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4 19:47:2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現代化管理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開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發展的新階段,我們的德育(包括德育學科)發展也開始了新的歷程?,F在的德育已經不是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德育了,當前對中學生應強化九種觀念當今的中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新人。新的時代要求我們的中學生具有新的觀念、新的素質??墒?,由于種種原因,我們的一些中學生,思想落后于時代的步伐。他們或迫于升學的壓力,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升學”書;或在優越的環境中長大,缺乏艱苦奮斗精神和拼搏進取意識;或對社會現實缺乏正確的認識……所有這一切,都不利于他們的成長與進步。因此,我們的中學班主任老師,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抓緊對學生進行新形勢、新觀念教育。具體講,應對中學生強化如下一些觀念:
1.價值觀念。學生的價值觀念在很大程度上受著社會和家庭的影響。目前出國潮、經商風、股票熱的興起,拜金主義思想的抬頭等給中學生的思想帶來了種種困惑,致使他們的價值觀念形成了多元化、層次性的特點,給他們的價值取向與行為方式上更多地打上了“實惠性”和“個人化”的烙櫻因此,我們應采取辯證的觀點,在強化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的過程中,要反對享樂至上、見利忘義、一切向錢看的錯誤觀點和做法,要幫助中學生樹立在社會主義、集體主義原則下,正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提倡先公后私、勇于奉獻,把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更好地結合起來,教育他們從時代的高度,找準自己的人生價值坐標。
2.競爭觀念。要幫助他們強化競爭觀念,讓他們認識到,只有勇于競爭的人,才能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同時還要教會他們競爭的方法,使之學會戰勝自我,學會排除競爭中的困難,敢于承擔競爭的壓力;幫助他們樹立敢為天下先,敢奪桂冠的決心;激勵他們敢于發揮自己的特長與優勢,走成才之路。
3.信息觀念。我們應從現在開始,及早對中學生進行信息教育,強化他們的信息觀念,教會他們收集、篩癬處理信息的方法,目前我們的一些中學生,整天(為升學)埋頭于書本之中,對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在一定意義上變得“孤陋寡聞”了。這種現象如不及時糾正,一旦在他們頭腦中形成了一種封閉的思維定勢,那么,他們將來走向社會后,將對信息缺乏應有的洞察力,使有價值的信息日日流失掉。因此,我們應通過開展一些有益的活動,提高中學生對信息的洞察力,養成他們重視信息、收集信息的良好習慣。
4.法制觀念。當前一些中學生的法制觀念淡保一是不知道怎樣用法律來保護自己的正當合法權益;二是不知道怎樣遵守法律,犯了罪還不知是怎么回事。
未來的社會是法制社會。我們現在的中學生,再過幾年、十幾年,都要步入社會,成為社會的一員。只有懂法、知法、用法,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因此,無論從杜會的需要還是從中學生成長的角度看,強化中學生的法制觀念都是很必要的。我們的班主任應通過舉辦講座、開展活動等形式對中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教育。
5.集體主義觀念。不少中學生集體主義觀念淡薄,只關心個人的前途、個人的利益,不考慮他人的前途和利益;只強調別人、社會理解自己、關心自己,卻不知道理解別人、關心別人,有的甚至把個人凌駕于集體之上,認為在市場經濟的“大海”中,有本事就有了一切,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未來的社會不僅需要競爭,更需要團結、協作。要知道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許多事情需要大家集思廣益、形成合力,才能辦成。一個人單槍匹馬,常常是寸步難行,因此我們必須強化中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使他們認識到依靠集體和團結協作的重要性。
6.市場經濟觀念。要強化市場經濟觀念,就要進行商品價值、價格、價值規律、稅收常識、債券、股票、股份制常識等等內容的教育,強化商品意識、經營意識、效益意識、風險意識。
7.新觀念。當今世界正面臨著科技挑戰、市場經濟挑戰,國際間的競爭日益激烈,固步自封肯定要落伍,因循守舊肯定要碰壁。為了使今天的中學生在明天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我們必須強化他們的開拓創新觀念,通過開展各類活動,培養他們的開拓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
8.自強自立觀念。未來社會對人才的要求是:必須具備良好的適應能力、鮮明的個性特征和自強自立的觀念。當今的許多中學生既未經受動亂年月的煎熬,又未經受艱苦生活的磨難,家長過多的關心愛護,滋長了他們的依賴性,一遇挫折便消極悲觀。自卑起來,這不利于他們將來參與社會的競爭。因此,我們應強化中學生的自強自立觀念,幫助他們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教育他們自強不息,百折不撓,克服自卑感,做生活的強者。
9.時間觀念。這是早已有之并不斷為人們所重視的觀念,在當今的班主任工作中仍需要進一步予以強化?,F在不少中學生,時間觀念不強,把許多寶貴的時間都白白消耗于武俠小說、游戲機之中,這是一種表現。另一突出表現則是學習中打消耗戰、疲勞戰,用大量的時間投入,獲取很低的學習效率。這是很可惜的。
1.1管理藝術性
經濟管理除了具備管理實用性性質以外,還具備管理藝術性性質。有觀點認為,經濟管理的關鍵不在于如何管理,也并不在于如何對經濟進行掌控,而在于規劃,在于思考以及策略的應用。這是經濟管理的藝術性,經濟管理常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而思考并規劃,利用有效方法對難題進行解決,策劃出恰當的、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經濟管理才能取得具體成效。
1.2管理的創造性
創造性不僅僅只是經濟管理具備,其他管理活動也具備一定的創造性。從某種角度上來說,經濟管理的管理內容之一是對人員進行重新配置,使其達到最佳配置狀態。只要人員配置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經濟管理效果就會得到提升,管理目標也就能夠實現,這是經濟管理創造性和能動性的魅力所在。
1.3管理的民主化
經濟管理是一項民主活動,需要企業全體人員的配合,所以企業在實施經濟管理活動時,必須重視民主性。管理者要充分發揮民主精神,協調好企業各部門之間的關系,調動起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并利用自身所具備的經濟管理專業知識開展民主化管理,以此來提升經濟管理效果。
1.4管理的自動化
管理自動化是經濟管理現代化的最大特點。從管理效率上來看,經濟管理實現自動化以后,管理效率會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因為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引進會使得管理勞動力大大減少,自動化儀器的使用會使原本煩瑣的管理工藝變得簡化,這對經濟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加有利。
2經濟管理的發展新趨勢
2.1管理觀念受發展潮流影響,發生了新變化
受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的影響,我國國門打開后,企業經濟管理觀念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原本傳統的、落后的經濟管理理念面臨淘汰,新的管理觀念正在滋生,這是新形勢下我國現代企業經濟管理理念的轉變,是推動我國企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分析企業經濟管理理念的轉變內容,發現企業當前已經將現代化經濟管理放到了企業管理工作的首位,并放棄了傳統的“重技術,輕管理”理念,重新對管理進行了認識,并加大了對管理的重視;此外,現代企業改進了經濟管理模式,將現代化技術手段應用到了經濟管理中,將經濟管理能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出來,實現了經濟管理的科學化;在人員聘請方面,企業聘請了具備專業經濟管理知識的人才,依靠完善、健全的經濟管理制度來對經濟進行管理,確保了經濟管理的專業性和自動性,切實推動了經濟管理的發展。
2.2經濟管理制度變得更加健全
新形勢下的企業經濟管理制度也有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進,不僅制度內容變得更加完善完整,制度要求也變得更高。企業在開展實際性管理活動時,轉變了傳統的管理模式,利用新模式構建出了新的經濟管理模型,同時對人性化、民主化管理理念引起重視,站在員工角度思考問題,進一步提高了企業經濟管理的水平。對于經濟管理模式的建立來說,需求是決定模式建立方向和建立形式的關鍵,新經濟管理模式建立在企業經濟發展需求之上,想要改進以往落后的經濟管理模式,就必須找準落后位置與落后原因,再在此問題和原因的基礎上加以改進。新形勢下的經濟管理模式引進了人文化管理,認為經濟管理活動應該堅持以人為本,圍繞“人”開展,所以企業在建立新的經濟管理體制時,會更加深入的分析人的生理、心理活動,將人文性、民主性體現到經濟管理機制上,讓其機制變得更加完善。
2.3管理方式變得更加民主
科學的企業和組織在決策模式上的重心是向下移的,這樣的決策模式容易實現組織的核心價值,很多成功的企業在處理任命工作的時候,往往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研究,并經過專業的分析反復論證決定的正確性,這樣的做法其實是“磨刀不誤砍柴工”,因為任命的錯誤往往可能導致花上幾年承擔這個任命帶來的不良后果。對于經濟管理的重大決策也要充分的民主化,采取全員表決的方式,這種民主化的方式更先進、更人性化,使決策更加符合當今全球經濟的發展形勢,便于決策的實施。企業和組織想實現獲取最大化利益以及體現其核心價值,最關鍵的在于其能否實行民主化決策。
2.4硬件管理轉變為軟件管理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在經濟管理中軟件的作用日益明顯,以往以人、財、物等硬件為主的硬件管理變得逐漸次要甚至被淘汰。軟件管理指的是對學習及知識的管理工作,當前人們對知識的重視程度正在不斷加深,同時企業經濟管理隨著人們觀念的改變也在不斷改變?,F今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的重要性不可忽視,由此成為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優質的經濟管理離不開豐富的經濟知識和有效的經驗。創新是企業競爭力的核心,創新給企業帶來活力,更是企業長遠發展的關鍵因素。在經濟管理的規劃和實施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軟件的滲透和支持,所以,軟件管理是經濟管理發展的必然趨勢。
2.5更注重團隊合作
當前社會越來越強調合作的重要性,無論是企業還是其他組織,想要穩定、順利的發展,就需要具有合作意識。主要表現在鼓勵團隊協作,建立團隊激勵機制,融合管理者和操作者的優勢,激勵并強調團隊進行自我管理及組織工作。這種團隊隨著任務的出現而組成,隨著任務的改動而及時做出調整,團隊中所有的成員不保留地貢獻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使之充分共享。目前這種新型協作方式正在逐漸被采用,效果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3結論
改革開放也給我國信息產業發展創造了機遇,使我們能夠迎頭趕上國際信息產業發展的巨大潮流,由于信息的廣延性和通用性,使信息化發展給各行各業提供了發展新機遇,利用信息產業的發展去武裝我國傳統農業,就可以為我國傳統農業注入新的技術活力,使我國傳統農業得到超常的發展。
一、信息化是傳統農業的倍增器
信息技術是當今發展最快的高技術,但就信息技術本身來講,它只是一種工具,并不能替代其他產業,只有和其他產業結合,才能夠真正成為傳統產業發展的倍增器。信息技術與農業結合也同樣能夠起到倍增作用。
農業信息化主要包括以下內容:農業技術信息化:如精準農業信息;農業環境信息化:如氣候預報、病蟲害測報;農業經營信息化:如農產品交易信息等。20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在實現農業機械化的基礎上,政府每年撥款15億美元,用于建立農業信息和市場服務網絡。有著糧倉稱號的俄亥俄州的農場主,一個人經營幾千公頃的土地,全靠電腦管理控制生產、銷售的每一個環節,而在我國目前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當前,我國農業正處在由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轉變的時期。要在人均0.067公頃的耕地上解決13億人口的吃穿問題,根本出路在于以科學技術和信息及其物化了的設備工具和生產資料來武裝農業,使之在有限的土地上大幅度地提高生產率,所以發展農業信息將給我國農業帶來難得的機遇。我國傳統農業絕大部分尚處于低質低效水平,雖然勞動力成本低,但勞動力人員素質也低,技術水平、管理水平、經營水平也同樣不高。隨著加入WTO的臨近,我國農業生產不得不面臨國際市場的競爭壓力。要提高農業生產力水平,提高農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就要推進農業現代化,要實現農業現代化,就必須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用當今信息技術與傳統農業相結合無疑會極大促進我國傳統農業的現代化水平,使我國傳統農業取得跨越式發展。
二、把農業信息當做產業來發展
推進農業信息化,必須把農業信息當做一項產業來發展。眾所周知,信息產業已經成為世界發展最迅速、科技含量最高、利潤率最高的產業之一。發達國家50%以上產值來源于信息業,信息產業在農業上應用,一方面可以使農業生產效率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農業信息本身也可以被當做產業來發展。所以農業信息化建設決不僅限于信息網建設,它還可以帶動農業信息硬件、軟件建設,還可以拉動農業信息服務、農業信息的收集、加工、處理、分析以及農業信息中介、網上農科教育、網上農產品交易、網上結算、定單農業、物流配送等一系列農業生產、流通活動,既可以創造一大批就業機會,又可真正通過信息化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提高農業整體效益。
在農業信息化實施過程中,農業通過信息化可以獲得倍增效益,信息業可以通過對農業的信息軟硬件服務形成農業信息產業,最終形成農業與信息業雙贏的良好局面。現代農業在農業生產、流通等各個環節都離不開信息服務,農業信息已經涉及到了農業生產、流通的方方面面,加之信息本身的增效作用,使得農業信息服務的各環節都會有效益產生,在這里由于農業信息效益市場價值的體現,起到了促進農業信息向產業發展的推動作用,從而使得將農業信息化被當做產業來發展成為了可能。
三、建立農業信息化指標體系
在談到現代化指標時,往往把信息化程度作為一項衡量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標來看待。信息化指數的高低也就反映了該地區、該行業的信息化水平,發展農業信息化產業也就不能不建立農業信息化指標體系,農業信息化指標體系主要由以下幾部分構成:
信息量:包括單位面積內人口的通話次數、E-mail數、信函數、報刊數、網上信息數、因特網點數等。
信息裝備:包括單位面積內人口的電話機數、電視機數、計算機數、上網微機數等。
信息主體水平:如單位面積內人口中的第三產業人口數、大學生數、信息從業人員數、上網人數等。
信息消費:如個人、單位或集團消費中信息消費的絕對值和相對值等。
要提高農業信息化水平,就必須按農業信息化指標體系各方面全面提升農業信息化水平。與我國目前農業水平、農村條件和農業人口來比較,尚具有不小差距。但我國農業發展也具有地區性不平衡,西北地區相對落后,而東南沿海由于開放早,市場經濟已經比較發達,農民已經向富裕小康水平轉化,初步具備了推進農業信息化的條件,有了建設農業信息化的投資能力,只要領導重視,加強相關人才隊伍建設,完全有能力發展農業信息產業。另外在目前衡量農業現代化水平的許多統計材料中尚缺乏有關農業信息化方面的記錄,希望將來把農業信息化等有關量化指標加以統計,逐步建立起農業信息化指標體系,以推動農業信息化建設。
四、農業信息化市場需求巨大
在我國總人口中農村和小城鎮人口占有絕對大的比例。在我們對浙江農村的考察過程中,強烈地感受到農民、農業工作者對農業信息的渴望。紹興市所屬嵊州市1998年專門提出了“必須像重視農業科技推廣一樣重視農業信息”的要求,嵊州通過建設“農業信息服務中心”、“農業110”及農業信息員、農業信息會等多種農業信息形式,開拓了為農業服務的新領域,通過網上交易、網上服務,確使農民嘗到了農業信息的甜頭。如嵊州農業信息網,短短幾個月就有200多個農戶、企業在網上交易,涉及200多種農產品,吸引了美、日、香港客商洽談生意,成交額已突破300萬元。又如紹興“中國輕紡城”這一大型紡織品專業市場,去年成交額167億元,成為亞洲最大的輕紡市場。這個市場建成了100兆的網絡線,所有商戶都可以進入因特網,網址點擊率已達3.5萬次以上。這說明農業信息化建設,順應了農民需要,也順應了市場經濟、信息化發展的需要。
一般來講,發達地區信息化建設,優于落后地區,城市優于農村。雖然浙江省和全國相比,農業屬于較發達地區,農業信息建設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農業信息化建設目前仍顯不足,農業信息流通仍顯閉塞。比如,紹興日報報道對在諸暨市的抽樣調查表明,10個種糧大戶中有7戶不了解糧食購銷改革,反映出農民目前大多數還是處在信息不靈狀態,說明了加強農業信息化建設是十分必要的。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如果農民、農業工作者、小城鎮居民都參與農業信息化建設,或即使僅有二分之一、三分之一、甚至僅有四分之一、五分之一農業人口來參與這個市場,按全國人口比率而論這個市場該有多么巨大。
發展農業信息產業本身也是一項市場行為,市場行為就必須用市場手段去做,用市場方法做市場的事,不宜用行政方式做市場的事,政府最好是去為農業信息產業業搭臺,唱戲還應讓企業去唱,政府不宜包辦。但在發展農業信息產業過程中,政府要扶持,要給予優惠、引導,最終要按市場規律以企業運作方式來完成。只有真正按市場方式運作,才能真正發展農業信息產業。
(一)以學生為本,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高校學籍管理工作是貫穿于高校教學、運行和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建立良好教學秩序,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對取得學籍的學生,從建立學籍檔案信息,在校生學年電子注冊、成績考核與記載、學籍異動、獎勵、違紀處分到畢業資格審核認定、學歷電子注冊等方面要進行服務型管理,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發展規律,采取相應的規章制度進行日常的教育教學管理,保障高校正常的教學秩序,形成良好學風、教風和校風。
(二)以教師為本,注重培訓,增強教師服務技能
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不僅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負責傳授本專業、本門課的基本知識與技能,同時在教學中與學生接觸,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對專業發展的看法,對個人發展的思想等。注重加強教師的技能培訓,不僅包括自身專業知識培訓,也要根據現代教育教學特點,不斷加強教師的教育信息化培訓,在教育領域(教育管理、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展,尊重教師自身特點,加強自身專業知識學習,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增強教師服務技能,在現代化的教學管理中不斷實施教學改革,培養教師創新能力,開發教育資源,優化教育過程。
二、關于高校學生學籍管理現代化的實踐與思考
(一)學籍管理思想現代化
學校學籍管理人員管理思想現代化是實現學校學籍管理現代化的首要和根本的因素,學籍管理人員應該在現代教育形式下不斷學習現代教育理論,潛心研究新的經濟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多種需求和學校發展的必然規律,特別需要結合自身的實際工作不斷反思和總結自己的管理觀念和管理行為中的優點和不足,在“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下貫穿為教師、學生服務的思想,用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充實頭腦,逐步適應教育現代化及其學校管理現代化需求的管理觀念,為盡快實現現代化和高效益的管理目標奠定必要的思想基礎。
(二)學籍管理制度現代化
“制度是思想的客觀化、具體化和有形化”。高校學籍管理者自身對教育目的的理解將影響到學籍管理制度的科學性,學籍管理制度的有效性與高校教育目的的實現狀況密切相關?,F代化的教育形式下,要求學籍管理者熟悉國家教育方針,還要根據學校及其所處的環境,來確立具有校本個性的學籍管理制度。
(三)學籍管理人員現代化
行政管理現代化是相對于傳統的行政管理模式而言的,是相對于傳統的行政管理模式來講更加科學、高效、規范的行政管理模式。行政管理的現代化程度一致是與政治發展的現代化程度相適應的,現代化的行政管理模式能夠有效地實現政治發展的目的,提升政治發展的效率,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同時,現代化的行政管理模式在促使自身行政效率提高的同時能夠更大程度的獲得社會的政治認同,進而使政府的合法性得到有效維護。所以說,行政管理現代化是有著非常重大的意義的、是政府自覺推動的,為了促進政府的行政效率與社會發展的各個層面相適應而產生的,由傳統的行政管理模式向現代的行政管理模式轉變的過程。行政管理現代化包括制度層面的現代化、技術層面的現代化和人員層面的現代化三個方面。
制度層面的現代化。即建立與社會發展各方面包括社會、政治、經濟以及文化等相適應的行政管理程序、規章制度等,對政府的行政管理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促進政府行政管理行為的合法化和規范化,避免政府行政管理過程中的任意性較大和自由裁量權過多等。技術層面的現代化。即政府掌握行政管理現代化的手段和方式,并且,政府有主動將行政管理現代化的手段和方式應用于政府之中的意愿和能力。人員層面的現代化。即行政管理人員的現代化。行政管理人員掌握現代化的行政管理方式,能夠運用現代化的刑偵管理手段實行行政管理,并且能夠隨著行政管理現代化的進行不斷地更新自己掌握的現代化的行政管理方式,促進自身能力的現代化。
二、國內行政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行政管理的制度化受傳統行政管理模式影響較深。作為政治的執行性部分,行政管理與政治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我國有著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歷史傳統,這種歷史傳統形成了“官本位”的政治行為模式,這種政治行為模式對政府的行政行為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具體表現為在行政管理過程中任意性和人為性較大,相關行政管理領域缺乏現代的、理性的和科學的行政管理制度,或者,行政管理制度在具體的行政管理過程中被漠視,整個行政管理過程任意性較大。
2.現代化的行政管理知識缺乏。現代化行政管理知識的缺乏是由于長期以來對于行政管理的現代化忽視造成的。由于長期以來對行政管理現代化的忽視,政府很少主動去從事行政管理里現代化研究,因而很難產生符合中國國情的,參考了中國行政管理經驗又借鑒外國先進行政管理理論的現代化行政管理知識。相對于中國來講,外國的行政管理現代化實行的較早,已經形成了相關的理論體系,但是,由于中國的行政環境和外國的行政環境存在很大的差別,很難直接引入使用,這就導致我國現代化的行政管理知識缺乏。
3.行政管理人員對于現代化的行政管理知識和行政管理手段掌握較少,導致行政管理的現代化難以推進。當前,在行政部門職位較高,對于政府行政行為影響較大的人員年齡都普遍較大,對于現代化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管理知識掌握較少,也難以實現認同,這就導致了行政管理人員的現代化行政管理知識不足。同時,很多行政管理人員在日常的行政管理過程中很少主動去學習現代化的行政管理知識,不思用現代化的行政管理知識武裝自己,使自己更好地為人民服務,也是行政管理人員現代化行政管理知識掌握較少的一個原因。
三、國內行政管理現代化發展路徑
1.建立現代化的行政管理制度。現代化的行政管理制度有助于幫助政府行政管理部門快速高效地實現行政管理的現代化。通過現代化行政管理制度的構建,行政管理人員在實行行政行為的過程中能夠按照行政管理制度來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能夠參考制度的規定進行行政決策,從而有效地避免傳統行政管理過程中的任意性較強,自由裁量權過大,行為約束和監督困難的情況,能夠有效促進行政管理的現代化發展。
2.促進政府現代化行政管理知識的提升?,F代化行政管理知識是政府現代化的必要基礎,所以,我們一定要通過各種途徑促進政府現代化行政管理知識的提升。首先,政府設立行政管理研究部門,通過對政府日常行為進行研究、對學科前沿知識的引進等來促使政府對先進的行政管理知識的掌握。其次,政府行政部門與高校進行合作,通過采取激勵措施、申報課題等形式促進高校參與行政管理現代化策略的研究,并且努力實現研究成果的轉化和使用,促進政府對現代化行政管理知識的掌握和利用。
3.提升行政管理人員的行政管理現代化水平。作為行政管理現代化的推動者和實施者,行政管理人員能否掌握現代化的行政管理手段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可以通過引進行政管理現代化方面人才、對政府原有的行政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包括現代化的行政管理意識,現代化的行政管理知識以及現代化的行政管理手段等)、讓行政管理人員進行脫產學習等方式來促使其對行政管理現代化知識的掌握,促進其行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四、結語
論文關鍵詞:我國流通服務業自主創新問題研究進展—基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的調查
黨的十七大報告明確提出要發展現代服務業,提高服務業比重和水平?,F代流通服務業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帶動現代服務業的發展,而且可以促進國民經濟總體發展,對于社會就業、國民福利及城市發展也有著重大貢獻。[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流通服務業雖然獲得了巨大發展,但是“還不夠快”,并且流通產業集中度低,流通費用高,流通方式陳舊,商業網點布局不合理,流通企業核心競爭力普遍缺失等一系列問題依然存在。流通服務業發展的滯后,帶來了全局性的不良后果,如制造業資本周轉和經濟節奏放緩,城鄉居民消費受到非收入方面嚴重制約等。[2]尤其是近年來,隨著流通服務業對外開放程度的提高,外資在中國流通領域的加速擴張企業管理論文,已經使缺乏創新能力的本土流通服務業遭遇嚴重威脅,而且容易引發政府調控能力弱化、上游產業失控,導致國家經濟安全等問題。[3]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流通服務業的發展面臨復雜而嚴峻的形勢,如何實現我國現代流通服務業又好又快發展已經成為關乎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問題。黨的十七大高度重視自主創新,為我國現代流通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恰恰當前我國流通服務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普遍缺失,這和該領域理論研究嚴重滯后有密切關系,已經嚴重制約著流通服務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我國流通服務業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生存,打造并保持可持續競爭優勢的唯一砝碼。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嘗試著對國內學者在流通服務業自主創新領域的研究成果進行歸納總結,并梳理分析其理論脈絡,以便更好的了解該領域研究進展和尚未解決的問題,為流通服務業自主創新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發展指明方向。
“自主創新”是我國在特定歷史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路風將“自主創新”界定為一個企業或者一個國家堅持技術學習主導權,并且把發展技術能力作為競爭力或經濟增長動力主要源泉的行為傾向、戰略原則和政策方針,但是他也指出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不自主”的創新。[4]事實上,對流通服務業自主創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關于服務業創新的研究上。鑒于國內流通研究領域單純以“自主創新”命名的研究成果非常罕見,我們在研究中將流通服務業及其所包含的四個子行業(零售業、批發業、物流業、餐飲業)創新的研究成果均視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方法
中國期刊網是我國最大的全文現刊數據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連續動態更新的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其收錄的核心期刊對行業的研究現狀很據代表性核心期刊目錄。本文通過以下方式對我國流通服務業自主創新的文獻進行檢索,具體包括:(1)在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上,搜索篇名中含有“創新”,同時
摘要中含有“流通”、“零售”、“物流”、“批發”、“餐飲”“飯店”、“酒店”、“商業”、“商店”的文章,期刊年限選擇2000-2009年,來源類別選擇核心期刊。(2)剔除其中的書評、新聞、會議等非學術論文,并且剔除文章核心研究內容不是流通服務業創新的以及部分非代表性的期刊(如《特區經濟》等)上的論文。按以上標準,共得到論文樣本330篇。(3)分別按照三個標準對論文樣本進行分類,即按研究主題進行分類、按年份進行分類、按流通服務業中零售、物流、批發和餐飲四個子行業進行分類。根據以上三種分類,本文從三個視角對流通服務業自主創新研究現狀進行了分析(圖1)。
圖1 分析框架圖
三、文獻回顧與分析
(一) 研究主題分析
以研究主題為標準,我們可以把研究樣本劃分為9個研究主題,分布結果顯示研究最多的是綜合創新,即涉及非單一創新維度的研究,共105篇;其次是流通模式創新,共55篇;再次是組織創新(以業態創新最多)企業管理論文,共40篇。
1. 綜合創新。該部分共105篇文章,涉及流通服務業戰略創新、價值創新或體系創新等許多摘要用時間消滅空間。[7]
2. 組織創新。該部分共40篇文章,很多文章在充分分析我國流通組織存在問題的基礎之上,從不同角度提出了流通組織措施的對策。關于我國流通組織的現狀,主要觀點認為我國流通組織規范化、組織化程度較低;管理手段、管理技術和管理水平落后;增長模式仍屬于粗放型;專業化分工協作水平低,各自盲目發展;流通組織間的競爭仍停留在低水平的過度競爭,且競爭不充分和過度競爭并存。[8]孟鐵和張殿波總結了流通產業組織優化的政策選擇,即堅決打破行業壟斷、部門分割和地區封鎖;制定適度市場壁壘政策;流通產業有效競爭政策;制定跨區域集團化的催化政策,以培育一批現代大型流通企業。[9]關于組織創新研究最多的是業態創新,如李飛認為零售業態的構成要素就是零售營銷中產品、服務、價格、店址、環境和溝通6個組合要素,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了零售業態創新的路線圖,6個要素中24個細節維度的組合變化就是零售業態創新的具體內容。[10]此外,還有一些研究涉及了農產品流通組織的創新,如馮邦彥和段晉苑提出通過建立專業運銷合作組織改革現行的生豬流通制度的建議。[11]
3. 流通模式創新。該部分共55篇文章,研究內容比較分散,包括生產模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物流模式創新和渠道模式創新等,表明我國的流通模式在許多方面還存在著急需解決的問題。如于奎和文啟湘分析了批發商業模式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批發商業發展模式創新可以通過推進供應鏈管理模式,積極探索電子商務批發交易,向現代物流中心過渡以及發展規模經濟等途徑來實現。[12]
4. 營銷創新。該部分共29篇文章,主要集中在零售和批發上面,大都從企業營銷手段中存在的具體問題入手,探討了如何創新改進營銷方式。很多學者強調零售企業營銷創新是提高企業競爭力的正確選擇。[13]范增認為營銷創新是連鎖超市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能持續、穩定的發展的必然選擇,營銷方法的創新應包括綠色營銷,情感營銷和導入CIS推廣形象營銷等方面。[14]
5. 技術創新。該部分共24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技術創新對流通服務業的重要性,如何進行技術創新等。如張宏以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為基礎,提出了改進的A—U模型,流通產業的升級可以是跳躍式的,發展具有可跨越性的,而這都是由又是由技術創新的跳躍性所決定的。發展我國流通產業應從宏觀層面加強技術創新的政策地位,強化對加快發展現代流通產業的政策支持,積極引導第一、第二產業參與流通技術創新,提高流通企業對流通技術的認知和掌握程度,加強現代信息技術物質基礎建設等角度進行改進。[15]
6. 制度創新。這部分有25篇文章,主要從政府企業管理論文,企業以及社會組織等角度探討了如何健全我國流通市場的制度創新。如文啟湘和趙玻指出流通產業天然就是低進入壁壘產業,要防止流通產業過度進入,今后我國必須加快流通產業進入管制制度創新核心期刊目錄。[16]
7. 觀念創新。該部分共18篇文章,如宋則提出要確保流通產業的先導地位, 充分認識流通和流通創新在市場經濟當中的應有地位和作用。[17]黃國雄認為流通是基礎產業,并從流通觀念的創新理論要點出發,對商業的本質、商業城市建設、商業信譽、商業市場、商業利潤、商業文化等方面進行了系統闡述。[18]
8. 服務創新。這部分共18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國流通業服務中的不足,并提出了適應新時期流通業服務創新的若干措施。如許彩國和柳思維指出零售企業必須不斷提高服務質量,擴大服務范圍,完善服務設施,更新服務內容,通過服務創新才能實現顧客滿意,培養顧客忠誠。[19]
9. 其他。以上的分類方法并不能涵蓋所有流通創新論文,凡是不能歸入以上類別的學術論文歸入該類,合計共16篇學術論文。
(二) 時間序列分析
為了更好了解最近十年國內學者們在流通創新方面的研究,我們對論文樣本進行了時間序列分析,對總的樣本論文以及不同研究主題的論文分別按時間序列進行了統計分析,以便更好的得出學者們研究重點的變化。
圖2 流通創新論文時間分布圖
從圖2可以看出,近十年里,國內學者在流通創新方面的研究成曲折式上升,在2003、2007年達到兩個峰值。2001年末中國入世之后,外資流通企業進軍中國市場的速度加快,此時的本土流通業迫切的需要創新理論支持,在這樣的背景下,流通創新的研究持續增多,所以考慮到學術成果刊登的滯后性,在2003年流通創新達到一個相對峰值是符合實際的,但是這種研究態勢并未持續。直到2004年底零售業全面對外開放以后,本土流通業面臨外資的威脅和壓力驟然增加到一個更高的程度,這使得通過創新提升競爭力的研究成果應需要而增多,同樣考慮到學術成果刊登的滯后性,所以在2006-2007年間才達到另一個更高的峰值。但是隨后流通創新的成果又出現了下滑的跡象,直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在流通服務業受到沖擊的背景下,自主創新的研究成果才又再度受到關注??傊魍ǚ諛I創新的研究論文數量呈現著波動,這表明學者們在該領域的研究還不夠成熟企業管理論文,并未形成持續穩定的增長局面,同時也表明一直致力于該領域的學者有限,更多只是在某一段時間關注流通服務業創新的發展。
(三)流通服務業各子行業的研究文獻分析
以下我們對流通服務業4個子行業即零售、物流、批發、餐飲的研究現狀進行簡要分析。
1. 零售業創新。零售行業的研究論文有79篇,研究的焦點集中在零售業態創新,服務創新,營銷創新等。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研究中大多數都是研究城市零售創新的,論文樣本中僅有5篇是專門研究農村零售創新的,主要研究了農村零售業的業態創新和營銷創新等。如汪旭暉和徐健從農民消費行為偏好視角對農村零售業態創新模式進行了探究,通過探索農民消費行為得出了新型業態創新模式“農村現代綜合商場”,這種業態與城市大型綜合超市有顯著差異,融合了農村現行傳統業態——雜貨店、集貿市場等的優勢,并且摒棄了這些傳統業態在商品品類少、假冒偽劣商品多、環境臟亂差等方面的缺陷,在零售組合要素各個方面具有典型的農村化特征。[20]張蓓從綠色營銷、體驗營銷、定制營銷、整合營銷和關系營銷等新型營銷方式出發,對農產品超市的營銷方式創新提出了若干建議。[21]
2. 物流業創新。物流行業的論文有106篇,研究內容包括物流服務模式創新,供應鏈創新以及技術創新等。張光明認為物流服務創新模式主要包括跟隨競爭創新、顧客需求主導創新、物流技術創新、物流網絡創新、增值物流服務創新等,各種創新模式具有不同的優劣勢及風險,選擇何種模式取決于企業環境條件及諸多因素的考慮。[22]魏際剛提出物流技術創新涉及經營管理和工具、裝備、設施等領域,物流技術與裝備的發展趨勢是先進性,信息化,多樣性與專業性,標準化與模塊化,系統性與可擴展性,智能性與人性化,綠色化與節能化。[23]總體來講,我國物流也起步較晚,無論在技術還是管理創新方面都還與發達國家有顯著差異,關于這幾方面的研究還很不成熟,多數的設計和建議還都停留在紙面上,這需要我們一方面加大物流現代化的研究,同時也要結合國情逐步健全我國的還很不完善的物流系統。
3. 批發業創新。研究批發業的論文有27篇,具體包括了批發商業態模式的創新及批發市場的創新。如李芬儒研究了中國農村批發商業的業態創新問題,指出由于農村批發業存在著批發網點組織化程度低,批發商業功能萎縮,批發成本過高,流通效率低下等問題,所以農村批發商業業態創新方向應該是產、供、銷一體化,批零一體化企業管理論文,產銷地一體化,批發與物流配送一體化,貿工農一體化等核心期刊目錄。[24]譚本艷和趙曉飛提出了我國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創新策略,即組建批發商群,擴大農產品批發市場的規模;通過創新模式,實現批發市場間的橫向整合;通過打造龍頭,實現批發市場間的縱向整合。[25]
4. 餐飲業創新。檢索到研究餐飲業創新的文章只有23篇,與其他幾個流通子行業相比,餐飲業創新相對較少,這些論文集中在研究餐飲產品創新和技術創新等方面上。如楊銘鐸對餐飲企業產品創新體系進行了設計,認為餐飲企業產品創新系統可分為菜點創新、服務創新、環境創新三個子系統,各個子系統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內在聯系。[26]于干千從中國餐飲企業“集體創新動力缺失”的現狀及成因出發,分析了不同餐飲企業對自主創新、模仿創新及合作創新三種技術創新模式的選擇。[27]
四、結論
本文在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對我國2000-2009年流通服務業創新的學術論文進行了檢索,研究發現可歸納為以下方面:(1)通過研究主題內容分析,發現學者們對現代流通服務業發展的研究已積累了不少成果,但總體來說比較分散,而且大多側重于流通業創新的某一方面,對流通服務業自主創新科學內涵的理解不夠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流通組織創新,流通服務方式創新,流通技術創新以及流通制度創新等有限方面。迄今為止還沒有學者用系統的理論統攬流通服務業自主創新的整個全局,并深入探究現代流通服務業自主創新系統的構成及運作規律,這將成為流通服務業創新研究的重點。(2)通過時間序列分析,可以看到學者們在流通服務業創新的研究論文數量呈現一種上升勢態,有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流通服務業創新問題。但論文數量并不是一種持續上升,而是折線上升,表明在這一領域的研究還缺乏系統性和連續性,對某一方面問題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某些時間段,如何全面,系統并且有層次的對流通服務業創新進行研究,是亟待解決的問題。(3)通過對4個子行業的研究,發現學者們對流通服務業各子行業的側重點差異很大,零售和物流領域創新的研究比較多,而批發和餐飲則較少。究其原因在于零售作為商流的終端企業管理論文,是最終實現企業利潤的環節,理所應當的受到更多的關注。物流在節約流通成本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也得到了人們的不斷關注,其創新研究也涉及到各個方面。而作為零售商背后的批發業,則很容易被人們忽視,從商業發展的趨勢看,多種現代流通組織的出現如工廠實行產銷一體化,零售連鎖公司實行批零一體化等搶占了批發業的經營空間,使許多人質疑批發業存在的價值,批發業的創新也未得到人們的足夠重視。至于餐飲業創新的論文最少,主要是因為高等院校對餐飲相關專業的設置起步較晚,從事餐飲研究的學者非常稀少,以及餐飲企業長期漠視創新所致,但是隨著餐飲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越來越大,餐飲業自主創新問題將會越來越被關注。此外,需要特別指出的目前零售業創新的研究集聚在城市零售領域,但是隨著城市零售業在城市競爭日益激烈,可以預見未來會有更多的零售商進軍農村市場,而對于農村零售創新的研究將成為一個熱點問題。
參考文獻:
[1]夏春玉.流通概論[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2]宋則.中國流通創新前沿報告[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宋則,李蕊.外資在流通業超速擴張值得警覺[J]. 商業經濟與管理,2007,(3).
[4]路風.走向自主創新——尋求中國力量的源泉[M]. 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5]徐從才,李颋.論流通創新與貿易增長方式轉變[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8,(11).
[6]趙振民.價值創新:零售企業發展的戰略選擇[J].商場現代化,2005,(12).
[7]晏宗新.物流體系創新——從行政區域組織到經濟區域組織[J].經濟管理,2001,(11).
[8]宋羽.淺析我國流通產業組織創新[J].商業時代,2007,(8).
[9]孟鐵,張殿波.論我國流通產業組織結構優化與創新[J].經濟縱橫,2008,(9).
[10]李飛.零售業態創新的路線圖研究[J].科學學研究,2006,(24).
[11]馮邦彥,段晉苑.我國農產品流通制度的組織創新研究——豬肉漲價背后的制度經濟學分析[J].學術研究,2008,(8).
[12]于奎,文啟湘.談批發商業的模式創新[J].商業時代,2005,(32).
[13]葉敏,蘭昌賢.我國零售企業營銷創新策略思考[J].江蘇商論,2007,(10).
[14]范增.連鎖超市的營銷創新[J].商場現代化,2006,(1).
[15]張宏.技術創新與我國流通產業的發展[J].中國流通經濟,2009,(9).
[16]文啟湘,趙玻.論我國流通產業進入管制制度創新[J]. 商業經濟與管理,2003,(4).
[17]宋則.新世紀新主題:流通現代化——促進流通創新提高流通效能政策研究[J].商業研究,2003,(9).
[18]黃國雄.流通觀念的創新理論要點[J].商業時代,2008,(28).
[19]許彩國,柳思維.我國零售企業的服務創新淺論[J].中國流通經濟,2004,(4).
[20]汪旭暉,徐健.農村零售業態創新:一個基于東北地區農民消費行為的探索性研究[J] .農業經濟問題,2009,(5).
[21]張蓓.論我國農產品超市的營銷創新[J].經濟縱橫,2007,(7).
[22]張光明.物流服務創新模式研究[J].經濟管理,2006,(18).
[23]魏際剛.物流技術的創新、選擇和演進[J].中國流通經濟,2006,(3).
[24]李芬儒.農村批發商業業態的創新與開拓農村市場[J].商業經濟與管理,2004,(1).
[25]譚本艷,趙曉飛.創新批發市場經營模式提高農副產品流通效率[J].宏觀經濟管理,2009,(11).
[26]楊銘鐸.餐飲產品創新系統構建[J]. 揚州大學烹飪學報,2007, (4).
論文關鍵詞:建筑,節能降耗效益成本法
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焦炭煤氣、熱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氣、生物質能和其他直接或者通過加工、轉換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種資源。它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資源。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進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能源的需求也迅速增長,能源已成為制約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因素。然而,我國能源發展依然面臨著許多嚴峻的問題,必須進行合理的節能。所謂節能,是指加強用能管理,采取技術上可行、經濟上合理以及環境和社會可以承受的措施,減少從能源生產到消費各個環節中的損失和浪費,更加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
1.建筑節能降耗的必要性和重要意義
所謂建筑節能,就是在滿足居住舒適性要求的前提下,在建筑中使用隔熱保溫的新型墻體材料和高能效比的采暖空調設備,達到節約能源、減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之目的。
能源是發展國民經濟、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質基礎。隨著我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約占社會總能耗的1/3成本管理論文,而且我國建筑能耗的總量逐年上升,在能源總消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從上世紀70 年代末的10%,上升到近年的27.45%。而國際上發達國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國總能耗的33%左右。以此推斷,國家建設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我國建筑耗能比重最終還將上升至35%左右。如此龐大的比重,建筑耗能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軟肋,這加大了我國能源壓力,制約著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國民經濟要實現可持續發展,推行建筑節能勢在必行、迫在眉睫。
我國建筑用能浪費極其嚴重,而且建筑能耗增長的速度遠遠超過我國能源生產可能增長的速度,如果聽任這種高耗能建筑持續發展下去,國家的能源生產勢必難以長期支撐此種浪費型需求,從而不得不被迫組織大規模的舊房節能改造,這將要耗費更多的人力物力論文開題報告范文。在建筑中積極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就能夠大大緩解國家能源緊缺狀況,促進我國國民經濟建設的發展。因此,建筑節能是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實現國家節能規劃目標、減排溫室氣體的重要措施,符合全球發展趨勢。
建筑節能是緩解我國能源緊缺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工作條件、減輕環境污染、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最直接、最廉價的措施,也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效益成本法
效益成本法是由中國礦業大學經貿學院財會科研組朱學義教授提出,并于 1993年4月25日發表在《成本與價格資料》上(1994年獲得江蘇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此后天津財經學院會計系瞿文瑩教授和華南理工大學李定安分別編著研究生教材《高級成本會計學》和《成本管理研究》,瞿文瑩教授在《高級成本會計學》第十五章第三節中做了介紹,李定安先生在《成本管理研究》第七章第五節對此進行專門介紹。
綜上所述,所謂效益成本法,是從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來確定成本是否發生、發生范圍、額度及其分配趨向的一種現代成本計算方法。
2.1效益成本法的效益分類
(1)按耗費產生效益的期間可分為當期效益、滯后效益(包括投資性滯后效益和決策性滯后效益)、延期效益三種。
(2)按耗費產生效益的行為層次可分為決策效益、挖潛效益和投資效益三種。如下圖所示:
決策效益
節約效益成本管理論文,如節水、節電、節料、節費、節資等
降損效益,如降低廢品損失、盤虧毀損等
成本性經濟效益 挖潛效益 質量效益,如提高產品質量,增加收入等
擴展效益,如增加生產、擴大銷售等
投資效益
(3)按耗費產生效益的單位可分為內部單位效益和全廠綜合效益兩種。
(4)按耗費產生效益的對象可分為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兩種。
2.2效益成本法的內容
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內容:(1)分析產品生產過程中各種耗費對企業內部可計量的直接經濟效益的關系,確定各種效益成本。(2)確定耗費效益系數控制支出;同時確定效益獎勵率提高效益。所謂耗費效益系數,是指每元耗費可取得多少可計量的經濟效益,常用成本效益分析、專家調查、歷史數據測定等方法確定,一般應用于決策效益成本和投資效益成本兩方面。(3)采用經濟效益剖析法確定立項核算的效益成本。所謂經濟效益剖析法,是指利用實際核算資料剖析經濟效益關系中的各項因素,并通過實際調研,揭示其中最薄弱、最有潛力的項目作為主攻方向的一種方法。(4)確定效益成本的支出方式。有兩種支出方式:①全額掛鉤支出,即全部耗費都從所創效益額中支付。②單項獎勵支出,即對承包單位或承包人按項進行專門獎勵,正常耗費仍按現行辦法進行。(5)設置專門賬戶匯集各種效益成本,然后按現行會計制度規定的支出途徑進行結轉。
2.3效益成本法的主要特征
(1)耗費同效益掛鉤。即從耗費上計算效益;從效益上反省耗費,效益獎勵反過來又列作追加的工資費用。
(2)成本核算對象既不是產品,又不是責任單位(責任人),而是立項的成本性效益。這是區別于傳統成本法和責任成本法最主要的特征。
(3)核算具有階段性。雖然該方法也按現行成本計算期進行費用的歸集與結轉,但核算項目上的更替和時間上的斷續已呈現出階段性的特征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4)核算方法具有輔。一方面它在現行成本計算方法的基礎上補充使用;另一方面它又借助于管理會計中決策成本等方法。因而核算有帳內、帳外之分。
(5)核算對象領域管理目標相統一。效益成本法從單項效益的核算入手,最終是要提高企業的綜合經濟效益,這同企業管理的分目標和總目標一致。因此,該方法的應用過程也是經濟效益的提高過程。
3.效益成本法在建筑節能降耗中的應用
3.1科目和賬簿的設置
為了集中反映建筑節能降耗所需的費用同效益的關系,效益成本法在現行核算的基礎上還要在資金占用類增設“效益成本”一級科目。該科目借方反映創造建筑節能降耗效益耗費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費用以及計提的效益成本獎,貸方反映結轉的效益成本,月終一般不留余額。該科目按效益成本的種類進行明細分類核算,其明細賬采用多欄式成本管理論文,格式如下:
效益成本明細賬
賬戶:挖潛效益成本
年
憑 證
摘 要
借 方
貸方轉出
月
日
字
號
節約效益成本(效益額:元)
降損效益成本(效益額:元)
質量效益成本(效益額:元)
擴展效益成本(效益額:元)
合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