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2 06:51: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大學生實訓課總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職高專;心理課堂;團體實訓;教學方法
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與技能的需要與渴求,心理健康素質與能力對成長中的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交往、創業與人生中的不可或缺和無可替代的重要意義,促使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成為我國高等教育豐盛餐桌上一道營養美味的大餐。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與發展得到了學生、老師、學校和教育部門,乃至社會用人單位的一致肯定,但也給我們的心理課程建設尤其是心理課堂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不得不反思,我們不得不激起新的改革與創新的思考。
* 心理課堂特性與現代教學觀念描述
1.整體性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課,在內容設計、目標設置、評價指標等方面,不僅涉及一定的科學知識,還包含學生建構經驗的活動和經驗的增長,知、情、意、行的統一。
2.動態平衡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不僅是傳授心理學知識,更重要的是服務于學生的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因此,在實際教學內容的設計上,要把握好教師的知識傳授與學生的活動建構經驗之間的平衡,在心理健康課教學計劃的設計和實際教學過程中,要把握好預設與生成之間的動態平衡。
3.體驗性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課應讓學生充分體驗其豐富的內心世界,教師借助活動來豐富學生的內心體驗,促使其去探索、體會和感悟,從而促進其反思自我,建構自己的經驗,提升其心理品質,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目標---自助。
4.生活性
在心理健康課的實際教學中,如果教師選取學生自身或實際生活中存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作為教學材料,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課程資源,即充分體現出生活性,學生們往往會對此十分關心和感興趣,將會極大地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心理體驗,使學生在生活化的活動情境中通過自主認知、體驗、反省來提升其心理品質。因此,筆者認為,一堂好的心理健康課的主
題,應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最后又回到學生的生活實際,在生活實踐中提升其心理品質。
* 好的心理課堂教學的標準與學生課堂心理需要反饋調查
一堂好的心理健康輔導活動課(或者叫心理健康活動輔導課)的標準應該是什么呢?
在對調查問卷的分析處理中,我們不難發現,好的心理課堂必需包涵如下內容與環節,也是心理課堂教學的標準--
一. 心理教學目標明確,心理特色明顯專業;
二. 心理知識講解適度,心理技能訓練到位;
三. 心理活動設計合理,心理體驗恰到好處;
四. 心理參與全員受益,心理感悟心靈放飛;
五. 精彩開頭滿意收尾,旋律優美節奏分明;
六. 亮點突出前后呼應,氣氛和諧效果良好。
在調查問卷歸納的第7主題項目的選擇中我們也發現了學生對心理課堂的團體實訓的教學方法最受歡迎有5種,這也是我們多年來心理課堂教學實踐探索的比較實用的團體心理輔導課的教學方法。
* 高職高專心理課堂團體實訓教學方法的研究探討與提煉
一.心理課堂專題游戲法
心理課堂專題游戲法,是在心理健康活動輔導課課堂中針對要學習和訓練的心理知識技能,設計和選擇相關的簡短的游戲,為突出主題并為主題服務的教學方法,游戲的內容應該是心理專業性強,心理特色濃,目的是讓學生在主題心理得到體驗與感悟,形式上要盡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可以分為群體游戲,小組游戲;表演示范游戲,對照PK游戲。游戲要有設計準備階段、實施體驗階段、感悟交流階段和總結提煉階段。學生非常喜歡這種心理課堂團體實訓教學方法。
二.心理課堂主題角色扮演法
心理課堂主題角色扮演法,是心理健康活動輔導課課堂中為心理主題設計一個或幾個生活與交往情景,讓學生去扮演特定的情景人物角色,通過表演者對情景人物的矛盾激化與化解的內心表白、情景對話與行為表現,來引起學生的共同情感共鳴,從中體驗、感悟心理成長歷程,學會心理調節與自我提升,這種方法的設計與實施,要求了解學生,正確選拔角色扮演對象,并讓扮演者對主題和表現目標有正確的認識和理解,最后老師要渲染人物表現與作品意義,以達到為課堂心理訓練目標的和諧完成。
三.心理課堂實訓團體心理拓展法
心理課堂實訓團體心理拓展法,是心理健康活動輔導課課堂中常用團體心理拓展訓練,要求盡量讓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參加,團體參與,團體拓展,全員體驗,全員受益。團體心理拓展可以設計成為團體同一性參與活動,也可以設計成為團體多向性參與活動。同一性是所有成員都做同一樣的活動,比速度,比正確,比標準,比效果;多向性是分配不同的人做不同的步驟,比反應,比技巧,比協調,比創新。心理課堂實訓團體心理拓展法,要嚴格控制紀律和時間,要注意團體活動后的討論、總結與提升。
四.心理課堂心理測試自我評價法
心理課堂心理測試自我評價法,是穿插在心理課堂中用于學生自行測試與評價的教學方法,相對于其他的心理團體訓練方法來說,此方法在課堂上表現為比較靜態,讓學生自己動筆動腦,回憶自己以往經驗、表現和實際情況來完成對表格題寫與選項,在老師的指示語與暗示下順利完成,因為是群體全員同時參與完成,它也是心理課堂團體實訓的一種相對安靜的教學方法,很多心理課堂不可或缺,而且效果很好,學生測試完先自行評價或與小組分享,然后老師引導性解讀一些典型個案或者挑選個別例按分析講解,達到教學心理訓練目的。
高職高專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旨在培養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認知能力,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識,觀念,養成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習慣與有效學習、和諧交往、快樂生活、成功創業與幸福人生的基本素質與能力。我們力圖通過不斷實踐試驗,探討、總結與提煉出心理課堂團體實訓的科學實用、學生喜歡、課堂活躍、教學輕松、寓教于樂的靈活多樣與趣味盎然的教學方法與形式。讓知識更有趣,讓學習更期待;讓氣氛更活躍,讓學生更可愛;讓課堂更輕松,讓教學更精彩。
參考文獻:
1、文科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加強的需要
許多大學生在剛剛踏入大學校門之時,還沒有適應大學生活與學習的模式,尤其是文科專業的大學生在沒有實驗室和掛職鍛煉的督促下,沒有意識到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能力鍛煉的重要性,從而流失了大學初級階段時期的規劃和鍛煉,非??上?。但是,當文科大學生辛苦奮斗了四年之后,面臨一份較好的工作,卻沒有能力去競爭,眼睜睜地看著機會流失,這豈不是更為可惜?因此,如何引導文科專業大學生盡快轉變學習和生活方式,較早地融入大學生活,有意識有目的地參與到社會實踐鍛煉中來,把自我綜合能力的提高和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作為自己努力奮斗的一部分,是高校人才培養理念的一個重要內容。
2、文科大學生自身綜合素質能力提高的需要
文科專業大學生由于專業的限制,理論知識、課堂學習的時間較多,因而造成了很多文科專業的大學生僅僅在專業理論學習上占優勢,而社會實踐能力欠缺的現象。在此過程中,大學生要不斷鍛煉自己的理論應用于實際的能力、組織操作的能力、領導與應變的能力、社會交往的能力,而很多大學生明顯能力鍛煉不足,出現適應力差、溝通能力低、心理承受程度不足、操作與應用不夠等方面的現象,以至于走上社會后無法適應工作。這種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社會實踐能力欠缺的現象,是應用型人才模式培養下亟待解決的問題。造成這上述各種不平衡的原因在于:高校在較大規模招生后,在本科層面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時間還不長,還沒有形成比較成熟的、運作良好的人才培養機制,[4]文科專業的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還不強,與社會經濟發展需求還存在一定差距。如何走出困境,實現人才培養結構調整與社會需求的良性互動,讓文科專業的大學生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是應用型本科院校在制作人才培養方案時,應該探討的問題。
二、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下,提高文科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途徑
1、以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為前提,配置實驗實訓指導教師
我們在進行文科專業教學和實踐中,要在夯實專業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加強文科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鍛煉,這樣才能做到理論與實際的科學結合,避免文科專業大學生理論課或實踐課失重的現象。文科專業不像理工專業那樣都會配置專業的實驗實訓教師,指導文科專業大學生的往往就是專業課教師或者輔導員,但是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專業教師擅長于課堂教學,如果實驗實訓和社會實踐僅僅依靠文科專業教師進行安排,這樣就有可能造成理論和實踐的不協調或者是社會實踐安排的不夠合理現象,導致最終還是回到“課堂”的現象。為此,高校要健全文科專業教師隊伍的構成,協調學生和實驗實訓教師的比例構成,做到專業教師能夠為學生的理論知識打好基礎,實驗實訓教師能夠為學生的實驗實訓和社會實踐做出合理的規劃和安排,以較好地實現社會實踐和實踐教學的實效性。
2、以提高文科實踐時效性為目標,細化文科社會實踐環節
很多文科大學生缺乏鍛煉的意識,在參與社會實踐時,并不是主動要求,而是“被安排”。這樣情況在實踐過程中,文科大學生在思想認識上不能重視,在實踐效果上不能保證,導致實踐的效果不一,很多文科大學生的實踐變成了“走過場”。為加強文科專業學生主動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和積極性,學校要放棄“包辦”的做法,實行集中實踐和分散實踐相結合的形式,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在此基礎上,我們也要放寬社會實踐的形式,不論是到單位實習,還是進行勤工儉學,只要是有利于社會體驗和社會實踐能力的提高,我們都可以給與專業老師的指導和肯定。此外,在社會實踐之后,我們要重視“總結”環節,讓同學們反思經驗和不足,以有利于以后的改進和提高。在此要注意的是,很多學生在初次進行社會實踐受挫之后,指導教師要對其進行心理調試和輔導,以免造成社會實踐恐懼或其他不良的心理狀態。
3、以小學期制為重要載體,豐富文科教學實踐內容
小學期制以培養職業素養、提升實踐能力為重點,以專業實習、實訓、技能提升、產學研用合作教學和輔修專業學習必須的實驗實踐環節等項目為內容,不斷豐富體驗教學形式,確保實踐教學可持續發展。為提升應用型本科院校的辦學效益與競爭力,培養滿足安徽地方經濟文化發展需要的應用型高級人才,安徽省應用型本科高校聯盟內部各高校實行實踐教學小學期制(即每年7-8月暑期學期)。聯盟內高校相互開放實驗室及實習基地等作為資源共享平臺,積極開展相互交流和協作。文科專業可以以小學期制為載體,豐富實踐教學內容,從而利用假期彌補教學實踐環節的疏漏和空缺,并有效提高大學生在交流過程中對新環境的適應和認知。但是,在小學期制過程中,要有專業的老師進行各方面的指導,避免流于形式,沒有收獲。
4、以實踐基地建設為依托,進行文科就業遠景規劃
【關鍵詞】大學英語職業能力拓展措施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5-0103-01
目前,各個高校都把促進大學生就業作為學校辦學的大事來抓,從而無論在就業渠道拓展,還是在專業課程結構調整上都下了不少功夫。但隨著這些工作的持續推進,似乎并沒有把大學英語教學納入到拓展學生職業能力的范疇中。大學英語是作為公共基礎課在大一、大二階段開設的,但它在教學實踐中卻逐漸步入了較為尷尬的境地。因此使大學英語教學在拓展職業能力上有所作為,并借助這一功能改變人們對大學英語課程的認知,便成為許多大學英語教師十分關注的問題。在實現大學英語教學的上述功能之前,需要對學生職業能力進行解讀。
一、對學生職業能力的解讀
若要建立大學英語的這一功能,首先就需要對學生職業能力進行解讀。實踐表明,職業能力可以從硬件和軟件等兩個方面來界定。
(一)學生職業能力的硬件方面:與英語相聯系的硬件方面一直被高校所重視,這一職業能力的硬件包括涉外工作崗位的方方面面。例如,聽說、書面表達、查閱英文資料等能力都成為了不同專業背景學生的職業能力要件。從現階段的教學實踐來看,許多高校都十分注重針對前兩項的教學創新,但對于查閱英文資料方面似乎力度不夠。這里需要指出,不同專業背景的學生在涉外職業能力的要求是存在差異的,理工科學生尤其需要拓展自己的第三項能力。
(二)學生職業能力的軟件方面:相對于硬件而言,學生職業能力的軟件方面則聚焦于他們的思想意識領域。與崗位意識不同,這里與英語結合下的職業能力的軟件方面是指對外企文化的適應。隨著我國經濟開放度的不斷提升,外資企業大量進入我國,也一并把西方企業文化帶到了中國。在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下,部分學生因思維習慣與外方不同,使得自身難以在短時間內適應企業環境而降低了工作績效。可見,軟件方面的職業能力拓展同樣重要。
二、解讀基礎上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定位
不難看出,大學生職業能力拓展的軟件方面時常被高校所忽視,然而這一領域又成為支撐職業能力硬件方面施展的關鍵因素。因此,當前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定位就需要在這兩個方面分別展開。
(一)硬件方面的教學模式定位:針對硬件所包含的能力范疇,在教學模式方面需要突出對這幾個能力要件的培養。另外,大學生職業能力與專業背景密切相關,從而大學英語教學也應建立起與專業知識的融合形態。具體而言,教學模式可定位于:(1)針對理工科專業背景的學生,應突出他們的英文資料閱讀能力的拓展;(2)針對經管類專業的學生,則需要突出他們英語交際能力的拓展。
(二)軟件方面的教學模式定位:眾所周知,東方人習慣于辯證思維,而西方人則習慣于直線思維。因此,歐美企業的員工敢于表達自己的訴求,且與同事之間也能保持一種適度距離下的人際往來。而我國大學生若進入到外資企業工作,可能在行為方式上無法與企業文化相融合。大學英語教學還應教會學生用歐美人的思維來考慮問題,或者說,使學生能知道未來的歐美同事和上司是怎樣想的??梢?,這便是軟件方面的教學模式定位。
三、定位驅動下的措施構建
根據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驅動下,大學英語教學的措施構建可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一)校本視角下的現狀分析:“校本要求”可理解為,一切為了學校、一切依托學校。從中可以知曉,在進行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過程中,仍需要一切從所在高校的實際出發。那么高校的實際又是什么呢。如,高?,F有的英語師資隊伍狀況,高?,F有的專業結構和專業群狀況,高校畢業生的涉外工作類型等。因此,首先需要在校本視角下來對上述現狀進行分析,從而為硬件和軟件方面的職業能力拓展提供指向。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在實施現狀分析時應建立起高校管理層、英語教學部、專業院系、教務處在內的協商機制。
(二)職業能力硬件方面拓展:1.課堂教學方面。無論怎樣的學科背景都應結合專業知識突出口語交際、閱讀、寫作等方面職業能力的培養,只是不同專業背景學生所要求的拓展存有側重罷了。為此,應構建情景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措施,在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的前提下進行職業能力培養。2.實訓教學方面。大學生的職業能力需要多元素的支撐,從而其專業實訓環節也是拓展職業能力硬件方面的重要載體。此時,仍可以引入情景教學訓練版塊;另外,針對理工科學生還可以增設英語文獻查閱的實訓任務。
(三)職業能力軟件方面拓展:上文已經界定了職業能力軟件方面的內容,在實施這一領域的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教會學生的是掌握西方人的思維習慣,并不是讓學生模仿西方人思維習慣。其教學目的在于,使學生在未來的職場中能了解并掌握與歐美同事和上司打交道的技能,并能較快地接受企業文化,融入其中。為此,可以通過播放歐美影片并結合教師的總結來進行體會,在有條件的高校還可以請外教就這一方面開設專題講座。
四、實證分析
大學公共英語教學承擔著提高大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任務,它將支撐起大學生在專業英語學習以及本專業外文文獻閱讀的能力平臺。因此,對大學生英語閱讀能力進行有效培養,已成為目前教改的核心。教師應恰當運用“語言比較學習”的手段,來提升大學生在英語閱讀方面的能力。惟有使得英語的閱讀內容形象、具體地被大學生所接受,大學生才能在反復模仿中有效強化自身的英語閱讀能力。
五、小結
筆者認為,使大學英語教學在拓展職業能力上有所作為,并借助這一功能改變人們對大學英語課程的認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課題。具體而言,需要在校本視角下來對上述現狀進行分析,從而為硬件和軟件方面職業能力拓展提供指向;在課堂教學中應構建情景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措施,以及在實訓教學中針對理工科學生增設英語文獻查閱的實訓任務;通過播放歐美影片并結合教師的總結來體會西方人的思維習慣。
參考文獻:
[1]王曉妍.論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J]. 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1(4)
“客房服務與管理”是高職酒店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其中的客房實訓課是教學重點,也是高職大學生學習的難點。文章在客房實訓教學探索與實踐的基礎上,認為將目標管理教學法應用在酒店客房實訓中對提高客房實訓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從中總結出客房技能訓練三部曲。
一、目標管理在高職酒店客房實訓教學中的必要性
酒店客房實訓課在學生眼里枯燥、乏味且辛苦,不如餐飲課和茶藝課有趣、有吸引力。為了提高酒店客房實訓課的實效性,教師可采用目標管理法進行教學??赏ㄟ^給學生制定各練習主題實訓表,要求學生按規定完成練習任務,從而實現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練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目標管理亦稱“成果管理”,是以目標為導向,以人為中心,以成果為標準,進而使組織和個人取得最佳業績的一種現代管理方法。具體地說,是指在企業個體職工的積極參與下,自上而下地確定工作目標,并在工作中實行“自我控制”,自下而上地實現目標的一種管理辦法。所以,“課堂教?W的使命和任務,必須轉化為目標”。如果課堂沒有目標,這節課必然沒有多大成效。因此,課堂組織者應該通過目標對學生進行管理。當教師確定了項目教學目標后,必須對其進行有效分解,轉變成一個個主題及每節課的任務目標,最后根據各主題目標的完成情況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和獎懲。目標管理以制定目標為起點,以目標完成情況的考核為終結。為了讓課堂練習更有效,教師不僅需設定每節課的操作任務目標、質量目標,還要設置時間目標,并根據學生的個體特點設置操作時間最佳目標和最低目標。另外,教師還可根據學習任務完成情況評選“小組NO.1”和“班級明日之星”,以激發學生的內驅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責任感。
二、高職酒店客房實訓教學技能訓練三部曲
(1)模仿練習。教師事先針對每個練習任務的特點設計實訓表,讓學生明確練習的項目、內容、步驟及考核標準。比如,練習前,教師需向學生展示中式鋪床開單實訓表和考核標準評價表(表略)。表格上直觀的流程和要領,不僅便于學生快速模仿練習進而掌握技能,而且提高了評價的科學性,減少了主觀性。
(2)大量重復訓練。學生重復訓練的目的是做到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任何一個領域,任何一個問題,要想達到專家級別的水平,必須投入足夠長的時間,做足夠多的訓練,才能熟能生巧。在練習過程中學生需注意,初始練習時要“知其然”,以模仿為主,保證能熟練使用該技能;提升水平時要“知其所以然”,應用最少的動作取得最好的效果。
(3)及時高效反饋。傳道、授業、解惑,老師最大的用處是什么?有人可能會說老師激發了自己對某科的學習興趣,老師教會了自己很多知識,等等。但真正的高手都有很強的自學能力,對他們而言,老師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及時的反饋。不管是學習新知識,還是剛做完練習,對于學生而言,都應該及時得到關于學習和練習效果的反饋。比如,對于學習,學生需要知道所學內容有哪些知識點,什么時間、什么地方會用到這些知識點,以及如何使用等。對于技能練習,學生要知道自己的操作方式和結果是對是錯,錯在什么地方,應該如何糾正錯誤等。這些反饋的關鍵點在于及時。然而現實情況是,高職酒店客房實訓課都是大班教學,一個教師面對很多學生,教師很難做到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和練習情況,很難立刻給學生提出反饋意見。怎么辦?這時,學生應該學會自己給自己當教練,自己監控自己的練習過程,并及時對自己的練習給予反饋。那么具體應該怎么做呢?做完練習后,學生應馬上根據標準和規范進行檢查,并對錯誤原因進行分析,分析錯誤是時間因素造成的,還是方法、技術沒掌握好。學生如果能培養出自查能力,就能快速準確地判斷自己的錯誤類型,然后針對錯誤類型展開下一步相對應的訓練。另外,學生學會分析錯誤類型還不夠,還要統計自己的錯誤次數。每犯一次錯,就記下自己犯錯的知識點和錯誤類型。若下一次再犯同樣類型錯誤,就在錯誤次數后加1。經過一段時間后,看一看自己出錯率最高的問題是什么,而這些問題就是自己繼續努力攻克的難題,也是自己的學習區。
就業指導教育的核心就是破除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重視學生個人興趣,兼顧社會發展和時代要求,使學生在學會學習,關心社會需求的同時,體會人生的意義和生活的價值,及時規劃自己的生涯發展歷程,最終達到全面發展的目的。建立全方位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體系,主要包括建立專業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隊伍、課程輔導體系、社會實踐體系、個性化服務體系,形成積極向上的網絡輿論導向及就業政策導向,并通過學風建設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以此增強學生的就業信心和職業期望。
一、建立專業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隊伍
目前各高校的職業生涯規劃老師都是由輔導員或者行政人員兼任,專業化程度較低,成效甚微。急需引入激勵考核機制,吸引具有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信息學、社會學等專業知識背景的人才充實到職業指導隊伍中。另外,聘請校外知名的專家學者、職業顧問、人力資源專家、企業負責人組建和擴充學校就業指導的兼職隊伍。再就是不斷加大對這支相對穩定、高素質的職業指導隊伍的業務培訓工作力度,保證每位教師的工作質量。
二、建立比較完善的課程輔導體系
從職業生涯規劃課程的內容結構上看,它包含了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素養提升、就業指導以及創業指導等模塊;從學科結構上,它涵蓋了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教育學等多個學科,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交叉學科。就業指導課既有知識的傳授,也有技能的培養,還有態度、觀念的轉變,是集理論課、實務課和經驗課為一體的綜合課程。同時,就業指導課程也是一門實踐性課程,需要緊密聯系社會就業現實。
各高校應該把該課程作為必修課開設起來,納入學生的人才培養方案,使學生從思想上高度重視。還需編好一本教材,在教學中應避免教學模式落后、方法僵化、內容陳舊,要不斷適應日益變化的就業實際,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就業市場的實際需求,切實提高課程的時效性。加強案例教學,注重收集有說服力的數據和權威信息,進行實時分析。整合運用圖片、圖表、視頻等媒體元素,適時穿插實地參觀教學。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建立網上職前學堂,給予學生進行自我認知的實踐平臺。
三、建設社會實踐體系
實習像大學生的“成人禮”一點兒也不夸張。大學生實習不應是學生一個人的問題,實習更不應是學生一個人的戰斗。歐美國家歷來重視實習。如英國政府的“國家實習計劃”, 美國廣泛設立就業指導中心積極鼓勵大二學生參加學校自己的實習項目。日本除了讓學生接受校內的實習教育外,還要求每一位學生必須去校外的企業、科研院所或者事業單位實習。校外實習不一定是全班的統一行動,但實效性必須放在第一位。實習報告中必須要有學生根據現場實況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內容描述。
實習不但可以讓大學生真正了解社會,還能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從實踐來看,用一個實習生的確比重新招人的成本低得多。如果職位有空缺,用人單位優先考慮了解企業文化和工作流程的實習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國外的很多企業都有專門的實習生帶教機制,而我國除了利用廉價勞動力賺取超額利潤外,沒有多少用人單位給實習生開眼界、換思維的機會。實習猶如家庭作業,教師應設計好題目,可以開放性作答,但考核的目標應當具體、細致,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實習。大學校園里學到的理論多實踐少,實習對于大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大學生實習需要加強校企合作,建立實習基地;加強本校專業實訓基地建設,強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除了由學校統一組織外,教育部門也須積極參與、統一分配。
四、完善個性化服務體系
學校應增加一對一的個性化咨詢和指導,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個性化分析診斷”或心理咨詢,及時疏導和解決學生成長、成才中的各種問題,幫助學生建立更加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方式上,可以通過學生的老師、家長、同學及朋友之間構成的點-線-面溝通網絡,從不同層面搜集學生的思想動態,了解學生所思、所想,由此有針對性地展開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充分利用平面媒體及網絡媒體,著力宣傳在當前社會涌現的勵志事跡和創業成功典范,形成積極向上的輿論導向,營造良好的學風氛圍,幫助學生建立健康、正確的就業觀和擇業觀。
在具體操作上,將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貫穿于學生的整個大學生活,形成完善的專業成才指導體系。這個工作具有全程性和系統性,不是在學生畢業前的臨時輔導,對不同年級學生的職業指導課程應是各有側重。大一才進校,開展入學教育,設立職業生涯指導課,幫助學生了解大學生活,探索自我,了解自己的愛好、興趣、性格、能力,發現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了解本專業行業的職位需求和行業發展情況,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建立初步的職業生涯規劃。
大二進行專業指導和職業素質拓展,引導學生在加強專業學習之余,積極參加各種校園和社會實踐活動,不斷提高綜合素質,拓展交際圈,初步明確就業、留學、考研或者創業的奮斗目標,并根據目標來總結、評估與修正自身的生涯規劃。
大三大四階段,加強對畢業生的職業能力培養,設立就業指導課,提供培訓機會,指導學生考取與目標職業相關的職業資格證書,完成考研、出國需要的相關準備,通過做兼職或者實習積累對應聘有用的實踐經驗。再次對大學生涯規劃作一次全面有針對性的評估和反饋,找出差距,分析原因,列出彌補不足的對策。帶領學生開展實習實訓,學習就業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教育學生在擇業就業過程中遵紀守法誠實守信。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幫助學生完成大學生生涯規劃的設計目標,做好從學校到社會后的角色轉換。在就業準備的培訓方面,如簡歷制作、模擬面試,總結求職面試的基本套路,尋找求職途徑,積極鼓勵學生參加各種招聘會實現成功就業。
【參考文獻】
[1]王淑萍.隋文臣.高校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問題研究.中國大學生就業,2012(8).
關鍵詞:師范生;技能競賽;專業實踐;綜合素質;提升
專業技能競賽是當今許多大學生樂于參加的活動之一,師范生專業技能競賽,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從教素質。如何將它與實訓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師范生的專業技能競賽開展得更有成效,從而提高師范生的綜合素質,已成為值得我們深入研究的課題。
一、師范生基本功的不足與專業技能競賽的內容
師范院校的學生將來畢業后大多數要從事教師職業,從目前在校的一些師范生來看,他們的綜合素質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不僅如此,他們作為一個準教師,許多人做教師的基本功還不夠扎實。特別是一些高職院校的師范專業學生,表現得更為突出。具體表現為:(1)口頭表達能力差,普通話很不標準;(2)書法水平差,不論是粉筆字、鋼筆字還是毛筆字,都離一個教師的要求相差太遠,板書沒有章法;(3)盡管會制作一些簡單的多媒體課件,但課件與教學切合得不夠緊,有的課件內容與教學無多大關系;(4)說課和模擬講課容易緊張怯場,其心理素質和對課堂教學的掌控有待提高。
當前的師范院校學生之所以在教師基本技能方面存在這么多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這方面的實習實訓與實踐鍛煉。目前,許多學校對實訓教學重視不夠,給學生提供鍛煉各種師范生技能的機會很有限。各種技能競賽本是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受經費和其他條件的限制,一些學校技能競賽活動開展得太少。有的學校甚至對學生實習也不重視,放任學生“自主”實習,有的不到教育崗位實習。
全國許多省份開展了師范生技能競賽。一些設有師范專業的職業院校,也紛紛參加這類比賽。如在2010年舉辦的浙江省第四屆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中,金華職業技術學院代表隊獲得3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和3個優勝獎[1]。有的省份(如湖北)在開展師范生職業技能競賽時,高職高專單獨設組,不分學科類別[2]。為了參加省里比賽,各個學校自己經常性地舉行師范生技能比賽,而且將此作為一個傳統項目保留下來,定期舉行師范生技能競賽。
江西省教育廳師范處2008年舉辦了江西省首屆師范生基本功大賽?;竟Ρ荣愔饕ㄈ梼热荩阂皇菍懽?、二是演講、三是課件制作。縱觀其他省份的師范生技能競賽,其內容大同小異,主要集中在書寫、普通話、課件制作和說課、講課上。
二、專業技能競賽對于提高師范生綜合素質的作用
開展專業技能競賽,可以給學生提供不少實訓機會,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對師范生來說,在正式上講臺之前鍛煉一下從教的基本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書寫比賽對提高板書水平的作用
隨著電腦的普及,學生的書法水平不斷下降。據調查,書法水平在師范生中的發展呈現不平衡的狀況。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學生與其他專業學生相比,書法和板書普遍要好一些。而在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內部,書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有的從小練字書法較好,有的缺少練習書法較差。從整體來看,硬筆字明顯又要比軟筆字好,學生的毛筆字普遍較差。
板書是教學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但現在對板書的重視程度很不夠,許多剛畢業的師范生的板書非常差。一些學生到中小學教育實習,他們在板書時不但字很差,黑板上所寫內容安排得也雜亂無章,根本談不上有什么“板書設計”。從這一點來看,舉行板書比賽也是提高師范生從教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上КF在這方面的比賽開展得不夠廣泛,作為師范生技能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方面還有待加強。
提高師范生書法水平的辦法之一,是經常性地舉行書法比賽。比賽可分為硬筆書法、軟筆書法,具體一點說主要是“三字”即毛筆字、鋼筆字和粉筆字。通過經常性地舉行書法比賽、板書比賽,可使廣大的學生在書法上取得較大的進步。
(二)演講、辯論比賽對表達能力等方面的促進
普通話過關是對一個教師的起碼要求,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對此有明確規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普通話測試水平要達到二甲以上,才能獲得教師資格證書。作為一個教師,除了普通話要標準,口頭表達能力也非常重要。因此不少師范院校在平時便會加強這方面的訓練,而通過技能競賽的形式進行的,大多是演講比賽或辯論賽。
演講比賽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江西省的師范生技能賽,其中就有演講這一項,第一屆比賽的演講主題是“怎樣當一個好老師”。在練習和準備演講的過程中,學生在口頭表達能力方面存在什么不足,可以通過有經驗的老師加以
指導,以克服自身的不足。如演講時的普通話是否標準、演講時的語速、語調以及節奏的把握等等,都可以在指導老師的點撥之下得到校正。同時,演講比賽還可以促進學生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因為演講比賽通常要寫演講稿,為了演講得更精彩往往還要反復修改,在這個過程中師范生的書面表達(寫作)能力會相應得到提高。
除了演講比賽,還可以舉行辯論賽。圍繞一個辯論主題,將參賽者分為正反兩大陣營,然后進行辯論,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辯論賽。自從著名的“獅城舌戰”后,這種方式大受人們歡迎。參與辯論的辯手要有敏捷的思維和出眾的口才,通過這種形式的比賽可以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的提高。
(三)課件制作對教材把握能力的檢驗
多媒體課件是教師用來提高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的工具。教師從預設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出發,根據學生智能水平與學習現狀,依靠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及其網絡教學系統,以聲音、圖像、視頻和文字等媒體為一體的方式來調配課程資源,按教學環節與流程從時間和空間兩方面進行集成,以形成全方位、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學系統。運用多媒體教學,是一位老師基本的教學技能。作為將來要走向教學崗位的學生,自然也應重視這項技能,在實訓過程中熟練掌握它。常用多媒體課件制作工具有powerpoint、authorware、director和flash等等。這些制作工具,都可以在每門學科中運用的。每個軟件都有優點與不足,其關鍵處在于體現學科教學特性與適合具體的教學情境,實現教學過程的最優化。
從某種程度上說,多媒體的運用恰當與否,是對課件制作者把握教材能力的一種檢驗。通過課件制作比賽,可促進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深入研究。要通過課件制作比賽,提高學生對教材的把握能力。制作多媒體課體,一定要緊扣教材內容。第一要切合課文的題旨情境。例如,有人在運用多媒體教學《七根火柴》時,在“歐化”(現代氣息太濃)的金邊相框中播放衣衫襤褸的戰士在草地跋涉的場面,這是不妥當的;第二要準確地表現出課文或語句的意思來。例如,有一個《沁園春·長沙》的課件給“百舸爭流,魚翔淺底”制作了一幻燈片,畫了幾只帆船在航行,水中有幾尾魚不時躍出水面。這沒有準確地表現出“魚翔淺底”的意境來?!跋琛笔切稳蒴~在清澈的水里自由游動,絕不是躍出水面。這樣的畫面不但不能幫助學生對詩句的形象理解,反而會導致學生誤解。
(四)說課、講課對教學綜合能力的提升
目前,許多省份辦理教師資格證時,都有“說課”這一環節。而一些中小學招聘教師所進行的考試,也都要過“說課”這一關。2010年筆者曾擔任過本校附中招聘語文教師的評委,當時就有“說課”這一關。從應聘者說課的情況看,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比起沒有經驗的碩士生來,對教材的把握能力顯然要強得多。由此可見,多“說(課)”、多“講(課)”對師范生的重要性。
那么,什么是“說課”呢?說課就是教師口頭表達具體課題的教學設想及其理論依據,也即是授課教師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同行或教研人員,講述自己的教學設計,然后由聽者評說,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種教學研究活動。說課其實就是要談談你是怎么教的?為什么要這樣教?通過說課,可以看出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把握情況。例如,說課人是否把握重點難點、教學安排是否合理等等。
作為師范生的一項基本技能,說課已越來越受到重視。在日常教學中,客串講課在當今的教學中經常會被采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上講臺充當“教師”的角色,借以提高學生諸多方面的能力。但是,作為實訓教學的一種手段,這種方法不可能在課堂中占太多的時間,因為這樣做會影響教學進度。因此通過講課比賽來促進學生課后自練,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如西南大學的師范生技能競賽,其中就有講課比賽。
現在絕大多數師范院校都建立了微格教室,創建微格教室是十分必要的。在微格教室中,學生可以自由地發揮,按自己的構想去進行講課,然后再反筆觀看自己講課的錄像,找到自己不足之處加以改進。許多學生到外面的學校實習,開始總是會膽怯,緊張時說話的節奏太快。在微格教室多訓練幾次,多參加有關說課、講課的比賽,有利于提高他們教學方面的綜合能力。
三、對專業技能競賽提升師范生綜合素質的思考
首先,職業技能課的開設問題。過去很多學校沒有開設專門的教師職業技能課,只開設《教材教法》方面的課程。以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例,過去開設《中學語文教學法》,現在有的更名為《語文教育學》,實際上講得大多是理論性的東西,比較抽象。為了彌補學生在從教實踐方面的不足,我系曾開設了《普通話教程》、《演講與口才》等課程。后來修改教學計劃,又將上述兩門課取消,新開設了《教師職業技能》課。《教師職業技能》課包括普通話、書法和課件制作等方面內容
,每周三節共54課時。毫無疑問,《教師職業技能》課的開設是十分必要的,但課時是否太少,普通話、書法、課件制作各占18課時是否合理,還有應當放在第幾個學期開更科學,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學生反映這門課的課時偏少,有必要將《普通話教程》和《演講與口才》作為選修課加以恢復。
其次,競賽內容的再拓展問題。就競賽內容來說,還要體現不同專業的不同特點。如作為漢語言文學專業的師范生,只進行書法、課件方面的訓練是不夠的,中文系畢業生將來當語文老師,要教學生作文,有的還要指導學校文學社,寫作技能的訓練是必不可少的。聽、說、讀、寫“四大能力”,寫的能力要進一步加強。所以我們每年都組織大學生參加江西省寫作學會舉辦的“大學生寫作比賽”。除了比賽內容的拓展,賽后的拓展也很重要。如課件比賽,要體現語文教學的開放性與交互性,要重視把課件建立在網絡上。賽后可模仿網絡聊天室進行設計,如利用網絡聊天室的“大廳”和“獨立窗口”進行研討,發表意見?!按髲d”供學生對共性問題進行討論,“獨立窗口”供學生討論有關問題,學生在討論時可以同時打開瀏覽窗口,調用網上資源供自己研究討論用?;蛟谡n件中設置供網絡筆談的特殊交流版塊,如供表達的寫作板,供別人發表意見的意見板等。
再次,競賽形式的多樣化問題。現在的師范生技能比賽,大多圍繞“三字一話”、課件制作和說課、講課來進行,其基本內容無疑是正確的,但如果在競賽形式上長期不加變化,會使學生感到缺乏新鮮感,興趣會漸漸消失。特別是已經參加過這類比賽又拿過名次獎項的學生,興趣會更差。因此,如何將競賽形式變得豐富多樣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成為擺在舉辦者面前的一大課題。如為提高學生表達能力,從舉辦單純的演講比賽進到辯論賽、擂臺賽,形式就更吸引人。為了提高學生參與競賽的興趣,還可以在獎勵機制上作點文章,條件好的學??梢约哟螵剟?。如西南大學舉行的師范生課堂教學技能競賽,四名學生可公派出國學習一學期。[3]這種獎勵形式的比賽,其吸引力不言而喻。條件差一點的學校,可以考慮與重點中學或相關企業合辦比賽。
最后,賽后的總結與反思問題。競賽的目的在于提高水平,不是為競賽而競賽,因此必須善于總結成功的經驗和反思存在的不足。青海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的做法值得借鑒,比賽后他們總結了活動開展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對板書檢測、普通話檢測和從教綜合檢測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總結得非常具體,并就這三方面提出了“今后在開展教育教學的相關建議”[4]。只要我們認真總結經驗和反思不足,專業技能競賽必將在提升師范生綜合素質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師范學子省第四屆師范生教學技能競賽傳佳績[eb/ol].jhc.cn/index.asp,2010-12-7.
[2]關于舉辦第一屆湖北普通高校師范專業大學生教學技能競賽的通知[z].湖北省教育廳鄂教高[2010]20號文件.
[3]師范生課堂教學技能競賽四名學生可公派出國學習一學期[eb/ol].news.swu.edu.cn/,2009-11-3.
關鍵詞:充分就業 課程模式 教學方式 師資隊伍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1)04-136-02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的轉變,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地方高校課程建設仍停留在重理論、輕實踐,忽視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實際需求,課程模式、教學方式與就業崗位要求相差甚遠。本文從分析地方高校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入手,在課程模式、教學方式與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提出構建面向充分就業的地方高校課程體系的基本思路,以增強大學生就業能力。
一、地方高校課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1.課程設置落后于時代的發展與大學生生活實際。隨著時代的變化,高科技在社會經濟各個領域滲透,使產業結構、市場結構、經濟結構也發生了巨變。這樣的變化反映到高校課程體系上,就要求課程設置跟上社會經濟發展的步伐,適應時代的新需要。但事實上,課程設置在很大程度上表現出與時代相脫節的現象?,F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大學生不僅要學到高深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對人類、民族命運的責任意識和健康和諧的個性品質。這就需要高校設立相關課程來培養學生相應的素質,但很多地方高校的課程體系未能作出及時的反應。
2.脫離大學生的現實生活,不利于大學生特長、興趣、愛好的充分發揮。重視理論課程,忽視實踐課程。實踐是創新的根本,理論如果遠離實踐,創新教育就失去了實現的途徑和方式,也失去了發展的動力和源泉。高校課程設置適用性要求學生在校學習的課程適應未來工作需要,然而,地方高校在課程設置中只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知識轉換能力培養,大多數地方高校的實踐課程在數量少,形式單一,沒有嚴格的考核制度。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其一,忽視獨立性實踐環節。地方高校課程的設置,長期以來就有忽視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傾向,課程體系中理論課程較為系統而實踐課程卻多被分散在各門理論課程內,即使有獨立的實踐環節,也不太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隨著地方高校大幅度擴招,地方高校人才培養中生產實習、教育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在落實中困難重重,將實踐環節的學時壓縮,在數量少的同時,質量還難以保證。有些實習采用分散組織管理,由學生自主聯系實踐單位,使實踐環節形同虛設。其二,忽視實驗課課程。實驗課在課程設置中,應該與課堂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地方高校實驗課卻仍停留在“開闊眼界”的階段,實驗課的設置,往往依附于某一理論課。就學生的成績而言,極少與實驗技能的高低相聯系。大學生的實驗能力一般分為基本實驗能力和創造實驗能力兩種,前者屬基礎實驗,后者屬專業實驗。地方高校實驗中基本實驗多,創造性實驗少。
3.課程實施方法落后。課程建設包括課程設置和教學方式改革,教學方式的改革是課程建設的重要載體,課程設置再好,如果沒有相應的教學方式支撐,也是不行的。當前地方高校教學方式普遍存在重視教師講授,忽略學生自學,教師以灌輸知識為主,片面強調知識傳承,教學中強調按部就班的教育方式,忽視學生主體性的發揮;重視理論傳授,忽略能力和技能訓練,即使是一些實踐性的課、專門訓練能力和技能的課,也以課堂講授的形式施教,缺少甚至沒有實踐環節,紙上談兵;重視接受學習,忽略發現學習,教師向學生傳授的知識是現成的有唯一標準答案的知識,學生只需將其裝在腦子里即可,很少讓學生經過自己的探究,自已總結結論;重視學生存儲與積累信息的能力、模仿和繼承能力的培養,而忽視學生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應變能力的培養。
二、構建面向充分就業的地方高校課程體系的基本思路
1.改革地方高校課程模式,使大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得到協調發展。(1)確立技術與人文相互融合的課程理念。知識經濟時代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除了要具備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以外,更需要有較高的人文素質、健全的人格,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地方高校應重視對學生專業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培養,培養的學生不僅懂得專業知識,掌握相應技能,而且,還要懂得學習和吸收人類社會的優秀文化成果,加強理想信念、價值意識、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社會溝通能力、審美鑒賞能力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地方高校應在基礎課程方面注意灌輸這方面的知識。(2)確立專業理論與技能相互滲透的課程目標。地方高校培養的應用型人才必須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同時,在情感態度方面,除了應該具有現代大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心理素質等一般素質之外,還應該具有應用型工作人員的基本素質,即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創業精神和開拓能力以及具備自律性的人格特征等。在這些能力和素質的基礎上形成應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質。在“應知”方面,應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在“應會”方面,應掌握專業技能。能夠熟練運用專業理論知識、專業技能完成較為復雜、非常規性的工作;掌握本專業的關鍵技能或技巧;能夠獨立處理和解決技術、工藝或管理問題。(3)確立模塊與系列相結合的課程結構。地方高校培養應用型人才課程橫向有三個模塊,即基礎課程模塊,包括政治理論、高等數學、大學英語、體育、計算機基礎理論與操作等;專業課程模塊,包括各專業基礎課和各專業主干課;實訓課程模塊,包括在實驗室或校外實訓基地上課的實踐課程。根據發達國家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經驗,地方高校在課程總量分配中,三個模塊應各占1/3。
2.改革地方高校教學方式,提高教學的實效性。(1)以教學模塊與項目代替課程。職業素質中所需要的知識往往更注重針對性而非系統化。課程結構模塊化可避免重復知識的講授,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一項或多項針對性技能的練習,提升職業動手能力和綜合能力。具體實施時按照就業為導向的指導思想,打破原來的按學科、課程設計的做法,而代之以模塊的形式,以工作崗位各項知識及技能的要求為主線確立若干等級模塊,進行教學與實踐。(2)以工學結合的“大課堂”代替固定的教室。所謂“大課堂”,即將教室、實訓室、實習基地有機結合。圍繞創業型人才培養需要,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以自主創業中各項知識及技能的要求為主線進行教學與實踐,突出創業核心能力訓練,采取以工學交替為特色的教學組織形式,按照“實踐――理論――再實踐”的分段式教學或完全以實訓替論教學。學生除了在課堂學習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及市場調研、營銷策劃等基本技能之外,還要去實訓基地和工商企業分別進行認識社會、適應社會的認知實習和以強化創業能力為目的的頂崗實習。(3)以案例化、實戰化教學代替灌輸式教學。根據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分期、分批開展了實訓主導型課程改革,將教學內容和過程盡可能向實踐過程轉移,采用團隊案例化、實戰化的教學方法和課堂內外結合的形式,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時間走向社會。接觸實際工作,通過參與社會、企業、商家的具體實際活動或學生自主創業的方式,進行真實環境下的全過程、全方位的實踐活動。(4)以多元化和多樣化的教學評價形式代替單一的卷面考試。摒棄以往唯卷面定分數這種傳統考核方式,實現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和多樣化。在基礎課程的考核上采用閉卷、開卷、開閉混合卷、小論文、小實驗、小設計、上機操作、報告和答辯等多樣化方式。在大多數專業課程的考核中,過程評價及形成性評價相結合,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校內教師評價與企業評價相結合的多元化評價方式。鼓勵學生在學習中提出獨特見解。
3.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推廣校內外一體化的“雙導師制”。(1)加強具有應用能力的教師隊伍建設。具有應用能力的教師隊伍建設有兩條途徑:一是建立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既能教授專業理論課,又能指導學生實踐的教師隊伍;二是可以由兩支教師隊伍組成具有應用能力的教師隊伍,即由一支專業理論基礎扎實、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組成教學型隊伍,另一支是有企業工作經歷、實踐經驗豐富而又具有教學潛質的教師組成的實踐型隊伍。從人才引進和培養來看,一方面大力引進校外相關行業具有實踐經驗和教學潛質的技術人員;另一方面,加強對校內教學型教師實踐能力的培養。既要抓好對新任教師的全方位培訓,也要加強在崗教師的各項培訓,不斷更新專業知識,提高應用能力,使之能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2)推廣“雙導師制”。學生在第一學年即配備校內導師,實施校內導師制,第二、第三學年要求實習單位再配備校外導師,實施“雙導師制”。校內導師一般從專任教師中選拔那些具有良好師德、有較強組織管理和溝通能力及扎實的專業知識,熟悉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具有較強專業學習指導能力的雙師素質教師擔任;校外導師則一般由校外實習基地所在企事業單位中業務素質高、專業知識豐富、工作能力強、職業道德好的業務骨干擔任。校內導師側重于解決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問題,校外導師側重于解決學生的實踐能力問題。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面向充分就業的地方高校課程體系建設研究”(10YB035)的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劉旭.當前大學課程改革的幾點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04(4)
2.姜運生.地方院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D].東北師范大學,2006
3.王根順,楊峻.論高校課程體系存在的矛盾與問題[J].有色金屬高教研究,2007(4)
4.劉光成,徐鋒.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的課程觀[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5)
5.耿冰.以滿足學生求職需求為核心構建印刷技術專業課程體系[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2)
6.陳益飛.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構建[J].職業教育研究,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