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4 12:50:4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政協委員發言稿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按照省政協20*年工作要點的安排,今年的專題常委會議繼續圍繞“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這一事關發展全局的重大課題,以構建我省加工制造業基地為重點,研究其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問題及原因,就加快我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進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出對策和建議,為省委、省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專題常委會議的前期籌備工作由我委承擔,這也是我委上半年工作的重點。在籌備過程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制定了專題調研實施方案。3月上旬,我委成立了有省政協委員、有關部門領導和專家參加的專題調研組。調研組搜集了大量加工制造業的相關資料,并認真組織學習,堅持從政協實際出發,堅持發揮政協人才薈萃、位置超脫、聯系廣泛的優勢,堅持從總體思路上進行宏觀研究,堅持“立足省情、突出重點,深入調研、上下聯動,統籌安排、循序漸進,持之以恒、形成體系”的基本思路,制定了專題調研實施方案,并先后召開專家座談會、經濟委員會主任會議,對調研方案進行了多次討論修改,上報后組織實施。
2、開展了一系列調研考察活動,起草了專題常委會議
主題報告。3月中旬,我委召開情況通報會,省發改委、國資委、農委、科技廳等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到會分別通報了我省加工制造業有關情況。之后,調研組在盧家豐副主席的率領下,調研了合肥、滁州、蚌埠等地加工制造業基地建設情況。通過一系列的調研考察活動,調研組摸清了我省加工制造業產業結構的現狀,進行了對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問題及其原因的分析,在此基礎上,起草了《關于構建我省加工制造業基地的調研報告(初稿)》,提出了我省加工制造業基地的具體的構建方向、思路和對策建議。
調研組還先后赴河南、江蘇兩省,考察了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情況和加工制造業發展情況,寫出了《河南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情況考察報告》、《江蘇省制造業發展情況考察報告》。
3、組織各市政協開展上下聯動調研。在省政協調研組進行調研的同時,還商請各市政協及省各派開展上下聯動調研。一是委托馬鞍山、宣城、*、*、安慶、巢湖市政協主席牽頭,組織當地的省政協委員就地開展調研;二是商請省各派、工商聯及省轄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圍繞這一專題,從不同角度和側面開展調研,各自形成調研報告。三是約請省政協常委和經企、科技等界別的部分省政協委員撰寫大會發言。目前已收到調研報告和大會發言稿20余篇。
4、召開了省轄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工作會議。5月下旬,我委召開了省轄市政協經濟委員會工作會議。會議圍繞構建加工制造業基地的調研情況,對如何結合各地的產業特色和優勢,發展各具特色的加工制造業,進行了深入研討和交流,從而對如何構建我省加工制造業基地問題形成共識。這次會議對籌備好省政協專題常委會議,起草好常委會議主題報告將起到重要作用。
5、以調研活動為紐帶,加強了與有關方面的聯系與合作。一是加強與政府有關部門聯系和交流。繼續保持與省發改委、國資委、農委、財政廳、商務廳、統計局等相關部門的密切聯系,堅持交流工作情況,并主動邀請有關部門派員參加我委組織的專題調研等活動。二是加強了與委員的聯系。根據分管主席的指示精神,今年元旦、春節期間,委員會專職副主任率辦公室同志分別登門拜訪委員,與委員座談交流,對委員們參政議政、履行職能的積極性給予充分肯定和鼓勵,并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征求他們對開展專題調研及做好委員會工作的意見建議,提高了委員會工作效率和水平。
6、編印《情況交流》。我委上半年編印《情況交流》3期,選編了《世界經濟的大調整與大機遇》、《中國制造業:應盡快完成向高端跨越》、《科學發展觀與我國的產業調整》、《城市的工業化之路》、《我國農業生態安全》等10余篇與常委會議專題有關的文章,為委員參政議政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二、20*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1、繼續做好專題常委會議的籌備工作
重點是組織專家、學者對《報告》進行討論、修改和論
證,為省政協九屆八次常委會議提交有較高質量的主題報告。同時做好專題常委會議大會發言材料的編、校、印及其它籌備工作。
2、召開專題座談會
圍繞“加快發展*流通業”這一專題,召開一次專題座談會。
3、組織開展專題調研
一是圍繞“淮河流域經濟發展”組織專題調研;二是圍繞“做大做強市級商業銀行,解決民營中小企業貸款難”開展調研活動。
一、工作態度積極認真,工作方法積極主動,工作質量快速高效
辦公室日常工作很雜,打掃日常衛生、收發傳真、接聽電話、接待來訪客人或職工、帶人參觀、信件的登記和通知、打料單領酒、職能部分不定時發放的各種答題活動、每周四安排機關職員學習、上級領導及部分領導安排的臨時工作……但無論是日常的勤雜事務工作,還是協助辦公室其他員工,我都是熱心誠懇地處理工作中的每一個環節,從企業整體形象考慮,從辦公室自身窗口作用出發,對領導安排的每一項工作任務都能快速完成,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以一顆感恩的心對待每一位同事和每一項工作。這種平和的心態使我的工作質量快速高效。
二、文字處理工作及時
我個人的主要工作就是寫材料,是一項腦力活動密集的工作,回顧一年來,給x總的材料主要完成了元月份的述職述廉報告,2月份國資委的述職報告,4月份董事會的總經理工作報告及三個季度的經濟運行分析會材料;平時完成了種種申報材料:“三五人才”、“政協委員推薦”、“科協”材料,“學習十七大精神感想”、“陜鼓參觀感”、“出國考察匯報材料”及講話發言稿;辦公室完成的材料有“半年方針目標自查報告”、“黨風廉政建設自查報告”、“黨支部書記講堂課”、“陜鼓參觀感”、“出國考察感想”、“公司上半年工作總結”及年底的黨、政、工、團、文明委、方針目標、廉政建設等10份工作總結材料及通訊稿件、四篇團員座談會上的發言材料。一年來,材料并不是很多,但涉及面廣,我都基本上按時快速完成了,盡管材料都完成了,但只有公司上半年的工作總結受到x總的肯定外,其它材料真的有點對不起領導。
一年來存在的題目:
1、文字材料內容缺乏深度、寬度
作品必須有素材,有了素材必須有作者深刻的觀點,文字材料堆砌了事實,但沒有透視力,這一點主要是缺乏自我觀察力,沒有經常性深進生產一線,對生產活動中的閃光點、亮點和存在的題目缺乏了解,多次大型活動沒有機會參與,缺少了自己觀察的視角,寫出的材料有點閉門造車的感覺。這一點要和領導溝通,??茨芙o自己創造一些參與學習的機會,盡快進步自己,正如x董批評的,你再不深進一線,就不是寫材料而是“做材料”,這點希看x主任能多考慮。
2、勤務事多,練筆時間相對少
辦公室一直是敞開門辦公,人來人往,協調處理的事務比較多,小x、小x外出活動多,為了工作正常開展,我的所有材料只有天天晚上回家寫,這樣就一直留守辦公室,幫助小x、小x處理事務,接聽電話、收發傳真,造成了勤務事多,練筆時間少的矛盾了,由于辦公室沒有電腦,我的材料每一次都有不同的觀點、雷同少、創新多,但進步小。
3、知識面窄,自身素質有待進步
懷著對這位“老商業”無比崇敬的心情,我們在2002年春節前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里,在張部長(人們已經習慣使用這種親切的稱謂來稱呼他,我們也就順理遵從這樣的叫法)的辦公室里采訪了他。
工作像上臺階――一步一腳印 做到腳踏實地
研究如潛海底――深入最基層 力爭有的放矢
張世堯1932年初出生在浙江省寧波市的一個店員家庭。在上海求學期間,他先后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上海中學高中商科和立信會計高等??茖W校。1951年被國家分配到中央貿易部任辦事員。1952年體制調整,內貿與外貿分開,中央貿易部被分成商業部和對外貿易部,張世堯被分到商業部工作。他擔任過科長、處長、局長,1987年任商業部副部長。用熟悉張世堯的人的話說:張部長是個“臺階式”的干部,既沒有任何“背景”,也沒坐過“直升機”和“火箭”,而是從部機關最底層一步一個臺階走上來的。然而,張世堯也從來沒有因為工作地位和環境的改變,而改變他慣有的深入基層的工作作風。相反地,他的職位越高,他越是注重同廣大商業職工和周圍同志的密切聯系,注重調查研究,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從而,在商業工作實踐和經濟理論研究中有著不少獨到的見解。
1988年,正值我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關鍵時期,城鄉市場雖然很興旺,卻十分不穩定。各地程度不同地出現搶購,市場波動的程度是歷史上少有的。概括起來有四大問題:一是緊,商品供應緊缺面進一步擴大,供求矛盾突出;二是漲,市場物價上漲幅度過大,群眾實際收入下降;三是亂,流通領域秩序混亂,亂漲價,變相漲價,多頭搶購,哄抬物價,轉手倒賣,投機倒把等現象非常突出;四是搶,商品搶購風不斷出現,帶動了通貨膨脹和物價的大幅度上漲,使消費者產生緊張甚至恐慌心理。面對這些問題,剛剛擔任商業部副部長不久的張世堯帶領部里有關部門同志深入商業第一線,查問題,找原因,正確估計1988年下半年和1989年的市場趨勢,提出了“統一思想認識、整頓流通秩序、強化宏觀調控、增加有效供給、穩定市場大局”的指導方針,并制定出加強農副產品收購、擴大工業品下鄉、確保大中城市節日供應、改進商品管理、穩定市場物價、利用國際市場為國內市場服務以及全面深化商業改革、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商品流通新秩序等8項措施,受到領導和多方面的高度重視,在有關部門的大力協作下,使被動局面很快得到控制。
張世堯十分重視調查研究工作,只要部里沒有重要會議和重大活動,張世堯便帶領工作人員深入基層,了解新情況,發現新問題,占有大量第一手資料。他親自動嘴動手同身邊的工作人員共同撰寫了大量調查報告和會議講話,為國家宏觀決策提供了依據,對商業系統的工作進行了具體指導。
1991年9月間,張世堯同商業部的幾位同志深入我國西南地區了解情況,并對重慶市國營零售企業試行的“四放開”改革情況進行了認真的調查,撰寫出《對重慶市商業“四放開”改革情況的調查報告》,將當地一些成功的做法加以歸納總結,報經國務院領導批準,在重慶召開了現場會,并部署在全國商業系統推廣,對當時全國商業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也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90年代初期,在我國整個商品流通領域中,國營商業批發的問題最為突出,全國各地出現了一批虧損和瀕臨虧損的國營大中型商業批發企業,對于搞活商品流通,促進經濟順暢運行十分不利。張世堯和部里幾名同志對上海、天津等地經營工業品的國有大中型商業批發企業進行了調查。在調查中他們發現,國營大中型批發企業出現種種困難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國家深化體制改革,流通領域出現了多渠道批發和工業自銷、工商聯營、廠銷直掛等多種流通渠道和多種經營方式,主要是因為政策體制變化和市場機制作用的影響,同時也是由于批發企業自身轉軌變型嚴重滯后,內部機制遠不適應客觀形勢的變化。當時張世堯就明確提出國營批發企業的改革“必須動大手術”,必須作“脫胎換骨”的改革、改造和重組。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寫出了《關于搞好國營大中型商業批發企業的調查與思考》的調查報告,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并以部名義先后召開十大城市―商局局長座談會進行座談交流和全國商業廳局長會議討論部署如何重新構造工業品批發體制框架,重新組建新型的日用工業品批發體系等工作,對此,各有關部門反響強烈,多家新聞媒體爭相刊發上述報告和會議精神。
張世堯還十分重視市場信息工作,并在國內率先提出了市場預測的“四化”(經常化、網絡化、規范化、電腦化)標準和“四性”(靈活性、及時性、準確性、理論性)的要求,當時在商業部建立的商業信息中心和全國市場監測預測系統倍受社會各方面的關注和推崇。
肩負歷史重任――參政更議政 反映實際問題
甘做百姓“喉舌”――心中裝農民 關切農村經濟
張世堯自1993年起就擔任全國政協委員。在每次的政協會上,他張口閉口都是談城鄉市場和商業改革與發展。在一次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的會議上,他對10年商業改革成果及問題做了詳細闡述,全面、系統地總結了10年改革給商業體制帶來的5大變化(社會商業結構從單一化向多元化發展,商品購銷體制由統購包銷向多種購銷形式發展,企業運行機制由政府附屬物向自主經營的實體發展,供銷合作社改革由官辦向民辦發展,商業行政管理體制由微觀直接管理向宏觀間接管理發展),并提出市場機制不健全,批發渠道亂、環節多,企業改革不夠深化等問題,使與會者頗感耳目一新。
在1995年3月召開的全國政協八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組全體會議上,張世堯發表了題為《抑制通貨膨脹的六點意見》的專題發言,對國務院提出的穩定物價、抑制通貨膨脹的10條措施做了有效的補充,在會上引起國務院領導的重視。
在2001年3月舉行的全國政協九屆四次會議上,張世堯專門就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問題提出了八條建議,他原本是作為書面發言遞送給會議秘書處,因會議領導認為這個發言稿主題突出、針對性強,指定張世堯在大會的第二次全體會議上作了大會發言,受到與會領導和政協委員的重視及新聞媒體的廣泛報道。用張世堯自己的話說:“參政議政是人民賦予我的神圣的權利。不從國家的長遠利益和群眾的切身利益出發,參議出來的東西也都是些空中樓閣,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近年來,張世堯針對國家經濟全局中存在的一些深層次問題,他參政議政的重點也有所轉移,把農業、農村、農民(簡稱“三農”)的問題常掛在心上,并抽出相當一部分時間致力于農村經濟、農民生活和農村市場的研究,為農民“買難”、“賣難”問題奔走、呼吁。張世堯常說:“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系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這個問題的存在既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和國民經濟的其他部分息息相關。如果解決不好,會影響改革和建設的進程。”他認為:當前開拓農村市場遇到的主要問題是農民手里缺少錢。近些年,農民收入有所增長,但增幅大大下降,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長期以來非但沒有縮小反而有所擴大。農民手里缺錢,有消費欲望但缺少購買力。另一方面,很多重要農副產品價格大幅下降,盡管國內農業連年豐收,農產品總量不斷增加,但優質品種少,結構矛盾突出,銷售不暢,糧棉等大宗農產品出現相對的階段性過剩。農產品“賣難”,農民收入增幅下降,不僅影響農民生活,而且還影響農民對生產的再投入;而再生產能力減弱,又影響到農民增收,不少地方已出現這種惡性循環的現象。
針對這些問題,張世堯通過多次深入調查研究,提出了促進農民增產增收、開拓和搞活農村市場的思路和具體建議,并向全國政協報送了提案。他提出了對農業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開辟農民增產增收的新途徑和新領域;鼓勵城市的工業企業、流通企業下鄉,積極參與農業的產業化、市場化;發展農村合作經濟和中介組織;加強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加快科技進步,全面提高農產品質量;加快推進農村稅費改革步伐等7項措施的建議。同時指出:“要努力實現從單純就農業抓農業轉向拓寬農民就業渠道和增收領域;從單純抓傳統農業轉向大力發展農產品精加工、深加工,提高農產品轉化水平;從小區域的自給自足轉向調整農產品區域結構,發揮各地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優勢農業;從單純追求農產品數量轉向以市場為導向的多樣化、優質化農產品生產;從粗放經營轉向科技興農、集約化經營”的5個轉向的建議。并強調要大力發展農村的“產、加、銷、農、工、商” 一體化經營,把農民從單純的種植業引向工業領域、流通領域,引向二、三產業,對農業結構、農村經濟、農民收入進行一次領域更廣闊、層次更深入、內涵更豐富的全方位調整,從各方面幫助農民解決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問題;要大力開發高附加值的特色產品,提高農產品加工的綜合利用能力,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實現貨暢其流。張世堯這些建議的提出,受到有關方面的高度重視,為加快調整農業和農村產業結構,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市場化提供了理論依據;也為搞活農村市場、增加農民收入指出了方向。
搞研究重實效――突出一主題 把握三個重點
抓建設促服務――做好雙加強 貫徹兩個結合
采訪中我們發現:張世堯同志思路敏捷、談吐有序,大有長者之風;他為人謙和、待人熱情。一些記者感到不大明確的問題,經他稍加解釋,一切問題都便不成問題了。
當記者問:“您作為中國商業經濟學會的會長,長期從事商業理論研究和學術交流工作,您認為有那些動力?”他說:我們黨和政府十分重視商品流通工作。近兩年李嵐清副總理多次強調發展現代流通的重要意義,指出“流通是現代經濟的火車頭”;發展現代流通“是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也是適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參與國際競爭的迫切需要”;要“把發展現代流通作為21世紀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 ”。研究商業經濟是學會的重要工作,甚至說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任務。在最近學會召開的常務理事會上我就學會自身建設問題強調了兩點:一是要進一步加強理論建設,特別是理論創新。對商業經濟的研究要拓寬范圍,要注意搞好宏觀經濟研究和微觀經濟研究的結合。學術理論研究要更好地面向全社會,面向大商業、大流通、大市場,面向各種所有制的商業企業,也應面向各種所有制的生產企業。有人認為商業就是商業,我認為還應該包括從事商品性生產的各種企業。從工業來講,所謂“廠商”它本身有商業行為。農業也一樣,商品性生產占極大比重,特別是中央強調要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我理解,農業產業化就是要把農民變成又是農民又是工人、又是農民又是商人,即所謂農工商一體化和產供銷一體化。農村的富余勞動力據說在一億以上。搞產業化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引導農民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向各地銷售;要引導農業按市場需求生產,同時實行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所謂市場,既包括國內市場,也包括國外市場。所謂一體化,也應包括服務領域,如倉儲、運輸和各種生活服務的一體化等等。所以我主張要把學會的視野拓寬,把我們工作的對象、服務的領域拓寬。我始終認為商經學會的生命力是非常強的,特別是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商經學會的任務不是輕了而是更重了。再進一步說,除了生產領域外,我們還要面向更廣闊的消費領域。商經學會的工作對象、服務對象,應該是從生產到流通到消費的全過程。既要了解消費情況,了解消費需求,又要引導消費,刺激消費,切實貫徹中央關于擴大內需為主的既定方針。二是要進一步加強組織建設,繼續貫徹兩個‘三結合’,即‘老中青三結合’和‘行政、企業、科研院所三結合’。中國商經學會的工作重點要從省、市、自治區向中心城市開拓,向廣大基層企業和廣大生產者、消費者開拓,促使學會工作更貼近第一線”。
在談到2002年中國商業經濟學會的工作重點時,張世堯說,概括起來就是要抓好 “一個主題、三個重點”的研究。
一個主題就是要集中研究新世紀商業的發展方向、發展思路和發展戰略。在這個總題目下當前要抓好三個重點問題的研究:
(一)對商業地位作用的再認識。主要針對社會上存在的輕視流通、輕視商業的問題。中國歷史上長期存在輕商思想。當前需要研究和澄清的主要是商業勞動是不是創造價值?對此問題,社會上認識并不一致。很多人長期認為,只有生產性勞動才創造價值,商業是非生產性勞動不創造價值。對此,要根據與時俱進的精神來研究和對待。過去在重農經濟時期商業沒地位。到了工業經濟時代,商業的地位也不行。但在一些發達國家,這個問題早就解決了。要重新認識商業,首先觀念上要有轉變,理論上要有創新。
(二)要研究如何發展現代流通。最近李嵐清副總理在全國市長會議上的講話專門講了一段發展現代流通問題。張世堯說“我個人認為,研究現代流通,首先要研究體制,包括行政體制和企業體制;同時再研究發展思路、發展戰略以及企業組織形式和經營業態等問題。為什么要先研究體制?因為20多年前搞流通改革就是從商業體制改革入手的。商業改革起步比較早,起點比較高,收效比較快,成效比較顯著。但在這個基礎上怎么建立和完善新的機制,沒有緊緊跟上。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一個問題是‘散’了,一個問題是‘亂’了?!ⅰ耍憩F在行政體制和企業體制兩方面,例如外貿與內貿就不能及時解決長期分割的問題,無論是行政或企業,內外貿都自成體系;就是內貿本身包括市場調控也有‘散’的問題。至于地方上出現的所謂地區封鎖、部門分割、行業壟斷更是普通存在”。他認為,研究流通體制改革必須對行政體制和企業體制同時進行研究,并且要同步進行改革。發展現代流通,首先要研究體制,在此基礎上再研究組織形式和經營業態以及現代化營銷技術、現代化企業管理。所謂“亂”了,是指市場經濟秩序出現了相當混亂的問題,查其原因,與體制上的“散”也有直接關系。當然,和其他領域的體制改革一樣,流通改革和流通的現代化,首先都要有正確的指導思想和指導方針。
【關鍵詞】壯族傳統節日 壯族聚居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9C-0038-03
當前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深入挖掘和闡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壯族幾乎每個月都有節日,是一個多節日的民族。這些數量眾多、特色鮮明的壯族傳統節日,蘊含著豐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元素,為推進壯族聚居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一、壯族傳統節日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元素
壯族傳統節日凝聚著壯族人民的思想精華,蘊含豐富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元素,為推進壯族聚居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了可行性。
(一)愛國精神。壯族同胞對于國家的熱愛主要表現在中秋節、清明節、春節等漢族傳統節日上,另外,在壯族自身的節日上同樣有重要表現。例如,在龍州縣,每到農歷正月三十日的吃立節,都有青壯年以舞獅子、婦女兒童耍龍燈等歡樂的方式熱烈歡迎將士們榮歸故里。還有,一個名為莫一大王的節日盛行于廣大的壯族地區,為了紀念他們心中的勇士――不甘于壓迫、勇于與封建王權作斗爭的莫一,在每年的六月二號,人們都會為他舉行盛大的紀念儀式,有些地區還視其為先祖并祭有神位。柳、龍兩江群眾為了求得本族興旺家人康泰,每家每戶都殺豬宰羊,燒香拜祭。為了隔6年一次的特大祭奠,柳、龍兩江群眾都要在大型廟宇精心舉行宏大的祭奠儀式。每年農歷九月流行于大新、天等、靖西、德保等縣的霜降節期間,當地通過舉行民族英雄婭莫畫像巡游、拔河、排球等活動紀念反抗外來侵略的女英雄岑玉音。以上活動,無一不生動地體現了壯族人民的愛國情懷。
(二)和諧理念。壯族世代相傳地把大地的給予、自然的饋贈作為民族的生存法則,從而衍生出關愛自然、感恩自然、追求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這個理念在壯族特有的傳統節日中也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例如,對動物的愛護在壯族特有的傳統節日?;旯?、愛猴節、蛙婆節中得到充分體現。一年中壯族人民都要舉行專門的儀式敬拜心中的神靈,將中國農歷的四月第八天(有些寨子在六月或八月的第八天)固定為傳統的祭祀節日。當日,所有耕種的牛群休息一日,每家每戶把牛打扮一下,把牛舍翻修一新。所有農家烹飪五色糯米飯,采摘枇杷嫩葉盛飯喂食牛群;族中長老挨家挨戶評價牛,激起人們對耕牛的愛心。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在廣西靖西市岳圩鄉懷漢村舉行的愛猴節,人們帶著食物到猴子出沒的深山老林中,看著猴子吃飽喝足,將大南瓜搬進山洞后才離開。為了歌頌蛙神給當地百姓帶來的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好日子,一些地方(諸如東蘭、南丹、天峨等)會舉辦蛙婆節,一般選擇在每年的正月初一至三十,有的地方則為正月初一至十五,這期間會有各式各樣的祭祀儀式來豐富節日內容。
(三)友善品質。壯族人民參與壯族的傳統節日當中,也彰顯出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的友善品質。例如雞得節,在狀語意為“小孩節”,主要在廣西德保、靖西區域舉行,在這個節日中,外婆應該在節日之前為外孫準備一只兩斤來重的公雞和一些糯米。節日當天早上,父母要蒸好糯米飯給孩子吃,隨后孩子們可邀集朋友回家或到野外聚餐,玩耍至夕陽西下才各自回家。再如,每年的重陽節,兒子都會給自己的父親理發,并穿上新衣服,而且即便是外嫁的女兒也要給娘家送雞和米,以此來給老人祝壽。席間,子女兒孫先給老人喂飯,然后才進餐,以示孝敬。
(四)自由思想。壯族人民向來反對專制統治,樂于追求自由、平等。比如,農歷三月三又稱“三月三歌節”或“三月歌圩”,是壯族的傳統歌節。當日,周圍所有村寨男女老少不約而同共同慶祝,小伙子和姑娘們載歌載舞,對歌相親,你問我答。姑娘們通過對唱感覺對方可心、可信、是心想之人,就會將繡球拋給對方,對方接到后,將一個禮品固定在其上再傳回給姑娘,就表示著對姑娘滿意,于是二人就確定了戀愛關系。對唱山歌的同時,還有碰彩蛋等傳情活動。男孩用手里的彩色雞蛋去碰撞自己心儀女孩手里的彩色雞蛋,假如女孩子不喜歡這個男孩,那就要保護好手里的彩色雞蛋,是自己心儀的就用手里的彩色雞蛋和男孩的彩色雞蛋相撞。兩個人把撞壞的彩色雞蛋吃掉,就寓意他們播種下了愛情的種子。以歌會友、以球傳情、以蛋傳情的活動中,表達了壯族青年渴望打破包辦婚姻的枷鎖,爭取自由戀愛、自由擇偶的態度。
(五)勤勞精神。壯族人民的祖先是不辭辛勞、勤耕細作的稻谷耕耘者,這些優良的品德在其傳統節日里被后人展現得淋漓盡致。比如,農歷二月二十九日在桂西南地區舉行的農具節上,農民把制作好的農具拿到圩上去賣,并且相互之間交流如何使用和改進農具的方法。六月初六在桂西舉行的燈那節,人們除了白天要在家做豐盛的菜肴外,晚上還要到田地里通宵達旦地點燈,通過燈光殺死害蟲。壯族的三月三歌圩活動也具有傳授生產知識的功能。如歌圩中被壯族百姓反復吟唱的“看牛歌”、“鋤地歌”、“豐收歌”、“種稻歌”等民歌體現了勞動內容;“天氣預測歌”等歌曲向人們傳授預測氣象的知識,以便更好地進行勞作;“旱歌”、“水歌”等歌曲則給人們普及應對自然災害的辦法。
二、以壯族傳統節日推進壯族聚居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面臨的問題
(一)壯族傳統節日文化內涵的淡化。民族傳統節日經過了漫漫歷史長河,承載了太多的文化內涵,有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發揚。然而,目前壯族傳統節日文化內涵正在面臨著淡化的趨勢,原因有二:一是作為民族傳統節日主要傳承者的年輕人,受現代文化的沖擊,觀念在悄悄變化,在參與壯族傳統節日中,只關注自身感受,只關注節目好玩不好玩,而很少重視節日本身蘊含的文化和意義。二是有些地方政府為了發展地方經濟,一味地把壯族傳統節日作為為經濟“唱戲”而“搭臺”的材料,忽視了其本身的文化內涵,甚至為迎合觀眾的心理需求,追求經濟效益,故意改變傳統節日內容,把傳統節日低俗化,使得壯族傳統節日失去了教育功能。
(二)壯族傳統節日傳承鏈的斷層。當今時代,壯族傳統節日的傳承面臨很大的挑戰,壯族傳統節日的傳承人出現老齡化趨勢,大多青壯年對壯族傳統節日不重視。比如,著名的民族文化研究員邵志忠發表的《壯族傳統節日文化傳承與鄉村社會發展――以廣西南丹縣那地村壯族蛙婆節為例》一文就明確說,根據他們的相關實地調研,發現當地一些年輕人對于傳統的蛙婆節漠不關心,傳統的祭奠、儀式等也沒有什么關注度,他們在意的是各種現代科技生活。2014年廣西防城港市政協委員李林珍在防城港市人大、政協會議上指出:由于部分少數民族人對本民族文化缺少認同感,從而對本民族的服飾、山歌、語言以及樓房并不感興趣,這一現象在青壯年人群中更為突出。那些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的衣著、裝飾、民俗、傳統正在漸漸地消失,失去了傳承,那些前人智慧的結晶,令人驚嘆的民族工藝開始失去其原有的色彩,被曲解、篡改,甚至消逝。我們不難看出,壯族傳統節日文化傳承存在嚴重丟失情況。
(三)壯族傳統節日外來推動力的不足。壯族傳統節日得以發展,與自身的發展需求關系密切,更與外來的推動力分不開。在這里,外來的推動力指的是政府相關部門給予的人力、物力的支持,以及企業的贊助等。如果推動力充足,壯族傳統節日會逐漸地發展壯大,反之,則逐漸消失。由于一些地方政府對一些壯族傳統節日重視不夠,投入的資金不足,導致節日規模逐漸縮小。例如,邵志忠曾對壯族的習俗和文化進行過調研,他在《壯族傳統節日文化傳承與鄉村社會發展――以廣西南丹縣那地村壯族蛙婆節為例》一文中說:因為國家對那地村給予了大量資金資助,所以2005年的蛙婆節是迄今為止最為盛大的壯族文化活動,招引了來自五湖四海數以萬計的旅游者,場面浩大。但近年由于沒有外部的資金支援,蛙婆節的格局小了很多,人們覺得好像沒有搞活動。
三、優化壯族聚居地傳統節日推進壯族聚居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對策
(一)經濟和文化有機融合。將經濟和文化有機融合,兩者相互推動,才能將好的民族傳統節日文化傳承下去。因此,政府相關部門必須設立民族傳統節日專項經費,政府經費不足的,有關部門還要充分引導市場、發展經濟,從而推動傳統節日商品市場發展,讓傳統節日文化的內涵在市場商品中能夠充分地體現出來。同時,加強節日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給予節日活動在宣傳和開展等各環節中足夠的經費,以確保民族傳統節日的質量。
(二)官與民的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借助傳統節日這個平臺要實現大眾化,就必須充分調動民眾參與節日的積極性,處理好官與民雙方的關系。在傳統節日中,雙方應該是以民眾為主體、政府為指導的合作關系。政府在進行節目安排時,要充分考慮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和節日文化認同,不能以發展旅游業、提升財政收入、增加地方名氣等不符合人民要求的動機為基礎,應以民辦節日為主,聯合各級宣傳、教育、文化、體育、廣播影視、新聞出版等組織,充分發揮民眾的積極性,重視民眾的歡樂體驗,使民眾在節日的氛圍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播。
(三)老與少的結合。壯族傳統節日少不了有技藝、有影響的民間老藝人,少不了對節日習俗了如指掌的老一輩人,更加少不了年輕人,因為年輕人是傳統節日的重要傳承群體。民族傳統節日中缺乏年輕人的參與,將直接影響傳統節日文化的傳承,并且整個節日活動也缺少年輕人所帶來的活力和創新力,從而影響到傳統節日文化的質量。為了調動年輕人參與民族傳統節日的積極性,就要充分發揮學校的教育引導作用,通過設置相關傳統文化教學課程、開展“民俗知識競賽”等方式開辟青少年學習傳統文化的學習路徑,引導學生走出校門,參與到傳統節日的活動中去。此外,還應該打造符合年輕人心理特點的傳統節日文化形式。如陳竟在國務院參事室春節文化繼承與創新座談會上的發言稿《如何讓青少年過好傳統節日》中提到:“重視加強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的信息化建設,可通過手機短信、微博、微信等信息平臺共享節日內容;或者在節日中引用街舞、游園、影視、競賽、狂歡等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形式”,使青少年通過身體力行的行動接觸以及借助形式多樣的節日文化形式,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
(四)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民族傳統文化要繼承,但不是要全盤繼承,而是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和民眾生活需求的變化,民族傳統節日文化中會產生一些過時的、不合理的成分,這將不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對傳統節日進行改革,把傳統節日與現代融合起來。確保傳統節日與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相協調,打造一個具有傳統屬性的現代節日。既保留原本傳統的文化內涵,又植根于現代人的生活土壤。
(五)“引進來”和“走出去”的結合。壯族傳統節日要想保持與時俱進,不被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所淘汰,既要“引進來”,即以開放的胸襟、兼容的態度和科學的精神對待外來節日,汲取其他節日的文明成果;同時發展“走出去”戰略,這就意味著要高度重視壯族的傳統節日,通過向各民族宣揚本族的傳統節日,加強該節日在各民族當中的影響力,最終達到使本族人民團結一致,增強民族自豪感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慧.壯族祖先崇拜研究[J].河池學院學報,2007(6)
[2]晁錯.牛魂節:對耕牛的崇拜與尊重[J].青春期健康?人口文化,2010(6)
[3]尉富國.壯族民間信仰的歷史變遷與當地轉型[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05
[4]韋蘇文.解談廣西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J].當代廣西,2004(23)
[5]邵志忠,袁麗紅,吳偉鑌.壯族傳統節日文化傳承與鄉村社會發展――以廣西南丹縣那地村壯族蛙婆節為例[J].廣西民族研究,2006(4)
[6]李敏軍.少數民族文化傳承面臨斷層 政協委員吁增強文化自信[EB/OL].(2014-02-19)[2016-01-22].http:///cul/2014/02-19/5858068.shtml
【基金項目】廣西高?!包h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研究”專項課題“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論引導的現實困境和路徑選擇”(DSBD14ZC09);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理論研究專項經費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