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0 21:17: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端午五彩繩的意義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于端午節何以要系花花繩的問題,在南朝梁人吳均《續齊諧記》里,似解釋為同屈原投江有關。其書原文說: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漢建武中,長沙區曲白日忽見一人,自稱三閭大夫,謂曰:“君當見祭,甚善。但常所遺,苦為蛟龍所竊。今若所惠,可以楝樹葉塞其上,以五彩絲縛之。此二物蛟龍尤所憚也?!鼻榔溲浴J廊俗黥詹迳z以楝葉,皆汨羅之遺風也。
其實端午節系花花繩的習俗,在早于吳均《續齊諧記》的司馬彪(西晉)的《續漢書》之《禮儀志》里即有記載。但司馬彪并未說是紀念屈原,而是講漢代“朱索、五色桃印為門戶飾,以難止惡氣?!薄妒挛镌肌氛J為五色印就是后來的五色彩繒,也源于漢制。漢代的桃印長6寸,寬3寸,五色書文,懸于門上。這與后世的懸符辟邪也頗相似。漢代盛行陰陽五行之說,五色之中,黃代表中央,其余四色,代表四方。五方、五色都具有神秘色彩。這種五色彩絲或朱索,不管是“為蛟龍所憚”還是“以難止惡氣”,都具有厭禳、驅邪、避瘟之意。因此系花花繩的習俗同懸白艾、菖蒲、飲雄黃酒還有些不同,它主要是為了滿足人們心理上或信仰上的需要。
烏丙安先生在《民俗學叢話》中曾將五色絲于節日里的多種用意和流傳形式作了一個歸納,計有:
一、兒童多有系脖項、手腕、足頸的,通稱長命縷、續命縷或健索、百歲索;
二、系手臂上,遼代稱之為合歡結;
三、彩絲垂金錫象錢鎖的,又稱端午索;
四、彩絲扎做人形簪發髻上,遼代稱長命縷;
五、帝王系彩絲,賜臣僚彩絲,都稱做長壽縷;
六、用彩絲纏紙帛折菱角方,然后綴于胸前;
七、用彩絲纏粽子,相互饋贈;
八、用彩絲纏粽,龍舟競渡將近黃昏時,投入江中。
每年到端午節這天,便早早起床,趕到沿街臨時搭建起來的一溜煙帳篷下,在一個個用鐵架子支起的冒著青煙的油鍋前買十幾個熱油糕,在老農的擔子里買幾個還冒著熱氣的綠粽子,再捎帶上一束艾草、十幾顆牛心杏,算作是端午的早餐。而每每此時,時代仿佛又回到遙遠的過去,回到那種日子雖然貧窮,但卻充滿著無窮的溫馨與樂趣的日子。
大西北的隴東,每年端午的時節總是一年中最為繁忙的日子,麥子開始收割了。在我兒時的記憶里,端午的粽香是淡淡的甚至陌生的,那時頂多由奶奶煮一鍋放了紅棗的米飯,每人一碗。媽媽為我們姐弟幾人捻幾根花花繩,戴于手腕,繡幾個楚楚,掛于胸前,我們便興高采烈的在運送麥捆的鄉間小道上招搖過市,引來小伙伴們羨慕的目光。至今思之,那濃濃的麥香和布谷鳥的叫聲還在記憶里久久回蕩。
如今,那份兒時節日的情愫已被成長的年輪消磨得如同清水般平淡,只是感覺每年此時的楚楚依舊琳瑯滿目,粽子依舊清爽可口,太陽依舊炙熱似火,麥浪依舊隨風翻滾,布谷依舊盡情歡唱。
再后來,隨著年歲的增大,我才知道端午節原來是人們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期的楚大夫曲原演變而來的。當年的他滿懷報國的一腔熱血在絕望中抱石縱身一跳,長衫飄飛,在汨羅江上畫了一條凄美的曲線,把文人的崢崢風骨和慷慨雄姿,永久地寫進歷史,寫進世世代代人們的記憶里?!芭e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一顆赤誠的心,一個純潔的靈魂,一身愛國的情結,投向了奔流激蕩的江水,讓他的壯志,他的失意,他的無奈,他的一腔熱血和他清廉的軀體一同沉入江底,讓“混渾的世界”和“沉醉眾人”去自慚形穢、無地自容吧!
我不是文人,也不能枉自揣度和評價這個偉大的愛國詩人的心胸和境界究竟有多高,但他的那種與自己的國家而同生共死的精神,卻不是常人所能具備的。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尊嚴及覺悟若因他這一跳而喚醒,那他生命的意義豈止是偉大的
關鍵詞:節慶資源;民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幼兒園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領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蔽覈且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傳統的民俗節日是我們祖先五千年燦爛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傳統節日如:熱鬧紅火的春節、張燈結彩的元宵節、全家團圓的中秋節、敬老愛老的重陽節…… 每個節日都蘊含了不同的教育意義,有的是教育人們敬老愛幼、有的教育人們勤勞善良、有的教育人們做正直勇敢的人、還有的是教育人們重視親情等等……
接下來我就以《端午節》和《重陽節》為例,談一下我園節慶主題活動的開展。
一、節慶主題活動前的準備
1.教師的準備
每個主題活動前,我們都會通過家長問卷、走訪民俗博物館等多種途徑廣泛搜集該民俗節日的素材和資料,挖掘出適合我們研究的一些資源,然后反復地篩選和梳理,需要充分挖掘每個節日的內涵和所蘊涵的教育元素。為了使我們設計的各活動都能符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每次主題活動前我們都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做好詳盡的計劃和方案。比如端午節主題活動,我們從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的習俗、端午的傳說,到適用的藝術表現形式,各年齡段不同的主題目標等方面入手,制定詳細的方案,付諸實施。
2.幼兒的準備
主題活動的開展,是以幼兒的興趣為出發點,以孩子的主動發現為核心的。因此端午節的前夕,我們就發動孩子和家長一同收集有關端午節的資料,“把孩子引向生活,將生活引向孩子”,讓孩子們通過自己的雙眼來發現。孩子們和家長們都主動、積極、投入了各項準備工作,有的查找了各民族過端午的資料,了解了粽子的由來、香包的涵義;有的講述了屈原的傳說;有的匯報了端午的習俗……在收集和整理資料中,孩子們全面而感性地認識端午節,為主題活動的開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及心理基礎。
二、節慶主題活動環境的創設
新《綱要》明確指出:環境是重要教育資源,教育價值與審美價值應同時存在,要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創設與節日相適應的主題活動環境,可以讓幼兒在濃郁的民俗節日氛圍中,耳濡目染地受到熏陶,感受不同節日的特點,及其傳遞出來的文化魅力。
在“棕香龍情”主題活動中,為了讓幼兒真實地感受端午節,我們就努力為孩子布置了一個相應的節日環境:在幼兒園大廳顯眼位置,我們放上了兩座頗有民俗韻味的端午展臺,里面陳列了各種富有端午特色的物品,如粽子、香包等。當然,在各班大門上也都懸掛起了菖蒲,在各區角中,更是展現出了許多有關端午的圖片、書籍等,大家用菖蒲、棕葉烘托出了一片濃濃的端午風情。在重陽節時,我們布置了圖片展重陽糕展,并且還在大廳懸掛上了有關重陽的詩詞和兒歌等。
在主題活動中,我們教師還充分挖掘每個節日中的自然資源、社會資源,合理利用現有的節日環境資源。
1.鼓勵幼兒走出去
生活中豐富多彩的節日環境,富有特色的民俗活動,更能激起幼兒對民俗節慶的喜愛和關注。因此我們的許多教育內容也常常來自于與我們息息相關的節日環境。我們通過社會實踐活動,帶幼兒外出參觀、活動,有效地將環境因素轉化為教育因素。重陽節主題活動時,我們帶孩子們走進了敬老院,看望那里的爺爺奶奶們。孩子們把自己精心準備的禮品、親手制作的愛心卡送到了爺爺奶奶的手里,還為他們帶去了精彩的表演。歡歌笑語中,老人們感覺到了來自孩子們濃濃的愛意,而孩子們也借此機會上了生動的一課。
2.邀請家長走進來
家園互動,共同探索是最佳育兒途徑,因此,在一些主題活動中,我們熱情地邀請一些家長和社區人員走進我們的幼兒園,參與我們的慶?;顒?。如,端午節時,我們特地邀請了許多“巧手奶奶”“巧手爺爺”與孩子們一起包粽子、縫香包;元宵節與爸爸媽媽一起制作燈籠、猜燈謎;搓元宵等等,大家忙得不亦樂乎。這樣的活動不僅使幼兒園、家庭、社會形成了一股教育合力,而且讓孩子們更多地了解了傳統文化,感受了家鄉傳統節日的氛圍。
三、精彩紛呈的節慶主題活動
端午節祝福語短信(經典篇)1) 每逢佳節“粽”思你,好友之間“粽”是情,端午節,“粽”言“粽”語祝福你,愿萬事“粽”順利,生活“粽”快樂,樣樣“粽”美好
2) 別動,你已被端午喜氣包圍,馬上放下煩惱,向快樂投降,根據指控,本庭判你節日快樂,沒收全部憂愁,流放開心島,由好運監督執行
3) 你應是投入大海的,因為你的胸懷像大海一樣寬廣,你的身軀像粽子一樣潔白,別忘了給自己投一個粽子!祝端午節快樂!
4) 端午到了,送你一個萬能“粽子”,僅限端午食用。食用的效果:幸福緊隨如風,煩惱跑得匆匆;知識用之不竭,錢財取之不盡;事業如日中天,彩票一買即中。
5) 洗個艾葉澡,泡個艾葉腳,舒舒服服煩惱都趕跑;對你“愛也”真,對你“愛也”深,生活有你就不悶。端午佳節掛艾葉,愿我們的愛直到天荒地老。
6) 我把無數代表快樂的糯米,眾多代表甜蜜的紅棗,一些代表情意的粽葉層層包裹,再把代表幸福和歡悅的紅絲帶系上,送給我最想念的朋友,愿你端午時節幸福綿綿。
7) 五月初五是端午,端午送你五個五:祝你收獲多多,五谷豐登;收入多多,五花八門;朋友多多,五湖四海;快樂多多,五彩繽紛;幸福多多,五福臨門!
8) 五月五劃龍舟,寂寞煩惱都飄走;朋友相聚品美酒,幸福生活無煩憂;趨吉避兇掛菖蒲,平安相伴人生路;粽子飄香甜蜜藏,裹緊幸福喜洋洋,端午快樂又吉祥,好運吉運自天降!
9) 午月端陽又逢今,霧鎖城鄉連天陰,龍舟激流吟九歌,汨羅江水朝天問,雞鳴拂曉采蒿歸,露重風清打衣襟,借問屈子今安好,誰知男兒報國心。朋友,祝你端午時節更長精神!
10) 捧一縷初夏陽光,迎著撲鼻棕香;踏上離岸龍舟,送上溫馨祝福:祝你紅紅事業正當午,身體健康壯如虎,闔家歡樂過端午,吉祥甜蜜更幸福!
11) 端午的粽子香,端午的粽子甜,端午的祝福送心間;端午的粽子黏,端午的粽子滿,端午的問候不會晚。端午節假期到,祝你假期快樂,好運連連,幸福綿綿!
12) 端午節到了,公司行政部給外籍員工每人發了一籃粽子,第二天一個外籍員工打電話給行政部表示感謝:“你們送來的那個東西非常好吃,盡管外面的生菜有點硬。”
13) 粘粘的糯米粘粘的情,粘粘的思念訴紛呈;紅紅的棗兒紅紅的運,紅紅的祝福飄美味;長長的葦葉長長的彩,長長的人生樂滿懷;濃濃的節日濃濃的香,濃濃的短信送悠長。端午節假期第一天,提前送你一只美味的粽子,愿你事事順意,人生精彩!
14) 米飯去包子那玩,包子請米飯看表演。饅頭,糖包,肉包,菜包,豆沙包依次上場。米飯感慨,你們這的姑娘真夠彪悍的!一會粽子上場了,米飯眼前一亮,粽子不錯!粽子將外套一脫,往臺下一扔,全場一片尖叫。米飯一看樂了,就一個正典的,還是我老鄉!端午節快到了,吃個粽子,讀個笑話,愿你快樂!
15) 【端】起祝福語,【午】動小鍵盤,【快】速找到你,【樂】事共分享?!爵铡渴遣怀R?,【粽】是都太忙,【粽】是很牽掛,【粽】是記心上。【粽】是很傳統,【粽】是特別香,【粽】是為你備,【粽】是盡情嘗。預祝端午快樂,祝假期愉快!
端午節祝福語短信(熱門篇)1) 一絲真誠勝過千兩黃金,一條短信捎去我萬般心意。采一片清香的粽葉,包一顆香甜的粽子,裝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給你:祝端午節快樂
2) 眼看端午將來到,心里興奮熱情高。調休兩天不煩惱,工作積極效果好。領導同事都夸獎,滿面春風開顏笑。眼中似見龍舟競,耳中似聞鑼鼓敲。開開心心迎佳節,事事順利無煩惱!
3) 棕葉香香飄千里,絲線根根述真情,粽米粘粘傳祝福。端午是團圓美好的節日,在端午就要到來的時候,送上我真誠祝愿,祝您全家其樂融融,生活美滿幸福!
4) 把心愿化為風,用快樂來做帆,撐起祝福的船,滿載我的思念,劃起好運槳,蕩開柔情水,飄向幸福人。只想輕輕對你說:端午就到了,朋友有你倍思念!
5) 想念你的微笑,回味你的味道,脫掉你的外套,露出你的美妙,控制我的心跳,壓抑我的狂燥,想想我的需要,還是早點把你干掉……啊,粽子,節日快樂!
6) 淡淡明月,上西樓,淡淡魚兒水中游,淡淡蝴蝶落繡球,淡淡胭脂淡淡酒,淡淡酒解淡淡愁,淡淡思念給朋友,端午節我在這里祝你永遠開心快樂!
7) 五月五,端午節,一個古老的傳統佳節,一段歷史文化的延續。在這特殊的節日里,吃著碧綠碧綠散發著清香的粽子。發條短信寄托我對你的思念。祝端午節快樂!
8) 端午還未到,粽子還沒裹好,艾草還沒采夠,香囊還在制造,雄黃還沒味道,龍舟還沒熱鬧,別人的祝福還在打著草稿,我就提前把端午祝福送到,沒有絢麗的詞藻,只有真誠的希望:愿你暢享日光的美妙,綻放燦爛的微笑,踩著平安的步調踏上幸福的大道!
9) 一枚粽子一顆心,兩粒紅棗紅前程,三片粽葉輪好運,四根絲線情纏緊,五面棱角定分明,六六大吉溜溜順,七星高照祥瑞繞,八方來財福滿門。端午節快樂!
10) 五月五,到端午,把粽煮,送祝福,祝你:身體健壯如虎,頭腦精明如鼠,錢包脹得鼓鼓,親朋好友無數,笑傲人生坦途,走上成功之路!端午節快樂!
11) 一條平常的短信祝福,一句平淡如水的問候;讓我采一清香的粽葉,包一香甜的粽子,裝進真情的信息里送給到你眼前:預祝朋友,端午節祝你開心快樂!
12) 一顆粽子一顆心,顆顆粽子表關心,愿你事事都順心,稱心舒心總開心;一顆粽子一份情,顆顆粽子獻真情,愿你天天好心情,友情愛情重親情;祝端午快樂笑滿家園,生活美滿好運連連。
13) 粽子甜,嘴巴甜,心里甜,幸福的笑容臉上添,生活甜,事業甜,年輕有為喜事添;粽子咸,子孝妻賢,賢能賢德走賢路,神仙也來為你把禮獻。端午節,邊吃粽子邊把友情傳。
14) 五月五,到端陽,又是佳節好時光;蕩起漿,推開浪,賽舟馳騁處處祥;飲雄黃,佩香囊,除菌防病保健康;兜粽香,沐蘭湯,快樂祝福冠群芳!端午節愉快!
15) 五月五,端午到,正是粽味飄香時;米粘米,好日子,吃完粽子好運至;葉疊葉,鈔票結,片片都招財神爺;繩綁繩,雙喜臨,祝你天天好心情。端午節快樂!
16) 人的一生中總有一些朋友最珍惜,一年中總有一些曰子難忘記;從夏走到秋,由陌生轉為熟悉,雖不能時時問候,卻在特別的曰子,輕輕道聲:朋友,端午節愉快!
17) 片片葦葉片片情,天天擁有好心情。幾枚紅棗幾顆心,讓你開心又順心,鈔票有如粒粒米,包在一起送給遠方的你端午節快樂健康長壽!
18) 平安健康到,幸福甜蜜到,吉祥如意到,端午還未到,我的短信第一個到。小小短信送祝福:祝你端午節快樂!全家幸福安康!
19) 平淡如水的問候,很輕;一聲平常如紙的祝福,很真;采一片清香的粽葉,包一顆香甜的粽子,裝入真情的信息里,送給你:祝端午節快樂!
20) 朋友雖多,我最珍惜你;日子很多,節日最有意義;從冬到春,由春到夏,雖不能常常問候,卻在這傳統的節日發一條信息,真誠祝你,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祝福語短信(最新篇)1) 一個節日思念無數,一條短信祝福萬千。端午節到了,祝你節日快樂,同時祝你健健康康地,快快樂樂地,和和美美地,順順利利地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天。
2) 滿街又聞粽葉香,眷戀源系汩羅江,纏纏綿綿情不盡,包包裹裹用心量。愿你:捆不住幸福!嚼不夠甜蜜!剝不完快樂!剪不斷順意!祝你端午節快樂!
3) 端午佳節不送禮,小小短信表心意。佳肴滿桌莫要貪,控制適量利身體。粽子香氣傳千里,不易消化莫貪食。龍舟競渡多熱鬧,注意安全水邊離。愿你端午人快樂,身體健康莫大意!
4) 如果一朵花代表一個祝福,送給你整個春天!如果一朵白云代表一份幸運,送給你整個天空!愿我能把世上最好的祝福帶給你,祝端午節快樂!
5)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棕葉包著親友情,友善關愛粽是情;門邊插上艾葉香,平安健康永一生。祝爸媽端午節快樂!
6) 唐時宮廷酒,今日劍南春。說的是酒,還是一廣告;先前丑小鴨,而今白天鵝。說的是你,這可是實打實。
7) 我的問候像太陽,把你溫馨的世界照亮;我的祝福是月亮,把你美麗的心情來圓。端午節快到了,愿你身體健康,幸福平安,合家幸福,預祝節日快樂!
8) 端午來臨,想起你微笑,我的心砰砰亂跳,看到你容貌,我難以抑制心中狂躁,聞著你味道,我生理反映了……別想歪了哦,我說的是粽子哦,祝端午快樂!
9) 今年的端午節期間出了個怪事,我當時正好路過,但我不相信我所見到的一切:那只豬居然真地像人一樣拿著手機在看短信!
10) 發出的是文字,收到的是快樂,見到的是短信,不見的是牽掛,打開的是健康,讀出的是吉祥,默默的是祝福,祝端午節快樂。
11) 朋友不一定通情達理,但一定知心知意;不一定形影不離,但一定心心相惜;不一定經常聯絡,但一定放在心上;身為朋友的我,祝你端午節快樂。
12) 生活小竅門:將手機用粽葉包好,放在鍋里煮分鐘,手機電池續電能力將延長兩倍,信號明顯增強,而且打電話時能聞到誘人的粽子的香味。端午節快樂
13) 飲罷一杯酒雄黃,聞得青衣粽子香。敢問何人賽龍舟,忽然夢回汨羅江。又是一年五月五,端午佳節祛病災。門前艾葉嵩草在,自有安福護吉宅。
14) 落日余輝,映著彩霞,迎著微風,向著天際。絲絲柔柔的微風,傳去了節日的祝辭,飄向遠方的你,愿你度過這美好的一切,端午節快樂。
15) 人依舊,物依然,又到端午;想也好,忘也罷,只是問候;閑也行,忙也好,開心即可;今兒好,明更好,衷心祝愿:端午節快樂!
16) 日照香爐生紫煙,我用香爐煮粽子,口水直下三千尺,緣是粽子已飄香。端午節至,愿甜蜜粽子撐死你,平安雞蛋膩死你,雄黃美酒醉死你,此條短信美死你!
17)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18) 粽子該是投入大海的,因為你的胸懷像大海一樣的寬廣,別忘了給自己投一個粽子!祝端午節快樂!
關鍵詞:古典詩詞;傳統節日;節慶文化
詩和詞是中國傳統的文學藝術形式,而同樣古老的傳統節慶與詩詞結緣也已十分久遠。早在我國流傳至今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就有年節時人們慶祝豐收、拜賀新歲的詩句。魏晉已降,與詩詞藝術進入巔峰時代相同時,傳統節慶也日漸發展和完善,為社會各階層所接受和喜愛。文人墨客參與其中,難免高歌淺唱,矚筆成句。僅在流傳至今的古典詩詞之中,以節慶為主題的佳作名詩即層見疊出,許多文字早已成為流傳不輟的千古絕句。
1 古典詩詞中的春節
春節,是中華民族的第一大節,在1911年以前稱為新正、元日、正旦、三元日等。自漢武帝頒行《太初歷》始,新年就定在夏歷的正月初一,此后歷代相延。春節,在數千年的傳承發展中形成為一個巨大的歷史文化傳統,它負載著厚重的文化積淀,是億萬中國人情感的聚合。新春佳節,是辭舊迎新的時刻。古往今來,文人墨客每到此時,總是詩興大發,賦詩言志,為我們留下了許多名篇佳作。這些詩篇,有的描寫春節的習俗,有的抒發詩人的情懷,是春節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除夕之夜,人們通宵達旦地守歲,等待天明。南朝詩人徐君倩的《共內人夜坐守歲》,描寫了除夕之夜,闔家團圓,一邊飲酒一邊等待天明的情景:“歡多情未及,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里覓楊梅。簾開風入帳,燭盡碳成灰。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碧铺诶钍烂裨凇妒貧q》一詩中描繪了皇宮之內除夕守歲的情景:“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其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唐代詩人張說的《欽州守歲》表達了春節辭舊迎新、春回大地的特殊意義:“故歲今宵盡,新年明日來。悉心隨斗柄,東北望春回?!彼未淌獾摹对铡访枥L了人們斟滿美酒,貼上門神,祈求福壽的情景:“屠蘇醴酒盈金校郁壘神符衛紫關。三境上真垂介福,綿綿洪算等南山。”北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尤??偘研绿覔Q舊符?!泵枥L了一派喜慶吉祥的節日景象:在嗶嗶啵啵的鞭炮聲中,人們送走了舊的一年;春風把溫暖吹進屠蘇酒里,一家人團聚在一起,飲著屠蘇酒,迎接新年的到來。每天的旭日照耀著千家萬戶,人們忙著除舊布新,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慶賀新春佳節。
春節有拜會、拜年的習俗。三國曹植的《元會》:“初會元祚,吉日為良。乃為嘉會,宴此高堂。衣裳鮮潔,黼黻玄黃。珍膳雜沓,充溢圓方。俯視文軒,仰瞻華梁。愿保茲善,千載為常。歡笑盡娛,樂哉未央?;适覙s貴,壽考無疆?!泵枥L了皇帝在“元日”這一天朝會群臣的景象,君臣穿著有華美紋飾的禮服,朝堂上陳列著美味佳肴,君臣歡笑喜悅,祈?;始覙s貴,祝愿皇帝萬壽無疆。
普通農家的新春佳節也別有一番風味。唐代孟浩然的《田家元日》:“昨夜斗回北,今朝歲起東。我年已強壯,無祿尚憂農。桑野就耕父,荷鋤隨牧童。田家占氣候,共說此年豐?!贝嗽婏L格清新,展現了農家慶祝新年的情形,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春節拜年時,長輩要給晚輩壓歲錢。清代吳曼云的《壓歲錢》:“百十錢穿彩線長,分來再枕自收藏。商量爆竹談蕭價,添得嬌兒一夜忙?!泵鑼懥藘和玫綁簹q錢,悄悄藏在枕頭底下,琢磨著是買爆竹還是買蕭吹,興奮得整夜睡不著覺。清新自然,十分傳神。
春節還是辭舊迎新的時刻,容易讓人感到歲月的無情,因此,感慨時序變化和時光流逝,勉勵人們珍惜光陰,是春節詩詞的另一大主題。北宋文學家梅堯臣的《除夕》詩云:“莫嫌寒漏盡,春色應來早。風開玉砌梅,熏歇金爐草。稚齒喜成人,白頭嗟更老。年華日夜催,清鏡寧長好?!?/p>
2 古典詩詞中的元宵節
元宵節是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據一般的文獻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元宵)在西漢已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后人視為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過,元宵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后,佛教文化的傳入,對于形成元宵節俗有著重要的推動意義。賞月、觀燈是元宵節的主要活動,也是歷代元宵詩詞歌詠的主要內容。唐朝詩人崔液的《上元夜》描繪了元宵之夜家家賞月觀燈的盛況:“玉漏銅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夜開。誰家見月能閑坐,何處聞燈不看來?”唐朝盧照齡的《十五夜觀燈》:“錦里開芳宴,蘭紅艷早年。褥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泵鑼懥嗽澋母鞣N燈飾,遠看如繁星落地,近觀如明月高懸,更有少女的笑臉相映成輝,為節日增添了無限的情趣。宋代曾鞏的《上元》:“金鞍馳騁屬兒曹,夜半喧闐意氣豪。明月滿街流水遠,華燈入望眾星高。風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闌送目勞。自笑低心逐年少,只尋前事鈾毛。”詩人登上高樓,憑欄遠眺,只見月光如水,花燈似星,一群少年騎馬馳騁,意氣風發。詩人感慨萬千,勉勵向年輕人學習,煥發生命的活力。
元宵觀燈賞燈之際,人們還參與猜燈謎的游戲。清人顧震濤有一首《打燈謎》的詩:“一燈如豆掛門旁,草野能隨藝苑忙。欲問還疑終繾綣,有何名利費思量。”除了觀燈賞燈,元宵節還有一項傳統活動,那就是吃元宵。在歷代的元宵詩詞中,也有很多歌詠這種節慶美食的篇章。宋朝周必大“”星燦烏云里,珠浮濁水中”的詩句,形象地描繪了煮元宵的情景。清代李調元在《元宵》中描繪了元宵節深夜小販叫賣湯圓的情境:“”元宵爭看采蓮船,寶馬香車拾墜鈿。風雨夜深人散盡,孤燈猶喚賣湯元?!?/p>
3 古典詩詞中的清明節
清明作為重要傳統節日,它是唯一兼節氣與節日于一身的時日。在唐宋之前,清明主要為時令的標志,時間在冬至后一百零七日、春分后十五日(即今公歷的4月5日左右)。清明時節,天地明凈,空氣清新,自然萬物顯出勃勃生機,“清明”節氣由此得名。唐宋以后清明逐漸將與自己日期臨近的寒食節俗納入名下,清明由普通節氣演變為重要民俗節日。作為清明節文化的載體,清明節詩詞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人統計,在《全唐詩》和《全宋詞》中,與清明節有關的詩詞達八百首以上,現存清明節詩詞的總數可能幾倍于此。
提到清明節抒懷的詩詞,就不得不說唐代詩人杜牧的那首千古佳作《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边@首詩的廣為流傳不僅在于其意境的深刻,更在于其置“清明”二字于首,描繪了清明時節的物候。在每年清明節的絲絲細雨中,人們首先想到的便是這首詩。
早在戰國時代,介子推的故事就與清明節產生了聯系,后世更相傳清明節就是起源于介子推,在清明節歌頌介子推就是理所當然了。北宋黃庭堅《清明》:“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庇汕迕鲿r節百花盛開的景象聯想到埋葬在荒郊野外的逝者,進而思考人生的價值。
凄風苦雨再加上離愁別緒,使清明節詩詞籠罩在一片愁云慘淡中。如唐代張繼《清明日自西午橋至瓜巖村有懷》:“晚霽龍門雨,春生汝穴風。鳥啼官路靜,花發毀垣空。鳴玉慚時輩,垂絲學老翁。舊游人不見,惆悵洛城東?!贝筇频蹏膬勺汲情L安與洛陽,聚集了無數文人墨客,也飽含了這些人的辛酸血淚,洛陽城東,張繼惆悵;長安城內,顧非熊憔悴,其有詩《長安清明言懷》:“明時帝里遇清明,還逐游人出禁城。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雨初晴。客中下第逢今日,愁里看花厭此生。春色來年誰是主,不堪憔悴更無成。”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詩人在清明節都是愁云慘淡的,比如宋代大文豪坡,一生雖然歷經坎坷,但始終保持著“一蓑煙雨任平生”的平穩心態,一首《南歌子》一掃哀節悲涼,讓江南的春意躍然紙上:“日薄花房綻,風和麥浪輕。夜來微雨洗郊垌,正是一年春好近清明。”
人們在清明節掃墓,緬懷逝者,寄托哀思:“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保ㄋ未唪琛肚迕鳌罚蝗藗儜涯钣H人和故友:“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羅隱《清明日曲江懷友》);人們踏青郊游:“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北宋程顥《郊行即事》);人們蹴鞠“白打”,強身健體:“清明寒食好,春園百卉開。彩繩拂花去,輕露雀罄礎!保ㄌ拼韋應物《寒食》);人們蕩秋千,放紙鳶:“好似隔簾紅杏里,女郎繚亂送秋千”(韋莊《丙辰年~州遇寒食城外醉吟》)、“石馬當道立,紙鳶鳴半空。”(宋代范成大《清明日貍渡道中》)。節慶活動在古典詩詞中生動再現,古典詩詞也因為節慶文化而有了更深沉的底蘊和更加長久的生命力。
4 古典詩詞中的端午節
古代有以地支記月的習慣,稱五月為“午月”。從史籍上看“端午”一詞最早見于西晉周處的《風土記》:“仲夏端午,烹鶩角黍?!倍宋绻潪橄募敬蠊?,它從夏至節俗演變而來,人們要在仲夏之月(五月)的端午這一天煮粽子吃,人們把這一天當做夏至一樣的大節日來對待。唐代以后,端午才用來專指五月初五。
《全唐詩》與《全宋詩》中有95篇作品與端午節有關,這些詩詞記述了節日的意緒,描摹了節日的習俗,追憶了節日的源流,寄托了詩人的感遇,成為了端午節慶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
屈原與端午節的關系最為密切,所以歷代在端午節歌頌屈原的詩詞也最多。古典詩詞以其特有的魅力弘揚了屈夫子”“好修為常,懷瑾握瑜”的獨立不遷的文化人格。如唐代文秀的《端午》:“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節的習俗也會勾起詩人對屈原的感慨,如唐代張耒在觀看龍舟競渡時寫了一首《和端午》憑吊屈原:“競渡深悲千古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端午節紀念屈原這樣的愛國先賢,不僅來自民俗社會的樸素情感,“楚人悲屈原,千載意未歇”,更應該是國家層面的祭祀,在詩的國度對愛國詩人的紀念,其意義重大而深遠?!岸嚯y興邦”,中國在崛起的過程中,必定會歷經磨難與挑戰,我們需要培養屈原那樣的對國家忠誠、對人民悲憫的家國情懷。
端午節是傳承家國情懷的重要節日,端午節在起源時主要是避瘟保健、水上祭祀活動等,隨著歷史的推移,人們逐漸在端午節日中加注紀念愛國先賢的內涵。自漢朝以來,屈原成了端午節文化習俗的核心,但我們也發現,各地端午紀念的歷史人物不盡相同,除了楚地紀念屈原之外,越地紀念勾踐、曹娥,吳地紀念伍子胥、古蒼梧郡祭祀陳臨等,但在歷史長河的淘洗中,同時由于區域的局限性,歌詠除屈原之外其他愛國先賢的詩詞較少,影響也有限。如北齊魏收的《五日詩》:“麥涼殊未畢,蜩鳴早欲聞。喧林尚黃鳥,浮天已白云。辟兵書鬼字,神印題靈文。因想蒼梧郡,茲日祀陳君?!痹谶@首詩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當時的端午習俗,并且可以感受到當時民族大融合的時代背景,處在北方的鮮卑族政權已經知道南海之濱的蒼梧郡于五月五日祭祀陳臨的風俗。
端午節習俗眾多,在古典詩詞中多有反映。在這一天,人們吃粽子,插艾枝,儲草藥,配藥方,飲雄黃酒,如南宋陸游的《乙卯重五詩》:“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痹谶@一天,人們龍舟競渡,百舸爭流,如唐代張說《岳州觀競渡》:“畫作飛鳧艇,雙雙競拂流。低裝山色變,急棹水華浮。土尚三閭俗,江傳二女游?!痹谶@一天,人們還擊球、射柳,如清人饒智元:“簇簇朱衣分兩隊,百花深處蹴珠隆薄《天啟宮詞百首》:“飛鳳三花逐電流,例逢e柳拜前旒?!痹谶@一天,人們還插石榴花,采藥,系五彩線,貼辟兵符,蔣之翹有詩云:“葵榴初纈藥闌敷,彩線珍成續命需。遙聽三韓烽火急,真人剛進避兵符?!?/p>
5 古典詩詞中的中秋節
中秋節,是仲秋之節,以仲秋十五月圓為節日標志。中秋起源于古代“秋分夕月”的禮俗,唐朝時期中秋明月為游歷之人思鄉的物象寄托。唐代還出現了影響深遠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楊貴妃變月神、唐明皇游月宮等神話故事,使仲秋明月充滿浪漫色彩。宋朝中秋節開始成為社會民俗節日,明清時期中秋節上升為僅次于春節的民俗大節。古代詩詞中關于中秋節的內容有很多,但廣為傳誦、最為廣大世人所熟知的,當屬唐朝詩人張九齡的《望月懷遠》和宋代詞人蘇軾的《水調歌頭》。
張九齡在唐玄宗時,當過中書侍郎等大官,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他一生寫下不少詩歌,但最為著名和廣為流傳的就是這首《望月懷遠》:“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睔庀蠡趾?,意趣不凡。
另一首家喻戶曉關于中秋節的詩詞,就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p>
這是詞人在一個中秋之夜,思念弟弟“子由”就是蘇轍,感時傷情,大醉,對月抒懷,發出了“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吟嘯。這一聲長嘯,成為后世親友之間憶念、共勉的永恒絕唱。就是在千年后的今天,這些句子依然令人動容,因為這是最接近生命本體的人生情懷,具有千古不滅的普世價值。
古人對于中秋的重視,僅次于春節,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更遠勝過年。因為在這個晚上,仰望天上的月亮,無限感慨涌上心頭,于是想及關于它的傳說和故事。早在唐朝,就已經有了月亮上銀蟾玉兔的傳說。白居易在《中秋月》一詩中說道:“照他幾許人腸斷,玉兔銀蟾遠不知。”宋代詞人辛棄疾在《滿江紅?中秋》一詩中也說:“著意登樓瞻玉兔,何人張幕遮銀闕?”唐代詩人皮日休在《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中,就認為月亮上是有嫦娥居住的:“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高高在上的那輪明月,成為詩人浪漫、遐想的最好事物。
在很多古人關于中秋的詩詞中,不僅僅只是懷念親人、感懷身世,充盈著惆悵和低沉。也還有很多關于中秋風俗、節慶飲食等方面的描述。有個叫袁景瀾的詩人,專門為中秋的月餅寫了一首《詠月餅詩》。詩中道:“形殊寒具制,名從食單核。巧出餅師心,貌得嬋娟月。入廚光奪霜,蒸釜氣流液。揉搓細面塵,點綴胭脂跡。戚里相饋遺,節物無容忽……”這應該是對制作月餅最為詳細的詩歌了。
可以這樣說,翻開古代文人關于中秋節的詩詞歌賦,從中不難窺見那高掛天空的一輪圓月在中國人心中的分量,也能感受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6 古典詩詞與傳統節慶的關系
古詩有云:“有雪無梅不精神,有梅無詩俗了人。”我們則可以說,有人類活動而無節慶活動則無精神,有節慶而無詩詞的點綴則俗不可耐。幸運的是,中國傳統節慶不僅與文學藝術早早結緣而行,而且相得益彰、澤被后世。
㈠傳統節慶在內容上賦予古典詩詞強烈深刻的啟發刺激,同時又提供給其以充分展示、不斷創新的機緣。
中國的傳統節日,從悠遠的時空隧道一路走來,經歷了幾千年的歲月,形成了富有民族特色的節慶文化。中國的傳統節日,濃縮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體現了中華民族獨特的道德情感和人文精神。
多姿多彩的傳統節日,滿足了人們的精神需要,清明節的懷祖情思、端午節的愛國情懷、七夕節的愛情絕唱、中秋節的團圓之盼……飽含了人們多少情感和寄托。傳統節日也折射著中國人對“天、地、人”的思考,體現了中國人追求“天、地、人”的和諧統一,講究順應天時地宜、遵循自然規律的思想。中華民族的節慶文化,體現著一種民俗情結,凝聚著一種民族精神。傳統節日,使每一個中國人加強了同家庭、家族、家鄉和國家的情感聯系,尋找到了個體融入群體的安全感和歸屬感。這一切,都為古典詩詞在內容和氣度的提升上增添了豐厚的文化內涵。
㈡古典詩詞不僅大大活躍了節慶氣氛,擴展了節慶影響,提高了節慶品味,而且它們本身也成為節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節慶文化載體。
“詩言志”是中國文化的正統,可以說詩歌歷來便在中國人的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滲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成為其文化身份的獨特標志。對一個詩歌大國來說,詩歌便是中國人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大至憂國憂民的社稷之慨,小至抒懷感悟,迎來送往,起居作息的生活常態,幾乎無不成詩。因此,大量以節慶為主題的佳作名詩早已成為流傳不輟的千古絕句。如:“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等等。這些人人都耳熟能詳的佳句,早已成為了節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節慶文化的重要載體。
參考文獻
[1]蕭放.文化遺產與文化資源―現代語境下的春節習俗意義[J].江西社會科學,2006(2).
[2]蕭放.傳統節日:一宗重大文化遺產[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5).
[3]柏宏軍.中華傳統節日詩詞賞析[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06.
[4]趙東玉.中華傳統節慶文化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5]彭定求,沈三曾,楊中訥等.全唐詩[Z].北京:中華書局,1960.
[6]北京大學古文獻研究所.全宋詩[Z].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7]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