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0 18:53:1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職業培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day one, first it’s a introduction with zhu jia. then it’s a introduction and warmers/leadins /breakers/coolers.
for example:what’s the ice-breaker? what’s the simple past?
the simple past is that you think of an age between two and ten. then think of three things that happened to you at that age .tell your partner and let him or her guess that age.
(二)after that, it’s the main contests about teaching techniques. dr. split teachers into 2 small groups. i’m in group a.
1using chinese or english in the classroom
he tell us, if the students don’t understand the meaning, how can we help them? with chinese or english? of course, most of the time, we should and must use english in order to set a real intercommunicate environment. sometimes we might use chinese. to translate abstract words like ‘brave’. to give an example to clarify the meaning. to explain a grammer or rules .to explain the cultural references.
2organising activities
if you want to organise activities successful, what can we do before staring pair, group or individual work?
*plan carefully before the lesson.
*set a clear goal.
* give an example and demonstrate how the activity works.
*check that children understand by asking them to explain to you.
what can we do during pair, group or individual work?
*walk around the class ,look and listen.
*make a few notes no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of the class.
*only help if children seem very confused.
*stop the activity when most of children have finished even if it is before the set time limit.
3giving instructions
we should give clear classroom instructions, make eye contact, with hand gestures, facial expressions, and intonation. pictures or real objects can be used. write key points on the blackboard. check the instructions with them.
4giving feedback
don’t correct or assess everything . this may demotivate children and take too much time. encourage the child to correct ,only mistakes which make communication difficult.
(三) the contests is the teaching , testing activities and teaching pronunciation for primary school in the afternoon .dr. defty gives us many examples, like class survey, dictation , dialogues, kim’s game, memory games, i spy , simon says, matching games, word snake, storying. here are two web addresses: .cn .cn
dr. defty planned the four pronunciation problems with chinese leaner. there are final consonant, vowel sounds, weak forms, rhythm and sentence stress.
(四)day two, first it’s the plenary with chris who tells us to introduce and practice language with using stories at primary school. she takes many picture books ,like little red riding hood ,and tells us the stories herself. we touch the book when she told. .it’s interesting. i learned how to teach grammar using stories. first, dr. chris tells it using the general tense, second, she tells it using the past tense with the same parts. we learned the past tense words easily with this method. this is the discovery method for grammar teaching at primary school. it spends one morning.
為緩解就業壓力,調節勞動力供給,提高青年勞動者全面素質和就業能力,依據《勞動法》和《職業教育法》有關規定,經研究決定,從1997年起,在全國范圍內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勞動預備制度試點(即對新生勞動力就業前追加1至3年職業培訓和相關教育,使其掌握一定的職業技能后再進入就業崗位),現將實施這一制度的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建立和實施勞動預備制度是適應“兩個根本性轉變”,深化勞動制度改革和完善勞動力市場建設的重要內容,是促進就業和培訓工作相結合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落實《勞動法》和《職業教育法》的具體體現。各級勞動部門要把實施這一制度納入勞動工作整體規劃,進行統籌安排。同時,應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領導,主動協調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組織實施。
二、各級勞動部門應建立以所屬職業技能開發機構為主,就業服務與其他有關機構積極參與的協調工作機制。加強組織管理,開展職業培訓和相關教育,進行專項就業服務,保證試點工作順利進行。
三、實行先試點,逐步展開的原則。各試點城市(地區)勞動部門應根據《勞動預備制度實施方案》(附件1),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細則,組織試點工作。我部確定的試點城市(地區)(附件2)應在1997年2月底前,將實施方案報我部備案,并同時抄報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勞動(勞動人事)廳(局)。
我部由職業技能開發司、就業司、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組成實施勞動預備制度試點工作指導小組,負責試點工作的統籌安排和指導協調,溝通試點城市(地區)間的聯系,交流試點工作信息,組織經驗交流與總結,開展實施勞動預備制度宣傳活動。
附件:1.勞動預備制度實施方案
2.實施勞動預備制度試點城市(地區)名單
附件1:勞動預備制度實施方案
一、目標任務總體目標:對城鄉新生勞動力,有計劃、有步驟地實行追加1至3年的職業培訓和相關教育,提高他們的素質能力,為其實現就業準備條件,同時,通過延長這部分勞動者進入勞動力市場的時間,緩解就業的壓力。
主要任務:將城鎮初、高中畢業后不能升入更高一級學校學習,并有就業愿望的青年組織起來,要求他們在就業前,參加1至3年職業培訓和相關教育,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為參與市場競爭、就業上崗做好準備,并在國家政策的指導和幫助下實現就業。同時,有步驟地組織農村初、高中畢業后不能升入更高一級學校學習,并準備向非農產業轉移或進城務工的青年參加這一制度。
上述人員統籌為適合參加勞動預備制度的人員。
各地還可根據實際情況,引導社會其他失業人員參加這一制度。
二、指導思想
按照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和實現“兩個根本性轉變”的要求,依據《勞動法》和《職業教育法》有關勞動者上崗前必須經過培訓的規定,從提高青年勞動者全面素質和就業能力出發,把加強新生勞動力的培訓工作同對勞動力資源進行有效調節結合起來,建設一種以職業培訓為主導,以相應的組織管理為基礎的勞動預備制度,并動員全社會的教育培訓力量共同做好這一工作,為緩解就業壓力服務,為提高青年勞動者素質和就業質量服務。
三、基本要求
(一)做好統籌安排??勞動部門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主動與有關部門進行協調與合作,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實施計劃和相關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抓好組織落實。
(二)開展職業培訓??組織適合參加勞動預備制度的人員,結合市場需求,進行有針對性的職業培訓和相關教育活動,并開展職業指導。
(三)實行就業準入??要求適合參加勞動預備制度的人員,應當掌握必備的學識和技術、能力,取得相應的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后,方可就業。
(四)建立用人規范??要求新增勞動力的單位招用從事技術工種的勞動者,必須從已取得相應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中擇優錄用;招用從事非技術工種的勞動者,也應從經過職業培訓的人員中選擇。
四、實施內容
(一)基礎工作
1.對城鄉新生勞動力資源進行調查,組織適合參加勞動預備制度的人員進行登記報名;對勞動力市場需求進行分析,指導有關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設置相應的專業。
2.對適合參加勞動預備制度的人員,進行職業能力測試,開展職業指導,使他們了解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端正就業觀念,根據勞動力市場需求和自身條件,正確選擇專業和職業。
3.對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已進行資格認定的各類職業培訓機構,在勞動部門統籌安排下,承擔相應的職業培訓任務。
4.職業介紹機構應提供相應的就業服務,優先推薦業經勞動預備制度培訓的求職人員就業。
(二)培訓工作
1.確定培訓期限。初中畢業生,參加初級技能培訓者,培訓期限為1至2年,參輥中級技能培訓者為3年;參加非技術工種培訓者為1年左右。高中畢業生,參加初級技能培訓者,培訓期限為半年至1年,參加中級技能培訓者為1至2年,參加高級技能培訓者為3年;參加非技術工種培訓者為半年左右。
特殊工種(專業)的培訓期限,經勞動部門核準后,可適當延長或縮減。
2.開展培訓工作,主要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和專業理論學習,并進行必要的文化知識學習和創業能力培訓。同時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強化公民意識、國情意識、職業意識,增強勞動觀念、法制觀念和職業道德觀念。
在培訓形式上,可采取全日制、非全日制以及學分制與學時制相結合等;在教學方法上,可采取模塊式、單元式等。
3.創辦或利用現有的實習基地,進行生產學習,開展勤工儉學;組織參加社區服務、公益活動等社會實踐。
可采取在培訓機構學習理論知識,在用人單位進行崗位學習的“雙軌制”和實習期間的“試工制”。
(三)資格認定及就業
1.對培訓期滿的人員,由培訓機構組織進行職業技能和專業理論的考核,并對其思想品德、勞動態度等進行綜合評定;需要進行職業技能鑒定的,由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實施。
2.對取得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由勞動部門職業介紹機構統一進行登記,建檔立卡,并納入勞動力資源信息系統,進行專項管理。
3.對已辦理就業登記的人員,各職業介紹機構,應開展專項服務,為他們提供就業政策、就業程序等方面的咨詢,提供職業需求信息和求職方法等方面的服務;根據國家就業方針和市場需求,組織雙向選擇,優先推薦就業,或由勞動部門指導其組織起來就業和自謀職業,為他們辦理就業有關手續;并在他們辦理檔案存放、開業登記和社會保險等方面提供幫助。
五、保障措施
(一)組織保證
勞動部負責實施這一制度的總體規劃、綜合管理。
地方各級勞動部門應提請當地政府,加強對實施勞動預備制度的領導,列入政府工作日程。主動協調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相關配套政策。負責組織實施、管理服務、監督檢查等工作,并指導技工學校、就業訓練中心以及職業介紹機構做好有關工作。同時,支持教育部門、行業主管部門以及用人單位和社會各方面力量開展職業培訓工作。
(二)落實資金
所需資金由國家、用人單位和個人共同投入,多渠道籌措。
1.各級政府應增加用于職業培訓的經費;也可從用于教育的地方附加費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實施勞動預備制度。有條件的地區,可設立勞動預備制度專項經費。
2.適合參加勞動預備制度的人員,按標準繳納學費。具體標準,可比照當地規定的技工學校收費標準,由勞動部門商物價部門確定。
3.可根據實際條件,向用人單位收取用人培訓費,此項費用,可在用人單位職工教育經費中列支。
4.鼓勵職業培訓機構積極創收,補充培訓經費。
5.其他經費來源。
(三)政策扶持
1.對適合參加勞動預備制度的人員,原則上免試入學;確屬生活困難者,可緩交或減免學費;對參加勤工儉學和社會服務以及在用人單位試工者,可給予一定的補助;學習成績優秀者,給予適當獎勵。
對參加一年以上職業培訓者,在報考各類中等職業學校時,同等條件下優先錄?。粚θ〉弥屑壖夹g等級證書者,通過相應的資格考試,可取得技工學校學歷,還可報考高等職業學校。
對經過職業培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被用人單位錄用后,應按其達到的技術等級享受相應的工資待遇。
2.對勞動部門所屬培訓機構開辦的承擔生產實習和勤工儉學任務的實習基地,應積極爭取稅務部門的支持,享受技工學校學習工廠減免稅政策。
開辦實習基地所需的資金、場地、能源等,有關部門應予支持解決。
3.對非勞動部門舉辦的培訓機構,按要求承擔相應培訓任務的,勞動部門應給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四)監督檢查
1.對適合參加勞動預備制度,但未取得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勞動、工商部門應要求其參加相關的培訓,待其取得相應證書后,辦理就業或開業手續。
2.對未按有關規定和標準、規范執行,隨意縮減學制的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勞動、教育部門應要求其補交所差的年限和內容,在保證培訓時間、培訓質量的前提下,進行職業資格鑒定,辦理相關就業手續。
3.對招收適合參加勞動預備制度,但未取得培訓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的用人單位,要求其在單位內實行“雙軌制”(在培訓機構接受訓練,在本單位實習或以師帶徒)。職業介紹機構在介紹推薦相關人員就業時,要注意把好關,積極指導他們參加培訓。
(五)搞好宣傳
要加強宣傳工作,充分發揮新聞媒介的輿論導向作用,利用多種宣傳形式,對建立勞動預備制度的必要性和制度內容進行廣泛宣傳,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動員適合參加勞動預備制度的人員參加職業培訓和相關教育。
六、實施步驟
在全國實施勞動預備制度,先行試點,總結經驗后逐步推開。首先選擇就業任務較重,職業培訓和就業工作基礎較好的35個城市(地區)作為勞動部試點單位。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3至5個城市(地區)同步開展試點工作。
試點工作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確定試點單位,擬定試點方案(1996年12月-1997年2月)。第二階段:具體實施試點工作(1997年3月-1998年3月)。第三階段:總結經驗,完善制度,全面推開(1998年4月開始)。
附件2:實施勞動預備制度試點城市(地區)名單
北京市、河南省:新鄉市
天津市、湖北省:襄樊市
上海市、湖南省:湘潭市
河北?。禾粕绞?、廣東省:佛山市
山西省:長治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
:包頭市、海南?。汉?谑?/p>
遼寧?。喊吧绞?、大連市、四川?。褐貞c市、德陽市
吉林?。洪L春市、四平市、貴州?。嘿F陽市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齊齊哈爾市、陜西?。簩氹u市
江蘇?。盒熘菔?、高郵市、云南?。豪ッ魇?、曲靖市
安徽省:馬鞍山市、甘肅?。禾m州市、天水市
本研究選取了位于格爾木市郊10公里處的曲麻萊昆侖民族文化村作為研究樣本,筆者2011年8月前往曲麻萊昆侖民族文化村開展調查走訪工作,發放調查問卷40份,回收有效問卷31份,有效問卷率達77.5%,通過深入訪談,對移民群眾接受職業培訓的狀況及其對職業培訓的認識和態度進行了解,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經過不斷地合理借鑒和總結,2006以來曲麻萊移民村的職業培訓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實質性的發展,但受訓移民動機的復雜性,參與培訓各方目的的多重性等諸多客觀因素的限制,培訓工作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未能解決,具體表現在:
(一)移民培訓項目缺乏前瞻性,轉產就業效果不夠理想
調研發現,曲麻萊民族文化村部分培訓項目在內容選擇上缺乏前瞻性,沒能夠抓住人地之間的矛盾和產業基礎薄弱的實際而開展,過多側重于低層次技術技能的培訓和移民政策法規的灌輸;沒有立足長遠發展,結合新環境下的社會需求,選擇創新含量高和具有較大發展空間的培訓項目;管委會缺乏足夠的安置渠道,移民轉移就業較為艱難,接受完培訓的移民,很長時間不能獲得實踐機會,所學技能無法提高;一些決策和職能部門把工作重心放在就業指標上,缺乏對培訓對象必要的篩選和認真鑒別,導致培訓對象錯位。
(二)培訓過程的安排不夠合理,缺乏持續性的追蹤機制
調查中,筆者發現由于大多數培訓方并未按照移民群眾的實際接受能力來定制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培訓效果低于預期設想。另外,移民培訓的時間安排較為集中,實踐指導難以落實:一方面,集中的培訓讓很多移民無法同時兼顧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他們最終只能選擇放棄其中的一些培訓項目,難以全面掌握培訓技能;另一方面,介于各種條件的限制,現有的培訓項目大多都是蜻蜓點水、流于形式,很難產生較好的效果,移民群眾通過短期培訓獲得的技能水平難以滿足競爭激烈的職場需要。
(三)移民群眾的文化基礎較差,培訓參與不積極,培訓難度較大
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牧民信息閉塞,不會漢語,缺乏和遷入地居民交流和溝通的意識和技能,這些因素都限制了職業技能培訓的效果。在培訓過程中,參與培訓的移民群眾很多都表現出消極情緒,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一方面,受傳統文化的影響,移民往往排斥服務類的行業,不愿意從事和接受與之相關的培訓;另一方面,部分移民群眾并沒有以一個嚴肅認真的態度對待職業培訓,思想包袱過重,沒有把培訓和未來的生計、事業發展聯系起來。
(四)培訓資源整合不力,就業合力機制不夠健全
文化和職業培訓非市場渠道和參與者的單一是影響移民培訓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組織和參與移民培訓的主體機構通常是由國內外非政府組織或是民間自發的志愿者組成。在培訓項目開始之前,雖然培訓主辦方也會就培訓意向和培訓內容與移民群眾或是基層管理機構進行溝通和協商,但礙于組織工作的專業性,培訓效果往往差強人意。另一方面,生態補償機制的缺失和資源整合的不力使得移民培訓保障機制無從建立,培訓經費無從獲得,從而也就無法通過市場渠道選擇和定制適合牧民特點的培訓項目。
二、現代遠程教育參與生態移民職業培訓的必要性
現代遠程教育通過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把優質的職業教育資源送到移民村,讓移民人口也平等地享用優質的教育資源,達到提高自身科學技術能力和人文社科素養,他的發展給生態移民地區的職業培訓帶來了新的發展契機,同時也增強了移民群眾生計轉型和社會適應的能力。
(一)遠程教育多樣而靈活的授課方式能使培訓課程更具針對性,滿足移民群眾職業培訓的特殊要求
受牧區教育條件的限制,大部分牧區移民的文化教育程度較低,文盲、半文盲占的比例較高,而傳統培訓模式對受訓者的文化素質又存在著一個基本的準入要求,因此傳統職業培訓的功效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培訓效果較差?,F代遠程教育可以充分發揮教學資源靈活多變的優勢,照顧到不同層次、不同行業、不同崗位學習者的學習需要,更好地解決教育的供需矛盾。移民群眾接受培訓也不會受到名額、資歷的限制,培訓機會大大增多。受訓者還可以根據個人興趣需求和自身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培訓課程。遠程培訓系統允許受訓者自由調整學習節奏,安排學習實踐,掌控學習進度。學習者可以通過網絡學習隨時隨地緊跟知識更新的速度,從而達成可持續發展的終身教育目標。
(二)現代遠程教育新穎而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能夠激發受訓者的興趣,減少來自移民自身的心理障礙
面對新的環境,新的文化空間,生態移民能否調試與改變原有思想觀念影響著他們的生計轉型。移民村作為城市中的一個文化飛地,較為封閉和獨立,生活在其中的移民群眾從行動邏輯到價值選擇中都缺少城市行動的邏輯和價值觀念。從調查結果來看,受語言和學習能力的限制,移民群眾在觀念上對職業培訓存在著排斥心理,對教科書式的職業培訓方式有著本能的抵制,但大部分年輕受訪者表示,他們很愿意從網上了解外界和學習知識?,F代遠程教育借助雙向交互電子信息通訊技術,通過形式多樣的音頻、視頻(直播或錄像)以及包括實時和非實時在內的計算機技術把課程傳送給學習者,減少了移民接受培訓的心理障礙,調動和激發了受訓者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現代遠程教育的資源共享性將拉近牧區移民與城鎮居民職業培訓的差距,實現職業培訓的跨越式發展
傳統培訓方式由于其依托空間的分散性和受地域分布的限制,很難實現全面、均勻、充分地發展。現代遠程教育打破了資源的地域和屬性特征,充分利用了優秀的師資和教學資源,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共享和優化。現代遠程教育通過信息技術實現人機和人際的相互交流和交互作用,具有便捷、快速、覆蓋面大、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限制等特點,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分布于各地生態移民的職業培訓的需求。現代遠程教育中,共享教育資源既可以節約國家對移民地區職業培訓的投入,又可以促進不同地區職業培訓經驗的交流,縮小不同地區的教育質量、教育水平的差距,實現生態移民職業培訓工作的跨越式發展。
(四)持續性的現代遠程教育有利于第二、三代移民樹立正確人生觀和擇業觀,影響著移民職業培訓工作未來的走向
現代遠程教育多元和豐富的內容為接受培訓的移民群眾打開了認識世界的一扇窗戶。調查發現,大部分移民群眾都能認識到受教育程度與職業培訓效果之間存在的正相關關系,即受教育程度越高,職業培訓的效果就越好,越有機會選擇到更好的職業。第一代移民的這種認識勢必會影響他們對自己下一代接受常規教育的態度,同時也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第二、三代移民日趨形成的世界觀和擇業觀。移民工程周期較長,涉及到搬遷牧民幾代人的生存與發展?,F存的搬遷牧民所面臨的就業困難、身份認同、文化震蕩、邊際人格等問題是否真的只是一種變革期的陣痛,而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繼續蔓延或是越演越烈,是關系到移民工程能否真正成功的關鍵,而移民子女的教育在這其中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現代遠程教育對新一代移民常規教育的正向影響將關系到未來移民職業培訓工作的走向。
三、遠程教育與職業培訓的互動機制構建
遠程教育組織靈活,形式多樣,能有效地解決生態移民地區職業培訓的供需矛盾,提高有限的教育資源的利用率。將遠程教育運用于生態移民地區的職業培訓是后工業化時代的一種新型的教育組織形式,是該類地區未來職業培訓發展的新趨勢。同時,職業培訓面向著一個廣大的群體,培訓項目的內容多維且豐富,這也為遠程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空間。生態移民地區的遠程職業培訓教育需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優化各種資源配置,構建一種遠程教育與職業培訓的良性互動機制,全面提升生態移民地區職業培訓層次。具體而言包括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在發展路徑方面,合理選擇遠程職業培訓的發展模式,充分考慮移民地區的特殊情況
國家推行農村遠程教育的工作開始于2003年,目前從廣義的農村遠程教育工作來看,開展模式主要有三種形式:干部遠程教育培訓模式、試點示范項目帶動模式,以及“一村一名大學生”模式。職業培訓是一種比較獨立的教育類型,在構建職業培訓與遠程教育互動機制的過程中,發展模式的選擇尤為重要,應考慮到生態移民地區經濟條件、教育觀念、受訓者接受能力,以及教育資源等多方面的因素。在職業培訓過程中,對有一定文化基礎,接受過高中以上正規學校教育的移民,可以由政府出資推薦進廣播電視大學或其它農業院校深造,接受專業技能培訓,將他們培養為“留得住、用得上”的技術實用人才,在移民地區推廣技術技能;對有一定物質基礎積累,有意愿轉產創業的移民,可以開展創業遠程教育培訓,充分激勵其創業潛能,結合其自身優勢,發展養殖、手工、餐飲、銷售、服裝制作,以及修理服務等專項培訓,為移民地區二、三產業的發展和產業環境的優化提供人力資本,奠定物質基礎。作為第三種模式——“一村一名大學生”的升級轉型,移民村應該繼續推行以政府組織,企業贊助,非政府機構參與的職業培訓形式作為遠程教育的有益補充。職業培訓對技能掌握和動手能力要求較高,來自發達地區的志愿者參與遠程職業培訓有助于受訓者實時跟進職場發展的趨勢,從而更有利于他們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優勢。
(二)在統籌規劃方面,做到“軟硬兼施”,建設同步
生態移民地多為民族地區,多處經濟落后區域,與遠程教育推廣的其它地區存在著明顯的地域、文化、教育水平差異,結合民族地區地域特征,統籌規劃關涉到未來職業培訓項目的可操作性。遠程教育從規劃到實施,從搭建網絡平臺到課程設置都需要實施者對實施地進行實地考察及統籌規劃,注意資源分配的統籌安排,以達到高效的資源利用率。在硬件建設和軟件建設方面,應該兩手同抓,不能重硬件輕軟件。相關管理部門應該積極的予以引導,邀請各方面的專家按照“看得懂、學得會、用得上”的標準參與課程的設置和課件的制作,結合社會發展和職場發展的要求,實現軟硬建設同步,有針對性地構建移民地區職業培訓環境。
(三)在培訓方式方面,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增強培訓工作的時效性
生態移民遷出地大多地處文化教育水平最落后地區,盲率較高,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大部分移民不會漢語、不識漢字,信息閉塞,加之經濟條件落后,職業培訓工作開展的難度較大,效果不佳。現代遠程教育在參與職業培訓的過程中,要充分發揮其實用性和專業性的特點,在課程設置上,內容要圍繞不同的培訓需求制定,以提高受訓者的職業技能和文化素質為重點,同時還需要培訓者結合移民群眾的不同基礎、不同學習方式、不同年齡、不同學習目標,從社會實際需求出發以模塊化形式組織教材,靈活地按受訓者的特點組織培訓。
(四)在保障措施方面,要建立一套政策支持、經費配套、資源共享的良性機制,促進遠程職業培訓的可持續發展
移民遷入地政府應該在制度上制定相應的規范、辦法,對移民群眾的遠程職業教育培訓工作程序進行規范,引入工學結合、校企結合、本地和異地培訓結合、集中和分散培訓結合、訂單式培養等多種培訓模式,全面提升遠程職業教育培訓層次,逐步構建“政府統籌、教育部門主管、社會參與、部門配合、培訓機構自主辦學”的移民職業培訓新格局。政府要轉變對移民地區建設扶持的思路,加大對移民群眾遠程職業培訓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逐步增加職業培訓專項投入,實現扶持方式由“授之以魚”向“授之以漁”過渡,要利用遠程教育的特點,充分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進行各類橫向和縱向的交流與合作,既最大限度地實現了各類培訓資源的價值,又不斷完善了培訓課程本身,拓展了培訓項目的覆蓋面,實現了遠程教育與職業培訓的良性互動。
四、結語
一、農民工職業培訓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
我國農民工總量約26261萬人,已成為勞動密集行業的主力軍,對農民工進行技能培訓,被公認為是解決企業用工結構性矛盾的一劑良藥,既是提高人力資源能力的直接手段,也是農民工進城獲得充分就業的重要保障。
(一)農民工職業培訓是進行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重要舉措
新型城鎮化的實質是人的城鎮化,包括人的生活、觀念、職業素養等都要實現城鎮化,由于農村勞動力在轉移到城市生產部門之后必將發生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轉變,要與其他生產要素實現更好結合,就必須獲得能在城鎮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因此,教育在這個過程中起著核心作用,職業培訓不能缺位。通過對農民工進行職業教育培訓,可以改變農民工職業素養、職業技能、職業觀念,培養其參與城鎮化建設的積極性;通過開展不同規格、不同層次、形式多樣的教育和培訓,讓農民工擁有穩定的工作和收入,可以改變其“候鳥式”“兩棲式”的遷移,他們才有信心、有底氣進城務工和創業,由此才能實現真正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城鎮化。
(二)農民工職業培訓對人力資源的影響重大
職業培訓屬于提升農民工人力資本的范疇,對人力資源的影響重大。在現代化生產中,人力資本的投資收益遠遠要大于對物質資本進行投資的收益,對人力資本源源不斷的投資會迅速提高勞動生產率。據統計,河南省參加過職業培訓的農民工只占近兩成,東部各省也不到一半,培訓遠遠不能滿足人力市場需求,我國近年持續出現“民工荒”,這種現象不僅僅是單純的農民工數量上的供應不足,實質上是農民工總體技能短缺,個人素質不能滿足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升級的需要,其嚴重影響著我國的勞動力轉移,有礙我國的經濟增長。
(三)職業培訓能減少社會不穩定因素,有利于建設和諧社會
農民工職業培訓深層次地影響到社會的穩定。農民工來到城市打工不只是簡單的人口遷移,而是一個人口再社會化的過程,只有較好地完成人口再社會化,農民工才能真正融入到新的環境中,成為所生活的城市的一分子,否則只會帶來種種的負面影響:一方面,農民工受到挫敗時,會影響他們工作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沒有歸屬感的農民工與社會關系會變得緊張,成為社會的隱患。職業培訓能提高農民工自我素質,增強他們的維權意識,從而減少勞工問題,這也相應地減少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有利于新型城鎮化過程中和諧社會的建設。
二、農民工職業培訓對農民工本身的影響
(一)職業培訓對農民工收入的影響
農民工培訓與收入的關系問題一直是學者們研究的熱點,參加過職業培訓的農民工,由于技能得到了提高,不僅滿足了用工單位的需求,同時自己也具有了一定的就業收入選擇權,在就業市場中不再永遠處于被動地位。筆者根據對上海、廣東、福建、河南、湖北等9個省市的農民工調研數據顯示:在收入為2000元的標準內,沒有接受過培訓的農民工人數比例要大于接受培訓的農民工人數比例;在收入高于2000元范圍內,接受過培訓的農民工比例要高于沒有接受過培訓的農民工比例;在收入為3000~4000元的范圍內,接受過培訓的農民工人數比例突破60%;在收入5000元以上的農民工中,接受培訓的農民工比例突破72.2%。因此,培訓有助于提高農民工就業自,有助于提高農民工的收入。
(二)職業培訓對農民工就業、創業的影響
職業培訓的直接作用就是培養和發展企業員工的能力,幫助員工適應更高層次的工作,繼而獲得更高層次的職位,用工單位也更愿意與參加過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民工簽訂合同。因為農民工參加培訓后,技能的增加使得他們變得更加靈活,更容易適應社會生產結構的變化、適應不同的工作環境和崗位,就業機會變得更廣闊,也更容易簽得勞動合同。據調查,河南省參加過職業技能培訓的農民工有85%以上的人簽訂了勞務合同,未參加過職業培訓簽訂勞務合同的人不足30%;并且培訓單位在培訓的過程中,會向農民工提供就業的信息或包就業,其接受培訓的同時就可以獲取就業信息或直接創業,因此,培訓對農民工職業發展呈現正效應,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行業競爭能力,確保工作的穩定性。
(三)職業培訓對農民工落腳城市、融入城市的影響
城市融入是農村勞動力轉移的最終結果。由于農民工群體普遍學歷低、技術水平低,無法適應需要較高技術含量的工作,大部分集中在勞動強度大并且工作環境差的行業,這些行業居于社會生活最底層,普遍收入低、管理不規范,社會保障也少;職業培訓可以讓其提高技術能力,有尊嚴地參與生產勞動,積累經濟基礎,在保證基本生存的基礎上懷有創造更美好生活的期盼,并能有理性、有尊嚴地作出話語表達,從而共享城市發展成果。
(四)職業培訓對農民工家庭、子女教育的影響
首先,培訓有助于農民工家庭脫離貧困,提高家庭社會地位。新型城鎮化影響到農民工家庭住址的變遷,如果通過培訓其擁有相對穩定的工作,他們會考慮把家庭遷入城市生活,這樣其整個家庭的生活環境、生存理念、生活質量都會得到相應的提高。其次,農民工培訓惠及子女。通過培訓其接受到的先進文化會給子女帶來潛在的影響,他們個人在進行職業培訓的過程中,掌握到職業技能,參與實際工作切實感受到知識的重要性,就會更注重下一代的教育;農民工子女在父輩的影響下,接觸到城市的先進文化,例如,目前國內一些機構或個人免費開辦的針對農民工子女的舞蹈、繪畫、音樂培訓班;一些二、三線城市將農民工隨遷子女全部納入輸入地教育發展規劃,將其子女義務教育經費全部納入輸入地財政保障范圍,實現其子女基本在輸入地全日制公辦小學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等,農民工子女渴望接受先進文化教育的愿望得到實現,這些舉措激勵他們努力奮斗,爭取早日融入到城市化的生活中。
三 結束語
目前,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正在蓬勃興起,要實現新型城鎮化的目標,關鍵還是人的城鎮化,不僅要讓農民有房住,還要提高他們就業創業能力,實現能就業、能創業、有收入,農民工職業培訓可以使其更快融入城市,具有重大的社會價值和實用價值,是新型城鎮化的重大舉措,是一項關系國計民生的工程。
一、全面推進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工作
指導各地、各行業制定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完善高技能人才培養、選拔、評價、激勵等工作機制;舉辦全國職業能力建設工作座談會暨國家高技能人才振興計劃啟動會,開展2011年試點工作的檢查評估工作,啟動2012年技師培訓、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項目實施工作;統籌推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研究制訂職業技能競賽管理辦法,完善全國職業技能大賽組織形式,建立與世界技能大賽相銜接的工作機制。做好第42屆世界技能大賽籌備工作,加強參賽組織管理。組建世界技能大賽中國研究中心,建立世界技能大賽工作信息平臺和公共網站;開展第十一屆高技能人才表彰活動,指導各地、各行業大規模開展高技能人才表彰。開展2012年高技能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的選拔工作,指導各地完善高技能人才津貼和獎勵制度。
二、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培訓制度
組織召開全國企業崗位練兵活動現場啟動會,交流崗位練兵及企業職工培訓經驗,部署推進企業職工培訓工作;強化職業培訓規范管理。推廣使用全國補貼性職業培訓信息統計系統,加強職業培訓過程和資金監管。擴大創業培訓范圍,規范創業培訓管理。研究制定加強高校畢業生職業培訓促進就業意見;出臺并落實《關于加強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選擇部分地方和中央企業開展企業新型學徒制度試點。研究制定加強公共實訓基地建設和促進就業訓練中心發展的指導意見;加強對不同地區、不同培訓類型、不同培訓模式的分類指導和工作推動。
三、大力推進技工院校改革
大力推進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工作。組織召開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成果交流活動,對教學試驗成果進行總結、評估與推廣;完善技工院校改革發展政策制度。深入推進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制定下發技工院校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文件,研究制定三類技工院校評估標準,指導各地完善技工院校學生資助工作制度;實施技工院校國家建設項目。加強技工院?;A能力建設,提升技工院校辦學實力;開展技工院校改革發展經驗交流工作。
四、完善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制度
健全技能人才多元評價體系。推動企業技能人才評價工作,印發《中央企業技能人才評價工作規程》,指導中央企業技能人才評價工作。加強職業院校鑒定規范管理,開展院校鑒定考務管理平臺試點工作。規范社會化職業技能鑒定管理,做好社會化鑒定工作;加強職業技能鑒定質量管理。開展職業技能鑒定所(站)質量示范評估工作,加強對職業資格證書的監督管理;進一步完善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研究制定機關事業單位工勤人員職業技能鑒定辦法。研究確定高技能人才與工程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試點的領域與范圍,啟動試點工作。
200年是農村勞動力開發就業試點工作全面啟動階段。各試點地區及所在省要做好各項基礎工作,成立領導小組,建立規章制度,明確目標,落實責任,制定合理可行的工作計劃,積極穩妥地推進試點工作。
上半年,主要是開展基礎工作,修改完善試點方案,制定勞動力開發就業計劃。各試點地區要在總結現有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加強基礎調研工作,全面掌握農村勞動力資源和就業的基本情況,建立勞動力開發就業數據庫。在此基礎上,對試點方案和勞動力開發就業計劃進行必要的補充和完善,使所確定的試點目標任務、工作步驟和對策措施切實可行。
下半年,主要是研究制定針對試點內容的政策措施。各試點地區要根據本地區試點內容,研究擬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對方案或計劃中所提出的對策措施,要在深入調研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并著手擬定。既要總結吸收實踐中已有的成功經驗,又要大膽探索,有政策突破,有制度創新。
試行城鄉統籌就業的地區,要研究制定城鄉就業融通、勞動力市場一體化的政策和制度。研究農村勞動者進入城鎮就業的社會保障政策。同時,探索如何建立面對城鄉所有用人單位和勞動者的勞動力市場信息網絡和就業服務體系。
開展轉移培訓試點的地區,要研究建立統籌規劃、分工明確、協調運作的培訓工作機制。探索如何依托現有條件和設施,擴展農村職業培訓和推動培訓的市場化、社會化。
開展西部開發就業的試點地區,要圍繞西部大開發的整體推進,研究制定促進農村勞動力資源開發的政策措施。同時,進一步完善西部勞務協作區的協作機制,為擴展西部勞務協作奠定基礎。
開展返鄉創業試點的地區,要研究確定創業培訓、創業指導的計劃目標和方式方法,完善鼓勵扶持返鄉創業的政策措施。
與此同時,還要做好工作人員培訓、經費安排、宣傳發動等工作。按照總體要求,結合當地實際,全面實施試點工作。
二、國家項目指導小組工作安排
為指導好試點地區的試點工作,200年國家項目指導小組擬開展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1.召開指導小組會。1月中下旬,在北京召開指導小組會,討論審議指導小組工作安排。會后下發2001年工作安排,以指導試點地區做好200年度工作部署。
2.開展調查研究工作。把調研和指導試點結合起來。邊調研邊指導邊檢查,以調研促工作。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四個方面:農村富余勞動力研究、城鄉統籌就業調研、農村職業培訓工作研究、勞務輸出調研。同時,指導試點地區所在省做好相關調研和政策研究工作。
3.開展專題研討。七部門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形成關于我國農村就業問題的總體研究報告,提出促進農村就業的政策意見和建議;一季度,召開農村就業統計與調查專題座談會;三季度召開小城鎮就業政策研討會;四季度舉辦農村勞動力開發就業試點工作研討班,交流試點工作情況,為試點地區提供政策研究和咨詢服務。
4.對試點地區提供指導和服務。
(1)上半年,指導各地搞好工作人員培訓。
(2)二季度,指導東部地區與中西部試點地區的農村職業培訓機構、職業介紹服務機構開展對口幫扶、技術援助、人員培訓和經驗交流等活動。
(3)三至四季度,組織試點地區農村職業培訓基地或職業培訓集團師資的業務培訓。結合開展西部勞務協作活動,指導西部勞務協作區工作人員進行勞務協作、信息技術及勞動力市場管理和服務等方面的業務培訓。
【關鍵詞】職業道德教育 職業培訓 實施原則 實施對策
一、引言
職業教育旨在為社會培養大量德智體合格的從業人員,而職業道德教育則是職業教育全部內容的根基和核心,因為它促使勞動者樹立正確合理的職業觀念,從而以過硬的素質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和發展;它推動了社會企業的對外形象和經營效益,正是由個體的良好職業道德,才形成了社會經濟秩序的良性運轉;它幫助社會良好風氣的形成,是精神文明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勞動者身處社會生產的第一線,他們的職業道德就顯得彌足重要,關乎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效益,關乎社會主體力量的思想水平。而近些年來,市場經濟發展導致了部分地區的職業培訓教育畸形化,其教育只側重于武裝給受教育者以專業分工技能,使其在短時間內快速掌握生產流程,而忽略了對受教育者的職業道德教育,由此引發的對企業和市場帶來損失的例子比比皆是。這種流水線一樣的職業培訓教育是不值得借鑒的。筆者從自身的教育實際出發,試圖探討職業道德教育的原則和具體對策。
二、我國職業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一)對“職業道德”的理解存在片面性,理論和實踐相脫節
目前,我國職業道德教育中,“職業道德”一般被定義為“人們在職業工作中所應遵守的行為規范總和”,這個更多的是強調從道德的層面進行約束和規范,而忽視了個人在職業道德面臨選擇時的抉擇,缺乏對解決職業道德沖突能力的培養。而且我國的職業道德教育僅以理論教學為主,缺乏案例教學和實踐教學,使得理論和實踐相脫節。
(二)市場經濟大潮對職業道德教育帶來了部分消極影響
在市場經濟大潮中,“一切向錢看”成為部分人的信條,使得部分人在職場以金錢來衡量一切,當個人私利與他人利益、社會公利發生沖突時,他們毫不猶豫的選擇自己的個人利益。而這些人可能也經過了較為系統的職業道德教育,但當理論和實踐遇到抵觸的時候,仍然會毫不猶豫的放棄原則而選擇自己的私利。
(三)對職業道德教育重視程度不夠,認識不深
職業學校以培養專業知識為主,所以在實際教學中都較為重視學員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的學習。對職業道德,職業學校大都覺得無所謂,主要依靠學員個人的道德觀念。學員自己道德素質高,其職業道德水平就高,并不是通過職業道德教育就可以提高的。與此同時,大量的學員也對職業道德教育不重視,更多的學員更加期待能夠學到一門專業的技術,將來可以找一份很好的工作。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職業學校和學員都不重視職業道德教育,導致職業道德教育的地位更加邊緣化。
三、職業道德教育應該遵守的基本原則
(一)遵循基礎性和公共性的原則
在職業教育培訓中,極易走向的誤區就是在對待職業道德教育上的輕視和漠視,過分的依賴社會公德教育和就業者義務教育階段的道德教育,而不將其作為職業培訓的重要內容。其實,職業培訓教育的受教育對象,其培訓時間和個體背景是千差萬變的,我們不能理所當然的認為其在道德領域能勝任具體職業的要求。因此,必須把職業道德教育放在基礎性的地位,做到使培訓者先成人后成事,首先做到對具體職業所需要的從業品質了然于胸,再做好自身的職業打算。同時,職業道德教育的公共性也是重要的原則,無論受培訓者有怎樣的教育背景和生活背景,面對嶄新的工作崗位和陌生的社會環境,必須武裝給其優良的職業道德和心理素質,才能保障其專業技能的順利施展。
(二)遵循適應性,與社會實際、學生個體、行業差別相適應
當前,我國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大都流于形式化和書面化,以致收不到實際的培訓效果。這是當前職業培訓教育中職業道德教育的致命缺點。很多培訓單位,把學員通過相關的職業資格認證和輸送單位考核,作為自身教育成果和在社會立足的唯一標榜,職業道德教育作為不能得到迅速體現和收效緩慢的一個方面,自然地得不到發展,落后于社會的需要。在該類教育的實施中,應當注重教育內容與社會實際的結合,針對當下職業道德領域的重要問題、主要現象展開教育;應當注重與學生個體的相結合,把握受教育者本身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彌補其不足,跟蹤指導;應當注重與行業之間的差別相適應,結合各行業的具體情況,對于容易出現道德危機的方面,加強教育力度,提前令學員了解其將面臨的職業道德處境,達到與社會需要的有機結合。
(三)遵循多樣性和生動性的教育模式
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領域也不斷的掀起改革和創新,舊有的照本宣科式、灌輸式的道德教育方法,再也不能符合師生們的教育理念,不能有效達到“傳道授業解惑”的教學目標。眾多80后、90后的社會成員相繼走上工作崗位,他們有著與現代社會相契合的思想狀態,對于他們的職業道德教育,教育工作者也應當從自身做起,思考探索、不斷創新,采取生動活潑而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傳達教育內容,提升道德素質。教育的主體是學生,這種理念不僅對于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是指導性的,對于職業培訓教育更是有其實用性的。職業道德教育工作者,應當努力貼近生活、貼近學員,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生活化的課堂模式,把本該枯燥的道德教育進行生動詮釋,使其深入學生內心、引發學員共鳴。若非如此,職業道德教育的課堂,將走向一潭死水的危險方向,出現教師沒有熱情、學生沒有主動的局面,更不用談論教育成效了。因此,多樣化和生動性的教育模式,應該是職業道德教育中應該遵守的。
(四)遵循成效性,注重教育成果的考核和運用
職業道德作為個人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一部分,它的衡量不像一門專業的技術一樣直觀和容易操作,這也給培訓單位的職業道德教育成效評價提出了難題。筆者認為,成效性仍然是該類教育的指導原則之一,對其考核也應該積極探索、多管齊下。例如將學員的日常學習表現和上崗實習表現,作為教育成果驗收的重點渠道;也可以通過師生座談和問卷調查等的方式,巧妙地摸清受培訓者的道德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安排,以及不斷改進優化教學內容和教育手段。
(五)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教師在任何的教育工作中,起到的都是引導和輔助的作用,因為教育的主體在于學生,有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正確方法,教育才能落到實處,職業道德教育也不例外。身處踏上工作崗位的前夕,許多學員對于這份職業應恪守的品質,也是了解不全面或者有偏頗的,這就要求改變教師為主體的德育課堂,回答學生的困惑、彌補學生的不足。職業道德教育中,教師應該多聽取學員的心聲,為其解惑、授業,因為他們的道德得到完善,才是這門教育的終極目標。
四、在職業培訓教育中實施職業道德教育的對策淺議
(一)設置專門的道德教育課程,突出其在日常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對于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來說,時間和精力是取得成效最具有硬性的保障。培訓單位應該摒棄職業道德教育費時費力的錯誤認識,在充分尊重其重要意義的基礎上,設置專門的課程來開展教育,從而喚起教師和學員的思想重視。課程的設置應該是靈活和有適應性的,順應職業培訓教育的速成性特色,比如在相關專業課程的開展過程中,結合本階段教學內容在社會實踐中容易出現的職業道德問題,針對性的開設職業道德教育,做到學員技能和道德的同步提升,這一點在會計、金融等專業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當然,以節次為單位的課程不是必須和固定的,培訓單位也可以采取專題講座、學員會議等形式,靈活開展道德教育,只要形成獨特的模式和正常的流程,教學成果就容易得到保障??傊?,要把職業道德教育納入到正常的職業培訓教育中去,避免隨意性和突擊性,而是像一門技術課程一樣,有自己的師資和物力、時間保障,走向正規化、日?;挥羞@樣才能在潛移默化中逐步提升學員的職業道德素質,真正取得實際效果。
(二)建設積極的校園文化,廣泛發動校園媒體和學生活動的教育作用
校園文化最貼近學員的學習生活,職業道德教育應當滲入到其中,使其與學生的生活有機融合。學校擁有眾多的宣傳媒體,且它們大多由學生親自組織親自策劃,貼近學生的生活感受。筆者認為在這方面的教育中,應該充分利用校內網站、報紙刊物、廣播站、電視臺等等,開辟專門的欄目和板塊,強化該方面的宣傳;充分發掘職業道德以及學生身邊優秀人物典型案例,以生動形象、喜聞樂見的方式廣為宣傳;可以展開諸如讀書討論書、征文比賽、相關電影音樂賞析等活動,發動學生以個體、宿舍、班級等多層次積極參與;通過獎項的評比、獎品的設置等,吸引學生關注這方面的教育內容?;顒幼詈笠欢ㄗ⒅鼗顒咏Y果的驗收總結,為下一步的努力和其他方面的素養教育積累經驗和教訓。另外,注重活動的組織與社會實踐的相結合,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公益活動,比如社區服務、扶老助殘、幫貧濟困等愛心志愿活動,在服務他人、助人為樂、奉獻社會的過程中,體驗良好道德的積極作用,培養誠實勞動、遵守道德、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美好心地,從而提高學生們的職業道德修養。
(三)通過隱性的職業道德教育,將其貫穿到具體的職業技能培訓中去
針對培訓學生的課程設置,我們可以充分利用一些彈性較大、較為靈活的課程,專門開展對于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例如,培訓教育學校定期開設的心理輔導課程、就業指導課程等,都深受學生的喜愛,因為這些課程都傳達了對學生非常兼具實用性和啟迪性的內容。我們可以精心設計課堂模式,把職業道德教育的內容有機穿插到課堂講授中,起到集中教學的顯著效果。正如其他的道德教育領域一樣,道德的培養從來不是孤立的和單獨的,它應當融入整個培訓內容中,無所不在地進行指導教育。在具體的培訓學校中,負責職業道德教育的部門是較多的,例如就業指導中心、團委、黨委辦公部門、學生工作處、教務部門等,培訓機構可以通過精心的設計和不斷地優化,將這些部門的道德教育職責進行科學的統一協調,形成嚴密和統一的教育網絡,使職業道德教育達到“無孔不入”的滲透的理想效果。放眼細處而言,德育教育工作者每次與學員的接觸,每次的專業技能教育考核,都可以成為施展職業道德教育的良好場所,因為道德本身就具有隱形和潛在的特征,也只有一點一滴的感化、日復一日的教育,能收到道德教育的理想效果。
(四)深入生活,充分利用先進模范和激勵作用和負面案例的警示作用
不論是哪一類的教育工作,案例的作用都是不可忽視的,因為其真實性生動性,往往能比專業的知識宣講更能起到教育效果。道德教育更是應該注重榜樣的激勵作用和負面案例的警示作用。放眼全社會領域內的思想道德教育,國家舉辦的“感動中國”“十大勞動模范”等等活動,以及各個地方進行的人物宣傳、優秀表彰等活動,莫不是在充分利用案例的作用,從而起到以點帶面的教育成效。職業道德教育的開展過程中,培訓教育機構應該受到這方面的啟示,給予探索和實踐。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這絕非一句空談。學習先進模范人物的職業道德和美好品質,將成為激勵和鼓舞廣大職業學生前進的精神力量,也是開展職業道德教育、提升職業道德水平的極佳方式。職業培訓教育單位可邀請有杰出成績的優秀畢業生、社會上的先進模范人物以及道德高尚的優秀企業家開設專題講座或學生座談等,用他們愛崗敬業、不辭勞苦、樂于奉獻和勇于創新的先進事跡,對學生進行敬業、吃苦、慎獨、自律、進取等方面的生動教育,使學員們在聽取事跡、接受感召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促進其自覺地進行自我完善、追求高尚,塑造其初步的職業理想和人生信念,這對于學員一生的職業和生活過程,都將是彌足珍貴的。
(五)探索職業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新模式,在考核評價中不斷改善
職業道德教育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正因為其與社會生活如此休憩相關,關系到整個社會的良性運轉,因此這是一個決不能放松、又不能固化的教育環節,只有保持探索、積極實踐,才能不與社會脫節、不辱教育使命。在教育思路和教學模式的創新工作中,首先應該在廣泛學習的基礎上,掌握一些深受歡迎又易于組織的職業道德教學方法,博取眾長,在與本地本校實際情況相結合的基礎上加以借鑒和創新;同時,應該深入到受教育者的內心喜好中,通過建議征集、問卷調查、親切座談等形式,傾聽其聲音、了解其偏好,令職業道德教育的方法更加契合他們的實際需要;同樣重要的是,應該在職業道德教育成果的考評和驗收上落到實處,以此來督促師生的思想到位、行動到位,例如在職業技能的各種考核中,無論是試卷的書面考核還是實際的操作考核,都可以通過給予學員一些情景和問題的設置,考察其在面對自身所處的崗位上一些敏感、關鍵的問題上,是否具備了正確的思想覺悟和處事方式,如果在這種專門的考驗中學員都出現對職業道德的明顯違背,那么當其真正走上工作崗位,面對各種繁雜的壓力和誘惑,情況就更值得思考了??己耸菫榱丝偨Y和改進,這就要求負責該領域教育的教師們善于反思、善于提升,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真正收到預期中的教學成果。
五、總結
近些年的經濟形勢我們可以看出,就業壓力仍然嚴峻,這其中不僅有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不匹配的原因,更存在著勞動者本身職業道德缺乏引起的供需雙方鴻溝。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將進一步深化,專業分工也將進一步細化,這不僅僅對勞動者的專業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職業道德素質的要求更是緊迫的,因為技能是具體的,有很大的短期速成性和更新性,企業可以通過培訓等方式迅速獲得合格員工;而職業道德的養成,卻是潛移默化和深遠持久的,往往伴隨著個體一生的思想素質進退。廣大的職業培訓教育工作者,應該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在日常教育中穿插和組織職業道德教育,為社會輸送更多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勞動者。
【參考文獻】
[1]崔蘭英. 以就業為導向加強高職學生職業道德素質教育[J]. 商業文化(上半月),2011(11).
[2]胡曉毅 .學習問題學生的教學[M]. 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5.
[3]劉曉音,王琳. 新時期職業院校職業道德教育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 教育與職業, 2011(27):58-60.
[4]李冬華. 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職業道德教育內容創新淺析[J]. 廣州城市職業學院學報, 2012 (3): 93-96.
[5]羅箭華. 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范式轉型[J]. 教育學術月刊, 2012 (10): 93-95.
[6]趙娟. 關于提升高職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實效性的策略研究[J]. 開封大學學報, 2012 (3): 64-66.
[7]李瓊. 企業員工職業培訓機制探討[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2 (15): 56-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