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3 14:42:2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中外文化比較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張磊 李曉紅 河北聯合大學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13年度河北省社會科學發展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1304064。
摘要:中外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一個不可爭議的事實。就是這一個不可爭議的事實對當代著名作家莫言的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在莫言的創作中,中外文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對其創作題材的選擇上,對其作品主題的提煉上,對其創作方法的選擇上。結合莫言先
生的文學作品探討這種影響,不僅可以促進當代文學的創作,而且還可以提高讀者閱讀的水平。因此,我們廣大的理論研究者對此應
該給予高度的關注。
關鍵詞:中外文化的影響;題材的影響;主題提煉的影響;創作方法的影響
莫言的作品不僅影響著當代中國文學的發展,而且,莫言的
作品也影響著世界文學的發展。不論是八十年代的小說《紅高
粱》,還是后來的《天堂蒜薹之歌》以及備受爭議的《豐乳肥臀》
等等作品都給他的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細讀莫言眾多的文學
作品,探析文學作品中豐厚意蘊,我們會發現,中外文化對莫言
的文學創作有著深遠的影響。
中外文化對莫言的創作究竟產生過什么樣的影響呢?下邊
結合自己對莫言作品的理解與感悟,參考其他研究者對莫言及其
創作的論述,談一談中外文化對他創作的影響。
探析中外文化對莫言創作的影響,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
進行詳細闡釋:中外文化對莫言文學創作中題材選擇的影響;中
外文化對莫言文學創作中作品主題的影響;中外文化對莫言創作
中創作方法選擇的影響。
1.中外文化對莫言創作中作品題材選擇的影響
眾所周知,任何一個作家以及任何一個作家的任何一部文學
作品都不會憑空產生。莫言也不例外。莫言眾多的文學作品中,
蘊含著中外文化對其影響的痕跡。中外文化對莫言創作的影響,
首先表現在莫言對創作題材的選擇上。莫言創作中對題材的選擇
主要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莫言的主要作品如下:
《檀香刑》、 《生死疲勞》、 《豐乳肥臀》、 《紅高粱家族》、
《透明的紅蘿卜》、《豐乳肥臀-增補版》、《藏寶圖》、《四
十一炮》、《天堂蒜薹之歌》、《拇指銬》、《白狗秋千架》、
《莫言精選集》、《莫言作品精選》、《酒國》、《食草家族》、
《白棉花》、《紅樹林》、《月光斬》、《老槍•寶刀》、《會
唱歌的墻》、 《司令的女人》、 《良心作證》、 《鎖孔里的房間》、
《什么氣味最美好》、《傳奇莫言》、《莫言散文》、《莫言中
篇小說選》、《莫言王堯對話錄》、《戰友重逢》、《蛙》等。
在這些作品中,我們僅以其《紅高粱家族》為例,探討中國傳
統文化對莫言創作中題材選擇的影響。 《紅高粱家族》由以下五部
作品:《高粱酒》《高粱殯》《狗道》《奇死》《紅高粱》組成。
這五部作品不論是從題材的表面看,還是從作品題材所蘊含
的意義看,都非常明顯地暗示著中國傳統文化對莫言創作的影
響:首先,“紅高粱”既代表著莫言對家鄉特產的喜愛,又是代
表作者對故鄉人奮爭歷史的熟悉。作者以特定的“紅高粱”所代
表的故事作為宣傳家鄉,再現故鄉生活的媒介,這不僅是對傳統
文化中熱愛家鄉思想的繼承,而且還是對現實主義創作傳統的一
種繼承。其次,《紅高粱家族》系列作品,從題材來看,所有的
作品都是對生活的再現。而中國的與其他國家
的有著不同形式的內容和過程。利用中國傳統文化
有的形式宣傳,利用中國人特有的方式抗擊日本侵略
者,這本身就是中國傳統文化對題材選擇的影響。如,在《紅高
粱》這部作品中,大家在中使用的武器都是具有中國特
色的武器裝備:中國古代的土炮、鳥槍等,就連中國特色的農具
鐵耙也充當了戰斗的武器。特別是作戰過程中,農民抗戰的特色
更能說明傳統文化對莫言創作題材選擇的影響了:有的人在埋伏
時鼾聲如雷、有人因啞巴跌倒槍走火而出師未捷……
2.中外文化對莫言創作中作品主題的影響
文學作品的主題是這部作品蘊含的主要思想意義。而對作品
主題影響最深的,或者說對作品主題最有影響力的因素,應該是
作家本國的傳統文化。在上邊列舉的莫言創作的《紅高粱家族》
系列作品中,作家的主題也被打上傳統文化的烙印。如從題材來
看,作家利用農民抗戰的故事來表現作者家鄉廣大的人民在那場
戰爭中抗爭。但這場發生在作家故鄉的抗爭與其他抗日題材的作
品一樣,題材深處還蘊含著中國文學傳統的永恒主題——愛情。
不能說所有的中國的文學作品都要表現愛情的主題,但卻可以說
愛情的主題可以滲透到所有的中國文學作品中。 在小說 《紅高粱》
中,作者雖然選擇的抗戰題材,但在小說的敘述中,作者卻表現
了中國傳統的愛情主題。這也就是說,是故事的主要內
容,但在主要內容中,作者卻通過具體的事跡表現出“我爺爺”
與“我奶奶”那段驚世的愛情傳奇。
3.中外文化對莫言創作中創作方法的影響
中外文化都對莫言的創作方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但創作方
法中,外國文化中的怪誕的表現方法對莫言的創作影響最大。雖
然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有怪誕的表現方法,或者說怪誕的創作方
法,如《聊齋志異》等,但細讀莫言的作品,外國文化對其怪誕
創作方法的影響顯然是最重要的。如在莫言作品《杜小雷》中,
作者為我們描述了這樣可怕的情景:小說主人公的妻子,因為不
孝,把一只蜣螂放在了自己婆婆的碗中,這本來是一件生活中的
瑣事,但事情的發展卻出現了怪誕的結局:杜小雷的妻子因為自
己的不孝的行為受到了上天的懲罰,老天爺把她變成了一個半人
半豬的怪物。杜小雷妻子這種怪誕的變化,足可以說明作者的創
作受到了西方怪誕創作方法的影響。因為作者曾經對自己這樣怪
誕的創作說過這樣的話語:“魔幻現實主義對我的小說產生的影
響非常巨大,我們這一代作家誰能說他沒有受到過馬爾克斯的影
響?我的小說在八六、八七、八八年這幾年里面,甚至可以明顯
看出對馬爾克斯小說的模仿。”(見新浪網,著名作家莫言作客
新年流訪談實錄,2003.08.06)
外國文化中的怪誕對莫言創作的影響表現在多個方面:首
先,外國文化中的怪誕表現在莫言利用這種方法創作的人物形象
上。在莫言的作品《檀香刑》中的主人公趙小甲就是這樣一個怪
誕的人物形象。趙小甲的怪誕表現在他對自己父親的迷戀上。迷
戀自己的父親本無可多議,也談不上怪誕,但趙小甲的父親卻是
與眾不同,他是一位劊子手。一個正常的年輕人,不迷戀自己年
輕貌美的妻子,卻一反常態,迷戀自己特殊行業的父子,這不能
不說是一怪誕的行為。更為怪誕的是,趙小甲還能推斷出當時官
府的衙役是由大灰狼變成的,轎夫是由驢變的,更可笑的是縣太
爺是由一只白虎變來的……再如在《紅耳朵》中,作者不僅為讀者塑造了一個具有怪誕
長相的主人公:王十千的耳朵大得嚇人,但其耳朵還比較靈敏。
更為怪誕的是當他出生的時候,他的父親還夢見了一個大耳朵的
乞丐, 當他出生后, 這個大耳朵的孩子還專門和長工生活在一起。
在算命的先生發現了他的大耳朵后,他的命運出現了奇跡般的變
化:上學堂、淪落為乞丐……
其次,作者不僅利用怪誕的方法塑造人物形象,他還在自己
的作品中, 利用怪誕的表現方式突出人物形象的內心世界。 在 《豐
乳肥臀》中,上官領弟因為自己的愛情鳥丟失了,而把自己幻想
成一只鳥。 不僅具有鳥的外形, 還有鳥兒那樣輕盈的動作:“……
她跳上石梅樹梢, 把柔柄的樹枝壓得像弓一樣。 母親急忙去拉她,
她卻縱身一躍,輕捷地跳到梧桐樹上,然后從梧桐樹又跳到大楸
樹,從大楸樹又降落到我家草屋的屋脊上。她的動作輕盈得令人
無法置信,仿佛身上生著豐滿的羽毛。她騎在屋脊上,雙眼發直,
臉上洋溢著黃金般的微笑……”
在這里,作者把怪誕的創作方法可謂是發揮到了極點。主人
公不僅有怪誕的想法,而且還有怪誕的行為,更有趣的是人物怪
誕的行為還帶來了怪誕的結果。即讀者對作者這種怪誕創作方法
的認可。
再次,怪誕不僅是作者莫言用來創作人物形象的手段,而且
作者還利用怪誕的創作方法,在人物形象上寄予了對社會問題的
關心,表現出對社會現實生活問題的關注。當然了,這種關注是
基于怪誕手法中的一種關注。在莫言的作品《球狀閃電》中,小
女孩蛐蛐利用自己怪誕的“飛”不僅為家掙錢,還引起了眾多的
人對她“飛”這種怪誕行為的效仿。而且還把“飛”當成了自己
謀生的手段??梢哉f,在這部作品里,作者利用“飛”這種怪誕
的行為方式,表現出來的是作者對現實生活中“貧困”的一種關
注。再有,近親結婚的事實,造成了社會生活中諸多怪誕事情的
發生。作者莫言利用社會生活中諸多的怪誕事實,表現出對近親
結婚這種現實的關注。
可以這樣說,作者莫言在外國文化的影響下,他為我們創作
了眾多怪誕的人物形象,再現了這樣人物形象怪誕的行為和怪誕
的命運與怪誕的精神世界。
總之,中外文化都對莫言的創作產生了重要的影響。這些影
響表現在作者對創作題材的選擇上,表現在作者對作品主題的提
煉上,同時也表現在作者對創作方法的運用上。當然了,中外文
化早就開始交流并融合在一起了,因此,我們很難把這兩種文化
對莫言創作的影響截然分開闡釋,但這兩種文化對著名作家莫言
的影響卻值得我們深思。
參考文獻:
[1]劉廣遠,王敬茹.莫言研究綜述[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
會科學版),2013.01.30.
[2]王春林.莫言小說創作與中國文學傳統[J].山西師范大學學
報(社會科學版),2013.01.05.
[3]費立軍.莫言小說的怪誕書寫與價值[D].延邊大學,2012.06.
作者簡介:
張磊,女,1984年7月出生,講師,河北聯合大學輕工學院;
研究方向為英語教學、翻譯理論與實踐及中外文學。
李曉紅,女,1973年6月出生,教授,河北聯合大學外國語學
關鍵詞:英文 文學翻譯 言內意義 信息差的彌補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136
一些西方國家文化現狀與思想內涵主要是通過英文文學來體現的,西方思想文化不同于我國,其文化有著自身的民族特點和內涵,因此要想了解西方的文化,必須從真正意義上對英語文學有正確的認識。言內意義是詞語成分之間、句子成分之間和篇章之間的關系所反映的意義。言內意義是指在文學作品中所體現出來的一類意義,它是英語文學翻譯中的難點也是重點,其涉及到語言翻譯中的語音、語法、句子、詞匯等多項語言方面的內容,在英語文學翻譯中,需要對言內意義進行正確的分析與處理,從而使從英文中翻譯過來的文章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源語的主題,有效地降低二者之間的信息差別。為了加強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必須對英語文學進行翻譯,這是二者進行溝通的有效手段,其目的是使讀者對同一作品能夠有正確的、真實的、相近的理解與感受。每個讀者或翻譯者的文化素養不同,其在在翻譯過程中,不可能對同一作品有著相同的理解或描述,但是其應當在對作品所處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與鑒賞能力的基礎上,對英文作品進行準確的翻譯。
1 英文翻譯中言內意義的內涵
1.1 英文翻譯的言內意義的定義
以社會符號學的意義觀,為劃分標準對意義進行分類,可將其分為指稱意義、言內意義、語用意義三種。其中在英語的文學翻譯中言內意義被看作是翻譯的重點,其涉及到語言翻譯中的語音、語法、句子、詞匯等方面。在對英文作品進行翻譯時一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則,不僅要最大限度地保持譯文與原文的相同或相近,還要最大可能地使英文作品的文化背景、民族特色、意境等方面用最貼近地語言表現出來,這就對翻譯者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翻譯者將言內意義達到最高標準,盡量縮小語言的信息差別,從而增加了人們對英語文學的閱讀興趣。
1.2 英文作品翻譯的原則及意義
在對英文作品進行翻譯時不僅僅單純要求翻譯的準確性、廣泛性和通俗性,更要求翻譯的英文作品的語言富有感染力、具有藝術性和邏輯性。在對英文作品進行翻譯的著重點和難點就在于是否能夠翻譯出最地道的語言,例如對電影《盜夢空間》中一些翻譯進行分析:
I can't stay with her anymore because she doesn't exist. I wish. I wish more than anything. But I can't imagine you with all your complexity, all you perfection, all your imperfection. Look at you. You are just a shade of my real wife. You're the best I can do ;but I'm sorry, you are just not good enough.
“她不是真實存在的,我不能和她呆在一起。我也想,我比什么都想,但我想象不出你復雜的情緒、你的種種完美和不完美。看看吧,你只是我妻子的一個影子。你只是我竭盡全力創造出來的而已,但是很遺憾,你遠遠比不上真實的她?!边@樣的翻譯十分文雅,也能夠很好地表現出電影所要表達的真實意圖,所采用的語言也簡明通俗。
1.2.1 英文翻譯的歸化原則
在對英文作品進行翻譯時,使用翻譯歸化的策略往往能夠達到通俗易懂的目的,但當前隨著國外文化的滲入,異化策略的使用較歸化更為明顯,但并不是說翻譯歸化就不重要,特別是在句子結構的翻譯上,還是應該保持句子的原始結構不能變,否則翻譯出來的句子不可能讓讀者喜歡。翻譯的實質就是充當中外文化交流的中介,只有翻譯出地道的語言才會受到廣大讀者的喜歡。例如,在《盜夢空間》中有這樣一句話No space to think in that broom cupboard. 如果從直譯的方式就是在那個放掃帚的壁櫥里根本沒有空間思考,這樣的句子會對觀眾造成理解障礙,讓人簡直就是不知所云。從英文翻譯的歸化策略進行翻譯,翻譯成在那個耗子洞里沒有辦法思考,就能讓觀眾更容易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電影語言的表現力。在臺詞:Hmm, Arthur, you still working with that stick in the mud ? 其中stick in the mud可以直譯為“沒有進取心的人”,如果使用翻譯歸化策略就可以譯為觀眾都容易接受的“混小子”,就使得電影跟觀眾的親和度增加了,更適應于中國觀眾。同時在對電影《盜夢空間》進行翻譯時也引用了很多中國元素進去,例如:I tried not to come, but there’s nothing quite like it.我不想來的,但別的東西都不給力。因此,正確使用歸化翻譯策略的優點就在于更容易讓人理解和接受,更具有親和感。
1.2.2 英文翻譯的異化
隨著中西文化交流進程的加快,英文翻譯的異化策略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關注?!侗I夢空間》是中國觀眾非常熟悉的一部美國好萊塢電影,其中體現很多政治、宗教及倫理方面的內容,而這些方面都是很多中國觀眾所不了解的,因此政治、宗教因素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雷區。如果在對英文字幕進行翻譯時不能夠充分考慮到這些,就會嚴重影響到對英文作品的興趣。
2 英語文學翻譯中言內意義的處理
2.1 英語文學翻譯中的語音方面
英語和漢語語言的不同其語音方面也存在的很大的差異,將二者進行比較,其具體結果見表2.1
表2.1英語與漢語語音方面的比較
[[不同點\&漢語\&英語\&音節\&單音節,故漢語中存在很多多音字\&多音節,故英語中存在的同音字少\&平仄\&漢語格律詩在平仄上有嚴格的韻律和節奏\&英語沒有嚴格的韻律和節奏\&聲調和語調\&漢語是聲調語言,特別是在漢語古詩中講究形式固定,強調平仄、對仗、押韻\&英語是語調語言,韻腳和節奏構成韻律\&]]
通過對比分析我們可以發現博大精深的漢語詩歌中的音韻、節奏等語言特色,要想在翻譯的過程中體現在譯文中,基本上是很難實現的,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對中國古詩歌文化的美學損失,也就是我們所謂的言內意義的缺失,有時言內意義上的缺失也會產生信息差。因此在對中國古代詩歌進行翻譯時,必須正確處理語音層面的言內意義,作為翻譯者不能夠機械地翻譯原文,必須能夠掌握并應用各種翻譯技巧。例如使用目的語的語音形式,淡化原文的語音形式,在翻譯“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睍r,可以翻譯成In the steep cold waves are swiftly sweeping by;On the vast earth warm winds gradually growing high.充分體現了言內意義,真正做到了在語音方面給翻譯的文章注入新的活力。
2.2 英語文學翻譯中的句式方面
在中國的文學觀念中向來將“語言文采”視為文學的生命,因此在對英文作品進行翻譯時也要充分考慮到中國人的文學審美習慣。中國自古至今一直有使用四個字成語的習慣,且成語的文化博大精深,無論是在對中國文學作品進行英文翻譯還是對英文作品進行中文翻譯都要充分考慮到這一點。例如,在對影片《盜夢空間》進行翻譯時,使用了大量了中國觀眾所喜好的四字格結構。在中國人的文學觀念中,四字格結構在語言表達上除了言簡意賅、生動有力外,還能夠充分滿足語音上的和諧。例如影片中的臺詞:Well, he was a very inspiring figure. I’m sorry for your loss. May he rest in peace, huh? 他的一生鼓舞人心,節哀順變,愿他安息。So do you want to take a leap of faith…or become an old man,filled with regret,waiting to die alone ?那你究竟是想放手一搏呢?還是遲暮之時,滿心悔恨,孤獨等死?四字格結構使整部影片在語言上更富有感染力,極大地滿足了中國觀眾的審美情趣和閱讀的習慣,從而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2.3 英語文學翻譯中的詞匯方面
雙關語是指有的詞有一詞多義的現象,它包括語義雙關(詞的多義)和諧音雙關(同音、音似及近音詞)。在英語和漢語中都存在雙關語,但是英語和漢語有著語言自身語音形式的不同,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也很難實現都詞匯語義的一致對應,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給翻譯者帶來了更高的、更有難度的翻譯要求。例如,在對紅樓夢中第十六回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哪里照管得這些事!見識又淺,口嘴又笨,心腸又直率,人家給個棒槌,我就認著針了。將其翻譯為I am incapable of running things. I am too ignorant blunt and tactless, always getting hold of the wrong end of the stick.其中有一個詞“萬艷同杯”被翻譯成:“Ten Thousand Beauties in One Cup Lachrymal Rerun.”其中“杯”與“悲”是同音字,就是諧音的雙管詞。向這樣的詞語在英文翻譯中是無法體現出來的,如果采取直譯的翻譯方式,就會造成言內意義的喪失,譯文不可能準確地符合原文的意思。 因此,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讀者從直譯的譯文中不能夠了解到其中蘊含的真實意境,只有通過對照注解才能夠了解到文章所有表達的真實主題。
2.4 英語文學翻譯中書寫方面
漢語和英語的語系不同,漢語屬于漢藏語系,英語屬于印歐語系。在書寫上漢字大部分為象形文字,而英語的書寫是由26個英文字母組成的,可以說單憑這點來判斷二者之間的差異是很大的。漢字在書寫上講究字方、對稱、美觀、象形、指事、會意,漢字有著其他語言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一般把漢字的結構關系分為三大類:上下結構,左右結構,內外關系。英語采用的是將26個字母進行組合的拼音文字,便于進行模擬自然聲音。漢字的象形書給人在視覺上一美感,同時中國的書法藝術自古至今在世界上都是聞名的,這種美感要想通過翻譯來得以體現,基本是不可能的。拆字是漢語特有的文字游戲,也是很常用的修辭方法,在翻譯成英語時就很難翻譯出來。例如,在《紅樓夢》中有這樣一段話: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化柳質,一載赴黃粱。將其翻譯為Paired with a brute like the wolf in the old fable, Who on his saviour turned when he was able, To cruelty not used, your gentle heart Shal, in a twelvemonth only, break apart.從譯文中我們可以看出,譯文完全不能體現出原文所隱含的意義,只有通過注解才能夠幫助讀者對原文的理解,能夠最大限度地理解體會原文所要表達的真正的信息內涵。
3 結語
隨著中外文化交流進程的逐步加快,大量的外國文學作品涌入中國,同時大量的中國文學作品也走向了世界,因此在對中英文作品之間的翻譯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在對文學作品進行翻譯時應當充分考慮中外文化交流的特點,熟悉原語和目的語文化,如何迎合讀者的口味,理想的翻譯是將原語的信息完全傳遞到譯文中,使譯文的讀者獲得與原文讀者相同或相似的感受。本文通過對英文文學翻譯中言內意義的內涵及處理方式進行探析,以期為我國的中外文化交流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張.簡論文學翻譯中的跨文化意義[J].青年文學家,2011,(6).
[2]張清華.英語文學翻譯中的美學價值與藝術特性[J].芒種,2012,(8).
[3]郭來福.論文學翻譯的藝術性與科學性[J].深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9).
[4]魏瑩.英語文學翻譯中如何正確處理文化差異[J].海外英語,2013,(1).
[5]許麗芹,胡愛國.英語文學翻譯中言內意義的處理和信息差的彌補[J].南昌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7).
選題依據:在當今以金融、技術、信息為主導的知識經濟時代,企業之間的激烈競爭實質上是企業文化之間的激烈競爭。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它對企業的管理體制、決策指導思想、經營戰略、管理方式等都有重要影響,從而對企業的興衰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占我國國民經濟主導地位的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閉型企業文化階段,其“企業文化”常被單純地認為是企業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將企業職工的文體活動代替“企業文化”。也有的國有企業把“企業文化”僅僅表現在一些大同小異的口號和標語上面,或規章制度及企業標志上面,沒有真正體現出企業員工所追求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等深厚內涵,沒有真正發掘出企業員工中蘊藏的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力量。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不會自發產生的,而是在人們積極追求過程中慢慢積累起來的。這就要求我國國有企業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不斷的進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比較與吸取,并結合本企業的特點塑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使國有企業在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尚行哉撌觯?1世紀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世紀。在這個世紀中,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意識的企業文化與企業的科學技術、經營管理一樣,是企業基礎中的“軟件”。如果不能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和本企業特點的的國有企業文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就難以取得長遠的成效。因此探討國有企業文化重構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論文擬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相結合;對比論證;列事實、擺依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過圖書查詢、網上瀏覽、去國有企業實地調研等方法來收集資料。擬運用經濟學、企業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等相關知識來撰寫論文。
本論文擬分以下幾個部分撰寫:第一部分:企業文化的概述通過對企業文化的含義,作用和地位及國內外企業文化發展的現狀的簡單闡述來對企業文化的概況作一個簡要的敘述。第二部分:我國國有企業文化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擬對國有企業文化面臨的主要問題及相關原因進行剖析,通過對問題的剖析來達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作用。第三部分:重構國有企業文化的對策通過對國有企業文化現存面臨的主要問題的剖析來尋找并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然后相應地采取解決問題的措施來對現存問題加以解決。
選題依據:
企業文化對于企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它對企業的管理體制、決策指導思想、經營戰略、管理方式等都有重要影響,從而對企業的興衰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占我國國民經濟主導地位的國有企業的企業文化建設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閉型企業文化階段,其“企業文化”常被單純地認為是企業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將企業職工的文體活動代替“企業文化”。也有的國有企業把“企業文化”僅僅表現在一些大同小異的口號和標語上面,或規章制度及企業標志上面,沒有真正體現出企業員工所追求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和企業精神等深厚內涵,沒有真正發掘出企業員工中蘊藏的推動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強大力量。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不會自發產生的,而是在人們積極追求過程中慢慢積累起來的。這就要求我國國有企業重視企業文化建設,不斷的進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比較與吸取,并結合本企業的特點塑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使國有企業在競爭中永遠立于不敗之地,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尚行哉撌觯?1世紀是一個充滿競爭和挑戰的世紀。在這個世紀中,以人為中心的管理意識的企業文化與企業的科學技術、經營管理一樣,是企業基礎中的“軟件”。如果不能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和本企業特點的的國有企業文化,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方面就難以取得長遠的成效。因此探討國有企業文化重構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本論文擬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實證分析和規范分析相結合;對比論證;列事實、擺依據;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過圖書查詢、網上瀏覽、去國有企業實地調研等方法來收集資料。擬運用經濟學、企業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等相關知識來撰寫論文。
本論文擬分以下幾個部分撰寫:第一部分:企業文化的概述通過對企業文化的含義,作用和地位及國內外企業文化發展的現狀的簡單闡述來對企業文化的概況作一個簡要的敘述。第二部分:我國國有企業文化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擬對國有企業文化面臨的主要問題及相關原因進行剖析,通過對問題的剖析來達到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的作用。第三部分:重構國有企業文化的對策通過對國有企業文化現存面臨的主要問題的剖析來尋找并找到問題的根源所在,然后相應地采取解決問題的措施來對現存問題加以解決。
20*年09月25日—20*年10月25日收集資料,擬訂論文題目和開題報告。20*年03月01日—20*年*月1日在國有企業進行調研,撰寫論文初稿。20*年*月02日—20*年*月31日修改論文,撰寫論文第二稿。20*年*月01日—20*年*月08日修改論文,撰寫論文第三稿。20*年*月08日—20*年*月15日修改論文,做好答辯前準備。20*年*月15日—20*年*月20日左右進行答辯。
論文關鍵詞:文化意識 文化差異 文化體驗
論文摘 要:語言與文化密不可分,學習語言必須學習文化。培養兒童的跨文化意識,是英語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它對于消除兒童的英語交際障礙、深化兒童對英語的理解和培養兒童的英語學習興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小學階段是英語學習的初始階段,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使學生對英語國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粗略的了解,初步培養學生跨文化的意識,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在日常語言教學過程中滲透文化意識
在農村小學三年級學生才開始英語學習,而且沒有英語學習的環境,每周只能在三節英語課中才能接觸英語,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在日常語言教授過程中滲透相關的文化知識,培養學生的跨國文化意識。在教家庭成員一課時,要告訴學生英語中的親屬稱謂要比漢語簡單得多,如英語中的aunt一詞就可以包括漢語中的“阿姨”“嬸嬸”“姑姑”“舅媽”等幾種身份。在教授有關食物、一日三餐單詞向學生介紹中外飲食習慣的不同:中國人的主食為米飯類,因此習慣用筷子、碗和湯勺;而外國人愛吃牛肉、雞、鴨、羊肉等,通常用盤子、叉子和刀。
只有積累了一定的有關異國文化的知識,學生才會產生對本國文化與異國文化的異同的敏感度,即文化意識;只有具備了一定的文化意識,學生才能根據異國文化調整自己的語言輸出的自覺性,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通過網絡視頻讓學生獲悉外國文化
文化意識的滲透也不應只拘泥于單純的課本和課堂教學,在信息開放的今天,通過電視電腦網絡,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外國文化氛圍。對低年級學生教師利用網絡下載一些視頻,讓學生觀看,有利于他們初步了解外國的風土人情。對小學高年級學生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百度,讓學生自己查閱某些重要節假日的來歷,了解各國人們是如何度過這些節日的等。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電教設備,運用英語電影、電視、幻燈、錄像圖片等資料給學生直觀的感受,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一切與學生學習活動相關的資源和條件,開拓和探索積極有效的途徑,滲透文化意識,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利用重要節日強化學生跨國文化意識
最能代表文化,反映民族習慣的是各種節日和慶典。老師可以把at Christmas這一單元的教學放在12月25日前后來教學,在節日當天組織學生用圣誕樹、長筒襪、禮品盒等來裝飾教室,使學生一進教室,就感受到濃烈的圣誕節氛圍。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圣誕節與我國的春節作比較,鼓勵學生找出兩個節日的相同之處,然后比較出兩者的不同,并從文化的角度理解這些不同之處。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愚人節、感恩節、復活節等重要節日,給學生呈現豐富多彩的背景知識,如在四月一日的“愚人節”,教師可和學生開個善意的玩笑,并使學生明白老師不是說謊,也不是搞惡作劇,讓學生真實直觀地感受外國文化,既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又能讓學生身臨其境,學以致用。
四、在比較中讓學生感受中英文化的異同
比較文化的異同是培養跨國文化意識的一個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特別有利于加深對中外文化的理解。
學生在學單詞teacher后,知道了teacher的含義是“老師”,有的學生就把Miss Shen改叫成Teacher Shen,通過講解、比較讓學生比較明白英語中teacher只是一種職業;漢語有尊師的傳統,“教師”已不僅僅是一種職業,而成為一種對人的尊稱。再如:在中國年輕人對王姓長輩可以稱“王叔叔”“王阿姨”;對李姓平輩可以稱“李大哥”“李大姐”。但在英語中,親屬稱謂不廣泛地用于社交。如果我們對母語是英語的長輩稱“Uncle Black”“Brother Brown”,對方聽了肯定感到納悶。教師不能孤立地教學詞匯、句型,一定要放到一定的文化背景中,注重兩種文化的比較,注重讓學生對單詞文化的內涵理解,這樣學生才會有跨國文化的意識,在運用英語交流時才會用英語思維,也只有這樣在以后的英語學習中才有可能避免交流障礙。
五、在操練中體驗,在運用中掌握
教師應設計些貼近學生生活又容易引起跨國文化交際失誤的交際環境,在“freetalk”中,通過巧妙的設計,由師生交流引出中西文化的差異,并進一步拓展,能使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學了衣服類單詞后,創設一個“模特”大賽,讓學生體驗別人夸獎你衣服,你應該很興奮地說:“Thank you!”在學了問候語告別語后要求學生每天到校、回家主動用英語與老師同學打招呼、告別。如學習有關食物、一日三餐單詞內容后教師讓學生帶來plate, fork and knife等讓他們親手動一動、說一說,學習如何使用這些餐具,從而增強了他們的認識,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加強記憶。在操練中通過了進一步加深對英美國家文化的理解。
六、在閱讀中培養,在猜測中感受
學說英語并不是一種單純的語言訓練和獲得技能,淺顯的文學作品能使學生從情感的升華中感受到英語中也有一個絢麗的世界,進而激發起學好英語的強烈愿望。教師要為學生創設閱讀環境,創造閱讀機會,如開辟英語學習園地,在學校的宣傳欄和各班的黑板報開辟英語學習園地。結合教學內容介紹一些學生能夠接受的、能理解的習慣用語和名言名句,編寫一些英語笑話和外國孩子經常玩的游戲,如Bingo、填字、猜謎等,來吸引學生的參與。
實踐證明,學生的文化背景知識越豐富,理解學習內容的能力就越強,學習英語的信心也就越足。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逐步擴展跨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一個廣闊的語言發展空間,使學生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同時,豐富英語內涵,從而進一步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也只有這樣,才能最終實現英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實現學習語言的最終目的——交流。
參考文獻
[關鍵詞]文化理解 外籍教師 管理
一、日常生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外籍教師日常生活管理通常由學校外事部門負責。外事工作者應具備一些基本能力才能夠順利展開工作,例如,扎實的語言基礎,良好的溝通能力,較強的組織能力等。近年來,隨著許多具備這些基本能力的外事工作人員的加入,外教聘用和管理事業得到長足發展。但是,外事工作人員在與外籍教師交流的過程中,仍然普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他們只是向外教傳達學校相關規章制度,告知臨時變動,通知其參加例行活動(如健康檢查等),利用漢語優勢幫助其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等等。統而觀之,外事工作人員充當的就是一個傳聲筒的角色,他們與外教沒有深入的了解和交流。于是出現這樣的情況,許多外教初來中國,情緒飽滿,熱情高漲,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可是,沒過多久,就變得無精打采,不愿甚至反感與中國學生或者中國人接觸,行為孤僻。
2.有些外教不理解學校相關管理制度,沒有足夠重視,擅自離?;蛘咄獬?有時還會滋生事端,在學校造成不良影響。有的外教雖然知識水平和教學能力非常強,可是不注意課堂之外的言行,從而使自己的形象在學生中大打折扣,也給外事管理工作帶來麻煩。盡管工作人員會對其講解某些言行違反學校對教師的規定,影響教師形象,很多外教對此不解,認為工作之外的自由受到干涉。歸根結底,這是因為他們不理解中國社會對教師的期待。教師不僅承擔教書的責任,還被賦予了很多社會責任,教師應該為人師表,有強烈的道德責任感,即使日常生活中也應如此。
二、教學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絕大部分學生希望外籍教師教授口語課程,因為他們有得天獨厚的語言優勢,無論是語音語調還是對語義的把握和運用都很準確,這一點對學生具有強烈的吸引力。此外,他們授課形式多樣,課堂氣氛隨意輕松,并且善用鼓勵的言辭,這些都利于激發學生熱情,啟發其思維,而對于以談論為主的口語課來說,這理應創造出良好的授課效果。然而,事實并非如此。起初,學生熱情高漲,可幾周之后,新鮮勁就過了。究其原因,外教的教學大都停留在語言層面,不能深入,使本該生氣勃勃的口語課上得索然無味,有時還會死氣沉沉。語言是一種交流的工具,可它更是一個民族社會發展的歷史積淀,擁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是文化的載體。如果不深入了解某一語言的文化背景,我們不僅很難精準地掌握該語言,而且在對外交流中也必將遇到障礙,尤其是在國際化愈演愈烈的今天。
2.外籍教師沒有固定教材,授課內容多為自行安排,選取其認為對學生有益的,可以增強他們語言應用能力的材料。雖然教學材料的豐富性使學生接觸到更廣泛的知識面,但是其隨意性也為他們的學習帶來困擾,尤其是使他們不知道哪里是重點,學習起來比較盲目,這對他們參加各種外語等級考試的幫助不大。此外,不同的外教選擇的材料也不相同,有的甚至難度相差很大,而在課程考核時,考試內容也自行命題,于是出現了程度相當的學生成績卻高低懸殊。由于學生不了解其中原因,會懷疑自己的水平,從而缺乏信心,同時,這反映在學生的成績單上,對其升學或就業都會有一定影響。探究個中原因,主要是因為外教不了解中國學生學習外語的模式以及他們的期待。中國學生學習習慣于目的明確、安排有序,他們期待的是循序漸進。作為來華執教的外籍教師,應該對此有所了解,從而適當調整自己的教學材料和教學安排。
3.外籍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反應期待較高。許多外籍教師抱怨學生上課不配合,沒人主動發言。有的外教因此懷疑自己的教學水平,甚至斷定學生不喜歡他,從而十分苦惱,情緒低落,影響了教學。而學生上課時面對外教的催促和期待的眼神,倍感壓力。久而久之,有的甚至形成了畏懼心理,一上外教的課就害怕,以至于整堂課都很壓抑,無心聽講。歸根結底,這還是文化沖突。外籍教師受到的是西方思想的教育,崇尚個性,有強烈的表現欲,因此這些外教們接觸的課堂是每個學生盡情暢所欲言,張揚個性的的課堂;而中國的課堂里,學生都是規規矩矩地聽老師講課,等待老師提問。這種文化碰撞產生了外教的困惑和學生的壓力。
三、促進文化理解,完善管理
針對如何促進文化理解,筆者有如下建議。
1.組織外籍教師上崗前的培訓活動。外事工作人員應該意識到中外文化差異,建立“全球化心理定向”(付擁軍:15)并以此來指導自己的工作。例如,對中國教育體制和普遍的管理模式做一簡介,使外教獲得一個輪廓式的認識。之后,針對本校情況,介紹具體的管理制度,這樣有利于他們明白制定這些制度的淵源,從而更易于接受。此外,還應該邀請本校中國外語教師向外教介紹學生總體外語水平,心理特點和行為特點等,使他們有思想準備,從而避免對學生和課堂的期待和現狀之間的反差過于強烈。
2.外事工作人員本著以人為本的精神,加強與外教的情感交流,主動創造一些機會和他們深入探討,增強其對中國文化的了解。例如,可以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觀,組織外教進行參觀,過程中可以對其進行歷史文化等方面的講解;還可以在一些傳統中國節日之時,舉辦慶?;顒?邀請外教和學生們一起參加。
3.增強中外教師的聯系。中外教師交流不僅可以為中國外語教師創造提升自己業務水平的機會,而且可以為外籍教師提供了解中國文化,包括中國歷史、傳統思想觀念、中國教育狀況、普遍外語教學模式等,因此雙方都可以受益,從而更有效促進教學質量提升。具體來說,可以采取鼓勵中外教師互聽課,定期開座談會,鼓勵中外教師合作申請科研項目,特別是涉及跨文化交際的項目。
四、結語
在國家大力倡導教育國際化的今天,大批外籍教師被引進各級院校,已經形成了一個數量龐大的隊伍,這對外籍教師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挑戰,為了迎接這個挑戰,完善外籍教師管理制度和模式,最大程度發揮引進外籍教師的作用,促進外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育國際化事業的發展,文化理解的作用應該得到重視。
參考文獻:
[1]彭雁萍.外籍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的優勢、問題及應對策略[J].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02):61-65.
【論文摘 要】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它深受文化的影響,同時又反映著文化,文化因素始終存在于語言學習的背后,因此在外語教學及語言學習中,文化意識的培養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實際的外語教學和外語學習中,由于種種因素的限制,文化意識并沒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價值。本文試圖通過對實際教學中一些文化意識培養方面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議性的應對策略,探討如何在語言教學過程中,從不同的方面來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從而更好地學習并應用外語。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它受文化影響,同時也反映著文化,二者的關系密不可分,因此,在外語教學及語言學習中,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識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實際的外語教學和外語學習中,進行一定的文化意識培養與文化背景知識教育,有助于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學習文化,加深對語言本身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更好地學習并應用外語,并進一步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1 文化意識在外語教學中的重要性
語言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環境中產生和發展起來,并反映出使用該語言的國家和民族在不同的社會歷史時期所特有的文化現象。作為外國文化的載體,外語的傳授過程也必然包含著豐富的文化教育因素,因此,從文化的角度對外語教學進行審視、探索,對外語教育來說是一個非常值得思考課題。
在外語教學中語言和文化是同等重要、不可偏廢的。然而在我國的實際情況是,英語是作為外語來學習的,缺乏實際的語言環境;我國的外語教學又比較偏重語言知識的教育,忽略文化的輸入,從而導致了不少學生雖然能夠很好地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卻不能得體地運用。針對這種情況,近年來,關于外語與文化、外語教學與文化教育的研究,越來越多的人已達成共識:應同步進行語言和文化的教育。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對中外文化差異的意識和敏感性,以及運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是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外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途徑之一。
2 文化意識培養在教學中的問題
2.1 教師文化意識有待提高:長期以來,較為缺乏實際的語言環境對我國廣大的英語學習者來說,一直都是比較常見的問題;同時,英語的教學向來也比較重視語言知識的教育,忽略文化的輸入。而當今的大部分英語教師本身就是“應試教育”的產物,在英語文化方面沒有足夠的文化知識和文化意識儲備,也缺乏必要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工作后,由于工作的壓力和再教育機會的缺乏,很少有時間和精力去注重對自身文化素養的提高,就更談不上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了。
2.2 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大部分學校的英語文化教學課程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師依據課本采取滿堂灌或簡單對比教學的方式,把大量有關目的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介紹給學生。學生則通過聽講、作筆記等方式被動地接受信息。這樣的教與學無論從形式還是內容上都不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無法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3 學生實踐不夠充足:現今的外語教學體制仍然難以避免應試教育現象和“三中心”(以教師為中心, 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教學模式。課堂上的情景設置環節有限,課下又沒有語言環境, 缺乏真實的語言環境,學生缺乏實踐機會,無法體會到具體語境交際中中外文化的差異到底體現在什么地方。所以,盡管學生積累了很多文化知識,但不知道在具體語境、特定場合下如何正確、得體、合理地使用外語表達自己,經常出現無效交際,甚至交際不快。
3 文化意識培養在教學中的實際策略
3.1 英語教師自身文化素養、意識的提高:教師的英語文化素養在教學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在英語教學中要傳授充分的英語文化信息, 要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英語國家文化意識,教師就應當具備對英漢兩種語言文化的理解力。深入細致地了解我國和英語國家文化,通過學習和結交外國朋友等手段來了解外國文化,不斷地提高自身文化修養,為改善英語文化教學積極創造條件。
另外,語言和文化是不斷變化的,教師應密切關注西方文化的新動態,不斷學習,不斷豐富和更新知識,在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和扎實的專業知識的基礎上,更好地把文化差異介紹給學生,使學生在不同文化的相互比較中不斷提高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
3.2 教學手法多角度、多元化:新時代的教學應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先進的教學理念、科學信息、科技手段融入課堂。教師可以利用大量網絡資源豐富自己的多媒體課件;在講新課之前,教師可以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上網查閱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資料。這樣不僅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了解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背景知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還可以充分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此外,教師還應意識到課外教學也是培養英語文化的重要渠道。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課外時間,建立有利于學生英語學習和文化感知的良好氛圍, 使課外成為課堂教學的有力補充。例如,可以鼓勵學生廣泛進行課外閱讀,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多渠道獲取關于英語國家的文化信息。
3.3 創建真實環境,豐富實踐活動:讓學生沉浸于目的語文化的氛圍之中,無疑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最好的辦法。在課堂上,為了便于教學操作,教師可在實施正常的教學計劃的同時,每堂課抽出一定的時間來有計劃、有步驟,系統地實施文化意識的培養。可以設計一些與文化有關的教學活動或話題,讓學生參與、討論,從而加深學生對文化差異的理解與感受。
另外,生動活潑的課外活動也是對語言能力和文化能力很好的檢驗,可以讓學生在一定的真實語言環境中體會和運用英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定期舉行角色扮演之類的活動,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和場所。通過生動的表演,學生可以深刻地體會西方文化,有助于提高英語交際能力。還可以充分利用外教這一優勢,鼓勵學生在課外多接觸外籍教師,使學生學到課堂上學不到的文化知識,并且學以致用。
4 結語
外語教學面對新時代的挑戰,跨文化交際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語言的習得,目標語的交際能力的培養,即一種文化意識的培養、一種思維方式的養成。具有一定的文化意識有助于改變過去為語言而語言、為操練而操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學習文化,加深對語言本身的理解與掌握,從而更好地學習并掌握外語,并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外語教學中如何更好的培養文化意識,仍是目前我國外語教學中的一個重要課題,有待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 Sapir. E. Language: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ech [M] .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1921
[2] Lado. R. Language Leaning [M]. New York: Nogmm Hill, 1961
[3] 鄧炎昌,劉潤青.語言與文化:英漢語言與文化對比[M].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