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10 15:48:01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高校軟件專業雙創育人模式探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影響下,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成為各應用技術型高校的新培養目標。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培養,不僅要靠創業知識、專業理論的灌輸,更需要將其浸潤到產業實踐平臺,在實踐中訓練學生形成創新創業思維。校企合作是學校和企業之間共享資源、取長補短、合作育人,而產教融合是校企合作的高級階段,進一步深化了校企合作的內涵,使學校和企業能夠達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目的,同時能夠為企業培養出符合行業需要的創新型、技術型、應用型的人才。因此,在產教融合基礎上開展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是應用技術型高校新的培養目標。
多數應用型本科院校建校時間較晚[1],相應的軟件工程專業建設起步也較晚,在師資力量和生源素質方面的水平都比較低,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設置與考核方式還不夠成熟。另外,軟件工程專業具有很強的工程實踐性[2],學習內容更新換代速度極快,學生需要及時了解新的行業動態和不斷學習新的行業技能。因此,想要畢業生掌握行業前沿知識、增強軟件實踐技能、提高就業競爭力,就需要與企業進行深度的產教融合[3],共同制定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新模式。
二、產教融合培養模式的創建
(一)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培養方案在制定中充分汲取行業專家、同類院校的相同專業的經驗,能夠面向行業企業需求,培養應用型軟件開發人才。吉林建筑科技學院軟件工程專業教學體系各階段設計是在第一、二、三學期夯實基礎,在第四、五學期搭建專業基礎平臺,在第六學期提升專業技能,在第七、八學期強化實踐。針對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不僅要在校內建實踐教育中心,在校外建實踐教育基地,還要實施“3+1”的全周期共同培養模式[4]。即由企業和學校共同制定所有學期的教學計劃。“3+1”是指先在學校完成前6個學期的教學計劃,后通過在企業進行實訓、實習、畢業設計,完成第7、8學期的教學計劃。
(二)校企協同制定課程體系為了落實應用創新型“3+1”培養方案,學院對專業課程體系、教學計劃等進行調整。通過一線企業調研,校企協商,形成新的課程體系設計理念(見圖1),根據新理念整合、增減、調整原有課程。新的專業課程體系的知識構成為“基礎+專業+實踐”,由校內“雙師”型教師和企業專家合作開發課程,研究適用于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形成工學結合、職業導向、能力本位、網絡資源共享的多元化課程體系。圖1課程體系設計理念
1.理論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內容調整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增加就業機會,保證讓學生到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進行項目實踐,必須調整原有的教學計劃。確定第一至第四學期課程設置目標是主要培養學生的面向工程的素質基礎,第五至第六學期課程設置目標是主要培養學生面向工程的專業能力,第六至第八學期課程設置目標是主要培養學生面向工程的應用能力。學院將所有專業的理論教學環節集中在前6個學期完成,這樣就可以保證學生有一年的時間在企業實踐。針對新培養方案的需要,對專業課程體系進行了相應的調整。根據軟件工程專業畢業生從事本專業需要的基礎課程及就業的需求,課程設置了兩個專業方向:“企業級開發方向”和“移動互聯方向”,并且有針對性地開設相關專業課程(見圖2)。同時相應增加課程的實驗學時,使學生具有較寬厚、扎實的專業技能。圖2調整后的主要專業基礎必修課程為:C語言程序設計、電工電子技術、面向對象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數據庫系統原理及應用、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主要的專業必修課采用分流分模塊培養的形式進行,分為核心必修課和方向必修課兩個模塊,核心必修課有:軟件工程、軟件測試、UML及設計模式、大型數據庫、JAVA語言。方向必修課在兩個方向進行分流,一個是企業級開發方向;另一個是移動互聯方向。企業級開發方向課程有:JAVA WEB開發技術、Jquery基礎,移動互聯方向有JavaEE框架、移動UI、Android開發技術等。新的課程體系需要由新的教學內容支撐,本著以教學目標為中心的原則,根據“增強實踐能力”的教學目標設置相應的教學內容。對原有理論教學內容進行適當刪減,適時補充增加實踐性教學內容。強化具有企業工作經驗的教師進課堂,強化工程一線實際應用需求在課堂中的應用。同時,合作企業要根據行業需求,不僅為學校的實訓和實習提供方法、過程和評價標準等軟硬件兼具的實踐性學習環境,還要與學校合作,共同在學校原有的基于學科和知識基礎的課程體系中融入基于行業標準和崗位要求的能力標準和技能體系,并持續優化。
2.建立多層次實踐教學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從“基礎、技術、綜合、創新”四個實踐層次進行建設,實踐教學內容的難度梯度逐年遞增,最后以“具備完成中等規模的企業級項目設計能力”為目標。實踐教學內容根據課內實踐、集中實踐和第二課堂實踐三個實踐環節進行設置。課內實踐環節安排課程實驗、上機等實踐內容,可以加深理論學習和提高實踐技能;集中實踐環節安排課程設計、實習、綜合實訓、畢業設計等實踐內容,可以加強軟件開發、網絡維護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第二課堂實踐環節安排程序設計大賽、計算機設計大賽、大學生挑戰杯等課外實踐內容,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這一系列實踐過程,強化了學生編程能力、工具使用能力、工程能力、創新創業能力[5],使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得到深化和加強。
(三)產教融合實踐基地和雙創平臺搭建
1.建設實踐基地為了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學校和企業進行深度合作,采用“引進來+走出去”的雙向結合模式,共同建設、共同管理、共同使用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頂崗實習基地,構建生產、教學、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實踐平臺?!耙M來”著重強調企業要將自己的實踐項目引入校內的課程及其課程實訓中,校內教學中與企業脫軌、缺乏實際項目背景的狀況就可以得到解決?!白叱鋈ァ敝貥嫿ㄐM鈱嵙晫嵺`基地,學生的專項實訓、專業實習、頂崗實習和教師的掛職鍛煉等教學任務都可以在實訓實習基地完成。通過產教融合,企業項目進入課堂,不僅將社會實踐和理論教學直接融合,還激發了學生創新創業活力,為學生構建了一個良好的實踐教學和實訓環境。如:學校的合作企業將需要攻關的問題以項目的形式在學校進行“招標”,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團隊的形式完成項目,既能解決企業的科研問題,又能鍛煉學生的項目實戰能力和創新能力,還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選拔人才。
2.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在企業的幫助下,有效利用學校的資源,搭建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和孵化平臺[6]。實踐平臺幫助學校和企業有效對接,整合學校的科研設備和創業園資金,用于橫向項目建設,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創新實踐能力。還要進一步幫助學生完成創新創業成果的市場轉化,讓學生獲得實際的收益,從而激發學生創新創業內生動力。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平臺,開辟大學生創新創業信息服務專項板塊,將最新國家政策、市場動向等信息實時提供給學生,并在網絡平臺上提供創新創業項目對接、知識產權交易、法律法規咨詢等服務。同時在線下建立服務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機構,對自主創新創業學生團隊進行持續幫扶、全程指導和有效服務。在復合型人才緊缺的市場需求下,還可以利用實踐平臺進行交叉學科創新,培養學生跨學科的協同創新能力。將幾個應用性較強且學科內容有交叉的專業融合起來,培養不同專業的學生進行跨界合作、交叉學習,鍛煉挑戰新領域的綜合實踐能力。例如,軟件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可以與土木專業的畢業生聯合做畢業設計,完成土木工程設計的軟件部分。
3.校企聯合開展科技創新競賽在學生競賽方面,可以出臺激勵政策,采取“一生雙師負責制”,鼓勵教師和企業導師聯合依托“挑戰杯”“互聯網+”等雙創競賽平臺或由企業冠名的科技創新大賽,全程參與指導學生比賽的各項環節,在備賽參賽的過程中,快速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例如,在學生競賽上采取的政策是指導教師專人專項負責制,從報名、輔導到參賽,整個過程自己的學生自己負責,成績的好壞直接取決于教師和企業導師的努力程度,極大調動了教師指導參賽和備賽的積極性。
(四)“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建設利用高校教師的理論優勢,結合企業的實踐平臺,打造教學能力和工程能力兼備的“雙師雙能型”教師隊伍,深入開展產學研一體化??梢栽谂嘤柷嗄杲處煹倪^程中加入工程教育環節,安排青年教師進入企業參與企業項目或“頂崗工作”,了解真實的軟件開發過程,增強教師實踐操作能力。目前已經實施青年教師到企業實踐工作4年,先后有8名教師圓滿完成企業半年掛職鍛煉任務,實踐教學水平有大幅提高。學校派教師到企業學習、見習的同時,企業派講師到學校授課、開辦行業發展趨勢講座和參與項目實訓指導。通過高校教師和企業講師共同參與學校的人才培養研討,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和研發教材等合作,形成學校與企業深度融合的多元化師資隊伍。
(五)創新創業教育考核評價設計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養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通過長期的實踐逐步養成,為了提高創新創業實踐對學生的吸引力,激勵學生創新創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需要重構課程考核評價機制[7],在實踐性強的課程成績考核中適當增加創新創業實踐加分部分,使之占據一定的成績比例,這部分成績將學生參加的社會實習、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學科競賽、技能比賽作為考核依據。例如,學生在選修課程期間的發明專利、完成的大創項目或橫向課題、參與的程序設計大賽獲獎、參與的創業活動等都可以作為加分項。以JAVA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課程最終成績的評價可由“平時成績*20%+期末成績*50%+創新創業實踐*30%”組成。這樣的考核評價機制,將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創新創業實踐,有利于創新創業意識的長期培養和能力的逐步養成。
(六)校企合作質量保障校企雙方共同制定相關制度和管理辦法,以保障產教融合培養質量。例如,學校對企業來校授課或指導實踐的每一位導師都安排一名校內相關專業方向教師跟班輔助上課、結對互助。企業教師可以對校內教師進行新技術指導,校內教師可以輔助企業教師管理教學班級的課程安排、教學過程資料建檔、與校方溝通等事宜,解除企業教師的后顧之憂,全副身心投入教學工作。對于去企業實踐的學生,每個人在企業安排一名校外指導教師,在學校安排一名校內指導教師。一方面要求校外指導教師為學生建立檔案,記錄每個階段的日常表現和測評成績。另一方面安排校內指導教師定期跟校外指導教師聯系,同步跟蹤管理學生校外學習過程。通過以上方式,可以精確地跟蹤學生在企業的學習過程、監督企業的培養成果、保障企業培養的質量。
經過多年的產教融合探索和實踐,學院軟件工程專業的雙創育人模式培養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在學生就業方面。學生就業能力凸顯,就業能力與崗位適應度較高?;诋a教融合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不但增強了學生專業學習興趣,還提高了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鍛煉,進入工作崗位后,能夠憑借在校實習經驗迅速適應崗位要求,用人單位給予了充分的認可和好評。
2.在學生創新創業方面。在學院政策和教師的鼓勵下,學生積極參加各種技能大賽、學科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企業橫向項目,在校內培訓、選拔賽、與企業合作開發項目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明顯提高,進而學習態度由被動變主動,在一次次競賽和實踐中既鍛煉了自身的實踐能力,又收獲了滿滿的成就感,繼而更加努力學習,形成良性循環。近年來,專業學生在各類創新創業項目、大賽中表現出色,實踐成果豐富,完成國家級、省級大創項目22項。參與校企合作的橫向項目8項,獲得省“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省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獎項共計30余項。 通過分析應用型本科高校軟件工程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必要性,研究了基于產教融合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過程。應用效果顯示,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希望本研究能為其他應用型高校軟件專業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
[參考文獻]
[1]王文豪,陳曉兵,張鑫.應用型計算機類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探索[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21(11):74-78.
[2]于啟紅.基于校企合作的軟件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與探究[J].軟件工程,2020(6):60-62.
[3]張樊,姚遠.基于校企合作的高校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研究——以武昌工學院為例[J].現代信息科技,2019(10):184-188.
[4]皺勁松.新工科背景下軟件技術專業協同育人模式研究[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18(12):85-89.
[5]楊秋玲,唐小潔,黃高雨.應用型高校創新創業實踐類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創新創業教育,2020(18):46-49.
[6]葉婷.高校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協同培養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6):56-58.
[7]歐陽宏基,葛萌,唐云凱.地方本科院校軟件工程專業“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微型電腦應用,2018(2):19-21.
作者:張華 單位:吉林建筑科技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