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8 20:18:0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美術藝術鑒賞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美術教學;圖像學;圖像解讀;美術鑒賞
一、美術教學與圖像解讀存在的誤區
隨著多媒體時代的不斷發展,在社會高速發展、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圖像藝術的劃時代意義更為明顯。美術鑒賞、圖像解讀逐漸發展成社會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如戶外視頻廣告、電腦屏幕上的圖像等,這些內容的出現都意味著對圖像的解讀應成為每個人必備的素質。在美術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沒有充分認識到美術鑒賞能力的重要性,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較為單一,難以激發學生的美術學習興趣,不利于提高學生的整體鑒賞能力。據筆者了解,對圖像的研究主要包括前圖像、圖像志和圖像學三個層次。其中,前圖像階段是從應用角度對畫面進行分析,這就要求學習者既要理解作品的基礎含義,又要掌握深入分析作品的能力。目前,美術教學在圖形解讀這一模塊存在一些誤區。第一,一些師生沒有認識到圖像具有深刻性和復雜性。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往往要求學生憑直覺描述美術作品,而學生所用詞語往往為“好看”“色彩鮮艷”等,這就進入了“重欣賞、輕解讀”的誤區。有學者認為,我們的觀看只是停留在觀看階段,被動地接受視覺圖像,并沒有深入分析圖像背后的許多東西。與簡單的“看”相反,我們需要主動地辨析圖像世界,摒棄直觀描述與評價的習慣。在欣賞一幅作品時,不能就畫論畫,而應和大師進行心靈的對話。第二,“重圖式、輕內涵”。一些師生對圖像的解讀側重對形式的描述,忽略了對形式的分析。僅僅從圖式上欣賞作品,并不能透過作品表面分析、探究其深層含義。筆者認為,由于圖像本身具有較強的多義性,“重圖式、輕內涵”難以理解作品的真正含義。
二、圖像解讀的過程與意義
1.圖像解讀的過程。圖像解讀的過程大致包括“是什么”“為什么”“想什么”?!笆鞘裁础敝饕桥鍒D像作品的形式語言,通過線條的節奏、面、空間、光影及色彩這五要素對圖像作品進行形式分析,而藝術家也通過組合這些要素引起觀者的共鳴。但是,沒有什么藝術作品會具有一種確定的、不會改變的意義,所以“為什么”比“是什么”更需要我們去追問。任何一件藝術品都要向觀者傳達創作者的情感,而不是單純地描摹現實。凡•高自殺前創作了《麥田上的烏鴉》這幅作品,我們仔細欣賞,會發現陰沉的天空、大片黑色的烏鴉與其之前的作品有一定差異。聯想到他的自殺事件,我們就會明白藝術家的用意,他想要表達的并不是天空、烏鴉等物體的自然屬性,而是將痛苦、憂傷等情感融入其中。2.圖像解讀的意義。圖像解讀對美術學習、藝術創作具有重大的意義,但在目前的美術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和學生忽視了圖像解讀與藝術創作的關系??v觀古今,凡大家巨匠,大多留下了讀畫筆記,通過不斷地讀畫提升自身繪畫品格。筆者認為,在美術教學中注重圖像解讀具有如下意義。第一,激發學生的美術鑒賞興趣。圖像解讀有利于更加細致地展現藝術作品,使學生更容易讀懂藝術作品背后的深層含義。由于學生好奇心較強,只有激發他們的探究意識,才能使他們真正融入圖像解讀的過程,獲取更多的專業知識。第二,順應時代的發展要求。信息時代到來,紛繁復雜的圖像信息充斥于人們的生活,圖像解讀能力、美術鑒賞能力逐漸發展成為衡量人才的標準之一?,F代美術教學已從單一向復合轉變,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陶冶學生的情操顯得尤為迫切。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圖像解讀能力,也是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
三、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圖像解讀能力
1.選取經典的藝術作品,運用圖像解讀法分析作品。第一,形式主義分析法,包括形式五要素的分析:線條的節奏、面、空間等。一般來講,分析藝術作品時,可以運用形式五要素進行對比分析,如古典主義大師和現代派藝術大師筆下的靜物有何不同。此外,除五要素之外的形式要素也要需感知。如,通過羅丹的《吻》研究畫面肌理,通過杜尚的《走下樓梯的裸女》分析時間和運動概念,通過拉斐爾的《西斯廷圣母》分析空間透視。值得注意的是,形式分析與形式描述不同,形式分析往往基于形式描述,先對藝術作品進行形式描述,然后對藝術作品的含義進行分析。第二,風格學。圖像解讀能力的培養依賴于對大量不同風格藝術作品的鑒賞。教師可選取文藝復興和巴洛克時期的作品,對不同時期繪畫的風格進行討論、分析,選取典型的代表作進行研究。第三,圖像學。圖像學的重點研究對象可以是《阿爾諾芬尼夫婦像》,弄清前圖像、圖像志和圖像學三個階段的意義、內涵及界定,并重點分析圖像學背后的深層含義和獨特內涵。第四,精神分析法。運用精神分析法,可以選用米開朗琪羅的《摩西像》來解讀,并通過達利的《記憶的永恒》作進一步詳細闡述,包括個人夢境、幻覺與藝術之間的關系。2.豐富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美術鑒賞興趣,教師可以改變以往單一的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使圖像展示更加直觀、形象。教師可以將寫實與象征緊密結合,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通過有效利用多媒體,充分展現藝術作品的自然屬性和獨特內涵,從而既提高學生的想象力、鑒賞能力,又提高其美術專業技能。如,在學習《建筑藝術欣賞》一課時,教師可以制作ppt課件,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動態化的圖像,讓學生感受到各地建筑不同的特色、不同的美等,進而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審美意識,真正發揮美術教學的作用。3.創新美術教學視聽結合的方式。在以往的美術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學生往往被動地接受,從而導致美術學習的整體過程較為枯燥,學生可能失去美術學習的興趣。因此,要充分調動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實現音樂、影像的完美結合,引發學生視覺和聽覺的共鳴,不斷提升學生的視覺素養和聽覺素養,以取得良好的鑒賞效果。如,在講解《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時,教師除了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還可以融入具有當地特色的民族音樂,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美術鑒賞、圖像解讀的氛圍,讓他們充分感受纖夫生活的辛酸與艱苦,并分析藝術家高超的表現手法。這種視聽結合的方式可以激發學生的圖像解讀興趣,音樂與圖像的緊密結合加上圖像解讀過程中想象力的充分發揮,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也能為美術教學效果的優化提供充分保障。4.將圖像解讀生活化。學生圖像解讀能力的培養,與教師的圖像解讀能力密切相關,所以提高教師的圖像解讀能力是當務之急。教師應不斷豐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扎實掌握美術專業基本功。此外,教師要善于將圖像解讀生活化,減少煩瑣的學習內容,使學生在實際情境中學會解讀、學會鑒賞、學會分析。如,在講解《美麗的校園》一課時,讓學生抒發對校園的切實感受,再將感受與繪畫技巧相聯系,將其轉變為簡單的繪畫方式,這樣可以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讀圖時代的到來對美術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現階段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圖像解讀與教學情境充分融合,將圖像解讀、美術鑒賞生活化,激發學生的鑒賞興趣,從而培養出一批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白錦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學生視覺識讀能力的培養研究.廣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
[2]張婷.小學美術教學中圖像感受能力培養的實踐探索.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3]謝汝強.“讀圖能力”培養與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研究.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關鍵詞:高中美術;美術欣賞課;人文素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2)-10-0053-01
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人文素質是人對生活的看法,人內心的道德修養。因此,突出美術課程的人文性質是當今國際美術教育的發展趨勢,也是如今我國學校美術教育所強調的價值取向,我們應該時刻掌握美術教育與人文教育密不可分基本要求,在美術課程中更好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美術鑒賞作為普通高中階段美術科目中的一個學習領域,它對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發展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具有重要作用。
一、美術欣賞課的人文特性及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1.美術欣賞課的人文特性
美術課程的人文性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一直的追求,美術教育不是單純的技術教育,它孕育于豐富的人文背景之中。美術能對現實生活和自然界事物進行直接模仿,能形象的再現歷史、現實和未來的各種不同社會生活場景和自然景象。美術鑒賞教學是高中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要讓學生在面對古今中外優秀的美術作品時,在教師的指導下,去分析理解作者的創作思想和體悟美術作品中內在的精神涵義,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中“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拓展和延伸。任何美術作品都不是孤立的,都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創造出來的,美術家們在創作藝術作品的同時也在受到所處環境、文化的影響。高中美術欣賞課應該讓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境中認識美術,在美術鑒賞教學時,不能單講技法,要把美術作品放在一定的人文環境中去學習,滲透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
2.美術欣賞課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人文素質是指人們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綜合品質或達到的發展程度。人文素質教育就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以提高人的整體素質。人文教育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終極目標。因此,新課標下中學美術教學應加強人文教育,培養學生人文素質,實現人文追求,相對于知識的學習,學生的人文教育對他們一生的影響更為重要。學校教育就應該以德為治,在教學中應做到以德為先,美術課的內容中可以加入中外積極健康的人文思想,從藝術品的欣賞中挖掘德育素材,將德育等人文教學貫穿到整個教學活動中去,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道德價值觀。高中美術課中,欣賞課占有重要地位,而欣賞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欣賞可以陶冶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進學生各方面和諧發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主要以完美的形象,卓越的藝術技巧來撥動人的心弦,使人精神奮發,與之共鳴,從而產生強烈的教育效果。所以,在美術欣賞課教學中,更應該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這也是現今教學、教育的現實要求。
二、高中美術欣賞課人文素質培養的若干建議
首先,在以往美術欣賞課的教學中,教師的講說多是以美術知識為側重點,人文知識、素養為輔,所以,教師應該要轉變觀念,適應新課程改革理解新課程、接受新課程理念,在實踐中逐步提高自身素質,要以發展的全面觀點來看待每一個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要讓學生學會探究和發現,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其次,人文文化素養包含在廣泛的現實環境及其文化中,美術欣賞也不能孤立,不能單講技法,要把美術作品放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去學習。例如,運用各種手段進行綜合教學。把音樂引進美術鑒賞課的教學,創造豐富的學習環境,促使學生有良好的心境,體驗藝術的真諦,如在鑒賞中國古代山水畫時,可以放一段中國古箏名曲《高山流水》。也可以應用信息技術,教師通過制作課件,將知識的表達多媒體化,這樣可以創造美術鑒賞課文化情境,以圖文并茂、圖聲并茂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鑒賞美術作品的同時,既自覺的接受了思想教育,也接受了新觀念。
再有,通過欣賞的作品的背景文化故事講解,向學生滲透作品中所表達的積極思想,以美知丑。如,解讀大師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時,講述有關于梵高坎坷一生的故事,讓學生走進梵高的所在情境,以體會到俯仰張弛掙扎的向日葵,充溢著張力的新生命在凋殘痛苦的舊生命中誕生,這樣學生在鑒賞時,很自然想象到梵高沉默、欲喊又喊不出來的壓抑人生,以及了解更為重要的梵高的愛心和渴望生活的精神,并記下這樣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
最后,通過美術鑒賞教學,使學生了解到中國的文化是以“人”為中心的文化。無論是中國水墨畫的融詩入畫,使畫的意境、布局、筆墨、色彩完全詩化而成為“無聲的詩”的抒情詩學,寫意畫學;還是表達了生活勇氣和生活熱情的民間藝術品,都將學生的思想升華到對民族藝術以及民族文化的贊美和熱愛上,從而更加熱愛自己的民族,達到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
每一件藝術作品都是作者內心世界的流露,是情感的宣泄。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有目的、有重點地發掘人文因素,使學生能具備一個特別的眼,一顆多感的心,一份豐富的情,在藝術欣賞過程中更好地凈化心靈,感悟人生,才是真正的人文素質的培養,真正的素質教育。
參考文獻
關鍵詞:大學教育;油畫藝術;健康發展;審美教育
我國當代大學油畫藝術教育經過多年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當前依然存在著一些弊端和不足。為了更加適應新時期的藝術發展要求,我國大學油畫藝術教育需要不斷尋求創新和優化,以促進油畫藝術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
一、當前大學油畫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
油畫這一藝術種類源自西方,反映了西方獨有的藝術風格。高等藝術教育在中國油畫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當下,我國大學油畫藝術教育取得了顯著的進步,教育模式也趨于成熟,藝術教育進入發展的新時期,這對大學油畫藝術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教育目標和要求。如今,我國已有許多大學的美術學院開設了油畫藝術教育相關課程,培養了眾多優秀的美術專業人才。但大學油畫藝術教育也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包括過于注重油畫創作的技能訓練而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過于注重規范式的系統教學而忽視了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等等。此外,一些高校采用單一的模式化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創造力和藝術思維能力的培養。面對當前大學油畫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各高校的美術教師需要不斷開拓教育思路,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以提升學生的全面素質和綜合素養為目標,實現藝術人才的創新培養。
二、大學油畫藝術教育的優化發展方向
1.應用多元化的教學理念,促進大學油畫藝術教育的創新發展藝術會隨著社會的發展而呈現出時代化的特征,在這個過程中,藝術觀念層面的創新往往起著促進藝術發展的先鋒作用。我國大學油畫藝術教育的固有觀念偏重于油畫創作技法傳授,教學模式較為單一,且具有模式化的特點,過于注重油畫寫實風格和色彩表現等,這種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大學油畫藝術教育的創新發展。因此,在大學油畫藝術教育過程中,教師需要創新教育觀念,應用多元化的教學理念,設置更為合理的油畫課程,設計更為全面的課程內容,包括油畫藝術造型表現、油畫藝術鑒賞以及油畫藝術綜合探索等多個層面的內容,融合多樣化的文化元素,不斷豐富油畫藝術的內涵。事實上,在西方油畫教育理念中,多樣化的異質藝術元素都可以作為油畫創作的靈感來源,如法國的莫奈等畫家都曾應用日本的和服等異質文化元素作為油畫創作的素材。采用多元化教學理念正是基于藝術無國界、無界限的開放觀念,這可以為大學油畫藝術教育事業提供更多的生命力,豐富我國油畫藝術的視覺表現和人文內涵。2.重視審美意識教育,提升大學油畫藝術教育的實效性藝術作品是自由表達意識感知和內在情感的重要途徑,藝術鑒賞等美術活動有助于加強人們的審美意識、鑒賞能力以及對美好事物和情感的感知能力。審美意識是建立在個體美術知識儲備、基本認知能力、情感傾向以及興趣偏向等基礎上的對于藝術作品的審美心理過程。加強審美意識的教育和培養,實質上是為了提升人們對于優秀藝術作品的感知能力和領悟能力,幫助人們獲取更深層次的藝術熏陶,這也正是藝術的魅力所在。油畫作品便是通過極具視覺吸引力的圖案、色彩等造型元素傳達積極、美好的藝術情感,抒發不同的藝術思想。如,凡•高的油畫作品《向日葵》便是以基于實物的變形手法創作了更具視覺沖擊力的藝術造型,讓向日葵這一實物概念更加具有色彩感染力、藝術靈氣和張揚的美麗,讓人們獲得獨特的審美享受。在大學油畫藝術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想強化對學生的審美意識教育,首先要改善大學藝術教育的環境,為學生創造能全面感受藝術之美的良好氛圍,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其次需要增加相應的審美實踐課程,應用經典油畫作品鑒賞或學生自主練習創作等多樣化的途徑,將藝術理論與現實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構建更為豐富的人文精神世界,促進油畫技法與人文內涵的統一。
結語
油畫藝術教育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因此,探索適合我國大學油畫藝術教育的教學模式是十分必要的。為了更好地適應時代和社會的發展,大學油畫藝術教育需要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從而更好地提升藝術教育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欒捷.重視油畫的審美意識以提升美術教育效果.陜西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2]湯敏敏.試論傳統寫實油畫方法論對高校美術基礎教育的價值.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3]符藝.油畫教育民族化創新的基石:多元文化共生與融合.民族教育研究,2014(2).
[4]程俊禮.實踐性教學在油畫教育中的實施方案探究.美術教育研究,2012(23).
【關鍵詞】高中 美術鑒賞
美術鑒賞包含鑒別與欣賞,在美術鑒賞中,人們總是自覺或不自覺地根據一定的審美理想、審美標準、審美趣味,從作品中獲得對于藝術形象的具體感受和體驗,展開聯想和想像,并伴隨一系列的情感反應,從而對作品作出某種審美評價,得到某種精神上的滿足,即審美享受,因此,美術鑒賞在具體要求上,比美術欣賞要更高一些,是在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中“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基礎上更高層次的拓展與延伸。也就是說,教師要通過美術鑒賞內容系列的教學,使學生們不僅能欣賞一些古今中外的美術作品,同時也能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
當課程由專制走向民主,由封閉走向開放,教學被看成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將分享彼此的知識和經驗,交流彼此的感受和體驗。我認為,教師的角色可以做出相應的轉變。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傳播者和管理者,而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和引導者。教師由教學中的主角轉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收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營造開放式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始終在課堂上處于一種積極的,活潑的,興奮的狀態。引導學生圍繞問題的核心進行探索和討論,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引導學生分享彼此的思想成果,并重新審視自己的想的下一代。作為一名美術教師首先就要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要通過閱讀美術理論、美術史、美學等方面的理論著作或學術論文,提高對美術學科的認識,如:“什么是美術”這個具有探索性的問題,就要通過查找資料,閱讀文獻,找到“美術”這個詞演變的軌跡,并綜合有名學者的觀點,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就可以對“美術”一詞作出自己的解釋了。從多種渠道接受美術信息。高中美術教師應該經常參觀美術館、博物館所舉辦的展覽,除了關注經典美術作品外,還應該關注當代的發展動向,了解當代美術的特征,思考其原因,從而學會鑒賞,學會評論,以加深對美術的理解。也可通過上網查閱,獲得各類美術信息,以開闊自己的藝術視野。此外,還應積極思考,加強交流,在與他人思想火花的撞擊中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以迎接高中美術課程改革提出的挑戰。
人美版高中美術鑒賞教材是根據建構主義的思路編寫的,因此我認為,《美術鑒賞》的教學也應該本著“建構”主義的思路進行。建構型美術綜合課程的功能在過去傳統美術教學傳授知識和培養審美能力基礎上擴大為培養學生終身自學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靈活健康的審美觀念,促進知識遷移能力的形成,培養自學、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的能力。在實踐中建構型美術綜合課程比起傳統的美術課具有十大優勢。建構型美術綜合課設計要考慮情境如何創設,提出什么問題,學生通過什么學習,怎樣引導學生發揮自身優勢解決問題,怎樣進行評價。建構型的教學一般是教師呈現情境、提出問題或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合作討論、解決問題。同樣一節課,建構型的課堂可以設計成這樣:教師通過多媒體呈現不同時期作者的《最后的晚餐》作品,提出如下問題:(1)請對比這些同名作品,分析達芬奇的作品好在哪里。(2)請用各學科知識解釋達芬奇作品中耶酥為什么會如此突出,即是我們第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又是最后目光停留的地方。(3)用你學過的物理、化學和美術知識相結合分析作品的顏色為什么脫落這樣嚴重。(4)如果你表現這段故事,你將怎樣做,提出你的設想或做出來。(5)請大家分組進入角色表演這幅作品。這種教學過程體現了啟發誘導、促進學生探究學習的特點。
一、深入研究高中美術課程標準,明確美術課程價值
1、陶冶審美情操,豐富生活情趣
美術是最重要的視覺藝術,對發展學生的視覺知覺,獲得以視覺為主的審美體驗,陶冶審美情操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難以替代的作用。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能夠提高學生對自然物、人造物形態美的認識,對美術作品的材料構成及形式、風格的多樣性的認識,體驗美術與生活的關系,豐富生活情趣。
所以美術鑒賞模塊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的作用非常大,能夠提高學生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美術課要改變過去只重視美術技法傳授,忽視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的狀態。
2、傳承文化藝術,弘揚人文精神
美術與社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的美術構成世界美術的多元性,因此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傳承文化藝術的價值。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能使學生較為全面地了解美術與自我、美術與生活、美術與政治、美術與宗教、美術與歷史等方面的關系,引導學生理解文化藝術,弘揚人文精神。
美術鄉土課程、校本課程最能體現美術的地域特色,能夠傳承、發揚光大民族文化。
3、激發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
美術實踐是一種具有創造性的活動,在激發人的創新精神,發展動手能力,開發潛能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能使學生在美術活動中充分發揮個性和想象、思考、判斷能力,接觸特殊的工具、材料、操作方式和表現形式,得到其他學科難以獲得的各種體驗。這種融鑒賞與創作為一體的學習活動對發揮個性,激發創新精神,增強實踐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在開發美術鄉土課程、校本課程中要特別注重對學生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
4、調節心理狀態,促進身心健康
美術實踐作為一種情感表達活動,在獲得成功感和自信心,促進人際交流以及釋放個體的緊張或消極情緒等方面,具有促進身心健康與個性和諧發展的價值。
在師生共同開發美術鄉土課程、校本課程中,學生能夠直接抒發各種情緒,緩解心理壓力;能夠獲得成功體驗,增強自信,升華情感;能夠促進交流,溝通人際關系。以此形成良好的身心狀態與社會適應能力。
5、助益人生規劃,拓寬發展空間
美術滲透于社會生活、生產的各個領域,在美化生活,提高物質產品的文化品質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從這個意義上講,美術課具有工具性的價值。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既為學生提供不同的美術基礎知識和技能,培育學生終身愛好美術的情感,發展美術方面的各種能力,也為學生今后從事美術職業或其他職業提供發展機會。
二、開發鄉土課程、校本課程的研究方法
1、調查研究法:通過課堂觀察、聽評課,了解當前我市美術課程教學現狀與教學內容。通過問卷和訪談了解學生熟悉的、本鄉獨有藝術形式,通過實地考察、攝影拍攝清東陵石雕、冀東皮影,提出方案,寫調查研究報告。
2、經驗總結法:及時總結在研究過程中的各種發現和教學實踐中的經驗,撰寫經驗及相關案例、校本教材與鄉土教材、教學反思等。
3、反思實踐法:在教學實踐與課題研究中反思,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進教學工作,提高開發的校本課程與鄉土課程的科學性、創新性。
4、文獻法:查閱文獻,了解校本課程與鄉土課程開發方面的理論成果,用以指導實踐活動。網上查閱與開發的校本課程與鄉土課程有關的圖片資料、音頻資料、視頻資料,論文、論著,以備研究所用。
三、開發鄉土課程與校本課程具體步驟
(一)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座談的方式確定鄉土課程與校本課程的內容。內容必須是學生熟悉的、喜歡的,貼近學生生活經驗,又有地方特點的。課程的界定要準確。如本人,根據前期對學生的問卷調查研究,發現學生對家鄉有世界文化遺產清東陵,感到很驕傲,86%的學生都去過清東陵,看過清東陵石雕,但對石雕沒有深入地鑒賞過。2010年“五一”期間,有的同學就參加了清東陵舉辦的“太平洗象”、“石雕藝術欣賞”活動。課本上中國古代陵墓雕塑一課也沒有認真地學習,學完這一課也沒留下什么印象。所以本人決定開發“清東陵石雕藝術欣賞”鄉土課程,以拓展教科書內容,使學生對中國古代陵墓雕塑完整、全面、深入的認識。盡管大多數學生對皮影戲、皮影舞、皮影調不是很感興趣,但他們的父輩、祖輩都很喜歡皮影,本地電視臺經常播放皮影戲,唐山每年舉行皮影藝術節,日常生活中家鄉人們跳皮影舞的也很普遍,開發“冀東皮影調、皮影秧歌舞、皮影的形象造型風格”鄉土課程對傳承家鄉傳統文化很有作用。學生學習土生土長的藝術很容易接受。特別是皮影秧歌舞中人物舞蹈動作僵硬、夸張,很像動畫里人物動作,很符合現代學生審美情趣。調查發現學生對色彩鮮艷的、講究對稱的圖案作品很感興趣,也能夠接受,愿意學習;一些同學對漫畫,特別是卡通畫著迷,所以我決定開發“圖案”、 “速寫創作”、 “漫畫創作”校本課程。
(二)開設鄉土課程、校本課程的前期準備工作。
(1)帶領高級中學美術興趣小組的學生實地考察了清東陵石像生、石五供、地宮壁雕等石雕作品,拍攝了許多清東陵石雕照片,在網上查找了許多陵墓雕塑圖片,參考了《中國雕塑史》等論著,寫出了《清東陵石雕藝術鑒賞》鄉土教材,制作了“清東陵石雕藝術鑒賞”課件。主要內容是:1、考察、觀賞、拍攝、保護清東陵石雕;2、比較清東陵石雕與歷代陵墓雕塑藝術風格的不同,以及陵墓雕塑藝術風格發展歷程;3、研究、體味清東陵石象生所體現的人文精神,華表、丹陛石、祥獸所體現的中國傳統文化,石五供、地宮壁雕所體現的宗教思想。4、欣賞清東陵石雕給人們帶來的對人生觀、價值觀的思考。
(2)本人帶領學生參觀了遵化市舉辦的民間手工藝作品展,教師與學生一起欣賞、品評了作品,拍攝了大量的皮影影人、剪紙作品照片。 在查閱了大量網上資料的基礎上,本人編寫了《唐山驢皮影造型藝術談》鄉土教材,完成了“冀東皮影”課堂教學設計。主要內容為:1、冀東皮影的產生與發展;2、人物造型與行當;3、唱腔與伴奏;4、《俏夕陽》;5、唐山驢皮影人物造型藝術特點,a.人物造型藝術化,b.人物造型平面化,c.卡通式的人體比例范式,d. 人物造型戲曲化,e.人物關節彎曲化;6、唐山驢皮影細膩逼真的砌末造型;7、皮影的民間裝飾特色,a.“點”的靈活運用,b. “線”的優美組合,c. 符號化的傳承,d. 人物頭飾特點;8、皮影影人的制作方法。
(三)開講開發的鄉土課程與校本課程
結合人民美術出版社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11課《中國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講授“清東陵石雕藝術鑒賞”鄉土課程一課時;主講“皮影的形象造型風格”鄉土課程兩課時。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氣氛活躍,都主動、積極地回答問題,師生互動好。
(四)最后,修改、匯總、推廣
課后進行教學反思,結合教學實踐中出現的問題,修改鄉土課程教材,以備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摘要:高職院校美術專業教學目標是培養應用性的美術人才,作為高職院校的老師不僅應該具備扎實的美術專業知識,還應該具備優良修養、較強動手能力、創新思維、與時俱進等素養。
關鍵詞:高職院校;美術;教師;專業素質
一、高職院校美術老師應該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與技能
高職院校的美術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將美術專業的相關知識都傳授給學生,其中包括美術作品鑒賞技巧、美術作品背景歷史文化、美學知識、美術設計以及動手能力。所以,美術老師自身應該具備各方面美術的專業知識,才能保證在美術教學中游刃有余。
(一)美術基礎知識
美術基礎知識是每位美術工作者的基本素養,同樣也是高職院校美術老師教學的依托,是學校完成美術教學與科研目標的基本。美術專業基礎知識理應包括美學、設計學、美術史、色彩學、透視學、造型理論等等。
(二)專業知識
高職院校的美術老師除了要掌握美術相關的專業知識,還應該熟悉掌握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專業知識掌握程度決定了老師的教學方向以及教學水平衡量指標,美術這門藝術博大精深,常常被分為不同學科,老師在進行教學時,首先應該熟悉掌握自己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體系,深入研究專業知識,老師的所教學科專業知識有美術老師的專業語言知識、專業技巧知識、專業發展史、工具以及材料相關知識等。
(三)美術鑒賞能力
高職院校的美術教學目標是為社會培養大量的美術設計相關工作者,所以學生的鑒賞能力培養是高職院校美術教學重點之一。老師作為引導者,自身應該具備卓越的美術作品鑒賞能力,熟知不同美術創作手法,了解不同時代背景下作者的創作風格,掌握古今中外優秀名家的生平事跡以及作品風格,從而在美術鑒賞課堂上可以正確引導學生,并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
(四)豐富的文學知識
美術作品中會涉及到文學相關知識,包括民族文化、民俗風情、歷史文化、地理、、古今園林建筑、理想抱負等等。美術老師只有了解并掌握相關知識,才能體現在自己的創作中,從而正確引導學生的創意以及作品內涵。
二、高職美術老師應該具備豐富的教學知識與技巧
(一)教學語言知識
美術老師作為知識傳授者,其自身的語言知識關系到學生課堂學習效率與領悟,語言是美術老師教課的重要工具,主要表現為口語表達以及身體語言。美術中有很多專業術語,在教學過程中老師應該進行準確、形象表達,讓學生能夠準確理解,而不會造成專業術語混淆不清的現象。由于美術教學過程中,往往專業性較強,學生普遍覺得枯燥無味,老師應該盡量采用幽默、比喻的語言來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最終提高學生的課堂效率。身體語言也是重要的語言知識,美術老師應該適當采用。
(二)教育學知識
教育學知識是每個老師所必須具備的,是衡量一個合格老師的重要指標。很多高職院校的美術老師較為缺乏,往往有不少學校會聘用兼職美術老師,也就是社會上優秀的美術工作者投入到高職美術教學。這部分老師的美術專業知識、美術創作經驗相當豐富,但是往往缺乏專業老師培訓,不具備教育學知識。自身所學很難有效傳授給學生,導致美術教學效率低下。所以,教育學知識對于美術老師而言也是必備知識。
(三)教學方式與技巧
美術老師的教學水平與質量取決于其教學方式與技巧,隨著我國教育行業發展以及提高,以往的美術教學方式與技巧已經不能順應高職院校的教學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僅局限于書本。通過多媒體播放讓學生接觸到更多美術作品,另外多媒體教學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美術老師應該具備加強的實踐教學能力,實踐教學不可控制性較大,根據教學目標以及當下教學進度,合理安排實踐教學內容以及時間,確保實踐效率以及課時控制,達到提高美術實踐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高職院校美術老師應該具備良好的修養
(一)道德修養
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學生的引導者,其道德修養影響著學生的人生觀以及道德素質。作為高職院校的美術老師,必須具備道德修養,具備優良思想品德以及風險精神,注重自身的言行,為學生做好表率。
(二)情操修養
高職院校的美術老師不應該僅限于完成自身教學任務,應該具備情操修養,有較高的責任感。工作責任感,在教學過程中教書育人、為人師表;歷史責任感,熱愛祖國,為我國藝術發展提供自己的力量;社會責任感,為社會發展與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在教學過程中,將積極向上的思想灌輸給學生,讓學生熱愛美術、熱愛國家,為學生以后發展以及理想抱負帶來正能量。
(三)藝術與文化修養
以上所提到的道德以及情操修養是每個為人師表所必備的,而美術老師作為藝術類學科,還應該具備豐富的藝術與文化修養。藝術與文化修養是否豐富還取決于老師的知識、文化、藝術、興趣愛好等。作為美術老師應該有淵博的知識,較深的藝術造詣、廣泛的興趣愛好,從而在其教學中體現出來。豐富的藝術以及文化修養影響著學生,讓學生也不斷提高自身藝術、文化修養。
四、高職院校美術老師必須具備的能力
(一)教學安排
美術教學包括基礎知識教學、實踐教學、鑒賞教學等等。美術老師應該具備加強的教學安排能力,才能確保美術教學目標完成,且教學質量達到預期。老師會根據教學計劃,將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分配,科學安排課時以及教學進度,從而保證美術教學按部就班進行,并且注重穿插式教學,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相結合,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組織能力
美術教學由于涉及到不同課程,還包括了課外寫生實踐,實踐課程中涉及到的工具、材料也較多,美術老師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才能確保美術教學過程中不會出現問題。高職院校的美術教學中比較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涉及到的組織活動較多,作為高職院校的美術老師,只有具備較強的組織能力,才能確保美術教學活動的有序有效進行。
(三)溝通能力
為了確保高職院校的美術教學質量,老師應該具備加強的溝通能力,與學生進行有效溝通。通過溝通,了解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看法以及態度,清楚學生的美術學習目的,掌握當下學生的美術學習狀態以及掌握程度,了解學生的美術學習方向與期許。從而可以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方向。除此之外,與學校間的有效溝通,可以準確抓住學校的教學目標,將學生在美術學習中的相關問題反映給校方,最終起到校方與學生間有效溝通橋梁。
論文摘 要:《美術課程標準》指出: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質。美術是人類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美育在以技能訓練為價值取向的年代,欣賞教學只偏重于作為在學習和體驗造型表現時起到某種參照和補充的功能,但是現在,當美術教育作為一種文化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面貌出現時,欣賞教學的功能就有了新的拓展,并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文章從四個角度構建了欣賞教學在中美術教學中的實施路徑。
“欣賞、評述”是美術課程中的一個學習領域,它充分體現出人文性質,使學生自身的審美意識在作品欣賞中被喚醒,提高他們的審美的感受、情感、想象與理解等心理能力,并使之相互協調,最終使學生具有敏銳的審美知覺及對美的欣賞力和創造力,形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那么課堂教學中如何實施欣賞教學呢,筆者經過長期的實踐和探索總結出實施欣賞教學幾個環節,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正。
一、感受環節
感受是進行美術創作表現的基礎和前提,學生表現活動缺少感官刺激,就不能獲得感性認識和創造靈感。直觀知覺和理智分析是人類認識過程中的兩個程序,美術課有利于兩種認識相互配合發揮作用。美術教學中一方面通過感知啟發學生的美感潛能;另一方面,注意發展學生視覺認知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通過直覺訓練提高學生的感性知覺、審美知覺和思維能力,使學生具有敏銳的觀察力、主動的創新意識、實踐能力,以及運用美術創造性語言與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因此,欣賞教學也要從學生的自主感受入手,不能只是老師講學生聽,搞滿堂灌。學生對一些藝術作品知之甚少,但目睹這些藝術品,總會有所感受和感覺,而學生不知道的正是教師設置質疑的寶貴契機。抓住這個契機,設法激起學生的興趣,追求新的鑒賞知識,使審美的感性階段向理性階段上升。在這一環節,要鼓勵學生看和觸,多渠道獲得感知信息,豐富學生的審美感受。
二、賞評環節
在這里,筆者把美術教學中的賞析改為賞評,其目的是欣賞課要有意識地開展對美術作品的評論,也是美術課程標準所說的“評述”。盡管在創作課中的賞析環節也有理性的分析,但不可能也不必要進行細致的評論;而在欣賞課中,細致的評論就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評論的內容包括作者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作者和作品在美術史中的地位和價值,更重要的是對作品本身內容和形式的分析。當然,評論的深度要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審美經驗水平來確定。同時,評論者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學生。賞評中學生的審美實踐活動應包括聽、讀、說等等。比如,在學生初步感受了白石老人精美作品的基礎上,整理出白石老人的畫作,讓大家欣賞、分析、議論:“作品美在哪里?為什么那么惹人喜愛?”學生們可以分組討論,教師以鼓勵為主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大家紛紛發言,各抒己見。有的學生說,白石老人的畫與真的一樣,很好看,都是活生生的,充滿著生命和生機。此時,教師應抓住機會加以點撥:這就是藝術家作品的動人之處,他把自然界中生物的形象同自己對大自然的感受和認識融為一體,抓住最能表現生命力的特征而刪掉累贅的細節,把它的活力表現出來,這就是“妙在似與不似之間,但又形神兼備”。就以蝦來說吧,同學們都覺得像極了,蝦體透明,似乎活潑地在水里游動、在跳躍,但是與真的蝦相比較,可以看出,蝦的頭、頸、足等細部都經過了提煉和概括取舍,與真的蝦不一樣。白石老人通過長期的仔細觀察,按著自己的審美規律,進行夸張取舍,畫作給人以美的享受,同時激發著人們對生命的熱愛、對生活的向往,并產生強烈的共鳴。在這一環節中,通過師生合作培養了學生的社會意識,并轉變了教師為主體的傳統觀念,并在共同合作中發展了教學。 轉貼于
三、表現環節
本環節實踐中,教師可以把一堂欣賞課的美術作品分成兩組:一組是用于賞評,另一組是用于表現。在賞評環節中通過欣賞第一組作品,使學生獲得一定的審美經驗和鑒賞能力,因為審美是美術實踐活動的源泉,美術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文化教育。在表現環節,可以讓學生自由發揮表現,讓學生在對第二組作品進行自由的感受和自由的賞評,鼓勵個性發展。沒有個性就沒有創造力。個性發展唯一的目標是使個體活動自我滿足、自我完成或自我實現,從而培養學生獨立自主、勇于創新的精神和獨立的分析思考能力。教師主要起組織、啟發和引導的作用,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使學生學會參與、學會選擇、學會自主學習和發展。表現是一種應用,在應用中去復習、鞏固前兩個環節的學習所得;表現又是一種開發,啟發學生依靠直覺感受、想象和靈感,通過自由的表現去開發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和思維能力。表現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是說、寫,還可以是表現性地搞點小創作,讓學生對范畫作品的形式美特別是技法等形成更深刻的體驗。為每個學生提供充分表現并獲得成功的機會。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鼓勵和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因材施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喜悅和獲得參與活動的樂趣。寫和作不必局限在課堂以內,而應該鼓勵學生向課外延伸,讓學生尋找感興趣的主題,圍繞主題去拓展閱讀、拓展欣賞、創新構思、創新技法等。這實際上就是美術課程標準所提倡的“研究性學習”。
四、總結環節
這里所說的總結不同于其他教學模式中的評價環節,其目的不在于比較學生學習成果的優劣,更在于讓每個學生認真歸納、概括本課學會了一些什么。既要總結本堂課所欣賞的同類美術作品的共同藝術特征,又要總結所學習到的鑒賞知識,還有所獲得的審美感受和審美經驗??偨Y不僅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還應該說和寫。教師也可以借此機會向學生推薦好書、好的藝術節目等。讓學生課外去欣賞、看展覽、去繼續延伸學習。
總之,中學美術教育中應加強藝術欣賞,在美術欣賞教學要力求體現人文性、自主性、創造性,最終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發揮美術教育在提高和完善人的素質方面所具有的獨特作用,更好實現新美育中的新理念。
參考文獻
[1]楊景芝.美術教育與人的發展[M].人民美術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