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1-24 01:33: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七篇生物技術專業論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關鍵詞:優勢學科;生物技術;課程體系;優化與實踐
1優勢學科建設對地方高校人才培養的導向
學科是高校重大項目的承擔者,是創新型成果的生產者,是創新型優秀人才的培養基地[3]。地方高校應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培育高水平特色學科,不斷明確學科研究方向,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和社會貢獻度,以特色優勢學科建設促進學科專業發展。近年來,商洛學院生物學省級優勢學科的快速發展得益于與地方特色資源相結合,依托生物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商洛GAP科研工程中心”“中藥學省級教學示范中心”和“秦嶺植物良種繁育中心”等研究平臺,形成了地方植物資源與生物技術緊密結合的特色鮮明的研究方向。學科在野生植物資源保護與利用、資源植物深加工、天然產物提取分離和藥用植物開發利用等研究領域獲批多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利用優勢學科發展的導向,生物技術專業學生通過參與完成課題研究和實踐,最終獲得較強的實驗技能、綜合分析問題能力、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統籌能力和表達能力,成為具有良好綜合素質的生物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通過生物學省級優勢學科建設,使生物技術專業進一步確立了“依托生物技術、突出應用能力、面向行業服務”的人才培養目標,即結合區域需求,以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為第一要務,培養能夠在現代農業產業、中藥產業、綠色食品產業以及相關領域從事技術服務、管理、營銷工作的應用型專業技術人才。圍繞這一人才培養目標,本項目進行了系統的探索和有效的改革,探索出了能夠實現該目標的產學研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建成了一支能夠勝任培養任務的高水平的教師隊伍,修訂了體現這一人才培養目標的課程體系和教學大綱,整合了課程內容,改革了教學方法,構建了符合人才定位要求的功能完善的校內實驗教學平臺和穩定的校外實踐教學基地,探索出了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實訓管理模式[4]。優勢學科的建設導向把人才培養定位落到了實處,為商洛學院生物技術專業的發展注入了活力,使生物技術專業的區域性優勢和應用性特色更加明顯。
2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優化與實踐
2.1重視專業建設規劃
生物技術專業經過2006至今十幾年的探索和積累,已經走上了穩步健康的發展道路。學校制定了2個五年建設規劃,規劃明確了專業建設目標、專業建設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同時制定了課程及教材建設規劃、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和實踐教學規劃。專業建設目標包括專業建設總體目標、專業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的構建。專業建設指導思想和基本思路與商洛學院辦學定位保持高度一致,同時體現專業的發展特點;課程與教材建設規劃包括課程體系建設、教學內容改革及教學大綱建設、考試大綱建設、精品課程建設,突出了課程建設的核心作用;師資隊伍建設包括建設目標、建設方案等措施,突出了師資培養在專業建設中的主導作用;實踐教學建設包括實踐教學體系建設、實驗室建設、實習基地建設、實踐教學隊伍建設,突出了對學生動手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和創新意識的培養。
2.2優化專業課程體系
商洛學院始終把課程建設作為教學建設的核心,按照“基礎課程+專業課程+模塊課程+行業技能”的思路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整個專業課程體系在確?;A課程、鞏固專業課程的前提下,加大選修課比例。高年級學生將根據實際逐步選擇課程,一批技術性課程和實踐性課程如“植物細胞工程”資源生物學”“生物技術大實驗”“發酵工程”“植物組織培養”進入專業課程體系。除在各門課程中加強學生技能訓練以外,還進行綜合專業技能訓練,最后將所學知識、技能用于社會實踐,使整個課程體系既符合科學性、先進性,又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應用特色;既符合專業培養目標共性,又兼顧學生個性發展;既注重知識、能力的培養,又強調綜合素質(特別是創新素質)的提高。經過先后三次修訂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課程教學大綱,教學內容基本體現了本學科的最新發展方向,基本上滿足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根據人才培養方案,在課程體系結構的設置方面,體現了以下幾方面的特點:①注重學生基礎理論的培養,通識平臺課和專業基礎課占總學時的比例為81.3%;②注重課程之間的前修后續,有利于學生知識結構的邏輯構建;③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設置了人文素質、科學素質方面的相應課程,以達到訓練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④注重學生“個性與特長”的培養,在專業選修課和全校公選課中得到了充分體現;⑤在專業課教學中,設置了專業方向,以拓展學生專業口徑;⑥注重學生動手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在專業基礎課、專業主干課及專業選修課模塊中,除設置一般性課程實驗外,還單獨開設了“生物技術綜合大實驗”“生物技術制藥”課程論文(設計)和37周的集中實踐性教學環節,對學生進行綜合技能訓練。
2.3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由于生物技術專業的實踐性很強,在制訂專業建設規劃和人才培養方案時,充分重視學生實踐環節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制定了配套的較為完善的實踐教學大綱。在實踐教學體系中,實訓、實驗和實習占總學分的29.4%,共46.5學分,實習和實訓共37周。在實踐教學隊伍的組成方面,調動和利用院內外教學資源,專業實踐教學隊伍主要由實驗教學人員、專業教師、校外實習基地技術人員等構成。根據專業培養方案,扎實落實實踐教學任務。實踐教學內容與體系合理,符合培養目標要求,有利于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知識綜合運用能力。
3生物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優化實踐效果
3.1學生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
生物技術專業重視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訓練,從畢業論文選題、文獻綜述、開題報告、畢業調研、實驗實習、畢業論文撰寫、論文答辯及成績評定等環節都有較明確的規定和要求。近2年來,本專業畢業生在論文選題方面,依托本區域優勢、特色資源,結合生物技術學科領域的發展,主要側重于實踐應用方面的選題,大部分選題結合教師科研或來自生產第一線,有較大的實用價值或參考意義,有一定的創新性。本專業特別重視在學生中開展各種科技活動,如大學生科技創新活動,教師結合個人科研項目吸收學生,帶領學生完成科研課題,并且在全校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近年來爭取到20余項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有多個項目在評獎中獲得獎勵。本專業通過連續7年參加院內每年舉辦1次的實驗技能競賽,進一步激發了學生們進行科學探索和提高實驗技能的熱情,每年學生都積極報名參加,并獲得多項獎勵。學生在各類過關考試,如英語、計算機、普通話等中的通過率較高。
3.2學生創業與就業情況
以能力培養為目標,深化校企合作,推進產學研結合,構建了特色鮮明的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新模式,使培養的人才在商洛及陜西省周邊地區有關生物企事業單位發展中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67名學生考取了營養師、藥劑師、食品檢驗、化學檢驗等相關專業技能證書。學生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良好,畢業生就業率高、考研率高。近三屆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分別為89.5%,94.7%,95.6%;2017屆、2018屆和20畢業生考研上線人數分別為11人、14人和17人,占畢業生比例為38.75%,40.67%和41.75%。約13%的就業學生考取公務員就業,大部分畢業生進入與生物有關企事業單位工作,少部分學生自主擇業和創業。多數學生簽約就業,專業的社會影響力不斷提高。學院積極對接聯系相關專業的大型企業集團作為學生就業實習基地,并以實習基地為依托,推薦畢業生就業,拓寬就業渠道。畢業生創業熱情較高,成效較為顯著。畢業生所在單位對本專業學生的思想政治表現、敬業精神、工作態度及就業工作給予了較高的評價,整體上對畢業生的工作能力、協作精神、工作實績也較滿意。
4經驗總結
4.1重視教學觀念更新
觀念是行動的先導,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觀念落后,教學方法必然落后。為了更新教學觀念,本專業堅持組織教師大力開展教學研究活動,通過集體備課、課程和教材分析、教學研討,使教師互相促進,共同提高,這些教學活動已經成為本專業教研活動的基本內容和制度。同時,為了開闊教師教學和科研的視野和思路,吸收新的教育教學觀念,本專業在建設中先后選派近2/3的教師參加了校外20多場的學術交流、教學研究、課程改革、團隊建設和骨干教師培訓。通過這些培訓,保證了教師的思想始終能夠跟上專業改革的步伐和學科的發展的需要。本專業在教學改革中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堅持以項目帶動研究,以研究促進改革,以改革推動創新,鼓勵教師積極申報、參與教學改革項目,在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方面進行創新;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實踐教學,積極探索研究性教學改革;突出師資隊伍建設和能力提升。
4.2探索教學模式改革
在專業建設中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成果,重點突出對學生實驗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培養。為了引導、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探究和創新精神,教師在教學中大力推行小組討論、案例教學、專題研究等多種形式的研究性教學方式。研究型教學首先在獲得學校教改立項的“植物生理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教學中開展,隨后在其他專業課中逐步推廣。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知識技能的系統訓練,本專業在“細胞生物學”“生物技術綜合大實驗”“基因工程”等課程中還專門安排了課程論文和課程設計,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4.3提升開設實驗質量
根據生物技術專業實踐性強的特點和社會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堅持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改造傳統的以依附和印證理論為主的實驗模式,建立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分層次、多模塊的實驗教學體系的基本框架[5]。實驗課程內容按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三個層次設置實驗項目。其中,基礎性實驗教學包括基本技能訓練和基礎理論驗證,以強化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自主獲取知識和獨立實驗能力,啟迪學生創新意識為目標,按照由淺入深、由宏觀到微觀的認識規律,安排由個體和群體水平到細胞水平、分子水平的基礎實驗課程,必修實驗包括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實驗;綜合性實驗教學以提高學生綜合應用實驗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為目標;設計性實驗教學以培養學生科學思維方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進行科學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訓練為目標,采取課題研究形式,實施個性化教育,為學生的選修實驗。同時建立多種實驗考核方法,統籌考核實驗過程與實驗效果,激發學生實驗興趣,提高實驗能力。實驗開出率為100%,其中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共69個,達到了實驗總數的58.47%。有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課程門數達到了100%。
[關鍵詞]校企共建工程中心 生物技術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4)01-0135-03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生物技術專業是在農業微生物實驗室的基礎上建立的,曾三次被評為黑龍江省普通高校重點建設專業。該專業經過多年發展,培養了大量社會所需的生物技術人才,與社會聯系廣泛,社會聲譽逐步提升,專業建設能密切聯系本地經濟社會發展,在與相關產業和領域的合作方面有良好的機制與途徑,畢業生廣泛受到用人單位的歡迎,歷年初次就業率就達到85%以上。
經過多年的建設,生物技術專業的培養體系已較為成熟,但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新知識、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對生物技術人才培養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思路及方案的制訂要充分考慮學校的優勢、就業需求和未來發展的需要,要站在學科前沿,緊盯生物技術專業的發展趨勢,適度超前,培養在幾年乃至若干年之后,仍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1]本文依托黑龍江省寒區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發中心這一平臺,對生物技術專業的實踐教學模式進行初步探索、研究。
一、生物技術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我校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主要通過以下幾個層次進行:首先是基礎課實踐能力培養,主要是通過生物基礎、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和遺傳學課程的實驗與生物基礎課的野外實習得到初步的鍛煉;其次是在學習基因工程、發酵工程及設備、細胞工程、生物工程下游技術等專業課程中的實驗及實習得到進一步的訓練,主要涉及一些專業基本技術的培養;最后就是本科畢業論文的設計、研究及畢業實習。但在實踐能力培養過程逐漸發現存在諸多問題。
(一)實驗課內容陳舊重復
實驗教學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環節。生物技術是21世紀發展最快的學科,生物技術的研究內容、方法及設備日新月異。為了適應生物技術的發展,實驗教學要不斷地革新。而我校由于師資力量條件的限制,儀器設備年更新率不足5%,致使有些課程的實驗內容無法更新。比如,發酵工程及設備的實驗有3個:豆醬的生產、酸奶的發酵和固定化酵母細胞及酒精的生產,實驗內容仍舊停留在20年前的水平。而發酵工程及設備、酶工程兩門課程均有固定化細胞的實驗內容,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學也存在實驗內容重復的問題。實驗課內容的陳舊及重復,使培養的學生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競爭力不強。
(二)課程實習實施效果良莠不齊
生物技術專業的課程實習主要涉及三門課,一是生物學基礎,在帽兒山進行為期1周的標本采集及鑒定實習,該課程的實習由學生直接參與,加之有豐富經驗的老教師帶隊,歷年實施效果較好,得到學生歡迎。另兩門是發酵工程及設備、生物工程下游技術專業課,也均有1周的課程實習,但該兩門課程的實習均是采用參觀實習的形式,由于該部分的實習均是參觀發酵車間,噪音大,學生聽不清楚,學生在實習過程中走馬觀花,預計的實習時間很難達到,存在著實習實際學時達不到理論學時及實習效果差的問題。另外,發酵車間均大同小異,選擇參觀好幾個發酵工廠,學習效果差異不大,學生通過實習學到的知識量少。
(三)畢業論文研究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和創新能力
學生是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畢業論文的設計、實施和撰寫,畢業論文的完成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但目前存在著老師指導學生數量過多的現象,有的老師會指導10名左右本科生;同時需要老師填寫及督促、檢查學生完成的表格有選題執行情況統計表、指導教師情況統計表、教師工作總結、畢業論文執行情況檢查表、中期檢查表、工作進度表、教師指導記錄表、工作日志、學生工作總結和優秀論文推薦表等,這些均加重了老師的工作量,使老師平均指導每個學生的精力減少,不可避免地造成學生畢業論文完成質量不高的問題。
(四)畢業實習實施困難
教學計劃中安排學生在第八學期的1至15周進行畢業實習,是將四年所學的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階段,可促進學生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的融會貫通,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目前就業的嚴峻形勢、學校對就業率的要求使學生不能安心去實習,因為利用實習階段去找工作的學生較多,而學院為了完成就業的任務,也放松了對畢業實習的管理。另外,長期的教學實踐表明,由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差,學生進入實習單位后不能很快適應角色,用人單位也不愿意接收實踐能力不強的學生。
二、工程中心建設的實踐條件
寒區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依托單位為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共建單位為哈爾濱世宏環保工程有限公司。中心目前擁有包括35L-500L-1000L發酵系統、厭氧操作臺、大型高速離心機、凝膠成像系統、高分辨率顯微鏡、蛋白質純化系統、高效液相色譜等儀器設備100多臺套,價值500多萬元。中心學術帶頭人王偉東教授目前為國家“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首席專家、黑龍江省“十一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首席專家、黑龍江省普通高校新世紀優秀人才、黑龍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研究團隊多年來在木質纖維素的微生物分解與轉化、畜禽糞便和秸稈資源化處理生產生物有機肥、沼氣發酵技術與工程和秸稈微生物發酵生產飼料技術等方面取得了眾多的研究成果。
共建企業哈爾濱世宏環保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環保工程設計及施工、農林廢棄物及污水處理的生物技術與生物質能源工程公司。公司涉及農業廢棄物處理、環境污染(水、氣、固體廢棄物)防治厭氧處理工程、大型沼氣發電工程、發酵料液制肥工程、環保設備集成、環保產品、環境工程等諸多方面。公司自成立以來,完成了雞西市梨樹區堿廠村、阿城濱圣養殖基地、通河龍口等多處大型沼氣工程。公司通過多起大型沼氣工程的建設,具備了豐富的建設經驗,能夠承擔大型沼氣工程的建設與機械設備的開發、安裝、調試等工作。公司不僅致力于沼氣工程的建設工作,還致力于先進技術的開發與利用,開展畜禽糞便堆肥化、生物質能源工藝技術及相關工程設備研發、技術熟化、成果轉化、技術服務等。
三、依托工程中心的實踐教學改革措施
(一)優化實驗課設置,整合實驗內容
針對實驗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參考國內高校生物技術專業課程實驗的設置進行實驗項目的整合,把重復的內容進行了歸類,開設新的實驗項目。每門課程的實驗內容、方法及目的均由授課教師進行開會論證,參與者為生物技術專業所有的授課教師及學院主管領導,特別邀請共建企業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對實驗課的開設實行嚴格的論證,并對有些課程的實驗進行了整合,形成一門課程:生物技術綜合大實驗課程,總學時為40學時,在第六學期開課;教學內容主要是融會貫通生物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發酵培養的實驗技能,綜合考慮學校的教學條件及今后進入企業進行實習的要求開展實驗;教學方式采用學生自行查閱資料、設計方案,由指導老師對實驗方案修正后實施。
(二)調整專業課程實習為生產實習
鑒于專業課程實習與畢業實習存在的諸多問題,對生物技術的教學計劃進行修訂,保留了生物基礎課程實習,取消了專業課程實習,在第五學期的開學之初增加4周的生產實習,主要是進入發酵企業進行頂崗實習。為了讓學生能在實習單位盡快適應生產單位的條件,充分利用工程中心擁有的發酵設備條件,在工程中心進行1周的操作訓練后分散進入實習單位,如大慶志飛生物化工有限公司、肇東日成酶制劑廠、大慶華理能源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等10多個企業,采用學校教師與企業技術人員共同指導負責制對學生的實習進行指導和管理。
(三)建設“多師結構”的實踐教師教學團隊
在培養理論與實踐兼備教師方面,我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5]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實踐能力,本科畢業論文的指導教師打破完全由教師承擔的制度,采用企業技術人員和教師共同指導方式。一方面減輕老師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研究的課題在一定程度上也解決了企業的一些問題,同時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四)鼓勵學生依據工程中心的條件申請創新訓練項目
為推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強化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訓練,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培養適應創新型國家發展戰略需要的高水平創新人才,我省及學校從2012年起設立創新訓練項目、創業訓練項目和創業實踐項目。獲批省級項目,學校支持8000元/項;獲批校級項目,學校支持5000元/項。鼓勵學生利用工程中心的條件進行創新訓練項目申請,申請成功后,工程中心將依據項目的內容提供實驗條件。
四、人才培養效果
實驗課程整合后,改變了以往以小的實驗為主,實驗內容簡單,僅僅為理論中某一知識點驗證的弊端,將有相關的知識內容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對學生系統掌握理論知識起到了很好的詮釋作用。生產實習的安排在解決了專業課程實習僅是參觀而得不到實際鍛煉的問題的同時,還為更好地開展畢業實習奠定了基礎,在此過程中工程中心起到了良好的銜接作用?!岸鄮熃Y構”的實踐教師教學團隊使學生的畢業論文質量得到了進一步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選題內容比例增加。2009級畢業生選題中,針對實際問題的選題占32.4%,雖然比例還不是很高,但比2008級畢業生增加了近10%。2009級畢生中有15人參加到創新研究項目中,有5人次獲得優秀畢業論文,投稿論文3篇。
五、結語
生物技術專業結合校企共建工程中心進行了一些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教學改革,充分調用工程中心的各種資源,讓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在工程中心中可以體驗不同的角色,獲得不同的經歷,接受多種熏陶,打造學術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并舉的育人平臺,將學生、指導教師團隊、工程中心、企業現場融入生物技術人才培養體系當中,構建“四位一體”的實踐教學模式。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阻礙實踐教學能力提高的因素還有很多,諸如限制實驗項目更新的儀器設備、畢業論文中流于形式的一些表格填寫、畢業實習與就業矛盾的解決等問題,還需要主管部門的認真思考,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 參 考 文 獻 ]
[1] 王彥杰,韓毅強,晏磊,等.生物技術專業“落地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12(5):150-151.
[2] 王洪振,于長春,郝錫聯,等.生物技術專業本科實踐教學的改革成實踐[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1):113-115.
[3] 趙琦,茍小軍.地方高校生物技術類專業實踐教學改革[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3(2):56-58.
關鍵詞:生物科學 健康教育 專業建設方向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b)-0044-02
生物科學代表著21世紀自然科學的前沿,是孕育關鍵性突破的學科之一。生物科學是研究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分類,遺傳,變異和進化的科學,它以培養基礎性,研究性人才為主。海南醫學院是一個地方性本科醫學院校,為了適應地方經濟的發展需求和學校本身的發展,我校于2009年開設了生物科學專業,學制四年,同時,為了適應就業市場的需要,將生物科學專業設定為健康教育方向。
在專業開設之初,我們通過對一些院校的調研后發現,多數學校的生物科學專業普遍存在著沒有明確的學科定位,專業設置雷同,沒有具體的研究方向和針對性等現象。在教學過程中僅僅以理論課教學為主,缺少實驗教學和專業實踐。這種不顧自身特色和條件,追求時髦,一哄而起,搞形式主義的辦學,既保證不了教學質量,擴大不了辦學規模,又不能辦出其自身特色,也極大的浪費了教育資源。
本文在總結以上專業建設方面遇到的問題和分析國內醫學院校生物科學專業建設與就業市場趨勢的基礎上,闡述了我校在生物科學專業建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以期為醫學類院校生物科學專業建設提供發展思路。
1 明確學科定位
在教育部2001年頒布的“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中與生命科學有關的專業主要有三個: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和生物工程。許多學校都設置有其中的二個或者二個以上的該類專業。因此,人才培養方案中應使這三類專業有所區別。生物科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是研究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分類,遺傳,變異和進化的科學,它以培養基礎性,研究性人才為主;生物技術是應用自然科學及工程學原理,依靠生物作為反應器,將物料進行加工,以提品為社會服務的技術,它是側重理科,理工管結合的復合型專業,以培養應用性人才為主;而生物工程則是生物技術研究中側重于后期產品處理的部分,是側重工科,理工管結合的復合型專業,仍以培養應用性復合型人才為主。這一分類特點決定了生物科學是基礎性學科,其他兩門應用性學科是在其基礎上,結合其他學科的研究成果發展出來的。
生物科學包括了微生物學,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免疫學,育種技術等幾乎所有與生命科學有關的學科,同時又與化學,化學工程學,數學,微電子技術,計算機科學等生物學領域之外的尖端基礎學科相結合,從而形成一門多科學互相滲透的綜合性學科。因而作為生物科學專業的本科生經常面臨哪些基本知識,基本理論應該優先掌握的困惑;而作為教師也經常需要考慮哪些基本知識,基本理論應該優先重點向學生講授,如何培養出適應時展,緊隨世界潮流的生物科學專業人才。在一般綜合性大學中,這個專業的人才是以研究性的培養模式進行培養的,在一般本科醫學院校生物科學專業辦學總體思路是:“夯實基礎,拓寬知識面,立足于現代生物科學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因地制宜,辦出特色,面向現代生物技術產業主戰場培養應用型,復合型生物科學人才”。
海南醫學院是地方性醫學院校,其辦學宗旨是為地方培養實用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生物科學專業建設不能像綜合性大學一樣,而應該從生物科學基礎理論入手,在專業方向上選擇由生物科學衍生的相關實用技術性方向,以就業為導向,培養適應市場需求技術型人才。從應用的角度來認識,生物科學是人類對生物資源的利用,改造并為人類提供服務的一門學科。在此認識的基礎上才能建立科學可行的教育體系,科研體系和管理體系。目前這三個體系涉及的主要研究領域和方向有如下幾個方面:(1)生物化工與材料;(2)環境與環境生態;(3)農業生物技術;(4)生物醫學醫藥工程;(5)食品生物技術;(6)能源生物技術;(7)生物制藥;(8)基礎生物技術;(9)生物工程技術仿生;(10)生物戰劑及其防御;(11)生物檢測檢驗技術。從以上專業方向發展分析,適合醫學院校生物科學應用技術型的專業方向有生物醫學醫藥工程、生物制藥和生物檢測檢驗技術。其中適合我校生物科學發展方向的是生物檢驗檢測。
綜合以上分析,我校的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科定位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專業,是理工管結合,以理為主的新興復合型專業。通過培養使學生具有扎實的生物科學理論知識,掌握生物技術基本實驗技能,了解學科發展前沿,能在工業,醫藥,食品,環保等行業的企業,事業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與生物檢驗檢測有關的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
2 完善課程體系設計
2.1 擴大基礎課教學,增加選修課比例,優化課程體系結構
調整課程結構是課程體系優化的前提?;A課程一般都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和較寬的適應性,是培養和發展學生智能,增強畢業后發展潛力的重要基礎。為此要特別注意加強公共基礎,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同時根據生物科學畢業生去向和我校的學分管理制度,我們在構建生物科學專業課程體系中,大量增設選修課,主要涉及人體解剖生理學,藥理學,細胞生物學,藥物化學,生物技術制藥,微生物檢驗等。通過增設選修課,可以增加專業基礎知識,加強素質教育與能力培養,拓寬專業口徑,使學生更能適應市場需求。
2.2 重視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改革課程結構的同時,重視課程內容的調整。教學大綱是進行課堂教學的基本依據,編好教學大綱是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對規范課程教學和保證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課程內容的改革要從教學大綱著手,通過調查,研究和討論,對每門課編制出切實可行的教學大綱,大綱強調突出重點,難點,加強了實踐環節,強調實驗,實習基本技能的掌握。細化各章內容,明確課程交叉內容所屬,例如基本原理部分前面課程已講授,后面應用的課程時就不再細講,確保課程內容不重復,實驗內容不雷同。
2.3 增強師資隊伍建設
根據教學體系和課程體系的教學需要培養和引進理工結合的高層次人才。在學科建設經費和學院的支持下,加強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老師在教學及科研方面能力的提升。對年輕教師特別是非生物背景的教師進行了全方位的培養。建議全體在崗教師加速知識結構調整和知識更新。高素質師資隊伍的建設,有利于推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改革。為該學科專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4 加強實習及畢業環節教學體系的建設
進行素質教育是時代對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素質教育的核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學實踐環節在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觀念,提高學生的素質,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開發學生創新潛能,鍛煉學生創新能力,鞏固理論知識,提高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與獨立工作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方面具有其它教學環節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實習及畢業教學環節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兩方面的工作:
(1)制定生產實習的動態監控措施及成績評定體系。評價指標體系是搞好評價工作的基礎,它不僅是對生產實習進行評價的依據,而且會對實習教學環節中的各項工作起到引導和推動作用。因此,一個科學的評價指標體系不僅應能客觀,全面地反映實習教學的水平及其效果,而且還應遵循科學性和可操作性。根據上述原則,我們設計了生產實習評價指標體系。修改,制訂了詳細而具體的生產實綱。摒棄了傳統的提綱式指導大綱,改為具體的以車間或工段為單位的實習要求內容和指導,讓學生充分明確實習的內容和要求,同時,可起到督促實習指導教師的作用。
(2)規范畢業設計(論文)開題報告,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以表格形式,要求本科畢業論文之前,充分明確該課題的背景、意義、主要研究內容方法、技術路線、工作進度和技術指標等內容,并在全院范圍內進行公開的,正規的開題報告,給該專業的師生提供了一次較好的學術交流機會,有助于拓寬學生的專業視野,活躍學術氣氛,全面提升生物科學專業的畢業設計(論文)質量。與此同時,我們還制定了畢業設計(論文)批改方案,以規范畢業設計(論文)的撰寫,提高畢業設計(論文)質量。
參考文獻
[1] 高等教育司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蔡婀娜,李夏蘭,陳宏文.生物工程專業實驗課教改探討[J].高等理科教育,2000(4):48-50.
[3] 劉斌,吳茜茜,吳克,等.開放實驗室培養生物工程學生能力[J].合肥聯合大學學報,2000(4):12-13.
[4] 吳克,蔡敬民,張潔,等.生物工程學科發展中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生物學雜志,1999,16(5):35-36.
[5] 趙晴.加強課程建設切實提高教學質量[J].高等理科教育,2001(6):75-78.
[6] 周滿生.當前國際教育改革的若干動向和趨勢[J].比較教育,1999(6):17-21.
[7] 林連兵,陳朝銀,余旭亞,等.把課程教育融于網絡教學之中[C]//發展與探索.2001云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優秀論文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
[8] 余旭亞,林連兵,李濤,等.多媒體與實驗教學相結合的理論與實踐[M]//發展與探索―― 2001云南省現代教育技術優秀論文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2.
1.生物技術引領世界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
生物技術是在分子生物學基礎上建立的、為創建新的生物類型或新生物機能的實用技術。具體而言,生物技術包括植物轉基因技術、動物生物技術、農作物的分子育種技術、納米生物技術、重要疾病的生物治療等。隨著人類基因組測序、人類染色體破譯、水稻基因組測序、破譯老鼠基因組、轉基因動植物研究、干細胞研究、生物技術在病毒檢測及疫苗研制中的應用、克隆技術等國際生物技術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生物技術在醫藥、農業、環保、食品、化工等行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據統計,全球生物藥品市場規模1997年為150億美元,2000年為300億美元,2008年將達到800多億美元。在農業方面,盡管人們對轉基因食品存有疑慮,但從1996年商業種植轉基因作物以來,全球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仍然增長了30多倍,2001年已達5260萬公頃。據分析家預測,轉基因食品的銷售額2010年將達到250億美元。生物經濟的另一基礎是人類基因。由于繪出了人類基因組圖譜,基因藥物可以使幾千種基因病癥預防、緩解和治愈的可能性大大提高,因此有人說,一條基因就能形成一個產業。到2020年,利用基因重組技術研制的新藥可能會達到3000種。
生物技術已經成為現代科技研究和開發的重點,生物技術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其增長速度大致是在25%~30%,是整個經濟增長平均數的8~10倍左右。生物技術引領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將催生新的產業革命。歷史經驗證明,這一時期是發展中國家把握歷史契機,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也正是是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我國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2.中國必須抓住世界生物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機遇,將生物技術產業培育成為我國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
生物產業作為21世紀新興戰略高技術產業,已成為世界各國競爭的制高點。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生物產業發展。2009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并原則通過《促進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會議認為,必須抓住世界生物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機遇,將生物產業培育成為我國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以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生物制造和生物環保產業為重點,大力發展現代生物產業?!洞龠M生物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的頒布,標志著我國生物產業已步入快速發展期。
中國生物產業規模近年來不斷擴大。首先,生物醫藥穩步增長,經濟效益大幅增加。2000-2008年全國醫藥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年均增長達20.45%。2008年生物醫藥產業抗風險能力表現突出,繼續保持高速發展態勢,全年醫藥工業實現產值8666億元,同比2007年增長25.52%。中國生物產業總規模超過萬億元,生物產業正在成為中國高技術領域新的增長點。生物技術是中國與發達國家差距相對較小的高技術領域,中國具有發展生物產業的技術基礎和巨大市場需求,大力發展包括基因技術在內的現代生物產業,是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中國產業國際分工地位和保障國家長遠發展的需要。
3.河南省生物產業地方特色突出和發展優勢明顯
河南省生物質資源非常豐富,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基礎比較雄厚,在部分領域居于國內領先水平。在國際化、產業化、集聚化的總體要求之下迅速做大做強河南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將其打造為帶動河南省經濟發展的新興支柱產業,對推動河南省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河南省生物資源豐富,糧食年產量突破1000億斤,擁有植物3830余種,動物418種,中藥材資源豐富,藥用植物1963種,擁有焦作四大懷藥、新鄉金銀花、濟源冬凌草、南陽山茱萸等特色地道中藥材享譽海內外。初步測算,2008年我省生物及新醫藥產業總產值已經超過600億元,其中全省醫藥制造業實現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分別達到484億元和150億元,同比增長35%和27%,分別高于全國平均增幅10個和9.9個百分點;實現利潤47億元,同比增長27%,是全國增長最快的省份之一。我省醫藥制造業總產值已從2000年居全國第14位,2005年全國第9位,躍升至2008年的全國第5位、中部六省第1位。以生物醫藥為代表的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已經成為我省高技術產業中所占比重最大,帶動河南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產業。
根據《河南省生物及新醫藥產業(2009-2020年)發展規劃》,河南省重點發展生物制藥、生物農業、生物化工、生物能源和生物技術研發服務業、醫藥研發外包服務等。緊緊抓住生物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機遇,充分發揮我省生物資源、產業基礎等優勢,堅持走特色化、產業化、集聚化、國際化的發展道路,鞏固和加強生物農業的優勢地位,加快推進生物醫藥轉型升級,把生物化工作為實現跨越發展的突破口,力爭通過10年左右的努力,將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培育成為我省的新興支柱產業,主要經濟指標躋身全國前3位,使我省成為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物農業基地,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的生物化工基地。
二、生物技術特色專業建設的重點內容
根據《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07〕1號)和《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管理暫行辦法》(教高〔2007〕14號)的規劃,建設高等學校特色專業是優化專業結構,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辦出專業特色的重要措施。充分認識生物產業發展的急需,高度重視生物技術特色專業的建設工作,大力加強課程體系和教材建設,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強化實踐教學,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緊密結合國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推進生物技術專業建設,切實為同類型高校生物技術及相關專業和本校的專業建設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
1.修訂、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整合課程內容,優化課程體系
(1)根據對社會發展、學科發展和人才需求的分析,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學觀念為指導,通過廣泛調研,圍繞如何提高生物技術專業畢業生從事科研、開發、生產管理工作等綜合素質,提出修改完善人才培養方案的思路。(2)強化生命科學基礎理論知識的傳授,調整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學時比例,適當增設拓展生命科學研究方法、促進實踐能力提高的課程,增加生命科學學科前沿知識介紹,拓寬知識面,提高人文綜合素質,使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模式進一步科學、合理。加強專業基礎課教學。根據本專業的特點,增設了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發酵工程工藝原理等專業基礎課,從而使學生較系統的掌握本專業所必須的技術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符合“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廣適應”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要求本專業畢業的本科生有較扎實的生物學基礎,掌握生物技術的基本原理和一定的實驗技能,了解國內外生物技術研究及發展動向,能適應生物技術教學、科研、開發及管理等崗位的工作。(3)根據教育教學改革和人才市場對生物科學類人才的需求,整合相關課程內容、調整知識結構、加強專業知識內容的銜接,將學科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和新方法充實到教學內容中,修訂和完善課程教學大綱、實驗大綱、教學實綱及生產(教育)實綱。增設選修課,拓寬專業口徑,以適應市場需求。選修課有生物制藥工藝學、天然產物制備技術、環境生物技術、基因工程育種、生物工業下游技術等。針對不同的專業方向,使學生系統掌握好專業基礎知識后,通過多選課拓寬專業基礎,淡化專業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與能力。(4)針對生物技術專業培養目標和河南省經濟發展特點,構建“基礎扎實,知識結構合理完善,實踐能力和業務技能明顯提高,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創新精神整體發展,具有優勢市場競爭力”的生物技術類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學科特點和學生的不同學習階段,有計劃、有重點的吸納所有從事專業教學的教師、相關職能部門人員、生產實踐和教學實習單位骨干等共同參與到人才培養工作中。對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教學環節進行合理規劃,通過學科專業概論、入學教育、本科生導師制、學科專業專題講座等環節,強化專業思想,加強基礎理論和實踐技能訓練,構建具有鮮明城市特色的生物技術類人才培養體系。
2.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引領學生自主學習。根據課程性質和教學內容積極開展多媒體輔助教學和網絡教學,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獲取信息以及對信息進行分析、加工和綜合概括的能力。(2)積極倡導并嘗試體驗式教學、探究式教學等教學方法,通過研究性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等多種形式,組織學生積極開展創新性實驗和實踐,開展社會實踐調查,參與科學研究,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3)改革課程考核方式,根據不同的課程性質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采取理論筆試、實驗方案設計、實際操作、課程論文、課程討論答辯等多種考核方式,全面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4)定期開展學術報告、學生讀書論壇、演講比賽、實驗技能大賽等系列活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形成一支了解社會需求、教學經驗豐富、熱愛教學工作的教學團隊
(1)積極完善梯隊結構,科學合理的配置教師資源,建立健全師資培訓制度,加大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和骨干教師的培養力度,鼓勵和支持中青年教師攻讀博士學位,進一步加強師德建設,全面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以保證專業建設的可持續發展。(2)完善生物技術系活動制度,通過活動提升教師的業務能力和教學研究能力;加強對教學內容和方法手段的研究,形成人人參與教學研究的氛圍。(3)建立專業課教師的“傳”、“幫”、“帶”制度,通過老教師的指導,扶持青年教師盡快走上教學和科研軌道。通過建設,形成學科齊全、發展均衡、優勢互補,具有較強學術競爭力的教學團隊。
4.加強實踐教學
(1)依托鄭州大學生物基因工程技術中心的籌建,結合本專業較強的科研實力,加強生物技術專業類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2)增加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的比例,加強對實驗的指導,提高實驗課效率,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3)建設生物學實驗技能實訓平臺及實踐技能實訓實驗室,2年級選擇優秀學生提前進入各個科研實驗室,加強科研、生產實踐鍛煉及課堂教學基本技能訓練,提高生物技術專業的科研、實踐操作能力。(4)充分利用鄭州市的動植物資源及規?;纳锛夹g企業,建立1~3個專業課程實習基地。通過課程實習,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和知識運用能力。(5)借助重點實驗室、實驗中心及學院較強的科研勢力,為本科生搭建參與科研活動的平臺。建立本科生優秀論文評選制度,通過本科生畢業論文、“挑戰杯”、創業計劃競賽等開展優秀論文評選活動,激發學生參與科研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生物技術特色專業的建設
1.立足前瞻性,緊緊把握生命科學前沿,搶占國際競爭的制高點
人類基因組計劃對生物產業帶來巨大推動作用,國際生物技術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進展,研究成果主要方面包括:人類基因組測序、人類染色體破譯、水稻基因組測序、破譯老鼠基因組、轉基因動植物研究、干細胞研究、生物技術在病毒檢測及疫苗研制中的應用、克隆技術。因此,生物技術在醫療保健、農業、環保、輕化工、食品等重要領域對改善人類健康與生存環境、提高農牧業和工業產量與質量都開始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生物技術已經成為現代科技研究和開發的重點,生物技術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生物技術引領的新科技革命正在加速形成,生物科技的重大突破正在迅速孕育,將催生新的產業革命。歷史經驗證明,這一時期是發展中國家把握歷史契機,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也正是是我國生物產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為我國發揮后發優勢、實現跨越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2.突出先進性,發揮優勢,服務國家和地方經濟技術建設與發展
河南省生物質資源非常豐富、中藥材資源豐富、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基礎比較雄厚,在部分領域居于國內領先水平。以生物醫藥為代表的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已經成為我省高技術產業中所占比重最大,帶動河南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重要產業。力爭將生物及新醫藥產業培育成為我省的新興支柱產業,主要經濟指標躋身全國前3位,使我省成為自主創新能力強、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物農業基地,成為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生物醫藥產業基地,成為全國規模最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的生物化工基地。廣泛與省內科研機構科研聯合,創建一批生產實習基地,克服造成產學研脫節,創造有利于科技復合型人才培養的新機制,滿足產業發展高水平科研領軍人才、以及具備管理、技術和營銷背景的復合型人才的急需。
3.發揮示范性,抓住機遇,形成特色,培養生物高技術產業急需人才
應用型人才就是把成熟的技術和理論直接應用到實際的生產過程中去,工程實踐能力是應用型高級技術人才的一項重要素質,是學生能否適應社會需要的一項重要能力。實踐技能是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基礎。特別是生物工程學科,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與企業結合緊密的實踐教學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顯得尤為重要。
一、現狀分析
生物工程專業于1998年經教育部批準在高校開設,在本科專業目錄中明確隸屬于工學的生物工程類,包括了原來的生物化工(部分)、微生物制藥、生物化學工程(部分)、發酵工程等4個專業,從而大大拓寬了專業口徑。鄭州大學于2008年開辦生物工程本科專業。此前該校開設有生物技術、制藥工程2個相近專業,分別歸口于生物工程系和化工與能源學院。兩專業辦學規模穩定,已經形成較完善的教學和實踐(實驗)體系。而生物工程專業在實驗體系(實驗課程、實驗教學內容、實驗室建設)、實習環節(實習類型、實習方式和實習基地建設)等方面則面臨著軟硬條件不夠、辦學經驗不足等重大挑戰。這些因素嚴重制約著學生實踐技能的提高和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辦學近4年來,我們發現在學生工程素質和實驗技能培養方面存在以下幾個主要問題:
1.生物工程實驗模塊體系尚未完全建立,部分課程缺少實驗,不但影響教學效果,還易導致學生產生“重理論,輕實驗”傾向,這對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極為不利。
根據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生物工程專業規范”,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生物工程專業必須加強實性踐環節的教學,構建實踐性環節教學體系,著重培養以下能力:實驗技能、工藝操作能力、工程設計能力、科學研究能力、社會實踐能力等。實踐教學應包括獨立設置的實驗課程、課程設計、教學實習、社會實踐、科技訓練、綜合論文訓練等多種形式。此外,也明確規定了該專業的主干學科應該包括生物學、化學、工程技術學三個領域。相應的實驗課程也應該在這些方面得到體現。然而在實際辦學過程中,涉及到生物學領域的生物分離工程、發酵工程、生物工藝學的相關實驗,以及涉及工程技術領域的工程制圖和生物工程設備的相關實驗,卻因受限于實驗室設備、師資隊伍條件等原因未能正常開設、或開設課程內容簡單膚淺,沒能達到提高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實踐創新能力的要求。因此,現有的專業實驗構成現狀,難以給學生提供獨立思考、探索與發揮的空間,難以發揮專業基礎實驗對學生實驗技能和操作技能培養的作用,難以適應企業用人單位的需要。
2.專業涉及到的三個主干學科的實驗課程模塊,缺少相互銜接和重要知識點的相互補充。作為主干學科之一的“生物學”課程模塊,沒有脫離原有“生物技術”專業的影子,多數實驗課程在實驗項目、教學內容上與之沒有區別,更沒有體現“生物工程”的“工程”教育特點。生物學基礎實驗、驗證實驗開設比例過大。阻礙了三大學科之間的滲透,特別是未能強調“工程創新能力”的培養。
3.實踐實習體系沒有真正建立,缺少穩定、有效的專業實習基地,“雙師型”、“復合型”師資缺乏,嚴重制約了學生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首先,缺乏穩定、針對性強的實習基地。由于專業方向及特色不明顯,實習單位選擇盲目,實習地點不固定,實習內容變化快、深入不夠;其次,現有的專業師資隊伍主要是以生物學背景的教師為骨干,而雙師型教師、不同學科交叉融合的復合型師資嚴重缺乏,這種狀況根本不利于生物工程專業的發展與工程類人才培養的要求。
4.辦學就業導向教育不夠,學生考研“趨向”嚴重影響實驗教學效果。一般來說,學生考研對于改善學風、為國家培養更高層次人才非常重要。受“生物技術”專業影響,我?!吧锕こ獭睂I2012屆畢業生中有60%以上的學生參加考研。但這種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放松了課程學習,特別是實驗、實習環節。同時,多數學生以考研為主要追求目標,實踐、實習環節重視程度不夠、投入時間不足,使得實踐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改革內容與目標
1.對實驗體系進行模塊劃分,明確各模塊的教學內容和側重點。建立“化學工程實驗”和“生物分離工程與工藝實驗”模塊課程組,加強課程建設。
將實驗課程體系劃分為“生物學實驗”、“化學工程實驗”和“生物分離工程與工藝實驗”三個模塊,三個模塊的教學內容和側重點各不相同,修改實驗課大綱,整合實驗項目與教學內容,重視三類課程相互之間的銜接、重要知識點的互補。
在模塊建設中注意對薄弱模塊進行強化,特別是強化“化學工程實驗”和“生物分離工程與工藝實驗”模塊教學,增設部分實驗課程。同時,這些課程的教師分散到擔任教學任務的專業系中,參加教研活動和專業建設工作,根據各個專業的特點和要求,適時地修改或調整實驗教學內容和方式。
2.改革專業實驗技能考核方式。重視畢業論文(設計)環節在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方面的重要性,建立較完善的畢業論文設計)質量保障與評價體系。
關鍵詞:應用技術大學;生物技術專業;遞進式實踐;能力培養模式
目前,重慶三峽學院設置有生物技術(制藥方向)本科專業。在分析目前及今后本專業的社會需求和用人單位對生物技術專業學生素質、能力等人才規格要求的基礎上,課題組成員和相關教師逐步統一了生物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擬構建“遞進式實踐”能力培養模式。
1“遞進式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的必要性
“遞進式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學生第一年和第二年注重基礎理論和實驗能力的培養,第三年以實驗專題的形式通過實驗設計、實施來解決實踐問題。校內實驗體系按照“基礎實驗-綜合提高型實驗-研究創新性實驗”開設。最后一年到企業,畢業論文(設計)也一同完成。
1)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是生物技術產業不斷發展的迫切要求。目前,我國的生物技術產業正蓬勃興起并已成為一個巨大的新興產業,作為人才培養基地的高校生物技術專業,必須承擔起為社會培養合格生物人才的責任,通過教學改革和創新,提高學生的工程和創新能力。
2)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是提高本專業教學質量的具體體現。新形勢下,人才的質量指標已不能簡單地用學業成績來衡量,而需提升到由社會根據學生的能力來評判。對于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來說,工程能力和創新能力是走入社會體現各種能力的基礎和起點,因此,提高生物專業學生工程和創新能力是提高本專業教學質量的具體體現。
3)兩大實踐教學平臺建設是提高生物技術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有效措施。校內實驗模擬平臺通過“基礎實驗-綜合提高型實驗-研究創新性實驗”三個層次的訓練,熟悉生物技術的基本概念、方法后,逐漸形成較為系統的科研理念。畢業實習在校外生產實習平臺進行,學生全程參與企業的生產過程。經過兩大實踐教學平臺的建立,形成校內實驗和校外實習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實現跨越式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從根本上提高實踐教學的質量。
2“遞進式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的研究
內容改革和優化生物技術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確立校內實驗模擬與校外實習兩大實踐平臺,通過“遞進式實踐”能力培養模式,以“3(學校)+1(社會)”的方式全面提升學生的工程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創新應用能力。
1)校內課程與實驗平臺。(1)一年級和二年級注重基礎理論和實驗能力的培養,第三年以實驗專題的形式通過實驗設計、實施來解決實踐問題。三年級的專業課程采取“12+6+2”的模式,以學期為單位,前12周上理論課,后6周上實驗課,最后2周總結、交流和考試。根據各專業課內容的相關性,縱向形成由淺到深,由基礎性實驗到創新性實驗設計的課程體系;橫向注重各相關課程聯合開展實驗,形成縱橫交叉的網狀專業實驗課課程體系。(2)改變按課程分配和管理實驗室資源的模式,統籌實驗資源,實現實驗教學以及學生創新科研活動中的平臺式共享,以學生為主導開展創新性實踐訓練,增加學生創新能力鍛煉的機會。(3)改進專業實驗課程的內容,增加創新性、自主設計性實驗課程的比例,設計接近生產實際、知識交叉的實驗內容,使實驗教學內容體現生物技術項目的系統性和全面性。
2)校外學生實踐平臺。學生最后一年在公司企業實習。要求每個學生至少在2家及以上的企業或公司有實習經歷(每家實習單位至少3個月),學生提交相應的實習報告并有實習企業的指導老師及負責人評價,作為實習是否合格的依據。畢業設計由學校和公司兩個指導教師共同協商指導完成。
3“遞進式實踐”能力培養模式的方法
1)課程與管理規范。配合2015版人才培養方案,重新制定各門理論和實驗(實踐)課程標準、考試大綱、教案、課件、教學進度表、實驗室開放制度等。
2)實驗平臺的訓練。從第3學期到第6學期,以先上理論課后上實驗課為主要開課模式,共享校內實驗平臺,根據專業各課程知識體系相關性,協調安排各實踐課程實踐時間,設計系列專題性或綜合性的生物技術工程和研究模擬項目,建立諸如“藥物分析與提取”“藥劑生產工藝”等課程圈,學生在指導老師的指導和專職實驗教師的配合下,完成實驗設計并實施,最后得出結果,分析,交流。變單一的實驗老師考核為實驗考核團隊,完善考核機制。
3)校外實習平臺。大學生創業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扶持學生創業需要高校、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參與。校外實習平臺采用“高校+企業+學生”的組織形式,學生第四年由學院安排或者學生自主申請實習單位(至少2家企業或公司,每家實習時間至少3個月),畢業論文(設計)可在實習單位完成,報學院、學校備案,以便實習期間跟蹤監控。學生直接參與合作單位的相關生產及工藝研究或者銷售等工作;實習單位配備一位指導老師,做好任務布置、技術指導及考核總結工作。
參考文獻
[1]陸開形,朱世華,於宏,等.校所合作:獨立院校實用型生物技術人才培養新嘗試[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5,17(1):4-6
[2]溫鋼,楊梅,閆廣平.工科院校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4,31(12):46-49
【關鍵詞】動物細胞工程實驗 教學改革 研究型大學
【基金項目】由寧夏回族自治區高等學校細胞生物學精品課程(201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細胞生物學雙語教學示范課程(2011年),寧夏大學細胞生物學精品課程(2009年)資助。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6-0244-02
1.引言
寧夏大學是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與教育部共建的綜合性大學,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我國西部重點建設的一所學校。為把寧夏大學建設成為區域特色鮮明、服務地方能力較強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提高辦學質量,推進產學研創新,尤為重要。而生物技術專業系寧夏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重點建設專業。生物技術專業不僅僅是一門新興學科,更是一門實驗性、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經濟的社會大環境,對該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不僅僅是要有較深厚的理論基礎和較寬廣的知識面,更要有較強的實驗、實踐和創新能力。而高素質創新人才的培養則是從事生物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教育工作者急需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動物細胞工程實驗技術是生物技術專業的一門非常重要的必修課之一,它充當了基礎知識與生產實踐相結合的橋梁[1],在生物醫藥、動物品種改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該課程的學習對于全面深入掌握生物技術領域中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因此,作為一門專業主干課其實踐性和應用性很強。
但其內容繁雜,技術難度大,隨著細胞工程實驗技術的突飛猛進,應用細胞工程技術可以在細胞和分子水平上改良現有生物品種以及培育新品種[1],所以,緊密聯系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最前沿為動物細胞工程實驗課特色。而原有的課程體系、實驗教學方法等已不能滿足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需求。因此,要想使同學們真正掌握這門課程的要領,以適應研究型大學的改革需求,培育出高素質的復合型人才,及時更新動物細胞工程實驗技術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對于提高教學效果、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借鑒于此,本文對該課程的教學改革進行了如下的探討。
2.教學形式
2.1實驗方案設計采取項目申請立項制
在進行《動物細胞工程》理論課程教學時,結合實驗需求,安排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愛好,設計實驗方案。比如,在講述完畢動物細胞與組織培養課程時,要求學生自由組合,結合理論課程設計一個完整的動物細胞系的實驗方案。具體內容包括,實驗材料的準備以及經費預算,細胞培養相關溶液的配置、細胞原代培養與傳代、細胞生長特性的鑒定、細胞的凍存與復蘇以及污染的排除,同時包括人員組合以及實驗分工。培養學生科研項目立項申請的科研素養,以適應研究型大學的改革需求。
在項目申請中,除了要求學生理清技術路線外,重點要求學生凝練出項目目標以及擬解決的關鍵問題以及對實驗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提出解決方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同時,通過對實驗人員組合和分工的訓練,培養了學生團隊意識以及互助合作的精神,更為重要的是,克服了傳統教學中,所有實驗器儀器和材料均由老師準備,而學生只要按照老師指定的實驗步驟逐一模仿去做的單一模式的弊端。
項目申請撰寫完畢,由教師修改指出實驗原則的缺陷,督促學生加以改進,然后,結合學生自由組合分組,進行幻燈片制作,模擬項目立項申請答辯進行交流匯報,由同學和老師充當項目評議專家,重點指出實驗設計上的不足,這樣在討論中讓學生對自己的實驗目的和要求更加明確,實驗思路更加清晰[2]。
2.2實驗操作注意事項
通過模擬項目立項申請答辯通過后,經教師修改后即可進入實驗操作。學生按組進行實驗材料、器材的準備,包括對所需器具的清洗和滅菌處理。同時,按實驗所需配制試劑,按照實驗方案設計進行實驗。試驗操作除了注意提高無菌操作意識之外,注意生物廢棄物的合理排放以及學生自身的安全,樹立生物安全意識。在整個實驗過程中,實驗室均采取開放式的原則,學生可以根據實驗需求進入實驗室進行實驗以及記錄觀察等。
2.3實驗報告論文撰寫及問題分析與總結
實驗報告論文要求學生嚴格按照科技論文的格式書寫代替傳統的實驗報告形式。比如建立細胞系實驗,在撰寫科技論文時要求學生注意以下幾個方面:引言部分要求學生除了簡單介紹實驗原理和目的之外,重點比較動物細胞原代培養與細胞純化的不同方法,同時寫出所選方法的科學理論依據。其次,結果與討論為重點部分,此部分內容要求學生結合理論知識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總結歸納,分析在實驗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并且分析原因,提出改進辦法[2]。這種科技論文的形式取代傳統的實驗報告,有助于學生撰寫科技論文的寫作,提高了學生的科研素養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創新實驗、畢業設計的實施奠定了扎實的基礎。實驗結束后,對此次實驗結果進行歸納總結。對所出現問題中,比較典型的進行詳細分析。
3.教學方法
3.1 加強多媒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發揮信息化優勢,彌補傳統教學缺陷,是動物細胞工程實驗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動物細胞工程實踐性很強,涉及的實驗內容很多,如動物細胞的原代培養、傳代培養以及冷凍保存技術、細胞融合與單克隆抗體制備技術、動物克隆與核移植技術、胚胎移植技術、胚胎切割技術、轉基因動物技術等的一些基本技術操作,一一安排實驗或者實踐實習,在高等學校不切合實際。所以采用多媒體教學非常重要,通過圖片、錄像、實驗專題片彌補一些實驗無法開設的缺陷,開拓學生的眼界。
筆者在動物細胞工程實驗的教學中,積極收集多媒體課件、圖片、錄像等,將新收集的一些圖片、照片等添加到課件中,盡量多用圖片或照片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將國內外新發表的動物細胞工程實驗相關的論文、實驗網站等上傳到網絡系統,供師生學習和科研參考。
3.2 加強學科團隊建設和年輕教師的培養,提高授課水平和教學質量
動物細胞工程整合了眾多學科的相關內容,跟蹤現代生命科學技術的前沿領域,教學難度較大,需要多學科的基礎知識。所以,必須有一支結構層次合理、理論知識扎實、專業技能精湛的教師隊伍,才能滿足教學工作的需要。因此,重視培養教師的治學態度、授課藝術、實踐經驗以及對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應用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質量和效果。
3.3 重視硬件和平臺建設,注重學生動物細胞工程實驗實際應用能力和研究創新能力的培養
隨著生命科學的發展,對科研條件的要求標準也在提高。動物細胞工程實驗是生物技術專業教學、科研的重要技術支撐。所以重視動物細胞工程實驗研究平臺的建設,對于生物技術學科的發展及我??蒲袑嵙Φ奶嵘哂兄匾饬x。
目前我校西部特色生物資源保護與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基本滿足現有教學和科研的需要。根據學校的優勢學科建設情況,開設了細胞系建立等實驗內容,以培養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熏陶和培養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素養。
4.教學質量和效果的評價
通過對動物細胞工程實驗教學的改革初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表現在[2-4]:
4.1教師授課的效果
通過近幾年的努力,我校細胞工程實驗教學的教學團隊不斷壯大,教師準備充分,授課藝術提高,學生對教師的評價滿意度也逐年增加,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
從學生上課聽講熱情、上課跟隨老師的反應、互動以及在實驗過程中的動手操作能力、操作細節等方面的觀察,教學效果比較理想。
4.2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
通過教學改革,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除了對理論知識有較為扎實的掌握,更為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驗實踐過程中去,同時,能夠運用所掌握的知識分析實驗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即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所提高。大學生創新實驗的設計水平明顯提高,學生查閱資料、利用細胞工程的理論和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了顯著提高。比如在實驗方案設計時,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通過立項申請的方式確定實驗方案,人員比例以及經費預算等各個環節,這就要求學生在實驗方案設計的同時,必須理清方案設計的理論依據,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查閱資料、閱讀文獻的能力。
4.3學生的實驗技能掌握情況
學生在開展實驗前必須充分應用理論知識和已掌握的技能,完成整個實驗,包括實驗的設計、實驗操作的步驟、儀器和材料的選擇、人員分工的協調、結果的分析與討論以及論文的撰寫等。均要求學生要有嚴謹的科學研究態度,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對于學生科學素質的培養以及綜合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比如,在實驗結束后要求學生按照科技論文的形式撰寫實驗結題報告,訓練了學生撰寫科研論文的基本功,為學生畢業設計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使學生具備了從事科學研究的基本素養。
4.4其他方面
通過對動物細胞工程課程的開設,有效的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一方面,加強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同時,自由組合立項申請的方式,增強了學生的責任心,提高了學習興趣,而在實驗過程中各同學之間相互協調合作,增進了同學之間團結、互助的精神,團隊意識增強。另一方面,這種立項申請的改革實驗教學模式,反映了當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涉及的知識面廣。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本學科扎實的理論基礎、較好的實驗技能,還要加強業務學習,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因此,提高了師資隊伍的業務水平。
5.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措施
5.1實驗室配套設施尚需進一步完善
由于實驗以自由組合的立項申請的形式開展實驗,對儀器設備需求加強。
5.2加大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力度
實驗要求學生自己準備實驗材料和試劑,與教師統一準備相比較加大了實驗費用開支。因此,加大與科學研究相結合的力度尤為重要。同時,科研和學科的發展密切相關,科研內容又可促進實驗教學內容的更新以及教學質量的提高。鼓勵學生直接參與教師的科研課題中去,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意識的有效途徑之一。
如果教師在教學中引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以解釋實驗中的相關問題,使課堂與科學研究的距離拉近,引起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和更大重視。
6.結語
實驗教學與課堂理論教學相比,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而要真正上好實驗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有很多問題需要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因此,需要教師不斷地提高業務水平的同時,更要以極高的熱情、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實踐過程中。
參考文獻:
[1]趙會敏,生物技術專業動物細胞工程課程的改革與思考[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6:172-173.
[2]陳曉明,張建國. 動物細胞工程開放實驗教學模式探討[J]. 現代農業科技,2010,8:23-24.
[3]周俊,劉明,曹海平.淺談開放式實驗教學的優點[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0(1):107-108.
[4]韓宗先,方平,向鄧云.《動物學》開放式實驗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9):135-138.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