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精品范文 > 總賬會計崗位實訓總結
時間:2022-02-05 15:54:1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總賬會計崗位實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 “雙訓并行”實踐教學的目標
“雙訓并行”即是要求學生依據同一家企業(公司)同一個月份的業務(事項),分別采取電算會計與手工會計兩種形式同時進行處理,并將兩套會計數據逐一進行比對,從中自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會計工作流程及各崗位工作職責和內容的一種實踐教學形式。
通過具體的教學實踐,我們不難看出“雙訓并行”的過程實質是學生反復出錯、反復糾錯的一個過程。通過“雙訓并行”的實踐教學,學生可以在同一時間通過比對手工與電算兩種會計處理方式下的賬務數據,通過“反復出錯、反復糾錯”的過程,更能深刻地理解并掌握會計賬務處理的流程及會計處理的方法,為其畢業之后順利從事會計電算崗位的工作奠定基礎。
2 “雙訓并行”實踐教學的具體實施
2.1 分設工作崗位
在“雙訓并行”實踐教學過程中,為使學生在上機操作的過程中,同時也能深刻理解實際工作中會計各主要崗位的職責及其分工、協作,我們在整合傳統會計崗位和會計電算化崗位職責的基礎上,綜合考慮現在各企事業單位所普遍設置的主要會計工作崗位,要求學生5人為一組,組內分設會計、出納、工資核算、固定資產管理、財務報告編制等五大主要工作崗位。其中,會計崗人員負責構建企業電算化應用環境、日常會計憑證處理及期末的轉賬、對賬、結賬等工作;出納崗人員負責對涉及貨幣資金的會計憑證執行簽字、日記賬的輸出查詢、資金日報表的輸出查詢、銀行對賬等工作;工資核算崗人員負責工資系統初始設置、工資項目和公式設置、工資數據計算、工資分攤設置及分攤憑證處理、工資系統報表輸出查詢等工作;固定資產管理崗人員負責固定資產系統初始設置、固定資產卡片管理、固定資產增減業務處理、折舊計提、固定資產報表數據輸出查詢等工作;財務報告編制崗人員負責主要會計報表的設計與生成。
2.2 “雙訓并行”中會計電算各崗位數據處理的邏輯流程
首先,總賬會計崗人員構建企業運行環境,完成企業基本信息的錄入和總賬參數設置的工作,與此同時,工資核算崗、固定資產核算崗人員構建企業工資核算賬套和固定資產管理系統初始設置。
其次,根據企業發生的經濟業務,總賬會計崗人員執行憑證填制、審核、記賬、查詢等工作,期間對于涉及貨幣資金的會計憑證,由資金管理崗人員簽字確認。
第三,工資核算崗人員完成企業工資計算和工資費用分配工作,并生成相關會計憑證傳遞給總賬會計崗人員;同時,固定資產管理崗人員完成企業固定資產增減業務卡片的錄入和計提折舊的工作,并生成相關會計憑證傳遞給總賬會計崗人員。
第四,總賬會計崗人員審核工資、固定資產相關業務會計憑證;同時,資金管理崗人員對涉及貨幣資金的會計憑證執行簽字,之后總賬會計崗人員記賬;總賬會計崗人員設置調整本月需要轉賬生成的事項,生成相應費用結轉、成本結轉、損益結轉的會計憑證,并由相關人員審核、記賬。
第五,各崗位人員檢查本崗本月份的工作,在確認對賬無誤的基礎上,各崗位進行月末結賬;會計報表編制崗人員運用會計報表模版,調整相關報表項目計算公式,生成企業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等主要會計報表。
2.3 “雙訓并行”的工作階段
2.3.1 賬務初始設置
這一階段,要求學生認真分析企業經濟業務的主要內容,手工設置企業所涉及的各種總賬、日記賬和明細賬;與此同時,利用會計軟件建立企業會計賬套,進行財務分工,完成企業基礎檔案的設置、會計科目體系的建立,以及期初數據的錄入。
2.3.2 賬務系統日常業務處理
在這一階段,學生采用手工和電算兩種手段,依據企業所發生的經濟業務,完成原始憑證的填制與審核、記賬憑證的填制、出納簽字、審核人審核、憑證記賬等工作。其中包括工資核算過程中所涉及的工資計算和工資費用分配工作,以及固定資產增減業務卡片處理和計提折舊等工作。
2.3.3 期末工作
在處理完畢企業日常業務的基礎之上,要求學生在這一階段完成企業期末轉賬、跨期攤提費用處理、損益結轉等工作,并在對賬、結賬的基礎上,運用手工和電算兩種手段生成企業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
在以上的各個步驟工作中,學生要將手工會計與電算會計的數據逐一比對,主要包括有日記賬數據比對、總賬數據比對、明細賬數據比對、工資數據比對、固定資產數據比對和報表數據比對等方面。在逐一比對中,學生找出兩套賬簿數據的差距,認真總結經驗和教訓,剖析產生問題的根源,反思自己工作中的失誤,以便更好地培養自己的細心、耐心和信心。
在整個實踐教學中,教師要堅信“學生的問題,學生能夠自己解決”,而實際上,學生也是有自主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愿望和能力的。所以,當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教師不要過早地干預或指導,而是引導學生將問題充分地暴露出來,為他們有朝一日獨立行事奠定基礎。
3 “雙訓并行”實踐教學的實施效果
3.1 提高了學生處理會計業務的技能和職業素質
在“雙訓并行”過程中,同時采用手工與電算兩種核算方式,完成同一家企業同一個月份的會計業務處理工作。這對學生會計業務的處理水平是個巨大的考驗。因為,在原則上無論采用哪種核算方式,都應當依據相同的會計處理原則和方法,因此兩種方式下的賬簿數據應當完全一致。然而,在數據的逐一比對中,我們發現并行工作并不順利。學生普遍存在比對不符的情況,這就暴露出了很多問題,主要有:一是學生對會計核算的基本流程掌握的不夠清晰透徹,工作條理性較差,在工作中有顧此失彼的現象發生;二是學生面對大量的數據處理工作,很多學生存在著抵觸情緒,很多表現出了不夠細心、不夠耐心、沒有信心等心理問題。但是在老師的督促和引導之下,他們需要自主學習很多會計理論與方法,在操作中也必須克服自身素質問題,嚴格要求自己按照規范的會計處理方法和流程,循序漸進,扎扎實實作好每一步驟的會計工作。這對提高他們的業務技能和職業素質是個很好的鍛煉機會。
3.2 提高了學生獨立處事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在“雙訓并行”過程中,通過分崗實訓,學生在相應的工作崗位上各司其職,相互牽制而又協作,共同完成同一家公司同一個月份的賬務處理工作。通過這種實踐教學模式學生不僅能夠熟練掌握各崗位上的具體工作內容,而且能夠切身感受到實際崗位的職責及其各崗位之間相互牽制而又協作的關系。也正因為各組各崗位之間這種相互牽制而又相互協作的關系,這就要求各組各崗學生必須以團隊共同目標為己任,齊心協力,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也要兼顧其他崗位上同學的工作進度,才能保證各個教學模塊工作任務的順利完成。
關鍵詞:高職教育;會計電算化;任務驅動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4)010-00-01
前言
近年來,本應在就業市場上具備優勢的高職畢業生就業情況堪憂,傳統的高職畢業生上手快、即插即用的比較優勢似乎不再存在,筆者以為,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為學生提供更貼近真實的工作崗位體驗。本文以任務驅動教學法在會計電算化課程設計中的應用為例,進行探討。
一、基于任務驅動教學法的教學設計理念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一種教學法,它要求教師不僅要創造物理性的學習環境,更要注重心理層面的學習環境塑造,在教學過程中以一個個任務為學習單元,把知識點置于任務當中,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實現對知識的理解和對知識應用方法的掌握,從而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與自主思考能力。
二、以就業為導向的課程目標設計
傳統的會計電算化課程僅有一些課堂練習穿插其中,沒有系統的工作任務相伴,學生們在完成課程學習后的技能掌握仍然不能滿足用人單位的崗位需求,因此要打破原有的課程模式,根據工作崗位對從業人員的職業能力分析,以就業為導向設計實訓情景,以工作任務為學習單元,以技能培養為核心,以工作任務為中心,將知識的傳授融合于任務驅動教學中。因此,筆者在設計課程目標時,將其分為能力目標、知識目標與素質目標三個層面,具體如下:
能力目標:1.能夠熟練的在主流操作系統環境下完成財務軟件的設置。2.能夠熟練的操作財務軟件完成記賬憑證的填制和編制工作。3.能夠運用財務軟件進行記賬、結賬等工作。4.能夠運用賬務軟件完成整個財務流程的各個環節工作,并進行報表編制。
知識目標:1.能夠掌握基本的會計理論。2.能夠迅速準確的歸納財務軟件的功能與流程環節,具有清晰的概念。3.能夠正確的理解各環節的操作方法。
素質目標:1.培養學生具備會計從業人員所必需的職業道德與心理素質。2.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我學習能力。
三、以能力層次為基礎的課程內容設計
筆者將課程設計了五個學習情境:電算主管、總賬會計、出納管理、薪資管理和固定資產管理。每個情況下設計若干工作任務,每一個情景的完成都是一次工作任務的完成。從而打破傳統的教學以章節為單元進行的模式,針對不同會計電算化崗位進行技能培養,具體內容如下:
1.電算主管
工作職責:利用財務軟件功能完成賬套管理、年度賬目管理、操作員管理。確保系統安全。
工作任務:1.實施電算化管理,建設電算會計信息體系。2.為組織建立賬套文件,并設置參數,進行人員分工和權限設定。
2.總賬會計
工作職責:協助會計經理完善本企業的會計核算體系,正確、及時地進行會計業務綜合、匯總工作。涉及到電算化的工作有憑證的填制、審核以及記賬和期末處理等。
工作任務:1.負責總部費用類單據審核、編制記賬憑證。2.負責管理所核算部門的員工應收款項賬務處理及欠款清收。3.負責總賬-固定資產、應付賬款子模塊的業務核算。4.負責無形資產業務、員工社保核算,貨幣資金、其他往來款項的核算。5.負責總部預算的監控、反饋及離職人員費用結算。6.完善會計核算制度、優化會計核算流程。
3.出納管理
工作職責:填制現金憑證、現金日記賬、銀行存款日記賬的查詢。
工作任務:現金管理。銀行存款管理。
4.薪資管理
工作職責:建立工資套賬,進行相關信息設置,工資結算單的填制與匯總,工資月末分攤處理。
工作任務:1.進行人員、工資項目、銀行、權限等相關信息的系統設置。2.日常業務,如工資,代扣稅點,工資分攤等。
5.固定資產管理
工作職責:分析固定資產存量、類別,選擇相應的折舊方法,進行有效管理。
工作任務:1.固定資產初始設置。2.固定資產日常管理。3.固定資產期末處理。
四、任務驅動式教學環境下的課堂教學設計
為了貼近實際,筆者要求學生們以用友軟件總賬系統作為工具,在某公司某月份業務處理的模擬環境下進行,具體工作分為不同崗位,各個崗位的工作又分設若干小任務。具體教學設計如下:
1.任務展現教學環節
工作任務:1.明確財務主管人員的職責、權限與日常工作內容。2.了解財務主管人員所必需的相關技能。
教師活動:1.布置任務,做好組織。2.準備相應的材料(賬本、原始憑證等)3、向學生詳細講述任務流程及要求。
學生活動:1.明確自身職責。2.分析工作任務和初始數據。3.分組進行討論。
設計意圖:使學生參與到整個會計電算化工作的流程當中。
2.任務分析教學環節
工作任務:分析日常業務流程。教師活動:1.傾聽學生們的意見。2.分析不同方案的利弊。3.確定方案,組織實施。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后形成方案。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獨立動手能力與組織協調能力。
3.任務實施教學環節
工作任務:進行憑證填制、審核、記賬以及明細賬和總分賬的記錄操作。教師活動:1.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觀察學生的進度,提醒學生時刻注意會計準則。2.注意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3.進行細節指導。
學生活動:1.認真操作財務軟件,熟練軟件功能應用。2.進行日常會計業務的處理。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加強學生的軟件操作能力。
4.任務反饋教學環節
工作任務:檢查各小組任務完成情況,并指出其中的問題與不足。
教師活動:1.分析各組任務完成情況。2.對問題較大的小組進行案例點評。
學生活動:1.分析問題,剖析原因。2.根據剖析結果,進行修正。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
5.任務評價教學環節
工作任務:1.小組成員自評與小組之間互評結合開展。2.教師對總體任務完成情況和特別案例進行點評。
教師活動:教師進行總體評價,并對特別突出的案例進行重點點評。
學生活動:學生進行自評與互評,并以小組為單位,提交總結報告。
關鍵詞:會計信息化 賬務處理 教學
職業教育就是學者有其能,能就是技能,有技能就能就業,職業教育就是就業教育,職業教育的學生優勢是在崗位上能迅速上手,工作能快速頂起來。會計信息化是財會專業學生就業時必須掌握的技能,學好這門課至關重要。財會專業的學生在完成《基礎會計》、《企業財務會計》等理論學習后,即開設會計信息化這一課程。筆者在多年會計信息化教學工作中,了解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一些困難,針對性地淺談幾點體會。不當之處,還請指正。
1 關注學生發展,最終要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應全面提高學生的會計信息化的水平和素養
在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會計信息化教學中不僅要傳授基本理論知識,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另外還要教會操作技能,培養較高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學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兩者有機結合才能讓學生在以后的崗位中能獨立完成工作,靈活處理工作中遇到的未知問題。傳統教學將知識點、操作步驟、注意事項總結后灌輸給學生,從源頭上剝離了知識和智力的內在聯系,放棄了學生的思考的個性,無需智慧努力,只需聽講和記憶就能掌握知識。但是單純地以接受為主不是教學活動的全部內容;學生在學校學得的知識是有限的,而且會隨著技術的發展而落后,因此教育的目標應當是教會學生學習新知識的方法,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教學過程應以學生理解、體驗、感悟為基礎;教學應當是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建構的活動。教學中應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以項目和任務形式呈現學習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培養學生主動思維的能力。財務業務一體化的會計信息系統可分為三個基本部分:財務、購銷存和管理分析。其中財務部分主要由:總賬(賬務處理)、工資管理、固定資產管理、應付管理、應收管理、成本管理、會計報表等子系統組成。這些子系統以賬務處理為核心,為企業的會計核算和財務管理提供全面、詳細的解決方案。賬務處理包括系統初始化設置、日常處理和輔助核算功能、期末處理三大部分。在教學中將其分成四個項目:系統初始化、日常業務處理、出納管理、期末業務處理。每個項目都制定具體的工作任務和操作內容,要求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完成各項任務。
另外,課堂講授應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學校可以和一些商業會計軟件公司,如用友、金蝶等公司進行雙贏式合作,借助外援力量,不斷獲得最新版本的會計軟件,使學生感受會計軟件及管理軟件的前沿動態,縮短學校與社會的距離,避免學生剛畢業就落后的尷尬。我校與用友公司合作,開展技能競賽,學生成績優秀的不僅可以獲獎而且能獲取ERP證書,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能動性。
現在的軟件大多都有說明、演示、幫助、安裝、設置等輔助文件,在財務軟件教學中,如果教會學生利用這些文件來學習軟件操作的技能,那么他們以后就具備了學習各種軟件的能力,學生也有了后繼發展能力。
2 關于學生在學習中操作員角色不清晰的處理
信息化教學中,可以安排若干角色。在賬務處理模塊學習中,分別讓學生扮演企業中不同的角色,如系統管理員、出納、總賬會計、會計主管、賬套主管等,老師先行指導學生各個角色在經濟活動中的任務,進行角色演練,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學習興趣,又讓學生體驗到財會人員實際工作的職責,對技能的把握能迅速而深刻。
課程教學中要求學生系統地完成一整套賬務處理,包括憑證錄入、審核、記賬、結賬、編制報表等,因此在操作中容易造成會計工作一人身兼數職的困擾。學生操作中不會更換角色,如實訓案例中要求審核憑證,原操作員是出納,點擊審核,系統提示無此權限,(操作員沒有的權限在軟件界面無法顯示),學生自己就無從下手了。
在增加用戶和設置用戶權限時,要強調用戶設置的作用是通過系統管理員或賬套主管對所有軟件操作員進行工作上的分工,并授予一定的權限,以保證會計數據的安全性。學生在操作中把自己當作機器人,沒有去意會操作中蘊含的會計原理,只是去生硬地學習操作步驟,沒把自己當做會計人。
系統管理員可以建立財務賬套,增加用戶及用戶權限。賬套主管可以登錄本單位賬套,進行賬套基礎信息、基礎檔案編制,以及總賬、工資管理、固定資產管理模塊的初始化??傎~會計可以進行日常業務處理,憑證錄入,工資變動、固定資產增減變動等信息的錄入。出納可以進行出納簽字、現金、銀行存款業務的處理等操作。月末的期末處理,會計主管或進行憑證審核、記賬;總賬會計進行月末轉賬處理,出納進行銀行對賬。在日常業務和期末業務完成后,賬套主管或會計主管進行結賬、編制報表。
在實訓中對于每個項目的任務,要求學生先分析此權限哪個用戶才擁有,要正確地使用用戶及功能權限。
3 學生對于期末結轉不理解的困擾
賬務處理系統中期末業務處理的主要工作是:期末攤、提、結轉業務的處理,對賬、結賬業務的處理。期末攤、提、結轉首先要定義轉賬憑證以便日后自動生成轉賬分錄。自動轉賬主要包括自定義轉賬、對應結轉、銷售成本結轉、匯兌損益結轉、期間損益結轉。
用友ERP-U8期末自動轉賬工作一般分為兩個步驟。①設置自動轉賬分錄,即自動轉賬憑證取數公式的定義。包括自定義轉賬、對應結轉、期間損益結轉等。自動轉賬分錄的定義完成后可長期使用,只有在所定義的轉賬內容發生變化時,才需要重新修改。②執行自動轉賬,即生成自動轉賬憑證。
在操作中普遍認為最困難的是公式的設置和修改。究其原因,一是對自動轉賬的作用和功能缺乏足夠的認識,二是自動轉賬的設置有一定的技術難度。其中對于自定義結轉公式的設置學生大多覺得難掌握。如:按短期借款期末余額的0.2%計提當月借款利息。此題分錄:
借:財務費用——利息
貸:應付利息
此題取數公式:
借:財務費用——利息6603 借 JG()
貸:應付利息 2231 貸 QM(2001,月)*0.2%
學生初學時取數公式的設置覺得很困難,不理解為什么JG后括號里應是空的,這還好說,因為JG是用友賬務取數函數,但部分同學連應付利息的取數公式都不懂,其實還是沒有把會計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在教學中要強調人腦最聰明,要掌控電腦,我們不是簡單地學習操作步驟,而是要有自己的思維,要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要能應變。學生在設置好以上自動轉賬分錄,執行自動轉賬生成自動轉賬憑證后,常見錯誤主要有兩種。第一種:生成的轉賬憑證有多張相同;第二種:沒有計提利息財務費用這條分錄。
分析以上問題產生的原因,第一種問題是由于進行了多次結轉,生成了多張自動結轉憑證。在賬務處理過程中,由系統根據預先設置好的自動轉賬憑證生成記賬憑證,并完成相應的結轉工作,但這種機制憑證每月只進行一次結轉,多次結轉就會產生多張相同憑證,造成賬簿記錄錯誤。第二種問題是期末結轉時,沒有根據業務特點分批按步驟來進行結轉。由于多數期末結轉業務都從賬簿中提取當前數據,所以在確認結轉前要將所有的記賬憑證都登記入賬。尤其是對后繼有影響的期末業務憑證生成后,一定要立即審核入賬,登賬完成后才能處理后續轉賬業務。具體到以上業務,沒有計提利息財務費用這條分錄,這可能是由于“短期借款”的數據沒有登記入賬,導致生成期間損益憑證時“財務費用——利息”取不了數。
而有些期末轉賬憑證的數據必須依據另一些期末轉賬業務產生的數據,也就是說,對于一組相關轉賬憑證,它們之間同本月其他經濟業務有一定聯系,必須在全部相關業務入賬后使用,并且要按照合理的先后次序逐一生成憑證,在某些轉賬憑證已經記賬的前提下,另一些轉賬憑證才能生成,否則就會發生取數錯誤。即如果涉及到多項轉賬業務,轉賬生成的先后次序非常重要。轉賬憑證的生成有嚴格的順序,比如計提福利費一定要先于結轉制造費用,而結轉制造費用則必須在結轉生產成本之前。同理,結轉匯總損益、攤銷無形資產等所有攤、提事項都必須在結轉期末損益前完成。
期末業務處理的自動轉賬,可以提高會計系統的工作效率,但不注意期間的數據關系和轉賬生成的時間順序,會造成生成的憑證數據錯誤,影響后續工作的正確性,在學生進行學習及實驗時,要使其了解透徹,掌握其要點。
參考文獻:
[1]劉學敏.會計電算化.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08.
[關鍵詞]高職會計專業就業導向課程開發
[作者簡介]吳慧萍(1972-),女,浙江寧波人,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主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會計教育。(浙江寧波315100)
[中圖分類號]G64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18-0136-02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迅猛發展。作為專門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高職院校,如何加快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創新培養體制,開發以就業為導向的會計專業課程,提高高端技能型會計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大的意義。
一、我國現行高職會計專業課程開發存在的問題
職業教育的課程開發,最初的模式是“學科系統導向”,然后轉化為“學習理論導向”和“職業分析導向”,現在比較流行的是“工作過程導向”的模式。我國也在不斷探索最適合本國的課程開發理論與方案。
然而,審視我國職業教育的課程模式的發展歷程,不難發現,雖然我們也曾經借鑒過國外課程發展理論的新思想,倡導過雙元制、CBE(Competence Based Education)和MES(Modules of Employable Skill)等課程方案,但是在中職和高職學校的實證研究都證實,因為學習能力組合方式與工作過程間的關系沒有理清,無論是在設計課程微觀的教學內容,還是在工作分析后形成的“教學分析”過程中,各個院校又重新回到了以學科為系統的老路上。審視和反思之后,不難發現我國現行課程開發模式存在以下問題:(1)很多“職業院校專用”教材,其內容的形成以普通院校教材為基礎,換皮但是沒有換心;(2)課時安排上往往還是以理論加實踐的形式出現,沒有形成“教學做”統一的教學模式;(3)專業教師缺乏企業實踐經歷,實踐教學能力不強;(4)編制人才培養方案時,不以人才市場崗位調研和會計職業分析為基礎,開發的課程與學生的學歷提升、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職業規劃不相匹配,都按統一的模式和標準來培養學生,這些因素直接導致了學生在高職院校學習到的知識在工作中不能轉化為職業能力,所以,表現出來的形式往往是企業找不到人,而大學生又找不到工作,也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
二、高職會計專業就業導向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
其一,課程開發與設置要與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相適應。企業對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提出的培養要求是:既要懂會計理論又有實際的操作技能;精通國家稅收的相關法律,會幫助企業稅收籌劃;對實際遇到的財務問題要有精準的職業判斷;會財務分析,對財務項目籌劃要具備交流與溝通能力;當然,還要有基本的會計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
據此,2011年寧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重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把人才培養目標定為:立足浙江海洋經濟發展、適應市場需要為目標,加強素質教育與專業教育相結合,在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基礎上,培養順應浙江地區經濟發展,適應商務中介、現代金融和中小企業財務會計工作需要的,滿足學生職業規劃個體需要,分類培養,融學歷提升、自主創業和靈活就業三位一體的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
其二,就業導向課程開發的基本思路。2011年3月開始,學校邀請企業會計專家對中小企業會計所涵蓋的業務崗位群進行任務和職業能力分析,提煉中小企業會計崗位群所要求的基本素質、基本能力、基本規范、基本業務、基本操作等工作任務和工作要求。以財務工作任務為載體,進行就業導向課程的開發。
據分析,中小企業財務會計職業崗位群有出納、成本會計、管理會計、財務業務會計等,會計工作先從建賬開始,通過記賬、算賬、結賬,最后報賬、查賬。通過制證、復核、登賬完成記賬。會計職業能力包括職業判斷能力、職業技術能力和職業拓展能力。會計核算的每一項任務包括填制憑證、登記總賬和明細賬、編制報表等,因此課程內容設計應滿足會計崗位工作任務的需要。把會計工作能力轉化成學生學習能力,構建適應人才培養目標,以就業為導向的教、學、做一體化課程。
其三,會計專業課程設置以就業為導向。聘請行業專家和校內專職教師一起,研討、修訂和確認會計專業學生畢業后不同的就業會計崗位,從中分析出不同的工作任務,要完成這些任務,需要具備一定工作能力,把這些工作任務和工作能力按照其相關性歸納總結分別設置不同的課程,對部分核心課程進行小班化教學,對每門會計技能實務課程聘企業專家上2~4節的綜合實踐課。
其四,在教學條件實現方面,學院成立工商注冊的“自辦實體公司”——鄞州誠緣財務咨詢有限公 司,注冊資金10萬元。公司對外開展了咨詢、培訓、實踐教學、會計等業務工作,服務地方經濟。對內服務于本學院的學生,實體公司實行“校企”雙方合作,教師、學生既是學院的師生,也是公司的員工,公司的 業務由教師任會計、出納等,并帶領學生進入公司實際崗位(出納、分類賬會計、總賬會計、成本會計等),是讓學生“真刀真槍”干的一個會計專業實訓場所。會計校內實訓實現從模擬走向真實,提升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的檔次。
其五,在教學過程中,每一門就業導向課程都是校企合作共同開發,校企雙方組成教學團隊和科研團隊,共同設計課程教學體系內容,制定課程標準;共同主編并出版教材。在教學過程中,企業、行業專家始終對課程教學進行指導,在剛上課時,行業專家會對這門課程進行綱領性的介紹,并且說明本課程在實際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學生通過這門課程需要學到哪些知識、能力和素質,如何考核該課程等信息。在課程快結束時,行業專家同學校教師一起,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檢驗考核,一起評定學生的成績。
三、典型工作能力領域轉化為學習能力領域并設置課程(如圖所示)四、會計專業就業導向核心課程的主要內容、關鍵能力及專業素養分析(如表所示)
在此基礎上,修訂并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出專業教學標準和課程開發標準的實施方案,使融理論知識與職業崗位于一體的就業導向課程體系的實施得到充分的保證。
[參考文獻]
[1]石偉平,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技術(第1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2006.
關鍵詞:職業人視覺;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目前,我國大力推行高職教育的發展,這取決于市場對其高職人才的大量需求,也注定了高職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不可或缺。姓高名職是高等職業教育的本質內涵,高字決定了它與中職的不同,職字決定了它與普通高等教育的區別。從職業人的視覺來看,高等職業教育培養出的人才是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從職業人的視覺我們很容易找準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圍繞這一目標,確定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從而確定專業課程體系、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專業實訓條件建設方案等。在本文中,就試著從職業人的視覺下探討人才培養方案中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建設問題。
一、職業人視角下的高職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要想使培養的對象能從學生順利轉換成為一位成功的職業人,就必須使其具備相應的職業能力。職業能力應包括綜合素質即社會能力和專業能力。會計職業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它既包括會計專業能力、還包括社會能力,是專業知識、能力與綜合素質的融通組合。對應于不同的會計崗位而言雖然其專業能力有著不同的表現,但卻有著相同的社會能力。總體可以將會計職業人所需的會計職業能力概括為:遵章守法的判斷與執行能力、會計行為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自我學習與發展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質等。所以,高職院校培養出的人才應該是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的技術型應用人才。
二、職業人視角下的課程體系
課程體系在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中無疑占據了核心的地位,也是人才培養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體系是一個專業所有課程的總合,但并非它們之間的簡單相加,而是具備合理的結構與層次?;诼殬I人視覺,高職院校不應該傳承普通本科院校的“學科體系+實驗”的課程體系,而應該弱化學科體系,重點強化實踐教學,在實踐中訓練學生的專業綜合能力,以及未來作為職業人所必備的職業人綜合素質。教學方法也改為“做中學,邊做邊學”,課程體系中的實踐教學內容也逐漸形成自己的體系,訓練學生的單項能力和專業綜合能力。在相關實訓項目的帶動下,學生學會系統應用知識,學會做事,也學會做人。
三、高職院校中課程體系現狀分析
目前,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總是與市場需求存在差距。根據2015年面向我校會計專業畢業生和頂崗實習生的實習單位所做調查結果來看,在受訪的近百家中小企業中,89%的企業都愿意接受大專生,他們看重的是學生的實際能力,而不太在乎學生出自哪所高校。作為中小企業,他們表示部分崗位更愿意用??粕?,因為??飘厴I生的薪水要求相對較低,其次是用人單位更看重側重實踐的專科畢業生,同為專科畢業生則更愿意選擇綜合素質更高的學生。在用人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對所接納的??粕衅骄鶟M意度僅為65%。其不滿意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是畢業生綜合素質有待提高;其二是專業能力還有待進步。而兩個問題中,用人企業更為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問題。因為綜合素質的修練非一日之功,而專業能力則可以在短時間內有較大提高。造成較低滿意度結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課程體系的問題、教師的問題、教材的問題、教學方式的問題、學生的問題、教學條件問題等等。其中課程體系的問題在培養過程中尤其重要,它統領著本專業的所有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以及教學方法和手段。下面就以四川華新現代職業學院為例,談談會計專業課程體系方面存在的問題。1.傳承本科院校的課程體系結構模式。我校會計專業自成立時開立,其課程體系最初是借鑒了本科院校以及其他專科院校的課程體系,仍然是以知識理論的邏輯為向導,面向理論體系和系統知識的傳承,雖然在發展過程中有不斷的完善,但都未做出實質性的修改。其課程體系不是完全基于職業活動導向、工作過程導向,不是面向職業能力的訓練,不是面向技術應用領域,這種直接照搬傳統本科教育層次的“學科體系+實驗”這種研究型學科體系不符合職業教育的要求,達不到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的。2.缺乏先進的觀念指導。由于我國職業教育起步較晚,知識理論實踐一體化、能力本位、學生主體、項目載體等都未能在專業課程體系中充分體現?;诠芾韺拥恼J識,沒有給學校提出建設方向,以及教改的具體要求,導致高職教育改革的停滯不前。3.受限于教材。高職的教材目前基本上都是在本科教材上進行一定程度的修改而成的,市面上能提供的此類教材也都是按傳統的知識體系來進行編排,而教材是教師上課的依據,這不利于??茖哟稳瞬诺呐囵B。4.受限于師資力量。高職教師資源是相對有限的,為了方便教學、為了不給管理添麻煩,會因人設課,而忽略了課程體系的完備性與系統性。同時,大部分教師直接來自于高校,缺乏企業實踐經驗,在大量的實踐課程指導方面顯得尤為欠缺,導致實踐課時少或得不到有效落實。5.受限于生源質量與規模。高職院校的生源與普通本科院校相比,高職生無論學習習慣還是生活習慣可能都較差。由于嚴重缺乏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導致在教學中會過濾掉偏難部分內容,使得課程體系的完整性會打折扣。同時,由于每年生源多少的不同,學校會因招生規模的大小來調整相應的課程,這樣的課程體系顯然缺乏科學性,缺乏對學生的責任感。6.學生實踐學習開展不順。學生實踐包括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在校內實訓部分,實訓時間分散于每周,手工與財務軟件沒有同步進行,學生沒有課后的總結與反思,只知道按老師要求按部就班。校外實習部分有的學生在實習崗位上真實的實習和學習,但有部分同學則因各種原因未能在財務崗位上得到鍛煉。7.綜合素質課流于形式。社會或企業很看重的畢業生的綜合素質在學校里被強化的專業課程所忽視,雖然開設有相關的綜合素質課程,但往往流于形式,并未真正滲透于學生的真實學習和生活中。
四、職業人視角下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設計
高職院校整體改革勢在必行,課程體系的改革乃是其重中之重,在建設時應以新的觀念為指導,建設符合當代高職發展要求的全新的課程體系。1.課程體系的設計原則。1.1以人為本原則。專業課程體系是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集中體現,以人為本就是要兼顧個人成長的需求和社會對個人的需求。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應以學生的素質養成、全面成長和整個職業生涯發展為目標,設置課程時要考慮企業文化和職業崗位的規范要求,注重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的養成,注意人格、性格和心理品質的培養,注意與人交流、與人協作等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作為專業建設的主要依據,課程體系必須以人為本,面向行業、面向持續發展、面向全面發展。1.2開放性原則。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不再是學科體系知識,而是行業、企業、市場和社會的需求。為此,學院必須打開大門,讓教師和學生都走出學校,請企業或行業的專家走進學校,并在校企間建立良好而持久的合作機制。學校應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將校內課堂延伸到實訓室、延伸到校外企業,融“教、學、做”為一體,從而較好的實現人才培養目標。1.3基于工作過程原則。課程體系應該以典型工作過程為主要教學線索,以職業崗位的工作過程為依據,以對職業崗位工作結構、工作過程的認知和工作能力的訓練作為整個課程體系的框架,以企業對畢業生的要求為目標來建設專業課程體系。2.課程體系的設計。在構建新的課程體系時,基于職業人視覺,注重把握好兩點,其一是著力培養學生全面的綜合素質,因為這是畢業生跨入社會后作為社會人所必須的社會能力;其二是重點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這是職業院校的產品特色之處,必須充分突出優勢,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诖?,我們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高技能型應用人才。在進行課程體系構建時,要牢牢把握住其中的高素質和高技能,而不是只重高技能,忽略高素質,抑或只具備高素質而未掌握專業技能,所以應該兩手并抓。鑒于此,構建了基于職業人視角的專業課程體系,見表1。對于會計專業而言,學生畢業進入社會后對應的職業角色為會計,將會計職業再進行具體細分,又分為出納、會計員或總賬會計、成本會計、稅務會計、審計、財務經理等,對應于不同的職業細分,專業能力方面有著不同的具體要求,比如出納,這個職位要求必須掌握票據的開具,會辦理現金與銀行的結算,會登現金與銀行存款的日記賬??傎~會計則要求掌握對各種經濟業務進行相應的賬務處理,會編憑證、登賬簿、編報表等。作為成本會計這一職位則要求必須掌握會歸依和分配各項成本費用,正確計算出產品成本。稅務會計職位要求會計算各項稅款,會辦理納稅申報并繳納各項稅款等。審計這一職位要求知道相關審計流程,會編制審計計劃,收集審計資料,協助項目經理完成審計。作為財務主管或財務經理,是作為會計職業未來的一個發展職位,它則有著更高的要求,需要一定的經驗積累和職場的磨練,制定企業的財務戰略,制定相關財務制度,確定籌資規模與渠道等等。但是,無論什么職位,都要求職業人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具備靈活運用、靈活應變能力,能與他人進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具有持續的學習能力,能吃苦耐勞、認真做事,具有責任感等。在新構建的學科體系中,在各大模塊中均設置有相關的綜合素質課程,但除了在素質課程中進行相關培養外,我認為僅僅在素質課上談培養,那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在我們的專業課程中時刻滲透進綜合素質的訓練和培養。在專業理論課、實訓課、專業實踐周、頂崗實習整個培養過程中都要貫徹培養學生的社會能力這一職能,方式方法不限,目標一致,讓我們培養出來的學生進入社會后能成為一位合格甚至是優秀的職業人?;诼殬I人視角,要求高職教師應該因材施教,制定符合高職學生特色的高職教育課程體系。而基于職業人視覺的課程體系則要求我們在整個人才的培養過程中,務必時刻注意這樣的三點,其一,注重社會能力的提高;其二,注重實踐操作等各項專業技能的培養;其三,相關職業證書的獲取。這樣既能抓住重點,又能彰顯特點,同時鼓勵學生在校期間爭取獲得各種證書,突出優點。從職業人的角度來設計課程體系就是緊緊抓住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以此為中心來設置相關課程,圍繞此中心開展課程的教學,讓學校培養的高職學生在畢業后順利成為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職業人。
參考文獻:
[1]王國慶.陳曙娟.基于開放視角的高職教育課程體系建設[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3).
關鍵詞:職業教育;會計專業;基礎會計;教學實踐
一、概述
(一)賬務處理能力為導向教學實踐概述
《基礎會計》是會計學科課程體系的入門課,理論性強、專業性高。理論講解為主實踐教學為輔的方式并不適合高職學生,實踐操作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把賬務處理實務作為引導思維的切入點和立足點,從實務導出理論;引導學生在實務中設疑,在理論中找到解答;并尋求實務、理論與實訓的前后呼應,這是賬務處理為導向的教學法設計思路。
(二)賬務處理能力為導向教學法作用
第一堂課學生就動手練習“怎么做賬”以及以后課程強調先實務后理論,理論與實務相互融合,加強實務操作的比重,使枯燥的課程學習變得形象而生動。第一堂課就看到種類繁多、五花八門的原始憑證、記賬憑證、賬頁和報表等內容,學生感覺非常新鮮、好奇且激動,而這情緒與感受將加深對內容的理解、提高對課程的情感,調動良好課堂氛圍。研究表明,學生們在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時,學習的效果最好[1]。本教學法還致力于提升課程對學生的相關性與趣味性,“賬務處理”與學生就業息息相關,通過“賬務處理”訓練、重點內容背誦、課堂默寫、個性化的思維圖制作等方式,學生積極地參與并體會學習過程中的每一步驟。教學強調“個性化圖表”的設計以幫助學生將會計概念形象化。個性化的圖表,有的是結構簡圖(類似于思維導圖),有的是信息歸納圖表,還有的利用現有圖表(如資產負債表)對信息重新加工整理出延伸的圖表。眾所周知,會計的知識點非常多,個性化圖表設計的學習方法不僅提高了記憶的質量,還創新地把不同知識串到一起。例如:資產類、負債類、所有者權益類賬戶融合到資產負債表中,學生不需要記憶就知道這幾個賬戶的增減方向、期初期末余額所在位置。
二、賬務處理為導向教學方法的操作思路
(一)總體思路
從現實世界賬務處理的視角來學習和把握基礎會計的內容,這是貫穿整個課程教學實踐的一條主線和基本精神?;谶@一精神的引導,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始終把具體的會計基礎理論與豐富多彩的企業賬務處理操作結合起來。現實世界的“味道”貫穿于每個章節。財務處理能力的核心是“會計是干什么的,怎么做”。也就是要掌握:自制或取得原始憑證,根據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根據記賬憑證登記賬薄,根據賬薄編制財務報表(簡稱四大內容)。在開學前兩周,老師演示學生模仿四大內容的操作步驟;二周之后圍繞四大內容以及書寫會計分錄講授理論;最后,以《基礎會計實訓》夯實前面的實務與理論。也就是說,課程分三個階段進行。
(二)具體操作
1.第一階段:會計初體驗(開學前2周)仿真實訓為主穿插核心理論,學生模仿四大內容操作步驟。模仿之前,要求學生當場背下四大內容,以建立實務工作的基本框架結構;簡要介紹財務報表,把“背誦財務報表”的第一次課后作業布置給大家。背誦報表有助于理解財務目標,有助于學生從使用者的角度打開會計思路,有助于深化對報表本身的掌握,為后續財務會計、財務管理等課程打好堅實基礎。課程講授不從總論而從報表起頭,因為以形象化的方式講解抽象原理是本教學法指引。財務報表是基礎會計里最形象且是理論知識中最為提綱挈領的部分。教學從這里作為切入點,整門課程是以知識網而非切割成零星知識點方式傳授給學生。背誦時學生需關注報表與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會計要素之間的聯系,表中所隱含的恒等關系,探索式的理解報表項目、計算公式,嘗試計算報表金額,并與老師的答案作比較。接下來是正式的會計初體驗環節,思路如下:(1)以實物方式向學生展示原始憑證、賬薄、報表等。其中出庫單、入庫單、各種結算憑證、發票、差旅費報銷單、領料單、納稅憑證,需請學生仔細觀察里主要記載事項。(2)學生模仿填三張代表性的原始憑證。建議填增值稅專用發票、現金支票、入庫單。(3)根據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只需填“通用記賬憑證”,教師需要強調分錄在各種考試中比重,以往同學沒入門,問題基本上出在書寫分錄上,多角度向學生灌輸,分錄書寫是難點、重點。(4)根據記賬憑證登記賬薄。跟著老師登記總賬與明細賬等。此處需向學生傳達平行登記的概念。(5)報表填制。操作方法此處先行省略。只需要給學生展示課本樣例。到此學生雖理解有限,后面的兩個階段可彌補這一不足。2.第二階段:編制會計分錄與四大內容理論(第3周開始)編制會計分錄分書寫理論和借貸記賬法下主要經濟業務的處理,處理思路:(1)編制分錄理論。本階段開始前,學生需要記住并理解:①會計科目表(包括代碼),理解常用會計科目核算內容的關鍵詞8次以上;熟悉科目隸屬于哪個會計要素。②借貸記賬法下,賬戶的結構。③記住“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的記賬規則。上述內容除課堂講解,還要默寫、書面測試加以強化,此外課外還要求學生加強自學,以達到背誦的目的。背誦能有效幫助快速建立初步概念,被迫調動思維,這對學習主動性不強的高職學生必要且有效。在此基礎上,講解編制會計分錄理論和企業主要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學生的理解水到渠成。(2)“三輪式”主要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①分解主要業務賬務處理。但凡基礎會計教材,主要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均集中在一章;但是,作為初入門要克服的難點與重點,集中講解并要求熟練掌握,學生“壓力山大”。從第一次課起,主要經濟業務的分錄盡量分配到每節課,以舉例方式每次10分種為宜,并作為當天的課后作業要求進一步復習鞏固。特別是采購材料,領料,產品完工入庫,銷售商品確認收入,結轉已銷產品成本,結賬損益類賬戶,管理費用,銷售費用有關分錄要講到。這是逐步積累的第一輪。②第二輪講解分二段。第一段材料采購、生產、銷售、資金籌集、固定資產、期間費用,這段放在講完如何書寫正確分錄理論之后。第二段為利潤形成與分配業務,這塊放在賬薄之后、報表之前。最難掌握是損益類科目的結轉、利潤的計算、利潤分配、所得稅計算、本年利潤的結轉,這些分錄在講解時要放慢速度、多加訓練。③分錄的第三輪學習。所有理論結束后,以一個小型企業的案例形式給出,讓學生在課程綜合實訓中的鞏固、串連所需掌握的分錄。(3)四大內容中的其他。會計憑證、賬薄、報表理論的理論知識學習,下面以記賬憑證填制為例。先回憶第一階段填過的記賬憑證。出幾道經濟業務,老師不講解學生各自直接把分錄填到記賬憑證上,校對答案。對于曾經做過的內容若再出錯,學生必然印象深刻。分發收款、付款、轉賬憑證。讓學生總結三種憑證的相同與不同點,思考不同點的填寫方法,隨后老師再一起總結、補充。再分別給出幾筆收款、付款、未涉及到收付款的經濟業務,學生猜測填哪種類別的憑證,并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三種憑證的填制。取現存現的經濟業務,讓學生判斷該填哪種憑證。做完以上內容,再講記賬憑證的分類,按用途、填列方式。對于純理論知識部分,教會學生關鍵詞學習法和用EXCEL整理思維圖的方法。所謂關鍵詞學習法,要求學生重視關鍵專業詞匯。具體有形象化、粗顯化、多次重復、異想天開式的想象(想得越離奇,記憶越深刻)等。所謂用EXCEL整理思維圖是用EXCEL工具把每一小節的內容按并頭腦思考問題的方式,把知識點理成合乎自己思維的內容。使用此法后學習效果顯著提升,之前零散抽象知識點變得形象具體而系統,此外整理是把書從厚讀到薄,精簡知識點的過程。需強調,這種整理強調每個學生自己動手,否則學習易陷入死記硬背的誤區。記賬憑證的基本內容。填了多張記賬憑證后,再聽有關理論,學生就不會再那么茫然與沒有知覺。而憑證的填制要求,在做的過程中已經掌握,這里只是系統化整合的過程。憑證的審核需要結合會計技能大賽的樣題來講解。因為大賽審核成本會計與會計主管填制的憑證是總賬會計的職責,這個崗位沒有盡責的危害,同學們一聽便觸目驚心,從而印象深刻。同樣道理,賬薄、報表處理的思路基本上相似,此處不再展開。3.第三階段:綜合實訓(20個課時)在實訓老師的協助與指導下完成小型工業企業的一個月經濟業務的完整賬務處理。達到真正入門,知道“做什么,怎么做,為什么這樣做”;了解的重點難點,搭好初級會計工作的結構框架。至此,學生體會到“會計知識深如?!?,對學好會計需要的投入耐心、精力有了充分的認識;產生學習緊迫感。受到以上啟蒙教育后,學生學習熱情高漲,自動性更強。而這正好滿足大學階段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要求。
三、賬務處理為導向教學法注意事項
(一)強調課前課后的背誦與預習復習需注意,雖然我們強調背誦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但并不認為它是唯一的好方法。背誦的最終目的是迫使學生被動思考。而思考才是學好會計最好根本途徑。預習復習是提出問題的過程、是學習思考的過程;會計知識深如海,任何個體沒有個性化整合知識的過程是學不好會計的,不按著自己的思維梳理,學習便是呆板的死記硬背。課堂學習應該是師生共同演奏的交響樂,而預習則是正式演出之前的預演,新的課程猶如新的曲目,合奏者必須都熟諳此曲,否則上臺之后,就成了教師的獨奏[2]。歸根結底,背誦預習復習都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其他注意事項在分配本課授課任務時,最好選同時具備企業經歷和教學經驗豐富的師資承擔。學精會計是很難的,倘若入門課授課教師經驗豐富,學生一開始就獲得更好的啟迪,勢必在專業的學習生涯中將少走許多彎路。教師要多設問,鼓勵學生多提問,以勾起學生思考欲望。有疑問才有自主的思考,進而激發強烈的求知欲、好奇心,引導學生自己悟出答案,而非直接把答案告訴給學生。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重要?!苯處煈敕皆O法使學生能在課堂上提出問題,這樣才能活躍課堂氣氛,才能把灌輸知識化為吸取知識,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
四、結束語
總之,本教學方法強調實踐與理論交互式的學習氛圍,盡量使課程充滿趣味性,它使相對枯燥的會計課程的學習變得生動而形象。從現實世界的賬務處理的視角來學習和把握基礎會計的內容?,F實世界的感覺貫穿于每個章節,并能輕而易舉地使學生對會計產生濃厚的興趣和熱情。
參考文獻:
關鍵詞:業財融合;智能財務;人才培養
一、智能財務、業財融合趨勢下對財會人才的新要求
隨著智能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大數據、云核算的覆蓋使很多企業實現了財務共享、智能財務,傳統的財務處理工作直接交由財務機器人高效處理,業財融合成為大勢所趨。以往企業的財務和業務都是相互分開的,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不斷深入應用,財務的職能不再是傳統的簡單記賬、報銷、成本核算等這些事后核算,在事中甚至事前控制也發揮著財務職能。時代在發展進步,企業要做大做強,傳統的專業化分工合作方式已不再適用。企業轉型,財務先行。于是,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推動業財融合。財政部在2016年出臺的《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要求企業應加強業財融合,更高效發揮管理會計的價值創造職能[1]。業財融合,即業財一體化,財務向業務縱深延伸,深入參與到公司的產供銷各業務環節當中,通過利用高科技信息工具和手段,財務業務部門實現相關數據共享,共同做出計劃、決策、控制和評價,財務業務深度融合,以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目標??梢?,業財融合使會計工作職能從傳統核算職能向管理職能轉變。這無疑要求會計人員突破傳統的工作內容和模式,轉向管理型會計。相關調查結果顯示,目前會計核算等傳統基礎崗位的人才需求數量已呈下降趨勢,傳統手工處理已逐漸被智能化、自動化處理替代。而會計人員要做的是能為企業創造價值,深入到各業務環節當中,在規劃決策、控制管理中發揮作用。通過實地走訪、問卷、網絡收集等方式對廣東珠三角地區的服務業、工業、金融業等不同類型的50家中小型企業及財務主管、投融資管理、總賬會計、出納等財務類崗位從業人員進行調研,結果顯示,企業對財務經理、財務分析師、投融資管理的需求占比最高(見圖1)。圖1企業對財務類崗位需求情況這一定程度上說明在業財深度一體化的智能財務時代,用人單位要求會計人才掌握更全面的職業技能,由原來的會計核算技能逐漸向財務管理、稅務處理等綜合管理技能延伸。財務工作職能面臨從傳統核算職能向管理職能轉變,這顯然對會計專業人才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既精財務又懂業務,既精核算又懂管理分析,既要有信息化處理技能更要有管理分析思維。因此,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需要重新評估定位,否則培養出來的學生將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對崗位專業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筆者運用相關資料分析,就2007年和2018年相關企業對會計人才崗位能力要求進行了對比(見表1)。結果顯示,2007年主要看重法規知識和傳統財務會計核算能力,并且職位越高,要求越高。到2018年,用人單位在看重法規知識和傳統財務會計核算能力的基礎上還看重財務分析、財務預算與績效評價、財務戰略與資本運營等專業能力,且基本呈現職位越高能力要求越高的趨勢。
二、財會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專業課程教學重應試教育輕能力培養、重理論輕實踐
從課程結構來看,部分學校財會類專業存在專業課程過于注重應試教育而忽視了學生職業發展能力培養的問題。比如,將初級會計師的考證大綱內容關聯到課程體系當中,大部分的專業課都為初級會計師考證服務。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稅務會計等,理論課時相對較多,教師講授也以考證為導向而采取滿堂灌的理論講授為主。而管理會計、企業管理這些管理類的課程在目前的考證中比重不大,課程設置比重較低,有些甚至不開設這些課。此外,課程設置也向會計技能比賽傾斜,教師授課時以競賽項目為導向而進行有針對性的、臨時高壓式的賽前演練。當然這樣設置思路有一定的好處,畢竟如果通過考證,學生的就業選擇將會更有保障。但是,這樣以應試教育為導向設置的專業課程,只會讓學生局限在考證知識技能點的學習以及在會計操作技能的訓練上,對于考證及競賽知識點以外的專業技能拓展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是不利的,況且,考證未必人人能夠通過,競賽也未必人人能參加,反而只是少數優秀學生的戰場。長此以往只會打擊其余大部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信心。部分學校重理論輕實踐,理論課程數量及課量占比都相對較多。理論課以會計核算類的課程為主,授課方式以傳統的講授為主。教學過多地關注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而缺少學生實踐操作技能的鍛煉。尤其是在當前基礎財務崗位大量縮減和智能財務的新要求下,現有的專業課程體系如果還未進行改革優化,將無法適應新要求,最終將影響人才培養的質量。
(二)專業實訓重基礎核算技能輕信息及管理分析技能
實踐課程體系以部分專業課的課程實訓及會計基本技能實訓、會計手工綜合實訓、會計信息化等傳統的獨立實訓課為主,未能及時有效結合當前業財融合、云會計、管理會計、財務共享等這些新形勢進行實踐課更新優化。專業課的課程實訓,比如財務會計實訓、成本會計實訓、稅務會計實訓等,這些課程實訓的授課課時不明確,教師在授課時容易與理論相混淆,甚至都偏向理論講授為主,而且以實訓內容核算為主且不系統,決策分析內容甚少,沒有突出相關技能點,實訓效果難以保障。而獨立開設的實訓課程中,強調的是傳統的、基礎性的會計技能,比如會計書寫、點鈔、收銀、手工賬、憑證裝訂等,電算化處理的內容還停留在將手工賬務資料錄入財務軟件的初級階段,跟經濟業務處理獨立分開,主要訓練學生對會計賬務處理流程的熟悉度,沒有系統化、流程化、自動化處理,缺乏對學生智能信息化處理技能、數據分析以及決策評價能力的培養。在業財融合的新形勢下,對會計人員專業技能的要求是信息技術能力和全面的財務管理能力,而不再是簡單的書寫、核算。實踐課程是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重要課程,如果不及時根據行業需求更新,將難以滿足用人單位對會計人才的專業技能需求。
(三)課堂教學模式傳統守舊
目前部分學校還存在教學設備相對傳統落后的問題,尚未真正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在智慧經濟、智慧教育的今天,智慧性尚未充分體現出來。此外,大部分教師教學理念守舊固化,上課只是單純的“教案+教材+講義”,授課時按教材目錄講解,知識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低下。
三、智能財務、業財融合背景下財會專業人才培養思路
(一)以綜合技能素質為導向設置專業課程
在業財融合新形勢下,企業需要能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懂管理分析的會計人才,這樣的人才應具備信息化技術及管理、分析決策的綜合技能素質。因此,在會計專業課程教學目標上,要對學生計算機操作技能、財務軟件的應用以及智能信息化的賬務處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更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在專業課程體系設置上,要重點突出培養學生管理分析能力、思維創新能力以及信息化處理技能;簡化核算類課程,對課程之間交叉重復的內容要進行整合優化;增加管理分析類的課程,比如管理會計、內部控制、財務分析等;增加信息化課程的課時比重。此外,還要增加會計文化、文案寫作、商務溝通等通識教育類課程,讓學生在學習專業理論知識、掌握專業實踐技能的基礎上開拓視野,了解會計發展前沿,增強專業文案寫作技能及溝通能力。要注重學生職業發展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職業道德素質,培養內外兼修的會計人才。
(二)提高專業實踐課程的比重
專業實踐課程是訓練學生專業實踐技能的重要課程。要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技能,就必須改革現有實踐課程,提高實踐課程數量及課時比重,并且要突出管理分析、信息技術類的實踐課程。首先在應用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程中,課內實訓的學時比重至少要達到40%。其次是增加管理類的實踐課程,比如綜合企業運營、賬務處理于一體的財務管理技能實訓課程,以小組創設并經營公司,角色扮演資金管理、運營管理、成本管理、財務總監等職位,分工合作完成公司各項業務,真實體驗公司運作,全面了解企業業務流程,真正實現業財一體化,鍛煉學生團隊協作、決策分析、運營管理及數據處理能力。最后是增加實踐課程內容,比如在稅務實訓課程中,增加網絡報稅模塊,讓學生進行仿真模擬稅務處理;在會計信息化課程中,增加云財務平臺的操作實踐,使學生掌握財務云平臺的應用技巧規則,利用各種財務軟件和工具進行財會業務的處理。
(三)創新專業實踐課程內容
業財融合要求會計人員具備企業價值創造的能力,因此,要培養學生管理分析、決策控制以及信息化處理的能力。實踐課程的設置要緊貼時代對會計專業人才提出的要求,實踐內容要充分體現時代性和實用性。像點鈔、書寫、純手工賬等在實務中已經由機器替代人工被高效化處理,因此這些傳統基礎性的會計基本技能訓練要適當弱化,減少課時量。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課程教學內容需要進行優化,改革傳統純手工賬務實操,將手工記賬與實訓平臺操作相結合。會計信息化課程教學內容要從財務鏈向供應鏈內容延伸并深化,通過信息技術手段全面處理案例企業的采購管理、生產管理和銷售管理、全盤賬務流程處理以及報表分析,全方位掌握各個環節的勾稽關系。計算機應用課程,除了對Word、Excel、PPT等傳統辦公軟件操作技能的學習之外,還要增加數據信息提取的內容,以提高學生對有效數據的獲取能力,適應智能時代對財務人員的信息獲取能力的要求。
(四)構建智慧課堂
一是要營造三位一體的智慧教學環境。要培養適應企業所需的人才,學校需要構建能體現職業場景、崗位實踐、團隊協作等要求,創建集設施配置、資源共享及空間突破三位一體的智慧教學環境。首先是科學配置教學基礎設施,包括多媒體設備、網絡設施和云服務端口、云教學平臺、云實訓平臺等,具備教學環境互聯暢通和智能自動的必備功能,實現智慧化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其次是通過云技術、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構建智能信息化平臺,提供多樣化的教學資源并通過富媒體、開放共享等方式共享推送,滿足學習者個性化需求。最后是打破傳統空間限制,借助虛擬現實、視頻互動等技術形成線上虛擬與線下實體空間的結合互通,打造學習、探究和實踐等模塊,實現院校師生、生生、人機之間的互動交流,共享協作,為智慧教育提供有力支撐。二是要創新全方位立體化的智慧教學模式。智慧教學是通過互聯網、云技術、大數據等技術手段推動教學改革,從課前、課中到課后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的教與學。教師應創新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課前,教師進行學情分析,通過云教學平臺學習任務和微課資源,引導學生自主預習,并收集相關問題完善教學設計,建立翻轉課堂,實現以學定教。課上,依托云教學平臺授課,采取直播、錄播、微課、慕課等有機結合,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并通過主題討論、搶答、隨堂測驗、答疑、簽到等多種方式開展多元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通過云實訓平臺,建立虛擬仿真的職場環境,讓學生角色扮演進行崗位任務的智能化操作,猶如游戲般的實訓既提高學生學習樂趣又能建立學生的感性認識;通過小組協作、任務導向、頭腦風暴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激發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專業核心素養。課后,通過平臺成績分析顯示,教師可以實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針對性地分類設計作業任務,并提供個性化輔導,針對評價反饋中存在的教學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實施精準教學(見圖2)。三是要推行個性化的智慧學習模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智慧課堂有利于學生利用云平臺打破空間時間限制,隨時隨地進行碎片化學習,充分激發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課前,學生根據教師的預習任務進行線上自主學習,建立對新知識點的基本認知,拓寬思維廣度。課上,學生通過實踐體驗、自主探究、小組協作及問題導向等方式參與學習,發揮個性特長,加深思維深度。課后,學生通過云平臺成績分析顯示,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態及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并進行總結反思。通過教師給予的學習評價、建議及輔導,及時改進,鞏固理論知識,提高自身職業技能。四是要建立動態綜合的智慧評價模式。相較于傳統課堂的教學評價而言,智慧課堂的教學評價體系更趨向于多元化,更有利于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高和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通過實時數據采集、智能評測、學習分析、分類聚類、關聯規則挖掘等技術方法,提供教與學的形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2],構成動態綜合的智慧評價模式。首先,智慧評價貫穿于全學習過程:課前評價學生預習情況,課中評價學生課堂學習及實訓操作表現,課后評價學生作業任務完成的質量,利用互聯網、信息化的優勢進行實時采集、動態反饋。其次,智慧評價具有診斷修正的功能,由于評價具體、實時,教師與學生都可以及時掌握各自教與學的情況,針對反饋的問題及時調整教與學的策略,從而有助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后,智慧評價能綜合反映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的情況,包括學習習慣和態度、課堂表現、作業及練習、考試測評、團隊協作、實習實訓等,構成全面綜合性的評價。
四、結語
面對智能財務、業財融合對財會人才的新要求,必須科學合理設置財會專業課程體系。在教學內容上既要重視專業理論知識,又要重視實訓實踐;在教學模式上要積極構建智慧課堂,將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新技術深度融入到教學中去,從而提高財會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增強學生對智能財務、業財融合的適應能力。
參考文獻:
[1]財政部《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J].中國總會計師,2016(10):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