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28 15:33:5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高職學生英語職場涉外溝通能力培養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摘要:職場涉外溝通能力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要素,英語職場涉外溝通能力的培養是促進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重要推力。該文以英語技能大賽為依托,從職場涉外溝通能力研究的背景和意義、國家和課程對高職學生英語職場涉外溝通能力的要求、英語職場涉外溝通能力培養的實施辦法、英語職場涉外溝通能力培養的評價體系四個方面進行研究,具體分析和研究了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如何促進高職學生英語職場涉外溝通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并形成行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實施方法,以此來推動高職英語教學的改革,并為社會提供高素質、可使用英語進行有效溝通的職業人才。
關鍵詞:英語技能大賽;職場;涉外;溝通能力;實施辦法;評價體系
1研究背景和意義
1.1研究背景隨著《歐洲語言共同框架》的推出,英語職場溝通能力越來越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1]。美國于1996年頒布《外語學習標準:為21世紀做準備》,將語言交際功能培養作為英語語言教學的重點。歐盟《參考框架》提倡學習語言要立足語言交際能力培養,強調個體在語境中通過主動參與和其他社會成員進行互動。隨著研究的深入,英語職場溝通能力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視。在我國,有關高職學生英語職業能力的研究雖起步較晚,但自2006年開始,以“高職學生職業能力”為關鍵詞的文獻發表量呈上升趨勢。隨著我國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高校教師和研究者意識到“語言本身不是學習者學習的目的,語言技能的掌握是為人際交流和職場工作服務的”[2]。外語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主要是指語言能力的培養,如社會語言能力、語篇能力和策略能力[3]?!叭绾闻囵B學生的職場涉外溝通能力”成為高校教師和研究者深入思考的問題。其中有效的途徑之一是廣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活動,充分發揮職業技能大賽的載體作用,并基于技能大賽帶來的啟發,在教學中進行職場能力的培養[4]。同時,學生英語職場能力的培養與大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是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教學改革的推進、課程體系的構建、教學方式的轉變等都對培養學生的英語職場能力有著實質有效的作用。
1.2研究意義英語職場涉外溝通指學生在職場情境中,能夠運用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比較準確地理解和表達信息、觀點、情感,進行有效口頭溝通和書面溝通的能力。這也正是歷屆高職高專英語口語大賽和英語寫作大賽所關注和考查的學生素養之一。英語技能大賽是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一種有效補充,是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有力助推器[5]。技能大賽旨在提升高職學生在職場中有效利用英語進行商務洽談、業務溝通以及英文信函、通知等商務信息處理的能力等。英語技能競賽體現了行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因此需汲取其內容及標準服務于教學項目的改善,進而推廣和普及競賽內容,并深入進行教學改革。英語職場涉外溝通能力是當前高職英語教學和高職英語技能大賽共同關注和培養的學生核心素養之一,因此以技能大賽關注的職業能力為抓手、以技能大賽的理念和標準為參考,來思考和研究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如何實施英語職場涉外溝通能力的培養,是行之有效的方法,能很好地為學生未來職業的發展提供推力,為一線教師提供實用的參考示范,也為海南省的發展培養能用英語進行有效溝通的高素質人才。
2對高職學生英語職場涉外溝通能力的要求
2.1國家層面和社會發展層面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以及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對外進行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業務日益頻繁,同時對用英語處理職業相關業務的能力,尤其是職場涉外溝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國家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全球視野,能用外語進行有效溝通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2.2課程層面教育部辦公廳印發的《高等職業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年版)》提出,培養學生職場涉外溝通能力是高等職業教育專科階段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之一。職場涉外溝通指學生在職場情境中,能夠運用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比較準確地理解和表達信息、觀點、情感,進行有效口頭溝通和書面溝通[6],從而促進高職教育應用型高技能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使高職英語教學真正起到促進職業能力提升的積極作用[7]。
3英語職場涉外溝通能力培養的實施辦法
通過創設高效課堂、準確把握課程內容、豐富課程資源、發揮第二課堂教學的作用等方式,實施對英語職場涉外溝通能力的培養[8]。
3.1創設高效課堂英語語言學習環境不同于母語,英語的學習主要需要在課堂上完成,因此對學生職場涉外能力的培養要切實、高效地貫徹到每一堂課上[9]。高效課堂以培養學生的交流能力和表達能力為重點;以學生為活動的中心,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示范、指導。因此,在口語和寫作課堂上開展互動性活動、示范性活動以及討論性活動,對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能力起到很大作用,同時有利于讓學生把課堂所學積極靈活地運用到職場中。
3.2準確把握課程內容,強調職業情境設置和職場活動設計根據英語課程目標與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需要,強調課程內容與職場需求的對接,強調教學情境任務與行業相近,同時,在課堂上開展各類活動,來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并加深其對職業理念、職業責任和職業使命的認識與理解[10]。3.3豐富課程資源教師要選用實用性、職業性強的教材,還有時效性強的文獻資源、參考材料等。此外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數字化資源等,滿足生源多樣性及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并及時轉變教學觀念,調整教學方式,更新教學內容。3.4充分發揮第二課堂教學的作用依托高職英語類大賽特色,根據賽事要求,創辦校園比賽,提高互動技能,幫助學生進行日常商務信函和職場日常業務交流能力的培養。如“英繹華夏”演講比賽,以“用雙語展示中華文化,在故事里讀懂中國”為宗旨,讓更多學生能夠自信、流暢地與外國人交流,向世界展示中華傳統文化、展現中國精神;另外可開展校本活動、校企合作活動,給學生展示的舞臺,使學生通過課程學習與實踐逐步形成關鍵職業能力。
4構建課程評價體系
4.1改變課程考試形式建立“服務職場,聚焦溝通,重在應用”的理念。專注于培養學生溝通能力的考試區別于傳統教學類考試形式,如四六級、AB級考試;同時也不同于學術英語考試,如托福、雅思等。此類考試應服務于職場,面向學生走向工作崗位后進行的日常溝通、完成業務所需的職業能力??荚嚳蚣軕獮椋嚎谡Z溝通和書面溝通。改變傳統的分知識層次、分技能、分類別進行考試的形式[11]。
4.2改變課程評價方式,以賽促能以賽促能是高職學生英語職業能力培養的關鍵途徑之一[12]。將技能大賽的規范標準和精細化的評價標準融入高職英語課程評價標準中。另外,鼓勵學生參加英語技能大賽、英語職業能力考試并取得相關的職業等級證書;加強課堂教學與英語技能大賽、英語考證的良性作用機制[13]。采用多維度的評價主體。將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與自我評價相結合,校內評價與校外評價相結合,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完善學生學習過程的監測、評價與反饋機制,并引導學生學會自我管理,不斷提高其學習效率。采取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即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英語測試評價方式[14]。形成性評價滿分為100分,在課程總考核中占比50%,形成性評價可采取課堂表現和課外賽事活動兩種形式。課堂表現包括上課出勤情況,占比20%;回答口語交流情況,占比40%;課堂作業,占比10%;小組活動,占比30%。課外賽事活動涉及校內、省級、國家級各類英語賽事獲獎情況,實行“以賽代考”,學生在競賽取得的成績置換成期末成績或相應學分。終結性評價滿分為100分,在課程總考核中占比50%,終結性考核采取線上客觀題考試和紙質試卷考試兩種形式進行,同時考試題型豐富、考查范圍廣泛,既包括考查學生基本能力的詞匯和語法題,也包括注重學生語言輸出的應用文寫作題,從不同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考查。
5結語
高職英語技能競賽在提升和強化學生職業溝通能力的同時,也引發了高校教師對如何通過有效的教育教學實踐來提升學生職業涉外溝通能力的深入思考,以“英語技能大賽”為載體的英語職場涉外溝通能力的培養在國際產業快速發展的今天顯得尤為重要。在高職教育教學實踐中,結合學生的實際,在構建高效課堂、豐富課程資源、充分發揮第二課堂教學的作用、構建課程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實踐,從而使高職英語教學真正起到促進職業能力提升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CouncilofEurope.CommonEuropeanFrameworkofReferenceforLanguages:Learning,Teaching,Assessment[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1.
[2]白楊.基于職業能力培養視角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
[3]劉思佳.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校英語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研究[J].海外英語,2021(18):155-156.
[4]崔曉霞.“以賽促能”的高職學生英語職業能力培養體系構建[J].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6(4):19-21.
[5]邵旦.“以賽促能”的高職學生英語職業能力培養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8):173-175.
作者:曹叢叢 王黎黎 單位:三亞理工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