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1-29 21:40:2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社區工作項目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社區工作課程具有知識綜合性、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重視能力培養的特點,但以往的教學中缺乏對知識的整合、缺少學生的參與和實務操作的訓練等。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革,綜合運用專題式教學法、項目式教學法、案例式教學法和參與式教學法能有效改進社區工作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專業意識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 :社區工作課程特點 教學方法 改革 效果
基金項目:東北林業大學《社區工作》重點課程建設資助項目;東北林業大學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面向職業化的社會工作教育模式創新研究”(項目編號:DGY2014-15)。
【中圖分類號】C9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4828(2015)02-0092-07
DOI: 10.3969/j.issn.1672-4828.2015.02.010
龐文,博士,東北林業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哈爾濱 150040)。
一、引 言
社區工作是與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并列的社會工作三大工作方法之一,是社會工作專業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主干課。雖然社區工作相對較晚才被確立為社會工作的專業方法,但因其整合性的工作模式、強調對社會與制度等宏觀層面的干預等特點,使其重要性和獨特性越發凸顯。在國外,社區工作主張通過社區發展、社區組織、社區規劃、社區照顧、社區行動等工作模式滿足社區需要、解決社區問題、提升居民能力、促進社區整合。在國內,隨著社會建設、社會治理的不斷加強,社區工作被廣泛運用于社區的福利保障、慈善救助、教育輔導、康復醫療、便民服務等諸多領域,以實現社區綜合發展、培育現代公民。由此可見,社區工作者要想勝任本職工作,需要完備的理論知識和扎實的實踐技能。作為培養社會工作專業人才的教育者而言,理應在教學過程中認真思考這一問題,通過不斷創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促使學生真正掌握社區工作的理論與方法。
目前,我國高校社會工作專業的教學質量在不斷提高,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也存在一些問題。針對社區工作的課程與知識特點以及教學中的一些共性問題,結合筆者多年來講授社區工作課程的經驗和體會,本文嘗試對社區工作的有益教學方法進行歸納總結,希望能夠拋磚引玉,與社會工作同仁一道尋求提高社區工作教學質量的途徑。
二、社區工作課程特點
(一)知識的綜合性
社區工作屬于社會工作方法體系中的宏觀操作方法,強調通過社區的改革和發展來解決社會問題、促進社會公正,這就要求社區工作者不僅是懂得社區工作具體方法與技巧的專才,也是熟悉社會知識的通才(徐永祥、孫瑩,2004),社區工作知識體系因而具有綜合性的特點。首先,在學科知識上,社區工作課程涉及到社會工作、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心理學等眾多社會科學類知識,社區工作者常常要運用這些社會科學中的理論和方法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其次,在專業知識上,社區工作除了重點介紹自身的理論與實務模式之外,還要講授社會工作的基礎理論、價值倫理、通用過程等一般性知識,甚至在很多章節中要穿插個案工作、小組工作、社會行政、社會政策等其他社會工作方法的知識內容,從某種角度而言,社區工作是對社會工作專業知識進行整合性運用最為突出的課程和領域。因此,教師的社區工作課程教學也就顯得重要而富有挑戰。
(二)理論與實踐的密切結合
專業化社區工作與非專業化社區工作雖然都涉及實務層面上的操作問題,但兩者的區別在于前者還需要專業化價值觀和社會工作理論的指導。社區工作的理論與實務是相互促進的,竇務經驗能幫助工作者在社區實踐中駕輕就熟,但需要很長時間積累,且較為片面,而理論是對社區工作經驗的總結、提煉,概括出共性知識,體現其內在規律,用以指導實踐。在西方,正是以一般性社會理論和福利意識形態理論為主要內容的社區理論的復興,才推動了實踐層面各種社區工作模式的發展和不斷完善。我國現階段日益強調社區工作的專業化、職業化,必然要求社區工作理論的發展以及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在社區工作課程教學中,需要順應這一課程特點,堅持社區工作理論教學與實踐環節并重,同時處理好學生價值觀培養與實踐操作技巧訓練的關系、正確看待西方理論與本土傳統的關系。
(三)能力本位的培養目標
社區工作的內容復雜多樣,這就要求社區工作者具有較強的工作能力、處理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能力的獲得一方面源于工作中的鍛煉,另一方面離不開課堂的教育訓練?,F今的社會工作教育越來越強調學生能力、素質的提升,社區工作教學也應樹立能力本位的理念。哈德凱瑟(2008)等人認為,工作者首先要具備的是自我的堅毅與自信,所以在教育訓練中要鼓勵學生克服“我做不了”的思想,創造一種積極的環境并激發學生的潛能。此外,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項目策劃能力、綜合服務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組織能力、行政和管理能力等也是社區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這些能力的獲得有賴于教師在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的大力革新。
二、當前社區工作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總結前述內容,可見社區工作是一門兼具知識性、理論性和實務性、操作性的課程,其教學設計和實施應體現這些特點。然而,筆者在課題調研、與同行的交流中感到,現今社區工作課程的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可將其概括為四多四少。
(一)孤立性知識多,整合性知識少
社區工作因其服務對象的多元性、實務過程的階段性和方法技巧的多樣性等特點決定了其知識的復合性,因此在授課中應將各種相關知識整合、內化為一個有機體系,使學生對社區工作及其相關知識有一個整體把握。但目前社區工作的課程教學還沒處理好知識的整合性,內容的重復、知識的割裂較為顯著,比如:隨著綜合取向的社會工作實踐模式的出現,個案工作、小組工作和社區工作三大方法被全部整合進案主的服務系統,建立起“基于社區的”或“基于生態的”綜合服務模式(何雪松、陳蓓麗,2005),但目前的社區工作課程教學中只是就社區工作而進行講解,鮮有將個案工作、小組工作以及政策倡導等方法有機滲透的。又如:地區發展、社會策劃、社會行動是西方學者對社區工作三大模式的劃分,教師在教學中也照此逐一講解,較少探討三者的內在關系和有機融合,易使學生產生割裂性的認識和實踐上的生搬硬套。其實,就一個現實社區的發展而言,往往是綜合運用這三種模式,所以教師應重點把握三者的關系,傳授給學生整體性的、科學化的知識。此外,諸如不同學科知識的整合、對社區及社區問題的系統性分析、對中西方社區發展和社區工作的綜合比較等均須在課程講授中引起更多關注。
(二)理論講授多,實務操作少
社區工作的理論知識是對以往社區實踐經驗的概括、總結,是從事社區工作首先需要了解的,但社區工作突出的實踐性、應用性決定了僅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目前社區工作的教學主要以課堂理論講授為主,雖然能讓學生對社區工作的歷史、過程和方法有大致的認知,但不能保證他們能合理地運用于實踐,在能力鍛煉上打了折扣,諸如社區參訪、調查研究、專業實習、項目策劃等實踐操作性訓練有待加強。一些學校的學生在上完社區工作課程后,還沒去過一次社區,對社區連感性認識都不具備,對社區服務、社區管理等知之甚少,與街道辦、居委會或其他機構聯系交往時手足無措,學過的社區工作理論不知如何施展和應用,這些狀況都與學生缺乏實務操作和社會歷練有關。當然,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諸如我國社會工作教育與實踐的整體后發性、社會工作實習實踐條件的不完備等,但教師自身缺乏實務操作經驗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點,使得教學內容不能落地,甚至是“紙上談兵”。
(三)照搬國外的多,結合本土的少
由于人類需要的共通性、社區問題的相似性,社區工作具有較強的國際共性,所以借鑒西方的理論和經驗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的社區工作課程教學往往存在生硬照搬西方理論和方法,缺少內化、本土化的問題。就社區工作歷史而言,大多數教材和教師介紹的重點都是英.美、德等西方國家的情況,對我國社區工作的歷史尤其是當今社區工作的實踐還缺乏梳理。就社區工作價值觀而言,主要介紹的是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社會正義、社區自決、增權等西方價值觀念,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集體主義、崇尚權威、政府主導、重視人倫和社區差序格局等特點被提及和分析的較少。就社區工作案例而言,大多數學校在介紹地區發展、社會策劃、社會行動、社區照顧等典型社區工作模式時,都是以國外教材中的案例為藍本講解的,其實,我國改革開放后30多年的社區實踐,已經積累了豐富而鮮活的教學案例,完全可以將其與社區工作理論加以有機結合,讓學生體會社區工作在我國的巨大應用空間。
(四)教師主導的多,學生參與的少
在社區工作教學中,學生只有積極地參與、充分的融人才能真正內化社區工作的知識,掌握相應的能力和方法,但目前社區工作教學中的學生參與、師生互動等還有待加強。一方面,很多專業教師是社會工作或社會學出身,雖然具備一定的專業基礎,但并未受到系統的師范教育,在教學方法、課堂設計等方面有著先天不足,往往習慣于灌輸式講解。同時在課程內容、實踐安排、教學進度等方面也都由教師自己決定,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和參與性。另一方面,從高中選拔而來的大學生,往往習慣了課堂被動式聽講,參與意識、參與積極性較低,加之社會閱歷少、實踐能力弱,對進社區、做實踐存有一定的畏難情緒,這也導致學生在社區工作的教學參與上動力不足。
四、社區工作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革
針對社區工作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通過不斷思考和摸索總結出了一些方法,在提高社區工作教學質量,鍛煉學生社區實務能力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專題式教學法:理論知識的整合性講授
針對當前社區工作教材章節內容銜接性差、與其他課程內容交叉、理論與實務存在割裂、國內相關情況尤其是近年來社區工作實踐介紹不足等問題,為加強教學內容的科學性、完整性和時效性,在傳統授課的基礎上,將社區工作教學內容進行重新編排和提煉,以專題化形式講解。這種方法使師生打破了教材的束縛,以教學專題為載體對社區工作知識加以整合,講授內容的取舍和更新更為靈活,課程更為開放,理論性和學術性得以提高。具體做法是:在備課過程中,通過充分研讀教材、整理學生反饋信息等,確立若干專題,保證每個專題的獨立性、邏輯性和系統性;然后廣泛收集資料,精心備課,對專題進行充實和論證;教師準備的同時也觸動學生分組、搜集資料;課堂上進行專題講授、交流與討論,并加以總結和評價。
目前,我們講解的有代表性專題包括:我國的社區及社區問題;社區工作的理論與價值觀;民國時期的鄉村建設及其當代意義;我國當前社區工作的運作模式與相關政策;農村參與式地區發展:理論與實踐;社區服務項目的策劃與實施;社會行動及其在我國的適用性;社區工作模式的比較分析等等。在講我國的社區及社區問題時,除了介紹社區的含義、特點、功能等一般性知識外,師生還共同探討了我國從單位制向社區制轉型的背景和意義,從而讓學生確立了對社區及社區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同時對當前社區管理的街居制及其影響,街道辦、居委會、業委會、社會工作機構等不同社區管理與服務主體之間的關系和互動進行了講解,這樣使課程內容與社會現實的結合更為緊密。又如,在講我國當前社區工作的運作模式與相關政策時,教師帶領學生查閱了大量近幾年社區工作的理論文獻、實踐資料和政策文本,重點介紹了我國政府購買服務的做法和政策,社區工作中崗位制、項目制的異同,與社區工作相關的法規政策等。凡此種種,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既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信息量更廣、更系統、更實用。
(二)項目式教學法:實務能力的全方位訓練
近年來,社會工作政策與實務界正在大力推行政府購買服務的項目制運作方式,社會服務的項目招投標制對專職社會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意味著社會工作專業教學應順應這一變化,培養學生項目策劃與實施的能力。社區工作的項目式教學法就是讓學生親身參與項目的設計、實施、評估等完整過程,讓學生在實務操作領域將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真正進入社區、了解社區并服務于社區。具體做法是在老師指導下,將學生分組,每組根據所講內容和學生興趣等因素確定實踐項目,然后與相關社區聯系,進入社區進行調查,在此基礎上設計可行的社區服務方案,然后實施該項目,最后是項目評估并撰寫總結報告。整個過程做下來,學生的項目策劃能力、社區調查能力、服務實施能力、寫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組織能力等均會得到鍛煉和提高。當然,為配合項目式教學法,需要將教學周期拉長,以16周左右為宜。如果在課程教學周期內學生不能完成項目,可申報學校暑期社會實踐以完成項目的接續。同時,需要一定程度的經費支持,筆者所在學校的社會工作專業每年每級學生投入2萬元教學實習經費,大致可以滿足教學所需。另外,專業教師注冊成立的林大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實務教學。
經過幾年積累,社區工作課程已帶領學生完成了20多項社區服務項目,包括——陽光心靈:牽手農民工子女服務項目、金色晚年——林大社區老年人服務項目、哈爾濱志愿服務調研項目、哈爾濱社區矯正服務項目、秦皇島西河社區參訪項目、獨生子女素質拓展營項目等。隨著項目運作能力和實務經驗的提高,筆者所在學校專業師生還成功申請到了民政部福彩公益金特殊困難老年人社會工作服務示范項目??梢?,社會工作實務與社會工作教學能相互促進,項目式教學法是鍛煉學生實務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徑。
(三)案例式教學法:本土經驗的系統性總結
隨著專業社會工作在社區建設、社區服務領域持續而深度的介入,國內社區工作的實踐經驗越來越豐富,為教學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鮮活案例。案例式教學法就是以典型案例作為教學材料,結合教學主題,通過講授、討論、問答等方式,讓學生掌握相關概念或理論,啟發學生進行思考并培養其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周巍、李細香,2010)。案例的選擇、案例與教學主題的融合、師生圍繞案例展開的討論和分析是決定案例教學能否成功的主要因素。在選擇案例和備課時,首要的一個原則就是選擇本土的、典型的、體現社會工作專業性的案例,案例來源包括教師的實務經歷經驗、國內社會工作機構的項目報告、媒體相關報道以及學生的經歷感悟等。然后充分查閱相關資料,利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將案例編寫詳實,授課時遵循案例導入、設問、討論、講解的通用過程。這種教學法不僅形式靈活、內容豐富、課堂親和力高,更為重要的是能讓學生了解國內社區工作的做法和經驗,培養學生的專業意識和本土情懷。
在我們編寫的案例中,大多數與地區發展、社會策劃、社會行動、社區照顧等社區工作實務模式相關,以更好地實現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例如,在講授參與式地區發展時,我們選取了云貴草海地區參與式發展項目的案例。首先給學生播放一段介紹草海的宣傳視頻,然后教師轉變話鋒: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優美、有著眾多野生動植物的草海,當地村民卻長期生活貧困、官民之間矛盾重重,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是什么?又該如何解決?隨著一步步的討論、分析,教師隨即提到:直到國際鶴類基金會、國際漸進組織與當地環保組織介入并開展草海參與式發展項目后,這一問題才得以緩解,地區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才走上良性軌道。然后具體介紹參與式的理念、當地的做法及其中體現出來的社工價值。通過這一案例的完整介紹,學生對參與式地區發展的理念和方法認識的更為形象、深刻,也意識到本土社區工作具有無窮的魅力和潛力。
(四)參與式教學法:學生主體性的充分展現
參與式教學法是一種協作式的教學法,其核心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師生雙方的積極性,應用靈活多樣、直觀形象的教學手段,營造相互參與、相互激勵的教學氛圍,以使學生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實現教學目標。這一思想與社區工作強調的民主參與、尊重信任、集體增權等理念不謀而合,都是助人自助的體現。參與式教學法既應用于課堂教學,也適合于實踐教學。在課堂教學方面,教師選擇一些關鍵問題或適合發散思維的知識點,引導學生以多種形式參與,培養學生的思考習慣和學習熱情。例如,在介紹社區工作價值觀時,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了價值拍賣活動,很好地將社區工作的價值觀以輕松而又耐人尋味的方式傳授給了學生。又如,在講解社會行動模式是否適用于我國時,我們將學生分為支持組和反對組,兩組展開辯論,使學生自主完成了查閱資料、獲取知識、得出結論的目標。此外,諸如情景劇扮演、頭腦風暴式的討論、社區行為模擬、案例研討等多種方式均有所應用。
在實踐教學方面,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體現得更為明顯。整個實踐項目的策劃、組織、實施過程均由學生主導,教師只是在社區聯絡、方案設計、活動實施等細節上給予指導和支持。例如,將學生分組后,每組實踐項目的名稱、活動方案的確定要經歷多次討論,教師只參與每組的第一次討論,交代一些基本原則并共同分析某些問題的解決辦法,后續的討論則交由學生自主進行,這樣能讓學生在自由、放松的氛圍中集思廣益,當然,教師一定要在若干重要環節和結果上把好關。在學生撰寫項目策劃書時,教師簡要講解策劃書的撰寫結構、要點等,具體活動的設計則由學生發揮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實踐證明,只要充分尊重學生、相信學生,學生的積極性和創新潛能將被充分釋放。
以上四種教學法在理念、內容和做法上各有側重,但彼此間并無嚴格的界限,它們往往是相互滲透、相互結合,統一于社區工作的教學實踐。在專題教學中,往往會用到案例教學或參與式教學,而實踐項目的教學也是與參與式教學結合起來的。多種教學方法有機結合,融會貫通,才能促進社區工作教學效果的提升。
五、社區工作課程教學改革的效果
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改革和應用,不僅解決了社區工作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問題,增強了知識的系統性,而且強化了師生的共同參與,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學改革的總體效果明顯。
(一)活躍了課堂氣氛,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明顯增強
實施教學改革以來,改變了原先枯燥的教學內容和單一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的知識整合性和現實指向性更加明顯,課堂氛圍也因經常性的討論、辯論、小活動等顯得輕松而有趣,這種生動、鮮活的教學很容易吸引學生注意,引導他們的思路,啟發他們的思想。學生為了課堂上的參與,能夠自主地在課余查閱資料、構思發言或是活動準備,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二)改善了學習成效,學生的專業意識和綜合素質明顯提高
以往的教學由于停留在對概念、理論的表面認識上,使學生對社區工作的價值理念和專業方法并沒有深入、透徹的掌握,加之實踐操作少,學生缺乏專業自信。教學改革后,學生對社區工作的價值觀有了切身感受,對當下的社區及其運作機制有了感性認識,對社區工作的方法及其應用較為熟悉,對社區服務和項目實施不再陌生。心中有貨,自然不再畏難。近幾年來,我專業學生每年都以社區調查、社區服務等為主題積極申報、主持國家挑戰杯創新創業項目、青翼社工聯盟項目、省青基會服務項目和學校各類創新實踐項目等,獲得多項獎勵和部門好評,也能積極自發地聯系北京、四川、深圳等地的社會工作機構進行實習,這反過來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專業意識和信心,學生的專業成長步人了良性軌道。
(三)推動了專業發展,社會工作的教學、研究和實務得以協同共進
作為社會工作的核心課程和整合性方法,社區工作的教學成效能直接推動整個專業的發展。依托社區工作的教學改革及其取得的成果,該課程進入學校重點建設課程目錄,相關教師獲得了進修、培訓的全額資助,并獲省、校多個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的資助。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成立了專業的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并成功中標黑龍江省和民政部等多項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另外,專業在哈爾濱、北京、深圳、秦皇島等多地的社區和社會工作機構建立了教學實習基地,積極推薦學生就業,專業的實習基地數量和學生就業率每年位居筆者所在學院之首。可以說,社區工作課程的教學與改革,在社會工作專業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六、總結與評價
隨著社會建設的不斷深入,社會工作的重要性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同,社會對社會工作服務和社會工作從業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具備一定理論水平和豐富實踐技能的實用型人才倍受青睞,培養有理論、懂項目、會實務的社會工作專業技術人才自然是高校教育界的目標和追求。通過本文的介紹,在社區工作課程中融人專題式、項目式、案例式、參與式教學方法是行之有效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專業意識,鍛煉理論思維品質和實踐操作能力。當然,這些教學法還存在諸多需進一步完善的地方,教學方法改革沒有止境,希望學界今后有進一步的交流。如果這些方法能推廣到社會工作專業的其他課程教學中并加以豐富、創新,對我國社會工作教學和社會工作事業無疑是一件幸事。
[
參考文獻]
[1]D.A.哈德凱瑟、P.R.鮑沃斯、S.溫內科,2008,《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何雪松、陳蓓麗,2005,《當代西方社會工作的十大發展趨勢》,《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
[3]徐永祥、孫瑩,2004,《社區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俗話說“社區是漢堡包中間的餡,上有政府,下有百姓,最難為?!边@反映出社區是一個上通下達的基層組織,主要是為居民提供服務,環境衛生、勞動就業、社會治安等都在社區的服務功能領域。社區工作簡言之就是以構建和諧社區為目標,并將各種分散的公共服務職能集中整合,“以人為本”為社區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雖然社區服務總體運行態勢良好,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社區服務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工作者隊伍存在問題
I、因社區工作負擔過重,社區工作者壓力過大等原因導致社區工作者隊伍不穩定,變動較頻繁。社區工作非常細,上級機關部門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任務主要靠社區工作者去落實,“社區是個筐,什么都往里裝。”致使社區工作者感到工作和精神上疲于應付。一些年紀輕、文化程度較高、有技術特長的年輕工作者特別是男性社區工作者一旦有新的就業機會,便辭職走人,社區人員流動性大。2、社區工作者的整體結構不平衡。表現在:部分社區工作者由于年紀輕,缺乏經驗,工作能力不強,對社區工作的專業技能未較好地掌握;有的年輕社區工作者又不夠安心工作,影響了社區工作的開展;男性工作者偏少,對某些工作開展帶來不利;文化程度、專業水平參差不齊;任職前普遍沒有接受培訓,任職后培訓方式單一,參加人員缺乏全員性。3、社區工作者對關乎穩定等苗頭問題,不能以敏銳的政治意識及早發現,更談不上及時控制。部分社區工作者更多地關注自己的工作待遇和八小時工作權利,致使社區工作者與居民群眾的親和度大為下降。由于社區承擔的任務重,而社區工作者工資少,收入與承擔的責任不平衡,影響工作的積極性,既無法穩定現有的社區工作者隊伍,也不能更大地激發社區工作者的潛力。4、社區工作者來源龐雜,有老居委會保留下來的、有社會招聘的、有下崗失業人員,他們許多人還是沿用政府行政管理的手段從事社區管理,與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社區自治功能的要求尚存在差距。另外,部分社區工作者工作效率不高,知識更新較慢,缺乏主動意識和創新精神。
(二)社區文化建設存在問題
1、由于對社區文化的重視不足,影響和制約了社區文化的進一步發展。2、由于社區經費來源渠道有限、數額也比較少,需要開展的活動又比較多,社區文化活動基本沒有專項經費,因此社區開展活動,很多都是社區居民自己掏錢做服裝、租場地、購道具等。3、居民對社區文化的需求呈多元化的趨勢,但現實中,社區文化活動的形式還是比較單一,針對面還不夠寬廣。這些與社區干部年齡老化、結構失衡、社區文化專干缺乏有很大的關系。由于一些社區委員會中基本沒有設文化專干,社區文化開展工作一般部是社區委員會其他干部憑借老一套經驗或依靠社區中熱心社區建設的文藝、體育人才等開展的,因此,形式略顯單一。
(三)社區環境治理存在問題
1、行政部門對社區自主管理的過度干預,使社區居委會事實上扮演著政府下屬行政機構的角色,社區的自治能力大大下降。影響和制約社區組織發揮作用的關鍵問題未完全解決,社區具有的組織、協調、監督、檢查職能未全面履行,條塊分割、條塊失衡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2、社區管理力量明顯缺員,與實際管理需要很不適應,使得社區對環境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此外,社區無固定經費來源,不能將社區環境綜合治理納入常年規劃,難以對社區環境設施及時維護更新。3、社區居民環境意識仍舊淡薄,參與社區環境綜合治理的積極性不高。常常出現寵物咬人、存在衛生死角、雜物阻塞樓梯、停車難、亂擺亂掛等現象。
(四)社會弱勢群體服務存在問題
1、社區養老機構跟不上老齡化社會的發展趨勢,老年人的醫療保健不能在社區得到完全的解決,社區的老年康復中心基本上沒有。另外,社區對老年人日常生活照顧方面所提供的服務不足。2、為婦女兒童服務的設施,有的社區沒有,有的社區建立了但是處在低水平上。3、下崗、失業和特困戶在社區只能為他們解決一半“低?!眴栴}。4、殘疾人在社區沒有自己的綜合活動中心,社區基本上沒有建立無障礙設施。
(五)就業服務存在問題
1、目前一些街道對社區創業促就業工作既無專項經費支持,又無專業人員進行創業指導;而街道(鎮)勞動保障事務所和社區勞動保障服務站也無資金扶持,再加上此項工作目前沒有納入政府年度考核范圍,還有一些社區沒有真正認識到這項工作的重要性,全市社區創業指導服務網絡還不夠完善。2、社區居民、下崗失業人員組織起來創辦社區服務經濟實體,其優惠政策難以落實(包括扶持資金、技術指導、項目設計、場地落實等。3、從思想觀念來看,社區居民對社區服務業中的家政服務、鐘點工、保潔工等存在種種偏見,再加上從事這些工作一是待遇明顯偏低,二是臟苦累,所以相當一部分人不愿意干。
二、相應的對策
(一)社區工作者建設方面
近年來,社區工作者隊伍總體素質有了顯著提高,但與新形勢的要求和所承擔的任務相比,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因此要加強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必須造就一支專業化、職業化、規范化的社區工作者隊伍。1、擇優錄用,綜合考察。按照“年輕化、知識化、能服務、懂管理”的要求,可以從外部招聘一些素質好、能力強、年紀輕、學歷高、熱愛社區工作的大中專畢業生、復員退圈盈唐山經濟。
伍軍人和下崗職工,保證一個社區一名大學生;也可以內部錄用一些經驗豐富,工作方法獨特的原有社區工作人員,充實社區工作者隊伍。按照公開平等的原則,實行筆試、面試和綜合考察,擇優錄用,建立老中青相結合,知識與經驗相結合的社區工作者隊伍。2、強化培訓,提升能力。各社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地對社區工作人員進行教育培訓,并完善社區工作人員的培訓制度。可以采取正規教育和短期培訓相結合的方法,對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系統的崗位培訓,通過專家授課、現場考察、交流經驗等方式,促使其改進工作方法,豐富社區工作者的專業知識和工作經驗,提升其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和做好新時期群眾工作的能力。3、有效激勵,調動積極性??梢酝ㄟ^嚴格考評、年度表彰、獎勵先進等措施,強化管理,調動社區工作者的積極性,從而培養、吸引和留住高素質的人才。
(二)社區文化創新方面
1、喜聞樂見的文化宣傳。可以制作以刊登傳統美德、格言警句、生活資訊或以廉政、科普、禮儀常識為主的生活版畫,也可以舉辦書畫、手工藝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等,形成具有民俗特點的社區文化。2、豐富多彩的文體生活。社區可以組建合唱團、舞蹈隊、書畫沙龍、健身隊、時裝隊、英語班、戲曲班等,也可以根據社區的文藝骨干特長,在街道門前廣場和社區小廣場設立了音樂角、流動電影、交誼舞會等文化活動點,為社區居民搭建了展示自我的文化舞臺。以“構建和諧社區、共創美好家園”為主題,鼓勵廣大社區居民群眾積極參與,開展各種有針對性的文藝匯演,還可以組織廣大居民開展社區趣味動運會或舉辦少兒文藝展示會等活動。3、激活寓教于樂的文化活動室。老年文化活動室根據不同群體的個性文化需求,開展心理健康、社交禮儀等主題教育,創建并形成具有不同群體特點的主旋律文化,著眼提升社區文化品味,舉辦歌唱舞蹈、朗誦、器樂演奏等不同形式的社區文化活動。青少年文化活動室主要針對寒暑假期間青少年學生及團員青年開展法律知識講座,象棋友誼賽、參觀黨史教育基地等,結合廉政文化進社區,組織青少年及團員青年開展廉政文化系列活動。4、貼近百姓生活,舉辦各種聯辦活動,突出社區“活動多、受眾廣、特色足、載體新”的鮮明特色,比如廉政文化談心角、動漫演示講座、社區畫刊等新載體。
(三)社區居住環境方面
社區在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應該為居民營造一個優美、舒適、方便和適于居住的空間,使社區成為了人居環境最佳社區。1、培養社區居民的環境意識、公德意識。為構建和諧社會,社區可以開展“綠色社區”考評活動,創造整潔、優美的社區環境,或創建“安全文明小區”活動,培育法律環境;結合推進社區警務室的建設,開展經常性、群眾性的法制教育,消除各種社會不穩定因素,將社區的綜合治理滲透到每個角落。2、抓環境衛生,保居民健康。社區環境衛生水平的高低,反映了社區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精神面貌及文化素養,關系著居民的身心、身體健康。社區工作者要切實強化對社區日常衛生的檢查指導,并將社區環境管理規范、環境問題投訴電話等環境管理制度公示上墻,并有環保記錄、環境建設檔案等種類環保檔案,并指定人員負責。社區物業也要積極配合社區的工作,做到垃圾日產目清,公共設施及時維護,建立垃圾房,垃圾袋裝化、拆違建綠。
(四)便民利民服務方面
街道社區以服務居民為重點,充分挖掘轄區內的各種資源優勢,按照“項目化運作、市場化管理、產業化發展、社會化服務”的思路,加大社區服務業市場管理力度,開發服務項目,采用房屋租賃、合作經營、吸引社會力量投資等多種方式,興辦小市場、小門點、小公司,使社區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展,服務方式從分散經營、零星服務、個別活動逐步向產業化、實體化、規?;?、社會化方向轉變。1、社區居委會可以自籌資金成立便民復印店,話吧等便民服務點,這些看似規模小、不起眼的便民服務點,能幫居民解決不少難題,居民也就不用再東奔西跑了。2、社區也可開辦社區家政服務公司,提供一些代辦服務,如代買糧、菜、牛奶、日用品,代請醫就診,送孩子入托,或小型縫紉和服裝加工服務,或小型修理業,如修電器、修表、修自行車等等。3、印制“愛心救助卡”,發放到困難家庭或老弱病殘的手中,卡的正面要印有社區每個工作人員的姓名、職務、工作職責及服務內容、聯系電話;卡的背面應印有服務項目,基本涵蓋居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能方便居民生活,又能轉移居民的家務負擔,緩解居民在衣、食、住、行以至學習、娛樂等各方面的難題,使他們能夠安居樂業,從而形成覆蓋大街小巷、滿足居民需要的多方位、廣角度的社區服務體系,在極大地方便社區居民生活的同時,增加社區經濟創收,拉動經濟增長,擴大社會就業。
目前,社區隊伍構成大致分四類:一類為單位退休人員、二類為企業下崗、分流人員、三類軍退自主擇業者、四類為大中專院校畢業生。
二、現狀
近年來社區隊伍人員更換頻繁,給社區正常工作和隊伍穩定在一定程度造成了嚴重影響,平均每月都有委員離開,今年1-12月××辦事處13個社區共先后離職了14名社區委員,占委員總數97人的14%,與往年相比上升了600%。據了解類似情況各鄉(辦)都普遍存在。有的從事社區工作5、6年的老委員,因為待遇問題最終選擇離開,如:我觀水社區主任劉作美,大專畢業后就到社區工作,經過6年的社區工作鍛煉,從一個的女孩變成了能獨擋一面的社區主任,因為小孩要上學,家庭壓力大,最終選擇了離開,離開時含著眼淚說:“我在社區工作了六年,對社區很有感情,我的成長離不開社區,沒有社區就沒有我的今天,我真舍不得離開”。
三、目前社區隊伍存在的不穩定因素
1、待遇報酬低,付出與收入不成正比。目前社區工作人員的月平均收入500元,扣除養老、失業保險后,只剩300余元。條件較好的社區(有服務項目)扣除兩險后,剩500元左右。
2、工作量增加,已不堪重負。目前社區共承擔六大口120多項工作任務,加上近年來中心工作多,使社區工作者感受到壓力越來越大。
3、不適應新形式的發展要求。隨著城市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對社區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部份社區工作者越來越不適應新形式的發展要求。
四、穩定社區隊伍的幾點建議
1、建立關愛機制,用感情留人。對社區委員從政治上、學習上、生活上關心。一是對政治上積極要求進步的同志,選派參加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的學習培訓;二是鼓勵社區委員參加函授繼續教育學習;三是領導干部深入社區,多與社區委員溝通交流,關心社區委員生活,力所能及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和問題。
2、提高社區委員的福利報酬
福利待遇是確保社區隊伍建設穩定的前提條件,社區要想留住人,必須提高福利待遇。特別是近年來畢業的大學生,雖然就業形式嚴峻,但社區500元工資待遇很難留住他們。
【關鍵詞】社區工作者;工作滿意度;調查研究
一、背景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社區也得到了長足發展推進,社區居民對社區服務、社區安全、居住環境、文化生活、醫療衛生等方面的要求越來越高, 社區建設的任務也越來越重,在這種環境下,社區工作者的角色就顯得更為重要,社區工作者的滿意度會直接影響到工作效能,如何有效提升社區工作者的滿意度,這成為值得研究的一個問題。
烏魯木齊市是新疆的首府, 是是新疆的政治、經濟、金融、文化中心,其政治、經濟和社區事業的發展對于實現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探索有效途徑提升烏魯木齊市社區工作者的工作滿意度,讓社區工作者更好的開展社區工作,提高工作效能。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優質的服務,提高居民滿意度。
二、概念界定
(一)工作滿意度的概念。一般意義上的工作滿意度,通常是指某個人在組織內進行工作的過程中,對工作本身及其有關方面(包括工作環境、工作狀態、工作方式、工作壓力、挑戰性、工作中的人際關系等等)有良性感受的心理狀態。比較流行和廣泛使用的是美國著名人力資源管理公司Monster提出的六條價值標準:成功、獨立、認同、支持、工作條件、人際關系。
(二)社區工作者的概念。社區工作者是1999年以來社區組織體制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事物,它正在逐步取代計劃經濟時代傳統的居委會干部概念。中國的社區工作者側重的是在城市區、街道、居等為全體社區成員尤其是特殊困難群體提供的專業服務的人員。目前學術界普遍從廣義和狹義兩個層面來界定社區工作者,廣義的社區工作者是指從事社區建設和服務的專職和兼職人員,既包括社區專職工作人員,居委會人員等還包括社區志愿者; 狹義概念專指社區居民委員會人員,
三、烏魯木齊市社區工作者工作滿意度現狀
(一)社區工作者對工作本身的滿意度狀況。工作本身維度共有7道題目,內容包括工作興趣、工作穩定性、工作成就感、工作挑戰性、工作強度和社會地位等等。通過問卷統計顯示,目前烏魯木齊市社區工作者對工作本身的滿意度還是比較高的,64%的社區工作者對工作還是比較滿意的,社區工作者服務的對象就是社區居民,服務的內容也是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事情,只要社區居民滿意了,社區工作者的工作就會得到認可,自身的滿足感油然而生,可以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當然,由于09年7.5事件之后烏魯木齊市社區的維穩壓力比較大,隨之而來的維穩工作給社區工作人員帶來了不少壓力,這對社區工作者的滿意度是有影響的。
(二)社區工作者對工作環境的滿意度狀況。工作環境維度有5個題目,內容包括工作地點、辦公條件、安全性,配套設施和辦公用品保養維護等等。通過問卷統計顯示,烏魯木齊市社區工作者的工作環境的滿意度比較高,屬于滿意度比較高的范圍。這種現狀的原因是:目前,烏魯木齊市社區辦公用房普遍面積都比較大,每個社區工作者都有電腦、打印機等辦公設備。社區都有一站式服務大廳,社區也有開展活動的場所,當然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活動場所活動設施老舊,圖書收藏量比較小等等。這些都會影響到社區工作者的工作滿意度。
(三)社區工作者對薪酬福利的滿意度狀況。薪酬福利維度有5個題目,包括工作收入絕對量和相對量,薪酬的發放,帶薪休假,福利項目等。問卷統計數據表明社區工作者對薪酬滿意度度比較低。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是:一是由于管理重心下移,社區工作的內容越來越多,然而他們微薄的收入很難與所承擔的工作量相匹配,加之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烏魯木齊市社區工作者的工資福利過于單一化差別不大,只有職務上的區分,獎金和其他福利非常少,學歷、職稱、能力、績效等沒有作為薪酬分配和職務晉升的因素;二是沒有帶薪休假制度,很多社區周末加班現象時有發生,一些社區還將帶薪加班視為學習的榜樣,造成許多年輕社區工作者放棄休假。
(四)社區工作者對職業發展前景的滿意度狀況。職業發展前景有6個題目,包括培訓機會和內容,晉升空間和公平性,深造機會和崗位輪換等。問卷統計結果表明烏魯木齊市社區工作者對自己職業生涯的發展很擔憂,屬于“滿意度比較低”的范疇。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在社區管理過程中,沒有對社區工作者的個人職業生涯發展進行科學的規劃,特別是對新招考進來的、素質比較高的大學生社區工作者,只進行簡單舉的業務培訓,沒有其他任何職業發展規劃。
四、提升烏魯木齊市社區工作者滿意度的途徑
烏魯木齊市社區的發展和穩定直接關系到新疆社會的穩定和發展,新疆的穩定發展關系到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目標的實現,同時也關系到國家的穩定和形象。新疆各社區必須轉變觀念,創新機制,加強培訓,給社區工作者創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探索有效對策提升烏魯木齊市社區工作者的工作滿意度。
(一)加強社區工作者培訓,提升社區工作者素質。社區服務工作者的通病就是專業素質不高,只有針對問題的本質,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為了提高社區服務工作者的專業能力,使社區服務更專業化、規范化,應該加大培訓力度,完善培訓機制。把崗前培訓和崗中培訓相結合,上崗之前對社區服務工作者進行職業培訓,組織社區服務工作者參加社區召開的專業社區服務培訓班的學習,跟高校例如新疆大學合作開展在職人員進行社會工作專業的學習,讓社區服務工作者能夠參加系統的學習,了解社區服務的工作性質,提高自身整體素質。增加社區服務工作者定期在社區內部學習,交流經驗的次數,使社區服務工作者把所學內容運用到實際工作到中去,只有更多的實際鍛煉機會才能提高社區服務工作者的整體素質。給予優秀的具有發展潛力的工作人員到外地去掛職學習鍛煉的機會。積極探索社區服務人員參加社工師資格考試和持證上崗制度,加快服務人員職業化、專業化步伐。
(二)重視制度建設,加強社會工作者的保障。近年來,各地政府普遍重視社區工作者制度建設,根據本地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規范、完善城市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的政策、意見和辦法,為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根據《自治區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中長期規劃》,為進一步推動社會工作發展,今后,自治區將加快建立健全社會工作保障制度建設,并依托新疆大學、新疆社工人才資源開發中心,加大社工培訓力度,壯大社工隊伍;同時,還將加大社工崗位開發力度,今后逐步實現每個社區和每個鄉鎮最少配備一名社工專業人才的目標;此外,自治區還將建立合理的社工人才薪酬制度,切實改善其福利待遇和工作條件,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社會工作領域。
【參考文獻】
[1]俞文釗.現代激勵理論與應用[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55-56.
x年,按照年初工作計劃,緊緊圍繞市局相關處室和全局總體部署,社區辦圓滿完成了第八屆居委會選舉、社區工作者、轉業士官招考、六型社區創建、居委會下屬委員會建設、社區工作者培訓、“X.X”救災善后等各項工作。
一、x年工作存在主要問題。
回顧全年,在各級領導支持下,在局相關科室配合下,社區建設和社區服務工作,從基礎到亮點,從傳統到創新都扎扎實實的向前邁進了一步。在總結經驗的同時,也認真分析了各項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在社區建設中部門聯動效應低。
社區是加強社會服務管理創新的主陣地,社區建設需要各職能部門、社會組織共同參與建設,而從當前看,無論六型社區建設還是社區居委會下屬委員會建設工作,民政部門在社區工作統籌協調的地位還沒有形成,相關職能部門、社會組織共建意識不強。
(二)社區服務現代化手段不高。
社區服務信息網絡經過改版、推廣和幾年的區、街、社區三級的使用,目前各項功能已經很成熟了,在“X.X”全市招募社區志愿者時,顯現了強大的網絡信息化力量。但是,目前社區服務信息化實用性還不強,在如何將網絡服務與社區服務商戶進行捆綁,讓居民的服務需求通過點擊鼠標即可實現方面還差距很大。
(三)新招考的社區工作者歸屬感逐漸減弱。
社區工作者招考工作每年由我局負責,但人員分配、檔案保管、工資發放等后續工作由社工委負責,使得招考社工在社區獨立意識強,認同社工委直接負責管理,對民政局的歸屬感自招考結束后逐漸減弱。針對新招考人員目前沒有出臺措施、辦法將其緊緊吸引和掌控,使得我們在社區工作者隊伍管理方面,對新招考人員的管理成為空白。
二、x年重點及創新工作。
x年,社區建設工作將圍繞黨的“x”和第十二次x市民政會議精神,緊抓機遇,以強化社區自治、增強社區管理效能、打造便民社區服務為重點,在穩步推進基礎工作的同時,做好六項重點及創新工作,全面提升社區服務管理水平。
(一)構建社區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完善下屬委員會建設。
以社區居委會下屬委員會為工作載體,整合人口、就業、社保、衛生、文化以及綜治、x等管理職能和服務資源,構建跨部門的社區綜合管理服務平臺,進一步延伸六個下屬委員會的職能作用,完善和提高下屬委員會協助政府加強社會管理、提供公共服務,收集反映民意等方面的能力,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建設進程,夯實社會服務管理基礎。
(二)加快城鄉社區自治組織全覆蓋工作。
貫徹落實京民基發【x】X號文件精神,指導鄉鎮(街道)對新建住宅區,城鄉結合部地區,特別是x等新型社區,加快居委會組建工作,加強和完善對此類新型社區基層自治組織建設、提高社區管理和服務水平,實現對居民的全員管理和無縫隙管理,最大限度杜絕社區管理的“空白點”。加強對新型社區的建設和管理,建立解決“村轉居”等新型社區模式,將成為我們今后社區建設工作的重點。
(三)大力培育社區社會組織,推動駐區單位社區共建。
深度挖掘社區社會組織潛在力量,通過居委會下屬委會凝聚社區社會組織,有序引導社區社會組織參與社區管理和服務,選取相關街道作為試點,通過政府購買、提供資金支持等方式推行社區社會組織項目化服務運行機制,使各種社會組織成為推進社區居委會工作的重要力量。進一步加強駐社區單位社區共建意識,將文化、教育、體育等活動設施向社區居民開放。
(四)加強民政統籌協調地位,深入開展“六型社區”建設。
繼續以“六型社區”創建為抓手,提高社區管理、社區服務水平,全面確立社區建設中民政統籌協調的地位,建立起以社區居民需求為核心,民政牽頭、各部門積極響應的創建體系,進一步細化創建環節,全力完成X年X個社區創建目標。
(五)探索激勵機制,加強社工隊伍和志愿者隊伍建設。
豐富社區工作者激勵機制,特別是對新招考社區工作者,探索深造、選拔、推薦等激勵方式,充分調動廣大社區工作者爭優的積極性,增強社區崗位的吸引力,穩定凝聚社工隊伍。以試點形式推行社區志愿服務“時間儲蓄兌換”激勵方式,在社區兌換優先服務、互助服務、服務交換等獎勵,鼓勵更多人加入社區志愿者行列。
(六)加快便民利民網點建設,實現社區服務網絡對接。
充分利用各類惠民政策,積極吸納高品質服務商加盟,不斷擴充社區便民利民網點,加強社區公共服務信息平臺建設,完善X服務熱線,實現社區商業網點與信息網絡平臺捆綁,力爭每個社區實現X個網絡點擊服務項目,提升社區服務網的效用和居民認可率,真正用活信息網絡平臺,大力推進社區信息化。
三、保障措施。
一)爭取領導重視。對重點工作主動謀劃,科學布控,積極爭取各級領導支持和重視,為推進各項重點工作奠定堅實基礎。
(二)加強督促檢查。
定期檢查督導,及時了解基層工作推進情況和疑難問題,將重點工作建設成效納入鄉鎮(街道)民政工作考核指標,促進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三)加大宣傳力度。
以深入貫徹學習x精神為主線,廣泛開展宣傳活動,邀請區電視臺、x報等媒體多方位展示社區工作,加強對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的宣傳,充分發揮群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提升居民參與意識,營造和諧社會氛圍。
當前我縣經濟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縣城格局變化較大,__鎮(即城區)總面積己拓展至67平方公里,人口11.2萬,分置10個社區,下轄275個居民小組。10個社區在2012年下半年已全部換屆產生了新一屆社區兩委,其結構得到了進一步優化。目前,社區工作人員80人,其中兩委成員62人,公益性崗位13人,社區專職人員5人,承擔著計生、勞保、扶貧、綜治、創建、征地拆遷以及協助政府做好與民生相關的公共事務和各項中心工作等等,任務繁重。
(一)要高度重視社區工作。隨著縣城的快速發展和政府管理體制、職能、方式的轉變,社區工作內涵日益擴大,服務內容日益豐富,社區作用日益彰顯,做好社區工作需要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縣直各部門的關心支持和全社會的參與配合。因此,要利用全縣有關的工作會議、便民利民服務公益性活動、文化娛樂活動和廣播電視、宣傳欄等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活動,要通過廣泛宣傳擴大社區影響,努力營造一個廣大市民了解社區、關心社區、支持社區的良好氛圍。
(二)完善管理體制,理順事權關系。社區主要職能是辦理社區的公共事務和公益事業,協助政府及其派出機關做好與居民利益相關的工作。建議政府職能部門要多些扶持,少些檢查;多些指導,少些考核;多些幫助,少些會議,給社區減壓松綁,給社區一個更大的發展空間,讓社區有更多時間與精力辦好社區自己的事情。政府職能部門要切實履行好“參與指導”職責,社區要切實履行好
“協助開展”的職責,嚴格按照“ 權隨責走,費隨事轉”的原則,確保社區在社區管理、自治活動中有職、有錢、有權,使社區管理、自治工作落到實處。同時,可通過政府購買服務、設立項目資金等途徑,積極引導各種社區組織和志愿者參與社區管理和服務。
(三)加大投入力度,不斷改善條件。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各類問題和矛盾日漸突出,社會管理、服務需求和社會建設的任務越來越繁重,建議政府重視對社區建設的投入,進一步夯實社區建設基礎。一方面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社區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改善社區辦公條件和公共服務環境。另一方面強化對社區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事務的財政支持,以解決社區工作經費不足的問題。
Abstract: Community is the community in a "micro-ecological system," harmony in the community is the basis for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Social work as an interaction between people and the environmen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chang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 and the living environment, solving social problems of the disciplines and professional approach, community workers both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ervice, but also to improve communit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of services.
關鍵詞:社會工作 和諧社區 社區服務
Key words: social work harmonious community community service
作者簡介:姚航遠,女,1986年7月出生,北京人。大學期間主攻社會工作概括理論和西方社會學理論教程?,F為天津財經大學研究生院MBA工商管理碩士。
一、西方社區工作的發展歷程
1、美國社區組織工作的起源與發展
一般認為,社區組織工作始于19世紀后期英美的慈善組織協會和社區睦鄰運動。1869年在英國倫敦成立,目的是為了協調社區內救濟貧困的服務。第一個社區睦鄰服務中心于1884年在倫敦成立。60年代的美國可算是社區組織工作黃金時期,1962年,社區組織工作首先在美國被接納為社會工作專業的第三種基本方法。到70年代,美國政府對基層居民組織及社會行動的熱情大減,對這類計劃的資助亦隨之減退。自80年代開始,美國已將社區服務工作的重點轉向一些有特別需要的社會貧弱群體,例如、少數民族,婦女、老人及精神病患者等。
2、英國社區組織工作的起源于發展
60年代的幾份政府報告,確認了社區工作在英國的重要性,這些報告都提出鼓勵居民參與地區事務的重要性,而社區工作被視為一種可以補充福利國家制度不足的地方工作。1971年推行社區發展計劃,以改善城市居民貧民區內的社會問題。社區發展計劃的目標是加強和協調貧窮地區內的社會服務,鼓勵居民間互助精神,與美國社區行動計劃經驗相同,社區工作者一反計劃初衷,熱衷于通過組織居民,挑戰社會政策及制度。
二.社區工作的介入手法
(1)從社區問題入手介入社區。例如針對缺乏社會服務的問題,采取提供服務的介入方法;針對鄰里關系惡劣問題,可以團結鄰里為工作重點;針對環境及設施問題,可采取解決困難辦法等等。
(2)從服務提供入手介入社區。例如舉辦康樂性的社區活動,組織補習班等。
(3)從社區教育入手介入社區。例如舉辦展覽、講座、訓練班、問題研討會、個別教育等。
(4)從互動合作入手介入社區主要是利用社區資源共同解決社區問題,如環境衛生的整理、合作修橋修路、組織義務值班巡邏等。
(5)從策劃倡導入手介入社區。主要是將調查的資料及專家的意見指定成建議或方案,聯系有關政府當局、社會團體來共議社區當前的主要問題的解決辦法。
(6)從社區調查入手介入社區。可以使社區工作者盡快熟悉社區環境、了解社區問題、摸清社區資源、建立社區關系,明確工作方向,是社區介入手法中比較常用的一種。
(7)從社區突發事件入手介入社區。以火災事件為例,社區工作者通過參與救災工作,以此來介入社區。
(8)從社區宣傳入手介入社區。在當代的社區生活中,大眾傳播媒介的作用與地位十分重要,它是組織社區居民、團結各界人士、挖掘社區資源、組織動員民眾、擴大社會影響、爭取外界支援的重要工具。
(9)從各式各樣的社區發展計劃于規劃入手介入社區。長久以來,香港地區社區工作的主流手法是通過社區事件介入。鼓勵居民關注、參與、進而采取集體行動,以求達到社區工作的預定目標。
三、中國的社區服務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從1988年至今,城市社區服務從無到有,已經遍及全國各地,形成設施在10萬個左右,志愿者隊伍在300萬人上下的一個新興行業。全國76%以上的街道都建立了社區服務中心,在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這個比重已達到90%以上。城市社區服務的蓬勃發展,為解決在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因社會變遷加速而引發的各種社會問題開辟了一條有效途徑。社區工作在飛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如下問題:
1、發展方向問題:一種意見認為,城市社會服務的正途似乎應該走向商品化、市場化得路子。另一種意見認為,社區服務只是在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條件下家庭服務階段和商品化、市場化的社會服務階段中間的一個過渡階段。
2、發展不平衡問題:這里既有地區之間的發展不平衡,也有項目之間的不平衡。1989年,王嬰等用標準化計分法對當年城市社區服務狀況進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最高分是北京,67.64分,最低分是新疆,35.56分,兩者相差32.08分,另外,海南和尚屬空白。
3、農村社區服務問題:近年來,農村社會福利事業的發展,主要得益于集體辦的敬老院的迅速發展。在其他方面,農村的社區服務需求可以說更直接、更迫切。
要解決前述問題,有如下對策:
1、隨著我國第三產業或社會化服務的發展,以及國家和社會財力的增強,對目前社區服務的三個層次,將其邊緣部分或輔助內容大部分從社區服務剝離出去,而與商業服務融合。而其核心部分和中間部分則向一個新的方向發展,提高到純粹意義上的社區福利服務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