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3 10:00:0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預防醫學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 預防醫學的特點
1.1 研究內容廣泛:按大的方面分,預防醫學的內容包括衛生統計學、環境與健康及流行病學三部分。衛生統計學又包括衛生統計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居民健康統計和衛生資源分布與衛生業務統計。衛生統計學本身就是把統計理論、方法應用于居民健康狀況研究、醫療衛生實踐和醫學科研的一門應用學科,被廣泛用于基礎醫學、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衛生業務管理等各個領域。環境與健康所包含的內容則更廣泛,它包括了生活環境中的空氣、水、土壤與健康的關系,各種生產環境中物理性、化學性、生物性有害因素與健康的關系,以及各種社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與健康的關系,它研究的對象是整個人群。流行病學則側重研究人群中疾病或健康狀態的分布及其決定因素,預防疾病以及保健對策,是一種以人群為對象的方法學研究。
1.2研究方法獨特:由于預防醫學的研究對象是整個人群,考慮的因素是人類生存空間的各種有害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因此預防醫學研究總是從人群著眼而具體開展一些有針對性的工作。由于人力、物力和財力的關系,在研究時往往不可能對整個人群進行研究,而只能選擇抽樣人群或某個特殊人群,也需要動物實驗、細胞培養等微觀技術的配合,即研究方法需從宏觀著眼微觀著手。
1.3 與其他學科關系十分密切:衛生統計中所用的技術與方法主要來自數理統計的理論:流行病學的方法則除與統計知識有關外,還涉及許多傳染病、非傳染病的知識;而預防醫學中環境與健康這一部分則涉及大量的基礎學科,如生理、生化、病理、物理、化學、遺傳、診斷,涉及臨床各學科,如內科、兒科、婦產科、精神神經科、放射科等知識。因此預防醫學是以基礎學科、臨床學科以及一些邊緣學科知識為基礎,又與其相互滲透的一門學科。
2 對預防醫學教學改革的設想
2.1 授課時機:由以上對預防醫學特點的討論中不難看出,預防醫學的授課時機,最好是安排在學生將要完成臨床課學習的階段。由于教學計劃安排上的差異,有些學校把預防醫學視作基礎課,有些學校則把預防醫學的教學安排在所有臨床課之后,作者認為這些都有失偏頗。如把預防醫學安放在與基礎課一起上,則學生因沒有系統掌握臨床知識,對預防醫學的學習必然感到費勁,許多問題不易理解,這樣勢必影響學習效果。如把預防醫學安排在臨床課之后講授,則會受到學生臨床實習的沖擊,在這個階段學生難集中注意力投入預防醫學的學習,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效果。所以,預防醫學授課適宜的時機應是插在臨床課程中間。
2.2 教學方法:預防醫學本身內容十分豐富,與其他學科關系密切,不是一門單純靠死記硬背就能學好的課程,因此預防醫學的教學方法也應作相應的改革。以課堂講授為主的“注入式”教學方法用于預防醫學的教學顯然有較多的弊端。其主要缺點是學生的思維方法受到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而難得到發展。學習預防醫學需從多方面綜合理解,不是單靠書本上的知識就能學好的,必要時需參考相關學科的知識,因此對這門課的教學應采用一些比較靈活的教學方法,并要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去閱讀課外參考書。課堂上的講授也應變“直灌式”為“啟發式”或“簡答式”,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的思維從某些具體的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指標等擴展到整個人體的綜合變化及某個人群的變化;從考慮某個具體的病因擴展到各種環境因素、社會心理因素;從考慮對某個病人的對策擴展到對環境的治理,對整個人群的保護和防治??傊?,預防醫學的教學要讓學生從微觀著手能跳到宏觀分析,要使學生掌握研究健康的方法。預防醫學的課堂實驗不應局限于某個具體的實驗方法的學習,或某個具體指標的計算方法,可考慮插入一些有一定深度的綜合討論題,并讓學生結合課堂實驗來驗證一些假設,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學到的就是一些活的知識,學生得到的能力的培養也不再僅限于處理一個病人,而是為整個人群的健康考慮問題,而這一點恰是當前臨床醫生需從觀念上進行轉變的關鍵。
為了提高學習效果,根據預防醫學的特點,還應大量利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如讓學生觀看一些典型的環境污染事件的錄像,一些典型的生產環境污染狀況的錄像等,也可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把有關現場資料背景放到課堂上來,讓同學如臨其境。這樣既使課堂教學生動活潑,又可提高教學效果,值得嘗試。
關鍵詞:臨床醫學;預防醫學;教學效果
預防醫學是現代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重要課程之一[1]。保證課堂教學效果,幫助學生樹立“大衛生觀”,掌握預防醫學基本知識,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國內很多一線教師致力于預防醫學教學改革研究,也嘗試將新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以團隊為基礎的教學法等運用到教學實踐中,但收效不大[2]。筆者認為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故本研究采用調查法,在課程結束后了解臨床醫學專科生對預防醫學的認識與學習態度以及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評價,并加以分析,以期從學生角度探討適合當代大學生的教學方法、教學設計,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采用整群抽樣方法,隨機抽取某??圃盒ER床醫學專業3個自然班164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
1.2方法
1.2.1資料收集
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括人口學特征、對預防醫學的認知與學習態度、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評價、影響學習效果的因素等。由教師集中講解填寫要求,學生獨立填寫,并當場回收。為保證調查質量,控制問卷填寫時間(不超過15分鐘)。
1.2.2統計分析
運用Epidata3.1軟件進行資料錄入,并對數據仔細校對。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2結果
2.1人口學特征
發放問卷164份,回收有效問卷164份,有效回收率100.0%。男生62人,占37.8%,女生102人,占62.2%,平均年齡(19.58±0.36)歲。
2.2學生對預防醫學的認知狀況及學習態度
2.2.1學生對預防醫學的認知狀況調查結果顯示,56.7%的學生認為學習預防醫學有用,43.3%的學生則認為很少用或無用。對于預防醫學課程主要內容,75.0%的學生認為環境衛生內容有用,90.2%的學生認為營養與食品內容有用,2.2.2學生對預防醫學的學習態度調查發現,62.2%的學生學習興趣強,14.0%的學生無興趣,2.2.3學生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評價調查結果表明,55.5%的學生認為板書教學有必要,79.9%的學生認為PPT教學有必要,95.1%的學生認為增加實驗課程有必要,93.9%的學生認為增加平時作業有必要2.3影響預防醫學學習效果的因素調查結果顯示,影響學生預防醫學學習效果的因素依次為:學習動機不足(52.4%)、課程難度系數較大(50.5%)、教學過程趣味性不夠(47.2%)、與專業聯系不緊密(45.0%)、案例使用較少(33.8%)。另外,學生認為影響本課程學習效果的因素還包括專業課程任務繁重、課時安排偏少、課堂人數偏多等.
3討論
3.1適當調整教學內容,滿足教學需要預防醫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涵蓋內容較多,而現有學時安排較少,導致教師課堂教學壓力較大,學生學習負荷較重,不利于保證學習效果、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因此,適當增加學時數十分必要。此外,本課程內容較枯燥,學習難度較大,這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可圍繞教學大綱要求,結合學生需要和特點,篩選重要知識點,突出實際應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習難度。另外,調查發現,絕大部分學生認為環境衛生、營養與食品內容有用,職業與勞動衛生、衛生統計和流行病內容無用。鑒于此,筆者認為可考慮調整教學內容順序,將學生認為有用的、愿意學習的內容和其他內容穿插教學,激發學生學習動力。3.2注重趣味教學,激發學習動機研究發現,絕大部分學生學習動機不足,而這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學習動機是激發個體從事學習活動或維持已有學習活動,并使行為朝向一定學習目標的一種內在過程或內部心理狀態[3]。學習動機能夠促進學習活動,影響學習進程及學業表現[4]。實踐證明,教學內容趣味性較強時,學生學習動機較強,聽課效率更高。根據預防醫學課程內容特點,可以從下幾方面增加教學趣味性:(1)設計趣味性、生活化案例。比如學習職業與勞動衛生內容時,可搜集現實生活中影響較大的事件進行課堂討論,激發學生學習熱情。(2)播放視頻。如學習環境衛生內容時,可選擇環境保護的宣傳片、環境污染導致的災難視頻等,培養學生環保意識,激發學習動機。(3)進行動畫設計。如學習衛生統計內容時,可嘗試設計動畫游戲以及動態圖形,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3.3合理選擇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調查發現,支持板書教學和PPT教學的學生占比較高,表明這兩種教學方法在預防醫學教學中有一定適用性,但PPT較板書更生動,故學生更傾向于此種方法。應根據不同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比如學習環境衛生內容時,為加深學生感官認識,可利用PPT播放圖片或影像資料;學習統計學部分內容時,由于假設檢驗的步驟性較強,內容重要,如用PPT講解,播放速度太快,不利于學生掌握,可用板書講解,降低講授速度,更利于教學效果的提高。綜上所述,結合學生對預防醫學的認識和學習態度以及對教師教學行為的評價,以符合學生特點為宗旨,以展現課程魅力為目的,合理進行課程設置,恰當選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玉娟,黃月娥,陳柏鋒,等.臨床醫學本科生《預防醫學》課教學現狀調查及分析[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5,29(1):99-103.
1.重視預防醫學基礎理論教育,并在教學中突出其專業特點
近年來,國內有關在醫學教育中加強預防戰略教育的呼聲甚高,對此國家主管醫學教育的政府機構和學術團體都十分重視加強預防戰略教育的問題,曾多次召開專題學術研討會研究對策。我們認為,加強預防戰略教育應貫穿于醫學教育的全過程,既體現在理論教育上,又充實于現場實踐中,非預防專業預防醫學基礎理論教育應體現其專業特點。對學校醫學專業,國家教委在《普通高等學校醫藥??苹疽幏丁分忻鞔_規定了該專業的業務培養目標、培養要求和主要分配去向。根據《規范》要求,我們認為該專業預防醫學的理論教育應突出以下內容:①加強方法學教學,主要是醫學統計學和流行病學方法,使其熟練掌握群體健康狀況的研究方法和技能,為開展學校衛生工作打下堅實基礎。②加強預防保健策略和措施教育。初級衛生保健是實現“2000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目標的關鍵,學校衛生室作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直接擔負學校這一特殊人群的衛生保健和醫療服務工作,通過教育使其加深對初級衛生保健的認識,熟練掌握初級衛生保健的內容、實施步驟與要求,并增強其職業責任感和使命感。③重視學校健康教育,包括熟練掌握學校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如青少年常見病防治,如何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行為習慣、青春期教育及心理衛生教育等)、一般技能、方法和效果評價方法等,其中部分知識和技能可與其它專業課(如學校衛生學、教育學)結合起來培養?;谏鲜稣J識,我們在學校醫學專業預防醫學理論教學中有的放矢地突出重點內容,為下一步實踐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加強預防醫學實踐教學,堅持“教學一科研一服務”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醫學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正如基礎醫學的教育需有相應的專業實驗室,臨床醫學教育應有相應水平的教學醫院一樣,預防醫學的教育也必需有其實踐場所。因此在城市或農村建立預防醫學教學基地,加強預防醫學實踐教學,是醫學教育中加強預防戰略教育的需要,也是非預防專業預防醫學教學改革的需要。實踐證明,這種做法對加強臨床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育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但對學校醫學專業如何開展預防醫學實踐教學探討的不多。我們在教學中堅持了“教學一科研一服務”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并正確處理好三者間的關系,取得了較好效果。①在“教學一科研一服務”相結合的問題上,堅持教學和科研應眼務于社會和人群健康的需要。社會和人群健康的需要來源于社會調査,為此我們深入到市區多所中學,了解學校衛生工作現狀及需求情況,初步擬定出有待研究的課題。其中有些問題出乎我們預料,如調査發現,不僅青少年生長發育和常見病防治(如齲齒、視力低下、脊柱彎曲等)是學校衛生工作需要常規研究的課題,而且校方還提出了諸如青春期健康教育、青少年不良行為干預(如吸煙、飲酒)等方面的研究課題。初步調査使我們在教學內容和科研選題方面開闊了視野,并在幾年的實際工作中對本市青少年健康和行為方面的問題進行了系列研究。系列研究的專題包括:青少年血壓及影響因素分析;初中學生視力低下及影響因素調査;初中學生齲齒及口腔衛生習慣調査;中學生吸煙行為及影響因素調査;初中學生性生理及性心理狀況調査等。對調査中發現的患者(如齲齒、視力低下)及時給予矯治或建議治療,并把研究成果及建議反饋給學校,用于指導青少年常見病防治及不良行為干預。如在調査研究的基礎上,我們先后就如何預防青少年高血壓、齲齒、近視及如何控制青少年吸煙等問題向校方提出過建議,這些建議深受老師和學生家長的歡迎,有的學校主動提出與我們建立固定聯系,協助他們做好學校衛生工作。②周密安排實踐教學全過程,注重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培養。根據現行教學計劃,學校醫學專業的實踐僅2周半,這期間除完成一項專題調査外,還需講授一堂衛生保健課。要使短暫的實踐教學獲得最佳效果,帶教老師必須事先做好充分準備,組織協調好專題調査的每一環節,使學生有充分實踐的機會。經過周密安排,多數學生在專題調査結束后都能獨立地撰寫出具有相當水平和學術價值的調査報告或研究論文,實際工作能力得到鍛煉和提高。
3.小結
【關鍵詞】預防醫學;專業實踐;教學方法
1專業實踐在預防醫學人才培養中的重要性
預防醫學是隨著現代醫學、統計學和微生物學的先后創立而逐步發展完善的。作為一門具有較強社會性和實踐性的應用型學科,要求應用型預防醫學人才必須具備較強的實踐能力[1,2]。預防醫學專業實踐即是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認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高素質預防醫學人才的重要環節,是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有利于學生素養的提高和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只有實際參與預防醫學問題的實踐才能使學生對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變為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實踐教學環節尤為重要。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在經過4年的理論學習之后,將到疾病控制單位及臨床進行為期1年的專業實踐。專業實踐的目的就是將學生在學校所學習的理論知識,通過實踐案例、演練、現場調查、現場處置、現場項目的實施等轉化為實踐能力,在實踐中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在實踐中掌握實戰方法,使公共衛生實戰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與提高。隨著新發傳染病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發生,更加要求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具備優良的公共衛生應急事件處置能力、具備較強的預防醫學綜合實踐能力。因此,預防醫學專業實踐對預防醫學新型專業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2預防醫學本科專業實踐教學現狀
2.1對實踐教學重視度不高,缺乏整體規劃
目前大多數醫學院校教學課程模式仍然以傳統生物醫學模式為主,重臨床、輕預防,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3],相對于理論教學而言,實踐教學是教學過程中最薄弱的環節。對專業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是導致學生實踐能力不能得到真正的培養,學生預防醫學的整體觀念、大健康觀念不能在實踐中得以驗證的根本原因。另外,在五年制預防醫學本科教學中,盡管安排了第五年為專業實踐時間,但是由于對實習方案缺乏整體規劃,實踐教學安排存在隨意性,如實習內容的安排、各部分內容的時間先后順序、理論與實踐不能實現有效的銜接,角色的轉變等等,導致學生在由學校(理論學習)進入實踐基地(實踐階段)的過程中,懵懵懂懂,對自己到實踐基地要干什么、要學什么定位不清,對學生預防醫學整體觀念的培養非常不利。
2.2專業實踐教學基地的教學現狀
預防醫學學生專業實踐基地通常為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各級衛生監督機構以及醫療機構的預防保健部門等,一般以在疾控機構實習時間最長。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學生的實踐能力常常因為各種原因而得不到很好的培養與提升。(1)實習內容缺乏嚴謹設計。學生的專業實踐是基于疾病控制中心的日常工作進行,無法養成全面的健康意識,實踐能力無法得到全面培養。(2)從培養建立預防醫學整體觀念看,由于學生實習是短時間內在某一科室內做一些具體工作,無法了解整個工作過程,無法全面了解預防醫學工作的性質和內容并形成系統的思維方式。(3)從實踐基地帶教老師的專業水平上看,由于對帶教老師專業水平缺乏統一的標準,實踐基地隨意指定的工作人員均可作為帶教老師,因此帶教老師專業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能力得不到有效的保證,學生的實踐能力無法得到良好的培養,因而學生培養的質量有待提高?;谏鲜霈F狀,改善預防醫學學生實踐教學體系與實踐教學平臺整合,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具有獨立崗位勝任能力的應用型預防醫學人才勢在必行。
3改革專業實踐的教學方法
3.1重視實踐能力培養,對專業實踐教學方案進行整體規劃
提高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重視程度,構建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要充分體現專業崗位的要求,與專業崗位發展緊密相關。以此為原則組成一個層次分明、分工明確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學生進入專業實踐之前,由高校與實踐基地聯合制定實習方案,對學生整個實習過程進行綜合性、整體性設計,包括專業實踐內容、方式、過程、預期目標、考核指標等。讓學生充分了解自己專業實踐學習的全貌、清楚來龍去脈,明確自己的工作處于總體工作的哪個部分[4],而不是盲目地按部就班,安排什么就做什么,從事一些臨時性、無系統的工作。整體的實踐規劃對于培養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學習的能力,培養其在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中培養實際處理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意義,為在實際工作中提高工作與科研能力打下堅實基礎。
3.2加強高校與實踐教學基地之間的交流互通,深度融合
加強高校與實踐教學基地(尤其是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交流互通,打通科學研究與轉化應用渠道,構建新型醫教、研、防成果轉化平臺,從而促使醫學教育更具實踐導向,醫學研究更具問題導向,形成公共衛生領域產學研的快速發展??偹苤咝>哂行畔①Y源豐富、科研能力水平較高的優勢,疾控部門的優勢在于具有豐富的現場資源和實踐經驗、擁有高精尖儀器設備等,應充分凝聚高校和疾控中心優勢力量,建立有效協作機制,利用科研與應用的有機結合,孕育符合實踐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科研人才和專業團隊,從而提高醫教研協同能力,為國家培養預防醫學人才做好疾病防控長期規劃。此外,兩者的深度合作還可以通過采取加強高校和實踐基地師資人才的相互聘用等措施來實現,高效教師到實踐基地開展理論知識的輔導教學,實踐基地帶教老師則側重于理論知識的實際運用,二者交叉融合,相輔相成,著重全方位的提升學生知識與能力,以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社會,促進人群健康發展。
3.3緊跟時展需求,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優化實踐教材
在疾病的監測與控制、健康管理以及衛生監督等過程中,公共衛生醫師和臨床醫務工作者均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監測、預警及應急處理、慢性病防治等過程中,更需要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好、具有創新潛力和良好合作精神的新型醫療衛生專門人才。預防醫學專業實踐教材的優化應該順應這一時代要求,致力于培養醫學生預防醫學實踐能力。根據預防醫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當前公共衛生事業及預防醫學工作的實際情況,打破以往學科間壁壘,避免內容的低水平重復,編制系統性較強的實踐教材,選定有代表性的實驗/實踐內容,將經典實驗方法與現代生物學技術緊密結合,將傳統實踐方法與現代社會需求緊密結合,使學生重點掌握預防醫學常見實驗技術要求和基本方法,開設綜合設計型實驗以及應急演練等實踐內容,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在經過專業實踐階段之后得到切實的提升。
3.4完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提高預防醫學專業實踐教學質量和水平
實踐教學在預防醫學專業教學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把學生培養成為高素質綜合型人才的重要平臺,而當前的實踐教學評價過于單一,缺乏對教學質量的監控手段,影響實踐教學的質量。因此,建立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根據培養目標要求,完善專業實踐教學的考核方式,制定各環節具體明確的質量考核標準對實踐教學質量的保證具有重要意義。對考核評價指標進行細化、量化,例如:實踐教學計劃是否符合專業特色,實踐課題能否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踐教師能否做到教學有目的、有要求,每次實踐學習學生能否掌握一種實踐操作技能等等。此外,還可以通過查計劃,查課題,查實踐教學中的指導過程來評價實踐教學質量,并定期組織人員對實踐教學進行督察,注重收集學生的反饋意見,發現不良問題,及時調整解決。使考核評價指標和考核方法能夠真實地反映實習生的綜合素質,反映實踐教學各環節的要求[5,6]。
健康與疾病是現代醫學最為重要的兩大概念,從生態學來看,所謂健康就是人同周圍環境兩者保持著正常動態平衡的過程,一旦這個正常動態平衡過程被打破,這就是所謂的疾病。如何防止這個平衡過程被打破?以及如何修復這個失衡的過程,使人同周圍環境的正常平衡過程得以恢復,正是預防醫學所要解決的問題。因此,按照人體所處的健康、臨床前期與疾病三種狀態,即未病、欲病、已病分別采取一級預防、二級預防和三級預防的辦法,防止疾病發生,阻止或延緩疾病進展,減少并發癥,促進康復。一級預防即病因預防:主要是針對疾病發生的原因采取預防措施,防止疾病發生。如降溫對中暑的預防、預防接種對傳染病的預防等都屬于防患于未然這一類;二級預防又稱臨床前期預防,即采取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的“三早”措施,將疾病控制在萌芽狀態,防止疾病進展,為臨床治療爭取更多的時間。如定期健康體檢、普查、篩檢等都屬于二級預防的內容。三級預防又稱之為臨床預防,主要是對癥治療,減輕病痛,延長壽命,以及預防并發癥,預防疾病復發,預防腫瘤轉移等?,F代醫學的專業越分越細,對于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而言,最重要的是要有以三級預防為核心的預防為主的思想,不論其將來走上何種醫學相關工作崗位,在工作中面對健康人或病人都能在預防為主的思想指導下開展工作。因此,非預防醫學專業的預防醫學課堂教學的目的是,以三級預防為核心貫徹預防為主的基本思想與理念。
二、預防醫學課堂教學的實踐
任何學科的課堂教學都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原則,而非預防醫學專業的預防醫學課堂教學也是如此。為了說明某種環境對人群健康的影響,而在教室內或在實訓室內借助案例分析進行實踐性教學與理論教學幾乎沒有什么差別。因為,預防醫學主要涉及“五大衛生學”內容,具有廣泛的實踐性與現實性,單純進行理論教學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甚至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充實并加強實踐性教學在預防醫學課堂教學中更加重要。在實際操作中,必須親臨環境現場,通常采用的是現場調查法。通過現場調查法充實并加強課堂教學的實踐性。除了“兒童少年衛生學”中的一部分內容在教室內可以完成實踐性教學之外,其余內容的預防醫學教學實踐,必須進入各自的環境現場,通過現場調查法加強課堂教學的實踐性,而切忌照本宣科作案例分析,否則很難取得成效。環境衛生學中家庭環境衛生實踐內容,可以進入社區并走進家庭,進行現場調查;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實踐性教學,可以參觀飯店、餐館、食品廠,可以通過體檢、化驗與膳食調查反映個體或群體的營養狀況;勞動衛生與職業病學的實踐性教學,可以通過參觀工廠、礦山工人現實的勞動生產環境,感受各種生產性有害因素對工人健康的影響,以及到職業病防治院(所)去見習,見識各種常見的職業病,以加深學生對職業病的認識,尤其是可以加強臨床醫學專業的學生將來在實際臨床工作中鑒別職業病的能力,以減少誤診。
三、預防醫學課堂教學的過程
加強課堂教學過程的研究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預防醫學課堂教學的過程可以劃分為開始、中間和結束三個階段,即開場白作為開始階段、以新課進行為中階段、以結束語為結束階段。課堂教學的開始階段能否吸引住學生,關鍵是看能否設計出一個好的開場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起到導入新課、引人入勝的作用。通過開場白導入新課常見的有舊課導入式、事例引入式、問題導入式、情境導入式幾種常見的形式,通過這些形式開展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一個好的開場白能得到學生的關注,只有學生關注了教師,傾聽教師的講課,才有可能真正具備課堂教學的兩個基本條件:教師在講,學生在聽,否則,就是無效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的中間階段即主體內容設計,包括教學時間分配、教學重點與難點處理、案例的應用,以及加強與學生的互動等。課堂教學結束語是課堂教學環節與形式上完整性的體現。一次授課內容結束之前,進行結束語的設計,使所學知識更加條理化、系統化,方便學生理解、記憶,直到最終掌握并應用該知識,以及促使知識向技能的轉化,這都需要通過課堂結束語的設計來完成。前蘇聯教育家尼洛夫•葉希波說:通過總結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主要事實和基本思想來結束一堂課是很有好處的。教師通過總結教學過程中研究問題的思路,幫助學生認識本學科思維方式的特點和學習方法。預防醫學課堂教學結束語的常見形式有解惑式結束語、歸納總結式結束語、傳道式結束語、留置懸念式結束語等。
四、預防醫學課堂教學的方法
1.1對象
學生為皖南醫學院近5年學習預防醫學課程的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專業涉及臨床醫學、護理學、口腔醫學、法醫學、麻醉醫學、影像醫學、藥學、公共事業管理等。教師:2006年以來教授非預防醫學專業的預防醫學系授課教師。
1.2方法
采用定量和定性調查的方法,調查內容包括:①教師主持的各類科研、教學研究課題以及實施過程中學生參與情況;②教師指導大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情況與成果;③指導大學生論文情況;④教師參與教材編寫情況。1.3統計分析調查結果由Excel2003軟件進行統計描述,分類變量資料由絕對數和百分比表示。
2結果
2.1學生參加教師課題情況
非預防醫學本科生參與教師科研工作包括:流行病學現場調查、健康教育、行為干預、數據錄入以及數據整理等。如表1所示,自2006年以來,我系開展的27個項目中,參與項目各個環節的大學生達到1230余人次,學生數占該年授課學生數的9.4%。另外,學生參與科研也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如安徽省全球基金第三輪和第六輪艾滋病項目辦為皖南醫學院師生參與艾滋病防治工作并取得的成績,特頒發了感謝狀。
2.2支持和引導學生獨立開展科研創新情況
自2008年我校設立大學生科研基金以來,我系教師指導的學生共獲校大學生基金資助項目超過20項,參與的學生人數達400人。學生參與了項目的選題、撰寫綜述和標書、課題設計、課題實施和結果分析整理。2009年,由我系老師指導的本科生獲得皖南醫學院歷史上第1個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科技論文競賽三等獎和安徽省一等獎的榮譽;近3年學生已發表或即將發表的科研論文10余篇。
2.3參與專業教材建設和加強教師授課藝術情況
醫學院學報(JofWannanMedica1Colleze)2011:30f6近年來我系老師主編和參編各種級別教材達30余部,包括《醫學統計學》、《預防醫學》、《預防保健學》等。同時根據我國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并結合我校實際,在日常教學中將“預防為主”的思維貫徹到每一節理論課中,在集體備課中,認真討論,將具有典型的、能充分體現“預防”思想的最新的案例結合到教學中¨,激發學生參與預防醫學實踐活動的熱情和學習積極性。本學科的《預防醫學》課程2009年被省教育廳評為省級精品課程,另外教師獲得校級教學名師1人,校授課一等獎2人;安徽省“師德先進個人”、“教壇新秀”稱號各1人。
3討論
3.1非預防醫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
加強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預防醫學教學,培養復合型人才是當前我國醫學教育的迫切需求。20世紀80年代,教育部發出“加強對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學”的通知;90年代教育部又在“面向21世紀高等醫學教育改革”中專門設立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在十一五規劃中強調了要“大力發展社區衛生”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改變教學模式,培養更多合格的復合型人才以適應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現代醫學所需要的人才模式——“五星級醫生”的要求,即衛生保健提供者、決策者、健康教育者、社區領導者和服務管理者,而這種人才需求與我們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尚有差距。為此各醫學院校陸續開展了多種形式的教學研究和改革,目的是讓醫學各個專業的學生樹立“大衛生”的觀念,強化“預防為主”的思維,提高開展公共衛生服務的能力。
3.2非預防醫學專業預防醫學課程教學改革現狀
當前國內對于非預防醫學專業的教學改革形式多樣,如:①修訂教學大綱或課程設置強化預防醫學觀念,主要是通過教學內容增減和調整學時數,以滿足教學改革需要_4J。②社區實踐模式的探索,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低年級學生,在接觸預防醫學課程之前,利用第二課堂活動,進行社區實踐,使學生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有初步的了解;高年級學生在學習預防醫學課程之后,分期、分批去社區進行不同內容的實踐,使學生應用所學知識有計劃、有目的地完成實習指導的內容,加深對公共衛生的理解,提高他們開展預防服務的能力。我國北京、天津、廣州的部分醫學院校通過積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在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或無預防醫學專業的醫學院校中,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預防醫學課程不受重視,學時少、教師編制少和實踐教學基地缺少等’。如何適應當前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模式,加強教學研究與改革,轉變思想觀念,探索一條適合我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尤為重要。
3.3創造條件,引導學生參加教師承擔的相關課題
近年來,我系承擔的各類縱向和橫向科研課題逐年增多。我們盡可能地把本科生納入到項目組中,讓本科生承擔力能所及的工作,如流行病學現場調查、健康教育、行為干預、數據錄入以及數據整理等。在我系近年開展的各種項目中,參與項目各個環節的大學生達到1000余人次,學生數占該年授課學生數的9.4%。通過學生參與課題,不僅強化了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而且把課堂上枯燥的理論知識變成了活生生的具體生動事例,促使學生更深入地掌握理論知識。學生通過參與課題,從而進社區、進工廠,讓學生了解到當前我國公共衛生面臨的挑戰,進一步樹立了預防為主的思想。
3.4積極支持和引導學生獨立開展科研創新
目前我們支持和引導學生獨立開展科研活動或課外科技創新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支持大學生課外興趣小組通過自選題的形式開展科研活動,另外一種形式是支持學生申請皖南醫學院大學生科研基金開展科研活動。首先面臨的問題是選題:一方面學生由于知識積累和閱歷不夠不知道該選擇什么樣的課題;另一方面由于學生往往想象力過于豐富,選擇的課題嚴重脫離現實。鑒于此,我們在授課過程中緊密聯系實際,把近年國內外發生的有關公共衛生問題與理論緊密進行聯系,如講到環境污染對健康的危害時,聯系到近期日本因地震引發的核電站事故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在講到營養和食品衛生的時候聯系到我國食品安全問題,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以及“染色饅頭”事件等。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激發學生主動思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關注公共衛生安全、關注民生,使科研選題不僅具有科學性也要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白2008年我校設立大學生科研基金以來,我系多位具有科研經驗的教師參與指導本科生申請課題。由于和公共衛生有關的課題主要以社會調查為主,項目實施難度不大,對儀器設備要求不高,且可參與的學生多,因此廣受學生歡迎,其影響面也大。經我系教師指導學生參與了項目的選題、撰寫綜述和標書、課題設計、課題實施和結果分析整•509•理,一方面提高了學生扎實的預防醫學、臨床醫學、社會醫學、心理學等專業理論和實踐技能,使學生更深層次的領會到公共衛生和預防醫學的意義;另一方面也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3.5參與專業教材建設,提高教師授課藝術
為適應新形勢下的人才培養模式,加強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首先應積極鼓勵教師參與教材編寫,以此提升教師素質。教材建設是專業建設的重要部分,可進一步提高教師專業技能,更為重要的是能把加強實踐能力的思想貫徹到教材編寫中,同時通過參與教材編寫起到了與外界交流的機會,擴大視野,了解當前專業發展的動向,近年來我系老師主編和參編各種級別教材達30余部,并獲得了各種教學有關的榮譽,為更好的提高教學質量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為了適應時展的要求,很多預防醫學教育工作者在改革預防醫學實驗教學中做了大量工作,如:整合公共衛生專業實驗教學課程,改革教材內容,爭取實驗儀器的更新以跟上科技發展,改革教學方式,改革實驗室管理,提高教師素質等等?!澳芰Α薄ⅰ八刭|”、“創新”頻頻成為這些教育改革工作的目標和立足點。對于一門學科或技術的評價和學習,正如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在談到中國高鐵技術時所說的“任何技術創新都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其一是現有的技術,其二是在現有技術基礎上的創新部分”,鐵道部運輸局綜合部主任李軍也表示“當代技術創新都是學習型開放型的創新,國際上一般認同的創新標準是技術內涵突破達到15%以上。”因此,我們在思考預防醫學本科階段實驗教學教育改革時認為,應當以對課本知識的融匯貫通為基礎,以“能力和素質”教育為中心,以“創新”教育為引導,并嘗試將這些原則融進我們的實驗教學實踐中去。
1注重細節,培養“唯實”精神
在實驗教學中我們發現,同學們經過以前的實驗操作培養,大多已能掌握基本的實驗操作,但容易受教材和主觀的影響而忽視實際細節,表現在書寫實驗報告時不認真的按照自己實際實驗過程書寫,而是照搬教材中的實驗步驟;對于實驗結果的記錄和計算,也存在有效數字隨意取舍的現象等。我們一方面課堂多次強調實驗的“唯實”性,要求同學們樹立“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思想觀念;另一方面,在學生操作時引導學生養成認真觀察的習慣,比如在記錄有效數字時幫學生一起分析最后一位不確定位數,并講解通過別人代入公式計算的數據就能觀察出對方本次實驗的儀器精度等。在教學中,我們也積極引導學生去思考“實際”與“理論”的差別,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唯實”。比如在“標準曲線”的繪制環節,我們就向學生提問:既然本次實驗理論上講是直線關系,那么為什么不稱作“標準直線”,而稱作“標準曲線”?從而引導學生養成“唯實求真”的工作作風。
2用數據說話,理解實驗過程和結果
在預防醫學各主干課程的操作實驗課中,一般來說教師上實驗課時都采用相似的授課方式,即都提前將實驗試劑和儀器準備好,然后將實驗的原理、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等進行講解或示范,學生無需動腦,只要按部就班,就可以得正確的實驗結果。即使是增加了設計性實驗,學生大多也只是按照實驗課本上的內容按步驟進行試劑配制和實驗操作。在實驗教學中我們發現很多同學自信心不足,特別是在需要分析操作的實驗中,他們對實驗結果的表達容易受其他人或教材的影響,表現出他們對實驗過程和結果的理解不足。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增加了對分析操作實驗過程和結果理解的講解,并對分析實驗的質控過程作了詳細說明,內容包括各種空白實驗、回收率實驗、內標物質以及檢測限等等。通過講解,使同學們理解了在實驗室建立一個分析實驗方法的過程和其對結果表達的影響,讓他們在頭腦中有了一個用“數據說話”的清晰意識,從而能更深刻地理解實驗過程和結果。
3理解儀器構造原理,消除“儀器崇拜”
同國內大多數醫學院校一樣,我們也面臨著儀器設備落后老化,大型儀器匱乏的困境。有很多學生因為沒有接觸過自動化的大型儀器而對它們因“遠”而“敬之”。為了消除這種“儀器崇拜”現象,我們一方面詳細講解儀器的構造原理,另一方面從多種渠道入手讓學生“接觸”這些自動化的大型儀器。以氣相色譜為例,我們用于實驗教學的氣相色譜是一臺國產的手動不銹鋼填充柱的色譜儀,結果記錄是通過購買專用軟件而與電腦相連的。我們在課堂上演示了開關機過程并結合儀器構造和材料,詳細講解它的使用原理,如進樣口的分類、適用溫度和常更換的部件等;色譜柱的方向、類型及其應用、適用溫度和老化的方法等;柱溫箱的結構和程序升溫的使用;檢測器的類型和各自維護的注意事項等等。同時通過網上搜索先進的自動化色譜儀器的資料,向同學們展示它們結構的一致性和操作過程的類似性。通過這些講解,使同學們對大型儀器的使用原理有了較為全面的理解,增強了他們敢于操作大型儀器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