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05 15:37: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創新思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創新思維及其主要形式
所謂創新思維,就是指在客觀需要的推動下,以獲得的信息和已貯存的知識為基礎,以超常規甚至反常規的眼界、視角、方法去觀察、思考問題,提出與眾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案、程序或重新組合已有的知識、技術、經驗等,來獲取創造性的思維成果,從而實現人的主體創造能力的思維方式。通常而言,創新思維的“新”主要體現在觀察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角度、方法的“新”,解決問題方案的“新”或者思維成果的“新”。從哲學思維的視角分析,“創新思維”需要具備突破同質性而達到求異性,突破單一性而達到多樣性,突破分離性而達到聯結性,突破對立性而達到互補性,突破孤立性而達到整體性等系列特征。
創新思維具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一種或幾種思維方式的優化組合形成了獨特的創新方案,比較常見的創新思維形式包括這樣幾類:
第一,同質異化型思維。即從與眾不同、與以往不同的角度和方面進行思考,尋求解決問題新的思路、新的方法,不墨守成規、因循守舊。這種思維善于挖掘客觀事物的差異、不一致的地方,主要體現在選題的標新立異、方法的獨辟蹊徑、對異常的敏感性和思維的獨立性。
第二,轉換型思維。所謂轉換就是通過改變觀察、思考問題的視角、著眼點、途徑、方法、目標,或者改變事物的元素、功能等形成新思維成果的思維方式類型。多樣性是轉換型重要的思維原則,思維多樣性就是強調打破“一”統天下,主張向度來思考和解決問題。轉換型思維主要有這樣幾類具體的思維模式,即視覺轉換模式、方法轉換模式、元素轉換模式、目標轉換模式、全體與部分轉換模式以及不規則與規則轉換模式。
第三,反向型思維。與正向思維方法不同,反向思維是指人們在思考問題時,跳出常規,從反方向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和思路。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反者道之動”的觀點,馬克思“人體解剖對于猴體解剖是一把鑰匙”的社會認識方法論,都是著名的例證。反向型思維主要包括反轉型逆向模式、轉換型反向模式、缺點研究反向模式等。第四,多向型思維。即從不同角度、不同指向、不同方位去探求思考事物并尋求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案、措施、結果的思維方式,或稱多維型、發散型思維。在各種思維方式中,多向型思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實踐證明,創造性思維能力越強的人,其思維的面越廣,相反,如果思維缺乏寬廣性,其思維的結果就容易簡單化和片面化,不利于獲得創新的結果。
二、創新思維主體的個體能力基礎
相對于思維對象即思維客體來說,思維的主體指有思維能力、進行思維活動的人,思維主體是思維活動中積極的因素,具有能動性、實踐性、社會性。由于具有高度發達的大腦,人具備思維的物質生理基礎,但思維的創新除生理條件外,思維主體的思維能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論文也就是說,主體的創新思維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過后天的社會實踐(經驗)、日常的思維訓練(有意識或無意識)逐步形成的,而且人的創新能力一般是以潛能的方式存在著的,需要通過人的自覺開發和積極運用才可能發揮出來。
為此國內外的研究者進行了諸多探討。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J.P.吉爾福特指出,“創造性”從廣義上可以理解為“創造性人格”,因為創造性人格能“代表創造性人物的那些特征的組織方式”。學者俞吾金先生認為,創造性思維決定于主體三方面的素質:天賦———高度的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興趣———對所思維、所研究的對象具有強烈的興趣;意志力———能頑強持久地把注意力集中于思維對象上。除天賦、興趣、意志力這些思維品質之外,創新思維還要求具有良好的社會環境,主體的豐富的知識儲備,勤于思考、敢于思考、善于思考的思維習慣。
由此可見,在創新思維過程中,要求思維主體能夠處理好確定與非確定的、邏輯的與非邏輯的、相似的與相異的、單元的與多元的、抽象的與形象的等等各種思維因素間的關系,將它們納入到一個統一的系統中來,構成整體的思考、系統的思考、立體的思考,這樣的思維方式才會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創造力。這里不僅要求主體在認識過程中,對于客觀存在具有敏銳而完整的感受能力,而且要求在邏輯抽象上達到完善的理性高度,同時還要求主體具備突出的直覺思維和豐富的想象能力。簡言之,創新思維的能力,即體現為個體在同等條件下所充分顯示的與群體思維有所不同的具有創造性意義的思維活動的水平與特征。具體而言,創新思維主體的個體起碼應該具備良好的認知能力和思維習慣。
首先,主體的認知能力直接影響創新思維的結果,也是思維創新能否實現的前提條件。而較強的認知能力來源于知識和經驗的積累,因此,知識和經驗是主體進行思維活動的前知基礎。
人類長期思維活動所積累起來的極其豐富的知識是思維得以繼續發展的平臺,在這平臺之上,人類的思維得以繼續發展。由于知識為主體的思維活動提供了必要的信息存儲,任何形式的思維活動本質上都是對儲存于腦海中的知識信息進行組合加工而成的,大腦中如果沒有知識信息儲存,思維將無法進行,更別說創新了;知識為思維主體的創造性思維提供動力支持,主體只有在知識積累的前提下,才能有從思維對象中提取有用的材料進行思維創新的能力。另外,知識還直接制約著思維的廣度、深度,影響思維創新的成就。思維主體親身參與的社會實踐所獲得的經驗同等重要。
一切知識都來源于經驗,都是對以往經驗的總結和記錄。由于經驗必須是思維主體親身參與才能獲得的,經驗因而相比知識對主體思維的影響更具有深刻性、直接有效性。知識和經驗可以相互轉化、相互促進,經驗的理論總結就是知識,知識的踐行會生成經驗。因此,思維主體必須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拓寬知識面,不斷進行知識更新,為創新思維打下深厚的知識基礎。同時,思維主體在努力學習的前提下,還必須不斷參加社會實踐,在實踐中磨礪自己,積累經驗,而不能閉門造車。
其次,創新思維需要思維主體良好的思維習慣。思維創新的落實最終依賴于思維主體的良好思維習慣的養成,思維主體必須具備推動思維創新發展的內在心理動因,心理動因主要有興趣、動機、情感、和意志四個方面組成。對于思維創新來說,應培養廣泛而持久的興趣、目標明確的動機、積極飽滿的情感、堅定不移的意志。在此基礎上,思維主體還要養成勤于思考、敢于創新、善于創新的思維能力。
一方面,思維主體要多思、多想,“業精于勤而荒于嬉”,只有多思多想,才能在平淡中見神奇,自然科學研究重大發現的案例,比如牛頓從一只蘋果的下落發現萬有引力,阿基米德從溢出的洗澡水中發現浮力,達爾文在動物身上發現人類的起源,都是多思多想的緣故;另一方面,思維主體要有創新思維的勇氣、敢于思維創新,對于一項思維創新活動,一般都會有來自各方面的阻力,如保守勢力和既得利益者的反對,“槍打出頭鳥”等觀念的束縛,創新的風險的威嚇等,因此創新思維的主體要有較強的抗壓能力,頂住各種壓力,進行創造性思維。另外,思維主體還要善于思考,就是要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思維材料,靈活運用各種思維方法,達到思維創新的目的。
三、創新思維主體的影響因素
思維方式是人類在改造世界的社會實踐眾產生和發展的,一個有利于良好創新思維方式生長和發育的社會環境對思維創新起著重要的作用。社會環境既包括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政治環境對思維創新的影響而言,封建
專制的政治體制顯然不利于思維的創新,因為專制的政治體制對政治倫理的要求極強,它排斥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獨立的創造,它講求的是服從,服從君主、服從權威、服從倫理道德,這樣,封建帝制嚴重束縛了人類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從經濟環境對思維創新的影響來看,類似于僵化的經濟體制顯然是不利于人類創新思維的發展的,只有靈活的社會經濟經濟體制,才能激勵人們參與競爭,有利于創新思維的激發。
良好的文化氛圍、和諧的人際關系也能使人在心情愉悅中自覺自愿地迸發創新的熱情。相反的是,保守、尚古的傳統文化對思維創新形成了制約。例如,具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國傳統文化,對于燦爛的中華文明的形成具有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但傳統文化也較容易形成中國人傳統的思維方式、思維人格,不利于創新思維的出現與發展。以儒家的倫理道德為核心的封建文化強調的是以絕對服從為特征的“三綱五?!?、中庸和諧,主張對經典、對權威的崇拜,反對、排斥標新立異,要求人們按照圣人制訂的標準思考、行動,思想不得超出既定的框架,把超出封建倫理規范的行為視作“離經叛道”。這種文化傳統形成了中國人的文化心理積淀,使人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不自覺的受其規范,容易造成思維的僵化刻板,容易讓人墨守成規,從而阻礙思維的創新。
回顧歷史可以發現,思維的創新過程并不總是一帆風順的,它在形成過程中會遇到各種阻力。當然,影響思維創新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社會因素對思維創新的制約,也有來自思維主體的在長期實踐過程中形成的思維定勢的阻礙。思維定勢是思維主體在思維實踐中形成的、自己慣用的、格式化的思考模式。當面臨需要思考的問題時,思維主體可以不假思索地把問題納入到特定的思維框架(下轉第161頁)(上接第158頁)并沿著特定的思路和路徑對其進行思考和處理。思維定勢的主要特征是它的穩固的形式化特征和強大的慣性,這種特征便構成了創造性思維的障礙。其中對創新思維影響較大的思維定勢主要有這樣幾種:
首先是權威定勢,指思維主體把某一權威人物的某種論斷作為評價標準的思維模式。權威定勢的形成有兒童在走向教育的過程中所受的“教育權威”,以及由于社會分工的不同和知識技能方面的差異而形成的“專業權威”。在權威面前,絕大多數人會失去自己的獨立思考,盲從權威,從而喪失創新的能力。
關鍵詞:創新思維;科學發展觀;作用領導者
毫無疑問,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的動力,也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創新的思維品格,是一切創新的重要基礎。各級領導干部由于其在社會管理中所處的特殊地位,思維是否具有創新性,對于能否正確履行領導職能,壘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意義猶為重大。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機遇前所未有,挑戰也前所未有,機遇大干挑戰。
一、創新思維重要性概述
科學發展,社會和諧,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要求,是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內在需要,必須堅定不移地加以落實??茖W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保證。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首先需要用創新的思維來把握其內涵。從非本原性的維度進行考察,創新理論是創新思維的產物。因此,要想真正把握創新理論的實質和精髓,認識其價值和意義,離開創新性的思維方法或思維模式,是根本無法做到的。
固有思維模式會潛在地但卻頑固地以原有理論為版型,把新理論的蓬勃鮮綠剪裁殆盡以把它納入原有理論的舊框架?!叭齻€代表”重要思想剛產生的時候,一些人就是這樣來理解它的。他們說,講生產力沒有誰比馬克思、恩格斯講得深刻,講文化沒有誰比列寧講得透徹,講為人民服務沒有誰比講得精到。言外之義就是順應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化而創新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毫無新意。這些人之所以有這樣的認識,從深層原因分析,就是因為他們為固有的思維模式所桎梏而無法觸及新理論、新思想的內核,猶如乞丐想象皇帝的生活就是每頓都能吃到燒餅一樣。當前在對科學發展觀的理解上,少數人也存在著類似狀況。把“第一要義是發展”理解為“第一要義是大力發展生產力”,把“核心是以人為本”理解為“核心是以人民為本”等等,不一而足。從表面上看,是這些同志對科學發展觀意義的理解出現偏差,但是問題的癥結卻出在思維方式上,即沒有能夠掌握科學發展觀得以產生的創新思維方式,致使充滿創新精神、富有新意的“新話”也被說成了老腔老調的“舊話”。
對于領導者來說,有無創新思維是能否理解科學發展觀這一創新理論的基礎。更為重要的是,對于領導者來說,有無創新的思維方式,還是決定能否將科學發展觀深入貫徹落實的重要保證。領導科學研究表明,同一項決策由不同的人來實施,其結果是大不一樣的。即使是一項不完善的決策,若由富有創新精神、意志力堅強的人來實施,也能在實踐中彌補其不足,進而取得良好的實踐效果??茖W發展觀,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指導方針,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和貫徹的重大戰略思想。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離不開領導者的創新思維。這種思維的創新性至少反映在兩個層面:制度和體制的創新,方法和措施的創新。比如,堅持以人為本,如何在制度設計上妥善處理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現階段群眾的共同利益與不同群體的特殊利益的關系,在收入分配制度上,怎樣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等等。在發展問題上,用何種方法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背景下應對挑戰,抓住機遇,如何結合本地區的實際選擇獨特而有效的發展模式。不同思維方式的領導會作出不同的決策,拿出不同的舉措。這些決策和舉措在優劣的層次上有上、中、下之分,猶如棋手面對同樣的棋局,有的走出的是令人驚嘆的妙著,而有的下出的卻是令人扼腕的臭棋?!捌宀钜恢渴瞩磕_”,“一著不慎,滿盤皆輸”。因此,領導者有無創新思維品格,會影響著一個地區的發展和進步。:
二、領導者品格——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是人類對于未來實踐活動狀況及結果的一種前瞻性反映,辯證唯物主義認為,認識是人們在實踐的基礎上主觀對客觀的反映。認識受主體、客體以及實踐條件的限制,因而有受動性、滯后性的一面;但又因為人有自覺能動性的特點,認識又有能動性、超前性的一面,是人類對于未來實踐活動狀況及結果的一種前瞻性反映,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是三代表以及科學發展的延伸。
2.1.1解放思想的創新思維。創新的根本目的就是尋求最優的解決現實問題的方案或辦法?,F實的世界是發展著的世界,萬事萬物都處于不斷流變的過程之中。舊的問題有的解決了,有的沒有解決或沒有得到根本解決,他們或依然存在或以新的形式而存在,同時又會不斷有新的問題產生。因此,人類始終面臨著不斷探索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的任務,面臨著針對不同的問題提出不同的解決思路和不同的解決方法的任務。影響創新的最大的主觀障礙就是思維定勢。所謂思維定勢,簡單地說就是過去的思維對當前思維的影響。當我們長期處于某一個環境,多次重復某一活動或反復思考同類問題時,頭腦中就會形成一種思維習慣;一旦我們再碰到同類問題時,思維活動就會自然而然地受這種思維定勢所支配。思維定勢對人們平時思考問題大有幫助,它能使思考者在處理同類或相似問題時省去許多摸索、試探的步驟,不走或少走彎路,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而大大縮短思考時間,提高思考效率。然而。當人們面臨新問題時,就需要有新的思考程序和思考步驟,此時,思維定勢就會起阻礙作用。因為,人的思維一旦局限在思維定勢的框架內就會一條胡同走到底,而想不到其他的思維通道。此時。只有突破思維定勢,另辟蹊徑,才能到達成功的彼岸。
2.1.2從一般思維中創新。創新性思維不是離開一般思維的“天啟”思維,而是一般思維形式的共組。首先,創新性思維是直覺思維與邏輯思維的辯證統一?!皼]有漫長而且有耐心的演繹推論,就沒有豐富的直覺?!薄皬奶厥獾揭话愕牡缆肥侵庇X性的,而從一般到特殊的道路則是邏輯性的?!痹陬I導者進行創新思維的過程中,直覺思維與邏輯思維是互為補充的:在邏輯方法還走不通的地方,就需要用非邏輯方法開辟新的通路,而當非邏輯方法已打開通路后,又必須及時地在從舊認識到新認識之間架起“邏輯的橋梁”。發散思維和收斂思維對于創新同等重要。只運用發散思維,不重視收斂思維,就會胡思亂想,一事無成。只運用收斂思維不重視發散思維,則會因于成見,難干創新。在領導活動過程中,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只靠運用習慣的、傳統的思維方法,是不可能達到目的的。它要求有獨特的、新穎的、創造性的思想方法,這就必然要打破現成的框架,沖破傳統的約束。當前,我們肩負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神圣使命,這是一項前人未為、他人未試過的事業,需要我們艱苦探索、勇于創新的事業?!罢温肪€確定之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我們的事業能否發展,能否加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各級領導者的創新思維。思維創新,事業常青!
創新思維是多種思維相互組成、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思維模式。目前,我們在物理教學中缺乏這種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學生在學習中往往缺乏多角度的思維聯系。所以,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鍛煉學生運用創新思維解決問題。比如,在講解萬有引力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打開同學們的發散性思維,為同學們講解2013年6月11日我國發射神州十號太空飛船的經歷,這次航天首次開展了太空授課活動,女航天員王亞平為學生們演示講解了失重環境下的基礎物理實驗,讓同學們身臨其境的感受物理的魅力,增強中華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進一步激發同學們崇尚物理、探索知識的熱情與夢想。根據這樣的教學演示,教師可以在課堂設置問題。航天員在升空的過程中是失重還是超重狀態?當航天員返回到地面是失重還是超重狀態?航天員在太空中為什么會漂浮?等等,這一系列問題的設計,激發學生主動去探尋答案,加深了對萬有引力定律的理解。再比如,在講重力矩的時候,可以用身邊的物理想象對同學提出問題:掛在壁墻上的鐘表,當電池的電能耗盡而停止走動時,指針大多數都停在幾點?同學們這時會有不同的答案,教師可以借機發問引出正確答案,是九點鐘的位置,因為在“9點鐘”的位置,秒針所受到重力矩阻礙作用最大。通過這樣的問題設計,讓學生啟迪思維,創新思維方式,在尋找正確答案中學會了物理知識。
二、加強實驗教學,牢記物理的基本公式
物理實驗是學習物理十分重要的方法和手段,物理學中的每一個概念和公式的產生,無一不是物理學家從實驗室研究開始,并且實驗知識也是歷年來高考必考的內容,多次在理綜試卷中出現。因此,在物理學的課堂上,教師不能忽視實驗這個環節,必須要高度的重視,從實驗原理、儀器操作、數據分析、結論產生入手,讓學生系統的了解每一種儀器的使用方法,學會分析處理大量數據,找出相似點和共同性,把物理公式推導出來。但在實驗課上需要注意的是,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包辦了實驗的全部過程,教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學生無法參與進來,久而久之,會導致對這門學科的興趣下降。所以,教師在物理實驗中,應該有選擇的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進來,引導同學主動積極思考,讓學生掌握實驗步驟原理,學會融會貫通,提高自己動手能力,使學生在親自動手實踐中,更好的記住得出的結論和公式,加深學生對實驗的理解,從而達到從實驗中鞏固現有知識的意義和目的。
三、規范解題步驟,提高物理的學習能力
在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物理的主觀愿望,仍然是希望在高考中取得較好的分數,在班級中取得好的名次。所以,在教會學生如何運用物理實踐中的同時,仍要把重點放在解題得分上,嚴格按照步驟答題,讓學生養成規范化解題的習慣,主要做好三個方面。一是審題要仔細,學生在試卷中要對整體的布局有基本的把握,然后再對文字和附圖進行閱讀,對試題中關鍵詞語的理解上要用橫線標明,建立起解題的最初思路,準確理解試題的意思和出題的考點,對干擾陷阱要進行辨析,并逐一排除,以此提高審題的能力。二是解題步驟要詳細,高考是按演算步驟確定給分的,不能因為算到了結果而取代了步驟。在解題中必須要寫清楚運用的公式、演算的方法,一步一步給出解題思路,最終確定所要得出的答案。三是物理的符號書寫要規范。物理的符號一般都取用于英文單詞的第一個字母,如壓強pressure為p、速度velocity為v,等等。在同一題當中,字母只能表示同一種物理量,切不可隨意亂寫,若出現多個同類物理量時,可以對字母進行下標注釋。比如:第一次速度可以用V1,第二次速度可以用V2,第三次速度可以用V3,以此類推。這樣在演算的過程中,就可以很清楚的記住不同類型的符號,避免了演算混淆的情況。由于物理符號有些比較相似,如密度ρ和壓強p,射線γ和速度v,如果書寫不規范,就很容易看錯。所以,教師在教授物理課的同時,也要有意識的教會學生正確書寫,把符號寫規整、寫清楚,切不可尋求答卷速度潦草書寫,造成字跡模糊不清,產生混淆。同時,高中階段學生的壓力較大,復習任務較多,教師在物理試題的講解上,不應該海量講解,讓學生自己去消化,這是極其不負責任的。應抓住主要類型題,找對解題思路和方法,讓學生融匯貫穿,知其一然后同類問題全部解決,進而提高考試能力。
四、結論
首先,要把握思維方法?,F代領導思維創新是豐富多彩的,但辯證思維的基本方法必須把握。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任何矛盾都有兩個方面,這兩方面是對立的,又是統一的。如何在對立中求得統一,是思維方法的真締?,F實中,需要把握如下幾個對立統一:一是歷史與現實的統一?!熬沤锢咸钡乃季S不對,的態度也不對。二是現象與本質的對立統一。本質決定現象,現象反映本質,要善于從現象深入本質去看問題?!稗r夫與蛇”中的農夫、“東郭先生與狼”中的東郭先生,由于沒有深入本質看問題,所以犯了極大的錯誤。三是感情與理智的對立統一。感情與理智是人的情感的兩種不同表現形態,從認識上看是認識發展的兩個不同階段,感情上升到理智是認識發展的必須。因此,過于“理智”或過于“感情”都是錯誤的。四是模糊與精確的對立統一。模糊與精確是內部對立的兩個概念,然而模糊與精確永遠只具有相對意義?!半y得糊涂”是古訓,如論文把握傳統與現代的統一。
其次,要重構思維模式。思維模式是指思維的出發點和目的地。在傳統的思維模式中,思維的重心總在真假、好壞、對錯之間轉移。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經濟生活方式的現代化,需要重構思維模式。怎樣重構呢?現代思維模式應該是真假、好壞、對錯三大系統的有機統一?!罢婕佟笔腔卮鹗欠穹弦幝?;“好壞”是回答是否符合目的;“對錯”是回答是否符合行為規范。
只有既符合規律,又符合目的,才會符合行為規范。這種思維模式告訴我們,現代領導者面對問題時,總體上可以也應該分為“是什么”———認識的真假性質問題;“有何用”———價值的好壞大小問題;“怎么辦”———行為規范的對錯問題。分清和區別這三個不同的問題,是領導藝術的基本要求。
(一)緊扣教材,選擇創新思維訓練點。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在自主思考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思維特長,引導學生善于突破常規想象,培養學生思維的獨創性。如在人教版小學科學《放大鏡下的晶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思維能力的特點,選擇適合學生創新思維發展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發展。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的不同,選擇不同的創新思維發展策略。
(二)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提出大膽設想,發表獨特的見解,鼓勵學生標新立異,不要人云亦云,既要訓練學生的創新語言,也要訓練學生的創新行為。教師要培養學生獨特的觀察能力以及聯想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敢于質疑問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學問卡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并將自己質疑問難的結果寫到學問卡上。如在《鐵生銹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按照學生的思維能力設置學問卡上的問題,當學生獨立完成必修作業之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完成選作的教學內容,并將自己不懂的問題寫到學問卡上,以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課堂授課中更好得把握自己的創新思維能力。
二、多媒體輔助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進行創新思維
(一)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手段,針對學生的特點設置多媒體課件中的創新問題。
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對同一問題要從不同角度去思考的能力。教師在出示科學問題的時候,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事物特征或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描述,要善于從不同的觀察點來進行思考,要有自己獨特的語言表達見解。教師要舍得在課堂上放手,要能夠將學生的思維特點與教學內容整合起來,根據學生的能力設計相應的創新內容,要把握學生的思維特點,尊重愛護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敢想敢說,敢于發表獨到見解,敢于標新立異,得到創新后愉快情感的體驗。在多媒體課件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設置多媒體課件中的創新問題。
(二)教師要運用多媒體創設創新問題情境。
教師在多媒體輔助教學的過程中,要善于運用多媒體創設創新問題情境。如教師在科學課中要求學生印一張完整的葉子,就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印葉子的過程。當學生觀察到印葉子的方法之后,就可以結合多媒體展示的方法加上自己的創新思維進行創新設計。教師要注重課堂上師生的互動,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喚起學生創新的興趣。當學生完成創新設計的時候,要給每個學生評價的權力,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堅持“無錯原則”。教師在科學課上不但是學生的良師,更應該是學生的益友。
三、深入研究教材,準確把握創新教學方法
(一)深入研究教材,準確把握教材的教學目標。
小學科學課的教學任務已經單純又原來單純的“傳授知識”改為“不僅要傳授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的能力。”因此,教師要準確把握教材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創新能力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如在《熱空氣和冷空氣》的教學中,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同時教師要精心準備教具,讓學生知道熱空氣比冷空氣輕,會上升,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的創新思維,要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的碰撞,為學生創造懸念。
(二)恰當的教學方法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
教師要不斷改變教學方法,選擇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在教學中產生濃厚的科研興趣,在試驗中要先扶后放,讓學生能夠運用獨特的創新方法解決相關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培養學生在觀察和實驗中分析事物的前因后果,運用科學的概括方法尋找科學的發展規律,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結語
關鍵詞:商業環境,管理思維,管理導向,企業管理
上世紀80年代后期,特別是進入90年代后,企業所處的商業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經濟全球化、計算機網絡普及、知識取代資本成為核心生產要素、顧客需求的多樣化導致企業競爭加劇和商業環境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前所未有地提高,企業管理和經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商業環境的變化從根本上改變了時間和空間對企業的限制,不僅擴大了企業可利用的資源,而且加劇了企業之間競爭的壓力。傳統的企業管理思維已不能適應新的商業環境的變化。因此都迫切需要建立一種與現代商業環境相適應的企業管理新思維。
一、現代商業環境的特征
(一)經濟全球化
現代商業環境的一個重要和顯著的特征就是經濟的日益全球化。有人形象地把當今世界比喻成“地球村”,可以預見。未來世界的全球化的浪潮將會越來越洶涌。經濟全球化促進了貿易與技術的擴散。導致國內競爭的國際化,要求企業戰略的制定必須具有國際視野。
(二)計算機網絡的普及
互聯網自20世紀70年代商業化以來。在全球呈爆炸式增長.目前用戶數已達7億之多。在互聯網迅猛發展的同時,內聯網(.Intranet)、外聯l網(Extranet)等局域網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企業的組織架構和運作流程也因此發生了巨大的變革。電子商務作為一種全新的交易方式,具有消除中介的特征.它的發展使商業交易的時空得到無限拓展。商家甚至可以在零庫存的清況下維持正常的商貿業務,這無疑將極大地提高勞動生產率。
(三)知識成為核心生產要素
在工業經濟時代,資本是最核心的生產要素。20世紀90年代以來。資本增值的規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科技企業的資本回報率遠高于傳統企業。貝佐斯、楊志遠和大衛•費羅、馬云、李彥宏這些沒有資本、只有知識的年輕人所獲得的巨大成功令人矚目。這都說明今天知識已成為比資本更重要的生產要素。
(四)顧客需求的多樣化
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企業的新產品研發能力不斷加強、研制周期大大縮短。與此相對應的是產品的更新換代速度加快、消費結構發生改變,消費需求多樣化。同時,計算機網絡的普及,使得消費者能夠。貨比三家”,對產品及其相關信息的搜索更便捷,交易博弈中消費者的主導性大大提高。消費者需求的多樣化和快變性對企業的產品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之間基于產品創新速度的競爭更為激烈。
(五)社會經濟環境的復雜性
在經濟轉軌時期,構成社會經濟環境的諸多要素存在著不穩定和不確定性。價值觀多元化增加了企業管理的難度,文化背景多元化、收入差距擴大導致消費需求多樣化,法制社會建設過程中表現出的政策法律環境的不穩定,資本市場風險的不確定性、稅收政策的多變性等等都將直接影響企業組織的穩定性,企業必須調整策略以適應社會經濟環境的變化。上述因素導致了現代商業環境的復雜性、動態性和多變性,對傳統的企業管理思維形成了巨大的挑戰。
二、企業管理的復雜性新思維
復雜、動態、多變的商業環境要求企業的管理者必須拋棄機械的、還原論的傳統管理思維,代之以復雜性思維來考察企業的發展、制定企業的戰略、指導企業的管理。復雜性思維本質上是以整體性思維、非線性思維、過程性思維、情境思維為主要特征的考察事物運動變化的思維方式。
(一)整體性思維
企業組織原本就是一種復雜的有機構成。要準確地描述出來幾乎是不可能的,惟其如此,才使得任何對社會生活中的事件的分析都不能孤立地進行,而必須用之以整體性思維。在我國,烏杰教授在《整體管理》一書中主張管理忌諱。片面思維”。而應當強調管理思維的整體性,即管理者必須把對象整體地裝入“腦子”才有利于決策、控制和管理;席酉民等人所倡導的。和諧管理理論”強調,系統不僅要達到復雜系統(包括大量子系統或組成部分)活動的一種相互合作、協同的作用和效果。更應注重人和子系統的積極主動性的發揮,以使系統成為一個和諧整體,形成總體穩定、協調、能動發展的動態機制等等,都充分體現出這種整體性思維。
(二)非線性思維
在企業這種復雜系統中。充滿了無數的非線性相互作用,從而使得我們在很多情況下必須以一種非線性思維來進行分析和考察?,F今社會是一種以高度的組織結構復雜性和信息網絡連接為特征的社會,經濟全球化、計算機網絡的普及、消費需求的多樣化和社會經濟環境的復雜性使企業所處的商業環境具有一種飄忽不定的性質,從而使得管理者不得不面對不可預見的未來進行決策。在這種復雜的因果網絡中,最顯而易見的解決方案通常是沒有功效的。一項好的決策總是需要相當的時間來收集數據,分析結果并提出相應的措施。但是有關的數據常常是零亂的、非定量的、甚至是缺失的。其結果是.任何決策當它起作用的時候可能就已經過時了。為此,在一個復雜的、非線性的世界中,決籌者必須保持一種高度的敏感性。
(三)過程性思維
隨著競爭的日益全球化以及變化節奏的加快,如何保持對市場的迅速反應能力和獲得全球化運作的好處,便成為當前許多企業所面臨的問題。為了適應這種新環境的不穩定性,“尋找正確戰略”的概念已經被“戰略靈活性”的思想所替代——既能夠設定一個明確而寬泛的戰略方向,又能夠隨著顧客需求的變化和新的競爭威脅與機會的出現而不斷地適應和學習。而且許多組織已經發展出了一種更加全面和綜合地看待自己的視角,即不再把自己看作是一系列被清晰界定的職能,而看成面向顧客的流程的集合。就像企業流程再造理論(BPR)告誡我們的,不應當把注意力集中在單個部門如何工作,而應當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部門如何協同給顧客傳遞價值,集中在信息和產品是如何流經整個組織的。
(四)情境思維
受傳統科學和理性主義的影響,以往的管理理論大都帶有普遍真理的色彩,追求理論的普遍適用性和最合適的原則、最優化的模式,但是真正在解決企業的具體問題時.卻常常顯得無能為力。復雜性科學為我們提供的基本洞察是:那樣一種全局性的、完整的優化觀念不過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虛構,在任何意義上都不可能得到經驗的證實。這種思想在管理學中的體現,就是所謂的權變觀。這種觀點的實質是,在企業管理中要根據企業所處內外環境、條件的變化而隨機應變,沒有一成不變、普遍適用的管理理論與方法。當然,權變觀并不能為管理一切組織提供通用的管理原則.但是可以作為在具體情況下的企業診斷和管理行動的指導方針。也就是說,管理應視情境而定。這種情景規劃并非對事情發展進行預測,而是指讓企業的各類管理者多思考企業未來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
三、新思維指導下的企業管理導向
(一)由實物經營向虛擬經營轉變
傳統企業的經營形式是在固定的時間以固定的模式進行運作,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運動是在現實空間中進行的,企業提高經濟效益的主要途徑是通過規模經濟來降低生產成本,用企業內部行政化管理來取代市場交易費用。網絡環境的快速成長賦予了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結合以新的內涵,企業可以在網絡空間中迅速完成信息運動和商流過程,企業間協作的交易費用大大降低,企業間跨越時空障礙的合作變得日益便利,從而促使了企業經營的形式由傳統的實物經營向虛擬經營轉變。虛擬經營是指兩個或多個擁有核心能力的企業,依托網絡環境,徹底打破地理上的限制,僅保留企業中最關鍵功能,而將其它功能虛擬化,使外部經營資源與企業內部資源中具有競爭優勢的活動聯系起來,通過共享彼此的核心能力,使共同利益目標得以實現。
(二)組織結構扁平化
傳統企業的組織結構是自上而下、等級控制的金字塔型,決策層與作業層之間存在著龐大的管理中間層。導致組織對環境變化反應遲鈍。現代商業環境下,消費者在交易中的主導權更加突出,消費需求趨向個性化、多樣化,大規模生產逐漸被小規模定制取代,要求企業對市場機會的反應更加敏捷,傳統的組織結構中的中間組織的監督協調功能和上傳下達功能被計算機網絡代替,企業的組織結構向著敏捷的扁平型的柔性組織轉變。扁平型柔性組織,減少了中間層,極大地發揮員工的創新能力,有利于企業獲得外部信息,有助于企業內部信息的交流和溝通。以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及時性,使企業對環境變化反應敏捷,及時有效地為市場提供個性化和多樣化的產品和服務。
(三)重視合作與聯盟
經濟全球化和計算機網絡的普及,導致市場的全球化和競爭的全球化。在龐大的市場上,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及日益多變的顧客需求,單個企業能力的有限性越來越突出,各種形式的企業間合作與聯盟成為一種潮流?!靶滦推髽I沒有明確的界線劃分,它的作業過程、運行系統、操作及全體職工都相應地與顧客、供應商、合作伙伴、甚至競爭對手相互作用和有機聯系在一起。其競爭優勢表現在通過建立聯系實現互利而創造的價值上。”同時,長期以來被視為理所當然的傳統行業的分界線也正在變得模糊起來,并從許多方面消失。在這樣的背景下,企業可能會經常意外地發現,所面對的是那些不處于同一個行業、不太可能遇到的競爭對手,基于常規競爭與合作的戰略,將讓位于共同進化的戰略。因此。管理者要把自己的企業看威由供應商、主要生產者、競爭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共同組成的商業生態系統有機體的一部分,而不是把自己的企業看做單個的企業。商業生態系統的目標是生產對顧客有價值的產品或服務。整個系統常常傾向于圍繞其中一個或多個核心企業指引的方向,合作演進各自的能力和角色。在
這里,競爭主要不再是在產品與產品、公司與公司之問進行,而是在商業生態系統之間進行。
(四)強化學習創新能力
傳統的商業環境中.企業獲得競爭的優勢主要來自于資金和核心技術等。但在現代商業環境中,知識取代資本成為企業的核心生產要素,而知識的獲取和創造依賴于企業的學習創新能力,因而學習創新能力成為企業核,0能力的內核。企業的競爭優勢主要來自于學習創新能力。由于知識能夠在網絡環境中以邊際成本接近零的情況下被迅速復制和分配,所以這時一個企業的惟一競爭優勢取決于其能否從現有知識中創造新知識的能力。即學習創新能力。這種學習創新能力不僅是為了避免企業脫離既定目標,而且更重要的是形成超常規的洞察力.通過戰略行為的實施,創造新的競爭優勢,獲得行業競爭的關鍵制勝因素。
參考文獻:
[1]芮明杰等.新經濟•新企業•新管理[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關鍵詞:計算機教育創新思維改革
一、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中,教師扮演著領路人的角色。一個學校的教學質量與教學水平,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擁有一支強大的師資隊伍。同樣,要想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就需要打造一支有創新想法與意識,并愿意花時間與精力去幫助學生養成創新思維的師資隊伍。本文認為,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建設,應該突出以下幾個方面:
(一)不以學歷為硬性指標,看中教師的創新思維能力
目前,職業學校教師的引入,學歷是十分重要的指標。但是,過分注重學歷也會產生許多問題。一方面,由于我國高等教育不斷擴招,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的數量不斷增加。然而,其中不乏許多頂著高文憑和高學歷光環,但是嚴重缺乏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人。當這些只會讀死書、無自主創新意識的教師走向課堂,照本宣科地傳授知識,是很難激發起學生對于創新的熱情的,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就無從談起。另一方面,唯學歷論也會使職業學校錯過許多具有過硬的知識素養和創新能力,但學歷不高的科技類人才。這類人,雖然只接受了有限的高等教育,但是憑借著對于專業的熱愛與工作的積累,在某一領域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果職業學校在招聘教師的過程中,把條件放寬,吸納這樣一些有工作經驗及創新能力的人進入教師隊伍,對于提升教師隊伍的綜合能力十分有益。
(二)將創新能力納入教師績效考核
教師績效考核關乎教師的切身利益,是學校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墒牵R姷慕處熆冃Э己隧椖恐?,多見數目、教學課時等內容,缺乏針對教師的有關創新能力方面的考核項目。本文認為,將創新能力納入教師績效考核范圍,可極大地激發廣大教師的創新熱情,在教師隊伍中形成一股創新方面的強勁發展勢頭。例如,從學校層面上,鼓勵教師作為指導老師或帶隊人,帶領學生參與多樣的創新競賽活動;鼓勵教師申請發明專利,給予相應的表彰和獎勵;開展創新思維研討課,探討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選送表現優秀的教師外出學習,等等。
(三)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水平
正所謂嚴師出高徒,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十分重要的影響因素。尤其對于計算機教學來說,因為計算機教學內容的獨特性:具有知識內容更新換代快、理論與實踐聯系緊密等特點。要想提高教學質量,在為學生打好基礎的情況下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需要廣大教師不斷探索新的、符合計算機發展方向的教學技巧與方法。針對教學方式,以下提出幾點改進意見:(1)教學內容與學生興趣相結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們聽到他們感興趣的內容,他們的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可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花更多的精力去了解學生們想聽什么,對什么最感興趣。結合所了解到的這些信息,為學生們提供具有吸引力的、美味的知識盛宴。同時,不同學生的興趣點也可能不一樣。因此,還需要廣大教師結合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2)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中國傳統教育中,教師通常將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理論教學上。這一現象造成的后果是:學生缺乏對知識的深刻理解和運用的能力,對固有理論的創新更是無從談起。因此,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新型教學方法中十分重要的組成內容。尤其對于計算機科學這樣一門十分重視動手操作能力的課程來說,實踐自然應占據教學課時更多的時間。廣大教師不能在講臺上唱獨角戲,更應該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這就需要教師妥善安排學生學習基礎知識和實際上機操作實踐的比例關系,讓學生多在實踐中提高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他們的創新思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3)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批判意識是創新的基礎。當學生敢于質疑權威,敢于向書本發起挑戰,此時他們的創新力也就在悄悄萌芽。教師積極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首先,讓學生參與到日常教學中去,使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而不是聽眾。這就需要教師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將更多的探討、辯論環節引入課堂,激發思維碰撞的火花。其次,教師打破固有的教師高高在上的形象,融入學生,和學生一同開展探究性學習。最后,即使學生的想法光怪陸離、天馬行空,也應好好保護他們的好奇心以及打破常規的勇氣。
二、教學資源供給
教學資源可以分為“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硬件主要包括:教學場所、教學設備及其他與教學相關的設施。具體到計算機教學,計算機是最主要的硬件設施。為此,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性能更加優良的計算機設備(運算速率快,內存大,安裝有各類專業軟件)??偟膩碚f,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各高職院校的硬件設備已經達到了不錯的水平。然而,在“軟件”方面,許多高職院校仍有欠缺。這里的“軟件”與我們通常所說的計算機中的軟件有所不同。這里的“軟件”指的是學校所提供的無形的教學資源。例如,網絡上有眾多的收費知識庫,這些知識庫中包含各學科的視頻、文獻、教學PPT等資料。若學校能夠購買這些知識庫,然后提供給在校學生免費使用,便能打破地域的限制,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極大的幫助。其次,邀請專家學者來校開展教學交流也是一種重要的“軟件資源”。學生們在與專家學者的交流中,可以獲得更前沿的知識理論,激發他們的創新靈感。綜上所述,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學校在著力升級打造教學資源“硬件”的同時,還要積極提升學校的“軟件”實力。
三、考核方法改革
考核是學校教學內容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它是學校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及教師教學水平的十分重要的方式??己朔绞降母母飳τ趯W生創新能力的提高也十分重要。
(一)改革考試形式
傳統考試以卷面測試為主,是教師出題、學生作答的形式。雖然卷面考試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但是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弊端:一方面,卷面考試為純理論考試,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的考查幾乎為零。學生只需要根據書面給出的標準答案去備考,便能取得不錯的成績,完全不需要他們對知識加以深入研究和二次創新。另一方面,這種過分注重結果而忽視了學習過程的方式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所以,我們應該鼓勵的,是學生在日常教育教學中不斷累積知識和經驗,并提升自己的能力;而非因一次考試成績的高低給學生定性。所以,傳統考試形式的改革刻不容緩。可采用的改革措施有很多,例如:改變教師出題、學生作答的方式,將出題權和做題權全部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出題和作答。教師僅根據卷面內容的知識廣度和深度給出相應的分數。又比如,將平時的表現,如課堂積極性、上機作業的完成情況等,以一定的比例納入最終成績。達到鼓勵學生日常知識積累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