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16 23:49: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時政熱點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1 時政資源在高中政治課堂中運用的目的和意義
1.1 時政是課程資源的有益補充時事作為教學資源,具有明顯的優勢:新穎,富有吸引力;豐富,可以彌補教材的滯后和單??;真實和生動,可以增強思想政治教學的說服力。而這些優勢與思想政治課內容形成互補。把時事作為重要課程資源引入課堂,有助于增添思想政治課的時代特色。
1.2 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要想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即達到知識所反映事物的性質、 規律以及該事物與其它事物之間聯系的深刻理解, 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習者到現實世界的真實環境中去感受、去體驗(即通過獲取直接經驗來學習),而不是僅僅聆聽別人(例如教師)關于這種經驗的介紹和講解。
1.3 思想政治教學擔負著傳播黨和國家重要政策的使命,黨和國家重要政策總是通過一些重大時事活動體現出來,因此學習和宣傳重大時事也是思想政治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時事輔助教學把思想政治教學與時事教育相互融合在一起,相互促進。
2 選取時事的基本原則
2.1 選取大背景,突出時代性。這就要求教師要眼明、手快、腦靈,及時把握重大時政熱點,又能隨機融入到教學中去。其意義在于借助熱點問題激發學生興趣,拉近書本知識與現實世界的距離,乘機實施教學,引導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化深奧枯燥的政治理論為鮮活的思想認識。如講《大力發展生產力》一節時。正值我國"嫦娥二號"發射成功,我便向學生講授"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國為什么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怎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2.2 時政熱點要貼近教學實際、學生的生活實際。
首先時政熱點應該是貼近教材的。教學大綱是高考命題的根本,所謂"題在書外,理在書中",萬變不離其宗,不管怎樣變化都是對課本知識和自身能力的考查。選取時事材料應該考慮的是時政熱點是否有利于引導出知識點、解讀知識點。若選取的時事政治材料不利于知識點的理解,則再好也要舍棄。思想政治課堂教學要與時事緊密結合,要注重兩者之間的最佳結合點,選取最典型的時事熱點。
其次,時事熱點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時展的實際。在時政選擇上要注意熱點問題的新穎性和時代性。社會是不斷向前發展的,國內外大事千變萬化,這就要求教師盡可能選擇最新的熱點,便于引起學生的極大關注,收到良好的效果。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備課選材時要堅持"以學生為本"。培養創新能力和思辨性,掌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創新能力需要在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逐步培養。
2.3 時政教育應該取得正面、積極的教育意義。青年學生長期在學校生活,對社會的了解不夠深入,有時面對未來的生活茫然不知所措,思想上往往有片面性和理想化的特點,有時還帶有主觀主義和個人主義傾向,比較偏激。
因此,首先堅持正面的時政熱點案例的使用在政治課堂教學中尤為重要,通過大量的正面素材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堅定的政治立場、政治觀念,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
其次對于負面事件,都必須科學分析,得出正確的認識。在講市場調節時, 骯臟、恐怖的地溝油; 令人震驚的麻疹患兒被誤輸過期藥......源源不斷的新聞,層出不窮的現象,是典型的消極材料,即"陰暗時事"。 由于學生并沒有真正深入了解社會,容易被表面現象迷惑,看問題容易偏激,而教師基以廣闊的視角,多角度的逆向思維、開放式的教學理念以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審視"陰暗時事",引發學生討論,使學生認識到市場調節在有效調節的同時,具有充分認識市場調節的盲目性、自發性和滯后性等局限性,必須規范市場秩序,需要國家宏觀調控,運用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的必然性,體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充分發揮計劃和市場兩種長處的必要性。從而想方設法開發其光明意義。
3 時政熱點與政治課堂教學有效結合的形式
3.1 利用最新時事導入新課。在講授新課前,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利用最新時事和社會新聞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這節課的積極性,努力實現"自主學習",完成意義建構。如我在講授高一的《價格變動的影響》時,借用用最新時事2012年8月15日,蘇寧、國美、京東價格戰,思考國美蘇寧為什么發生價格戰,結果會如何?并針對學生思維的疑點設計問題,層層遞進,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探究,做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3.2 課堂練習分析時事,進一步理解鞏固知識。例如在講《經濟全球化與中國》一課應對反傾銷時,在閱讀材料后,問為什么外國會對中國提出大量的反傾銷調查?思考副耀玻璃是如何應對的,為什么會取勝?激發學生思維,進一步理解和鞏固知識。
3.3 撰寫學生小論文。
為了指導學生學會用教材所學的理論知識去點評時事新聞,挖掘學生的創造潛力,,我鼓勵中學生嘗試撰寫小論文。學生通過認真地收集整理時事材料,對自己關心的社會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索,表達富有個性的觀點。學生小論文《拷問地溝油》, 《對小區停車情況的調查和思考》等等,我把學生的小論文匯編成冊,充分保護了學生的思想火花。
4 時政熱點的運用要避免走入誤區
首先,不能把時政教育當做講故事,只講熱點事件,不分析,不與教材聯系,否則就失去了把時政熱點引入政治課堂的意義。
其次,對時政熱點的評析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給學生,而應該讓學生自己去討論、分析和思考,從而獲得認識和感悟,結合課本知識全面揭示出蘊含的政治觀點和原理,這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一、撰寫政治小論文的積極意義
由于撰寫政治小論文需要與時政熱點相結合,有利于促使學生更多地去關注時事政治,了解社會百態,進而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對現實問題的深入分析也有助于鞏固課本的基礎理論,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初中生由于受知識水平、生活閱歷所限,理解新聞事件時可能過于片面,通過寫政治小論文,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學生更全面、客觀地認識新聞事件。
二、如何指導學生撰寫小論文
1.引導學生選好題目
政治試題中常常給出一則或多則材料,要求圍繞材料內容撰寫小論文,題目通常為自擬。假如論題太大,學生必然泛泛而談,說理空洞且缺乏說服力,所以選題必須要“小”,或從“小”現象切入來講“大”道理。例如,一次考試的試題材料中倡導廣大網民要遵守“七條底線”,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環境,有的同學便立題為“上網安全”,這樣的題目使人讀不出所寫論文的主旨內容,如果把它改成“文明上網,人人有責”或“營造健康文明的網絡環境”,就會通俗易懂,論點明確。優秀小論文的題目應該立意新穎,富于啟發性,體現與時俱進的特點,使人一看題目就有一種新鮮感,并產生濃厚的閱讀興趣。
2.注重理論聯系實際
提煉觀點之后就要對觀點進行說理論證,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盡量把政治理論生活化。如針對“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這一論題,可以收集有關環境污染的資料,了解國家針對環境問題制定的方針政策,思考青少年能為保護環境做哪些事情。針對“責任一路相伴”這一論題,可以收集2014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的事跡材料,并結合材料闡明學習先進人物的優秀品質、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重任的重要性。
結合生活實際撰寫政治小論文,既有利于鞏固書本知識,又有利于學生養成關心時政、積極參與社會實踐的習慣,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3.凸顯創造性思維
寫小論文時教師要給學生思維和想象的空間,使學生在寫作中能夠表現出對情景材料認識的深刻性、靈活性、獨立性和批判性。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可以通過參觀、訪問、調查、實踐等活動搜集材料,并將其歸納整理,結合材料對一些社會問題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這是學生展示自己聰明才智的過程,也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過程。
4.通過批改以提高其寫作能力
批改、分析、校正是撰寫政治小論文不可忽視的幾個重要環節。教師在批改小論文時切忌包辦代替,直接把自己的理解或想法灌輸給學生,讓學生寫進小論文里,這樣的結果往往是“畫虎不成反類犬”。所以,要通過批改小論文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指導學生如何修改小論文。此外,也可以采用學生互批的方式,引導學生在互批過程中借鑒他人的優點、查找自身的不足,借此提高寫作水平。
三、其他常見問題和應對方法
我在指導學生寫作政治小論文時也發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對此總結了幾點應對方法:
問題一:對時事的認識不深入,對文章的分析不透徹。一部分學生由于學習時間緊,對時事政治了解得少,平時看電視也不關注新聞;部分學生關心時事,但對許多問題的理解大多停留在感性認識上。針對這些情況,在教學中我把課本知識與時政熱點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把握寫小論文的要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問題二:對政治小論文的文體特點把握不好。有些學生片面追求華麗的語言,未能遵循政治小論文的文體特點和寫作要求,有些學生的小論文邏輯和條理不清晰,缺乏推理性。針對這些情況,我經常張貼范文供學生學習,讓學生在學習模仿的過程中克服對寫作的畏難心理。此外,在教學中我還結合課文的重點和難點內容組織寫作比賽,幫助學生養成敢寫、樂寫的好習慣。
關鍵詞:時事政治;高中;政治教學;作用;運用
隨著新課程的改革,課程標準要求高中政治教學貼近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高中時期是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隨著學生學習負擔的加重,升學壓力的增加,部分學生對國家大事及時政熱點不夠關注。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將時事政治引入高中政治課堂,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觀,使其在生活中樹立良好的政治思想。本文就筆者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的實踐,談談政治課堂融入時事政治的有效措施及積極意義。
時事政治是高中政治教學中一個重要部分,它的教學情況直接關系到學生政治素養的培養及思辨能力的提高,在高中政治教學中融入時事政治對教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政治課程肩負著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對學生的實踐能力、感悟能力都有嚴格要求。近年來,高考試題的背景大都來自時政,來自生活,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也更加緊密。如2016年新課標全國卷Ⅰ第38題的背景材料就是時政熱點“一帶一路”建設。由此可見,在教學中加入時事政治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促使其熟悉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對教材內容進行補充。如在教學高中“弘揚中華民族精神”部分時,可以引入2016年秋季《開學第一課》“講述故事 弘揚精神”的內容。一方面改變了過去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弊端,另一方面拉近了距離,更貼近學生的生活,給課堂注入了時代氣息和活力。這樣一來,不僅讓學生了解了故事和精神,還讓學生明白了成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堅持不懈的奮斗。面對人生道路上的挫折,只要我們不屈服,不后退,咬牙堅持,終會迎來勝利的曙光。
提高了學生的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課堂教學中,時事政治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辯證地分析社會現象,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和解讀社會熱點的能力。如在高二“當代國際生活”教學中,教師可以引用2016年9月杭州G20峰會的相關時政材料,讓學生了解G20,了解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引導學生運用教材的相關知識解讀時政材料,從而在時政的解讀中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可謂一箭雙雕。又如在高一“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用國慶假日旅游消費等新聞素材,讓學生了解目前中國部分人的消費心理和消費觀念,增強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從而能比照自己及家人的消M行為,取長補短,力爭做一個理智的消費者。由此可見,政治課教學中時事政治的有效運用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而且還能促使學生用學到的知識指導生活,提高他們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發揮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主體作用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是引導者,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和反思。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以時事政治為背景巧設情境讓學生參與教學,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問題,解讀問題,并設計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更好地錘煉自己。如在高三政治第二輪復習時,教師可提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材料,讓學生自己設計相關考題。這樣的活動對學生具有挑戰性,但學生愿意去嘗試,去挑戰,在動手、動腦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時事政治教學是政治課程的主要內容,通過引入與時代相契合的知識點能擴展學生視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并促使他們積極進取。然而時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政治內容多樣,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差異,為了突出時事政治教學的優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教師轉變觀念,加強對實施時事政治的重視
為了課堂的生動性及課堂效率,教師備課時應考慮時政與教材的結合以及與學生生活的關聯度,課前認真篩選時事政治,選擇對課堂教學有最大價值的時政材料,以期通過時事政治教學達到教學的目的。如選擇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的材料等。
創新多種方式,豐富教學模式
時事政治在高中課堂的應用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必須通過多種方式豐富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除了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引入時事政治外還可以引導學生發起、創辦社團。社團活動多種多樣,如時政熱點專題講座、演講、辯論賽、時政知識競賽、出版時政報、參觀訪問、社會考察、寒暑假撰寫時政小論文和調查報告等。通過有組織的活動,引導學生關心時事,分析時政,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引導其把握時展趨勢;培養學生對家庭、學校、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以及批判性思維和主動探究知識的能力;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開闊視野,提高思想境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許多學生通過這個平臺眾論天下大勢,觀看四海風云,通過社團活動的開展,教師把時事政治教學由課內延伸到了課外,增強了學生對時事政治的自覺關注。
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一、加強時事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把握時代脈搏,適應當今形勢發展的客觀要求。
今天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今天也是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這些都使中學生的社會實踐領域不斷擴大、認識領域不斷擴展、獲取信息的途徑不斷增多。而對于世界觀尚在形成、知識結構還不健全的中學生來說,就必須有正確的疏導和點撥,引導他們對時事問題進行全面、辯證的分析,引導他們去關心政治,關心國家大事,關注社會的發展乃至整個人類的命運,使他們胸懷祖國,放眼世界。
2.提高整體素質,服務于社會和人民。
當前教育改革就是要重視素質教育的內涵。因此,思想品德課的教學就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的素質提高和能力的培養。通過加強時事教育,指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去分析、理解和解決現實生活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學以致用,提高其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同時,時政教育也不同于一般的知識教育,它是幫助中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培養中學生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的有效途徑,是中學生了解國內外重大事件的“窗口”。只有在課堂教學中靈活地滲透時事政治教育,充實教材,才能更好地增強其德育功能,幫助學生養成健康的心理品質,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道德觀,培養出更高更好的新時代的人才。
3.激發學習興趣,增強思想品德課教學效果。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首先來源于學習的興趣。然而,學習的興趣并不是憑空產生的,現行教材由于多種因素造成內容上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從而影響思想品德課的“信度”和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也就影響了教學的效果。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不斷豐富教材內容,滿足學生的新鮮感和好奇心。我國改革開放過程中的新材料、新成就、社會熱點問題,以及國際社會的重大時事、熱點問題,等等,貼近生活實際,中學生非常關注。這些材料生動、具體、時代特色鮮明,在授課中適當運用,可以彌補教材之不足,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達到提高思想品德課教學效益的目的。
二、多渠道多形式地加強時政教育
科學的方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時政教育必須有靈活多樣、科學有效的方法。在不斷摸索的過程中,我們作了以下一些嘗試。
1.學校、教師在確保積極性、健康性的前提下,為學生開放全方位的信息來源,充分利用報紙、雜志、廣播、電視、電腦網絡等信息媒體。學生可以從各種媒體上獲取廣泛而豐富的時事政治內容及其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自己動手、動腦,對收集的資料進行具有操作性、實踐性、探索性的學習,以獲得最優質的學習效果。
2.運用電化輔助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經常組織學生收看中央電視臺的《新聞聯播》和《時事報道》等節目。
3.訂閱時事報刊雜志。班集體訂閱一些關于時事的報刊雜志,如《中學生時事政治報》、《半月談》等,學生可以在課余時間傳閱,使他們能通過多渠道獲得信息,樹立一種“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主人翁精神。
4.舉辦“時事專題論談”。發動全體師生關注時事,搜集資料,精心準備。每兩至三周進行一次專題講座,對國內外重大時事和熱點問題進行分析,既使學生了解社會,同時又把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貫穿進去,教會學生正確的觀察和分析問題的思想方法。最近進行的幾場討論,如《預防H1N1病毒我們能做些什么?》、《你如何看待國家的家電下鄉政府補貼政策》等,由于切點精準,外延信息量大,在學生中產生了熱烈的反響。
5.課前5分鐘舉行“熱點新聞聚焦”,讓學生自己搜集、整理時事資料,走上教壇向全班同學作介紹。通過這一形式,不但能增加學生對時政的關心,培養敏銳的時事觸角,而且能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6.舉行班級時事知識競賽,這樣既能活躍學習氣氛,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又能收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7.重視宣傳欄,加強時事宣傳教育陣地的建設。主要體現在學校、教室的墻報、櫥窗要定期更新,內容應反映時事熱點,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透過現象剖析本質。另外,墻報主要安排學生負責,在提高動手能力的過程中也能夠促進他們更自覺地學習。
一、先引導學生學會如何搜集了解時政信息
現在大部分學生除了對娛樂新聞比較感興趣之外,對國內外其他方面諸如政治、經濟、科技、體育等方面的新聞時事根本就不太關注,即使有少數知識面廣的學生平時比較留意這些,也只是知道個皮毛,很少有學生去認真分析評論這些時事,更談不上去聯系社會生活來加深認識。所以應先通過強調中考時政的重要性等引導學生去關注時事,關注社會生活,激發他們了解時事的興趣。然后逐步培養學生通過閱讀、觀察、關注等來收集,了解和掌握最新、最準確的時事信息。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進行:1.著重引導學生平時注意多“看”,即多看書、看報、看雜志、看電視、上網,當今社會信息傳播的渠道越來越多,教師要多給學生引導,讓他們在忙碌的學習之余,利用各種機會和時間,關注身邊的事,關注國內外大事;2.用一個專門的本子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時事收集、剪貼、整理下來。摘錄資料是讀書看報的一種筆記方式,也是積累知識的最佳方式,很少有人對看過的東西做到過目不忘,所以教會學生把看到的時事知識分門別類地記錄整理下來是非常必要的。
通過這些途徑,讓學生逐步養成每天關注時事,并學會點評時事的好習慣,激發學生對時政學習的興趣,初步為把時事知識與課堂內容結合起來打下基礎。
二、將搜集的時政信息與教材理論知識盡量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
教師在每一節課的教學中,不能僅就教材上的知識來講解,而要盡量結合學生所搜集的時政材料,尤其是每一節課前學生所點評的時事,讓學生充分理解教材知識,也同時讓他們體會到自己平時所搜集的時事或每節課前所做的點評都是有用的,都是為課堂上服務的,而不只是老師布置的一個毫無意義的任務,這樣不僅能極大地激發學生關注時政的熱情,而且有利于教師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當堂知識的興趣。
另外,我在組織學生關注時事,了解國內外大事的同時,更鼓勵學生不能只滿足于“看”和“說”時事,而是要不斷增強自己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研究問題的意識,要逐漸培養自己運用時政材料理解教材的理論知識和利用書上知識來分析時事背景的能力,這樣才能真正把關注時事和學習政治理論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融會貫通。正像十八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明確指出的“問題不在于教他各種學問,而在于培養他有愛好學問的興趣,而在這種學問充分增長起來的時候,教他以研究學問的方法”。為了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教師必須在課堂上學會巧妙引導。
三、從時事點評到開展時事專題討論課,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
【論文摘要】如何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采用了多種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真正寓教于情、寓教于趣,使思想政治課成為學生喜愛的、充滿魅力的學科。
學習興趣是學生在心理上對學習活動產生愛好、追求和向往的傾向,是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內部動力。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可見,有了學習興趣,才能變厭學為樂學,學習就成為發自內心深處的一種需要;有了學習興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和富有創造性地去完成學習任務。因此,如何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在此,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以下幾點做法。
1.趣味與幽默恰當地運用幽默藝術,可以集中學生注意力,調節學生情緒,活躍課堂氣氛,啟發學生思維,增強教學效果。教學幽默的素材很多,許多笑話、相聲、小品、格言、警句、歇后語、謎語、廣告、漫畫等,無不妙趣橫生,教師只要恰當運用,便可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如我講抓住機遇時,給學生展示了漫畫《無題》:一只大雁飛過頭頂,兩個射手為雁的吃法持弓相爭,卻不放矢,一個喊要烤著吃,另一個叫要燉著吃,結果,雁飛走了,機遇過了,如何去吃,只成了一句空話。再如,講到消費者權利的內容時,、我用多媒體播放小品《打工奇遇》片斷:“宮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原來是二鍋頭兌的那個白開水。wWw.133229.cOm”“群英薈萃,原來是蘿卜開會”。頓時,學生興趣盎然,在輕松愉快中掌握了知識,受到了教育。
2.疑問與懸念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問是思維的火種,思維以疑問為起點,有疑問才有思維,經過思維,才能解疑。教育家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痹诮虒W過程中通過設疑、釋疑、解惑,可極大地引發學生興趣,誘導學生的思維。比如,在講“矛盾推動事物的發展”這一觀點時,我采用馬克思的一句篇言“假如沒有小偷,鎖會達到今天這樣的完善嗎?假如沒有假鈔票,鈔票的制造會有這樣精美嗎?”在馬克思看來,防盜和防偽水平日益提高的根源要“歸功”于小偷和造假者了,為什么呢?問題一提出,學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用這樣“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現象生動地揭示出事物的矛盾推動著事物的發展。再如,講到運動和靜止的關系時,我引用了這樣一個事例:二戰期間,一位飛行員在空中伸手抓住了一顆呼嘯而來的子彈。一下子就激發了學生濃厚的求知欲。
3.音樂與表演使用音樂導入新課,能使學生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創設良好的課堂氣氛。如在講“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聯系”時,播放2008北京奧運主題曲《我和你》:“我和你,心連心,同住地球村,為夢想,千里行,相會在北京。來吧!朋友,伸出你的手,我和你,心連心,永遠一家人?!睈偠母枨芗ぐl學生的興趣,也使枯燥乏味的哲學原理學得形象生動。
表演,寓教于動、寓教于樂,不僅能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轉變教學過程中學生等待接納的“被動角色”,而且能發展學生的個性,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在講“勞動者就業與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這一框時,我是這樣做的:先布置任務,讓同學們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本框內容并查找相關資料,上課時,我說:“這節課我們把全班同學分感甲·乙兩組,分別代表企業與勞動者,在如此嚴峻的就業形勢下你怎樣找到適合自己的崗位?”學生的表演可以把單向的灌輸和枯燥的說教,變成生動形象的內化,把課堂教學推動。
4.詩詞與典故詩詞音韻和諧,言簡意賅,意境深遠,讀后使人興趣大增。如我在講述意識的能動作用時,告訴學生意識可以正確地反映客觀事物,但不等于人們的意識都一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是這樣。并引用了一個有趣的例子:面對一朵花,傷心的人會說:“感時花濺淚”;高興的人會說“映日荷花別樣紅”;憔悴的人會說“人比黃花瘦”;欣賞的人會說“人面桃花相映紅”;客觀上“花自飄零水自流”;人在主觀上卻會想到“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我巧妙地將哲理寓于古詩詞的欣賞之中,使抽象的哲理變得形象生動,學生也輕松地掌握了知識。
典故具有形象具體、生動有趣的特點,因此教學中適當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內容形象化、具體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樂。如,可用“拔苗助長”的寓言說明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關系;用“塞翁失馬”的典故說明矛盾雙方相互轉化的道理;用“愚人吃餅”說明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這樣可以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課堂教學生動有趣。
5.辯論與競賽俗話說:鼓不敲不響,理不辯不明。政治課的基本理論,若從正面講解,學生有時難以接受,但若采用“辯論會”的形式,對壘的雙方各抒己見,通過辯論讓學生得出結論,效果會更好,因為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充分發表自己的見解,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講“文化多樣性”,對待洋節的態度時,采用了辯論的授課方式。正方支持洋節,反方反對洋節。再如,講“我們的中華文化”時,正方中華文化在崛起,反方中華文化在衰落,事實證明,通過辯論,既鍛煉了學生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又完成了政治理論的傳授。使政治道理生活化,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政治課自然受歡迎了。
競賽既能豐富教學內容,又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們以小組為單位,積極開展一些競賽活動,活動時間大約每月一次,比賽的內容緊貼教學大綱和社會熱點。通過事先查閱資料組題或自擬試題,要求學生在同一時間,同時完成。為調動積極性,我們評選出優勝者并給予獎勵。開展這些競賽活動,既鞏固了書本知識,又培養同學們關注社會熱點,積極思考的好習慣,同時也提高了他們的參與熱情和競爭意識。
6.時政與熱點高中生思想活躍,對國家和社會的熱點問題極為關注。因此,政治課教學應該從豐富、變化、發展的現實生活出發,把課本知識與時事政治聯系起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政治課煥發勃勃生機。把時政材料融人課堂教學,通常有以下三種方式:
(1)用于導人新課。在新課教學前,恰當地選取時政材料,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知識懸念,為學好一堂課作好鋪墊。如,學習(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時,我講到2008年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與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國家連續5次降息來刺激內需,這都與金融危機密切聯系。這樣,即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為新課教學打下了基礎。
(2)用于講授。政治課的基本理論有一定的抽象性,學生較難接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選用一些時政熱點材料,由學生進行分析,教師適時地加以點撥,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更好地理解基本理論。例如,對于“三鹿奶粉事件”,可以與經濟常識中的商品基本屬性、宏觀調控、消費者的安全權等知識點結合;也可以與哲學常識中的意識對物質的能動作用、聯系的觀點等知識點結合;還可以與政治常識中的我國國家性質、政府的原則、黨的性質、宗旨等知識點結合。
行政職業能力測驗主要考查應試者是否具備從事行政工作的潛能??碱}涉及面廣,包括政治、經濟、法律、邏輯、人文等各方面的知識,題量大,時間緊。雖然試題難度不大,但要考出高分也很不容易,因為它要求考生具備快速反應能力,所以考生必須熟悉題型和考試內容,掌握相應的答題方法和思路。
常識判斷:這一類型的考題考查內容比較全面,內容涵蓋法律、政治、經濟、管理、歷史、自然、科技等方面,側重考查考生的法律知識運用能力。所以考生平時應多積累法律方面的知識,注重對法律的理解,重點放在憲法、行政法和一些最新制定的法律上。答題時要合理控制時間,不能在第一部分的題目上花太多的時間以致延誤后面的答題。
言語理解與表達:考生在閱讀時要抓關聯詞、關鍵詞和關鍵句,善于識別迷惑選項,篩選出正確信息。如果題目提供的材料比較長,最好先看問題再看材料,這樣可以有效刪除擾亂思維的內容。
判斷推理:這部分題目包含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邏輯判斷等多種類型??忌枰獙λ蓄}型都有比較仔細的了解和體會,這要通過大量的練習來達到。答題時要把所有選項都看完整,同時注意思維方式的轉換,不要緊盯著一個思路不放。此外,在備考過程中,考生不能一味地埋頭做題,更要對基本的知識有個了解,尤其是邏輯學基礎知識。
數量關系:考生要通過大量的練習來培養對數字的敏感度,熟練掌握各種基本數列及其排列規律。做練習時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注重尋找數字的排列規律,同時加強思維訓練,以提高解題速度。
資料分析:加強綜合題型的練習。考試時宜先看題目再讀資料,以排除干擾信息,迅速而準確地答題。
《申論》沖刺攻略
申論主要是對給定材料進行分析、概括、提煉和加工。申論考試主要測查考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考生在備考《申論》時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關心時政新聞:《申論》主要關注國家的熱點焦點問題,涉及經濟、改革、管理、突發事件等方面,因此平時關注時政新聞就顯得十分必要。最好能搜集到一年左右的時事新聞,或者利用相關網站和報刊積累資料,比如南方網、人民網、《半月談》、《人民日報》。在了解的基礎上還要加深理解,并能對一些問題提出個人的觀點和看法。
錘煉語言能力:《申論》的語言要求非常嚴格,主要表現為語言規范、用詞準確、簡明扼要、行文流暢、說理透徹。無論是歸納、分析、論述,還是議論文寫作,都要求考生具備較高的文字駕馭能力??忌鷳摱鄥⒖肌度嗣袢請蟆?、《光明日報》、《半月談》等媒體的文章風格。
強化閱讀分析能力:在《申論》的150分鐘考試時間里,用于閱讀的合理時間一般不應超過40分鐘。《申論》往往是圍繞一個問題給出一堆資料,這些資料都是不夠全面準確、不夠清晰的半成品資料,考生要善于透過資料的表象抓住事物的實質,這需要具有快速的閱讀能力,以及歸納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