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6 15:34:02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雙創教育分析3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從1990年開始。從2016年起,教育部要求所有的高校開設關于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課程。此后,各地高校積極貫徹落實國家政策,努力推進雙創教育?!盎ヂ摼W+”的概念從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后迅速進入社會各領域。到了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全面推進“互聯網+”,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使得信息技術與傳統行業實現了融合,與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更加緊密的結合,創造更多新的發展機會。因此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創新創業如何進一步發揮互聯網的優勢變得更為必要和重要。教育領域在2016年發布的《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和《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指導下,更加重視“互聯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合。各高校紛紛在雙創教育中開展理論與實踐的改革。
一、“互聯網+”背景下高職院校雙創教育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高職院校的雙創教育是為國家培養具有雙創思維和基本創業素養的人才。通過“互聯網+”去預測、分析和挖掘教育資源,可以取得有價值的信息,進行線下與線上相結合,深度融合進雙創教育。然而取得成績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制度保障、師資隊伍、課程體系等方面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創新創業教育的效果。
1.高職院校雙創教育保障機制不夠健全目前一些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師資隊伍、課程體系、資金支持、服務指導、場地設備等等方面的保障機制不夠健全,缺乏實踐基地、缺乏校外導師,缺乏政策宣傳等,影響了雙創教育的開展,也影響學生的創新創業積極性。
2.高職院校學生對雙創教育認識不足,學習主動性不夠高高職院校學生往往對雙創教育不太了解,很多學生認為創業很難,或者認為自己今后不準備創業,因此對課程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覺得創新創業課程只需要應付式的學習即可。沒有意識到隨著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發展,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能力、創業能力已經成為人才綜合素質的構成內容。
3.高職院校雙創教育師資結構較為單一雙創課程需要將理論和實踐緊密聯系。而很多高職院校的雙創課程往往由就業部門教師、輔導員或者行政人員擔任或兼任教師,既缺少實踐經驗,也缺乏專業背景,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紙上談兵。也有些高職院校逐漸引入專業教師任教雙創課程,但是專業教師通常沒有經過系統的創新創業教育培訓,由于教學習慣把這門課上成了專業課程的第二課堂。還有的高職院校缺乏實踐導師和企業導師,由于沒有創業者的言傳身教,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認識無法更深入一層。4.高職院校雙創教育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在多數高職院校,雙創教育課程都被設置成獨立的公共課程,或是與就業指導等相關課程融合在一起,構建了相對獨立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往往以通用類課程為主,與專業相結合的雙創課程內容較少。事實上創新創業本身與專業之間有天然的關聯性,需要建立在專業基礎上,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因此,雙創教育課程設置需要與專業進行融合,才能真正深入開展。
二、高職院校改革雙創教育的實踐探索
1.學校介紹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下文簡稱南洋學院)位于在長三角的歷史文化名城嘉興。學院在辦學過程中深化“校企合作+平臺”的產教融合機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1]先后榮獲全國民辦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指導服務獎等榮譽稱號。設有船舶與建筑分院等共7個教學單位;開設8大專業群共30個專業。建有8大實訓基地,19個實訓中心,134間實訓室,其中省級示范實訓基地4個,市級示范實訓基地2個。
2.完善雙創教育課程體系南洋學院在人才培養方案中納入雙創教育模塊,充分挖掘專業課程中的創新創業內容,實行專創融合,構建系統的雙創課程體系,并納入必修課,將其貫穿于大一至大三的全過程。在實踐教育體系方面,以實踐應用能力培養為主,在基礎實踐階段開辦“創業先鋒班”,培養實踐基本能力,在綜合提高階段舉辦“創客江湖”論壇,培養綜合實踐能力,分層次、分階段、全程貫穿雙創教育整個過程。
3.健全雙創教育師資隊伍南洋學院通過CAT、GCDF等專業培訓,先后培養18位從事雙創教學實踐活動的教師。此外大力引進36所、長三角研究院等專業技術人員、外部創客人才和優秀企業家作為創業導師,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方式參與雙創教育。[2]同時組織“創客江湖”校友返?;顒?,每月由一個分院承辦一期創客江湖,邀請成功創業的校友返校介紹經驗,提供實踐指導。2020年,南洋學院就業指導中心及草根創業學院舉行了第一批秀洲區大學生就業創業導師選拔會,最終通過篩選后39人入選導師庫。創業導師人選從事的行業涵蓋了電子商務、人力資源、投融資分析、知識產權、法律法規等多個領域。后續將通過采取創業實訓、創業講座、創業沙龍、項目評審、創業指導等多種形式,為創業企業和創業者提供公益性創業指導和服務。
4.打造創新創業平臺,建立優秀創客評價制度南洋學院經濟與管理分院相關專業于2017年著手打造創新創業平臺,總投資約為50萬元,建筑面積約為150平方、可同時容納學生66位、集創業測評和創業實訓軟件為一體的實訓室。主要開課對象為經濟與管理分院的各專業大二及大三學生,以及有需求的其他專業學生。自平臺運行以來,和平臺軟件提供商合作培養教師5名,學生畢業后自主創業人數較以往增長了10%。2019學年,南洋學院“秀·創空間”獲批區級眾創空間,圍繞文創、科創、數媒、電商、設計引進10余家企業入園,依托“福達BIM學院”等7個企業學院、“高新船艇先進制造技術協同創新中心”等2個平臺,進行相關技術開發和社會服務。近三年,各類技術創新與服務項目達40余項。2020年9月28日,嘉興市秀洲區大學生就業創業服務站落地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就業指導中心。服務站配備就業創業專職教師2名,校內兼職職業生涯規劃咨詢師25名,政府部門兼職導師14名,企業兼職導師25名。服務站開設專題講座,組織就業創業宣傳活動,提供免費個體職業生涯規劃、網絡咨詢和團體輔導等服務。南洋學院建立優秀創客評價制度,實施雙創與引智到崗的人才流動機制。并且為在校生提供產品化、產業化線下輔導平臺支持,為其正常孵化出爐提供免費辦理工商注冊登記執照,免費優質辦公場地等系列幫扶行動。
5.以賽事為引領,依托地方特色,與地方政府企業實現聯動南洋學院實行“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創、以賽促業”的引領體系,開展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浙江省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創新創業大賽以及浙江省職業院校“挑戰杯”創新創業競賽等賽事。同時通過“互聯網+”與嘉興市區域示范基地、兄弟高校和科研院所示范基地以及校企合作企業示范基地實行協同聯動,整合各項資源,全方位做好賽事服務工作,注重從賽事中總結經驗,逐步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創新創業輔導、創新成果轉化、創業孵化培育、眾創空間建設等綜合支持服務工作體系。嘉興市作為黨的誕生地,發揚紅船精神,自“十二五”以來,全面實施創新引領戰略,不斷優化創業創新環境,集聚創新資源和高端要素,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健全科技創新機制體制。大力發展聚焦集成電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新材料、新能源等創新型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重點產業和柔性電子、人工智能、動態感知等未來新興產業,加快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南洋學院依托地方特色,全面實行政校企三方合作,為地方經濟持續協調發展提供技術技能人才支撐,對接學院與企業的人才需求。每年均舉辦創業培訓班,培訓合格學生取得由嘉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頒發的SYB證書,在辦班中加強了培訓管理,注重培訓質量,取得創業實效。
6.成績與實效2020年南洋學院學生參加浙江省第七屆職業院?!疤魬鸨眲撔聞摌I競賽,獲大賽一等獎1項,大賽二等獎2項;參加第六屆浙江省海洋知識創新競賽,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參加浙江省第十二屆“挑戰杯·寧波江北”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獲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學院2020年11月成立了未來企業家協會,通過考察最終有意向成為創業者的學生共有50名。協會部門分為兩個中心:職能中心、活動中心。職能中心專門負責協會行政事務,活動中心專門負責協會活動以及創業團隊建設和管理、創業資料搜集和整理等事務。根據浙江省評估院人才培養質量調查結果,學院2018-2020屆畢業生創業率保持穩定。分別為0.53%,0.76%和0.52%。學院2018屆畢業生一年后創業率為6.18%。畢業生一年后創業率已連續五年超過全省平均。[3]
三、結語
大學生雙創教育是我國高質量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國家人才戰略目標的實現密切相關。嘉興南洋職業學院把雙創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統籌規劃,通過“互聯網+”,依托地方特色,實現了新突破,希望能夠為構建和完善“互聯網+”時代高職院校雙創教育體系提供參考。
作者:陳婕 單位: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
一、“互聯網+”的內涵與發展趨勢分析
(一)“互聯網+”的內涵2015年,“互聯網+”一詞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出現,此后一直都是社會各界重點關注的話題?!盎ヂ摼W+”核心點是互聯網,它是“互聯網+”的起點,“+”即加號,代表著添加與融合?!盎ヂ摼W+”即“互聯網+傳統行業”,但這并非機械的兩者相加,而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與工業、商業等產業進行深入融合。在新模式的不斷探索中,提升社會生產力和創造力,形成互聯網經濟發展新常態。“互聯網+”代表一種社會新形態,核心在創新,只有創新才能讓“+”有價值、有意義,才能構建未來產業新生態,推動社會經濟發展進步。
(二)“互聯網+”發展趨勢2015年7月,在《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了以“互聯網+”創業創新為首要行動的11項重點行動,這意味著“互聯網+”具有國家層面的戰略高度,意味著互聯網與各領域的融合發展有著廣闊前景。據《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藍皮書顯示,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3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8.6%,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隨著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不斷深化,以“互聯網+”為出發點的科技發展,正推動教育教學時間空間、內涵方法、交流方式等都在被重新定義與連接。馬克思主義理論認為,是否能推動生產力的發展是判斷生產關系先進落后的根本標準。高等教育也是如此,高等教育的質量提升就像是一種被解放了的生產力,通過現代科學技術變革高等教育生產關系,才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由之路。以“互聯網+”為依托,培養大學生雙創能力,激發其創新力與創造力,形成“互聯網+”新業態,推進畢業生更高質量創業就業儼然成為新的發展趨勢。
二、“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價值性
(一)激發社會雙創活力和建設新時代創新型國家的有效途徑創新創業作為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推動力,對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有重大意義?!盎ヂ摼W+”背景下,大學生將理論知識與雙創實踐相結合,有利于推動創新成果轉化與產學研深度融合,助力高校自我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緊密對接,有力促進了科技創新和產業模式的革新,推動行業領域的產業升級。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新興領域與“互聯網+”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激發科技人員、科研團體和中小微企業的雙創效能,構建公共文化發展新格局,傳遞社會公益力量,為實現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戰略目標匯聚更多專業化、年輕化、多元化的雙創力量。
(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優化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雙重需求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樹人。高校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衡量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標尺,要始終堅定為國育人才的立場,以立德為根本、以樹人為核心,將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創新創業教育中,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轉向為育人為本、全面發展,實現育人與發展的統一?!盎ヂ摼W+”時代,網絡技術不僅可以用來共享數字資源,豐富線上教學融合的模式,重構教育教學流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在“互聯網+教育”的背景下,高校轉變辦學思路,連接教育與社會,教育與實踐,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與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的優化雙重需求。
(三)加強個人素質能力培養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舉措高等教育不斷發展,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畢業生人數遠超過社會能提供的就業崗位。傳統的教育體系內容相對固化與穩定,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教育內容更加多元,如何讓知識內容豐富化、個性化是滿足教育需求的重要命題。結合社會化思維與社交網絡技術,能夠挖掘和整合在群體交互中的知識生成和內化,這對于提高學生對實踐化問題的解決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創新能力具有重大意義。在具體實施中,應利用大數據為學生提供最適合的成長路徑,通過大數據采集分析建立個性化的學習體系,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為他們展現自我風采、有效服務國家提供強有力支撐。
三、“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面臨的挑戰
(一)缺乏企業管理經驗,對行業認知力不足當今社會發展迅速,新鮮事物不斷涌現并通過網絡形式為大家所熟知。隨著高等教育的發展,大學生數量與日俱增,就業領域出現“供過于求”現象,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通過創業緩解就業壓力。事實上,大學生大多對企業管理知識,特別是資金利用、團隊管理、企業經營、宣傳推廣等工作沒有實戰經驗,想法過于理想化。由于對行業沒有充分的認知能力,也導致風險意識的缺乏,不能正確認識風險的存在,更不懂得采取全面有效的防范措施,一旦在創業過程中遭遇挫折,就會逐漸失去創業的熱情與積極性,最終不得不被迫選擇放棄。
(二)缺乏大力資金支持,資源整合能力不足大學生創業初期,資金是第一大難題,雖然有好項目,但因為資金鏈斷裂而無法繼續,很容易走向失敗。大學生創業資金來源主要有國家政策扶持、高校創業基金、銀行貸款和親情融資四種渠道。近幾來,國家不斷出臺扶持大學生雙創政策,父母及親友贊助也越來越樂于支持大學生創業。但是,無論是政策扶持、創業基金、銀行貸款還是親情融資,所能獲取的資金數量都非常有限,遠遠不能滿足創業啟動和運營對資金持續不斷的需求。在創業過程中,不僅需要啟動資金的支持,還需要創業者具有廣泛獲取創業、配置以及整合資源能力,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把資金投入、人員管理、技術開發、戰略規劃等多方面合力在一起,這本身就極具挑戰性。
(三)缺乏有效資源投入,創新創業教育機制不完善當前,社會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存在滯后性。雖然國家出臺了一系列“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扶持政策,但在具體實施落過程中很難滿足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際需要。“互聯網+”時代,傳統教育觀念根深蒂固,教師在進行雙創教學過程中仍然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上,而忽視了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培養。除此之外,創新創業課程往往由非專業老師兼任,授課教師可能沒有豐富的創新創業指導經驗。缺乏專業有效的教育資源投入,這也從側面反映了社會普遍缺乏對雙創教育的關注度與支持度。當理論不能轉化為實際效果,便失去了意義,也就很難真實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四、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現存的問題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薄弱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對大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也愈發地高。更高層次的就業就是創業,因此,高校要格外注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育。目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較低,同時院校缺乏創新創業課程設計。多數大學生覺得創業等于開公司,對創業沒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覺得創業壓力太大,缺乏創業激情和抱負。加之大學生主要以專業知識學習為主,不懂怎樣將專業知識與“互聯網”有機結合,缺乏創新創業主動性。
(二)缺少系統化的創新創業教育目前評價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還是以考核成績為主要依據,這與社會對大學生實踐能力的需求是相背離的,不利于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潛力。多數教師的教學模式及教學理念還是知識講授型,不能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革新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傳授的知識達不到理論技術創新的要求,也沒能精準把握社會與市場的需求。此外,專門開設創新創業課程的院校較少,并且因為就業指導教師實踐經驗不足,導致創新創業教育效率低,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無法得到提升。
(三)大學生學業壓力大欠缺創新創業動機大學生在校期間承受的學業壓力比較大,沒有多余的精力去參與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這不僅需要大學生具備較強的學習以及工作效率,更需要院校與企業給予大學生一定的激勵措施。因此,完善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激勵機制很有必要。對于在創新創業中表現出色的大學生,院校應當要給予一定的物質或是精神獎勵,通過這種正向的激勵機制,可以有效激發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的積極性。
五、“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應對策略分析
(一)有效提升大學生雙創能力將雙創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始末。大學生自身要想提升創新創業能力,必須具備創新思維,要把創新思維融入理論知識的學習中。高校要不斷豐富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的內容與形式,統籌規劃具體課程與創新創業課程的有效銜接。強化高校教師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能力培訓,轉換教學方法,推動教師把實踐經驗融入課堂教學。打造一批高校創新創業培訓活動品牌,創新培訓模式,面向大學生開展高質量的雙創培訓,豐富大學生雙創能力培養形式。建立以雙創為主導的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健全校校、校企、校地、校所協同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機制,打造一批創新創業教育特色示范課程。引導大學生借助互聯網技術積極參與雙創大賽等活動,采用多種模式進行能力培養實操鍛煉,增強大學生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
(二)落實大學生雙創財稅金融扶持政策加大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資金支持力度,設立創新創業教育專項資金。落細普惠財政政策,鼓勵金融機構依照可持續原則對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金融服務,解決大學生創業融資難題。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及貼息政策,降低貸款利率,簡化貸款申報審核流程,提高貸款便利性,支持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就業。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加快產品和服務創新,為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項目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務。引導社會資本支持大學生雙創項目,以市場化機制促進社會資源與大學生創新創業需求更好對接,讓社會資本充分參與到大學生創業項目始末,助力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健康成長。發揮財政政策作用,落實稅收政策,支持創業投資發展,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
(三)促進大學生雙創成果轉化完善大學生雙創成果轉化機制。設立專門的大學生雙創成果轉化服務機構,并建立雙創成果與相關行業產業對接發展長效機制,促進大學生雙創成果在有關行業企業的推廣與應用。高校要加強地方、企業和大學生雙創團隊合作對接,拓寬成果轉化渠道,為創新成果轉化和創業項目落地提供有力幫助。匯集政府、企業、高校及社會資源,加強對“互聯網+”大學生雙創大賽中項目后續跟蹤與支持,落實科技成果轉化相關優惠政策,推動一大批大賽優秀成果落地,支持獲獎項目成果轉化,形成良好的大學生創新創業示范效應。同時,要做好大學生雙創項目的產權確權、保護等工作,落實成果轉化獎勵和收益分配辦法。還要開設面向大學生的科技成果轉化培訓課程以強化成果轉化服務。
(四)打造“互聯網+”大學生雙創大賽品牌中國“互聯網+”大學生雙創大賽自2015年創辦以來,已迅速發展成為覆蓋面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創新創業比賽,極大調動了大學生創新創業積極性,培養了一大批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雙創青年。為了更好發揮大賽以賽促教、促學、促創的任務,要積極完善“互聯網+”大學生雙創大賽可持續發展機制。地方在國家政策支持下積極承辦大賽,落實配套支持政策和條件保障。支持企業與賽事合作聯動,拓寬辦賽資金籌措渠道,適當增加大賽冠名贊助經費額度。不斷豐富競賽內容和形式,鼓勵各學段學生積極參賽。打造創新創業大賽品牌。推行“互聯網+”大學生雙創大賽與各級各類雙創比賽聯動機制,推進大賽國際化進程,深化雙創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雙創教育品牌,為世界雙創領域提供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五、結語“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極具社會價值,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社會各界都要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大學生自身更要不斷增強創新創業意識、提升創新創業能力、賡續創新創業精神,立志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步貢獻力量。
作者:梁曉譚 楊乃坤 單位:沈陽工業大學
雙創教育分析3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作為新時代下的社會改革方向,對于高職教育教學也有很大的指示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生產方式逐漸轉變,由原來的“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這就表明國家需要更多的創新型人才來為社會發展提供動力,創新創業開始進入高校課程之中[1]。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創新創業課程成效顯著,然而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成為了新的時代背景,如何在這個背景下對高職創新創業教育實施改革,使得教學適應社會的要求,成為當前高職教學教育改革的首要問題。
1現今高職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目前,創新創業是社會關注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是教育教學的重點內容之一。然而在高職院校的實際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部分高職院校對于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不足,把創新創業認為是可有可無的課程,在實際的教學中出現課程設置不合理、課程時間不足、教師專業性較差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課程的有效建設;高職創新創業課程違背了創新的原意,不注重學生的思維啟發,而是通過固定的課程,以教師為主導,限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因此,為了更好適應“互聯網+”背景,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必須進行改革。
2“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重要意義
首先,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世界之間的交流融合逐漸加強,國家之間的競爭也在持續深入,為了提升我國綜合國力,除了生產力的發展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于人才的培養,只有這樣才能為國家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而高職院校的創辦宗旨就是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人才,因此必須注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業能力,為社會輸送創新創業型人才。同時創新創業本身也是在時代發展下提出的必然要求,如果不注重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容易造成與時代脫軌,影響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必須加強高職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其次,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持續上升,然而也存在經濟發展不平衡,尤其是地方發展不平衡的問題。根據相關研究數據表明,地方經濟發展與當地人才數量呈正相關,因此通過培養創新創業人才,可以有效提升地方經濟發展水平[2]。在高職教育教學過程中,適當融入地方經濟和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增強學生對于地方經濟發展的責任感。最后,創新創業不僅是一門課程,更是對學生思維的培養。通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夠幫助學生多角度地去看待事物,達到思想啟迪的效果,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創業活動,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危機處理能力,幫助學生將理論化為實踐。在高職教育教學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既能讓學生掌握多種創新創業知識與專業技能,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磨煉學生的意志,促進學生不斷實現自我提升。
3“互聯網+”背景下高職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途徑
3.1改革教育理念在傳統高職教育教學中,大多采用填鴨式教育,雖然可以在短期內使學生快速掌握相關知識,但長期發展下去,學生將不再積極主動思考,思維能力受到很大局限,這就違背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初衷。因此,必須促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轉變教育理念,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通過教育理念的轉變,實現師生之間的身份轉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則擔任引導者的角色,教學設計中以學生的活動為主,注重對學生的思維啟發,開展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去感悟、領會,將理論知識融會貫通,提升學習效率[3]?!盎ヂ摼W+”的發展使得教學方式發生了轉變,教學不再局限于課堂,而是能夠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地進行學習,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查漏補缺,教師也可以及時地為學生答疑解惑,有
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偠灾逃^念轉變的關鍵在于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幫助學生實現思維的拓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業能力。3.2利用“互聯網+”實現資源共享“互聯網+”使得人們之間的交流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達到及時的信息共享。教師可以通過網絡技術,搭建網絡平臺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便利,例如慕課,其本身就是一種網絡課程,優勢在于可以實現普通院校與名校之間教育資源的共享。因此,在高職創新創業教育中,可以采取慕課的形式進行教學,通過慕課使高職學生也能享受名校名師的教學,通過平臺與名校學生之間交流互動,實現彼此間思維碰撞,同時也讓高職學生明白與其的差距,激勵學生的學習[4]?!盎ヂ摼W+”時代背景下的資源共享還體現在學生可以通過網絡查詢自己所需的各種信息,不再需要翻閱大量的圖書才能獲得信息,大大節省了學生獲得知識的時間。但同樣需要注意的是,網絡上的信息真實性還有待商榷,學生要提高自己的辨別能力。
3.3提升教師專業素養現今高職創新創業課程中存在的一個明顯問題就是教師的專業性不足,由于學校對創新創業課程的重視不足或者專業人才的缺乏導致擔任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師專業性不足,教學效果受到影響,因此一定要加強高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擔任創新創業課程的教師首先要具備相關專業背景和豐富的專業知識技能,同時學校要注重對教師的培養,鼓勵教師參與社會的創新創業項目,增強自身的實踐經驗。創新創業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可以聘請社會創業成功人士擔任兼職教師,通過實際的案例講述,使創新創業不再局限于書本上的理論知識,通過榜樣示范的形式鼓勵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的實踐當中。高職院校要注重對于教師的培養,通過組織培訓會、交流會等形式,實現與其他院校之間的經驗交流,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實踐經驗,為創新創業教學提供支撐,促進課程深化改革[5]。
3.4鼓勵創新創業實踐在高職創新創業教育中,除了理論知識的教學之外,更重要的是對于理論的實踐,因此高職院校要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提供平臺,成立相關的獎勵機制,鼓勵學生參與實踐活動。例如,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相應的項目基金,學生可以自主撰寫創業項目并將其上報給學校,由教師以及專業人員評定方案的可行性,最后根據名次的不同分發創業項目基金[6]。學生可以使用這些資金來為自己的創業項目提供前期支持,這就是學校扶持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有效途徑。隨著學生創業活動的推進,學校還要安排隨訪,考察項目的開展情況并給予指導,全方面地幫助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除此之外,高職院校還可以開展各項創新創業活動,從模擬到實踐,逐步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
綜上所述,在高職院校中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如何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當下困擾著高職院校的重要問題。首先,學校必須對創新創業教育引起足夠重視,轉變教育理念,將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作為教學目標;其次,注重培養教師的專業素養,不斷增強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教師自身也要儲存豐富的經驗作為教學支撐,以創業事例作為吸引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第三,注重推動創新創業理念的落實,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鍛煉自身的創新創業能力,為自己的發展提供有力依據。只有使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適應“互聯網+”的背景,運用龐大的數據網絡為學生提供信息來源,才能更好地促進教學與社會的融合,讓高職院校真正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創新型人才,不斷推動社會的發展進步。
作者:趙守東 單位: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