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4 19:24:2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幼兒園實踐調查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幼兒雙語 學前教育 英語
一、引言
隨著國際一體化的日益發展,英語已經成為未來一專多能復合型人才不可或缺的交際能力。全社會英語學習的熱潮不斷升溫,并出現了英語學習“低齡化”的趨勢。各級各類的幼兒園都開設雙語教學,即以漢語和英語作為教學媒介的學前教育。因此培養學前雙語師資刻不容緩。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開設商務英語(幼兒雙語)專業,經過幾年的研究和探索,基本形成了“學前教育+英語”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
二、幼兒園英語師資的調查
幼兒雙語師資人才的培養應該是對學前教育專業和英語專業分析和綜合的產物,是對兩個專業知識體系的突破,是一種新思維的成果。而目前包頭市幼兒園的雙語教學正處在起步階段,雙語師資緊缺,且教師的英語教育能力較為欠缺。幼兒園真正需要的是具有扎實的英語基礎,英語發音標準,同時又熟悉幼兒教育教學理論和技能,能獨立承擔幼兒園教育工作,具備彈、唱、跳、話、說等多方面的技能。因此既能從事英語教學,又能組織幼兒園五大領域活動的復合型人才是目前迫切需要的。
三、“學前教育+英語”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案的探索
1.培養目標。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幼兒雙語專業旨在培養既掌握學前教育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又具備從事學前教育工作所需要的多種能力,包括科學文化教育、雙語教育(英語)、藝術教育(彈琴、跳舞、畫畫、唱歌、動畫及玩教具制作)、健康教育、幼教管理能力,善于交往,勇于創新,身心健康的各級各類學前機構的幼兒教師和行政管理人才。
2.人才培養規格。幼兒雙語人才培養規格分為三部分:幼兒教育能力,要求學生掌握相關法規、心理、衛生保健、教育及良好的藝術素養的能力;英語語言能力。要求學生掌握英語聽、說、讀、寫等能力;方法能力,具備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語言文字能力、自主學習、自我提高的能力。具體體現為: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和常用軟件的使用,獲得全國計算機應用能力一級B證書;具備基本的外語交流與應用能力,獲得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三級B證書;掌握標準普通話,獲得普通話二級乙等或以上等級證書。
3.課程設置。根據專業培養特點,課程體系分為三大模塊來進行:
建立由公共課和專業課組成的課程體系。公共課由學校統一打包安排,重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專業課由學前、英語、藝術三大模塊構成。在現有的課程體系中,打造一批優質的專業核心課。目前,學前心理學、幼兒園各科教學法、幼兒園游戲指導、衛生保健、學前綜合英語、形體舞蹈、樂理、手工制作等課程是專業核心課。
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除以上專業課程外,針對不同目標,還開設多種多樣的實訓項目。實訓主要項目校內包括:語音訓練、書寫訓練、基礎禮儀訓練、幼兒園多媒體課件制作、教學能力訓練、雙語喜劇表演等;校外包括頂崗實習等。
此外,還會邀請幼兒園一線教師定期做講座。通過這一系列的實訓項目,學生可以掌握幼兒雙語專業所要求的職業能,為日后的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推行多元化的考核模式。考核以職業崗位能力為重點,采用模塊式(理論+技能)考核方式。理論模塊以閉卷為主,間或采用開卷考試、匯報表演、案例分析、調查報告等形式,學生匯報表演時邀請行業專家參與,對案例分析和調查報告的評價;技能模塊以過程式考核為主,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觀察和記錄學生的表現,還通過邀請行業專家參與面談、正式作業、項目調查、課程設計、實際創作、實際操作等考核形式考察和評價學生,使得考試模式與行業質量標準接軌。
四、結束語
社會調查實施方案
二、社會調查實施進度安排
(一)準備階段
1、召開全班學生大會,動員布置社會調查事宜。
2、指導教師指導學生選題、擬定調查提綱。
(二)調查階段
1、指導教師審定學生選題及調查提綱。
2、學生根據調查提綱進行調查。
(三)調查報告寫作階段
1、學生撰寫社會調查報告初稿。
2、指導教師指導學生修改初稿。
3、學生修改調查報告,定稿。
4、指導教師審定后,學生使用A4紙雙面打印調查報告一份,交給指導教師。
5、學生最后交稿日期為
6、交稿方式:
(1)社會調查報告的初稿和修改稿一律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寄給指導教師黃江寧。
(2)社會調查報告的審定打印稿除直接交給指導教師外,也可以交給班主任轉交指導教師
(四)評審階段
指導教師完成社會調查報告成績評定,送學校審核驗收。
三、社會調查的學分
社會調查共3學分,不得免修。
四、選題和形式
1、社會調查的內容應限定在本專業實踐范圍內。學生應根據行政管理專業的特點,結合我國公共管理的實踐,以及一些熱點問題,有針對性地選題,并實施社會調查。
2、社會調查可采取行政機關實習、實地綜合考察、案例分析等形式。
五、成績評定
(一)關于調查報告:
社會調查的成績考核以學生提供的社會調查報告為依據。參加行政機關實習、實地綜合考察等活動的學生應獨立完成調查報告,完整的調查報告內容包括:社會調查題目、調查時間、地點、方式、內容、過程、發現的問題,運用行政管理學理論去解決問題,形成相關結論。社會調查報告字數不得少于3000字。
指導教師以學生參加社會調查活動的情況、效果、撰寫文字材料綜合運用專業知識的水平,在社會調查過程中的表現以及調查單位的反饋意見等作為評定成績的依據。
(二)關于案例分析:
包括選擇的案例、案例所展示的問題、運用行政管理學理論去解決問題。字數不少于2000字。
(三)社會調查的成績評定采用百分制
指導教師對學生在選題是否恰當(占10分)、觀點是否明確和正確(占35分)、材料是否豐富和翔實(占30分)、邏輯是否嚴密和結構是否嚴謹(占15分)、語言文字是否流暢和優美(占10分)等五方面進行綜合評定,給出具體分數。90分(含90分)以上者為優秀,80-89分(含80分)為良好,70-79分(含70分)為中等,60-69分(含60分)為及格,60分以下為不及格。
(四)凡字數不足、內容不全的調查報告或案例分析,給予不及格處理;
凡抄襲造假者,取消社會調查成績。
(五)凡社會調查成績未達60分或要求重做者,可根據珠海電大實踐教學具體安排,在學籍有效期內進行。
(六)社會調查由指導教師給出初評成績,由電大分校復審,省級電大驗收,中央電大抽查、終審。
六、社會調查報告的書寫格式要求
文章的結構層次用下列符號表示:
一、(一級標題,宋體、四號,加粗)
(一)、(二級標題,宋體、四號,加粗)
1、(三級標題,宋體、四號,加粗)
文章正文中:
(1)題目---宋體、三號(加粗),居中。
(2)姓名----宋體四號。
(3)正文(宋體、四號)
內容結構包括:基本情況(社會調查題目、調查時間、地點、方式、內容、過程)、發現的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建議(運用行政管理學理論去解決問題)。
七、社會調查報告范文
范文如下:
XX行政服務大廳現狀調查
2006年10月11日至10月30日,本人對XX進行了訪談式調查。
一、XX大廳基本情況
XX大廳是XX各相關職能部門集中對外的一個辦事窗口,它的主要目的是讓到政府辦事的單位或個人,特別是需要跨部門找多家單位的,可以在一個大廳內辦完所有的事,實現一條龍服務,從而體現政府辦事的高效率、高效能,并實現公平、公正、公開、真正為民辦實事這個目標。
XX大廳,由區黨政辦領導和直接管理,各相關職能部門抽調工作人員派駐,據統計,有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發展計劃局、國土資源局、財政局、環保局、民政局、計劃生育局、教育局、經濟貿易局、農業局等十三個部門。有些部門是固定工作人員到窗口上班,有些部門是幾個工作人員輪流到窗口上班。
整個服務大廳的面積為590平方米,布局為敞開型柜臺式,以部門分段,共有30個工作崗位,工作人員就位后在柜臺上放置有單位名稱和個人姓名的工作牌。有一工作室提供傳真、復印服務,大廳里有飲水機和沙發,有報刊供閱覽。特別的是有區政府和各部門的有關紅頭文件也陳列出來供大家查閱,通過相關手續并可辦理出借。
整個服務大廳,日常工作量最多的是勞動和社會保險局,經常可看見有人排隊等候,據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的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平均每天要接待35人。
二、存在問題
根據大廳意見箱上的留言和工作人員提供的情況,及本人的觀察、了解,行政服務大廳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一)信息的、傳播不到位。
服務大廳2006年5月從金灣區辦公中心搬至2公里外的原西湖幼兒園,沒有通過媒體廣而告之,只在原大廳門口貼了通告,很多辦事的人先跑到原地址,才獲知情況,轉到新辦公地點,多走了冤枉路。
(二)新辦公地點比較偏僻,交通不方便。
雖然到服務大廳辦事,可乘201、207、504、701路等4路公共汽車,但從公共汽車站到服務大廳要走700米的路,稍為遠了一點,夏天走得滿身大汗,而雨水天便會淋個透,辦事人員會感到比較不便。
(三)有些服務沒有真正做到家。
現在服務大廳辦公地點是地處待開發的金灣區主城區——西湖城區,但目前其周圍4公里范圍內找不到商業服務場所,例如:服務大廳雖然設有便民復印機,但一張A4紙要收1元,與外面商業服務0.4元相比差距太大,給人覺得有亂收費之嫌。
三、一些建議
首先,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以及相關設施,建立政府電子網絡,讓企事業單位或個人可以通過電子網絡辦理一些日常事務,不用來回奔跑和等候,做到減少人力、物力的浪費,縮短辦事時間,提高辦事效率,又能實現無紙化辦公,減少資源浪費,保護環境。
其次,對一些事務重大或者業務量多的工作,可以提供上門服務。對一些問題要有預見性,防范于未然,發揮政府的各項職能,提前介入,避免事件發生或不良發展。比如,加大勞動法規的宣傳,加強勞動用工工資發放等方面的監督,以此可減少或避免工人集體上訪、提出行政訴求等行為,減輕政府機關辦事壓力,又可讓工人們感覺到政府對他們的強有力的保護作用。
關鍵詞:幼兒教師;專業素質;調查;提升策略
一、問題提出
幼兒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幼師是幼兒園教育的專業人員。隨著社會和時代的發展,提高專業素質、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對幼師十分重要。幼師專業素質的高低,好壞,是國家和社會共同關心的熱點話題。幼教事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幼師專業化提升將對整個教育事業產生重大影響。
二、現階段漢中地區幼師專業素質的現狀
對漢中市幼師素質發展現狀進行了問卷、小型座談的調查。共發出教師問卷432份,回收368份,回收率為85.2%。通過調查發現幼師的專業知識、專業態度和專業反思是影響幼師走向成功的橋梁。[1]
1、幼師的專業知識
作為幼師,應該掌握相關的兒童心理知識、教學理論知識以及通識知識等。針對幼兒的心理發展的基本特點這一題目,受測教師的平均答對率只有35.3%,這顯示了幼師的相關理論知識水平有待提高。
2、幼師的專業態度
(1)幼師對兒童的指導方面存在差異
幼兒教師在對待幼兒時應該有愛心、耐心、信心、責任心,并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態度和工作積極性。數據顯示,只有32%的教師會對不喜歡參加體育活動的幼兒進行耐心指導,而45%的教師會置之不理。
(2)幼師的職業熱愛度不高
3、幼師的專業反思。
專業反思是幼師經常反思自身的教學活動,包括活動前的準備、活動過程的相關情況以及活動結束后有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等的反思。調查顯示,有45.5%的教師認為沒有必要寫反思總結,32.5%的幼師偶爾寫反思總結,10.6%的教師從不寫,只有11.4%的教師會經常寫。
三、在職幼師的專業素質所存在的問題
當今幼師專業素質發展過程中的問題從社會、學校、幼師自身方面分析主要表現在專業知識與實踐相脫節、專業能力不足、專業情意淡薄三個方面。
1、專業知識與實踐相脫節
我國高校設置的學前教育專業在課程設置方面多以理論知識為主,具體的實踐課程較少,但很多理論都需要在實踐中才能深刻理解,因此學生大都不理解其實踐含義。
2、專業能力不足
(1)專業技能
大多數幼師入職后表現為專業藝術技能差。[2]因為我國高等院校對幼師的培養過于注重理論,因此專業技能課程較少,學生得不到有效鍛煉,學生自身底子也弱,長此以往,學習的積極性減弱,自信心不足,自我學習的效能感也降低。
(2)教育教學能力弱
當前的高等普通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設置了教育實踐課程,但由于實踐時間短,且學生態度差,積極性不高,效果不明顯。
(3)教育研究意識缺乏
大多數在職幼師認為教育研究研屬于教研工作者的事情,這種想法制約了我國幼師的發展。
3、專業情意淡薄
相關調查發現,我國高等院校學前教育生源大多數是被調劑的。他們對這一專業的興趣不高,且幼兒園工作過于繁瑣,幼師易產生厭倦心理。
四、影響在職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升的因素
幼兒園要實現內涵發展,必須依賴教師隊伍的專業發展,然而由于目前幼兒教育隊伍存在專業素養、綜合素質偏低,教研能力欠缺,職業倦怠現象突出,敬業、奉獻精神有待加強等諸多問題。
1、R鄧匱偏低,綜合素質不高。
幼師她們大都是本科以下學歷,缺乏相關的職業訓練和實踐鍛煉,他們專業知識不夠深厚、專業技能不夠扎實,而且在教育理論素養和職業道德方面存在不足。
2、敬業精神不強,奉獻精神缺失。
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部分教師出現了拜金和享樂傾向,敬業奉獻精神缺失。
3、職業倦怠現象出現,缺乏職業幸福感。
幼師工作任務全面細致、繁瑣且幼兒數量多,家長要求易多變,使得部分教師出現了職業倦怠,也感受不到幸福。[4]
4、專業素養較低,教研能力差
許多幼師不僅教育理論素養不高,還缺乏實踐中的反思和探索,以至于難以運用理論知識探究問題的成因、條件及解決途徑,教研能力乏力。
五、在職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升策略
1、重視對幼師的培訓,促進教師的專業素質的提升
針對現任教師專業知識水平較低的情況,建議教育機構采取措施促進幼師專業知識發展,加強相關理論知識的學習,例如心理學,教育學,衛生學等理論知識的學習,并在具體實踐中深入理解相關理論知識的含義,有效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自身專業素質的發展。
2、大力提倡奉獻、敬業精神,展示幼師良好風貌
德高為師,身正為范。幼師應嚴格以教師道德規范要求自己,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展示幼師良好風貌。
3、幼兒園應該注意在職幼師的職業情緒,給予自由時間
幼兒園應該適當給予教師自由,時間發展興趣愛好,陶冶情操;或者通過在園開展一些有意義、有趣味的活動,豐富幼師的生活;還可以鼓勵幼師發揮自己的特長、優勢參加一些比賽,實現自身價值。
4、引導幼師進行科學研究,注重和外界的交流
鼓勵幼教師積極開展行動研究,提倡幼師發揮自身特長、優勢進行學術研究。并提供幼兒園教師學術自主的空間,邀請專家學者來園進行學術交流,促進教師與外界的交流溝通。
六、結語
幼師是幼兒園中負責幼兒生活與教育的專業人員,是幼兒教育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是幼兒園最基本的力量和保證。教師專業素質的高低,決定著幼兒教育的好壞。因此,培養一支高專業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前提。
參考文獻
[1]楊玲,孫曉軻. 常州市幼兒教師專業素質狀況調查報告[J].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10(02).
[2]趙方方,張桂榮.幼兒教師專業技能培訓策略探析[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4(03).
[3]劉小林. 基于《專業標準》的幼兒教師專業素質的培養與提升[J].中國成人教育,2014.
[4]陳文東. 論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的職前培養[J].泉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16.
[5]李嬙. 幼兒園教師職業倦怠現狀研究報告[J].幼兒教育,2016.
關鍵詞:幼兒園教師;培訓需求;個人需求
中圖分類號:67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9-4156(2013)07-043-02
一、農村幼兒園教師參加“幼兒教師國培計劃”的個人需求狀況
1.參加培訓的內部動機。教師內在學習需求是教師專業發展的最大動力,培訓的內部動機,關乎教師是否需要培訓。教師培訓前有無內部動機也是教師參加培訓學習主動性、目的性的表現,是影響培訓質量的重要因素。調查設計兩個多選項目以確定學員參加職后培訓的動機狀況:在“您以往參加培訓的原因”項目中,排在前三位的原因是“提升專業素質(91.8%)”、“提升學歷(27.4%)”、“上級規定(26%)”。在“參加‘幼兒教師國培計劃’之前,您有明確的學習需求”這一項目中,54.8%的學員無明確的學習需求,45.2%的學員有明確的學習需求,其中只有6.8%的學員能注明具體的學習需求。這一結果在職稱、教齡、職務等因素上均無顯著差異。
從調查結果可見,農村幼兒園教師整體提升專業素質的愿望強烈,但是對通過培訓提升哪些專業素質尚不明確。同時,學員在培訓前沒有明確的學習需求固然與農村幼兒園教師現有的專業水平有關,但學員對“幼兒教師國培計劃”的了解也影響著學員的內部培訓動機的明確度。調查顯示,“幼兒教師國培計劃”的了解程度與學員學習需求呈顯著相關(r=0.279*,p=0.017
2.對培訓內容的需求?!芭嘤栃枨?希望狀態一現有狀態”,教師對培訓內容的需求通常與教師在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自身的不足相聯系。正是這些亟待彌補的差距,會增強教師參加培訓的主動性、目的性。針對培訓內容需求,在調查時設計了“想學習的內容”和“不想學的內容”兩個多選題目,培訓內容涉及課程改革、教育理論、教師專業發展、教育政策與法規、園本教研、兒童發展與評價、幼兒教育教學技能、幼兒園環境創設、現代教育技術等九個方面。結果顯示,學員最想學的內容排在前三位的依次為幼兒教育教學技能(71.2%)、園本教研(46.6%)、兒童發展與評價(37%);學員最不想學的內容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教育政策與法規(56.2%)、課程改革(38.1%)、教育理論(26%)。
從學員的培訓內容需求性質來看,學員對培訓內容的需求都緊緊圍繞幼兒園的教育教學工作,更注重培訓內容的“實用”,基本都是學員基于幼兒園教育工作意識到的、希望培訓幫助解決的顯性需求。但忽視了自身尚未察覺,但實際客觀需要的教育理念、知識等隱性需求。
再從《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三個維度考量學員的培訓內容需求,學員對培訓內容的需求基本屬于專業能力范疇,而學員忽視的基本屬于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范疇的內容。這兩個維度的內容同樣是學員亟待提高的。我們對學員的《綱要》知識進行了測試,學員的專業知識、專業理念并不令人滿意,得分率僅為54.6%。這說明,學員自我報告的培訓需求可能是不真實的,并非與專業不足相聯系,還需要從多方面綜合分析。
3.對擔任培訓者的需求。調查設計了“你希望擔任國培教師”的多項選擇項目以了解學員對擔任培訓者的需求,發現學員最希望擔任培訓教師前三位是一線名師(76.7%)、高校教育專家(60.3%)、優秀園長(47.9%)??梢娹r村幼兒園教師對培訓者的實踐經驗有較高的要求。學員對“高校教育專家”的累選頻率位居第二,與某些研究結論不符。通過訪談得其原因,學員很少有與權威的教育專家交流的機會,覺得聽專家的講座很難得,專家的見聞體會很新鮮。
4.對培訓形式的需求。調查顯示,學員喜歡的排在前三位的培訓形式是觀摩研討(累選頻率為83.6%)、實踐指導(累選頻率為57.5%)、案例研討(累選頻率為50.7%),而對專題講座形式的認可度偏低(累選頻率為41.1%)。同時,學員認為最有效的培訓方式是觀摩研討(累選頻率為78.1%)、專題講座(65.8%)。
可見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培訓需求與專業認知是存在偏差的,他們雖然認同理論性、知識性培訓的績效,但較喜歡實踐性、參與性強的培訓形式。同時,學員的培訓形式需求也說明了農村幼兒園教師在專業發展自覺方面,注重在解決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具體問題中提升顯性的專業能力,忽視隱性的專業知識和理念的提升。
5.對培訓后的跟蹤服務的需求?!坝變航處焽嘤媱潯笔且豁棾掷m的系統工程,既包括培訓期間的管理和培訓結束后的跟蹤服務。有研究發現,參訓教師普遍反映,培訓結束后,他們很想在教學實踐中去嘗試所學知識和技能,但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因缺乏后續的幫助和指導,便很快又陷入迷茫的困境。學員需要哪些跟蹤服務?調查發現,學員對培訓后的跟蹤服務需求依次為發放課程資源光盤(累選頻率為68.5%)、定期溝通與交流(累選頻率為60.3%)、建立培訓學員資料庫(累選頻率為41.1%)、課題研究指導(累選頻率為37%)。
從該項目的累選頻率看,學員對培訓后的跟蹤服務的需求很強烈,尤其注重培訓課程資源的共享與交流,而對具體的課題研究指導需求相對不高。通過訪談,發現這可能受以下兩個方面的影響:一是農村的優質教育資源短缺,使學員對培訓的跟蹤服務需求首先考慮到培訓課程資源的分享;二是農村幼兒教師的自主專業發展意識不夠,難從具體的學習與實踐需要提出具體的跟蹤服務需求。
二、結論與建議
1.結論。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培訓需求存在專業缺失。受制于農村幼兒教師理論水平、專業發展意識、信息資源缺乏等內外部影響因素,農村幼兒園教師較難發現自身專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多關注工作中的顯性需求,忽視隱性培訓需求;多注重專業能力發展需求,忽視專業情意、知識、理念發展需求;農村幼兒教師培訓需求不一定依據專業認知,有一定的感性傾向;培訓需求可能是不真實的,并非與專業不足相聯系。此外,調查沒有發現參加培訓動機、培訓內容需求、培訓方式需求、跟蹤服務等方面在職稱、教齡、園所所在地、職務等方面的顯著差異。
2.建議。農村幼兒園教師培訓不能盲目尊重教師的愿望、需求,要重視在培訓前通過問卷、訪談、座談、觀察等多種方式開展多層次需求調查,進行科學的教師培訓需求分析,引領教師的專業發展。
(1)開展教育培訓需求的多層面分析。鑒于上文結論,農村幼兒園教師培訓需求分析不能只依據教師個人培訓需求進行分析,要在不同水平展開,以保證培訓需求分析的科學、有效。農村幼兒園教師培訓需求針對培訓對象群體,可以從社會需求分析、組織需求分析、崗位需求分析等三個層面開展。社會需求分析立足于其立項的社會背景,突出農村幼兒園教師培訓的社會價值,如“幼兒教師國培計劃”的社會需求是“顯著提高農村教師隊伍素質”、“要充發揮‘國培計劃’的示范引領、‘雪中送炭’和促進改革的作用”;組織需求分析要回答“農村幼兒園要解決什么問題?培訓能解決什么問題?如何有效解決這些問題”:崗位需求分析要結合《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要求,把宏觀的社會需求分析、中觀的組織需求分析具體化,明確崗位勝任水平與標準,再審視農村幼兒園教師的現實狀態與理想或標準狀態的差距。從多層面進行農村幼兒園教師培訓需求分析可避免教師個人培訓需求中的各種專業性缺失,科學、全面把握教師培訓需求狀況,更好地實現培訓的專業引領作用。
“公共事業管理概論” 課程是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是學生深化對于管理學的了解和認識、掌握有關公共事業組織的運作方式和管理手段的重要途徑。本課程涉及知識點比較多、比較寬泛,很多學生缺乏對公共事業管理的直觀認識,單純的課堂講授比較枯燥,也缺乏說服力。因而,要創新教學方法,探索合適的實踐性教學方法,通過實踐活動來理解和強化知識、培養能力。
一、“公共事業管理概論”課程實踐教學方法選擇分析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是對理論教學的驗證、強化和拓展,具有理論教學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公共事業管理概論”課程實踐教學方法以調動學生積極性為核心,以參與和體驗為基本方式,以模擬實踐教學為主線,建立多渠道、獲取式的實踐教學系統。本課程所采取的實踐教學方法較多,有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社會調查、管理游戲、網絡沖浪等方法。其中,案例分析教學法是采用較多,又是課堂實踐教學方法,是整個公共管理學科教學的特色形式。案例教學是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場,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作,對其案例進行分析,進一步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正確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風、溝通能力和協作精神的教學方式。
社會調查方法卻是要通過深入社會,搜集直觀感性的第一手材料,進而分析材料,并形成一定的調查結論,是知識從感性向理性深化的過程,具有鮮明的參與社會實踐的特征。作為一種系統的、科學的認識活動,社會調查有著一種比較固定的程序,這種固定的程序可以說是社會調查自身所具有的內在邏輯結構的一種體現。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提出調查主題、調查準備、社會實地調查、數據整理和分析研究等。在公共事業管理課程中引入社會調查法來展開實踐性教學,特別是要帶著特定的管理問題,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深入各類公共機構與組織,以及社區,引導學生有目的、有意識地專門搜集和整理課堂學習知識的相關信息,通過觀察社會、了解社會,可以實現課堂學習與社會中的現實問題的有機聯系,促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社會現象,實現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逐步加深,實現學會認、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
二、社會調查法在“公共事業管理概論”課程中的應用案例
社會調查法在公共事業管理課程的實踐教學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引用,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下面以“青海省公共事業組織狀況調研”為例,對社會調查方法在“公共事業管理概論”課程實踐教學中的運用進行說明。
(一)確定調查主題
根據《公共事業管理概論》課程的教學內容,在選擇什么內容或問題作為社會調查主題時,主要考慮調查主題的有價值性、可行性等因素,因而選擇“青海省公共事業組織狀況”作為調查主題。這主要是由于這樣幾個問題:首先,本課程學習對象為青海民族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009級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本科學生,需要從實踐中認識社會,加強專業和課程的認知度。其次,課程學習的60%以上的學生來自青海各基層地區,調研地點以就近為主,分布于西寧市及海東地區,還有玉樹州,充分的體現了地域性、民族性等特征,而且,調研地點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學生以自己家庭所在地為中心進行輻射式取點,能夠保證調查的質量,而且調研成本低。
(二)調查準備
調查準備主要包括了調查方法的選取和組織安排兩方面的內容。
1、調查方法的選?。赫{查方法主要有抽樣調查法、問卷法、觀察法、訪談法和文獻調查法等,其常用調查方法為訪談法與問卷調查法。訪談法是調查者通過與被調查者面對面的進行交談,討論而收集資料的一種方法。問卷調查法中最重要的是設計問卷,問卷的設計一定要緊密圍繞調查主題,本著全面、科學、可操作性來設計調查問題和構建變量和指標之間的邏輯關系。根據當前公共事業組織(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基金會)的現狀、公共事業管理的教學內容及學生的認知能力等,以了解公共事業組織運行的狀況及存在的困境為主要內容,以訪談法為主,問卷調查為輔的調查方法,考察所選公共事業組織的狀況及這些組織所涉及的公共事務等相關情況,能使學生對公共事業組織有一個直觀、真實的認識,從社會實際狀況出發來深入而直觀地認識公共事業管理的內容、方式、目的等,加深對該課程內容的理解。
2、前期組織安排
由于關于公共事業組織的內容在課程教學設計中安排為第二章,因此,在學期初,也就是在調查前1個月布置具體的社會調查事宜。主要是介紹社會調查方法、調查對象的選定、調查數據可靠性的把握、調查報告的撰寫以及本次社會調查的要求等,督促學生做相關的知識儲備,尤其是對訪談法及調查問卷要做詳細的解釋,保證學生理解調查問題及調查目的,減少調查者因對問題的不理解造成的數據錯誤??紤]到被調查的公共事業組織的多樣性及學生的自主性,由學生自由組合為4至5人為一組的小組,并且自主聯系調研對象,同時為了保證每個同學都能實際參與調研工作,各小組自主推選一名組長,主要負責小組調查活動的開展及督促和與教師的聯系,調查分工等由組內成員自行協商。
(三)調查與資料收集
在調查準備階段,各調查小組根據組員情況,確定調查對象。各小組優先選擇家庭所在地、親戚所在地、同學朋友所在地的公共事業組織為調查對象,或以興趣因素選擇教育、衛生、慈善、環保等領域開展工作的公共事業組織,有選擇地發放問卷或面對面地調查與訪談。本次調查的對象有:“三江源生態環境保護協會” “金巴慈善基金會” “雪域慈善救助會” “青海義工聯” “青海省康樂醫院” “大通縣小星星幼兒園” “西寧市小花朵幼兒園”等七個公共事業組織。在調查過程中,以調查組織存在的困境和問題為研究的主題及分析的重點。學生在調查總結交流中往往對這個環節的感受最深,充分的體現出學生的參與性及親身體驗性,從而對相關教學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團隊協作精神得到了良好的培養、訪談技巧及溝通能力也有提升。
轉貼于
(四)調查資料整理分析與撰寫報告
將調查得來的原始資料進行整理、分析是撰寫調查報告和定量研究的基礎。這個環節中,指導學生根據調研主題,分析調查問題之間的邏輯關系,撰寫調研報告。由于各調查小組成員的知識結構和水平的差異,各組選擇的數據分析方法及最終的定性結論也不同。由于本次調查對象的特殊性及學生本身的客觀原因,多數小組以訪談的形式進行調查,導致獲取的數據資料較少,未能實現本課程與統計分析課程的結合。但通過組員多次訪談及有些組員的親身體會,收集的資料較多,對其分析,實現了公共事業管理課程中的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以致用,使分析結果更為深入和全面,并加強了課程內容的學習。由于學生寫作水平的差異又影響著各組最終的調研報告的水平,因此多次指導,反復修改后最終定稿。
(五)調查的總結、交流
調查的總結與交流是完善社會調查法的實踐性教學成效,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必不可少的環節。調查成果的交流,各小組以ppt形式匯報各組的調查情況、調查結論等,就調查中反映出的問題進行討論,分享調查體會與經驗,并且回答老師和同學的提問,實現知識的啟發、碰撞、提升。同時對調查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比如組織安排、問題設計、調查難點等進行總結,以便在今后的社會調查中避免出現相同的問題,完善社會調查法的實施和提高調查效果。從學生對調查交流、總結的情況反映來看,有些小組事先組織安排有所欠缺,導致調查時間延長、訪談目的未達到、成員之間的溝通不積極等等。更多的學生反映經過社會調查后對公共事業管理方面的很多知識有了直觀和更深入的認識,而且還在調查中取得了許多意想不到的收獲和感受,比如被調查的慈善組織所涉及的公益問題時,很多學生認識到專業課程學習的重要性和激發出的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此外,社會調查對溝通能力的提高以及與團隊合作能力的鍛煉也是學生交流總結中反映比較突出的一個方面。
(六)社會調查的評價考核
各小組完成社會調查后,在規定的期限內要求上交調查報告,同時還要附帶調查問卷、小組成員的分工說明等材料。小組社會調查實踐成績由調查報告成績、ppt的制作成績、交流匯報成績和學生評分四部分組成。調查報告成績、ppt制作成績、交流匯報教師評分和學生評分成績分別按照50%、10%、20%和20%的比例加權得出小組社會調查實踐成績。每個學生的成績以小組成績的85%為基數,15%按照每個學生在小組社會調查中的分工和表現等給出。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和評價方式有助于借助評價考核來檢驗課程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能力與素質的提高情況,有助于完善實踐性教學的各個方面。
學號:
專業:教育管理???/p>
教學班:
調查人:
調查時間:
調查地點:
調查對象:農村幼兒園課程現狀調查報告
[摘要] 本調查研究表明農村幼兒教師對課程本質、課程實施等的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差,為此研究者提出了一些促進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 課程;農村;幼兒園
一、問題的提出
目前,我國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學前教育改革,核心是課程改革。為了抓住幼兒園課程的“實質”,加速課程改革步伐,建構有利于幼兒發展的課程模式,我們對寧波鄞州區所有農村幼兒園的課程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
二、研究對象和方法
研究對象為江西省贛州市龍南縣,集體園14所,私營園165所(六星級1所,五星級4所,四星級3所,三星級15所——我們將幼兒園分成6級,六星級為最高)。
本研究采用了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 共發放問卷180份,回收14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80%。
三、結果分析
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寧波勤州區農村幼兒園現有的課程模式有:分科教學模式、綜合主題教學模式、單元主題教學模式、集單元與綜合主題為一體的教學模式四種。綜合主題模式占50%以上,選用的教材大多為浙江省省編教材(新舊均用)。園本課程的研究則處于觀望狀態,沒有開展的占50%,構想中的占40%,嘗試中的只占10%??梢?,我區農村幼兒園的課程設置已成多元化狀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的基本觀念已得到認同,特別是浙江省編《幼兒園課程指導》中的“綜合性主題教學模式”已被廣泛運用。
與此同時,我們在調查中也發現了課程設置和改革中的一些問題。
(一)對課程本質理解的片面性
1.課程即學習科目或教材
這種對課程的理解源于傳統應試教育, 是“學校式教育”的真實反映。在訪談中, 我們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問答:“你們幼兒園開設了什么課程啊?”“語言、數學、常識、音樂、美術……”可見,在教師眼中,課程是具體學習科目的總和。教材成了課程的具體表現形式,教師只是教材與幼兒之間的媒介。
這種理解雖然把握住了課程的主要問題, 但卻目光狹小,只重視“教什么”,沒有關注“為什么教”以及“怎么教”;只關注孩子的認知學習,忽略了幼兒的興趣、需要、能力的發展,忽略了幼兒在生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直接經驗。
2.課程即學習活動
“課程即學習活動”的觀念受進步主義教育思想對“課程即教材”一說的反思與批判的影響,但由于經驗與理論的不足,一些幼兒園片面地將課程理解為幼兒的學習活動。這一認識在星級幼兒園中尤為突出。在對這些幼兒園的訪談中,當問及“什么是課程”時,很多幼兒園表示開展了很多實踐活動,如自制點心、大帶小、種植小樹等&也有的幼兒園認為他們很重視幼兒的操作,開設了實驗室,讓幼兒在操作中發展;還有的幼兒園將區角活動作為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些幼兒園將“課程”理解為幼兒的學習活動,和前者相比,能重視幼兒的經驗,注重幼兒的需要、興趣,不僅關注了“教什么”,也注重“怎么教”,可以說是一大進步。但這種理解往往容易將注意力引向表層——活動的形式,視活動本身為目的,而忘卻了活動的宗旨。過分強調從實踐中獲取直接經驗,忽視教師的引導作用和主體地位,也不能完全反映幼兒園教育和幼兒學習的本質特征。
(二)將課程實施局限于上課
從下表中不難發現,一些教師將課程實施簡單地理解為上課,他們往往將一日活動安排得滿滿的,總想一口氣將孩子喂成一個大胖子。在這一日活動中,教師組織的集體活動就有7個,時間長達3個小時之多,上課時間占幼兒在園時間的40%。 而即使在最注重學科教學的前蘇聯幼兒園,大班作業教學的時數也僅為每周(六天)15節,計7.5小時,約占幼兒在園總時數的17.8%。 我國1981年頒布的《幼兒園教育綱要》中,規定大班每周12節,計6小時,也只占幼兒在園總時數的16.7%。 由此可見,幼兒的學習時間大大超標,一天中如此多的教學內容叫孩子如何消化得了?在此,教師雖然將課程理解為“活動”,但這種“活動”顯然只是教師傳播知識的過程,忽視了孩子的主動學習與情感體驗。
(三)非常重視興趣小組活動
從抽查的27份調查表中我們發現,有18家幼兒園開展了興趣小組活動,占67%,開展的科目有:書法、美術、珠心算、舞蹈、器樂、英語等。其開設的原因:1.將興趣小組作為課程改革的旗幟。在訪談中了解到,很多幼兒園將興趣小組與特色課程的開展聯系起來,將之作為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一個方向。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布后,“以人為本”, 培養個性化幼兒成為教育的熱點,在這一形勢的影響下,各個幼兒園片面地認為興趣小組是培養和促進幼兒個性化發展的惟一途徑,因此紛紛開設了興趣小組。2.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由于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加之經濟上也寬裕了,他們為了彌補自己受教育的不足,因而想方設法讓孩子參加各種興趣小組。于是幼兒園的興趣小組也就越辦越興旺。3.經濟上的誘惑。興趣班的收費一般每學期在100~280元不等,農村幼兒園教師收入不高,這對幼兒園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四、討論
(一)進一步加深對課程本質的理解,樹立正確的課程觀
對課程本質的不同理解影響了課程實踐活動。課程改革不在于追求表面的教育形式,更不在于知道幾個課程概念,而在于建構有利于幼兒發展的課程。簡單地說,必須明確:我們到底應把孩子培養成什么樣的人,即確定什么樣的教育價值取向,選擇什么樣的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其中教育價值取向是核心,教育內容是支柱,教育組織是關鍵。這就要求我們農村幼兒園教師認真學習幼教理論,反思課程發展的歷史軌跡,了解不同教育思想對課程模式的影響,樹立起正確的課程觀,才有可能設計出有利于幼兒健康成長的課程。
(二)調整農村幼兒園的布局,加強園本資源、地方資源開發,促進園本課程的建設
農村幼兒園分布零星,管理起來有一定難度,而且大多數規模小辦園條件差,從而給課程改革帶來很大阻力。因此,應加強對農村幼兒園整體布局的調整,進行定期評比、考核,促使幼兒園日趨規范,上規模,從而為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奠定扎實的基礎。
另一方面,農村幼兒園可能在經濟條件上不如城市幼兒園,但可以發揮自己的優勢,根據地方特色開展園本課程的研究。教育家陶行知說過:生活即教育。陳鶴琴先生也指出: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農村幼兒園課程改革應著力于充分挖掘本地資源,開展園本課程的研究,逐漸構建適合自己的課程體系。
(三)加強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整體素質
教師是課程的實施者,課程能否達到預期效果,教師是關鍵因素。從對該區教師隊伍的調查中了解到:在抽查的880名教師中,大專及以上學歷183名,占20%;中專512名,占58%。其中,高級教師32名,占4%, 一級教師124名,占14%,二級教師43名,占5%,未定級的為77%。 由此可見,教師的整體素質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從任教年限來看,2019年以上有168名, 占19%,5~2019年167名,占19%,5年以下513名,占59%。由此可見,教齡長、有經驗的教師緊缺,教師隊伍相對年輕化。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該區農村幼兒園教師隊伍不穩定。同時由于種種原因,該區農村幼兒園教師年人均收入不高(平均不超過2萬),又缺乏進修、外出學習的機會。這不僅影響了他們的專業成長,也削弱了改革的力度。
教師培訓僅僅局限于教師個體的職業技能訓練是遠遠不夠的。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從“工匠型教師”轉型為“專家型教師”。這種教師角色的關鍵特質之一就是會“反思”與“合作”。因此,我們建議建立各級業務部門主管、以中心幼兒園為網點、各幼兒園共同參與的網絡輔導體系,積極組織教師開展理論學習、校本教研和園本培訓,努力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提高其課程研究與實施的能力。
關鍵詞:語言發展 學前教育 語言環境 教育實踐
【中圖分類號】G613.2
幼兒語言發展最佳時期是學前階段,作為幼兒教師要引導好幼兒的語言發展,要從多角度研究幼兒語言發展的策略,在幼兒的學習生活中教會幼兒用語言交流。通過長期的探索發現發展幼兒的語言,可從這幾方面入手。
一、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開展隨機教育,促進語言發展首先創設寬松、自由的語言環境,建立良好的師幼玩伴關系。
俗話說:童言無忌。教師面對幼兒,要建立寬松、自由的語言環境之前首先要做到學會傾聽孩子的表達。傾聽是良好的師幼關系,建立親密的同伴相互溝通交流的前提。教師注重幼兒的傾聽,適時對幼兒的語言表達作點撥,教師要有親和力,孩子對幾何圖形、圖標、數字特別敏感,動作靈活好動,能聽從指揮。于是我就根據孩子的這些優點,制定出一套訓練孩子開口說話的方案,每天對孩子進行會話。每天孩子入園就面帶微笑迎接他,和他一起玩玩具,與他講玩具的使用方法,怎么玩,花樣翻新。開始孩子挺靦腆,笑都是微微一笑。時間長了,孩子很親近我,與我親密無間,每次玩后,進行交流時,他就會坐在我的左膝蓋上小眼睛滴溜溜的看著我講話,小嘴一動一動的,聽到開心處時會忘情的呵呵笑。每天與他玩成了必修課,我把孩子每天的表現進行梳理,形成一定的模式:先玩后說,讓孩子重復做,看著我說,引導孩子看嘴、舌怎樣發音。讓孩子們回歸自然,用泥土做做玩玩,感知泥土的作用。在教育活動中應為幼兒提供多種活動的材料,如讓他們在玩中分工合作,采取“協同學習法”開展活動,從中獲得選擇扮演角色成功的體驗。
我園曾有一名新入園的幼兒,4歲了,不愿開口說話,家長帶他到很多醫院進行檢查,結論是:孩子屬于“自閉癥”。但孩子始終不開口。我又進行家訪,了解到孩子是單身家庭,隨父親居住,缺少母愛。由于父母在孩子很小時,長期爭吵,傷害了孩子。于是我就像媽媽一樣照顧他,想盡辦法讓孩子開口。有一天,孩子坐在地上玩,我很著急地走過去,伸手抱他。孩子以為我要打他,情急之下脫口說了一句:“不打!”孩子終于開口了,可把我樂壞了,我抱起他,見我笑了,他也笑了。當時我伸出大拇指,說:你真棒!我鼓勵他再說“不打!”孩子看到我是那么的信任他,擺著小手笑著連聲說。趁著孩子的興趣我又教孩子從1數到5,孩子也很樂意,大膽的、忘情的數著數……孩子嘗到語言交流的快樂,語言離不開生活,要有豐富容。生活環境,生活經驗豐富了,幼兒才會有談話內容,促使孩子想說話。通過觀察,上完小班孩子從未開口說過一句話,但他能聽懂老師的表達,可以按老師的要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聽覺經過近一年的努力終于使孩子開口了,心里別提多樂。此后,我又制定出下一步計劃,讓孩子學習禮貌用語,講故事給他聽、看動畫片、識字等活動。這樣的引導直到大班畢業時,孩子已經學會背古詩、會與同伴交流、會唱歌、認識400多個漢字,讓孩子快樂的步入小學。
這是我親身探究關于“自閉癥”幼兒語言發展成功的典型實驗,使我深感到作為幼兒園教師在發展幼兒語言時,不光是自己要教什么,還要注重怎樣教,關注幼兒的心里,對癥下藥,才能使幼兒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二、豐富幼兒的學習和生活,收集幼兒語言表達的成功經驗,促使幼兒表達和交流的內容廣泛。
語言是人際交往的工具,孩子的交往能力從小就要培養,學前教育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教師,在引導幼兒語言發展時要站在幼兒的角度,教師是蝴蝶,幼兒是毛毛蟲,不要過高地要求幼兒。引導時既要有日常交往Z言也要有文學語言,教師不要忽視書面語言的引導,要讓孩子體驗書面語的美。家庭生活中,幼兒的生活學習要體現在一個完整的語言環境中,作為家長也要積極引導幼兒學會交流,促進幼兒的語言發展。給幼兒多種語言熏陶,使幼兒無時無刻不接觸語言,要隨機刺激孩子語言感官,因此我們應不失時機的在兒童語言發展的最佳期,在學前教育階段準確引導幼兒接受信息,發展語言。通過多種途徑運用多種方法,多存面、多元化發展幼兒的語言能力。
三、促進少數民族幼兒語言全面發展策略
為促進幼兒語言發展,我園進行此項教育活動開展課題研究,深入家庭、社會、開展調查活動,收集整理出切合實際的調查報告。
1、從幼兒學習需求出發。目前,在幼兒園教師共同關注的研究內容是:在幼兒園五個教學領域中滲透語言教育,隨機引導幼兒正確用普通話交流,養成良好的語言交流環境。
2、當前少數民族幼兒語言發展的特點學習態度調查結果表明80%的少數民族幼兒對學習的熱情較高,13%的少數民族幼兒對學習的熱情中等,7%的少數民族幼兒害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