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2 16:00:4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美術創作教學研究3篇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針對《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進行剖析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是根據學生自身發展的水平,對學科內容進行了分段設計。有的運用“綜合、探究”的學習方法,有的運用“思考、發散”的學習方法,這樣做都是為了指出教學的目標,那么再運用美術教育的媒介做記錄、整合以及表演和展示,通過結合其他學科的一些技能和知識,去感知其他學科和美術有著怎樣的聯系(1)。首先,在整個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育工作者要將學生定為中心,然后進行諸如彼此協作、情景會話等方式對學生去進行幫助和指導,利用課程有限的時間去充分的發揮學生的自主創造性,使得學生對所學的內容在腦海中能夠進行快速的建構,老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該活動的組織者和引領者,在整個教學的體系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次在美術的教材中涉及的知識,也不能是由教師進行單一的傳授,媒介也應該多樣化,應該由學生占據主導位置進行建構,使其融會貫通變成自己的知識(2)。
二、中小學美術創作教育發展的重要性
中小學的美術課堂是發展學生情感思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科目。中小學生的對知識先天所帶有的特性完全是可以通過后天地慢慢培養和磨合逐步去發展并壯大,并且學生智力具有的高低差異也同樣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進行改善,一幅美術創作作品的起稿到完善,是可以激發學生內心的成就感、幸福感的和自信心的,在一幅作品的創作中不單單是培養了學生動手的能力,更是對學生動腦觀察的能力進行了必要的訓練,在這一過程中它既能反映出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力,對知識的記憶力,對問題的想象力,對物品的創造力等,也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人格情操和性格的培養(3)。美術創作在學生的成長的過程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并且它也正在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一個必不可少的成分。
三、美術創作教育與學生成長的關心
努力激發中小學生對藝術創作的興趣,引領著學生的感知能力和發散思維的能力。然而美術教育工作者首先要通過自身的努力去挖掘藝術創作的本身具有怎樣的魅力,從而將這種魅力引進到教學中去,利用美麗元素手段開發學生對美術課堂的興趣,如果學生的創造力得不到很好的發展,那么他在未來的道路上并不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作家、詩人、藝術家或者是科學家。到現在為止,還是有人認為數學領域是用不到創作能力的,很顯然這就陷入了局部思考,一刀切的模式(4)。美術創作的發展深入對對任何人、任何學科自身的發展都是極其重要的。因為創作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心情,當他發揮想象力的同時也會感受到幸福感,學生的大腦有著無限的遐想,孩子的思想如神話般地豐富,每個孩子都是很聰明的,因為他們有著靈活的大腦與豐富的情感。四、美術創作與其他學科的聯系那么美術課堂的培養目的是什么?眾所周知,它是一門培養學生美得學科;是一門創造美、發現美,從而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增強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促使美術能夠更好的與其他學科銜接并且有助于更好的去學習其他學科。當今時代飛速發展,知識已經漸趨形成一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不論是文科、理科,包括各個學科之間都必然有著一定的聯系,所以,不同的學科之間正在慢慢滲透相互交融恰恰又是新世紀科學發展教育的一個重要突破和必然趨勢。那么,與之相適應的美術學科與其他各個學科之間的彼此滲透交融也逐漸演變成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將各門學科在發散思考方式、自主學習手段、實際操作技能以及該學科所屬知識背景等幾方面的教育教學要進行相互的滲透和交融,這樣既可以減少各個學科之間不必要的交叉重復,又可以有效地克服各個學科之間孤立無援,教師要思考怎樣更好的提高學生發散思考方式的多元化,掌握知識技能的整體化,才能更有利于切身的培養學生的動手動腦的實操能力和積極思考的創新能力(5)。
五、通過美術可以激發其他學科思維的開發
影響兒童美術創作力的個性特征包括:獨立性與創作力、觀察力與創造力、想象力、感受力、理解力、直覺、興趣、動機、思維品質、自我管理能力等。美術教師的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以及教學方法是多種多樣,極其富有變化的,那么對于美術創作教育本身,就可以利用與其他學科之間的關系將課堂的效率達到更完美的效果,而不是簡單的一刀切,哪科課程就應該在哪科課堂接收,世界萬物都是相互聯系、相互變化的,藝術創作也不例外。在美術的教育教學中,是蘊藏著極其多的奧妙,但是最關鍵的卻是需要美術教育工作者不斷探索與研究,使課堂變得多樣性,不枯燥、不乏味、生動活潑、有朝氣,當藝術創作教育成為一個學科出現在課堂上的時候,教師就要把本學科的內容與其他學科充分聯系在一起,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同時引領學生進行多方面學科的發展。
作者:史曉榮單位:新疆師范大學
美術創作教學研究2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高等美術教育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繁榮發展,專業美術教育領域人才輩出,在各自的崗位上作出了貢獻,我作為其中普通的一員,內心充滿了自豪。然而,出于從事美術教育四十余年的工作經歷所養成的職業本能,也本著對教育負責的態度,筆者也不斷地思考這些年來工作中的得失,發現在美術專業教學中存在這樣一些問題:許多學生在平時的創作中經常會出現創作觀念上的偏差;對現實生活的了解認識不足;對藝術的崇高性、嚴肅性不夠重視;情感空洞;尤其在創作選題上缺乏邊界意識,導致只能趕時髦、追風。這些情況的發生不是偶然的:一方面,由于當下的文化傳播泥沙俱下,消極文化對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由于在長期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和社會評價更多的在意于他們的考試成績,缺乏對品格教養和人文素質的引領,致使他們對生活缺乏深度認知,只能停留在表面。再加上很多學生在高考時只經過幾個月的應試短訓就考進大學,使得藝術創作對他們來說自然變成了陌生的話題。而且進入高校后,由于接受的主要是專業基礎能力的訓練,而關于藝術創作方面的課程相對較少,所以學生創作能力薄弱可以說是必然的。西方當代文化觀念隨著改革開放的大量涌入,使得我們的文化生態受到了巨大的沖擊和挑戰,加之先前長達十多年的文化真空,使得很多藝術家無從堅守,諸多方面只能向西方看齊,某些人成了西方當代文化的二道販子,良莠不分地把別人的東西原封不動地強行粘貼在我們的視野。他們雖然在藝術水準上非常平庸,但在利用宣傳和炒作上卻都是高手,這種行為的背后往往是藝術底線的不斷下沉。雖然不是主流,但曾一度混亂了藝術創作的風氣,甚至污染了我們的文化語境。這種現象一直延續下來影響至今,目前仍有一些學子無法厘清藝術作品的優劣,在不知不覺中走入藝術學習的誤區。而當一個藝術家放棄理想和責任,把藝術和金錢、名聲、地位捆綁在一起時,本身就是一種墮落。我們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有義務要求學生沉下心來,不斷豐富自己的學識,開拓眼界,加強對現實生活的深刻認知能力,提高文化辨識力,認真汲取經典文化的養分,尋找真正屬于自己的藝術路徑,以一顆虔誠的心面對自己的藝術生涯,扎扎實實地在藝術領域不斷耕耘。我們自身更要遵循“堅持以德樹人、以文化人,堅持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素養,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1]。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極其豐富的時代,由于獲取信息的便捷,使得學生往往遠離了現實生活。當下的社會環境使許多學生從來沒有真正深入生活,即便是來自鄉村的同學也不能體會父輩在田間地頭勞作的辛苦。他們在家庭的呵護下遠離社會,對生活缺少體悟和感受,手機成了他們聯絡世界的渠道。把網絡中的文化產品當作知識積累,這種在學習和創作的過程中過度依賴網絡的現象,致使一些學生對現實生活的體悟往往流于表面,難以深入。舉例來說,在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的時期,全國各地都在支援武漢,無數的抗疫英雄奮斗在生死攸關的第一線,他們的事跡深深感動了無數的國人,這當中也包括了許多的青年學子。
他們主動參與到歌頌英雄贊美社會制度的創作中,大量的美術作品通過各種媒體呈現給社會,對戰勝疫情起到了鼓舞士氣的作用。但回過頭來仔細地梳理,這當中有許多作品顯現出情感表達空洞,圖式概念雷同。這是因為他們從小到大一直處于一種模式化的學習狀態,一直生活在校園里,面對現實社會所發生的事件,在以藝術創作的方式進行表達時,難以找到與之對應的語境。在這一點上相比于老一代藝術家的認真深入生活,從生活中發掘美創造美,對生活深沉而厚重的體悟與感念相距甚遠。這也是當下年輕學子們必須要沉下心來認真學習和研究的。而如何引導學生們在藝術創作上從生活中汲取營養,豐沛他們的情感世界,建立有價值的精神家園,則是美術教育工作者最應該思考的問題。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的:“一切優秀的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優秀的文藝創作都為了人民?!保郏玻莺玫乃囆g創作不是平庸之為,必須要有崇高的人文情懷作為引領。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必須加強對學生道德修養和藝術修養的雙重建設,安下心來,踏踏實實體驗生活,理解人生,提煉情感,注入藝術。藝術的表達不但要有個人真誠的情感和態度,更要有人格追求的精神高度。同時也要在實際教學中將基礎課程與人文教養課程相融合,在傳授技術的同時也要全方位的提高學生的人格修養和藝術審美能力,既教書又育人。
說到底藝術教育是對人的全面教育,是對受教育者的藝術能力、藝術實施能力、藝術觀念、藝術修養以及文化立場覺悟等方面的教育,是完全開放的培養藝術人格和藝術技能的全方位教育體系。從專業理論知識教育上,要開拓學生視野,讓他們更深層次地了解藝術的真諦,全面地提升藝術修養和人格修養,加強對藝術作品所傳達的藝術觀念和審美理想的認知和判斷,提高他們的藝術價值觀。要解決這些問題,首要的一點還應該歸于我們如何通過經典的理解和傳承提升學生的文化品格;其次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對學生的創作理念和能力的培養也急需提高。藝術創作教學當然要給予學生自由,但在此前提下,教育者對學生的人格引領與示范也十分重要,人文修養,審美能力、創新理念和人生態度以及藝術創作的表達能力等等無一不是值得關注和作為的。我們課程設置現狀是專業基礎教育幾乎占據了教學的絕大部分,而對學生藝術創造思維和藝術鑒賞、藝術批評、藝術創作理論等相關方面的課程占比相對較少,實踐課未能合理地結合藝術思維和文化價值教育,理論和實踐相分離,針對藝術本質的深度思考與互動少見。
這是有待我們改善和加強的,如何合理地設計好創作課的比重和流程是十分必要的。專業美術教育屬于美育教育,也是意識形態范疇的教育。僅限于專業技術層面的培養往往會使學生在短期內能掌握某種技能,表面上看起來教學很有成就,學生也有顯著進步,其實這只是教學的表象。滿足于這種短期效應,勢必造成藝術學子們只動手不動腦,更何談藝術創作?;ヂ摼W時代各種文化潮流以及文化市場的紛繁雜亂,從有利的方面來說,開拓了學生的視野,使得他們可以較便利地得到大量信息;而弊端是由于年輕人缺清醒的文化判斷力,各種文化垃圾也會沉淀在他們的心里,面對一些怪異、荒誕、丑陋的文化習以為常;有些學生在藝術創作上缺乏深刻思考,對于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認知模糊,人云亦云。要知道每一件作品的背后都對應著創作者的靈魂,不知美丑盲目模仿,將西方當代藝術中與我們民族審美理想相對立的消極之作當成學習范本會斷送他們的藝術前程。如何幫助學生建立高尚的文化價值觀,這是我們每一個教育者的責任。在教學中加強對學生藝術審美能力的教育,讓他們有能力辨析出文化作品的優劣,能以理性客觀的文化態度冷靜地分析,綜合專業教育和人文引導,把傳統藝術當中經典的范例說深說透,把文化發展的脈絡結合社會歷史清晰地梳理給學生,讓學生學會在藝術創作上找到立足點,讓他們在傳統文化的長河中體悟到本民族文化的精神價值,并將其內化于心。
作為專業教育,我們不能在課堂上僅依靠圖片空洞地講述傳統,要把學生領進博物館和美術館,讓他們和經典直接對話,要讓習慣于用手機和電腦的學生知道屏幕不能傳達藝術作品的全部信息,電子圖片是完全無法傳達出藝術作品中蘊含的真誠的情感和有溫度的表達,更不能讓人感受到藝術經典當中所飽含的精神力量和深刻的文化價值。當他們擁有了鑒賞的能力和辨別的眼光,再面對作品反復體悟,方能較為深刻里理解作品中所蘊含的文化魅力,這種無聲的對話比聽講座都更有意義。學生們在與作品零距離的接觸中,在物我交融的情境里與經典對話會產生神奇的效應,這是一種神慧的對話,能使學生的心智得以升華,情感得以激活,遠離文字和語言所帶來的局限理解,從而開啟學生深層次的思考,幫助學生獲得關照現實的能力。中華文明有著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崇尚真善美是華夏文明的根基,也是中國教育的核心價值。在美術教育中如果背離了傳統的傳承必將導致文化的荒漠化。在浩瀚的中國美術史的長河中,先輩們留下了璀璨的文明印記。尤其在近百年的波瀾壯闊的歷史中,涌現出一大批優秀的藝術家:徐悲鴻、林風眠、劉海粟、齊白石、吳作人、董希文、黃賓虹、李可染、吳冠中等。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人格品質,那就是做人的風骨和高尚的情操以及堅定的信念,他們都心存民族大義,把個人審美理想與民族興亡緊密結合。
而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文化的發展空前繁榮,更是讓中國美術走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筆者有幸參加了新時期多項國家重大美術創作工程項目,其中涌現出一大批優秀作品,無一不是民族價值與個人價值的高度統一。遺憾的是這些重大項目幾乎清一色是中老年藝術家承擔的,鮮有青年藝術家的參與。這種現狀更迫切要求我們的美術教育培養出更多優秀的接班人,創造出屬于年輕人的時代精彩。再一方面,美術教育中文化價值觀的樹立,決定著學生未來的人生觀取向和個人價值的實現方式。正確樹立學生的文化價值觀是人格培養的第一要素。追求真善美,無論在何時何地都應該是文化價值培養的先決條件。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正確的文化價值觀的形成,必然決定未來學習與思考以及藝術活動的方向。因此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的藝術價值觀是專業美術教育的根本之所在,這要求我們在教學工作中必須下大力氣花硬功夫。讓學生能夠在接受專業教育的過程中,樹立崇高的文化理想和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引導學生虔誠地向傳統文化追尋精神價值,這是我們的方向和目標。近一百年中國的文化發生了巨大變革,尤其是近四十年的科技迅猛發展引發了經濟、文化乃至世界格局的巨變。文化傳播的手段和媒介已經超過了過往的任何一個時代。把傳統的藝術樣式融入當代人的智慧必將是我們在藝術創新上的重大機遇和挑戰。
比如在傳統的繪畫材料應用上拓展更新藝術載體,呈現出新時代科技與藝術并肩前行的現代高度,讓藝術樣式煥發出新的生命力量,這些都是藝術教育者需要完成的新命題。由此我們要明確的是美術教育是一個開放性的系統教育,我們不能僅僅依賴課堂來完成人才教育的核心任務,應該是對于學生藝術技能和藝術修養兩個層面的協同教育,忽視對創作者的藝術人格教育是不完整的,會導致我們培養的專業人才只有技能缺乏修養,很難在今后的藝術創作中有所作為,這是藝術教育中的“術”與“道”的核心問題。當然,在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我們也必須主動與外來先進文化交流對話,取長補短,這是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務實的態度。對于西方文化我們要采取批判與吸收并取的態度,鼓勵學生了解西方文化的歷史,從中提取出有價值的智慧,并將其為我所用,在文化的相互比較中建立學生在藝術學習上的高度自信,把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作為擔當。傳承中華文化的真善美的審美立場,“從倫理的觀點看,美,是一種善;從美感的觀點看,善,也是一種美?!保郏常葜袊默F代美術教育雖然已有近百年歷史,但由于戰亂和歷史的諸多原因,真正走向持續發展的過程,只是幾十年的時間。
我們要珍惜美術教育事業已經取得的成就,不斷提高教學水平和教學質量是我們的本分,培養出更多優秀美術創作人才是我們的擔當。年輕人的血液里繼承著中華民族真善美的基因和人文精神,他們是祖國文化事業的建設者,更是民族文化發展的未來。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建設好屬于我們時代的藝術文明,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和使命。讓我們共同為新時期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而不懈努力奮斗。
作者:趙振華 單位:滁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
美術創作教學研究3
一、美術課程對兒童審美感知能力的影響
1.審美感知能力的含義兒童的審美感知能力是一項純粹、原始的能力,三到六歲年齡階段的兒童的美術學習是一個發現世界、接受世界、探索世界的過程。
2.兒童審美感知能力的特點大部分兒童喜歡四處涂鴉,即使是僻靜的小路,他們也會在地面上、石頭上、沙灘里,用小石頭、小木條、小樹杈描繪自己的夢想、快樂、憂傷。兒童畫中簡單的形象、富有表現力的線條、大膽而夸張的顏色以及他們那種無意識的創作狀態,常常使成年人感到不可思議。兒童在生活中的藝術表現無處不在,只是人們缺少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環境對于兒童的刺激越豐富,兒童的體驗就越豐富,他們的感知能力也越強。當然,這一切不是短時間內的強制性教育的結果,教師要尊重每名兒童的生理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陶冶情操的過程。三到六歲年齡段的兒童正處于認識世界的階段,他們對世界上存在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心。之所以選擇這個年齡段的兒童開展研究和分析,是因為他們擁有與生俱來的感受美的能力。給兒童看一些不同的圖形圖案,兒童觀察美觀的圖形圖案的時間會比一些看起來不那么美觀的圖形圖案相對久一些;給他們看一些正常的人臉畫面和把五官位置弄錯的人臉畫面,他們關注正常人臉畫面的時間要比五官錯位的畫面時間要久一些。從三歲起,兒童開始對環境有審美方面的要求,即進入審美敏感期。人們會發現,許多兒童會變成一個完美主義者,倒礦泉水絕對不可以倒到杯子外面,書包一定要有型而不能松松垮垮,其學會了打扮自己,想要吸引其他人的注意。
3.美術課程對兒童審美感知能力的影響兒童對美的感受往往表現在顏色是否鮮艷明亮、形狀是否美觀好看等方面。兒童對繪畫并不陌生,早期的兒童繪畫經歷了涂鴉期和形象期兩個時期。對于這兩個時期的兒童來說,其只能畫出一些雜亂的點、線或者色塊。他們的涂鴉并沒有什么實在的意義,這個時期的兒童手部的肌肉功能沒有發育完全,手腦不夠協調。因此,這個階段美術課程的主要任務是讓兒童在各種各樣的美術趣味活動中體驗美,對美產生更科學的認識。教師要幫助兒童發現事物美的原因,理解其作品想要展現的意思,并針對兒童的年齡特點分階段實施針對性引導。在這個階段,教師要及時發現每位兒童喜歡的顏色、形狀和圖案等,尤其是對于色彩的熱愛。教師要從興趣入手,用色彩當作吸引眼球的誘餌,通過各種顏色對感官的刺激激發兒童的創作靈感。兒童學習美術可以鍛煉自身的觀察能力和感知能力,因為畫畫是一件需要用心的事情,這樣可以加強兒童對身邊事物的有意觀察,從而使其審美體驗更加深刻。
二、美術課程對兒童審美理解能力的影響
1.審美理解能力的含義審美理解是美感深化的表現和必要環節,能夠推動想象和聯想的展開,并促成藝術意蘊的升華。
2.兒童審美理解能力的特點根據三到六歲年齡段兒童的年齡特點,這個時期的兒童常常喜歡具有明快色彩的美術作品。抽象派因其大膽的色調、豐富的想象、夸張和變形等表現手法,更符合兒童天真爛漫、天馬行空的特點,因而容易被兒童接受。直線會給人一種穩重安靜的感覺,波浪線則會有上下起伏的動感。兒童美術教育往往通過向兒童展示豐富多彩的美術作品,給兒童帶來不同的審美體驗,從而完成其心靈的塑造。如,顏色中的冷暖會給人帶來視覺上的不同沖擊,暖色讓人興奮,冷色使人冷靜。色彩帶給人的視覺感受是十分直接的。如:火熱的紅色會讓人覺得興奮、刺激,也常常讓人可以聯想到太陽、火之類的事物;而冷靜的藍色則會讓人感到沉穩、理性,會讓人聯想到大海、藍天等;黑色會讓人感到惶恐和不安,讓人聯想到漆黑的夜晚。這些都是對色彩的理解,也能反映出兒童對客觀對象的不同理解。兒童的想法千奇百怪、天馬行空,是豐富多彩、自由自在的。給予兒童更多層次、更多角度的空間,可以激發兒童積極探索新事物的興趣,增強他們對美術作品學習和了解的主動性?!耙磺€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贝笕搜壑械氖澜缗c兒童眼中的世界具有天壤之別。如,《小王子》里面的主人公小王子在六歲時從一本書里看到一幅畫,十分喜歡,小王子覺得有意思極了,便自己用彩色蠟筆重新畫了一幅。他畫好后拿給大人看,大人卻對此不屑一顧。小王子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對事物的理解都會不同,而兒童的思維更加靈動跳躍、自由自在、不受束縛。
3.美術課程對兒童審美理解能力的影響每名兒童對美術作品都會有不同的理解、感受與體驗,當他積極表達出來后,教師需要及時給予評價。兒童的審美認知心理及時得到回復及肯定,可以開闊他們的視野,釋放他們的審美想象。對待兒童,人們要做到“六個有必要”:有必要學會尊重,有必要學會信任,有必要學會寬容,有必要學會理解,有必要學會激勵,有必要學會提醒。人們要鼓勵、保護每名兒童的天性,讓他們拿起畫筆在潔白的畫紙上暢所欲言,將內心最真實、最真摯的感受表達出來,這樣才會顯示出兒童繪畫的美學特征。作為欣賞者,人們要善于發現兒童繪畫作品中洋溢的熱情,他們用稚拙的線條、萌動的色彩以及他們的獨特方式表達著對世界的思考和觀察,這是他們獨特的認識活動。在此過程中,兒童內心的真實感受、對客觀事物的理解才能得到充分培養與發展。
三、美術課程對兒童審美創造能力的影響
1.審美創造能力的含義美術的審美創造能力即人在美術領域內表現出來的獨特的、杰出的、非凡并且具有價值的才能。創造能力并不是單一的能力,而是以創造性思維為中心的各種能力的整合。兒童用已經學會的知識重新分類并組織轉換,再通過豐富的想象,創作出一幅精美的作品。
2.美術課程對兒童審美創造能力的影響繪畫不是一味的復制,沒有什么一成不變的東西可以束縛兒童的創造能力。兒童美術課程的目的是提高兒童的創造能力,充分激發兒童的想象力。教師不能將自己的主觀意志強加于學生,要尊重每名兒童的個性,讓他們敢于想象、敢于表達、敢于創新。
四、在美術課程中提高兒童審美能力的措施
1.創設趣味性的游戲環境教師可以創設各種形式的展覽,通過貼、懸掛、折疊、拼湊等形式,讓兒童從多角度主動探索和發現美的存在,在環境中感受美,體驗創作的成就感。
2.融入生活的美術欣賞教師要多采用發散思維訓練,引導學生針對某一物品的實用性進行廣泛拓展,盡可能多地設想該物品的用途。如《有趣的牙刷》一課,教師讓兒童收集各種各樣不同樣式的牙刷,從牙刷的造型、圖案等,結合刷牙的良好生活習慣,讓兒童明白愛護牙齒的重要性。此外,教師還可以教育兒童廢舊牙刷不要丟掉,可以廢物利用,用來刷鞋子,讓兒童發現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
3.欣賞與評價優秀美術作品兒童的繪畫創作需要經過幾個不同的發展階段,如涂鴉期、象征期、圖式期、寫實期等。在涂鴉期階段,兒童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他們也許會跟小花小草交談。這個時期的美術教育主要是協調兒童的手腦平衡感。象征期的兒童會依據自己的記憶創造符號,如他畫的是一個三角形,他會認為這代表一塊三明治。當然,象征期還分為前期和后期。在后期,隨著兒童視野的不斷開闊,其各個領域的能力也在不斷進步,此時的兒童的感覺比較靈敏,能夠產生完整結構的記憶,并能憑借腦海中已有的記憶把自己親眼所看到的事物通過繪畫的方式展現出來。有一些心理學家認為,五歲以前是兒童的一個創作高峰期。圖式期分為圖式前期和圖式后期,這個階段兒童的繪畫創作開始變得復雜。兒童開始學會在繪畫創作過程中適當增加一些感情色彩和自己的理解,不再僅僅是對記憶的重復。其在繪畫中開始出現更豐富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開始運用多樣的繪畫手法和視角等,作品的想象力十分豐富。最后進入寫實期,這個階段的兒童開始出現寫實傾向。兒童開始在自己的腦海中建立充分的構想,并且形成了自己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他們開始對一些美術作品有了自己獨特而新穎的觀點,對客觀現象開展獨立的探索。因此,教師在兒童三到六歲這個階段可以采用頭腦風暴法培養思維創造力。該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運用集思廣益的形式,使兒童在一定的時間內迅速通過聯想產生更多的想法。教師要鼓勵兒童大膽抒發對美術作品的見解,暢所欲言。
4.啟發兒童大膽創造教師要做有心人,及時發現每一位兒童的可取之處,在看、聽、說中增進兒童對美的感知,深化并引導兒童對美的理解,最后激發兒童的創作欲望。在玩耍中學習美術,在學習美術中玩耍,讓每一位兒童發自內心地愛上美術,努力發現美,積極創造美。結語現階段的美術課程除了提供對兒童美術理論知識方面的教育,也注重綜合實踐能力的鍛煉和審美意識的培養,使兒童形成初步的審美觀,在培養其觀察力、記憶力、創造力、審美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文雯.淺析小學美術教學中藝術審美能力的培養.藝術科技,2017(11).
[2]王靜.兒童美術教育中教學素材多樣性的研究.智庫時代,2017(12).
[3]王松光.主題統領校本課程,素養引領學生發展——基于核心素養的主題綜合課程開發研究.華夏教師,2017(11).
[4]宋靜燕.淺談美術活動生活化的策略.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0).
[5]楊帆,李慧真.核心素養下桂林本土美術課程資源整合的策略研究.藝術教育,2017(10).
[6]蒲亞莉.實現美術教育審美價值的策略.美術教育研究,2017(18).
[7]葉丹.淺析美術教學中的作品欣賞.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10).
作者:張劍楠 單位:云南大學職業與繼續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