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20 00:52:1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稅法培訓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面向社會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要按照市、縣普法辦的要求,局面向全社會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通過深入開展“法制宣傳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六進”活動,重點加強對領導干部、青少年、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和農民的稅收法制宣傳,深入開展以打擊偷稅、騙稅為重點的法制宣傳教育。
1要通過舉辦稅法專題講座、贈送稅法知識出版物、依托地方學校開設稅法講堂、呈報專題信息和報告、召開專題聯席會議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發揮稅收職能作用,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做出的重要貢獻,使他解稅收工作,支持國稅機關依法治稅。
2要采取國稅公告、國稅網站在線咨詢、送稅法進機關、舉辦稅收與經濟社會發展專題展覽及講座等形式。解構建社會誠信體系的重要意義。
3進一步推動稅法宣傳教育內容進課堂、進教材、進課外讀物、進趣味活動的工作。通過法律知識讀本、影視專題片和小板報、小廣播、小活動等教育形式,3要以普及稅收法律、法規知識為重點。發揮好課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4要大力宣傳“依法誠信納稅”和“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內容。積極展示國稅機關推進依法治稅的積極成效,積極引導企業自覺遵從稅法、依法誠信納稅、依法經營管理。
5要通過豐富宣傳內容。強化分類宣傳,幫助納稅人更好地了解稅收權利和義務。針對稅收常識、辦稅流程、難點問題、典型案例等內容,制作豐富多樣的稅法宣傳資料。發揮互聯網優勢,突出面對面稅法培訓輔導,加強培訓輔導宣傳。通過稅務網站、短信平臺等途徑,為納稅人提供個性化稅法宣傳訂制服務。針對大、中、小學學生的不同接受能力,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普及稅法知識。積極發揮稅收管理員、辦稅服務廳人員和稅務稽查人員等直接接觸納稅人的優勢,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性化分類宣傳。
(二)國稅系統內部開展法制宣傳教育
學習宣傳與本職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加強各種通用法律法規及稅法的學習宣傳。堅持以講促學、以用查學、以考督學的學法機制。以及新頒布、新修改的法律法規,著力培養“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觀念。要進一步完善法律知識的培訓、考試、考核制度,切實落實全員學法每年每人不少于學時的要求,并把學法情況和考試考核成績記入檔案,作為考核、任職、定級、晉升的重要依據。要把深入學習、宣傳憲法等法律法規作為一項重要工作和長期任務來抓,增強民主法制意識,樹立依法治稅、規范行政的觀念。
四、普法內容和步驟:
(一)學習國家基本法律。樹立牢固的法制觀念,增強國稅人員遵紀守法、民主參與、民主監督的意識,注重提高國稅各級領導干部依法管理稅收的水平和決策能力。
(二)學習經濟建設相關法律。大力宣傳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和稅收秩序相關的法律、法規;為改革、發展、穩定創造良好的稅收法制環境。
(三)學習稅收專業類法律。促進納稅人依法納稅,稅務機關依法征稅。加強稅收征收管理,大力組織稅收收入,確保應收盡收,切實保障征納雙方的合法權益。
(四)學習行政執法相關法律。建立健全稅收執法責任制、執法監督制和執法考核制。堅持學法與用法相結合,努力提高稅務行政復議、稅務行政應訴和稅務聽證的水平,通過法制培訓以案釋法活動,促進法治國稅建設。
(五)六五”普法從2011年開始實施。2011年月前,根據實際制定本單位的五年普法規劃,報縣普法備案;組織階段,2011年月至2015年。依據本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要求,制定法制宣傳教育年度工作計劃,突出年度工作重點,做到部署合理、措施有效、指導有力、督促及時,整改到位,確保六五普法規劃全面貫徹落實;驗收階段,2015年,按照本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要求對“六五”普法工作進行總結,做好資料收集和迎接市局、縣普法辦檢查驗收的準備工作,順利通過上級的驗收
五、普法措施和要求:
(一)加強組織領導。
切實加強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領導,要高度重視。把“六五”普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工作計劃,統一考慮,統一部署。要健全組織,完善工作機制,充實力量。要成立由局長任組長,分管局領導任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六五”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普法辦公室設在法規科,具體負責我局的六五”法制宣傳教育工作。
(二)加強法制宣傳載體建設
推出一批有特色、內容新、形式活的名牌欄目。利用報刊、電視、電臺、互聯網等,要注意發揮宣傳作用。辦好稅法宣傳專欄、專題節目、系列講座、公益廣告,既為社會大眾喜聞樂見,又能夠增強稅法宣傳教育的感染力和針對性。與行風評議、專項培訓、支持新農村建設等熱點工作相結合,堅持不懈開展宣傳教育,實現普法工作的綜合效應。
(三)堅持普法宣傳與日常宣傳相結合
進一步加大日常宣傳工作力度,利用每年“全國稅收宣傳月”和“全國法制宣傳日等有利時機抓好集中宣傳的同時。確保稅法、政策咨詢、辦稅服務內容的宣傳不間斷,依法誠信納稅要求的宣傳不間斷。對社會公眾知悉、涉及稅收政策或稅收管理內容的文件,與新聞宣傳稿件同步宣傳。要豐富內容、創新形式,以滿足納稅人的新期待、新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實用性,以納稅人喜聞樂見的形式,提高法制宣傳教育效果。
一、加強組織領導,奠定扎實普法工作基礎
我局黨組高度重視普法教育工作,強化普法工作辦公室職責的同時,進一步明確了相關工作制度和當前法制宣傳教育的工作思路、目標任務、工作要求和方法步驟,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稅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并納入年度目標管理考核。從而在組織領導和制度上保證了普法教育和依法治稅工作的落實與開展。
二、找準“著力點”,強化法制教育培訓
我局把加強對稅務人員培訓、提高稅務干部的執法素質作為今年“五五”普法教育工作的重點,創新開展各種形式的培訓教育活動,稅務干部的法制意識、執法能力得到很大提高。一是在原有規劃制度基礎上,結合今年“春訓”活動和打造“學習型”國稅機關活動,制定《20__年度“春訓”教育培訓計劃》和《全員教育培訓實施方案》,并設立“全局學習日”,為組織全局干部扎實學習稅收法律、法規和政策打下堅實制度基礎。二是改進法制學習、培訓模式,堅持“個人自學”與“集中學習”相結合、專家學者輔導講座與稅收實務操作相結合,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提高培訓質量。局班子成員帶頭學法、講法,起到了共同學習、共同交流,共同提高的作用。五個月來,我局完成了《行政訴訟法》、《行政復議法》、《稅收征收管理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學習培訓,大大提高了稅務干部的法律素質,為規范稅收執法行為打下良好基礎。三是充分利用內部局域網絡資源,積極探索網絡學習和教育新途徑。在內網設置了“廉政教育”、“網送稅法”等欄目,引導干部職工和廣大納稅人學法、守法。
三、創新稅法宣傳,提高納稅人稅法遵從度
充分利用今年4月份第19個稅收宣傳月契機,精心組織,創新形式,使稅收宣傳月活動有聲有色。
(一)針對納稅人,采取個性化服務
以“百名局長千名稅干入萬戶送稅法”活動為契機。精心選擇了各行業有代表性、典型性,輻射能力強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針對其不同特點和不同需求,編寫了若干份諸如“資源綜合利用稅收政策”、“礦山、紡織、食品、電子等行業稅收政策解答”、 “創業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等宣傳資料。4月1日,由局班子成員、中層干部到__有限公司、__食品工業有限公司、*社區、*超市、*店及若干鄉鎮贈送資料、宣傳稅法。在“*公司”,他們詳細講解了有關“資源綜合利用”的稅收優惠政策,根據這項政策,該公司預計今年可受益500-600萬元。對“*公司”,國稅干部告知其除繼續享受外資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的政策外,還可對購進環保設備按投資額的10%抵免所得稅,在促進企業發展的同時,又利于我縣的生態環保,也是對“*經濟區建設”的支持。在*社區、*超市和*賣店,國稅干部們認真解讀了“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納稅人權利與義務的公告”、“關于鼓勵全民創業的稅收政策”、“德安縣建筑安裝工程耗用材料稅收管理暫行辦法”等與納稅人密切相關的各項政策。
(二)針對社會公眾,擴大宣傳面,重點普及發票知識
1、精心制作宣傳展板,
參加市局在*市和中廣場統一組織的稅收宣傳活動。
2、利用國稅內、外網站和政府信息公開網及電子顯示屏、宣傳欄等平臺,宣傳納稅人權力和義務以及新的稅政法規。
3、 4月23日 ,與地稅局聯合開展稅務發票宣傳活動。在縣城人流最集中的時代廣場向公眾現場解答稅務發票有關問題,指導如何辨別虛假發票,發放“納稅人權力和義務手冊”和“發票知識手冊”。
四、規范執法行為,大力開展依法治稅
【關鍵詞】納稅服務;稅務機關;優化研究
我國自1994年實行了分稅制財政管理體制改革以來,建立了國稅和地稅兩套稅務機關,分別負責中央稅、中央與地方共享稅及地方稅的征收及管理工作。在國家宏觀調控的基礎上積極發揮地方的信息優勢,依法對納稅人進行有效的管理并提供一系列的納稅服務。
納稅服務,是指稅務機關按照稅收法律、法規、規章、政策等規范性文件的要求,引導納稅人履行納稅義務,提供包括稅法宣傳、納稅咨詢、辦稅服務、權益保護、信用管理和社會協作等多個方面的一種公共服務。
一、當期納稅服務存在的不足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和服務型政府建設的不斷深入推進,稅務機關納稅服務理念不斷深化,在原有基礎上積極推進服務內容的創新及服務方式的多樣化,進一步提升納稅服務水平。但是,目前的納稅服務依舊存在著很多尚待完善的地方,仍需繼續改進,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目前的納稅服務體制尚不健全
國家稅務局與地方稅務局之間的工作職責不統一,部分稅務機關內的各個部門之間存在著職責重復、資源浪費等現象。此外,很多稅務機關的納稅服務工作也欠缺長期規劃,上下級、各部門之間的協作配合能力不濟,效率不高。部分稅務機關在制定征管制度及征管程序時,沒有考慮到納稅服務,也沒有考慮到廣大納稅人的實際需要,沒有將納稅服務融入到稅收征管工作之中,常常導致稅收征管與納稅服務之間脫離關系。
(二)我國納稅服務的業務拓展尚不平衡
一部分地方稅務機關未能按照稅務總局的要求。同時兼顧并完成稅法宣傳、稅收咨詢、權益保護、信用管理與社會協作多項主要業務。此外還有一部分稅務機關的辦稅服務的優化工作做的很到位,楣憒竽傷叭頌峁┝爍加便捷舒適的辦稅環境,卻未能做好稅法宣傳與稅務咨詢等工作。
(三)缺乏完善的監督考評機制
很多地方稅務機關都制定了關于稅收收入、征管效率等考核指標,卻沒有制定關于納稅服務的評價考核指標,更沒有相應的規章制度來進行專項考核。因此包括監督檢查、批評措施在內的多元化納稅服務監督考核體系急需被建立。
二、納稅服務體系的優化對策
(一)加強稅法宣傳工作
稅務部門應明確工作職責,進一步規范和完善稅法宣傳工作,不斷創新稅法宣傳的形式和內容,拓展稅法宣傳渠道。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稅務報刊、辦稅服務廳、“12366”納稅服務綜合服務平臺、稅務宣傳網站的作用,直接全面地向納稅人進行稅法宣傳。各級稅務機構還應當積極發揮微博、微信等新型互聯網媒體的互動、新穎、便捷等優勢,努力做好納稅服務工作。
針對不同行業和不同經濟類型的納稅人分別開展和提供個性化稅法宣傳活動,根據納稅人的需求,制定系統的面向納稅人的稅法宣傳資料計劃,分級分類編制“辦稅指南”,“同步解讀”等,不斷豐富稅法宣傳的內容及形式。同時在每年4月稅收宣傳月,稅務部門應進一步深入稅收宣傳教育工作,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分調動納稅人的積極性。
(二)完善納稅信用評價標準
設置合理的納稅信用等級,完善現有的納稅信用評價標準,在稅收信息管理系統中加入納稅信用評價功能,制定統一的納稅信用考核方式。建立納稅人納稅信用數據庫,并逐步將稅務登記、稅務稽查、稅務征收、稅務評估等信息添加至納稅信用數據庫,并實現對數據庫的實時、動態維護管理。強化對納稅人信用的評測與監管,完善納稅人評價制度,建立健全現有的納稅信用分析系統,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稅收遵從度。將納稅信用信息納入社會評價系統,并將納稅信用等級作為其重要的評價參考,推進納稅信用與社會信用的聯動管理。
(三)完善納稅人權益保護的制度
明確納稅人權利保護的具體職能,建立起運行高效的權利保護工作機制。稅務機構應該按照相關的規定,參照分工負責的制度,對納稅人的舉報、投訴、行政復議、法律訴訟和申請國家賠償等行為進行及時的、準確的受理。為了保障納稅人的知情權、監督權和參與權等一系列權益,稅務機構應當極大增加稅務公開的推廣力度,相關的稅務機構應當充分利用納稅服務窗口、在線納稅服務系統、第三方調查等渠道收集納稅人以及社會各界對自己的評價與建議。同時,稅務機構還應該建立與納稅人溝通制度等,切實地完善現有的納稅服務措施,努力做好稅務法律救濟服務工作。按照稅收協定,啟用協商程序,維護和保障納稅人的合法稅收權益,嚴肅查處有損納稅人權益的相關行為。
(四)建立了科學的納稅服務水平評估機制
在每個稅收工作年度結束后對全年的納稅服務工作水平進行科學評價,開展納稅服務績效評估,進行滿意度測評,并對統計數據進行合理分析,積極采納納稅人的評價和建議,總結存在問題及改進措施。針對不同類型以及不同行業的納稅人提供分類的和個性化的服務,同時借鑒國外的先進經驗,本著“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從納稅人的利益出發,為納稅人提供優質的服務。
(一)銷售商品存在的差異1、銷售商品收入在確認中的差異在我國《企業會計準則第14號—收入》中第四條和我國稅法《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確認企業所得稅收入若干問題的通知》二者比較得出,在會計核算收入中注重的是相關利益流入本企業的可能性,而稅法在確認收入時注重的是完成經濟交易的法律要件——銷售合同的簽訂與否。在會計核算收入的注重點可以看出,計稅收入的確認相比較于會計收入的確認沒有“相關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銷售方”,這就說明稅收屬于政府的利益,它不像企業把側重點放在利益的流動方向,而是側重于經濟交易或事項的發生與否,只要有經濟事項的發生,在稅法方面就要有收入的確認,并且其不會考慮此經濟事項能否給企業帶來利益。2、銷售商品收入在計量中的差異稅法沒有考慮資金的時間價值,所以不同于新會計準則引入的公允價值計量方式,二者在銷售商品收入計量上不一致。簽訂合同時采取的遞延方式實質是融資行為,應當按照合同協議上的公允價值計入收入;而在稅法沒有考慮時間價值因素,對于融資性的經濟事項不進行分桃處理或是折現。在現金折扣方面,會計確認收入采用的是凈價法(扣除折扣的凈額),而政府認為現金折扣是企業為了盡快得到貨款而采取的一種獎勵活動,發生的費用屬于財務費用,其成本不能由政府承擔,所以稅法是按照全額貨款確認收入的。出于反避稅的考慮,稅法在企業發生視同銷售業務的時候要對此項經濟活動確認收入。稅法中規定:當視同銷售的商品是本企業自制資產的,按照同期同類資產的同價格確認收入;當視同銷售產品是外購資產,確認收入時,可以按照購入價值計量。而會計方面如果發生視同銷售行為是不用確認收入的。所以,不同于會計,稅法要為視同銷售行為作為計算應稅收入應繳稅金的商品或勞務的轉移行為。
(二)提供勞務收入確認和計量的差異在企業會計準則中確認提供勞務所得的收入方法是:第一如果一個會計年度內完成的勞務,應在其完成時確認收入;第二如果一個會計年度沒有完成的勞務,且能夠可靠計量在資產負債表日提供所勞務的結果,則要按照完工百分比的方法確認勞務收入;第三如果勞務結果不能可靠計量的還要分兩種情況處理:一是預計能夠補償已發生的勞務成本,應按照可以補償的金額計入勞務收入中去;二是已預計無法補償已發生的勞務成本,應按照發生的勞務成本計入當期損益,此勞務不再確認收入。在稅法對勞務收入方面的規定是:能夠可靠計量的勞務交易結果應該按照完工百分比法確認勞務收入,區別于會計中“有關經濟利益會流入企業”。稅法不同于會計謹慎性原則,而是更好的偏重于權責發生制,所以在稅法中不管成本能否回收,只要企業從事勞務工作,就要確認收入的實現。根據對兩者的分析研究,可以總結出:稅法不考慮收入到賬的可能性,而是將當期應繳納的勞務收入確認按照完工百分比計量,統一的應用此方法于所有提供勞務的收入。這是會計計量和稅法計量收入的一個明顯的差異,除此之外,二者同商品銷售收入的計量方式基本一致。同時,稅法還賦予相關機關在實際特別的情況下擁有核定權。
二、協調會計和計稅收入的差異
目前注冊會計師考試規定五年之內必須全部通過考試,因此考試科目的搭配對考試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報考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認真做出選擇。全職考試的、學習時間比較充裕的或者基礎比較好的考生可以考慮全科報名,做好最充分的準備。六門專業課中,一般來說會計和審計的難度最大,財務管理次之,最后是經濟法和稅法。其中,審計和會計的聯系比較大,因為審計中理論和實務結合的部分,涉及了很多的會計知識。另外,會計和稅法的結合也是比較緊密的,會計中的所得稅章節、遞延所得稅會計處理一直是個重點,所以學習會計的時候學習稅法是個不錯的選擇,對于整體把握會計教材有很大幫助。經濟法和稅法兩者基本上可以說沒有什么聯系。第一次報名考試,一定要選擇自己最有把握的課程,這樣,對于樹立自己戰勝注會考試的信心是很有幫助的。如果是會計專業的學生,可首選會計、審計、稅法等科目;如果是非會計專業的考生,可首選財務管理、經濟法、稅法等科目,因為會計和審計科目難度較大,需要較長時間的準備。報考注冊會計師,應該報兩到三門好一些。如果沒有非常強的實力以及時間和精力,考生不要一次報考6科。
二、如何看書與做題
考注冊會計師要有很強的自我調節能力,調節好家庭工作等方面的問題,合理安排好時間進行學習,最重要的就是要調整好心態。
1.開始復習的時間
考注會要理解記憶的東西太多,所以應提早著手計劃準備,最好從12月份就開始。因為我白天要上班,又有家庭和孩子,所以注定我不可能拿出專門時間來應付考試,只有充分利用夜晚及周末時間,早下手早準備。在這一點上我主張溪水長流,不主張最后2-3個月才突擊看書。
2.教材及輔導書
注會考試對考生基礎知識的理解、綜合分析能力要求很高。所以每年在新書沒下來之前,應提前關注來年教材是否會有重大變化,先看教材變化不大的那本;因為新教材一般在考前5個月左右的時間才下來,時間太倉促。等新書下來時,一定要購買新教材,隨即進行新舊對比,凡不一樣的地方就用紅筆做個標記,這樣看書的時候自然就有了重點。對每年教材變化的地方一定要特別留意。對教材新增內容,幾乎每次都是作為重點來考的,甚至有時會占到40%。說到輔導書,一定要精不要多??梢哉f我的注會能通過一半多取決于輕松過關系列,所以北大東奧出的輕松過關系列是一定要買的。至于是否報培訓班需要因人而異。報培訓班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個人的自覺和勤奮才是關鍵。
3.看書與做題的方法
要想熟練地掌握教材內容,書至少要看三遍以上,如果時間不夠的話也要保證重點部分看三遍以上。同時可兩本書交叉結合著看效果會比較好一些。第一遍通讀。先了解一下有關概念和內容,使心中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和理解即可。第二遍精讀。要深刻理解教材細節,梳理各章節間的聯系,總結相關知識點。每看完一章后可以馬上做這一章的客觀習題(如輕松過關里面的),這樣能加深理解,鞏固記憶,而且能把看書過程中很多似懂非懂、模棱兩可的東西具體化、條理化。第三遍是鞏固重點知識,查漏補缺。這個時候應該把教材再通讀一下,著重關注書中劃紅線的部分。同時將以前做過的題中出錯的地方瀏覽一遍,因為出錯的地方自己往往自己掌握不牢的地方,強化一下對考試會有幫助的。在考前的1-2個月里,可以親手多做一些模擬題或以前的考題,把握出題者的思路和整體的難易程度。在臨近考試的前半個月,新的計算題和綜合題就不要做了,有針對性地對一些知識點進行強化記憶便可。
三、注冊會計師考試時技巧
1.保持正確的應考心態。
考試時心態要平靜,既不能太過緊張,也不能沒有一點壓力,要正確把握一個“度”的問題。
2.卷子發下來后不要忙著答題,先填涂自己的應考信息,然后逐一仔細核對,再看看題量及題型,合理安排時間,穩定一下情緒。
3.考試時,要先易后難,不會的做出標記。
最后如果有時間的話,再解答。如時間不夠,在最后幾分鐘注意一定要把選擇題中未做的給蒙上,千萬別空著,說不定你很幸運。
4.客觀題應爭取在35分鐘左右答完。
而且客觀題做完之后立刻填涂答題卡,然后再仔細核對一遍填涂信息。
5.做計算綜合題時,注意一定要把握好時間,調整解題速度。
做題前可先大致瀏覽一下,切記要先做最簡單的。并且做題時要先看答題要求,帶著要求到題目中去找答案。注意不會做的或很復雜的,先跳過去,千萬不要硬摳,浪費時間。在考試時間所剩不多時,不要慌張,應沉著、冷靜,盡量將會做的題做完。
6.考完一門丟開一門,不要把情緒帶到下一場考試,影響到后面的考試。
關鍵詞:稅收風險 形成原因 防范策略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稅收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重視,企業作為市場經濟迅速發展的主要力量更應該重視稅收風險,及早的預防稅收風險。但是,稅收風險是不可避免的,因為這種風險存在于企業的經營過程中,所以企業應該發現稅收風險產生的因素,做出積極的防范措施。
一、企業稅收風險形成的原因
企業稅收風險指的是企業因為稅收致使企業可能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經濟損失。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在發展和壯大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不確定因素,很容易導致稅收風險的發生。所以,企業首先必須要找到稅收風險產生的原因才能更好的防范稅收風險。
(一)財務管理水平較低
企業的財務管理部門大都注重于對企業經營項目的核算,公司間的賬務往來,但是對稅收知識的了解十分淡薄,對稅收政策不能準確的理解,很容易造成繳納稅收時出現嚴重的涉稅錯誤。企業對基本稅種了解不夠全面,對于企業經營的業務是否納稅模糊不清,使企業受到經濟損失。
(二)缺乏正確的稅收意識
企業的管理者往往在納稅環節上缺乏正確的理財意識,總是想在國家稅收上盡可能地節省財務支出,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進行偷稅、騙稅等行為,實施不正當手段以達到“合理避稅”。殊不知,企業將會為此付出的嚴重的稅收成本(罰款、滯納金),所以企業應該正確認識稅收問題。
(三)法制觀念淡薄
企業在應對稅收問題時,企業的財務人員往往是一籌莫展,總是捉襟見肘。這是因為從企業領導到員工對稅收政策的淡薄,并不了解稅收政策和相關的法律法規。很多企業大都會出現在稅收問題上態度較為消極,從思想上沒有形成納稅觀念,并沒有真正的意識到稅法的重要性,過于注重企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經濟利益。
(四)沒有形成有效的稅收管理制度
企業因為積極的參與經濟活動,經營自己的產業,從而成為國家的納稅大戶。也有很多企業沒有建立有效的稅收管理制度,財務人員對稅收相關知識十分模糊,使得企業經營者在建立企業運營制度缺乏稅收意識,當企業的業務部門在做業務,簽訂協議合同時沒有稅收觀念,財務人員對涉及相關業務的稅收問題,沒有很好的能力去解決,使企業面臨稅收風險。
(五)企業經營的廣泛性,增加稅收風險
稅收風險隨著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壯大,貫穿于企業生產、加工和銷售的全過程?,F代企業都是跨領域發展,形成集團公司,所以企業的經營活動多元化。正是因為企業這種多元化的發展,使企業在經營活動中涉及到各方面的稅收問題,如營業稅、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以及企業重組、關聯企業交易等,這就更加增加了企業的涉稅風險。
二、企業稅收風險的防范策略
企業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不斷壯大,影響企業稅收風險的程度各不相同,影響因素眾多。企業應該采取有效的策略避免稅收風險的發生。
(一)提高財務人員應對稅收的能力
企業應該加強對財務人員關于稅法知識和辦理稅收技能的教育和培訓,使財務人員能夠準確的區分稅法與企業財務核算制度的不同,對于模糊不清,不易理解的稅收政策和法律文件及時向稅務機關咨詢;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合理的區分企業財務核算和納稅核算的不同方面,提高財務人員處理稅收問題的操作能力。
(二)加強企業的財務管理
企業應該加強在經營活動中的財務管理,各個經營部門應該與稅收管理部門共同配合,相互協作。在業務部門經營業務時出現納稅的業務時,稅收管理部門應該做好防范稅收風險的計劃,積極的應對可能發生得稅收問題,真正做到稅前控制。加強企業對稅收的財務管理,規范稅收管理體制,可以有效的促進企業員工對稅收政策的了解、提高,增強企業對稅法的認識,有力的幫助企業防范稅收風險,促進企業快速的發展。
(三)建立稅收防范體系
企業應該根據國家的財政稅收政策制定完善的稅收防范體系,使企業能夠有效的了解稅收信息和國家稅務發展趨勢,為企業積極的預防稅收風險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企業建立健全的防范體系可以提高企業員工對稅法和稅收政策的重視,有助于企業在生產經營中健康的發展。
(四)加強對稅收工作的評審
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產生很多涉稅業務,這就需要企業加強對稅收工作的評審工作,真正做到稅中控制,確保財務人員準確的處理稅收事項;清楚地區分稅種,避免將稅種混淆,從而導致企業在繳稅時多繳或者漏繳,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涉稅風險,有助企業防范稅收風險。
(五)加強對稅收知識的宣傳和普及
企業應該在企業內部大力宣傳稅收知識,提高企業全體員工對稅法的了解。由于現代社會稅收政策更新非常快,企業應該及時組織業務工作者和財務管理人員進行相關稅收政策的培訓和教育,定期組織管理層及相關業務部門進行普及稅法知識和相關稅收政策教育。企業也可以通過宣傳欄,企業報刊以及辦公網站的方式加強對稅收知識的宣傳以及稅收辦理過程中的道德教育等等,促進企業高效的防范稅收風險。
三、總結
本文通過對企業稅收風險的形成原因及防范策略的研究與分析,提高了企業對稅法和相關稅收政策的認識,增強了企業對稅收風險的防范意識,有助于企業快速的發展,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徐潔稚.淺析企業稅務風險管理.[J].改革與開放 .2010.(2)
[2]張景凡.淺議企業稅務風險防范與控制的措施. [J] .會計之友(上旬刊) .2010.(10)
一、總體目標和要求
今后一段時期,全市國稅系統企業所得稅管理的總體目標是:全面貫徹實施《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有效落實企業所得稅各項政策,進一步完善企業所得稅管理與反避稅的制度手段,促進收入恢復性增長,逐步提高企業所得稅征收率和稅法遵從度。
為達到上述目標,加強企業所得稅管理的總體要求是:分類管理,優化服務,核實稅基,完善匯繳,強化評估,防范避稅。
二、重點工作
按照加強企業所得稅管理的總體要求,在全面推進的基礎上,重點抓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稅基管理
稅基管理是所得稅管理的基礎,重點是綜合運用各種辦法,強化經濟稅源調查和收入分析,加強稅收優惠和稅前扣除項目的管理,規范征管基礎資料,確保稅基真實、完整和準確,夯實稅源基礎。
1、核實稅源基礎
一是注重經濟稅源調研,摸清稅源底數。目前,根據我市位于“5.12”特大地震重災區(什邡、綿竹為極重災區)、經濟稅源受損嚴重現狀,深入企業,特別是極重災區、受損嚴重企業跟蹤調查,掌握企業財產損失、生產經營變化、因災享受減免稅優惠等情況,正確預測把握稅收收入增減變化趨勢,做到稅源清、稅基準。
二是通過辦理企業登記、變更、注銷、稅種認定等事項,及時、全面和準確掌握企業總機構、境內外分支機構、境內外投資、關聯關系等相關信息,分類劃分法人企業和非法人企業、居民企業和非居民企業、獨立納稅企業和匯總(合并)納稅企業、一般企業和小型微利企業。
三是加強國稅部門與地稅和其他相關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全面掌握戶籍信息,實行稅源靜態信息采集與動態情況調查相結合。
2、加強收入分析
建立健全企業所得稅的收入分析機制,提高收入分析的質量。要做到宏觀和微觀、總量和結構、定性和定量、分析和預測的有機結合,及時掌握稅源和收入現狀及變化趨勢,為進一步有針對性的加強征管提供決策參考。
3、嚴格審核審批
一是要嚴格執行相關的管理制度和規程,嚴把稅前扣除項目這個重要關口。對須報批的項目,要明確稅前扣除的條件、標準、需報送的證據材料和辦理程序,并嚴格按規定審批,并實行事后跟蹤管理。對不須報批的項目,要認真審查核實;對廣告費和業務宣傳費、長期股權投資損失、虧損彌補等跨年度扣除項目,實行臺賬管理;加強發票核實工作,不符合規定的發票不得作為稅前扣除憑據,認真落實不征稅收入所對應成本、費用不得稅前扣除的規定。
二是要加強減免稅管理。要切實加強企業資格認定,嚴格審核把關,確保各項優惠正確、完整、不折不扣貫徹執行到位,依法用足用好政策。同時要注意加強減免稅的跟蹤問效,避免重事前審批、輕事后管理問效的傾向。
4、完善基礎資料
一是要健全完善“一戶一卷”的企業基礎資料管理辦法,對企業的登記、認定、申報、匯算、評估、檢查、審批和備案等資料進行正確、及時和完整地收集、整理、歸檔。
二是建立健全臺賬登記制度,對包括稅前扣除和減免稅的審批和備案、以前年度彌補虧損等進行分年度、分項目登記。
5、機內數據管理
要確保CTAIS系統機內數據的完整和準確,做到機內機外數據的一致,以利于日管工作的順利開展。對管戶要按照有關規定及時進行稅種認定或核銷,對企業的申報、預繳、彌補虧損、減免稅等數據信息要經常進行核實、清理和修正,要嚴格按照系統和有關業務要求進行日常操作,杜絕違規操作。
(二)分類管理
分類管理要根據*國稅稅源分布和結構特點,并結合各地的管理狀況,重點突破,整體推進。
1、重點突破
針對我市企業所得稅源結構的“行業集中性”、“收入集中性”特點以及各縣(市、區)均有自己的優勢行業和重點稅源企業的實情,在原已初探試行分類管理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從而找到突破口,抓住稅源管理的龍頭。各地在實地調查摸底的基礎上,找到自己重點稅源、支柱產業或急需加強的環節,確定分類管理的重點突破口,建立并不斷完善分類管理的制度、辦法和措施。在實踐中要進一步總結經驗和教訓,不斷完善管理辦法和措施,做到制度健全、措施到位、程序規范、便于操作,力求搞出成效,為下一步的整體推進提供有益的借鑒。
2、整體推進
在重點突破的基礎上,將分類管理逐步推行到所有類型的企業。對重點稅源企業以管戶為主,探索屬地管理與專業化管理相結合的征管模式;對中、小企業實行以管事為主的行業化管理,按行業加強稅源稅基、匯繳和評估工作;對不達查帳征收標準的企業,嚴格按總局《企業所得稅核定征收辦法》予以核定征收管理;對連續多年以上虧損、長期微利微虧、跳躍性盈虧、減免稅期滿后由盈轉虧或應納稅所得額異常變動等情況的企業,作為特殊類型的企業強化監管,并結合檢查、評估、核定征收等方式,促使企業建賬建制、真實核算和申報,保證國家稅收及時足額入庫;對跨區域的總分機構企業要加強地區和部門的聯系,掌握企業的總、分機構情況,按規定進行稅種認定和非單獨納稅設置,及時、準確收集、傳遞《匯總納稅分支機構分配表》,督促企業按時正確申報;對仍實行原匯總納稅的企業,要嚴格稅前扣除項目審批把關,督促企業按季、按年進行申報,加強監管??傊?,做到每一戶企業都能“對號入座”,每一類企業都有針對性的管理辦法和措施,真正把分類管理工作落到實處,管出成效,最終建立起多級分類管理構架和機制。
(三)納稅評估
納稅評估是稅源管理的基本環節和重要抓手,是今后所得稅征管的重點工作之一。要夯實納稅評估基礎,完善納稅評估機制,創新納稅評估方法,不斷提高企業所得稅征管質量和效率。
1、夯實納稅評估基礎
要以企業的稅務登記和申報數據為基礎,再補充采集企業的生產經營和財務會計等涉稅信息,逐步積累分行業、分企業的歷年稅負率、利潤率、成本費用率等歷史基礎數據,為本地區建立納稅評估指標體系和行業評估模型打下堅實的基礎。
2、完善納稅評估機制
一是科學篩選評估對象。運用采集的企業所得稅納稅評估數據比對分析年度納稅申報數據和以往歷史數據以及同行業利潤率、稅負率等行業數據,查找疑點,從中確定偏離峰值較多、稅負異常、疑點較多的企業作為納稅評估重點對象。
二是運用各種科學、合理的方法進行評估。綜合采用預警值分析、同行業數據橫向比較、歷史數據縱向比較、與其他稅種關聯性分析、主要產品能耗物耗指標比較分析等方法,對疑點和異常情況進行深入分析并初步作出定性和定量判斷。
三是按程序進行實地調查和約談。經評估初步認定企業存在問題的,進行稅務約談,要求企業陳述說明、補充舉證資料。對實地調查取證的數據,要返回去進行再次的計算和比對,最終確認核實疑點和問題所在。
四是對評估結果進行處理。疑點問題經以上程序認定沒有偷稅等違法嫌疑的,提請企業自行改正,補繳稅款和滯納金,或調整以前年度的虧損數據;發現有偷稅等違法嫌疑的,移交稽查部門處理,處理結果要及時向稅源管理部門反饋。
3、建立評估的聯動機制
要構建重點評估、專項評估、日常評估相結合、企業所得稅與流轉稅及其他稅種評估相結合、市、縣兩級評估相結合的納稅評估聯動機制,不斷總結企業所得稅納稅評估經驗和做法,建立納稅評估案例庫,交流納稅評估工作經驗,提高納稅評估的質量和效率。
(四)匯算清繳
匯算清繳是所得稅管理的重要環節,要切實搞好匯算清繳的政策輔導,加強申報資料的審核,發揮中介機構的作用,提高匯算清繳工作質量,保證國家稅收足額入庫。
1、強化事前宣傳輔導
在匯算清繳前對納稅人進行匯算清繳和有關稅收政策的輔導,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辦法,要堅持并不斷完善。各級稅源管理部門和稅收管理員可通過多種形式,有針對性地幫助納稅人提高自行申報的質量,加強對所得稅和匯算清繳政策的宣傳、輔導和培訓,使納稅人了解稅收政策規定以及匯算清繳程序和報送的有關資料。
2、著力申報審核
主要是審核申報資料是否完備、數據是否完整、邏輯關系是否準確。重點審核收入和支出明細表、納稅調整明細表,特別注意審核比對會計制度規定與稅法規定存在差異的項目。將一些錯誤和問題及時發現并糾正于申報階段。
3、認真做好總結分析工作
匯算清繳結束后,要認真做好匯算清繳統計分析和總結工作。及時匯總和認真分析匯算清繳數據,充分運用匯算清繳數據分析日常管理、稅源管理、預繳管理等方式,及時發現管理漏洞,研究改進措施,鞏固匯算清繳成果。
(五)優化服務
優化服務是企業所得稅管理的基本要求,要一手抓優質服務,一手抓公正執法,融洽征納關系,降低納稅成本,不斷提高企業稅法遵從度。
1、將優化服務置于管理執法全過程之中
企業所得稅政策較多、涉及面廣、申報要求高,國家的稅收優惠和稅前扣除項目和辦理程序也比較復雜,給納稅人辦理涉稅事項帶來一定的難度,稅務機關及工作人員應通過多種渠道為納稅人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困難。在稅法宣傳、納稅輔導、稅前審批、稅收檢查、納稅評估、申報納稅工作中,開展全方位服務;在辦稅大廳、政務大廳國稅窗口、國稅外網,及時企業所得稅各項政策和涉稅事項辦理程序;當重大政策出臺時,要組織納稅人進行集中培訓和講解;提高“12366”納稅熱線服務質量,為企業提供高質量咨詢解答服務??傊?,要努力將優化服務貫徹于管理執法的全過程之中。
2、堅持依法行政,公平公正執法
要樹立“依法行政、公正執法”就是優質服務的理念,維護稅法的剛性,為納稅人提供一個公平公正的外部環境。要正確貫徹落實國家各項政策法規,堅持應收盡收,堅決不收過頭稅,保證國家稅收收入及時足額入庫;要堅持稅前扣除和減免稅審批制度,嚴把審批關,杜絕越權審批和違規審批,既將國家的稅收優惠落實到企業,又避免偷漏稅現象的發生;要規范辦事程序,簡化辦事手續,提高辦事效率,對企業申請的涉稅事項,要嚴格執行有關辦事程序和時限的要求進行受理、告知、審核和批復。
(六)防范避稅
防范避稅是加強大型企業集團及跨國公司所得稅管理的重要手段。按照總局和省局要求,結合我市實際,主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制定《*市防范跨境關聯交易稅收風險管理辦法》,切實加強關聯企業、我國居民的境外稅源、非居民源自我國的稅源以及國家間稅源的管理,密切關注跨國投資、跨國貿易所引起的稅收管轄權的國際交叉、稅源的國際流動問題。
2、完善反避稅與日管的協調機制。建立健全關聯企業交易信息傳遞機制和信息共享平臺,充分利用所得稅匯算清繳數據、出口退稅數據、日常檢查、納稅評估、稅務稽查、國際情報交換、互聯網以及其他專項數據庫信息,及時發現避稅疑點,做好防范和開展反避稅選案、調查工作。
3、切實重視反避稅隊伍建設,加大反避稅培訓力度,配足配強反避稅專業人員。
三、工作保障
為實現企業所得稅管理的總體目標和要求,務必切實加強所得稅管理工作的組織保障、制度保障、人才隊伍保障和信息化保障,不斷提升整體管理水平。
(一)組織保障
各縣(市、區)國家稅務局要把加強企業所得稅管理作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稅收征管的主要任務來抓,主要領導要高度重視企業所得稅管理,定期研究分析企業所得稅管理工作情況,協調解決有關問題。分管領導要認真履行職責,認真組織開展各項工作。企業所得稅業務部門負責牽頭,與其他相關部門和管理分局相互配合,各負其責,確保加強企業所得稅管理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二)制度保障
不斷完善企業所得稅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企業所得稅管理制度體系。從基礎管理、行政審批、重點業務、人才培養、工作協調、目標考核、責任追究等方面,全面建立健全各項機制制度,堵塞制度漏洞,切實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權,努力促進所得稅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和規范化。
(三)人才隊伍保障
各級稅務機關應合理配備企業所得稅專職管理人員和反避稅管理人員,抓好業務骨干培養,特別是基層一線干部隊伍和業務骨干的培養。注重專業培訓和實踐鍛煉相結合,加強所得稅管理人員的知識更新。建立和完善所得稅管理人才激勵機制,激發所得稅管理干部隊伍活力,保持所得稅管理隊伍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