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8-14 13:39:49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育環保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推進完美學校環境教育管理
在本學期我校確立了由校長、書記指導,行政群眾及年級組長組成的環境教育指導小組,并且進行了任務合作、確立了職責。如:先生處職責是針對先生的環保行為的管理;教導處職責是各學科環境教育滲透任務和選修課的展開;教科研室職責是活期展開相關環境教育教研活動;總務處職責是校園綠化及環境整治任務;團委職責是環境教育主題活動、社區活動;先生會職責是科普宣揚、及社團先生自發活動等。指導小組的建立和任務職責的確立,為我校的環境任務有序展開打下了優良的根底。
二、經過各種教育道路展開、滲透環境教育
學校經過選修課、選修課、活動課、社團、專題教育等多種教育道路培養先生的環保、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滲透環境教育。
1、本學期經過主干教師地下課,讓教師們嘗試在生物、化學、地理等學科中滲透環境教育理念;
2、在選修課中,我校展開了數字化水質丈量選修,并且分離本課內容展開了區級課題《張橋河水質調查》獲得了區epd教育案例二等獎。
3、在社團活動課中,我校成立了環保社團。本學期在全校范疇內展開了“殼牌美景方案”評選活動以及社區環保宣揚活動,收到了優良的成效。
4、同時,我校還約請賀耀榮教師在我校展開了以epd可持續發展教育為專題的針對全校師生的專題講座課,為全校師生進行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引見。
三、在學科滲透的同時做好宣揚教育
本學期,我校以“綠色生命”為主題展開了環境、健康教育主題活動月。本次主題教育活動從十一月不斷延伸到十二月,包含了講座、主題班會、黑板報、社區活動、電子小報制造、學問比賽等方式多樣的主題活動先生參與率到達100,在我校校園全體環保氛圍的建立中起到了優良的成效。
1、講座中有賀教師做的epd專題講座、有心思健康專家張教授的專題講座,為先生提供了很好的進修平臺。
2、11月18日,利用學校關閉日契機,展開了以“綠色生命”為主題的主題班會,在班級里建立環保氛圍。
3、在活動月時期展開班級綠色黑板報評選活動,以及電子小報制造活動,使環保氛圍愈加濃厚。
4、同時,在初三、高一、高二、高三年級間展開了環保學問比賽,同窗們懷著極大的興味參與了本次活動,在活動中不只加強了先生們的環保義務心,也讓大家學到了更多的環保學問。
四、不忘進行校園環境建立
總務處在年進行了學校三層花園的改建工程,并且在學校范疇內進行綠化建立任務,經過不懈努力在年中旬,我校被評為了區無煙學校,并榮獲了市級綠化合格學校。這些成績的獲得都是和學校各部門同心協力是密不可分的。
五、積累了一定的教育成果
關鍵詞:高中;地理;教學; 環保
目前,教育中依然存在很大的缺陷,沒有把環保意識融入到日常教學中,人們對于環保的意識淡薄,對于環境價值觀念認識不足,使得人與環境的發展難以和諧。因此,我們要在教育中加強環保的意識,加強人們對于環保的重視程度。為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我們有必要從小對學生進行環境教育,而地理作為一門與環境最為貼近的學科,必須要承擔起來這份責任。
一、高中地理教學提高學生環保意識的重要性
中學時期是學生發展的重要階段,對于知識的接受能力和可塑性都比較強,如果在這一時期加強學生的環保教育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地理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知道當前環境的惡劣性,讓學生從自身做起,承擔起保護環境的責任。同時,還要讓他們明白人與自然不和諧發展的嚴重后果,使學生逐漸的養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通過環保意識的教育,學生可以有意識的把自己與環保聯系起來,讓學生充分的感受到環保的重要程度。在高中眾多學科中,地理與環境的關聯程度是最大的,地理教學的核心理念就是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有效的融合一些環保意識,這不僅可以充分的體現出高中地理課程的價值,而且還可以把課堂的教育與社會的事實焦點有效的結合再一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地理教學的教學質量。
二、高中地理教學中提高學生環保意識的方法
2.1將環境形勢融入到課堂
很多的環境問題都與地理息息相關,環境的很多內容都是從地理角度來考慮分析的。在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現在的環境狀況做以簡單的接受,然后在結合課本上的相關知識進行相應的分析和講解。近年,大氣層的破壞日益嚴重,地震等災難也是接連發生,霧霾天氣更是久居不散,這些事實的熱點問題已經成為了人們議論的話題。造成這些環境問題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汽車尾氣的排放就是主要的問題之一,使得全球的溫度上升,造成了空氣嚴重的污染,讓學生注重這些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環境問題,從而使學生從自身做起保護環境。
2.2注重課本知識
學生是否具有環境保護意識,這與他們生活的環境具有很大的關系,家庭生活的氛圍和學校學習的氛圍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課堂的教育和學校的生活是影響學生事物看法的主要途徑。對于地理課堂教學而言,能夠從中反應出很多的環境問題和產生的主要原因,在地理教學中我們能夠認識和了解到很多的自然規律。我們現實生活中運用的大多數資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們對這些資源無限的開發,就會收到大自然的懲罰,環境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我們一味的索取,終究會收到大自然的懲罰,環境的破壞會對我們子孫后代的生存有著嚴重的影響。因此,我們提高學生環保意識的出發點就是課本 。
2.3采用問題式教學
在地理學習的過程中,很多的知識點需要學生去記憶,關于地質地貌、國家特點等方面的內容都是需要記憶的。但是,在記憶的過程中不能只是機械的記憶,這樣會使學生產生厭煩的感覺。因此,在教學中,老師可以采取開放式的教學,設置與環境相關的情景,靠近學生的日常生活,這更利于學生理解和接受。例如:我國近些年頻繁發生的地震災難是由于什么原因產生的,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地質變化的相關知識進行教學。在教學中,我們最好要把周圍的環境作為課本的知識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更好的推進課堂教學 。
2.4通過實踐加強學生環保意識
地理課本的很多知識都比較抽象,很多知識不能被學生深刻的了解,老師在教學中應該多開展實踐教學,讓學生走進大自然,用心的感悟生活,觀察生活中的環境問題。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老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郊游,讓學生走進自然,讓學生親自去觀察樹木和草的不同之處,經過實際的參觀,在結合相關的理論知識進行思考和學習。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同時還能使學生掌握一定的環保技能知識。
三、通過環保論文的方式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兩會期間指出: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队變簣@指導綱要》中把“親近動植物,觀察、了解、照顧它們,具有熱愛自然,珍惜自然資源,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列入內容和要求中。從幼兒園開始進行環保教育,有助于幼兒從小樹立環保意識,獲得保護環境的技能,為幼兒的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因此為孩子營造一個自然和諧、綠色環保的綠色家園,在幼兒園開展“綠色環保”教育,對孩子的一生將有著積極的意義。
一、注重宣傳,樹立環保理念
環境保護,教育為本。我們結合園本課題,成立了環境領導小組,制定園本環保培訓計劃,定期開展環保培訓活動,豐富教職工的環境知識,提高環境教育能力,并將環保教育有關知識、信息等通過宣傳欄、家長學校、家校路路通、環保專題活動等途徑,不斷向園內外傳播,擴大環保隊伍,職工、家長、社區人員的思想,形成環保意識。如:環保知識講座、社區撿垃圾、發放環保宣傳冊等,以實際行動宣傳環保知識,提高師生的環保意識。
我們提出了“幼兒園是我家,衛生靠大家”的口號,倡議師生“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在孩子中開展“環保小衛士”等活動,確保大家生活在一個潔凈的、綠化的、美化的環境中。同時我們還得到了家長和社區的大力支持與配合,他們為我們送來了許多環保小制作,環保教育光盤等宣傳材料,配合對孩子進行環保教育。
二、創設綠色環境,提高環保意識
幼兒園的教育內容是全面的、啟蒙性的,我們結合《綱要》精神,多種形式地開展環保教育活動,豐富幼兒環保知識,提高環保意識。
1.四季常青的種植園地。幼兒園開辟了種植園地,通過師生種植、管理、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親近植物,親近自然,激發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各班的種植園地,在老師的組織與帶動下,四季常青:翠綠的韭菜、紫色的茄子、紅綠相間的番茄、滿地爬的南瓜┉種植園深深吸引著小朋友們。孩子們在與大自然快樂交互過程中,發展了體能,啟迪了智慧,提高了審美能力。
2.豐富的自然角。隨著季節的變化,各班的自然角也豐富多彩,教師積極利用幼兒、家長資源及水鄉的地方特點,家園共同豐富自然角,值日生肩負起主人翁的責任,一起管理,培養幼兒愛護、關心動植物的情感、態度?!敖裉煳液冗^水啦!”“我渴啦??!”多么溫馨的提醒! 同時自然角里還出現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老師和小朋友收集了各類廢舊物品為植物、動物搭建了美麗又舒適的環保新家。
3.變廢為寶,美化環境。各班積極利用家長資源,共同收集安全無公害的廢舊材料,如雪碧瓶、紙杯紙盒等等,一起巧手“制作”,變成了美麗的風鈴、可愛的企鵝、神奇的宇宙飛船,這些作品布置在大廳、手工藝室及樓梯走廊,既是園內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又是一種無聲教育 ,提醒孩子和家長平時要注意“變廢為寶”,讓“綠色環保”的理念滲透在幼兒園的每個角落。
三、運用多種形式,開展環保教育活動
1.開展“環境教育”主題活動。
各班根據幼兒年齡特點,從幼兒生活入手,充分挖掘各領域中的環境教育內容,如大班的《生活小衛士》、中班的《奇妙的動物世界》、小班的《可愛的動物》等主題活動,讓幼兒在各個主題活動中不斷積累生態環保知識,樹立環保意識。一年一度的“植樹節”、“愛鳥周”、“地球日”、“世界環境日”成了我園傳統的環境教育節日。我們利用春天的主題開展“護綠愛綠”活動,發動家長和幼兒一起植樹;利用“小鳥,你好”的主題開展活動,認識鳥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戶外親子游園活動時,大班孩子們和家長專心致志地記錄著植物的品名和特點,中班孩子和家長在記錄自己喜歡的動物,這一幕幕引來游客們贊許的目光;“三八”節組織幼兒到超市幫媽媽“購綠色食品,樹環保意識?!睒淞⒘擞變壕G色消費觀念;結合“六一”節,開展了“環保故事會”,“環保時裝秀”等活動,孩子們在這些生動趣味的活動中,體會到了環境保護的意義和價值,萌發了對大自然的深深關愛,也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2.一日活動中滲透環保教育
“寓教于一日活動”是幼兒教育的特點,我們把環境教育也滲透于幼兒一日活動中,從點滴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結合隨機教育法,增強幼兒的環境意識。如:隨手關水龍頭,節約用電、用水;垃圾的分類,垃圾放在垃圾箱內,不亂扔;愛護花草,不踩花草;不剩飯菜,愛惜糧食等等,初步養成幼兒良好的環保行為習慣。
3.家園、社區攜手,開展環保教育。
家庭是兒童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任教師。只有家園密切配合,家長以身作則,給孩子起表率作用,同時幫助與督促孩子自覺保護環境,才能使教育取得成效。為了提高家長們的環保意識、樹立良好的環保行為,我們利用多種形式邀請家長共同參與環保教育活動;如分發環保宣傳單、提倡綠色出行、綠色消費,評選“綠色家庭”等等,這些活動增強了家長的環保意識,也改變了平時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在家庭生活中影響和促進了幼兒環保行為的形成。
如希望家長不要抽煙,努力保持家庭的環境衛生;保護青蛙、不吃青蛙;平時外出游玩時不摘花朵或亂扔垃圾,以自身的環保行為為孩子做出表率。在公共場所不亂扔瓜皮果殼,在家里聽音樂、看電視注意控制音量,不制造噪音影響他人的生活等。同時還請家長多帶孩子走進大自然,到大自然中游玩,一方面讓幼兒領略大自然的美好,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吸取豐富的環保知識;另一方面,讓幼兒了解環境污染狀況,感受重視環保的呼聲。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育效果。
關鍵詞:全日制專業碩士;環境工程;研究與實踐
專業碩士是相對于學術碩士而言的,當前專業碩士的培養對象主要是有一定的職業背景或者為非學術型崗位做準備的學生,定位為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1]。專業碩士教育最早出現在美國,我國的專業碩士培養自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逐漸興起;教育部和國務院統一部署展開試點探索工作,九十年代開始正式開始和推廣專業碩士培養教育。然而,此時的招生對象主要面向具有一定的相關從業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或者管理人員,培養模式也主要以非全日制的在職培養模式為主。隨著經濟的發展,高層次應用型人才成為社會急需的人才,增加研究生教育類型和模式,加快研究生培養步伐成為國家的教育戰略目標,因此,教育部增加了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計劃,并擴展到了多個領域。從此,我國專業學位碩士教育逐漸向全日制教育模式轉變,招生對象也開始以應屆本科畢業生為主,并逐年增加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的比例[2]。環境工程專業作為21世紀的朝陽專業,也成為新增設的全日制專業碩士學位之一,而且越來越得到考生和招生單位的重視。環境工程專業碩士旨在培養服務于環保產業的應用型高端人才,對發展我國環保產業、提高國內環保技術和提升國際環保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隨著招生單位和招生人數的增加,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的教育質量和畢業生質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和人才招聘單位的重視和廣泛討論[3-4]。本論文依托教育部“生物凈化與轉化”創新團隊和浙江省“環境科學與工程”重中之重學科的建設,通過圍繞當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探索出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效率提升的新方法。
一、培養效率概念的解析
(一)效率及培養效率
效率,“效”即效果,一般是指行為對目標的效果;“率”指速率,行為達成目標的速率。馬克思曾采用單位工作時間的產量來衡量生產效率。效率在經濟學上的含義,薩繆爾森給出的定義是“經濟在不減少一種物品生產的情況下,就不能增加另一種物品的生產時,它的運行便是有效率的”。效率在管理學上含義,是輸入與輸出的關系,對于給定的輸入,如果能獲得更多的輸出,則提高了效率??傊洕鷮W理論體系對效率的基本認識是一致的,即效率是投入與產出的數量關系,就是要使資源成本最小化效用最大化。根據經濟學的生產理論,高等院校研究生培養的效率是指高校人才培養系統在既定成本下所能生產的最大產出量。它是保證現有技術水平下,生產者得到最大產出或投入最小成本的能力。而對于本論文中的人才培養效率就屬于配置效率,即在現有社會資源和規定的培養時間內,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在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及綜合素質等各個方面的成長及收益。
(二)培養規模效率
從教育經濟學角度來看,對教育成本投資也是一種生產性投資行為,可以計算投入產出進行成本效益分析。自2009年面向應屆本科畢業生招收全日制攻讀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以來,全國具有招收專業碩士研究生資格的培養單位日益增多,且招收名額也不斷增加。2010年國家在2009年的基礎上減少學術型碩士3.8萬名,減少的名額用以增加全日制專業型碩士,最終達到專業型:學術型=7:3[5]。一般來說,全日制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投入包括人力(專任教師、行政及后勤人員等)、財力(國家財政撥款、企業投資、社會資助、科研收入、學生自費等)、物力(實驗設備、固定資產等)等方面;而全日制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的培養產出包括碩士畢業生數量、研究生學術水平、研究生教學成果、研究生綜合素質提升等。所以合理且平衡的投入產出比是提高培養規模效率的關鍵[6]。
(三)培養質量效率
對于全日制專業碩士人才的培養,較高的培養規模效率并不代表具有較高的培養質量效率,因為培養規模效率更多的是數據上的表征,而全日制專業碩士人才的培養更多體現在培養質量效率上[7]。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培養單位的目的都是培養出掌握了堅實、系統的環境科學與工程理論基礎和專業知識及現代化實驗方法和技能,能從事應用型工程技術研究、開發和管理工作的高級工程應用型人才。如果培養單位輸入到社會的環境工程專業碩士不具有這些能力和素質,達不到社會的要求,那么這樣的培養是沒有效率的。所以隨著碩士研究生規模的擴大,怎樣保證研究生質量與數量的共同增長,在提高培養規模效率的同時也提高培養質量效率成為一個難題。
二、培養效率存在的問題
(一)偏重于培養規模效率
由于我國高校尚未完全擺脫政府的依附地位,傳統的計劃體制依然存在,市場調節機制非常不完善,導致高校招生計劃并不符合社會的人才需求,很多專業畢業生數量遠大于社會的需求量。以環境工程專業為例,隨著近年來國家環境質量的下降,國家對環境保護的呼聲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各高校爭相開設環境工程專業,并開始大規模招生。但是環保產業對人才的需求與市場等行情密切相關,導致對人才的需求跟不上招生的速度,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環境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就業率。所以一般說來師生比越大培養質量越高,哈佛大學的師生比約為1:2,耶魯大學的師生比約為1:3,在我國關于培養效率的師生比國務院規定的是不小于1:10,而事實上中國很多培養單位的師生比都沒有達到這個標準[8]。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很多培養單位向社會輸出的專業碩士人才都并未達到既定的培養目標以及社會要求。所以過于地強調投入產出比,偏重于培養規模效率,嚴重地影響了培養效率。
(二)培養質量效率不明顯
目前全國已經有170余所高校等單位開始招收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生。在所有招收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的高校等單位中,招生質量和教育質量參差不齊。然而,在傳統的學術型碩士培養理念下,大部分的專業碩士培養單位雖然對專業碩士的一些培養方式做了一些改革,但是培養理念未能轉變,結果表現為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的培養方案差別不大,并未能增強環境工程專業碩士在環境保護技術、技能和管理方面的實踐能力[9]。另外,社會對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的誤解和歧視,導致培養單位對專業碩士的招生和培養不夠重視,也是造成環境工程專業碩士雖然生源逐年增加,但是培養觀念跟不上的重要原因之一。對于專業型碩士的培養模式一般為校內導師與企業導師聯合培養,這種模式重視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學生在完成校內理論課之后在企業導師的引導下進行實踐應用工作。但是這種模式在專業導師缺乏、高校重視學術的氛圍下流為形式。目前高校對專業碩士的培養模式依然是理論課、做實驗、寫論文。這種培養模式雖然有助于學生對基礎理論的掌握和科學研究的探索,但是實踐階段的缺乏使得專業碩士的培養失去了其本質意義[10]。就環境工程而言,理論、實驗和實踐三個環節存在著巨大的差異。理論是在理想狀態下得出的結論,實驗是除去了很多干擾因素后對理論的驗證,而實踐的復雜性使得其與理論和實驗存在著巨大的脫節。同時配套設施不完善使得實踐環節難以執行也是無法提高培養質量效率的重要的原因。目前高校名義上雖然有不少實踐基地,但是只是建立了名義上的合作關系或者實踐基地,并未形成真正的專業碩士實習培養方案,結果表現為實踐基地的建設的形式化,無法真正為專業學位研究生提供相關的實踐機會。因此,培養單位招收計劃的盲目性、對培養理念的誤解、培養模式單一、配套設施不完善等原因使得全日制專業型碩士的培養質量效率在其培養規模效率提高的同時并未得到明顯的提高。
三、培養效率提升的思考
(一)強化專業碩士特色培養
建立完善合理的市場調節機制,有助于加強教育活動與勞動力市場的聯系,保障人才培養的質量、數量、規格和外部需求之間的一致性,從而提高教育系統的整體效率[11]。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的培養方向應當滿足當代工業、企業以及社會對環境的要求,其掌握的環保技術、技能和管理理念應當滿足環保產業的技術要求。傳統的研究生培養只注重理論研究,往往對實踐應用培養不足,因此,導師必須在這方面予以重視。研究生成果評定除了以學術論文作為評選的標準之外,可考慮工程應用經驗、應用型研究成果等同時作為考核指標,特別是帶有學?;蛘叩胤教厣呐囵B,對學生的就業及成長具有較好的優勢。以我校環境工程全日制專業碩士生培養為例,我校針對浙江地方經濟特色和全日制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重點開展服務地方經濟的廢水高級氧化、廢氣生物凈化、污染物資源化等方向的產學研系統培養,使碩士生掌握一定的工程設計、設備調試和工藝開發的能力,并鼓勵全日制專業碩士積極參與校外設計院或者環保企業的實習,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
(二)專業、課程規模培養效率提升
對于專業碩士而言,重要的是應用技術而不是科學研究,故課程設置的時候應與學術型碩士培養有所區別。例如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的課程設置中可重點開設“環境工程CAD技術”、“環境影響評價”和“施工管理”等具有較強實踐應用性的專業課程。對于一些技術性很強的課程,授課老師還可帶領同學深入環保設施施工現場、污水處理廠或者企業現場等現場教學,并請企業資深工作人員進行現場講解,如有可能,在保證安全的條件下,讓學生親自動手操作,以此增加學生的現場觀摩體驗,加深印象,提高動手能力。將資源更多地投入到專業碩士的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這樣既平衡了投入產出比,提升了專業、課程的規模培養效率,也會提高培養質量效率[12]。
(三)學位論文質量與專業技能提升相互促進
為了在提高專業碩士專業技能的同時提升學位論文水平,實現兩者的相互促進,針對專業碩士的培養計劃可以考慮學位論文與實踐實習交叉完成。如首先,專業碩士在完成專業課程學習后,必須進實驗室參與導師課題部分工作,了解各研究方向并與導師討論確定學位論文需完成的內容,導師協助制定相應的完成計劃,碩士生了解、掌握并展開初步研究;其次,在了解并熟悉學位論文需要完成內容以及實驗環節基礎上,去相關企業或事業單位實習與實踐,熟悉實際技術應用工作開展所需的各項技能,并初步掌握時間、計劃管理的相關知識,特別是培養規定時間內制定并完成相應任務的能力;再次,在實習實踐一段時間后,回到學校繼續完成學位論文。這樣一方面可以在去企業實習實踐時認真學習并培養相應專業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將學習到的管理等知識用于后續學位論文完成,確保學位論文的質量與專業技能提升的相互促進。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學位論文可以是在一定的生產實踐或者工程背景的基礎上完成的具有應用性和創新性并解決了一定實踐問題或技術問題的論文。如環保工程設計,也可以是環保設備等產品的開發,是技術在某領域的推廣與應用總結報告,甚至還可以考慮是某個項目的規劃或者管理。當然,論文應該由導師把關,并通過學校和企業組成的專家組的答辯。將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生的培養與企業或者事業單位合作,特別是學校與企業合作,對專業碩士的培養可以做到理論與實踐、教育與經濟的結合,使人才的培養滿足市場的需求。學校與環保企業共同制定研究生的培養計劃,邀請學校師生深入企業內部,共同參與環保產業相關的規劃、設計、施工、運營和管理工作,學校聘請企業的資深工程師作為兼職教授,為學生傳授環保產業中的一些實際應用知識。學校的研發應用到企業生產當中,企業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再反饋給學校,學校與企業共同商討應對策略或者改進措施。專業碩士有在企業實習的經驗,企業從學校定向招收學校畢業的畢業生,如此,產學研之間形成了完美的合作關系。這樣既解決了學生就業的后顧之憂,又解決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從根本上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了企業的主動參與性[13]。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的培養對我國的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做好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的培養工作是當今高校和相關的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在培養過程中,我們可以采用培養效率提升為目標,分析規模效率及質量效率等存在問題,并積極思考改進的措施,強化專業碩士特色培養,實現學位論文質量與專業技能提升相互促進,培養出高質量、高水平、符合市場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梁麗萍,段榮娟.我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現狀與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5,(5):88-92.
[2]翁勇南,宋守信.我國工程碩士培養體系改進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09,(3):20-23.
[3]余國江,楊冰玉.特需項目:專業碩士培養路徑新探索[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8):9-13.
[4]倪瑛.淺析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4,(32):184-185.
[5]任欣榮,等.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生招考工作問題之歸因[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1,(5):55-60.
[6]張杰,王濱松.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4,(4):1260-1261.
[7]段丹.關于加快專業學位教育發展若干問題的思考[J].河北學刊,2010,(4):242-244.
[8]楊微.我國專業學位教育的現狀、問題及發展策略[J].現代教育科學,2012,(7):140-142.
[9]肖鴻,等.環境工程領域專業碩士培養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教育,2012,(1):45-47.
[10]章國平,汪燕春.當前高校與企業合作培養人才的困境與出路[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287-290.
[11]陳景文,劉潔.研究生課程的“研討式”教學方法[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8,(1):55-57.
[12]李凡修,艾俊哲.環境工程專業碩士研究生課程體系建設的思考[J].廣東化工,2014,(23):161-162.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要把小籠中的小鳥放在天空中,使它能任意翱翔,要把學校的一切伸張到大自然中去。”欲使德育生活化,就必須打破“教材是唯一課程資源或德育資源”的觀念,直面變化著的生活,積極開發和利用鮮活的德育資源。
鄉土資源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最肥沃的土壤。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對于身邊的事物總有著特殊的親切感,更有深入了解的強烈愿望。充分利用鄉土資源,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出發,從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入手,用事實說話,用典型說話,用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教育活動,才能提高德育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更能使德育教育由單一渠道、固定時空向全方位、立體化轉換,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德育的質量和效益。
二、利用鄉土資源,創新德育方式
課堂教學案例:
寒假前,教師布置任務:常州正在火熱建設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我們作為常州人應該也是必須了解常州歷史的點點滴滴,因為這是我們的家鄉——生我養我的地方。請大家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組隊、自由選擇一項或幾項作為活動的內容……
(一)節日風俗文化:收集、調查傳統節日期間的飲食習慣、婚嫁禮節、宗祠拜祭習慣、各種娛樂形式;
(二)本地區歷史文化遺跡的考察:主要調查本地區古人類活動遺跡、現存祠堂、古鄉鎮村落、寺院、文物保護單位等內容;
(三)歷史名人事跡,民間故事的收集整理;
(四)對本地區姓氏文化的研究。
(五)其它自己認為可以活動的內容。
寒假后,學生成果展示:
PPT: 我所知道的圩墩遺址
手抄報——青果巷民居介紹
學生講述惲姓由來的小故事
小品表演:我們的春節見聞
小論文:西夏墅工業發展與環境問題
……
教師:(趁熱打鐵)一方面補充相關知識,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提出一些相關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
1.改革課堂教學方式,正確處理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我們在開發鄉土資源時,必須在立足用好鄉土資源的基礎上,為“用”而“開”。這就要求我們挖掘課堂生成資源。
比如說:在這次活動中,有一組學生撰寫了《西夏墅工業發展與環境問題》的小論文,雖然有些偏題,但是教師充分利用這一生成資源,在之后的一節課中,展示了學生的這篇論文,并由撰寫這篇論文的同學講解,圖文并茂,真正“激”起了學生為環保而憂的“情”,教師趁熱打鐵,讓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課后進一步去了解本地環?,F狀,深層次分析造成環境污染與破壞的原因,嘗試制定解決環保問題的方案。最后在課堂教學上讓學生交流各自成果和心得,通過學生的辯論,進一步優化方案。雖然師生花費了不少精力,學生的成果可能也顯得比較幼稚,但通過學生親身參與,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知識面,增強學生動手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容易達到環境教育的真正目標:實現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上的轉變,從而為學生由“意”到“行”的轉變奠定思想基礎。
2.以實踐活動為載體,讓學生主動參與,親身體驗。德育的實踐性原則認為,德育過程不同于教學過程,德育過程是以活動和交往為基礎的。學生的思想品德只有在實踐活動中才能得到發展。對鄉土資源的利用,可以開展各類實踐活動并且以各種方式呈現:可以是慷慨激昂的演講;可以是規范實用的調查報告;可以是圖文并茂的手抄報、黑板報;還可以是稚嫩的小品表演……實踐活動以新穎的形式,濃郁的鄉情,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們積極的情緒體驗,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學生在品德踐行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情感再次得到了豐富和提升。
3.構建和諧的隱蔽德育,營造全面的、良好的校園育人環境。現代德育至關重要的一條策略是:隱蔽德育的“教育”意圖,淡化被教育者的“受教育”意識。所謂隱蔽德育意圖,就是德育工作者在充分理解德育內涵的基礎上,在工作中盡可能不暴露自己的目的,改變當前學生總是以被動、應付的態度去接受德育的狀況,淡化他們“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識,在充分的自主意識的支配下,自覺自愿或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德育的內容,實現學校德育的終極目的。
學生通過對家鄉環境的調研和各類學習活動,充分感受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己的環境意識和保護環境的動力。班級里的很多學生開始從自己周邊的事做起:開空調時,盡量高開一度,隨手關燈;隨手關水龍頭;盡量不用一次性的筷子或餐盒……
1."滲透法"是語文教學培養學生環保意識的主渠道
在九年義務教育初中語文所選編的教材中,有不少是涉及環境保護內容的課文,如《向沙漠進軍》、《喂!出來》、《羅布泊,消逝的仙湖》等。教師在教這些課文的過程中,應根據課文內容,聯系學生的生活和思想實際,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滲透。首先,教師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分析,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例如講解《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這篇課文時,可由羅布泊消逝的原因--"生態環境遭受破壞"入手,然后著重分析生態環境被破壞的人為原因,一方面指出這些人環保意識淡漠,思想落后;另一方面指出哪些是破壞環境的行為。這樣圍繞著對課文內容的分析,就能夠把環保意識滲透、灌輸到學生的思想中去,使他們認識到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必要性。其次,在作文教學中也可滲透環保意識,教師在教授這些課文之后,發動學生寫讀后感及環保小論文;制作手抄,再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生態環境被破壞后會造成的惡果,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危害;談個人的感想,使學生在積極探討中,自覺接受環保意識。
2.在詞語品析中滲透
很多課文以簡活準確的語言,具體生動地對景物進行了描述,簡述了自然景物之間的內在聯系。自然景物與人物類生活的關系。這為我們提供了環保教育與語言文字訓練的一個個結合點。教學中我們可捕捉重點詞句。引導學生品析,從而在理解語言內容領悟語言技巧的同時讓學生理解環境與環境、人類與環境的聯系。以使其受到環保教育。如《草原》有這樣一段:"那里的天比別處的可愛,空氣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綠的,小丘也是綠的。"對此,可以這樣引導品味重點詞句:①填一填,理解關系。引導填空。所以那里的天比別處更可愛,是因為();所以那里的天空明朗,是因為();所以那里空氣清新是,因為();所以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是因為()。②凄一讀,領悟情緒。抓住上述關聯句引導談關系,悟事理以明白"天空可愛"――"天空明朗"――"空氣清新"――"一碧千里"之間。"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之間的關系,理解遍地綠草對草原美景的決定作用。這就將語言理解、思維訓練、環保教育有機地融在一起。
3.移情感悟,激發環保責任感
當前環境惡化的危機已經是有目共睹,環保工作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人們的普遍關注。綠色化學思想滲透于高[第一 ww w .dylw.NET提供寫作論文和論文寫作的服務]中化學教學的重要意義已是一目了然。因此,在當前環境的嚴峻形勢的背景下,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以及采取措施減少環境污染,成為了迫在眉睫急需解決的事情。本文主要是結合當前高中化學教學的現狀的基礎上,探討綠色化學思想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用的具體措施和方法,對其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以期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結合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將綠色化學思想滲透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并不是說要集中傳授思想,而是應該在教學的每一個細節中都滲透這一思想,從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因此,老師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要將綠色化學思想將教學內容相結合,充分向學生展示教學內容中包含的綠色化學的思想,從而在最大程度上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比如,老師在講授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的這一章節的知識點時,可以先借助多媒體教學資源,向學生展示一些由于這些有毒氣體的任意排放對環境造成危害的相關圖片,通過借助多媒體設備直觀的特點,將這些有毒氣體的危害直接展示給學生看,對學生的視覺造成沖擊,在學生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老師可以在找一些環境遭到破壞對于人類自身的危害的相關資料供學生閱讀,讓他們明白人類只有和自然和諧相處才能求得自身的發展。這樣有助于讓學生在掌握化學知識的同時,也明白環境污染對人類的危害,能夠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促使他們投身于環境保護的綠色化學行動中。同時,老師除了向學生介紹相關知識之外,還可以讓學生親身實踐,了解這些有毒氣體對環境造成的破壞。比如,還是講“二氧化硫等有毒氣體”這一章節,老師可以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分成不同小組動手測一測或者查一查當地的空氣質量,看看在城市空氣中到底存在哪些有毒物質,并且大致找出這些有毒物質的來源,也可以鼓勵學生提出解決措施等。通過這一措施,不僅可以讓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起來,發現化學的實用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而且可以有利于學生積極參與到環境保護的行動中去,增強環保意識,在行動中形成綠色化學的思維意識。
二、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滲透綠色化學思想
高中化學教學除了講授一些理論知識外,還涉及很大一部分的化學實驗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占據很大的比重。因此,老師在將綠色化學思想應用于高中化學教學的過程中時,一定不能忽略實驗教學這一模塊。綠色化學的一項指標就是要實現有害物質的零排放,因此老師在實現實驗綠色化的過程中,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地改進試驗方法和實驗儀器等,從而最大限度上減少有害氣體的產生。比如,在自燃的實驗中,之前是用白磷和二硫化碳這兩種物品做實驗,但是這兩種物品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毒性,而且燃燒后生成的物質也會對環境產生嚴重的污染。因此,這時老師可以選擇用鎂粉和石英粉末進行實驗,這樣的話可以避免[第一 ww w .dylw.NET提供寫作論文和論文寫作的服務]有毒物質的排放,從而保護環境。此外,老師在進行實驗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對學生詳細講解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如果不進行恰當的處理就隨意扔放的話,也會對環境帶來危害,要要求學生在實驗完成之后,把這些廢棄物進行一定的方式將其回收再利用,這樣既可以節約資源,也可以減少廢棄物排放,從而保護環境。
三、在作業布置過程中加深綠色化學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