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0-12 07:51:50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單元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改革意味著進取,是一種積極的探索。筆者不揣淺陋,亦在單元教學問題上進行過探討。本人稱之為“單元流水教學法”,其具體內容是:按照教學常規,根據“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特點及教育對象的實際,制定單元教學目標和計劃,實行板塊式的整體性知識網絡教學;其具體做法是:讓任課老師各自承擔一個單元的教學任務,依次給同年級所有班上課。比如我們學校,一個年級共有八個班,四位語文老師,新學期伊始,讓A承擔第一單元,B承擔第二單元,C承擔第三單元,D承擔第四單元的教學任務,每單元擬用兩周的時間教完,A在一、二班完成第一單元的教學任務之后,再到三、四班上課,B在三、四班教完第二單元之后再到一、二班上課……依次實行流水式教學。當第一輪全部教完之后,任課教師根據單元內容和教學實際,精心設計單元知識檢測題,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查漏補缺。然后,教師再分別承擔另一個單元的教學任務。這樣,每學期一位教師只承擔兩個單元的教學任務。實行這種單元流水教學法的優點是:
一、能最大限度地節省教師的備課時間(一個教案由原來使用兩次變成使用八次)減輕教師的勞動強度。將語文教師從備課批作業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使其有更多的精力,從事教材、教法的研究。采用單元流水式教學,第一、二周,教師認真鉆研教材精心設計教法,編寫教案,此后,便輕車熟路、游刃有余地為其他班上課,除上課、批作業之外,節省出的備課時間或用在同各年級或同科教師之間的相互聽課上,或用于業務自修(以往只是忙于備課、批作業,在語文教學及教育理論的學習研究方面,太缺乏時間和精力去提高教學水平)。
二、能深入挖掘群體智慧,切實走集體備課的道路。傳統的模式化教學,每位教師擔任兩個班的課,一包到底,三年一貫制。教師只對自己任教的兩個班負責,備課時各人備各人的,盡管教研活動時常提集體備課的重要性,但集體備課也只往往流于形式。實行這種流水教學法之后,各人的責任就不只限于自己教的兩個班,而是對同年級所有的學生負責。這樣在教學活動中,大家互相熱情地提供備課資料,對教學中的知識點、重點、難點的確立和解析方法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并將在以往教學中的經驗或教學心得也毫不保留地奉獻給同道,以資切蹉,集體備課得到實質性的落實。
三、能揚長避短,更好地發揮各自的教學水平,提高教與學的質量。俗話說:“寸有所長,尺有所短?!币晃徽Z文教師或擅長教散文,或詩歌,或小說,或戲劇。教研組長可根據各人所長,分配教學任務,讓各位教師分擔各自擅長的教學內容,以便更好地發揮個人的才智,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四、能將教學過程中反饋來的信息及時處理,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充實教案,完善教法,并將經驗有效地用于以后幾個班的教學實踐。而傳統的教法,如果在A班的教學中得到點反饋信息或有些教學反思,最多只能用于B班,但在B班得到的信息或啟示就無用武之地了。盡管教育主管部門經常強調寫教學反思的重要性,但教案紙上“教學反思”欄目中出現的只言片語的“反思”,也只是一種敷衍的文字而已。這或許是我們中學語文教學收效不大的主要原因。
五、采用“單元流水教學法”,每隔兩周換一位語文老師,能使學生對老師的教態、語勢等有一種新鮮感,從而獲得新刺激,激發愉悅的學習情緒,產生情趣和求知欲望,在興趣盎然的氣氛中學習知識,培養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傳統的三年一貫制、一包到底的教法,往往使學生對老師的教學產生一種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心理,即使老師有意識地變換一下教法,學生還會認為是“換湯不換藥”的老一套,不以為新或不以為然,便不會產生新刺激,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就不會有大幅度的提高。對于“經常換一下老師,學生是否會適應教師的教學”這一問題,大可不必擔心,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聽一位陌生教師的講課,比老是聽一個教師講,注意力更容易集中。而教材內容的跳躍,也不會成為學生學習的障礙。在中學各科教學中,語文教學獨具特點,即此科不同于其他科具有章節上的邏輯連貫性。其他科如果采用這種內容上具有跳躍性的教學,學生聽起來肯定吃力,無法接受。而語文教材內容的編排,議論文、記敘文、小說、詩歌、散文、戲劇、文言文等,都有相對的單元獨立性和完整性,讓學生先學哪個單元的內容,區別不大。正如我們平常吃飯,先吃饅頭后喝稀飯,與先喝稀飯后吃饅頭,效果是一樣的。
六、實行單元流水教學法,能極大地調動教師教學的積極性。“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使業務熟練的老手精益求精,新手則可借此機會教學相長,百煉成鋼。這種流水教學法本身存在著很大的競爭機制。各任課教師的教學實力和水平,在全年級同學面前曝光亮相,孰優孰劣,在學生心目中如明鏡一般。從教師本身角度看,人人都想讓學生覺得自己這一課講得最好,哪位教師在教學上不使出渾身解數,盡心力而為之?教學質量的提高,自不待言。
七、關于作文教學。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學生知識面的寬窄,閱讀水平的高低,分析問題的能力等,都能從作文中體現出來。采用流水教學法,教師根據單元文章體裁、內容、特點,確立寫作訓練的體裁和內容。教師可對以前一兩個班學生的作文進行精批細改,從中找出一至兩篇好文章加以潤色,作為范文刻印出來,講評時分發給學生,教師以審題立意、選材、謀篇等為重點,認真搞好講評。并指導學生結合范文,自批作文,以提高學生寫作和修改文章的能力。這樣,一個學期下來,學生手中就有各種文體的大小作文的范文十幾篇,三年之后,就有七八十篇乃至更多篇的優秀作文在手,學生時常翻閱這些優秀作文,對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是一個很好的幫助。
一、對教材的領會
該教材在聽說能力訓練主干的模塊上共安排了四個獨立的訓練單元。筆者這樣理解編者的意圖:在第一單元語體知識的統領下,第二、第九單元是單向信息傳遞的獨白體聽說訓練,第五、第十二單元是雙向(或多向) 信息交流的交談體聽說訓練。
從層次深度上看:上冊(第二、第五單元)是從獨白體聽說訓練到交談體聽說訓練的初級層面上的一個輪回;下冊(第九、第十二單元)是在上冊訓練基礎上較高要求的再輪回。這樣,內容廣泛、形式多樣、由淺入深,既不重復,又有所提高,呈螺旋狀上升。
因此,在訓練中既要注意到獨白說話和交談說話的不同特點,打好基礎、循序漸進,又要注意到在訓練時每個階段的目標要求。
二、訓練計劃及其實施
訓練可分“二條主線”“四個階段”。“二條主線”是指獨白體訓練和談話體訓練。“四個階段”即敢說、會說、說好、說活。
第一階段:以“敢說”為目標,以“讀講結合”為手段,進行朗讀、復述、初次自我介紹、持稿解說、演講等訓練 。這個階段是獨白體口語訓練的初級階段,學生不必復雜思考和過多地進行內容記憶。這樣,通過朗讀學生能克服不敢在公開場合開口的心理障礙,提高口語水平,增強膽量,增強表達溝通能力,提高普通話水平。
朗讀從“敢說”開始,不追求技巧,但要求聲音洪亮、口齒清楚。然后逐漸過渡到對語句、語詞、語氣、語流有所要求,最后達到目光敢正視聽眾、用講話口氣朗讀的目的。
本階段訓練主要材料是第一、第二單元的課文和示例,學生可利用課前5~10分鐘輪流上臺,搞“人人過關”,為后階段的訓練打好基礎。
第二階段:以“會說”為目標,以“聽說結合”為手段,進行問答、訪談、對話、討論等訓練。這個階段擔負著承接第一單元語體知識,開啟和實施談話體口語訓練,并為更高要求辯論打基礎的任務。學生要達到“會說”的要求,就要在不同語境中“察言觀色”,以恰當的身份交談。所以在訓練中聆聽是重要環節。學生不僅要聽清對方的話語,而且要洞察對方的意圖,理解其話語中包含的深層意思,抓住問題的實質,從而運用應答技法,靈活自如進行交談。
訓練是要聽說結合,以“說”帶“聽”,以“聽”促“說”??上扔山處焼枴W生答(教師是學生談話的主導),后由學生采訪老師(學生由被動轉為主動),最后模仿第五單元示例課文,由學生獨立進行訪談、洽談、招應聘等。認真進行可使絕大部分學生達到本階段訓練目標。
第三階段:以“說好”為目標,以“寫講結合”為手段,進行有準備的講演、即興講話等訓練。
這是在第一階段訓練基礎上繼續獨白體口語訓練的提高,是知識層次螺旋狀上升的又一層面上的一“格”。
獨白體說話,話題比較集中、穩定,說話時間相對較長,而且是一次性完成的連貫緊湊的說話。因此,要求說話結構完整、條理清楚,有時還要帶有篇章色彩。
本階段另一個重要的任務是寫稿。教師在指導學生寫稿時,除要達到篇章結構合理、選材立意新穎等要求外,還要用通俗、簡潔、生動的詞語,簡明活潑的句式,來增強講演的感染力和鼓動性。
筆者是這樣安排訓練的:先組織學生自己寫稿,要求邊寫邊念,對照第九單元示例,體會是否符合口語的特點,有沒有日常生活中的“說話味兒”。然后讓學生讀給同桌聽,共同探討,修改講稿。接著讓每個學生把自己最滿意的一稿錄音演講,只要是個人單獨完成的,允許其剪輯。然后利用課外活動,聽錄音進行比賽,教師重點在語音、語調、語速、重音、停頓等方面進行講評指導。
第四階段:以“說活”為目標,以“思說結合”為手段,進行應聘面試、辯論等訓練。這個階段的練習是口語訓練的高級階段,這里既有獨白體的較大段的講話(如應聘時的自薦介紹、辯論時的觀點闡述),又有隨機的應答、辯駁。所以這個階段又是綜合性的說話訓練。因此,除前三階段的大膽講話、細心聆聽、察言觀色、口齒伶俐等之外,還要訓練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廣袤的發散思維、敏捷的應變手段。這才是“說活”,所以思維在本階段是重要的一環。
為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要在“主旨與材料”“思路與結構”“論證方式和方法的綜合運用”等單元和附錄邏輯常識的教學時,就注重思維的條理性和邏輯性的訓練。其次,做反意立論訓練是擴展發散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做法是提出一些合乎常理的真理,如“水漲船高”“知足常樂”“曲高和寡”,讓學生沖破傳統思維去認識事物,用懷疑、分析、批判的目光審視已有認識,多角度、多層面地思考問題,提出新的觀點和論據。
最后,要讓學生在應聘或辯論的“唇槍舌戰”前掌握大量的材料,這些材料可以到茫茫書海中有目的、有選擇地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去收集、吸收、消化,還可以到生活中去“閱讀”社會、了解社會,作為答辯時的理由和依據。如此,有了思維的條理性、嚴密性和廣泛性,又掌握了大量的材料,加上前三個階段的系統訓練,模擬應聘就不成問題,在班里組織一場精彩的辯論也不是難事了。
為了讓更多的學生得到鍛煉,筆者組織學生討論、研習學生的辯論,做到弄清雙方的觀點及支持觀點的依據;再看雙方怎么展開反駁,用了哪些反駁方法;最后看哪方占了上風,并分析原因。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辯論能力。
一、“精品課程”:構建教研新模式的平臺
借鑒高等教育精品課程建設的經驗,廣東省中山市于2004年率先啟動了區域性基礎教育精品課程的建設工作,并成功地申報為中國教育學會“十一五”規劃的重點課題。這一課題旨在為進一步推進區域性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而可持續地提升區域性基礎教育教學質量探索和開辟新的有效路徑。在此,“精品課程”指的是借助“課程資源庫”“教學方法群”“骨干教師網”和“管理策略集”等構成的系統來建設優質高效且具有很強輻射力的示范性課程。依托中山市“精品課程”的平臺,我們的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從自身的實際出發,創造性地開展精品課程建設,實現了教研模式的轉型與創新。
(一)基于“精品課程”的教研活動理念
傳統的教研活動以優質課的聽評為主要方式。這種方式具有重視教學、突出教法的優點,同時也有忽略課程的豐富性和系統性的不足。針對此,我們進行了基于“精品課程模塊”開發的教研方式變革。所謂的“精品課程模塊”開發指的是以知識單元或特定的綜合性主題為基本研究對象,以資源、內容、策略(方法)、過程、評價為基本集成要素的動態性建設?;诖耍覀兊慕萄谢顒臃绞接蓛炠|課的打造轉向為更具綜合性和整體性的精品課程模塊開發,進而使得教學研究由關注“上好一節課”拓展到重視“上好一個模塊的課”,由關注“課堂中上好課”提升為全面關注“課堂前中后上好課”,由關注教師把課上好轉向為關注學生把課學好。
(二)基于“精品課程”的教研活動實施
基于“精品課程”的教研模式主要包括兩大方面的工作:其一是研究和開發精品課程模塊;其二是運用和推廣精品課程模塊。
就前者而言,我們首先將課程模塊按不同標準進行劃分,《品德與生活》主要以知識單元來分模塊,而《品德與社會》以綜合性主題來分模塊。這樣的劃分能夠保證課程模塊的大小合適。例如,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的《品德與社會》教材中,每冊教材都只有3個單元。如果以單元劃分,每個模塊的容量就相對較大,不利于教師教學。
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維度來建設品德與生活(社會)的精品課程模塊,它包括開發精品課程模塊規劃書、教學課例選、教研經驗集和課程資源包。由此,整個教研活動的展開,無論是在研究內容還是研究方法上,都大大超越了此前的優質課聽評模式。以課程模塊規劃書為例,它要求教師們能從課程整體(如學段、學期等)上對某一模塊進行考察和規劃,包括教材分析、學情分析,總體教學目標、重點、難點及相關策略,課時安排等。模塊規劃制約著精品課程模塊開發的整體水平,引導教師從教學實際出發對教材和學情等加以分析和把握。例如,大涌鎮旗南小學教師在編制“我心中的老師” (三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快樂的學校生活”主題五)精品課程模塊規劃書時,有的教師通過分析教材發現,教材中缺乏關于尊師的名人故事和名言,提議加以補充,也有教師結合課程標準中所倡導的“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選取學生生活中真實可信的生活事例”的生活德育理念,提出應引導學生通過自己與教師交往的真實生活而不是抽象的道德要求去愛師敬師,認為這才是教材的編寫思路。經過大家的討論和辨析后,最終確定選擇后一種思路作為大家的共識來編入精品課程規劃書。事實上,編制規劃書是我們所追求的,但它不是唯一的,畢竟這樣一種教研活動方式更強調以實際教學為根本導向,而這一討論、辨析和研究的過程更是教研活動所關注的目標。
在研究和開發了課程模塊后,我們采取各種活動將獲獎的精品課程模塊資源包在網上向全市教師推薦,進而引導和鼓勵其他教師結合自身的實際,充分運用這些優秀資源來開展教學。同時,要求教師們在運用過程中,盡可能地提出評價意見和改進建議,以供研發者進一步反思與改進。例如,我們組織了一次三區聯動的精品課程“研”“用”結合交流活動。活動中,東區朗晴小學的陳慧老師,運用石岐第一城小學研發的《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多姿多彩的傳媒世界”精品課程模塊資源包,上了該模塊的“怎樣看電視”一課,而南區良都小學的陳莉江老師,則運用東區朗晴小學研發的《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做誠實的好孩子”精品課程模塊資源包,上了該模塊的“誠實的孩子人人夸”一課。整個活動充分體現了精品課程“研”“用”結合的教研新思路。與此同時,教師也建構起課程的“雙重身份”,既是精品課程的研究和開發者,又是精品課程的推廣和享用者。
(三)基于“精品課程”的教研活動成效
毛澄潔是北京景山學校(北校區)的信息技術教研組組長。對于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信息技術老師都不陌生,因為她常在信息技術教育類雜志上。一次偶然的機會,記者見到了毛澄潔本人,樸素的衣著、爽朗的笑聲很難讓人聯想到景山學校這所有著光榮歷史的名校和她那些嚴謹的教學論文。談及景山學校,毛澄潔感慨地說:“北京景山學校是個溫暖的大家庭,這個家庭的家長們都很好,改革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使得每一位教師都認真努力,在教改之路上做著與眾不同的探索?!弊鳛橐幻胀ǖ男畔⒓夹g教師,毛澄潔正是在教改使命的感召下,與技術發展同步,做終身學習、課程創新的實踐者。
學習,學習,再學習
1989年,毛澄潔畢業于北京師范大學物理專業,之后進入景山學校工作。在當時,碩士畢業直接進入中小學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的人,可謂鳳毛麟角。
剛工作一個月,毛澄潔就為學校解決了俄文字典輸入排版的難題。她設計了鍵盤字符和俄文的對照表,利用BASIC語言設計了轉換程序。景山學校的職高學生可以按照俄英對照表,輸入鍵盤上的字母符,輸入完成后,用轉換程序幾分鐘之內就轉換成俄文。為此,她獲得了學校的獎勵,拿到了200元的獎勵資金。而此時,毛澄潔剛學會漢字輸入和簡單的排版語言。
1990年初,毛澄潔參加北大方正電子報刊排版系統的培訓,參與培訓的人都是各大報社的資深編輯。學習一周后,她就為學校排出了第一份激光照排的報紙。
1991年,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毛澄潔和學?;瘜W組的老師一起研究開發了CBE化學題庫系統。該題庫獲得了北京市東城區1991年度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992年“聯想杯”全國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評比一等獎。這是中國最早的大型商業化題庫,其中用到的數據庫FoxBase則是毛澄潔自學的。
2013年底,毛澄潔參加信息技術教師新技能培訓時,接觸到面向安卓手機的編程軟件App Inventor?;氐綄W校后,她就從搭建編程環境開始,一點一滴地學習,她發現這個軟件特別好玩,一發不可收拾,不光在教研組里開始培訓,2014年春季學期還在高一開設了以AppInventor為環境的算法與程序設計課程,深受學生歡迎。她還帶領學生參加了暑期在Google辦公室舉行的AppInventor編程挑戰賽,因此成為2014Google獎教金獲得者中唯一的一位中學教師。
學習是毛澄潔從研究型教師向專家型教師過渡的基石。從2014年夏天進入中國MOOC大學以來,毛澄潔先后選修了10門課程,已經拿到證書的有北京大學汪瓊教授開設的“翻轉課堂教學法”、浙江大學韋路教授開設的“新媒體概論”。正是通過學習這樣一些最具先進性和影響力的課程,讓毛澄潔對微課、翻轉課堂、新媒體與出版行業創新的OPO模式有了深刻的認識,并將其應用于教學和研究中。提及這些學習的經歷,毛澄潔快樂地說:“我倍感驕傲,年過半百的我,與我的同齡人甚至比我年輕很多的教師相比,技術與理念都是比較先進的?!?/p>
把學生作為人來培養
毛澄潔希望自己的學生像她一樣會學習,有超強的學習能力,需要什么就學習什么。落實到課堂上則是:讓學生學會信息技術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信息技術的學習方法。
2001年,毛澄潔開始了高中的教學,當時國家課程標準剛剛出臺,還沒有統一的教材。教學內容還是信息技術基礎+QBASIC編程。在應用軟件單元(Word、Excel、Powerpoint)的教學設計中,她認識到技術的學習和掌握只是一種載體,重要的是要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應用軟件的功能越來越強大,但現實中很多軟件只用到了其中20%的功能。如何處理好學習和應用的關系,毛澄潔一直在思考。后來她確定了“以用為本,學用結合”的教學策略,在內容上采用自選主題進行項目調研活動的教學方法,這是毛澄潔最早嘗試用項目教學法教學。后來,她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利用“光盤教程”“主題知識網站”“各類在線教程”等進行了以學生自主學習為核心的諸多教學模式的探索。
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是毛澄潔教學的落腳點。例如,在進行VB教學時,她采用教電腦玩游戲的實例,引導學生編寫游戲實例;在App Inventor的教學中,她引導學生編寫經典游戲;在“數字科學家”課程中,她讓學生參與游戲活動來理解科學概念;并將學生十分感興趣的紙電路、千云超極鼠等時尚元素引入課堂,深受學生喜愛。一位學生上了毛老師的課后對她說:“老師,我只想說,很喜歡?!?/p>
讓學生愛學,會學,會創造,這就是毛澄潔以人為本、以學生的最終發展為目標的信息技術教學實踐。
建設研究型團隊
研究教學,撰寫教學論文,參加全國的計算機教學研討會,是景山學校信息技術教研組這支隊伍成長之初的重要抓手之一。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發展較快,在大家都在摸索教什么內容、怎么教的時候,這樣的研究型教學無疑具有強大的生機與活力。
研究型教研團隊的建設是景山學校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從毛澄潔進入北京景山學校以來,就深刻地感受到研究型團隊建設的緊迫性。1996年,毛澄潔被派到北京景山學校分部,從事信息技術教學和教研組建設與管理工作,得到了當時信息技術教研組組長郭善渡老師和沙有威老師的指導與支持。如今,毛澄潔作為新的教研組長,把建設研究型團隊的任務承擔起來,她指導教研組的覃芳老師撰寫教學論文《讓信息技術教學煥發創造活力——電腦繪畫“葡萄串串”》,從論文的整體結構到具體的行文,認真研究,進行了3次修改。最后,該文獲得了北京市信息技術教學論文二等獎。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毛澄潔與教員組老師還參與編寫了諸多信息技術教材。景山學校信息技術教研組老師編寫的信息技術教材如今已遍布全國。
如果說寫論文、編教材是毛澄潔教研團隊快速成長的兩大抓手,那么參與學校信息化環境建設,培訓學科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則是教研組團隊發展的第三個抓手。
參與學校的信息化環境建設是信息技術教師迅速成長的助推器。在參與過程中,信息技術教師既是學校信息化建設的規劃設計者,又是學科教師教育技術的培訓者和信息化環境的使用者,因此能夠更好地把握學校信息化建設需求,應用信息技術服務教育教學。
2013年9月,景山學校北校區配備了一個教室的iPad設備。平臺如何搭建?教師如何使用?是擺在老師們面前的首要問題。學校以信息技術教研組的教師為核心、學科教師中的技術骨干積極參與,開展了學習與思考。
在信息技術教研組老師們的帶動下,景山學校北校區的副校長,初中部的教學主任、副主任,學科教研組長等都進行了基于iPad的探索教學,他們中年齡最大的已經51歲。
工作思路
1、教學目標:培養英語學習興趣,加強學法指導,抓常態課堂、高效課堂,穩固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2、教研目標:
(1)配合學校及教務處、教研室組織進行校內外的教學研究活動,認真撰寫論文,組織老師上觀摩課、示范課,通過聽課、評課、研討等形式,做好課后反思,使本組教師理論與實踐水平共同提高。
(2)本學期繼續加大力度落實集體備課制度,旨在通過集體備課,讓教師們更好地掌握課程重點,了解教學難點,形成較完整的備課教案。同一個備課組同一層次的班級要求統一進度、統一作業、統一練習。各年級具體目標如下:
七年級:以構建課堂小組合作模式為契機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強化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基本技能的培養,抓好起始年級的英語學習習慣,平時注重口語的訓練,切實做到輕負優質。
1 2 3
八年級:加強閱讀教學,適當補充閱讀材料,注意讓學生在閱讀中慢慢體會到樂趣,在穩固現有成績的基礎上,強化培優補差,力求進一步提升質量。
九年級:在總結反思的基礎上,挖掘潛力,查缺補漏,著力加強學法指導和能力培養,著重對復習課型和中考命題方向和命題的基本原則、方法、思路的探討研究,為實現11年中考的新突破打好基礎。
教研活動
1、加強理論學習,更新教學理念,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體英語教師都要抽出時間學習新理論,以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改進評價理念和評價模式,即努力做到關注學生學業成就的同時,還要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行為方式的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綜合實踐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2、強化教學常規的落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組織教師認真學習學校教學常規,指導檢查教師的教學工作,特別抓好“備課”、“上課”、“課后輔導”、“培優輔導”等主要環節,鼓勵教師充分發揮教學特長,有效提高教學效率。
3、打造“常態課堂、高效課堂”。教研組各教師認真學習常態課堂的基本要求,并每人按計劃上一次組內公開課,要求集體備課,及時評課,找出不足,共同學習,共同促進,以學生的主體作用為重點,以合作學習的時效性為重點,從而來實現高效課堂。
4、加強集體備課仍是本學期教研組工作的重點,因此要做到有計劃、有目標、有實效。各備課組要集體備課,研究教學內容,研究學生情況,研究教學方法,教學進度、安排及教學資料要一致。每周至少活動一次,時間固定,要有活動記錄。每次活動要定中心發言人,定活動主題,做到活動有充實內容,每次集體備課都由指定老師作話題發言,指出每個單元的重點、難點及如何突出、突破的方法,再由備課組全體老師集體討論、改進,力求精益求精,最終形成一個較好的、統一的方案。備課組要做到“五個統一”,統一進度、統一內容、統一檢測、統一作業及通過各種方式對學生做出統一的評價,及時了解反饋,及時調整改進,以提高集體備課的質量。通過集體備課、課堂教學、課外輔導、培優補差等多種形式縮小平行班間的差距,爭取整體取得較好的成績。
1 2 3
5、規范教學的每個環節。教研組要在落實常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要配合教務處和教研室做好常規落實的檢查、督促工作;要定期組織教學研究活動,圍繞相應的研究專題,組織相應的公開課、觀摩課、示范課,通過研討、觀摩、評議等形式,使教研組全體英語教師能夠共同提高,人人受益。
6、組織好英語課外小組活動和競賽活動。協助教務處做好期中、期末命題雙向分析和補缺、補差同學的成績跟蹤,加強考試命題分析的研討和落實。從中及時了解學生學習的情況,對教學和命題進行調整。建立備課組內教學評價和質量保障體系,以達到自我診斷、自我調解、自主發展的目的。在英語教師中提倡精選習題、精編習題、因材施教。進一步做好英語補缺補差工作。加強九年級畢業班教學工作的研究,提高畢業班教學效率。組織九年級英語教師及全組成員認真學習《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連云港市中考說明》,加強對中考動向的信息收集和試題研究,凝神聚力,爭取九年級中考聽力口語自動化考試成功。扎扎實實做好一、二、三輪復習,要在基礎知識到位的同時,抓好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培養,特別要重視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訓練。
7、組織本教研組教師撰寫論文。英語組要確定教研專題,全體英語教師通過理論學習和校本培訓,不斷反思、探索,并聯系實際積極撰寫英語教育教學論文。積極組織教師參加教育局舉辦的各類教育教學論文比賽。
8、完善英語教研組網絡,以英語學科基地網站為依托建立學科的資源庫,教研組長利用備課組活動時間,分配和安排好下一階段的學習工作,研究好課程的推進工作,本學期,本組將努力將本學科的資源組建得更好,通過公開課、網上收集優秀教案、外校交流試卷等各種形式來豐富資料。促使整個學校的英語教學質量得到大幅提升。
一、 加強新課程理論學習,反思上期教學工作。
開學一周內集中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讓教師明確自己所教學的科目總體目標、本期教學目標、課程單元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學習情況,探討教學方法和學生學習方法,探討如何在新學期實現教師本身角色的轉變,更新教學理念,在教學工作中做到有的放失。以年級組為單位,對往期工作做深刻的自我反思,組內交流。
二、 建立教研組織
根據學校教學工作分科目成立教研組:語文教研組由王興來任組長,數學教研組由宋樹春任組長,常識教研組由周長富任組長,幼兒教研組由石靜任組長。各教研組長在開學一周內廣泛聽取教師建議,擬訂學期教研計劃,按計劃中規定的時間和內容組織組內教研活動。并負責組內活動的考勤管理工作。負責組織年級教師集體備課,按教學內容收集、加工、整理教學資源,探討教學方法及教學過程。
三、 開展教師學習交流活動
教師學習交流是促進教師提高自身教學業務知識和教學技能的重要方式。繼續遵循,走出去、請進來、網絡學習的方式盡力提供教師學習的機會。1、外派教師到外校聽課交流學習,聽取名優教師課堂教學和管理經驗,回校匯報討論。2、組織教研商討,擴大學習交流面。3、采取網絡學習交流方式,讓教師教學視野更開闊。4、以聽課評課的方式組織教師相互學習交流,共同促進。
四、 搞好校本培訓
校本培訓是教師提高教育覺悟,提高教學技能,掌握教育業務知識的重要途徑。本年來學校校本培訓將從教師師德師風、教育技術、優化課堂教學三個方面開展校本培訓工作。
五、 舉行賽課活動
根據上級有關計劃,在校內積極組織教師參加各類賽課活動。在活動中發現教師問題,針對性的交流,促使教師專業化發展。
1 總體設計方案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本設計采用CAN總線作為數據采集與系統控制的通信方式,以ATMEL公司生產的AT91SAM9263 ARM芯片為主控單元,結合A/D轉換技術、故障診斷專家系統實現某型火箭炮隨動系統的故障檢測。總體設計框圖如圖1所示。
數據采集單元由信號調理模塊和A/D轉換模塊組成,其中信號調理模塊用于模擬信號的放大、濾波和提高電路負載能力,A/D轉換器完成模擬信號向數字信號的轉換,ARM主控單元實現系統控制與故障診斷,數據采集單元與ARM系統控制與故障診斷模塊之間以CAN 總線的方式進行通信,工作人員通過操作觸摸屏顯示界面完成故障檢測。
2 系統硬件設計
2.1 數據采集單元
數據采集單元由信號調理電路和A/D轉換模塊組成,用于采集某型號火箭炮隨動系統液壓泵、高平機等被測部件的液壓或氣壓的狀態信號,其結構圖如圖2所示。
信號調理電路如圖3所示,采用OP27運算放大器進行設計,它的作用是把傳感器輸入的信號進行放大,同時利用其輸入阻抗高、輸出阻抗小的特點以滿足A/D轉換芯片對驅動源阻抗的要求。
A/D轉換電路將經過信號調理模塊調理后的模擬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文中選用TLC2543CN和STC89C52分別作為A/D采樣芯片和微控制器[3],其設計如圖4所示。TLC2543CN是TI公司生產的12位串行模/數轉換器,使用電容開關逐次逼近技術,12位分辨率,10 μs的轉換時間,11路模擬輸入,輸出數據長度可通過編程調整[4]。A/D轉換模塊與51單片機之間以I2C總線的方式進行通信,只需要一條串行數據線SDA(DATA_OUT)和一條串行時鐘線SCL(CLOCK),具有接口線少,控制方式簡單,器件封裝形式小,通信速率較高等優點。 經信號調理后的11路模擬量數據分別通過端口NO0?NO10進入TLC2543CN進行A/D轉換,TLC2543CN通過[CS],DATA_INPUT,DATA_OUT,MEOC,I/O CLOCK這5個引腳與STC89C52單片機進行通信。為了減小外界環境及器件本身引入的噪聲和擾動,提高系統的穩定性,在這5個信號與單片機之間進行光電耦合隔離處理。由于光信號的傳送不需要共地,所以可將光耦器件兩側的地加以隔離,達到提高系統信噪比的作用,光耦隔離器件選用Avago Technologies 生產的6N137,電路如圖5所示。需要注意的是,電路板中6N137兩端的電源不能共用,否則起不到隔離的作用。
2.2 CAN總線通信模塊
數據采集單元和ARM系統控制與故障診斷模塊之間以CAN總線的方式進行數據通信和控制。CAN總線具有可靠性高、實時性強、較強的抗電磁干擾能力、傳輸距離遠等特點,尤其適用于隨動系統傳感器多、各檢測點信息交換頻繁和干擾源復雜的情況。CAN總線通信模塊的實現有2種解決方案[5]:一類是采用帶有片上CAN的微處理器,如Philips的80C591/592/598、Atmel的AT90CAN128/64/32等;另一類是采用獨立的CAN控制器,如Philips的SJA1000??紤]到應用的靈活性,本文采用獨立的CAN控制器SJA1000。CAN總線通信模塊結構框圖如圖6所示,選用STC89C52單片機作為CAN總線通信模塊的微控制器,CAN總線控制器和收發器分別選用Philips公司生產的SJA1000和PCA82C250[6]。CAN總線規范采用三層結構模型,STC89C52單片機用以實現應用層的功能,SJA1000和PCA82C250則分別對應于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為了增強CAN總線通信模塊的抗干擾能力,在CAN控制器與CAN收發器之間進行光電耦合隔離處理,與數據采集單元一樣,本文也選用6N137進行處理。
CAN總線通信模塊接口電路主要由4部分組成:微控制器STC89C52、獨立CAN控制器SJA1000、光電隔離器件6N137和CAN總線收發器PCA82C250。微控制器STC89C52用于數據處理、實現對SJA1000的初始化、通過對SJA1000的控制實現數據接收和發送等通信任務;獨立CAN控制器SJA1000和收發器PCA82C250經過簡單總線連接可實現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的全部功能。STC89C52通過DATA_INPUT向TLC2543CN發送一定格式的指令,在DATA_OUT引腳可獲取到A/D轉換的數據;由于SJA1000的數據線與地址線是共用的,所以將STC89C52的P0口與AD0?AD7直接連接的同時,還要將地址鎖存信號線ALE進行連接,以便區分在同一時刻AD線上傳遞的是地址還是數據;SJA1000的中斷管腳INT連接單片機的外部中斷INT0;MODE管腳與高電平VCC連接以選擇Intel模式;為了保證上電復位的可靠,復位電路采用IMP708芯片進行智能控制,IMP708芯片集看門狗定時器、掉電檢測電路、電源監控電路等于一體,保證SJA1000芯片的可靠運行;RX0和TX0是數據的收發管腳,經光電耦合器件6N137后連接到CAN收發器上,用以電氣隔離;PCA82C250有3種工作模式:高速、斜率控制和待機,本文選擇斜率控制模式,通過在Rs引腳與地之間接一個100 kΩ的電阻來實現;為了消除在通信電纜中的信號反射,提高網絡節點的拓撲能力,需要在CAN總線兩端接入兩個120 Ω的終端電阻[5]。
2.3 系統控制與故障診斷模塊
數據處理與系統控制模塊采用ATMEL公司生產的AT91SAM9263 ARM芯片作為主控單元,以觸摸屏作為人機交互方式完成系統控制和故障診斷。AT91SAM9263主頻 200 MHz;內置CAN總線控制器,全面支持CAN2.0A和CAN2.0B協議;內置TFT/STN LCD控制器,支持3.5~17英寸TFT?LCD 液晶屏,最高分辨率可達2 048×2 048??紤]到系統的可擴展性,本文將系統控制與故障診斷模塊單獨成板。技術保障人員可以通過操作觸摸屏上顯示的人機交互界面完成對隨動系統的故障檢測。
3 系統軟件設計
系統軟件設計主要分為A/D轉換模塊、數據 處理模塊、CAN總線通信模塊和系統控制與故障診斷模塊4部分。主流程圖如圖7所示,首先對STC89C52單片機進行初始化,包括CAN總線工作方式的選擇、驗收濾波方式的設置、驗收屏蔽寄存器和驗收代碼寄存器的設置、波特率參數設置、中斷允許寄存器的設置以及A/D轉換模塊的初始化等;當單片機接收到故障檢測命令時,進行A/D采樣,然后由單片機對采集到的數據進行處理,通過量值轉換得到實際的工況數據;最后由CAN總線通信模塊將數據傳輸到系統控制與故障診斷模塊進行故障檢測,診斷結果由觸摸屏顯示以指導維修人員進行現場維修。
3.1 A/D轉換模塊軟件設計
A/D轉換模塊程序設計流程圖如圖8所示。
3.2 數據處理模塊軟件設計
數據采集過程中難免受到噪聲的影響,為了保證采到數據的準確性,可以對其進行一定的算法處理。本文在故障檢測時,對同一采樣點進行5次采樣,然后用快速排序算法對這5個數據進行排序,取中值作為故障檢測的有效數據,以減小誤差帶來的影響。采集到的數據與實際值之間成嚴格的線性關系,將采集到的數據值乘以系數K即可獲得實際的工況數據,其流程圖如圖9所示。
3.3 CAN總線通信模塊軟件設計
CAN總線通信模塊的程序設計主要分為初始化、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3個部分:
(1) 初始化。CAN總線初始化主要是對通信參數進行設置,通過對時鐘分頻寄存器、驗收碼寄存器、驗收屏蔽寄存器、總線定時寄存器和輸出控制寄存器的配置實現對CAN總線工作模式、接收報文的驗收碼、驗收屏蔽碼、波特率和輸出模式的配置和定義[7]。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寄存器的配置需要在復位模式下進行,因此在初始化前應確保系統已進入復位狀態?!。?) 數據發送。本文采用查詢方式,進行CAN總線的數據發送,首先應將CAN總線的發送中斷禁能。發送數據前,主控制器輪詢SJA1000狀態寄存器的發送緩沖器狀態位TBS以檢查發送緩沖器是否被鎖定,若發送緩沖器被鎖定,則CPU等待,直到發送緩沖器被釋放,然后將從現場采集到的數據發送到發送緩沖區并置位命令寄存器的發送請求位TR,此時SJA1000將向總線發送數據。數據發送流程圖如圖10所示。
(3) 數據接收。同數據發送一樣,本文采用查詢方式進行數據的接收,也應將CAN總線的發送中斷禁能。主控制器輪詢SJA1000狀態寄存器接收緩沖狀態標志RBS以檢查接收緩沖器是否已滿,若未滿則主控制器繼續當前的任務直到檢查到接收緩沖器已滿,讀出緩沖區中的報文,然后通過置位命令寄存器的RRB位釋放接收緩沖器內存空間。數據接收流程圖如圖11所示。
3.4 系統控制與故障診斷模塊軟件設計
系統控制與故障診斷模塊是在Linux平臺下利用Qt SDK開發完成的,數據庫采用嵌入式系統中廣泛采用關系型數據庫SQLite[8]。軟件采用模塊化設計思想,包括顯示界面、系統控制、檢測數據庫和故障診斷等4部分。系統界面基于QT/GUI開發,用于故障檢測結果顯示、調取數據庫輔助人工診斷等人機交互;系統控制模塊用于系統啟動與關閉、初始化及多線程處理;檢測數據庫用于對專家系統中經驗知識、故障診斷規則集進行組織、檢索和維護,及用于存儲系統采集的工況參數;故障診斷模塊是該檢測裝置核心,本文利用故障診斷專家系統對隨動系統進行故障診斷,給出診斷結果??紤]到故障診斷的實時性要求,程序采用多線程編程來實現。
圖10 CAN總線數據發送程序設計流程圖
圖11 CAN總線數據接收程序設計流程圖
4 結 語
為了測試隨動系統故障檢測裝置在各種情況下的故障檢測能力, 本文通過人為制造故障的方式對該系統進行了大量實驗。在反復的實驗中,該系統均能正確定位故障,充分驗證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本文研制的以AT91SAM9263 ARM芯片為核心基于CAN總線隨動系統故障檢測裝置,可實現對隨動系統液壓、氣壓、電壓等工況參數的測量,經故障診斷專家系統的推理,實現以自動故障診斷為主、人工診斷為輔的故障檢測。文中采用的CAN總線通信方式使整個系統簡潔緊湊、具有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和實時性,這種CAN總線通信方案不但可用于隨動系統故障檢測裝置的研發,還可推廣至其他模擬量信號的機電設備故障檢測,尤其是多機組的分布式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中,具有非常實用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論 文 網專業寫作教育教學論文和畢業論文以及服務,歡迎光臨DyLW.neT
.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00, 47(4) : 951? 963.
[2] 張立云,宋愛國,錢夔,等.基于CAN總線的偵察機器人控制系統設計[J].測控技術,2013,32(1):65?68.
[3] 姚遠,王賽,凌毓濤.TLC2543在89C51單片機數據采集系統中的應用[J].電子技術應用,2003,29(9):37?38.
. Texas: Texas Instruments Incorporated,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