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1-15 11:01:05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整合教學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校本教研規章制度
1、校長是第一責任人,是身體力行者。校長負責抓校本教研,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導學校教務處與科研室制定校本教研計劃,發動全體教師積極參與校本教研,督促和評價學校校本教研。
2、校級領導帶頭學習教研理論并參與教學研究,舉辦專題講座,向教師介紹教學研究方法,指導各部門開展校本教研,成為教師的真誠同伴和專業引領的力量之一。
3、校級領導各負責一個研究課題或子課題,親自參與校本教研活動,及時了解研究動態,發現問題修訂研究計劃。
4、校級領導要充分挖掘校內教育資源,整合教科室、教導處等機構的校本教研力量,形成教學、科研、培訓為一體的校本教研機制。
5、學校按計劃確保校本教研經費到位,供購買資料、派教師外出學習培訓、請專家講課及其它校本教研活動,保證校本教研的順利進行。
二、教研學習制度
1、全體教師要提高參訓意識,積極主動參加培訓,每次培訓要履行簽到手續。
2、保證學習時間,按時參加培訓,認真記筆記,認真完成培訓任務;
3、積極參與研討活動,講座時要主動發表意見和建議,切實提高自身能力;
4、保質保量完成作業,不搞形式主義,不搞突擊,更不準弄虛作假;
5、實行階段性考核制度,每學完一部分內容都要進行階段驗收,對該階段驗收成績不合格者,需繼續學習,重新考核,直至合格為止。
6、端正學風和考風,自覺維護教師形象;
7、校本培訓考核成績不合格者,年度考核不能評為優秀。
三、教研考勤制度
1、教研不許遲到或者早退,遲到或早退按上班遲到早退處理。
2、要按要求簽到,不許讓他人代替簽到。
3、有正當理由而請假者,要把本次學習內容自己找時間補上。
四、教研質量考評制度
(一)優秀教育案例評析制度
1、選取優秀教育論文、案例編輯成冊。
2、學校范圍內評析。
3、全員參與,共同評析。
4、評出等級,予以獎勵。
(二)校本教研獎勵制度
1、物資獎勵
發表文章:市級獎勵20元、省級30元、國家級50元。
2、量化考核獎勵
發表文章:校級2分、縣級3分、市級5分、省級7分、國家級8分。
(三)優秀課改成果展示制度
1、學校定期舉辦優秀課改成果展示、交流、匯報活動。
論文關鍵詞:任務驅動,數據庫技術,高職,教學改革,項目導入
1 引言
《數據庫設計與實現》是一門理論與實際結合非常緊密的課程, 實踐性和應用性非常強。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準確理解什么是數據庫以及數據庫在各領域的應用,掌握數據庫技術及應用開發方法,具備利用數據庫工具開發數據庫應用系統的基本技能,為今后應用數據庫管理信息,利用信息,打下基礎。以往的教學通常采用“理論十實驗+實訓”的傳統教學模式,由于該課程理論比較抽象,學生普遍感覺學習起來入門難、目標不明確、不知如何應用到實際中。
而受課時的限制, 教學講授基本理論占去太多課時, 應用和操作不足。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主,教學模式單一,灌輸填鴨式教學,學生過于依賴教師,自學能力差,學習缺乏主動性。實踐基本上屬于被動模仿式實驗, 學生根據已經設計好的詳細的實驗步驟和方法完成實驗, 查看實驗結果, 只滿足于驗證相關理論。在實際教學中,傳統的傳授方法使學生很難用所學的理論指導實踐解決問題,教學效果不高。
本人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結合課程特點和實際教學,利用“項目導入”與“任務驅動”相結合的教學方法,探討了《數據庫設計與實現》課程的教學改革。提出按項目開發的實際工作過程組織教學內容教育教學論文,采用任務驅動和案例教學法,把理論和實踐更好的融合起來。“項目導入,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尤其適用于學習計算機應用方面的知識和技能。任務驅動有利于學生學習到實際的計算機專業技能和崗位能力,項目導入有利于鞏固學生專業知識、整合提高實踐應用能力。
2 課程改革思路
樹立以“實踐、綜合和應用”為核心的指導思想,以培養學生使用數據庫管理系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宗旨,重點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結合高職學生特點和畢業后所要從事的具體工作,關于關系運算符號表示形式、規范化處理的算法等知識點的講解是通過實例來引導的論文開題報告。
采用工學結合教學模式,重視教學設計,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在教學中盡量營造探究性學習、協同學習等學習環境;以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設計相應的教學過程和組織形式。采取現代教學方法,理論教學中采用問題引導法、現代啟發式法等;實踐教學中采用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法、行為引導式法、小組協作法等,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環境,多搞些實踐活動,有條件時模擬實際項目開發,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任務驅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是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為線索,把教學內容巧妙融入完成任務的過程之中,。并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自主學習的習慣,引導他們學會如何去發現,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最終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經過思考,自己解決問題。
“項目導入、任務驅動”是指教師根據階段教學要求設計一個項目,根據當前項目設計并提出一系列任務,針對提出的任務,采取演示或講解等方式,給出完成任務的思路、方法、操作和結果,然后引導學生邊想邊學邊練,最終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的一種教學方法。其中的項目要求具有技術典型、內容全面、思路科學、結合實際,這樣的項目才能使學生從整體體會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性,然后再通過任務將項目完成各個環節串聯起來。該方法有利于真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協作精神。
3 “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實施和應用
基于任務驅動的實驗教學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強調學生的主體性, 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教師將實驗的要求和內容進行分解, 設計成具體的任務, 明確每項任務的要求。學生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用不同的方法完成任務。 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知識、思維和技能都能得到鍛煉和提高。
3.1 導入項目、分解任務
要求學生能根據一個實際需求完成一個數據庫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它強調從需求分析、數據搜集、數據整理、系統設計到系統實現全過程的參與。這是一個大的項目,它可以分成若干個小的模塊或任務,隨著學習進程分步完成。 如設計“學生成績管理系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聯系實際不斷地提出問題:學生成績管理需要管理學生基本信息,包括學生信息的錄入、修改、刪除、查詢;管理學生的成績,包括學生成績的錄入、查詢等功能;需要打印報表教育教學論文,如:成績單,選課表,所以還得設置打印功能;如果該系統規定專人負責,需要設置用戶名和登錄密碼,體現保密性等。經過系統的分析,可以設計出一個基本功能框架。隨著任務分析的深入,整個系統功能不斷完善,結構不斷清晰。這實際上是將教學內容拆分為一個個的“任務”,逐步地展示、布置給學生。
任務可以是教師設計的具體的任務,也可以是教師提出任務目標,由學生設計的任務。例如: 關于T-SQL 查詢的實驗就可以提出這樣的任務: 通過實驗掌握T-SQL 語言實現數據查詢的功能, 要求用T-SQL 語句實現對論壇數據庫中的信息查詢。查詢的要求由學生們自己提出, 教師進行篩選, 得出具體任務。對于這樣的任務形式,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教師通過對各種查詢要求進行分析和歸納,使學生學會分析各種查詢要求所表達的語意的方法,進而轉化為正確的語句格式,真正達到對知識的靈活運用。
3.2分組設計、教師指導及評價
根據以上任務問題,分組讓學生進行充分討論,教師雖然之前已做過實例示范,但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還是要針對重點難點進行分析,引導。分階段進行討論、交流、歸納相應的有關知識和操作技巧,使掌握慢的同學能跟上進度,營造協作學習的環境,促進共同提高。分組有利于學生取長補短、廣開言路、積極思考、創新思維、協同學習等,最終形成各自結果。
比如講解概念結構設計中最重要的知識點E-R模型設計,先選取一些常用數據庫管理系統題目,將具體設計任務分配給各組,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后,由各組代表講解設計的模型,進行自我評價和總結論文開題報告。教師首先要肯定學生的設計成效,接著一定要指出各組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相應的修改建議。此過程一定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只是引導、監督、解答疑點、鼓勵學生探索問題。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實現自己的想法,不應過多地評價設計的對錯和優劣,但是要確保每個學生都掌握了實現任務的方法。同時記錄學生上機時出現的問題,及時對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分析評價。從任務所涉及的知識和技能出發,分析學生存在的不足和引導學生正確的解題思路和方法,對解決問題使用到的技術和知識進行分析和總結,除了教師評價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交流和互評, 使學生能夠互相學習,取長補短。進一步強化學生能力教育教學論文,鞏固所學知識。
3.3課程考核
目前數據庫課程考核基本上都是以學校期末考試為主,同時有的數據庫課程教學后,讓學生參加計算機二級考試,學生過分重視考試環節,在實踐方面重視不夠。有必要探索校內考核與用人單位考核要求相一致的機制,加大學生學習的過程監控,把平時課外作業,在課堂討論中的發言,模擬面試中的表現及社會實踐的參與程度等都作為過程考核內容,著重考核學生獲取新知識、新技術能力和信息分辯能力。
提高課程設計在考核中所占比例,課程設計是“數據庫設計與實現”課程摘要求,包括評分標準;在老師指導下對學生分組,確定小組長和選定小組題目;設計結束后推選一名同學講解自己的課程設計,并回答老師的提問;由老師評出課程設計的成績,成績占該課程成績的30%。
考核是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也是對課程教學效果的評估,是教學過程的重要環節。傳統的筆試在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語言細節方面有一定的優勢, 而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和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則可以通過平時的上機實踐和綜合實驗的情況反映出來,所以要理論考核與實踐考核兩方結合才能客觀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
4 結束語
《數據庫設計與實現》是一門基于SQL Server2005的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在教學方法上,應重視多種教學方法優化組合。數據庫應用系統開發能力的培養需要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 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至關重要,教師的細心引導和嚴格要求將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作為教師要博覽群書,并將所學的知識和項目開發、科研活動結合起來,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 才能提高教學質量,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
參考文獻
[1]沈美,于翔.“數據庫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0,1.
[2]喻勇,王群,劉向陽.《數據庫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 中國水運,2008,8(12).
[3]陳芳.對《數據庫基礎與應用》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8,29(6).
[4]周麗娟.數據庫教學體系改革與優化[J].高教論壇,2009,1(1).
[5]王淑霞,沈慧娟.數據庫原理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實踐[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9,30.
[6]宮潔.“任務驅動”教學法在“SQL Server 數據庫”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資訊,2008,(08).
尊敬的老領導、老前輩們:大家上午好!
首先謹讓我代表學校向今天蒞校的前輩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祝福!也想通過你們向你們的家屬及未能到校的老教師表示誠摯的問候!前輩們,昨天你們在這里播下了希望的種子,今天我們收獲了累累的碩果。你們以無私的奉獻和繽紛的桃李贏得了社會的尊敬。感謝你們對教育的傾注和執著!感謝你們對學校一如既往的關心和厚愛!
洋埠鎮中心小學現擁有12個教學班級,597名學生;中心幼兒園一所,110多名幼兒。學校先后榮獲全國嘗試學習實驗基地、浙江省九年制義務教育iii類標準化學校、浙江省平安自護營訓練基地、金華市文明單位、金華市國家體育運動標準先進單位、金華市書畫報刊研究先進集體、婺城區綠色學校、婺城區農村反警示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下面我向各位老領導、老前輩就學校一年來的工作作一匯報。
一、 一個目標
做人民滿意的教育,辦人民滿意的學校
二、 兩項碩果
在過去的一年里,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 ,在社會各界的的大力支持下,學校教育教學成績顯著提高,碩果累累,實現了歷史性的飛躍。
1、 學生方面,共有30多人次在市、區級各類競賽中獲獎。
如在第五屆“中國小作家杯”現場作文中13人次獲得金華賽區二、三等獎;在“魅力婺城.我的家”書畫比賽中7人次獲獎;在第七屆中小學田徑運動會中,錢玉林同學由于表現先突出,被市少體校破格錄取到游泳隊;學校20余名小記者在《金華晚報》和《婺城教育網》上20多篇新聞報道,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
2、 教師方面,也有50余人次在市、區級各類比賽中獲獎。
(1)論文
如在金華市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中1人次一等獎,2人次二等獎,4人次三等獎;在區級教育教學論文評比中6人次獲一等獎,23人次獲得二、三等獎;在區優質課評比中3人次二等獎;有3人次在國家級教育專業刊物上。
(2)課題
學校積極開展課題研究, 教師已樹立了課題育人的觀念。學?,F有區級課題6個,市級課題2個。在已結題的4個課題中,有 2個分別獲得區級二、三等獎,其它的正在實施階段。
三、三個品牌
學校同企業一樣,要發展,要提升,就必須走品牌建設之路,品牌是學校的特色,是學校的核心競爭力。為此,我們從三個方面加強了學校的品牌建設。
1、平安教育
生命不保,何談教育,學生的生命是開展教育基礎!為此學校立足實際,大力開展平安教育,如交通安全教育、食品衛生安全教育等等,在開展平安教育的過程中,學校形成了“平安廣播”、“平安路隊”、“平安乘車”、“平安日記”“平安游戲節”、“平安游戲棋”等特色版塊。其中“平安游戲棋”還申請了國家專利。截止目前,“平安廣播”已經播出近60余期;教師人均送路隊300余次。以此項特色為生活原形創編的歌舞快板《快樂造就和諧》在婺城區中小學生元旦文藝匯演中獲得三等獎。我校的《農村小學平安教育生活化的探討》課題也在區里成功立項。此外,每年的6月確定為我校的“安全教育宣傳月”,開展了“防溺水、防雷”教育主題班會、交通安全圖片展、用電知識進校園等活動。平安教育長抓不懈,平安教育品牌也然形成。
2、感恩教育
我們知道教育德為先,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為此,我們在繼承和發揚學校原有“平安教育”的基礎上,實施了“感恩”特色教育。在實施過程中,我們形成了以“孝”為主的家庭感恩教育,以“禮”為主的學校感恩教育,以“仁”為主的社區感恩教育三大模式。通過開展感恩現場
征文、感恩卡展示、感恩演講比賽、感恩藝術節等一系列活動,學校的精神風貌得到了較大程度的改變,校園文化建設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受到了家長及社會的一致好評。我校教師以此項特色教育為題材撰寫的論文《“感恩教育”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在婺城區獲得了二等獎,目前正致力于開展《以文化教育為載體 開展農村小學感恩教育的實踐與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3、傳統文化教育。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琴棋書畫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做為中國人,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根本,做為一名教育工作者,也應把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作為己任。為此,我們學校積極開展了這方面的教育,目前我們已在每天中午12點20開始。通過定時間,定場地,定形式等開展了書法的教育。其它方面我們也將陸續開展。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必定會有成功的一天。
四、 四個規劃
1、“西擴工程”
學校目前缺少的是學生的活動場地,為此,我們將按市教育局的整體規劃,在洋埠糧站改制之后,積極籌劃將學校西側的 洋埠糧站所在的土地劃入學校,改建200米標準運動場。這項工程得到了鎮黨委政府,區教文體局、區發改委的認可與支持。
2、操場硬化改造
隨著課外文體活動工程(“體育藝術2+1”項目)的深入開展,學校原有的辦學設施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求,專用教室欠缺、場地條件落后等,特別是學校操場現有的硬件設施已經嚴重制約各項體藝活動的開展。為此、學校已經建造了一個水泥乒乓球場,下一步學校將擬建一個集籃球、排球、羽毛球、氣墊球等于一體的多功能場地(28米*15米)及下水道、操場四周墻體的美化,工程預算需12萬余元人民幣。
3、籌建“獨門獨園”的洋埠鎮中心幼兒園
學前教育、學校教育、成人教育是終身教育的三大體系,其中學前教育就是我們所說的幼兒園教育。按省級中心幼兒園標準 ,它必須單門獨園,有良好的室內活動場所和室外活動場,而所做為省級教育強鎮的洋埠目前學前教育——也就是中心幼兒園的建設還未完全達標,根據現狀,我們將積極籌措,籌建一所“獨門[文秘站:]獨園”的省級標準的洋埠鎮中心幼兒園,預計所需金額為70余萬元。
4、構建學習平臺,打造教師隊伍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關鍵。努力培養一支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安教、樂教,為人師表、嚴于律于、敬業愛崗、師德優良的師資隊伍,是我們不懈的追求。只有教師不斷發展提高了,學校的教育質量才能穩步提高。為此,我們在教師隊伍的打造中,在細作“帶、學、練、研、賽”五字文章的基礎上,將為每一個教師規劃好成長計劃,搭建好學習平臺,努力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技能,力爭硬件、軟件一起上,從而提高教師素質和育人能力。比如,學校的現代化教育裝備提高的情況下,我們將開展各類教學軟件的培訓,提高教師現代化教育裝備的使用能力等。
五、 五項服務
1、實行陽光校務
這一年,學校推行校務公開,加大校務活動的透明度,實行陽光校務。學校根據要求,開設了固定的校務公開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校務公開工作,對教師評優、職務晉升、干部任免、教育收費等實行公示并充分征求群眾意見。學校的重大決策、大筆資金的使用、設施的添置維修等熱點、敏感點問題,由民主決議委員會集體決策,定期向廣大教職工通報。前期召開的一屆四次教代會,對所有教職工的提案作了詳盡回答,在充分尊重廣大教師的基礎上,制定了《洋埠鎮中心小學“評優評先”考評細則》、《洋埠鎮中心小學職稱考評細則》及《洋埠鎮中心小學教育教學成果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激勵機制。
2、加大教育技術裝備現代化進程
城市學校在不斷完善現代化教育技術裝備,加大了城鄉之間的差距。在這種狀況下,為了讓我們洋埠的學生不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近幾年來,我們加大了這方面的投入,先后投資5萬余元,建成同時可容納60多人上課多媒體教室;籌資3萬多元建立校園廣播系統,配備了專業的錄音設備及制作軟件;投入20余萬元建成了電腦房,實驗室;在迎接省教育強區復查工作中,在婺城區教育局、洋埠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購了1000余冊圖書,添購了2萬多元的音、體、美等教學器材;實現 “班班多媒體”,投入7萬余元給多媒體教室增添1臺52寸背投彩色電視機,給班班配備了34寸彩色電視機和實物展示臺;學校投入2萬余元預添置200套課桌凳,目前在區教育局后勤辦的組織下,順利完成了其招標工作,將很好地改善我校課桌凳緊張及破舊不堪的局面。
3、改造食堂解決家長后顧之憂
在眾多家長強烈要求下,在確保孩子的營養健康、人身安全的基礎上,參照周邊學校的做法,學校于20__年實行統一供應午餐。徹底解決了學生上學一手拿書包,一手拎飯菜,冬天吃冷菜、夏天吃餿菜;家長天天要送飯的狀況;為了給師生提供優質的就餐服務,學校對食堂進行改造,新添了柴油灶、消毒柜,改良了蒸飯灶,給每一個孩子配一套不銹鋼餐具等。一個學期下來,學校嚴格按照上級衛生部門的要求,認真把好質量、衛生、安全三道關口,以服務為宗旨,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為師生提供了滿意的就餐服務。
4、整體布局優化整合教育資源
學校在順利完成下潘、五聯完小撤并工作的基礎上,針對湖前完小生源不斷減少,師資老齡化,辦學條件落后等現狀,經過合理的安排,細致到位的工作,于20__年9月順利完成了湖前小學的撤并工作。
撤并后,學校的規模辦學、集約辦學得以實現,將有利于優化整合教育資源,有效提高辦學效率,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再提高,良好的教育新格局初步形成。撤并后,在新的學校里,湖前完小所在7個行政村的學生家長都還比較滿意。
5、操場硬化改造
隨著課外文體活動工程(“體育藝術2+1”項目)的深入開展,學校原有的辦學設施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求,專用教室欠缺、場地條件落后等,特別是學校操場現有的硬件設施已經嚴重制約各項體藝活動的開展。為此,學校在美化操場四周墻體及建造乒乓球場地后,目前正在進行操場硬化改造工程,.將建一個集籃球、排球、羽毛球、氣墊球等于一體的多功能場地,為今后的體藝活動提供了保障。
培養小學生的科學素養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時展、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對未來人才素質的需要。對學生的科學素養的提高和創新能力的發展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認識和看法。
一、活用教材,優化資源,提升科學素養
科學課程的實施,離不開充足而豐富的課程資源的支持,我們要結合科學教材的內容,活化教材,優化教育資源,為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提供外部資源。我們首先要挖掘校內課程資源,特別要加強科學專用教室的環境建設,包括實驗儀器、學校圖書館、校園網及其他教學設施。通過這些資源,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欲望、探究科學的興趣和好奇心。教師應積極開發的教學素材,如教學材料、實驗方案、教學論文、課件、圖片、學生優秀作業和小論文等,使之形成資源庫,在一定條件下逐步實現資源共享。
同時,要敢于走出課堂,充分利用校外課程資源,包括:河流、農場、田地、各種動植物,社區活動中心、街道、開發區、工廠等。每所學校都有自己的獨特周邊環境,因地制宜地開發和利用好校外課程資源,可以增加學生對科學的興趣,為學生今后真正的科學探究奠定了基礎,也為學生提供了接觸社會的機會,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了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推進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
另外,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我們開發和獲取教學資源的渠道更加豐富和便捷,信息化資源進入課堂也使我們的教學更加生動活潑、貼近生活。我們還要通過網絡收集信息、利用計算機制作教學課件,都是開發并整合教學資源的活動。在科學課教學中恰當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有利于學生認知構建和探究體驗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質疑、探究、合作、創新等科學素養,提高科學課課堂的教學效率。
這樣,以教材為依托,整合、優化教育資源,給學生培植科學學習的沃土,給學生的科學學習開拓更為寬廣的時空,為小學生科學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
二、關注實踐,親歷探究,提升科學素養
學生是天生的探究者,他們從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始終沒有停止過探究。學生是生活在千姿百態的現實世界中的,他們的學習生活與氣象萬千的世界是一個和諧的整體。我們教育者所要做的,不過是促使兒童天生的探究能力不斷提高和完善,促使兒童從自發的、不成熟的探究走向科學的探究而已。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不是簡單地通過教師的講授就可以實現的,其中科學方法與能力、科學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往往通過學生在參與科學探究活動中體驗與感悟。所以,教師要盡可能多地給學生提供動手實踐,親自探究的機會和平臺。
在科學教學中,探究性活動很多,教師要善于引導和鼓勵學生在探究中去思考、去發現、去創造,這種引導和鼓勵無疑為學生深入地探究注入了活力。因為探究既然是一種探索性活動,走的就一定不是別人走過的路,它往往有一定的風險。對此,教師應該有足夠的認識:一方面,教師要充分肯定其探究精神,鼓勵學生大膽探究;另一方面,在學生的探究出現障礙或然后失敗的時候與學生一起分析原因,并鼓勵學生嘗試進行新的探索。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學活動的實際需要靈活地轉換角色,創設適合于學生自行探究、激勵學生勇于探究的學習環境,使學生以最佳的情緒參與到研究活動活動之中。對學生的探究活動,教師還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多“看一看”,認真“想一想”,互相“說一說”,動手“做一做”,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題作用,開發學生的情感潛能、思維潛能、操作潛能,激發學生創新的火花。
三、課外延伸,拓寬途徑,提升科學素養
科學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而小學生對科學的探索是無止境的??茖W探究不是隨課堂鈴聲為起止的,科學探究是以問題為核心,去點燃學生課前、課后持續探究活動的激情,體驗探究的樂趣。因此,在學生已理解了一定的科學概念、掌握了一定的科學研究方法之后,教師更要重視引導學生靈活地應用已有的知識與技能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實際問題,去進行一些新的或較深層次的探索,這是學生從學習知識到靈活應用知識的一個深化過程,也是一個知識有效遷移的過程,更是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品質不斷得到提升的過程。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學課外活動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有益于拓寬學生的實踐和創新途徑,有益于深化了學生科學素養的形成和提高。
(1)拓展知識,學以致用。在學生實施科學探究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大膽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從而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在一項(或一段)探究結束之后,教師應該讓學生接著討論后續探究活動所需要的材料、知識等,為后續的探究學習做好準備。這樣一來,學生的科學學習就會實現自主互助,學以致用,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循環往復,效果顯著。我就把這幾個問題作為這節課的拓展活動:利用同種器材,在不同的天氣,不同的地方做同樣的實驗,相信你能解決以上問題,會有更多的發現。這樣,學生的自主互助探究會繼續進行下去,學生的探究學習也會持續發展下去。
(2)學會觀察,進行研究性學習。指導學生留心觀察大自然及各種生活現象,開展各種趣味十足的研究性學習,學會觀察、發現、探究、積累。如:觀察校園里的植物,研究神秘的星空,關心天氣變化,調查沙塵暴,發現溫度計的秘密等等。
[關鍵詞]校園網 信息技術 課程整合 運用
所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就是通過學科課程把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技術作為一種工具,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目前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面臨三大問題:第一,教師手中沒有充足的教學資源和合適的工具型軟件;第二,教師的計算機應用水平還很不夠;第三,如何利用計算機來開展課程整合教學活動。
那么如何來解決這三大問題,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呢?通過幾年的實踐,筆者認為利用校園網來促進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具體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要做好各學科的教學資源建設,提供充足的數據庫資源
1.素材收集。由于諸多媒體呈現教育信息形式不同,其資源應是大量的、豐富的,方可滿足教學需求。對各種素材的收集,可采取將現有的課件或其它軟件中的素材重新分離、整理、還原;或者自己開發教學中急需的、針對教學難點的微教學單元;或購買計算機軟件公司和出版社發行的課件光盤以及從Internet網下載可用于教學的信息源片斷等方式。
2.素材的分類以及積件庫的建立。積累了一定的資源后,接下來應是對所獲得的素材作分類建庫了。信息資源庫的技術管理人員要根據教學的需要,首先要基于科學系統分類的原則,將從各種渠道收集和制作的不同類型的媒體素材,或以磁盤陣列或以光盤庫的形式,分門別類地存入到教學積件庫中。
3.資源建設應遵循以下原則。(1)教學目標性原則。資源建設都要由教學目標來決定,必須保證教學整體目標的實現。(2)適用性原則。要注意結合各門學科的特點建構易于實現學科課程整合的新型教學模式。(3)整體性原則。根據本校的經濟條件與教師、學生的應用水平,統一規劃,制定出目標高、布局合理,切實可行的方案。(4)資源更新原則。多媒體信息庫的資源內容要不斷地充實、更新,滿足教師及廣大學生大量的信息需求。(5)師生共同參與原則。計算機教師和學科教師共同開發,動員全體管理人員,共同完成學校資源庫建設。
資源庫建成后,還應該加強管理??刹捎眉泄芾淼姆椒?。
二、利用校園網資源共享功能為整合提供技術支持
具體可采用下述兩種共享模式來充分發揮網絡中資源的效用。
1.類別型共享數據庫模式。這是我國現行網絡體系中最常見的組織信息方式。教育教學中所涉及到的多媒體信息數量繁多,類型多樣。由于信息具有文件類型、創作方式、目標形式及運行平臺等多種不同特性,因此,我們可以將各種信息資源按其所具特性分門別類地進行處理,再以文件的形式存放到不同類別的子目錄中。當用戶需要某一類信息時,可按其特性進行索引并應用。
2.類別應用雙庫并存的共享數據庫模式。使用類別法構建信息庫雖然在信息歸類上可以方便地進行信息存儲,但由于同類多媒體信息數量十分龐大,因此在信息的索引和應用上非常復雜,在多媒體信息資源的實際應用中不利于教師和學生使用。因此,采用類別應用雙庫并存的共享數據庫組織方式更為理想。雙庫并存的組織方式總體上與類別式組織方式的設計情形相似,所不同的是在構建多媒體信息庫時,可同時建立類別、應用等多個數據庫。要將教育教學中所需要的信息按照每一年級課程的應用內容進行分類存儲,頂層目錄按信息學科進行分排,下級目錄再根據受教年級進行劃分,將相關的具體教學多媒體教學內容分別精選歸分到相應的每一節教學目錄下。這樣當教師取某一節教材內容進行應用時,與該課時相關的教學論文、電子教案、教學素材、經典題庫等信息會方便、及時地提供給使用者。
三、利用校園網進行積件開發,運用組合平臺實現整合
所謂積件,簡單來說就是將各門學科的知識內容分解成一個個的標準知識點(積件)貯存在教學資源庫中,一個標準知識點(積件),可以看作是闡述某一方面、某一教學單位,同時包含相關練習及呈現方式、相關知識鏈的一個完整教學單元。積件是針對課件的局限性而發展起來的新的教學軟件模式,體現出一種新的教材建設思想,我們可以根據它的特點進行網上開發。
1.積件具有開發的開放性,自繁殖性。積件的素材資源和教學策略資源都是以基元方式入庫供教師重組使用,只要確立了積件的信息標準,入庫規范,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師都可以利用網絡將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庫。
2.積件與課件的關系是繼承與發展的關系,積件包涵了課件的特殊性。課件是積件的特例。它們的不同點是課件適用于某一具體的教學情境,積件適用于任何變化的教學情境,積件更適宜教師學生相互交流為主的課堂教學情景。所以我們可以校園網把課件經過適當加工(去除冗余部分,規范接口標準),就可納入積件的微教學單元庫,為其他教師重組使用。
3.現在的中學大多使用國家教育部或省教育廳指定的材,這為開發積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我們可以利用積件資源的共享性,通過校園網的聯網,共享其它學校的積件庫。別外,積件是以知識點為分類線索,無論教材課程體系如何變化,教材版本如何變化,積件都可被師生應用于當前教學活動中,這樣,校園網中的積件可以逐年累積,同時也可實現積件的二次開發,并把它納入到二次開發構件庫。
但是在具體制作使用過程中,光有分散的積件是不夠的,我們還需要用積件組合平臺將分散的積件凝聚成一體。積件組合平臺是直接面向普通教師、提供集成二次開發構件庫、微教學單元庫、素材呈現方式構件庫和多媒體教學素材庫來制作教學軟件的一個工具,是供教師使用來組合積件庫并最終用于教學使用的軟件環境。
關鍵詞:院級管理;創新型教育碩士
【中國分類法】:G520.1
國務院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明確提出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創新人才的培養要靠創新型的教師[1]。教育碩士作為未來基礎教育的引領者,在創新人才的培養中起著主導性的作用,是培養創新人才的關鍵。因此,如何培養創新型的教育碩士,是專業碩士教育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引起了教育界學者的普遍關注。
一、教育碩士創新能力培養的研究現狀
對于“如何培養創新型教育碩士”這個課題,有很多學者進行了探討,我們能從中得到許多有益的啟發[2-5]。從這些學者的研究中,我們不難發現要“培養創新型的教育碩士”其實就是組織教育碩士的各種資源進行整合與分配,使之達到適合教育碩士成長的最佳比例,其實這就是管理的本質[6]。因此,要培養創新型的教育碩士就要發揮管理的作用。學院是對教育碩士進行管理的實體,目前針對教育碩士的院級管理模式尚不完善,仍在不斷地探索中,在改進過程中出現的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但是幾乎沒有學者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因此,我認為探討院級管理對創新型教育碩士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二、目前的院級管理模式在培養創新型教育碩士中存在的不足
學院對教育碩士的管理主要體現在培養方案、導師隊伍、日常管理等方面。其中,培養方案是貫穿于教育碩士整個培養過程的重要資源,一般包括培養目標、課程設置、授課方式、論文要求、實踐教學等內容。目前學院對這些資源的協調還存在一些問題,其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培養目標缺乏創新。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的設置,主要是為了培養基礎教育的優秀教師或教育管理者,基礎教育對各科教師或教育管理者的要求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學科的教育碩士應具備體“個性化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各學院來制定,而目前學院恰恰忽略了培養目標的創新性。
(二)課程內容與基礎教育實際存在差距。目前教育碩士的很多課程以傳統課程為主,理論性課程偏多,專業實踐性課程偏少。課程內容與基礎教育實際相差較大,缺少體現教育碩士專業技能的課程[7],課程設置上的不合理是當前學院在協調課程資源上存在的重要問題。
(三)授課方式過于單一。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是培養基礎教育領域的應用型人才,教育碩士應具有解決基礎教育中的實際問題的能力。授課方式是提高教育碩士這方面能力的重要環節,而實際上很多授課教師還是以老師講為主,只注重知識的灌輸,忽視能力的提升[3]。這種單一的授課方式會影響教育碩士專業技能的提升。
(四)忽視學位論文質量的提升。學院做為培養教育碩士的前沿陣地,對其論文的監管最為直接有效,但實際上有些學院沒有完全發揮其作用,只注重對論文結果進行評價,忽略了對論文寫作過程的監督[5]。其次,由于沒有良好的學術氛圍,教育碩士也不主動學習探究,寫出的論文質量自然不高。
(五)對教育碩士校外實踐的實施力度不夠。教育碩士校外實習期間,實習內容比較單一,有些僅限于聽課,很少有機會講課。他們與導師交流較少,實習中遇到的問題也得不到解決。
(六)師資隊伍的結構不盡合理?,F有的教育碩士導師中,學術型導師要比實踐型導師多,學術型導師比較重理論學習,對基礎教育的實際了解不多[8]。實踐型教師大多為在基礎教育一線工作的優秀老師,他們擁有深厚的教育知識與專業的教育技能,對基礎教育的現狀最為了解,但這些教師很少有時間來給教育碩士授課指導。這就使得教育碩士對基礎教育實際的認識不夠,在真正去中學的工作后會措手不及。
三、完善教育碩士院級管理的建議
針對當前教育碩士院級管理存在的不足,結合我院(魯東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對教育碩士管理的成功之處,提出完善教育碩士院級管理的幾點建議。
(一)在學??偰繕说幕A上,提出適合本專業的個性化目標。在個性化目標中要求教育碩士了解本學科的前沿和發展趨勢,具有較強的本學科教育實踐能力,能勝任高水平的教育教學工作。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下運用所學專業理論和方法,熟練使用現代教育技術,解決本學科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同時還要熟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掌握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新內容和新方法。
(二)根據基礎教育特點,開設特色課程。教育碩士的課程設置應與用人單位的需求相匹配,注重學生實踐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學院應認真調整教育碩士的課程設置,增加實踐型課程來提高其專業技能。在原有專業課程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微型課,如教具的設計與制作、信息檢索與教學論文寫作等課程。
(三)授課方式要體現教育碩士的主體性。采用課程學習、實踐教學和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教學方式應重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采用課堂參與、小組研討、案例教學、合作學習、模擬教學等方式。實踐教學應在中小學建立穩定的教育實踐基地,做好教育實踐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四)注重學術論文以及畢業論文的寫作質量。學院要重視對教育碩士的學術誠信的培養,加強學風建設,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梢远ㄆ谘堃恍┲难芯拷逃矫娴膶<易鰧W術報告,或者安排教育碩士參加一些學術會議,這樣可以使他們的思維更開闊,激發他們對某一教育問題的研究動力。同時導師要做好檢查和監督工作,對教育碩士的論文寫作做好檢查和指導工作。
(五)成立實踐教學領導小組,全面負責教育碩士的實踐教學工作。領導小組由學院負責人、教育碩士導師、研究生教學秘書等組成,他們分工明確、各負其職,工作內容包括實踐教學組織、計劃制定、檢查、考核、總結、材料上報等。在教育碩士實習期間,學院要進行跟蹤管理,負責人員要不定期的前往實踐單位調研,檢查并督促實踐活動的落實情況。
(六)建立高素質、高水平的優秀導師隊伍。教育碩士的培養主要采用導師負責制,并且實行雙導師制。校內導師要求具有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熟悉基礎教育教學的現狀與發展趨勢,學院要給導師創造條件,定期舉辦一些關于基礎教育的研討會,不斷更新導師隊伍的現代教育觀念。校外導師作為基礎教育的一線教師或管理者,學院要監督校外導師的上課情況,成立導師組,采取集體培養與導師負責相結合的指導方式,鼓勵校內導師與中小學有經驗的高級教師共同指導教育碩士。
四、結語
經過多年的探索,我院不斷改革創新對教育碩士的管理模式,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教育碩士,他們在工作崗位上都已經成為教學和科研骨干,有學員被評為省級優秀物理教師、中國教育學會的百名基礎名師和全國優秀教師等多項榮譽。這些驕人的成績說明了院級管理對優秀人才的培養有重要意義,并且院級管理不是一成不變的固定模式,它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基礎教育對人才要求的變化而不斷更新發展,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型的教育碩士。
致謝:本研究得到了山東省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項目的支持(項目名稱:培養創新型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院級管理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基金號:SDYY11155)。
參考文獻
[1]劉亞娟.結合高校教學解讀《教育規劃綱要》[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6)
[2]肖琳.教育碩士與教育學碩士課程設置比較研究[D].蘇州大學碩士論文,2009
[3]段麗華,陳旭遠,周霖.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學方式的探索性研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0(6)
[4]梁其健.教育碩士專業學位師資隊伍應具備的整體結構――兼論教育專業碩士與學科碩士培養標準的異同[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2)
[5]魏燦欣.我國教育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現狀及提升對策研究――以某高校教育管理專業教育碩士學位論文為例[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9
[6]崔慧永,施春梅.論管理與創新的關系[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10(1)
1團隊結構優化,建設思路明確
團隊是一種為了實現某一目標而由相互協作的個體所組成的正式群體,團隊結構的發展優化包括專業結構、學歷層次、梯隊建設、運行機制等方面,發展優化教學團隊的結構是學科建設的基礎。學科要發展,人才是關鍵[1]。廣州醫學院內科學教學團隊一直將師資隊伍建設作為團隊建設的一項戰略任務,在多年的教學改革與實踐中,形成了一支職稱、年齡、知識結構搭配較為合理,學歷(學位)層次較高、陣容穩定強大的師資梯隊。
內科學教學團隊的成員來自3個臨床學院的呼吸內科、心血管內科、消化內科、腎病內科、內分泌內科、血液內科、風濕內科、神經內科、傳染內科、急診內科10個專科。其管理與日常運作科學與否,直接影響到團隊的效率。為了提高效率,每個臨床學院摒棄了舊的教學管理模式,根據不同臨床學院內科學專業特色或優勢學科的不同進行資源整合。充分考慮各專業教師的特長,在全校范圍組織內科學教學工作,保證學生能享受到優質的師資資源和教學資源。學校教務處和每個臨床學院的教學管理部門主要負責協調、整合教師力量、教學資源和督導教學質量職能。
在教學團隊中,以鐘南山院士為代表的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專家始終堅持在教學第一線工作。鐘南山院士多年堅持走上講臺,深入本科教學一線。在2010年3月剛參加完全國“兩會”后即回校參加2007級臨床醫學專業本科學生的授課,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在課程負責人的帶動之下,內科學各專業的學科帶頭人和專家教授,都積極參與本科教學和學校定期舉辦的“廣醫學堂”活動,拉近了教學名師、優秀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形成了良好的學風和教風。
團隊重視對中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形成了骨干教師梯隊。團隊注意通過教學團隊中教學水平高、學術造詣高的優秀教師的傳、幫、帶作用,搞好教師梯隊建設,促使青年教師盡快成長,培育可持續發展的優秀的教師隊伍。為促進內科學團隊教師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學校和團隊完善了聽課制度、助教制度、教學經驗定期交流制度等。在根據教師的專業背景,合理安排理論課講授內容的同時,在每個講授單元安排后備年輕教師,推進教學工作的傳、幫、帶,逐漸提高教學團隊中高學歷年輕教師的比例,目前內科學團隊40歲以下年輕教師授課學時比例提高到40%。
2009年,鐘南山院士榮獲國家級名師光榮稱號,團隊中有2位教師正攻讀博士學位。4位教師參加學院舉行的“英語口語及聽力培訓班”,他們將為臨床醫學本科雙語班的學生講授相關專業的雙語課程。新增碩士導師1位,補充年輕骨干教師2人。團隊現有骨干教師55人,其中教授29人,副教授14人,講師11人,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26人。團隊中有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千百十”工程省級培養對象3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鐘南山院士),市級教學名師1人,廣東省南粵優秀教師3人,廣州市優秀教師6人。
在內科學教學團隊的建設期內,內科學教學團隊一如既往地把團隊結構的發展優化作為建設的首要任務。在現有師資基礎上,通過內部培養和外部引進兩種方式進一步完善團隊的專業結構、學緣結構、年齡結構,形成一支結構更趨合理,以課程負責人鐘南山院士為核心,以中青年教師為中堅力量,各相關知識體系有機融合,在國內外有一定影響的創新型教學團隊。針對團隊成員崗位特點和教學專長進行角色界定、分工協作,搭建教學、科研交叉組合平臺。團隊教師通過承擔學科建設、研究生培養、科學研究等工作,成為教學科研融合型教師。
2加強課程建設,提高教學質量
內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著重培養學生解決臨床實際問題的能力。醫學模式的轉變,患者維權意識的提高,使得本來已經緊張的臨床實踐教學資源變得更加短缺,學生臨床實踐的機會大大減少。如何培養醫學生的臨床實踐能力,成為現代醫學教育的新主題。廣州醫學院內科學教學團隊用現代醫學教育理念和策略,在內科學教學的各個環節進行了系列的改革與創新探索,改革了教學方法與手段,實行了以案例為中心的循證醫學思維培訓,加強了內科實踐教學,在體格檢查、教學查房、技能操作方面再造了流程,完善了教學管理與評價體系,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整合網絡資源,拓展了教學資源,積極推進精品課程內涵建設。在現代化教育技術與課程教學結合應用方面特色明顯。
依托學校數字資源平臺,內科學專業已建有專題學習網站8個,多媒體網絡課件5個,網絡課程1個,試聽教材6個,以及200多個PPT課件。2009年內科學團隊教師制作的“體格檢查多媒體網絡課件”獲第十三屆全國多媒體教育軟件大賽高教組一等獎和廣東省多媒體教育軟件評獎大賽一等獎“,體格檢查網絡課程”獲廣州市多媒體教育軟件評獎大賽三等獎“,急性中毒網絡課程”獲第十三屆全國多媒體教育軟件大賽高教組三等獎。
在教學方法、手段改革方面,重點進行了基于網絡平臺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改革[2]。
2009年,第一、第二臨床學院在臨床醫學專業07級《內科學》見習課的病例討論中,第三臨床學院在預防醫學專業、臨床醫學專業全科醫學方向、2006級《內科學》理論課教學中,進行了基于網絡平臺的PBL教學改革試驗,目前進展良好。
教材的編寫不僅能夠反映團隊成員的學術水平,而且能促進教學人員對教學內容的深層次的思考,有利于提高教學團隊的整體水平。因此,廣州醫學院內科學團隊非常重視高水平教材的編寫工作。
2009年,團隊在主編案例式《內科學》教材的基礎上,案例式《內科學》學習輔導教材也于2010年7月由科學出版社出版。團隊成員還主編了《臨床風濕病學教程》、《風濕病癥狀鑒別診斷學》、《心血管病研究前沿———基礎與臨床》等教材。案例式《內科學》教材被評為2010年廣州市高等學校第一批優秀教材。在紙質教材建設的基礎上,團隊逐步建立和完善多媒體教材,如錄制團隊教師的大課講授錄像,并全程上網,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提供了更為豐富的網絡資源。
在教育教學研究方面,團隊鄭勁平老師的“肺功能檢查教學改革與創新”先后獲得學校和廣州市教育局教學成果二等獎。全年團隊成員發表教學論文18篇,獲得校級教學改革立項2項。2010年,團隊建設將更加注重教學改革項目申請的質量,爭取獲得更高級別的教學改革項目與成果。
3科學研究成效顯著
內科學團隊依托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呼吸疾病實驗室),廣東省重點實驗室、教育部省部共建重點實驗室(神經病學實驗室),廣州市重點建設實驗室(心血管實驗室)等學科平臺優勢為學術支撐,探索新知識、開發新成果、產生新思想,為團隊人才培養提供技術支持。在學科帶頭人的領導下,通過團隊的優勢將教師的科研資源有效整合,并利用教師間的協作及學術資源共享,在學術方向上形成團隊學術特色,提升團隊核心競爭力,從而有效提高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水平。
2009年本團隊在科研方面取得了歷史性突破。鐘南山院士獲得國家“973計劃”首席科學家項目,2位教師擔任了二級課題負責人。2009年內科學教學團隊成員還獲得教育部創新團隊立項、廣州市教育系統首批建設的創新學術團隊立項2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資金項目4項,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項,教育部博士點科研基金1項,其他省級科研立項6項和市級科研立項4項。2009年,團隊成員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共60余篇,其中SCI論文10篇,影響因子大于2.0的論文有9篇。科研立項和科研論文數量和質量的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