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01 01:21:1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幼兒園科學活動教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 學前教育專業 教學活動組織與設計能力 五步教學法
《學前兒童活動設計與指導》作為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對學前教育師資的職前職后培養,對幼兒教師的教育理念與教育技能,乃至對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都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該課程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且需要在實踐中體現理論的特點,加之傳統觀念對于專業技能(彈、唱、跳)的過于重視等原因,使得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對該門課程認識不足,存在畏難情緒,進而影響教學質量。近年來,我們著力“活化”這門課程的教學,在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教學活動組織與設計能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師生共同探討,重構了學科知識體系
1.教師梳理教材內容,突出實用性。目前,我們采用的教材是由復旦大學出版社于2008年出版的五大領域的活動設計與指導(分領域撰寫)。就學科體系而言,是較為完備的。以《學前兒童科學活動與指導》為例,包括緒論、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理論基礎、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目標等十一章。如果逐章教學,勢必會影響學生實踐、練習的機會,因而有必要對教材內容進行解析和取舍。首先,突出重點教學部分,根據幼兒園教學的實際需要,我們將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目標、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作為重點講授和實踐的內容。其次,設定自學內容。例如將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價值、理論基礎、科學教育活動資源改為課后自學,主要是基于以下考慮:一是內容較簡單易理解;二是諸如理論基礎等內容在《學前教育學》、《學前心理學》等前導課程中已經學習;三是補充課外知識。再次,適當補充?,F用教材列舉了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目標,但未能按年齡階段有效分隊,可操作性不強,不利于在校生理解,因而,我們結合《幼兒園五大領域教師用書》(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版)作了一定的補充。
2.學生評估學習內容,體現主體性。開學初,教師便將修訂后的教學內容初稿提供給各班,并告知在第一次課堂面談,要求以寢室為單位派代表發言。討論后,學生提出了許多意見,如刪去集體數學活動“時間和空間概念”中的“空間概念”而補充“時間概念”的學時,因為大家對“年”、“時鐘”、“一分鐘有多長?”等對幼兒來說較抽象概念的教學感到更為棘手。這種做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分析、整理幼兒發展年齡階段目標和典型性表現
了解學前兒童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學前兒童發展的合理期望,是組織好幼兒園各領域教學活動的基本前提,也是學前師范生應具備和不斷充實完善的基本功。隨著幼兒園課程改革的深入,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一線教研人員認識到,課程改革的成敗在于教師,教師成長的關鍵在于對幼兒發展的正確理解和把握。鑒于此,我們專門給出6課時研讀幼兒發展階段目標和典型性表現。我們將此部分的教學目標定位于:在分析、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各年齡段、各領域的幼兒發展目標和典型性表現。盡管《指南》給出了5大領域11個子領域32條發展目標和若干個典型性表現,但根據當地幼兒園的教育實際及自身的教學經驗,結合相關幼兒教師參考書,以《指南》為藍本,作了一定的補充,使每一個目標在各年齡段的表現更具體,更有操作性,也算是“本土化”的處理。
能牢記學前兒童的發展目標及典型性表現必將為專業發展打下深厚的基礎。但教師還要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已經梳理好的幼兒發展階段特征。也就是說,既要準確把握幼兒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又要充分尊重幼兒發展連續性進程上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每個幼兒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三、收集整理,歸納一般教學方法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對于從未有過教學經驗的學前師范生而言,基本方法的積累非常重要。然而,時間和空間條件不允許我們在實踐中慢慢積累,吸收前人經驗,歸納和總結基本方法當是重要途徑。目前,五大領域教學是我國幼兒園普遍采用的教學形式。不論是哪種形式、哪種內容,歸結起來都會有一般的教學方法。因而,我們以課后作業的形式要求學生按教師給定的領域或是領域內的某個子領域收集、整理八至十篇教案,重點對導入環節、基本部分、結束部分、活動延伸所采用的方法進行歸納。在下一次課堂上,以隨機點名的形式抽查完成情況。這樣保證了人人都參與,課堂互動環節才也有了更多的知識生成。下表是師生共同總結的音樂欣賞活動教學基本方法。
表 音樂欣賞各環節基本方法
四、層層遞進,模仿中積累教學智慧
基于學生的學情及目前幼兒園教學多以現成教材為參考的實際情況,我們將學生的組織與實施教學活動能力的培養擬定為“模仿教學”,在模仿中體會教學的意味,積累教學的智慧。整個模仿教學環節“循序漸進”,主要體現在:教學內容,由視頻到教案;參與人員,由個體到小組;教學形式,由一課多研到同課異構;教學場所,由學校到幼兒園。
1.教學內容,由模仿教學視頻到模仿教案。為了讓學生較容易地進入模仿教學的狀態,我們選擇從模仿同一教學視頻著手,待學生對幼兒園活動的組織有感性的認識和體驗之后,再進入模仿同一教案。之所以強調“同一視頻、同一教案”,原因在于經過幾年積累,我們發現這種“同一性”能有效增強實訓效果,只有大家熟悉了,都認真準備了,才會用心看別人試教,才會在研討環節有更多想法和認識。在2010年修訂的三年制學前教育專業培養方案中,《學前兒童活動設計》共144課時,分三個學期完成。我們在第一個學期和第二個學期前半段,主要是進行教學視頻模仿,后半段主要以教案模仿為主。
優質的教學案例好比一架扶梯,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往上攀登,探索和收獲教學活動的樂趣和智慧。教學視頻,如中班的歌唱活動《快樂小樂隊》、社會活動《找路》,教案科學探索活動《筆寶寶站起來》、綜合活動《一分鐘有多長》都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2.實訓學生,由個人參與到三人小組。在共同分析視頻、教案,梳理出關鍵知識點后,緊接著就應實際操練。我們把參加模仿教學的學生由“個體”逐步過渡到“三人小組”。在此過程中,“個體參與”是關鍵。在此,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所謂“個體參與”特指在模仿視頻教學的過程中,要求學生從準備到試教都由個體獨自完成。因為模仿現成的教學視頻相對簡單,引導學生“背”課、“記”課的過程體會原執教者的教學設計和教育智慧。
經歷七八周的個體視頻模仿之后,便開始“三人小組”模仿學習,其主要學習任務是“教案模仿”,共同完成選擇、修改教案,撰寫說課稿,教學準備,執教,課后反思等工作。相較于“視頻模仿”,這項學習任務有更多的挑戰性和創造性,更能體現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認識。另外,此舉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合作意識,在交流中成長與進步。
3.教學形式,由一課多研到同課異構。“一課多研”與“同課異構”都是幼兒園教研活動的常用形式。“一課多研”,即不論是模仿視頻還是模仿教案,我們都堅持每一次課后,先反思,再集體點評(此時,前期人人準備的作用便發揮出來了),提出應修改和完善之處,并要求執教學生在下一次課前提交修改后的教案稿,未執教學生要在原教案稿上用醒目的標記做教研筆記。下一次課前再抽一兩名已試教的學生展示,以評價改進意見是否得當。為防止疲勞效應,同一活動一般進行兩次課的試教。每次課上記錄表現較好的學生留待實習、見習期間再組織學生執教、觀摩。
“同課異構”也是幼兒園主要教研活動形式,比“一課多研”高一層次。在課堂中,主要是指對同一份教案,提出不同的改編意見,可以改動部分,也允許全部改編。學生對于“一課多研”之后的教學案例改編較少,而對于新案例有較大的發揮空間,主要集中于改變導入方式、活動延伸等較容易把握的環節。也有個別案例,學生在實際執教之后,提出了大膽的想法,即“改教學目標”,這就意味著教學準備、教學內容、教學過程等的全部改編。
4.教學場所,由學校走向幼兒園。幼兒園是檢驗教學效果的試金石。我們利用見習、實習、國培頂崗置換項目等機會,引導學生帶著在學校里“磨”好的教學活動到幼兒園“試水”。例如,利用擔任2011年頂崗置換進賢縣片區指導教師的機會,組織學生將在課內模仿的《快樂小樂隊》、《毛毛蟲和蝴蝶》、《中國功夫》、分享閱讀《我爸爸》在幼兒園中試教,同樣采取現場點評、平行班執教,在“一次教學—發現問題—二次執教—發現問題—三次執教”行動研究式的“一課多研”中,學生基本掌握了教學活動組織與設計的基本方法,也逐漸領悟到基本的教學方法是可以向其他領域延伸和拓展的,為其今后的教學和專業成長打下了良好基礎。
五、嘗試自主設計教案,組織教學
在學生經歷前面很長一段時間的模仿和改編、仿編教案之后,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能力,便引導學生嘗試自主設計教案。即教師給定、學生自選一個題或一個案例,從設計教案說課組織教學反思由學生個人或三人小組完成。這個過程是最能體現學生的學習水平、創造力及機智的環節。由于教育價值觀和對幼兒年齡特征理解的差異性,不同的學生對同一案例會有不同的解讀。這個環節,同樣強調案例的共享性。即每次呈現的案例,應是全班同學都做過充分準備的,這樣才能更好地在教學活動結束后進行有效自評與他評。
通過以上環環相扣的“五步教學”,基本上實現了學生與幼兒園活動設計與組織實施之間的無縫對接,學生不僅基本掌握了幼兒園教學設計與組織的基本方法,而且在此過程中積累了教育的智慧,為其今后的職業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趙寄石,虞永平.幼兒園五大領域教師用書[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一、設施設備。通過不斷努力,幼兒園的辦園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兒園的環境有了明顯的改善。戶外有大型玩具和大量的幼兒操作性玩具。每班教室內有電視機、VCD、電子琴、錄音機、消毒柜等硬件設施配備比較齊全。幼兒園衛生間、幼兒宿舍、活動室等布局比較合理,適宜幼兒生活學習。積極為幼兒創造良好的環境。園址附近無污染,噪音及危險,日照充足,排水通暢;建筑設施,布局合理,園內環境達到凈化,美化,兒童化,教育化。
二、行政管理。幼兒園領導配備健全,具有正確的辦園理念和清晰的辦園思路。制定了長期和短期的發展規劃,具有較完善的規章制度。幼兒園非常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各類人員培訓有計劃。幼兒園的教師培訓工作措施得力,效果明顯,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對教師進行培訓。教師隊伍穩定,整體素質較好。全園教職工必須嚴格遵守上下班作息時間,按時到崗并做好班前準備工作。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曠工。先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并向園領導提出書面申請,經批準后方可離崗。
三、人員資格及配備。教師隊伍優化管理是現代教育科學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將教師隊伍由傳統的“金字塔”管理方式向著現代化、科學化、人性化的管理目標邁進。為了達到教師隊伍的優化、素質提高、實施自律,我們將從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先行創建一個優秀的骨干的教師隊伍,真正發揮其作用。二是將優化管理引入一個競爭的管理機制,在工資、實績進行激勵掛鉤制,拉開工資的檔次,充分發揮工資效應的作用,讓每位教師都有自己的奮斗的目標和方面,從而也增強了優化的真正作用。三是加強民主管理,無論是對于教師的管理,還是領導干部都要體現在公平、公正、公開的基礎上,杜絕拉幫結伙,采取公平的民主測評考核,最后形成園長督導和管理教師,教師監督和評價園長。四是加強思想教育工作和業務素養,思想教育工作一直以來是人事管理工作的核心,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戰不貽。了解了職工的想法,自然而然也就攻破了心理的防線,以了解為前題進行管理,必然會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時也要加強教師的業務素質修養,不斷提高教師的覺悟,發揮自律效應,對于管理者而言可能會更加的得心應手。
四、衛生保健。全園教職工應堅守崗位,高度負責,保證幼兒身邊有人,隨時清點人數,嚴防幼兒走失。加強對幼兒的常規教育,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隨時檢查幼兒鞋帶、衣物,發現不安全因素,及時處理解決。向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發生。帶幼兒外出活動,必須請示領導,選好安全場地,有組織有紀律地進行。并隨時清點人數,走路時注意不離隊、不掉隊。外來人員經允許方能入園,一般情況當班老師不能會客,建立健全幼兒接送制度,不準陌生人來園接幼兒,防止冒領。凡陌生人來接幼兒,教師必須電話聯系家長,家長同意后方可離園。一切不安全用品、藥品必須由專人妥善保管,熱水、熱湯應放置適當位置,電器設備應安裝合理,嚴防中毒、燙傷、觸電等事故的發生。做好防火、防盜工作,下班后應關好門窗,做好巡視工作,安排好節假日值班人員。
五、辦園方向與保教質量。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幼兒園的教師能較好的內化《綱要》新理念,以正確的兒童觀,教育觀,組織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具體體現在保教管理工作組織有序,教養常規良好,教育目標明確具體,各項計劃、總結齊全。教師注重創設良好的支持環境與師幼關系,教育筆記、教案書寫認真,檔案資料保存完備,記錄詳實。幼兒園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游戲,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為幼兒提供更大的創新空間,避免小學化傾向。并有完整的保教工作計劃,月工作重點及周安排。這一項是幼兒園資料最齊全的。幼兒園教師都能認真編寫教案,能根據教學實踐和幼兒情況寫出教育筆記、反思。每篇教案后都有課后反思;對教案反思的檢查落實到位,每天批閱,教育筆記半月或者一個月就檢查一次,并有評語;幼兒園的月反思很好,從各個方面比如常規、教學、心理行為等每月寫出反思,每篇教案后也都有課后反思。這些在觀察本班幼兒的基礎上寫出的反思、筆記都能有效的及時總結,并使教學有所改進和創新。根據細則要求進行科研課題的研究,積極開展園本教研,并且做園本課程或課程園本化的研究和探索。加強對大班幼兒的幼小銜接工作,注意在教學中采取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避免小學化傾向,做好大班幼兒入學的心理和生理準備。注意收集有關家長工作的資料。比如家長會發言稿、家長簽到表、家長開放日記錄等,并且各班教師要開設家教園地,積極為家長介紹科學育兒早期教育的知識。聽取家長意見,以便協助我們更好的管理幼兒園。
六、資產和經費運行。我園制定了嚴格的經費管理制度。我們堅持會計要素確認、計量原則,實行收入與成本、費用配比,計提固定資產折舊,合理分攤各種費用,如基建費,大型玩具、電教設備等費用,辦公費,幼兒各種活動經費等等,從而準確完整地核算幼兒園成本。同時在經費管理中實行分級管理,如射陽明達幼兒園財務處作為一級財務機構,另兩所幼兒園作為二級機構,管理中堅持“一支筆”審批經費開支,同時授予二級單位更多的管理權限。一級財務機構負責三所園的財務管理和核算。
關鍵詞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 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 改革與創新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07.030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ctivity Design and Guidance"
Teaching Reform and Creative
WANG Yuexiao
(Fijan Changle Vocational School, Changle, Fujian 350200)
Abstract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ctivity Design and Guidance" is anew course in vocational curriculum reform in recent years, it comes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six door nursery teaching Me. After the integration of programs to avoid duplication and overlap "Six methods" and another between the fragmented, but the drawback is the lack of practicalit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explore teaching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course, so that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models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current society of preschool teachers to effectively train kindergarten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preschool education professional; Kindergarten Education Activity Design and Guidance; reform and innovation
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傳統的核心課程是“三學六法”,“三學”即幼兒衛生學、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六法”即語言、計算、常識、體育、音樂和美術六門教學法。由于“六法”在內容上存在重復交叉,教學理念相對滯后,近年來,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在課程建設上,嘗試打破學科界線,將“六法”整合為一門綜合性課程――“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以下簡稱“活動設計”)。因此,“活動設計”既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核心課程,也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創新課程。
“活動設計”有機地容納了“六法”,增加了與時俱進的內容,避免了“六法”內容的重復與互相割裂,確立了科學的幼兒園教學理念。但在實施過程中,該課程仍然存在諸多不足。如: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幼兒園環境等內容與《幼兒教育學》重復,但提法卻不相同;關于“五大領域”的設計與指導內容過于簡單;各領域不同類型活動的設計與指導被刪減,導致實用性、操作性不足等等。這些都凸顯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建設現狀與社會對幼兒教師的職業素養要求不相協調。那么,對其教材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及課程實踐等進行改革就很有必要。本文試圖就本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創新進行初步的研究,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
1 課程內容的改革與創新
1.1 明確課程定位
“活動設計”一般開設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二年級,旨在讓學生初步學會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而教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要在學生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說、彈、唱、跳、畫的基礎上,以幼兒衛生學、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的基本原理為依據,圍繞某一活動主題進行設計并加以實施,形成初步的教育教學能力,并運用到綜合實習與頂崗實習中去。在見習和實習環節,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成為其核心內容。因此,“活動設計”是學前教育專業必修的一門既重要又獨特的課程,與其它每一門專業課都密切相關,它以專業技能課為基礎,上啟“三學”,下啟“幼兒園教育見習、實習”、“幼兒園頂崗實習”,是理論和實踐緊密相結合的課程,是既注重理論基礎又注重實踐的應用型課程,對實現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實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具有重要作用。
但是,在目前的課程內容設計下,學生普遍偏好“說、唱、彈、跳、畫”等專業技能課,對專業理論課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對于教學技能的學習重視不夠,對本課程的學習普遍存在畏難情緒,導致本課程的教學達不到預期目標,直接影響了中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因此,在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明確本課程在專業課程體系中的重要地位,引起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重視。
1.2 整合、重構課程內容
“活動設計”涉及幼兒園健康教育、語言教育、社會教育、科學教育和藝術教育五大領域活動的設計與指導,為了避免原教材與“幼兒教育學”在內容上的重復交叉,筆者在教學實踐中,探索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與重構,以“總―分―總”的課程體系構成基礎性、技能性、拓展性三大模塊。
基礎性模塊即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基礎理論模塊,包括《幼兒園教育活動理論》、《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技能性模塊包括幼兒園五大領域教育活動的設計、實施、指導和評價;拓展性模塊包含周計劃的制定、半日活動計劃的設計和專門的說課訓練等。
具體的整合與重構如下:將“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整合到《幼兒教育學》的“幼兒園教學”一章;將“環境創設”整合到《幼兒教育學》的“幼兒園基本要素”第三節“幼兒園環境”;把《幼兒教育學》的“幼兒園教案的基本格式與編寫要求”整合到基礎性模塊的“幼兒園教育活動理論”中,并作為重點內容進行講解與實訓。幼兒教師必須會聽課、評課、說課,所以這部分內容要從附錄中提到基礎性模塊進行教學和演練,使學生在學習技能性模塊之前,已初步了解如何聽課、評課、說課,從而確保五大領域的教學與實訓順利進行。在基礎性模塊中,還要加入《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使學生盡快了解這兩個重要的幼兒園指導性文件,初步形成科學的幼兒教育理念。
在技能性模塊,要補充五大領域不同類型活動的設計與指導。如語言領域要補充談話活動、講述活動、文學作品學習活動、聽說游戲、早期閱讀活動的設計與指導;音樂活動要補充歌唱活動、韻律活動、幼兒打擊樂活動、音樂欣賞活動的設計與指導等,幫助學生初步掌握各領域不同類型活動的設計、指導的基本程序與策略。
拓展性模塊也是增補的內容,可請本地幼兒園骨干教師參與指導,讓學生掌握當前本地幼兒園關于周計劃、半日計劃及說課的最新要求。
經過整合與重構后的課程體系,打破了傳統的知識傳授框架,緊緊圍繞幼兒園領域活動指導的工作任務來設計課程內容,以“工作項目”為主線創設工作情景,突出了實用性、可操作性,利于學生達到幼兒教師應具備的“寫、說、授、評”(即寫教案、說課、上課、評課)四會的綜合教育教學能力。
2 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
改變本課程傳統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相分離的教學模式,代之以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雙模擬教學模式”, 將模擬幼兒園教學和角色扮演有機結合,通過創設一種學生與學生互動的幼兒園情境和心理氛圍,讓學生在特定的仿真模擬情境下,扮演主要角色“幼兒教師”與配合角色“幼兒”,進行心理模仿,按課前的設計,通過“幼兒教師”與“幼兒”的行為表現,來達到訓練職業技能的教學目的。雙模擬教學模式既能有效訓練學生的教學技能水平,又能幫助學生熟悉各年齡班幼兒的心理特征,較好地實現了“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對接”。
3 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
在教學方法上,改變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方式,代之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技能展示、任務驅動、案例教學等,使以往單純接受式的學習,轉向強調發現學習、體驗學習、互動學習,實現從“教”向“學”的轉變,從“知識接受”過程向“問題解決”過程的轉變。
3.1 技能展示
學前教育專業“說、唱、彈、跳、畫”等各項技能最終都要運用到領域活動的教學中,因此,在每個項目的教學中,可滲透相應的專業技能的展示,如:在語言領域進行幼兒故事講述、兒歌朗讀;在藝術領域,音樂活動可進行幼兒歌曲表演唱、幼兒舞蹈表演,美術活動可進行手工作品展示、一分鐘簡筆畫展示,等等。每節課前用3~5分鐘時間,每次1~2人,讓全班學生輪流展示專業技能,使專業技能與本課程內容有機結合。實踐證明,這是本課程課堂教學改革和創新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3.2 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能促進學生探究學習、主動學習、創造性學習。在本課程的教學中,筆者設計了“四大典型任務”和“一個特殊任務”。
四大典型任務:一是設計方案任務,要求學生初步學會設計五大領域活動方案,包括觀摩后的還原教案、自選內容設計及指定內容設計;二是制作教具任務,即制作試講所需的教具。要求作用上要有助于活動目標的達成,色彩與形狀上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材料上要提倡廢物利用;三是模擬教學任務,要求先在小組內試講,再每組選一人在全班進行模擬教學;四是說課、評課任務,由試講同學簡要說明活動目標的確定、指導策略的設計及目標達成情況,然后進行小組互評,最后由教師綜合點評。
一個特殊任務:記錄聽課本。配合本課程的學習,發給學生每人一本特殊的本子――聽課本。在各領域活動見習、公開觀摩活動、觀看教學錄像及模擬教學活動時都進行記錄聽課本實訓,要求記錄好各環節及“三語”(導入語、環節過渡語、提問語),并在“評議”一欄簡要寫下評語。老師對每次記錄情況進行批改,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指導。“記錄聽課本”的任務,是學習本課程的特殊任務,也為后續的見習、實習及今后的工作培養良好的聽課習慣。
3.3 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是通過精選典型的幼兒園教案、教學活動錄像為基本教學材料,將學生引入教育實踐的情境之中,通過案例的學習,引導學生運用相關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教案設計、教學實施的亮點及存在問題,幫助學生形象地理解幼兒園教案的結構與設計要求,強化學生對幼兒教師職業的體驗和理解,解決以往教學中學與用脫節的弊端,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 課程實踐的改革與創新
實踐教學是中職教育的靈魂,也最能體現中職教學特色。本課程實踐教學分為校內實訓與校外實訓兩個階段。
4.1 校內實訓
本課程學習之初以校內實訓為主,因為學生對職業技能掌握尚淺,不適合到真實場所進行反復大批量的訓練,宜在校內仿真實訓室中訓練職業技能。
(1)模仿教學。在實訓之初,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訓興趣,樹立信心,首先讓學生進行模仿,或模仿老師的示范,或模仿教學錄像,從片斷模仿到完整模仿;從集體模仿到個別模仿,使學生在模仿中得到許多體會和感悟。實踐證明,這是引導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入門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2)模擬教學。在模仿訓練后,學生對如何組織幼兒上課有了感性體驗,就可轉入模擬教學階段。學生每6至8人為一組,每組要完成教案設計、制作教具、組內試教,最后每組派出一人在全班進行模擬教學。模擬教學的總成績包括“模擬幼兒教師”和“模擬幼兒”兩個方面。聽課的學生要記錄聽課本,填寫教學評價表。
模擬教學完成后,要組織學生進行評課,評課的重點是目標的達成、目標如何達成及存在的問題。通過評課學習亮點,對于存在的問題則共同商討解決的辦法。這樣,學生在備課、上課、評課各個環節中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能有效培養學生的為師技能。
4.2 校外實訓
(1)觀摩見習。在本課程教學的各個階段,實行按需見習和不定期觀摩相結合的模式,強化課程學習的效果。在新生入學后,便確定各班的見實習園所,在每個園所開展公開課活動時,各相應的班級便可前往觀摩。見習后,要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總結,讓學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這種見習方式的優點是將理論與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既強化書本知識的吸收,又迅速地掌握教學實踐技能。
(2)綜合實習。在校內實訓完成后,安排為期五周的綜合實習。在實習中,開展教、玩具制作比賽;每個實習生要完成一節公開課,最后在小、中、大班各推薦一名實習生開展全園公開觀摩課。實習生開公開觀摩課時,實習園的業務園長、實習帶隊教師、實習生的指導教師及全體實習生都參加聽課,并安排下一屆學生前往觀摩。綜合實習的特點是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在指導教師的專業指導下,及時發現并糾正不足,迅速提高職業能力。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活動設計”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體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對“明日之師”教學能力的高低,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對其課程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課程實踐的改革與創新,是加強本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和培養合格幼兒教師的關鍵。本文立足“活動設計”課程的教學實踐,著眼實用型幼兒教師的培養,對課程進行了一些改革與創新,爭取摸取索出一些經驗,期待與同行一起切磋,共同推動本課程進一步改進和完善。
參考文獻
[1] 關永紅.《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指導》 課程實施中的問題與對策[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08(6).
一、尋找合適教案
在尋找教案之前,必須對教師自身素質進行分析,揚長避短。如口語表達能力、表現能力強的可選擇上語言課,繪畫能力強的可上美術課,表現力較強、唱歌比較好的就選擇上音樂課或舞蹈課,而針對表現能力不是很強,但語言簡潔,邏輯思維強的就選擇上科學課。根據自身特點選擇優秀教案的領域范圍,有目的地尋找,不至于漫無目的,浪費時間與精力。
活動領域確定后,必須明確此領域的要求,如科學領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利用學生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6歲兒童發展指南》強調:幼兒科學學習的核心是激發探究興趣,體驗探究過程,發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帶著這些新的教育理念去尋找相關優秀教案,我曾在《山東教育?幼教園地》上看到一則大班科學活動案例“巧頂紙板”,將幼兒生活中較常見的幾種材料:紙板、易拉罐、鉛筆、紙筒芯等作為教具,引導幼兒主動嘗試用不同材料巧妙頂起正方形、正三角形、圓形紙板,教師與幼兒一道津津有味地探索穩穩頂住紙板的秘密。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親歷了探究的全過程,從而有助于培養積極探究的態度,養成積極探究的習慣。
二、調整優秀教案
雖然現成的優秀教案上已標明施教對象,但不同地區的孩子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地域差異,且許多教育方式更是因人而異,此時必須根據本園孩子的實際情況對優秀教案進行適度的調整。當我選中大班科學活動案例“巧頂紙板”后,先進行預操作:準備一些材料和鉛筆、易拉罐、紙筒芯、圓形紙板,不作任何提醒與練習,讓大班孩子試著用這些材料頂起圓形紙板,結果發現大多數孩子都能成功頂起圓形紙板。很顯然,在大班上這節課的活動設計沒有挑戰性。用同樣的方法在中班做試驗,40名幼兒中有14名幼兒輕易地把紙板頂起來了。于是根據預操作的結果,我決定將它由大班科學活動改成中班科學活動。在預操作的過程中發現,較薄的紙板容易變形,影響操作效果,在準備材料時要盡量選擇硬實、不易變形的紙板,排除所有不利于操作的干擾因素。預操作可以幫助我們確定教育對象、活動材料、活動目標等,以便活動能夠科學地順利地進行。
《山東教育?幼教園地》上一則大班科學活動案例“巧頂紙板”,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
1.欣賞:激發幼兒頂紙板的興趣(播放獲獎雜技表演、幼兒用身體部位頂住紙板的游戲現場)。
2.嘗試:發現頂紙板的最佳位置(幼兒用紙筒芯自由嘗試頂紙板、發現成功的秘密、幼兒合作找并畫出中心點)。
3.探索:分析用不同材料頂起紙板的難易程度(猜想并記錄、嘗試并記錄、集體驗證操作結果)。
4.討論:找出有利于頂紙板的因素。
5.表演:分享頂紙板的快樂。
以上活動設計是適合大班幼兒的,程序比較復雜,而我的施教對象為中班幼兒,就不能照搬硬套,讓幼兒合作找中心點對大班幼兒來說并不難,而中班幼兒的合作能力、協調能力并不強。找、畫中心點有一定的難度,我就進行修改,幼兒操作結束后請兩個幼兒示范穩穩頂起圓形紙板,教師幫著畫中心點,然后請幼兒觀察教師做的記號,發現能穩穩頂住紙板的位置,通過觀察得出結論:只有頂住圓形紙板的中心點,才能穩穩地頂起紙板。于是我對活動過程進行適度調整:
1.欣賞:激發幼兒頂紙板的興趣
2.探索:用不同材料(鉛筆、紙筒芯、易拉罐)頂圓形紙板并討論:為什么有的材料容易頂起紙板(紙筒芯、易拉罐),而有的材料很難頂起紙板(鉛筆)?
3.二次探索:探索用鉛筆成功頂起紙板的秘密――頂住中心位置(幼兒嘗試頂紙板、請成功幼兒表演、老師畫出中心點、幼兒觀察中心點發現成功的秘密)。
4.表演:分享頂紙板的快樂。
三、打磨出優質課
優秀教案只是上好課的前提,還有諸多因素影響著一節活動課最終的效果,如教師的組織能力、教育技巧、孩子預知的經驗、教具的準備等。為了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優化,打磨出一堂優質課,還需在實際操作中不斷結合教學實際進行調整、優化。經過以上環節,我在上課的過程中發現了如下問題,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進行調整、優化,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反響不錯。
(1)問題設計具有局限性。活動的導入部分,請幼兒用身體的不同部位頂紙板,孩子站在原地,只能想出幾種玩法:用頭、肩、背頂紙板,僅局限在身體的幾個部位,并不能充分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封閉了孩子的思維。于是我就重新設計:請小朋友想出多種辦法和紙板玩游戲。幼兒想出了許多種玩法:紙板變成了方向盤、飛鏢、滑板車、陀螺、紅綠燈,用一只手指、兩只手指、三只手指、頭、手臂、背等部位頂紙板。開放性的問題設計,使幼兒活動內容更豐富,激活了幼兒的思維,更激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關鍵詞 學前兒童 科學教育 課程教學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10.046
Reflections on "Preschool Children Science Education" Teaching
HUANG Xunjun
(South Sichuan College for Preschool Education, Neijiang, Sichuan 641000)
Abstract The ability to "pre-school children science education" courses to foster pre-professional student capacity pre-school children science education activities, current teaching effectiveness "Preschool Science Education" course to be improved, the students carry out scientific education activities as well as inadequat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tatus of teaching "science education for children of pre-school" programs, an improved curriculum teaching "science education for children of pre-school" effect of the measures.
Key words preschool children; science education; course teaching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作為一門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前師范課程,能幫助學生系統掌握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相關基礎理論,了解幼兒園科學教育的目標任務、內容方法、活動設計、材料選擇、環境創設和活動效果評價等知識,從而培養學生設計、開展和評價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能力,因此,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必須不斷提高“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的教學效果,從而推動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發展。
1 當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教學的現狀
當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的教材內容大致相同,其中的大部分教材理論性較強,實踐指導性較弱,理論論述不夠簡明,部分章節的內容要求有實踐經驗為基礎,對幼師生在校期間的能力提升幫助不大。課程的教學安排主要以完成教材內容為主,理論課時多,實踐課時少。從教學效果上來看,學生設計的大部分教案的目標表述規范,目標定位不符合年齡階段目標、對方法技能目標和情感態度目標把握較差;活動流程的設計不完整或與目標不切合,缺乏創新性,部分活動過程沒有體現出科學活動的探究性,對相關科學現象的解釋不恰當甚至出現知識性錯誤。在試講環節還發現學生對科學方法和技能的運用很不熟練。
2 影響“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教學效果的原因分析
2.1 學生的科學素養較薄弱
(1)科學情感、態度和興趣。由于受到長期存在的封建社會科舉制度價值觀念的影響,當前社會的主流意識仍然崇尚“學而優則仕”價值觀念,家長和部分教師重視學生學習人文社會科學而不重視自然科學,加之封建迷信活動在學生生活中的廣泛存在,學??茖W教育給學生宣傳的正確價值觀輕易就被家庭和社會的負面思想,學前教育專業的絕大部分學生都沒有真正熱愛科學的情感和相信科學、崇尚科學的態度,由于學生價值觀念上認為科學不重要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知識教學而不重視學生興趣培養這兩方面的原因,學前教育專業的絕大部分學生都對科學不感興趣。
(2)科學方法和技能??茖W方法和技能離不開實踐和實驗訓練,中小學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和科學課程擔負著培養學生科學方法和技能的任務。在當前的教育實踐中,只有一小部分條件較好的小學開展了綜合實踐活動和開設了小學科學課程,師資和硬件條件較差的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和科學課程沒有按要求開課。中學階段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流于形式,由于實驗條件限制和教學方法選擇等方面的原因,物理、化學、生物和地理等科學課程中的實驗方法和技能訓練不到位,學生機械地按要求進行實驗操作,往往不明白實驗的目的以及為什么要按要求操作,只操作不思考,沒有真正動手動腦地探究科學。而學前教育專業的生源大部分來自有以上情況的學校,掌握的科學方法和技能都比較少。
(3)科學知識??茖W知識的學習應該讓學生在科學探究的基礎上通過探究活動進行意義建構,對科學感興趣和進行探究是獲得知識和理解知識的重要條件。當前的中小學科學課程教學重在知識的講授與記憶,學生對知識的印象不夠深刻,沒有理解知識的涵義,不能建立起知識間的聯系,掌握的科學知識數量不夠,質量不高。
2.2 課程的部分理論偏難、實踐不足
當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普遍對科學的興趣不高,幼兒園的科學教育活動的發展也處于初級水平,加之長期以來重視語言和藝術的價值觀念使學生對本課程的重視程度不夠。學前兒童科學教育這門課程教材中的理論知識較多較難,學生學習起來覺得困難、無趣,久而久之就會失去對本課程的興趣并產生畏難情緒而厭學。課程安排的理論課時較多,學生實踐課時較少,且由于師生比的限制,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能得到教師及時的指導,實踐教學效果也不佳,因此整個課程的教學效果不高。
2.3 學生缺少對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直接經驗
見習和實習是獲取有關幼兒園科學活動的直接經驗,了解幼兒園科學活動的重要途徑,由于客觀原因,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見習和實習時間少??晒W生學習、研究的視頻資料也較少,學生對幼兒的認知水平、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了解不夠,在活動設計和試講等方面不能進行借鑒學習。
3 提高“學前兒童科學教育”課程教學效果的措施
3.1 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幼兒教師的科學素養是指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及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兒童科學教育的要求,幼兒教師所應具備的科學精神、科學知識和科學方法、能力等?,F代幼兒教師在具備公眾基本的科學素養的基礎上,還應該具備能體現鮮明的時代特征和職業特征的科學素養。①幼兒教師應有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學習科學的興趣、熱愛科學的情感和相信科學、崇尚科學的態度;知道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包括產生疑問、進行猜想、進行驗證三個基本步驟,知道科學探究常用的方法包括觀察、實驗、歸納演繹等,知道幼兒學習科學的方法,掌握進行科學實驗的相關技能;掌握自然科學的核心概念。
由于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校時科學素養薄弱,應該開設“自然科學基礎”課程來切實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為學生學習“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和開展幼兒園科學活動做準備。
3.2 進行科學教育活動專項見習、收集高質量的幼兒園科學活動示范視頻
教育見習和實習能促進學生專業思想的形成,專業知識的完善和專業能力的提高,因此,應當加強與各實習基地的聯系,組織學生到幼兒園進行科學教育活動專項見習。同時還要收集高質量幼兒園科學活動的視頻資料供學生借鑒學習,增強學生對幼兒園科學活動的認識。
3.3 精簡課程理論,突出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指導思想,強化學生實踐教學
(1)必備的理論基礎。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應用性課程,學生必須掌握必備的理論基礎才能進行各種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實施和評價。在本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簡明扼要地講解科學的價值、科學的本質、科學素養的定義、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生活教育論等與科學教育有關的教育學和心理學知識、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活動的特性、目標、內容方法、科學教育活動設計的一般規范、各種科學教育活動的設計思路以及活動的評價等必備的理論基礎。在教學過程中應通過學習簡單的例子、找關鍵詞、編順口溜等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對于一些學生已經在衛生學、心理學、教育學、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導原理等課程中學過的知識則要簡明扼要地歸納、提煉,用盡量簡便的方式讓學生掌握本課程完整的知識體系。
(2)重要的指導思想。在本課程的理論基礎中,科學的價值、科學的本質、科學素養和科學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最為關鍵的三個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應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科學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幼兒園科學活動的重要性,要通過講解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讓學生真正理解科學的本質在于探究,要通過講解科學素養和科學教育活動目標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意識到制定科學教育活動的目標對開展科學教育活動的重要性。從而讓學生重視科學教育活動,并將探究式教學的理念落實到科學教育活動中。
(3)實踐教學。本課程的實踐教學應包括選編科學活動內容(制定教學計劃)、設計科學活動、分組試講和說課、制作科學教玩具幾個方面。
學生開展科學活動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教什么的問題,因此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選編科學活動內容的能力,在教材中專門介紹了幼兒園科學活動的內容范圍、選擇科學活動內容的原則和編排方法,但理論性強,學生必須經過實踐才能掌握,在教學過程中應讓每個同學制定一個科學活動計劃并寫出選編說明,然后在班級展開互評。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熟悉幼兒園科學活動的內容范圍,掌握選編科學活動內容的原則和方法,也促進了學生對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目標的理解,為順利開展科學活動的設計和試講做好準備。
設計幼兒園科學活動是本課程的重中之重,學生選擇了合適的活動內容以后,就要設計出完整的教案,此環節除了要幫助學生掌握教案的基本格式以外,還要幫助學生對具體活動的目標、重難點、活動方法和組織形式、活動準備、活動過程等方面進行設計和優化。重點指導學生的目標定位、活動材料準備和活動過程安排,尤其要考查學生活動過程是否具有探究性,兼顧教學設計的規范和科學教育活動的內涵,從而提高學生設計幼兒園科學教育活動的能力。
分組試講和說課是學生模擬授課、解說自己的活動設計方案的過程,除了要訓練學生的教態和教學技能外,還要在實踐中檢驗學生的活動材料準備是否恰當,活動流程的安排是否可行和合理。在此環節教師應讓學生養成做聽課記錄的良好習慣,并為學生制作詳細的評分表,讓小組成員逐項進行詳細的打分,從而引導學生認真地對試講同學的教學設計、教師技能等方面的優缺點進行思考。通過分組試講的方式,既能讓學生模擬了幼兒園科學活動的場景、練習從學生到教師的角色轉變,也能讓學生通過相互學習和討論來實現共同提高。
制作科學教玩具是提高學生開展科學教育活動能力的重要途徑。科學活動的部分內容具有抽象性和復雜性、活動過程具有探究性,幼兒的思維以直覺行動思維和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因此,學生必須學會制作和利用教玩具來幫助幼兒探究科學。在要求學生制作科學教玩具時可先將作品簡介的空表發給學生,通過讓學生填表來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設計和制作科學教玩具,鼓勵學生制作出關于不同科學內容的教玩具,然后舉辦展覽,讓學生相互學習,從而提高學生制作教玩具的能力,促進科學教育活動質量的提高。
什么是幼兒園教育活動?一般認為,幼兒園教育活動是指教師根據教育目標要求,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支持、引導幼兒主動、生動、富有創造性地活動的過程。簡單地說,就是“教師引導,幼兒活動”。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就是教師依據幼兒發展的需要和教育要求,依托一定的背景資源,在活動實施之前對活動及其相關要素進行分析、確認、規劃和邏輯組織加工,使活動順利開展并達到預期的活動效果的工作。這項工作對教師來說是完成幼兒園保教任務的必然要求,無論是中國的幼兒園教育活動,還是國外的幼兒園教育活動,都離不開教師的設計工作。在此,我們所說的“活動設計”,并非只是“一紙教案”(這只不過是活動設計的一種形式和要求),而是要特別強調:其一,這種設計是對不同形式的教育活動的設計(不僅僅是“教學”活動);其二,教育活動設計的形式是不同的(不僅僅是“文本”形式)。
二、關于“教育活動”設計和“教學活動”設計
許多教師一談到教育活動設計,可能在觀念上不自覺地指向教學活動設計。有的人甚至把教學活動說成是幼兒園的正規性教育活動,非教學活動就是非正規性教育活動。這是非常錯誤的。從《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及《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文件中對“教學”一詞的使用看,我們發現,前兩者的全文各使用了一次“教學”這個詞,而后者中并沒有用到這個詞。如果教育活動只是指“教學活動”,那是非常狹隘的教育活動觀;如果教育活動設計只是指“教學活動設計”,其設計的價值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把教育活動設計看成是“一紙教案”這樣的文本形式,同樣是對教育活動設計的片面理解。
三、關于“活動任務”與“活動目標”
一些教師常常混淆教育活動任務和活動目標。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活動任務”,一般是指幼兒在活動前或活動中非常明了的具體活動及其內容要求,或指幼兒在活動中的具體工作。無論如何,教師應該在幼兒開始活動之前以一定的方式清晰明了地向幼兒交待活動任務。“活動目標”一般是指教師對幼兒在參與并完成教育活動任務的過程中所獲得的學習或發展成果的一種指向或預期。很顯然,活動任務與活動目標是不同的?;顒尤蝿帐怯變旱模顒幽繕耸墙處煹模ㄓ變鹤约翰⒉恢?,也不可能知道),問題是許多教師忽視活動任務的設計,卻緊緊抓住活動目標不放。更令人不解的是,國家對不同年齡幼兒在不同領域的學習與發展目標的規定是十分清晰的,為什么在教育活動設計中還要突出強調活動目標呢?我認為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教師中心”或“教師本位”的觀念使教師相信:有了活動目標,教師自己對活動本身才有把握,組織活動時心里才有底兒;二是目標模式的課程觀念深深地影響著活動設計,一些教師認為有了活動目標,活動開展才有意義,活動過程才有針對性,活動評價才有依據;三是對活動目標與教育目標的關系的理解,使教師認識到活動目標是教育目標層層分解后的具體化,既然有教育目標,就必然有相應的、具體的活動目標。前兩點顯然是陳舊的觀念,需要更新。第三點在此需要特別說明一下:從現實來看,人們常常把教育目標、課程目標和活動目標聯系在一起。一般認為,教育目標要通過一定的課程來實現的,課程目標通過一定的教育活動來實現。但是,如果認為教育目標可以分解為不同層次的課程目標,課程目標又可以分解為不同層次的活動目標,就可能混淆了教育、課程與教育活動之間的關系。
四、關于“活動功能”與“活動目標”
【關鍵詞】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幼兒園課程;數字化;幼兒園課程資源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604(2009)01/02-0015-05
進入21世紀以來,從分科走向整合已經成為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主要動向。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是目前促進我國幼兒園課程發展和提高教師課程指導水平的關鍵。筆者承擔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課題“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研究”,在本文中對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的功能和價值進行探討,以期為這方面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借鑒。
一、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的需求狀況
1.幼兒園數字化建設現狀
近年來,幼兒園的數字化水平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從硬件上看,郭力平等人在2005年采用分層抽樣調查的方法,考察了上海市99所四種類型幼兒園(示范園、一級園、二級園、民辦園)應用信息技術的具體狀況,結果表明:多數幼兒園在硬件配置和網絡建設上為信息技術的應用奠定了較好的物質基礎,98%的幼兒園已經配備了電腦。這些電腦一般都是供教師使用的。同時,投影儀、數碼相機等設備的使用率也大大提高?!?〕
教師們也普遍具備利用網絡搜索信息的一般能力。有調查指出,教師一般利用搜索引擎,比如“百度”“谷歌”“雅虎”“搜狐”等門戶網站;或者利用教育網站,比如“上海幼兒教育網”等收集課程素材和資源。〔2〕有不少教師習慣在幼教論壇里與同行互動,交流經驗,交換教案,從而獲得更多的教育靈感。
但必須看到,幼兒園對電腦的使用仍以文字處理為主,教師很少運用各種教育教學軟件,課程中通過數字化媒介實現的內容很少,難以跟上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雖然習慣于使用搜索引擎等在網上查找資料,但一般的幼教專業網站對資源的分類、整理不夠重視,雖然資料不少,但教師常常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去檢索需要的資料;而教師自發的網絡資源分享和現有的一些提供教案的網站雖然豐富了幼兒園課程內容,實現了信息的流通共享,但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首先,這些論壇、網站提供的資源類型單一,一般只有教案、方案,或者簡單的PPT、圖片等;其次,內容重復現象嚴重,幾個大型幼教論壇上的課程資源互相轉帖,真正原創、創新、新穎的內容并不多見。此外,教師如果想改良現有的教案比較困難,往往需要重新查找資料、整理內容,工作量大。
綜觀國內各種網站和這些網站上能夠共享的幼教資源,我們發現普遍存在著這樣一些問題:(1)網上課程資源雖然豐富,但是主要是各教育類網站中的課程信息,專門的幼兒教育課程網站相對較少,各幼兒教育類網站上的課程資源從形式和內容來看都有雷同之處,尚未形成鮮明的特色。(2)有些幼兒教育類網站集文件法規、教育活動信息、優秀教案、學科教育教學研究等欄目為一體,雖然資料豐富,但是針對性差,真正符合教師教學需要的內容不多,教師難以利用和二次開發。(3)技術標準不規范,操作不方便。(4)各地獨具特色的課程資源缺乏有效的交流和補充,資源的浪費和重復建設現象仍然存在。因此,以新科技為基礎,整合幼兒園教師迫切需要的課程資源,建立適合幼兒園使用的課程資源數據庫十分必要。
2.幼兒園課程資源庫建設現狀
教育部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了幼兒園教育內容的“全面性”“啟蒙性”和各方面教育內容的“相互滲透性”要求,反映了新的幼兒園課程整體觀念的導向。這對幼兒園課程的創設和實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課堂上教師要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構建知識樹,創新地將幼兒的關鍵經驗整合在同一主題中,支持幼兒生成新的知識體系;課后教師必須具備查找、整理、綜合使用各種課程資源的能力,在幼兒可以生成和學習的各個方面準備充足的教學支持性資料。在幼兒園課程的實施過程中,充足的課程資源可以使教育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有利于幼兒和教師的互動與發展,同時有助于教師和幼兒在活動中生成新的課程內容,從而形成具有園本特點的課程方案。
然而,目前幼兒園普遍面臨的困難是,無論采用何種課程或者教材,課程資源都處于相對缺乏的狀態。伴隨著整合課程的推行,幼教工作者發現,教師的日常教學準備需要足夠的課程資源作支撐,但是現有的課程資源難以滿足幼兒的學習和發展需要,這也是教師在課程設計和實施中普遍面臨的困境。
按照課程資源的可利用程度,我們可將課程資源分為校內課程資源、校外課程資源和信息化課程資源三類?!?〕調查發現,教師在發掘和使用這三類課程資源時都存在一定困難。校內課程資源往往不夠新穎獨特;校外課程資源因為幼兒家長和社區條件的不同,具有較大的隨機性,很難完全符合課程的需要;信息化課程資源數量多,但是質量得不到保證。
來自幼兒園課程研究實踐的信息告訴我們,我國幼兒教育的文化情境特點決定了我們既不可能照搬西方的課程模式,也不可能照抄西方的課程資源系統內容。因此,研究具有中國特色的、能夠為幼兒園課程提供最佳配套條件的數字化資源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數字化資源庫對幼兒園課程的支持
數字化時代的課程勢必融合信息技術。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從教育實踐的角度看是指信息技術(主要指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包括教育活動的準備、實施以及評價等在內的教育活動的各個層面。〔4〕
通過對幼兒園課程的深入研究可以發現,在實施幼兒園整合課程的背景下,教師在主題活動中急需大量相關課程資源的支持。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為教師提供的資源應具有如下特點:首先應該是海量的。整合課程的開放性特征決定了教師不可能以單一預設的教案或者教學資料支持所有幼兒的發展。除提供幼兒學習的關鍵經驗之外,教師還必須對幼兒自發生成的內容作出回應。主題活動的開放性特點決定了教師需要花大量的時間來備課,才能很好地支持幼兒自發生成的內容。其次應該是以網絡化形式呈現的。幼兒在主題活動中生成的內容雖然沒有固定的方向,但知識之間具有關聯性,教師在課程的安排和組織上也具有一定的導向性,因此資源的整合應突出網絡化特征。第三應該是具有幼兒園教學特征的、稀缺的、獨特的。教師在普通搜索引擎中得到的資料不一定適合教學。在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中,所有資源都應該是適合幼兒園使用的、特別好用的資源。
隨著科技的發展,得益于互聯網平等、交互、去中心化的特點,新一代的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除了提供數字化和網絡化的便捷、節約成本、提高效率之外,還在知識管理、信息服務等領域具有明顯的優勢。第一,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能最大程度地為教師提供多樣化的資料。互聯網利用技術優勢能最大程度地收集、檢索和整理幼兒園課程所需的資源,這些資源不僅內容豐富多彩,而且形式多樣,適合教師在不同情境下選用。第二,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能為教師設計和實施課程提供最大的自由度。教師可以從豐富的資源中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具有個人特點的材料設計活動。同時,教師也可以針對每個幼兒的不同特點,為其量身定制教學計劃,使幼兒的個體差異性得到充分的體現。第三,基于互聯網技術的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支持多用戶在同一平臺上登錄,這極大地方便了教師和家長之間的交流。家長可以及時了解到孩子的情況以及課程的內容,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教育。教師也能方便地與家長溝通,共同促進幼兒發展。第四,互聯網具有存儲、調用的便利性,教師可以很方便地對自己原有的教學設計、課程實施進行比較和反思。在不斷更新自己的資源庫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經常對教學進行評估和反思,這對教師的專業成長具有積極意義。
三、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的架構
如何構建真正具有數字化意義的課程資源庫,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便利、更多元的教學與教材信息?怎樣通過信息化、數字化課程資源庫的建設,為幼兒創造更多的學習機會、更多元的學習環境、更具彈性的學習時間?為回答以上問題,有必要深入探討如何建設中國文化背景下的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
我們認為,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的建設應該以幼兒園及其教師為最終用戶,強調對幼兒園課程的適用性,同時還可以向上、向下延伸,開發出與家長、幼兒互動的功能。這一系統的開發和建設團隊應該包括軟件開發和早期教育兩個專家團隊,從技術支持和課程建設兩個方面保證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的架構。
1.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的創新特點
(1)個性化
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雖然強調對海量信息的快速處理,但僅有速度和數量是不夠的。教師對自己認為適用的資源必須經過自己的判斷和處理,使其具有個性化的特點。因此,資源庫必須在尊重教師教學自主性的基礎上,為教師提供各種服務,以便教師對資源庫的內容進行整理和篩選。例如,教師可以使用Rss閱讀器訂閱資源庫中出現的新內容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Rss閱讀器可以自動在資源庫中為教師挑選出他們感興趣的內容。假如教師對藝術教育類課程資源感興趣,那么可以用Rss閱讀器設置相應的標簽。一旦資源庫有這一類資源的更新,Rss閱讀器就會自動將摘要發送給教師。教師可以通過Rss閱讀器,在線或者離線瀏覽摘要或內容,不必登錄資源庫就能得到需要的資源。應用這一技術,資源庫就能在資源到達用戶之前,根據用戶的需求和興趣對它進行篩選和分類,最終使用戶得到最個性化的信息服務。
(2)互動性
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具有信息交流的雙向性特征。使用博客等方式,不僅資源庫的開發者,也包括資源庫的使用者,都可以在資源庫中編輯、消息,實時更新,還可以進行留言、評論、回復。這是一種真正的雙通道交流模式。向小英和江勇在一項針對幼兒園教師博客使用情況與教師專業發展的調查中指出,博客以其獨特的優勢,不僅在教師知識管理、教學與研究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且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有重要的價值。調查中有87.5%的教師認可了博客對教師專業成長的積極意義?!?〕有鑒于此,強調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建構的互動性,將有益于增進教師之間的聯系和交流,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3)共享性
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的建設可以借鑒維基百科(viki)的編撰模式,這種面向群體的協作式寫作模式能夠讓所有參與者都發表意見,或對共同主體進行擴展和探討。幼兒園教師在很多問題上都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有著可供群體分享的獨特資源,維基百科的形式能夠幫助資源庫有效聚合信息,集中更多用戶的寶貴經驗。目前,互聯網技術已經有很多較成熟的分享應用功能,如共享書簽、共享電影、共享圖片、共享音樂等。資源庫應為用戶提供收集、創建、、管理、分享、維護的平臺,強調用戶的參與和合作。
(4)社會網絡性
除了強調個性化應用外,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還強調用戶之間的密切互動。社會性網絡軟件在資源庫中將扮演重要角色。幼兒園教師之間基于共同的工作背景、教學需要,可以以認識朋友的朋友為基礎,拓展自己的社會性網絡。教師可以在博客中添加“朋友”,關注對方的動態,并及時向對方發送自己的更新。這些服務將有助于教師之間的深入交流。資源庫不僅是簡單的知識點的集合,更是人際網絡、人力資源的集合。同時,在教師與家長、家長與家長之間也能建立良性的互動,極大地豐富課程資源。
2.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的主要內容
我們在研究中發現,一個合適的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應當包含三方面的要素,分別是教師資源、兒童資源和家長資源。
(1)教師資源是為幼兒園教師提供的教學支持系統
從我國幼兒園課程的現狀來看,教師資源應涵蓋不同的課程主題,為使用不同教材的教師提供便捷的教學資源。比如,“動物”是各種不同課程的教材均會涉及的主題,無論哪個幼兒園使用哪種教材,均需要尋找有關動物的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從主題切入,在課程數字化資源庫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資源。
為便于教師使用教學資源,資源庫還要在搜索引擎方面加入“領域”的概念。仍以“動物”主題為例,教師需要檢索有關動物的信息時,可以根據需要檢索語言領域相關的活動,或者檢索音樂領域相關的活動。以多媒體為基本載體的課程數字化資源庫,將最大可能地為教師提供豐富的生動的課程支持。
在我國幼兒園教育的特有文化情境中,我們還必須分別考慮教師資源對集體活動、小組活動和幼兒個別活動的支持,同時也需要加強資源庫的資源管理和使用功能,以便教師可以迅速檢索資源、收藏資源、分享資源和編輯資源。當教師可以輕松地將尋找資源、設計活動、組織活動和反思活動連成一體時,數字化資源庫就可能產生更大的功能和價值。因此,好的課程數字化資源庫不僅是對教育環境中現有資源的一種補充,而且會為教師提供從根本上改變教學關系和教學活動的機會。
(2)兒童資源是幼兒學習的支持系統
有別于一般的數字化兒童游戲和學習軟件,我們所說的兒童資源是關乎幼兒園課程內容的,是兒童課程學習經驗的延伸。圍繞課程主題發展的兒童資源,通過豐富多彩的游戲學習方式,可以幫助幼兒鞏固課堂學習的知識,拓展課程學習的經驗,最大可能地發展自己的能力。
一直以來,有關兒童使用電腦與網絡的問題,存在著諸多爭論?,F實告訴我們,在今天,兒童通過電腦學習已經是不需要討論的問題,而學什么和怎么學才是需要我們關注和審慎研究的。在資源庫里設置兒童資源,我們不光要強調有利于學前兒童學習的關鍵經驗,還要符合學前兒童的學習特點和方式,符合學前兒童使用電腦學習的限度。特別要強調的一點是,我們一定要在學前階段就關注網絡時代兒童學習的問題,從小幫助兒童建立通過電腦網絡學習的道德行為規范。這是一個學前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的大問題。
(3)家長資源是家庭教育的支持系統
為家長提供了解與理解兒童和教育的途徑,這是現代幼兒園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的建設,應當把家長資源的建設放在重要的位置。讓家長通過資源庫知道最近孩子在學習什么,孩子學習和發展的狀況如何,怎樣指導孩子的學習,這些在資源庫建設中都是可以實現的。網絡時代的家園合作將更好地促進幼兒發展。
總之,在課程改革的進程中,人們逐步認識到信息網絡資源對現行課程的影響是深刻的、長遠的、劃時代的?!?〕基于互聯網技術的課程數字化資源庫將有助于體現尊重每個兒童的特點、愛好、興趣的兒童觀,構建符合每個兒童特點的獨特課程體系。教師專業能力和技能的發展、知識結構的優化、合作意識的增強和教學方式的轉變,也能在他們使用課程數字化資源庫的過程中得到體現。資源庫的開發和利用將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推動力?!?〕在幼兒園的教學管理中,數字化資源庫可以為課程資源的保管和更新提供便利。教師集體使用數字化資源庫,不僅經濟,而且有助于開展小組學習和討論。同時,基于互聯網的新技術,幼兒園與家庭、社區乃至整個社會的互動將成為可能。資源庫在幼兒園與家庭、社區之間搭建起橋梁,也可以擴大幼兒園課程資源的容量。
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的建設必將為教師的教學和專業發展帶來巨大的益處。和所有基于網絡的產品一樣,互聯網是數字化資源庫的生存環境,幼兒園教師、幼兒和家長則是資源庫的服務對象和支持者。資源庫必須緊跟互聯網的發展趨勢,分析用戶的需求,追求最佳用戶體驗?;ヂ摼W技術進步帶來的新理念,也對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的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對于幼兒園課程數字化資源庫來說,開發符合新一代互聯網服務理念的產品,應用新的技術,提供更好的服務,才能保持資源庫對教師及其他用戶的吸引力,并保證資源庫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郭力平,錢瓊,等.上海市幼兒園應用信息技術的調查與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6,(6):37-40.
〔2〕付娜.新課程實施中的教育資源信息化〔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8,(8):113-114.
〔3〕閆紅敏,范蔚.芻議課程資源及其有效開發〔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6,(2):38-40.
〔4〕郭力平,王雋.如何看待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J〕.人民教育,2005,(11):20-21.
〔5〕向小英,姜勇.幼兒教師專業發展新路徑:“博客”與教師成長〔J〕.學前教育研究,2006,(7-8):93-94.
〔6〕李宏斌.信息網絡資源對幼兒發展及現行課程的影響〔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08,(4):104-105.
〔7〕李定仁,段兆兵.論課程資源開發與教師專業成長〔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5,(6):42-45.
On the Functions and Values of Digital Curriculum Resource Database in Kindergarten
Zhou Jing, Chen Si
(College of Preschool and Speci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