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02 10:50:34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農業科技創新服務研究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農業科技創新與服務體系建設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內容,對提升農業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加快建設農業科技創新與服務體系,有助于支撐和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從而為農業發展奠定堅實的物質、技術、人才、平臺基礎,不斷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推動農業增長方式轉變。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面向”重要指示和關于科技創新、鄉村振興及“三農”工作等重要論述指示精神,探索建立適應新時代的新型開放協同創新體系,促進區域創新資源融合發展,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積極探索具有遼寧特色的“1+2+X”開放協同創新體系模式。該模式以遼寧省農科院為主體,聯合各級科技和農業管理部門,融合各類創新要素“X”,縱向上以稻米、花生等遼寧重點農業產業鏈條為主線,橫向上融合省內外科研院所、高校、園區、創新企業等10類互補性農業科技創新資源,開創覆蓋全省的農業開放協同創新服務新局面,促進科技與農業農村發展深度融合,為遼寧農業現代化發展提供引領和支撐。
一、加強創新平臺建設,提升協同創新能力
加強創新平臺建設,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基礎性工程和必要保障。遼寧省農科院堅持以市場為導向,構建與企業、科研機構、高校等協同攻關的創新平臺,為提升科技創新和服務能力創造條件。
(一)建設農業科技協同創新體系
為加快建設農業科技開放協同創新體系,2021年先后與中國農大保護性耕作研究院、中國農科院果樹所、中國水產科學院、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中國林科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并與中國農大在遼寧分別成立了農業農村部保護性耕作研究中心遼寧分中心、中國農大保護性耕作研究院遼寧分院;與中國林科院、中科院沈陽生態所分別組建了協同創新團隊,自籌資金圍繞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土壤學、防護林、水土保持、林木遺傳育種、楊樹種質資源與育種、經濟林、森林培育等學科開展實質性合作研究。
(二)組建國際協同創新平臺
打造對外交流與合作2.0版新模式,與國外科研院所、高校組建國際聯合育種實驗室(研發中心),開展實質性合作。先后與俄羅斯國家谷物中心、愛沙尼亞國家作物研究所等分別組建了玉米、馬鈴薯聯合育種實驗室;與法國農科院、意大利米蘭大學共同組建核果類果樹遺傳育種中心;與波蘭波茲南生命科學大學、波蘭國家園藝所、意大利馬爾凱大學、土耳其庫庫瓦羅大學共同組建小漿果實驗室等共6個國際聯合實驗室(研發中心)。玉米對俄聯合育種合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俄羅斯玉米專家蘇普諾夫獲遼寧友誼獎。
(三)構建產業技術研究院
優化科研力量布局,聯合農業龍頭企業和地方政府共建產業技術研究院,加快科技成果的落地轉化,努力解決科研與生產“兩張皮”的問題[4]。與遼寧花生產業集團共同成立“遼寧花生產業技術研究院”,從科技創新和技術服務兩條主線開展工作,不斷解決企業和產業發展中的技術問題,提高企業的科技創新力和市場競爭力,進而帶動遼寧花生產業健康發展;與遼寧嶺秀山圣匯實業集團有限公司聯合組建“遼寧現代創意觀光農業科技產業技術研究院”,圍繞農業園區建設在規劃設計、智慧農業、園藝新技術引進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持,促進遼陽縣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有機結合。與海城市三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結成產學研技術聯盟,建立遼寧省農科院海城分院。選派多名骨干專家派駐公司長期從事科技服務工作,依托全院技術和人才優勢,通過“科研單位+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實現科技成果在企業的快速轉化,使其成為遼寧省重要的綠色設施蔬菜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基地。
二、實施系列重大工程,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圍繞遼寧農業發展重大需求,結合原有基礎,以學科、人才等重大工程為抓手,努力提高自身科技創新能力。
(一)實施學科建設重大工程,構筑優質學科鏈
在全院實施了學科建設重大工程,自主設立學科團隊建設專項,重點支持一批優勢、特色學科。梳理確定了10大學科群、96個學科領域、231個重點研究方向的建設目標、方向和任務,按照“補短板、強基礎、提能力、上水平”的目標對學科分級分類管理。制定了相關管理辦法,采用“自評+專家評”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學科中期評估和年度評估。在學科建設和評價中,除體現學科建設的成長性和標志性成果外,還突出強調學科對產業發展的引領和帶動作用,將學科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度和貢獻度作為評價內容。
(二)實施人才強院工程,打造人才聚集鏈
在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中,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機制,樹立正確用人導向、激勵人才發展、調動人才創新潛能。建立了覆蓋全院所有學科107人的青年后備人才庫,專門設立了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和院長基金,設立青年科技人才定向培養項目,鼓勵青年科技人員投身基礎研究,鼓勵自由探索,可自主調整研究方案和技術路線,有針對性的提高業務能力和知識水平,加快推進青年優秀人才的培養。
(三)實施重大成果培育計劃
圍繞遼寧省農業現代化發展重大需求,對標凝練重大科研任務,建立協同創新機制,提升科技供給水平,實施重大成果培育計劃。建立了短期和中長遠項目成果庫,確定成果培育計劃和目標;圍繞重大成果培育,遴選組織實施一批重大項目,組織開展聯合攻關研究,支撐遼寧農業產業發展?!笆濉币詠?,選育新品種341個;獲國家、部(?。?、市(廳)級獎勵311項,其中主持和參加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5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7項、二等獎15項;獲國家專利223個,制定地方及行業標準等272項。
三、創新服務模式,推動科技與經濟融合
(一)參與“揭榜掛帥”,激發科技創新活力
積極參與遼寧省“揭榜掛帥”科技攻關項目實施,出臺《遼寧省農業科學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實施意見》《遼寧省農業科學院“揭榜掛帥”科技攻關專項項目管理辦法(試行)》。通過“揭榜掛帥”制度的有效推進,在域外科研主體與省內企業合作的同時,遼寧省農科院作為“中間方”,與域外科研單位開展項目合作,優勢互補,對“卡脖子”問題開展聯合攻關,組建實質性產學研聯盟,共發起組建產學研聯盟15家,參與組建77家。2021年依托聯盟在省“揭榜掛帥”科技項目中,揭榜成功10項,揭榜金額1680萬元。
(二)創新服務模式,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設立“科技引領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和“鄉村振興科技服務產業提升”專項,重點打造遼東農旅融合綠色農業、遼西農牧融合生態農業、遼南濱海優勢果業和海洋漁業、遼北優勢作物、遼寧中部設施蔬菜等5個現代農業示范區,為全省現代農業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和模式借鑒。根據不同區域特點打造特色種植、現代漁業、生態林業等各具特色的15個特色科技小鎮,支持主導產業鮮明、區位優勢明顯、發展潛力較大的30個鄉村振興科技引領示范村(鎮),為鄉村振興發展注入科技動力,引領全省現代農業發展。同時重點扶持10個帶動全省農業發展的典型龍頭企業,支持90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科技服務產業提升專項行動。與燈塔市共建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圍繞先行縣發展科技需求,加強科技創新工作,以古城街道“科技小鎮”為中心,初步形成了典型示范樣板。
四、結語
遼寧“1+2+X”開放協同創新體系建設旨在樹立“開放協同”的科技創新工作理念,構建新時代立體網格化農業科技創新服務新體系,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與鄉村振興戰略,助力農業科技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創新實踐[3]。在學科鏈、人才鏈、創新鏈和產業鏈之間解難點、通堵點、連斷點,探索破解產學研用對接難、項目基地平臺融合難、協同創新跨界難的新思路、新路徑、新模式。立足遼寧區位和資源優勢,通過“1+2+X”體系的聯結帶動作用,聚集農業科技資源,有效提升農業產業核心競爭力,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引領和推動遼寧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力求為其他省市構建農業科技開放協同創新體系提供經驗借鑒。
參考文獻
[1]談應權,蔡德軍.農業科技創新與服務體系構建的分析與研究[J].農業科技管理,2010(10):59-62.
[2]劉濤,賈無,王祥峰等.關于建設山東省新型農業科技創新體系的思考[J].科學與管理,2004(2):59-60.
[3]沙鷗.“100+N”開放協同創新體系助推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J].農經,2021,(06):24-28.[4]辜勝阻,黃永明.加快農業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的對策思考[J].經濟評論,2000,(06):25-28.
作者:崔玥晗 王小鶴武明宇 單位:遼寧省農業科學院科研管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