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4 16:04:4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傳統文化融入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教學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高校要充分發揮文化傳承創新職能和引領作用,就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而言,要將民族服飾文化的傳承、保護、研究等融入學校的課程教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文化傳承創新工作中。基于此,本文針對傳統文化如何融入高校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教學展開研究,希望探索出一條有效的路徑。
一、將傳統文化貫穿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課教學全過程
為了更好地將傳統文化融入專業教學,可以結合不同課程的性質和特點,有針對性地融入傳統文化的不同內容,以便于學生消化和理解;同時還要將傳統文化這一主題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各個階段,課程間相互補充和滲透,形成連貫、遞進的培養模式,使學生在不同階段有不同層次的感受,并通過不斷的設計實踐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針對傳統文化和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教學內容的有機融合,筆者認為可以著重在理論素質類、設計基礎類、服裝結構與工藝類、服裝與服飾設計類課程中進行。
(一)理論素質類在中西服裝史、服飾美學等理論課程中,學生可以了解中西方服裝在歷史發展、意識形態、審美取向、造型特征、剪裁形態、服用材料等方面的差異。在了解、比較的基礎上,教師要重點引領學生感悟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精髓、底蘊和美學價值,使學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傳統文化的特質及其精神內核,提升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樹立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夯實傳統文化教育的基礎。教師還可以因地制宜地利用當地的特色文化資源,將其與專業教學結合,進一步拓展理論課程的廣度和深度。
(二)設計基礎類在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等設計基礎課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將中華傳統紋樣中的題材內容、表現形式、色彩搭配等提煉、轉化為視覺設計元素,以現代構成設計手法賦予其極具鮮明個性、特色的視覺語言表達。在構成訓練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傳統文化的審美價值,體會傳統文化藝術與現代藝術設計的區別與聯系,獲得傳統藝術元素與現代構成藝術有機結合孕育的新知識,感受二者結合所產生的創造力和設計樂趣。
(三)服裝結構與工藝類在服裝結構設計、立體裁剪等課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對中西方典型款式結構設計的實踐和比較,了解西方三維立體的窄衣構成方式與我國傳統二維平面的寬衣構成方式的區別,以及背后折射出的意識形態、美學思想,感受我國傳統服裝寬衣結構和直線造型所蘊含的含蓄之美。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領悟到,相較于西方構筑式服裝造型模式,我國傳統服裝平面型整片式結構中隱含著造型優勢,在結構變化上有著無限的挖掘空間和更多的可能性,從而為結構和款式設計帶來新思路和創造力。在傳統手工藝、面料再造等課程中,教師帶領學生挖掘與服飾領域相關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統手工技藝,并依托地域優勢,充分利用所在區域的文化資源,讓學生走近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與之互動和交流,以生動活潑的多種形式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材質、學習傳統工藝、感受文化魅力。在技藝學習之外,教師更要著重培養學生實現傳統手工藝在當代生活中活化傳承的意識和能力,讓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形式相結合,使設計作品符合時代需求和時代審美,學以致用、古為今用。
(四)服裝與服飾設計類在服裝設計、服飾品設計、針織設計、女裝設計、男裝設計、畢業設計等專業設計課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利用掌握的設計原理和方法,把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積累融入到不同的設計任務中,以傳統文化專題實踐帶動設計創作。與此同時,課程還要強調傳統文化與時代審美、生活方式和習慣、環保材料、流行趨勢等多重因素相融合,使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設計在功能性、時尚性等多方面契合市場實際,達到藝術與技術的統一、設計與市場的統一,實現傳統文化與設計功能、時尚概念、市場需求相結合的實踐目標,具體而有效地傳承與創新傳統文化。在此過程中,學生努力探索傳統與現代和未來的契合點,提高視覺符號構建、設計語言轉化的能力。不同的設計實踐會促使他們不斷地探索、挖掘傳統文化元素,這在無形中會豐富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儲備,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從而進一步增強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由以上分析可知,將傳統文化融入專業教學,要以多種形式貫穿各個教學階段,加深學生對傳統文化精華和價值的認識,提升對傳統文化創新的自覺,深化設計作品的文化內涵,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和弘揚。
二、樹立正確的傳統文化觀念,強化綜合教學能力
要想培養具有傳統文化觀念和創新能力的學生,首先要有高素質的教師。現代科技的發展、教育觀念的變革,要求作為教學主導者和引領者的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傳統文化觀念、提高自身文化修養、強化綜合教學能力,這樣才能符合新時代高校教育教學的要求。
(一)樹立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榮的觀念將傳統文化融入專業教學,教師是關鍵,只有教師具有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文化育人的責任擔當,同時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才能在教育實踐中立德樹人、以身作則,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對學生產生潤物細無聲的影響。熱愛傳統文化的教師,會充分挖掘優秀的傳統文化資源,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潛心教學,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主動性。因此,一方面,高校要加強對教師的傳統文化教育培訓,健全管理制度和激勵政策,規范教師的傳統文化教育行為;另一方面,教師自身要從思想上認識到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拓寬文化視野,從中汲取營養,提高思想高度。
(二)提高文化素養和傳統文化技能教師應自覺加強對傳統文化理論和傳統工藝的研修,與各地的文化機構、藝術傳承基地以及民間手工藝人保持緊密聯系,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加大對傳統文化的學習。一方面,聘請非遺傳承人、工藝美術大師等進校園授課、舉辦講座,教師與學生一起獲取傳統技藝知識,同時在專家指導下完善教學設備、環境;另一方面,教師要走出校園,參加非遺研培項目、專題研討會、田野調查、市場調研等活動,不僅研習傳統工藝的核心技藝、感悟其精神內涵,還要關注如何結合現代生活給予傳統工藝更高品質的創新,賦予其更鮮活的生命力。通過對傳統文化藝術的學習和研究,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和專業素養得到提升之后會反哺教學,使學生受益。與此同時,教師將在研修、實踐和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凝練為科研選題,通過科研活動進一步挖掘、傳承、創新傳統文化,其研究過程和科研成果對教學也是有力的促進,從而形成良性互動機制。(三)確立“邊學邊干,終身學習”的觀念當前,廣泛開展的在線教學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形式。在以傳統文化為主題的專業教學過程中,可利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借助線上教學資源豐富、學習方式靈活多樣的優勢,彌補線下傳統教學的不足。在線教學考驗著教師的教學信息化素養,教師應在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自己:首先,具備選取、整合網絡資源的能力。網絡上有豐富的教學資源,教師應能夠根據教學的需要進行資源挖掘、篩選、整合,滿足在線教學的要求。其次,具備創設教學環境的能力。教師應能夠利用新媒體技術創設教學環境,使學生在良好的教學情境中體驗知識,獲得個性和創造性的發展。再次,具備綜合教學能力。混合式教學中,教師既要把握線上課程內容的難易程度、引導線下的小組討論,又要做好線上的答疑及考核,還要兼顧線下輔導與評價工作,如果教師能力不足將無法推進教學。因此,一方面,學校要開展相關信息技術方面的培訓,提高教師的信息化素養;另一方面,教師自身要有一顆進取的心,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始終處于學習狀態,更新知識結構,提高綜合教學能力。
三、發揮信息技術優勢,促進傳統文化和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教學融合
將傳統文化和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教學融合,可以充分發揮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將在線教育課程平臺與實體課堂相結合。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充分借助傳統教學與互聯網教學的優勢,實現線上、線下教學的互補,可以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知識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一)融合線上線下教學,滿足學生學習個性化需求將傳統的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相融合,結合微課、SPOC、翻轉課堂教學等多種形式,實現靈活教學和針對性教學。靈活性主要體現在:教學過程不再局限于課堂,而是延伸到線上,從而拓展教學和學習的雙向路徑。在課前,學生通過在線平臺預習新知識;在課堂上,師生互動、探討問題;在課后,學生可以結合個人的學習進度、方式,按需進行靈活的學習,既能彌補自身不足又可鞏固新知。針對性主要體現在:學生可以結合個人的興趣和實際情況,借助線上教學平臺的豐富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自主學習和拓展研究。同時,線上平臺便于師生信息互通,學生及時反饋學習情況,教師隨時掌握學生學習動態,便于給予一對一、有針對性的指導。
(二)豐富教學資源,使學生學習更便利首先,教師借助在線教育課程平臺自建課程,為學生提供PPT、講解視頻、示范演示視頻、參考書籍、傳統文化拓展資源等多種形式的課程資料,并輔以課前預習、教案、線上作業、課后復習、單元測試等內容,便于學生很好地了解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這也利于課下的自主學習。其次,教師從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等網絡教育平臺的共享課程資源、時尚資訊中甄選出優質的課程和內容,分門別類整合后推薦給學生,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教學資源、寬闊的學習通道,以便于學生多角度、多維度地去理解和深入研究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知識。再次,學生可以通過手機、筆記本電腦等移動設備,不受時空限制,隨時隨地參與教學、回看教學錄像,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在線與同學討論、與教師溝通,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移動學習、遠程學習。
四、建立傳統文化傳播平臺,促進傳統文化融入服裝與服飾專業教學
將豐富多樣的傳統文化資料進行集中整合,建立傳統文化傳播平臺,對有效促進傳統文化融入服裝與服飾專業教學有著重要作用,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一)建立傳統文化在線傳播平臺利用互聯網創建傳播途徑和論壇平臺,實現資源共享、網絡互動。首先,根據服裝與服飾專業的教學內容篩選、整合相關資源,分門別類建立傳統文化圖書、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統美術、傳統戲劇、民間藝術、民俗、創新應用等主頁,結合形象、生動、趣味性強的圖片、視頻、動畫、紀錄片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之產生探索的欲望。同時,及時報道相關主題的實地考察、社團活動、專業競賽、項目成果等信息,擴大宣傳和影響,以更有效地傳播傳統文化。其次,創建網絡論壇,為師生搭建層次豐富的交流互動平臺,師生借助平臺分享資料和感受,學生借助平臺提出疑問,與教師和同學就專業話題展開深度探討,在交互中進行更加有效的學習。
(二)建立傳統文化服飾資料數據庫結合專業課程和研究課題,利用所在地豐富的民間資源與各少數民族資源優勢,搜集服裝與服飾相關資料,建立傳統文化服飾資料數據庫。首先,加大對原生資源的數字收集,積累當地的民族文化經典,做到對傳統文化的真實記錄。其次,引導學生將采集的民間與民族服飾精華,利用數字與信息技術進行歸納、分析,形成文字和數據分析報告,建設獨具特色的屬地傳統文化資料數據庫,為教學研究創造良好條件。五、傳統文化融入創新創業項目實踐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以下簡稱“大創項目”),是以學生團隊為主體,由導師帶領指導的以強化創新創業能力、增強創新創業水平和提升各方面綜合素質為目的,為國家培養和輸送適應新型國家建設需要的高水平高素質人才的活動計劃[3]。以傳統文化為主線進行“大創項目”實踐,一方面,學生圍繞項目展開實踐,要充分考慮項目需求和目標,設計思維根據項目計劃協調轉換,整合專業知識并靈活運用,達到學以致用,增強專業能力、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從選擇申報題目、撰寫項目申請書、項目實施到最后結項,學生通過調研、收集資料、分析研究、設計方案、材料和工藝實驗、實物制作、結項答辯的整個過程,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同時,學生借助電子商務平臺銷售項目產品,摸索網絡銷售的模式和規律,對創新創業進行探索。另一方面,項目從申請到完成都是學生團隊的集體行為,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團隊成員分工合作,求同存異、相互促進,團隊精神與合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得到增強。這些綜合能力的提高會為學生畢業后就業、創業增添助力。通過以傳統文化為主線的“大創項目”實踐,能夠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深入理解和認識傳統文化的價值與內涵,提升對傳統文化傳承和創新的自覺,逐步從傳統文化的理論接受者轉變為傳統文化的研究者、實踐者。
結語
高校肩負著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應該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將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創新貫穿于教學活動中。高校應通過將傳統文化融入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教學、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以豐富教學形式、組建高水平師資隊伍、建立傳統服飾文化傳播平臺、鼓勵學生將傳統文化融入創新創業項目實踐等途徑,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扎根于服裝與服飾設計專業學生心中,可以為傳統服飾文化的創新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并通過人才培養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可持續發展[4]。
參考文獻:
[1]劉麗媛.新時代背景下文學欣賞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研究[J].財富時代,2021(3).
[2]劉元風.從時代的角度看待服飾,從未來的高度認識傳統——對第22屆APEC會議領導人服裝設計的感悟[J].藝術設計研究,2015(3).
[3]王群,季鵬.充分利用“大創項目”培養大學生創新能力——以泰州學院制藥工程專業為例[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1(11).
[4]牛犁,崔榮榮,吳欣.基于傳統文化可持續發展的服裝設計人才培養體系構建[J].紡織服裝教育,2021(4).
作者:高巖 高明君 單位: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