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17 08:39: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會醫學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及預防、醫療、保健體制的不斷完善,經典傳染病發病率大幅降低,只有病毒性肝炎仍維持較高的發病率,這樣在客觀上造成絕大多數傳染病科病員收治數量不足、病種單一,理論教學與臨床實習均有空泛之感[1]。因此,本教研室在近年的教學實踐中以創新能力培養為目的對傳染病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進行了大量探索性工作。現將我們在教學實踐中的改革體會總結如下。
1 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教師的教學創新能力指教師不必用一特定的教材而按社會的需要教育和培養學生的能力,進而通過全面了解學生,正確評價學生,有效啟發和引導學生來體現。
作為臨床教學的主體,臨床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臨床診治技能和較高的人文素養,其具體標準為: (1)具有扎實的臨床技能和完善的基礎理論知識;(2)多年臨床或基礎課程帶教經驗,尤其是傳染病學課程帶教經驗豐富;(3)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從教師的醫德水平、臨床知識和技能結構、教學經歷或實踐能力綜合衡量教師帶教水平是否優秀或者合格。教師在帶教過程中根據學生的階段性思想道德、行為舉止、理論知識和臨床技能的績效評價結果,進行相互論證、自我調控,不斷完善教學體系。在教學過程中突出帶教老師的規范性和自主性,從而促使醫學生學習這種嚴格規范的行為,進而培養其完備的臨床和科研素養。而且,每年舉行教學比賽,通過比賽過程讓年輕教師不斷的嘗試新的教學方法,同時鼓勵教師撰寫教學論文及申報教學科研課題。通過教師能力的培養,目的是促進具有針對性、啟發性、趣味性、創造性教師的產生。
2 重視學生的醫學倫理教育,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
由于現代醫學對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目的不再是生物學中的人,而是社會醫學的人,因此醫學教育培養的人才,不僅要有淵博的知識,精湛的醫術,更應有良好的醫德,嚴謹的醫風,還應有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團結協調能力[2]。
目前我國醫患關系日趨緊張,導致的醫患之間互不信任、缺乏尊重的背后折射出醫務人員對醫患關系本質認識的偏差。告知缺失、尊重缺失、換位缺失已經成為目前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的主要原因。在醫學實踐中我們要遵循的倫理原則包括: 知情同意原則、保護隱私權原則、推進醫學科學發展原則[ 3]。保護患者的隱私權是對醫生基本職業道德的要求。傳染病作為一類特殊的感染性疾病, 在其防治中存在著與其他疾病不同的倫理學問題。涉及患者的知情權、隱私權、醫源性歧視、強制隔離等問題。
在傳染科教學中引入醫學倫理學,重點解決的是臨床實際存在的醫患之間的人際沖突問題。根據傳染科診療的特點,引導學生進行準確的角色定位,通過職業道德教學途徑的多樣化,提升其道德情操,強化道德情感,培養道德行為,養成道德習慣,這些可以為其以后從事醫療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3 導入專題式教學方法,啟發學生創新能力
所謂 專 題 式教學法就是打破以“課”為單位的傳統教學方式,將內容相關的“課”有機聯系起來組成一個專題,進行專題講座式教學。
目前的傳染病學教材按照病原分類法將主要傳染性感染病分為骯毒體感染、病毒感染、細菌感染、原蟲感染及蠕蟲感染等章節。按照各類感染病的共性特征,我們將主要章節拆分為病毒性肝炎、發熱待查、感染性腹瀉、發疹性感染病、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及感染性休克等專題進行專題式教學。以肝功能異常為主要特征的各類病毒性肝炎及非病毒性肝損害歸為病毒性肝炎專題,以發熱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ㄈ鐐?、瘧疾、出血熱等)和非感染?。ńY締組織病、腫瘤等)歸人發熱待查專題,以腹瀉為主要臨床表現的霍亂、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病等歸為感染性腹瀉專題,以皮疹為主要特征的麻疹、風疹、水痘、及猩紅熱等歸為發疹性感染病專題,以中樞神經系統病變為主的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森林腦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結核性腦膜炎及真菌性腦膜炎等歸為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專題 。某些不適于列為專題的疾病如鉤端螺旋體病等則仍然按照單病種講解。上述專題基本上涵蓋了教學大綱所規定的教學內容。另外,我們還增加了醫院感染、免疫缺陷者的機會性感染及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等專題,增強了學科的完整性,使傳染病學真正成為感染病學。這樣學生不僅系統學習了經典傳染病中的傷寒、瘧疾及結核病,也學習了新發感染病中的艾滋病及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同時對發熱的鑒別診斷程序有了全面的了解,既豐富了教學內容,又激活了學生的學習欲望,可謂一舉兩得。創新是素質和能力的最高體現,但卻是包括醫學生在內的中國學生最薄弱的環節。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經常在大班課上向學生介紹與感染病研究有關的重要創新故事、當前國際上的主要難題和最新解決思路,并鼓勵學生勤于思考,培養懷疑精神,敢于向傳統思想和理論挑戰。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在課堂上及課后有關教學內容的問題及解決思路明顯增多,有些還頗具創新性。
總而 言 之,傳統的傳染病學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等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發展需要。如果不變革,前面的路將越走越窄,最終必將走入死胡同。通過近年探索改革的經驗,我們認為這種改革是必然的。實踐證明,我們的改革是初步成功的,學生們對感染病學表現出了更大的熱情,和求知欲望,學生平均成績大幅度提高,實際運用能力也明顯增強,取得良好效果。但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教學改革是長期的、與時俱進的過程,面臨的問題和困難還會很多,還需要不斷的努力、不斷的探索和不斷的總結改進。
參考文獻:
[1] 孫慶豐;杜慶瑋;丁繼光等. 新形勢下提高傳染病學教學質量的研究.現代醫藥衛生,2013,5(3):454-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