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09 21:40: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會計事務所審計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會計事務所 博弈模型 上市公司 審計收費模式
一、引言
近年來虛增利潤、虛構交易、隱瞞重大違法行為等信息失真案件在國內屢見不鮮。審計師受到經濟利益趨使,不但沒有遏制上市公司信息失真,反而對問題報告出具無保留審計意見,損害了多數信息使用者的利益。上市公司會計信息質量問題,阻礙證券市場的發展,也是證券監管機構關注的焦點。根據中國證監會網站信息披露,2010年共有32家上市公司由于會計信息失真受到相應處罰,其中23家責任人受到行政處罰,而另外6家上市公司的相關責任人受到證監會的禁入處罰的限制,另有3家同時受到罰款和禁業的制裁。對比查閱這32家公司在被處罰前一年的財務年度報表可知,僅有1家公司被會計事務所出具了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顯然,出具90%以上的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并不能真正反映當前企業真正的財務狀況,并且利益相關者也提出對外部會計信息的質疑。邱學文(2002)采取問卷調查的形式闡述了上市公司信任度問題,表明投資者對會計信息質量疑慮過多。
一、中小會計事務所審計質量控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審計內控制度不完善
中小會計事務所規模比較小,人員資源有限。在業務較為繁忙時,往往需要臨時聘請外部人員參與審計工作,這些人員的業務能力參差不齊,如一些人員是退休的會計人員,一些甚至是未真正參與過審計業務的非專業人員等,導致審計隊伍整體素質水平不高,直接影響審計的質量。分析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與中小會計事務所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有很大關系。中小會計事務所內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導致審計質量管理不嚴,審計質量復核制度更是流于形式,二三級復核難以落實到位,加上缺乏有效的績效考核機制和分配制度等,易導致審計人員放松警惕,工作態度出現偏差,而敷衍了事。
(二)審計人員素質不高
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為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會計事務所之間存在互相壓價現象,致使審計業務收費偏低的現象。在此情況下,為降低成本,獲得更大的盈利,中小會計事務所放低了從業人員的入職門檻,導致審計從業人員存在技術水平、專業勝任能力、職業道德水平普遍不高的現象。受此影響,中小會計事務所多以管理咨詢、記賬、水務審計等主要業務,服務類型缺少差異性,過于雷同,導致行業專業化的水平較低,導致審計風險性加大。
(三)缺乏審計法律意識
中小會計事務所在審計過程中缺乏法律意識,如缺乏業務約定書,或約定書內容不恰當、不完整,無報告日期、有效日期、簽約日期或報告日期早于簽約日期等情況。在審計各環節中,很多編制審計計劃只流于形式,并存在審計底稿不規范、審計報告意見類型不當、審計程序執行不到位等情況。這些都是會計事務所法律意識不強的表現,必然影響審計工作的質量,并帶來很大的風險隱患。
(四)組織形對質量控制的影響
一般而言,中小會計事務所在抵御風險方面的能力比較弱,在注冊會計師數量達到有限責任制公司的人數標準后,往往會選擇有限責任公司制這一組織形式。這種組織形式的經濟賠償責任限定在一定范圍內,因此,會明顯消弱注冊會計師在進行獨立審計時需要承擔的經濟責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審計的質量。
二、提高中小企業審計質量控制的對策
(一)完善內部治理機制
審計質量控制準則和制度多流于形式的情況,中小會計事務所應不斷完善內部治理機制,以提高內部控制水平。
1、建立內部激勵和考核機制
建立符合事務所特征的分級績效考評體系,并在此基礎上再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這有利于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同時促使其更加注重審計工作的質量。
2、制定并完善審計質量控制程序和政策
所制定的質量控制程度和政策應充分考慮事務所本身業務的特征和規模等,并能夠達到質量控制的目標。質量控制的程序和政策應包括以下方面:業務執行、職業道德規范、業務工作底稿、客戶關系的接受與保持、領導承擔的責任等。落實三級復核機制,主要針對審計工作底稿而言,審計底稿作為審計工作的載體,詳細記錄了審計業務的執行全過程。因此,需進行嚴格的復核審核。三級即為項目經理、簽字注冊會計師、主任會計師。通過嚴格執行三級復核機制全面保證審計質量。
(二)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
人員素質是決定審計質量的關鍵,提高審計人員的素質是提高審計質量控制水平的有力手段。中小會計事務所應重視審計人員的素質問題,對審計人員加強業務培訓和后續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識、風險意識、責任意識和業務技能水平,實現審計隊伍的整體素質的提高。
2001年12月31日,證監會《關于A股公司做好補充審計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02年1月1日起,凡"報送材料申請在證券市場在籌資的A股公司,其最近一個完整年度的財務報告應進行補充審計,最近一年期的財務報告應分別經國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審閱,中期法定財務報告需經國內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公司,也需要提供國際會計事務所審計的同期補充審計財務報告。"
證監會頒布這一通知,在我國審計界、會計界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上海國家會計學院主辦的網站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截止1月12日晚在被調查者中,支持占20.84%、反對占63.59%、觀望占15.57%。另據中華財會網報道: 這一規定出臺使國內的會計事務所寢食難安,在經歷了2001年前所未有的信用危機后,國內所又將因這一規定再遭重創。以上海立信長江會計事務所為代表的一批國內的優秀的業內人士呼吁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一些上市公司認為補充審計為審計為此兩次買單,將加大公司的審計費用。在證券時報《補充審計給市場帶來幾絲暖意》的文章中,又認為這一規定將加強監管,對廣大投資者帶來利益。然而更多的是對國外事務所的補充審計表示懷疑態度。
中國證監會為什么要規定類上市公司審計業務必須由境外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而且規定符合要求的五大會計師事務所。可能有人會說,境外的會計師事務所獨立性好。那為什么非要選擇五大,而不是境外的其他事務所。而且,中國的會計師事務所經過脫鉤改制,以及上市公司審計資格認定等一系列的改革,其獨立性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我認為,中國證監會之所以選擇五大,是在于五大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領域的信譽。他們的審計是建立在信譽的基礎上的。一旦他們違反審計的制度,做出非公允的審計報告,他們所付的成本比國內的事務所的成本更高。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五大比一般的國內會計事務所更講信譽。如果說審計是維持資本市場有效運行的基礎,那么信譽就是審計制度的基礎
二、審計制度與審計合約
的一個最重要的特征是經營權與所有權的分離。投資人要對一個公司投資的前提是投資能給他帶來收益。那么他如何選者投資的公司呢,那只有根據公司的經營業績來判斷。而且投資人一旦投資,就成為公司的所有者,但是絕大部分所有者都不參加公司的經營活動。那他如何相信經營者所取得的經營業績?這就需要有一個獨立與所有者與經營者的第三人,就是注冊會計師對經營者的經營管理活動進行監督,并對其所取得經營成果進行審計。只有經過注冊會計師的審計,所有者才能相信經營者真正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責任,公司的財務報表是真實有效的。,這就需要有一個審計制度來規范這一行為,我國的審計法規與審計準則共同構建了我國的審計制度。
然而在現實的中,任何一個審計制度都是不完備的。因為我們不能預計將來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即使能夠預料一些未來的情況,要將可預料的情況全部編入審計準則也不現實。這樣做成本過高而且將使審計準則過于繁瑣。這就給注冊會計師在審計的時候有了一定的空間,靈活運用準則以做出公允的審計。而對于一些會計信息的審計,即使它完全符合審計準則,也有可能未公允的表達了公司的經營狀況。這就要求我們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必須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對于一些未違反會計準則及審計準則但又未公允的反映公司經營狀況的信息披露出來,來真正提高我國資本市場信息的質量。
三、重復博弈與審計信譽
為了說明信譽在審計制度起作用這一,我們可以構造一個簡單的博弈模型。假定模型之中有兩個當事人,一個是會計事務所,一個投資人。博弈可分為兩個階段,在博弈的第一個階段之中,投資人可以相信會計事務所的審計,也可以不相信會計事務所的審計。如果投資人不相信會計事務所,那么會計事務所將不會得到審計業務,博弈結束,雙方都得不到收益,各自的收益都為0。如果投資人選擇信任會計事務所,那么博弈將進入第二階段,此時由會計事務所進行決策。會計事務所可以選擇誠實,也可以選擇作假。如果會計事務所選擇誠實,雙方各得到6單位的收入;如果選擇欺騙,將得到10單位的收入。對于這么一個博弈模型,我們可以用下面的博弈矩陣表示:
誠 實
作 假
信任
(6 ,6)?。?5,10)
不信任?。? ,0)?。? ,0)
我們對這一博弈模型進行推理以求出它的納什均衡。給定投資人選擇信任的條件下,事務所應當如何選擇呢?如果會計事務所選擇誠實,那么它能得到6單位的收益,如果選擇作假,得到10單位的收益,所以理性的會計事務所將選擇作假?;氐讲┺牡牡谝浑A段,如果投資人知道會計事務所會選擇作假,他選擇信任將得到-5單位的收益,而選擇不信任得到0單位的收益.所以,投資人的最終選擇將是不信任。那么我們得到一個納什均衡:股民選擇不信任,會計事務所選擇作假。
這是一個一次博弈下場產生的結果,如果我們將這個博弈重復進行。假定每次博弈后還可以以a的概率進行再次博弈。投資人將選擇信任會計事務所,只要會計事務所講信譽,投資人保持相信。會計事務所這次得到6的收益,下次以a的概率得到6的收益,下下次以a的平方的概率得到6的收益,那么會計事務所將所有未來的收益的期望就是:6/(1-a)。只要a大于0.4會計事務所就會選擇誠實。
這是理想狀態下的納什均衡,而在我國現在國內的具體情況是會計事務所成立的時間并不長,重復博弈的次數也不夠多。從而導致一些會計事務所只關心眼前利益而選擇作假,而且目前國內作假的成本并不高,有時甚至超過其選擇誠實時得到的收益。蜀都與PT紅光,中天勤與銀廣廈事件的發生就是說明了這一點。相反,國外的會計師事務所,比如五大都由上百年的,他們經過了很長期的博弈。作為一個理性的主體,他將選擇誠實,因為這將給他帶來更大的收益。這是其長期博弈得到的結果。它如果要作假,那么必須有足夠的收益才能使其鋌而走險。安達信之所以為安然事件作假,是因為它為安然作了咨詢。作為全球500強排名前十的公司,安達信從中得到的利益是十分巨大的。正是由于巨額利益的驅動,才導致其作假的產生。然而在我國國內,上市公司的規模還十分有限,并不支付起五大為其作假費用,五大也不會因為眼前的小利益而放棄長期的利益。還有一點,五大作假的成本與國內的會計事務所也不相同,它作假的成本遠遠高于國內的會計事務所。因此它比國內的會計事務所更講信譽,審計制度是建立在信譽基礎上的。
四、證券市場與作為信譽載體的會計師事務所
在證券市場建立之前,的所有者一般都是十分有限的。企業的形式主要是個人所有制或是合伙制。所有者之間都是相互了解的,是人和形式的企業。所有者對公司的經營情況都比較了解。直到有限責任公司的出現,所有者還是有限的,也只是人和資和公司。由于此時經營權與所有權分離,就需要注冊會計師的審計。但是此時,所有者對自己選擇的經營者還是有一定的了解。證券市場建立后,投資人人數就沒有限制,所有者與經營者就完全相互分離。所有者如何相信經營者,那就需要一個信譽的載體:注冊會計師。
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后,由于經營者一般任期是有限的。經營者可能在任期為了完成任務或是獲取利益,可能會有作假的行為。對他來說他的作假成本并不高,只要在任期內作假不被發現,就可以達到它的目的。而投資者由于這種情況的存在,對證券市場中的各種信息的真實性都要表示懷疑。這樣就必須有一個市場信譽的載體的出現,這個信譽載體就是會計事務所。因為信譽是會計事務所存在的前提,如果作為市場中介機構的會計事務所失去信譽,那么投資者對會計事務所就會失去信心。會計師無所作為證券市場的信譽載體就必須講信譽。如果注冊會計師顧眼前利益而不講信譽,那么他所在的會計事務所可能由于它的行為而導致信任危機,甚至導致事務所的破產。一旦作為信譽載體的會計事務所不講信譽,那么資本市場將無情的將其拋棄,安達信的例子就充分的說明了這一點。
安達信的信譽危機產生以后,它就難以在審計界立足。據3月22日《上海證券報》報道,2002年3月21日,安達信香港和內地合伙人宣布將旗下業務加入普華永道。眾所周知3、4月份是年報審計的關鍵時刻,眾多的上市公司的年報將在這一時間內完成審計工作。此時美國安達信由于安然事件被啟用司法程序,可能面臨破產??偛课挥谌鹗康陌策_信國際,根據瑞士的制度,采取了一種特有的公司結構"society cooperative"。根據這一結構,安達信國際與各個會員公司的關系并非人們通常理解的母公司與子公司的關系,也不像是合伙人公司,而更像一個協調性實體公司--由全球會員公司組成一個松散的。每個會員公司都與安達信國際簽署會員協議,得以共享基礎設施和分攤管理成本,但是當某個會員面臨破產風險時其它會員卻可以自動脫離這個網絡。換句話說,并安達信非一家單一,很多合伙公司可以決定自己的命運。美國安達信的安然事件并不會使香港和大陸的安達信有破產的危險。但是為什么香港和大陸安達信要與普華永道合并。如果我們用審計制度的信譽基礎這一觀點,這種現象就不難解釋。大陸和香港的安達信,由于美國安達信的安然事件,它的信譽受到質疑。它只有進行合并,才能穩定軍心,消除客戶的疑團。因為很多客戶的董事會最近都要決定聘請審計公司。在安達信(香港)宣布與"普華永道"合并之后,以期借助普華永道德信譽繼續進行審計工作。在實質上審計工作還是由原來的人員繼續完成,獨立性與其他各種條件也沒有變化。為什么非的如此,唯一的解釋就是審計是建立在信譽的基礎上的。失去信譽,審計制度將無從立足。
五、審計信譽與事務所的組織形式
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主要有下面三種:"有限責任制、合伙制、有限責任合伙制。會計事務所的有限責任制,是指兩位或兩位以上的注冊會計師組成的有限責任公司,公司以所有財產為限承擔責任。在有限責任制的情況下,注冊會計師與事務所承擔的責任十分有限,所以注冊會計師不講信譽的成本很低。我國現在90%以上的會計事務所采取了這一方式,從而導致作假可能性的大大增加。
根據會計學的定義,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制,是指由兩位或兩位以上的注冊會計師組成的合伙組織,合伙人以各自的財產對會計師事務所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合伙制無限連帶責任的威懾力,使得事務所有強大的動力去講信譽,一旦某個合伙人有不講信譽的行為,都可能對其他合伙人造成威脅,因此會首先在事務所內部遭到強烈的排斥;同時因為合伙制的無限連帶責任,因審計報告失實而受損的投資者可以要求民事賠償,這就構成了監督事務所的外部威懾力量。在這種情況下是注冊會計師不得不講信譽。有限責任合伙制,是指事務所以全額資產負有限責任,合伙人對個人執業行為承擔無限責任,合伙人之間不承擔連帶責任。在有限合伙制的情況下,注冊會計師對自己的執業行為要很講信譽,一旦違反就會使自己承擔無限責任。它與無限合伙制的區別在于,合伙人個人的執業行為雖使合伙企業承擔了有限責任,但不會使其他合伙人由于一個合伙人的作假行為而負無限責任。到1995年底,當時的六大國際會計公司在美國的執業機構全部轉而實行了有限責任合伙制。
我們可以看一下中天勤作假后的成本與安達信作假后情況的比較就可以發現有限責任制與合伙制之間的區別。在美國的安然事件中,美國審計管理部門并未以行政手段將安達信從市場上一腳踢出,而是啟動司法程序進行調查,一旦有了確鑿證據,就要它對投資者的損失進行賠償,如果其財務能力不足以支付賠償金,那就破產好了,以市場機制將它開除;如果它出得起賠償金,當然可以允許它在市場上繼續生存,這一切都應當由法律來決定。對于安然投資人可以通過司法程序向安達信索賠。而中國的會計事務所造假事件,我們就以最近的中天勤與銀廣廈這一案例為例。對于中天勤的處罰,財政部只是吊銷了因"銀廣夏造假"事件而臭名遠揚的中天勤會計師事務所的營業執照,兩名簽字注冊會計師僅僅受到吊銷營業執照的處罰。中天勤的執照吊銷后,原有的注冊會計師改換事務所之后能夠依然能夠繼續他們的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工作。由于其是有限責任的會計事務所,對銀廣夏案的受害者來說,有限責任制的中天勤能承擔的賠償責任是非常有限的,因為事務所的家當早已不復存在。
審計的信譽與事務所的形式有密切的關系。合伙制的會計事務所作假的成本最高,最講信譽。有限合伙的會計事務所作假的成本對作假者的成本高,從而執業者也講信譽。但其他合伙人只負有限責任,保護了他們的正當權力,實現在國外采取最多的方式。而有限責任公司作假承擔的責任十分有限,所以最不講信譽。
六、審計制度的基礎與信譽基礎
審計制度是建立在法律與信譽的雙重基礎上的,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審計制度沒有法律作保障,而單憑注冊會計師的信譽來執行,那結果是可想而知。反之,在一個大家都不講信譽的,法院的判決得不到很好的執行,那么審計制度法律基礎起的作用也將是十分有限的。審計制度的法律基礎與信譽基礎即有替代的一面,也有互補的一面。就其替代信而言,如果注冊會計師更講信譽,審計后的報表可信度越高,那么審計制度法律規定就越不需要。相反,如果審計制度法律基礎越健全,作假的可能性就越小,信譽起的作用就小。就其互補性而言,審計制度法律基礎越健全,處罰越嚴厲,注冊會計師可進行操作的空間就越小,作假的成本就越高,注冊會計師就會更講信譽。同時人和審計制度的法律規定都是不健全的,一些會計事項的審計即使遵守了審計制度,但還是要有注冊會計師的以信譽作保證,做出公允的報告。只有在一個講信譽的環境中,審計制度法律基礎才能真正的起作用
審計制度是建立在信譽基礎上,但會計事務所對信譽的重視程度與社會的信譽環境有關。如果上市公司請了信譽好的會計公司進行審計,其會計信息的質量比請信譽較差的會計師事務所要高。按理,公司的股價應該有反映。然而,在我們現有的證券市場上,股東對于會計信息質量并不看重,對于審計的質量以及會計事務所的信譽更是漠不關心。上市公司對于審計的質量要求不高,只以能夠年報為目的。一些上市公司由于會計資料虛假在一年內更換了幾次會計事務所,最后由一比較不講信譽的會計事務所做了審計。更有一些公司即使被會計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它們的股價并沒有產生下跌的情況。恰恰相反由于虛假會計信息的披露反而上升。如果在一個大多上市公司都不講信譽的情況下,不講信譽幾乎成為大家的默認準則。而且現在的會計事務所審計競爭世風激烈,如果事務所堅守它的信譽,那就可能意味著客戶的流失。那么會計事務所一定要堅持它的信譽,它的成本就會十分的大。在這么一個環境下,要求上市公司及會計事務所講信譽就很難。審計制度的信譽基礎猶如無本之源,難以建立。
七、結論:審計制度的信譽及信譽的市場選擇
摘 要 審計是一項具有獨立性的經濟監督活動,獨立性是審計區別于其他經濟監督的特征;審計的主體是從事審計工作的專職機構或專職的人員,是獨立的第三者。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變化,在審計人員在審計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審計風險。在此,本文對會計事務所審計風險的防范措施,做以下論述。
關鍵詞 會計事務所 審計風險 防范措施
注冊會計師是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工作的直接承擔者。注冊會計師該如何防范與控制審計風險,把風險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避免造成審計損失?對此,本以下幾方面的論述。
一、接受委托要充分了解被審計單位
客戶在選擇被審計單位時,本著對自己負責的態度,在選擇的過程中一定要慎重的進行選擇。其理由如下:首先客戶的經營成果以及經營行為,將直接影響著審計風險的產生。能否對其進行及時的防范與控制,則需客戶與會計事務所的審計人員雙方的溝通與交流。由此,就需要工作人員能及時的與客戶保持溝通,準確的掌握客戶的財務風險及經營風險,以便能從根本上防范和化解審計風險帶來的經濟損失。其次,會計事務所在工作的過程中,應從自身的實際能力出發,對于風險過大的業務不予輕易承接。與此同時,在選擇客戶的過程中,并非只是針對新客戶進行的,當現有的客戶出現更換管理層,陷入財務困境等影響審計風險的事項時,需要重新評估其風險,然后考慮是否繼續接受委托。
二、注冊會計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審計風險防范的過程中,離不開注冊會計師的專業技能及謹慎的職業態度。因而就需要審計人員在原有的基礎上,通過相應的途徑,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而在其提高的過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途徑:
(一)提高專業知識水平
首先,會計事務所應加強對審計人員的業務培訓,在重視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應將理論與實踐經驗相結合,并以此來提高執業人員的執業水平。在日常生活中,會計事務所應強化審計人員的法律意識、責任意識及風險意識。使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能夠及時的端正工作態度,同時樹立正確的工作目標。以便在今后工作的過程中能夠全身心的投入
(二)提高綜合業務素質
審計的目的是對被審計單位報表的可靠性發表審計意見。這說明審計的結果是要做出判斷。這種判斷能力來自于審計人員的經驗積累和專業能力。判斷貫穿了審計過程的始終,因此,審計人員不僅具有執業所需的會計、審計、法律、稅務、企業管理等多方面知識,還需有實務操作能力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三)遵守職業道德
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是注冊會計師在執業中應遵循的行為規范,包括在職業品德,職業紀律,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責任等方面應達到的職業標準。審計人員一定要理解和掌握這些標準,并在執業時嚴格遵守,這樣才有可能提供高質量的審計服務,一般不會發生過失,至少不會發生重大審計風險損失。
三、會計師事務所應建立健全全面質量控制
質量控制對外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證審計質量符合獨立審計準則的要求,質量控制是會計事務所各項管理工作的核心。要全面加強會計事務所的質量控制,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一些會計事務所在接受客戶時,由于沒能仔細地評價事務所自身的實力,因而在承接業務時,比較容易造成審計風險。由此,就需要事務所在承接業務時,能從自身的實際水平出發,同時加強與客戶間的溝通,以便從根本上避免風險的產生。
其次,為了防止審計風險化提取職業風險基金或投保責任保險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在西方國家投保充分的責任保險是會計師事務所一項極為重要的保護措施,盡管不能免除可能受到的法律訴訟,但能防止和減少訴訟失敗是會計師事務所發生的財務損失。我國也規定了會計師事務所應該按規定建立職業風險基金,辦理職業保險。
再次,應加強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相關法規和準則的宣傳,提高社會公眾監督注冊會計師執行行為的能力。同時利用各種輿論工具將注冊會計師的弄虛作假行為曝光,加強對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輿論監督。
最后,在審計工作結束后,還應注重審計報告的質量。高質量的審計報告要求審計人員能通過認真仔細的調查、核對,準確的反映注冊會計師的觀點,同時能將相關信息保存完整,按照相關法律的要求,從工作的底稿做起。同時在填寫的過程中,還應確保填寫的真實性。
四、加強法制建設,加大懲處力度
在審計活動進行的過程中,審核會計師則是整個審核活動的操作者,因而在審核活動中屬于核心地位。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日益發展,個別審核人員受經濟利益的誘惑,不僅肆意侵吞客戶的私有財產,同時還利用職位之便做出違法犯罪的行為。由此,不僅觸犯了法律,同時還嚴重影響了會計事務所的市場信譽。因此,就需要在完善審計風險防范的過程中,加強法制建設,制定完善的懲處條例。而在其制定的過程中,首先,應從社會的實際發展狀況出發,完善已有的法律條例,同時將相應的懲處措施添加到法律條例中,形成強有力的約束。例如:將一些會計師的違法犯罪行為以電子檔案的形勢記錄在其會計檔案中。除了公安部門外,任何人不得泄露。其次,在會計師注冊的過程中,也應嚴格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進行注冊,同時還應對自身的行為負法律責任。最后,在審計風險防范的過程中,應按照相應的制度將責任進行劃分,以便在出現問題時,能夠做到“誰出錯,誰負責”,如此,則有效避免了審計人員互推責任的現象。
五、總結:
綜上所述,審計風險的防范,離不開審計人員與客戶的溝通努力。因此,就需要審計人員能從自己的審計水平出發,能及時的與客戶保持溝通。除此之外,審計人員還應加強自己的學習力,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礎山不斷的提高,同時還應在工作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工作觀念。只有這樣,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今后的審計工作中,才能真正的對審計風險有所防范。
參考文獻:
[1]姜春碧,隋玉明,劉文峰.論審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商業經濟.2007(10).
[2]康紹大,馬葵.論審計風險的防范與控制.會計之友(中旬刊).2008(07).
關鍵詞:審計質量;會計事務所;研究展望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4年12月16日
一、引言
在研究審計質量之前,對它的定義界定有助于理解審計質量的各種因素。瓦茨和齊默爾曼(1980)把審計質量定義為注冊會計師在審計報告中報告出客戶具有財務違規行為的概率。張龍平(1994)認為,審計質量反映審計工作的優劣,即是審計結果達到最終審計目的的有效程度。對審計質量的研究應是對整個審計過程和最終的審計報告來評定其質量高低。但在實際審計中,專業能力和獨立性是無法觀察的,能夠看到的僅是審計報告。因此,審計質量的高低只能根據審計報告質量高低的假設,本文認為審計質量可以定義為:注冊會計師把客戶會計信息披露予以公允的鑒證的準確性程度。
二、審計質量影響因素
(一)審計主體對審計質量影響。與審計主體相關的因素及其表現有:(1)行業專長。Krishnan(2004)發現行業專長能力強的注冊會計師的審計結果更穩健,的審計報告質量更高。郁剛(2008)發現,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專長對我國上市公司正向的盈余管理有明顯的遏制作用。(2)審計師的獨立性。Defond,wong and shuhua Li(2000)發現,只要可以認定存在使注冊會計師獨立性喪失的因素,就認為其審計質量將會無法保證,發表的審計意見存在質量問題。(3)審計任期。劉啟亮(2009)發現,在正常的聘任關系下隨著簽字審計師任期的延長,審計質量將得到提高,在異常的關系下,審計質量就會變差;在正常聘任關系下,學習效應對審計師的促進作用在其任期的第5~8年效果最好。(4)非審計業務。非審計服務有使注冊會計師在經濟上對客戶產生依賴性的可能,不能保證其應有的獨立性。董普(2007)發現當非審計服務較少時,提高了注冊會計師的專業技能和效率;當超過一定程度時影響審計獨立性。(5)會計事務所規模。DeAngelo(1981)認為大規模會計事務所,如果因質量問題喪失聲譽,將失去更多的獲取未來準租的機會,所以大所有更強的動機提高其審計質量。劉成立(2008)發現,在我國很多事務所通過合并變大,政策導向的合并沒有從實質上來提高審計質量。(6)審計收費。Defond(2000)發現,香港四大的審計收費溢價在10%~30%之間,這種溢價表明其審計質量較高。雷光勇(2006)發現,低額的審計收費可能會產生時間壓力進而影響審計質量。(7)事務所組織形式。逯穎(2008)發現,在高風險的制約下,合伙制的事務所更有提供高質量審計服務的動機。原紅旗(2003)認為,公司的財務特征是影響審計意見的主要因素,事務所的規模和組織形式沒有對審計意見造成顯著影響。
(二)審計客體對審計質量的影響。與審計客體相關的影響因素及表現有:(1)公司治理和審計委員會。Cadbury(1992)和Hampe(l998)均認為,好的公司治理水平有利于提高審計師獨立性和審計質量。但是沒有明確的證據支持高的審計質量積極影響公司質量。劉啟亮(2007)發現公司治理水平越高,公司具有的盈余管理空間越小,審計師的審計質量越高。呂文慧(2011)發現,隨著公司審計委員會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管理層盈余管理的水平會逐漸降低,獨立審計質量也會提高;當公司具有獨立性和專業性強的審計委員會時,更有可能聘請質量好的事務所,將其審計質量提高。(2)董事會。王進朝(2011)發現,公司高管的董事長更換更容易降低審計質量,并且非正常更換高管、外部更換與審計質量降低均有顯著性關系。
(三)審計環境對審計質量的影響。影響審計質量的環境因素有:審計市場供需、審計市場結構、法律環境方面。(1)審計市場的供需。袁洋(2007)發現國內審計市場有效需求不足,是引起獨立性降低,審計失誤頻繁發生的重要原因。朱(2004)發現在當前轉型經濟中,公司IPO選擇會計事務所與政府管制具有重要影響,與此同時市場功能就相對缺失;(2)審計市場結構。劉明輝(2003)發現,在我國審計市場的集中度與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質量之間具有一種倒U型的函數關系,當事務所的市場份額達到7.4%時,其審計質量最高。張良(2012)審計市場集中度與審計非標意見比率并沒有正的線性相關關系,呈現出反向發展趨勢,所以高集中度不一定提供高審計質量;(3)法律環境。尚兆燕(2011)隨著投資者保護程度加強,國家會用更多法律手段來加強對事務所的行業監管,這就增加了會計師受到處罰的概率,就會迫使審計師在審計時更加謹慎,提高其審計質量。實施行業監管后,總所和分所的審計質量都明顯提高,米莉(2013)。當改善整體監管環境后,大的事務所提供的審計服務質量更高,事務所規模與審計質量之間的正相關關系與監管風險沒有依賴性。在相對薄弱的法律環境下,加強監管是有效的機制來推進事務所提供高質量審計服務,宋衍蘅(2012)。
三、審計質量研究現狀評價和展望
(一)審計質量研究現狀評價。從中外研究當中,我們可以發現無論審計環境如何變化,來自國外的證據還是國內的證據,表明審計質量是審計研究的核心。(1)對衡量指標進行評價。中國上市公司在申請IPO時,為了獲得上市資格多會進行盈余管理,所以盈余管理的程度能夠作為替代指標。選擇審計收費作為審計質量的衡量指標,影響審計收費的因素眾多且較為復雜,所以用審計收費來衡量具有片面性;(2)對研究現狀評價。西方均認為審計質量直接的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注冊會計師的專業能力和獨立性,目前他們更關注特定行業和交易的研究。我國的相關研究更多關注單個因素對審計質量的影響,沒有考慮其他的因素綜合影響。在研究會計事務所規模的影響時,應綜合考慮我國的制度背景,政策性導向的事務所合并規模是變大了,但是沒有將審計質量提高。我國學者的研究沒有形成一致的結論,可能是樣本數據有差別,可能衡量標準不一樣。我國學者的研究大多采用橫向數據,在很多行業和領域沒有采用縱向數據進行研究。
(二)審計質量研究展望。(1)我國對審計質量的研究應更加關注特定行業和領域。目前,我國的研究具有普遍性,在選取樣本數據時往往選取多個行業的數據來進行研究,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行業特點,在我國金融行業和房地產業有其特殊性;或者研究多個因素,探索其對審計質量的影響;(2)繼續探索新的影響因素,尤其是在我國經濟轉型時期,更應該考察制度、地理和文化對審計質量的影響。轉型時期企業尋租普遍存在,但是企業的尋租能力較弱,因此企業與政府關系直接影響企業的尋租。政府對企業的干預影響了注冊會計師對審計風向的判斷,從而會影響審計質量,所以政治關系也將成為研究審計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3)從認知心理學視角來進行研究。從認知心理學視角出發,研究有哪些因素能夠影響審計判斷,從而減少審計偏誤,提高審計質量。比如,注冊會計師的風險偏好和道德底線對審計質量的影響;(4)風險導向審計模式。風險導向審計模式最大的功能就是注重經營風險,適應客戶的要求,主動控制風險,更加有效配置資源。因此,合理有效地運行以風險導向的審計模式,一定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來提高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
主要參考文獻:
[1]Watts,R.L.andJ.LZimmerman,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1986.
[2]DeAgelo.Auditor size and auditor quality,JAE,1981.
[3]Defond M.L.T.J.Wong and shu hua Li The impact of improved auditor impendence on aoudit market conceration in china.JAE,2000.
[4]Cadbury.A Committee on the Financial Aspect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GEE London,1992.
[5]張龍平.淺談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質量控制標準的設計[J].四川會計,1994.10.
[6]逯穎.會計師事務所組織形式對審計質量的影響[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8.6.
關鍵詞:會計行業;誠信缺失;原因;措施
中圖分類號:F23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5年10月13日
一、會計行業誠信缺失原因分析
透過對會計行業誠信現象的分析,造成會計行業誠信缺失的原因主要分為審計機制不健全、從業人員素質低兩個方面,具體表述如下:
(一)審計機制不健全。國家為了進一步加強對有關組織機構和企業財務狀況的監管,在管理體系中引入了外部審計制度。目前,我國行使外部審計監督權的主體不僅包括財政部、審計部,還有一些會計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會計審計的對象則包括國家單位、企業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等。審計主體與審計對象之間存在著雇傭關系,審計主體按照審計對象的要求出具相關審計報告,并從審計對象處獲取勞動報酬。雖然審計監督機構會不定期對會計事務所進行核查,確定其出具報告的客觀、真實性,但是在競爭日漸激烈的市場環境中,部分會計事務所為了迎合審計對象的要求,無限制地降低審計標準,甚至幫助審計對象弄虛作假,錯誤地認為制作虛假審計報告不一定會被查處,即使遇到抽檢只要“運作得當”也不會面臨過于嚴重的懲處。在現行的審計機制下,審計機構的生存主要還是依靠審計對象,他們大都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和殘酷的市場競爭,在這樣的環境背景下,要求他們主動講究誠信可能就是一種奢望。
(二)從業人員素質低。會計行業從業人員違背誠信原則,肆意披露虛假信息的現象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會計行業從業人員受社會腐敗風氣和錯誤思想的影響,一味地追求個人利益,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欲而利用職務之便,捏造虛假會計信息,侵占供職單位財產;另一種是會計行業從業人員迫于單位的壓力,在任職單位的指派、授意下,根據單位要求制造虛假會計信息。相比而言,后者更常見于日常生活中。通過對以往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事件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其中大多數是一起以公司領導層為主導的系統蓄意造假事件。在此過程中,會計人員并不一定會獲取直接的經濟利益,而是為了保護自己現有的職位而為,否則可能會面臨失業的危險。此時,會計人員的價值取向就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他們將會面臨嚴峻的職業操守考驗,是堅守行業準則還是順勢而為都會瞬間轉變最終結果。由此看來,造成會計行業誠信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從業人員意志不夠堅定,職業素質較低。
二、會計行業誠信體系構建措施
作者結合上文對會計行業誠信缺失原因的認識和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了以下幾種會計行業誠信體系構建措施,以供參考:
(一)完善審計服務機制。通過上文對我國外部審計體系的分析,我們認識到會計事務占據著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因此,我們必須要完善審計服務機制,建立健全的外部審計制度,加強對會計事務所的監管,保證其披露信息的真實、有效性。政府行政監管部門應當建立相關法律法規,指導會計行業退出機制落實,維護會計行業和職業的聲譽。政府職能部門應該嚴格按照相關制度、法規審查注冊會計師和會計事務所的資質、條件,明確執業標準,對不符合規定的注冊會計師和會計事務所進行清查,要求其進行整改,經確認整改無望之后,堅決予以退出行業處理。為了進一步加大監察、執法力度,審計監管部門應該聯合行業協會建立電子誠信檔案,記錄相關單位或個人的失信行為,并將其列入重點監管行列,對出現過重大誠信問題的組織機構或個人取消其執業資格,一段時間內不準許其再從事會計相關活動,通過強有力的監管執法,給會計審計機構造成震懾作用,促使他們主動將失信行為拒之門外。同時,監管部門還應該引入會計事務所輪換制度,打破審計主顧之間長時間形成的不良默契關系,增加審計對象會計造假的成本,促使審計對象對自己的行為重新進行衡量,避免出現會計造假現象。
(二)加強人員誠信教育。除了強有力的法律監管,會計行業誠信體系的構建還有賴于會計從業人員良好的自律性和高度的職業素養。假如,會計從業人員能夠自覺規范行為,始終堅守職業操守,抵制不良誘惑,不給予任何單位造假的機會,那么整個行業風氣就會得到凈化,會計行業誠信狀況也會出現很大的改觀。為此,必須要加強對從業人員的誠信教育。一方面要加強高校誠信教育,從根源上樹立會計人員的誠信意識和思想。各類會計專業院校需要重視誠信教育,將之納入到專業教育體系中,傳授學生基礎會計相關法律知識和道德知識,樹立他們正確的價值觀、職業觀、道德觀等,形成他們良好的職業素養;另一方面行業協會、會計事務所及相關企業應該定期組織開展誠信培訓活動,分析當前社會中存在的誠信問題及其缺失原因,制定有針對性、系統的誠信培訓計劃,設定合理的培訓目標和內容,提高會計人員業務能力的同時提升他們的職業素養,明確會計活動應該堅守的準則,激勵他們產生有效行為。
(三)發揮民眾監督職能。會計行業誠信體系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單靠政府監管是遠遠不夠的,需要整個社會的參與和努力才能實現預期目標。在政府部門的主導下,社會中的各個組織機構應該加強誠信教育,樹立民眾正確的誠信意識和價值觀,譴責失信行為,凈化社會風氣,創造良好的會計社會實踐環境。在此基礎上,應該培植一批政府之外的民間監督機構,實施第三方會計信息監管。社會主義建設進程中始終缺少不了大眾力量的支持。組織機構及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應該主動接受人民的審查,在社會大眾的審視下有效規范自己的會計信息披露行為,塑造自身良好的品牌形象,從而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會計監管機構只需維持好市場競爭秩序,把監管主動權交到追求利益的公司手上,由雙方自證清白,在秉持公平、公正的基礎上,嚴處造假一方,降低會計監管難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質量。同時,監管機構還應該開通網絡公共服務平臺,積極受理民眾的投訴、舉報行為,在對投訴、舉報信息作出論證并確定屬實之后,對相關單位或企業進行審查,依照我國相關法律予以懲處,從而擴大會計監管的輻射范圍,有效遏制虛假信息的流通。
總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時期,加強會計行業誠信構建十分重要。由于個人能力有限,加之各個組織機構和企業的誠信體系構建有所不同,作者有關會計行業誠信缺失與構建方面的研究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希望社會各界關注誠信建設,分析會計行業存在的誠信缺失問題,并提出相關改進建議和意見,從而促進會計行業的健康和諧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滕飛,趙瓊.論會計誠信的缺失與重構[J].財政監督,2011.35.
[2]程彩君.會計誠信危機及其治理[J].財政監督,2010.24.
[關鍵詞] 審計合謀會計師事務所信譽機制
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體系中,注冊會計師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上市公司在公布其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時,其披露的信息相當大部分是必須由注冊會計師鑒證和審查的,并要求注冊會計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意見書。由于會計信息的固有特征,需要借助于注冊會計師的力量監督公司披露的財務會計信息,通過其獨立、客觀和公正規范的鑒證和審查,確保公司信息披露的質量,使其披露的會計信息更具有相關性和可靠性。同時,為增強注冊會計師的責任感,其出具的簽證和意見書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一、會計事務所與上市公司審計合謀的博弈分析
審計在股票市場中的作用在于解決委托過程中股東與管理層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注冊會計師作為獨立中間人被引入,通過實施審計程序,把管理層的“私人信息”予以揭示并進行鑒證,從而減少股東和管理層的信息不對稱。但是,這種機制同時會導致注冊會計師與股東之間的信息不對稱。會計事務所有動機利用自己掌握的“私人信息”向股東尋租,并和管理層分享“租金”。因此,一旦有對合謀雙方有利的“誘因”發生,會計事務所就會放棄獨立公正的立場,與上市公司管理層達成合謀。
作為理性的經濟人,審計合謀雙方的決策取決于影響其收益或效用的各種因素的變動。以下將通過分別建立管理層要求審計合謀與會計事務所愿意審計合謀的行為決策模型來進行分析。
1.管理層要求審計合謀的博弈分析
前已述及,上市公司管理層在目前的博弈規則下有很強的信息做假和虛假披露的動機,在引入注冊會計師后,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的管理層在一定條件下必然會要求甚至是威脅利誘會計師事務所與其審計合謀。若T為管理層的現有效用,審計合謀受到查處和懲罰后的效用為T1,R為被查處的概率,T2為沒有審計合謀的效用。則:
要求審計合謀的期望效用=T(1-R)+T1R當:
[T(1-R)+T1R]>T2即(T-T2)/R>(T-T1)時,審計合謀就會發生。
不難看出,管理層要求審計合謀的動機取決于查處概率R和合謀收益(T-T2)。首先,在R和T一定的情況下,如不合謀的效用T2大幅減少(管理層如實披露經營不善導致巨額虧損的信息將會被解職而失去高薪和權利)時其審計合謀的動機會十分強烈。其次,當(T-T2)一定時,查處概率R越大,則合謀的動機越小。最后,如T1與T2相差不大或沒有變化即處罰成本很小或沒有,就會極大地增大管理層審計合謀的動機。實際情況也的確如此,我國的上市公司都是由地方推薦的,只要能融資為地方經濟建設出力,即使作假也是為了地方經濟而非個人私利,面臨受處罰的危險要小得多。而且即使處罰也是針對管理層集體,有法不責眾的傳統。因此,審計合謀作假的私人成本幾近為零,而管理層對查處的概率和受到嚴厲處罰的估計明顯偏低甚至于無威懾力,所以博弈的結果是審計合謀成為現存制度下的最優選擇。而這又是監管制度和制度執行的問題,且留待后面研討。
2.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合謀行為的博弈分析
會計師事務所接受股東委托對管理層的經營情況進行審計,其收益包括現實的審計收費,也包括預期未來收費的貼現值。如以S表示審計收益,S1表示審計合謀遭處罰后的收益(S>S1),查處概率為P;以S2表示不參與審計合謀而被解除審計合同后的收益(S2≥0),D為不參與審計合謀被解除合同的概率。則:
參與審計合謀的期望收益=S(1-P)+S1P………………①
不參與審計合謀的期望收益=S(1-D)+S2D………………②
參與審計合謀的行動條件為:①>② 即(S-S2)D/P>(S-S1)
從上述條件可以看出,會計師事務所的決策主要受處罰力度、解聘概率、解聘后的收益影響。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從事上市公司審計業務的事務所規模普遍偏小,市場分散且地域性強,低層次競爭十分激烈,只要事務所敢說“不”,失去客戶的概率就非常大。事務所為保住“飯碗”即使冒著被查處的風險也不得不與之合謀。假設合謀一定會被查處(P=1),合謀就取決于D、S1和S2。就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雖然在法律上決定會計師事務所聘任的是公司股東大會,但由于前述的股權結構和治理結構的缺陷,導致內部人控制嚴重,會計師事務所的聘任與否實際上是由公司管理層決定的,即審計市場的購買者不是真正的需求者,從而出現劣質產品排擠優質產品的現象。事務所真正在乎的是D而不是S1和S2;因為上市公司解聘就意味著事務所丟飯碗,而合謀只要不是作假太絕,S1和S2在目前的制度下就不會是負數。因此審計合謀也就不一定能杜絕。
綜上所述,我國會計師事務所與上市公司審計合謀的現象頻繁出現,根本原因在于現行的公司治理結構導致管理層對虛假審計意見的強烈需求。這一需求再加上會計師事務所在市場中的劣勢地位,使審計市場的有效需求基本上喪失。盡管處罰不力也是審計合謀的誘因之一,但單純提高懲罰力度卻不能有效地解決問題。因此有必要從整個制度環境和市場環境入手進行改革,在審計服務市場上形成一種類似商品市場的品牌信譽機制,以此改變博弈局中人的決策行為,使其有動機選擇有利于市場發展的戰略組合。
二、審計質量的市場評價與會計師事務所的信譽和品牌
Jensen和 Meckling(1976)認為當企業經理與所有者兩權分離時,由獨立第三方實施的審計可以降低企業經理的道德風險。Chow(1982)研究表明,大公司、高負債公司和貸款合約中有特殊要求的公司由于信息不對稱和信任問題更有可能聘用外部獨立審計師。但西方大量的審計文獻認為審計結果(audit output)是不可測評的,如NG(1978)認為對現在和潛在的股東來說,審計結果(質量)是不可評價的,審計收費會依據審計投入量(input)來確定,而不是審計結果。但是DeAngelo(1981)認為審計結果作為審計報告使用者對注冊會計師發表的審計意見的信任水平(confidence level),不是不可評價,而是難以評價。審計質量對審計報告的使用者來說,無論是在事前,還是在事后都是難以評價的,也就是說,市場對審計產生了需求,但不一定能評判其質量優劣。另外,投資者要對某一個注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進行衡量也是相當困難的,如果要想對市場上所有潛在的注冊會計師進行評價并加以選擇的話,則更是難上加難。既然審計質量是不可評價的或難以評價的,那么廣大的審計報告使用者應該如何來衡量審計質量呢?
由于注冊會計師行業現有的正式制度安排包括獨立審計準則、質量控制準則和職業道德準則等,都只能確保最低水平的審計質量,每一個注冊會計師都按照這些準則來開展審計業務,并且給予了注冊會計師較大的職業判斷空間,所以要辨別出審計質量是否達到或超過現有正式制度安排所確保的最低質量水平,主要取決于會計師事務所的信譽。會計師事務所的信譽和品牌成為一種重要的非正式制度安排,這種信譽和品牌能向廣大審計報告使用者傳遞有關審計質量方面的信息。如果一家會計師事務所擁有良好的聲譽和品牌,對廣大審計報告使用者來說,其出具的審計意見更加具有可信性。這可以解釋為什么那些大的IPO公司會轉向世界“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尋求審計服務。因此,會計師事務所的真正的價值在于它的信譽價值,會計師事務所之間的競爭最終表現為信譽品牌之間的競爭,一家會計師事務所如果失去了信譽,也就失去了未來的客戶,從而失去了所有未來發展的可能。
三、合伙制與會計師事務所信譽機制的形成
在我國,委托人的缺位必然導致公司治理結構失效和人內部控制,再加上包括股票期權在內的各種無風險暴利的誘惑,人會計信息操縱的條件和動機都具備了,因此,外部審計和監管就顯得格外重要。注冊會計師審計作為防范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操縱的一種制度安排,從經濟學視角分析,其實質就是對注冊會計師的激勵機制安排,通過對利益和責任的事先安排,可使其因正確履行職責而得到較高的收益,并因過失而得到懲罰。但如果收益和懲罰失衡,同樣做為“經濟人”的注冊會計師就會在利益驅動下產生道德失范行為。從我國現行的審計制度來看,其缺陷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一是與企業共謀造假受到查處的概率很小,而收益是確定的,如果不合謀則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據中注協統計,在2001年內有100多家事務所和6000多名注冊會計師受到行政處分,而其中承擔民事責任的不到1%。2002年的這兩項數據僅略有減少。二是中介機構組織制度存在弊端。事務所一般都是采取有限公司形式,事務所與注冊會計師所負民事賠償責任太少,這些制度缺陷使人為會計信息失真的成本過低,容易誘使注冊會計師進行職業冒險;同時,過于激烈的外部競爭環境也逼迫事務所不得不采取不正當的手段來維持生計。三是審計缺乏獨立性和審計規范的狹窄性妨礙了審計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我國的各類事務所均脫胎于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改制雖進行了多年,但仍與原單位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各種各樣的關系充斥審計市場,公平競爭幾乎談不上。而我國現行只規范報表審計的獨立審計準則已遠不能適應轉軌經濟發展過程中對社會審計的更廣泛和更高層次的要求。
顯然,審計服務的市場競爭也必然經歷商品市場競爭的各個階段,商品市場競爭已處在品牌為王的時代,審計服務的市場競爭也必然朝著這個方向發展。因此,會計師事務所的競爭必然是信譽和品牌的競爭。會計師事務所的核心資源是人力資本,會計師事務所的信譽和品牌需要每個注冊會計師的共同努力和竭力維護。為了保證會計師事務所的信譽與品牌得以長期保持下去,其執業注冊會計師就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賭注”押在會計師事務所里,他們才有積極性去維護會計師事務所的信譽。如果注冊會計師的利益取決于事務所的價值,而事務所的價值依賴于它的信譽,注冊會計師就會注重信譽。而合伙制作為一種最重信譽的企業組織形式,其基本特征是每位合伙人對合伙債務要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合伙人共同決策,相互監督,因此這種組織形式能使各個合伙人的個人利益與會計師事務所的信譽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它通過提高注冊會計師的違約成本來達到約束各個合伙人的目的,促使注冊會計師更講信譽,從而有助于審計市場信譽機制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張維迎:產權、政府與信譽.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1):1-20
[2]張維迎:法律制度的信譽基礎.經濟研究,2002年第1期:8-10
[3]王振林:政府規范對審計服務供求的影響.中國注冊會計師,2002年第3期:26
[4]李立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相關者行為的博弈分析.集團經濟研究,2006年11期
[5]Ng,David, “Supply and Demand of Auditing Services and the Nature of Regulations in Auditing,” Arthur Young Professors’ roundtable Conference Proceedings(1978)
[6]Jensen, Michael, and Meckling, William,“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r, Agency Costs, and Capital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October 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