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3 12:57:4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學課改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論文摘要:課堂教學效果低于課改預期目標是當前語文課改遇到的突出問題,語文課改要提高效率,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介等方面掌握相關的策略性知識,在教學實踐中實施有效教學策略,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肇始于21世紀初的語文課程改革經過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盡管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但也應當承認,就目前的課改現狀來看,還有不少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還停留在字面意義上,缺乏實質性的理解,在教學實踐中缺乏有效的教學策略。不少教師在教學中存在教學目標的把握不到位,教學內容安排不合理,教學方法不靈活,習題課的優化設計不足等教學策略問題,導致語文的課改進程不如當初設想的那樣順暢。課改效果低于預期目標,已經成為當前語文課改遇到的突出問題。這就需要語文教師掌握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媒介等方面相關的策略性知識,在教學實踐中真正實施有效教學,這樣才能確實提高教學效果,把課改工作不斷推向深人。
所謂教學策略,就是指教師為實現教學目標或教學意圖而采用的一系列具體的間題解決行為方式。具體地說,按教學活動的進程把教學設計分成教學目標的確立、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媒介的選用等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一系列的策略。有效教學需要教師掌握有關的策略性知識,以便于自己面對具體的情景作出決策。
1、有效的教學目標設計。課程與教學目標是一定教育價值觀在課程與教學領域的具體化,它是教學的起點,對于教師在開發課程與組織教學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對課堂教學起到統率和整合的作用。
根據美國課程論專家舒伯特關于典型的課程與教學目標取向的理論,有效的語文教學目標的主體應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位,教學目標的維度應把握教學效益的底線,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融合,語文教師應重視過程性目標設計、預設目標和生成目標的有機融合。而一個好的教學目標的表述,應以學生為第一人稱描述教學目標(或師生共同作為主體),而不是教師;教學目標必須是分領域、分層次陳述的;一個好的教學目標表述應體現“行為主體”、“行為動詞”、“行為條件”和“表現程度”這幾個方面。行為動詞應盡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觀察的;要有具體的表現程度;必要時,附上產生目標所指向的結果行為的條件;教學目標的出示時機應打破“課前出示目標”的單一化傾向,在教學“情節”和“場景”中相機呈現或“自然流露”。教學目標設計的評價指標清晰具體,針對學生實際狀態,考慮學生發展可能。
2、有效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內容是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載體。語文教師應該與文本進行深人“對話”,充分發掘語文學科的教育價值,針對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對選用的教材內容作出適當處理,包括增刪、換序、整合、新編等,優化教學內容。
有效的教學內容是要通過問題來呈現的。因此語文教師要提高問題設計的能力,要能用精、少、實、活的問題激活課堂,用精練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直指教學目標,達到高效目的。教師在設計有效教學問題時,一是要注意主問題的界定。主問題是指從教學內容整體的角度或學生的整體參與性上引發思考、討論、理解、探究的“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要問題。二是要注意主問題的特點。主間題一般來說具有“三力”,即吸引學生參與的牽引力,在教學過程方面具有形成一個教學板塊的支撐力,在課堂活動方面具有讓學生共同參與、廣泛交流的凝聚力。三是注意主問題的設計。要依據語文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起點來具體設計。在教學內容設計的主要評價指標方面,既要體現教學文本與生活世界的溝通,又要體現教學內容的靈活性,還要體現語文學科教育價值。
3、有效教學的策略。語文教學方法是豐富多樣的,且具有相對性。任何一種教學方法既有優點,也有缺點,不存在絕對好或絕對壞的方法。某種教學方法可能有效地解決某些教學的問題,而對解決另一些問題則無效。某種教學方法可能較為有效達成某種教學目標,但可能不利于其它教學目標的達成。有效的教學策略沒有固定的模式,教學策略也永遠沒有最好,因此教學方法的選擇要因人因文而異。目前國內外比較流行的策略有以下幾種:
(1)自主學習策略。自主學習策略的核心是要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充分體現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其著眼點是如何幫助學生“學”。這類教學策略的具體形式雖然也是多種多樣,但始終有一條紅線貫穿始終,那就是“自主探索、自主發現”。所以這類教學策略也通常被稱之為“自主學習策略”或是“發現式”教學策略。
(2)合作學習策略。合作學習,是目前中外教育界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學習策略,是培養新型人才的最有效途徑。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按性別、知識基礎、能力—組織能力、活動能力、交往能力、學習能力作有機調配),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促進學習的一種教學方式。小組合作是語文學習中互動合作的主要形式。合作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有師師、師生、生生合作等互動方式,合作成員間要明確學習目標,團結協作,群策群力,集思廣益,共同解決學習中的難點、重點、疑點問題,從而使每個學生均有不同程度的進步與收獲。
(3)探究學習教學策略。探究學習教學策略是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科學研究的情景,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試驗、操作、調查、收集、處理信息,以及表達、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新的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它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探究學習教學策略更趨向于讓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探究性學習需要教師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民主、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學生的想法即使與標準答案不一致也應得到理解和尊重。因此探究性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須重視學生探究態度、體驗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培養,講究實施策略。
(4)問題教學策略。問題教學策略就是解決探究性學習的難點、呈現新課堂亮點的策略,即通過將學習內容轉化為一定形式的有價值、科學性的問題,引導組織學生在主動探究中,解決問題,掌握知識,增強問題意識。
(5)情景教學策略。情景教學策略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的引人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激發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其核心在于激發學生的情感,對培養學生情感,啟迪思維,發展想象,開發智力等方面確有獨到之處。情境創設按照呈現方式的不同一般可以有“語言描述”、“計算機多媒體(聲音、圖像、視頻)”、“模擬場境”、“現實情境”、“問題提出”等類型。
4、教學媒介選擇的策略。教師在設計教學時,除了考慮教學方法外,還要考慮選用什么樣的教學媒介為教學服務。隨著科學技術和教育研究的發展,講授法已遠遠不再局限于教師的口頭講授。除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之外的大量教學輔助物業已運用于課堂教學之中。在知識驟增的今天,教師不僅要了解教材的組織及其在教學中的作用,而且要了解和掌握科學技術為我們提供各種現代化教學媒介或教學手段的特征與作用,并能將它們結合到自己的教學技巧中,做到教有實效。雖然有多種不同的媒介選擇模式,每種模式所運用的選擇標準又有所不同,但在選擇和運用媒介的過程中卻必須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1)教學目標。在選擇媒介時,教學所要完成的任務和要達到的目標是首先要考慮的。有些媒介可能更容易激起學生對剛學過的陳述性知識的回憶,另一些媒介可能更適合于演示需要學生掌握的動作技能。換句話說,某些媒介比其他媒介更適合于某種學習條件。
(2)學習者的特征。幾乎所有的教學設計專家都同意,學習者的特征是媒介選擇時所必須考慮的因素之一,然而,在哪些特征比較重要這一點上,卻沒有一致看法。許多教育工作者相信,學習者的學習風格不同,他們能從與他們的學習風格相配的媒介中獲益最多。但那些學習風格上的差別是什么,它們如何與不同的教學媒介有效地相配,還很不清楚。
(3)學習環境。在選擇媒介時要考慮學習環境的因素。這些因素包括:學校的財政預算;班級大??;發展新材料的能力;收音機、電視機和其他媒介設備的可用性;教師的能力;校長和教師對待革新的態度;學校的建筑條件。在設計教學和選擇媒介之前,所有上述因素都必須仔細考慮,只有這樣才能作出最佳決策。
一、加強數學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是學生渴求獲得知識、探索某種事物或某種活動的積極傾向,是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學生一旦對學習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注意力就會優先集中,認識就會敏捷而深入,情緒就會愉快而高漲,思維就會活躍而有創造性,行為就會持久而永恒。數學實驗教學是學生參與操作的探索過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使小學生的好奇、好玩、好動的天性得到滿足,進而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如我在教學《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時,我設想在道北開一家“學生書店”,請同學們幫助老師設計書店,調查學生喜歡課外書的情況。在情境中讓學生展開實驗操作,現場寫下自己喜歡的書籍的名稱,小組合作統計出喜歡各類書的人數,并在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很自然地比較出數據的收集和整理最常用的一種方法是:畫“正”字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自己制作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進行比較,從而清晰地知道其各自的特點。這樣,使教學活動在動態中進行,使兒童把外顯的動作與內隱的思維活動和諧地結合在一起,順應兒童好奇、好動的特點,集中了兒童的注意力,激發了兒童學習的興趣。再如,我在教學《面積和面積單位》——面積的含義時,首先讓學生動手摸一摸文具盒的蓋面,數學課本的封面,課桌的桌面。然后比較文具盒的面與數學課本封面的大小,數學課本封面與課桌桌面的大小。再動口說一說面積的含義。在教學“面積單位”時,讓學生動手摸,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充分動手的同時,學會比較和測量面積。這樣,通過數學實驗教學,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但使學生深刻理解了所學的知識,而且促使學生智力活動的潛力得到充分的啟迪、挖掘和發揮。
二、加強數學實驗教學,調動學生全員參與。
教育的本質在于參與,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最大限度的參與到教學中去,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的獲取知識。而使所有的少年兒童的智能得到充分發展,是每個家庭的期盼,老師的希望,社會的需要。數學實驗教學則能夠提供使每個學生達到他們可能達到的最高學習水平的學習條件。在數學實驗教學中,讓每個學生玩自己手中的學具,看你有什么發現,提到玩,每個學生都感興趣,無論他發現的結論是淺顯,還是深刻,都是他最真實的體驗和感受,都已充分調動了他的參與性和探究性。再者,有的學生理論知識不足,但動手能力較強。在實驗過程中,他能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得到鼓勵而增強學習的信心,消除“數學難、學不好”的恐懼心理,萌發要學好數學的愿望,引發學習動機,使他們以學為樂,主動進取,提高學習效果。
三、加強數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數學實驗教學的趣味性、直觀性、新穎性,切合學生的心理特點,符合他們的認知規律,容易使學生在愉悅的情緒下實現由喜歡數學到努力學數學,再到刻苦鉆研數學的良性過渡。在每個層次的學習活動中,取得成功的喜悅,進一步激發他們強烈的求知欲,形成不斷進取、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在實驗準備階段,指導學生自制教具、學具,能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創造才能,培養學生的科學美感。如我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讓學生準備一個長6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和一個底6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邊形,從制作的情況看,有的學生是用廢棄的硬紙被做的,有的是用做手工剩下的色卡紙做的等等。選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多種多樣,但都做的精致、美觀,把學習的熱情延伸到課外,又為實驗教學提供了物質保證。課堂上又通過自己的動手剪、拼,得出結論,使學生經歷獲得知識的全過程,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創造的快樂,掌握科學的認知方法。同時,還可以充分利用廢物廢料,變“廢”為“寶”,使學生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實驗過程中良好的實驗常規,教師的嚴謹態度,正確示范,巧妙點撥,質疑解難等,對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都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首先使學生明確教具、學具不是玩具,懂得其在數學學習中的作用。其次,對學具的準備要認真,運用要準確,收拾要及時,管理要妥善。培養學生自覺守紀,認真主動,勤于動手、動腦、動眼、動口的良好習慣,真正實現“省時、高效、低負”的教學目標。
四、加強數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未來社會已越來越注重能否與他人協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能否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見等。因此,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之間團結、協調、合作、共事的群體協作精神,日益顯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加強數學實驗教學,尤其是分組實驗,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如我在教學《分數的大小比較》時,我沒有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把全班學生分成了4人小組,每組商議選擇自己喜歡的學具,小組長分工,有的動手折,有的動筆記錄折出的分數,然后共同探究商議分數的大小比較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教師加以糾正和指導。最后形成規范的數學術語。在這樣的實驗過程中,教師進行宏觀調空,耐心指導,對學生的實驗成果及時評比表揚。創設積極競爭的實驗情境,小組成員互相幫助,互相交流,共同進步,充分發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往、交流與合作,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協作精神,樹立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人生態度,克服獨生子女的高傲獨尊和對家長的依賴性強的弱點。
五、加強數學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21世紀是人類依靠知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新世紀??倳浿赋觯骸皠撔率且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彼裕覀儽仨氃谡n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而學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動作技能的基礎上發生、發展,是一個由外部的物質活動向內部的認知心理活動轉化的過程。重視兒童解決問題的創造性,教師就要通過實驗教學,給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更大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把實驗操作與思維聯系起來,就可讓實驗操作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源泉,就可通過實驗操作使學生對新知識"再發現",就可通過實驗操作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如:我在教學《認識正方形》時,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前準備好的正方形紙,想辦法知道正方形的特點,看誰的方法多。有的學生通過測量發現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有的學生通過沿對角線對折、再對折,發現四條邊一樣長;有的學生用一條邊與其他三條邊分別相比,發現四條邊一樣長;有的學生將相對的兩條邊重合,再將相鄰的兩條邊重合,說明四條邊一樣長……這樣學生通過實驗操作,發現了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既發現了新知,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愛因斯坦所說:科學結論“幾乎總是以完成的形式出現在讀者面前,讀者體驗不到探索和發現的喜悅,感覺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動過程,也很難達到清楚地理解全部情況?!笨茖W發展史就是一部完整的科學家奮斗史,通過經歷和科學家一樣的大致探究過程,了解科學事業的艱辛以及科學家執著的求索精神,同時也將激勵學生像科學家那樣,不怕困難,勇于探索的人文素養。使學生理解象居里夫人的祖國情懷;體會到科學家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熟悉了定量、定性、美學等的思維方式;形成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到在科學研究中興趣,意志品質是非常重要的……所有這些對受教育者潛質的開發,誘導,形成自己的“榜樣”都是非常重要的。“諾貝爾獎金獲得者楊振寧在回憶錄中寫道,當他的父親——清華大學數學系楊武之教授發現了其在自然科學方面的興趣和天分時,卻沒有在這方面激勵他,而是請了歷史系的優秀學生為他講授《孟子》,楊振寧說他后來在物理上取得的成績與他父親的這種教育是分不開的。”
科學家和科學史對人文教育起到了橋梁作用。平時教學中組織學生閱讀教材中的“讀一讀”,并補充介紹一些科學家獲得成果的經歷和過程,分析他們的經驗和從中應吸取的教訓,幫助學生解讀科學家的人生。如牛頓勤于思考、悉心鉆研的故事,伽利略以實驗事實為依據向權威挑戰的故事;布魯納用生命捍衛真理的故事;我國的墨翟和他的學生共同完成的小孔成像實驗,并記錄在《墨經》一書中,是世界上最早關于光的直線傳播的記載;我國宋代學者沈括的成就——他最早記載了磁偏角,比西方哥倫布早400多年,等等。
二、從物理教材、物理知識本身著手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物理教材各章節的語言描述、精美圖片、段與節的名稱選擇皆注重了感召力與趣味性。如第二章“聲現象”:“聲音是平凡的,又是奇特的。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聲音的世界中,這也許使她顯得平凡;聲音在很多方面豐富并改變著我們的生活,這又映射出她的奇特。”“物體的運動”用詩人的語言的韻律和意境贊美運動;圖片“各拉丹冬雪山”、“北京天壇回音壁”等令人神往;三峽大壩、巴塞羅那奧運會上陳躍玲獲得第一塊田徑金牌的颯爽英姿令人自豪。
在學習講解慣性知識和安全用電時,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講水循環、能的開發和利用,噪聲的危害和控制時,培養學生保護水資源,節約水資源及環保意識;講能的開發和利用、機械效率時,培養學生的經濟意識、效率意識;講功的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時,補充介紹一些科學工作者研究永動機的故事,培養學生遵循自然規律辦事的意識。推至人類社會,人是社會動物,就要遵循一定的社會規律和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社會準則,在社會行為,態度傾向和價值觀等方面,與社會保持一致,這也是學生今后所在社會群體具有穩定性所必須的。正如蘇霍姆林斯基在《和青年校長的談話》一書中說的那樣:“教育的藝術就在于,要讓受教育者把他周圍的東西加以‘人化’……從這些物品中感受人性的東西——人的智慧、才干和人對人的愛?!币蚨诮虒W中,教師就應當想方設法地把“五彩繽紛”的科學世界,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使他們心曠神怡地深入其中,去感受,去受教育,去鍛煉和提高。促進學生情感的遷移和人性的完善,進而無限地熱愛“物理世界”。
三、從物理學科特點著手在應用科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培養人文素養
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受教育者真正獨立地接觸問題,檢驗了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質,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和形成不同的個性品質。物理學科是實驗性和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演示實驗和課后的小實驗,也可補充一些學生條件允許的小實驗“做一做”,養成學生動腦動手的習慣,補充一些“生活中的物理”思考題,如擦皮鞋的學問(光的反射)、拍打衣服上灰塵的道理(慣性),海市蜃樓(光的折射),如何從地圖上測出上海到天津鐵路線的長短(間接測量)等。學習了電學、聲學,能解釋雷電的形成及先看見閃電后聽到雷聲的原因;學習了熱學,能回答為什么海邊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氣候宜人,為什么當今國家推行退耕還林的政策;學習了磁和能,回答為什么在一定條件下,某處江邊、湖邊、池塘邊的巖石中有“救命”之聲發出等。并要求學生平時注意觀察身邊的物品的使用,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學道理,樂于探究日常生活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學原理,形成將科學技術與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意識,激起學生對自然界的好奇,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養成對大自然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人文素養。樂于參與觀察、實驗制作、調查等科學實踐活動,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增強了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學生也同時受到了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四、從物理教學方法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
改變過去陳舊的教法和手段,順應教改大潮,把學生放進教學主體中去,采用“探究式學習”的教學方法。“探究式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并確定研究專題,用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疤骄渴綄W習”是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結合。在探究過程中,需要個體研究、小組或集體探討相結合,需要他人的協作;需要彼此尊重、理解,需要容忍;需要講求表達傾聽與說服他人的方式、方法“探究式學習”倡導的是一種主動實驗和發現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
五、從物理考試改革著手體現人文素養
改革物理考試唯知識的做法,把體現人文教育作為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轉變考試的目的,從為選拔尖子學生變為為學生創造最好的教育,從重視考查知識變為重視考查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了學生的終身發展。列舉下面兩道試題:
[例1]請你設計一條保護水資源的廣告詞。
本題是為了讓學生知道水污染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四大污染之一,水資源正在遭到破壞,我們應該保護水資源,就是保護我們人類。
[例2](2002年青島市中考題)公遠前300多年前,希臘的學者亞里士多德認為:“從高空落下的物體,重的要比輕的落得快!”2000多年前,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話都深信不疑。16世紀末,伽利略對這位學者的話產生了懷疑。有不少人諷刺嘲笑伽利略的無知與輕狂,伽利略便下決心在比薩斜塔上進行公開實驗。伽利略登上斜塔,一手拿著一個10磅鐵球,一手拿著一個1磅鐵球,喊了一聲“請各位注意”兩手一松,兩球同時落下,撲通一聲,兩球同時著地了,實驗的結果使原來迷信亞里士多德的人目瞪口呆!
(1)閱讀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2)根據你的感受,你認為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應怎樣去做?
本題的目的就是為了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教育,作為中考試題,堪稱考試改革的先鋒。
六、以物理教師高尚的人格,教育和影響學生人文素養精神的形成。
人文素養,是指建立在人文科學知識之上,通過對人類優秀文化的蓄納,受人類優秀文化熏陶所反映出來的精神風貌和內在素質的綜合體現。其培養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文化修養、理論修養、道德修養,核心是教會學生怎樣做人。物理教師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對其影響非常重要的人,特別是在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心理和生理變化顯著的時期,一個“學高為師,德高為范”、注意方式方法于細微之處、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將為學生的一生播下幸福的種子,受益無窮。因此,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的提高,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教師。
總之,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教育,沒有環境條件的限制,關鍵在于我們每一個教育工作者觀念的轉變。要善于捕捉進行人文素養教育的最佳結合點與切入點。通過物理教學中的人文教育,發展了學生正確理解人和自然的關系,正確理解人與社會的關系并產生熱烈的感情,形成了對美和善的辨別力和追求熱情,發展了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的能力,使自己的心智得到和諧的發展,激發了內心的潛能,正如斯坦福大學校長有著極美好的闡述:“人文科學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深刻的需要,它賦予社會,世界以方向,目的和意義?!?/p>
參考資料:
1、賴勝德出版.物理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物理學史與科學素質的培養》李艷平
2、《物理學史與人文素質的培養》王士平
3、南通市教育教學研究室.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7~9年級)學習讀本.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4、《讓科學與人文相融》
美好的音樂作品是能帶給人以美感的,其實音樂審美的本質應是美感。法國作曲家圣桑說:“音樂是人的精神最精致的產物之一。人生其智慧的深處有一種獨特的神秘的感覺,即美的感覺,借助于它,人才能領悟藝術……”人的音樂美感屬于社會意識。美感必須是“賞心悅目”“悅耳動聽”的,“是經過感官到達于情感、想象、理智、意志等方面的高級心理活動,是在感性直覺中積淀著理性內涵的審美體驗”。因此,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熟悉音樂教材,面向全體學生,制定好每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把握住每一個教學環節,充分挖掘教材的歌詞美、旋律美、節奏美、力度美……以教師動情的演唱、演奏,生動有趣的講解,結合使用直觀形象的教具,啟發學生細細品味音樂,以達到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趣味、積極進行審美體驗、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力、音樂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的目的。
二、擴展學生的審美趣味,開闊音樂視野
在美學界流行著一句話:“趣味無爭辨?!边@是說,一個人喜愛什么音樂,不喜歡什么音樂是因人而異的,我們沒有必要讓人們都有相同的愛好。相反的,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興趣和愛好,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放棄了引導和教育。小學音樂教學負有不斷擴大學生音樂審美視野的任務,要讓學生不僅喜歡當代的音樂,對古代、近代、現代的優秀音樂作品也能逐漸欣賞、喜歡。除此以外,還可以利用課外音樂教學活動,如學校藝術節中讓有文藝特長的學生演奏民樂,演唱民歌、名歌,有的放矢地介紹民族樂器、樂曲、民歌或歷史上有名的聲樂作品,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和熱愛民族音樂。
低年級學生往往對本民族、本國家的音樂作品感到親切,因而感興趣。然而,世界上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優秀音樂作品,這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音樂風格和式樣。人們常說:“音樂是沒有國界的?!边@正是音樂教學的優勢所在。我們不僅要教好本民族、本國的歌曲、樂曲還要讓孩子們欣賞外國歌曲和樂曲,喜愛外國歌曲和樂曲。一位教師在教唱美國歌曲《祝你生日快樂》時,做了這樣的導入嘗試:(1)創設生日情景:在一個生日蛋糕上點燃臘燭;(2)教師手持賀卡,聲情并茂地表演《祝你生日快樂》,熟悉的情景、熟悉的歌聲喚起學生強烈的共鳴,學生情不自禁地拍著手跟著老師唱起來,老師也拍著手鼓勵學生用情演唱這首歌。在學生充分體驗歌曲歡快的情緒和因為成功演唱而獲得創造美的喜悅時,教師向學生介紹了《祝你生日快樂》是兩位美國老師在1893年創作的歌曲,不少學生感到意外,教師抓住時機發問:為什么一首歌曲能長上翅膀超越時空飛過萬水千山,飛遍世界?為什么在100多年后的今天,男女老少在過生日的時候還會常常唱起它?學生回答:“它有意義”,“它有感情”,“它好聽”。教師總結:“對,同學們說得好,一首好的歌曲不受時間的限制,它永遠不會老;一首好的歌曲不受國界的限止,可以傳到世界的各個角落!讓大家都喜愛它!”這個導入設計非常淺近,非常生動,非常煽情,視覺、聽覺獲得的美感,情感想象獲得的審美喜悅,音樂無國界的道理深深地留在孩子的心里。
當然,審美趣味的擴展是以生活經驗、知識結構和情感體驗的增長為基礎的,進行擴展審美趣味教育時不能脫離這個基礎。音樂教師要不斷地加強自身文化素養,特別是音樂素養的積累,不斷進行音樂教改的探索,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從古今中外的優秀音樂作品中汲取精神養料,擴展音樂審美趣味開闊音樂視野。
三、提高審美品位,培養高尚情操
音樂是一門很特殊的藝術,一方面它很抽象,一方面它卻又能最深刻、最細膩、最準確地反映人的情感!欣賞者從這門特殊的藝術中感受歌曲(樂曲)的豐富情感和思想內涵,從中獲取精神力量,使思想得到升華,這就是音樂的社會功能。許多哲學家和音樂大師對音樂的這一功能作用都作出了充分的估量,給予高度評價。
當前,文化市場發展不平衡,在相當范圍內主旋律不響亮,優秀民族文化不占主導地位,流行歌曲作為一種商品進入市場,滲透到各個角落,學校也不例外。音樂老師應從中省悟自己身上的重任,在音樂教學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優秀音樂作品,精心設計音樂教學課內外活動,通過聽聽、唱唱、講講、跳跳、演演、比比等教學手法,讓學生體驗每一個音樂作品的美感和思想內涵,同時教給他們必要的音樂知識以促進學習,引導學生樹立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念;提高音樂審美品位;逐步培養學生對高雅藝術的好感、興趣,從而凈化學生心靈、培養高尚情操。在音樂游戲“好朋友來了”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們愉快地邊唱邊進行角色表演:“客人”來了,輕輕“敲門”,主人“開門”,互相問好;主人招待客人“請坐”,告別再見。在唱唱、動動的活動中學生體驗了朋友見面的快樂,懂得了團結友愛、禮貌待人的重要……事實就是如此,提高學生審美品位,培養學生高尚情操,對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會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總之,在中小學低年級音樂教學中,一方面,音樂老師要加強美育、音樂審美教育理論的學習,正確地認識音樂審美趣味的作用;一方面,在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審美趣味的培養,從而達到提高學生藝術素質的最終目的。
(一)實驗觀念的缺乏
雖然新的課程改革不斷推進,但是舊的教學模式難以更改。學生的總目的就是高考,一切在高考制度下,社會、家長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依然是高考成績。這樣的價值觀對中國的教育有著重要的導向作用。學校教育不自覺的就向“高考指揮棒”制定的目標靠攏,這種情況下,學生是為了考試才實驗,老師也是為了升學率而開實驗課,實驗課缺乏創新意識,教學觀念陳舊、老套,實驗教學工作就難以開展,課程的改革就更加談不上了。
(二)實驗教學方法過于傳統,缺乏創新
眾所周知,生物是一門實驗科學,生物的教學離不開實驗。但是在高中這個即將進入大學的關鍵階段,很多實驗只是文本形式,生物實驗也不例外。很多生物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為了節省時間,往往采用照本宣科的灌輸式教育方法,很多實驗只流于演示實驗的形式,學生沒有經過親自動手體驗,自然沒有清晰的概念,只有抽象的印象。這樣下去,學生雖然可能在考試中得到高分,但是會失去探究學習的興趣,創新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得不到培養,長此以往,學生會淪為考試的機器,教育體系也培養不出大師級人才。
(三)實驗設備和器材較為缺乏
開展生物實驗的教學就需要大量的設備和器材,但是現在,在有些欠發達地區,實驗設施并沒有得到完善,很多高中生物的實驗器材呈老化狀態,有些易耗品如試管、燒杯等得不到及時補充,很多的實驗用具和藥品,原材料也很缺乏。由于實驗沒有納入高考的考試范圍,沒有以具體的分數來衡量,導致學校領導的忽視,進一步導致資金問題得不到落實,在新課改的背景下,盡管國家做出了極大努力,投入了很多的資金加強管理,但是仍然無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
(四)學生實驗能力普遍不高,且參差不齊
由于長期以來的應試教育,以及家庭環境和學校環境的影響,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普遍不高。在高中階段,由于每個人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區別,再上學生初中實驗教育的各有不同,有的基礎好,有的基礎較薄弱,導致學生的實驗能力出現了差異。有的學生一點就通,而有的學生很難將知識消化,這就給教師的實驗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既要兼顧學生的學習水平,又要按時完成教學目標,這無疑給教師的工作帶來難度。
二、改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狀況的對策
針對以上實驗教學出現的問題,筆者經過分析和思考提出了以下的解決策略: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充分提高對于實驗教學重要性的認識
雖然高中生物教材的很多實驗都用文字的方式敘述了,但是實驗的開展也是有必要的,如果學校沒有開學生實驗的條件,那么教師就應當做實驗演示。因為只學習理論知識而忽視實踐教育是不可取的,難以加強學生的印象。所以應當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充分利用新課改的理念為指導,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轉變為實踐教學,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讓抽象艱澀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使課堂氣氛變得十分活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實驗教學的快速發展。
(二)增加實驗教學課程,把實驗作為考核的一部分
目前的實驗教學課數量較少,教師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教學,只能嚴格按照課表的課程規定完成教學內容。這樣就導致學生的實驗時間較短,達不到以實踐學習支撐理論學習的效果。因此學校應該劃出一定的時間用于高中生物的實驗教學,這樣的話,在這段時間里,老師和學生都全心全意的投入實驗,以達到良好的實驗教學效果。除此之外,實驗應當作為考核學生能力的一部分。經過了長期鍛煉,學生應當具備了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這是以實驗的方式來考核,便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充分發揮了部分動手能力極強的學生的優勢,使得整個考評體系更加完善和公平,達到重視實驗教學的效果。
(三)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實驗設備
高中實驗想要順利開展,離不開資金的大幅投入。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我國對于生物實驗的教學已經越來越重視,對此投入了大量資金。但是很多學校的實驗狀況還沒有得到改善,所以學校必須取得國家政府已經教育部門的支持,大幅度改善實驗教學條件。如建立大型的生物實驗室、配備實驗的儀器設備,購買實驗用的藥品等等。此外,應該請部分老師作為固定的實驗員,配合生物實驗教學的正常開展。通過種種努力,是高中生物的實驗教學成為重要的教學模式,邁向新的臺階。
三、總結
我國的新課程標準明確了情感教育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教師必須在師生良好互動的基礎上,對學生的個性和情感發展進行關注和培養,實現語文教學的人文性。語文教學中關注情感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興趣和個性,為學生創造出自由寬松的教育環境。情感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促進學生的身心發育更加完善。情感教育能培養學生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優秀道德觀念,形成健康的情感態度,增強審美能力。
二、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
(一)情感導入營造恰當氣氛
初中生處于成人與兒童的分離期,此時自我意識強烈、叛逆心理嚴重,在情感和理性上亟需正確引導。強迫性的灌輸不能吸引初中生的學習注意力,巧妙的課堂導入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第一步。教師要精心設計教案,導入時充分考慮初中生的認知基礎和理解能力,以情感為切入點,以情感人,才能震撼學生心靈,調動學生的情緒,使他們自覺的沿著教師的情感預設,走入課堂。例如,教學《臥看牽牛織女星》時,教師可以自己或者讓學生朗誦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一文,教師啟發:在浩瀚的天際,還有哪些奧秘呢?真的存在牛郎織女星嗎?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相關的天文知識———《臥看牽??椗恰贰W生都熟悉牛郎和織女的故事,詩朗誦加深了浪漫主義色彩,加強了學生對科學知識的熱愛情感。
(二)巧借教學手段,創設最佳情境
現代先進教學手段為語文教學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因為語文教學素材十分寬泛,文學作品是通過文字生動的描繪人物、書寫歷史、展現生活,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畫面將教學內容立體、形象的呈現出來,創造出與作品相符合的氛圍,幫助學生理解作品意境,感受到強烈的情感震撼。例如在講授《桃花源記》時,可以用多媒體播放相關的圖片,配上優雅的古箏曲,讓學生配樂朗誦,學生在婉轉清雅的樂曲中,觀賞著田園優美寧靜的畫面,聆聽著陶淵明脫俗高超的詩句,自然體會到了恬淡祥和的意境,增強了對自然的熱愛和高尚的向往,實現了課堂情感的升華。
(三)以情動人,進行情感熏陶
初中語文教師的情感教學,要以教材的特定要求為基礎,以學生的的情感體驗為主線,為學生創設出教材作品的特定情境中,一切教學手段和設計,都必須通過教師這個主導因素發揮作用。教師在課堂中,要注重學生的心理變化和情感體會,教學內容要聯系學生生活,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和互動,實現精神上的陶冶。例如在《背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引導學生體會“父親”動作細節,教師先聲情并茂地談父母對自己的愛的故事,使學生陷入自我感受、自我反思、自我感動的課堂氛圍中,由學生再談自己的真情實感,領悟父母恩情的偉大,引領學生學會珍惜。這是語文教學的目標要求,也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靈魂凈化的重要手段,實現了初中語文教學三維目標的統一。
(四)通過實踐加強情感體驗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充分發揮出情感教育重要作用。初中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與理解能力。而其主要學習內容除了包括口語表達、閱讀、寫作、語言理解等方面之外,還包括情感培養。語文知識的積累,僅靠課堂上的時間是完全不夠的,更多的是要靠生活中的實踐與體驗。教師主要起到的就是積極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將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實踐。我們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語文知識,不僅包含內容眾多,而且涉及范圍也非常廣泛,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夠將課堂上的知識進行吸收,從而得到真實的情感體驗。所以,在進行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實踐才是檢驗學生情感教育效果的最主要方式。
三、結語
一、改革傳統教學方式,學生為主體,參與實驗
傳統教學方式是由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觀察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總結,得出結論。結果往往是教師唱獨角戲,處于主體地位,學生則被動接受,容易遺忘,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高中化學學科課程標準強調實驗探究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化學實驗對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創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制備Fe(OH)膠體的實驗中,觀察老師做演示實驗的學生課后往往只記得將飽和FeCl溶液滴加到沸水中能制得Fe(OH)膠體,至于膠體的顏色及其和Fe(OH)沉淀的區別仍不清楚。而親自動手的同學不僅能加以區別,有的同學在做實驗中還發現當水接近沸騰時滴入飽和FeCl溶液再加熱一會(此時水未沸騰)也會形成膠體,但上述現象的形成需要較高的溫度,即接近100℃。學生對此提出了疑問,并運用鹽類水解的知識加以解釋:FeCl在水中水解生成Fe(OH)和HCl,水解反應為吸熱反應,當溫度升高到接近100℃時有利于水解生成HCl,并使之氣化,從而在水中形成Fe(OH)。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僅能使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點,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能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新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學生分組實驗,互相協作,共同探究
分組實驗是化學探究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把實驗能力強的和實驗能力弱的學生分為一組,做實驗時以優帶差,即以動手能力強的學生為主體,動手弱的學生為輔,然后互換角色,讓實驗能力弱的同學為主體再進行實驗。這樣就可以真正做到互相協作,共同學習,共同發展。
三、多增加傳統實驗的改進,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
長期以來,課本上不少傳統實驗操作繁瑣,而且都以驗證性實驗為主,通常由老師演示,即使學生動手做也是按照書上的步驟單純模仿,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對于一些不合理的傳統實驗教師有必要讓學生自主探究,加以改進。比如必修1(人教版)NaO性質探究實驗中NaO與CO反應,傳統實驗是制取CO氣體并通入NaO,收集產生的氣體并通過做木條復燃實驗證明產生了氧氣。這個實驗我讓學生自己動手,自主設計實驗加以改進。CO一定要制取嗎?氧氣一定要收集后用木條復燃實驗加以驗證嗎?帶著這些疑問,學生開動腦筋,自主創新了該實驗。有學生設計了直接用棉花包裹NaO粉末,用玻璃管伸進NaO粉末中然后吹氣,可以看到棉花劇烈燃燒。新設計的實驗不僅證明了NaO與CO反應生成了氧氣,而且證明了該反應是放熱反應。改進后的實驗不僅操作方便,而且實驗現象具有趣味性。一般用水來滅火,有的同學打破常規,改進了NaO與水反應的實驗。同樣用棉花包裹NaO粉末,然后滴幾滴水到棉花上,棉花劇烈燃燒,即水能生火。傳統焰色反應是用無銹鐵絲蘸取溶液或固體粉末,然后置于酒精燈上灼燒,觀察火焰顏色。該方法由于蘸取的藥品較少,不利于觀察火焰的顏色。針對上述問題,有的同學作了如下改進:將一些浸有酒精的棉花置于點滴板上,再將要用的藥品溶液用滴管滴幾滴于棉花上,然后點燃棉花,可以很清楚地看到火焰的顏色。
教師對學生傳統實驗的改進,可使實驗教學與探究學習融合起來,充分發揮實驗的探究功能。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案,自己動手實驗,不僅能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自主意識,而且有助于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使科學探究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培養創新意識。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我們應努力學習、更新觀念,以實驗探究為化學教育的突破口,同時轉變自己的角色,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基礎教育的改革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許曉.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對中學化學實驗教學的啟示[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2,(03).
[2]孫小媛,趙維秋.中學化學實驗綠色化改革的方法[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8,(04).
[3]柯珍鳳.化學實驗課教學與素質教育[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1999,(04).
[4]徐肖邢,陸德文,徐步田.面向二十一世紀中學化學教師素質研究[J].常熟高專學報,1999,(06).
[5]康午生.中學生化學實驗技能的形成與訓練的研究[D].西南師范大學,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