學到些什么知識,要怎樣去鍛煉自己?也有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有目的地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如自己對寫作感興趣并有一定的能力,可以去參加學校文學社,提高自己寫作能力的同時,還能鍛煉自己的交際能力。從而能培養自己的特長,并發揮這種特長。因為有目標有計劃,努力的過程也就更加明確更加有動力,所以能更有好地挖掘自己的潛能,增強自己的實力。有人云,規劃就如一張地圖,指引你如何走;讓你把握好現在,更清楚看待未來。
因此,對大學生職業規劃指導之前,必須讓學生知道這一點是十分必要的。
二,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
(一)職業生涯規劃的要素
1、知己
人是難以捉摸、善變的,知人難,自知更難。北宋的大文豪蘇軾曾說過:“人難知也,江海不足以喻其深,山谷不足以配其險,浮云不足以比其變”。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必須要先認識自己。我喜歡的是什么工作?我為什么喜歡?為獲得這份工作,我得付出多大的努力?我的實力在哪里?可能遇到的阻力是什么?我能否逾越阻力?我還需要什么教育背景?我如何獲得這份工作? 當弄明白自己所要的以及自己的相關條件時,才會去努力實現自己的愿望。所有的一切都因自己而開始,這足以說明探索自我有多重要了。自我認知包括認識自己的道德品質;認識自己個性特征:氣質 、性格;認識自己的興趣:有趣、樂趣、忘趣 ;認識自己的能力,包括體力、智力、知識、技能等等。因為很多學生不肯面對不完美的自己,所以很多人會不樂意努力去認識自己。為了讓學生能更積極更有興趣的參與到這一認知活動過程中來,可以設計一個了解自己心靈的游戲,學生會在這個過程中對自己的性格、興趣等有更清楚的了解。在課堂上羅列出一些生活瑣事的做法,讓學生去測定自己是否受同學的歡迎,讓學生更明確自己的長處短處,在以后學習生活中從小事去做好,讓自己努力地去變得優秀。
2、知彼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彼砸寣W生知道,要對自己的職業生涯進行規劃,除了要正確認識自己以外,還要對自己的周邊的形勢和環境有一定的認識。如,家庭條件,你出生在怎樣的一個環境?家庭經濟情況如何?你爸的關系網大不大?親戚朋友能幫上忙嗎?這些都清楚了,自己心中也就有數了。還有就業形勢、職業環境等等,都要有個了解。清醒地認識所選職業在社會環境中所處的地位:所選職業究竟是處于發展期?高峰期?還是衰敗期?這一點也是至關重要的,它關系到今后的職業生涯,一個發展潛力巨大的職業能更高機率地帶來一個充滿陽光的職業生涯,也能更好的體現個人價值。而這一些,學生可根據目標方向,在學期間多了解職場動態,隨時搜集相關信息以利于參考判斷。
3、抉擇
認識了自己,了解了環境,接下來就該給自己設定一個具體的目標了。職業生涯目標的確定包括人生目標、長期目標、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的確定。一般情況下,個人要根據自己的專業興趣和價值觀以及社會發展趨勢去定自己的人生目標和長期目標,然后再把人生目標和長期目標分解成為中期目標和短期目標。所以目標不是惟一的,要分層次、分階段,而且近期目標要明確、可行。如,面對大一的新環境、新學習和生活方式、人際關系復雜化、目標缺失或模糊的迷茫,如何應對呢?告訴學生,這時期的目標主要就應該是要解決這些問題,從中學到自己要的知識、能力。具體的可以向師兄師姐,老師請教,盡快熟悉、適應新環境、新學習和生活方式,融入新的集體中,多加入社團活動鍛煉自己的溝通能力,熟悉本專業的培養目標和就業方向,明確大學的下一步——就業、工作。這樣具體地引導學生,學生就不僅能很快走出迷茫、適應環境,更知道該如何去給自己確立短期目標、中期目標,甚至是長期目標,從而更好地去規劃自己的人生。
4、反饋
雖然確立了目標,制定了計劃,但實施的過程還是不會一帆風順,因為現實是未知多變的。定出的目標計劃隨時都可能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這一點,要引導學生應該有充分的心理準備,更要引導學生及時審視內外新環境的變化,然后對自己的目標、職業生涯設計進行調整和調試,以期讓自己的規劃更切合自身情況和社會需求,讓它變得更加行之有效。
(二)職業生涯規劃計劃書
通過前面的指導,學生對職業生涯設計心中已有數,但如何能讓這一計劃對學生更有指導作用呢?那就要求學生寫出具體的計劃書。這樣,目標方案就有了具體的方案可參照執行,而不只是心中的一個念想了。寫計劃書時,要給學生一個具體明確的要求,才不至于讓學生無從下手使得規劃半途而廢。如包括的內容:題目,包括姓名、年限、年齡跨度、起止日期;職業方向及總體目標;社會環境分析結果,包括對政治環境、經濟環境、法律環境的分析,還包括職業環境分析;自身條件及潛力測評結果;成功的標準;差距,即自身現實狀況與實現目標要求之間的差距,縮小差距的方法及實施方案等等。有了這些具體的要求,學生也就知道如何高質量地去完成這一作業了。
大學生終將要從單純寧靜的校園走向紛繁復雜的社會,只有順利實現角色轉換,才能成功邁上人生新征途。而我們輔導員,作為他們這一角色轉換時期的引路人,應該轉變觀念,創新內容,在學生大學生涯中發揮最大的指導作用,以幫助學生實現自己的目標,打造美好的明天。
參考文獻:
【1】王春雨,黃洪旺,梁洪,如何做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J】中國市場,2006,(52)
【2】賴新華,加強和改進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思考【J】茂名學院學報,2007.5
我的未來不是夢!我一直認為“未來盡在掌握”是要有規劃做前提的。做一份完美職業生涯規劃,對我的人生有莫大的幫助,畢竟把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比隨遇而安好的多。經過一番斟酌,我決定將我今后的職業生涯規劃付諸于文字。但它所代表的僅是我想發展的大體框架,決不是細節,它所起的作用僅是鞭策我向自己的理想加快腳步,換言之,它是一種催化動力的添加劑。雖然這兩個“僅”字聽來有些微不足道,但它包括了職場生涯中的兩個重要元素:目標和動力。在擁有能力及動力的前提下為自己的目標擬訂職業生涯規劃書是不可或缺的前提!
當我在確定目標之前,我做了一番自我盤點。用“不妄自菲薄,不隨意浮夸”的態度看待自己,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以 及自己的優勢和劣勢。
優勢盤點:口齒伶俐,能說會道,做事絕不拖拉??紤]事情詳盡周全。在學校曾擔任廣播站主播及主策劃員。擅長文科,大專文化和文字基礎非常扎實。學習中有種不完事不罷手、不完美不結束,鍥而不舍的態度和精神。好強的性格形成了我越挫越勇的學習態度。對待困難決不服輸,挑戰自我的個性非常明顯,當然這些是在自己所及的能力之內,從不耍嘴上功夫,而是用實際行動證明一切!
劣勢盤點:感性化,稍微欠缺理性思考,很執白,心直口快,不會拐彎抹角。好強的性格同時也常常導致我急功近利,做事情太過要求完美。
我的社會角色是大專院校二年級學生,待考的職業證書有英語四/六級和PHOTOSHOP大師認證,這些對我實現職業目標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人活在這個世界上是學無止境的,如果有機會,今后還要進行各個方面,對專業有幫助的強化。我的性格:開朗、活潑、外向型且極度好強。興趣愛好很廣泛:音樂、唱歌、跳舞、書法、寫作、繪畫、藝術設計,在社會上喜歡與各種不同的人打交道,這樣的興趣愛好使我愿意做的事情很趨向挑戰化,超越化。我不喜歡老套的東西,而是喜歡推塵出新,21周歲的我正值花季,大好的前途與光陰正是這個年齡所擁有的,所以我很滿意這個年齡段的自己,目前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學習,如果沒有穩定的基礎與過硬的本領,是不能為事業做基石的,除此之外,我關注的事情還有很多,比如現在的職業行情,IT事業的走向以及趨勢,這些對自己的就業道路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學習一個專業并非是為了一時的興趣,而是為了日后的謀生所積聚能量,然而又并非為了謀生選擇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專業是興趣,謀生則是根本與結果,所以,靜觀其態,在發展所需要的IT行業中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專業,這樣就具備了根本的目標,朝著這個有彼岸的目標前行是不會出現盲目追溯的可能,擁有韌性個性的自己相信會成就一番事業的!
解決問題
現在就讀的專業也是我兒時的夢想、現在的夢想。我也相信有了興趣才能學得好。對于處事情緒化、不理智的缺點,我正努力在一點一滴的在生活瑣事中將其縮小并糾正。對于學歷文憑的缺陷,我希望可以繼續深造,并拿下一些技術類證書,同時也用社會經驗來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職業取向
我性格開朗,喜歡新鮮的事物,屬于比較“前衛”的女生。整天做老套的工作和壓模式的生產作業一定不適合我。結合自己的專業以及興趣愛好和特長,我認為自己比較適合創新、策劃動漫的工作,這兩種工作和我的專業相符,也算學以致用。目前為止,我不想刻意地把自己限定在具體的哪個工作崗位上,但藝術設計和動漫設計師一定是我的首選。
具體規劃
根據對職業生涯發展的研究,我認為自己正處于過渡期,在離開大學之前,也就是選擇專業的過程中,我已經為自己將來的職業趨向埋下了伏筆,而現在,這種職業趨向也已經基本穩定。因此,我做了這樣的規劃:
A—2008年~2009年 取得大專院校畢業文憑以及英語四/六級證書,有實習成果和經驗并提高自身素質。
B—2009年~2010年 修讀動漫學院并正式工作、適應工作。在此期間,我允許自己轉換數次工作,以親身實踐讓自己清楚:到底要從事哪一種工作。
C—2010年~2014年 為自己的職業定位,熟悉工作,修讀一些對自己工作有幫助的課程并攻下證書。工作上軌道,能對自己職場生涯中所發生的問題及困惑應對自如,從一個職場新人變成一名職場干將。
D—2014年~2024年 用10年的時間,為自己的事業努力奮斗,至少在自己的單位和崗位上小有成就。
E—2024年~2027年 尋找其他契機,發展自己,離開原來的工作單位,嘗試其他的工作,并確定未來10年自己要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