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生物技術實習工作總結
時間:2022-08-06 16:04: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技術實習工作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例如: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實驗中均有DNA的提取實驗,經過協調和整合,DNA的提取與測定實驗統一安排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大實驗”中.我們要求學生自己查閱資料并進行實驗準備,設計和探討不同植物和動物DNA的提取、純化和檢測技術.將這2門課程內容有機融合在一起,不僅避免了實驗內容的重復,而且讓學生了解了基礎實驗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性,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近8年來,生物技術專業共合并了16個實驗,增加了6個綜合設計實驗,實驗資源得到整合優化.此外,我們還專門制定了實踐教學考核大綱,大幅度增加實踐環節的學時和學分數.在生物技術專業新的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時間安排為36周,共計28學分,較2004年前增加10個學分,時間延長了10周,其中綜合性實驗6門(18周,12學分);畢業論文20周(6學分);畢業實習時間為8周(4學分).開設的綜合性很強的實驗課程有“基因工程實驗”、“微生物與發酵工程實驗”、“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大實驗”、“生物下游技術綜合實驗”、“水環境與水質分析綜合實驗”和“植物組培與細胞工程實驗”.每個實踐環節都有具體考核指標,嚴格考核學生的實踐技能,對考核優異者由學院頒發獎勵證書,以此激勵學生對實踐環節的重視,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的培養.在優化生物技術實驗課教學內容的過程中,我們逐漸建立和完善了以綜合能力培養為主的新實驗教學模式.其核心就是將實驗教學過程與具體的研究課題相結合:可以將教師的一些較成熟的科研成果開發為可供學生操作的實驗,突出和強化本專業綜合實驗的特色;或者讓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項目,在教師指導下完成科研工作.增設設計性實驗,可以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變為積極主動的探索,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既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論知識,又能鍛煉他們的實踐、創新和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同時還能促使學生較好地掌握專業技術和實驗技能,引導學生初步實現由知識學習向科學研究的轉變.例如:釀酒是生物技術專業“發酵工程學”實驗教學中一個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綜合性實驗,教師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將課題內容與實驗教學過程相結合,讓學生在參與教師科研課題的過程中掌握釀造技術,達到了良好的實驗效果.
2培養學生科研創新能力,注重科研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在實踐教學改革中,我們充分利用生命科學學院科研力量比較雄厚及科研經費較多的優勢,增設了一些具有實用性、挑戰性的實踐教學內容.例如:圍繞瓶裝飲用水水質與安全的相關課題,我們在微生物學實驗中開設了“水質細菌監測”綜合性實驗,該實驗內容涉及培養基制備、滅菌、平板分離、染色、鏡檢等綜合技能訓練.在實驗前1個星期,先讓學生明確實驗任務和實驗目的,然后讓他們自主查閱文獻資料,設計實驗步驟,擬定實驗所需的藥品及儀器,整個實驗方案經指導教師審閱批復后,學生可申請進入學院開放式實驗室自主完成實驗.這類實驗從藥品稱量、配置、儀器使用、檢測到最后完成分析報告,都由學生自主完成,學生不再像以往那樣被動跟隨老師學習,從而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明顯提高.再如:為配合“分析化學”、“生態學”及“污水處理技術”等課程的教學,我們開設了“水環境與水質分析綜合大實驗”,對星湖水質和水生生物等多項指標進行了分析、測定,并利用該科研課題的實驗基地,開展了“人工濕地污水處理”與“人工濕地生物多樣性調查”實驗,取得了較好的實際效果.學生通過親歷這些項目的研究過程,不僅學到了生物專業知識和科學實驗方法,還能及時了解生物技術的最新發展動態、熱點及新方法、新技術,切身體會到理論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發揮的關鍵作用,這種做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和科學研究能力.
3對學生開放研究室和研究所,注重學生早期科研素質的培養
大學里的研究室和研究所通常只對做畢業論文的高年級學生和研究生開放,低年級學生常常被拒之門外.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其科研精神,提高其就業競爭力,我們學院在教學與科研結合的實踐教學方面做了一些嘗試.學院將學生早期科研素質的培養納入本科教學計劃,并明確了2種操作性較強的科研與教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一種是學生作為助手直接參與研究所的科研工作.具體實施辦法是在每學年開學之初,學院將各研究機構承擔的科研項目、擬開展的科研計劃等信息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專業特長從中選題.在與專業指導教師聯系并明確課題后,由學生自己獨立設計較為詳盡的實驗步驟,在交由指導教師審閱修改后,允許學生利用課余、假期及實踐教學的時間,進入研究所或實驗室從簡單的科研前期工作開始學習.期間,指導教師會安排學生參加科研小組的專題講座,讓學生逐步了解開展科學研究的方法;此外,教師還鼓勵學生作科研心得報告、階段工作總結報告等.通過這些實實在在的鍛煉,學生通常很快能夠把握工作要領,其實際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及撰寫科技論文水平都會得到明顯提高.在實踐教學計劃中,這一模式被安排在2年級的第1學期,并一直貫穿到大學4年級.學院對這一工作進行統一部署,2年級學生直接參與到3、4年級的科研小組,通過高年級學生的傳、幫、帶,熟悉實驗室的操作流程,特別是一些精密儀器的使用方法.這樣到他們真正進入畢業實習及論文寫作階段,學生不僅具備了獨立完成教師交予的部分科研任務的能力,也具備了進入生物技術相關企業和科研單位進行研究的綜合能力.另一種模式則是由學生自己提出課題申請,經學校專家組審閱、討論并同意立項后,由學校撥發一定額度的研究經費,然后在專業教師指導下由學生自主完成.這種對學生早期科研素質的培養成效顯著,多名學生由此獲得省、市大學生科技創新大獎.在科研與教學相結合的創新模式促進下,學院研究工作也得到進一步發展,生命科學學院成為學??蒲谐晒疃?、科研經費最雄厚、社會效益較好、科研機構較全的單位,院內先后設立了生物研究所、特種水產研究所、生物醫藥工程中心、果樹研究所等多個研究機構,先后承擔省、市科研項目數十項,為科研與教學結合奠定了物質基礎和良好的研究平臺.
4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努力打造優秀指導教師團隊
生物技術被公認為21世紀最具活力的學科,隨著生物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學科分化日漸細微,各學科間的交叉、融合、滲透現象愈來愈明顯[5].在此形勢下,打造一支能把握生物技術各學科前沿知識,素質高且富有科研工作經驗的優秀實踐教師團隊,是實現科研與教學結合的重要保證,也是關系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成效的關鍵.為此,學院積極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明確并實施了科研導師制,導師主要由學術水平高且富有科研工作經驗的教授、副教授組成.由這些學術骨干牽頭把相關專業的教師組織起來,形成一支研究型、合作性的科研團隊,以團隊方式申報項目;導師作為課題主持人,將一個大的科研項目分解為若干子項目后,逐一落實到團隊中的每位教師.這樣一來,不同學科、不同層級的課題參與者為了共同的科研目標共擔責任,加強聯合互助,學科發展的整體合力得到明顯增強,保證了科研項目的順利實施,同時也給科研經驗不足的青年教師提供了良好的鍛煉機會.此外,學院還聘請了一些知名院士作為客座教授,這一舉措不僅增強了學院的科研力量,提升了學院的科研層次,同時活躍了學院的科研氛圍.目前,肇慶學院生命科學學院生物技術專業有外聘院士1名,專職教師12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講師3人;研究生以上學歷教師8人.該專業還組建了生物工程科研創新團隊、生態學科研創新團隊、果樹科研創新團隊,形成了一支學術造詣深厚、專業能力強、職稱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同時,學院還大膽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導師負責制,定編定崗,建立科學合理的崗位聘任條件,激勵教師勇于承擔導師工作任務,勤奮、敬業、踏實地工作.
5加強與企業的橫向合作,整合科研與教學結合的社會資源
學院自開設生物技術專業以來,十分重視“產、學、研”合作培養模式,先后建立廣州大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實習基地、肇慶藍帶啤酒集團實習基地、黑石頂省級自然保護區實習基地、星湖風景名勝管理局、九龍湖風景區、高要恒興水產科技有限公司、四會貞山鱷魚養殖有限公司等教學實習基地;此外,還與廣州楊氏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逸舒制藥有限公司、肇慶農業良種示范推廣中心等數十家企事業單位建立科研合作關系,共同攻關,讓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走“產、學、研”結合之路.一方面,教師通過參與科研可以為企業解決許多實際問題;另一方面,教師利用企業的設備條件可以開展綜合性、設計實驗或者科技創新活動.以生產促進科研,科研推動教學,再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以此形成良性循環.學生通過參與“產、學、研”結合活動,鞏固了理論知識,提高了綜合素質,就業競爭力也顯著提高.
6結束語
關鍵詞:作物生產技術專業;培養目標;培養模式;技能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3)22-116-03
為加強高職學院作物生產技術專業的建設,根據全國農業職業示范院校教學資源協作組的要求,湖南生物機電學院與澧縣農業局技術人員及本省3所職業院校(2所涉農高職、1所涉農中專)聯合于2012年3月對全省近50家農業單位(包括澧縣等3個縣級農業局、隆平高科等28家農業企業及部分種植大戶、農業生產合作社等)進行了調查,調查的方式采取發放調查表格和現場采訪的方式,其中調查表格現場發放并收回的份數為62份,采用電子郵件填寄方式的為31份,共調查農業類專業畢業生93人,采訪涉農企事業管理人員24人。根據調查情況,現將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建議進行簡要的總結與闡述。
1 湖南省種植業的基本概況及人才需求趨勢
湖南省現有耕地約386.67萬hm2,其中水稻年種植面積達466.67萬hm2,2009年早稻種植面積為180萬hm2,油菜種植面積120萬hm2,湖南稻米年產量約300億kg,每年為國家輸送糧食50多億kg;湖南的雜交稻產業在全國具有優勢,隆平高科技有限公司的年制種量近1億kg,年產值達10億元,省內還有31家中小型公司從事雜交稻等農作物種子生產與銷售;近2a來,隨著土地經營權流轉速度的加快,一批農業合作社、種植大戶、種植類休閑企業等不斷涌現,他們對新種子、新農藥和化肥的需求顯著增多,需要更多的技術指導,對具有一定種植技術和農資經營管理能力的人才需求不斷增加,近5a作物類專業畢業的學生中,多數在植物保護和化肥類公司及其服務點工作,其次是在種子公司等企業工作(見表1);據調查,我省農業院校作物類專業畢業生平均每年約900人(本科、高職、中專),全省作物類技術人才的需求量每年大約在2 200人左右,人才需求缺口大。以上數字說明;為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維護農村的穩定和持續發展,加強作物生產技術專業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 社會對專業綜合素質和主要就業能力的要求
在調查中,多數企業對畢業生培養提出3點重要建議:一是加強吃苦耐勞和團結協作精神的培養;二是突出加強營銷、植物保護技能的培養;三是加強企業的頂崗實習。根據企業的建議和對畢業生的調查情況,我們對湖南區域的專業綜合素質和主要崗位能力進行了初步歸納(見表2,表3)。
表2 作物生產及相關專業畢業生主要就業崗位與用人單位對人才規格的要求調研
[就業崗位\&用人單位對人才規格的具體要求\&職業道德、態度\&主要專業技術能力\&社會工作能力與學習能力\&農資店(化肥農藥種子)營銷員\&熱愛本職工作,吃苦耐勞、
為人誠實\&1.農藥與肥料主要成分的鑒定能力
2.種子質量檢測能力
3.主要作物病蟲害鑒別與防治能力\&1.良好的社交與溝通能力
2.市場信息捕捉與分析能力
3.自駕車能力\&種子(專業種子公司)營銷員\&熱愛本職工作,吃苦耐勞、
為人誠實\&1.水稻等主要作物的肥水、去雜等管理能力
2.花期調節與預測能力
3.病蟲害防治能力\&1.良好的社交與溝通能力
2. 市場信息捕捉與分析能力
3.較強的法紀法規意識\&種子繁育技術員\&熱愛本職工作,吃苦耐勞、
為人誠實\&1.制訂具體的繁育計劃能力
2.花期調節與預測能力
3.病蟲害預測與防治能力\&1.良好的社交與溝通能力
2.不斷釋疑的學習能力\&休閑型農業企業
綜合管理員\&熱愛本職工作,吃苦耐勞、
為人誠實\&1.常見農作物與園藝作物(花卉)的
栽植與管理能力
2.主要畜禽的飼養能力\&1.良好的社交與溝通能力
2.人群聚集的妥善分散能力
3.單位形象的維護能力\&作物生產管理技術員\&熱愛本職工作,吃苦耐勞、
為人誠實\&1.農藥有效成分與肥料的鑒定能力
2.種子質量檢測能力
3.主要作物病蟲害預測與預報能力
4.擬訂作物種植計劃與抗市場風險的能力\&1.良好的社交能力
2.政策學習與宣傳能力
3.應急事態處置能力\&]
3 改革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措施
3.1 全面引入農業企業主要崗位任職標準,推進理實一體化項目課程建設 目前,我國已經制修訂了農業國家標準
1 356項,行業標準3 396項,地方標準8 194項,這些標準已被相關農業類企業廣泛采用。為使學生更快更好地適應職業崗位要求,引入國家、行業、地方技術標準,將原有專業課程整合成5門專業核心項目課程。將應用化學、土壤與肥料、氣象基礎、微生物技術等課程整合成標準化作物生長環境技術檢測項目課程;將作物生產技術、植物保護技術、農藥學等課程整合成標準化作物生產技術項目課程;將遺傳學、作物育種技術、田間試驗與統計方法、組織培養等課程整合成標準化作物品種選育技術項目課程;將種子加工技術、種子機械、種子貯藏保管、種子包衣技術等課程整合為標準化種子加工技術項目課程;將生物產品營銷、企業經營管理、公關禮儀等課程整合成農資營銷項目課程。
將項目課程分成若干項教學任務,分別在“校中廠”、“廠中校”中完成。工作任務分為學習性工作任務與生產性工作任務,學習性工作任務載體可以是企業的真實案例、教師的科研課題、學生的自主創新項目,也可以是摸擬的工作任務,以校內專任教師指導為主,在“校中廠”、校內實訓基地完成,培養學生基本技能與基本素質;生產性工作任務是種子相關企業的實際生產任務,以校企合作辦學理事企業兼職教師指導為主,進行實踐操作,在校企合作基地(廠中校)完成,培養學生綜合技能和職業素質。工作任務完成后,進行學生互評,個人撰寫工作總結,教師(或企業技術人員)點評,綜合評定成績。
根據近2a在澧縣農業局張公廟示范基地、隆平高科技公司幕云基地、大方農化公司益陽基地、瀏陽北盛鎮水稻機械化生產合作社、亞華種業公司種子加工廠等校外實訓基地的教學實踐情況,學生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越冬后大田蟲害調查技術、機械育秧和插秧技術、病蟲害統防統治技術、水稻新品種選育的田間試驗技術等方面進行了廣泛的學習,動手技能顯著增強,畢業生被選聘到農業企業后,能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的要求,受到企業領導和員工的好評。
3.2 建立功能比較齊全的校外實訓基地 因作物生長處于自然環境,同時又受到生態區域和氣候條件的影響,在校內建立種植、管理、農資營銷與服務、農產品加工等功能比較齊全的實訓基地非常困難,因此,我們在注重校內基本實訓條件建設的同時,通過借灶生火的方式,著力加強校外實訓基地(教學點或廠中校)的建設,盡量將專業所需主要崗位能力的培養安排在校外實訓基地中進行。
目前,已建立栽培管理(醴陵農業局泗汾鎮、瀏陽北盛鎮)、選種與制種(隆平高科技公司幕云基地)、農資營銷(大方農化公司益陽基地)、種子加工(亞華種業公司種子加工廠)等4個具有一定教學條件的校外實訓基地,學生畢業后有1/3左右的學生可以到以上合作單位的農業合作企業或農資服務網點等不同單位就業。
根據湖南省“十二五”期間農業發展的基本方向:在穩定大宗農產品供給的同時,以規模化為起點,以企業化為核心,以標準化為手段,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強田園化、水利化、良種化、機械化建設,形成保障有力、產業帶動、服務完善、裝備先進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今后將在2個方面進一步加強校外實訓基地建設:一是通過省農業廳土肥站的支持與關心,在常德建立以測土配方施肥為主要服務內容的教學服務基地;二是增加栽培管理、種子、農資營銷服務等合作企業的數量,使本專業的校企合作企業達到20家,確保本專業2/3的畢業生在合作企業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