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6-17 03:28:06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高中復習計劃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高中數學;復習課;實效性
復習一直都是學習中的重要環節.復習不僅能促進學生鞏固舊知識,還能促進學生找到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為接下來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教師必須積極探索有效的復習教學策略,做好學生的復習工作.本文針對高中復習課教學進行了簡要的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一、制訂科學的復習計劃
復習是鞏固舊知識,理解新知識的重要途徑.在高中數學中,各個知識點之間都有很大的聯系,要想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些聯系,教師必須做好復習工作,促進學生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質量的提升.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有些教師沒有明確的復習計劃,僅僅是重視向學生傳授新知識,讓學生自主復習.然而,很多學生對知識理解不夠,并且學習壓力較大,導致了復習工作沒有跟上,最終嚴重阻礙了學習效率的提升.所以,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特點,制訂出科學、合理的復習計劃,引導學生在復習中鞏固知識.例如,在《解析幾何初步》的復習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布置相關的任務,并設計一些問題,要求學生嘗試構建這一章節的知識網絡.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建立與圓或直線相關的方程,要求學生利用代數的形式來解決實際問題等.在學生探究完這一內容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針對性復習,讓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并讓其他學生進行補充.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利于提高復習課教學的實效性.
二、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查漏補缺是復習中的一項重要措施.教師應經常與學生進行溝通,根據學生完成作業的情況,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這樣,教師在復習課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選擇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要留意學生常常出現錯誤的地方,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并把相關的題目單獨提煉出來,讓學生進行反復練習.這樣,學生才會對這一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立體幾何知識的過程中,可以先給學生布置相關的作業,如讓學生結合這一節課中所講述的內容來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同時,還要分析幾何知識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另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探究題,如求圓的弦長,讓學生練習.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增強學生主動探究的意識,同時也為學生后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在復習工作中,查漏補缺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教師要想做好這一點,必須要針對學生采取一些引導性的措施,避免學生出現懈怠現象.這樣可有效提高數學復習課的教學質量.
三、因材施教
在復習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對一個知識點進行復述,而是要結合復習目標和復習內容,尤其是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展開復習.這樣的復習有針對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對應的目標.對于基礎好的學生,教師要為他們提供一些課外知識,開拓他們的視野,不斷發展他們的思維,提升他們的能力;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就要以基礎知識為主,設計一些基礎練習,幫助他們鞏固知識,達到使其舉一反三的目的.
四、增強復習課教學的趣味性
教師要保證高中數學復習課具有極強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復習興趣.只有增強復習課教學的趣味性,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才能使學生學好數學知識,鞏固舊知識,掌握新知識,從而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此外,教師還可給學生布置有趣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復習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教師要想提高復習課教學的實效性,必須積極探索有效的復習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呂林海.面向未來的學習與教學設計:從數學教育談起———華東師范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終身教授高文教授訪談錄[J].中學數學雜志,2003(9):85-86.
一、 指導思想
根據區教研室的工作計劃要求,本學期,我校語文教研工作將以認真實施素質教育為目標,以語文課程標準為指導,以學習新理念、探討新教法為重點,優化語文教研的內容和形式,加大教學研究和教學改革的力度,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加強對畢業班教學工作的研究和指導,進一步提高我校語文教學質量。
二、 主要工作
(一)、加強學習研究,認真開展讀書活動,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和教學素養。
1、認真學習課程改革的精神,繼續做好課程改革研究工作。以新理念研究新教學。重視雙基,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繼續圍繞教學改革中熱點、難點問題開展教學科研。
2、組織教師系統學習一、兩種教育教學論著(《共同應對》《校本引領發展》),認真通讀一、兩種語文教學研究刊物,深入開展讀書活動,交流學習心得體會,提高教師自身的理論素養和業務素養。
(二)抓好教學常規,認真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1、加強備課組建設。抓實抓活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重視第二次備課,因材施教。開設閱覽課,指導學生閱讀名著、佳作,做好讀書筆記,開展征文競賽活動,指導學生發表習作。更好的組織小記者活動,擴大影響。
2、推進校本教研活動,編寫、完善高中校本教材,積極有效地開展“教材教法研究”培訓和研究活動,以推廣先進經驗。
3、組織好校級、區級公開課活動。各備課組平時加強隨堂聽課、評課活動,扎實開展好公開課評課活動,以研促教,營造濃厚的教研風氣。保證區級公開課的優秀率。
4、加強對本組教師的培養。發揮“青藍工程”的作用,師徒結對互學,促進青年教師迅速勝任教學。師徒之間互相聽課一周不少于2節,青年教師經常進行教學反思,總結教學得失。在校“青年教學基本功競賽”中展示自己風采。
(三)、強化教學科研意識,積極開展課題研究活動。
1、繼續圍繞區級課題“高中作文生活化、創造性教學模式”進行研究,開設實驗課,突破我校閱讀和寫作教學。
2、圍繞校級課題“高中語文課外活動的開設”進行研究,各備課組根據教材和學生實際,開發語文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促進我校的語文教學。
3、教師自身加強教學科研,積極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擴大我校教研成果。
(四)、加強對畢業班教學工作的研究和指導。
1、組織好初三年級復習教學的公開課研討活動,學習、落實“中考研討會”精神。
2、高三年級:做好2006年高考信息的收集工作,組織參加全區的高三備課組長會議,分析高考動態,全面安排好復習備考工作。認真做好三月、四月兩次模考的復習迎考工作,并及時做好考后分析工作。參加全市高三語文學科研討活動,借鑒別校經驗,提高復習效率。
三、 主要活動
1、制訂好教研組、各備課組工作計劃。
2、學校對高三教學進行調研。
3、高三部分教師參加九縣市高三復習研討活動(張家港)
4、校級公開課(華巖、詹志清)
三月份
1、編寫、完善校本教材及深入開展課題活動。
2、高一年級教學調研。
3、校級公開課及評課活動,理論學習。(推選出對外公開課名單)
4、區級高三語文備課組長會議,并參加蘇錫常鎮揚五區高三復習備考會議。
5、蘇錫常鎮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潘少波)
四月份
1、各備課組充分準備區級公開課。
2、各備課組按計劃開展學生競賽活動。
3、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做好期中復習迎考工作。(吳燕芬)
五月份
1、對高二年級教學情況調研。對各備課組進行教學常規檢查。
2、九年級教學調研測試。
3、高三二模情況分析和高考信息交流活動。
4、校級公開課活動。(吳燕玉、袁莉娜、施孝丹)
六月份
1、各備課組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制訂好期終復習計劃。
2、畢業班中考、高考。
3、每位教師寫好學期總結和教學反思。
4、語文組工作的臺帳資料歸檔。
關鍵詞:思維導圖;高中物理
在具體的高中物理復習中,一些學生的復習形式僅僅局限在聽課和做題,而物理課是一種發散性思維較強的學科,一旦出現太多的概念和公式學生對各個知識點的理解也就很難消化,而借助思維導圖,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樹形圖方式對重要的概念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學生很容易將概念記憶下來。
一、思維導圖在物理復習中的應用背景
1、可以幫助學生快速記憶
在早期的研究中,思維導圖是人們所倡導的一種記筆記的方法,但是由于其可以很好地提升思考技巧并且可以增進人們的記憶力、組織能力,展現學生的創造力,對于學生來說其恰好可以幫助其作為輔助的認知工具,在高中的物理復習中由于學生需要羅列大量的知識點和概念,思維導圖的應用本身就樂意幫助學生對一些關聯性很強的理論通過圖形的方式形象表現出來,這樣學生對相應的理論概念就可以聯系起來記憶。
2、培養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
物理思維指的是具有意識的人腦對客觀的物理對象、物理過程的本質屬性以及其內部規律之間的聯系的概括和能動發展的基本反映。物理學主要研究的是自然界事物運動的基本規律,物質基本結構和相互作用的學科,因此在研究學習的過程中具體的對象具有客觀性,是不以人意志為轉移的,高中學生要想認識到自然界物質的基本運用規律就必須在頭腦中形成對物理世界最本質和完整的反映,也就是說學生要對其所觀察到的一些物理現象、事實、過程等在自己的大腦中形成清晰的圖像,然后再去進行分析、對照,并且把對事物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也就是物理思維的基本過程。一般來說物理思維形式根據材料的不同主要分為形象思維、抽象思維和直覺思維,其中直覺思維主要是依靠學生自身的知識結構對具體的物理現象的分析和推斷,但是這三種思維是相互聯系,共同進行的,因為只有這樣學生在物理的復習中才可以更深層次的、多結構對物理對象進行考察分析,從而形成學生自身的物理理論體系。
3、幫助學生建立完備的物理學科的知識體系
高中階段的學生一般都有一定的物理知識儲備,他們基本掌握了一定的物理知識,也可以基本解釋一些自然界常見的物理現象和物理規律,比如冬天霜和霧的形成是水汽化和凝華。但是很多學生都會有一些困惑,雖然在此時已經學習到很多物理理論知識從力學、電磁學、熱學、光學,這些知識在大腦中有些繁亂,這種局面的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在學習中并沒有將所學的知識構成很好的結構體系,也就說要將物理概念、物理規律、以及物理學的研究方法之間的相互作用很好地組織起來,這幾者之間的邏輯體系可以用思維導圖描繪出來,物理概念解釋了物理規律,物理學的研究方法需要對物理規律進行發現并提出相應的概念,學生在學習物理知識時首先要仔細地觀察物理規律然后提出自己的假設猜想,再去建立實驗模型去驗證自己的猜想,這樣學生就可以很好地提煉出具體的概念,比如麥克斯韋提出了電磁場理論,同時這個理論也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后續人們又把光歸納到該領域。比較形象的例子是,思維導圖就如同一個城市公路交通網,一般城市有城市的主干道和分支次干道和一些小街巷,而各個道路之間其實都是互聯互通的。因此如果在物理的復習中可以形成自己的結構體系并且繪畫出物理知識結構的圖形,這樣學生在復習中就會更加輕松。
二、思維導圖應用到物理復習中方法
1、讓學生用思維導圖制定復習計劃
學生在物理復習中一定得有自己的計劃不能沒有組織簡單地將概念羅列出來,利用思維導圖是要求學生將所有的知識點都描繪出來,并得到清晰的網絡圖形,學生在復習中就可以通過該圖形去思考。另外學生在學習前就需要制定對應的學習計劃,然后與同學之間進行交流,這樣就可以及時對學生進行指導,后續師生之間就可以進行學習上的互動。
2、讓學生用思維導圖去整理對應的復習框架
學生在解決具體的物理問題時遇到困難,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缺乏對知識之間聯系進行總結,學生在學習具體的章節時只是去做題而沒有對知識網絡進行系統完善,學生在復習時,教師要求其利用思維導圖將一些知識進行整理,將自己認為的重要內容歸納出來并且在課堂上提出來,讓師生之間共同去探討,這樣學生就可以逐漸成為學習上的主體。思維導圖的應用基本上可以從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三個環節去進行,在課堂學習之前,學生預習效果是否有效直接影響到其課堂學習中思維能力的提升,學生在沒有用到思維導圖時只是簡單地去瀏覽知識,但是運用后學生就可以將自己前面所學到的知識聯系起來并且努力尋找其基本關系。這樣進行對比就很容易發現其學習上的不足,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就會自覺去聽課,這樣其學習效率就會大大提高。而在課堂學習中學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將重要的知識內容進行標記,這樣學生就可以將課堂中的主要知識很好去把握,最后課后的復習過程就是學生將課堂上所學習到的知識進行總結的過程,利用思維導圖學生將一些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并找到知識的中心,這樣學生在后續的復習上就可以很好地提取同時也能為后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體來看,思維導圖在高中復習過程中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對整個中學階段物理知識的歸納總結上,而學生在物理學習中需要有良好的物理思維模式,也就是說對物理規律、物理理論和物理現象的認識都要透過現象去分析問題的本質,思維導圖的作用也就是體現在幫助學生完善和加快構建自身知識結構上。
作者:陳學紅 單位:安徽省合肥市廬江二中
參考文獻:
關鍵詞:高三復習;教學設計;問題組;板塊式
文章編號:1005-6629(2012)2-0015-03 中圖分類號:C633.8 文獻標識碼:B
新課程的開放性決定了課程模塊的多樣性和靈活性,不同版本教材的編寫體例造成了同一知識的呈現方式的差異;教學科目的增加,導致了教學時間的相對縮短。所有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干擾著教師的教學思維,影響著基礎年級學生化學基礎知識的牢固性和系統性。新課程下高三化學復習面臨著很多新問題、新挑戰。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我們以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為依據,分析研究中學化學的知識體系和能力要求,以“整體教學設計”宏觀把握復習內容,以“板塊式問題組教學設計”編制復習學案,較好地實現了化學內容的優化整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1、什么是“板塊式問題組教學設計”
“板塊式問題組教學設計”是一種新的備課觀點,是指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加強教學內容的整體性研究,著眼于知識和能力體系的整體建構,將教學內容劃分為不同板塊,通過創設科學合理的問題組,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現“跳出教材看教學”、“用教材教”的目的。
教學內容的板塊化是對中學化學知識和能力體系的整體架構,是教師系統研究教材、整體把握教材,領會編者意圖、體驗學科思想的過程,是科學設計教學的前提,它能有效避免教師“抓小放大”、“主次不分”等盲目教學行為。通過教學內容的板塊化促進學生化學知識的系統化、化學認知能力的科學化。
問題能夠激發學生自覺思考,問題設計成組不僅能夠充分挖掘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讓學生有序思考、連續思考、有深度思考,還能有效避免教師在課堂上“隨意問”、“滿堂問”等低效教學行為。
2、高三復習課的“板塊式問題組教學設計”
2.1 板塊劃分遵循的原則
(1)整體性原則。在全面研究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的前提下,對復習內容進行整合,劃分教學板塊,統籌制訂課時復習計劃,保證內容的完整性。
(2)系統性原則。強調板塊內容的連貫性,同一知識點內容,因學生基礎、知識難度、教學進度等,可有計劃地分散到相關板塊,以降低難度,提高效率。如“物質的量”板塊,將物質的量的基本計算、阿伏伽德羅常數、―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等內容安排1課時的復習,其他常見計算題型和重要的計算方法則分散到元素及其化合物板塊穿插復習,可以降低難度,減少枯燥的化學計算的集中復習給學生帶來不良情緒。
(3)科學性原則。板塊劃分要符合化學科學的思想和知識體系,能夠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培養思維能力。如“常見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板塊,可以細分為:常見金屬的單質、常見金屬元素的重要化合物2個小板塊,幫助學生建立“類別決定性質”的“分類觀”;而“常見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板塊,可以某種非金屬元素的典型化合物之間的轉化為主線劃分板塊,目的是讓學生運用氧化還原反應的視角,認識非金屬元素的單質及化合物之間的轉化關系,建立起正確的“變化觀”。
(4)適用性原則。根據學情和考試要求制訂或調整板塊內容、課時計劃,是教學設計的基本要求。如新課程下的高考理綜化學試題,更注重對化學核心觀念和重要理論等主干內容的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識的“身份”定位為考查化學原理和化學實驗命題的載體。這種情況下,縮短元素化合物的教學時間、調整復習板塊內容和計劃就成為科學地進行教學設計的前提。
2.2 高質量學案是“板塊式問題組教學設計”的基本表現形式
2.2.1 學案的編寫體例
高三復習教學時間短、任務重,編制高質量學案無疑是提高教學效益的有效途徑。青島市高中化學教師經過幾年的實踐探索,形成了科學、實用的“一案三區”復習學案編寫體例:
課前預習區:將板塊基礎知識進行整合,設計預習提綱。預習提綱盡量涵蓋板塊主要知識,盡量減少填空式問題,采用問題推理、歸類總結、表格比較等多種形式,設計具有一定思維廣闊度和深刻度的問題。如“根據金屬的原子結構特點,推測金屬單質的物理通性和化學通性”,“列表比較氫氧化鋁、氫氧化鐵、氫氧化亞鐵、氫氧化銅的性質和制法”,“濃硫酸和硝酸是兩種氧化性酸,總結它們的化學共性,并比較它們的化學特性”。這種預習不僅僅是基礎知識的再認,更隱含著學習方法的指導和知識網絡的建構。在預習區設置“我的疑問”欄目,讓學生寫出預習中存在的問題,便于教師全面了解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提示和點撥。
課堂討論區:將板塊重點知識加以提煉,每節課確定2-3個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知識點,在課堂上重點突破。以典型例題引路,通過題后設置的問題組引發學生深度思考,在學生有效解決問題后,趁熱打鐵,引導學生總結、拓展知識規律和解題方法(不是在學案上直接給出,而是討論后讓學生總結整理到學案上),升華認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后鞏固區:針對課堂重點知識和課堂不能涵蓋的重點知識編選習題,讓學生加以訓練鞏固。在鞏固區設置“我的收獲”欄目,讓學生及時進行課堂總結,強化學習效果;設置“我的新問題”欄目,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復習狀況,補充、完善后續板塊教學設計。
2.2.2 設計問題組應注意的問題
(1)弄清板塊復習與專題復習的區別。板塊復習適合傳統意義上的高三一輪復習,而專題復習則是二輪復習的主打課型。板塊復習的基本要求是:讓學生通過復習建立起學科知識的基本框架,形成基本的學科能力;專題復習的主要任務是重點知識的強化、解題方法的提升以及應試技巧的訓練等。板塊復習學案中設置問題必須顧及全面、重視基礎、突出重點,切忌高考復習“一步到位”的冒進思想。
(2)把握好預習區問題與討論區問題的特征。預習區的問題是為了引導學生自主復習而設置的“問題綱要”,問題的基本特征是基礎、全面、設問相對寬泛,給學生留出復習和思考的空間;討論區的問題是為了讓學生通過具體情境下的問題解決去挖掘隱含其中的知識規律和解題方法,深刻理解和掌握重點內容,問題必須能夠激發學生自覺思考、有序思考、深刻思考、批判性思考。準確把握預習區和討論區的兩類問題特征,是提高學案質量的關鍵所在。
(3)處理好必考模塊與選考模塊內容的關系。課程的選擇性決定了考試內容的選擇性,有些教學內容在不同的模塊中都有呈現,教師習慣于將選考模塊的內容納入到必考模塊的復習中,注重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在此,提醒教師注意:不可將選考內容完全納入必考內容的復習體系,否則可能會沖淡必考內容的復習或加大學生學習難度。
3、“板塊式問題組教學設計”舉例
對于常見金屬元素,《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要求如下:“根據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或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鈉、鋁、鐵、銅等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
的主要性質,能列舉合金材料的重要應用”?!?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理科?課程標準實驗版)》要求如下:常見金屬元素(如Na、Al、Fe、Cu等):(1)了解常見金屬的活動順序;(2)了解常見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及其應用;(3)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應用。與課程標準比較,增加了“了解常見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根據整體復習計劃,我們將“常見金屬元素”分為常見金屬的單質(1課時)、常見金屬元素的重要化合物(2課時)2個小板塊進行復習。“常見金屬的單質”學案設計(部分內容)如下。
常見金屬單質(Na、Al、Fe、cu)
考綱要求(略)
課前預習區(略)
一、金屬活動性比較
[例題1]鋁元素和鐵元素在地殼中的含量遠高于銅、銀、金。銅、銀、金是人類認識最早的3種金屬,因為很早就被人們用作錢幣,因而有“貨幣金屬”之稱。但人類利用鐵稍晚、利用鋁更晚。
(1)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證明鐵的金屬活動性比銅強,設計了如下方案:
①鐵片置于硫酸銅溶液中有銅析出;
②鐵、銅與氯氣反應分別生成FeCl3,和Cucl2;
③鐵與稀鹽酸反應產生氣體,銅不能;
④銅片置于FeCl3溶液中銅片逐漸溶解;
⑤把鐵片和銅片置于盛有稀硫酸的燒杯中,用導線連接,鐵片上無氣泡產生,而銅片上有氣泡產生;
⑥常溫下’鐵片在濃硝酸中發生鈍化,而銅片在濃硝酸中不鈍化。
以上設計方案合理的有
(2)用化學原理解釋人類利用鋁比鐵更晚的原因。
[問題組1]
(1)運用金屬活動順序表,可以設計怎樣的實驗方案證明兩種金屬的活動性強弱?
(2)金屬的重要化學性質之一是能夠發生置換反應,舉例總結以下情形。
(3)回顧鈉、鋁、鐵、銅的冶煉方法,總結金屬活動性與冶煉難易有怎樣的關系?
[規律總結與拓展1]
(1)比較金屬活動性強弱最常見的方法有哪些?(總結3~4種)
(2)水溶液中的置換反應:金屬金屬、非金屬非金屬,應遵循什么規律?
(3)碳、氫氣與氧化物的置換反應、一氧化碳與氧化物的反應,一般需要什么條件?
(4)金屬活動性順序與金屬的冶煉方法之間有什么關系?
一、從學生案例看“詹森效應”的影響
經常有學生來咨詢室,不斷哭訴和抱怨平時成績優異,但每遇到重大考試就會發揮失常,有失水準,最終與自己理想的學校失之交臂,深感遺憾和痛心。下面是筆者咨詢中的案例。
【案例一】張某,女,某重點高中高一學生。初中時在校成績優秀,但中考失利未如愿考入重點高中,后以借讀生身份入學,感到壓力很大。正如該生自己所說:“因為我是借讀生,總覺得在班上低人一等。學習競爭激烈,父母為我付出很多,抱有很高的期望?,F在我怕看到老師和家長期待的目光,一遇到考試就十分緊張,唯恐再現中考的失誤,對不起父母,對不起自己的努力??荚嚨姆謹迪褚粔K巨石壓在我的心上,無法搬走?!?/p>
【案例二】宋某,男,某重點高中高三學生。該生學習成績優秀,又是班長,曾多次獲獎。剛入高三的摸底考試,成績有所退步。感到極度失望和痛苦,之后他又振作起來,更刻苦地學習,但后來的模擬考試成績仍不理想?,F在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懷疑自己并不像原來那樣聰明,并發展到考前沒有信心,精神緊張,同時伴有嘔吐、惡心、小便頻繁、睡不好覺等癥狀。
我們通常把上面案例中學生出現的現象稱為考試焦慮。鄭日昌認為,考試焦慮是在一定的應試情境激發下,受個體認知評價能力、人格等其他身心因素所制約的,以擔憂為基本特征,以防御或逃避為行為方式,通過不同的情緒反應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心理狀態。
筆者發現,學生因考試過度焦慮引起考試發揮失常的現象,其實就是詹森效應。詹森效應來源于一名叫詹森的運動員的經歷,他平時訓練有素,實力雄厚,但在體育賽場上卻連連失利,讓自己和他人失望。不難看出,這主要是壓力過大、過度緊張所致。由此人們把這種平時表現良好,但由于缺乏應有的心理素質而導致正式比賽失敗的現象稱為詹森效應。
在日常的學校心理咨詢工作中,像“詹森”這樣的來訪學生屢見不鮮,在不同程度上表現出考試焦慮癥狀。考試焦慮的表現:考前表現為持續的焦躁不安,總惦記著考試,常會感到自己什么都沒學會,缺乏信心,精神緊張,情緒焦躁,學習時精力分散、效率低下;考試過程中表現為怯場、暈場、信心不足,注意力難以集中,思維處于混沌狀態,回憶過程受阻;考后表現為忐忑不安,總是擔心自己的考試成績,擔心他人對自己成績的評價。
有相關研究發現,高中生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程度的考試焦慮,其中女生的考試焦慮要顯著高于男生;由于高三學生面臨高考的競爭壓力,考試焦慮程度顯著高于高一、高二學生。根據學生的考試焦慮表現,可分為四個等級:第一級為鎮定狀態(頭腦清醒、態度端正、積極樂觀、坦然自如,但有時略有激動,有緊迫感);第二級為輕度焦慮(心情較為激動,有焦慮感,心中有點不安,屬于適度焦慮范圍,不影響健康,有助于考試的正常發揮);第三級為中度焦慮(過于激動,焦慮過高,神經有點紊亂,身心有所損害);第四級為重度焦慮(恐懼心理,焦慮感嚴重,伴有軀體不適癥狀,嚴重影響考試發揮)。
二、從心理學視角解讀校園“詹森效應”
心理學著名定律葉克斯-多德森定律恰好可以解釋“詹森效應”,進而分析考試焦慮和學業水平之間的關系。該定律認為,在一般情況下,學習難度是中等的時候,壓力水平與學習效果之間呈倒U型的關系,即學習壓力微弱或過于強烈都不利于學習,只有當學習壓力的強度適中時,才會取得最理想的學習效果。學習難度很小時,學習壓力大反而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學習難度很大時,適當降低學習壓力的強度才能促進學習(如下圖所示)。而“詹森效應”是一種復雜的心理現象,是由考試壓力過度所導致的緊張不安甚至帶有恐懼的情緒狀況引起。
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認為,考試焦慮是學生對考試這一刺激情境的過敏性緊張,是一種消極的條件性情緒反應。條件情緒反應是以SER為表征式的:S為條件刺激或情境;E為自動出現的條件性情緒;R為條件性情緒推動下的思維和行為反應。校園里“詹森效應”的心理機制是:當學生遇到重大考試S時,焦慮緊張的情緒E就會自動出現,導致學生出現思維混亂、頭腦空白、難以注意集中、手抖出汗等一系列思維、行為和軀體反應R,而學生會對自己的消極反應R進行消極評價,進而產生消極的認知評價情緒E’,這種情緒E’又增加了條件性情緒E,從而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學生考場發揮失常,出現校園“詹森效應”現象。
從周圍眾多學生出現的考試焦慮現象,結合以往學者的研究,筆者從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兩方面分析校園“詹森效應”的根源(見下表)。
三、告別校園“詹森效應”,輕松應考
在日常的學生心理輔導中,很多學生被“詹森效應”困擾著。如何幫助學生告別“詹森效應”呢?根據元認知心理干預技術潛意識觀,條件性情緒反應是易消除和易建立的,只要把消極的條件性情緒干預轉變為積極的條件情緒反應,再在學生的大腦中建立積極正確的程序性知識和策略性知識,就能從一定程度上緩解考試焦慮,減少校園“詹森效應”。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引導學生調整認知,制定合理的目標
預防和緩解考試焦慮的根本和關鍵是調整認知。要引導學生全面而客觀地認識自己的能力,學會用辯證的、發展的眼光看待自己,制定適合自己的目標。與此同時,以正確的態度認識考試,糾正不合理考試觀。正確認識考試和考試焦慮的關系,適度焦慮能激發個人潛能,考出好成績。正確的自我認知和考試認知會平衡自我心理狀態,減輕壓力,反之則會因認知偏差而容易引起考試焦慮,出現校園“詹森效應”。
2.指導學生科學地制定學習和復習計劃
學生的考試焦慮很大一部分源于考前準備不充分,知識貯備不足。運用心理學知識,如艾賓浩斯的遺忘規律、注意的特點及規律、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集中復習和分散復習等,指導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和復習計劃,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緩解考試焦慮,降低校園“詹森效應”發生的可能性。
3.開展自信訓練,培養學生自信心
研究表明,自信心是影響考試發揮的主要因素之一。無論是科任教師,還是心理輔導教師,在考前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自信心訓練都是十分有必要的??梢圆捎谜J知調整為主,加以自信心訓練、挫折教育的心理健康課或主題班會課,教會他們用積極思維方式代替消極思維方式,采用積極暗示來緩解緊張心理,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4.指導學生運用放松訓練自我減壓
考試焦慮的情緒表現為緊張不安、總有擔憂感,可以通過指導學生掌握放松訓練的要素來有效控制和緩解焦慮情緒。心理學家榮格最先使用積極的想象來應對焦慮癥狀,緩解緊張。放松訓練包括全身肌肉漸進放松、腹式呼吸法、想象放松、音樂舒緩放松、自我催眠等。還可以通過戶外休閑活動來達到放松,如有氧運動、郊游散步、游戲競賽等。對學生來說,肢體性非腦力活動不僅可以使身心放松、排解焦慮,還可以培養興趣愛好,全方面地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5.個體輔導和團體輔導相結合
由于神經類型或人格特質的不同,有個別學生可能更容易出現“詹森效應”現象。對于此類學生可以進行個別心理輔導,幫助他們分析原因,宣泄不良心境和壓抑的情緒,有針對性地運用各種策略協助消除憂慮,走出困境。同時,也可以組織具有同類特質或同類境況的學生在一起開展主題為克服考試焦慮的團體輔導,充分利用同輩輔導的優勢,協助這一類學生共同面對問題,共同解決問題,共同發展成長。
6.教授學生一些元認知小策略
1 現狀分析
1.1 課程進度過快
就筆者所在省的高中數學教學進度是將高中數學高考范圍內的全部內容在高二結束和高三開始時講解完畢,而高三整個學期就進行總復習.有些重點高中的實驗班將所有內容在高一就結束,但又獲知有些學校的統一的教學進度比教研室規定的進度還要快,比如我市教研室規定高一上完成必修1和必修3,高一下完成必修4和必修5,但有些學校卻在高一上就幾乎已經完成了必修1、3、4、5的全部教學,筆者曾有機會到這些學校與學生進行座談,學生反映老師上課進度太快,跟不上,很多內容都是一知半解.
1.2 解題方法遺忘
很多數學教師都有同感:很多題型的解題方法教師自己覺得已經講授過很多遍了,但從作業或考試的結果來看,學生卻掌握的并不好.有些相似的題型學生每次碰到都好像是第一次碰到一樣束手無策.而數學教師每天批改作業時的心情是最差的,很多老師邊批改邊抱怨“都講了這么多遍了,怎么還是不會做!”、“這種錯誤已經指出過多次了,還是繼續犯錯!”等等.這種狀況使得教師不斷地自我反?。菏遣皇侵v得不夠清楚?是不是講得不夠多?是不是練得還不夠?等等.
1.3 復習方式單一
據筆者了解接近月考或期中復習的時候,數學備課組都會編制很多份試卷,包括單元練習卷和綜合練習卷,然后每天分發給學生讓學生進行練習.教師在批改完后下發學生,課堂上進行講評,講評當然是根據學生做的情況,錯的多的題目講評得細致些.這樣的試卷講評復習方式時間一長,學生就會感到厭倦,有些學生就會在課堂上做當天的作業,而導致聽課注意力不集中,而這容易形成惡性循環.
1.4 作業量增加
現在學校普遍采取的方式是備課組統一訂購一本同步的參考書,根據上課的進度配以參考書目相應的作業,其中穿插備課組自己編制的練習卷.據筆者了解,數學作業量往往是比較多的,有些學校每天除了相應的作業,還要增加一定數量的練習卷.關于作業量的問題,即使學校備課組內部統一了作業量,但是知道其他學校的數學作業量比自己學校的多,那就也相應增加自己的作業量,只怕自己學校的成績比不上其他學校.
2 解決方法探討
新課改以后,各方面、各部門都對現行的高中數學教學方式提出了異議與建議,很多學校與教師個人也都進行各種嘗試.下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各種教學方式與方法進行探討,在此要說明的是筆者所指的數學課堂教學是常態課教學,并不是指那些經過反復磨課、研課的比賽課與觀摩課.
2.1 課程進度合理分配
現行上課的進度總體是由市教研室規定的,因為涉及到期末全市統考,所以市教研室規定的進度會照顧到所有學校的學生情況,但有些學校會自行加快教學進度,有部分學生感覺很不適應,上課聽不懂.關于教學進度的問題曾引起過很多專家的議論,有些人認為原本課程的設置是按照高中三年的時間編制的,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與循序漸進原則的,高三一年的時間用于復習只會讓學生疲于炒冷飯,重復地做試卷,結果讓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淪為解題機器;也有人認為高中數學內容繁多,學生知識遺忘的相當快,高三的總復習還是必要的,學生通過反復的磨練而達到對知識的熟練掌握.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可謂百家爭鳴.
筆者在從事一線教學工作中也經歷了幾輪新課程的改革,通過幾輪教學下來感覺市教研室規定的教學進度基本還是比較合理的,比如筆者現在所帶的這屆學生高一上安排了必修一和必修三,因為考慮到必修一函數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講比較難,從初中到高中跨度大,落差大,因此要投入大量精力進行教學與學習,而相對而言必修三的內容涉及算法、統計初步,學生有一定基礎,容易掌握,將這兩冊書結合在一個學期還是可行的,高一下安排了必修四和必修五,相對于高一上緊湊了些,考慮到學生應該已經適應了高中的學習節奏,基本是可以跟上的.但對于前面提到的某些學校趕進度的做法筆者覺得不妥,新課的進度不易太快,由于現今初、高中落差大,導致銜接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例如韋達定理、十字相乘等等一些高中常用的知識與方法初中都未必教授.以致現在的情況是中考很簡單,學生的分數都很高,但一旦進入高中,學生很不適應,所以在高一起始階段,進度一定要把握好,新授課講授的內容不易過多,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新知的探究與學習,不要急于讓學生迅速進入知識的應用(解題階段),新知的獲取過程往往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學生只有理解了新知的來龍去脈才能真正掌握新知,不易遺忘,并能從探究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總之,教學進度的把握我們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
當然新一輪課程深化改革即將開始,浙江省出于減負的需要已將現行數學教學內容進行大幅度的刪減,減負后的課堂容量與進度如何,是否真正達到改革的效果還有待于實踐的檢驗.
2.2 課堂講練如何分配
筆者所在市有一所重點中學高考成績一直都很不錯,聽說學校明文規定教師一堂課一定要留出三分之一的時間給學生做題目,教師在此段時間內是絕對不允許講解的,否則將視為教學事故.筆者并沒有機會到這所學校進行過參觀與學習,這一切都只是聽聞.但不管這種方式的具體實施過程究竟怎樣,我們可以對此種方式進行探討.
“講練結合”其實一直是我們教學領域內長期探討的話題.最近筆者在德清三中跟崗實踐跟隨特級教師邱林甫老師學習,邱老師的數學教學課堂給人最深的印象就是“話少”,幾乎沒有廢話.以邱老師的一堂“三角恒等變換”復習課為例,邱老師一堂課中只講了四道題,題量雖不多,但每一道題邱老師都是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由學生給出各種解答,邱老師根據學生給出的解答再給予分析與點評,充分展現了數學課堂預設與生成的辯證關系.實踐結束后筆者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究竟是教師講得多好呢?還是講得少好呢?”前不久筆者在一次省級教研活動中聽到我省一位數學特級教師這樣講到:“你在課堂上多講一句話就好比丟一個垃圾,廢話講得越多,丟得垃圾就越多.倒不如你不要講話,使課堂保持清潔.”這句話也無形中切中了很多數學教師的要害:竭盡全力在課堂上多講,就怕學生不知道,能多講點就多講點.
有效課堂教學有“三個不講”和“三個必講”.三個不講:學生已會的不講,不講也會的不講,講也不會的不講;三個必講:核心問題必講,思路方法必講,疑難之處必講.筆者認為在數學課堂上該講的一定要講,而且要講透徹、講清楚;一節課的重點不易過多,關鍵要把重點與難點突破;課堂上留出時間給學生思考和練習是必要的,一是考慮到學生聽課有一個疲倦期,通過讓學生自行探究思考克服疲倦期,二是鍛煉學生的臨場發揮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在有限時間內的急中生智,有利于考試的情景訓練;至于究竟要留出多少時間給學生就要視情況而定了,若是新授課,可以先講后練,若是知識應用課,可以先練后講.總之要做到“以少勝多”,不片面追求教學容量,順應學生的思維規律,注重思維過程的暴露,注重學生的思維活動,讓學生在自己的思考探索過程中掌握解題的技能技巧,易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 通性通法與技巧孰輕孰重
筆者曾記得浙江省一位知名的數學特級教師曾講過“程序化”教學非常重要,一定要給學生講授通性通法,讓學生牢固掌握解題的程序.每次高考一結束,就有很多教師在研究高考試題,主要就是研究高考題的解法,包括對那些壓軸題的研究,往往除了標準答案,還能給出很多的解法,有時標準答案的解法不是常規解法,教師們就會孜孜以求通性通法,或者尋求更優美的解法,這些都是非常好的教研現象.在我們的教學中,通性通法與技巧究竟孰輕孰重呢?通性通法屬首選,技法巧法也要會,當然不必為技巧而技巧,用不著的技巧就當收起來,無技巧就是最好的技巧.通法自然流暢,非常樸素,巧法往往猶如行云流水,揭示問題的內在聯系,從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思維的美妙.
在高考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似曾相識的題目,但只是改了一點點符號、數字,同學們就會覺得無所適從,歸根結底就在于平時缺乏對題型結構的反思意識,因為很多所謂的難題都有它們的背景,絕不是空穴來風.所謂難題的解題方法,不是簡單奉送,而是水到渠成,尤其要自然而然讓學生產生思維共振,不知不覺地突發奇思妙想.所以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無論是通性通法還是奇思妙想,筆者認為只要暴露學生的思維,學生能想到的思路、能找到的切入口,教師就要引導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探究,若是“此路通”,則引領學生總結思路與思想方法;若是“此路不通”,則引領學生考慮如何調整方向,變“不通”為“通”;若還是“不通”,就要總結失敗的原因,為今后的解題提供一種經驗性的教訓.總之,“通性通法”與“優解優法”是兩個相對概念,在我們教師看來是“通性通法”的在學生看來可能未必是,在我們教師看來是“優解優法”的學生可能會首先想到.反映在課堂上就是預設與生成的相對關系,再好的預設都是要根據學生的生成來變化與調整的,筆者認為在數學課堂上,遇到問題講解時,教師最好不要自己先講預設好的方法,應該先讓學生講,學生講得越多越好,暴露學生越多的思維越好,教師再根據學生的思維來進行進一步講解.學生自己能夠想到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學生的印象應該是最深刻的,教師不必糾結于何為 “通性通法”、何為“優解優法”.其實數學學習的樂趣就在其間,因為在探究問題中伴隨著一系列的思索、探究、改進、創新,直至成功,喜悅也便隨之而來,那么誰還會說數學是枯燥乏味的呢?
2.4 復習方式如何改革
復習課該如何上?這是一個經久不衰的話題.尤其是高三階段,更多的是復習課,所以復習課如何上才有效是值得數學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高三數學的復習是由“量的積累”到“質的飛躍”的過程,即“由厚到薄”的過程,是形成知識系統化、條理化,促進靈活運用,全面提升能力的關鍵時期.一般的復習程序是預先將復習卷下發讓學生當作業完成,教師批閱過后下發,課堂上進行講評.首先筆者要談的是試卷如何講評,筆者曾聽一位有經驗的特級教師這樣敘述他是如何進行試卷分析的:提前幾分鐘讓學生將幾道中等難度易錯題書寫在黑板上,教師對錯解與正解進行辨析;簡單的易錯題教師一筆帶過;將重點放在較難易錯題的分析與探討上.這也是一種可行的模式.另外還有一位資深教師提供了一種非常規的復習方案:不按照常規的按章節進行系統的復習,比如集合、算法等比較簡單的知識點不采用系統復習的方式,按照高考解答題五道問題所可能涉及的內容進行系統復習,比如解析幾何內容是一定要進行大量的系統復習.據這位教師說他們所在學校采用這樣非常規的復習方式效果是不錯的.
筆者覺得不論采用怎樣的復習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在復習課上要充分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若是教師不花費心思設計復習課,學生可能就會厭倦沉悶的復習課,有些學生可能會自己做自己的事而不愿聽教師的講解(這是復習課上經常出現的現象).在復習課上要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化自主學習,使接受學習與發現學習有機結合,親身經歷了出錯、糾錯、歸納、總結的過程,徹底改變“在聽中學”一統天下的單一復習模式,為學生創造“在做中學”、“在嘗試中學”、“在體驗中學”、“在玩中學”、“在研究中學”、“在學習中研究學”等多種學習方式的機會,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再創造的過程,讓課堂教學過程成為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尤其是創新精神與社會實踐能力的過程,從而使全體學生都有進步和發展.
其實很多數學教師都在嘗試不同的復習課教學模式,筆者認為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沒有固定模式,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或復習的近況而隨時調整復習計劃與模式.比如有些復習課上可以為學生創設題根,讓學生圍繞題根進行編題,自己編題自己解決問題,以調動學生的數學思維;有些復習課上可以讓學生展開說題,通過說題加深對一類問題深入的理解.
2.5 作業的設置科學與否
針對現今學生負擔過重,數學教師也應出謀劃策,既要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又不能以犧牲學生的有效數學思維為代價,數學作業的科學合理設置也尤為重要.做到作業設計的層次性,精煉性,趣味性,自主性,提高學生做作業的興趣.如何體現作業的“少而精”?首先從整體來考慮,可以以學校為單位編寫適合自己學校的校本作業,市面上雖然參考書目數不勝數,但真正適合自己學生的卻很難找到,所以根據自己學校生源實際情況編寫合適的校本作業是可行的,當然針對每一屆學生校本作業要做適當的調整,以適應不同學生的需求;其次分層布置作業是解決班級學生分化的一劑良藥,對于特長生要滿足他們“吃不飽”的需求,對于學困生要滿足他們“抓基礎”的需求,教師可以設計彈性作業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選擇;再次探究性作業、研究性作業或開放性作業是現行課程改革的大勢所趨,為培養學生的開放性思維、探究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以此為契機借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避免學生對完成數學作業產生厭煩心理;最后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嘗試輪換面批作業的方式,精選典型作業類型,每次作業可以選擇幾位學生進行面批,當面指出他們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這樣學生的印象會比較深刻,而且幾次作業下來,面批波及的面也會比較廣,每個學生都會得到教師面批的機會,自然而然學生對待數學作業的態度也會認真許多.
3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