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24 19:06:5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小學生考察報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地理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地理考察是地理學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通過組織學生開展地理考察活動,使學生認識各種自然地理現象和人文景觀,掌握各種地理技能,讓學生親近自然,樹立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的觀念,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
地理考察就是以地理環境為對象的調查和觀測。地理考察方式多種多樣,例如氣象觀測、天文觀測、地震觀測、地形地貌觀察、游園、探險、露營、休閑游、登山觀光、定向越野、垂釣、漂流、野炊等等;中小學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的地理考察,組織性、目的性都很強,是未成年人參與的團體活動,具有一定特殊性。
探索總結出地理考察活動的規律、原則,讓地理教師掌握地理考察的基本方法,不僅對教師組織開展地理考察活動具有現實指導意義,而且有助于增強地理教師組織開展地理考察活動的信心。
一、組織中小學生地理考察活動原則
第一,組織性原則。嚴格執行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有關組織學生外出活動的相關規定,辦理各種報批備案手續,爭取相關部門如教育行政部門、交通、公安消防等部門和學校領導的支持,將活動方案告知家長,以得到家長的理解和支持。一般來說,規模較大(1個班以上)、外出時間較長(6小時以上)的應由學校牽頭組織,規模較?。?個班以下)、外出時間較短(6個小時以內)的可由班主任和科任教師組織。成立活動組織機構,機構一般由領隊(校領導、班主任)、后勤保障人員、安全衛生人員(校警、校醫)、考察管理指導教師等組成。為便于管理,將各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配備指導管理教師。明確細化每個成員的任務、職責;每個成員都要明白自己擔負著確保學生安全的重任,盡心盡力履行職責。制定考察活動紀律要求,印發給師生,人手一份,并組織他們開展學習,逐條弄清要求。嚴格的組織紀律是地理考察活動的根本保證。
第二,安全性原則。組織者要充分考慮到影響考察活動安全的各種因素:(1)目的地應選擇無地質災害,無危險動植物,適宜未成年人活動的場所。(2)選用證照齊全合法、狀況良好的交通工具。(3)注意收集目的地天氣的預報,避開臺風、雷陣雨、大風雪、高溫酷暑、低溫冰凍等災害性天氣。(4)準備一些應急物品、用具,如干糧、飲用水,防暑、防凍、防蟲藥品,鐮刀繩索等,條件許可的每人配備一個安全應急包。(5)制訂應急預案,萬一出現險情或事故時,師生能夠得到及時、妥善、有效處置。嚴密細致的安全措施是地理考察活動順利進行的根本保障。
第三,循序漸進原則。(1)目標要求要與學生的心智相適應,學生只要作出努力便有所收獲,讓每個參與者都享受到活動成功的喜悅,為下一次活動的開展奠定良好基礎。不宜對大多數學生要求進行深度的研究。(2)考察內容由淺入深,由表及里,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先實踐課本中的地理方法,掌握基本的地理技能,印證課本知識,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再進一步過渡到掌握課外知識與能力的要求。(3)考察地點選取,由校內再到校外,由近到遠。例如有關地形方面的考察活動,先要求學生收集本校地形地貌資料,觀察、了解本校地形地貌,再到校外考察,了解本村鎮或本市的地形地貌。
二、一般地理考察活動的三個階段
第一,籌備階段。(1)組織者制定《考察活動工作方案》和《考察活動應急預案》?!犊疾旎顒庸ぷ鞣桨浮芬话惆ɑ顒用Q,活動組織領導機構及其組成人員的職責與分工,考察時間、地點、形式,考察目標、項目、內容,實施步驟,預期成果等。(2)規模較大的考察活動,開動員會,讓學生及其家長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3)搜集考察地點地圖、自然人文地理數據資料,了解活動期間的天氣預報和交通狀況等。(4)組織者還應事先對考察點進行踏勘,做到心中有數,胸有成竹。(5)培訓學生,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如攝影技術、標本制作技術、繪畫素描基本功、地理觀測方法與技巧等。(6)準備地理觀測專用設備,生活用品,攝影設備、筆記本設備,對講機、手機通訊設備,指南針、砍刀、繩索、應急包等。
一、實驗的基本作法
調查研究表明:農村自然教學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學儀器設備少。但農村學校也有許多有利的教學條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和資源為自然教學提供了豐富的、活生生的教學材料;為開展自然教學提供了觀察、考察、飼養、栽培等實踐活動的場所;自然課中50%以上的內容都是農村學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現象,學生對農村的自然事物有著豐富的感性認識等等。所以,我們特別注意引導實驗教師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
(一)因地制宜,選擇適應教學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課中的觀察、實驗材料雖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蓋所有地區和學校,對于那些當地缺乏的材料怎么辦?我們采取的辦法是:對教材中與自然條件結合較緊的課文進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學材料,選擇可以達到的教學目的要求、當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補充(如用紅薯藤替代天竺葵學習“扦插”,用菜青蟲替代蠶學習“養蠶”等),并列成“教學材料結構表”印發給當地鄉、村小學自然教師使用,以便教師課前準備和要求學生自帶材料,從而使所有學生都能親自參加觀察、實驗活動,直接感知各種自然事物。實踐證明: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廣大農村自然教師反映:“教學材料結構表”實用性強,易操作,便于兼職教師課前作準備,同時也改變了因缺乏教學材料,只能靠老師演示實驗、學生看的狀況,有效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自然的興趣,增加了學生了解家鄉自然事物特點的機會,培養了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能力。
(二)利用農村土地較多的條件,師生動手建設、管理生物園。其作用是:
1.生物園能為教學提供觀察實驗的材料。教師指導學生在生物園按教學需要分類、分期栽培植物,飼養小動物,為課堂教學提供豐富的、活生生的教學材料,解決了學生因缺乏實驗材料無法親自觀察、實驗的矛盾。
2.生物園是學生進行栽培、飼養等學習活動的基地。自然教學大綱要求盡可能創造條件,聯系實際,讓學生直接參與栽培、飼養等實踐活動,學習自然知識,這一問題一直未能很好解決。有了生物園地,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引導學生在生物園地中直接參與栽培、飼養等實踐活動,如嫁接、扦插、喂養小兔等,從而能更好地在實踐中學知識,學技能。
3.生物園的建設能緊密結合當地生產實際,為當地發展經濟服務。在生物園的建設中,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結合當地農業生產發展的需要,進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樹、藥材等經濟作物的實驗。例如,荊門市馬河鎮鐵坪小學的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在生物園扦插葡萄、石榴兩萬多株,種植香菇45蓬;新州縣舊街小學的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在生物園種植半枝蓮、舌干等藥材,還進行芽接板栗的實驗;利川市黃泥坡小學的實驗教師指導學生對珍貴樹種“珙桐”、“水杉”進行繁育實驗,他們還學習扦插大黃楊樹苗,成活率達85%……學生在親自參與栽培植物的實驗活動中,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增強了科學種田、科學飼養的意識,學習了一些實用技術,直接或間接地為參加當地經濟建設奠定了初步基礎。
總之,生物園不只是教學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開展環境考察和課外自然研究活動。
農村有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進行考察活動提供了良好的場所。實驗教師注意充分利用這一有利條件,帶領學生到大自然這個“大課堂”去上課,自然課中凡是適合在當地自然環境中教學的內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護、植物與環境、能源礦產、巖石、土壤等等,盡可能讓學生進行實地考察,直接與大自然接觸,并注意把愛科學的思想教育和改變當地自然面貌結合起來,把自然課的教學和課外自然研究活動結合起來,從而使自然課取得了綜合的教學效益。
(四)結合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增補一些有利于學生了解、可以利用家鄉自然條件科學致富的教學內容。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認識家鄉的自然資源──如家鄉的地形和作物、家鄉的地熱資源、家鄉的水域、家鄉的藥材、家鄉的茶等。
2.家鄉人民對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學致富的內容──如池溏的綜合利用、兔的飼養、種甘蔗、種、生物防治等。
在學習這些內容時,教師把學生帶到田地邊、池塘旁、飼養場和農村專業戶中,讓學生邊考察、實踐、邊學知識,使學生對家鄉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強了動手能力和科學致富的意識。
二、實驗的成效
我省在農村自然教學方面,經過了幾年的研究與實驗,已初見成效。主要表現在:
(一)提高了教師素質。
教改實驗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訓班。在參與教改實驗的過程中,需要教師鉆研教育理論,了解教改信息,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據不完全統計:參與實驗的260多名教師90%學習了《兒童心理學》、《探究──研討教學法》、《小學自然教學法》、《教學論》等專著,廣泛搜集了有關教改的資料,特別是農村教育、教學改革的資料。至1993年11月,實驗教師在市以上公開發行的刊物發表教學論文或經驗總結57篇,其中在《課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學自然教學》等省內外刊物上發表13篇,有2篇論文參加了全國小學自然教學研究會農村小學自然教學論文評比,分別獲一、二等獎。85%的實驗教師承擔過省、市、縣(區)的公開課、觀摩課任務,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獲省優秀課獎,60多人獲地、市(縣)優秀課獎。通過實驗,除培養了一批學科帶頭人外,還促進了當地農村自然教研活動的開展,發現和培養了一批青年教師。據不完全統計:實驗前,骨干教師僅占本地任課自然教師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自然教師,由占骨干自然教師的15%上升到65%。這樣,就充實了骨干教師隊伍,較好地解決了困撓學校的自然教師“斷層”問題。還有一些教師因在實驗中樂于奉獻,成績突出,受到當地教育行政部門的表彰,僅宜昌市就有4名教師的事跡被湖北教育雜志和小學自然教學雜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學質量。
隨著實驗的深入,這些地方自然課的實驗教學、實驗園地的建設與利用、課外實踐活動等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從而增加了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和對家鄉的資源、環境、經濟的了解,增強了學生學習自然、研究自然的興趣,提高了學生觀察和動手能力,還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熱愛農村、熱愛勞動、立志建設家鄉的思想感情。這些地方的“四小”活動(小論文、小制作、小發明、小實驗)空前活躍,一些學生撰寫的小論文在報刊上發表,自制學具被教學儀器部門推廣。僅宜昌市和荊門市的小學生就撰寫考察報告、觀察日記和小論文800多篇,自制學具、標本幾千件,40多篇調查報告和觀察日記在省、市(縣)一級刊物上發表。
(三)學生能運用所學的知識,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
實驗點的教師注意引導學生把在種植、飼養等實踐活動中學到的科學知識,掌握的先進技術介紹給農民,幫助農民拓寬經濟發展的路子,使庭院經濟和農業生產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荊門市馬河鎮鐵坪村小學地處山區,臨近的8個村都有煤窯,農民的經濟收入較高,生活富裕。鐵坪村卻一個煤窯也沒有,村里雖然也挖了幾口礦井,但都沒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實驗教師在教學《能源礦產》一課時,把學生帶到馬河煤礦井下參觀,學生對煤的形成、煤的地質環境以及開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匦:?,他們制定了考察鐵坪村兩座山的計劃。通過三次課外考察活動,同學們發現小林灣這個地方的巖石層分布很有規律,巖石的顆粒粗糙、均勻、表面松散,一些巖石黃中帶黑,夾有閃光的黑色物質,此外,還發現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葉的痕跡。學生根據這些發現,聯系自然課本中關于煤的形成的知識,推想小林灣可能有煤。為了進一步證實推想,學生們把采集的黑石頭和黑土帶到學校,做成煤塊放在爐子里燒,發現重量減少了35%,進一步證實了這些黑色土石里含有煤。同學們把這次考察的情況寫成《小林灣礦產資源考察報告》交給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視。1993年3月,村里請湖北省勘測院在這個地方進行勘探,證實這里確有豐富的煤。
這個學校的實驗教師還把學生帶到青峰寨上《植物與環境》這一課,通過實地考察,同學們發現流傳中的山青水秀、樹木參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實,水土流失非常嚴重。這主要是當地農民亂砍濫伐樹木造成的。同學們把考察的情況和建議寫成考察報告,交給村委。村委及時采取補救措施,1993年修攔沙壩七座,并在山邊種植了根系發達的樹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進一步流失。同學們還把這些情況向農民宣傳,增強農民保護環境意識。
鐘祥市張灣小學的實驗教師帶領學生到附近的林場,聘請技術員講解植物怎樣過冬的知識,并結合實際在生物園進行柑橘過冬的實驗,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之后,學生及時把保護柑橘過冬的方法介紹給家長,幫助家長和鄰近農民用科學的辦法保護柑橘過冬。1992年冬季,鄰近村因沒有采取措施保護柑橘,柑橘樹凍死了80%,而這個村僅凍死了17%。農民們說:“娃娃們幫了我們?!?/p>
新州縣舊街小學實驗教師帶學生到生物園進行種植藥材的實驗取得成功,學生掌握了種植、管理半枝蓮、舌干、白錢草三種中藥材的方法。實驗班51名學生有45名和家長一起在自家田地種植這三種藥材,都獲得成功,取得了投資少、見效快的經濟效益。如今,這個村家家戶戶都種植了舌干、半枝蓮、白錢草、藥用等藥材。
枝江縣東林小學的實驗教師在生物園和學生一道進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黃楊,嫁接梨樹苗的實驗,都獲成功,直接經濟收入一千余元。他們及時把這些技術介紹給農民,受到農民的歡迎。
在學習有關動物知識的課文時,一些實驗點的教師還聘請當地獸醫和飼養員給學生講解家禽、家畜常見病的防治方法。學生通過實踐,也能在家給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別是春秋兩季雞、豬瘟發病季節,學生還主動到農民家協助農民為豬、雞治病,宣傳預防的方法,減少了經濟損失,受到了農民的贊揚。
一些實驗點的師生,還把在實驗中總結的利用當地條件科學種植、科學飼養的經驗,以及從報刊雜志上搜集的科技興農信息,編成“信息小報”,印發給農民,為農民拓寬了經濟發展的路子,增強了農民科技興農的意識。僅荊門市馬河鎮鐵坪村小學的同學,1993年就自辦“信息小報”8期,提供科學種植、飼養的經驗和信息100多則。
以上事例說明,盡管自然是小學教學中一門“小學科”,但只要我們認真從農村的需要出發,研究和改進教學,也是能為當地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的。
三、幾點體會
幾年的農村自然教學研究與實驗,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觀念的轉變只有在教改實踐中方能實現。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束縛,自然課在農村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不開課或挪作它用的現象較為普遍。據各地匯總的資料表明:實驗開始前,自然課開設率僅為65%左右,1993年開設率達到96%,全省90%的縣市達到100%,大部分農村小學還從一年級開設了自然課。導致以上變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這些地方的教育部門和教師,通過實驗,對自然學科的“教育性”逐步有了明確的認識。我省12個地、市的調查數據表明:這些地方94%的自然教師和學校領導,認為自然課是培養學生素質必不可少的課程,參與自然教改的熱情高漲。92%的學生認為“自然課能學到許多科學知識,許多有趣的東西,學習態度由“無所謂”轉變為“愛學、想學”。
總之,通過實驗,教師和學生的認識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種變化表明:實驗工作確實有效地促進了教育觀念的轉變。
(二)農村教育要在立足農村實際的基礎上求發展。
基礎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我國現有小學的90%以上在農村,農村教育必須改變“只抓少數,忽視多數,脫離實際”的單純升學教育,向著素質教育轉軌,從而較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要實現這種轉變,必須立足于農村實際。我省的農村自然教學的研究與實驗就是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進行的。從農村實際出發,要把握住兩點:一是農村自然教學質量的提高要依據農村實際找出路;二是對學生的培養要聯系農村實際求發展。實踐證明:只有立足于農村實際,充分發揮農村有利的自然條件進行自然教學,才能使廣大農村小學生受到“科學啟蒙教育”,使學生自行獲取知識的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得到培養;才能全面發揮自然教學的作用和功能,較好地體現“辦好教育為人民”的思想;才能使自然課得到當地農民和政府部門的歡迎和有力支持,從而開創農村自然教學的新局面。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地開展教學研究,是自然學科的教學任務得以真正落實的重要保證。
為進一步推動我校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動的開展,學校研究決定舉辦2016年科技節暨科技創新大賽,并選報優秀作品參加市第31屆泰安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F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活動內容:(青少年科技成果競賽、優秀科技實踐活動)
1、小制作、小發明:作品內容不限,要求是學生個人運用有關的科學理論知識制作出的新穎獨特、具有實用意義的實物作品。
2、創意設計:指因原材料、工藝等限制未能做出實物的發明創造,但根據科學原理和發明創造方法完成的創新設計。要寫出設計的目的、原理(科學依據)、創新之處。
3、科學論文:指中小學生源于科技活動撰寫的科學成果論文。如:研究論文、實驗報告、考察報告、觀察(觀測)報告、調查報告、研究報告等。
4、科技實踐活動: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的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活動,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與科普意義。
二、活動規則:本次競賽是省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選拔賽,具體競賽辦法見《山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規則》(2010年12月修訂稿),登錄山東省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動服務平臺查閱。
1、申報項目時,務必按照要求到網站下載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標準申報表
2、查新報告:科技創新競賽項目應提供查新報告,其中技術發明要提供專利查新報告。查新報告的格式會在申報表中體現。選手必須自行對類似論文或項目進行檢索,或請專業部門進行查新。
3、研究論文及附件資料:除填寫申報書外,還應提交完/,!/整的研究論文,如果需要提交附件資料,復印件即可。
4、原始研究記錄或實驗數據:申報者須提供完整的項目原始研究記錄或實驗數據。
5、參加市比賽采取現場評審,由專家評審、學生答辯、社會公眾觀摩三部分組成,為方便現場評比,須將參賽項目內容以展板形式噴繪,展板規格為120cm×90cm,展示內容不得出現學生姓名、學校名稱、指導老師、媒體報道、申請或已獲專利、專家評價、以往獲獎及其他未經授權的涉嫌侵權知識產權的內容等。以上要求如有不符不予評選。
現在的小學生很多是獨生子女,他們在家長的寵愛下長大,嬌生慣養,很多事都是由家長代勞,其分辨是非的能力也差,這就要求科學教師要利用科學課對他們進行思想教育。例如:我在教學三年級“水”這課時,課上讓學生交流有關水的認識,學生都高高地舉起手來,爭著發言。他們根據自己對水的了解,有的說水是無色的,還有的說水是無味、會流動的液體。我夸獎學生說:“你們知道得可真多”,接著導入正題:“我們國家是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水對我們來說十分重要,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所以要保護水資源。為此,同學們應該怎樣做呢?”這時學生的興趣再度高漲起來,于是我讓學生小組討論有什么解決辦法。各組紛紛行動,交流得十分熱烈,提出了一些好建議:不往水里扔垃圾;不將污水排到江河里;要在有水的地方種樹,防止水土流失等。針對他們的討論,我總結說:“同學們的想法非常好,保護水資源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我們每個人都要為保護水資源出分力。如果你見到了誰在破壞水資源,就要制止他,并告訴他破壞水資源是犯法的行為?!蓖ㄟ^本節課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珍惜水資源的思想品質,達到了教育的目的。
二、科學學習態度的教育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要求,小學生不但要以科學探究為中心,還要具有積極的科學探究興趣,學習科學、熱愛科學、崇尚科學。本著這樣的理念,在教學中我時時引導學生以科學的態度學習科學??茖W態度是人對客觀世界、自然規律的看法。最基本的科學態度是實事求是和尊重自然規律。我主要是利用通學探究中的觀察實驗、動手操作等活動來培養學生科學學習的態度。例如:三年級“種植我們的植物”的單元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從播種教學開始,讓學生掌握播種的方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課上完成綠豆的種植,接下來是觀察綠豆從發芽、生長、開花到結果的生長過程,大約需要3個月的時間,教師要指導學生每天堅持按時觀察、及時做好觀察記錄、掌握綠豆的生長過程。在學生的觀察中,教師對學生的觀察記錄做指導和批閱,掌握學生觀察的準確性。由于觀察時間較長,學生持久性差,多數學生很難堅持,為此,我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鼓勵他們堅持觀察,克服困難,培養其嚴謹的科學學習的態度。
三、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中華民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科學課的德育目的之一就是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如在教學六年級“橋的設計”一課時,我向學生介紹了古代趙州橋的堅固、美觀,體現出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的偉大。在“設計橋梁”活動中,我指導學生借助圖片、上網查閱文字資料,讓學生了解到從古到今我國在建筑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當學生把一幅幅精美的設計圖展現在我面前時,我為他們豎起大拇指,因為搜集的過程,也是他們被民族精神感染的過程。再如講“各種各樣的材料”一課時,我向學生講述了古代造紙的發明者和造紙方法。為了加深學生對造紙的理解,課上我帶領學生利用紙巾、衛生紙、報紙等材料,自己學習造一張紙:將材料撕碎泡在水中,攪拌均勻,然后鋪在布上,壓出水、晾干,一張紙就做好了。如果在材料中添加顏料,就做成了彩色的紙。親歷了造紙活動,學生體會到造紙的過程,感受了造紙的重要意義。適時的愛國主義教育,使學生受到巨大的鼓舞,為自己是中華民族的子孫感到無比的自豪。
四、重視環境保護教育
小學生的德育工作重在落實,取得實效。因為學生的課上活動很多,所需要的材料也多,材料又來源于學生的生活,所以在教學中滲透環保教育,養成節約的習慣非常重要。
1.滲透環保教育。環境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現在我們的生態環境日趨惡劣,保護環境已經成為人類一個緊迫的目標。小學科學課關于環境保護教育的內容較多,所以,我就利用課堂教學主渠道對學生進行環境保護教育。如六年級“考察家鄉的自然水域”一課,是讓學生真實感受環境保護的重要。在我們家鄉黑河市,學生熟悉的水域有黑龍江、臥牛湖、西溝電站等。學生以這三個水域為調查對象,先自己設計考察計劃,然后制作考察報告,最后實踐調查,了解家鄉的水資源情況。學生比較調查的水樣與自來水、生活用水有什么不同,判斷家鄉的水資源是否被污染。學生通過實地調查,知道了家鄉水域受污染的情況,并寫出可行性的建議,然后全班交流,把切實可行的建議進行整理,制定出具體的對策張貼出去,讓每個游人都知道在水域區應該怎樣做。
2.利用科學課建立環境保護檔案。內容包括本地應保護的野生動物、植物;生態保護對學生行為的要求,讓學生知道那種做法是正確的,那種做法是不利于環境保護的。
短短九日考察之行,已圓滿地畫上了句號。靜下心來回顧,這九日之行真是受益非淺,尤其是在如何創建名校方面感觸頗深。這次外出主要考察了泰興市洋思中學,江蘇無錫堰橋鎮小學,嵊州市鹿山小學、城北小學,以及上海的閘北中學等名校。雖然各校的文化底蘊不一樣,校園布局不一樣,原創:學校的管理辦學理念不一樣,但它們在打造學?!懊麣狻狈矫妫瑓s有著共同點:即一流的設施,一流的師資,一流的辦學理念,一流的教育質量。
特色校園設施先進這次參觀的幾所學校,不管校園面積的寬窄,每所學校的校園都有平坦寬敞的塑膠操場,綠樹婆娑的小景區,布局上都將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結合得十分完美,充滿了智慧和靈氣,也充滿了童趣,為孩子們創造了優美的學習環境。如洋思中學、城北小學、鹿山小學利用墻壁、走廊、門窗辦起了墻報???,名言警句、書櫥、學生名人……等,營造了濃厚良好的育人環境。在硬件上,幾乎每所學校都設有室內外廣播網、閉路電視系統、并入英特網的微機局域網和網絡教室、電子閱覽室、健身房、現代化餐廳等專用教室。尤其是閘北中學的局域網,利用多媒體教學,實行資源共亨,給課堂注入了生機。同時,為了提高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效率,結合學校的校園網絡,建立和實施了學校的校務、教務的網絡化管理,各校正實現著校園信息化,學校現代化。
師資精良名師輩出從我們所考察的幾個學校的資料和他們的介紹中可以看出學校的領導班子勤政務實、奮發有為、精誠合作、勇于開拓;教師隊伍勤奮求實、敬業愛生、樂于鉆研、勇于創新。幾乎每所學校都先后涌現出多名國家級、省級專家、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省優秀教師、市區學科帶頭人等。大部分學校的中學高級教師和小學高級教師的人數占任課教師百分之七十以上,有的學校還有不少教師是提前晉升專業技術職稱,每所名校的教師的學歷百分之百的合格。
科研創先成果豐碩在“科研興?!钡霓k校思想的指導下,各校都提倡在科研課題中學習與實踐,在科研狀態下工作和探索,基本形成了“以學習為生存方式,以研究為職業方式,以循環為發展方式”的科研氛圍。各所學校均承擔了不同層次的科研課題,某些學校的課題多次獲國家、省、市等級獎,更有的科研成果在全國推廣,擴大了學校的知名度。例如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閘北中學的“成功教育”,堰橋小學的“特色體育教育”等科研課題。
強力借勢打造亮點各學校也正以新課程的實施為契機,強力借勢,以新課程理念進行教育改革,研究以學生為本,尊重理解關愛學生,主體發展的教育,探索育人目標體系的完善與評價體系的建立。一所學校能成為名校,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于他的品牌、在于他的特色。如堰橋小學的“少年吳文化科學學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鹿山小學的“3115”德育工程為新一輪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注入了新的生機;城北小學的科技教學,模型車的制作與比賽;洋思中學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教學理念等?;蛟S正因為如此,才使它們成為全國聞名的學校。
三點啟示:辦好學校教育要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
1、要確立全面的人才觀。一是要確立學生必須在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身體素質及勞動技能、藝術修養等方面全面發展,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觀念;二是要確立教育個性化觀念,要認識到“無個性即無人才”,在學生品德、文化、身心素質充分得到發展的基礎上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其特長。
2、要確立正確的學生觀。樹立每個孩子都是好的,一切學生都是可以教育的,一切學生都有發展潛能的思想。正如洋思中學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一樣。
3、要確立科學的教育觀。一是學生中心觀念,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努力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環境,創造適合學生成才的教育。二是教育的發展性觀念,教育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的未來。三是教育的個別性觀念,每個學生部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要因材施教,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四是教育的鼓勵性觀念,多讓學生體驗成功,用成功和表揚激勵學生奮進。五是教育的靈活性觀念。教師要把書教活,提供多種教育的最佳結合。
五點思考:我們與華東教育的差距,第一是觀念.第二是觀念,第三還是觀念。
我們的教育觀念滯后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應在以下五方面認真思考。
1、營造優美校園。環境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又是外來者的第一印象。運動場地建設既標志學校檔次,又是貫徹“健康第一”方針的必備條件。學校綠化美化、校園文化建設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和諧統一,營造濃郁的育人氛圍。
2、“三名工程”扎實推進。原創:一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級班子選配,必須按“專家型”的要求配備,錘煉出一批遠近聞名的校長;教師要按“身正,學高、業精、技強”的要求,培養一批縣、市、省、乃至全國的名教師;更要打造一批名校。
3、深化教改,踐行新課程。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是教育戰線的深刻變革,課程改革是素質教育的核心部位,而教師的教育觀念陳舊,教學方法老化嚴重制約著課改的推進?!皶r間加汗水”的疲勞戰成了教改的“攔路虎”,特別在中學的疲勞戰大有俞演俞烈之勢。大有必要在全縣掀起痛打“攔路虎”踐行新課程的教改活動,要大膽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解放教師,解放學生。把時間和精力放在課堂教學改革的科研上,向課堂要“雙基”,向課堂要質量,把課堂變成推行素質教育的主戰場。
Abstract: Using the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comparative study, interviews, research, and other methods, based on the data analysis of some small and medium-sized students' physique health survey in 2006 in Yulin city, the current health condition of the young students is worrying and must cause the society take seriously attention. The reason is both from society, school and student.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proposed the corresponding strategy, aiming at providing the reference for the study of teenagers' physical health in Yulin.
關鍵詞: 青少年;體質健康;研究對策
Key words: young people;physical health;the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G8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4311(2011)11-0225-02
0前言
黨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把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指標之一。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學校是基礎,青少年是關鍵。青少年正處于生長發育最為旺盛的時期, 可塑性大, 是人生最為重要的成長時期。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系到祖國的未來,要想保持國家的強大和社會的興盛,必須要有強勢的青少年主人。陜西榆林市地處黃土高原, 能源礦產資源富集一地,被譽為中國的“科威特”。研究該地區青少年身體素質和健康的發展狀況,對該地區青少年健康發展和經濟建設以及振興陜西經濟建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1@林市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現狀
2006年9月,由國家體育總局、教育部等10個部門聯合進行的全國第二次國民體質檢測結果顯示:在我國學生身高、體重、胸圍增長的同時,超重與肥胖檢出率繼續增加,成為影響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的一大因素;與2000年相比,大、中、小學學生視力不良率均有所上升;學生各年齡組的肺活量水平繼續下降,速度、爆發力、力量耐力素質水平進一步下降。2006年,榆林市對部分中小學進行定點監測,并對學生的體格、體能、健康體檢進行了統一測試。其結果為:
表1:學生體格統計結果評價,雖不能作縱向比較,但從表中也可以看出正常體重率偏低,肥胖率所占比例也不少,在走訪中,了解到近年來榆林市中小學生身高了、體重了,校園里肥胖人數增多了。表中4縣區總平均分數都達70分以上,主要是中小學生總體評價,它對城鄉和小學初中、高中階段學生發育水平的差異有所掩蓋。
表2:學生體能統計結果評價,其中肺活量體重指數,列入統計的縣區都沒有達到滿分15,靖邊僅為10. 2分。雖不能作縱向比較,但是,幾個分項統計結果,可看出中小學生體能不令人滿意,平均分數與滿分的差距,顯示出部分學生體能指標不高,身體素質低下。
表3:榆陽城區學生健康體檢統計,反映出學生視力和我國其他地區(北京市學生視力低下檢出率為51.9%,)相比不是很高,但逐年下降比較明顯,齲齒人數比例高,部分學生心肺功能存在問題。統計結果沒有區分小學、初中、高中,實際狀況是高中學生的視力低下人數達70%以上。近幾年,由于新的流感病毒的出現,因病請假者增多,學生抵抗疾病能力明顯下降。小學生體檢,高血壓、高脂血、高血糖、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低齡人口中出現,令人擔憂??偟目?,榆林市青少年身體形態發育水平有所提高,但體能素質在下滑。如不引起社會足夠重視,切實加以解決,將嚴重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
2榆林市青少年學生體質下降的原因
2.1 健康觀念認識不足社會和學校重智育、輕體育。根據調查:在一些學校不執行國家教育部調整課程規定,小學低年級體育每周4課時,小學3年級到初中每周3課時,而是僅上2課時或1課時,個別學校用室內體育搪塞運動體育。很多學生“怕累” 、“怕受傷”,不愿參加體育鍛煉。很多家長對健康的認知存在誤區,認為孩子沒病就是健康,沒有注重從小培養孩子的意志品質和吃苦耐勞精神,致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怕苦怕累思想較為普遍。
2.2 生活方式不正確許多學生飲食結構不合理,油炸食品、脂肪等攝入量過多,喜喝碳酸飲料,導致體重不斷增加。城市學生的家長中,有的車接車送孩子上學,使學生失去了徒步鍛煉的機會。同時,電視、網絡、游戲等對學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有的學生隨時隨地都帶著耳機聽音樂,甚至還有部分學生整日整夜沉迷于電子游戲和網絡中不能自拔,這些行為都會讓學生的聽力、視力嚴重下降,并導致身體健康下降。
2.3 升學壓力據國家統計局、教育部對全國部分大中城市中小學校和農村縣中學的調查,35%的校長、37%的教師、58%的中學生認為負擔“比較重”或“過重”,其中高三學生6點前起床的有34%,11點半后睡覺的超過40%,假期補課現象仍較為普遍。根據調查,榆林市和全國比較有過而無不及。
2.4 體育場地設施不足,學校師生比例失調據考察了解,榆林老城區的中小學操場都不夠標準,有的根本就沒有操場,院落狹小,不能開展田徑運動,有的學校體育器材室里存放一些鉛球、標槍等器械,只是為了應付普九驗收,根本無法派上用場。學校普遍缺錢添置體育器材,有的連幾個籃球都買不起。不過近幾年隨著榆林市經濟的騰飛,政府對學校的體育經費投資也在逐漸加大,有的學校建立新校區,體育場地設施配備齊全,但對榆林市的大部分學校來說,體育活動場地還是嚴重不足。很多學校體育教師短缺,學生多,班額過大,致使體育課不能正常上。
2.5 體育教學改革存在誤區當前在體育教學改革中存在一定的誤區,特別是高中體育新課改貫徹不徹底,我市特別突出,在體育教學中根本沒有按標準執行,而且,片面理解“快樂體育”理念的真實含義,認為讓學生玩得開心、隨心所欲就是快樂體育,“放羊式”體育教學又在興起;體育項目開設少,傳統的體育鍛煉項目(如:田徑)越來越少;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有的學校甚至將一些具有一定訓練難度和危險性的體育項目(如:體操)給取消了。如此一來,不僅忽視了對學生吃苦耐勞、頑強拼搏、銳意進取等意志品質的培養,更減少了學生參加實質性體育鍛煉的機會,最終必然導致學生體質的下降。
3對策研究
3.1 轉變健康觀念,為青少年創造良好的生活方式家庭環境直接影響著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作為家長,應該轉變狹隘的教育價值觀和陳舊的人才觀,樹立科學的健康觀。樹立“德、智、體、美、勞”全面、協調發展的素質教育理念;培養孩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帶頭參加體育鍛煉,養成熱愛運動的良好習慣;加強與孩子進行思想交流,及時了解不同成長階段中的問題,促進彼此的理解和溝通,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幸??鞓分谐砷L。
3.2 發揮社區功能,豐富青少年課外體育活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社區體育活動,對青少年成長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社區應廣泛宣傳健康知識、體育文化和科學鍛煉方法,完善體育健身設施建設,特別是全民健身路徑應經常維修,以防發生危害,營造一個健康活潑、積極向上的社區環境,拓展社區體育活動,吸引青少年融入其中。
3.3 發揮政府職能,為學生體質健康創造有利條件各級政府應加大對素質教育的監督力度,出臺相關保障政策實施的強制性措施,真正做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從根本上減輕學生負擔,讓學生走向操場、走進大自然、走到陽光下。體育部門應努力構建校內外,學校、家庭和社區相聯系的青少年體育組織網絡和競賽活動體系,不斷改革和創新青少年體育競賽活動的內容和組織形式,發揮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作用,大力宣傳“陽光體育運動”,使“健康第一”、“達標爭優、強健體魄”、“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等口號家喻戶曉、深入人心。衛生部門要加強對學校衛生的監督,定期對學校的食品衛生、飲用水、傳染病防治等開展衛生監督、監測,依法進行免疫預防接種;幫助青少年掌握科學用眼知識和方法,降低青少年近視率;大力宣傳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
3.4 深化體育教學改革,為學校體育注入生機和活力繼續深化教學改革,認真落實“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積極開展陽光體育運動,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要以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基礎,以“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運動”為抓手,確保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教育大計,教師為本”。
4建議
榆林市地方黨委和政府,應把青少年體育工作擺上重要的位置,認真落實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把增強學生體質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之一;把加大改善學校體育場地的具體措施落到實處;加強各縣中小學體質測試設備的配備,監督青少年身體發育狀況;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的力度,扭轉社會上重智育、輕體育的偏見。加強學校體育衛生設施和教師、教練隊伍建設;完善學校、社區、家庭相結合的青少年體育網絡,培養青少年良好的生活方式,形成青少年熱愛體育、崇尚運動的氛圍;最大限度地滿足青少年的體育需求,使青少年能夠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吳東霞.對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現狀的思考[J].網絡財富,2009,(5).
[2]張鎖寧.論榆林青少年身體素質特點及運動項目發展趨勢[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2005,(1).
[3]朱永新.青少年身體素質下降問題亟待重視[J].天津教育,2007,(4).
[4]李洪超,劉寧寧.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影響因素與對策研究[J].《內蒙古體育科技》(季刊),2008,21(02).
2004年11月27日至12月3日,初中校長崗位培訓班學員一行對北京部分中學的現狀進行了考察,通過考察發現這些學校有許多值得學習借鑒的經驗。
一、專家治教、觀念現代
在考察中我們發現:學校的管理層的素質越高,越是有辦學特色;北京第十一中學分校的校級領導可以說全是教育專家,保證學校按教育規律良性發展,領導層具有前瞻性和超前意識,這是取勝的法寶。名校、名校長、名老師的三名工程,在北京前門外國語學校體現得十分充分。學校以樹立先進的辦學思想,培養一流人才為理念,高師強徒,師生共同奮斗。教師樹立了七種意識:
1、樹立服務意識:以真誠無私的奉獻贏得學生信賴,家長的尊重,杜會的信任。更好地為學生、家長、社會服務。
2、樹立法律意識:依法執教,不體罰、變相體罰學生。
3、樹立道德意識:為人師表,廉潔從教,不求家長辦私事。
4、樹立發展意識:一切為了學生發展、一切為了教師發展、一切為了學校發展,一切教育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歸宿,對學生終身發展負責。
5、樹立民主意識:面向全體學生,形成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要象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尊重學生人格,善待學生。
6、樹立質量意識:將現代教育理念貫穿于教育教學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風格,培養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求知。
7、樹立揚長意識:要及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以點帶面,鼓勵發展學生特長,主動迎接人生中的各種挑戰。
二、分層次教學,充分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在所考察的幾所學校中,實行分層次管理和分層次教學“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注重基礎教學,使學生從不知到知循環漸進,幾乎都采用了分層次教學的方法,充分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使學生各得其所,使每位學生能充分發揮特長、培養個性,全面推行素質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注重發展學生個性特長,學校有特色,教師、學生有特長。
三、營造優美的育人環境。
我們所到的學校,不管校園面積的寬窄,都將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結合得十分完美,校園清潔優雅,文化氣氛濃厚,墻壁、走廊、門窗辦起了墻報???,名言警句、書櫥……等,營造了濃厚良好的育人環境。
四、三點啟示:辦好學校教育要確立先進的教育理念。
1、要確立全面的人才觀。一是要確立學生必須在思想道德、科學文化、身體素質及勞動技能、藝術修養等方面全面發展,才能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觀念;二是要確立教育個性化觀念,要認識到“無個性即無人才”,在學生品德、文化、身心素質充分得到發展的基礎上挖掘學生潛力,培養其特長。
2、要確立正確的學生觀。樹立每個孩子都是好的,一切學生都是可以教育的,一切學生都有發展潛能的思想。
3、要確立科學的教育觀。一是學生中心觀念,學校的一切工作都是為了努力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環境,創造適合學生成才的教育。二是教育的發展性觀念,教育是為了學生的發展,為了學生的未來。三是教育的個別性觀念,每個學生部是具體的而不是抽象的,要因材施教,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四是教育的鼓勵性觀念,多讓學生體驗成功,用成功和表揚激勵學生奮進。五是教育的靈活性觀念。教師要把書教活,提供多種教育的最佳結合。
五、六點思考:
我們與北方教育的差距,第一是觀念.第二是觀念,第三還是觀念.我們的教育觀念滯后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應在以下六方面認真思考。
1、堅定不移地落實國務院基礎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充分發揮政府的調控管理職能,這是能否建成“教育強縣”的“治本之策”。
2、“三名工程”扎實推進。一名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校級班子選配,必須按“專家型”的要求配備,錘煉出一批遠近聞名的校長,教師要按“身正,學高、業精、技強”的要求,培養一批縣、市、省、乃至全國的名教師,打造一批名校。
3、營造優美校園。環境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又是外來者的第一印象。運動場地建設既標志學校檔次,又是貫徹“健康第一”方針的必備條件。學校綠化美化、校園文化建設要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和諧統一,營造濃郁的育人氛圍。
4、常規立校,樹立優良校風。常規是立校之本,是學校的“法”,無常規則不可能樹立優良校風。學校應建立健全科學的、全面的賴以規范師生的“一日常規”、“一周常規”、“一月常規”、“一期常規”、“一學年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