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8 11:57:5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中學生德育教育策略3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引言
小學音樂教學,常常讓步于一些文化課程,如語文、數學、英語等,因為這些學科是考試科目,不僅關乎孩子小學的成績,似乎也影響著孩子中學的成績,甚至影響他們將來的發展。而小學音樂似乎就是一個副科中的副科,既不受學校領導的重視,也不受學生和家長的重視,甚至很多小學音樂教師自己也“妄自菲薄”,覺得這門課程仿佛就是教學中的添頭,實在是無足輕重,可有可無。每到考試之前,很多小學音樂教室都巴不得自己的課被其他文化課老師占用,或者被學校取消。筆者認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首選,小學音樂課程的設置是國家教育部門的規定,是符合教育長期規劃的。同時,小學音樂課程的設置,也是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他們正是長成長的階段,也是認識世界,感知世界的階段,如果在小學階段只讓孩子關注文化課程,勢必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也不符合國家教育部門的要求。其次,隨著學生學習壓力的增加,經濟的發展,獨生子女問題的凸顯等,德育是小學教育階段一個應該受到廣泛重視的問題,我們發現現在的很多小學生是非觀念不強,責任意識不強,并且嬌生慣養,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抗挫折能力也很差。同時隨著,一些視頻直播平臺的興起,手機低齡化使用等等,這些現象都讓學生較容易地接觸更多的社會信息,而且也存在大量的負面信息,因此,發揮小學音樂學科的德育功能也是迫切的需要。第三,充分發揮小學音樂的德育功能也是國家要求。近年在教育大會上,提出了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給教育指明了方向,讓我們知道我們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的問題。而我們所需要的人才,既要技術過硬,更要品德過硬,這些都應該從小學生抓起,才能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育人任務。那么如何充分發揮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德育作用呢?筆者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通過愛國歌曲的滲透,培養小學生的家國情懷
歌曲是小學音樂課程進行德育最好的載體,音樂是一種表達情感比較豐富的藝術形式,好的音樂作品,主要包括曲子和作詞,同時演唱者也是非常重要的,演唱者的表現力,也可以賦予歌曲全新的生命力,這樣通過不同歌唱者演繹出來的歌曲,也帶有不同的感染力。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愛國歌曲是一個重要的音樂內容,也是進行德育教育的非常好的載體,隨著近年弘揚主旋律,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受到廣泛重視,以及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一大批愛國歌曲被重新播放或者傳唱,比如去年國慶前后廣為傳頌的愛國歌曲《我和我的祖國》,這首歌曲既有老藝術家演唱的版本,又有青年歌手演唱的版本,各有各的特點,同時也受到不同群體的歡迎。當時,筆者所在學校也在不斷地播放這首愛國歌曲,每次旋律響起,大家的心都仿佛隨著歌聲蕩漾起來,甚至在課間活動的時候,很多教師和學生都會隨著哼唱,讓人油然而生一種愛國的情懷。當然,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愛國歌曲,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有計劃地個學生傳播一些愛國的歌曲。如抗日戰爭時期,我們有《大刀進行曲》《抗日歌》《歌唱二小放牛郎》等,這些歌曲承載著不同時期的中國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雖然今天時代發生了變化,但是愛國的情懷不會發生變化,只不過是表達的方式可能會有所不同,歌曲的內容會有所不同。而我國國歌,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最好的載體,雖然國歌是在戰爭年代產生,但是通過對國歌的熱愛,要學生懂得居安思危的道理,時刻謹記中華民族曾經遭遇的苦難,并為之付出自己的汗水和熱血
二、通過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歌曲是小學音樂學科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載體,如果進行德育教育,必須讓學生從對歌曲的了解和傳唱中,起到德育教育的目的。筆者認為,小學生學習歌曲是受歌曲熏陶的必要步驟。因此,要以歌曲為依托,鑒于此,每年筆者都會在教學中組織一個活動,學唱一首紅歌、欣賞一首紅歌、了解一首紅歌、紅歌手抄報等活動。具體而言是這樣操作的。首先,鼓勵學生學唱一首紅歌。現在的小學生自小可能就會受到一些音樂教育,但是在學習歌曲時,要么是流行歌 曲,要么是兒童歌曲,這些固然沒有什么,但是流行歌曲的內容可能不適合小學生,而兒童歌曲有些內容又過于簡單幼稚,起不到德育教育的作用。因此,要想發揮小學音樂的德育作用,就要從會唱紅歌開始,紅歌的內容都是積極向上的愛國情懷,可以激發學生的家國情懷。每學期筆者都會結合不同學段的學生的特點,結合紅歌的產生的時代和具體的內容,給學生列一個紅歌的歌曲單子,讓學生可以在里面選擇,如果有的學生有自己喜歡的紅歌,和老師溝通以后,也可以學習,這樣每個學期的積累,學生到畢業時,就會唱幾首自己拿手的紅歌歌曲了。當然,在紅歌選擇中,首先要讓學生學會國歌。
其次,開展欣賞一首紅歌的小活動,這樣的活動是依托于音樂課堂,每學期都要進行的,所謂欣賞一首紅歌,是教師給學生選擇一些紅歌,然后通過課堂教學,通過電子白板給學生呈現,一般是選擇某位歌手演唱的視頻形式的歌曲,然后教師去解釋作詞的內涵等,然后引導學生去欣賞這首歌曲,對于小學生而言,主要是引導小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說說自己的看法,畢竟是小學生,他們的思想還不成熟,知識也不是很豐富和扎實,不可能說出專業的話來,但是通過教師的引導,在他們內心中,種下音樂的種子,有效地落實地德育教育的內容。第三,筆者也給學生布置過課下作業,讓學生了解一首歌曲的創作背景,歌曲背后令人感動的故事等,如筆者曾經讓學生了解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期的歌曲《北京歡迎你》的創作背景,演員陣容,以及歌詞所蘊含的中國風的內容,并且演唱者陣容之龐大,并且涵蓋兩岸三地等等,這些都可以對學生起到很好的德育教育的目的。
三、小學音樂應與其他學科有效融合進行德育教育
小學音樂既是內容豐富的一門課程,同時又是一門比較單薄的課程,其豐富自然不必多解釋,其單薄指的是,如果僅僅依靠音樂課堂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其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而且也不會特別的顯著。筆者認為,必須和其他學科相融合,尤其是隨著學生年級的增加,這種融合的必要性和實用性就更加的明顯。例如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多古詩詞的內容,有些篇目是學生需要背誦的,現在的很多家長也很重視學生古詩詞的背誦,但是有些時候,學生的背誦就是死記硬背,是沒有美感的,學生也不理解其中的內容,因此,學生的背誦還是一種強記,雖然記住了一些東西,但是對學生的德育教育或者其他的教育都起不到太大的作用。那么,問題來了,如何讓學生背誦古詩詞更有效果,更能發揮多方面的作用呢?筆者受到最近幾年央視《經典詠流傳》的啟發,覺得在這個節目中的很多歌曲都是把傳統詩詞進行的再創新,既有形式的創新,又有內容的創新,筆者給自己的學生播放過一部分《經典詠流傳》的片段,非常受學生的歡迎,通過節目的一些片段,學生對自己背誦過的一些古詩詞篇章有了全新的認識。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筆者覺得也可以有效地融入一些小學音樂的內容,這個課程給學生講授的內容涉及到道德、法治、心理健康、安全、國情等,筆者在教學中曾經給學生講過《一分錢》這首歌,筆者在教學中,給學生講,這體現了拾到錢的小朋友的誠信的美德,也體現了他遵守法律的品質,拾到別人的東西據為己有也是違法的。通過查閱資料,筆者發現《一分錢》的詞曲作者是潘振聲先生,這首歌創作于1964年,距現在已有半個多世紀,當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廣受歡迎的兒童節目《小喇叭》向他約稿,寫一篇關于贊美好孩子的歌曲,潘振聲先生就創作了這首后來傳唱大江南北的歌曲,今天,隨著時代的發展,一分錢已經改成了一元錢,但是小學生那種誠信的品質還是那么的可貴和值得提倡。
四、努力構建小學音樂德育資源庫
小學音樂的德育功能是需要持續發揮作用的,音樂教師既要重視,同時也應該形成系統的計劃,這樣才能發揮小學音樂德育教育的作用,對學生形成長期有效的教育。筆者在教學中發現,音樂教學中蘊含的德育內容是豐富多彩的,同時有很多不斷涌現的新的音樂德育內容,畢竟音樂也是在不斷更新和發展的。因此,把小學音樂的內容,以德育為線索,進行數字化資源的構建,是音樂教師可以嘗試的一個內容。筆者在教學中,會有意識地把自己用于德育教育的音樂素材進行整理,打包保存,比如容量較小的可以存放到郵箱里,容量較大的可以存放于云盤中,針對不同學段,不同學情的學生,就可以在數據庫中通過關鍵詞搜索合適的內容,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頗有信手拈來的快慰之感。同時,教師也要把新出現和新發現整理的德育素材及時補充到資源庫中。而教師在教學中,和學生的互動,給學生布置的一些音樂德育教育的內容,同樣可以不斷充實到自己的音樂德育數據庫中,這些內容具有實用性和課操作性,是取之不盡的財富。
五、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重視小學音樂的德育功能,通過不斷地發掘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因素,促進學生真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實現,促進學生健康的心理情境的養成。而對于小學生的德育教育是一項綜合和系統的工程,需要音樂教師和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通力合作,也需要學校領導從頂層設計上實現小學音樂的德育功能,并且實現不同學科的有效融合,這樣才能更大地發揮德育的作用。
作者:張倩 單位:秦皇島市海港區燕秀里小學
中學生德育教育策略2
當今校園,中學生擁有智能手機已經非常普遍,幾乎是人手一部,在閑暇之余,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會觀看網絡直播,很多學生還會參與網絡直播,在學生中發展自己的“粉絲”。網絡直播以其內容豐富、貼近生活、互動靈活等特點,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中學生娛樂和解壓的需求,加之在網絡直播平臺上發展起來的所謂“網紅”的吸引,網絡直播在中學生中的受眾數和關注度都在不斷提高。與此同時,良莠并存的網絡直播也對中學生的健康成長產生重要影響。為此,如何正確利用網絡直播平臺,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已成學校德育教育必須要關注的一個問題。[1]
1網絡直播對中學生德育教育的影響
對網絡直播給中學生的成長所帶來的消極影響討論比較多,但一個事物如果全是不好的方面很難解釋它的快速發展和廣泛的接受度,所以需要以全面審慎的眼光將其積極面和消極面統一起來看待。網絡直播深入中學生的生活給中學生德育教育帶來了新的課題,既有利也有弊。學校應當引導學生從網絡直播中挖掘正確的價值觀,并抵制不良思想。1.1積極影響
1.1.1網絡直播是了解中學生思想動向的新窗口
網絡直播平臺具有便捷和實時互動的特點,中學生在網上可以輕而易舉的制作直播,或者觀看并轉發網絡直播。因此,網絡直播迅速地贏得了廣大中學生的喜愛。中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制作直播的方式,在網絡直播平臺上發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這些想法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但無論如何,都是中學生內心深處最真實的觀點和想法。所以教師通過網絡直播,很容易就能夠了解到學生的思想動態,關注到學生的所思所想。此外,中學生在觀看了網絡直播中的事件信息之后,就會對了解該事件抱有熱情,并不斷從其他途徑來了解相關信息,然后對此進行討論和發表意見,并進行追蹤訪問。網絡直播中所傳播的思想對中學生影響極大,已經深入中學生的生活日常。中學生對網絡直播的廣泛深度參與和直播平臺的開放性為教育工作者了解學生的價值觀念和思想動態提供了便利,教師必須要意識到這一觀察窗口的價值。網絡直播因其傳播便捷、更新速度快的特點,讓社會上的大事件能夠迅速的在網絡上傳播開來,學生就可以及時了解到社會上的最新消息,并且會被一些價值取向所影響。這時,教師可以通過觀看網絡直播,了解學生的思想價值,為進一步進行德育教育提供幫助。[2]
1.1.2網絡直播是蘊含豐富德育資源的價值平臺
網絡直播不僅是網上的交流平臺,其豐富的內容中也隱含著某些積極的看法和價值觀,教師可以通過引導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其一,優秀的直播內容可以豐富中學生的文化體驗,帶來多元文化的熏陶。課堂中由于時間和學科的限制,老師很難讓學生體會多元文化的魅力,而網絡直播上匯聚了各種性質的文化,中學生可以接觸到自己從來不曾體驗也不曾理解的文化。“網紅”李子柒把農村生活以一種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般詩情畫意的式樣搬上了網絡,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華文化”的典范。這類直播內容不僅有助于中學生增強文化自信,而且也激發了他們的“鄉愁”意識。其二,優秀的直播內容帶給中學生美德的浸潤。比如,網絡直播上經常會出現一些積極的網絡語言,像“把普通的事情做好就不普通”,倡導人們做事情應當腳踏實地。再比如有一段時間流行的“校長撐腰體”,它既要求學生擁有一顆助人為樂的憐憫之心,又鼓勵學生在權益受到侵害時,應當奮起反抗,擁有保護自己的能力。此外,還有一些諸如在直播中對“啃老族”現象的討論和反諷,也能讓學生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這樣的直播,無疑會對中學生的價值觀塑造產生積極作用,帶去美德的浸潤。其三,直播間公共話題的互動能夠激發了中學生公共參與的熱情,有利于其自我意識的彰顯和自我價值的建構。直播平臺的平等性給了“草根”發言的權利,實時互動讓中學生更有表達的欲望。他們在直播間里發表意見,表達自我心聲,展現自我認知,在別人的贊賞中實現自我價值的認同。豐富的現實世界及對熱點事件的多角度解讀以網絡信息的形式進入中學生的生活,對這些信息的認知和處理正是其自我價值建構的過程。對熱門話題的參與討論從線上延伸到線下同學之間的日常交流之中,這不僅是一種信息的交流,更是一種價值的交流,對于中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也有幫助。
1.2消極影響
1.2.1網絡直播擾亂中學生對主流價值觀的認同
網絡直播的內容非常強調其娛樂屬性,因而很多內容具有以下明顯特征[3],一是為搏出位而過分求異,但這種過分求異行為往往是與社會主流價值甚至社會常識相違背的;二是消費女性,很多直播節目在直播過程中打色情的擦邊球,這種消費除了視覺上外更多表現在主播與“粉絲”的語言互動上,這種對女性的消費助長了低俗文化的泛濫;三是消解意義與價值,過分追求娛樂效果而以調侃吐槽的方式解構社會主流價值觀,同質化、淺層次的直播追求給受眾帶來即時性的視覺與聽覺享受,不會傳達深層次的意義和價值;四是網絡直播中“審丑”文化泛濫,一切皆可搞笑。在這些網絡直播文化的熏陶中,網絡語言與吐槽思維也滲透進中學生的思維和表達當中,很多中學生把“網紅”當做心目中的英雄,很多中學生認為有些“網紅”直播自己邋遢的生活體現了真實,這種審美的扭曲對中學生的價值認同產生不利影響,模糊了美丑的界限,沒有了高雅與低俗的區分,表現出很強的后現代主義文化特征。
1.2.2網絡直播沖擊中學生價值觀的穩定性
一般來說,學生價值觀的塑造更容易受到教師的影響,但是網絡直播的出現,對這種影響模式造成了沖擊,師生之間的交流由于對新舊事物的不同看法會產生分歧。教師以其豐富的人生閱歷和知識構建的威信在互聯網紛繁的信息面前受到了挑戰,學生對教師所傳授的道理不像以往那樣認同。中學生的價值觀念正處于發育形成階段,缺少辨別是非的能力,很容易被一些表面上義正詞嚴,其實帶有負面影響的言論所誤導。比如,學生被充滿新鮮獨特的網絡直播所新穎,就會認為所謂的新奇的、現代的就是最好的,而過去的、傳統的就是古板的、過時的。網絡直播中所體現的價值觀念和傳統道德及主流思想有很多不同,主流思想觀念是強調社會公德、強調集體,而一些網絡主播卻過分看重個人利益,強調個性。中學生在學校接受的德育觀念和網絡直播中接受的觀念一旦發生沖突,往往是學校接受的德育觀念敗北。網絡直播上部分宣揚唯我主義、金錢至上的負面思想,腐蝕著中學生的心靈,讓中學生非常不容易形成穩定而正確的價值觀[4]。
2網絡直播影響下德育教育的對策
2.1對網絡直播影響下的中學生德育教育進行反思
2.1.1檢視中學生德育教育的內容
德育教育是中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政治意識的重要手段,但是,教育內容如果一成不變,就會變的落后,所以中學生的德育教育也要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首先,要展示德育教育的時代性和文化性。由于網絡直播對傳統觀念的影響,新時代的一些道德標準、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都產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并顯示出時代特征,所以德育教育也要遵循時代的要求對內容進行調整和補充。其次,要兼顧意識形態和日常生活問題。學校的德育教育,往往具有形而上的特點,所以很容易造成學生在思考社會問題的時候,想法過于理想化和空洞,與現實嚴重脫軌。因此,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的時候,要注意理論與實際相結合。教師在提出意識形態的觀念時,其講解素材要從社會時事中獲取,做到二者兼顧。再次,要注意理論完善,邏輯自洽,形成體系,讓學生因理解而認同,因認同而踐行。網絡直播能夠對中學生的思想產生重大影響甚至帶來沖擊,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給中學生塑造的價值體系不完善,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影響。
2.1.2反思中學生德育教育的方法
德育教育的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在改變,教育方法也要隨之改變,教育方法要考慮是否符合受教育者的學習情況,方法在使用之時要因人而異,結合實際情況操作。其一是榜樣教育法。這個方法主要是通過樹立一個思想道德模范來引導學生向他學習和模仿,也就是所謂的榜樣力量。大多數學生都存在從眾心理,如果榜樣受到教師的宣揚和許多人的效仿,學生就會下意識的跟隨潮流。對此,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直播中的一些正能量的人和事,比如講好中國故事的李子柒,還有中學生熟悉的本地正能量的“網紅”發揮榜樣作用,鼓勵學生向其學習。其二是隱性教育法。許多學校的德育教育都是旗幟鮮明、口號響亮的顯性教育,其實,教師也可以采用潤物細無聲的隱性教育來教導學生,讓學生在無意識中潛移默化自己的舉止行為和思想道德意識。其三可以采用網絡文化教育法。這種方法較之前兩種更具有創新性,因為它是要結合網絡來實現目標。比如將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網絡直播中,讓中學生的思想觀念向正確的方向發展[5]。
2.2主動占領陣地,利用網絡直播平臺開展德育教育工作
2.2.1依托平臺,用優秀的網絡直播內容發揮思想引領的作用毛主席說過“文化思想陣地我們不去占領敵人就會占領?!蔽覀円J識到,對于極具可塑性的中學生而言,網絡直播是影響他們的一個思想領地。我們對此不可忽視,要抓住這一陣地。在2016年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指出,“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教師要看到網絡直播這一平臺的優勢,要思考網絡直播帶給我們德育教育的挑戰和啟示,要有意識抓住并利用好這一平臺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教師可以創作優秀的網絡直播內容,以生活化的方式開展意識形態認同教育。在德育課堂上,教師還可以用網絡直播的案例召開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對網絡直播現象展開討論,學會辯證的看待網絡直播。一些積極的網絡直播語言,一些反諷社會不良現象的直播視頻都是我們的教育資源。利用網絡直播平臺開展德育教育工作可以拓展德育教育的陣地,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學生的動態,教師也可以更好在網絡直播平臺上發揮思想引領的作用[6]。
2.2.2加強媒介素養教育,提高中學生健康文明
利用網絡直播的能力網絡直播中充斥著各種各樣的思想和信息,就目前看來,很難做到建設一個完全干凈的網絡直播環境,并且也很難約束中學生對網絡直播的參與,但是中學生還沒有足夠強的自制力、意志力和完全的判斷力,所以在面對五花八門的網絡信息和思想時,中學生很容易受到其傳遞的價值觀念的影響。所以,教育者要引導中學生理性參與網絡直播,除了時間的控制和內容的選擇外,還要注意情感引導,引導學生不要沉迷于其中,特別是不要把情感依賴建立在網絡直播上,要看清網絡直播的表演性、娛樂性;其次,要加強對中學生的網絡倫理和網絡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知識產權保護教育等。要讓學生知道什么可以直播,什么直播可能會侵犯到別人的隱私;要讓學生知道網絡是一個開放平臺,但網絡直播也要以法律為界;再次,還要特別注意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7],要讓高中生明白在網絡直播的集體狂歡中要始終謹記自己的身份,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有責任擔當,自覺抵制負面信息和不良行為。通過加強媒介素養教育提升中學生健康文明使用網絡的能力,自覺選擇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熏陶,有效化解網絡直播帶給他們的不利影響,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結語
綜上所述,網絡直播給中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帶來了很大的沖擊,也給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帶來了許多影響和挑戰。教師要正確的認識到這些影響和挑戰,既要看到網絡直播給中學生德育教育帶來的積極影響,也要認識到它的消極之處,最后,化挑戰為機遇,針對網絡直播對中學生德育教育造成的影響,采取針對性的應對措施。
作者:吳向明 單位:環縣第二中學
中學生德育教育策略3
一、德育是素質教育之首
德育,自古有之。在我國古代,古人圣賢尤為重視一個人的品德教育,認為它是眾多教育之首。但凡受人尊重敬仰之人,無不具有良好的道德素質,社會上更是有尚德之風。中國歷史上,強調做人要做君子,并根據一個人德、才具備的狀況劃分為不同的群體。有德無才是君子,有才無德是小人,德才兼備才是圣人。不難看出,古人把德育排在第一位的,這樣也就不難理解司馬光為什么要說“德者,才之帥也”。[1]其實,不但中國人重視德育培養,西方世界也非常重視德育,正如意大利詩人但丁所言“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彌補”。我們在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應該把德育作為核心,落實德育核心地位,關鍵是樹立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德育觀念。德育作為諸育之首,應充分發揮其對人才成長的動力、方向和保證作用。
二、西藏少數民族中學生德育現狀調查
(一)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林芝市第一高級中學高一年級86人,拉薩那曲第二高級中學高二年級107人,拉薩市第三高級中學高三年級99人,山南市貢嘎縣中學初一年級98人,拉薩市林周縣中學初二年級88人。其中,高中3所(林芝市第一高級中學、拉薩那曲第二高級中學、拉薩市第三高級中學)初中2所(山南市貢嘎縣中學、山南市貢嘎縣中學);分屬西藏7地市中的林芝市、那曲市、山南市和拉薩市;男生235人,女生243人;藏族467人,其他少數民族11人(門巴族6人、珞巴族5人),具體情況見表1調查的總人數478人,達到了統計學上大樣本要求。被調查的學生來自5個不同年級(高一、高二、高三、初一、初二),西藏7地市中的4個市,基本能代表西藏少數民族中學生。
(二)抽取方式
采用統計學上的隨機抽取方式,確保調查結果的客觀性調查方法1.問卷調查法研究工具為西藏少數民族中學生德育現狀問卷調查表,問卷調查表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個人情況基本信息,包括:學校、性別、年級和民族(不包含姓名,采取無記名作答,確保答卷人真實意圖反映);第二部分為德育調查問卷;問卷包含10個德育問題(分別從熱愛祖國、愛護環境、誠實守信、助人為樂、立志上進、孝敬長輩、民族團結、尊敬師長、友愛同學、遵紀守法的10個德育維度設計問題)問卷以選擇題形式,采用李克特氏量表(1-5Likertscale)五點計分法;1=非常不愿意,2=不愿意,3=不確定,4=愿意,5=非常愿意;被調查對象在每個題項后的五個選項中任選一個代表該題項與自己實際狀況相符合的選項,采取答案1為1分,2為2分,3為3分,4為4分,5為5分的計分方法。2.訪談在調查的5所中學中,提前精心設計了德育訪談提綱,隨機抽取3名學生進行德育方面的個別訪談。
(三)調查結果及分析
1.西藏少數民族中學生德育水平整體較高通過調查的數據分析,少數民族中學生德育總平均分為4.2分,最低的德育單項平均分3.5分(立志上進),最高的4.7分(助人為樂)。不管是總平均分還是各個維度的單項分都超過了3分,這說明西藏少數民族中學生德育水平整體較高。西藏地處西南邊陲青藏高原,地廣人稀,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歷來民風淳樸。同時,他們幾乎全民信教,篤信佛教,佛教教義中要求人們多做善事。他們的德育水平整體較高,和這些因素密切相關。2.在助人為樂、民族團結、孝敬長輩三個德育方面表現尤為突出。通過調查,在10個德育維度中,助人為樂、民族團結、孝敬長輩表現尤為突出。具體情況見表2通過個別訪談學生,咨詢相關領域專家,深入探究這幾個德育維度。助人為樂和他們信仰佛教有著極為密切的正相關,他們從小就和父母到寺院禮佛,接受喇嘛的佛教教誨,助人為樂多做善事。民族團結德育維度較高主要來自于學校的德育教育。老師們在德育課堂上經常告訴學生,他們能夠享受“三包政策”(包吃、包住、包基本學習費用)以及高中免費教育,[2]這和內地各省份無私援助是分不開的。每年國家對西藏都投入大量財力物力幫助西藏發展,同時在醫療、教育等民生領域上,更是實行“組團式援藏”,他們身邊就有許多漢族援藏老師[3]。孝敬長輩德育維度較高,這和藏民族文化傳統有很大關聯。從古至今,他們都保持著孝敬長輩這一優良的文化傳統。例如,在西藏各地市的公交車上,主動給老人讓座是極其普遍的現象。3.其他少數民族和藏族在德育方面的表現沒有差異。在西藏的少數民族中,藏族占據了絕大多數,其他少數民族(如門巴族、珞巴族)主要分布在林芝市下屬的縣[4]。他們和藏族有著密切的交往,受藏族的宗教文化影響很大,很多人也說藏語。從數據上來看,他們的德育平均分幾乎相同(藏族4.21、其他少數民族4.19),沒有達到統計學上的差異表現。
三、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問題
西藏的少數民族中學生德育水平整體較高,學生的德育素養普遍較好。同時,通過調查和實地訪談,也發現存在一些不足的問題,具體表現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部分學校對德育課不夠重視。通過調查和實地走訪,我們發現在個別初中學校,和語數外等學科相比,德育課處于邊緣化狀態,課時量嚴重不足。部分思政課老師由其他學科老師兼任,同時思政課大多由年齡較大快要退休的老教師充當。
(二)部分家長在孩子家庭德育教育方面嚴重缺失。通過個別訪談,我們發現部分家長在孩子家庭德育教育方面嚴重缺失[5]。在思想上,他們認為德育教育完全是學校和老師的事情,他們只要負責孩子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
(三)在部分基層農牧區,缺少政策宣傳和良好的社會德育輿論導向。通過調查,在部分基層農牧區,受種種條件限制,缺少政策宣傳和良好的社會德育輿論導向。眾所周知,良好的社會環境對人的教育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如果有良好的社會德育輿論導向,對基層農牧區的少數民族中學生德育培養是大有裨益的。四、關于西藏少數民族中學生德育現狀的對策建議針對少數民族中學生德育現狀存在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提高他們的德育素質,可以采取以下對策建議。(1)在學校教育中,要高度重視德育課的開展和高質量的實施。學生的德育素質提高首先來自于學校德育課高質量的開展,德育老師的正面教育無疑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這就要求學校開足開齊思政課,選拔優秀的思政老師進行授課,確保德育課高質量的開展,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同時,教育他們養成熱愛祖國、尊敬師長、誠實守信、助人為樂等中華民族傳統的優良品德。除此以外,要堅決杜絕擠占思政課的情況發生,讓思政課成為學生德育培養的主戰場。(2)家庭教育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提高學生德育素質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父母家人應該主動擔負起孩子“引路人”的作用[6]。學生在放學后以及假期中,和他們陪伴時間最多的當然是父母家人。父母對孩子的德育教育必不可少,同時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這就要求父母要為他們樹立正確的榜樣,讓德育教育貫穿在日常生活中。例如,在西藏的基層農牧區,雖然許多家長的教育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一直保持著孝敬父母的優良文化傳統,孩子們耳濡目染自然跟著模仿孝敬爺爺奶奶。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重視家庭德育對學生的培養,摒棄“德育教育只是學校老師的事”這種落后的思維方式。(3)在政策層面,應該繼續保持和營造“人人做先進,人人爭先進”的社會氛圍,特別在基層農牧區,應該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的社會輿論導向。在西藏,自治區政府出臺了許多的好政策,廣泛宣傳和鼓勵人們學先進做先進,設置了許多的先進榮譽稱號,例如,“先進雙聯戶”、“先進個人”、“先進僧尼”、“模范寺廟”、“民族團結模范家庭”等等[7]。同時,每年對先進個人、先進家庭、先進團體進行大規模的表彰和宣傳,營造了的良好的社會氛圍。在基層農牧區,我們應該補齊短板,加大宣傳力度,給農牧區的少數民族中學生們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促進他們德育水平在良好的社會環境中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楊叔子.才者德之資德者才之帥——談大學生的“德”[J].《中國高教研究》,2006(03):19.
[2]徐伍達.民主改革以來西藏農牧區歷史巨變[J].西藏研究,2019(02):46.
[3]王學男.教師多維融合:深化“組團式”教育人才援藏的核心[J].中國民族教育,2020(01):21.
[4]朱玉福.西藏門巴族、珞巴族特色經濟探討[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02):42.
[5]陳海濤.當代青少年家庭德育教育的現狀及對策[J].科技信息,2010(01):28.
[6]楊曉杰,呂守萍.家庭德育教育中的誤區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6(03):4.
[7]邱澤奇,許英康.“雙聯戶”:西藏自治區基層組織形式的創新[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7(01):51.
作者:羅玉正 單位:拉薩那曲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