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2 10:52:2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利用地方文化資源開展幼兒美術教育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引言
在人類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鹽這種有著咸味、白色或無色結晶體的無機化合物,已不僅僅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營養品和調味品,它已經演變成了一種蘊含著豐富的中華民族價值觀,傳遞著族群的規范、傳統習俗、風土人情、歷史,影響著個體生活態度、審美情趣、價值觀念的文化。對于因鹽設市、因鹽聞名的“千年鹽都”自貢而言,鹽文化更是其文化的標志??梢哉f,鹽文化如一面旗幟,凝聚著自貢的文化根脈,代表著自貢的文化核心,彰顯著自貢的特色風貌,引領著自貢未來的發展。自首屆中國鹽業史國際學術討論會以來,鹽文化更是成為了學者關注和研究的熱點。統整已有研究后發現,學者主要從社會學、歷史學、經濟學、法學的角度展開對鹽文化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在理論研究方面,比較有代表性的屬曾凡英教授的《鹽文化的內涵與特征》,他指出鹽文化即一切與鹽有關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鹽文化具備四個特征[1]。在應用研究方面,學者主要圍繞鹽文化遺址的保護、鹽文化旅游資源的開發、鹽文化與城市建設、鹽文化的傳播等展開研究。毋庸置疑,關于自貢鹽文化的應用研究數量眾多、內容豐富。但是,已有研究中極少有從教育學角度對自貢鹽文化進行的研究,尤其缺乏將自貢鹽文化資源引入學前教育的研究。而文化人類學認為,兒童的發展與他所處的文化密切相關,文化是兒童生活的重要基礎,對兒童的生活具有重要意義[2]?!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到:“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币虼?,本研究對自貢鹽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價值、原則及路徑進行了研究。
二、自貢鹽文化概述
(一)自貢鹽業發展歷程簡介自貢因鹽建鎮、因鹽置縣、因鹽設市,它是我國因鹽而立的第一城。自貢也因其悠久、繁榮的鹽業而享有“千年鹽都”的美譽。據自貢地方志的記載,早在東漢章帝年間,自貢地區便開始采鹵制鹽,經魏晉至明清,自貢井鹽舉世聞名。自貢鹽業發展史上曾出現過兩次頂峰。一是清朝咸、同年間,農民起義爆發太平天國運動,太平軍于南京建都,至使淮鹽不能運送至湖南、湖北二省,清政府飭令“川鹽濟楚”,這為川鹽帶來了廣闊的市場,自貢鹽業迎來了第一個鼎盛時期。二是抗日戰爭時期,國家陷入戰亂,海鹽無法順利供給,為預防和消除鹽荒,國民政府對鹽業管制進行了調整,并于1939年取久負盛名的“自流井”和“貢井”的首字合稱自貢市,以支援抗戰、適應經濟發展需要、滿足戰時軍需。自貢業鹽人抓住了這次機遇,開創了鹽業發展的第二個黃金時期。自此,自貢也成為“富庶甲于蜀中”的“川省精華之地”[3]。
(二)自貢鹽文化資源的構成千百年來,自貢遍地的鹽井積淀和承載了許多的歷史,發育和成熟了諸多的鹽文化資源。這些文化資源有著顯著的地域性、連續性、歷時性,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它們以一種先進的文化形態貫穿于自貢發展的每一個階段,彌散于城市的各個角落。按照形態對自貢鹽文化資源進行劃分,包括有形的鹽物質文化資源和無形的鹽精神文化資源。1.鹽物質文化資源通過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及走訪調查,本文將自貢鹽物質文化資源簡要梳理為以下幾類。一是鹽產品,包括食用鹽、沐浴鹽、泡菜鹽、保健鹽、日化用品鹽等。二是井鹽生產遺址和工具,包括古鹽井(如燊海井、東源井)、各類鹽用作坊(如制鹽灶房、儲鹽作坊)、采鹽工具(如鐵五爪、吊腳提須、偏尖、吸鹵筒)、天車等。三是與鹽文化相關的建筑遺址,包括鹽商祠堂、鹽業會館、古街、古鎮等,如當前比較知名的西秦會館、仙市古鎮、楊家大院。四是與鹽業發展密切關聯的飲食文化,即在時間的錘煉下所衍生出的鹽幫菜系,如富順豆花、火邊子牛肉、自貢冷吃兔等著名小吃。五是與鹽相關的各類工藝品、書畫作品,如鹽雕、工藝鹽罐、鹽畫、鹽燈等工藝品,以及《釜水金灣》《大安鹽場》等展示鹽都歷史、鹽業景觀、鹽業生產的書畫作品。2.鹽精神文化資源千百年來,自貢鹽業發展不僅衍生出豐富的物質文化資源,更是錘煉出底蘊厚重、內涵豐富的精神文化資源。自貢鹽精神文化資源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種:一是鹽工、鹽商、鹽官身上所體現的敢于創新、勇于開拓冒險的精神,愛國愛鄉、甘于奉獻的情懷,吃苦耐勞、樂觀豁達的性格,大氣寬容、耿直尚義的品格等[4]。二是與鹽業發展相關的各類文學作品,包括故事、神話、民歌、民謠等。以故事為例,《金釵井》《千年鹽寶》《梅澤射鹿》等都是廣為流傳的與自貢井鹽相關的民間故事,這些故事傳頌了自貢悠久的鹽業史,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三是由鹽業發展派生出的民間節日,如牛王會、燈會、放水節等。
三、鹽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價值
(一)推動鹽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文化和教育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教育給予文化發展的活力。維果斯基認為,教育是一個在代際間作文化傳遞的過程,在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5]。可見,學校教育肩負著宣揚、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使命,是推動文化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而學前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基礎階段、終身教育的開端,將鹽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美術教育,不僅有助于在幼兒心中播下熱愛鹽文化的種子,而且有利于開出傳承、弘揚自貢鹽文化的花朵。
(二)豐富幼兒園美術教育的課程資源《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幼兒園應該從本地、本園的條件出發,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并靈活執行,教師應充分利用自然環境和社區環境,擴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F如今,課程園本化已成為幼兒園課程發展的趨勢。自貢高聳如云的天車、數不勝數的鹽井、熠熠閃光的鹽燈、光潔透亮的鹽晶體等,具有獨特的實用價值和審美價值。將鹽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美術教育能夠豐富幼兒園美術教育的課程資源,促進幼兒園課程園本化發展。
(三)深化文化認知,增強幼兒文化自信幼年期是社會性發展的關鍵期,是文化認同的啟蒙階段[6]。幼兒主要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來建構自身的認知,很難準確地認識“鹽文化”的概念。但是,幼兒能夠感知鹽晶體的透亮,鹽業建筑、鹽工藝品的形狀、顏色、樣式等。因此,將適宜的鹽文化資源融入美術教育能夠增強幼兒對鹽文化的視覺感知,整合幼兒對鹽文化的已有經驗。當幼兒運用美術材料進行表現時,也是幼兒深化對鹽文化的認知、增強家鄉認同感的過程。
(四)促進幼兒審美能力的發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教師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其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自貢是一座有鹽有味的城市,幼兒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鹽文化中蘊含的自然美、人文美、藝術美,將其引入美術教育有助于提高幼兒的審美感知、審美情感和審美創造能力。例如,天車的形狀、結構、色澤流淌著藝術的美,天車的高大、挺拔、宏偉彰顯著力量的美感,天車的莊嚴、厚重、古樸承載著歷史的美感[7]。幼兒在賞天車、畫天車、做天車的過程中會得到審美的享受、性情的陶冶、創造力的迸發。
四、鹽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原則
(一)適宜性原則皮亞杰指出,主體頭腦中已有的認知結構是人類認識事物的起點,認知的發生與發展是主體和客體相互作用的結果[8]。換而言之,幼兒在認知某一事物時,需借助頭腦中的已有認知圖式同化或順應新刺激,并經由思維的加工、轉換、比較、分析、綜合等產生相應的知識[9]。因此,教師在挖掘、開發自貢鹽文化資源時應遵循適宜性的原則,不可以脫離幼兒的年齡特征、認知水平、生活經驗。對于幼兒而言,飯桌上感受到的鹽味、商店里見到的鹽晶體、街道上古老的樓廓等可觀可感事物,才是幼兒頭腦中的鹽文化圖式,也只有這些曾被幼兒直接感知過的鹽文化資源,才能被同化到其審美心理結構中。因此,教師要不斷挖掘真實的、可觀可感的鹽文化資源,創造性地整合幼兒腦海中關于鹽文化的碎片經驗,讓幼兒感受自貢鹽文化的博大精深。此外,適宜性原則還體現在鹽文化資源的運用上,要適宜幼兒園美術教育的學科特點,具備審美性、操作性、創造性、趣味性等特征。
(二)發展性原則維果斯基認為,幼兒發展存在一個“最近發展區”,即幼兒原有的發展水平與幼兒在成人幫助下所能達到的發展水平之間的差距。羅恩菲爾德指出,美術教育應將培養具有藝術素養和健全人格的人作為終極目標。因此,教師在開發利用鹽文化資源的過程中,要遵循發展性原則,使美術教育不僅能提高幼兒的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能力,還能促進幼兒各因素的全面和諧發展與長遠發展。具體表現為:一是不僅要提高幼兒的美術表現力,更要讓幼兒感受到鹽文化中蘊含的精神品質(如質樸和善、敢于創新、愛國愛家、甘于奉獻等),以促進幼兒的長遠發展。二是要注意美術教育與其他領域的整合,以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如,在繪畫天車的活動中,可蘊含力學、幾何學、建筑學等科學教育因素,及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熱愛家鄉等社會教育因素。
(三)循序漸進原則個體心理發展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由淺入深的不可逆的過程。因此,幼兒園美術活動內容的安排、活動過程的推進也應循序漸進。美術教學內容的安排要幫助幼兒層層推進地建構審美心理結構。如,教師可以遵循初識鹽文化—探秘鹽的生產—開拓新視野的邏輯思路安排美術教學內容。首先,鹽晶體是幼兒對鹽文化最淺層的感知,教師可以鹽為美術材料,開展“撒鹽畫”“鹽水畫”等美術教學活動。其次,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參觀鹽業生產遺址,讓幼兒畫天車、畫鹽井,了解鹽的生產過程,感受業鹽人的勞動美。最后,教師可以將鹽建筑文化、鹽飲食文化、鹽工藝文化等引入美術教育,拓寬幼兒對鹽文化的認知。
五、鹽文化資源融入幼兒園美術教育的路徑
(一)融研究———鼓勵教師挖掘、利用鹽文化資源教師是挖掘鹽文化資源并將其運用于幼兒美術教育的重要力量。幼兒園應通過多種途徑鼓勵教師挖掘鹽文化資源,提高其運用鹽文化資源開展美術教育的能力。首先,幼兒園應喚醒教師追尋鹽文化的激情,提升教師對鹽文化資源美的感受力,成就一批懂鹽文化,更懂得美、會創造美的教師團隊。具體做法如下:一是幼兒園可以開展“攝影尋美”活動,鼓勵教師在真實的生活情景中挖掘鹽文化的美。二是在書籍中感悟美。書籍可以丈量腳步無法到達的世界,可以帶領教師穿梭于歷史,了解千百年來井鹽的發展,感悟業鹽人的智慧和精神美。三是在博物館研學之旅中研究美。自貢市鹽業歷史博物館是我國目前唯一的鹽業史博物館,博物館門口突目隆鼻、四爪鋒利、身披卷毛的石獅是美,木欄、挑梁上惟妙惟肖、刻意精湛的木雕是美……博物館研學之旅會給教師帶來一場美的盛宴。其次,教師應探尋鹽文化資源與幼兒美術的結合點,對鹽文化資源進行利用。幼兒園管理者可以組建“鹽文化美學研究”團隊,開展井鹽文化專項培訓,組織井鹽文化教學研討活動,搭建井鹽文化美術課程研發平臺,從而豐富教師對幼兒鹽文化學習需求的理解,提煉、篩選適合運用于幼兒美術教育的鹽文化資源,提高教師運用鹽文化開展美術教育活動的能力。
(二)融活動———點燃幼兒心中藝術美、文化美的火花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包括繪畫、手工、美術欣賞三個部分,將鹽文化資源融入這三類活動中有助于將幼兒帶入藝術的世界,點燃他們心中藝術美和文化美的火花。具體來看,在活動目標方面,教師應在充分考慮《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要求、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鹽文化資源特點的基礎之上,從“感受與欣賞”“表現與創造”兩個角度出發,設計美術教育活動的目標。如:“感受與欣賞”領域的目標可以擬定為:(1)喜愛家鄉的鹽文化資源;(2)喜歡、欣賞鹽文化藝術形式與作品。“表現與創作”領域的目標可以擬定為:(1)喜歡參加與鹽文化相關的美術活動并進行大膽表現;(2)具有初步的藝術表現力和創造力。在活動組織形式方面,邊霞認為,美術活動可以采用滲透式組合模式和線性組合模式等多種方式開展。滲透式組合模式即“感知與體驗+反思—創造與表現+反思—評價與反思”;線性組合模式即“感知與體驗—創造與表現—評價與反思”[10]。教師可以參照這兩種模式組織教學。在活動內容方面,教師應依據適宜性、發展性、循序漸進的原則篩選合適的井鹽文化資源,并依據活動目標,從繪畫、手工、欣賞三個方面設計美術活動。如,可以開展撒鹽畫、鹽燈制作、鹽幫菜食譜繪制等美術教育活動。除了以上三種基本的美術教育活動外,幼兒園還可以組織美術主題教育活動、美術區域活動、美術游戲以及與其他領域相互滲透的美術教育活動,以增強鹽文化資源在幼兒美術教育中的生長力。
(三)融環創———釋放鹽文化的感染力皮亞杰認為,個體認知發展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構起來的。個體審美心理結構亦是如此。因此,教師應將鹽文化資源融入環創,為幼兒創設一個審美環境,以潛移默化地熏陶、浸潤、感染幼兒,達到“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的育人效果。具體做法為:一是利用鹽文化資源進行區角創設。四川地區流傳著一句話“吃在四川,味在自貢”??梢?,鹽幫菜在川菜系列中獨樹一幟。幼兒園可以創設專門的飲食文化區角,在區角內張貼有名的鹽幫美食圖片,投放制作食物的各種玩教具模型、鹽幫菜制作的流程圖等,讓幼兒了解鹽幫菜的種類、制作方法,感受食物中的美。二是利用鹽文化資源創設走廊環境。幼兒園長廊是展現鹽都歷史的寶地,教師可以在走廊上繪制自貢鹽業發展的幾個重要階段,讓幼兒行至走廊似穿梭于歷史,感受鹽都的歷史之美。三是利用鹽文化資源進行班級主題環創。班級是幼兒活動的重要場所,教師可以篩選不同的鹽文化資源種類,打造獨具特色的班級環創主題。如:小班可以鹽產品資源為載體創設班級環境,讓幼兒初步感知鹽文化;中、大班則可以選擇較為復雜的鹽建筑文化資源、工藝文化資源等進行環創。此外,樓梯、室外活動區等也可以運用鹽文化資源進行環創。
參考文獻:
[1]曾凡英.鹽文化的內涵與特征[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1):47—52.
[2]張婕,約瑟夫·托賓.關注多層次的中國幼兒園傳統文化教育———基于人類學視角的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21(9):14—28.
[3]詹玲.自貢:一座鹽巴塑造的城市[J].鹽業史研究,2010(1):56—59.
[4]游建軍,康珺.井鹽文化:自貢城市文化軟實力建設的核心[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6(6):41—44.
[5]李靜雯.基于客家文化資源的幼兒園主題活動開展現狀研究———以閩西N縣C園為例[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20.
[6]彭茜,楊寧.論文化認同啟蒙取向的幼兒園中華文化課程建設[J].當代教育與文化,2020,12(5):58—65.
[7]萬吉瓊,趙紹成.我國珍貴文化遺產自貢天車的價值探究[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6):69—73.
作者:周怡宏 沈明泓 單位:四川輕化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