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4 18:33:2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地理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受限于經費,其實今日大部分的學校地理教學還是以傳統教學地理教學為主要方法,而信息融入地理教學在短期之內不可能大量使用電腦軟件上課,所以對多數學生來講,地理老師還是會以傳統教學地理教學方法做為上課方式,以下是針對其教學方法作探討。
1.1地理景觀表示法
由于學科本身的需求,光靠地圖教學并不能滿足學習上的需要。地景如峽谷、瀑布、熱帶草原、高山峻嶺……,人景如黃河皮筏、秦嶺棧道、蒙胞賬幕、藏胞雕樓……,都非用圖片來表示不可,利用圖片的教學有很多種。草就照片一項來談:就包括公布欄的展出、??平淌业恼褂[、實物投影機的放映、分組交換觀展等,其中除了實物投影機的放映可得到直接立即的效果外,其他方法都是得借助額外的時間或外借??平淌也拍苓B成教學效果,所以若學校的設備不足,至少應配置一間地理??平淌?,讓地理老師輪流使用投影機上課,目前各學科中地理可說是最適合運用多媒體電腦教學方式上課的科目。
1.2掛圖中心教學法
運用掛圖的教學方式,其實不甚理想,因為不一定能配合自己的需求,同時坐在后面的同學其實看不太到,而且教材的內容包羅萬象,除非是介紹單一景觀地理現象,因為該張圖占上課比重很高,此時我們才會采取這種方式的教學。
1.3板圖中心教學法
這是目前最為平常的教學法,而且是每位地理老師一定要盡量熟能生巧的教學方式,因為無論科技如何進步,終究地理老師擺脫不了畫圖,即使運用多媒體電腦方式上課,還是會有要在黑板上畫圖的機會,因為課堂進行的教學活動是活潑生動有趣的,在解釋事情時總會多少運用到板圖,所以平時還是要有隨時都能在黑板上立刻畫出簡圖的能力,不管畫的好不好,至少要讓學生看的懂,而且在表達地理景觀時,盡量用地圖是最簡單易懂的,所以盡管科技再這步,地理老師絕對要培養自己的繪圖能力。
1.4壁報圖教學法
有時地理老師為了節省繪圖時間或初為地理老師會使用此一教學方法,但此一方法有時會有一些問題,例如壁報圖的靈活度不高,臨時要在圖上增加符號不易,可視地理教學題材訣定是否要運用此一教學方法。
1.5投影片教學法
亦有相當比例地理老師使用此一教學方法,因為畢竟此亦為大量呈現地圖與文字的教學法,運用適當實學生也可收到不錯的學習效果,只是對于照片的處理還是需借助電腦的掃描,再用彩色印表機列印,但彩色列印成本很高,需透過學校大力資助。
1.6問題討論教學法
其方式有很多種,但最重要是事前要有充足的準備,而常用方式如下:
(1)分組討論地理教學法:分組討論是激發同學腦力激蕩的一種非常好的教學方式,但其題材的選擇較為特殊,不是每一種課程都可以用這種方式教學,有時甚至只要在課程進展中安排25分種的討論教學法,所以在進行這種方式的教學最重要是想借助同學彼此的互動,以及分組同學中表現較為好的同學,讓其他同學借此機會學習觀摩一番,這是一種不錯的教學法,但卻不是常見的教學法,所以地理老師平日應多思考哪些主題適合此一教學方法,以達成教學的最大效果。
(2)辯論式地理教學法:此一教學方法更不常見,甚至一學期用不到兩次,但學生只要事前經過好好的準備,通??蛇_到不錯的效果,尤其現在學生說問的能力比起以前的學生受的信息刺激更多,尋找資料的管道更多,所以辯論的內容更具有深度,有時其實可以運用改良式的辯論式教學法,亦即除了主辯、二辯、三辯、結辯等人固定之外,可以讓辯論的兩組同學分別加入討論,讓更多的同學擁有參與感,更投入教學活動的進展中,以讓同學更熱愛上地理課。
2結語
一、充分實現地圖的展示講解
在地理教學中,地圖是地理的語言,每節課都要講解地圖,完成填圖,實現作圖,地理常態課經常用到圖,不展示地圖就進行地圖的講解,學生空間概念形成困難,教學任務難以完成,而用ppt展示書上,地圖冊上原圖制作起來麻煩,增大了教師的工作量和講解的難度,課堂效率很低、容量小,學生學習困難,不敢興趣,而電子白板自帶的實物投影功能極大的解決了這個問題,可用實物投影自由展示書上,地理圖冊上的圖,為常態地理課提供了便捷的途徑,教師講的明白,學生聽的明白,學生也感興趣,主動學習,從而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在加上電子白板的應用程序,在圖上直接可以批注,用各種筆書寫、繪畫、修改,例如區域地理講解大洲大洋填圖,可直接讓學生在電子白板上書寫,如果需要修改用橡皮功能擦除,效率非常高,學生也積極參與,做到了學生的主動性。電子白板還可注釋和保存展示學生作品等,做到了教師和學生的真正互動,學生才精力集中,學習興趣才大,學生才能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形成有效課堂。
二、方便教學情景的創設
電子白板具有圖、文、聲、像合一的特點,可以創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把抽象枯燥的地理知識幻化為多彩的畫面、鮮明的形象,學生欣賞美,感受美,而激發學生的表現欲,觸動學生求知的心弦,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無處不在,可以使課堂教學變得更加有效。在我國目前的地理課堂教學中,電子白板的應用無疑為學生創造了最佳的學習環境,使用電子白板進行地理教學,生動、形象、直觀,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的知識,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講解世界主要氣候類型,不僅加入各種氣候條件下生存的動植物圖片加深理解,而且從動物世界剪裁下的對應的視頻加以豐富,使學生印象深刻,思維方式也得到了發揮。用電子白板創設了學習氣候的環境,使學生對氣候類型這部分知識產生興趣,進而有想學會這部分知識的想法,產生一種要學習的傾向,從而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生是不是主動學習,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興趣的激發和對自主學習環境的營造。而電子白板就能營造這種學習的情景,營造問題解決的環境。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求知欲,運用電子白板的資源內容融入課堂,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景中學到知識,這為常態地理課的有效性提供了可能。
三、實現教學過程的直觀性
利用電子白板的繪圖功能能直觀的呈現事物的發展過程,生動地揭發事物變化的規律,例如海拔和相對高度概念講解,可通過繪圖過程加以理解,不僅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而且幫助學生理解空間概念;利用電子白板進行教學連接了師生,促進了合作,根據教材內容和教學需求,使用電子白板各種功能,化靜為動,動靜結合,通過生動有趣的畫面,展現事物的直觀性,學生充分感知,在感知的基礎上對所學知識進行分辨與綜合,實踐證明感知得越好學習和記憶的效果越好,概念的形成越清.所以教學手段的直觀有利于有效提高常態地理教學。
四、有效的保存師生教和學的信息
電子白板可以記錄和反饋教師以往授課內容和過程,不僅有利于學生鞏固和回憶比較抽象的知識和概念,促進學生學習和掌握新知識,而且教師也可以在結合學生學習反饋的基礎上設計整理出可以靈活使用PPT、超級畫板、Flash等音影視頻一體的地理課件新模式,還有電子白板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更改充實原先的“課件”和內容,并會自動儲存為下節課應用做準備,加快地理課堂教學信息化進程,提高地理課堂教學有效性,把好的、成功的經驗規范起來,就是有效率有成果。
五、促進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一、轉變教育觀念是提高課堂效果的根本
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場所,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場所,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課堂不能只注意傳授給學生知識,而更應該引導學生主動去探究知識。另外現代教育思想更關注學生的生活心理世界,打破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無關現狀,給學生以主動探索、自主支配的時間和空間,創設對學生有挑戰性的問題或問題情景,從而使教師所教與學生所學、所需能有機結合。所以課堂效果如何,教師的教育觀念至關重要。
二、做好教學準備是獲得課堂最佳效果的關鍵
備課要備內容、備材料、備教具、備學生、備方法等,我認為最關鍵的是備學生、備方法。經過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教學,我相信各位教師在地理基本知識方面不會存在大的問題,但是,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一些教師在課前備課時只注重備內容的系統化、全面化,只關注自己的教學過程,不管學生,不備方法,導致教師講課、學生學習兩層皮,教學效果不好。
殊不知我們的學生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我們必須研究我們的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現代教學的要求,采用恰當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1.提高地理課堂效果的前提是了解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掌握學生的心理狀況,以及學生可能熟悉的生活地理環境,為課堂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實施做好準備。其次要備學生現有的地理基礎知識,知己知彼方能隨心所欲地駕馭課堂。
2.提高地理課堂效果的途徑是科學教學方法的運用?!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中學階段學生對地理課多無多大興趣,造成這種情況的重要原因,學生要么是感覺地理知識過于淺顯,很多知識通過自學便可以從書本上理解掌握,課堂教學對學生失去吸引力,要么是覺得知識過于抽象、空洞、難以理解,沒有學習意義,從而失去學習興趣。
挑戰欲望強烈、逆反心理強烈是當代中學生普遍存在的共性,抓住這一心理特征,在地理課堂上有效地巧設情景,吸引學生課堂注意力,刺激他們征服困難、解決問題的決心,從而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興趣眾多因素中的關鍵。
另外還可通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愿意上你的課,這也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中學生處在這樣一個特定的年齡階段,他們往往是喜歡一個教師就會去喜歡這個教師所教的科目,課堂上注意力也會比較集中。教師詼諧的語言、優雅的教態、淵博的專業知識、高尚的職業素養、某一個特長等等,這些都可成為學生崇拜的焦點,也是良好關系建立的條件。這樣就可形成由崇拜到愿意和你接近,愿意上你的課,教學效果自然會達到最佳效果。
現代教學手段可使課堂生動、形象地再現生活,使課本內容與現實有機結合?,F代教育媒體如幻燈、投影、錄音、錄像、電影、計算機、激光視盤等,具有形聲性、再現性和先進性的特點。它們主要以圖像和聲音的形式傳遞信息,可使學生真正做到眼耳并用、視聽并用,使知識傳遞、接受、記憶變得比較容易,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計算機教學,可根據教學需要,將要表現的地理事物由小變大、化遠為近,使事物的運動變化過程由快變慢或由慢變快,將事物的本質要素突出地展現于學生面前。例如通過電腦動畫可以模擬板塊運動過程,以及演示板塊運移過程,解釋構造地震的成因、板塊構造學說等,這將大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不拘于教室,可以讓課堂知識傳授和實踐活動相結合,在應用中學習知識,從而使課堂教學形式多樣化發展。以往地理課堂教學只重視書本知識,不重視實踐能力,理論脫離實際。素質教育提倡在實際中運用。重視和加強學生的社會實踐教育,是當前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質教育的重要方面。就地理學科本身的特點而言,它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實踐聯系非常緊密。因此,到野外觀察是學習地理所必須的,也是搞好地理課堂教學所必須的,有時候教室以外是我們最好的課堂。
三、加強科學教育研究
作為教育工作者,必須不斷地學習國內外教育理論,密切注視教育發展的新動向,認真研究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把精力集中在課堂教學上,最大限度地提高每堂課的教學效率,實現輕“負擔”、高質量。而且同時還要有較高的教育科研水平,把課堂教學當一門科學藝術來研究,改向經驗要效率為向教育科研要效率;改向題海戰術要質量為向教學改革要質量。
四、課后及時總結
你的教學目標在本次課中是否已經達到了?達到的標志是什么?你預先的教學設計與實際的教學進程之間有何區別?你在課上又是如何處理這些區別的?這次課你感到比較得當的地方有哪些?存在的問題又有哪些?什么問題是最突出的問題?在下次課中你打算如何克服在這次課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等等。
1.分層次教學的含義在教學當中,層次就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由于各種因素而導致的差異性。分層次教學首先要承認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在這個大前提之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對教學的目標以及內容采取分層次的教學方法,并建立相應的評估體系,讓學生能夠在了解自身的情況下,得到最充分的發展,培養出更好的創造力及思維,好的學生可以更好,差的學生也可以快速進步。分層次教學面對的是全體學生,能夠讓全體學生的整體素質有所提高,讓學生可以更加健康的成長。
2.分層次教學的指導思想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教師的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學來做出改變。因為學生與學生之間是有差異存在的,因此對學生的教學方法也要有所差異。第二,教學要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最終目標。因為每個學生都有其對應的發展潛能,因此一定要因材施教,不能只讓一些學生得到發展,另一些學生得不到發展,一定要讓教學能夠促進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第三,可以開發利用學生與學生之間差異造成的教育資源。在分層次教學中,學生處于主體地位,在某種程度上,還可以成為“教”的主體。
二、中學地理分層次教學的實施
1.學生分層要更加有效地進行教學,必須要對學生進行充分了解。因此在擬定教學計劃以及備課的時候,要根據學生各方面的差異,來對學生的層次進行全面的分析,并將學生分成幾個層次進行分層次教學,這樣教師在教學中才可以更好地因材施教。一般情況下分成以下幾個層次:A層次,學習勤奮,基礎扎實,上進心強,智力高,成績優異且穩定;B層次:基礎相對來說不夠扎實,智力較高,學習不夠勤奮,成績中上但不穩定;C層次,基礎較差,自覺性差,學習成績差。班級內部的分層就是讓同層次的學生坐在同一個區域,這樣在分組討論的時候就可以根據不同的層次來討論不同的內容,而年級的分層就是根據學生的層次來進行分班,便于教師的教學和管理。
2.教學分層
(1)分層備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層次來進行不同內容的備課,例如,基本內容:較簡單、全體學生都可掌握的教學內容,對于基本技能的訓練以及基礎知識的掌握,應當比較重視,各層次的學生都需要進行學習。中等內容:大部分學生可以掌握的相對基本內容較復雜的教學內容,在綜合性方面有一定提高,C層次的學生可以不掌握,A、B層次的學生則必須掌握。進階內容:只有少部分學生可以掌握的教學內容,最為重視學生的綜合能力以及知識遷移,在創造力方面也比較重視,A層次的學生需要掌握。
(2)分層授課。在根據大綱要求進行分層次教學的時候,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問的內容要有所差異,如在學習“洋流”時,C層次:洋流是什么?B層次:地理環境是怎樣被洋流所影響的?A層次:一個游客在悉尼的海域游泳,他的游泳圈不慎丟失在海中,在一段時間之后,他的游泳圈被洛杉磯海域的人撿到了,請問游泳圈經過了哪些洋流?對于有些較難的、各層次學生都需要掌握的知識,可以用分解和鋪墊等方法,將一個大的問題分成若干個小問題,讓學生在不斷解決小問題的同時,漸漸能夠加強對知識的認識以及運用,從而解決大問題。
3.分層作業
(1)書面作業。在每次教學之后,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的作業也應該有所不同。作業可以分成三種類型:第一是必做題,難度較低,主要針對基礎知識和基礎技巧;第二是選做題,難度較高,需要知識掌握程度較高才能夠完成,這類作業A層次的學生必須全做,其他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情況來選做;第三是思考題,難度又有所提升,A層次的學生需要進行反復的思考才可以解決。這樣就能夠根據學生的層次來培養學生對于知識的有效利用的能力。
一、把地理形象思維作為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切入點
地理教學中的地理形象思維是通過典型的地理現象,反映和把握地理事物本質的思維活動。地理形象思維不僅是思維過程中的一個閃念、一顆火花,而且是可以經常地存在于教與學的過程中。在教學中,進行地理形象思維能力的培養與訓練,對于全面開發學生大腦(特別是右腦)、全面培養學生學習地理、認識地理并在實踐中運用地理知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提供給學生的地理形象內容從形式上看可以分為三類:一是通過實物、模型、幻燈照片、聲像資料等表現具體可觀的地理形象;二是通過教師生動豐富的語言,描繪出具體的地理情境;三是通過簡潔的線條符號和地理示意圖形附加少量的說明文字表達一定的地理知識內容的形象化圖示。它們都為教學中構成地理形象思維的豐富材料。
二、利用感性材料,強化語言表達,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感性認識是思維的起點,思維就是對形象、直觀的感性材料進行加工整理,上升到對事物的本質及規律的理性思考。初中生的時空抽象能力有限,教師必須從初中學生實際出發,教學中充分運用形象思維的豐富材料,把一些地理事物或現象通過直觀的形式予以展示,教師進行必要的點撥、講解,引發學生思考、探究,必要時進行適當的暗示或提醒,同時要求學生對這些感性材料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表達,強化表達能力。例如:在“黃河水系”的教學中,幻燈片上黃河下游的流域面積明顯地比中、上游縮小,這種一反常態的現象可以作為讓學生從直觀的視覺中進一步訓練其抽象思維能力的一種素材。我們都知道黃河因中游流經黃土高原,大量的泥沙在下游地平水緩的華北平原沉積,使河床抬高而成為“地上河”,高出地面的河床再也不可能接納支流入黃河干道(水往低處流的道理人盡皆知,但這一點僅從流域的平面圖中是不可能直接觀察到的,學生必須通過抽象思維才能得出的結論)。而在講解黃河中游特點時,教師事實上已把原因告知了學生,因而,這一要求對初中生而言并不太難。
三、聯系生活實際,活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在水產業和野生動物及自然保護區等章節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死記硬背去掌握水產品的種類及分布、自然保護區的分布及所保護的珍稀動物,出現張冠李戴、移花接木的現象在所難免,甚至比比皆是,但教學中如能與學生日常生活實際結合,則效果就大不相同。例如:利用溫州地處東海之濱的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的優越性,讓學生憑自己的生活經歷講出所吃過、見過或了解的魚類,再把這些魚類按生活在淡水或海洋進行分類,這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如,把野生動物的分布情況與國內的旅游景點有機地結合起來,許多學生原本對珍稀野生動物本身并不感興趣,但因為平時的一次旅游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念念不忘,利用這種潛意識去識記野生動物或自然保護區就成了他對以往旅游的美好回憶。效果自然也不同凡響。人類學、心理學、生理學、邏輯學的新發現證實:人類具有巨大的潛能。人類儲存在腦內的潛能驚人,平常只運用到潛能資源的10%。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喬瑟夫·摩蘇博士說:“人的潛意識好比一座‘冰山’,浮出水面一小部分是意識,而潛意識隱藏在水下大部分?!酥灰m當地加以運用,記憶就變得十分輕松?!?/p>
實踐證明,教學中注重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結合,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越貼近,其學習的興趣和識記的效果就越好,期間的思維活動也越活躍。
四、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誠然,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引發學習熱情,可以從郵票、旅游、動物世界等多種角度進行切入,以充分激發、活躍學生的思維和參與整個教學過程,使之成為學習的主體,但一切形式總是為內容服務的。地理教學本身旨在通過這些載體,讓學生學會思考,結合地理學科特點,將看似繁雜、互不相關的地理事物與現象之間的內在邏輯關系揭示出來,這需要學生具有一定邏輯思維能力。例如:長江大堤上的“萬壽塔”塔基為何要“建”在九米多深的地下?你知道原因何在?從中可以揭示哪些相關的地理知識?
粗粗一看,萬壽塔與地理知識能有什么關系,至多因為塔身太重而江堤地質不硬陷入地下的吧!如果沒有仔細思考,這一結論很迎合常人心理,但事實上,眾所周知,塔基原本是在高出河面數米的江堤上,因年代久遠,長江受泥沙淤積,河床抬高并超過塔基,為了保護塔身免受江水浸蝕而在四周筑土疊磚,年復一年,四周越來越高,塔基便“越陷越深了”。那么這個原因本身又是怎樣形成的?這就可以聯系到長江上、中、下游的水文特點植被情況:長江上游多穿行高山深峽之中,水流湍急,落差大,植被情況相對較好,即便有泥沙入河,也因流速快而不能沉積。中下游河道流經平原地區,地勢低平,使流速減緩,必然使泥沙沉積,抬高河床。通過“萬壽塔”塔基低于地面這一普通現象,引發學生進行地理方面的邏輯思考,從而達到深化教學的目的。
五、精心設計問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教師可以特意對一些問題進行設計,以定向培養和訓練學生創造性思維中的某一方面的能力。
1、通過引導學生轉變看問題的角度,培養創造性思維的靈活性
中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往往會犯單向性思維的錯誤,這種情況下,教師引導他們轉換思考問題的角度是至關重要的,往往有“驀然回首”之功效。如:有學生問:“老師,你曾說過南海諸島中,島嶼都很小,而且盡是珊瑚礁”,“這樣的島還值得保衛嗎”?問題提得很幼稚,但很實際。因此教師僅從島嶼本身去解釋是很難有說服力的。但如果轉換一個角度來思考,學生就很容易接受了。根據“海洋法公約”島嶼擁有與大陸一樣的權利??梢試@島嶼劃定其領海、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等等各類管轄海域。據海洋學家測算,一個面積為2平方千米的小島,從圍繞該島的領?;€起劃定寬度為12海里的領海,則該小島即可擁有面積為400平方千米的領海海域,此外還有12海里的毗連區及從領?;€起算寬度為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可想而知,為什么不能放棄哪怕是再小的看似毫無價值的孤島了。象這樣把審視問題的角度進行變換而使問題變得明了,極易鍛煉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靈活性。
2、通過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同一問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廣闊性
同樣是上面的小島問題,教師在引導學生思考時,可以從多個角度切入,充分讓學生理解其保衛的價值,小島作為國土的一部分,不僅具有主權意識(國防意義),而且具有廣闊的資源價值(海域內的石油、天然氣、礦產品、魚類及其他生物),更具有開采捕撈形成的經濟價值。例如在“南海諸島”的教學中,南海諸島,絕大部分是水下暗礁、暗河和暗灘,島嶼不多,其共同點是海拔低(最高的石島海拔不超過15米),面積小(最大永興島僅1.85平方千米),南海諸島分布范圍展布在南北縱長1800千米,東西橫寬800多千米的南海廣闊海域,約160萬平方千米,占我國管轄“藍色國土的一半還多,其主權方面政治意義可想可知。同時從自然資源方面思考,島上長夏無冬,林木繁茂,海島眾多,鳥糞積藏量十分豐富,為農業發展提供理想的天然有機肥,具有相當的經濟開發價值。再者,之所以聚集眾多海鳥,緣于就近海域具有豐富的漁業資源,所以這里也是中國第二大漁區和重點開發漁區。第四,據科學勘測表明,南海盆地如同其他海底盆地一樣,均已發現有大型儲油、氣的地質構造。因而保衛南海每一個看似不起眼的珊瑚小島,其意義遠不在于小島本身,而在于它是捍衛國家的領土主權,保衛豐富的海洋漁業資源和豐富的石油及礦產資源。因此通過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同一問題,可以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廣闊性。
3、通過引導學生轉換問題形式,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深刻性
教學中最忌學生對問題淺嘗則止,似懂非懂,一旦碰到實際解題,就變得束手無策。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就同一問題,從不同的形式引導學生加以思考判斷,以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如在“森林資源”一節的教學中,通常學生往往只傾向于對森林作為自然資源的認識,而忽視作為環境資源的認識,不僅要讓學生明白森林作為一種自然資源在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國家建設中的作用,更要讓學生懂得森林作為大自然的總調度室在環境保護中作為一種重要的環境資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高中生的自然災害教育知識比較缺乏。
經過問卷調查研究,高中生對于自己周邊容易出現的自然災害、災害類型了解不多。在教學活動中,高中生不但要知道我國現在災害的情況,還要了解災害生成的原理,有助于學生增加對自然災害的理解。還要了解其他自然災害發生之前的自然特征,知道如何在自然災害發生時生存下來。而我國的高考對于自然災害知識的考察也不多,致使高中地理教師對于自然災害的知識沒有太重視,最后導致學生缺乏對于災害知識的了解。
2.高中生的自然災害生存能力較弱。
經過筆者的問卷調查研究,當自然災害出現的時候,學生往往不知道怎么處理,不知道如何逃生。而學校展開的防災減災的教學,都出現了“走走形式”的情況,自然災害的教育并沒有深入學生的腦中。與我國的防災教育不同的是,在日本每位同學都配備一個防災包,內有很多的防災減災工具,當自然災害出現的時候,它能給人們帶來很大幫助,我們可以拿來借鑒。
3.高中地理災害教學課本配套不太。
地理學者把災害教學的有關知識放在地理課本中是挺好的,可是在地理課本中災害教育是放在高中地理選修中教學的,而那些學習理科的學生就得不到這些知識的教育。可是在日本的災害教學知識在小學階段就已經普遍教育的。此外,地理課本中的自然災害和防災減災比較注重理論知識的教育,但是實際的操作性不強。高中的每個學科都屬于不同的教學體系,各個學科之間很少聯系,可是災害教學的致使又是一個跨越許多課程的致使,學科之間沒有彌補,肯定會約束自然災害教育教學的實施。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對于高中災害的教學知識可以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來補充教材上的缺陷。
4.高中地理災害教育教學的方式單調。
經過筆者的調查研究,學校的災害教育教學一般會讓教師來開講,學生們難免會覺得枯燥無聊。而對于自然災害的教育教學,也可以采用很多其他的教育教學手段,有一些新鮮感與新奇感,比如某個地方海嘯之后,高中學校里可以開展班會的活動來預防自然災害的發生。這樣做,不但可以增加了教師給學生災害教育教學的教學手段,還能夠有效落實學生的災害知識的了解。
5.自然災害的教育制度不太合理。
目前的災害教育評價是依據學生的地理成績來判定的,可是這只是體現了學生對于自然災害的了解情況,而缺乏對于學生防災技能的考察。因此,應該馬上構建一個科學的防災教育制度,來確保災害教學的順利實施。
二、高中地理自然災害教育教學的建議
1.從災害的危害程度與防范程度的角度而言,需要很好地了解自然災害的基本情況
指導有關的防范災害的措施,才可以把自然災害的后果減小到最小。就高中學生來看,學??梢栽鰪妼W生處理自然災害的培育,有助于學生在災難出現的時候能夠知道如何處理,對于學生在災難中確保自己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2.提高學生處理自然災害的技能
指導學生樹立科學發展觀,有助于學生的自我發展,對于學生今后的人生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認真教育與培育學生具有不錯的處理自然災害的技能,才可以提升人們處理自然災害的技能,提高人們的自我素養,有助于創建一個和諧穩定的良好人類社會。
3.增加高中地理的探究性學習活動
讓學生可以關注到現實生活,又能聯系到學習到的地理知識,使學生們知道學習地理知識的好處,來增加防災減災的素質教育。教師在設計高中災害地理的過程中,應該事先確定學生們學習的目標,一定要利用好寶貴的時間與資源,聯系現實中的例子,增加學生對于自然災害的了解。
三、結束語
1.地圖是學習地理的必要工具由于地理這門課程的特殊性,所以對于地理知識的研究離不開地圖。研究地形、地質等需要有圖像解釋,才能直觀地看出每一部分講的是什么。也正是因為有了地圖的形象描述,才可以了解中國各省市分布方位等。當課本中涉及氣候、降水量等問題的時候,也是依靠地圖這一重要工具中各種圖形標示以及區域顏色深淺變化來直觀反映問題。
2.地圖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地理教學中,通常會遇到這種情況:專業術語過于抽象,當學生聽過之后不能完全理解甚至根本不理解,老師的解釋有時只會讓學生感覺更加混亂難懂。這時,地圖的重要性就有了充分的體現,用圖像將術語內容表現出來,學生可以從直觀上看清楚老師傳授的內容。因而學生會加強對每一個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有時他們從中學到的可能會比老師講授的還要多。地圖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對于學生記憶知識的時間與應用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3.地圖可以調動學習興趣地圖是由圖形與顏色相輔相成、共同配合的有機構成,將枯燥的文字轉化成直觀清晰的圖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地圖的敏感度會更強,換句話說,也就是地圖更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觀察地圖的過程中,學生還會發現自己掌握不牢固的知識點,從而進行相關知識的自主學習來補充漏洞。
二、地圖教學的實施過程
1.對地圖有一個大致了解在初中生中提起地圖來,他們對此并不陌生,但也并非完全熟悉,因為好多人拿到地圖后都不清楚如何去看,不清楚每一個標志表示的是什么。所以,在地圖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地圖,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等先給學生展示一下各種地圖如何分類,每一類地圖包含的內容。
2.學會如何分析地圖學生拿到地圖后,想要得到需要的信息必須學會如何分析地圖,因此,對于地圖的分析就是地圖教學中的第二個任務。對于地圖的分析,主要是看圖表的四個方面:標題、圖例、注釋、內容。標題會指明圖表所屬,明確了一個研究方向。圖例與注釋可以歸為一類,因為它們都是幫助學生分析地圖的補充與說明。最后是內容,在內容分析中學生首先要了解地圖構成的三大基本要素是比例尺、圖例和方向。因為這三者對于學生遇到的比例尺的大小比較問題以及在此基礎上的實際面積判斷問題來說都是重要的分析工具。之后,學生需要掌握的是判斷地形的方法,其中主要是等高線與分層設色這兩類地形圖的判斷。由于地形和我們的生活聯系密切,所以這些判斷分析的方法更具有實際意義。
3.在實際中正確應用地圖在新課程中,應改變之前以老師作為課堂主體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的技能與獨自分析能力。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在實際中正確地應用地圖來教學與解決問題。對于教師來說,地圖在教學過程中的正確使用不但可以縮短學生用于理解的時間,而且可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的活躍程度,讓學生對于學習知識的積極度大大地提升。而且,地圖的使用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關注到教師想要其關注的問題上。對于學生來說,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多應用地圖,加強學生在地圖應用方面能力的培養,鍛煉學生的畫圖能力是很有必要的。讓簡單的地圖成為學生日常使用的基本分析工具,如果遇到復雜地圖,例如鐵路、河流等相關地圖,教師應結合課本設計相應的簡圖來幫助學生理解。
三、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