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08 16:23:37
序論:寫作是一種深度的自我表達。它要求我們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隱藏在內心深處的真相,好投稿為您帶來了一篇少兒美術應用范文,愿它們成為您寫作過程中的靈感催化劑,助力您的創作。
一、引言
在少兒模特進行時裝表演過程中,科學的設計舞臺,能提高時裝表演水平。在開展舞臺美術設計實踐與創新研究過程中,應重視從多方面入手,積極構建完善的設計方案,全面應用到少兒模特時裝表演之中,從而為人們呈現更加完美的表演效果,進一步突出少兒服裝的藝術魅力,具體分析如下。
二、少兒模特時裝表演的舞臺美術設計的內容
(一)時裝表演主題的確定
在整個少兒時尚編導中,表演主題可作為核心要素。因此設置更為明確的指導思想,迎合表演的特征,便是高質量完成少兒表演的重要前提。為確定適合的表演主題,需聯合設計人員共同參與活動的策劃,兼顧主辦方的要求和觀眾的審美,同時結合少兒時尚編導的思路來形成適合的主題。
(二)時裝表演風格的確定
表演風格便是體現款式、風格而形成的舞臺展現形式,通過走臺、造型、表情等形成不同類型的風格。從根本上講,表演并不需要局限于統一的形式,其可作為編導等為了達到更為理想的效果和創新歷程中所使用的一種方式,也是展現設計和編導的風格的形式。當代少兒表演風格主要由編導的思想和組織者的經濟支持決定,如果組織者可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編導便可在形式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如果經濟支持不足,便可簡化表演的形式。如少兒參與表演的服裝風格需與服裝本身一致,不同類型的服裝也需以相應的表演風格來展現。因此需保證服裝和表演風格相符,這樣才能呈現出更為統一的表演效果。
(三)表演創意方案設計
良好的少兒服裝表演創意,不是對新奇進行刻意的追求和展現,而是需考慮活動的可操作性,全面展現服裝的文化內涵。從形式層面講,服裝表演活動并不能像影視作品一樣具有故事情節,也無法具有音樂作品的個性化特征。從形式方面講,其單調性也較為明顯。少兒表演活動的創意需更為積極,能夠充分表現出少兒服裝的美感和活力。目前,我國國內每年均要舉辦幾百場表演活動,國際上也會舉辦上千場的發布會。那么若想提高服裝的藝術吸引力,便需在設計創意階段,綜合依據表演的場地、舞臺設計、觀眾席位和燈光、音樂設計、表演方式等條件的差異,來形成服裝表演的個性化特征,從而給觀眾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充分突出少兒服裝的藝術魅力。
(四)服裝表演中T臺造型設計
對舞臺的設計需依據服裝類型和現場的條件等因素實施,主持人也需熟練開展推廣站的布局,在總體規劃階段形成綜合性的認知,充分了解舞臺的規模和更衣室到舞臺的距離。常見的舞臺類型有方臺、U平臺等。舞臺前主要是記者和重要的觀眾位置,兩邊為普通觀眾。舞臺背景通常會體現活動的主題或者贊助商的標志。
三、少兒模特時裝表演的舞臺美術設計
(一)T臺的概念及設計
服裝表演的舞臺與舞臺劇存在差異。設計人員更希望向觀眾呈現出服裝設計的細節部分,主要包括面料的材質、裁剪技術、工藝和配飾等。由于T臺具有舞臺延伸的特點,這樣便為觀眾圍坐提供了便利條件,讓觀眾能夠近距離地觀賞舞臺表演。T臺設計的長度能夠給模特展示服裝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因此T臺也是服裝設計師慣用的舞臺形式。通常,服裝表演的舞臺統稱為T臺,國際上標準的T臺高度在60~80cm范圍。上述高度更適合兩排觀眾觀賞服裝展示活動,而第三排及以后的觀眾便無法全景觀看模特表演。而現在服裝表演的舞臺設計更傾向于人性化的設計風格,在舞臺設計期間,側重迎合所有觀眾的觀賞角度。進入20世紀90年代,意大利的服裝設計大師阿瑪尼設計出了階梯式的觀眾席位。該種設計模式打破了以往的天橋設計思路,讓所有觀眾都可以從適合的角度來觀看服裝演出。在階梯形的觀眾席位出現之后,天橋的高度也隨之改變。由10~20cm高度加上階梯式的觀眾席位,便構成了當前的服裝表演舞臺形式。在臺面的包裝方面,以往天橋的設計主要追求防滑、不反光等效果,顏色以白色為主。而近年來,在新材料不斷涌現的市場環境下,設計人員也主動打破了以往的舞臺設計風格,更傾向于追求個性化。在天臺制作的材料和色調方面也側重改善以往的設計理念,如使用玻璃臺、木料臺等,使用個性化的材料參與T臺的設計施工,色調也轉變了以往以白色為主的形式,而是結合不同的服裝風格來確定適合的顏色。
(二)T臺背板的概念及設計
T臺的背板不但能夠將表演區和后臺區域進行隔離,同時還能作為拍攝的背景。因此,背板的色調材質和造型等便是服裝表演設計的重要內容。由于背板可用作拍攝的背景,因此在色調方面便需與服裝的整體風格一致。通常,白色和黑色是背板的主要應用顏色。由于黑、白兩色更容易襯托服裝的色彩,形成更具美感的展示效果。如果考慮到服裝表演的風格而選擇其他顏色的背板,便會形成特殊的視覺體驗,但使用上述設計方式便需綜合考慮背板的彩度。如果彩度過高,不但會導致觀眾形成視覺疲勞,同時也難以突出服裝本身的色調。為了讓觀眾能夠將所有的注意力投入到服裝作品上,通常背板的造型和裝飾不宜過于絢麗。在設計背板期間,需考慮模特出場和回場的便捷性。如果背板設計過窄,便可能會與服裝發生摩擦,造成服裝的剮蹭等。而設計過寬,也會“穿幫”,形成并不理想的舞臺展示效果。后臺中的更衣區和化妝區,燈光不要照射到前臺。如果背板的高度超過3m,便需考慮提高其穩定性。當前,三塊板式的背板較為經濟和實用,如果細化分析歐洲著名品牌的服裝表演,三塊板的結構便可在細節和功能方面體現出諸多優勢。在T臺的臺階設計方面,如果在出場口或舞臺的部分位置設計臺階,可以提高整個舞臺和服裝展示的立體效果。因此在設計臺階期間,便需綜合考慮到人體工學方面的因素。一般來講,臺階的高度為20cm,寬度可達25cm。少兒模特的腳通常在15~20cm,如果在自然狀態下,模特的腳便會有一半在臺階外,這樣就會使模特產生恐懼感而影響整體的展示美感。經過長期的實踐可知,少兒模特所使用的臺階為8~10cm高較為適宜,寬度為25~30cm,這樣便更能夠適合少兒模特的展示。需注意的是,少兒模特在展示服裝時,需盡量少使用臺階設計,尤其在幼兒表演的情況下。這樣便會為少兒模特提供更為安全的保障,讓少兒能夠以最佳的狀態來展示服裝,體現出服裝和個人的魅力。
(三)操作臺的設計
操作臺的舒適度和視覺效果可作為提升整體服裝展示活動效果的關鍵。舞臺上的設備即便科技性再強,也需依賴人為操作。如果操作者并不具備良好的視角,便無法及時對舞臺上的狀況和音響細節、舒適度等進行調節,則會影響演出的總體質量。為了不使觀眾對工作人員的視線進行遮擋,操作臺的高度需設置在80cm以上的位置。通常設置為操作人員的最佳視角,這樣便可隨時觀察到舞臺各個角度的情況。操作臺需與觀眾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這樣便可避免操作人員或編導在發出指令時被觀眾聽到,影響舞臺展現的效果。
(四)觀眾席的設計
一般來講,表演的現場均為臨時搭建,觀眾席便是平面設計工作中的重要內容。與職業的服裝表演T臺相比,為了讓攝影師能夠獲得更為理想的拍攝角度和空間,T臺的正面通常不安排座席,而是作為攝影記者的觀察位置。T臺兩側第一排為VIP席位,與記者相鄰的一端為重要嘉賓的位置。第一排的觀眾與T臺之間通常會具有150~200cm的距離,每排觀眾之間的距離應高于50cm。如果觀眾席位為階梯式,則從人體工程學的理論層面來講,每一階席位之間的高度差需為40cm左右,寬度需在100~150cm范圍內。為了提高安全度,需在階梯式的觀眾席邊緣和臺階邊緣設置護欄等,避免觀眾出現擁擠等情況,影響其安全性。(五)舞臺燈光布局設計服裝表演的燈光無須像戲劇一樣復雜多變,且在感染力方面的要求也不高。但作為少兒服裝表演的編導,需科學把握燈光的設計技巧,使用燈光來表現出服裝和設計人員的情感。通常,優秀的少兒服裝表演需讓觀眾能夠直接體驗到服裝的本質,而非只是對模特表演的欣賞。因此,在設計服裝表演的燈光時,需更為側重清晰展現服裝的原本面貌及燈光的效果,需做到還原服裝的真實色彩、面料和質感,光線需簡練,不要將多余的燈光投射到T臺外。由于服裝表演需配置攝影和攝像進行全程拍攝,因此還需考慮到燈光對攝影器材的影響。如在對T臺的燈光進行設計時,一般會按照位置進行分類,如背景光、側光、T臺主光等。其中,背景光的功能在于提高背板的亮度和景深,打消面光形成的影子,同時還可變化背景的顏色。
四、少兒模特時裝表演的舞臺美術設計的建議
(一)合理切割的舞臺空間布局
對少兒模特服裝表演的舞臺進行空間設計,目的在于為模特留下表演的空間,呈現服裝的美感??茖W地進行空間內外層次的布局變化,能夠形成更具有美感的舞臺設計效果。同時將模特和舞臺布局進行合理切割,便可做到人與客觀環境的和諧融合,形成更有藝術氣息的空間布局和視覺效果,體現出舞臺的層次感。此外在新時期,少兒模特服裝表演的舞臺設計更為追求奇幻的氛圍,這也是服裝表演的重要部分。首先,舞臺設計可作為舞臺的重要表現形式,這就決定了舞臺必然要體現感性和心緒的特征。如基于美學理論所形成的線條,不同的輪廓就會帶給觀眾相應的體驗:直線型的舞臺便會給人以強悍的印象,S形舞臺能夠帶來委婉的感受,讓觀眾形成靈活多變的夢幻感。因此,不同形式的舞臺設計會帶給觀眾不同的體驗??梢?,服裝表演的舞臺設計需合理劃分空間。高質量的空間布局會表現出舞臺的布局和層次性,不同的舞臺設計需求也需要相應的格局來進行輔助。為此,就需設計人員著重做好舞臺的科學布局,側重利用理論和設計技巧來優化舞臺設計形式,這樣才能通過舞臺來襯托出更為理想的表演效果。
(二)服裝表演舞臺呈現樣式、色調、物資完美配合
在少兒模特的服裝表演中,舞臺便是觀眾視線的聚焦點,通過對舞臺進行科學的布局、色調、形象的設置等來為觀眾呈現出高質量的視覺體驗,并提高舞臺的美感,創造文化氛圍,體現出服裝表演的舞臺意境。加上獨特的藝術創造,便能夠促使觀眾從視覺體驗內化到心靈,直觀感受舞臺藝術的美感。因此,通常服裝表演的舞臺均為延展式,以觀眾包圍的形式來展示服裝表演,這樣的舞臺設計更具有延伸特征,同時與觀眾的溝通也更加容易。舞臺的形式較為多樣,如Y形、圓弧形、多邊形等。不同的舞臺類型會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且舞臺高度也存在差異,會對空間布局的合理性產生直接的影響。如T形舞臺較為簡約,T形具有擴張性,S形則具有變換的特征。在舞臺設計的類型中,其聚焦點永遠是在舞臺的背景。高質量的服裝表演能夠將觀眾的注意力長時間地聚焦在舞臺背景上。因此,舞臺背景也是激發觀眾形成巨大視覺沖擊的位置,其可作為色調和物資的完美集合。由于舞臺設計所需要解決的內容為舞臺樣式、燈光色調等,在性能上需為模特提供足夠的空間,創設出更有實用性和文化內涵的展示空間,最大限度讓服裝表演深入人心。在目前多樣化的舞臺設計類型中,其色調的設計需與舞臺的多變性相符,更需依賴于物資的前期與后期支持。只有將舞臺的樣式、物資等進行完美融合,才能為觀眾呈現出更為新型的表現形式和效果。設計人員需綜合考慮不同的條件和因素構建表演的舞臺,讓觀眾能夠領略更高質量的舞臺展現效果,直觀理解服裝設計的藝術內涵,同時也能夠輔助少兒模特淋漓盡致地展現服裝特征,提高時裝表演的質量。
(三)新科技帶來的視覺新體驗
目前,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在服裝表演的舞臺設計中,也可應用更為奇特和多元的元素,充分發揮行業新型技術的視覺表現優勢。通常能夠立即吸引大眾視線的方式便是較為強烈的視覺沖擊。因此在對少兒模特服裝表演的舞臺進行設計時,便可側重使用新型的技術手段,為觀眾呈現出創新的視覺體驗,從根本上體現出服裝表演的意境。在網絡時代,大數據也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在此背景下,設計人員便創新形成了與以往舞臺表演不同的具有故事情節的表演形式。該種舞臺設計需借助新型的技術手段作為支持,在燈光上發揮出更為多樣化的效果,立體性的聲效能夠讓觀眾將所有的關注力均投入到舞臺設計所形成的奇幻氛圍中,利用新的技術手段,在不同的情境中引導觀眾形成相應的感覺,展現出不同的服裝風格。上述因素均可作為舞臺設計的輔助,充分提高舞臺效果和服裝表演的融合度。
五、結束語總之,少兒模特時裝表演的舞臺美術設計應從具體的服裝形式入手,全面的為服裝表演提供保證。文章通過進一步分析,結合服裝表演舞臺美術設計工作開展實際,研究了具體的設計方法,旨在不斷加強實踐設計水平,從而為少兒模特時裝表演奠定良好基礎,同時全面提高實踐研究能力。
作者:金潤姬 劉芳圻 單位:吉林藝術學院
少兒美術應用2
近幾年,隨著基礎教育的不斷完善,少兒美術教育備受重視。美術課程教學作為提升學生素養的重要途徑,也隨著基礎教育的逐步完善被提出新要求,在當今提倡素質教育的大環境下,服裝設計這類實踐課程應運而生。實踐類綜合課程改變了傳統美術課程中僅以紙和筆為媒介的單一教學方式,增加了許多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課程,在教學中有利于提升學生的開放思維、創新思維。在當今提倡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大環境下,服裝設計這類實踐課程對學生拓寬思維、提高動手能力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藝術源于生活,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度強調考試標準、方法而忽略了學生個性的表達,使得部分學生的作品缺少想象力和創作力,反而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初衷,導致服裝設計類實踐課程難以充分發揮它的魅力。教師必須認識到美術思維的重要性,基于現狀問題采取合理的措施,改善課堂教學。
1美術思維概述
少兒服裝設計課程是一門綜合課程,也是眾多實踐課程中對學生的動手能力要求較強的課程,對不同的年齡段學生有不同的實操要求。在服裝設計中,美術思維是提升服裝美感、藝術感的重要一點。融入美術思維方式,將美術思維和服裝設計緊密相連,充分利用繪畫中的美術思維,這是完成服裝設計作品的關鍵。
1.1美術思維概念界定
思維是認識事物的高級階段,是人類所具有的高級認識活動。在美術活動中,遐想、直覺、認知、情感、具象和抽象等想法經過復雜的辯證關系后形成一種思維方式[1]。通常來講,創作者將自己的所見所感表現出來的過程可以稱為其創作的思維過程。美術思維是在美術活動中,作者利用藝術手法,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即想要表達的內容自主整理歸納、取舍辯證后構成的一種思維方式[2]。這些思維之間互相作用、刺激、影響和滲透,構成一種對美的理解和感受,并實踐應用于創作表達和思維活動。初學者在畫畫時,往往有自己獨到的美術思維。通常情況下,年齡偏小的幼兒拿起筆后就直接在紙上落筆,其作品反映了他們對周圍事物最直觀的感受,也是他們憑借直觀感受和觀察力進行的最初的創作。他們與受過一段時間美術技法訓練的人相比有本質的區別,在創作中不會考慮太多的構圖、色彩和設計感,往往不假思索就依靠本能的方式去創作。正因如此,他們的作品才天馬行空,更有創造力和視覺沖擊。也是因為這一點,許多藝術家會刻意忘記自己學到的技巧和思維方式,創作新的作品。
1.2服裝設計與美術思維的關系
服裝是人們日常需求“衣、食、住、用、行”之首,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中,它不僅是取暖蔽體的作用,還是地位和身份的象征。服裝因為人類的出現而產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變革進行創新設計。其中也有很多要求,比如服裝是否匹配穿著者的身份地位、工作、場合等,在符合這些因素的同時,也要有藝術感、美感。而美術思維在服裝設計應用過程中不可或缺。它能激發服裝設計師的創作靈感,影響服裝設計作品的制作過程和最終效果,甚至是人們對服裝的思想上的改變。例如部分人整天郁郁寡歡的原因是,對自己身材不滿意。這有可能只是他(她)的服裝選擇失誤,沒有揚長避短,突出自己美的一面。而將美術思維融入服裝設計的產品往往具有獨特的設計理念、高級的美感,更加符合人體美學,可以揚長避短突出穿著者的氣質。服裝設計作為一種藝術創作形式,與美術思維之間存在密切聯系。服裝設計是需要人們了解運用各方面的知識進行創作的學科,它需要設計師利用不同材料、不同顏色設計出不同款式的服裝,不僅需要設計師對美有很高的把握,還得把握當下流行趨勢,合理運用體現穿著者的氣質與作品想要表達的思想文化,這是設計的主要要求。在這個設計過程中,美術思維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思維活動,即通過美的感想和美術方法產生的一種活動。服裝的設計過程是將美術思維具體化的過程,創作過程則是將美術思維以及切身感受具象化的過程。作品帶有設計師的主觀印象和切身感悟。雖然美術思維這個觀點大多是抽象的,但它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服裝設計師的創作和思維[3]。就比如說將美術思維與服裝設計相融合,可以使單一的服裝在保存使用價值的情況下增強點線面、節奏的設計美感?!八囆g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美術創作是這樣,服裝設計也是如此。生活中的事物是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更是服裝設計師的靈感來源[4]。服裝設計是設計師想法呈現的載體,也是美術思維的物象表現。由此可見,美術思維和服裝設計相互作用。
2服裝設計類實踐課程在教學中產生的問題
2.1教學材料設備單一教學中,學生可利用到的材料普遍比較單一。在上實踐類課程中通常以畫和印作為學生主要創作工具,畫作中以水彩筆和油畫棒為主,很少使用到丙烯顏料、毛球、泡泡泥等綜合類材料。學生創作材料和媒介備受制約,很難接受不同的藝術形式和表現手法,可見,教學材料設備單一是學生對繪畫提不起興趣的重要因素。
2.2作品呈現效果單一,忽略了學生想法在學科教學中,經常會有追求學生作品和教師范畫相同的老師和家長,學生繪畫創作過程是學生發揮想象和個性的表達方式,并不是教師范畫的復刻,實踐課程更如此。美術實踐創作活動具有很強的包容性,教師應鼓勵、提倡學生大膽想象、創作,不用刻意追求作品的真實性。教師在課程中忽略了學生想法是導致學生作品效果單一、缺少個性的主要原因,也是學生創作時缺乏想象力的關鍵因素。
2.3課堂引導單一,沒有帶動學生美術思維部分教師課堂引導形式單一,以PPT講解和提問為主,沒有帶動學生的美術思維。只通過PPT講解并給學生一個空洞的主題和簡單的范畫,之后提供一張紙、一盒馬克筆,就讓學生開始畫,他們只會無從下手。課堂引導單一,沒有帶動學生運用美術思維創作,是學生創作時難下手、缺乏創造力的主要因素。
3少兒服裝設計類實踐課程優化實踐
3.1服裝設計實踐課程中利用美術元素在服裝設計中,教師需要融合服裝設計自身的特點,要求學生利用美術元素來展現服裝的價值,從服裝輪廓、結構、色彩上啟發學生,引導他們在某一個特定時間、地點、人物、故事情境中設計人物的服裝。每個時期服裝顏色代表的意義都不同,比如,古代服裝制作手法和工藝有限,色彩大多是黑和紅;改革開放前,服裝的顏色以青和藍為主。(1)通過美術藝術手法進行表現。教師應引導學生將美術元素與服裝結構融合,并且通過重組、拼接、夸張等藝術手法來使服裝廓形更有表現力和創造力。例如,旗袍在早期以“H”形寬松風格為主,顏色也相對單一化,多為藍色和青色;現代為了體現女性的知性與柔美,多使用“X”形裙子和“S”形裙子突出女性身材的曲線美,顏色也相對之前艷麗一些。(2)融合美術圖案進行設計。除了服裝廓形,還會通過美術元素來設計服裝印花圖案。在融合美術思維到服裝設計實踐類課程中時,繪畫中的點線面都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比如,繪畫中的點就是整體服裝的細節變化和色塊區分,線可以成為服裝的廓形,面是服裝構成的結構和服裝整體感受。每一個部分如何分配、排列、重組,這些都是將美術思維和服裝設計在一起轉化融合需要考慮的內容[5]。
3.2在服裝設計實踐課程中融入美術思維在服裝設計實踐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更多地對學生的人文意識進行引導,抓住適當時機引導學生利用美術思維提升對作品的理解,增加學生思考的主動性。有基礎的學生已經具備基礎的繪畫技法,但是會出現觀察不細致的問題。服裝設計實踐課程中,縱使繪畫功底再好,沒有將美術思維運用其中,也很難做出滿意的作品。換句話說,服裝本身就是學生手中的畫紙,以不脫離服裝功能為前提,在繪畫中用到的美術思維在服裝設計中一樣受用,比如服裝整體的節奏感、顏色的協調、不同質感材料之間的搭配。在服裝設計課程中,這部分學生需要增加一些切實的美術元素和色彩訓練,從而掌握服裝的色彩特征。此外,對于服裝設計來說,創新能力是至關重要的,學生在生活中需要有發現美的眼睛,多感悟才會設計出滿意的作品,教師應引導他們感受美,推動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引導、鼓勵學生把天馬行空的想法表達出來[6]。培養和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時,教師應該多引導學生換一個角度、換一種方式去觀察事物,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尋找事物之間的聯系,激發他們的聯想能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課堂中,教師需要將學生的想法激發出來,鼓勵學生之間充分溝通和動手,培養其協作能力。在服裝設計實踐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需要引導學生考慮美觀的因素,還需要使其考慮服裝的廓形、色彩搭配、圖案主次區分等多重因素,將抽象思維轉化為具象[7]。比如,學生可以借鑒傳統紋樣,同時融入現代流行紋樣元素、顏色、廓形等,實現傳統元素和流行元素的創新重組,這可以讓作品更新穎。在服裝課程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裁剪、繪畫、拓印、縫合,有利于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把控服裝造型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能讓他們對“美”有更深刻的理解。基礎較強的學生有一定的審美和動手能力基礎,他們宣揚個性,強調與他人與眾不同。該階段的學生已經在服裝設計課程中掌握了一些繪畫技巧,對畫面有了一定的把握,并對靈感轉化能力也有了更深的掌握,可以利用簡單的服裝面料或圖形完成基本的服裝制作。這時,教師需要注重培養這些學生的設計及運用能力,提高其構圖能力及邏輯思維能力,學生不僅需要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設計想法,也要考慮到如何制作出實物,體現設計時想要達到的效果,以及學會思考選擇什么樣的材料和制作方法。
該階段主要培養學生對美術思維中的整體協調、整體風格的把控,展現出服裝的設計感和魅力所在[8]。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在保證服裝功能性的同時就地取材,將不同領域的物品應用于服裝,運用“綜合材料”豐富學生作品的多樣性,多維度提升學生的創造力[9]。在服裝設計實踐課程教學過程中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在幫助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能增加其文化自豪感。比如,教師引導學生將旗袍、唐裝、漢服、戲服等服裝中的廓形、紋樣、衣領、袖子等獨特造型應用于現代服裝,帶領學生探索傳統紋樣、傳統工藝及傳統服飾色彩等文化內涵,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發展空間。除了國內傳統文化,教師引導學生欣賞國外名畫也是提升學生眼界、培養學生美感的方式之一。在學生欣賞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鼓勵他們大膽創作,用藝術家的眼光來設計、完成自己的作品,學會思考選擇何種材料和制作方法。此階段主要培養學生對美術思維中的協調、整體風格的把控,展現出服裝的設計感和魅力所在。
4結論
融入美術思維的服裝設計課程將以獨特的專業魅力,為提高學生自主創新意識和創造力的培養提供廣闊的平臺,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在服裝設計中融入美術思維進行設計,不僅可以提高服裝的價值,更傳達了正確的思想和態度。學生將學到的美術思維方式運用到生活中,將更有利于對其美育的培養,是美術課程教學需要改進的方向,更是服裝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作者:楊馨雨 田寶華 單位:西安工程大學
少兒美術應用3
新課改下的少兒美術教學目標和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轉變,要求教師在教學觀念與理念等方面加強創新,培養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態度、文化理解及創新能力,促進少兒美術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通過生活化教學、設置問題情境及全方位觀察等教學方法的靈活運用,激發少兒學習興趣,使少兒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全面發展圖像感受能力,從而盡快實現三維教學目標。一、生活化教學教學與生活和社會的聯系,能夠讓教學設計、教學活動方式及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少兒的生活,有利于激發少兒的學習興趣,促進其整體素質的發展,讓美術教學真正成為少兒所喜愛的學科,以此夯實圖像感受能力快速養成的條件基礎。
(一)加強生活與教材的整合
遵循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論,賦予教材內容濃厚的生活氣息,實現教學資源的整合優化與高效利用,提高學習的親近感。在教學中注重課外環境育人作用的發揮,引導少兒走出教室,走進自然和社會,拍攝自然景物與街道等的照片。在照片展示中引導少兒欣賞體會,思考提煉圖像和景物的方式;加強師生互動,共同探討圖像表達,讓少兒自覺地感知與理解圖像、生活間的聯系。少兒對圖像知識的片面理解和模糊認識,在生活化教學中得到矯正,能夠自覺將所學的圖像知識靈活運用到生活中來,將圖像等課堂理論知識回歸于現實生活,實現課堂情感與生活感悟的密切結合,更利于夯實少兒圖像感受能力的發展基礎。如在探訪老街歷史文化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求少兒利用拍照的形式描繪和記錄老街,讓少兒認真觀察與分析老街的歷史建筑和風俗文化,并依托所學知識和已有經驗,思考如何將老街的美表達出來,以此強化少兒圖像知識運用能力。
(二)開展多維互動
多維互動不僅體現在教師與少兒之間的互動,也體現在師生與教學手段和教學環境間的互動。教師從少兒的學情入手,根據少兒的身心特點和教材內容,在圖像融入教學中,達到寓教于樂的教學效果。少兒的圖像感受能力在開放性的生活化教學氛圍中發展,更有利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梢砸龑賰簩ふ疑钪杏醒b飾圖案的物品,讓少兒以小組為單位,在物品觀察的基礎上討論裝飾圖案的裝飾手法和類型等方面的內容。少兒在討論中會發現裝飾圖案出現在生活的各方面,促使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在此基礎上,引導少兒根據生活物品的功能特點,選擇適當的圖案進行裝飾。通過作品發布會等形式,為少兒提供展示與表達自我的機會,讓少兒分享自己的創作思路,展示自己用圖案美化后的物品。通過對比分析圖案美化前后的物品視覺感受,讓少兒充分體會美術學科屬于視覺藝術,幫助少兒深入了解裝飾圖案在生活中的作用價值。在活動結束后,教師以朋友的身份與少兒展開交流,特別是本著“虛心求教”的態度,針對此次活動內容、方法及過程,引導少兒暢所欲言,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三)用聯系的眼光去感受圖像
美術學科與生活存在密切的關聯,要想培養少兒的圖像感受能力,還需引導少兒多用聯系的眼光去看待美術,用聯系的眼光去欣賞觀察到的各式圖像,提高認知度,讓少兒看到圖像表面內容的同時,深入挖掘隱藏的內涵,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直接帶動少兒的美術綜合素養提升。如在觀察建筑圖像時,要用聯系的眼光去看待圖像,發掘圖像背后的情懷與底蘊,不能將思維停留在建筑的表層,而是要聯系建筑的年代、情懷、傳統建筑工藝等,促使少兒用更高的思想層次去看待藝術圖像。除此之外,要利用聯想的思維看待圖像,如將圓形與水果或球等生活物品進行聯想,將白色圖像聯想到云彩和雪等,可潛移默化地發展少兒的藝術鑒賞力與美術綜合素養,促使美術課發揮最優的教學效果。圖像感受能力更利于少兒創造思維的發展,教師鼓勵少兒將傳統圖案引用到美術作品設計上來,少兒就會根據作品主題和審美情趣等,對傳統圖案進行抽象性處理,傳承圖案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的同時,結合現代人的極簡主義等審美觀念,通過對傳統圖案的創意應用,賦予美術作品深厚的情感內涵,從而打破美術作品趨同性的問題,發展少兒的個性,切實發揮少兒的圖像認知和運用等綜合能力。
二、設置問題情境
少兒美術學科的核心素養,包括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其中圖像識讀是指對美術作品、圖形影像及其他視覺符號的觀看、識別、解讀。創設問題情境,將少兒引入“真實”的環境條件中去,遵循知識結構和能力自主構建主義的教育理論,引導少兒自覺獲取圖像識讀的核心素養。同時,這對美術素質發展和能力構建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學習的引路人。特別是對少兒來說,他們正處于形象思維階段,處于觀察的敏銳時期,唯有提高他們參與的積極性,激發他們圖像感受的主動性,才能達到培養他們圖像識讀學科核心素養的目的。如果少兒對圖像感受缺失概念和興趣,那么所開展的教學活動必定是徒勞無功的。這就要求教師基于少兒好奇心強、探究意識強的天性特點,科學合理地設置問題情境,激發少兒圖像識讀的興趣,提高他們去觀察和感受的積極性。比如教師出示不同類型且圖像有象征意義的陶瓷圖像,少兒在自主觀察中了解陶瓷的顏色、紋樣、外形等要素,教師則引導少兒思考“陶瓷為什么是這種形狀”“陶瓷圖案的顏色有哪幾種”“古人為什么喜歡這些圖案”等問題。通過構建問題情境,少兒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并深入觀察陶瓷圖像。之后,教師再引導少兒結合文獻資料等素材,讓少兒在小組討論中拓展思路,得出完整性的結論,深入理解和感受陶瓷圖像的文化含義。為培養少兒的抽象思維能力,向他們呈現出多種漫畫中用于“做夢”的圖像繪畫方法,創設“世界上有夢這種東西嗎”“做過哪些夢”及“什么是夢”等問題情境,讓少兒講述自己做過的夢。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少兒對比講述多張圖像,讓少兒在觀察中識讀出圖像內容中畫夢的方法。
(二)小組合作學習
課上增加討論的環節,要求少兒會描述圖像。溝通互動有利于強化思維和啟發心智,教師可以通過合理創設圖像問題情境,讓少兒以小組形式,圍繞“圖像中的構成要素有哪些”“各要素的巧妙搭配技巧”等問題展開討論。遵循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解放少兒的思維、時間和空間,讓少兒在開放性的氛圍中有更多豐富的學習體驗和收獲。先讓少兒獨立思考,再在小組討論中相互傳遞信息,在思維碰撞與集思廣益中得到相對準確的答案。教師在備課時,需圍繞教材內容增加小組討論交流的環節,充分考慮小組交流是否能夠達到培養少兒合作與溝通能力、責任與創新意識、探究與質疑精神等目標,然后結合少兒的興趣偏好、學習需求、情感態度布置更加適宜少兒學習的小組合作討論目標任務,以打破少兒獨立思考對圖像感受的想法片面等問題,實現圖像識讀和小組討論等多維教學目標的同步完成。(三)評價判斷少兒圍繞圖像展開評價判斷,能夠強化少兒的反思能力。經歷小組討論交流的學習過程后,少兒的評價與判斷會更加全面和客觀。受審美視角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影響,少兒對圖像美的判斷思維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對此,教師出示美術作品,并圍繞作品中的圖像構成要素創設開放性和綜合性的問題,避免封閉性問題對少兒思維發展的限制,影響少兒在圖像識讀和感受時的正確判斷。教師需多傳授提問的技巧和圖像感受的方法,使少兒能夠根據不同的評價內容,靈活轉變提問和圖像感受等學習策略。提出的問題可以是少兒感興趣的,能夠激發少兒主動參與評價學習的;可以是少兒假設的問題;也可以是有探究性的、有利于推動評價判斷活動順利進行的問題。尤其是在少兒作品互相評價中,要讓少兒多視角、全方位地觀察圖像,集中注意力,圍繞圖像表現形式,產生質疑的強烈愿望;讓少兒在信息環境下進行質疑、提問與解析,深入了解作品創作的構思和創意,確保作品評價判斷的系統性和有效性,潛移默化地發展少兒的圖像感受等綜合能力,切實發揮問題情境對少兒圖像識讀等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推動作用。
三、傳授觀察方法
觀察是一個人認識客觀市場和理解事物發展變化的基礎,更是少兒實現健康成長與全面發展不可或缺的能力。教師應當本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觀念,向少兒傳授更多的觀察方法,引導少兒多角度識圖,全方位提高少兒的圖像感受能力,為少兒學好美術知識技能夯實基礎。
(一)從作者角度感受圖像
同一事物的觀察角度不同,得到的觀察結果也存在明顯的差異。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少兒的圖像感受能力,需引導少兒多角度識別圖像中所傳達的信息。對于描繪人物形象的美術作品中,要引導少兒捕捉圖像中的細節,包括人物的動作、表情、穿著等細節,深入理解藝術家想表達人物形象的審美喜好。美術作品傳遞的圖像信息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活場景、精神層面、歷史文化等要素,課上要注意引導少兒分享自己的觀察結果,讓少兒嘗試用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從作者的角度出發,理解圖像詮釋的各層面內容,從而接收圖像傳遞的歷史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在少兒美術教學中,需注重少兒情感因素的調動,引導少兒在欣賞活動中融入真情實感,進一步優化讀圖環境,使少兒在情感的刺激下收獲更多的心得體會和智慧啟發,從而調動少兒的學習興趣,培養少兒圖像感知能力。如在《貧農的兒子》作品欣賞中,先介紹作品的內容,講解貧農的含義,從圖像上人物衣著特點入手,講解作品表現的是1934年至1936年紅軍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年代,而圖像上表現的是毛主席和兩個貧農的兒子以及紅軍隊伍。讓少兒在圖片觀察中,對人物的表情和動態發表自己的看法,講述自己的內心感受,再分析作品的藝術特色,從人物神情、色彩沉著、仰視構圖的視角入手,分析作品美在何處,介紹作品表現的背景、內容、風格、特色。在作品藝術特色的分析中,從老到小,從畫人物用墨濃,用線具體仔細,畫背景用墨淡,用筆用線簡潔的對比中,發現圖像蘊含的美的要素;通過分析姿態挖掘圖像中的人物神態美;介紹水印木刻的方法、表現形式及作品呈現出的淡雅美、國畫趣味。在作品構圖特點分析中,作品以大片的空白襯托樸實可愛的小女孩,給人留下無限想象的余地。在作品的表現形式方面,介紹寫意畫的粗獷豪放特點、工筆畫整潔細膩的特點,而《貧農的兒子》的作品,屬于兼工帶寫的中國畫,比寫意畫法工整,比工筆畫法粗放。
(二)從自身情況感受圖像
眼睛觀察到的事物都能夠被稱作圖像,有圖像識讀和感受能力的少兒,對圖像信息的接收更加輕松高效;而不具備圖像感受能力的少兒,將無法深入理解圖像傳遞的信息,接下來的動手操作等活動展開也會直接受到影響?;诖?,教師應當利用多層次的學習過程培養不同層次少兒的觀察能力,通過操縱觀察學習過程,讓少兒從自身情況感受圖像,最終實現思維的優化和增進情感體驗。比如在手工課上,教師利用多媒體呈現出折紙步驟的說明圖。手工折紙樹葉的說明圖:(1)按照對角線將正方形紙張折疊出交叉的折痕;(2)在將其中兩邊的角向中間的交叉點平均折疊進去;(3)把四邊的角向里折疊一小部分;(4)把邊緣吐出來的小角往后折疊下去,折疊出一個弧形,像葉子一樣。對于識圖能力不足、不愿動腦思考和觀察不仔細的少兒來說,難以識別出圖像中的有效信息。教師需加強感官認知的引導,通過播放動圖或示范等方式,讓少兒將說明圖中的虛線和陰影等信息進行深入理解,以此降低少兒的學習難度和壓力。少兒感官認知加強,可集中少兒的注意力,提高少兒認真學習和動腦思考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對說明圖的信息掌握也更加充分與全面。少兒思想行動的調動,可降低少兒在動手操作中出錯的可能,更利于提高少兒手工課制作的效率和質量,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少兒美術課教學的地位不斷提升,為了構建高效的美術課堂,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全面發展的圖像感受能力,要求教師加強對學情、教學目標、圖像感受能力等內容進行全方位的解讀,引導少兒貼近生活,關注生活中的圖像;展開小組活動,強化少兒圖像感知能力;引導少兒用聯系的眼光去感受圖像;借助情境教學方法,在意境中提升少兒的圖像識讀能力等措施,幫助少兒提升圖像感受能力與美術素養。
【參考文獻】
[1]張瓊文.“圖像識讀”的校外美術教學探索[D].長沙:湖南
作者:王晶晶 單位: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青少年宮