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9 00:02:1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醫科幫扶工作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大力扶持中醫藥事業發展,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構建中醫藥服務網絡,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合理配置中醫藥資源,充分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全面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中醫藥醫療、保健服務的需求。
(二)基本原則。堅持以人為本,將保障人民健康作為中醫藥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堅持中西醫并重,將中醫藥與西醫藥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鼓勵中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共同進步、協調發展;堅持繼承與創新,遵循中醫藥固有發展規律,繼承中醫藥學術思想、臨床經驗和技術專長,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通過體制、機制、科技和知識創新,提高中醫藥臨床療效和服務水平;堅持發揮特色優勢,著力運用中醫藥方法防病治病,發揮中醫藥在治療慢性病、疑難病、傳染病和養生保健、亞健康保健等方面的優勢,開展“治未病”保健服務的同時,積極探索和拓展中醫藥在急救醫學中的作用和范圍;堅持政府主導和社會參與相結合,進一步強化政府在政策、規劃、投入等方面的責任,同時鼓勵社會力量參與發展中醫藥事業。
(三)主要目標。通過5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立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和中醫藥事業發展規律的體制和機制,合理配置中醫藥資源,進一步強化中醫藥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科研創新能力,優化人才隊伍結構,中醫藥學術、科研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明顯提高,將我市建設成為全省重要的中醫藥臨床基地、中醫藥教育基地和中醫藥科研基地,中醫藥整體實力進入全省中上游行列。
二、健全中醫藥服務體系,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
(一)優化中醫藥機構布局。將中醫藥服務機構建設納入區域衛生發展總體規劃,合理配置中醫藥服務資源,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公共衛生、基本醫療領域的重要作用。繼續抓好政府主辦的中醫醫療機構建設,每個縣辦好一所中醫院,形成以市、縣級中醫院為主體,以綜合醫院中醫科室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中醫科室為重要力量,以中醫診所、門診部、中醫“坐堂醫”等為補充,涵蓋預防、保健、醫療、康復等功能的中醫藥服務體系。鼓勵支持社會力量舉辦中醫醫療機構。
(二)健全中醫醫療服務網絡。
1.完善城市中醫藥服務網絡。建立以市、縣中醫院為主體,以綜合醫院中醫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中醫科為重要力量的城市中醫藥服務網絡。把政府舉辦的中醫院建成區域內中醫醫療、培訓和養生保健基地,充分發揮其疑難病診治、人員培訓和預防保健的輻射作用。中醫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之間要加強業務合作,實行雙向轉診,上級中醫醫療機構負責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業務技術進行指導。加強市中醫院建設與管理,適度擴大規模,用5年左右時間使其成為北及地區名牌中醫醫院,并逐步建設成為全市中醫藥骨干人才業務培訓基地和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真正發揮“龍頭”和輻射作用;條件成熟時,在云新城規劃建設市第二中醫醫院,以進一步解決東部城區缺乏高水平中醫藥服務問題。加強綜合醫院中醫科和中藥房建設,縣級以上綜合醫院按標準設立中醫科(或中西醫結合科)和中藥房,并設置一定比例的中醫病床,90%以上的綜合醫院5年內要達到國家建設標準。積極開展省級綜合醫院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和示范中醫科創建工作,力爭5年內再有1個綜合醫院中醫科獲得省綜合醫院示范中醫科稱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參照《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醫藥服務管理基本規范》和《省鄉(鎮)村衛生服務機構中醫藥服務管理基本規范》要求,進一步加強中醫藥服務能力建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必須設立中醫科和中藥房,配備2名以上中級職稱的中醫人員,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配備1名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的執業醫師。積極開展城市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創建工作,力爭5年內有2-3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省城市中醫藥特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驗收。
2.完善農村中醫藥服務網絡。加強縣中醫院、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三級中醫藥服務網絡建設,建立健全“縣抓好中醫院、鄉(鎮)抓好中醫科和中藥房、村抓好中西醫兩法診治疾病”的工作機制。組織市、縣中醫院支援農村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鼓勵中醫藥專業人員到城鄉基層衛生機構工作。重視基層衛生服務機構中醫藥技術骨干培養,加強鄉村醫生和社區全科醫師中醫藥知識技能培訓,大力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每個縣要辦好一所中醫院,并使其基本規模、服務功能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以及群眾對中醫藥的需求相適應,經過3年左右努力,所有縣級中醫院均要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院標準。積極開展省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創建工作,力爭5年內有1-2個縣獲得省農村中醫工作先進縣稱號。推進中醫藥“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工程,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都要設立中醫科(中醫診室),配備一定比例的中醫藥專業人員,擴大中醫藥服務領域,并加強對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的中醫藥業務管理和指導;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要有1名以中醫藥知識為主或能運用中西醫兩法防病治病的鄉村醫生(全科醫師),積極應用中醫藥診療技術防治疾病,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中醫藥服務覆蓋率要達到100%。
(三)加快中醫院達標建設。各地要將中醫院分年度納入政府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完善基礎設施,配齊基本設備,提高綜合診療能力和水平。經過5年左右努力,市中醫院要鞏固三級甲等中醫院標準,加強內涵建設,形成服務功能健全、臨床療效顯著、社會影響廣泛、中醫特色突出的現代化綜合性中醫院;對符合區域衛生規劃要求、尚未達到二級甲等中醫院標準的中醫醫療機構,要加快建設進度,3年內達到規定標準。各縣、區政府要抓緊制定中醫院和鄉鎮衛生院中醫科建設改造計劃,加大對中醫院房屋改造和設備配置的投入;加強中醫院急診科和感染性疾病科建設,提高中醫藥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和重大疾病防治水平,各地應將具備急救能力的中醫院納入當地120急救網絡。
(四)著力培育中醫重點???。深入開展重點中醫臨床???、中醫臨床示范專科、農村醫療機構特色中醫??平ㄔO。引導各級中醫院突出中醫專科特色優勢,力爭5年內,市中醫院腦病科通過國家重點中醫臨床??乞炇?,肛腸科通過省重點中醫臨床??乞炇眨诖嘶A上,爭取再有1-2個??瞥蔀槭〖壷攸c中醫臨床專科建設單位。推廣我市獨具特色優勢的蜂療及中醫藥制劑。扶持縣中醫院在加強綜合能力建設基礎上,重點發展優勢突出的中醫專科。每個縣級中醫院要有1-2個市級中醫臨床重點專科,力爭1個以上專科成為省級重點中醫臨床??平ㄔO單位。積極發掘推廣針灸、推拿、拔罐、刮痧、藥浴等中醫藥特色治療項目;爭取農村醫療機構特色中醫專科數量有較大幅度增加。
(五)積極開展中醫預防保健服務。充分發揮中醫“上工治未病”的特色優勢,強化中醫預防保健功能。市中醫院中醫“治未病”中心應在省級試點單位基礎上進一步做大做精,并在疾病康復、亞健康干預、優生優育、運動保健、食療推拿、托老保健等領域進行深入探索;縣級中醫院要開設中醫“治未病”門診,進一步拓展中醫藥服務范圍,豐富中醫藥服務內容,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
三、注重人才培養,提高中醫藥隊伍整體素質
(一)注重培養和選拔名中醫。探索多種途徑,采取綜合措施,不斷完善培養和評選名中醫制度,每4年評選一次市級名中醫,及時申報省名中醫,為理論功底較厚、臨床技能過硬、醫德醫風高尚的中醫人才脫穎而出創造條件。尊重和保護名老中醫,繼承發揚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適當提高待遇,并在政治、工作、生活等多方面給予照顧。鼓勵名老中醫進行知識傳承,對名老中醫著書立說、傳授經驗給予政策支持和經費支持。篩選一批熱愛中醫、富有潛力的中醫臨床骨干,采取以師帶徒方式傳承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并在每期傳承任務完成后,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衛生行政部門給予帶教的市級中醫專家獎勵。
(二)加快培養和引進中醫藥領軍人才。按照《市政府辦公室關于深入實施醫學重點學科建設與人才戰略工程意見的通知》(政辦發〔〕209號)和《省中醫藥領軍人才培養實施辦法》(中醫政〔〕45號)規定,有計劃、有重點地培養一批中醫藥學科帶頭人,將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項目培養對象等獲得國家級項目培養人才列為造就和引進在全省有一定影響的中醫藥領軍人才,盡快形成一支功底扎實、現代知識豐富、創新能力較強、專業技術精湛的中醫藥創新團隊,承擔中醫藥重大科研任務,引領我市中醫藥學術的發展,推進中醫藥學術現代化。
(三)加強中醫藥人才繼續教育。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要根據高等學校設置規劃和社會需求,著力提升辦學層次,提高師資隊伍水平,加強實驗實訓基地建設,并充分利用學校平臺,培養不同層次的中醫藥人才,組織接受中醫藥繼續教育。重點加強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人員和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的培養,逐步提高中醫藥臨床隊伍的整體素質。繼續強化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教育,在各級中醫醫療機構中開展學習中醫藥經典活動,注重辨證思維訓練,增強中醫醫生運用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方法診療疾病的能力。鼓勵在繼承的基礎上吸收利用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化手段,搞好中醫藥技術創新。
(四)強化基層中醫藥人員培養。鼓勵以在崗鄉村醫生中醫藥中專學歷補償教育、鄉鎮衛生院中醫骨干培訓班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加快農村中醫藥人員培養,力爭通過國家農村衛生技術人員中醫藥知識及技能培訓項目北教育基地資格審批,同時做好我市農村基層中醫藥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普及工作。依托縣級中醫院定期對鄉村和社區醫生進行中醫藥基本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和適宜技術培訓,擴大中醫藥服務的覆蓋面。
四、積極推進中醫藥文化建設
(一)加強中醫藥文化傳播和普及。深入挖掘本地中醫藥文化積淀,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營的中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鼓勵社會力量創建中醫藥科技文化園區等中醫藥文化產業基地。充分利用以康緣藥業主打醫藥精品、市中醫院院內藥品制劑和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中藥標本等為主的中醫藥優勢資源,創建中醫藥博物館。采取多種方式傳播、普及、弘揚中醫藥文化。進一步加快我市中醫藥史志的編撰和秘方、驗方的挖掘、整理,發掘中醫藥文化底蘊,營造良好氛圍。衛生部門要定期邀請中醫藥專家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宣傳中醫藥文化,提高廣大群眾對中醫藥文化的認同。
(二)發揮中醫院在中醫藥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各級中醫院要重視中醫藥文化建設,在辦院理念、醫院管理、人才培養、行為形象、診療活動和建筑風格等方面充分體現中醫藥文化特色。選擇有條件的中醫院進行中醫藥文化重點建設,為全市中醫藥文化建設起到示范作用。新建和改擴建的中醫院,都要把中醫藥文化特征作為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充分利用庭院、大廳、走廊、候診區、診室等區域全面展示中醫藥文化,努力使全市各級中醫院成為具有鮮明特色的中醫藥文化陣地。
五、加快中醫藥產業發展,促進中醫藥科技創新
(一)加強中醫藥產業發展的統籌規劃。加快建設現代中藥技術體系和產業體系,充分發揮康緣藥業國家中藥現代化示范企業的作用,整合我市中藥材地緣資源、中藥企業、中醫醫療、中醫藥教育機構等綜合優勢,開展對中醫藥的藥效物質基礎研究、臨床療效研究,鞏固并確立中醫藥產業在我市中醫藥創新研究領域、臨床研究領域的引領地位。以康緣藥業為龍頭,將中醫藥產業打造成我市強勢支柱產業,優化中藥產業出口結構,扶持中藥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著力構建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現代化中醫藥產業體系。
(二)探索建立中醫藥集團發展新模式。完善政策措施,整合康緣藥業、市中醫院和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資源綜合優勢,按照以管理技術人才資本為紐帶,以協議形式明確權力、義務,以制度規范運作行為模式,建立協作型中醫藥集團。鼓勵和加強中醫藥企業與醫療、教育機構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企醫聯合、企校聯合、醫校聯合,共同合作開發,促進醫、教、研、產緊密結合,構建資源共享、技術先進、功能完善、管理科學的中醫藥科技創新平臺。
(三)促進中藥資源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我市豐富的中藥材資源和農業大市的優勢,開展中藥資源普查,保護藥用野生動植物資源,建立種質資源庫。從農林產業布局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等方面,探索以康緣藥業大型中藥企業為主導,土地集約經營,農業現代化管理的新模式。扶持道地藥材良種繁育,積極發展中藥特色農業,建設規范化、規模化中藥材種植生產基地10萬畝。支持野生藥材家種家養,開展技術培訓、示范推廣和對中藥材種植指導與服務,構建中藥材研發、種植、生產、加工、技術服務的營銷體系。
(四)改善中醫藥科技創新基礎條件。根據中醫藥科技創新發展要求,努力增加政府對中醫藥科技經費投入,進一步適應中醫藥事業發展。采取多種形式,鼓勵和促進中醫藥科研人員研究、推廣現代中醫藥診療技術。中醫藥科研課題立項、科技成果評審等,要充分尊重中醫藥的學術特點,對列入國家及省重大科研項目的予以重點扶持。市、縣中醫院要按不少于業務收入的1%提取科研經費,用于中醫藥科研創新。
六、健全完善保障措施,營造中醫藥事業發展的良好環境
(一)切實加強對中醫藥工作的組織領導。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中醫藥事業發展,將中醫藥發展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規劃和醫療衛生事業發展規劃,促進中醫藥事業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市政府成立以分管領導為組長,衛生、發改、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藥品監督、物價、科技、農業(林業)、民政等部門負責同志參加的市中醫藥工作領導小組,建立工作制度,制定工作計劃,進行目標考核,研究解決中醫藥工作中的重大問題。各縣、區政府也要建立相應組織,負責協調解決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相關問題,落實相關政策措施。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衛生行政部門要履行好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統籌規劃、中醫藥業務管理、綜合協調職能。發改部門負責將中醫藥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優化中醫藥資源配置,推動中醫藥基礎設施建設;財政部門要健全完善中醫藥事業發展的長效投入機制,增加經費投入,做好財政政策落實工作;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門負責做好中醫藥醫保政策的落實及人才培養規劃、職稱評定工作;藥品監管部門負責幫扶醫療機構申報院內中藥制劑與使用調節;編制部門做好中醫藥機構人員編制工作;物價部門負責申報合理制定非營利性醫療機構中針灸、推拿、中醫整骨、蜂療、院內藥品制劑、中醫特色技術服務等傳統項目的收費標準,適當提高政府部門確定的名中醫專家診療費標準;科技部門負責將中藥現代化工作、中醫科學研究和產業技術開發納入全市科技發展計劃,培育發展中醫藥科技市場,推動中醫藥科技進步以及知識產權保護;農業(林業)部門配合做好中草藥種植特色農業基地發展扶持工作;民政部門要將中醫藥普及推廣納入社區服務范疇。
(二)進一步增加對中醫藥事業的投入。各地要按照公共財政體制要求,建立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確保各級政府對中醫藥事業的投入逐年增加,財政性經費原則上不低于同期財政經常性支出的增長幅度,中醫藥經費投入增長幅度高于醫療衛生事業增長幅度,并將中醫經費實行預算單列。各級政府每年要安排中醫特色優勢專項經費,實行項目管理,??钣糜谥嗅t科研、教育、季節病預防、人才培養、特色??平ㄔO、中醫適宜技術推廣、中醫藥突出貢獻人才獎勵、中醫藥服務基礎建設項目、鄉村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中醫藥服務重點裝備和中醫先進單位創建工作等。各級財政部門在安排社區衛生服務補助經費時,要統籌考慮支持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發揮作用。鼓勵和引導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公民個人捐資,扶持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形成多渠道投入格局。加強中醫藥經費管理,嚴格執行財務管理和審計制度,提高中醫藥經費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