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5-01 16:46: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工商企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現代工商企業的品牌戰略推廣過程中,引入網絡關系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首先,網絡關系的引入可以為企業建立多元化的品牌效益。工商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能夠形成一些對企業品牌創建和發展有所影響的資源,企業集團的發展過程與工商企業聯盟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網絡關系中得以形成的契約或非契約形式的關系直接影響著企業的品牌戰略。所以說,企業集團為了長遠的發展應該建立多元化的網絡關系,并以此為基礎對戰略品牌的實施進行優化,尋找網絡品牌與網絡關系有效結合的發展途徑,從而不斷激發企業品牌推廣的創新性,刺激市場消費,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品牌戰略。其次,網絡關系可以促進企業品牌人際關系的形成。網絡關系是工商企業在品牌定位過程中的重要參考依據,而且可以說品牌的創立者對于網絡關系的知悉程度取決于品牌創立人員在網絡關系中相關信息的獲取程度。目前,國內外市場信息高度發達,很多企業的市場業務拓展很大一部分來源于網絡關系,加之網絡關系對工商企業品牌定位的影響作用,因此網絡關系成為目前十分重要的商業信息來源。
2、在工商企業品牌戰略中引進網絡關系的具體措施
2.1在網絡關系中嵌入品牌戰略,擴大品牌效應
在工商企業實施相應的品牌戰略時,事先分析自身在網路關系中的受眾范圍和具體影響力,然后再通過獨特的營銷模式加強相關品牌在運營活動中的企業競爭力。只有在紛繁變化的市場環境中保持自身品牌的獨特性,才能不斷得到市場的青睞,贏得企業利益。將品牌戰略嵌入網絡關系中進行發展,工商企業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獲取網絡資源中的知名度﹑資金和運作的權利。另外,隨著工商企業在社會關系中地位的不斷提升,可以進一步為品牌戰略的發展提供動力。
2.2建立與社會網絡關系相適應的特色品牌
眾所周知,由于與當前的社會發展網絡關系不太適應,導致國內很多具有悠久歷史的工商企業品牌在全球化公司的沖擊下黯然退出國內市場。因此,如要發揮品牌戰略的巨大潛力,除了自身的特色之外,還應該建立起與現代化市場相互適應的社會網絡關系。加快改變陳舊的管理模式,為企業的現代化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從根本上解決特色品牌與社會網絡關系不相適應的尷尬局面。為了確保特色品牌在社會網絡關系中的健康發展,應該做到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注重企業品牌的質量管理。只有具備良好的質量和優質的服務,才能在社會市場中贏取客戶的口碑,不斷擴大商品的品牌效應,促進其發展速度。然而,具有特色的品牌形象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長時間的積累才能夠形成,其中最為關鍵的便是商品質量和服務水平。這就解釋了為什么現代化市場競爭環境中仍由部分老字號品牌屹立不倒,而一旦發生質量問題就直接造成公司集團破產的原因所在。所以,工商企業造品牌的建立和推廣過程中,應該組織構件完整的質量監督體系和相關服務平臺,確保發生問題后能夠及時彌補損失。第二,以人為本,重視品牌效益,把人作為企業利益的重心。具體應該做好對淺談網絡關系管理與現代工商企業品牌戰略鄧莎莎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014030一線員工關于企業品牌形象的引導,建立起品牌精神和服務意識;合理地進行人事制度改革,解決職工的薪水和獎金發放問題,不斷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和創新性。第三,加強工商企業的品牌意識教育,開展定期培訓和講座等活動,強化工商企業在網絡關系中的品牌意識,擴大企業集團的社會網絡知名度。
2.3創新管理網絡關系,推動品牌戰略的實施
企業集團的品牌戰略實施中網絡關系起到基礎性﹑關鍵性作用,尤其在如今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今天,一定要管理好社會網絡關系,通過創新性手段推動工商企業的品牌戰略的實施。主要措施有以下兩點:第一,管理機制的改革創新。對工商企業進行優化升級,積極進行體制改革,不但可以發現當前工商企業內部的潛在問題,免除后顧之憂,而且還能夠廣泛吸取社會力量,增加工商企業的發展動力。在加大公司內部的人事制度改革過程中,還應該注重網絡關系的依托作用,不斷開發多元化的網絡關系,發展海外關系,促進國際貿易的完成。第二,企業可以把現代企業發展的識別系統嵌入網絡關系當中。即是把品牌質量﹑品牌標識﹑品牌服裝和品牌服務統一起來,然后通過不同的經營手段在不同領域內進行業務拓展,從而充分發揮工商企業的無形資產在社會網絡關系中的影響力,有利于企業集團的品牌戰略推廣。
3、結束語
1.不重視實踐教學
在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教學中,由于課業的繁忙,再加上傳統的授課模式的影響,使得學校和教師忽視了實踐教學,在排課的過程中,會把實踐課也安排到理論課中,不能真正地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此外,由于學校對實踐的不重視,使得其在實踐中的資金投入較少,不能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踐的環境,在根本上,不能真正地發揮實踐課的作用。
2.缺少實踐課的教師
在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教學之中,由于對實踐課程的不重視,實踐課教學仍然用理論課的方式進行,而且缺少真正能進行實踐課教學的專業教師隊伍,所以,使得實踐課程仍然以理論性的教學為主,造成了實踐活動的停滯。有些學校有一些專門進行實踐教學的教師,但是由于沒有受過相關的培訓,在很大程度上無法掌握實踐課程教學的方法。而且各個學校都沒有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使得教師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一頭霧水,教師們也沒有工商企業管理的實踐經歷,因此,也無法真正地促進學生進行實踐的訓練,在很大程度上就制約了實踐課程的發展。
3.不能真正地實施實踐教學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不能真正地理解實踐教學的意義。就算有實踐的課程,也大多以理論教學的方式進行講解,從根本上就造成了實踐課程失去意義,而且,由于學校提供的實踐場所不能滿足學生對實踐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實踐教學不能真正地發揮作用,不能真正地做到“工學結合”。
4.實踐課程較為單一
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但由于人數的眾多和經費不足等原因,使得實踐活動不能深入地開展,使得活動的形式較為單一,所謂的實踐也只是看一些案例和進行案例分析,不能真正達到讓學生進行實踐的目的,而且,單調的課程內容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造成了實踐活動不能順利開展。
5.資金的不足
資金的投入是實踐活動開展的基礎。但是由于先前的學校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的不夠重視,也造成資金的投入不足的情況,使得實踐課不能很好地開展,一些實踐時所需的設備不足,不能滿足實踐課的要求。在另一方面,由于經費的不足,就不能聘請具有專業素質的實踐課教師對學生進行指導。因此,不能使實踐課程真正地發揮作用。
二、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
1.建立以就業為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
學校要想真正地進行實踐課程的教育,前提條件就是建立和完善實踐課程的教學體系。只有在教學制度的約束之下,才能使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實踐課程良好地開展,真正地使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能讓學生真正接觸和了解自己將要就業的崗位,真正地促進學生找到自身的定位,能使其理論知識和實踐相結合,在之后的就業中形成自己的優勢。
2.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要想完成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就必須加強資金的投入力度。只有明確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實踐課程的重要程度,才能加大資金的投入力度,保證實踐課程順利地進行。要切實完善實踐課程設備,建立好校外的實踐基地,真正地使學生參與到實踐中去,并能不斷地提高實踐能力和素質。與企業合作,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企業對實踐教學的支持,使學校的實踐課程順利地開展。
3.真正地將實踐和理論結合起來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在進行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將實踐和理論能有機地結合起來,能讓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和驗證理論知識。因此,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要想做到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就應該切實地將實踐和理論結合起來。有效地進行課程的設計,在進行理論知識教學的同時進行實踐活動,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更好地進行實踐操作,真正地做到“工學結合”。例如可以帶領學生到企業進行參觀和學習,在實踐基地進行企業管理的模擬,等等,更好地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
4.加強與企業的聯合
要想真正地促進工商企業管理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就必須加強與企業的聯合,使得學生能真正地了解社會經濟的現狀和企業的發展狀況,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在了解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參與實踐,能更好地進行學習和發展。另一方面,加強學校和企業的聯合,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學校和企業的共同發展,學校能夠讓學生培養出更好的實踐能力,而企業能通過與學校的合作,能更好地發掘人才,為企業所用,會大大促進企業的進步和發展,保證企業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擁有足夠的競爭優勢。
5.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最基礎的要求就是要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素質,才能從根本上促進學生的學習與實踐。因此,必須大大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加強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與聘用。所謂的“雙師型”人才,就是既能擁有專業的理論素質,又有進行實踐教學能力的人才。只有不斷地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才能真正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時,可以不斷地對其進行理論知識的培訓,并讓教師深入企業進行了解和學習,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具備切實的理論和實踐的能力,真正地促進學生的發展。
6.不斷地對實踐課程進行改革
要想切實地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創新,就必須不斷地加強對實踐課程的改革,保證實踐課程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在進行課程設計的同時,能與企業的專門人員進行交流,制定適宜的、適合學生發展和企業發展的實踐課程,拒絕單一的實踐模式,真正地使學生能夠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來,并由專業的人士進行實踐評估,能根據學生的實踐情況進行分析,切實地掌握學生的實踐情況,并據此進行實踐課程的改革。
三、結語
論文關鍵詞:開放教育學員,案例學習,學習意愿
在開放教育中,工商管理專業具有涉及行業廣泛、理論聯系實際緊密、注重綜合技能培養等特點,因而一直對以成人在職學員為主體的廣大學習者具有較大的吸引力。在工商管理專業課程的學習中,對于相關案例的分析和討論是學員掌握理論知識和提升實踐能力的重要路徑。上海電視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立足于培養既能掌握工商企業管理基礎理論,又具有處理實際管理問題技能的基層管理人員和知識型員工。目前的生源以未接受過普通高等教育的工商企業在職員工為主,這些學員一方面具有來自企業一線的實踐經驗,另一方面缺乏系統的理論知識構架。對于這一類學員,在教學中通過講授企業實踐案例引起他們的共鳴,并進而促使他們探索蘊含其中的企業管理的基本理論和規律,無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在教學過程中,學員對案例的學習意愿無疑對其學習成效有著重要的影響。有研究認為“強烈的學習意愿是促使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力教育管理論文,是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直接因素。”(李向紅,2009)。學員的案例學習意愿的高低影響著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為提升教學效果,有必要調查和分析學員案例學習意愿的現狀,找出其影響層面及各層面之間的邏輯關系,并在此基礎上歸納出增強學員案例學習意愿的途徑。
本文以上海電視大學工商管理專業開放教育學員為研究對象總體,運用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實施問卷調查,了解和掌握現階段學員案例學習意愿方面的情況,期望以此為依據指導開放教育教學實踐,改進工商管理專業教學方法,引導學員更好地進行案例學習。
一、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采用態度量表中普遍適用的李克特式量表法(Likert-type Scale),量表填答方式選用5點量表法中國學術期刊網。根據問卷內容,對部分題項設計了反問題,在項目分析時對這些題項進行了重新編碼,以確保題項計分方式的一致性。對問卷數據的分析使用的是SPSS統計軟件。
本研究的樣本為上海電視大學系統的開放教育學院、徐匯財貿分校、普陀工作站、楊浦工作站、虹口分校等學校的工商管理專業的開放教育學員,涉及到的課程分別為專科層次的《中小企業管理》、《工商企業經營管理》和本科層次的《公司概論》、《小企業管理》。共回收有效問卷159份。問卷發放和回收的詳細情況如表1所示。
表一 上海電視大學開放教育學員工商管理案例學習情況問卷的樣本分布
問卷涉及的課程
教學層次
發放問卷(份)
回收問卷(份)
有效問卷
中小企業管理
開放教育???/p>
50
45
41
工商企業經營管理
開放教育???/p>
50
48
41
公司概論
開放教育本科
50
43
37
小企業管理
開放教育本科
50
關鍵詞:以就業為導向;應用型;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198(2013)23012702
1引言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雖然經歷了飛速的發展,但與此同時,高等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卻成了中國民生的主要問題。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一方面,企業為其崗位招聘不到合適的人才而頭疼,另一方面,高校畢業的大量學生卻找不到合適的崗位而憂心忡忡,結果造成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市場供需嚴重失衡。目前,我們國家的企業對技能型與應用型“雙型人才”的需求急劇增加。據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工商企業管理人才總共需求約為一千萬到一千三百萬人,并且企業人才需求市場每年會以十萬人左右的速度在增加。以此可以預測到,在未來幾年里,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的需求仍舊處于產品生命周期的成長期。而要解決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供求失衡的關鍵就是必須加強應用型高等院校的實踐教學體系,在提高學生學習相關課程理論知識的同時,加強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實際應用能力,以適應中國經濟和中國企業發展的需要。
2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在實踐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實踐教學在整體教學體系中被忽視
由于我國傳統高校教學體制建設模式的限制,實踐教學環節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往往被忽略,可有可無。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首先表現為各個高職院校在制訂專業教學計劃時往往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放在一起,沒有專門獨立的實踐教學計劃,只是輔的制定在理論教學計劃的后面;其次是在已經制定的教學計劃中,由于各種實際情況的影響,比如學校經費投入不足,缺少實踐教學的“雙師型”教師等相關原因,導致高職院校的教師在講課過程中基本上還是以理論教學為主;最后是高職院校仍舊沿用老的學科教學方式,課程教學大綱中根本就沒有實踐教學大綱的部分,僅僅有理論教學的大綱要求,當然,教師講課也只講授理論知識部分。
2.2高職院校實踐教學模式單一,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目前,一些高職院校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雖然開展了到企業考察、參觀、實習以及實驗室模擬實訓教學,但往往由于各種各樣條件的限制,如經費不足,學生人數過多外出實習不易管理,企業不愿接收、實驗室軟件操作過于簡單等等原因造成企業實訓與實習等方面的實踐大多都流于形式,大部分都是在封閉的教室里完成,教學形式也大多只有案例教學、PPT教學等傳統教學的方式,這些教學方式隨著3G時代的成熟以及未來4G時代的到來,對學生的吸引也在逐漸下降,教學效果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
2.3資金短缺造成實踐教學投入不足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已經意識到實踐教學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必要性,但是由于高校資金投入不足等原因,因此在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方面的費用投入明顯不足。以民辦高職院校為例,資金短缺已經成為制約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開展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高校所需要的實踐教學的相關設備設施不能購買,也不能讓相關老師去企業或相關機構去培訓,自然也就造成了雙師型教師的缺失。雖然一些實踐教學軟件已經購買回來,但由于資金短缺,既不能維護,也不能更新換代相關的設施,自然也就不能滿足高校實踐教學的需求。
2.4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無法兌現,成為空頭支票
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把課堂教育所得的專業知識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激發創新精神,已是一股時代潮流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民辦院校是教學型普通高校,培養的是面向區域經濟需要的并能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趨勢的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加外語才能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與企業界攜手合作,共建大學生校外實習實踐教學基地,更是當務之急。因此學校必須通過各種渠道加強同相關企業的聯系,積極籌劃建設校外教學實踐基地。由于一些用人單位存在各種各樣的實際情況,校外建立的實習實訓基地基本尚無法兌現,成為空頭支票。如實踐設備利用效率低,企業和學校之間很少聯系,學生的實踐主要以分散的方式進行。
2.5高校教師的實踐教學技能不足
經相關調查數據顯示,應用型高等院校的教師以高學歷的年輕人為主力軍,以民辦高職院校為例,教師隊伍中的老師80%以上是研究生畢業后,直接走上教學崗位,雖然他們在學校讀書的時候,也進行過相關實踐教學的培訓,但由于各高校實際情況的異同,同樣也沒有得到系統化的實踐培訓。再者,隨著民辦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與民辦學生的急速增長,造成民辦院校教師人才缺乏。因此,新聘任的年輕教師,就直接走上教學崗位了。因此,教師實踐教學能力不足在高校是普遍現象。從相關數據來看,民辦院?!半p師型”教師比例不足10%,另一方面,即便具備雙師型教師的資格,而真正從事過企業實際管理工作的教師又會少一些。例如,一些老師獲得了相關學科的中高級職稱,但卻從未進行過相關實踐工作,僅僅還是理論知識。
3高職院校以就業為導向的工商企業管理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3.1開展以就業為核心導向的教學體系建設
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建設和專業課程的建設密切相連,其教學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其教學的重點是接近企業實際生產的專業培訓。實踐教學體系主要包含相關人才需要的市場調研預測報告、相關的教學目標、專業相關知識的培訓、實踐教學相關程序的設置、組織、實施、方案的最終評價與控制等各種要素。所以,高校必須加強對相關專業人才需求的調研,對自己的專業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形成自己實踐教學體系的競爭優勢。
3.2開展實踐與理論課堂結合的方式提高實踐教學的能力
應用型高校應積極把理論課堂和實踐課堂有機結合起來。理論課堂確保理論知識技能培養,實踐課堂重在專業實踐與個性特長的發揮,確保把社會實踐活動落到實處。首先,可以帶領學生參加社會活動,撰寫論文與社會調查報告。一些民辦院校已經開始,把假期社會實踐作為學生的重點工作在推進,通過評優獎勵等等工作提高老師與學生實踐的積極性,效果反應良好。其次,學校把各種課外實踐活動納入教學管理,如將營銷技能模擬大賽、企業模擬大賽、創業大賽等等活動納入教學管理,提高學生實踐的能力。最后,學校和企業進行積極的溝通,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分批去企業參觀、實習,便于企業管理和學校管理。
3.3加大資金投入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
當前高校已經認識到了實踐教學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重要性,積極加大資金的投入,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如高校積極借助本省本市相關財政資金投入政策,統籌規劃、整合資源、確保本校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另外,高??梢苑e極引導企業與個人捐資(本校畢業取得一定成就的企業家或個人),出資幫助高職發展實踐教育。最后,積極促進應用型高等院校和企業的深度合作,進行相關資源的優化配置。
3.4高職院校積極開展產學結合
高職產學結合是學院小課堂與社會大環境直接結合的形式,是企業參與教育教學、學生與社會實踐的過程,它的主體由辦學方、教學方、用人方、接受教育方共同組成。讓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把課堂教育所得的專業知識與社會經濟發展的實踐相結合,學以致用。生產與學習相結合是企業與高職院校雙贏的共同需要。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隨著全球企業競爭的加劇,企業需要相關的人才確保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行業優勢;而對高職院校來說,要實現學校辦學的目的,也必須有相關企業人力、財力、物力等資源的支持。
3.5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高職教育強調技能型和應用型的雙師型人才,這就對高職院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教師具備相關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有豐富的企業實戰經驗。因此,高職院校應該本著“文化夠用,技能過硬”的原則,特別強調加強青年教師操作技能的訓練與培養,打造一支“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工作思路。第一,通過企業生產與高校結合的方式,讓高校教師有機會到企業參與實際的生產經營管理,累積豐富的實踐經驗,成為高校真正的雙師型教師;第二,高校積極引進具有企業實踐方面的專業帶頭人。這些人才既擁有學歷,又擁有實踐經歷,可以積極發揮他們在實踐教學方面的優勢,也可以帶動高校青年教師更新知識結構,改變教學方法,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緊密結合起來。
4結論
本文對應用型民辦高校工商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進行了相關的剖析,以“實踐為導向,就業為目的”的教學方針,充分調動實踐教學的各種影響因子,為培養高素質、技能型、應用性工商企業管理人才而服務。
參考文獻
[1]劉海峰,劉顯升.“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改革思路與建設重點探討[J].繼續教育研究,2009,(11):141142.
[2]林宏.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建設的基本思路[J].職業技術教育,2009,(11):713.
[3]張英奎,張超.能力素質模型在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J].北京化工大學學報,2009,(02).
[4]于淑娟,萬坤揚.綜合職業能力視角下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課程體系重構[J].經濟研究導刊,2009,(21):239240.
[5]羅嘉軍,于云波.強化科學素養打造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特色[J].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3):79.
論文摘要:近年來,工商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嚴峻,究其原因在于應該重新構建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的培養模式。重構的基礎是深入理解“工商管理”概念。在此基礎上,強調“工商管理專業應以狹義的工商管理概念為基礎,構建學科體系和突出專業特色,并使其具體化和實用化。”同時強調工商管理專業的本科畢業生是否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能、專業能力和專業觀念,是檢驗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學生培養模式的尺度。
幾年前,大學本科招生時,工商管理專業較為搶手,考生報考踴躍,招生人數甚眾。
但近年來,該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嚴峻,在就業市場上的說辭較多。認為如果是搞具體工作他們不像會計專業或營銷專業的畢業生有一技之長,如果是搞管理又嫌他們沒有工作經驗。有鑒于此,人們(包括教師和本專業學生)議論紛紛,認為應該加強學生的會計技能和營銷技能的培訓,以適應市場需求。咋一聽,這種說法很有道理,“適應市場需求”。仔細一想,或許還可商榷。如果用人單位只強調會計或營銷的一技之長,這些學生何不原來就報考會計專業或營銷專業?難道就業市場就不需要“工商管理人才”?或許這只是問題的表象,問題的實質在于就業市場需要怎樣的工商管理人才。市場需求和專業特色是一個本科專業生存和發展的兩個支柱。如果就業市場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沒有需求,那么這個專業就沒有存在的基礎。如果這個專業沒有自己的特色,雷同于其他專業,那么這個專業也沒有存在的必要。工商管理專業的特色就在于能培養滿足就業市場需求的工商企業的專業管理人才。
一、市場是否需要工商管理人才?
或許有人會認為提這種問題簡直是幼稚?;卮鸾^對是肯定的。但為什么在就業市場上,招收該專業畢業生的職位比例遠遠低于營銷專業和會計專業。這種矛盾現象也許可以從“工商管理”的概念發展,以使人們現在對這個概念認識上的偏差得到說明。
應該說“工商管理”的概念在范疇上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工商管理涵蓋工商企業中的一切管理范疇,包括現在已經獨立成專業的營銷管理、財務管理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原來的人事管理)和物流管理。狹義的工商管理應著重強調計劃管理、組織管理、戰略管理以及決策,當然也包括運營管理、質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廣義的含義包括狹義的含義。改革開放初期,人們剛認識和強調工業企業管理和商業企業管理的時候,所意識的工商管理的概念是廣義的。以至于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工商管理”是“萬能”專業,其畢業生什么都能干,哪里都能用。隨著認識的深入和學科的發展,工商管理概念向兩個方面發展。一方面越來越一般化、越來越抽象,甚至連這個專業最主要的課程“管理學”都不針對工商企業了,已經抽象到面對一切組織的管理了?;蛟S對這種發展的理解從專業上說有利于招生,但不利于就業。應該說,純粹從學科發展的角度來看,這種抽象(其實是“管理”概念的抽象)是學科發展的必然。另一方面越來越具體化、越來越實用,各種子學科從廣義的工商管理中獨立出來,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崎T類,支撐各具特色的專業。其實“工商管理”作為專業,也應該具體化,實用化。這種具體化和實用化的工商管理專業,應該以狹義的工商管理概念為基礎,構建學科體系和突出專業特色。
那么市場是否需要以狹義的工商管理概念支撐的工商管理的專門人才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從管理的職能和工商企業中一些職位的性質說起。管理是對組織的管理。在工商企業中,從組織的結構上說存在許多不同層次的組織,如班組、工段、車間、各職能部門及高層組織。這些組織需要設置相應的管理職位。從性質上說,這些職位的功用不過是執行管理的計劃職能、組織職能及決策。這些職位需要具備相應管理知識的專門管理人員來充任。從數量上說,一個工商企業在這方面的職位數,遠遠多于財務管理的職位數。所需要的專門人才數量,也遠勝于財務管理人員的數量。那么這種數量優勢為什么在就業市場上不能得到相應的反映呢?這個問題或許可以從經濟發展模式和用人單位的人才觀念,以及工商管理專業學生的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加以分析。
二、經濟發展模式與用人單位的人才觀念
改革開放20多年來,中國經濟得到了巨大發展,其經濟總量躍居世界前列??v觀20多年的經濟發展,其發展模式在宏觀上大致可分為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兩個不同階段。80年代的發展模式在性質上是恢復性發展。發展的主體是國營企業。發展的方式主要是改善工商企業的經營管理。
這也就是在20世紀80年代工商管理吃香的主要原因。90年代的發展模式在性質上是擴張性的發展。發展方式主要是通過開放引進投資,形成外延式投資主導型發展。當發展依賴于投資時,投資主體的明晰化則變成了問題的關鍵。因此,產權制度的改革成為了90年代改革的主旋律。隨著產權制度改革的深入,發展的主體逐漸從國有企業轉變為民營及私營企業?,F在的經濟總量中,非公經濟的貢獻率已達到60%。90年代形成的外延式投資主導型的發展方式一直延續至今。在就業市場上營銷人員一直受到青睞便是明證。2003年,我國的人均GDP已經達到1000美元。這是經濟發展方式應該發生轉變的重要信號??偫?004年初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專題研究班結業典禮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已達100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現行匯率計算,到2020年將達到3000美元。這是整個現代化進程中一個非常關鍵的階段,也是經濟社會結構將發生深刻變化的重要階段?!蓖瑫r指出:“我國經濟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是結構不合理,經營方式粗放,經濟增長主要靠增加投入、擴大投資規模,資源環境的代價太大。”在這種轉折時期,經濟的發展模式將從外延式投資主導型逐漸轉變為內涵式管理主導型。內涵式管理主導型發展模式的基礎是工商企業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決于工商管理人才。目前正處于這種轉折的開始階段。兩種不同發展模式對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有較大差異。如果說外延式投資主導型的發展模式更表現為對市場營銷人才的需求的話,那么內涵式管理主導型的發展模式在不忽視市場營銷的前提下,更應該強調對狹義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以便向管理要效率?;蛟S是人們已經習慣了90年代的發展模式,或者是剛處于轉折的開始階段,用人單位的人才觀念還未轉變,這種“應該”還未發生。事實上,這不只是觀念轉變的問題,還有個產權基礎的問題?,F在的經濟結構中,非公經濟占有很大比例。非公企業的產權基礎一般是家族。由此決定了這些企業的中高層管理人員一般是家族成員,而非專業管理人員。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除了家族企業對外人的不信任之外,還有對剛畢業的工商管理人才的能力的懷疑。其實這種懷疑也是有道理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僅取決于管理理論基礎的掌握,還取決于管理實踐經驗的積累。要消除這種懷疑,不得不從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學生的培養模式著手。
三、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學生培養模式之我見
就業市場的需求是工商管理專業本科學生培養模式分析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培養模式的分析當然可以從培養目標、課程設置、學科建設以及業務培養要求等方面去進行,以形成培養模式的構架,并在內容上突出專業特色。事實上,畢業生的專業技能、專業能力和專業觀念是市場需求與培養模式構架的結合點,同時也是市場需求與專業特色的集中體現。
一工商管理本科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目前,隨著經濟的全球化和我國市場經濟體系的逐步完善,企業的市場化進程進一步加強,尤其是信息科學技術的發展、交叉學科的日益增加,企業的經營管理內容與理念不斷變化,對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規格和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會對管理類人才的需求趨向復合化。但是,現有的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卻暴露了種種的不適應。首先,培養目標定位不準確。我國幾乎所有的普通本科院校將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于:高級管理專門人才。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階段到大眾化階段的轉變,工商管理類專業人才供不應求的局面已得到有效緩解,從企業實際需求和學生畢業的流向來看,這一定位目標值得商榷。培養目標定位的不準確使人才培養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其次,課程體系設置方面存在不少問題。
主要表現在:1.課程設置特色不鮮明。由于培養目標的無差異化,課程體系僵化雷同,缺乏柔性,導致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專業特色無法體現,培養出的學生知識結構單一,沒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缺乏競爭優勢。2.課程體系過于追求理論的系統完整。我們長期以來堅持的是一種以理論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模式,而每門課程都力求很完整、很系統,課程之間存在很多重復內容,課時總量膨脹,導致學生的應用能力缺乏。3.對實習實訓教學的忽視。工商管理專業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必須注重應用?,F有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雖有社會實踐、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但缺乏整體設計,設置針對性差,實訓效果差,導致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差,職業崗位適應緩慢。其三,缺乏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教師講,學生聽,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課堂教學是長期以來的主要模式。這種教學模式使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社會組織能力、創造性的才能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才的成長。
二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新構建
(一)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不同于研究型和學術型人才,也不同于職業技術學校培養出來的技能技工,應用型本科的基本特征是“以學科為基礎”和“注重應用性”,即在基本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側重于對學生應用專業理論知識指導實踐工作能力的培養。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所培養的學生不僅要掌握堅實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而且還要具備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實踐技能,同時還要具備一定的創業能力和創新能力,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發展對工商管理專業人才的需要。因此,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能系統地掌握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理論知識與技能,懂經濟、法律和生產技術的基礎知識,有較好的外語和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能在工商企業生產經營各職能部門從事綜合管理和專業管理,并具有一定實務性研究和創新以及創業能力的中高級復合型、應用型經營管理人才。
(二)應用型本科工商管理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設計的基本思路
“應用型本科”學科體系的建立,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對于有行業背景的院校或專業來說,有較強的可操作性,但對于沒有行業背景的專業或就業面比較廣泛的專業,其可操作性就比較難,即便是同一行業,隨著企業規模大小不同、生產類型不同、生產經營的復雜程度和管理水平的不同,對人才規格的要求也會有很大的差異性。因此,“應用型”學科體系的建立,需要一定時間的探索、積累和驗證。圍繞人才培養目標,設計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思路是:以學科為基礎,以職業能力為主導,以實施動態的模塊化教學為基本手段,并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和創新能力。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以學科為依據,就是在設置教學內容理論體系及相關課程時,仍然應參照普通本科的學科理論知識和專業能力結構體系,這是因為:1.普通本科學科的劃分,實際上是社會分工的結果,其功能本身就內含著職業性的要求,所以各個本科院校為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應對競爭激烈的就業市場,在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上下大功夫;2.應用型本科的教學水平應達到普通本科的水平,應明顯高于高職高專教育水平;3.要考慮部分學生后繼發展,報考研究生的需求。
第二,以職業能力為主導,就是在調查和分析工商企業生產經營一線管理崗位群主要職能的基礎上,按其要求應具備的知識和技能,整合學科理論課程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明顯加強實踐教學環節,讓學生明確知道自己學了什么,會干什么。
第三,以實施動態的模塊化教學為基本手段,就是按照典型的工商企業生產經營一線的崗位群(職能部門系統)的功能為主并參照社會相關職業群體的業務范圍,組織相關理論與實踐技能合一的教學模塊。各個模塊的教學內容以及各模塊之間的組合,隨著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可以進行動態調整。
第四,專門設置培養學生創新和創業能力的教學模塊,作為必修課內容。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的本質是創新、創造。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的培養。
三實現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路徑
圍繞上述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基本思路,實現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基本路徑是:
(一)把普高本科“寬口徑,厚基礎”的學科教育與高職教育突出職業性的優勢相結合,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依據工商管理學科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參考各個不同類型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和相關專業的課程設置,并考慮典型的工商企業生產經營各個管理部門的職能要求,從各個院校設置的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選修課中,篩選出一攬子相關課程,組成“課程籃”。然后按工商企業各個管理職能部門的功能要求,補充和整合“課程籃”并設置和強化相應的以職業能力訓練為主的實踐教學環節,其中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共設置36周,除第八學期18周全部進行實踐教學外,從第二到第七學期,每學期安排3周集中實踐教學。使學生既能比較系統地扎實掌握本學科的理論知識,又能得到職業技能的訓練。在整合“課程籃”時,保留工商管理專業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的主干課,特別是與學生考研相關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設置足夠的學時,保證課程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深度;根據定位于能在工商企業生產經營一線從事各職能部門綜合管理和專業管理,并具有一定實務性研究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對某些課程則本著適用、夠用的原則,給予簡化或合并,如適當整合和簡化經濟、財政、稅收、金融等專業基礎課程,而對與履行專業職能直接相關的、應用性和操作性強的課程,則從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和現代管理技術的應用等方面予以強化。
(二)實施學科交叉,實現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信息技術廣泛而深入的應用,社會越來越需要復合型管理人才。中國二汽集團的一位高管在一次全國性管理類學術會議上,呼吁“希望高校能培養出懂技術、會管理,又掌握信息技術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在設置工商管理專業課程設置體系時,將根據社會和企業生產經營一線對復合型管理人才的要求,把相關學科專業的與企業生產經營一線管理職能關系密切的課程與技能訓練,納入課程體系,以彌補傳統的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理論性較強,可操作性較弱,重“軟”能力,輕“硬”能力的不足。如:適當補充“管理科學與工程”學科的工業工程、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中,涉及生產經營一線優化業務流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企業信息化管理水平的適用性、操作性強的部分課程以及基礎性的生產技術類知識與技能等。由于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是一個就業面較寬的專業,實施學科交叉,專業交叉,適當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掌握多種技能是必要的。
(三)打破傳統的基礎課(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專選課和任選課)的三段式教學計劃模式,以工商企業各職能部門和社會相關職業群的功能為依據,建立學科專業理論教學與基于職業能力的實踐密切結合的教學模塊和教學方法。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體系將分為企業經營戰略與規劃管理、企業市場營銷管理、企業生產與運作管理、企業會計與財務管理、企業信息系統管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創新與創業素質培養等七個教學模塊。每個教學模塊將進行以下內容的分析與設計:1.分析本教學模塊在工商企業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2.在調查和分析相關企業管理職能部門的職能以及社會相關職業群的基礎上,明確從業應具備的主要理論知識和職業能力方面的要求;3.根據上述要求,設置各個教學模塊中的理論教學子模塊和能力培養子模塊,其中注重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應體現以從業能力為本位的職業性特點;4.根據應符合理論性、實踐性、開放性和職業性的要求,構建各個教學模塊的課程教學過程模式;5.設計各個教學模塊的主要教學文件。
【關鍵詞】工商企業管理 就業分析 素質能力
為了全面了解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狀況,本論文調查了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已畢業的03級-09級共計152名同學所在公司,有效問卷為152份,回收率100%。調查內容涉及畢業生所在公司性質、類型、畢業生的薪水、公司需要的人才類型、公司的招聘渠道、招聘條件、對人才的要求、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生最大弱點的看法、對證書的態度、對學校在幫助學生就業上的建議等。
1.市場對人才類型的要求狀況分析
在完成對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152名同學所在公司的調查后,市場對人才類型的要求狀況分析如下:
1.1公司企業性質分析
被調查的公司中,有34.87%的同學在私人企業工作;24.34%的同學在外資企業工作;23.03%的同學就業在國有企業,政府等事業單位就業的同學占到11.84%,5.92%的公司性質屬于混合所有制企業或自主創業等其他類型。
從調查的數據可以看出,私企占到被調查公司性質的三分之一,說明我們國家在經濟蓬勃發展的過程中,私企發展也日新月異,為我國就業穩定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很多畢業生選擇私企,特別是剛畢業的學生選擇私企主要是看中私企辦事靈活,崗位輪動等較外企以及國企方便,可以在短時間內學習鍛煉自己的能力,積累行業經驗等。公司企業性質排名第二第三位的外資企業和國有企業合計接近占到招聘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生公司數的半壁江山,說明外企和國企也是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生就業選擇的重點,外資的高薪以及國企豐厚的福利待遇都是畢業生考慮的主要因素。
1.2公司行業類型分析
畢業生就業的公司類型,排在前四位的分別是批發/零售貿易(21.05%)、金融業(17.11%)、制造業(14.47%)和交通運輸/物流業(13.82%)。
由于被調查的公司均在上海,上海城市發展目標是建設成為國際航運、金融中心。所以國際航運、金融相關公司快速發展,對人才需求巨大,高職工商管理專業同學進入國際航運、金融相關公司,在其基層崗位上鍛煉自我,做出貢獻,也順應上海城市規劃發展要求。
建筑/房地產業、住宿餐飲等服務業、計算機/軟件、廣告/媒體制藥/醫療等行業由于專業性較強,專業崗位需要與其專業對應的畢業生,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同學一般不具有其專業性,既然進入這些行業,基本也是從事銷售和助理工作。
其他包括電力、水利、化學等行業,也包含自主創業。但其它只占5.92%,也說明本專業畢業的同學自主創業比例較低,以及自主創業能長期經營并能把公司發展壯大的同學更少。學校還應在此方面加大培訓和引導。
1.3應屆畢業生月薪分析
從應屆畢業生的月薪調查可以發現,超過一半的公司給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的薪水在2000元-3000元,接近80%的公司給予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畢業生的薪水低于3000元。應屆畢業生沒有工作經驗,沒有相關職稱以及從事的是最基層工作等是其薪水偏低的主要因素。
給予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生的薪水高于3000元的公司占到20%,主要涉及外資企業等。工作崗位主要是從事銷售工作。09級的某同學實習轉正后曾拿過10000元/月的工資,主要是其在通河新村的房屋中介做房屋中介人員,當月成功銷售兩套單價在25000元/平米的房屋,其傭金提成接近10000元。但由于房屋銷售具有不確定性,受政策影響較大。該同學的月薪只是個案,不具有普遍性。
1.4招聘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生的企業崗位分析
從被調查的152家公司來看,超過半數的公司愿意分配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同學在市場營銷崗位(58.55%)和秘書助理類崗位(55.92%),這與其專業設置目標基本對應,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指導學生畢業后第一個就業起步崗位定位為基層管理員、操作員、服務員、辦事員等普通基層一線管理者,為較早適應企業與社會要求、較快落實頂崗實習與工作崗位、增強就業競爭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營銷類管理的崗位主要涉及營業員、業務員、推銷員、客戶服務代表、營銷網絡維護人員、市場調研人員等。秘書行政管理崗位主要涉及前臺、文員、秘書、行政助理等。
人力資源管理崗位(28.29%)、其它管理崗位(22.37%)、一般傳統管理崗位(21.05%)、物流管理崗位(19.08%)排在被調查的3-6位。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基層管理崗位主要包括采購員、信息員、質管員、安檢員、資料員、班組長、程序員等。其他崗位主要涉及收銀員、出納員、公關員、會計人員等。
1.5公司需要的人才分析
公司對人才的需求主要涉及技能型、創新性、通用型和專業性人才。從調查發現,通用型人才的需求最高,調查比例占到61.18%。通用型人才是指各方面能力素質都較強,能快速適應工作,能靈活應變,快速高效的完成任務的人才。其與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也相對應。上海濟光職業技術學院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培養目標是:為工商企業和經濟管理部門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及企業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論、一定的專業技能和實務能力、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適應各種類型中小企業基層管理工作的高素質、高技能、應用型人才。
創新型和專業型人才都占到調查比例的56.58%,說明在經濟、科日新月異的現在,創新、專業能力也是企業看中的關鍵因素,也是企業選擇人才的考慮方面。企業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技能型人才選擇相對較低,但也達到被調查企業的52.63%。對于上海這座將建成國際航運、金融中心的城市,對畢業生的專業技能要求越來越高,這也是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應該注意的方面。
1.6公司招聘員工的渠道分析
當前人才市場活躍,各用人單位間競爭激烈,真可謂“千金易得,一將難求”,因此招聘渠道的選擇成為爭奪人才的焦點之一。從調查發現,網上招聘、校園招聘以及傳統媒體成為招聘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學生的主要渠道,分別達到被調查比例的88.82%、55.92%和42.76%。網上招募渠道在實際應用中表現出了三大特點:一是成本較低廉。據相關專業人士介紹,一次招聘會的費用可以做兩個月的網上招聘;二是網絡本身是一層屏障,通過網絡招聘的員工一般在計算機使用、網絡,甚至英語上都具備一定的水平;三是網上的招聘廣告不受時空限制,受眾時效強,招聘信息還可以到海外。校園招聘方式主工有張貼招聘海報、招聘講座和學生辦推薦三種。傳統媒體主要包括:電視廣告、廣播電臺、報紙廣告、行業、專業雜志、專業的招聘媒體(報紙、刊物)。高職學生都有較好的電腦基礎,加之電腦、寬帶的廣泛普及,網上招聘成為第一招聘方式也是情理之中,也易于被高職學生接受。校園招聘和傳統媒體招聘也是經常用到的招聘方式,效果也不錯。
人才交流中心以及招聘洽談會在公司對高職學生招聘中占到被調查的30%左右。其他招聘方式包括推薦、獵頭公司和人事外包等。對招聘高職學生來說,用之較少。
2.畢業生的素質能力水平調查分析
畢業生的素質能力水平調查分析涉及企業招聘員工的考慮因素、公司招聘時與畢業生的分歧、對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生最大弱點的看法、對證書的態度、對學校在幫助學生就業上的建議等。
2.1公司招聘員工的考慮因素分析
在公司招聘員工的考慮因素中,超過半數的公司選擇了招聘時考慮員工的綜合能力(100%)、專業技能(62.50%)、思想品德(58.55%)、社會經驗(55.92%)、證書及榮譽(52.63%)以及發展潛力(51.97%)。與公司需要的人才對應,選擇通用型人才的是占到被調查樣本最多,與此公司在招聘員工時考慮員工的綜合能力排在被調查選項的第一相對應。綜合能力既包括專業能力,還涵蓋溝通交流、為人處事、靈活變通等能力,綜合能力越強,此人對公司的貢獻一般來說也是越大的。所以被調查的152家公司全部選擇了招聘時考慮員工的綜合能力也是情理之中。專業技能是完成工作任務的基本技能,是上崗工作需要具備的。思想品德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質,涉及工作態度、責任心等,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社會經驗的積累有利于更好的開展工作。證書特別是技能證書以及持證上崗證書是公司看中的。發展潛力與員工的職業生涯發展息息相關。
不超過半數的公司選擇了專業成績(31.58%)、其他(25.66%)、學校(13.82%)。專業成績是員工應聘的條件之一,但專業成績不能代表一個人的綜合能力,公司選拔員工需要綜合考慮其他的一些因素。其他選項包括了員工的興趣愛好、特長等,雖然這些也是個人發展的重要因素,但對公司發展來說,這些因素的貢獻度還是較小。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在不同的學校均有開設,但每個學校的差異性不是很大,這也是較少公司選擇此選項的原因之一。
2.2公司招聘時與畢業生的分歧分析
公司招聘時與畢業生的分歧調查中,有三大因素被半數以上的公司選擇:發展空間大?。?2.50%)、薪酬多少(57.24%)和工作環境(54.61%)。03級至09級的畢業生都是80、90后的同學,這是與中國改革開放一起成長起來的一代人,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生活的優越性可能對此項調查有影響。從調查中可以看到,公司在畢業生的職業生涯發展上分歧最大。通過對學生與公司的溝通了解發現,一些學生好高騖遠,認為在最基層做最基本的工作是浪費自己的青春與生命,跟公司一有矛盾就選擇跳槽等。公司招聘畢業生,一般也是放在各個崗位的最基層,充分鍛煉其能力,發現其特點,以便后來的崗位調整。薪酬水平受到關注,有分歧是情理之中,應聘者都希望薪水越高越好,但公司給予員工的薪水是與其能力,以及對公司的貢獻度相關聯的。對于工作環境方面,大多數畢業生的確希望工作環境優雅、舒適,但不同的職業,不同的崗位,有不同的工作環境,有些工作環境與畢業生有心理落差也是可以理解的。
48.03%的公司選擇了福利好壞,42.76%的公司選擇了其他。福利水平對生活有影響,畢業生希望公司提供好的福利是可以理解的。大多數公司都有福利,但公司性質、行業、公司效益等都會對員工福利產生影響。每個人對福利的期望不同,有分歧是正常的。其他包括了公司的工作地點、公司的加班情況、公司的休假制度等。
2.3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生最大弱點分析
在對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生的最大弱點調查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缺乏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66.45%)、缺乏溝通協調能力(63.16%)和責任心不強(58.55%)。缺乏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是無法避免的,現在的高職教育大部分時間還是停留在課堂教學,與企業的實習對接時間以及對接時間的長短都值得考慮調整。加強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是非常緊迫的任務,也是高職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溝通交流協調能力是完成工作的紐帶,良好的溝通交流協調能力是高效高質快速完成工作的關鍵,也是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培養的目標之一。但從調查結果看出畢業生的溝通交流協調能力還亟待加強。責任心不強是企業對一些畢業生評價的通病。并且責任心的強弱是企業很難控制的。從某種意義講,責任比能力更重要,責任心不強,態度消極,再強的工作能力也出不了好的成果。這也是高職教育至始至終需要關注和強化的方面。
對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畢業生的最大弱點調查的其他選項涉及專業知識、技能不過硬(53.95%)、眼高手低(50%)、過于看重薪酬(44.74%)、職業穩定性差(42.76%)以及其他(35.53%)。專業知識、技能不過硬直接影響工作效果。眼高手低基本也是畢業生的通病,心懷大志一心想干番大事業,但能力、素質、經驗等不具備。過于看重薪酬,對薪水期望太高容易造成較大的心理落差。在某公司做得不順利不開心,沒有較好的思考就頻繁跳槽也是一些畢業生的詬病。其他包括處理同事和上下級關系、自我學習、自我認知能力等。
2.4企業看中的證書分析
在被調查的企業中,75.66%的企業選擇了各種專業上崗證書,65.13%的企業選擇了計算機等級證書、51.32%的企業選擇了英語四、六級證書。各種上崗證書中,營銷員中級證書、高級涉外秘書證書、人力資源管理師證書、電子商務員證書、會計上崗證是企業看中的職業資格技能證書,擁有證書者代表具體相應的職業資格技能,能在工作崗位上快速上手。計算機能力是進入企業工作的基本技能,65.13%的企業選擇了看中此證書,足以說明計算機能力的重要性。英語四、六級證書代表畢業生的英語技能,上海是一個開放性城市,對外交流廣泛,對英語有一定要求也是合情合理。
獎學金證書(36.84%)、優秀學生、干部證書(34.87%)、其他證書(23.68%)和在校時文體活動的獲獎證書(21.05%)相對上述的前三類選項證書,企業重視程度相對不高。
2.5幫助學生就業需要考慮的因素分析
在幫助學生就業需要考慮的因素調查中,加強社會實踐被所有企業選擇。足以看出社會實踐在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教學安排中還是偏弱,企業需求依舊很強,學生的動手等能力還需在大量的社會實踐中積累和鍛煉。加強社會實踐與完善課程設置(57.24%)、人才培養模式創新(56.58%)、教育理念創新(51.97%)息息相關。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的實踐課程要求占到總課程的50%以上。人才培養模式可以考慮與企業合作辦學、訂單培養等。教育理念的創新涉及課程的講授方式、講授地點、教學媒介、考核方式、教學時間安排等方面的創新。
管理體制改革(49.34%)、師資隊伍建設(44.74%)、學科整合交叉(35.53%)、學風教風建設(35.53%)和其他(21.05%)分列選擇比例的5-9項。教學管理體制涉及對學生的教學管理體制改革以及對教師的管理體制改革。學生的教學管理體制改革涉及學分制改革、考試改革等。對教師的管理體制改革涉及應聘改革、常規教學改革等。師資隊伍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高職教育需要雙師素質的教師,需要有創新有活力有責任感的教師,這與管理體制改革又相關。學科整合交叉也可讓學生接受更多更廣的知識,有利于全面型人才的培養。教學學風建設關系著校園文化建設發展與教學質量的提高。其他涉及了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幫助學生進行心理調節、幫助學生掌握面試技巧等。
3.調查分析建議
高職工商企業管理畢業生的調查分析可以充分看出,學生在私營企業就業多;剛畢業的學生薪水普遍在每月2000元-3000元;營銷崗位和秘書崗位是本專業學生選擇的主要崗位;公司對通用型人才有較高需求;公司動用多種有效渠道實施招聘;公司絕對看中員工的綜合實力;在發展空間大小、薪酬和工作環境上公司與學生有較大分歧;本專業的畢業生表現的比較突出的是缺乏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溝通協調能力和責任心不強;企業普遍看重各種專業上崗證書;加強社會實踐與完善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教育理念創新是企業對學校、對教學改革的期盼。
為了更好的培養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適應社會需求的畢業生,在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加強實踐等方面提出如下建議。
3.1整合全系現有教師資源,形成專業師資團隊,提高師資綜合素質,達到師資隊伍共享;
3.2加大專業教師到企業進修的培訓力度,同時聘請更多企業相關崗位高級技術、管理、一線操作人員來校授課、傳藝;
3.3聯系更多校企合作單位,增加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到企業實踐的機會,鼓勵學生保證正常學習的前提下主動聯系社會、企業打工、實習,增強對企業的了解,縮小學生就業能力與企業需求之間的差距,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3.4根據市場需求選擇若干課程采取以證代考的考核方法,并提前安排相關職業資格證書考試項目,提高考證的含金量與合格率;
3.5按企業對學生的能力要求加強專業實訓室建設,購置相關實訓軟、硬件,提高實訓效果;
3.6改革、探索對學生學習的考核測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