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2-11 02:36:38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教學設計方案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設計指導思想和理論依據
指導思想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學生在教學中探索和教師點撥相結合,達到探究性學習的最大成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采取探究、討論、答疑、實踐等手段,始終貫穿探究性協作學習的精神,使得學生在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相輔相成的過程中獲得一定的情感體驗與知識、技能。
理論依據
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以教師啟發式學習和探究性協作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思想,教師作為主導者的身份引導學生有所啟迪,并協助學生順利開展探究性協作學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發現問題,體現探究性協作學習在培養學生創新性思維,以及在實踐中獲得真實情感體驗的優勢。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個體學習的主動性,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學習、學會合作。
語文課程既要注重語文知識的積累,也要注重學生的實踐和情感體驗對語文素養的提高,在鼓勵學生探究性協作學習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學生自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以此收獲一定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自學與合作學習并重,根據教授教學內容及學生特征分析和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教學方式及學生學習方式。
二、教學內容分析、學習者特征分析
依據新課標以及培養信息化新型人才的要求,我們將根據以下四個維度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
知識與技能
1、在朗讀中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
2、讓學生帶著現代思辨的觀念審讀作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3、增加學生的文言積累,提高學生閱讀和賞析文言文的能力
1、熟悉掌握字詞句,歸納。
(1)通假字屬、憑
(2)一詞多義:固、適、逝、苛、雖;
(3)詞類適用:東、西、侶、友、舞、泣;
(4)特殊句式:客有吹洞簫者(定語后置)、何為其然也(賓語前置)、而今安在哉(賓語前置)。
2、學會理清文章的思路,扣住每段的寫景主體或敘事、議論內容來歸納整合,寫出每一段段落大意。
過程與方法
1、老師引導學生進行課文學習,通過朗讀、討論等手段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
2、小組團隊合作探究,培養探究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3、教學過程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培養學生的探究合作,調動學生的情緒,增加情感體驗,提高理性分析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了解作者的寫作背景,體驗作者情感;
2、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3、通過課堂協作、討論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
4、從歷史發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內容價值,用現代觀念審視作品,從而樹立積極健康的人生觀、處世觀。
信息素養
通過利用互聯網進行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信息檢索、識別和運用的能力。
三、利用教學環境與資源分析
四、設計師生活動,確定教學模式與教學過程
五、教學設計過程
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怎么寫
一、 學科領域
本教學設計方案所適用的學科領域是:語文、自然、地理、思想品德、美術、音樂,突出主要學科語文。
二、 學習目標任務
1、 情感目標
(1)、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
(2)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認知目標
(1) 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 了解五彩池神奇、美麗的特點。
(3) 了解五彩池神奇的原因,培養唯物主義精神。
2、 技能目標
(1) 培養學生分析、感悟和積累語言的能力。
(2) 熟悉電腦網絡操作,培養學生高級思維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和團結協作、自我表現的能力。
(3) 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和想象能力。
(4) 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三、 教學難點分析
1、 了解五彩池的特點以及池水顯出不同顏色的原因。
2、 理解最后一自然段的含義,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四、 設計思想:
在網絡環境下進行個別化教學,讓學生運用網絡資源進行自主學習課文內容,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興趣,提高閱讀分析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學習能力等。
五、 設計思路:
1. 情景揭題,資料收集。(激發學習興趣)
2、討論交流,質疑問難.(培養質疑能力)
3、 合作探究,自主學習。(培養閱讀分析、語言積累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4、交流評價,獲得真知。(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5、拓展學習,升華感情。(培養高級思維能力、知識積累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
6、練習鞏固,大膽創新。(培養自我表現能力和創新能力)
7、作品展示,體會成功。(培養賞析、評價能力)
8、總結評價,談談感受。(培養自我總結、自我評價能力)
六、課件設計思路
1、學習區
(1)、知識窗(有豐富的圖片、文字、視頻、動畫、錄音等與課文相吻合的靜動態資料,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A、:五彩池的音像畫面。B、媒體顯示:大大小小的水池及文字C、。媒體顯示視頻寶石般的水池及文字 :五彩池的各種形狀,近景、遠景、全景、特寫。D、媒體顯示:各種形狀的水池。E、媒體顯示:視頻五彩池,徜徉在這神奇的大自然中,聆聽著美妙的音樂讓我們美美地讀好課文,再來一起欣賞美麗的畫卷。F、媒體顯示:流動的水池:明明是清水,為什么在水池里會顯出不同的顏色來呢?G、媒體顯示:高低不平的石筍、細膩透明的石粉再加上水池周圍的樹木花草長得很茂盛,倒影使池水更加瑰麗的景象。H、視頻三棱鏡演示光的色散及文字講述光的折射原理。I、中國地圖,九寨黃龍的地理、環境背景材料、在世界上的歷史地位和景區介紹以及
風土人情、民間傳說;五彩池的景區介紹以及在旅游方面的地位。J、
(2)、小字典(有生字的讀音、書寫筆順、部首、近反義詞、同音詞、組詞,以及相關成語等資料。學生在自學生字時,可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信息,進行自學。)資料來源于第七冊教參書及《字詞句段篇》
(3)、小導師(對課文的重點段句進行導學。,幫助學生進行深入探究。)
3、 展示區(網上學生作品)
4、 賞析區A、寫景美文集錦B、有關九寨黃龍的美術、攝影、音樂作品。C、九寨、黃龍、五彩池的圖文介紹。D、九寨、黃龍的導游圖。
5、網上探索區(給學生提供相關網站)
七、學習過程
(一)、 情景揭題,資料收集
1、在悠揚的樂曲聲中,課件播放五彩池 風光,師指引學生細看池水的斑斕色彩和水池奇特的形狀,揭示課題,讓學生提出問題:這是什么地方?它為什么這樣美麗,這樣神奇? (課件:五彩池的音像畫面。)
2、那就讓我們通過生活,通過網絡走進五彩池,去收集有關五彩池的資料吧。 分析:自學能力是獨立學習的能力,是觀察、理解、綜合概括等多方面能力的統一表現。學生在預習、自學中確定學習目標,提出自學要求,養成良好自學習慣,而學校開發的網絡平臺為他們進行課前預習質疑提供了極大方便。預習的目的是了解學習內容。但切實達到先學再教則應首先解決學生預習中的困難和盲目性。教師精心設計自學提綱,有助于有的放矢地引導學生自學。這樣為理解領悟課文較深刻的內容奠定了基矗自己能讀書,不待老師講,先學后教的模式在網絡環境中充分得到體現。網絡平臺已成為課上、課下學生學習的伙伴。
(二)、討論交流,質疑問難
分析:在學生收集到充分的資料以后,我們看到了他們內心的激動與自信,于是我們組織他們進行交流討論。只見他們就像一個個小專家,利用多媒體平臺,展示自己的成果,提出自己的疑惑。他們或侃侃而談,或爭得面紅耳赤,或洗耳恭聽,或靜靜欣賞。我們驚嘆于他們的博學,同時也驚嘆于現代信息技術對促進學生學習的強大功能。
(三)、合作探究,自主學習(讓學生在集體環境下充分利用網絡環境自主學習,探究解決問題。可網上交流、小組協作等方式。)
1、課文圍繞五彩池的美麗、神奇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方面?(板書:數量、形狀、顏色、成因)
2、檢查交流預習情況。
(1)指導學生讀準字音。找出容易出錯的字,查閱小字典,幫助記憶。
美育的途徑十分廣闊,方法靈活多樣。美育可以在擘校教育、教學活動中進行,也可以到大自然和社會生活中進行。具體策略和方法如下:
(1)通過課堂教學和課外文化藝術活動進行美育。
第一,通過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教學進行美育;
第二,通過藝術學科教學和課外文藝活動進行美育。
(2)通過大自.然進行美育。 (3)在日常生活中進行美育。
第一,利用家庭環境進行美育;
第二,組織學生參加美化學校環境的活動:
第三,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體現美。
途徑:通過課堂教學實施美育;通過開展課外實踐活動實施美育;利用美化校園、班級環境進行美育;通過教師的示范作用對學生進行美育。 方法:教師教導法;欣賞法;活動法和實踐法
簡述教學反思對教師專業發展的作用。
(1)反思使經驗(和教訓)變成教學智慧,從發生的事件中得到啟發;
(2)反思能幫助自己找到問題的解決方法; (3)反思使自己學會教學; (4)反思促進教師成長。教學反思是教師進步的階梯,是教師進步的重我的監控能力,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反思是對經驗進行重構或重組,使之增加經驗的意義并增強指導后續經驗方向的能力。成長=經驗+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關鍵。 作用:提高教師的問題意識;培養教師的批判性思維;提升教師的理論水
簡述小學班級活動的基本途徑。
要途徑。通過教學反思能夠不斷的逐漸的提高教師自
(1)要注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 (2)要注意與學生的品德教育相結合;
(3)要注意與班級的實際情況相結合; (4)要注意與各級學科相關知識的結合;
(5)要注意與各類節假日和紀念日結合。
作為一名班主任,每天要管的事情實在太多,經常感到分身乏術,真希望有個助手能助自己一臂之力。有一天,老師忽然想到,能不能讓學生來代替自己行使班主任“職權”呢于是她決定試試。老師經過認真考慮,選了平時在班上威信較高的XXX作為第一個“試驗”對象。這使XXX既感到驕傲,又感到了壓力,她自然不敢有絲毫的松懈。在她的“任期”內,她從早自習到晚放學事事操心,儼然一個老師模樣。對她的工作,老師絕不插手。但是,暗地里,卻時時刻刻盯著,對她處理得很好或不當的地方都會找機會一一指出。她很快適應了角色,除了管理好日常班級工作外,還把每周的班會課主持得有聲有色,把各種活動組織得生動有趣。接著,班里又產生了第二位、第三位??班主任。自從學生來當“班主任”的辦法誕生后,在學校的各項評比中,班上獲得“流動紅旗”的次數越來越多,來自任課教師和家長的稱贊也越來越多。
老師讓學生來當“班主任”體現出她怎樣的教育思想達到了怎樣的效果試用教育學基本原理加以分析。
(1)學生的本質屬性是具有能動性和自我教育可能性的受教育對象,學校教育是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地培養人的社會活動,由教師根據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具體教育場景選擇教育內容,組織教材和教學活動,并采取一定的教學方法,對學生施加影響。然而這一切并不意味著在教育過程中學生只是一個受動者,忽視學生主動性存在的學生觀在根本上是錯誤的。教
師要巧妙地利用學生的依賴性和向師性,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獨立的發展意識與能力,發展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引導學生積極發展,是對教師素質的考驗。
(2)班主任為組織管理而開展班級活動時,最重要的是要樹立使班級活動真正成為學生的自主活動,使學生在自主活動中進行自我教育的思想。班主任對學生的信任與尊重是自主活動能否開展起來的首要條件,班主任只有信任學生才會給學生提供機會,只有尊重學生,才會發現學生的積極面并加以指導。
(3)老師大膽放手,給學生以信任,讓學生當班主任,給學生創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機會,這正符合了學生的本質屬性,有利于學生的發展,培養學生的自覺能動性、獨立自主性和開拓創新性,使學生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平等觀念和合作精神。同時也是確立學生主體地位的一種富有成效的實踐。
班主任在晚自習時發現教室地面上紙屑很多,便讓勞動委員打掃,自己就去另一個班上課了。勞動委員見老師走后停止了打掃,心想放學后就該值日生值日了。不料,一會兒檢查工作的校領導發現了班里衛生極差,給班級以嚴厲的批評。
第二天有班會課,老師決定以“讓一切勞動都爆起火花”作為班訓,同時結合“掃屋風波”,以此為主題召開主題班會,為養成“愛學習、講文明、守紀律、愛勞動”的良好班風奠定思想基礎。第二天,老師抓緊一切時間,找班干部談話,分析得失,提高認識,統一思想。下午,班會如期舉行。教室墻上貼上了火紅的“班訓”:讓一切勞動都爆起火花。同學們感受到了一種強烈氛圍.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勞動委員和其他班委成員、同學們紛紛上臺發了言,他們個個神情嚴肅,認為以前沒有形成很好的配合,自身存在一些問題等,紛紛表示不會讓“掃屋風波”在班級中.重演。同學們很快有了認同感,他們認識到自己屬于這個集體,這個集體需要每個成員共同建設。大家一同制定了班級衛生責任制。勞動委員也打消了“引咎辭職”的念頭,化內疚為動力,勤奮工作。
此后,這個班的班級衛生一直在學校保持先進,其他各方面也都有起色。他們很快就獲得了學校“先進班集體”的稱號。
(1)結合案例談談一個良好的班集體的標準是什么。(5分)
(2)分析一下老師組織的班會成功的原因。(7分)(3)作為一個班主任,應如何管理班級(8分)
(1)一個良好的班集體的基本標準如下:
①有共同的奮斗目標。目標是集體發展的方向和動力,一個健全的班集體應有明確的奮斗目標。
②形成分工明確、互相配合的學生干部隊伍。學生干部隊伍在班主任指導下完成自己承擔的工作任務。他們做好帶頭作用,使集體及其成員都呈現出蓬勃向上的姿態。
③建立了共同準則,形成了良好的輿論與班風。這次班級有了班訓,有了一個奮斗目標,并建立了班級衛生責任制來給予保障。班委會成員也通過這次“掃屋風波”,認識到了自身的問題,在分工明確的前提下,更加相互配合,班委會具有了更強的戰斗力和號召力,使班級很快扭轉了局面,成為學校“先進班集體”。
(2)從班會的內容上看,老師緊緊抓住剛剛發生的“掃屋風波”,并以此為主題,制定了班訓,解決班級中存在的問題,給學生以力量,鼓舞他們奮發向上。
從班會的形式上看,班級墻上貼出了火紅的班訓,同學們感受到了一種強烈的氛圍,產生了強烈的共鳴,增加了對學生的吸引力。另一方面,班會讓大家暢所欲言,為學生提供了積極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
(3)①班主任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組織好班級活動。班主任為組織管理而開展班級活動時,最重要的是要樹立使班級活動真正成為學生的自主活動,使學生在自主活動中進行自我
教育的思想。班主任對學生的信任與尊重是自主活動能否開展起來的首要條件,班主任只有信任學生才會給學生機會,只有尊重學生,才會發現學生的積極面并加以指導。在班級活動中,自我教育的重點在班集體層次上,班主任應當為班集體尋找發展的新目標,提出實現目標的方案和措施。班主任只有提高班級活動的質量,才能通過集體實現學生的教育和自我教育。
②班主任具體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事:第一,建立班級常規制度,把“建制”的過程作為最初班集體建設的重點,有了制度,班級從最初個體的簡單集合變為對每個成員具有一些最基本要求的共同體。其中重要的是從“建制”開始到以后的其他班級活動,教師都應以最大程度地吸引集體成員的參與為原則。第二,? 班主任教育工作的重點應該放在日常的班級活動上,這會產生一種真正強有力的、持久的、潛移默化的影響。第三,班主任要負起協調各種教育力量的責任,其中包括班級中任課教師的配合,爭取家長等社會各 界力量的支持和關心,協調學生集體內部各種組織的關系,以及學生集體與成人等各方面的關系。班主任應及時把握班集體及其活動開展的狀況,不斷積累集體形成與發展的檔案。此外,班主任還應不斷積累與自己工作有關的材料。這些材料將使班主任對自己的工作有清醒的、科學的認識,并提高到自覺的程度。
寫一個漢語拼音教學與說話教學、識字教學相結合的教學設計片段。
系統解析:
《ai ei ui》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準確拼讀聲母與ai、ei、ui組成的音節,正確書寫音節。
2.認識7個生字,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朗讀句子,會讀兒歌。
【教學重難點】
聲母與ai、ei、ui組成的拼讀與認字是本課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過程】
1.復習拼音
(1)同學們,誰還認識這些拼音娃娃?(教師指名學生讀韻母“ai、ei、ui”)
(2)這些拼音娃娃和聲母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新的音節,你們能讀出來嗎?(指名學生讀音節:chui、 zai、pei、mei、dai)
2.引入新課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小女孩說的一句話,是什么?(學生讀“你栽樹,他培土,我去提水”。)
(2)小女孩說話的時候,小白兔也趕來了。你們喜歡小白兔嗎?為什么?(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性認識談論小白兔——有從外形上說的,有從習性上說的,有借助童話說的。)
3.學習兒歌
(1)教師教讀兒歌。
(2)讓學生說說兒歌中的小白兔怎么樣?
(3)認識生字。
a.指名學生讀音節。
b.自主識字,相互交流。
c.引導學生匯報是怎么認識的?(有的說是從廣告上學的;有的說是爸爸教的;有的說通過拼讀認識的;有的說是同桌告訴的;有的說這個字是某個人的名字??學生回答時,還讓學生給生字找個朋友,組成詞語。)
(4)課堂間休。(當學生匯報“在”的時候,要學生用“在”說一句話。學生說“春天在哪里?”教師順勢要學生唱《春天在哪里》,教師和學生邊唱邊跳。)
(5)讀兒歌。
a.教師領讀。(老師讀一句,學生跟讀一句。)
b.教師引讀。(老師讀前半句,學生讀后半句。)
c.小組輪讀。
d.指名學生讀。
e.學生加動作讀。
f.學生表演讀。
g.教師與學生合作著表演讀。
h.師生同唱“小兔乖乖”。
4.鞏固生字
(1)教師創設問題:“小白兔和你們比誰最聰明呀?下面你們和小白兔比一比,記一記課文下面的生字吧!”
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掌握窗口的基本操作。
(二)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團結協作的能力。
(三)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激勵,體驗成功,發現學習的樂趣并且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
重點難點
窗口的移動、大小的調整。
教學環境
多媒體教學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學習前老師想知道大家都玩過手機嗎?
——哦,都玩過??!
——誰知道在手機上如何打開微信呢?(你們真不簡單??!手機玩的這么好)
——不想玩微信了我想打開瀏覽器百度一個電影該怎么操作呢?(我真不敢相信,同學們這么利害,難道我難不到大家嗎?)
——我再出一道題:手機上圖片或窗口太小了,怎么變大呢?(兩手指滑屏)
出示課件:最后這個圖標“口”誰用過?哦,用過的同學不太多啊!我請一位同學教教大家好不好呢?這個圖標是干什么用的,來你給我們講講吧,沒用過的同學今天回去可以試試了!
這些都是誰教大家的?(自已玩出來的??!)老師對你們佩服的五體投地,玩都可以玩出這么多技能來。老師今天也想帶大家玩一玩電腦上的窗口,咱們比一比手機和電腦那個操作更簡單,好不好!
二、學習新課
1、播放視頻《海底總動員2》預告片。
老師先請大家看一段視頻。
——將要結束時,偷偷的將動畫片最小化。只聽聲音見不到畫面。請問同學們,電腦怎么了?(老師把它藏起來了嗎?藏那里了?誰能找出來?
——你觀察的很仔細,老師點這個按鈕,視頻就被藏起來了。你們想試一試嗎?好,請打開我的電腦,把這個窗口藏起來吧,再找回來。(咱們班的同學真是太利害了)
快來看課本19頁這些按鈕的名稱吧!誰來告訴大家:標題欄后面的三個按鈕是標題欄按鈕,標題欄按鈕有三個:最小化按鈕、最大化按鈕和關閉按鈕。
2.學習標題欄按鈕的作用
知道了他們的名稱還不行,我們還得知道他們有什么功能,咱們自己能發現他們的小秘密嗎?好,我們8個小組分組完成探密工程,并完成課本20頁的表格,最先完成的小組獎勵1分。
最先完成的是第三組,給他們組加1分。好全部完成了。我在下面看到同學們完成的非常好,有操作的,有記錄的,有不同意見大家都商量出來結果,好現在請第一組和第七組匯報一下他們尋找到的密秘。(很好,這兩個組都總結的非常準確)
老師現在想考考大家,敢不敢接受挑戰:(請聽題)
1) 小明說點擊最小化按鈕就是把窗口關閉了。咱們班同學怎么說?
2) 小明又說最大化按鈕就是放大窗口到全屏。咱們班同學怎么說?
3) 小明還說關閉按鈕和最小化按鈕的作用一樣,都是讓窗口回到任務欄。咱們班同學怎么說?
同學們火眼金睛,老師難不住大家,誰能告訴老師還原按鈕在那里?什么時間出現?形狀是什么?(請這位同學教教大家吧!不錯,還原按鈕和最大化按鈕是孿生兄弟,不過只能一個存在,形影分離了!,這位同學是一個小小觀察家,給他們組加1分)
生:學生練習,打開不同有窗口小組交流。
3.學習改變窗口的大小
現在我讓大家猜一個圖片,大家猜一猜這是什么地方?這可是我們平頂山最美的地方,同學們肯定都去過。
將事先準備好的“1.jpg”文件打開(只露出一個小角),然后逐漸將窗口調大,隨著窗口的不斷調大,讓學生猜這是什么地方,看誰能最先得出結果,最終有學生猜出“這是我們的學校”。
大家看出來我剛才怎么操作的嗎?分小組完成課本21頁探索調整窗口大小的方法表格,第一個小組完成的獎勵1分。
請大家來操作,雙擊標題欄,快找到標題欄再來雙擊一次,好玩嗎?再來試一次。
4.學習窗口的移動
誰能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
5.實踐操作,綜合練習
一、課程目標
《冷沖壓成形模具》課程是我院模具技術系開設的一門專業技術核心課程,課程建設伴隨著我校模具專業幾十年的專業建設歷程。在企業專家的指導下,通過企業調研、專家座談,形成了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開發了相應的課程標準和授課計劃,有力地指導了冷沖壓成形模具課程的建設。
1.課程培養的專業能力目標
(1)依據沖壓件圖樣或樣件分析沖壓工藝性;
(2)制定沖壓工藝方案并選擇最佳方案;
(3)確定沖壓模具結構(模具設計);
(4)編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藝,具備機床操作能力;
(5)編制模具裝配工藝,具備模具裝配技能。
2.課程培養的方法能力目標
(1)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科學的創新精神;
(2)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遷移能力;
(3)制定工作計劃的能力;
(4)社會責任心和環境保護;
(5)會運用《沖壓手冊》《模具制造》等資料,以及利用網絡文獻等獲取信息的能力。
3.課程培養的社會能力目標
(1)具有決策能力和執行能力,具備完成任務和解決問題、技術創新的能力;
(2)語言及文字表達能力;
(3)自我控制與管理能力;
(4)工作中的與他人的合作能力、交流與協商能力;
(5)評估工作結果(自我、他人)的能力。
通過冷沖壓成形模具這門課程的學習,模具專業的畢業生主要可以勝任如下崗位:模具沖壓工藝崗、模具加工工藝編制工藝崗、模具加工崗、沖壓生產現場服務崗、模具裝配調試崗、模具生產管理、調度等崗位。
二、《冷沖壓成形模具》課程項目教學設計
在大量調研和訪問專家的基礎上,以文具夾沖壓件的生產過程為例,對應工作崗位,形成基于模具生產過程的7個環節,如圖1。由此,本課程也相應形成了7個學習情境。
學習情境1:依據沖壓件圖樣或樣件分析沖壓件工藝性。根據標題欄、沖壓件圖樣結構、尺寸標注及精度、技術要求等方面提供的信息,分析該沖壓件的沖壓工藝性,并作詳細紀錄。
學習情境2:制定沖壓工藝方案并選擇最佳方案。在分析沖壓件沖壓工藝性的基礎上,制定出多種沖壓工藝方案,在保證沖壓件質量的前提下,根據本單位的實際生產條件,選擇最佳沖壓工藝方案,編制出具體的沖壓工藝,并做出詳細的模具價格報價,形成完整的技術方案,并作為存檔記錄。
學習情境3:模具設計。依據選定的沖壓方案,先分組然后進行分工,進行各步模具結構設計;完成模具總裝圖后,要有明細表,將模具標準件和非標準件分開標出;接下來繪制非標準模具零件,形成一套完整的模具設計圖樣;圖樣完成后,進行評審,校對、審核、工藝、批準等過程要做出具體記錄。
學習情境4:編制模具零件加工工藝并進行模具零件加工。模具圖樣后面的生產階段,要對模具總裝圖、模具零件圖分別進行分析,針對每個模具零件圖樣均應編制出詳細的模具機加工工藝卡,涉及到數控加工的,還應編制出詳細的數控加工工藝卡。如果設計圖樣不符合加工工藝,要和設計者協商;如果需要更改結構,則需要設計者寫出書面更改通知單,每個過程都要詳細記錄、簽字。
學習情境5:模具裝配。模具裝配階段,首先要依據圖樣對所有加工好的非標準模具零件進行檢測,檢查是否合格,模具標準件由市場直接采購。根據模具的具體結構制定出詳細的模具裝配工藝,然后按照裝配工藝完成整個模具裝配過程。
學習情境6:模具調試。根據模具設計技術要求,將裝配好的模具安裝在相應噸位的壓力級上進行試模,沖壓件如果出現缺陷,找出解決措施。
學習情境7:生產合格沖壓件。這個階段為利用合格模具進行沖壓件生產,要熟練掌握壓力機的操作,還要求會解決沖壓生產中常見的缺陷以及解決措施。生產過程中對設備的使用以及出現的問題作記錄。
對已完成的工作進行記錄存檔,自覺遵守安全作業及5S的工作要求。
三、課程實施設計
第一,建立學習小組。
第二,充分發揮學習小組的作用。根據課業要求和調研題,以小組為單位,制訂調研計劃、討論內容,讓每個小組成員主動學習、獨立思考。小組根據布置的課業任務,遵循“資訊、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這一完整的行動過程進行實施。
第三,課堂突出以學生為中心。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討論式教學、演講式教學、專業對話式教學、問題解決法、實踐性教學等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躍的學習氣氛中掌握知識。
第四,理論學習和模具制作技能相結合。
四、課程評價設計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盡可能多地采取學生自評與互評,教師的評價、企業評價也不可少。
2.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綜合考評
重點考核實踐技能。
3.過程性考核與課業評價相結合
過程考核:在課堂教學中從十二個方面評價平時成績:求知――提問、思考――回答問題;表達――討論;想象――創意;獨立――個人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搜索――獲得信息的能力;應用――知識應用;總結――歸納總結;競爭――各層面的小組競爭;合作――小組合作、效率――完成任務的速度;實踐――動手能力。
4.對執行職業規范的情況做詳細記錄、考核
注重職業素質培養和職業習慣的養成,培養合格的職業人。
五、課程資源設計
1.建成現代模具技術實訓基地
擁有批量的模具加工數控設備、普通機加工設備以及國際一流的數控加工品牌設備,形成了產、學、研“教學工廠”模式。
2.企業專家指導
有一批固定的企業專家進行指導,形成了以工作過程系統化為導向的課程體系及教學內容。
3.雙師型教師
擁有一批既有豐富企業經驗、又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模具專業雙師型教師,既有北京市級骨干教師,又有國家級優秀教師。
4.教材開發
以企業模具生產的行動為導向,編寫教育部高職高專規劃教材和職業技能人才培訓教材。
5.教學課件設計
完成了全套沖壓模具教學課件以及三維立體仿真模擬動畫課件,可供學生在課堂和課余時間使用。
【關鍵詞】“四基”理論、初中數學、教學設計
【分類號】G633.6
2011年,教育部在新制定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首次明確提出“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將原有的“雙基”(基A知識、基本技能)教學理論發展成為“四基”教學理論,從而實現了初中數學教學的一次新飛躍。全新的理論已經提出,但是如何開展相應的數學教學實踐呢?筆者擬針對這一課題作粗淺探究。
一、“四基”理論的定義和特征
“四基”教學理論,即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是順應時展潮流、適應素質教育要求的新型教學體系。與傳統的“雙基”教學理論相比,“四基”教學理論在教學對象、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系統等四方面都有了全新的特征:
(一)更加注重教學對象的具體性?!八幕币髮W生不僅要掌握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更要感悟數學思想、積累活動經驗。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更加注重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對學生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興趣愛好進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分門別類地加以教導。
(二)更加注重教學目標的明確性。在“四基”教學理論中,教師必須嚴格按照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來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不僅完成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這兩大顯性目標,而且完成基本思想、基本活動經驗這兩大隱性目標。
(三)更加注重教學過程的發展性。從“雙基”發展到“四基”,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完善和發展的過程,因此在“四基”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要提升知識水平、教學技能、專業素養,以適應不斷變化和發展的教學新環境和新要求。
(四)更加注重教學系統的整體性?!八幕苯虒W理論本身就是一套完善的理論體系,因此它不僅注重夯實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也注重滲透基本思想、積累基本經驗,四者有機統一于教學實踐之中,相互聯系、密不可分。
二、基于“四基”理論的初中數學教學設計研究
為更加直觀地展示“四基”教學理論的應用價值,筆者以九年級下冊《二次函數》為教學案例,分析“四基”教學理論的具體應用。
(一)明確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掌握二次函數的概念、性質,從問題中提取二次函數的關系式、畫出二次函數的圖像,并理解二次函數背后的實際意義。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獨立探究問題―合作解決問題―建立數學模型―掌握知識要點”等學習步驟,掌握數形結合的思維方法、方程與函數的轉化思想,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精神,涵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問題找規律的辯證思維。
(二)強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
考慮到二次函數這個知識點的抽象復雜性,筆者在上課之前首先對此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了回顧,為講授新知識做好鋪墊。通過溫故知新,學生們進一步掌握了二次函數的極值算法和將實際生活問題轉化為抽象數學模型的技能。
(三)滲透基本思想
這里,筆者主要通過創設問題情境,給學生傳遞數形結合、數學建模的思想,以解決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
課堂問題:光明中學校外有一座小橋,橋洞截面邊緣是如下圖所示的拋物線,當水面寬度為10米時,測得橋洞頂點與水面的距離為4米。
(1) 建立適當的平面直角坐標系,
求出橋洞的函數解析式。
(2) 一只寬2米,高2.5米的小船
能否通過小橋?為什么?
(四)積累基本活動經驗
以“船過橋洞”為例,筆者和學生一起總結了利用二次函數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首先將實際問題通過數學知識轉化為數學模型;其次通過數形結合進行求解;最后檢驗結果是否符合實際情況。
之后,筆者又設計了學生生活中經常會碰到的若干問題情境,來對學生的基本數學活動經驗進行強化和積累,以有效提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
(五)課堂總結
最后,筆者帶著學生們對本次課堂所學的知識進行總結:一是掌握了二次函數的基礎知識;二是學會了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基本技能;三是強化了數形結合、數學建模的基本思想;四是歸納了利用二次函數解決生活問題的一般步驟,積累了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經驗。
從“雙基”到“四基”,是數學教學理論一次質的躍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傳授學生基礎知識,更要注重幫助學生培養科學的思維習慣、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唯有此,“以人為本”的新型教學理念才能真正得到貫徹落實,我們的教學才更加適應時展的潮流、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孫小天.“四基”:十年數學課程改革最重要的收獲.[J].基礎教育課程.2011.7-8
從我國教育的課堂教學設計的整體發展軌跡來看,我國在課堂教學設計的問題上一直缺乏有效的問題設計和引導,即使在新課程得到廣泛開展的今天也不例外.這一現狀對教學情況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無法對學生們的思維活動實現有效的刺激,也就無法激發學生去進行更深入地思考.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發現存在這樣的現象,即課堂中有許多問題出現,但是這些問題都是偏事實性的問題,例如試題、習題等等.而我們課堂缺乏的恰恰是那些經過深入思考的、有探討意義的問題,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僅僅有純粹的任務,學生們缺乏挖掘問題和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缺乏課堂教學問題的現狀,使得學生們忽視對學習本質內容的關注,而只關心學習形式、任務操作、習題結果等問題,這會造成學生思維的僵化,不利于他們全面化地發展.
一、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策略
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策略概括了教學活動中的方法、技術、手段等方面的概念,教學方法是教學策略的一種更加具體化的表達概念.一般我們可以將以問題為中心的化學教學方法分為三級方法,第一級方法是包括探究法、單元機構法、發現法在內的,能夠反映一定教學思想的綜合方法.第二級方法是包括實驗法、演示法、練習法、討論法以及小組合作法等方法在內的,構成了各式各樣課堂教學形式的基本方法,也方便讓學生發現問題.第三級方法是包括教學技巧和邏輯方法在內的能夠實現課時內容的方法.這里所指的教學技巧包含比喻、聯想、設問等等,而邏輯方法包括假設、分類、歸納、演繹、比較以及類比等等.選擇化學教學方法時,我們一般從教學系統的六個要素來考慮,具體包括教學方法的使用范圍、教學內容特點、學生的準備教學目的、教學環境的條件、教師的素養以及條件等幾項.
二、選擇科學的教學順序
選擇化學教學順序時需要考慮所選擇的教學模式,一般我們會將化學課堂教學模式分為教師講解模式、學生問題討論模式、化學實驗模式以及指導自學模式這四種.上述四種教學模式中,學生在課堂中的參與度也不盡相同,并且各自適用于不同的教學目標.盡管本次研究主要討論的重點在問題模式的化學教學設計上,但是這并不代表著就必須單一地選擇問題討論教學模式,而是應當從教學系統的各個方面進行考慮,只有將各種教學模式都弄透了,提取出各自的精華并整合起來,才能尋找出一種最適用于當前教學目標的教學順序.
三、對教學設計進行修改與評價
完成教學設計方案只是代表著教學設計方案初稿的完成,教學設計的工作并沒有完全結束,還需要對教學設計進行后期的修改和評價.一般對教學設計方案評價包含評價計劃的制定、評價方法的選擇、資料的收集和對結果進行報告等一系列工作.在系統化的教學設計理論中,認為對教學設計方案進行評價應該是在教學設計在被廣泛推廣應用之前進行的,評價之前可以根據小范圍的試用結果對該方案的有效性、實用性和可行性進行了解.對于發現的教學設計方案中存在的缺陷,應當在給予修正后再試用,以達到令人滿意的狀態為佳.只有這樣才能獲取最佳的教學設計,進而創造出最優的教學效果.
專業引領下的校本實踐模式 ----校本層面的信息技術整合推進模式。中小學教師的“信息技術整合素養”是學校層面落實“整合”實效性的能力保障,專業引領下的校本實踐和校本教研是促進教師信息技術整合素養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校本層面推進“整合”持續發展的有效模式。
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整合素養的靜態結構分析
中小學教師在開展信息技術整合時,是以其教育基本理論修養、教學理念和教師角色的改進等其他一般性能力和素養為基礎的,但除此之外, “整合”對中小學教師提出了全新的、系統的要求。信息技術整合素養主要由以下6個方面構成:1、不斷更新的信息技術知識技能;2、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設計能力;3、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實施能力;4、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中的教學評價能力;5、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中辯證的價值觀和良好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6、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自我職業發展能力;其中,第1方面是整個素養結構的知識技能基礎;2、3、4是信息技術整合素養在實踐工作中的具體體現,其中的教學設計能力是核心;第5方面是與整合有關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及人文修養;第6方面是教師信息技術整合素養的動力系統。
二、專業引領下的校本實踐模式:理論建構和實踐
對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及其自我職業發展的研究普遍發現,影響教師信息技術整合能力的因素主要有:( 1)教師的職前教育;(2)教師的校本實踐;(3)教學實踐中的自我反思、總結;(4)教學實踐和教學研究中的同行交流、合作;(5)專業引領。除了職前教育外,其余因素均屬于教師培訓和自我職業發展的范疇?!皩I引領下的校本實踐”模式,該模式可以概括為下述前后相繼的行為鏈:“教師在專業引領下進行系統教學設計----在系統教學設計基礎上的校本實踐----在校本實踐過程中開展教學反思并與同行進行交流研討----新一輪教學設計基礎上的校本實踐”。
三、專業引領下的校本實踐模式:實施流程
1、專家報告,專家----教師研討。
采用專家報告、討論等方式,系統地介紹有基本概念。結合案例分析,介紹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有關理論研究、應用模式、實施中應遵循的原則和應注意避免的主要問題。通過專家與教師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的研討和觀念碰撞,理解整合的有關模式,引導并幫助教師從教師的視角理性、全面地思考和建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理論。
本環節的關鍵是改變教師 “被動受訓者”的角色,組織教師合作研討、主動理解和建構有關理論和模式。
2、以教師為主體,合作教學設計
教師的教學設計是將有關 “整合”的理論和模式應用到具體教學實踐中的關鍵環節:
( 1)教學設計培訓:以其他教師的課例為載體,采用案例分析法,向教師介紹系統教學設計應包括的所有環節、要素,各環節和要素應如何設計及其注意事項等;展示并討論“信息技術整合于教學的教學設計模板”,介紹“模板”的使用方法。
( 2)按領域/學科分組:每組由教育技術專家、課程專家和學科教師代表組成,教師控制在10名左右。向小組成員布置明確的合作教學設計任務: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如半天)內,經過研討,合作設計出一堂或一系列具體可操作的教學設計方案并準備案例展示材料。
( 3)選定教學主題、進行教學內容分析:并非所有的教學主題都適合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因此,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環節是選擇適合的教學設計主題,并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小組成員首先采用頭腦風暴法,列出備選的教學或活動主題(最好是近期計劃教授的主題)。然后,對備選主題的價值和可行性等方面進行討論分析,每組選定一個或幾個具有代表性的主題。為了便于操作,教師按學科/領域分組,但每個小組在選擇和確定主題時要注意滲透課程綜合化的思想,有條件的學科小組可設計一些跨學科或者綜合化的主題單元,切忌由于按學科分組人為導致學科之間的相互孤立和脫節。
教學設計中的教學內容分析環節可滲透到主題選擇階段進行,主要對教學內容的特點、學生的學習難點、培養目標中的重點、教學內容對信息技術的需求等方面進行分析。
( 4)系統思考和討論基礎上的教學設計:教師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新學習的理論知識,參照“教學設計模板”,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進行系統教學設計,包括:根據課程標準確定教學目標;對學習者的特點和需求進行分析;論證教學理念,選擇或創造教學及評價方式,論證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選擇合適信息技術工具和資源,確定適當的信息技術應用方式;設計各環節(包括教學和學習準備、教學實施過程、教學后)的具體教學和學習活動,重點考慮教學任務的設置、教學管理、過程性評價等方面;論證教學活動對人力、物力、設備等各方面的需求和所需的各項準備工作等。
( 5)小組修改教學設計方案:教學設計后小組討論教學設計方案并修改。在組織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時,一定要注意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師不再只是被動地執行課程專家設計的課程成品,教師應由被動的課程“使用者”和“消費者”,轉變為開發校本課程的主體,成為校本課程的創造性的“生產者”。[1]
3、展示、交流、評價教學設計方案
各小組向全體教師展示各自設計的教學設計方案,專家和其他小組教師對各組的教學設計方案進行討論、評價,重點分析和學習各教學設計方案的優點;發現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議。
4、制定校本方案,實施教學方案,開展校本研究
( 1)制定校本方案和實施計劃:合作教學設計之后,教師根據小組設計的教學方案,結合當地/本校的發展水平和特色、教師、學生和設備的現狀,對教學方案進行修改或調適,制定出在本地和本校切實可行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教學方案,周密考慮并列出實施該教學方案所需的資料和資源。
( 2)在自然情景下實施校本實踐和校本研究,形成記錄教學和學習過程的檔案袋。
教師根據教學設計方案實施教學,并在本校的自然情景下開展教學研究。教師應全面翔實地記錄教學和學習過程,形成完整的 “教師教學檔案袋”和“學生學習檔案袋”。教師教學檔案袋包括教學方案(在教學實施后,教師應及時修改、補充教學設計方案,尤其是補充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選用的或自己制作的教學材料、課件、資源,教學過程中實際使用的教學任務、教學組織方式、具體的評價量規或測驗、教學過程中關鍵的教學處理策略等)和教學錄像。學生學習檔案袋包括:學習過程錄像、學生作品和成果。
5、教師對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過程的自我反思、總結
教學活動完畢,教師在專家指導下進行自我反思、評價,包括:分析自己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的成功之處,總結能有效解決本校實際問題的信息技術整合模式;比較教學過程與教學設計之間的差距;審視實際教學活動與自己的教學理念之間的差距;審視學生的實際學習效果與預期教學目標之間的差距;發現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中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改進教學的具體設想。
通過第 4、5個環節,重在幫助教師通過校本的實踐及反思,提高教師教研能力,逐步實現從“教書匠”到“研究員”的轉變。[1]
6、案例展示與評價,經驗總結與交流
組織信息技術整合案例的展示和經驗交流活動,展示不同學科、不同年級的教學案例,交流優秀經驗。案例展示至少應包括 3部分內容:介紹教學設計思路,展示教學錄像,交流自己對教學設計和教學實施的反思總結。每個案例展示后,組織專家和教師對案例進行深入、系統的討論、分析,總結出值得借鑒和推廣的優點,指出不足并提出改進建議。必要時,可組織不同地區、不同學科的教師展示各自的校本實踐案例,交流校本教研經驗。
教學設計環節是教師將整合的理論應用到教學實踐的過程,而本環節就是將各自的教學實踐上升到更高層次的理論的過程。其間,要發揮專家,包括專家型教師的理論特長,與教師共同總結適合當地特色的整合模式,考察有關理論在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方式和實現條件,分析原有理論的缺陷或不足,提升理解和認識,總結能有效解決本校實際問題的、具有高度適恰性的 “個別化”理論。[2]本環節既是一輪“專業引領下的校本實踐”的最后環節,也可以作為下一輪“專家-教師理論研討”的起點,以此形成環環相扣的校本實踐行為鏈。
四、專業引領下的校本實踐模式:特點和實施關鍵
1、以教師持續的自我專業發展為目標:幫助教師獲得信息技術應用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學實踐能力、教學研究能力,促進教師的自我專業發展,為整合的有效推進提供師資保障。
2、在校本實踐中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立足于本?;虍數貙嶋H,將有關理論應用于本校的信息技術整合實踐中,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總結具有高度針對性的模式和理論,彌合一般性的理論和模式于學校教學工作復雜性和各地巨大差異性之間的鴻溝。
3、以教師為主體,強調教師的參與和實踐:與傳統的教師培訓不同,教師在本模式的所有環節中都是實踐的主體和主動創造者,培訓者或專業指導人員只是教師的“協助者”、“協作者”、“組織者”和“促進者”,同時,專業指導人員在幫助和引領教師的同時與教師共同學習和提高。[3]
4、重視引導教師在教學實踐基礎上的自我反思:教師對自己教學設計和校本實踐習慣性的反思,可通過多重途徑促進學生的成長,例如:使教師清楚看到自己的進步和縱向發展軌跡,有助于確立自我職業發展的信心;幫助教師分析自己理論修養方面的缺陷,以便更有針對性地學習新知識、新信息;發現自己具體教學中的不足并提出改進方案;認識到自己的不良教學習慣及其消極后果并在以后的教學中注意避免。
5、鼓勵教師之間的交流、研討:在與各地區、各學科的同行交流、研討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更多的視角和層次分析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案,形成良好的社會建構;同時,同行之間持續的交流、合作有助于各地、各學科的教師逐步建立研究共同體,以便分擔壓力,共享資源。[4]
6、重視專業人員的專業引領,實現研究者與實踐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如果脫離專業引領和理論總結,中小學教師的校本實踐很容易陷入從實踐到實踐的低水平重復,學校的實踐工作和教師的專業能力都難以提升。本模式的各個環節都重視專業引領的作用,組織專家與教師之間的全過程對話,唯此,才能不斷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理論修養,全面提升教師的信息技術整合能力,持續推進學校的信息技術整合工作。
[參考文獻]
[1]傅建明.(2002).校本課程開發與教師專業發展[J].教育發展研究,2002年第5期。
[2]施莉.我國教師校本培訓研究綜述[J].成人高等教育,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