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9-29 02:47: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自我認知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大學生自我管理的內涵解讀
大學生自我管理是指大學生依靠主觀能動性對自己的目標、思想、心理和行為等表現進行自我評估完善與管理的過程。目前高校對大學生最好的教育就是培養其自我教育能力,最好的管理就是造就其自我管理能力,這是人才素質培養的必經之路,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前提條件。加強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要求大學生依照法律法規和各項規章制度,在學習生活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努力提升自身綜合素質,適應社會人才需要。另一方面,也要求高校管理者從學生角度出發,給予大學生更多時間與空間,提供各種機會,積極促進大學生自我管理,激發潛能,培養出適應國家發展進步的復合型高級人才。
二、PDCA循環在大學生自我管理中運用的可行性
PDCA循環是由美國質量統計控制之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PDS(Plan Do See)演化而來,經過戴明改進成為PDCA模式,因此也稱為“戴明環”。P(plan)計劃,包括方針和目標的確定以及活動計劃的制定。D(do)執行,具體運作,實現計劃中的內容。C(check)檢查,總結執行計劃的結果,分清哪些對了,哪些錯了,明確效果,找出問題。A(action) 處理,對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對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并予以標準化;對于失敗的教訓也要總結,引起重現。對于沒有解決的問題,應提交給下一個PDCA循環中去解決??梢?,這是一個質量持續改進模型,具有周而復始、大環套小環、呈階梯式上升的特征。根據大學生自我管理的特點,我認為將PDCA循環運用于此是十分適合且可行的。
三、基于PDCA探索大學生自我管理模式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重視并提升當代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是符合高校培養綜合型人才的發展目標的,同時也是適應我國繁榮復興,增強國際競爭力,由大國向強國轉變的發展戰略。PDCA循環是企業管理過程中最常用的一個模式,相信將此模式運用于大學生自我管理中能夠產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1、P(plan)計劃強調大學生的自我認知與自我計劃
目標是行動的導航,是未來的現實,有了目標便有了人生奮斗的方向。而現實中迷茫、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是當代大學生面臨的主要問題,社會日益復雜多變,繁重的課業負擔與沉重的就業壓力常常導致大學生迷失了自己,缺乏目標。自我認知要求大學生進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學習生活現狀,知道自己擅長什么喜歡什么,將自己的自我認識、自我體驗與自我控制三方面整合一致進而形成完整的自我認知。只有真正充分地認識自我才能夠明確可行的目標,為實現目標制定相應計劃。
因此,大學生要首先從內在客觀地認識自己,分析現狀,結合外部特點找出問題,準確的現狀把握,發現與分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不可或缺。其次應設定目標,分析問題產生原因,找出事物發展的外因、內因。隨后結合實際情況提出多種決解路徑,這里也就要求我們具備區分主次因素的能力。最后就是制定相應的計劃和對策,注重細節,避免好高騖遠,每一步都需要慎重考慮。這里我們可以發現僅僅在計劃制定的過程中也可以運用PDCA循環,通過大循環里套小循環,注重每一個環節,一步步完善制定出最優化的關于大學生自我管理計劃方案。
2、D(do)執行要求大學生具備較強的執行力
在管理領域,執行的一種意義為對規劃的實施,其前提是已經有了規劃?,F實中由于缺乏自我約束與激勵,導致很多大學生想法很多,可是真的付出行動的卻很少,可見執行力是大學生自我管理過程中面臨的重大問題。較強的執行力是基于個人態度與能力二者之上的,端正的態度要求大學生具有強烈的責任心與積極的進取精神,認識到自我管理對于自身成長的關鍵性,并且通過學習與社會實踐提升自身綜合素質與能力,進而提升其執行力。
執行力是個人目標完成的重要環節,具體要求大學生在制定了自我計劃后勇敢地邁出第一步,針對計劃中的每一步,結合當前形勢,實施對策,執行措施,并且一直堅持下去,不半途而廢,積極樂觀,嚴謹踏實地按完成任務。
3、C(check)檢查提醒大學生學會自我檢查找出不足
在計劃實施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盲目地追求速度,而應該停下來對先前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就像考試時,我們做完一份試卷,并非立即上交,而是還要從頭到尾檢查一遍,確定無誤。大學生在自我管理中,也應該時常反省,找出自己的問題與不足。具體是要對自己之前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效果檢查,驗證和評估,發現目前是否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只有通過自身不斷地反省才能深刻地認識自我,認識事物本質,盡量少走彎路,不做無用功。
4、A(action)處理促使大學生加強總結并不斷完善自我
想要提升大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當然不能僅止于此,自我檢查是為了發現問題,而發現問題則是為了解決問題,不斷優化自我。通過對以前行為的總結,應了解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對于自身的優勢,即已被證明是有效果的一些行為,我們應該繼續保持并且在以后的發展中好好利用,使其成為我們的核心競爭力。而對于我們的不足,則應該好好分析總結,認識到是我們哪方面做得不夠好,可以通過怎樣的努力彌補改正,通過總結經驗教訓,將未達到的目標再次進入下一個PDCA循環,通過一次次循環,從而達到自我管理能力不斷螺旋上升的目的。
我們相信將管理學中的PDCA循環運用于大學生自我管理中是具有現實價值的,大學生依靠自己的責任心與進取心,不斷學習和加強社會實踐提升能力,將內心的藍圖付諸于行動,通過自我反思與總結,不斷地完善自我,最終定會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復合型高級人才。
參考文獻:
[1]譚艷芳. 論高校加強當代大學生自我管理的措施[J]. 中國成人教育,2009,02:36-37.
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終身學習是適應21世紀社會發展并提高自身素質的必要手段,自我調節學習能力被廣泛認為是實現終身學習的必備能力。然而,目前許多大學牛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很低,因此如何培養和提高大學牛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就成為亟須解決的問題。該文旨在探索如何培養大學牛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從而促進其終身學習技能。文章結合國內外自我調節學習理論,設計開發了支持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培養工具――SRL APP(Self-regulated Learning APP),該工具主要通過任務理解、設定目標和計劃、選擇和實施策略、自我監控、反思評價和元認知調節六個模塊來支持學習者進行自我調節學習。初步選取北京某大學一年級的30名學生進行實驗,實驗結果表明:該工具能夠有效提高大學牛自我調節學習的能力。最后,提出了大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若干培養策略。
[關鍵詞]
自我調節學習;智慧學習環境;終身學習
一、引言
《面向未來:21世紀核心素養教育的全球經驗》中明確指出學會學習與終身學習、自我認識與自我監控是公民適應21世紀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能力(黃金魯克,2016)。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通行證,而自我調節學習的能力是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的必備技能。已有研究表明,自我調節學習能力是取得學業成功的關鍵要素(Adeyinka&Mutula,2010;Kistner et aI,2010)。大學階段是培養終身學習能力的黃金時期。然而,目前很多大學生自我調節能力很低(Lee,Lim,&Grabowski,2010),導致學習效果不良、甚至輟學的現象(Tsai&Shen,2010)。因此,如何提高和培養大學生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就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教育帶來機遇和巨大挑戰,傳統的課堂教學環境已經無法滿足新一代學習者的需求。隨著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日益成熟,智慧學習環境已經從理想逐步變為現實(黃榮懷,等,2012)。智慧學習環境為提高大學生的終身學習能力特別是自我調節學習的技能提供了良好的環境。而學習分析技術的興起為智慧學習環境下實時分析學習過程并促進學習者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顧小清,等,2012)。本研究重點關注在智慧學習環境下如何培養大學生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進而促進其終身學習技能。
二、文獻述評
自我調節學習是指學習者為達到其學習目標而自發、主動地設定目標、采用各種策略、監控和評價自己的行為和學習效果的過程(zimmerman,2008)。國內外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對自我調節學習進行了深入研究。比如Pintrich和Zimmerman從社會認知的角度研究自我調節,認為個人特征、行為方式和環境會影響自我調節的學習過程(Pintrich,2000;Zimmerman,2008)。而Winne則從信息加工的觀點研究自我調節學習,提出自我{節學習包括定義任務、設定目標和計劃、選擇并應用策略和元認知調節四個階段(Winne&Hadwin,1998)。
關于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已有的研究大多采用動機策略(如歸因訓練、行為控制等)、元認知策略(如計劃、監控、評價等)和認知策略(如組織信息策略、細化策略、各種問題解決策略)對學生的自我調節學習過程進行干預(Dignath&BOttner,2008)。有的研究通過系統的提示和反饋引導學習者進行自我調節(Devolder et aI,2012:Ifenthaler,2012)還有的研究從資源管理策略(如時間管理策略)對學生的自我調節學習進行干預。但是這些研究更側重于學習策略在自我調節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并沒有把自我調節學習作為一種循環迭代的學習過程,忽略反思評價以及反饋在自我調節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學習者也無法根據反饋和提示信息進行適應性調整。
近年來,研究者也在探索如何利用信息技術來提升自我調節學習的技能。比如,有研究者開發了支持自我調節學習的工具gStudy,通過gStudy學習者可以創建筆記、檢索內容、搜索信息、創建概念圖、聊天等(Winne et al,2006)。很明顯,這些功能都是認知層次上的,而自我調節學習主要是元認知層次的,更何況自我調節學習的過程包括多個階段,因此gStudy不能很好地獲取自我調節學習的過程。還有研究者開發了多媒體學習環境MetaTutor,該工具主要通過人工智能技術來支持學習者在學習生物領域知識的時候進行自我調節學習(Azevedo,Johnson,&Chauncey,2010),但是MetaTutor無法自動分析學習者的自我調節學習過程??傮w來看,已有的工具雖然能夠支持學習者進行自我調節學習,但這些工具都是側重自我調節學習的部分階段,并沒有將自我調節學習作為一種循環的學習過程,也無法記錄學習者在不同學習情境下產生的數據,因此需要利用最新的技術開發支持學習者進行自我調節學習的工具。
智慧學習環境是數字學習環境的高端形態。智慧學習環境是一種能夠感知學習情境、識別學習者特征、提供合適的學習資源與便利的互動工具、自動記錄學習過程和評價學習結果,以促進學習者有效學習的學習場所或活動空間(黃榮懷,等,2012)。然而,研究者和實踐者大多聚焦于構建新型的智慧學習環境上,如智慧校園(于長虹,2015)和智慧教室(程敏,2016)的構建等,對于學習者的自我調節學習技能關注較少,忽視學習者的內在變化。因此,本文旨在開發提升大學生自我調節學習技能的工具并探究大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以期為教育者提供示范和借鑒作用。
三、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培養工具的設計與開發
Winne從信息加工的角度提出自我調節學習是一個迭代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學習者明確任務、設定目標、制定計劃、實施策略、監控并評價學習績效,進而修改元認知(Winne&Hadwin,1998)。該模型強調自我監控是自我調節學習的核心,并且把定義任務與設定目標和計劃分開,確保每個階段的成果都在隨時更新。這個模型反映了自我調節學習的本質。因此,本研究以該模型作為理論框架,設計和開發了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培養工具――SRL(Self-regulatedLearning)APP,通過任務理解、設定目標和計劃、選擇和實施策略、自我監控、反思評價、元認知調節六個方面來支持學習者進行自我調節學習。
該工具能夠自動記錄、追蹤和分析學習者的學習過程,自動推薦自我調節學習的策略和方法,并通過可視化的方式為學習者提供實時的學習進展報告,支持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根據自己的學習績效進行自我反思和評價,從而調整修改學習目標、學習計劃和策略,促進學習者進行自我調節學習。該工具主要使用java和html5技術進行開發,并在基于Android系統
該模塊通過任務評估幫助學習者激活元認知知識、激發學習動機,主要包括任務評估、已掌握知識評估和任務定義。該模塊還通過任務描述、任務標準、學習單元瀏覽和截止時間使學習者明確任務目的和任務要求。不僅教師可以定義任務,而且學習者也可以定義任務。學習者作為學習主體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教師作為指導者監控學習者的任務完成過程。任務評估頁面如圖1所示。
2.設定目標和計劃
該模塊支持學習者確定學習目標、對學習目標進行分層描述并設定學習目標值,包括設定預期完成的學習單元數量、預期成績和完成任務所需要的時間,從而明確學習目標。同時,學習者可以根據工具推薦的學習策略和資源,制定以目標為導向的學習計劃。學習目標和計劃在當前狀態模塊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便于對目標實現進行跟蹤分析,以提醒學習者及時完成學習目標(如圖2所示)。
3.選擇并實施策略
該模塊為學習者提供了搜索、做筆記、總結、尋求幫助多種策略。搜索鏈接到百度,幫助學習者查找學習資料;做筆記支持學習者隨時記錄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幫助學習者復習回顧和精加工;總結幫助學習者總結學習過程中的成果;尋求幫助支持學習者利用實時通信工具QQ和微信,幫助學習者從同伴和教師尋求幫助。學習策略頁面如圖3所示。
4.自我監控
該模塊自動記錄、追蹤和分析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數據,包括任務評估內容、設定的目標和計劃、學習策略使用情況,這些數據以可視化的方式在當前狀態模塊呈現,便于學習者及時查看學習任務完成進展。該模塊支持學習者重復學習單元內容和測試,保留答題過程。另外,答題情況和歷史記錄還能記錄學習者的測試時間和測試結果,為學習者進行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提供依據。
5.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
該模塊支持學習者根據學習目標和計劃的完成進度,比較設定目標值和實際學習結果的差異,反思學習過程中的情感狀態,反思學習計劃和學習策略的合理性。另外,該模塊還支持學習者總結反思完成任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思考遇到同樣問題時可能采取的方法策略,進而提高問題解決能力和學習遷移能力。自我反思頁面如圖4所示。
6.元認知調節
該模塊支持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績效和反饋信息進行元認知調節,包括重新設定學習目標、重新制定學習計劃或者重新學習單元內容,實現自我調節學習的循環過程。
四、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工具的效果評估
(一)實驗目的
為了提高大學生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本研究設計開發了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培養工具――SRL APP。本實驗的目的在于檢驗SRL APP工具對提高大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影響。
(二)實驗樣本
實驗對象為北京某大學的30名一年級本科生。本研究采用實驗法,隨機分配15名同學為實驗組,15名同學為控制組。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熟練地利用手機進行操作和學習。
(三)測量工具
本實驗采用Pintrich等(1991)編制的自我調節學習問卷作為測量工具,共16道題目,分為元認知調節和努力調節2個維度,元認知調節維度包括12道題目,努力調節維度包括4道題目。
1.元認知自我調節(Metacognitive self-regulation)主要包括對學習的計劃、監控和調節活動,幫助學習者激活、整合與任務相關的先前知識,檢查并修正自己的學習行為。
2.努力調節(Effort regulation)指學習者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對努力和注意力投入的自我管理與控制能力以及對學習策略的調整能力。問卷采用李克特(Likert)7點量表,1至7分別對應“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問卷Cronbach’a系數為0.8,信度良好。表1呈現了各題項的描述性統計結果。
(四)實驗流程
本實驗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學生填寫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前測問卷,時間為10分鐘,目的是測量兩組學生初始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水平是否相當。
第二階段:實驗組使用SRL APP工具完成學習任務,而控制組則僅僅使用手機進行學習并答題,即沒有自我調節學習機制。時間為120分鐘。學習任務是閱讀四篇英文短文并完成測試題。學習內容是全國大學生四級英語難度的四篇英文短文,每篇短文單詞數在352至366之g。每篇短文對應5道測試題,形式為四選一的選擇題。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學習任務完全相同。
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同學登錄后,進入不同的頁面。實驗組同學在SRL APP的引導下,首先瀏覽學習任務,并在任務理解模塊完成任務評估、設定學習目標和計劃,從而明確學習目的;然后,學習該任務下的學習單元并完成相應的測試題,充分利用搜索、做筆記、尋求幫助(QQ或微信)、有道詞典等工具輔助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可以在當前狀態模塊隨時查看學習進展;最后,通過預期目標和實際學習績效的比較,反思評價整個學習過程和目標完成情況,并總結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如果學習者沒有達到預期目標,系統就引導學習者重新學習??刂平M沒有自我調節學習機制的引導,僅僅完成與實驗組相同的四篇短文閱讀,并提交答案。
第三階段:實驗組和控制組的學生填寫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后測問卷,后測問卷題目與前測問卷完全相同,時間為10分鐘,目的是測量SRL APP工具對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影響。
(五)研究結果
本研究將實驗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兩組樣本,分別采取不同的干預手段,得到兩個相互獨立的實驗樣本。由于樣本容量均小于30,屬于兩個獨立小樣本,因此采用Shapiro-Wilk test進行正態性檢驗,采用Levene test進行方差齊性檢驗。正態性檢驗結果如表2所示,方差齊性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由表2可知,正態性檢驗的顯著性水平都大于0.05,所以實驗組和控制組的數據基本呈正態分布;由表3可知,Levene檢驗的顯著性水平都大于0.05,所以認為各組方差沒有顯著性差異。因此,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對前測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用協方差分析對后測問卷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是合理的。前測問卷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4所示,后測問卷協方差分析結果如表5所示。
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表明,實驗前實驗組和控制組同學在自我調節學習能力方面沒有顯著差異(t=0 54,p=0 593)。而協方差分析結果表明,實驗之后的實驗組和控制組在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存在顯著性差異(F=14.87,p=0.001),并且實驗組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顯著高于控制組。由此得出,SRL APP能夠有效提升大學生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
五、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基于以上設計開發的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培養工具和效果評估實驗結果發現,通過引導學習者設定目標、制定計劃、選擇策略、自我監控、反思評價和元認知調節實現自我調節學習是有效的。目標計劃在自我調節學習過程中具有引導功能,學習者選擇恰當的策略并不斷利用系統反饋信息對學習成果進行監控、反思、修正和調整,進而提高學習績效。因此,筆者從以下六個方面提出了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
學習者設定正確的學習目標和計劃,有助于促進其進行自我調節學習(Chang,Liang,&Liao,2013)。因此,筆者建議教師引導學習者確立正確的學習目標。首先,引導學生正確評估自我調節學習的任務條件和認知條件,通過任務評估,并根據個人的信念動機、領域知識和學習期望,設定學習目標并細化目標內容;其次,協助學生制定階段性學習目標并分層細化目標內容,通過實現階段性學習目標最終實現學目標;最后,確保學習目標的切實可行性和合理性,因為目標設置的合理性直接影響學習者自我調節學習的行為、學習策略的選擇、學習資源的管理和學習過程的監控。
(二)幫助學習者制定恰當的學習計劃
學習計劃是實現學習目標的重要保障,學習計劃內容主要包括時間管理和學習策略的選擇。已有研究表明,時間管理是大學生自我調節學習的關鍵,學習動機通過時間管理間接影響學習行為,加強時間管理有助于提高大學生自我調節學習行為的主動性和監控能力(毛成詹,等,2010)。另外,學習策略是影響學習者學習效果和效率的重要因素,選擇并應用合適的學習策略有利于先前知識的整合和先前經驗的激活。學習策略包括搜索、做筆記、總結、自我測試、自我評價、尋求幫助等多種策略。教師可以通過學習策略專題講解方式,或者將不同學習策略應用到具體教學中,幫助學生掌握各種學習策略的使用條件和范圍。當然,學習計劃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要根據實際學習進度進行適當的調整。
(三)提醒學習者進行自我監控
自我監控主要指學習者對計劃執行情況和策略實施情況進行自我監測和控制的過程,包括自我評價與監控、目標設置與策略計劃、策略執行與監控、策略結果的監控四個循環步驟(Zimmerman,Bonner,&Kovach,2001,p.21)。自我監控要求學習者能夠有計劃地組織學習活動、主動選擇學習策略和學習工具,及時監控計劃執行和策略實施產生的學習結果。根據學習結果判斷所選策略的有效性,并以此為依據調整策略和學習行為從而提高自我監控能力。
(四)督促學習者進行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
自我反思和自我評價需要學習者在正確的自我認識基礎上,對學習行為和學習結果進行合理的自我判斷,并以此為基礎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在學習結束時,學習者根據學習結果判斷學習目標的完成情況,評價學習策略的應用效果,總結學習過程中計劃調整的內容與原因。學習者通過預期學習結果和實際學習結果的比較,反思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的合理性,總結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評價自己的行為表現并反思產生這些行為的原因,從而提高自我調節學習能力。
(五)充分利用教師、同伴和環境的反饋進行自我調節
自我調節學習是通過個體、行為與環境三大因素的相互作用而現的(Zimmerman,1989)。個體通過認知和元認知策略調節自己的行為表現,來自行為和環境中的外部反饋也影響個體因素,反饋是自我調節學習中必不可少的環節(Bangert-Drowns,Kulik,Kulik,&Morgan,1991)。學習者在智慧學習環境下實時獲取來自教師、同伴和環境的反饋信息,并借助實時交流工具向教師和同伴尋求幫助,利用反饋信息進行反思評價,調整學習行為,進而促進學習策略的應用和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提高。
(六)增強學習者對自我調節學習的意識
自我調節學習是學習者在內部動機的激發下、通過元認知的引導而積極主動地采用各種學習策略進行學習的過程,是一個動態變化、循環反復的學習過程。自我調節包括對認知、動機與情感、行為、元認知等方面的調節(Pintrich,2000),要求學習者必須具備高度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控制學習能力,明確學習動機,在具體學習環境中能夠根據學習任務積極主動地設定目標和計劃、采用合適的學習策略和學習資源進行學習,能夠有效監控、反思、評價學習過程,并結合反饋信息調整學習過程。通過本研究,筆者也發現大學生自我調節學習意識不夠,認識不到自我調節對提高學習績效的重要性。因此,亟須加強學習者的自我調節意識。要增強大學生的自我調節學習意識,首先,向學生明確說明自我調節學習的含義和內容;其次,讓學生認識到自我調節學習能力對提高學習績效的重要價值,從而激發學生提高自我調節學習能力的內部動機;最后,教師將自我調節學習過程整合到實際課程教學中,把學生的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鼓勵學生發展自我調節學習能力。
為研究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與依存—獨立性認知的相關性,以無記名問卷調查、團體輔導與個體化咨詢相結合的方法,在徐州地區四所本科院校學生宿舍進行調研,從而提出促進和諧宿舍的對策。
關鍵詞:
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依存—獨立性認知
一、引言
宿舍人際關系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有著密切關系[1]。某高校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反映,大學生咨詢的問題有70%是人際問題,并且許多大學生面對宿舍人際關系茫然不知所措[2]。而宿舍是大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宿舍關系是否融洽成為大學生能否學習生活好的重要條件[3]。因此,宿舍和諧關系的構建應受到足夠重視。不同的自我認知方式,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有著深刻的影響[4]。依存-獨立性認知作為最重要的認知方式之一,存在于每一位大學生中,通過問卷調查以及后續有針對性的團體輔導和個體化咨詢,以了解依存-獨立性認知與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相關性,繼而為如何構建和諧宿舍人際關系的對策給予科學支撐。
二、研究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研究對象為徐州地區四所本科院校(徐州醫科大學、徐州工程學院、江蘇師范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全日制不同年級、不同性別、不同專業的大學生各500名,在選取被試者的時候保證了被試者的代表性及隨機性。
(二)研究工具研究采用自擬問卷進行調查。問卷編制的基本步驟:第一步,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確定研究方向,并且對部分大學生進行簡單而有針對性的訪談;第二步,根據初步訪談資料,整理篩選出相關信息;第三步,根據所收集的信息,并參考其他關于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影響因素的調查問卷,形成問卷初稿;第四步,對部分同學進行測試,通過數據統計、邏輯分析,形成問卷定稿。問卷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所涉及的問題包含對大學生依存性與獨立性的調查,第二部分反映被試者宿舍人際關系以及對所在宿舍和諧度的滿意程度。
(三)測試程序1.問卷調查每所高校由兩位研究小組成員負責,以分層隨機抽樣的原則各發放500份無記名問卷。抽樣的初級單位是每一個樓層。根據每一樓層的門牌號碼按順序排列從中隨機抽取幾個宿舍,再從每個宿舍隨機抽取一個學生。本調查共發放20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822份,有效率為91.2%。2.團體輔導與個體化咨詢針對問卷調查結果,在被試者中隨機抽樣進行團體輔導、單次輔導及個體化咨詢方案如下:第一階段:破冰階段,通過微型演講,達到帶領者與團體連接,就團體規則達成共識的預期目標,用時10分鐘。第二階段:熱身階段,通過“有緣相識”“隊名隊標”游戲,達到增進成員彼此相識相知、增進團體凝聚力的預期目標,用時15分鐘。第三階段:主題活動階段,通過“撕紙”“找伙伴”“宿舍人際關系中的我”等游戲,達到增進成員自我了解,探索自我依存性與獨立性傾向以及反思宿舍人際關系的預期目標,用時30分鐘。第四階段:回顧階段,通過成員分享心得體會,達到回顧總結的預期目標,用時15分鐘。第五階段:個體化咨詢階段,針對在團體輔導過程中有代表性的同學,在自愿前提下進行個體化咨詢。
(四)測試評分1.問卷評分方法第一部分共10道題,前5題考察依存性,后5題考察獨立性。每道題的選項由“強烈反對”(1分)至“強烈贊同”(7分)共分7個級別組成,參與調查者的選擇將直接由分數體現,分別計算前5題與后5題的平均分并比較大小。第二部分一共5道題,評分標準為:A選項2分,B選項1分,C選項0分,D選項-1分,E選項-2分。計算第二部分5道題的總分,≥5分記為“宿舍和諧”;<5分記為“宿舍不和諧”,多選或漏選均作無效卷。2.團體輔導評定與個體化咨詢評估
(五)數據處理用SPSS統計軟件,對所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描述、統計分析,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問卷結果與分析記依存性大于獨立性的樣本為A組,依存性等于獨立性的樣本為B組,依存性小于獨立性的樣本為C組,調研結果如表1(P<0.05):由表1可見差別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認為A、B、C三組的和諧率不全相等,即徐州地區本科院校在校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是否和諧與依存-獨立性認知有聯系。由表2可見,將B組與C組比較、A組與C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66),而A組與B組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66),結合表1,可以認為自我認知中依存性大于或等于獨立性的學生比依存性小于獨立性的學生有更好的宿舍人際關系,且目前尚不能否定依存性大于獨立性的學生與依存性等于獨立性的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無差異。進一步分析,可以設想自我認知中依存性特征越明顯,宿舍人際關系越和諧,反之,則宿舍人際關系越不容易和諧。
(二)團體輔導分析團體輔導是在團體情況下進行的一種心理輔導形式。通過團體內的人際交往互動,運用適當的輔導策略與方法,促使個體在交流中通過觀察、學習和體驗,認識自我、保持自我和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激發個體潛能,增加適應能力的助人過程。1.團體輔導可以幫助成員了解自我,探索依存性自我與獨立性自我傾向。2.團體輔導具有幫助成員改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作用。
四、對策
1.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際關系課程,提高大學生對宿舍人際關系重要性的認識,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交往觀念和培養人際交往的樂觀心態。2.設立心理咨詢機構,及時對心理素質較差或者有人際交往障礙的大學生進行個體化心理輔導。3.建立健全宿舍管理體制,培養合格的宿舍長隊伍,發現宿舍成員自我認知中依存性或獨立性特征,便于因材施教以及提前預防宿舍不和諧因素。4.注重大學生自我修養和人格完善,提高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
參考文獻:
[1]魏彤儒,余婷婷.試論大學宿舍人際關系與大學生心理健康[J].中國電力教育,2008(11):190-192.
[2]王麗萍.論大學生人際問題[J].許昌師專學報,1997(3):112.
[3]葉世利.關于改善大學生宿舍人際關系的若干思考[J].JournalofNingboInstituteofEducation,2012(5):109-110.
[4]楊榮.師專生宿舍人際關系現狀及干預研究[R].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05.
關鍵詞:大學生;認知行為療法;理性情緒;成長
進入大學后,我們的生活視野更加遼闊,我們接觸到了更多新鮮、有趣的事物,認識到了來自五湖四海、不同文化和家庭背景的同學。同時,由于家庭環境、學習壓力及個人性格等等,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很容易出現攀比心理、自卑心理和嫉妒心理,他們往往在有著極強的自尊心的同時,又存在著極強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如果長期處于強大的心理壓力之下,甚至產生抑郁、焦慮等癥狀,對他們的健康成長很不利。
認知行為療法是社會工作中一種常用的心理治療方法,是一組通過改變思維或信念的方法來改變不良認知,達到消除不良情緒和行為的短程心理治療方法。認知行為療法對于解決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困擾,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具有積極的治療作用。
一、大學生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及資源
1.大學生可能存在的一些心理困擾及問題:
(1)缺乏自信心和自卑心理
家庭環境狀況、學習成績等等往往容易成為大學生自信心不足的直接原因。一些大學生由于家庭經濟情況較差或來自中西部貧困農村地區,他們在與同學和朋友交流時缺乏自信心,進而,可能對自己的品質和能力做出過低的評價,導致自我否定的意識的形成和發展。因此,自信心不足和自我評價較低就可能成為導致大學生其他問題產生的最主要的原因。
(2)孤獨心理
一些大學生由于個人的性格、行為習慣等原因,不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也不喜歡在課堂上發言,在課余時也僅僅和自己宿舍的同學走的近一些,和班級里的其他同學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從而導致大學生產生孤獨心理。這種心理現象的產生主要是由過多的自我否定和挫折引起的。
(3)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大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的另一個重要原因。當人生活在社會群體中時,難免會產生相互比較的心理傾向。而在對比中,某些大學生可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嫉妒心理。對他人的長處、好成績抱以嫉妒心理,總希望別人落后于自己。更有甚者,他們缺乏競爭的勇氣,轉而采取諷刺,挖苦的方式給他人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危害。這種情況嚴重阻礙了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和交際能力,不利于大學生的良好品格修養。
2.通過分析,發現大學生有以下優點和資源:
大學生知識儲備豐富,接受知識的能力和分析能力較強,悟性也比較高。在個案輔導中,他們比較容易接受新知識,以及較強的領悟和分析能力有利于認知行為治療的順利開展。
二、認知行為治療的理論基礎
1.Ellis的理性情感治療
理論基礎:理性情緒治療模式對求助者心理失調的原因和機制進行深入細致的研究,并將研究的結果概括為ABC理論,Ellis的ABC理論后來又進一步發展,增加了D和E兩個部分。ABC理論認為,非理性或錯誤的思想、信念是情感障礙或異常行為產生的重要因素,即引發事件本身無法產生非理性的情緒和行為,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是求助者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有效的幫助是協助求助者克服各種非理性信念,形成一種有效的理性生活方式。
理性情緒治療模式的輔導目標分為兩步:第一步,幫助求助者消除不適當的情緒反應;第二步,幫助求助者改變不良的非理性信念。
2.梅肯鮑姆的認知行為矯正技術
理論基礎:自我指導治療,基本上是認知重建的一種形式,主要在于改變當事人的自我語言。自我陳述對一個人行為的影響就像別人的話所帶來得影響一樣多。認知行為矯正法的一個基本現實是“行為改變的先決條件在于當事人必須注意他們如何思考,如何感受,如何表現及如何對別人產生影響”。
為了要產生改變,當事人必須要介入其行為的內部對話中,如此他們才能夠在各種情景中評估自己的行為。
通過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分析,我們了解到他們的心理困擾大部分是認知歷程受到干擾造成的,當然也有對社會競爭缺乏全面、客觀的了解等因素的影響。為了改善其情緒狀態與行為,必須首先改變認知,也就是改變他們的非理性信念、負向的自我陳述和待人接物的方式、手段,樹立理性信念和情緒。
三、介入策略
通過上述分析,我們在個案社會工作中的輔導目標主要包括:通過解決問題,恢復和提高大學生的自信心;增強溝通能力和獨立自主生活的能力;幫助大學生正確的認識自我;減輕以至消除他們的嫉妒心理。
在具體的個案工作中,工作者必須與當事人建立協同合作的專業關系,在確定輔導目標乃至整個輔導過程中都要爭取當事人的積極參與和配合。
具體來說,我們需要協助當事人學習如何觀察自己的行為,認識到自己的內部對話主要由負向的自我陳述和想象以及消極的信念組成,并認識到其心理困擾主要來自非理性情緒和負向自我陳述;幫助他們認清自身的優勢和長處,用客觀、全面的觀點來看待自己的行為和問題。
鼓勵當事人積極參加小組活動,尤其是班級組織的集體活動,在參加活動的過程中去學習如何待人接物,從而獲得新的行為,同時鼓勵案主以正面的信念看待競爭。在小組活動之后,應該讓當事人反省自己的長處,使其感覺到嫉妒心理的存在是沒有必要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上帝是公平的,不可能給予一切你所希望得到的東西。
最后,社會工作者要同當事人一起回顧走過的歷程,主要幫助他們看到自身存在的價值,并看到從容的面對困難,勇敢地與他人交往,擺脫盲目從眾和嫉妒心理對當事人的健康成長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同時幫助他們擬訂一些計劃,使其能更加從容的面對來自這些方面的困難和挑戰,以更好的適應社會。
四、評估總結
輔導的過程中,建立良好的專業關系是成功開展工作、找出案主需要、幫助案主最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同時,同理心、接納、尊重等方法的運用對于建立良好關系與增進案主信心非常重要。
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承受了很多的困擾和痛苦,但他們樂于接受幫助,有能力通過認知和行為層面去解決自己的問題。更重要的是,他們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和干預的過程中真正地成長了,學習了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技能和知識,改善了生活質量和學習質量。認知行為療法為高校開展心理危機干預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有效的實施模式。
參考文獻:
[1](英)馬爾科姆?派恩著,馮亞麗等譯.現代社會工作理論(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價值觀;性別;差異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5918(2015)22-002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22.012 [本刊網址]http:∥
一、課題的提出
早有專家預言:性別差異的研究蘊藏著極大的教育潛能。國內外學者對性別差異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成果頗多。但是目前針對大學生價值觀的性別差異的系統研究還比較少,且多為理論性研究,與大學生的實際聯系不夠,實用性不強。大學生價值觀是其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主要內容和重要組成部分,大學階段也是一個人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本課題組成員查閱了大量有關大學生價值觀性別差異研究的文獻資料,并進行了整理分析,旨在較全面地探明男女大學生價值觀差異及原因,從而密切聯系男女大學生實際,對其價值觀的形成進行全面的、有針對性的教育,為大學生價值觀教育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
二、本課題研究目標
本課題依據性別差異心理學等相關理論,通過對大學生價值觀性別差異的調查研究,探求男女大學生在學業成績、心理健康、戀愛婚姻方面的差異現狀,分析男女大學生價值觀存在的差異,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性別差異,正確對待自己和異性,促進大學生健康和諧發展。同時反思我們教育的現狀,有針對性地提出大學生性別差異教育的意見和建議,提高教育教學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課題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
查閱相關文獻,總結關于大學生價值觀性別差異問題的理論成果,并對現有研究進行反思。根據本課題所要研究的問題設計調查問卷。
(二)實施階段
本著重點研究的思路,主要針對大學生學習、心理健康、戀愛婚姻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研究。以泰安市高校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采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發放問卷。回收后形成可供分析利用的材料,根據數據進行分析,以求探明男女大學生在心理健康、學業成績、戀愛婚姻等社會價值觀方面的差異。
(三)總結、結題階段
明確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性別差異現狀及原因,進而提出針對大學生性別差異教育的對策和建議,總結形成可資借鑒的經驗。召開結題工作安排會,就研究工作進行梳理、總結,撰寫研究報告,申請結題鑒定。
四、課題研究方法:
(一)文獻法。通過查閱國內外相關文獻,整理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了解國內外相關研究的成果和研究進展,并進行反思和探討。為本課題的研究寶貴的參考借鑒資源和啟發。
(二)調查法。隨機選取樣本進行問卷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了解男女大學生在心理健康、學業成績、戀愛婚姻等方面的差異。運用科學手段對調查結果作客觀細致的分析和研究,尋找問題產生的原因,科學地開展課題研究,探求教育的方法。
(三)經驗總結法??偨Y國內外有關大學生價值觀性別差異教育的經驗。課題組成員根據課題研究重點,積極倡導在教育過程中重視男女生性別差異,因性施教,探尋更加有效的教育策略。
五、本課題研究成果及認識:
(一)成果:
大學生價值觀性別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心理健康方面:女生學習就業壓力高于男生;女生交談、待人接物、與異往方面處理能力較強,而男生比女生理智成熟;女生因失戀所承受的心理壓力比男生更大;女生自我認同感低,對自己相貌的滿意度低于男生;情緒易于“煩躁”的比例男生明顯高于女生;在情緒疏導方面,男生多選擇找“發泄”進行情緒疏導,女生則傾向于“找人傾訴”。
學業學習方面:學習內容上:女生更多的是學習教材,做相關題目或配套練習冊,且更擅長語言類學習。男生總是應付書面作業,更多精力用于擴大閱讀面,在理科方面的興趣比女生更濃,更喜歡嘗試動手實踐。學習方式上:女生多是機械記憶,短時記憶能力強。而男生多是理解記憶。學習能力上:女生的記憶能力優于男生,而男性的空間認知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優于女性。女生模仿能力強,而男生創新意識、質疑精神、創新能力顯著高于女生。學業成績上:女生面臨考試感受到的壓力和緊張度小于男生,更能適應當前的教育考核方式。文科課程和基礎理論課的學習成績高于男生。男生理科學習能力強于女性,在理科學習中更占優勢,成績也普遍好于女生。
戀愛婚姻方面:在選擇戀愛時機時,男生更主張打下一定的學業基礎后再談戀愛;女生的戀愛動機更傾向于通過戀愛找到合適的人生伴侶,走向婚姻,共度一生;在擇偶標準上,男生更注重女生的外在形象,而女生更注重男生的品質和能力;失戀時,女生感受到的打擊更為嚴重,而男生則更容易擺脫失戀所帶來的傷痛;在婚前方面,男生表現的更為沖動和主動,女生則普遍較為謹慎和矜持。
(二)認識:
1.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重視性別差異,關注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成長發展的前提。大學生的心理正處于趨向成熟而又尚未成熟的階段。所以對大學生而言,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促使心理日益成熟,以便成為一個心理健康的成年人。為此,大學生要提高心理健康意識,主動學習心理知識,正確認識自己,積極悅納自我,男生應著重提高自我認同感;注重溝通交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掌握有效的心理調適方法,學會排遣不良情緒,加強受挫能力的培養。在就業方面,要幫助他們了解當前的就業政策和形勢,調整好心態,降低就業期望值,及時有效地解決心理沖突。在戀愛方面,尤其注意女生的心理變化。因為女生情感化更嚴重,對失戀問題的調查表明,女生承受的打擊更大,更難擺脫失戀的痛苦。另外,要進一步完善心理咨詢機制,建立有效的情緒疏通渠道。學校不僅要大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還要讓學生了解心理咨詢,通過建立融洽、親密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打消對心理咨詢的顧慮,及時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有效地解決問題。
2.充分尊重大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營造大學生學習的良好氛圍。大學時期是一個人一生事業奠基的時期。大學生理應以學業為重。但是當前大學嚴進寬出的現狀,使許多大學生虛度了年華。為此,我們首先要對大學新生進行生涯規劃指導,尤其是男生。通過進行自我認知和分析,所學專業認知分析,幫助他們盡快確立新目標,并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合理安排每天的任務,今日事,今日畢。其次,加強學業、就業指導。明確學習是自己的事情,并且是自己應當做好的最重要的事情。引導他們了解大學教育的特點,盡快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學會思考、學會學習,體會學習的快樂。最后,要培養優良的學風。良好的班風學風不僅可以督促學生勤奮刻苦學習,還有利于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同時也能制止不良風氣的產生。但是不少學生意識不到這一點,這就需要教育者的教育引導,幫助他們盡早營造起良好的學習氛圍。
3.針對大學生的戀愛價值觀現狀,正視大學生所處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的成熟期,為男女大學生提供健康的戀愛導向。首先,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身所處的生理和心理發展的成熟期。大學生的身體已經長成,心理發展正迅速走向成熟,卻又未達到真正的成熟,生理成熟與心理成熟不一致,所以要正視這一點,促進其心理快速健康發展完善。其次,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性別問題,消除傳統性別觀念對他們的影響,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減少不必要的性別壓力。對于男女性別差異的形成,生理差異的影響是很小的,主要是社會文化和心理原因造成的差異。男女生理方面的差別是不可改變的,但我們可以通過教育和訓練等手段,使生理上的差異通過心理和社會原因而日趨減小。幫助大學生正確對待性別差異,正確對待自己和異性,從而建立和發展和諧的兩性關系。再次,為男女大學生提供健康的戀愛導向。戀愛已經是大學校園的普遍現象,女生談戀愛的意愿也在明顯增強,而且女生更傾向于通過大學期間的戀愛來找到合適的終身伴侶。對待戀愛問題,女生比男生的態度更真誠,女生付出的精力和心思也更多。由于大學生自我認知的缺乏,對戀愛對象的認知缺乏,導致失戀的高頻率發生,需要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失戀,不因失戀自暴自棄,努力做到失戀不失志,處理好戀愛與學業的關系。對的態度女生更為慎重。但近些年,有趨向輕率的趨勢,同居者人數逐漸上升。這勢必會影響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將戀愛引向不健康的道路。為此更需要教育者的關心和引導,從而保證大學生戀愛的純潔與美好。
4.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重視男女生之間的差異,針對其學習的特點及差異提出因性施教的教學策略,促進大學生全面和諧發展。探明了男女大學生在心理健康、學業成績、戀愛婚姻等方面的差異及原因,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就應注意男女生之間的差異,因性別而制定適合的教育模式,設立專門的咨詢機構,對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困惑進行解答,提高教育教學的主動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對大學生的自身發展也能起到較強的實際指導作用。
[關鍵詞]校園招聘;大學生;就業
[中圖分類號]G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6432(2011)14-0163-02
1 問卷調查設計
本次調查的對象是杭州地區參加校園招聘宣講會的應屆大學畢業生,主要來自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工商大學、中國計量學院。本次調查共發放190份問卷,實際回收184份問卷,回收率96.8%,其中有效問卷180份,有效回收率94.4%。本次被調查者中女生占33%,男生占67%;本科生占52%,碩士研究生占48%;學科涵蓋理、工、經管、文、史、法、哲,基本做到了性別、學歷、學科的平均分布(未涵蓋藝術類、醫學類、教育類與農林類)。
2 杭州六高校2009屆大學畢業生關于校園招聘的問卷調查與數據統計分析
2.1 應屆大學畢業生自我認知的數據統計
這五道問題可分為兩個大類,即對個人特性和職業發展的認識??梢缘贸鲆韵氯c:①應屆大學畢業生對于個人特性的了解水平比較高,均值高于其他四題;②應屆大學畢業生對于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也比較清楚;③當涉及職業規劃等與工作相關的內容時,應屆大學畢業生的認識程度變開始逐漸下降,與工作越是相關的問題,了解程度越低。
在基于性別的差異性分析中,男生與女生在對“自我特點”、“最喜歡和最不喜歡的職業”和“最喜歡的職業的具體工作內容、要求、所需能力及其前景”這三個方面的了解不存在顯著差異。而在對“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和“求職過程中的優勢與劣勢”這兩個方面的了解程度存在顯著差異。在“求職過程中的優勢與劣勢”方面,女生的認知程度顯著高于男生,這可能是因為當下就業壓力大,特別是女大學生就業較難,女生認為自己會在求職過程中遇到一定的困難,因此會先認清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以便在求職過程中揚長避短,提高求職成功率。在“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方面,從均值來看,男生的認知程度顯著高于女生,這部分源于是男生更清楚自己喜歡做什么,不喜歡做什么,對自己喜歡的職業更有興趣,更樂于鉆研專業領域,在專業性的實際操作、動手能力上好于女生,因此會加深對職業的認識與思考。
在基于學歷的差異性分析中,不同學歷的學生對“自我特點”、“求職過程中的優勢與劣勢”和“最不喜歡和最喜歡的職業”這三方面的了解沒有顯著差異。而在“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和“最喜歡的職業的具體工作內容、要求、所需能力及其前景”這兩方面的認知存在顯著差異。這兩個問題都屬于對職業的理解,由于碩士生的閱歷、社會經驗、專業知識比本科生豐富,更重要的是碩士生往往在碩士學位的攻讀階段就已經廣泛關注大學本科同學的就業情況,主動思考就業問題,因此認知程度更高。
在“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這題上,無論從性別因素考慮還是學歷因素考慮都存在顯著差異,而“最不喜歡和最喜歡的職業”和“特性”這兩題上,無論從性別因素考慮還是學歷因素考慮都不存在顯著差異。這可能是因為特性與職業偏好更帶有主觀性,而學生相對更了解自己,更清楚自己喜歡做什么,不喜歡做什么,但并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究竟適合什么職業,應該選擇怎樣的職業發展道路。
2.2 應屆大學畢業生對企業認知的數據統計
表1顯示,在對于企業的認知中,核心業務和地理位置由于其確定性而廣為學生所了解,但是較為隱蔽的企業性質、規模則了解不多,而無形的文化因素則了解更少。這一方面說明了企業公開披露的信息較少;另外一方面也說明了學生并沒有花時間和精力在收集、分析相關信息上面。事實上,企業文化與員工本人價值觀是否匹配是決定員工工作滿意度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無論何種性別何種學歷,所有的大學生均對此了解不多。
2.3 應屆大學畢業生對崗位認識的數據統計
應屆大學畢業生對應聘崗位的工作職能、能力素質要求的了解程度介于“一般”與“較了解”之間,這表明應屆大學畢業生對這些內容的確有一些認識,但程度不深。另外,被調查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對工作職責的了解狀況均值(3.419)明顯低于對應聘崗位的能力素質要求的了解狀況均值(3.848),說明學生求職時,更為關注學歷、證書、工作經驗等的硬性素質要求,比對后發現自己達到崗位要求就紛紛應聘,等到面試時發現對于工作職責、內容并不了解,另有部分真正被錄取了卻發現自己實際上干不了這活,不能履行工作職責。
表2顯示,不同性別的大學生對“工作職責”和“能力素質要求”的認知無差別,而不同學歷的大學生則存在顯著差異,從均值看,碩士生對“工作職責”和“能力素質要求”的認知程度顯著高于本科生。碩士生在研究生期間廣泛的接觸社會,也參與到一些項目工作中,使之對具體的工作職責有了大致的了解,對于做好該工作需要的能力素質也有了更好的認識。另外,碩士生的大學同窗都已經走上工作崗位,因此對于實際工作內容和要求有著更加直接的認知。
3 校園招聘中大學生存在的問題分析
通過以上數據分析,總體來說在校園招聘中應聘大學生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
(1)對職業及自我職業道路的認識程度不高,這一問題主要體現在應屆本科畢業生當中。盡管有不少學生表示比較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價值觀、能力、個性等,但是對于自己的職業偏好,以及自己適合的職業發展方向等方面不夠了解,并且對自己喜歡的職業的具體工作內容、要求、所需能力及其前景的認知處于一個模糊狀態。學生不清楚自己具備了什么素質才算是具備優勢,不夠了解自己適合做什么,喜歡做什么。更不能做到個人偏好及個人能力與職業選擇的合理結合。在這種情況下,應屆大學畢業生在參加校園招聘時會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增加了應聘的隨機性,這勢必會影響求職的成功率。
(2)缺乏真正意義上對自我優勢、劣勢的認識。如今不少學生將出色的個人素質當做應聘時的自我優勢,但是沒有結合企業和職位的需求,這種認識是片面的。應聘時真正意義的自我優勢是你和企業的需求剛好吻合。
(3)對于企業本身了解較少。部分由于企業公開資料較少,也部分源于大學生沒有下工夫收集和了解企業相關信息,因此對于企業的不了解將在很大程度上導致大學生應聘失敗,甚至是實習期未結束就因為不合適而退出。
(4)相對于應屆碩士畢業生而言,應屆本科畢業生更缺乏對于工作本身的認知。因此,適當增加實踐環節、向已經工作的師兄師姐請教工作心得應該是較好的提升途徑。
4 研究總結
本文通過實證調查,了解目前杭州地區高校校園招聘的現狀,總結了高校校園招聘中應屆大學畢業生存在的問題。在本文的研究中還存在許多不足與局限之處,在后續的研究中,還應當對以下幾方面作更深入的探討:第一,擴大調查范圍,增大樣本量。本次調查僅局限于杭州地區,可能存在一定的地域差異。另外此次調查的樣本量偏小,盡管得出一些研究結果,但不夠全面,不能完全體現出目前高校校園招聘的特征與其中存在的問題。第二,增加調查對象,結合實際案例??梢苑謩e對企業、學校就業指導部門做調查,調查方式應該以面對面訪談形式為主,著重了解企業與學校就業指導部門如何看待應屆大學畢業生在校園招聘中實際情況,結合案例,分析應屆大學畢業生在校園招聘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更詳細、更具針對性的對策建議。第三,擴展調查內容。要將調查問卷問題做歸類,將問卷設計的更全面、更有邏輯性,可以對不同學科、不同院校的學生所作的問卷結果作以對比。
參考文獻:
[1]時薇萍.從校園招聘談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7(23):112-113.
[2]兆豐年.校園招聘會上大學生的N種不恰當表現[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8(12):41-42.
關鍵詞:元認知策略;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10—0341—02
所謂元認知就是針對認知活動的一系列自我控制與自我意識的行為,是學習者自我計劃、監督、調節、提問、反思、回顧的一個過程,它包括的內容有三:元認知監控、元認知體驗與元認知知識。其中元認知知識能夠幫助學習者對自身的學習任務、認知能力以及相應的認知策略進行認識,而元認知監控則對學習者合理分配時間、計劃學習活動、發現并糾正問題起到指導作用。這三者在元認知的實際應用中互相制約、互相影響、互相聯系,而元認知的核心則是對于個人認知進行有意識地控制與監視。
在元認知概念的指導下,學習者的學習策略,包括學習計劃、評估、監控手段就是元認知策略。在大學生英語學習過程中,元認知策略所起到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它能夠對學習策略中的認知策略起到監控與指導的作用,從而便于學習者能夠評估與決定學習的整個過程,幫助學習者將思路理清,確定學習目標,是學習順利進行的基礎與前提。
一、元認知策略對于大學生學習英語的意義
在大學生學習的過程中,將教學與元認知策略相結合的培訓能夠將他們的學習動機激發起來,并將學習方式優化。因此,對于需要語言環境才能保證學習成果的英語科目來說,元認知策略的應用具有相當積極的意義。元認知策略被大學生正常掌握其使用方法以后,就能在英語說、聽、讀、寫等培養各類學習能力中貫穿進元認知理論,從而幫助大學生在英語各方面的能力培養。
另外,在大學生英語聽力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融入元認知意識與概念,就能夠將能力培養的學習策略與元認知策略培訓相結合,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引導大學生對元認知策略意識的提升,進而能夠主動地運用元認知策略,使大學生英語能力得到提高。同時還可以將大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動性與主動性有效激發出來。[1]
二、元認知策略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一)使用效率較低
大學生英語學習課程主要就是學習者在元認知管理下的學習行為,即以個人特征為依據來進行學習計劃的制定、學習策略的選擇,進而對學習的效果進行合理、準確的評估。要保證學習活動的順利,首先就必須保證學習者具有較強的自控力與較高的自覺性。然而目前我國絕大部分大學生雖然制定了學習計劃與目標,但學習計劃并不詳細,且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并沒有積極的主動性,評估學習過程的大學生更是屈指可數,導致應用元認知策略的大學生寥寥無幾。[2]
(二)英語水平影響
大學生英語學習其實就是其將自我管理能力充分發揮的一個過程,也就是說越強的自我管理能力,就越是能夠保證計劃、監控、評估學習的效果?,F實情況也是如此,往往都是成績好的學生更樂于找出更為有效的學習方法,并通過持續改進方法使成績進一步提高。因此,元認知能力與英語水平之間的關系是相當密切的,主要反映在成績好的學生會制定出完整的學習計劃,同時還制定了計劃執行的方法、時間以及目標。但是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則盲目性與隨意性較大,并不能清楚地認識到學習計劃的重要性,無法實現自我管理。而在元認知策略的評估階段同樣如此,成績較好的學生能夠對自己的進步進行評價并將存在的問題糾正,成績較差的學生則基本不會評價學習方法,也就無法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以及問題產生的根源。
(三)元認知策略應用意識不足
雖然大學生都想將英語學好,并能夠掌握熟練的英語口語技能,但是真正能夠實現的卻為數不多。這個問題的主要根源就是大學階段之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不到培養,導致他們對教師有著過分的依賴性,對教師的安排也是盲目服從,根本無法實現自主選擇學習內容與分配時間。而教師也只是為了教學目的而很少會對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加以考慮。除了現行教育體制以外,元認知意識與元認知知識的缺乏也是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
(四)指導培訓匱乏
雖然學習者的觀念與接受能力決定了元認知策略應用的程度,但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也有著一定的責任。從學習的角度上來看,教師既是學生的幫助者、促進者、更是指導者,教師的職責之一就是傳授給學生行之有效的學習策略,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元認知技巧,將學習方法不斷改進,最終使學習效率提高。但是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一方面并沒有運用自身的元認知技巧,另一方面受迫于教學任務,更是無法向學生傳授、培訓相關的元認知技巧。即使是有涉及到元認知方面的教學內容,也會因教師沒有與學生形成有效的溝通與管理,而導致學生無法有效運用元認知技巧。[2]
三、元認知策略下培養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途徑
(一)側重于培養元認知意識
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動力、學習自信心與學習態度構成了元認知意識,而元認知意識則是元認知策略應用的基礎與前提。因此,對于普遍存在的欠缺英語學習方法、依賴性較強等一系列問題,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策略與觀念進行調整與改變,可借助面談、問卷調查等方式,對學生學習特點與策略進行全面掌握,并提出意見與建議,使學生能夠真正懂得學習英語的意義。從本質上說,學習英語的過程就是語言輸出與輸入的過程,它能夠被學生掌控,能夠自主實現測試、管理、評價、調整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而自主地完成學習目標。當學生初步認知元認知知識時,再循序漸進地向學生傳授元認知策略,引導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加深理解元認知意識,最終真正實現構建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機制。[3]
(二)制定學習計劃,確立學習目標
學生對于元認知策略有了初步了解后,重點就是確立起正確的學習目標。我們所說自主學習并不是自學,而應是基于教師的指導,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學習,其自我管理則在總體課程要求規劃下開展。其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其主導的作用,以個性化輔導、逐個訪談等途徑,找到英語學習過程中各個學生各自的薄環節與存在問題,并提出相應的方法與途徑,同時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專門的學習培訓,在溝通中制定出符合學生特點的學習計劃與目標,并付諸實施。
制定學習計劃可以周、月或是學期為單位。比如可制定周計劃:每周一次英語角,以鍛煉口語、每周6小時聽力練習、每周一份英語報紙雜志、每周100個單詞背誦等;月計劃:每月兩篇英語作文、每月一本英語讀物等;學期計劃:通過四、六級考試、閱讀能力顯著提升等。[4]
(三)自我監控能力的提升
自主學習的基礎與前提,同時也是元認知策略核心的就是自我監控,大多數學生無法熟練掌握英語的主要原因就是不具備良好的自我監控能力。這些學生在制定學習計劃并確立學習目標后,卻不知怎么實施,這樣一來,如果學習熱情退卻,其制定的學習計劃就必然被擱置,最終使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興趣缺失。自我監控能使學生及時找到問題所在,便于其改變學習方法、調整學習思路,并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必須經過一個從外部監督演變為自我監控的流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起到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教師除了要協助學生制定學習計劃、確立學習目標之外,還應經常對學習進展情況進行詢問與關心,及時了解學習困難與問題,幫助學生將學習策略與方法進行改進??梢龑W生建立起自己的學習檔案,并以學習進度為依據,認真記錄、撰寫檔案,逐漸培養起學生自我監控的能力,或通過自我提問單、學習文件夾、合作學習、小組學習等方式加強互相監控能力,或通過網絡自主學習系統來監控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對學生網上學習情況進行檢查并做好記錄,計入學生日常成績。只有學生掌握了自我監控能力,才會及時對自己的學習策略與方法進行調整,取得學習上的明顯進步,得到更好的學習體驗,進而形成自主學習的良性循環。[5]
(四)自我評估能力的加強
自我評估也是元認知策略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后,從掌握知識的準確性與完整性上對自己語言、行為進行核查的一個結果,即核查學生自己對英語的掌握情況、學習策略的應用狀況,或是對現有學習任務完成程度的評估能力。學生能夠深入反省、總結自己的學習過程,才能真正體現出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能夠合理運用元認知策略的學習者也能夠成功管理整個英語語言學習的過程,并借助自我評估對學習情況進行檢查,找出學習過程中自身的弱點與難點,所制定的學習計劃與策略是否科學、合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采用的評估方法包括定期發放問卷,及時對學生學習狀態進行了解,合理調整評估方法;學生面談溝通,協助學生了解其自身的弱項與強項,找準學習差距;小組互評,劃定合理、有效、統一的評估標準,使學生評估行為的客觀性得到提升;每個教學單元完成后,利用考核英語應用能力技巧的評估表,使學生自我評估能力得到提高。
四、結語
綜上所述,要保證大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首要考慮的就是要培養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的能力,而要培養出這種自主學習的能力,就必須合理應用與掌握元認知策略與元認知知識。面對目前情況下,大學生運用元認知策略較少、教師無法有效引導學生掌握元認知技巧等問題仍然是大學生運用元認知知識的阻礙。因此,我們必須從各類途徑入手,先培養起學生對于元認知知識的興趣與意識,然后幫助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與學習的進度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與學習目標,再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的自我監控與自我評估能力,從真正意義上讓學生掌握元認知學習策略的正確使用方法,在學習過程中,利用元認知策略找出自己的薄弱環節、問題所在,并及時進行糾正,同時合理調整學習計劃與學習目標,使得自己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萬麗.元認知策略與大學英語學習[J].安順學院學報,2012,14(1).
[2]何新敏.大學生英語元認知策略使用能力培養研究[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30(5).
[3]楊靜怡.論元認知策略與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1,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