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4 05:53: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音樂基礎知識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音樂基礎知識是引領學生進入音樂殿堂,感知音樂、享受音樂、提升音樂審美境界的助跑器,是促進學生音樂實踐順利進行、更好地表現音樂、創造音樂的有力武器。因此,它的呈現方式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重視、渴求程度。
中、小學音樂教材改革后,我們欣喜地發現諸如視唱練耳、和聲知識、音程知識等一些冗長、艱深枯燥的內容已從教材中消失,音樂課變得不再玄妙、難懂,學生對音樂課不再望而生畏。這正是落實音樂教學大綱,重視基礎教育實踐的表現,是一件大好事。然而,隨之而來的是不少音樂基礎知識也由原來的顯形呈現轉為隱形呈現或零散呈現的方式。這種呈現方式是好是壞?是喜是憂?在教學實踐中,本人深深感受到音樂基礎知識隱形呈現雖然摒棄了舊教材專業性太強的弊端,但同時也給教學活動帶來諸多不便,有弊大于利的傾向。
首先,我們來看它有利的一面。隨著音樂基礎知識的隱形呈現,教材中的顯性內容大幅度減少,課本毫無疑問會給人一種簡潔、清爽之感,另外,一些簡單易懂、富于聯想知識的隱形呈現,有利于激發師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如“無詞歌”、“速度”、“力度”、“旋律線”、“重復手法”、“無伴奏合唱”、“變拍子”等音樂知識,學生完全可以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聯想去找到正確答案,也可以通過多媒體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如:以人教版教材為例,七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音樂欣賞練習涉及“協奏曲”知識,教師就可以一改過去先念定義、解說,然后欣賞體驗的老辦法,利用現代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向學生屏顯演奏視頻,引導學生去發現、認識“協奏曲”的演奏形式。再如: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有一個知識點“前奏”,第四單元有“間奏”,在課本中它們都以顯形呈現的方式展示給學生,但我個人認為從字面上看它們非常容易理解。因此,每當上第二單元時,我通常會先提問:什么是“前奏”,然后引導學生看教科書中的定義,再告訴學生,有些歌曲有“前奏”、“間奏”、“尾奏”。那什么是“間奏”、“尾奏”?由于有前奏作為鋪墊,很多學生馬上就能心領神會,準確作答,然后結合欣賞譜例進行分析,這樣學生就會對“前奏”、“間奏”、“尾奏”有一個更完整、更清晰的認識,且不易忘記。這不僅可以避免教學方式的單一、枯燥,可以激發學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好習慣,還可以改變教師一貫程式化的教學模式,使教師的教學手段變得更為靈活多樣,富有創意,以上有利因素可見教材編輯專家的良苦用心。
下面,我們再來看它不利的一面:
1 增加教師負擔
課改后,我們在人教版的課本中再也看不到常用音符表、休止符表、大調式、小調式、五聲調式等音樂基礎知識,然而在教學中,又常常與這些基礎知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如:調式知識,在人教版初中教材中每冊都涉及,這些知識理論性較強,企望通過簡短的幾句話引導學生進行聯想理解,恐怕難以如愿。如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欣賞《好花紅》就提及歌曲采用五聲音階(do、re、mi、sol、la)為羽調式,那五聲音階為什么不是(do、re、mi、fa、sol)?什么是羽調式?羽調式有何特征?如何分辨?而第四單元音樂欣賞《大森林的早晨》小設計中要求學生根據提示選擇調式(大調式、小調式、五聲調式),那什么又是五聲調式呢?面對這種蜻蜓點水、遮遮掩掩的知識呈現方式,如果教師只是泛泛而談,學生只能一知半解,如管中窺豹不得要領,到頭來往往還是不知所云,要讓學生真正領會,就需要教師進行詳細解說和板書說明,并結合一定量的譜例進行分析講解,然而這種以聽、看為主的學習方式在腦海中積淀的知識是有限的,五聲調式知識雖然理論性較強,但并不過于深奧。如果能把基本概念明明白白地呈現給學生,并結合一個單元的譜例進行有針對性的欣賞、分析、驗證,不但學習目的明確,而且學生能更深刻而全面地理解,還不易遺忘。另外,有時為了準確無誤地給學生講授一些教材涉及而沒有呈現的基礎知識,教師必須課前花費不少時間查閱相關資料,以便課堂上正確傳授給學生,否則就會出現象高水準的第九屆中南六省區音樂教育協作交流會上,一位小學教師給“二重唱”下的“由二人演唱的形式叫二重唱”這樣不夠完整、不夠科學的定義。
樂譜知識就更不必說了,每單元的歌曲演唱、音樂欣賞中的主題視唱等都離不開它。眾所周知,小學階段學生掌握的樂譜知識是很有限的,再則由于音樂知識貫穿的零碎,很多樂譜常識,學生在小學階段就沒能牢記在心,加上很多教師在識譜教學方面基本上采取模唱或隨琴、隨錄音跟唱的聽唱形式讓學生學唱新歌,這樣的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實際上是基本不識譜的。本人就曾對本校兩屆初一新生進行調查,結果發現97%以上的初一新生分不清最常用的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在這種連最基本音符都不認識的情況下,別說讓學生游刃有余地參加各種合唱、合奏活動,就是要完成《音樂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使(3-6)年級學生能夠識讀簡單樂譜的任務,也只能成為一句空話,要達到《藝術課程標準》提出的讓(7-9)年級學生嘗試創作簡單的旋律,利用民歌素材為詩歌編配簡單的曲調這樣的目標,更是天方夜譚。升入初中后,隨著歌唱教學比例的銳減,加上課本刪除了單純音符、附點音符、休止符常用表,學生對這些知識的印象就更為模湖不清了。
在教授舊教材時,如果學生對常用音符、休止符記憶不清,教師還可以讓學生不斷復習音符常用表,而且有充足的時間進行視唱練耳訓練,學生的識譜水平還是不錯的,而如今刪除了單純音符、附點音符、休止符表,初一的歌曲往往節奏比較復雜,說太多樂譜知識學生難以消化。這時教師還要板書羅列各種不同音符進行識辨復習,學生必然失去繼續學習的耐心,從內心深處拒絕學習樂譜知識。此外,由于一周只有一節音樂課,對不少學生來說,上一周講的知識,下一周早已成為過眼云煙,這種無效率的學習既讓教師付出巨大的勞動,也使學生陷入迷茫無知的境地。
2 滋生學生不良習慣
在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現行的音樂課本,尤其是初中、高中音樂欣賞內容占據相當大的比例,學生大部分的時間是在欣賞體驗中渡過的,期間適時出現的隱形音樂基礎知識,常常唯有通過教師的啟發引導、講授或多媒體展示解說,才能獲取,如:交響詩、交響音畫、節奏、音色、音樂劇等知識,由于專業性較強,學生不易于接受,通常需要教師激情引導、傳授,學生才能領會,如:曲式知識,實際上小學一年級下冊就有隨音樂感知樂段的練習,然而當我給學生做初中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曲式練習時,很多學生似乎從未接觸過曲式知識,問我什么是一段體、二段體、三段體?知識雖然隱形呈現,然而,為了讓學生弄懂,我還得從常見曲式結構、樂段常見對比手法、結束感等展開說明,并結合譜例進行分析,學生才能慢慢接受。又如:演唱、演奏形式在小學課本中也比比皆是,打開小學課本我們常常都能在樂曲或歌曲的曲名下方看到標有演唱、演奏形式,如:女聲二重唱、男聲四重唱、領唱與齊唱、鋼琴獨奏、民樂合奏等,相信這些知識小學老師不止一次講解過,然而當我要組織學生完成初一上冊第六單元《旋轉舞臺》競賽練習四:“將所聽到的歌曲與相應的演唱形式畫連線”時,不少學生竟然問什么是演唱形式?什么是二重唱?輪唱?更有甚者以為合唱就是齊唱。又如:初一下冊第六單元音樂欣賞《敢問路在何方》有一練習,要求學生找切分節奏。什么叫“切分節奏”?小學四年級“五――環球采風”中《木瓜恰恰》曾提到第二部分用連續的切分節奏,表現喜悅之情。也許是時隔多年,學生早已忘卻,而且由于專業性太強,無從猜測,在課本中也找不到答案,我還得從強弱規律開始講起,輔以板書舉例分析,聽辨感受、印證,再讓學生做練習,但很多學生還是水過鴨背,下周復習這些知識時,大部分學生還是似懂非懂。由于在課本中找不到這些知識,不懂的學生還得問老師或同學,遇到一些內向的學生不懂也不敢問,加上長期以來音樂課沒有升學壓力的影響和不被重視的原因,不少學生不懂干脆不問,慢慢地,課本就失去它存在的意義,從近年來學生不帶課本上課越來越普遍的現象可見一斑:過去上音樂課一般只有個別學生不帶課本,同樣是切分節奏,學生看看課本中的基本概念,教師再加以點撥,學生很快就能夠領會其中的真諦,完成練習,即使忘了,打開課本又能找到答案。如今初、高中學生不帶課本上課的現象已司空見慣,為此,我還采取了一些補救措施,如給不帶課本上課的學生扣分、給帶課本上課的學生加分等,然而收效還是不盡人意。從第九屆中南六省區音樂教育協作交流會上沒有一位教師提供課本、只有部分教師提供歌譜、個別教師提供參考資料這一現象不難看出根源所在,歌譜實際上也已成為一種道具,因為,不少課件上已顯示了完整的歌譜或所要學習的歌詞,學生并不能從課本中獲取更多需要了解的知識,久而久之,他們養成了依賴教師講解、看視頻,不愿看書、丟棄課本、不懂得從書本中獲取知識的不良習慣。
經過長期的教學實踐驗證,音樂基礎知識隱形呈現有它可取的一面,如:一些簡單易懂、富于聯想的知識以隱形呈現的方式出現,更能激發教師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式,剌激學生發散思維和創造型思維的能力,但是,復雜難懂、難記、多用的音樂基礎知識,采取隱形呈現的方式,不僅會給教師教學帶來不便,而且也讓學生失去從書本中吸取營養、鞏固知識的參照物,令學生丟棄課本,養成不良的學習、生活習慣,鑒于上述原因,建議編輯教材的專家們能夠深入教學第一線,多進行實地調研,使音樂基礎知識能以更好的方式呈現于學生面前,使他們能如饑似渴而更有效率地掌握基礎知識,為塑造新一代高素質人才作貢獻。參考文獻
[1] 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關鍵詞: 音樂基礎知識 發聲方法 音樂欣賞 三分鐘
音樂教育在我國中學教育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尤其在目前教育由“應試”向素質教育轉軌中,更具有特殊的意義。
在長期的教學實踐和學習中,我遵照教育教學規律,結合青少年身體發育階段的變化,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引導學生學習音樂基礎知識的辦法。
一、教會學生科學的發聲方法
中學階段是培養學生練習發聲的黃金時期,隨著青少年身體的發育成長,如何正確解決變聲期和變聲后的練習問題,以免不科學的發聲方法和不正確的練習方式對學生身體尤其是聲帶造成損傷和破壞,是中學時期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
不少學生在歌唱時不是在唱,而是在“喊”,尤其到高音時,累得面紅耳赤,雖然音量很大,但聲音粗糙,缺乏美感,且容易“跑調”。針對這些情況,要指導學生走出誤區,用科學的、正確的發聲方法來歌唱。
1.用哼鳴(M)練習。此時要求上、下牙不能咬緊,雙唇松閉,舌根平放,口腔內好像含著半口水似的,哼唱時唇部及鼻腔有輕微的振動感,聲音像從鼻上端(眉心間)發出似的,氣息要做到“勻、慢、穩”,哼唱的好處在于能準確建立混合共鳴的感覺,保證聲音具有“高位置”。
2.注重呼吸弱聲練習。讓學生體會“聞花香式”吸氣,且要自然,不抬肩,呼氣時均勻連貫,腰腹保持吸氣時向外擴張的狀態,弱聲唱法的好處在于能保持聲音的集中而且有“焦點”,聲帶的張力適度,使不該用的肌肉放松。
3.歌唱的共鳴。人的共鳴箱大部分為頭腔、口腔和胸腔,首先讓學生就像打哈欠似的把喉嚨打開,在這種狀態下,歌唱便有了初步的口腔共鳴。然而我們歌唱時,并不是孤立地運用某一聲區,而是混聲,且隨著音區的變換,共鳴的比例也在發生變化,要教學生對不同共鳴區進行針對性的練習。
二、視唱、音準及節奏三者環環相扣
音準和節奏訓練是視唱教學中的兩大重要環節,而視唱訓練能為學習歌唱、器樂,進行音樂欣賞打下基礎,提供條件。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應把視唱放在首位,加強音準和節奏方面的訓練。
在視唱教學中,首先從音階練習入手,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引導學生依次唱好民族五聲的宮、商、角、徽、羽調式音階,并在唱好民族五聲音階的基礎上加入“4”和“7”這兩個音階。一般來說,對不含“4”、“7”這兩個偏音的自然音程,學生較易掌握。而一旦含有“4”和“7”時,情況就截然不同了。那么如何幫助學生解決這些難題呢?我用“音階填空法”訓練,效果不錯。如7―2大六度音程,學生一時難以唱準,這時教學生用唱音階的方法從7音找到2音(中間被填空的音只能默唱),再直接唱7、2兩音,并讓學生記住音高位置,如此反復練習幾遍,學生自然就易唱準音符了。
三、加強音樂欣賞教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年齡和知識水平對他們進行一些內容豐富的音樂欣賞教育,可以使學生逐步懂得音樂的旋律、節奏、速度、情緒表現和歌曲創作的歷史背景,提高鑒賞水平,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和領悟能力。
如第一冊音樂欣賞中的《保衛黃河》,是一首進行曲體裁的輪唱歌曲,音樂形象非常鮮明、生動。全曲由三個小部分組成。第一部分,開始至“高粱熟了”曲調的跳進內切分節奏的應用,表現了黃河的雄偉和游擊隊員保衛黃河的英雄氣勢。第二部分,“萬山叢中”至“逞英豪”節奏靈活,歌頌了為保衛黃河、祖國而戰的游擊隊員。第三部分,“端起了土槍洋槍”至“保衛全中國”緊湊的節奏加上休止符的運用,緊張有力,逐漸進行到全曲的。特別是在二、三部輪唱的過程中增強了活躍氣氛,表現出革命武裝力量勢不可擋,像黃河滾滾洪流把侵略者淹沒在大海之中。學生用活潑明快且富有彈性的聲音和激昂的情緒演唱這首歌曲時,更增強了感受力和表現力,激發愛國熱情,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四、巧用課堂三分鐘
三分鐘,雖然只是一節課的1/15,但用得巧、用得好,卻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1.新課引入前巧用三分鐘。一節課后,學生們腦海里還會被一道難以解答的幾何題或一個單詞、句型所困擾,心情一時難以放松下來,而下一節音樂課要想上好,我覺得先用三分鐘讓學生唱一唱以前學過的歌,拍一拍較輕點的節奏,等等。這樣,學生的情緒、思維就會很快穩定并轉移過來,有利于新課的傳授。
【關鍵詞】初中音樂 音樂鑒賞 鑒賞能力 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7.058
不同的學科對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而隨著現代教育的不斷發展,學科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既要給學生以知識,同時又要注重提升學生的能力。音樂教學肩負著重要責任,首先應該教授給學生知識,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這樣才能使學生的音樂水平更上一層樓。初中階段是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關鍵時期,本文就培養初中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展開論述。
一、培養初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重要性
本文結合筆者實際的教學經驗就培養初中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展開論述。先分析培養初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重要性,在使廣大初中音樂教師認識到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重要性的同時,也能夠更好的激勵學生提升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
(一)音樂教學的題中之意
作為一名初中音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首先是音樂學科教學的題中之意。雖然初中階段的音樂教學,是為了培養學生基本的音樂學科素養,然而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卻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提升,并非朝夕可就之事,需要學生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提升。初中階段,學生既需要掌握大量的音樂基礎知識,同時又需要在教師的幫助下不斷提升自身的鑒賞能力。
(二)提升學生音樂綜合素質的要求
在初中階段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也是為了提升學生的音樂綜合素質。音樂是一門藝術,不管是學生學習簡單的音樂知識,還是想要在音樂學科學習的過程中取得理想的成績,都需要具備一定的鑒賞能力。初中學生是一個極具創造性的群體,但是學生在音樂方面的鑒賞能力卻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影響了學生在音樂方面的發展,教師應該將培養初中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放在重要位置。
二、培養初中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有效途徑
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學生想要從更高的層次去掌握該學科的知識與內涵、提升自身的鑒賞能力,既需要學生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同時還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感悟能力。本人作為一名初中音樂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僅兢兢業業的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講解,還致力于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在實際的教學中積累了一些經驗,在此與大家分享。
(一)扎實掌握基礎知識是進行音樂鑒賞的基礎
較之于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的學習,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對學生提出了更高層次的要求。教師在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過程中,不能憑空開展培養活動,應該將鑒賞能力的培養建立在學生扎實掌握音樂基礎知識的基礎之上。所謂鑒賞,是對作品的品評,學生只有掌握了扎實的基礎知識,才能從理論的高度進行正確的評析,因此,本人建議初中音樂教師在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過程中,首先應該注重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的教學,將能力的提升建立在扎實的基礎知識之上。
(二)教師的示范十分重要
初中學生的學習時間比較緊張,同時音課又未被列入考試范圍內,這就導致部分學生不愿意花費更多的時間進行音樂學科學習。較之于對學生進行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對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學生沒有更多的時間通過個人的研究與探索去提升自身的音樂鑒賞能力,那么教師對學生的示范就顯得示范重要。為了通過有效的示范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應該對一些音樂作品進行鑒賞,并將自身的體會與學生分享,使學生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音樂鑒賞,并使學生掌握進行音樂鑒賞的方法。
(三)為學生提供進行音樂鑒賞的機會
對于同一首歌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見解,而這些往往停留在感官層次,為了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進行音樂鑒賞的機會。結合實際的教學經驗,本人認為教師先應該讓學生鑒賞一些較為簡單的音樂作品,使學生能夠快速感觸到進行音樂鑒賞的內涵,提高學生的信心。再逐漸引導學生去鑒賞一些難度較大的作品,進而達到逐漸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的目的。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多進行音樂鑒賞的機會,使學生的鑒賞能力得到了實際鍛煉,對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有很大的幫助。
(四)為學生進行音樂鑒賞提供廣闊的空間
音樂是一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具有較強藝術性的學科,學科的特點決定了教師在培養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過程中,要為學生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上文已經提到,對于同一首音樂,不同的人會產生不同的觀點與見解,初中學生是一個十分有主見的群體,同時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會產生多種不同的觀點與見解,這就要求教師在培養學生鑒賞能力的過程中,一定要為學生提供較為自由的空間,使學生能夠大膽的進行想象,發表個人獨到的意見。為了鼓勵學生自由的進行音樂鑒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學生較為獨到的見解,應該及時給予鼓勵與表揚,這樣既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同時又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五)將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
【關鍵詞】小學生;音樂教學;基礎實踐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foundational and practicality
【Abstract】The primary education is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but the music lesson is also a practical very strong discipline, whole set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material the elementary knowledge, basic skill’s teaching and the student participated in music the artistic practice to unify closely, enabled the student to carry on the study spiritedly on own initiative, improved music quality effectively.
【Keywords】Elementary student; Music teaching; Foundation practice
義務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要使所有適齡的青少年受到必要的教育,這是現代化生產和生活的需要,也是現代文明的標志。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而音樂課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整套小學音樂教材都將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教學與學生參加音樂的藝術實踐緊密地結合了起來,使學生能主動地、生動活潑地進行學習,有效地提高音樂素質。
音樂課的實踐性、技術性很強?;A知識、基本技能的獲得,都需要練習。這套教材所設唱歌、欣賞、音樂知識教學內容,較好地體現了義務教育小學音樂教學大綱中所提出的識譜知識和視唱聽音的要求。為減輕學生負擔,教材中所設計的練習,是課堂內的練習,又是課外作業。
練習的設計,應從以下幾點出發:
1注意使學生通過練習所學知識轉化為能力如學生在認識了四分音符以后,再學習八分音符時,教材中采用了直觀,形象的圖表,將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時值進行比較,加深學生對八分音符的理解。再通過跟著教師唱含八分音符的練習,或請學生數一數所學歌曲中有幾個八分音符,提高了學生識別八分音符的能力,再跟著老師拍手的練習體驗八分音符的節奏感。有了這些有目的、難易適度的練習,久而久之使學生將學到的知識經練習后轉化為能力。
2注意形式多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自覺意識,如跟著老師唱,這種形式是為用聽唱法進行唱歌教學作準備的一、二冊五線譜唱名注音是在符頭內,三、四冊唱名注音是在音符下面,跟著老師唱或聽琴演唱中,設計有不同節拍,不同調的練習,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成為師生接唱,聽琴接唱,聽琴視唱(簡譜)。在四冊結束前設計了請你試著唱唱的練習,試圖幫助學生體驗獲得成功的喜悅,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提高練習的興趣。再后,從認識音符,數所唱歌曲中某種音符數目的練習,到書寫音符,臨摹四小節歌譜等;從拍節拍到邊拍手邊唱歌;從讀節奏譜到邊唱旋律邊拍節奏;從聽辨音的強、弱,到聽辨音的高低,從聽節奏填空到聽辨簡單的音樂短句再到聽音填空,形式豐富多彩。這不單純是為了使學生掌握音樂知識和技能,還著眼于今后音樂的學習上,如,為鞏固學過的歌曲和欣賞過的歌曲、樂曲,還設計了聽記歌曲、樂曲曲目的次序,以起到復習、鞏固的作用,強化音樂記憶力,通過識別所學歌曲的曲調、不僅有助于學習識別歌曲中的反復短句,降低了學習唱歌的難度,還有助于理解表現歌曲,培養學生從小養成分析的習慣,逐步發展思維能力。
3注意為演唱歌曲、欣賞音樂作鋪墊,整套教材各項教學內容縱向的聯系,是指練習的內容設計應循序漸進,應具有一定的系統性而橫向的聯系是指練習的內容與學習本課主教材(指唱歌和欣賞)有機結合。同時,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保持適當的獨立性和系統性。
一、強調 “素質教育”、“興趣培養”,必須重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學
音樂領域的一切卓有成效的活動都要以具備一定的能力為基礎。在社會音樂生活中,我們可以普遍看到由于對音樂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掌握不夠而產生的種種尷尬與無奈:很多專業歌手、專業劇閉演員不懂樂理、不會識譜,單憑 “口傳心授”學唱新曲;群眾業余音樂活動形式上轟轟烈烈,而講規范、有品味者寥寥無幾,心理上的巨大熱情與實際藝術效果不成正比;青少年盲目追星又總是不得要領;中老年欲顯風彩卻無能為力……所有這些都顯示出我們在中小學音樂教育階段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教學的嚴重缺失,這種“只吃賃,不養雞”的觀點和做法,不利于社會整體音樂的普及與提高。
筆者以為,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除了完成基本樂理、基本歌唱能力和基本欣賞能力教學外,最首要、最基本的任務足要使多數學生具有 “識譜能力”(簡、線均可)。
眾所周知:學文化要從 “識字”開始。而學音樂又何償不是從“識譜”開始?“咿呀學語”式的教唱幾首歌曲、輕描散淡地講一點樂理、稀里糊涂地聽幾段中外名曲卻由于不會識譜而全然沒有主動駕馭和良好感受音樂的能力,這樣的音樂教學對學生來講恰恰是迷惑、被動和枯燥的,所謂“陶冶性情”并沒有真止建立在音樂功能之上;對教師來講,無論在音樂教學的各個階段還是各個環節都會感到非常吃力,而且難以收到令人愉快、滿意的效果。因為,我們只想“砍柴”而忽視了“磨刀”。
二、注重轟轟烈烈的 “提高”,不能忽略扎扎實實的“普及”
各類演出、比賽、考級、選秀活動確實也顯示出學校藝術教育和社會力量辦學的累累碩果,而且對鍛煉、選拔、培養音樂專業人才和活躍社會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音樂教師們也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努力,這是應予充分肯定的;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受急功近利和社會心理浮躁環境的影響而更加關注表面榮譽和轟動效應,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們仍然要清醒地知道,基礎教育包含著兩層含義:一是知識技能基礎;二是大眾普遍受益基礎。因此,我們應一再強調:把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把 “尖子”提高與全體普及結合起來;把訓練專業技能的高難度與傳授基礎知識、訓練基本能力結合起來。這些原則,不僅適用于普通學生,而且也適用于各級各類“音樂專業生”。例如,我們不僅看到很多聲樂學牛在基礎知識和視唱技能力方面的不足,甚至還常??吹胶芏嗥鳂穼W生在此方面的不足,一些鋼琴已彈到九級的學生樂感很好、彈奏也好,但對涉及到樂曲的相關知識、內容、背景卻知之甚少,甚至不能獨立視唱簡單的旋律譜;有的學生單手視奏就彈不準節奏,這就說明教師忽視了“雙基”教學與訓練,使學生的“心里聽覺能力”和“視唱經驗積累”不夠,學生只是通過教師的“不斷矯正”在音符位置上獲得了一些“對譜”經驗。
以 “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帶“普及”是我們基礎音樂教育得以健康發展的基本思路,二者不可偏頗。只靠幾個“特長生”和幾塊“獎牌”,是不能體現和提高整個國民音樂教育水平的。因此,基礎音樂教育不能舍本求末,不能失掉“基礎”。
三、把民族民間音樂教學擺上重要位置
民族民間音樂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她的保護和繼承不只是少數專家和某些部門的事,而是全民、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特別是對于處在青少年全面發展階段的中小學生來講,通過學校規范而系統的音樂教學,使全體學生對我國優秀民族民問音樂有所了解、熱愛,這對樂種保護、傳承至關重要。
我國的民族民間音樂浩如煙海,任何 “材”都不可能包容其全部,難以盡善盡美;每一位教師的業務特長、能力和藝術修養、偏好也千差萬別。因此,對民族民間音樂的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搞“一刀切”。但至少應該在完成課本規定的內容外,充分利用各種空間,適時插入本地區、本民族音樂內容,通過教師對其藝術特色的講解、賞析經典作品(聽錄音、看錄像、看現場演出)和學生學唱(奏)等多種形式,培養學生對家鄉音樂的興趣和感情。發現有特別愛好并俱天賦者,還可積極舉薦、特殊培養。 轉貼于
四、提升教師的素質、科學使用教材
提高音樂教育水平,關鍵在教師。音樂藝術有它的特殊性,音樂教學也始終是一項創造性、靈活性極強的工作。感性和理性的相互依賴和相互轉化提高、因材施教的客觀要求、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的更新變化、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都要求音樂教師不僅要具備應有的知識、技能和藝術修養,還應該具備較強的研究和創新能力,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綜合素質,而這些素質又是以不斷探索和不斷實踐為基礎的。
在專業知識和技能方面,要不斷保持和充實自己那 “一缸水”,勇于吸收古今中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以課堂教學和課外藝術實踐作為主戰場,以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特別是視唱技能為首攻目標,以音樂的感染力和師生的審美追求作為教學的內在動力,以音樂教學的實際效果作為檢驗標準,全面提升我國基礎音樂教育水平。
中小學音樂課本是國家教育部門按照教育教學規律和指導性、通用性、普遍性原則而編制的一套系統教材,它是各教學階段教學內容、標準和目的的總體框架,對此,應予忠實完成。同時,由于音樂又有其自身的藝術特點和教學規律,它的民族性、區域性、時代性和靈活性又很強,各地音樂教育發展水平又不平衡, “材”無論在橫向(民族區域性)還是在縱向(歷史階段性)都永遠不可能照顧到全國甚至一省之內的方方面面和具體細節。因此,“材”應該在各環節上留出空間,使音樂教師在各自的教學實際中對原教材做出填充、粘貼和調整。如:對中外不同時代、不同風格優秀作品的引入;對視唱練耳、聽音記譜等內容的大量自編擴充;對欣賞內容特別是本地特色音樂的添加:為了系統性和連貫性需要對樂理內容和課時的合理調整;伴奏的自行編配和靈活運用;對教學效果的考查標準設定(迄今為止,國家還沒有這樣的設定);課外活動的創作與編排……。凡此等等,均為材之補充,也只有這樣的教材才是最統一,最趨于完美的。
愿我們的基礎音樂教育扎扎實實又充滿活力。
【關鍵詞】融合 團隊協作 自我成長 創造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3)32-0062-01
音樂是培養學生的有效載體,合理運用音樂手段能達到教學相長,提高學生感性與理性相結合,提升學生整體素質的效果。音樂教育與學生的成長密不可分,而音樂的教育手段正確與否對提升學生的整體管理水平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 發掘音樂之源泉——音樂教育中的手段
第一,巧用音樂與詩歌韻律相稱,提高學生溝通融合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的精神。詩歌是一種無聲的音樂,而詩歌的韻律與音樂相配合更是相得益彰,在詩歌的韻律中引導學生充分聆聽生命的寫意,與學生在音樂中品鑒經典。在與學生共同協作選取不同音樂曲風的過程中,搭配不同韻律的詩歌,一起感受成長和分享的樂趣。在朗朗上口的詩歌與高昂的音樂撞擊下,激發學生感受音樂、理解音樂的習慣。在聆聽過程中讓學生學會自我融合,而在音樂的背景下共同讀誦,則可以大大培養學生們的協作精神,在這一過程中每個學生都需要不斷的自我調整來促使自己與整個團隊節奏高度統一,這對提升學生的自我融合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巧用音樂與情感體驗教學,提高學生感悟自我成長的能力。在音樂的學習中體驗成長,體驗成就,體驗成功,這是巧用音樂與情感體驗教學的美妙之處。引導學生在音樂中感受、感悟自己,體驗音樂的舒緩或激蕩。音樂語言是音樂作者表達情感的載體。音樂的前奏是作者為積蓄的情感所做的鋪墊,而音樂的正是音樂作品要極力表現的,跟隨滲透于音樂中的情感,體驗逐步完善的自我認知,體驗對他人的細心關懷,體驗靈魂的自由真理和愛的力量。體驗一種自我成長的成功,以及對他人理解和關懷的成就感。
第三,巧用音樂與基礎知識教學,提高學生自我摸索和找尋規律的能力。一直以來在音樂教育過程中,存在著過于重視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反復訓練,在音樂教育的基礎知識學習中顯得枯燥乏味,忽視了感官的體驗,使學生在學習中有抵觸情緒。而在音樂的基本知識教育中如果能通過將不同的音樂輔以有趣的聯想和悉心的設計,引導學生們把對音樂的一種理解,想象力、創造性、延展性運用起來,把音樂基礎教育的重點從技術上轉移到藝術表現力上。做到雖在基礎知識教育階段仍不忽略展示美好藝術表現力的重點。不違背音樂的初衷和音樂教育的重要作用,調動學生在基礎知識的學習中靈活地運用自如、舉一反三。還有音樂基礎知識教學還要保持聽覺享受的音樂使命感,使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自然的學會基礎知識,一些技能也要在環境的熏染中和興趣的培養下讓學生們愉快地學會。
第四,巧用音樂與興趣激發教學,引導學生的創造力。給予學生音樂主動權,培養學生音樂能動性,擺脫從前老師講、學生聽的被動音樂模式。引導學生自主選擇音樂和表現音樂的方式。任何跟音樂相關的因素都可以成為音樂教育的方式,成為學生展現其音樂藝術表現力的方式。引導學生大膽創新,顛覆傳統音樂藝術模式的束縛。寓樂于教,讓音樂學習充滿創造力,嘗試是創造的前提,激勵學生們大膽的表現,讓學生處于多元化的音樂海洋之中。站在更高的價值取向上看待音樂,通過學生自身展示音樂元素需求,理解音樂的同時,以各自的視角闡述不同的音樂現象。以共同的音樂藝術基準點體驗音樂之魂,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提高其藝術品位,帶動更積極主動的音樂教育氛圍。
第五,巧用音樂與畫面結合,開拓學生的想象力。音樂是一個遐想的國度,音樂帶來的畫面感千變萬化,音樂給予學生很多可以冥想的有無數畫面感的空間,從孩提時期第一次懵懂的接觸音樂開始,到慢慢成長為音樂界與無聲世界的動靜結合就更顯得十分重要。對學生給予電影電視劇等影像資料的鑒賞,有助于加深學生們對音樂世界的想象。給予學生同一首歌曲在不同電影中的配樂和情境鑒賞,有助于拓展學生的開放性的思維。加深全方位的藝術體驗,給予學生足夠的想象力,在強烈的畫面感和有聲的音樂世界融合之下,對學生的開闊性思維的培養非常重要。而音樂與美術作品的結合則大大表現了一種欲說還休的獨特感受。這對學生思維的多角度發展和視聽關系的平衡鍛煉都起到了良好的推進作用。
二 守護音樂之果——提升學生內在氣質
滋養靈魂,是音樂與生俱來的氣質,更是亙古不變的佳話。音樂伴隨在每一個人的成長當中,無論是在最初有形的樂器節拍下的擊打,還是在無形的有聲情感體驗之中,都使學生們在音樂教育中寓樂于形,修養內在氣質是形成強大外在力量的保障,音樂正是提高學生內在氣質的重要手段。音樂肩負著人類對生命和真知的啟迪作用,我們期待在音樂教育中,更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內在氣質。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巧用音樂教育手段引導學生管理逐步向更好的方向邁進,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內在素質。音樂教育肩負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已經越來越重大。
[關鍵詞]:要點分析 職業高中 音樂欣賞教學
音樂欣賞的教學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教學,在我國職業高中,學生通過對音樂的欣賞,能夠使其音樂素養得到提升,同時還能夠使學生的音樂視野得到開闊,并且還能夠使學生對于音樂的理解能力有所提升,從而能夠使學生的情操得到一定的陶冶。欣賞音樂的水平是學生的整體素養的重要標志之一,這對于學生能夠順利的進行身心健康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進行音樂欣賞的教學對于學生的身心健康、文化素養以及思想素養等方面都有著極大的幫助。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定的創設和音樂的欣賞,能夠使學生進行探究性的音樂欣賞,使學生進入一種欣賞的情境,從而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音樂欣賞的興趣。如在進行貝多芬的《月光曲》第一章的欣賞教學中,一定要運用多媒體的技術在課堂中營造一種柔和的光線,以及流動的水波的氛圍,使學生放佛身臨其境一般,對該音樂作品進行欣賞。
音樂的欣賞是在于對學生進行長期的音樂欣賞能力的培養與一定人文素養的培養,所以我們一定要積極的引導學生,同時對學生長期的音樂欣賞的興趣進行培養。教師一定要把對培養學生的音樂欣賞的興趣作為一項長期的教學目標,教師一定要把自己對于音樂的熱愛程度充分的融入音樂欣賞的教學之中,同時還要在課后把在課堂中所進行的音樂欣賞的教學內容共享在網站上來供學生在課后進行欣賞,這樣就會使學生在欣賞和分享中能夠提升一定的學習興趣,同時還能夠獲得情操的陶冶,這樣就能夠逐漸的培養學生對于音樂的熱愛,從而使音樂成為學生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教師要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積極的培養,就一定要運用音樂語言來感染學生。音樂語言是一種美,所以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充分的對音樂的本質進行理解,從而再去積極的引導學生進入欣賞音樂的那種美的境界,并且使學生在其中進行充分的享受。
二、培養良好的聆聽習慣
聆聽是音樂欣賞的基礎,聆聽就要求學生一定要用心去感悟音樂。音樂的作品利用音樂的音響直接對學生的感知器官進行刺激,使學生通過感知與理解來充分的對音樂進行欣賞。教師要對學生的聆聽習慣進行良好的培養,就一定要注重在音樂的欣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一定聆聽習慣的培養。教師可以選擇一些寓意較為深刻的作品來使學生對其進行欣賞,使學生養成靜靜聆聽的習慣,這樣才能夠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提升。
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充分的把握音樂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和內容,教師還要對學生對于節奏的掌握,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聆聽音樂的時候充分的融入到音樂之中。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所要欣賞的音樂的創作背景進行一定的了解,使學生在對其背景了解之后,能夠充分的感受在這種背景之下,作者創作這部作品時的感受,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充分的進入到一種靜靜聆聽與欣賞的狀態,同時教師還要在其中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從而就能夠使學生逐漸養成一種良好的聆聽習慣。
三、提高音樂教師自身素養
教師在音樂欣賞的教學中,要想使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就一定要使其自身的知識儲備變得非常豐富,因此教師就一定要不斷的使自己得到知識的充實,同時還要讓自己能夠對更多的音樂知識進行掌握。作為一名職業高中的音樂教師,一定要對專業的知識有一個全面而系統的掌握,同時還要對音樂的技能也有著熟練的掌握。
音樂教師一定要具備一定的舞蹈、指揮與演奏以及歌唱方面的技能,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作曲、中外音樂在樂理方面的知識,除了這些之外對于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也要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夠使音樂教師在欣賞音樂的教學過程中能夠對自身的知識進行充分的運用,這樣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轉變,使學生能夠從乏味的課堂中進行解脫,從而使學生能夠真正的對音樂產生極其濃厚的興趣,教師改變其教學方式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的情操進行陶冶。因此教師一定要不斷的提高其自身的素質,這樣才能夠在我國的職業高中更好的對學生進行音樂欣賞的教學。
四、加強基礎知識學習,提高賞析能力
教師一定要在音樂欣賞的教學中加強對學生音樂基礎知識的教學,教師一定要使學生充分的掌握音樂的旋律、節奏、節拍與音色等基礎知識,學生在對這些基礎的知識進行高度的掌握后,才能夠在更好的對音樂進行欣賞。對于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進行教學,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制訂出合理的教學方案,從而來充實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
教師在對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進行教學時,還一定要注意把音樂理論的知識與實際的音樂欣賞相聯系,這樣在強化學生音樂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能夠使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教師一定要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在其中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與欣賞能力的教學,同時還要在教學的過程中細致的設計好教學的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在掌握扎實的基本功的同時,還能夠提升一定的音樂欣賞的能力。
總結
綜上所述,在我國的職業高中進行音樂欣賞的教學,教師要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式來充分的對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進行激發,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對于音樂的欣賞能力所有提升。教師在音樂欣賞的教學中還一定要積極的對學生進行引導,充分的鼓勵學生在音樂欣賞的過程中主動的進行探究,從而使學生能夠形成其獨特的見解與感受。在職業高中進行音樂欣賞的教學,能夠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進而使學生能夠為我國的音樂事業做出一定的貢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