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
時間:2023-02-18 18:04:0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說到鄉村建設,像是每次重大的會議都會提到。但卻總是不能很好的落實。我想中國的農村始終是落后和愚昧的代表?,F在是,在將來的幾年到幾十年中都會是農村和城市的差距。并不是表面中呈現的這么遙遠。它們潛在的差距根本是我們無法想象的。從經濟上,政治上,尤其是城村人群的心理差距都是我們無法想象的……
XX年1月20日,我坐上到山西省朔州市懷仁縣盧子溝村的汽車。那天正下著蒙蒙小雪。天氣陰冷潮濕,縣城的空氣污染嚴重,一路上充斥著難聞的味道。當車子行駛在城村過渡路段時,透過車窗沿路是兩排光禿禿的白楊樹干,往遠處是一片荒蕪的土地,上面還留有玉米收割后剩下的玉米秸稈,滿地狼藉的玉米葉隨風漂蕩,地頭擺滿了玉米根,沾滿了泥土儼然一顆顆手雷。再遠處又是光禿禿的樹林,襯著遠方高聳的群山勾勒出天的輪廓,北方的農村一年只能收獲一次(除非用大棚,但那樣成本較高),每年秋天收割之后。地里便是一片狼藉。當地的居民使用玉米秸稈當燃料,用玉米秸稈生沼氣(當然,沼氣只限于富有的人家)。有的農家就很有效的利用了玉米秸稈,收割過后,其用旋耕機將玉米秸稈切斷或切成碎塊,然后用機械犁將其埋入地下。即起到了翻土的作用,同時玉米稈在地下,經過一個冬天的時間,腐爛變成了肥料。讓土地變得更加肥沃,但是這種做法為什么得不到普及呢?究其原因有二:①進行此項活動。需要租用旋耕機,一畝地是20元(一般的價格),再加入犁地費用一畝地也是20元即一畝地共用40元,而只犁地一畝地僅用20元,這樣算來,這樣做需花費兩倍的價格。②這樣做費時費力,更多的農人都希望在經過秋季忙收后,都希望能有一些閑暇,(當然以上僅以玉米為例,也都是車上問一位農民而得)……
冬季的村子里非常荒涼,也只能偶見幾個行人匆匆走過。卻到處能看到村民家門前堆著的糞堆,堆放著的玉米棒。村民們將自家的生活用廢水毫無顧及直接倒在街道,小巷上,生活垃圾也堆放的到處都是。使得村子里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充斥著難以名狀的味道。
這就是我眼中的鄉村建設,盡管國家號召了好多年,但中國的農村,或者中國北方的農村。抑或是我眼中的中國北方的農村依舊是這樣——臟、陋、差。
二、緊密結合實際,多形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今年我院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堅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各社會實踐點的實際情況,各系因地制宜,根據實際需求開展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
(一)從組織形式上看,主要有兩種形式:
1.分散活動。其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到社會方方面面。從區域劃分,有農村的、有城市的、有內地、有沿海的;從內容上劃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險的,有房地產開發的,有市場營銷的,有廠礦、企業的內部管理機制的,有科技扶貧、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產勞動的等等。
2.集體組織。組成社會實踐小分隊,分赴各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今年共派出6個小分隊和1個大篷車,他們分別是桂林工學院黨員大學生赴市地區的"三個代表"實踐服務團,電計系赴荔浦縣社會實踐小分隊,旅游學院赴陽朔縣社會調查小分隊,資環系赴桂林柘木鎮社會實踐小分隊,土木系赴興安縣白石村社會實踐小分隊,材料系赴三街村社會實踐小分隊以及由桂林工學院大學生藝術團組成的文藝大篷車。
(二)從社會實踐的類型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開展便民服務。各小分隊利用當地的圩日在市場上設立家電維修、單車修理、理發等便民服務點,盡己所能,不怕臟、不怕累,以優質的服務贏得當地群眾的稱贊和好評,同時也努力實踐著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開展文化輔導活動或者是法律宣傳與咨詢活動。暑期不僅中小學放假,而且正是夏收農忙時節,中小學生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之中,大學生們將這些學生集中起來,對他們進行文化輔導。
3.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如電計系赴荔浦縣社會實踐小組對荔浦縣部分鎮、村產業現狀進行了調查,來分析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并寫出幾分調查報告。
4.開展義務勞動,幫助缺少勞動力的軍烈屬、五保戶收割莊稼。下鄉期間,正值夏收時節,許多軍烈屬和五保戶因家里缺少勞力,莊稼熟在地里而無人收割,同學們積極幫助這類家庭,為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
5.文藝下鄉。由學院大學生藝術團組成文藝大蓬車到村鎮各社會實踐基地進行巡回演出,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6.開展大學生勤工儉學活動。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學在學院的組織下開展各種各樣的勤工助學活動,一方面了解社會,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環境保護。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保護母親河"行動,進行生態環境調查,宣傳倡導環抱觀念,治理環境污染,裝扮母親河。
8.考察實踐。我院集中部分學生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組成"三個代表"服務團,赴市地區開展考察實踐活動,加強對黨史、革命史的學習和教育,牢固樹立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9.開展大學生科技活動。今年全院共確定了大學生科研課題一百多項,為迎接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動周,提高我院科技學術水平,各個課題小組紛紛利用假期時間收集數據,抓緊實驗??傊?,今年的社會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形式是多樣的,以提交報告的總體情況來看,今年暑期社會實踐有幾個特點:(1)社會熱點問題調查;(2)結合專業進行社會實踐。
三、總結經驗,評比表彰寫經驗總結、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層次和水平。8月份院團委下發了關于暑假大學生社會實踐總結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團委、學生會在內部交流的基礎上,對今年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方式、特點、規模、效果、存在的問題及對今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提交一分總結報告。同時,在全院將對表現突出的社會實踐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評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評選出優秀的社會實踐報告,召開社會實踐交流會,同時,全院共推薦出60多篇不同內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層次和水平的社會實踐報告。
四、經驗和收獲
1.學院各級領導的重視,廣大同學的積極參與,是我院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證。多年來,學院黨政領導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撥出專項經費用于社會實踐,并組成社會實踐領導小組,指導社會實踐活動的展開,并把社會實踐列入教學計劃,形成制度加以保證。全院廣大同學自覺把社會實踐作為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投身改革、鍛煉才干的重要渠道,積極深入生產第一線,體驗生活。
長期以來,社會實踐活動一直被作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跨世紀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徑。暑假我院團委根據上級有關文件精神,繼續在全院同學中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績?,F將總結匯報如下:
一、高度重視、認真組織版權所有!
假期前,院團委向全院廣大同學發出了《關于開展暑假社會實踐活動的通知》,并印發人手一份的社會實踐活動登記表,各系學生會(分團委)積極響應、認真落實,根據自身專業特點,確定實踐方向,作好動員工作。廣大同學都以認真的姿態對待這次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熱情的參加了社會實踐活動,從而鍛煉了廣大同學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了廣大同學的綜合能力。
二、緊密結合實際,多形式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今年我院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在堅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各社會實踐點的實際情況,各系因地制宜,根據實際需求開展不同的社會實踐活動。
(一)從組織形式上看,主要有兩種形式:
1.分散活動。其內容豐富多彩,涉及到社會方方面面。從區域劃分,有農村的、有城市的、有內地、有沿海的;從內容上劃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險的,有房地產開發的,有市場營銷的,有廠礦、企業的內部管理機制的,有科技扶貧、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產勞動的等等。
2.集體組織。組成社會實踐小分隊,分赴各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今年共派出6個小分隊和1個大篷車,他們分別是桂林工學院黨員大學生赴河池地區的\\"三個代表\\"實踐服務團,電計系赴荔浦縣社會實踐小分隊,旅游學院赴陽朔縣社會調查小分隊,資環系赴桂林柘木鎮社會實踐小分隊,土木系赴興安縣白石村社會實踐小分隊,材料系赴三街村社會實踐小分隊以及由桂林工學院大學生藝術團組成的文藝大篷車。
(二)從社會實踐的類型看,主要有以下幾種:
1.開展便民服務。各小分隊利用當地的圩日在市場上設立家電維修、單車修理、理發等便民服務點,盡己所能,不怕臟、不怕累,以優質的服務贏得當地群眾的稱贊和好評,同時也努力實踐著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開展文化輔導活動或者是法律宣傳與咨詢活動。暑期不僅中小學放假,而且正是夏收農忙時節,中小學生處于無人管理的狀態之中,大學生們將這些學生集中起來,對他們進行文化輔導。
3.開展社會調查活動。如電計系赴荔浦縣社會實踐小組對荔浦縣部分鎮、村產業現狀進行了調查,來分析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并寫出幾分調查報告。
4.開展義務勞動,幫助缺少勞動力的軍烈屬、五保戶收割莊稼。下鄉期間,正值夏收時節,許多軍烈屬和五保戶因家里缺少勞力,莊稼熟在地里而無人收割,同學們積極幫助這類家庭,為他們解決了燃眉之急。
5.文藝下鄉。由學院大學生藝術團組成文藝大蓬車到村鎮各社會實踐基地進行巡回演出,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6.開展大學生勤工儉學活動。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學在學院的組織下開展各種各樣的勤工助學活動,一方面了解社會,另一方面也解決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環境保護。組織學生積極參與\\"保護母親河\\"行動,進行生態環境調查,宣傳倡導環抱觀念,治理環境污染,裝扮母親河。
8.考察實踐。我院集中部分學生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組成\\"三個代表\\"服務團,赴河池地區開展考察實踐活動,加強對黨史、革命史的學習和教育,牢固樹立跟黨走的信心和決心。
9.開展大學生科技活動。今年全院共確定了大學生科研課題一百多項,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動周,提高我院科技學術水平,各個課題小組紛紛利用假期時間收集數據,抓緊實驗。
總之,今年的社會實踐的內容是豐富的,形式是多樣的,以提交報告的總體情況來看,今年暑期社會實踐有幾個特點:(1)社會熱點問題調查;(2)結合專業進行社會實踐。
三、總結經驗,評比表彰
寫經驗總結、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層次和水平。8月份院團委下發了關于暑版權所有!假大學生社會實踐總結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團委、學生會在內部交流的基礎上,對今年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方式、特點、規模、效果、存在的問題及對今后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意見,提交一分總結報告。同時,在全院將對表現突出的社會實踐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進行評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評選出優秀的社會實踐報告,召開社會實踐交流會,同時,全院共推薦出60多篇不同內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層次和水平的社會實踐報告。
(四)經驗和收獲
1.學院各級領導的重視,廣大同學的積極參與,是我院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得以成功的重要保證。多年來,學院黨政領導把社會實踐活動作為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形式,每年撥出專項經費用于社會實踐,并組成社會實踐領導小組,指導社會實踐活動的展開,并把社會實踐列入教學計劃,形成制度加以保證。全院廣大同學自覺把社會實踐作為了解社會、接觸社會、投身改革、鍛煉才干的重要渠道,積極深入生產第一線,體驗生活。
葉圣陶先生一再指出作文“必須尋到源頭,方有清甘的水喝”,在作文教學實踐中,如何才能帶領學生尋找到源頭?那就是是把作文與生活緊密結合起來。在鄉鎮中心小學學習的學生寫作能力相對薄弱,如何讓作文與生活相結合?近年來,筆者關注并參與了其中的語文教學研究。通過實踐,我認為:這需要教師在進行命題時樹立兩個服務方向。
一、命題應樹立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的方向
首先,命題應注重實用性。生活中,實用性文章應用最廣,因此,必須強化應用文訓練。我們結合小學要求,出了一些訓練題供學生選用:《關于食堂管理的調查報告》、《這種商品為什么暢銷》、《某專業戶勤勞致富的經驗》、《本月學習紀律通報》以及為本村本鄉的一個產品寫一個廣告等等??吹竭@些題目,學生們興趣盎然,因為這些太貼近生活了!有說不完的話,許多學生一周寫三、四篇作文!我們將寫出來的作文編選刻印成集,向學校、社會宣傳,受到了學校、機關有關領導的高度重視,有的成為他們決策的原始材料,真正發揮了文章的社會效用。
其次,命題要具有參與性。當然,命題有了時代性、實用性,也就有利于引導學生參與社會生活。命題的參與性,就是通過命題作文,讓學生參與學校生活,參與社會生活,即造成輿論,參與生活。我們創辦了油印報,我又搜集了許許多多的作文題,經過精心篩選,挑出近百題貼在教室里,供學生命題模仿選用。報紙由學生主編,每周一期。報上選登的幾乎全是學生們自己命題寫的文章,如:寫師生生活的有《老師啊!你――》、《書迷》、《“老”班長》、《強者》、《“對手”變朋友》等;為班級獻計的:《也談黑板報》、《自習課紀律如何管》、《充分利用社會實踐課》等;給社區、政府提意見的有《這條小路為啥沒人管》、《小區綠化改進方案》等。讓幾十雙眼睛,幾十個頭腦,一起共同觀察、思考校園生活,從不同的角度來反映自己的生活,或鞭策后進或表彰先進,既促進了教學與教育工作,又激發了寫作興趣,形成了“越寫越愛、越愛越寫”的良性循環,確實達到了“自由發表”。作文為校園文化建設出謀劃策,小作者們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力量。
我們不僅讓學生參與學校生活,也參與社會生活。每年夏秋之際,不少人為了發財致富,大肆捕捉青鞋上市鎮去賣。我們命題如下:《不要濫捕青蛙》、《少捕一只青蛙,多收十斤糧食》、《不能殺雞取蛋》、《要致富為什么不養牛蛙》等,讓學生選做,投稿到廣播站或報社,通過作文及新聞媒介來干預社會生活。學生本身也增加了科學知識。
命題具有時代特色,實用性能,參與生活,這三者關系也是相輔相承的,他們分別從題材、體裁和功效上對命題進行了規范,“不勉強學生寫他們所沒有的材料”。
二、命題應樹立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服務的方向
“文以載道”,這是古訓,如何使“道”滲透到作文教學中,仍是作文命題面臨的課題之一。為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提高作文的教育功能,命題時應當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命題應有意于克服農村學生偏狹自私的心理,以開拓他們博懷。針對農村學生受傳統思想影響較重這一現實,命題時應重點引導他們去思考一些傳統思想中敏感問題,從而提高辨明是非的能力,樹立遠大理想。為此,我設計了許多題目:《有錢就有幸福嗎》讓學生討論目前又流行起來的“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謬論;《我的競爭觀》明確學習中的公平競爭應當建立在相互幫助的基礎上的,而不是過去書生們的相互“保守”;《他們誰美》討論心靈美與外表美的關系,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這些既鍛煉了學生的寫作基本功,又提高了政治素質。
高等農業教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與功能是緊密聯系、相互統一的。正是因為高等農業教育在新農村建設中所發揮的功能決定了它在其中的地位,同時高等農業教育在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又為它的功能在其中發揮作用賦予了巨大的空間和良好的機會。把握好以下三個方面可以認識好、把握準高等農業教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與功能。
(一)農業人才培養與培訓
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業務素質高、技術能力強的現代人才是高等農業教育的本職所在,為農村提供引得來、用的上、留得住的綜合性農業人才是時代對高等農業教育的鮮明要求,對農民進行培訓與再教育,提高其科技文化素質是高等農業教育本質屬性的集中體現。另一方面,新農村建設的主體是農民,關鍵在人才,而現實之下農民平均受教育水平低、科學文化素質差、農村“致富能人”少、農業缺乏各式各樣現代人才的情況也是不爭的事實,單純依靠農民自身,很難及早實現新農村建設的各項目標。由此可見,農業人才的培養與培訓已成為高等農業教育服務新農村建設的基礎和核心任務。高等農業教育必須緊緊扭住這個核心任務不動搖,跟進時代步伐,轉變思想觀念,充分發揮自身雄厚教育資源優勢,為新農村建設培養既有理論又肯實干、既有技術又能創新能力的復合型專業人才,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支撐和保障,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快速發展。
(二)農業科技創新與技術傳播
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現代化,離開農業科技的創新和先進農業技術的傳播與運用,只會是一句空話。高等農業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專注于高等教育與“三農”研究兩大領域,產生了自身特殊優勢和發展特色,同時又處于我國農業教育系統的頂端,發揮著“領頭羊”和“引路人”的突出作用。[1]這就使得高等農業教育成為了農業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傳播農業科技知識、培育新型農業科技人才的神經中樞和主要力量。因此,農業科技創新與技術傳播已成為高等農業教育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戰略和工作重心。高等農業教育應當繼續發揮自身特色優勢,不斷創新農業科技,通過各種形式的傳播媒介及時把新型成果向農村推廣,用先進農業技術來武裝農民大腦,指導他們從事現代農業的生產和經營,促使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的發展進程。
(三)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高等農業教育的社會服務意識和服務功能越來越凸顯。通過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實現高校與社會第一線的對接、一般理論和具體實踐的有機結合,把自身人才、科技優勢轉化為富民興校的現實力量的同時,社會現實情況也讓學校清晰地認識到社會到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學校應當如何培養這些人才,促使高等農業教育進一步理清辦學思路,明確學校發展方向,認認真真地“俯下身來”,深入農村第一線,實實在在地“耐下心來”,研究“三農”;積極調整發展步伐,適應時展要求,培養出更多更好的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推動地方經濟社會的穩步前進。故此,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已成為高等農業教育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服務和重要內容。高等農業教育服務應在服務地方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過程中,查找不足和缺陷,利用學校和地方兩種資源、雙重力量,突破學校發展瓶頸,提高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為建設新農村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和保障。
二、高等農業教育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策略與方式
高等農業教育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地位與功能決定了其在新農村建設中應當采取什么樣的策略和方式來發揮作用,而且只有系統總結和思考已有的服務策略和方式,結合自身發展特色、發展方向,不斷增加服務內容,完善服務機制,才能增強服務的針對性、時效性,實現服務效果的最大化。高等農業教育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策略與方式應主要集中在以下三個方面,并應從其中進一步尋找著力點和突破口。
(一)明確學校定位,加快教學教育改革,為新農村建設培養擁有綜合素質的現代農業人才
建設新農村涉及農業、農村、農民改革發展的方方面面,亟需補充理論水平高、創新意識強、技術知識與動手能力兼備的現代農業人才。高等農業教育適應歷史發展趨勢,轉變陳舊思想觀念,下大力氣打破傳統教學教育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加大改革力度,不斷完善、創新和升級人才培養模式,把人才培養的目標瞄準在新農村建設的各項需求之上,通過開設符合新農村建設發展前景所要求的新專業、新課程,調整專業設置,更新教學內容,強化社會實踐;不斷進行高等農業教育研究,推動高等農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為新農村建設輸送所急需的各級各類現代農業人才。
(二)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及傳播力度,多渠道創建和擴大科技推廣平臺,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
全面推進新農村建設,就必須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其關鍵在于農業科技的創新和先進農業技術在農村的傳播和應用。高等農業教育充分發揮自身科研優勢,通過大力加強現代農業科技的研究與創新,促進了農業生產結構的有機調整,加快了農業增長方式的科學轉變,提高了農村的農業綜合生產經營能力;注重培養和培育大量的農村基層工作者,為新品種新技術在農村的推廣做好人才鋪墊;通過定期培訓、成人教育等多種形式,提高農村農機推廣人員、農民企業家、農村致富能手的科技素養,結合各級各類農技推廣部門,把先進農業技術推廣、普及、運用到農村生產經營的第一線;與發達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高達70%-80%相比,我國僅達到30%左右,高等農業教育積極探索新途徑、新方法,充分挖掘我國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巨大潛力,努力提高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率。
(三)拓展高等農業教育社會服務功能的廣度和深度,提高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層次和水平
高等農業教育緊緊圍繞“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目標,組織廣大師生參加多方位的社會實踐活動,深入基層對農民進行“三農”政策宣傳服務,通過宣傳和講解黨和國家的支農惠農政策,提高農民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增強建設新農村的信心。激發他們創造美好家園的主動性、創造性;繼續開展形式多樣的農村調查,尋找新農村建設中農民關注的焦點、難點和熱點問題,發揮人才優勢,剖析問題產生的根源,形成調查報告,為地方政府的科學決策獻言獻計;大力推動“三下鄉”活動,“百縣千鄉文化宣傳”活動,把先進文化、管理理念和科技知識帶到農村,開展農民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豐富農民群眾文化生活,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農村社會穩定和諧;擴大建設高校在農村的科研基地范圍,幫助農民解決實際生產經營難題。
三、高等農業教育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途徑探索
(一)調整課程體系建設,促進和提高大學生對農民的理性認識
知農愛農、學農為農是大學生順利成長為新農村建設所需現代農業人才的重要前提,而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農民處于被誤解甚至藐視的尷尬局面,即使是來自農村的大學生也沒有做到對農民深層次、全面的、客觀的理性認識,農民被認為從來就是落后愚昧的社會下層群體,看成了跟不上時代、懵懂無知的代名詞。因此,作為為農民服務、為農業現代化提供合格人才的高等農業教育有必要、有義務,通過增設課程內容,深化課程內涵,使得課程體系定位更加準確,結構更加完善,從而使專業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環節更加符合培養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切實把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知農愛農、學農為農的一線高級人才的目標落到實處。河北農業大學積極探索課程體系改革,通過開設《中國農民》課程,緊緊抓住中國農民的社會歷史發展作用、豐富內涵和未來美好發展前景,努力把《中國農民》課程打造成為大學生服務“三農”與自我發展相融合提供精神動力和理論支持的重要平臺[2],使大學生在全面、系統、科學地了解和認識中國農民的過去、現在與將來的基礎上,把他們對農民的感性認識和樸素感情,提升到理想認識與堅定信念上,真正做到知農愛農、學農為農,自覺調整步伐與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保持一致,在推進農業現代化進程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把大學生社會實踐與鼓勵大學生到農村就業相聯接
新農村建設亟需大量人才,尤其是農村教育、農業技術等方面第一線實用性人才。[3]高等農業教育要以通過組織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活動為媒介,把鼓勵、支持、幫扶大學生到農村就業、創業的理念貫穿到社會實踐活動的始終,引導大學生積極投身于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實踐。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使大學生走出校門、走向農村、走進農民,在與社會的廣泛接觸和交往之中,加強對農村的全面認識,增進與農民的友好感情,了解社會現狀與發展趨勢,明晰自身面臨的現狀和所處的位置;要在實踐活動中,注意結合大學生實現自我發展的實際需求,及時傳達和大力宣傳國家支持大學生到農村就業、創業的優惠政策,宣傳新農村建設實踐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典型,營造和濃厚支持鼓勵大學生服務基層扎根農村的輿論氛圍,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農業、農村面臨歷史性的發展機遇,認識到為新農村建設服務是每一個公民的責任和義務,認識到無論在城市就業還是扎根農村都是實現自身價值的良好途徑,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進而轉變就業觀念,增強為新農村建設服務的自信心、自豪感,從而使他們有意識地利用社會實踐的機會,學習與農民打交道的方式方法,培養適應農村社會的能力和不怕吃苦不畏困難的實業精神,規劃好立足農村、立足基層的發展方向,實現高等農業教育大學生與新農村建設的良好對接和雙向互贏。
(三)將支持農村扶貧開發和幫扶農民專業合作社相統一
支持基層扶貧開發和創建扶持農民經濟合作組織都是高等農業教育服務新農村建設的良好途徑,在具體實踐中要把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以創建和幫扶農民經濟合作組織特別是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提高農村扶貧開發水平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和首創精神,有效利用高等農業教育的人才科技優勢,以科技服務為紐帶,形成“專家協會骨干會員”的技術傳播網絡[4],促進農業科技新成果在貧困地區的轉化、利用和普及;通過地方與高校合作開發富有地方特色的新產品,形成“大學+公司+基地+農戶”經營生產方式,推進地方特色行業產業化經營與發展,提升行業生產經營組織化專業化水平,提高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幫助農民脫貧致富。與此同時,高等農業教育要以國家推進農村扶貧開發為重要契機,在服務農村扶貧開發中組織一些相關方面的專家深入農村、深入合作社為農民特別是合作社的管理人員進行專業指導和組織指導,使合作社的發展少走彎路、不走彎路,不斷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廣度和深度,擴大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影響力和號召力,增強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凝聚力和抗風險能力,使更多的農戶加入到農民專業合作社當中來,提高農村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既實現貧困地區的開發式扶貧又促進農民合作社的又好又快發展。
(四)發揮高校高級人才的“高級參謀”作用,為政府的科學決策貢獻智慧
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事關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要求各級政府必須做出科學決策,高等農業教育有義務、有能力對政府決策中遇到的難題進行深入研究,為各級政府提供相應的決策參考。因此,高等農業教育應當增強為地方經濟社會服務的意識,繼續實踐選派科技副縣長、副鄉長的方式,密切與各級政府的聯系,積極把學校高級人才向政府推薦;充分發揮高等農業教育的科研和技術優勢,創建新農村建設研究中心,加強對科技成果轉化、環境與食品安全、農村文化、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村鎮建設等方面的研究,通過調研報告和論文的形式把研究成果提交給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為科學決策提供理論指導和客觀依據,促進政府更好地指導和引領地方農村經濟與社會發展,推動新農村建設的健康有序快速進行;鼓勵和支持學校專家、教授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深入農村、研究農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上面,加強學校、政府和農民的聯系和互動,切實做到把一般理論與農村實際相結合,帶動和培養更多更好的研究農村的高級人才,同時組建為新農村建設理論與實踐服務的高級顧問團,為地方政府科學決策提供決策參謀和咨詢。[5]
“三農”問題是關系黨和國家全局性的根本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已經成為黨和國家的目標。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體系,提高我國整體醫療衛生水平。因此農村合作醫療問題成為新的研究課題。為了了解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保情況、宣傳和監管程度以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實踐中的一些問題,我們對長沙市望城縣靖港鎮復勝村的情況進行了實地調查。
圍繞本次調查的目的,我們針對復勝村的具體情況進行了統計,并作出了具體而辨證的分析,針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實踐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提出了可行的對策與解決方案。
(二)調查方法
1、調查背景
本次調查是屬于本學期商學院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中的一個部分,我參與了本次實踐,屬于其中對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調查組的一員。此文是建立在我們整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調查組調查成果的基礎上的。
2、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以長沙市望城縣靖港鎮復勝村居民為總體,以復勝村居民為主,并以鄰近村莊村民作為輔助調查對象。復勝村位于望城縣靖港鎮中部,地處大眾垸中心地帶。*大道、*線和中格線穿境而過,地理位置優越。全村區域面積7.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960畝。20*年全村實現總產值2582元,人均純收入達到4592元,被政府授予“縣級文明村”榮譽稱號,榮獲鎮對村目標管理考核一等獎。2005年10月,望城縣被確定為全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縣市。從20*年元月1日正式啟動后,已步入健康有序的發展軌道,受到絕大多數農民群眾的衷心擁護。20*年農民參合率達70%以上,截至2007年上半年參合率達88.08%,參合人數達53.72萬人。因此選取此村作為此次的調查對象。
3、資料收集方法
本次調查在走訪復勝村農戶進行實地考察的同時,主要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選取調查對象并采用問卷調查法。問卷由13個問題(12個選擇題以及1個主觀題)構成,主要詢問了復勝村居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參保情況、農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知曉程度以及對相關醫療報銷情況的滿意程度。本次調查實際發放問卷150份,回收128份,有效問卷113份,有效回收率88.28%。
(三)調查結果及其分析
一、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制度的了解情況
圖一:農民對合作醫療報銷了解情況分析圖
經過我們七天較深入的調研,通過上表不難發現大部分的村民并不十分了解合作醫療的報銷相關手續。4.50%的村民對此有很深入的了解,31.80%的村民知道有這個報銷制度,50.10%的人卻不知道如何進行報銷,由此看出大家對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報銷的了解不多。
我們了解到農村每戶參加合作醫療的村民都發了一份“望城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宣傳冊”,當我們詢問宣傳冊相關信息時,幾乎沒有村民可以提供該宣傳冊,也幾乎沒有人可以說出其中的重要信息,大部分的農村僅知道只有住院才可以報銷,其它信息很少有人知道。這說明政府在宣傳力度有待加強。在采訪靖港鎮某合作醫療醫院的院長時,他指出其實政府針對該制度的宣傳工作,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不僅僅發了宣傳冊,在各參加了合作醫療的醫院內也設有宣傳欄等等。由此可見,政府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工作,確實做出了不少努力,可是面對宣傳付出無回報,努力得不到成效的局面,我們需要的是考查與思考。
二、農民知識水平對于新型合作醫療實施的影響
針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我們應該客觀、正確的正視當代農民的知識結構水平與農民的思想。不能單方面的認為政府做出了努力,就應該得到農民的支持,反響就必須良好。我們要深入農村,真正認識農民,了解他們的思想與要考,這樣才能真正的、正確的為人民服務,找工作做好。
圖:農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比例
通過上表看出:72.78%的農民文化程度僅局限于初中,受教育程度為高中及高中以上的只有9.10%,更是少之有少。我們認識到,宣傳不到位也應當從農民身上找原因:1、宣傳方式不正確:大多農民是小學及初中以下文化,宣傳手冊等一些文字性的宣傳途徑,效率是低下的;2、農民心理因素:部分農民,因某些原因對政府持抵觸情結,對政府的工作抱有較大的偏見,甚至不支持政府工作;此外,還有可能存在教徒,對醫療本身存在偏解。3、農民自身對合作醫療重視程度不夠。調查過程中,當我們請村民填寫調查問卷時,部分村民是沒法看懂問卷的意思的,由此可見,當今農民的知識水平并沒有達到政府所期望的水平。對于宣傳手冊或宣傳欄這種宣傳方式是不能有效的接受的。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一個問題,部分農村對政府是保持著抵觸情結的,他們認為,中央對農村是關注的,是關心農民的,可是下級執行起來就發生了偏離,一些有權有勢的人,很容易就可以得到報銷,而他們這群老百姓,要找關系,給相關人員送禮,得到的錢還有可能得不償失,這與某些政府行為是相關的。此外,還有一種值得討論的現象,就是存在對醫療本身有偏見的人,相信基督教并沒有倡導人們不看病,生病了在家禱告,有可能在農村中存在一些異教誤導農民,這種現象在知識水平還不是很發達的農村很容易滋生,特別是對一些為生活所困的人,特別受這種思想所誤導。在調查過程中,我們得知,幾乎沒有幾個村民可以拿出宣傳冊,靖港鎮某醫院的院長也指出,經常有村民因住院發票丟失而來補辦,但發票是不允許補辦的,所以還是有些村民是沒法得到報銷的。這就是村民自身對合作醫療的重視不夠相關了,該注意保留的重要資料沒有被保留下來,對于政府宣傳的知識也不去積極的了解,認為任何事情與我無關,政府要求怎樣我們就怎樣就對了,沒有主人翁意識,這樣即損失了自己的一些權益,也對政府的工作造成一定的負擔。
三、農民對于報銷手續所持看法
經過調查分析村民認為報銷難,報銷態度消極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大部分村民不清楚報銷所需要的有效證件(提交合作醫療證、原始發票、診斷證明、一日一清單、結算清單、病歷復印件),大部分村民在住院時,并沒有意識到要保留這些有效證件,導致報銷受阻。2、部分村民不了解哪些醫院可以報銷,哪些不可以,或是哪一等級醫院報銷比率和起付線是多少。有些村民不清楚哪些醫院可以報銷,比如湘雅第一醫院,并沒有參加合作醫療,有些村民并沒有了解到,花了大價錢看病,可是不能報銷,這樣就造成了村民對報銷制度的懷疑,其主要原因是政府宣傳沒有做到位。3、還有部分村民沒有注意到的一點是用藥有限制,參加合作醫療的藥品是有限的,只有部分常用而且價格不是很貴的藥品在報銷之中,一些進口藥物或是十分貴的藥品是沒有列入報銷中的,而有些村民并沒有了解到這點,住院時沒有注意到,導致看病花錢多,可報銷又少,這導致的惡果是對報銷制度的懷疑。
調查中,我們了解到一戶人家家境不是很好,07年上半年,其女兒因額頭受傷,送到湘雅第一醫院治療,僅掛號費及對傷口消毒的費用就花了500塊錢,加上住院的幾天一共花了近5000元,可是得不到報銷,在訪問過程中,該村民對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表示很不滿,認為報銷道路很黑暗,有些人可以很輕松的報銷,而像他們那樣的老百姓,報銷時受到重重阻撓。
四、農民收入水平對于報銷的影響
根據我們對望城縣靖港鎮復勝村的調研情況而言,該地區農民的收入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據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在復勝村這一地區,如圖所示:
大部分家庭年收入分布在1萬——2萬元之間,其比率占40.9%,其次有31.8%的家庭年收入在5000——10000元之間,年收入達2萬元以上的家庭也占到了整個家庭的18.1%,這體現了農村中的收入水平也存在很大差異,大部分群體處于中等生活水平,極地低收入的人口較少,一部分人的生活已經基本步入小康水平。20*年農民參合率達70%以上,截至2007年上半年參合率達88.08%,說明這種農村合作醫療費用在農民的承受范圍之內,這一地區不僅存在著一定程度的經濟水平的差異,同時不同的家庭對醫療費用的支出也存在差異,家中有常年患病者或者高齡老人時,家庭對醫療的保障依賴度就強烈,反之亦然。因為考慮到大病沖擊對于農戶的影響是長期的和較為嚴重的因此不同的人對醫療補償比率的需求是不同的,但是,新型合作醫療把預防保健、醫療、小病和大病切開了,認為農村最大的問題是因大病致貧,以為只要把大病問題解決就行,這是一種制度上的設計錯誤。不能將合作醫療保障的對象只限于大病重病。首先,從農民心理來說,保大病不保小病,受益群體只是少數人,不能滿足農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參與者是否受益,將影響其繼續參與的熱情,可能多數農民一輩子都得不上一次大病,如果在一年中沒有大病就等于白交了錢,因此有些農民不愿意交錢。
(四)問題的討論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的制度。
新型合作醫療是在我國農村長期實行的一項醫療保障制度。這種醫療保障制度不僅事關億萬農民的切身利益,而且也是調整政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民個人以及醫療服務機構等各方利益主體的一種制度,政府可以在其中起主導作用,但確立這種制度,需要立法來保障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構建新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的重要內容,它應著眼于為全體農民提供安全感和發展條件,維護農民人格尊嚴。我國在改革開放20多年來經濟取得長足發展的今天,理應由政府承擔責任,組織、管理、監督新型合作醫療這一農村醫療保障制度盡快覆蓋所有農民,農村合作醫療在過去發展的40多年中,因法律制度的欠缺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如資金來源不穩定,保障水平不高、管理方面的隨意性和盲目性等,這也是造成合作醫療制度無法定型的重要影響因素,在缺乏法律規范的條件下,合作醫療制度的穩定性和信譽受到懷疑,進而加重了農村合作醫療的負荷。制定合作醫療相關法律法規,以法律的穩定性、強制性和權威性才能農民對合作醫療的信心和心理預期。作為中國新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一部分,我們不能忽視農村社會保障的建設,不然中國的新型社會保障制度就是不健全的,更不能體現其追求平等、正義的價值取向,鑒于我國目前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我們應該按照“低水平,廣覆蓋”的原則建立農村的醫療保障制度,因為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可以是一個水平相對較低的社會保障制度,但它不應該有漏洞,所以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建設我國新型社會保障制度的政策要求。而如何正確引導農民正確掌握醫療報銷程序,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順利實施,是我們得引起重視的問題之一。
(五)調查結論與建議
針對以上數據的調查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對于新型農村醫療制度作為一種最新的社會保障制度,本身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我們去不斷完善。針對以上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報銷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加大對農民合作醫療的宣傳。加大政策引導和宣傳教育,在宣傳的側重點和準確性上下功夫,明確哪些項目可以報,哪些項目不能報,注意不宜夸大新型農村醫療的好處,避免給農民“什么都能報”的誤解,以免農民的預期與政府的導向出現偏離。
2、簡化新型合作醫療報銷程序。參合患者在縣內住院取消轉診審批,可任意選擇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在縣外住院的直接回縮在鄉鎮合管辦報銷,從而可使參合患者感到更加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