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9 15:23:13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播音主持技巧分析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在新媒體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以廣播、電視為代表的傳統媒體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危機。廣播與其他媒體存在較大的差異,聲音是其傳遞信息的唯一方式,這使得廣播節目被賦予了陪伴性的特征。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當中,廣播節目的受眾呈現出了老齡化的發展態勢,而現如今廣播節目也成為了許多年輕人身邊的信息載體,我們需要在原有的基礎之上不斷強化廣播電臺播音主持的技巧,使之彰顯出更加明確的特色,才能夠贏得更多受眾的青睞。在下文中,我們就具體對于新媒體視域下廣播電臺播音主持的技巧與特點開展分析。
一、新媒體視域下廣播電臺播音主持的技巧
(一)良好的表現力和語言節奏廣播電臺播音主持需要運用自身對于聲音的把控力,讓受眾能夠從聲音中感受到舒適感、放松感和自然感。部分主持人擁有著先天較好的音色,這使其能夠在播音主持領域中脫穎而出,但更加重要的是靈活運用因素,讓聲音成為自己的一張名片,提高聲音的辨識度。同時,還要合理控制播音的語速和節奏,用自己的聲音突出節目的重點,便于受眾捕捉關鍵內容,吸引受眾的注意力,激發受眾獲取信息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避免受眾遺漏掉價值度較高的內容。
(二)生活化的技巧和豐富情感廣播電臺節目中的大部分素材都來源于日常生活當中,這就要求播音主持人員在日常工作中也能夠展現更多生活化的內容,將更加豐富的情感投入到節目當中。廣播節目唯一的信息傳遞載體即聲音,如果播音主持人所運用的語言過于單一或蒼白,那么則無法傳遞給聽眾足夠的信息,也無法使聽眾在頭腦中形成立體的畫面。同時,播音主持工作能否贏得廣大受眾的認可,很大程度上與播音主持能否與受眾心目中的情感契合或是能否激發受眾的情感有著直接的關系,更具親和力的語言表達往往更容易提高聽眾的代入感,使其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播音主持人需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政治素養,堅守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會從日常生活中汲取有價值的信息,從點滴的小事入手,關注細微的情感變化,主動拉近與聽眾之間的距離。除此之外,聲音不同于文字,除了具備信息傳播的功能之外,語氣、語調、重音等都能夠展現播音主持人的情感,播音主持人員應主動參與到節目信息收集與整理的過程中,通過了解更多與播音主題相關的內容,更好地釋放情感,使廣播節目能夠產生更強大的感染力,從而傳遞更加正確的輿論導向。
(三)多元化的經驗和生活閱歷對于一名優秀的播音主持人員而言,播音并非是需要完成的任務或是一項模式化的工作,而是與受眾進行互助和溝通的過程,播音主持人員需要運用自身的信息敏感度,結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積累下來的經驗,彰顯個人的生活閱歷。首先,播音主持人員在圍繞著某一話題進行討論時,播音主持的內容不能完全局限于某一方面,適當的拓展和延伸,并從不同的角度上對于話題內容予以論證,更容易體現節目內容的豐富性,也能夠有效提升播音主持工作的開展質量。其次,在播音主持工作開展的過程當中,難免會出現一些突發狀況,而對于廣播節目的受眾而言,他們看不到現場出現了何種問題,如果出現了異常的聲音或是聲音空白,都會極大程度上影響節目最終的呈現質量。播音主持人員在擁有較為豐富的工作經驗后,往往更能夠靈活地應對突發現象,結合現實發生的情況進行節目話題的延伸,部分優秀的主持人員甚至能夠控制串場詞占據的時間,以保證節目每一流程的順利推進。另外,無論是在何種情況下,播音主持人員的語言表達都必須做到專業、明確,不可以使用過于口語化的詞匯,更不能出現口頭禪、有歧義的表達,以便充分確保播音主持運用的語言的客觀性和嚴謹度。
二、新媒體視域下廣播電臺播音主持的特點
(一)真實性和高效性無論是在何種情況下,廣播電臺都應當將社會責任感放在首位,所有面向受眾傳遞的信息都必須真實可靠,堅決杜絕虛假信息的出現,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體現廣播電視節目所具備的服務性特征,才能更好地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大部分廣播電臺的播音內容都需要經過層層審核才有機會被受眾所獲知,播音主持人員可以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但不可在節目當中過多地凸顯個人情感,每個觀點的傳遞都要經得起受眾的深度思考和斟酌。另外,能夠引起受眾興趣的播音主持內容除了蘊含某種情懷、符合特定時間點的信息傳播需求的內容之外,多半為新近發生的事實,播音主持人員需要緊跟時代發展潮流,主動了解新鮮事物,學會接受新的觀點,尤其是對于近期發生的大事件或是民眾普遍關注的事件,除了要了解事件本身的內容之外,也需要對于相關事件或時間背景進行適當了解,形成一體化的信息脈絡,以便更好地滿足受眾的知情權和好奇心。
(二)簡潔性和親切感播音主持人員負責的工作中,很大一部分內容是圍繞著主題進行延伸,并將節目線索牢牢串聯在一起,因此,播音主持人也是連接受眾與廣播節目之間的橋梁。在新媒體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急劇增加,這使得信息呈現方式本就不具備明顯優勢的廣播處在了信息傳播的劣勢地位,但這并不意味著廣播電臺的發展會長期低迷,因廣播具備陪伴性的特征,對受眾提出的要求并不高,無論受眾的綜合素養如何,聲音都是其能夠獲得信息的便捷方式,加之隨著私家車數量的急劇增加,使得廣播擁有了更加穩定的受眾群體。對于許多受眾而言,廣播具備的最主要的價值就在于緩解壓力、消磨時間、消除孤獨,因此,播音主持應當避免將過于復雜和冗長的信息帶給受眾,而是應當盡可能地體現親切感,營造一種類似于面對面交流的環境,用溫暖的聲音貼近受眾的內心,把握受眾普遍關注的話題,適當地融入評論性的內容,賦予播音主持內容更加豐富的價值,同時也使廣播節目能夠呈現出更加明顯的輿論引導特征。
(三)獨特性和創新性最初在電視媒體出現之時,廣播媒體曾陷入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瓶頸期,我們不能否認每種媒體都有著其獨具特色的信息傳播優勢,但也不能忽視在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臺及廣播電臺播音主持面臨的發展劣勢。廣播電臺的播音主持人需要將廣播電臺的獨特性凸顯出來,讓聲音能夠承載更多的想象力,讓聲音能夠延伸出更強的畫面感?,F如今,廣播電臺播音主持會結合其他輔助的聲音,強化對于受眾的吸引力,同時恰當的信息報道切入點和觀點呈現,也能夠增加播音主持的層次感和獨特性。除此之外,播音主持工作需要不斷地創新,以更好地滿足受眾的需求。播音主持人在運用自身積累下來的工作經驗的同時,也使得播音主持節目的呈現方式更加多元化,賦予了播音主持領域更加顯著的時代性特征。先進技術設備的應用提高了播音主持聲音的清晰度和磁性,這為聲音的高質量傳遞提供了更加充足的技術支持,也更有助于為廣播電臺節目的制作增加點綴、凸顯亮點。
結語
綜上所述,播音主持工作是廣播電臺節目呈現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部分,對助力廣播領域的發展而言,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如今,我們正處于新媒體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需要結合與時俱進的發展需求,重新看待廣播電臺的播音主持工作,凸顯廣播電臺播音主持具備的真實性、高效性、簡潔性、親切感、獨特性和創新性等多重特征,捕捉播音主持的技巧點,為廣播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多助力。從創新發展的角度上來看,無論是現階段的小的發展目標的實現,還是長遠的大目標的踐行,都需要廣播電臺播音主持人員通過運用良好的表現力和語言節奏、生活化的技巧和豐富情感、多元化的經驗和生活閱歷,賦予廣播電臺播音主持更加深厚的內涵,使之能夠贏得更多受眾的喜愛,更好地服務于廣大受眾,逐步攻克競爭與發展中面臨的問題,贏得更加有利的發展空間。
作者:戴巧玲 單位:江西藝術職業學院
播音主持技巧分析2
一切事業的發展都離不開人才,而人才的培養方式直接影響到人才最終的能力素質。在數字化和網絡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國內媒體的生態環境發生了巨大改變,傳統媒體的運營模式已無法完全滿足社會發展和受眾的需求。傳統媒介間的融合,傳統媒介與網絡新媒體的融合成為傳媒產業今后發展的關鍵。在這一大趨勢下,所有傳媒工作者包括播音員主持人都應在業務上轉型升級,以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而播音員主持人專業培訓的不斷創新和完善,將成為決定主持人能否成功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與能力的重要因素。
一、創新播音員主持人人才培養方式的必要性
媒介融合指的是傳統媒介的紙媒、廣播電視以及網絡資訊渠道相融合,以達到相互補充,資源共享,最大限度地發揮紙媒的深度、視頻的直觀、網絡的迅捷等各種媒介的固有優勢,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報道新聞資訊,并通過更多的傳播渠道將訊息發送給更多受眾的目的[1]。在網絡資訊高速發展的今天,媒體融合是我國當前以及今后傳媒產業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近年來,我國廣播電視事業隨著社會經濟同步快速發展,播音員主持人的數量也日益增多,已基本達到了飽和狀態。但在數量增多的同時,播音員主持人的綜合素質并沒有明顯提高。很多主持人雖然播音能力較強,業務不俗,但文化內涵不足,脫稿表達能力較差,有時會出現言之無物、詞不達意等情況。這種“照本宣科式”的主持人顯然已不能適應當今傳媒的競爭格局。還有一些主持人會出現不分場合,言語不得體,儀態有問題,隨機應變能力弱、共情能力差等諸多問題。因此,通過學習和培訓提升播音員主持人的綜合素質就顯得尤為迫切了。網絡傳播技術的發展對傳統媒介環境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將網絡技術融合進傳統媒體,是傳媒產業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媒體融合也對傳統媒體從業人員尤其是播音員主持人的綜合素質與能力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從長遠看,多元化的綜合素質是對播音員主持人職業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當前以及今后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育和培訓工作的主要目標;創新完善原有的人才培養方式和內容,堅持以創新為中心,以培育核心能力為中心,以技術更新為中心,在播音主持類專業的培訓中,把握好教學內容,提升對新媒體和“新變化”的重視程度,激發學員對學科培養目標的基本認識,不斷學習和吸收新領域出現的新知識,從而培養出具有優秀專業基礎素質和人格魅力、節目直播現場把控能力、與嘉賓觀眾互動能力、新媒體技術應用能力、多渠道傳播能力的適應融媒體時代的高素質播音主持[2]。
二、新時期對播音員主持人人才發展的要求
首先,在融媒體環境下,傳媒產業的發展要求播音員主持人對新媒體技術和傳播方式有更高的接受能力。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網絡資訊、短視頻、直播等多種新型傳播形式不斷涌現。這就要求新時期的播音員主持人必須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既要注重傳統媒體播音主持的基礎專業能力,又要學會并掌握新媒介的知識與技巧,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其次,新時期的播音員主持人必須適應新媒體時代特征。融媒時代,各類新型媒介與傳統媒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對媒介的適應性要求極高,掌握各類媒介知識與技巧,并不斷豐富自身,就需要不斷地研究和運用新型媒介。再次,在融媒體環境下,播音員主持人應具有綜合各種媒介資源的素質。在融媒體發展過程中,融媒體需要整合多種媒介資源,充分發揮其各自作用,才能產生更多的具有廣度和深度的內容。所以,新時期的播音員主持人應具有整合多種媒介的綜合素質,并能充分運用多種媒介的優勢,以促進個人與融媒體的共同發展。
三、播音員主持人人才培養方式存在的問題
(一)培養目標設置有待調整當前,播音員主持人的培養主要是通過普通高校的播音主持專業院系和一些相關的培訓機構來進行。這些院系和培訓機構在培養目標的設置方面,基本還是在遵循傳統模式和內容。夯實業務能力基本功是必然要求,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種人才培養模式過于注重播音技巧能力的提升,但在農業、人文、社會、經濟與科技等層面上,播音員主持人的文化內涵就顯得有幾分欠缺了,這就造成很多知名主播反而不是科班出身的現象。
(二)教學內容設置同質化在我國大約300所普通高校播音主持院系中,課程內容設置大體相同,多為語音、發聲、口才、表達這樣的基礎理論知識。這種同質化培養模式不利于發揮各個高校的不同優勢,所培養出來的“標準化人才”,難以滿足當前傳媒產業對多樣化人才的需求。因此很難勝任諸如財經、農林、軍事等專業頻道、專業欄目的播音主持工作,無法適應當前“分眾化”發展態勢,也不能勝任類似“讀書”、“專家訪談”這樣對知識儲備要求較高欄目的主持工作,這對主持人自身的成長影響巨大。
(三)有些主教材內容更新不及時以《實用播音教程》為例,它是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的,為大部分高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和培訓所采用[3]。這本教材所講的大多是傳統媒體播音主持教學培訓適用的內容,雖然為培養播音員主持人人才的基本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對當前新媒體、自媒體快速發展的新形勢、新態勢、新要求缺少介紹。類似這種內容的缺失,很可能影響新時期高素質復合型播音主持人才的培養。(四)缺乏實踐經驗在院系負責一線教育培訓的教師,很多缺乏傳媒企業尤其是新媒體領域的實際工作經驗,只能憑借理論知識和一些間接認識來講課。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等諸多因素,學員又無法像以往那樣進入各廣電系統或新媒平臺進行實習,沒有實踐經驗,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五)評價體系過于簡單不全面當前國內的播音主持專業對于學員知識的廣博度、網絡傳媒的了解掌握度、應變能力和現場把控能力等,沒有形成具體的評價標準,這就使得學員在提升綜合素質方面缺乏動力,也很難達到融媒體時代對主持人的素質要求。
四、新時期播音主持人才培養策略
(一)側重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傳媒行業對人才的要求是播音員主持人人才培養的“小”目標。在專業不輟的“大”前提下,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院系或培訓機構,應在培養學員基本職業技能:吐字歸音、新聞播報、朗讀、語言表達的同時,加強復合型播音員主持人人才的培養,并建立相應的評價機制。融媒體時代,傳統的播音員主持人已經飽和,“讀稿式”的主持人已不具備競爭優勢。在新媒體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市場需要的是臺前能采訪、能直播、能主持,幕后能編輯、懂傳播、熟練掌握新式設備的多面手主持人[4]。網絡資訊的出現,使得信息傳播方式和速度都發生了巨大改變,也使得受眾對播音主持技能的需求從單一化走向多維度,因此必須重視主持人才的綜合素質。央視2019年度主持人大賽明確要求,綜合素質與現場能力是新的重要評價指標。今年7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兩位新生代主持人分別考取北大和清華研究生新聞的推出,再次印證了這個觀點。所以,在對播音員主持人人才培訓計劃進行改革時,要注重實際操作,可以多組織專業性、高水平的競賽,以賽促學,使學員在競賽壓力下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技能,不斷累積實戰經驗,并加大實習在教學培訓中的比重,提高“采編播寫”的整體素質。網絡傳播能力是當前傳媒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現在的年輕人是伴隨著網絡發展成長起來的,他們對網絡并不陌生,對網絡生態也非常熟悉,缺乏的只是正確的引導。應鼓勵學員參與網絡直播練習,培養掌握節奏、設置內容、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技巧。職業培訓要根據學員的不同愛好,不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以激發他們的潛能。比如喜歡運動的學員,可以模擬解說體育賽事;對于喜歡化妝的女性,可以在網上模擬美容訪談類節目;聲音有特點的學員,可以鼓勵他們開設配音賬號等,將他們的專業知識與各自的優勢相結合,主動從實踐經驗中吸取養分,獲得經驗,從而使自己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
(二)加強橫向知識的掌握一個優秀的播音員主持人所表現出來的睿智、博學、健談、游刃有余等人格魅力是以豐富知識儲備作為支撐的。所以,培養優秀的播音員主持人,除了本專業的知識之外,還需加強橫向知識的掌握,要涉獵廣:如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歷史、文學、藝術、旅游、農牧漁業等眾多領域,以增加播音員主持人知識面的寬度和廣度。在學習各種類別的知識時,可以根據個人愛好,對其中某幾個領域、某幾個分支的知識進行深入學習,并結合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要求進行融會貫通,以提升主持人的文化內涵,成為多領域的“雜家”和某一領域的“專家”。
(三)思維辨析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個優秀的播音員主持人應具備對問題的敏銳感,能夠從不同角度看到深層次問題,能夠辨析事物的實質,還要具備對問題有獨到見解,以及深入淺出對外報道的能力[5]。思維能力和辨析能力能夠反映一位主持人的整體素質和能力水平,也決定著資訊傳播的水平,有深度、有溫度、有寬度的報道,很容易形成受眾轉發的口碑效應。這就需要培養主持人勤于學習、勤于吸取、勤于思考的良好習慣,勇于突破傳統,學會多維度觀察,善于運用發散性思維,增強思考的靈活性,使傳播的范圍更廣、內容更全面、深度更大。目前,新一代播音員主持人已經成長起來,由于年齡和閱歷的限制,很多學員對信息的思考還停留在表面,思維不夠深入。所以,要培養學員的自主思維以及深度發掘和重視細節的能力,以便在今后的報導實踐中,保持對新聞的敏感度,通過捕捉細節打動觀眾,并以自己獨特的見解激發共鳴,展現內容。在培訓實踐中,要始終引導學員進行深度學習和研究,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從而全面提升自身素質,提高競爭力。在此過程中,要充分運用網絡知識和校園設施,加強自己的審美與創新,努力提高自身邏輯與條理表達能力,使自己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傊?,思辨能力的培養對于播音員主持人的職業發展十分重要。
(四)注重主持人自身魅力的培養主持人是欄目與觀眾之間溝通的橋梁。同時,要盡量搭建的還有與觀眾之間的感情紐帶。在播音員主持人的教學培訓中,應注重學員人格魅力和個人風格的形成,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展現自身魅力,從而形成自己的表現形式,塑造自己的個性風格,真誠表達,防止缺少感情溝通的淺層次交流。而節目方面,也要契合觀眾的需求和內心感受,使觀眾與節目內容產生情感共鳴,以個人魅力烘托節目的感染力和引導力,從而使其成為高品質欄目。與此同時,在個人魅力的塑造中,要盡量避免“表演”的痕跡,把握好與觀眾交流互動的節奏,使觀眾充分體會到主持人的溫暖、真摯與控場能力。
五、結語
媒體融合發展是保障我國傳媒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它促使播音員主持人從傳統的單一技能型向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轉變,這一轉變過程既有挑戰又有機遇,同時也對播音員主持人的人才培養事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融媒體時代,在播音主持業內將出現單一技能型“人才飽和”與復合型“人才缺乏”并存的狀態,使得播音員主持人人才培養方式的改變勢在必行。在這種形勢下,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教學培訓部門應與時俱進,解決好存在的實際問題,完善培養方式和評價體系,加強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力度,這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張永萍 單位:黑龍江廣播電視臺
播音主持技巧分析3
一、引言
信息技術、互聯網技術的發展,推動時代進步與發展,新媒體時代隨之而來。實際上,新媒體是相對于傳統媒體而言的,與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的傳播形式更加多樣化、傳播內容更及時。新媒體的實時交流的特點,使廣大受眾都可以利用互聯網發聲。由于新媒體具有很多獨特之處,因此一出現就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與利用,其在信息傳播方面的優勢、特點,使其得到了廣大受眾的認可。新媒體發展具備諸多優勢,同時給傳統媒體造成了巨大沖擊[1]。新媒體時代對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提高,傳統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已經無法適用,想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積極優化與調整教學方案。本文分析新媒體時代對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新要求,總結新媒體時代背景下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創新的必要性。結合當前播音主持專業教學的實際情況,探索教學創新方案,為切實做好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創新提供借鑒。
二、新媒體時代對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新要求
由于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速度加快,加上大眾對播音主持質量的要求不斷提升,因此新媒體時代對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要求也隨之提高。
(一)要求從業者具備更強的新聞敏感性新媒體時代加快了信息傳播速度,新聞發生以后,搶占熱搜、第一時間報道,對媒體發展有重要意義。因此,播音主持應有較強的新聞敏感性,能夠做到準確、及時、高效地傳播信息。傳統媒體雖然也要求播音主持專業人員有一定的新聞敏感性,但對信息的時效性、及時性要求并不是很高,因此即便是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新聞敏感性不足,對播音主持工作的影響也不大。但在新媒體時代,時間是信息傳播的關鍵,也是媒體搶占先機的根本,因此要求從業者有更強的新聞敏感性,這樣才能保障媒體報道的及時性。
(二)要求從業者掌握應用新媒體的技巧與傳統媒體時代不同,新媒體時代信息量巨大,但存在很多無用信息,對播音主持專業人員而言,不僅要有較強的新聞敏感性,能夠及時發現新聞,還要學會從諸多新聞中篩選出真正有價值的信息,并對篩選的新聞信息進行跟蹤報道。想要做到這一點,要求播音主持專業人員了解新媒體的特點,并掌握新媒體的應用技巧,這樣才能快速篩選節目所需信息,在諸多信息中挖掘出自身所需的有價值的新聞。若缺乏這方面的能力,播音主持專業人員在收集新聞信息的過程中就會浪費較多的時間,影響工作效率,難以制作出受眾感興趣的新聞報道。
(三)要求從業者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新媒體時代的信息量巨大,播音主持專業人員必須有將信息內容準確、有效地傳遞給受眾的能力,使廣大受眾能夠在新聞報道中快速提取自己所需的信息。除此以外,新媒體時代的特殊性,要求播音主持專業人員不能僅具備某一方面的能力,而是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和較高的素質,如信息收集、利用,新媒體熱點捕捉、熱點走向分析等能力。同時,播音主持專業人員還應熟悉現代信息技術,能夠熟練應用信息技術,為做好播音主持工作提供更多支撐。如果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專業人員僅具備某一方面的能力,那就很難在工作中取得突破。
三、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創新的必要性
受眾對播音主持的要求提升,為給受眾提供優質的節目,應改變傳統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創新教學模式,這樣才能培養出優秀的播音主持專業人才。
(一)培養優秀播音主持人才的必然要求新媒體時代對播音主持節目的制作提出了新要求,播音主持專業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新聞敏感性,并有較強的綜合能力,這是制作優秀節目的關鍵。傳統播音主持專業教學雖然可以培養適合傳統媒體發展所需的人才,但這些人才已經無法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要求。如在新聞敏感性方面,傳統媒體時代對播音主持專業人員這方面的要求不高,因此在教學中對這方面的重視度也不高。但在新媒體時代,若播音主持專業人員不具備較強的新聞敏感性,想要制作出適應新媒體時代的優秀節目就十分困難。同時,新媒體時代要求播音主持專業人員對新媒體有正確的了解與認識,并能掌握新媒體應用技巧與方法,還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很多內容在傳統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并未涉及,若不進行教學創新,培養出來的人才就很難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
(二)增強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綜合能力的基礎播音主持專業人才應具備較強的綜合能力,這是做好播音主持工作的根本。為培養出與新媒體時代發展相適應的具有較強綜合能力的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創新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是關鍵。在教學中增加與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發展需求相符的教學內容,如關于播音主持專業人員的新媒體應用能力。播音主持專業人員對各類知識都有一定的了解與認識,這對制作出新媒體時代廣大受眾感興趣的優秀新聞節目有重要意義。
四、當前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存在的不足之處
雖然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持續優化、不斷改進,但受到時代發展與變化的影響,當前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已經無法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需求。從新媒體時代發展背景看,當前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
(一)師資團隊對新媒體時代缺乏了解教師是培養人才的關鍵,只有師資水平較高,才能培養出與新媒體時代發展相適應的優秀人才。很多學校很早就開設了播音主持專業,很多教師雖然有較高的教學水平,但對新媒體的特征缺乏了解與認識?,F有的教師團隊對新媒體對播音主持的影響的了解較為片面,無法準確把握新媒體時代對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要求,在人才培養方面仍沿用傳統的理念與方式,沒有運用現代化教學方法,忽視了對學生新媒體播音主持思維的培養。教師如果無法準確把握新媒體時代對播音主持專業的要求,在教學中就很難結合新媒體時代的特點開展教學,也不利于提升學生的播音主持專業水平與能力,很難培養出與新媒體時代需求相符的優秀的播音主持專業人才。
(二)缺乏教學所需的現代化教學設備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工作涉及很多新的設備,在播音主持節目制作方面,使用的設備與過去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應提供教學所需的各種設備,使學生在校期間可以利用這些設備進行強化練習,掌握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節目制作能力。如讓學生在話筒、鏡頭前練習,感受節目制作的效果、氛圍[2]。除此以外,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專業人員還應具備新媒體操作技能,如利用信息技術篩選新聞、制作適合不同傳播平臺的播音主持節目等。增強學生的播音主持能力,需要有相應的教學設備作為保障。很多院校受到資金的限制,無法保障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設備需求,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培養。
(三)教學內容與新媒體時代對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需求不符新媒體時代對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要求發生了巨大改變,但當前很多院校播音主持專業教學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沒有考慮到新媒體時代的特點,教學內容與新媒體時代的發展不符。例如,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依然按照傳統媒體播音主持人才培養需求進行,沒有及時結合需求改進教材內容。教學中缺少對新媒體相關內容的介紹,這導致很多播音主持專業人員雖然專業知識水平較高,但實際走上工作崗位后,根本無法勝任新媒體時代的播音主持工作。若沿用傳統教學模式培養播音主持專業人才,那么培養出來的人才根本無法適應新媒體時代的要求。有些學校雖然在教學中會涉及新媒體相關知識,但對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不夠明確,很多新媒體相關知識只是淺層次的,根本無法加深學生對新媒體的理解與認識,不利于學生快速適應新媒體時代的播音主持工作。
(四)教學方法缺乏創新從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方法來看,多數院校依然沿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方法。這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整體質量不高。很多學生因為教學枯燥無味,不愿意參與播音主持專業課程的學習,從而影響了專業知識掌握情況。加上播音主持專業本身就是需要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學科,若單純關注理論知識教學,忽視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畢業后就很難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特別是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速度加快,用人單位希望招聘到有較強綜合能力與較高素質的人才,發揮人才優勢,幫助用人單位在新媒體時代搶占新聞先機,提升自身的媒體影響力。
五、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創新建議
結合新媒體時代的特點以及播音主持專業的發展需求,提出以下幾點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創新建議。
(一)加強教師培訓,提高師資團隊水平高素質的師資團隊是培養優秀人才的基礎,因此,為培養新媒體時代發展所需的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就要提高師資團隊的整體素質。教育部門應結合時代的發展需要,調整對各專業教學的要求,為學校配備專業教師提供指引。高校為保障人才培養效果,也應提高對師資隊伍建設的重視度,將教師終身學習為高校辦學的宗旨。結合時代的發展情況,考慮學科人才需求的變化,組織教師利用假期時間接受培訓、學習,使教師的思想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如播音主持專業教師,除了具備基本的播音主持專業能力外,還應當對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在教學中考慮時代發展對播音主持專業的影響,在此基礎上優化和改進教學方式,通過高素質的教師團隊培養出高素質的人才。
(二)引入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所需的設備為加強學生實踐,高校播音主持專業人才培養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紤]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節目制作方式的改變,為學生提供最新的節目制作所需的話筒、鏡頭等,讓學生可以利用這些設備練習,在此過程中初步了解走上工作崗位以后的工作環境情況,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真實了解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設備,在使用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新媒體的了解與認識,這更有助于學生了解新媒體的特點,并掌握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工作的特征。
(三)考慮時代發展需求,創新教學內容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方式、傳播特點發生了巨大改變,培養播音主持專業人才,也應考慮新媒體時代的特征,結合一線媒體崗位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內容。從教材入手,緊跟時代的發展改進、創新教材,編制與人才培養需求相符的教材。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材內容,延伸與新媒體相關的內容,使學生在正確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能夠形成對新媒體的正確了解與認識,進而達到促進教學模式得到進一步優化、改進的目的[3]。教學內容要與時俱進,形成動態革新的模式,緊跟時代發展,考慮新媒體時代的特征,時代不斷進步與發展情況,持續優化和改進教學內容,保障教學內容與人才培養需求相符。
(四)因材施教,創新教學方法傳統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專業人才的培養需求,因此高校在實際教學中應創新教學方法。這要求高校在實際教學中改變講授式教學模式,側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有條件的學??梢耘c用人單位簽訂合同,讓學生在校期間就可以到用人單位實習,或者是采取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盡可能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切實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除此以外,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注重因材施教,考慮學生個體差異情況,如根據學生個人的理解、認知能力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方式;或者是依據學生個體基礎差異,采取不同的教學進度和難度;等等。六、結語新媒體是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新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發生了巨大改變,對播音主持專業人才也提出了新要求。本文從新媒體時代的特點入手,分析了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創新問題,旨在通過教學創新培養出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優秀播音主持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王曉宇.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專業教學模式改革探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0(7):63-64.
[2]程遠慧.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6(65):41-43.
[3]邱茂玲.新媒體時代下播音與主持專業的教學創新[J].視聽,2019(1):243-244.
作者:姚丹 單位:長江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