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02 02:52:3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聊天對比中感恩,回憶反思中感受幸福
下午上完課后,急匆匆來到西安賓館報到,在門口遇見了教聯體兄弟學校的兩位老師,交談后得知他們沒有報上名,沒有參會資格。后來他們二人同行,對會務組負責老師說好話、表態度,最終獲得了參加培訓的機會,但是食宿需自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兩位老師仍然堅持學習培訓,他們的境遇與執著把我的思緒拉回到了上周五晚上七點多,我從學校出發回家,到小區門口才看到宋主任三四個語音電話,因為騎車沒有聽到,剛準備回復的時候,宋主任又來電話了,說“王老師,我給你發的文件趕快報名,把回執發給我?!蔽艺f到家里就填,這時候宋主任又補充說“如果你暫時不行,就趕快讓家里人幫忙報一下”,當時,家里人也在外面,還在想沒這么著急吧,回到家里,趕快拿出電腦填好信息發過去。宋主任那邊又回復道:“郵件也發了吧,信息都填上……”。今天通過對比才知道,這次機會的難能可貴,更感受到能夠遇到這樣“雷厲風行”的領導并得到領導的強力支持是一件多么幸運幸福的事情,此刻,對明天的培訓充滿期待,充滿能量!
二、團輔練習中增技,傾聽敘述中賦能
上午,郝雁麗老師為我們帶來了一次實用性超強的團體心理輔導培訓,從理論到應用技術再到實操練習,理論知識科學嚴密,團輔活動目標明確、效果顯著,是一場干貨滿滿的培訓!同時,休息時,郝老師耐心地為同行的老師們解決教學疑惑的態度讓我感動。如何有效地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發揮作用?通過本次團輔培訓,我有以下幾點思考:首先,我們應當樹立一個正確的理念:在團體心理輔導中,分享是隨意的自愿的,溝通中沒有批判、沒有對錯,有得只是情緒情感的宣泄和能量的流動。其次,在在團體輔導中,難免會有預期之外的事情產生,有時會讓我們尷尬不知所措,我們應該保持一種“無為而治”的態度,不埋怨不評價。作為心理老師,學科賦予我們寬厚溫和的性格,我們應該讓這份“難能可貴”時刻保鮮。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不要讓團輔流于形式,要發揮實質性作用,這要求我們在設計、組織、總結團輔時,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始終記得活動只是一種載體,分享與療愈才是目的。
下午,楊泳老師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和實踐進行穿插講解,他的語言“詼諧幽默”課程在一種輕松聊天式的氛圍中展開,是一堂非?!敖拥貧狻钡暮谜n。其中,楊老師對于青春期人際交往的案例分析與輔導,贏得了現場學員的熱烈掌聲。對于“類似”問題,他另辟奇徑,擯棄了傳統的“問題主體”咨詢和理論咨詢,從被影響主體方著手,通過對主體的引導和干預來解決問題。除此之外,楊老師的建議給了我很大的鼓舞。作為專職心理老師,我應該向校領導主動爭取心理健康教育建設,而不是等待或者被動地接受現實。還應該,準確解讀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制定出適合本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大綱。最后,把握預防為主,干預為輔的原則,把心理健康教育具體到學生和教師兩個主體上,雙管齊下,實現心育一致性。
三、體驗學習中鞏固,案例督導中提升
上午,劉皎老師帶領參訓學員以親身體驗的方式對學生心理咨詢技能進行了學習鞏固。培訓內容從建立咨詢關系、制定咨詢方案、實施咨詢方案、常用的幾種咨詢小技術四個部分為主線展開,每一部分都穿插了體驗活動和案例督導?,F場老師互動的積極性很高,我也作為一名志愿者與體驗者,突破自我,在200多人面前參與了“距離”互動游戲,切身體會到了“心理距離”和“人際界限”的抽象概念,再通過劉老師的指導,我發現一個行為背后可以挖掘出的東西很多,不單單是我們看到的表層含義。除此之外,劉老師“民主”的教學態度和平和寬厚的特質讓我非常感動,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她在培訓前和結束前,都是先了解大家的需求再有針對性地講解和總結,真正讓大家感受到這是一節“落地”的培訓。通過本次體驗式學習,我對咨詢有了新的的領悟,對自己接下來的工作和學習方向有了新的思考和規劃。首先,在后續的教學工作中,除了是道法老師,我更是一名專職心理老師,在日常教學中面對學生的“特別”表現時,我應該以一種怎樣的方式去應對?我認為還是以認課老師的身份去處理,嚴慈相濟,恩威并施,同時多去思考探究一下明星學生行為背后的原因。其次,盡快讓自己去適應且熟悉不同的身份轉換,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行為上,在開始與來訪者建立咨詢關系的那一刻,就要賦予自己咨詢師的責任和原則,同時這種身份認同也要傳遞給學生。最后,因為咨詢經驗不豐富,技術不嫻熟畏懼到不敢接待學生或拒絕學生,這種想法要盡快放下,要相信有一定的理論知識和足夠的真誠,能夠與來訪者建立信任關系的那一刻,我們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就像溫尼克說過的,與來訪者咨詢的過程是一個雙向成長的過程,助人的同時我們也在成長。
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在中小學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于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于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說,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著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著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為心理健康教育。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這是因為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謂自尊是指學生中間,或者指某個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價,體驗或態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因為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為自強、自立、自信的年輕一代,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發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盡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溫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于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如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等等,同時也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就能夠形成眾多的非專門渠道,促進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系,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說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系--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于壓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盡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新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河南新鄉453002)
摘要:當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農村留守兒童大多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鄉村教師作為農村家長最為信賴和敬重的人,能夠獲得有關留守兒童的第一手資料,在維護其心理健康方面負有重要職責,并且能夠發揮關鍵作用。
關鍵詞 :鄉村教師;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維護
DOI:10.16083/j.cnki.-1296/G4.2015.01.052
中圖分類號:G45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580(2015)01—0116—02
收稿日期:2014—08—08
作者簡介:艾小青(1985— ),女,河南洛陽人。新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精神應激與心理治療。
朱建立(1983— ),男,河南商丘人。新鄉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心理治療。
在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帶來了日益頻繁的人口遷移和流動,越來越多的農民背井離鄉,進城務工。在此背景下,出現了一個備受社會關注的特殊群體——留守兒童。留守兒童是指其父母一方或雙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并需要其他親友照顧,年齡在16歲以下的兒童。[1]他們一般與自己的隔輩親人,甚至是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2]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不僅給鄉村教育的發展帶來很大困難,也對鄉村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重大的挑戰。
一、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
(一)學習方面
由于缺少父母的監督,留守兒童學習時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氛圍。委托的監護人由于年老體弱、文化水平較低等原因,無法對孩子進行個性化的輔導,難以盡到全面的教育職責,因此,只有少數留守兒童成績優異,多數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不容樂觀。[3]例如,沒有明確的學習動機,沒有強烈的進取心和求知欲,學習習慣較差,自制力弱。在學習遇到困難時,他們難以承受較大的壓力,容易造成學習興趣的缺失,有的甚至產生學??謶职Y、逃學、厭學等問題。
(二)生活方面
留守兒童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由于長期被托養或寄養,被老人溺愛或者親友疏于管教,加之其自我控制能力弱,容易養成不良的生活習慣,具體表現為不講究衛生、挑吃挑穿、亂花錢、過多食用垃圾食品造成營養不良等。農村自然環境的特殊性又容易導致留守兒童受到溺水、觸電、車禍等意外事故的傷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三)性格方面
留守兒童缺乏父母的保護,委托監護人的疏于照顧可能導致其經常被同學、鄰居的孩子欺負,被欺負的兒童容易產生心理陰影。他們或者默默忍耐,形成了自卑、怯懦、恐懼的心理;或者奮起反抗,發生打架、斗毆等行為,這既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又會造成不良的社會影響,甚至危害校園安全。父母外出打工使留守兒童產生了強烈的失落感和被拋棄感,相當多的孩子長時間地回避社交,性格變得愈加孤僻,部分孩子表現出抑郁、自卑情緒,內心封閉,不合群,更有孩子存在情感脆弱、焦慮不安、缺乏自信心等問題。[4]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兒童需要學校給予更多的指導與教育,需要通過教師以及集體的溫暖來消融親子關系缺失對其人格健全發展造成的影響。在農村地區,學校是家長最為信賴的教育孩子的場所,而教師格外受到家長的敬重,因此,除了家庭,學校對于留守兒童的教育也負有重要職責。鄉村教師由于其工作崗位的特殊性,在教學實踐中會接觸到形形的留守兒童,獲得第一手資料,因此,維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是其職責所在。
二、鄉村教師維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工作的實施
鄉村教師要做好留守兒童的心理醫生,就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然而,城市中小學校在心理健康輔導方面的師資力量尚且短缺,更何況教育資源匱乏的廣大農村地區了。這就需要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對鄉村教師進行相關的專業培訓,只有做好了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才能最終將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穩步地開展起來。
(一)用心關愛留守兒童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教育過程中,
鄉村教師
除了要運用科學的方法,還應給予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應更多地關注留守兒童的生活,密切關注其思想動態。鄉村教師應多與留守兒童談心,努力走進其內心世界,了解他們在想什么,使其充分感受到教師的關愛,進而對教師產生信任,并在教師的關愛和指導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二)利用集體的力量
環境對個體的行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學校是留守兒童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鄉村教師可以在學校中擔任“家長”、“愛心媽媽”等角色,對留守兒童進行看護和輔導。看護的具體內容包括對兒童的日常行為表現、情感表現、學習表現等的關注。輔導的內容包括課后作業、心理訴求等。也可以將留守兒童組織成一個小團體,使其在學習、生活中互幫、互助、互學、互進。
(三)與家長或委托監護人互動
外出打工的父母很難做到與孩子及時、有效地溝通,而教師又是他們較為信賴的人,因此,鄉村教師要經常與孩子的父母或者委托監護人聯系,通過電話、郵件、上門家訪等方式告知其孩子的動態,與其交流孩子的學習和心理健康情況,提醒家長或委托監護人經常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使留守兒童感受到家庭的關愛。
三、鄉村教師開展維護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工作時應注意的問題
留守兒童往往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雖然已經有教師開始留意,并在生活和學習上給予他們格外的關注,但要從根本上解決其心理問題,需要政府乃至全社會齊心協力,統籌規劃。此外,鄉村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應注重與學生的實際心理健康問題相吻合,因此,不同于城市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設置,應有其特殊模式。
如前所述,缺乏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也是鄉村教師面臨的職業困惑。然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很難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學校應建立相應的機構,制訂長期、合理的規劃,確保培訓工作長期、有序、有效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依靠一兩次培訓無法解決根本問題,要改變以往只重視短期培訓、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其他培訓的附加課程的做法,必須制訂切合本地實際的長期規劃,比如,建立地方教育心理學協會,將其作為培訓平臺,對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引進、培訓計劃、經費投入、培訓實施等進行整體的規劃,將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規范化。
另外,課業負擔重、在實踐中難以全面兼顧也是鄉村教師工作的障礙之一,因此,學校引進專業的心理輔導教師或許是解決之道。
[
參考文獻]
[1]陳燕.農村留守兒童問題調研報告[N].人民日報,2004,10,20.
[2]殷向東,朱明山.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社會支持體系的構建——基于皖北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調查與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6(2).
[3]胡楓,李善同.父母外出務工對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的影響——基于5城市農民工調查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9(2).
一、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再認識
心理健康是指個體心理活動在本身及其環境許可的范圍內,所能達到的最佳功能狀態。它具有以下五個特征:(1)穩定的情感;(2)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3)具有符合其年齡特征的多種心理特點;(4)智力正常;(5)意志力良好,自控力較強,有較好的適應能力。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師運用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的有關理論,根據小學教育的特點和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通過體育與健康課堂教育教學、游戲、活動、個別輔導等途徑,喚起小學生對心理健康的自我認識,并對心理有偏異或有障礙的學生提供一些簡易有效的心理服務,以促進小學生身心正常發展,提高小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動。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一)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自我發展調查表明,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專、兼職兩支教師隊伍,而且專職教師較少,難以滿足小學生心理發展的需求。雖然體育、衛生等教師有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的基礎,但離合格的心理咨詢師還很遠,遠遠不能滿足現在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另外,教師本身因工作、生活等壓力,有時對學生缺乏耐心,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無視學生的心理,常用威嚴、權威壓制學生幼小的心靈。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心理健康教育集體培訓和學習的機會少,教育者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差,難以滿足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況。因此,體育、衛生等教師迫切需要進行專業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而且這樣的培訓需要常態化、科學化。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必須與其他教育工作整合為一,真正落實到教育活動中去,它是必需的而不是點綴。據了解,在很多學校,心理咨詢師只是個擺設,心理健康課形同虛設,沒有真正地發揮作用。這種心理健康課開展的不規范、無考評的現狀致使教育者上課無教案,備課應付、懶散現象嚴重。
(二)小學生心理健康的認識目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整體來說是比較好的,但也確有不少的學生存在心理障礙。一般來講,小學生存在以下幾種不良心理現象:(1)價值觀扭曲。在現代經濟發展的刺激下,家長和社會的影響致使不少小學生看重物質享受、看重金錢,無心學習,攀比心理嚴重,心理出現扭曲,甚至出現偷、搶的現象。(2)以自我為中心?,F在的小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是大人心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大人一味地謙讓、過分地疼愛致使孩子養成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的現狀。他們心中只有自己,常常置別人的想法于不顧,不善于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評。(3)逆反心理嚴重。受家庭條件,父母情況、自身原因等方面的影響,少數學生心理發展畸形,與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態度,對教師的教育感到厭煩,對家長更是反抗、逃避、遠離等。(4)冷漠無情?!皭烹[之心,人皆有之?!钡呛芏嘈W生卻總把別人當對手,別人好就嫉妒他們,別人差就嘲笑他們,對待別人非常冷漠。(5)恐懼抑郁。很多小學生抗挫能力差,經不起打擊,對困難存在畏懼心理。
三、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建議
針對以上問題,應采取以下措施來加強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1.加強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制定規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計劃及實施方案,以保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學性、有效性。2.重視體育教師的作用,挖掘其教育教學潛力。目前,絕大多數體育教師都沒有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師資少導致教師工作量大,他們無力開展心理健康教學。因此,重視體育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必然的,它將成為大家關注的問題。3.定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為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必須對教育者進行專業培訓,促使其專業化,這樣才能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續發展。4.建立小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定期開展心理輔導活動,并對其進行測試。針對小學生的心理問題,教育者要及時提出有效措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5.在體育教學中充分發揮體育鍛煉的心理效應,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體育教學要以中等強度的運動練習為主,堅持興趣與運動負荷兼顧的基本原則,預防或消除學生的不良心理現象。6.建立網絡心理健康輔導區域。網絡將成為今后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其發展空間不可估量。在這個大空間里,可以有更多的人參與過來。教師要注重與家長的聯系,將其納入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在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大背景下,高校學生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和競爭壓力,由此導致的心理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當前思想政治教育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存在一定差距,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提升,為了進一步深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應將其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在充分了解學生心理情況和心理訴求的基礎之上[1],開展與之相對應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貼近學生的需要,進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有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提升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基礎條件,心理健康教育對思想政治教學效果和質量的影響十分明顯。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能夠使其逐漸了解自己的心理活動情況,控制自身的情緒,有利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另外,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往往是對人思想上的教育,是對學生政治理念、意識形態、道德品質及法律法規等層面上的培養[2],而心理健康教育則有所不同,心理健康教育是更加針對個體,學生情緒、個性、習慣等個人層面因素的教育。這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標。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補充和延展,極大的拓展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圍。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1.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力量
師資隊伍是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首要前提,應打造一支綜合能力強的思想政治師資隊伍,從而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基礎保障。高校應大量吸收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性人才,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心理疏導及心理健康教育[3]。同時,針對現有的思想政治教師,高校應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小組,組織思想政治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將先進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技巧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提升思想政治教師的綜合能力。另外,大學生輔導員是高校開展德育重要群體,應重視輔導員的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能力。輔導員與學生的關系較為密切,對學生的了解程度更為深刻,因此,輔導員應根據學生不同情況和特點來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以便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并開展相應的疏導工作,從而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質量。
2.創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信息時代背景下,學生會在網絡中受到各種信息的影響。再加上每個學生背景條件復雜多樣,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到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心理健康水平對思想認識會造成極大的影響,在實際教育中不難發現,一些學生的思想政治問題其實與其心理特征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應將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其中,創新現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從而應用心理學知識來解決學生的思想政治問題。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有機結合,能夠精準的找到學生實際問題出現原因,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疏導和解決,并對學生進行心理保健訓練,使學生能夠形成全面、系統的心理防御機制,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3.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近年來,媒體不斷曝光因為大學生心理問題而導致的種種不良后果,公眾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情況十分關注。面對現代社會的復雜特點,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勢在必行。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開拓者,當代大學生心理素質是學生發展首要前提,高校有責任也有義務向學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幫助大學生掌握簡單的心理調節及疏導方法,預防學生出現心理疾病。除了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應用心理健康教育之外,還應在校園文化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4],積極舉辦心理健康活動,成立大學生心理健康社團,并開展心理健康專題講座,從而幫助學生對各種心理現象、心理疾病有所了解,樹立正確的心理保健理念。與此同時,應建立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并聘請有大學生心理輔導及干預經驗的相關人士。在新生入學后,組織全校學生進行心理情況調查,為學生建立心理健康情況跟蹤檔案,每年為學生進行心理普查,進而為學生提供相應的心理服務,尤其針對一些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應及時進行疏導及干預,從而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幫助學生恢復心理健康,全面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4.促使心理健康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
教育部在《思想道德修養教學大綱》、《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中明確提出[5],應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健康教育,從而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解決學生理想和現實中的矛盾,進而使學生最終樹立高尚的人格。在實際教育過程中,應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通過心理學方法來了解學生的氣質類型、興趣愛好及性格特點,從而開展更有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從心理層面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最終發揮出1+1>2的效果。
(一)識別“心”問題
中小學教師識別學生心理問題,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初步評估目的不在于診斷,而在于“適宜的時機為適宜的學生進行最適宜的幫助”,避免心理偏差累積導致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得不到及時救助導致精神障礙。另一方面,也可以預防某些校園事件的發生,對于學生個體和學校都有積極的意義。教師識別學生心理問題一是區分正常和異常心理,二是初步判斷學生心理健康程度,從而作出是否自行干預或者轉介到專業機構進行咨詢或治療的判斷。
1.識別正常和異常的能力。
正常和異常心理的區別主要依據郭念峰教授的“三條原則”。一是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一性原則,心理的實質是客觀現實在人腦中的反映,正常心理活動和行為應該在形式和內容上與客觀環境保持一致性。如果不一致,例如出現幻覺和妄想,那他的心理就異常了;二是精神活動的內在協調一致性原則,知、情、意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各種心理過程之間具有協調一致的關系,心理過程之間的不協調也是心理異常的表現;三是個性的相對穩定性原則,“江山易改,秉性難移”,人的個性特征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如果在沒有明顯生活事件影響,這種個性的相對穩定出現問題,我們也要懷疑一個人的精神活動是否出現異常。這三個原則可以形象地用三句話來加以理解:是否聽到或看到不真實的東西?是否在該哭的時候笑?是否一夜之間像變了個人一樣?
2.判斷健康和不健康的能力。
在心理正常的個體中又存在心理健康與否的判斷,定性層面可以參照新綱要對不同年齡階段學生心理健康的具體教育內容,主要有(1)正確的自我意識;(2)較強的求知欲望;(3)穩定的情緒特征;(4)合理的耐挫能力;(5)和諧完整的人格;(6)良好的人際關系;(7)良好的社會適應。定量層面可以使用一定的測評工具,例如國際通用的《心理健康臨床癥狀自評量表(SCL-90)》,國內修訂或者自主研發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手冊》和《中國中學生心理健康量表》,相比較而言,SCL-90比較適用精神障礙和心理疾病的診斷,后兩者更適合學校情境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態的評估。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心理問題內容是否泛化,能否自我調節,持續時間長短來作出學生心理問題是否嚴重的判斷,為教師是否轉介專業心理咨詢機構提供依據。
3.形成心理問題處理流程。
教師在面對有疑似心理問題的學生時,需要作出分類判斷從而針對性處理。第一步:分析學生問題是否有器質性病變作基礎,排除生理原因,特別是伴有頭暈、頭痛、記憶力下降等生理性癥狀時,可以根據情況建議家長帶學生去醫院做一個全面的體格檢查;第二步:根據區分正常與異常的心理學原則作出是否接受精神科治療的初步判斷,如果學生出現了異常心理癥狀,教師必須在第一時間和家長聯系,建議去精神科或者心理科治療;第三步:分析學生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作出是否轉介到專業心理咨詢機構或者學校心理咨詢室的判斷;第四步:如果學生只是一般的心理困惑或者個體發展上的問題,普通教師可以自行通過談話、班級心理輔導課或者小團體輔導等方式加以解決。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對學生心理問題的初步判斷只是為后續的針對性幫助提供方向,切忌亂下診斷,與家長溝通轉介也要特別注意方式方法。
(二)減少“心”傷害
1.發展同理能力。
學生出現違紀現象時,教師往往不容學生解釋,僅僅以現象為依據對學生進行指責,結果師生對話中斷,師生關系鬧僵,教學管理反而受到阻礙。學生的欲言又止反映了現象背后有隱情,學生的內疚反映了個體內心的改變動力。如果教師讀懂了學生心,這將是一個非常好的教育時機,而讀懂學生內心的關鍵就是鼓勵學生說下去。
2.理解期待效力。
教育心理學中有一個非常著名的效應叫做“羅森塔爾效應”,被心理學教授隨機指定為“優秀學生”的個體8個月后居然出現了成績上的巨大進步!這個實驗以“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從而調動了教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某種期待心理,教師的期待行為又引發了學生對自己的積極期待。從本質上來說,它所體現的就是積極心理暗示的作用。暗示在本質上,是人的情感和觀念,會不同程度地受到別人下意識的影響。人們會不自覺地接受自己喜歡、欽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響和暗示。“親其師而信其道”,“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都說明了教師積極期待對學生的影響。鑒于此,教師要堅持多獎勵少懲罰的原則,通過鼓勵,積極暗示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三)培育“心”素質
1.幫助學生悅納自己。
不悅納自我是極其有害的。學生往往會對自己評頭論足、橫挑鼻子豎挑眼。不僅學習成績不好、相貌平平的會對自己不滿,甚至各方面都比較優秀的學生也對自己不滿意。因而,每一位教師都需要培養學生悅納自己,從而促使他們產生自信、克服自卑。悅納自己主要包括:一是悅納生理自我:性別、身高、體重、長相、青春期生理變化等;二是悅納心理自我:心理過程(知情意)、能力、氣質、性格等;三是悅納社會自我:自己在各種社會關系中的角色、地位、權利等。教師可以通過填寫認識自我的“周哈里窗”活動幫助學生更全面地分析自我,認識自我。通過舉辦班級“優點大轟炸”之類的活動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優勢,進而賞識自己,獲得自信。
2.輔導學生設計自己。
時下的國內教育,學生上中學的目標就是考大學,上完大學以后干什么就不知道了或不去管了,所以不少同學考上大學以后就沒有了學習目標。這種應試的教育體制和家庭教養方式決定了相當多的中學生、大學生沒有明確的職業或專業興趣,很多學生覺得學這個也行,學那個也可以,或者干脆不知道該學什么,直等著老師或家長來幫他選擇和安排。學校、家長、學生本人都把興奮點集中到在讀的學業上,根據自己的特點來考慮今后發展方向的人少之又少。因而在中小學階段特別是中學段學校必須加強學生的生涯規劃教育,教師可以通過和學生分享“哈佛目標威力實驗”引發學生生涯規劃動力,通過舉辦“價值大拍賣”活動進行價值澄清教育,通過“設計未來名片”等活動引發學生對未來自我的設計。
3.引導學生同理他人。
同理指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凡是有同理心的人,都是善于體察他人意愿、樂于理解和幫助他人的人。這樣的人最容易受到大家的歡迎,也最值得大家的信任。事實上,同理心既是人際交往的基礎,又是個人發展與成功的基石。社會學家發現,同理心是人的社會化的一個重要環節,而社會化則是一個人發展與成功的前提。同理心對于個人的發展極為重要。它體現在一個人一旦具備了同理心,就容易獲得他人的信任,而所有的人際關系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的。對于學生這一特定群體,同理對象主要涉及三個群體:家長、教師、同伴。教師可以通過類似“情緒臉譜”的活動引導小學生或者幼兒覺察不同的情緒及其表現,通過“角色扮演”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人與人之間的不同,同一個人在不同立場的不同;通過“蘇格拉底法”引導學生和自己原有的不合理認知質辯,掃清快樂情緒的絆腳石,建立積極合理的認知。
二、培養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素養的建議
(一)增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意識
認識是行動的先導。只有認識提高了,才能調節、控制情感和意志,增強意識、信念,支配行為。對教師培養和培訓機構而言,要加大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培養和培訓中的比例,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職前和職后的一體化培養體系。對于教育行政部門而言,要加大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在學校督導工作和績效考核中的比重,例如,可將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和專業化水平納入到我省學校心理輔導站評估中。對于中小學校而言,應把培養中小學學科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作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中心工作,抓緊抓實,抓出成效來,湖南省一所高中的實驗表明,運用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理論,講究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原則和教學策略,能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從諸多層面適應新課程改革需求,最終達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大幅度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中小學學科教師應主動參與教育教學改革,投身于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切實增強中小學學科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培養意識,將中小學學科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培養工作落到實處。
(二)加大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
根據教師必須具備的三項心理健康教育素養對中小學教師進行有針對性地培訓,從而搭建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基礎”。浙江省從2006年起開始實施《浙江省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上崗資格證書管理辦法》,將教師的上崗資格分為A,B,C三個等級。三個專業等級之間的晉升有一定的實踐積累要求。推行心理健康教育資格認證以來,浙江省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了較快的發展,大量的學科教師開始持有資格證書,越來越多的縣市區教育局將教師持有心理健康教育C級證書作為班主任任職的基礎條件。但是,心理健康教育資格認證培訓的重視“理論”忽視“實踐”,重視“效率”忽略“積累”,重視“培訓”忽略“指導”等問題也逐漸凸顯,一些地方采用短期集中培訓一周的方式對參訓老師進行理論的“狂轟濫炸”,參訓老師對知識無法理解,其次,教師們對于知識的掌握主要來自專家的講授,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關鍵在于“讀懂學生”,這不是專家的講課可以教會的,而是需要長期的實踐經驗的積累。鑒于此,在大力加強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培訓的同時,要及時跟進培訓后的跟蹤指導,落實“培訓—實踐—再培訓—再實踐”,讓教師做到知行合一。
(三)落實教師心理健康教育行動
一、充分認識新時期加強中小學、中職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才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正進入一個重要時期,當代中小學生也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著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競爭壓力的增大、社會閱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極易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和問題。因此,在中小學、中職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和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廣大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我市各級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新時期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務必擺正位置,把它列入學校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常規工作,以積極認真的態度抓好這項工作。
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的組織領導
我市中小學、中職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由市教育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管理與督導,領導小組下設指導中心負責日常工作,指導中心掛靠在德育處,各相關業務處室及教研部門予以積極配合。為方便各教育階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中組指導中心設在福州八中,初中組指導中心設在福州十八中,中職組指導中心設在福州商貿職專,小學組指導中心設在福州教院二附小。請各縣(市)區教育局也應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并有專人負責或分管這項工作,建立健全相應的工作制度,切實擔負起當地中小學、中職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和指導工作,并及時將工作情況報市心理健康教育領導小組備案。
三、設立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校
根據省教育廳的工作部署,今年我市要在原有工作的基礎上,在普通高中、普通初中、中職校、小學選擇部分學校作為心理健康教育實驗學校,總結他們的成功經驗,推動面上工作的開展,并逐步向農村中小學輻射。具體步驟:
1、今年上半年,我局選擇城區32所學校(初選名單詳見附件1)作為首批實驗學校,這些學校將根據實驗學校的標準(詳見附件2)認真整改,開展工作。6月底市教育局將根據整改情況予以確認授牌。
2、今年下半年,首批實驗校必須對應掛鉤農村1所學?;虺鞘?所薄弱校作為聯系校進行幫扶,推進心理健康教育由城市向農村學校和薄弱學校普及。
3、各縣(市)區教育局可結合本地實際,選擇部分城區和農村學校作為首批縣(市)區級實驗校開展工作,條件成熟時可申報市級實驗校。各縣(市)區要認真研究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特別要加強農村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導。要加強對學校教師特別是農村學校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通過專題講座、案例分析、觀摩與交流等多種形式,引導教師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強化教師保護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自覺意識,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
當前,各地各校都要特別關注困難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針對單親家庭、經濟困難家庭、進城務工就業家庭等特殊家庭學生以及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心理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抵抗挫折、克服困難的能力。
四、建立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
各地各校要重視專兼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建設以適應當前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各校要有計劃地吸納心理學專業的畢業生從事專職心理健康教師。專職人員的編制從學校總編制中統籌解決,納入學校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系列,參加教師相應專業技術職務評聘。各校要注意保護兼職教師的積極性,要按教師開展工作實際情況計算其工作量。各地各校都要積極為教師參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創造條件。要制定專兼職心理教師的培訓規劃,按照規劃逐步完成對教師的培訓,提高其專業素養。要把班主任、輔導員、思想品德課、思想政治課教師等直接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進行重點培訓,列入教師繼續教育的必修課內容。
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問題
1、各校應通過開設心理健康選修課、活動課或專題講座,開展個別咨詢與輔導,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等多種形式開展活動。各職校必須把心理健康課納入正式課程。教育活動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在小學可以以游戲和活動為主,營造樂學、合群的良好氛圍;初中以活動和體驗為主,在做好心理品質教育的同時,突出品格修養教育;高中以體驗和調適為主,提倡課內與課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服務的緊密配合。
2、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全員參與,全程滲透。要努力建立在校長領導下,以班主任和專兼職心理輔導教師為骨干,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工作體制。同時,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在學校德育、學科教學和學生管理等工作中,都應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要嚴格區分學校心理輔導中心或心理咨詢中心與校外心理治療中心和專業精神衛生機構所承擔工作的性質、任務。在學校開展心理輔導或咨詢工作中發現嚴重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將他們及時轉介到專業衛生機構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